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农业企业发展全文(5篇)

农业企业发展

第1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的愈加关注,生态农业企业在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步伐、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该类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却面临着“起步难”、“发展更难”的窘迫问题。以鹤壁市某镇多家生态农业企业为例,发现资金短缺(26%)、政府扶持力度不足(21%)、科学技术限制(20%)、基础设施不配套(16%)以及大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水平不足(12%)是影响企业运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2发展困境

2.1起步难

启动资金不足是生态农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筹资难:为生产品质优、营养高、无污染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然而,资金需求量大、未来收益状况不明朗等现实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选择;二是贷款难:农村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下降加速了资金的“非农化”进程,即使农村资金投入需求不断增大,金融部门仍以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理由拒绝放贷,所以资金“脱农”现象非常严重。

2.2发展更难

2.2.1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生态农业企业的员工多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农民。虽然他们实践经历丰富,但文化程度偏低以及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的忽视却造成了他们生态农业意识淡薄和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这不仅妨碍了他们全程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更严重的是忽略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多指标的把控最终将影响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

2.2.2消费市场尚小,企业资金回笼受阻据销售经理介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通常是普通同类农产品售价的5倍以上。受我国普通居民经济收入的限制,所以,普通农产品较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明显,后者的购买群体主要是高收入家庭。为扩大销售市场,如何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合理定价却一直困扰着企业,价格低了,企业无法回收成本,而价格高了,农产品的买家就少了。2.2.3企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持目前,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大多处于建设初期,无论是整体布局规划还是具体技术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企业迫切需要新技术、新品种,也希望农林科研单位的专业人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指导。但根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农民表示政府和农林科研单位无法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新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与农林科研单位无法实现联动的现状将严重影响生态农业企业的科学发展。

3未来展望

3.1坚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

3.1.1观念转变需要宣传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程序的宣传,一方面可提高国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农民和企业依法生产合格农产品。粮食安全既要重“量”也要保“质”,前者反映了人要吃饱的客观需求,而后者则突出了人要吃好的主观需要。在过去的几十年,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解决了我国国民的温饱问题,但“质”与“量”不均衡的发展使得安全、无害成为现阶段国人对农产品的最基本要求。

3.1.2市场开拓需要时间人们对食品品质的关注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增强,种植条件得以改善、化肥施用量得以控制、农药残留量接近为零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竞争优势将愈加明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终将成为寻常百姓的唯一选择。

3.2积极向国家政策“借力”

3.2.1法律法规的完善立法工作从法律法规角度规范了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在保障生态农业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同时还将调动更多的生产经营者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2.2政府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发挥重要协调作用农林科研单位和高校依托其科技创新平台优势,立足于绿色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应用,实现了绿色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但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牵头,建立农林科研部门与生态农业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产研结合与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激发农民和企业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企业也可针对生产技术所需,由科研院所向企业员工提供短期技术培训以达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

3.3立足品牌,发展特色,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2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一、农业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农业企业管理主要指在现代社会制度运行下,企业为推进其农业发展计划的实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针对能对农业企业生产过程造成影响的内部资源与外界因素等,实施计划性、目标性的组织规划与协调控制的动态过程,以便使农业企业获取足够满意的效益。伴随国家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极大地优化与升级,这将对农业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就农业企业具体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企业针对内部发展实施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强化企业整体运作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企业成立初期,会根据时势量身制定专门发展目标与战略,并努力促进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实现;农业企业的建立均是以获取对应利益为目的,只有保证企业具备高水平运作效率,才可让企业有利可图。而企业管理的实践与发展,不仅是促使农业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要素,更是有助于强化企业整体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企业农业生产力的强劲动力。其次,利于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结构合理性。农业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除了要依靠多元政策制度支持,还需针对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制定关联管理体系,这才可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多元政策制度快速促进其产业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与升级。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既能充分展示农业企业具体发展目标与方向,也能对企业发展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与反馈,进而为农业企业优化其内部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最后,益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产品与服务满意度。农业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不但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创建科学农业生产链条;还利于引领农业企业建立良好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在优质企业文化熏陶下得到有效提升,为优化企业整体形象奠定基础。同时,企业管理还益于收集海量消费需求,以此创造出当代消费者满意的农业产品。

