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企业科技创新全文(5篇)

企业科技创新

第1篇: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激励机制

在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涌现了大量的