二、农业企业管理的困境

现下,由农业企业整体发展走向可知,我国农业行业运营规模虽在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推进下得到一定扩展,为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就具体实践情况分析而言,由于我国农业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农业企业实行具体管理工作时,仍存诸多问题与不足,以至于众多农业企业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困境:第一,企业尚未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化创新引起足够重视。从社会农业企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我国现存农业企业建设、发展规模多数处于中小型阶段,仅是从事一些较为简单、大众化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并无过多要求,所以大多数农业企业均安于现状,缺乏充足优化思维与创新意识,以至于未能充分意识到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创新重要性,使农业企业生产效能与运行效率受到极大限制与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意识的薄弱,使我国农业企业所生产相应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很难让农业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第二,农业企业普遍较小的运营规模限制了企业管理发展。当下,因我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较少,且多数农业企业不仅发展规模小、综合实力低,所以社会农业企业整体发展实况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经营规模与综合实力均有所欠缺,这十分不利于企业促进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成化以及机械化的发展,进而对农业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造成极大不良影响,以致使农业企业最终发展效益难以达到最初预想值。同时,整体运营规模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我国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第三,专业管理人才的欠缺,致使企业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就具体实践情况可知,各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尚未建立完善且成熟的专业管理队伍,还存在缺乏精尖管理人才与人才流失的问题,使企业运营管理欠缺坚实的人才支撑力,从而致使农业企业运营管理面临极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无法从本质上促进企业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就企业待遇和人才培训系统建设、发展方面不难看出,大部分农业企业无法真正地吸引与留住运营管理人才。第四,对应管理制度成熟度不高,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一方面,多数农业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仅是从形式上促进其运营模式的发展,而未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实于实际运营,所以其相关管理工作均停留于传统单一化的形式上,从而未具备成熟运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相较于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来说,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基本是依靠个人所积攒资金或通过民间借贷与信用贷款方式获取,存在资金流转困难、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农业企业管理的发展对策

第3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一、知识系统全面,利于了解当前农业企业管理现状

人的知识接受顺序有一定规律,一般是先从已知的知识去认识陌生的、未知的内容。该书从“总论”“经营策划”“资源管理”“生产运作”“营运分析”5个层面,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框架,第一篇先整体介绍了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农业组织类型和经营管理等农业企业管理的基础概念,由大众所熟悉的知识过渡到未知的内容;第二篇“经营策划”先对农业企业管理的核心进行探讨,再深入到农业企业内部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等经营过程;第三篇“资源管理”是从供应角度叙述;第四篇“生产运作”从生产角度叙述;第五篇“营运分析”从销售分配角度叙述。该书构建的总-分的理论体系,在兼顾整体系统知识的同时,以企业经营过程为线进行更为细致的叙述,能够详细了解农业企业当前现状、困境、问题,并为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能。

二、展现创新意识,利于构建农业企业管理新体系新形式

该书重新设计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的构架体系,先总论知识,再按照企业经营过程叙述,思路清晰,能够适应农业企业管理的新需要;再是对前人观点遗漏或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同时又将如“强化大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这些伴随着新生事物产生的新内容、新概念收录,体现了创新意识;最后是形式的新颖,以灰色底框框出的“知识链接”小栏目对正文出现的知识链接补充,如第一章绪论叙述农业企业的内涵发展时,将“现代农业”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进行补充,显得井井有条。在第一章第一节“农业企业”中,在“知识链接”中介绍“漯河双汇集团”这一国内知名农业企业,为“农业企业经营类型和经营模式”提供典型实例。再者,作者充分运用流程图、表格、模型图、矩阵图等,如在第二章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中,对有限责任公司常见的职能型和参谋型的两种组织形式,以流程图展现“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以及“生产”“财务”等关系的不同;用新颖的模型图诸如第三章战略与经营决策中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来分析行业吸引力。这些图表能激发创新思维,冲破农业企业发展的思想拘囿,更新以往的老旧模式。

三、提供现实指导,利于实践农业企业管理思路模式

第4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福建省

莆田市涵江区莆田市涵江区,位于福建省闽东南沿海中段,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75200hm2,人口约44.5万,现有耕地7200hm2,旱田1333hm2,水田5867hm2,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666hm2左右,果树种植面积10666hm2。2019年涵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6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涵江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农业经济发展。笔者以涵江区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状

1.1队伍稳步发展

涵江区围绕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体系现状和发展需求,大力扶持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目前,涵江区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年产值24.3亿元,带动农户9万多户,其中部级2家,省级12家,市级6家。龙头企业行业分布情况:粮食加工类3家,酱菜、肉罐加工类3家,茶叶种植加工2家,干货加工1家,畜牧养殖1家,果蔬种植4家,其他水产、饲料等6家,合计20家。

1.2带动能力增强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延伸利益联结链条,谋求产业化发展”一直是涵江区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扶龙头、联农户、建基地、拓市场”等方式,使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的辐射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户范围扩大,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涵江区20家龙头企业,累计带动农户9万多户,户均收入每年增加9300多元。例如,部级龙头企业福建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与福建农科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技术协作关系,安排专家指导农民种植各类蔬菜,2019年发展种植基地660hm2,带动订单农户4326户,从事海带养殖、收购和蔬菜种植、收购,在解决公司产品原料供应、销售的同时,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增收。

1.3提质增效转型

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加大了科研力度,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寻找发展突破点,朝“机械化、智能化、精深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投资2000多万元对自身系列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2条生产线,向水产品的深加工方向转型。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难点攻克,成功从鱼头、鲍鱼肚、鱼尾等边角料中提取出可制成营养品、化妆品、药物的基础材料,实现了转型生产功能性脂制品、药用中间体、抗氧化肽等高价值产品的目的,每年纯利润较改造升级前提升了2倍多。

1.4互联网助力销售

发挥互联网线上销售降低销售成本的作用,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发展,重点是利用互联网拓展市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搭建交易平台,降低销售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涵江区知名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去”,扩大销售渠道和范围。目前,涵江区已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模式进行农产品线上销售。例如,方家铺子组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团队,打造自身官方平台,同时入驻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国美商城、建行善融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基本实现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全覆盖。2019年天猫“双十一”活动,方家铺子天猫旗舰店就实现了约1000万元的销售额。

1.5树品牌提价值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是涵江区提升农产品价值的一大举措。近年来,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树品牌提价值”的目标,大力发展各企业的农业品牌。目前,龙头企业中有2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商标获“福建驰名商标”,12件商标获“福建著名商标”,10个农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7件商标获“莆田市知名商标”,2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存在的问题

2.1规模偏小且分布不均

在涵江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缺少“行业领导”级的大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根据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只有7家,农产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占比达60%以上,基础种植、养殖类企业占比少且规模偏小,行业整体呈现“基础弱、加工强”的分布特点。

2.2土地流转不易

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农民的旧思想根深蒂固,不放心将土地流转给别人,土地流转困难,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中,有的宁愿将土地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例如,涵江区华林蔬菜基地在白塘镇镇前村的土地租用到期后,农户不愿意继续流转土地,给该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

2.3原料供给制约

“分散独立自主”是涵江区目前农业种植、养殖的主要方式,呈现出“小户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大户少”的特点,这种方式难以为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加上种养方式落后、信息滞后等,造成农产品加工生产原料的供需矛盾。如粮油加工企业的原料要从东北调入,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涵兴食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要从省外购运果蔬进行加工,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

2.4经营管理落后

涵江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为民营企业,部分企业尚未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保守,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充满创业干劲的年轻管理者不多,目前涵江区龙头企业中50%以上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开发新产品能力、开拓新市场的动力不足,发展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技术人才欠缺,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数停留在粗加工和半成品阶段,没有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

3对策建议

3.1创新促发展

坚持规模发展与内在增长并重,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实现龙头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涵江区枇杷、龙眼、柚子、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引导企业进行深度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具有涵江区特色的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收购等方式培育规模化龙头企业,同时引导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进行增资扩股、合资合作,以此带动做大做强。

3.2收益促流转

土地流转中,在保障农业企业生产用地的同时,根本还是要让农民可以从中得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没有经济收益,土地流转就无从谈起。建议以“收益促流转”为基础,建立“土地流转奖励金”制度,让农户在流转土地时除了基本的土地租用费,还可根据土地流转规模从政府部门获得一定的奖励金,这样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达到规模成片的土地流转目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远程农业技术培训、下乡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更多农民转变“土地流转会让自己失去土地”的思想观念,以加快涵江区土地规模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3.3构建互利双赢

鼓励支持像方家铺子、红太阳等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或与农民联合投资建设农业种养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原料供给,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涵江区农民增收的能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构建互利双赢格局。

3.4加强校企合作

第5篇:农业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直播网络营销;农业企业;精准扶贫

引言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但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严重失衡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部分贫困地区企业产生低端农产品市场滞销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农产品滞销事件不减反升,且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地域性。农产品的大量滞销不仅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还影响到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同领域学者从导致农产品价格滞销的主要原因、解决对策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从产品供需关系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出现滞销潮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产销对接渠道不正确对应、下游相关产业资源对接不畅等更容易导致优质农产品大量滞销,并一致认为继续加强网络媒体及农业网络促销宣传工作是当前解决大量滞销产品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网络营销可通过网络媒体打破传播渠道的群体边界,进一步扩大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民营农业生产企业的食品产销资源对接不畅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市场供给侧产业结构性优化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 [1]。

1发展现状分析

1.1直播网络营销的发展

1)直播行业在经历“新兴-火爆-衰落-洗牌”阶段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粉丝群体的不断推动中,直播网红通过新传播媒介的连接,以及其本身独立、整合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其广泛的跨界联动、引领粉丝消费的特征,各行业之间也因此形成全方位的“商业-媒介-直播领袖-粉丝/消费群体”的生态化产业链[2]。 2)直播行业网络营销的就业门槛逐渐降低,它已逐渐开始演变成一项热门的新兴营销职业,甚至已经成为网络营销和新媒体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品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企业产品的品牌认知逐渐出现趋同,企业目前仅靠自身品牌宣传已经很难有效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同时消费者也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如何让他人帮助自己并完成他的购买决策[3]。

1.2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

1)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不少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通过打造农产品的专属品牌来加强营销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但多数农业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企业的广告宣传重点仅仅是产品名称,而未将品牌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缺乏辨识度,造成品牌价值的空心化,广告的宣传效果非常有限[4]。 2)电商企业的网络营销。由于疫情防控,线下消费几乎停滞,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间许多农业企业开发外卖平台,形成“团长”式的电商模式,“团长”以强社交网络为基础,组建微信群聊,宣传并推广农产品。通过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的全渠道网络打通,实现了转型升级[5]。3)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根据《Quest 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的统计数据,短视频、微博等依然是目前用户最主要选择使用的APP。因此此类凝聚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移动注意力的APP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移动流量的必争之地。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能帮助中小企业把东西迅速地卖到全世界,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6]。 

2网络营销优劣势分析

2.1劣势分析

1)广告困境。网络营销中的广告与个人言论之间实际界线的模糊性恰恰可以说是网络营销广告相比于传统商业广告的一个重要优势,但在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的可识别性与《广告法》中所要求的广告可识别性相背离。种草直播视频、产品使用测评等直播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商业广告,但是因其形式不可能像其他传统直播商业广告那样直白,具有很强的广告隐蔽性,使粉丝很容易就误认为这个直播行业领袖是在真诚地寻求传播专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而非传统商业广告推广中的行为,并从对整个直播行业领袖的整体信任程度转化而成为对直播产品的高度信任,从而不知不觉就能达到商业广告宣传中的效果。如果一个直播行业领袖明确的在告诉一个粉丝自己是在进行推广商品,粉丝对一个直播行业领袖自己的商品广告或者内容的品牌信任度很快就可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削弱一个商品的品牌推广宣传效果。因此,大部分的直播行业领袖都会努力地加以隐藏和弱化自己的传统商业网络推广营销行为[7]。 2)品牌困境。首先,近些年各类优质农产品的基地种植生产规模和加工产量不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量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企业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相比于其他同类商品,农产品的同质化消费特征显得更为严重,这也就使得各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产品牌宣传推广工作难度更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产地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产地区域分销市场,农产品产地外销的消费意愿低,导致大量优秀的全国农产品销售品牌一旦全部离开了自己的产品销售服务区域,品牌上的知名度和优质农产品的外销量就明显有所下降。其次,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服务渠道不畅通,需进一步进行开发。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主要都是借助销售公司和商贩进行营销,而由于目前缺少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及有效的市场宣传推广手段,使得在网络市场销售这种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4]。 

2.2优势分析

1)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网络营销管理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传统线下销售管理模式运营的资源过度占用严重问题,如门店用地资源、人力资源、门店管理租赁等,还希望可通过推动社会网络媒体传播,打破系统传播销售渠道的固定群体传播边界,也有机会进一步有效扩大网络营销服务群体的网络覆盖范围,有利于解决小型农业企业的产销对接问题,缓解农产品滞销问题[1]。 2)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各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逐渐从贫困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网络营销因其其对群体信息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和社会大众传播网络覆盖的能力,兼具带动发展个体经济和扶贫济困的双重经济功能,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农村电商的出现,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家积极推动着电商扶贫政策的出台与落地。电商扶贫成为新的共识,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希望借助电商渠道实现脱贫。每个网络营销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群体,这种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可以很好地把控产品,减少农业企业的担忧[8]。 

3对策建议

1)农业企业应增强企业品牌意识。首先,农业生产企业们还需积极采用实行全国统一推广的营销活动方式,扩大农产品牌推广支持力度,防止大量的优秀优质农产品品牌一旦逐渐离开自己的销售业务区域,品牌知名度和优秀农产品品牌销量就大幅度下降。其次,进一步研究开发传统农产品市场现有的网络营销传播渠道,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等营销方式等来进行传统农产品网络销售,依靠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有效的网络宣传推广手段,使这种网络直播销售的新模式可以发挥到超出人们预期中的效果。2)农业企业应结合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通过搭建线上网络平台,组建企业微信网上群聊以及宣传推广促销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即可实现企业线上网络营销与线下体验的融合。积极探索拓展全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多家线下实体门店和多家线上电商的全国多渠道销售网络彻底打通,实现转型升级。3)规范网络营销市场监管。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近年来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还存在有产品服务质量瑕疵、虚假宣传、售后维权困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立法监督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市场监管与加强行业社会自律等多方面的途径,共同努力促进通过网络直播服务带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政府应完善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一系列流程,加强对于网络营销的市场监管。

4结语

近年来,网络营销兴起,“网络红人”或拥有强影响力的人,主要通过直播等方式大力推销各种滞销产品,以“成本低,回报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企业与之合作。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广权与知名大咖李佳琦在疫情期间为帮扶销售湖北农副产品,“小朱配琦”组合带货,直播点击量达1.2亿次,总销量达到4 014万,获得广泛好评。可见网络营销模式凭借其爆红的流量已成为刺激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前景可以预见,如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规范改革,定能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添砖加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李亚娟,马骥.中国农产品滞销情况分析:基于2005—2017年的新闻数据统计[J].农业展望,2019,15(11):129-134+140.

[2]黄洁滢.直播网红KOL的形成机制及营销策略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18):223-224.

[3]宋晓涵.深挖KOL营销之不能说的“秘密”[J].中国广告,2019(1):99-101.

[4]刘文娟.构建企业目标管理指标体系探索[J].上海商业,2020(10):27-29.

[5]王风华.疫情下滨州市农产品销售模式探究[J].山西农经,2020(8):37+39.

[6]李璐.KOL营销下中小型跨境电商的体系与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6):47-50.

[7]曾昭旺.自媒体KOL营销中的广告可识别问题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5):563-5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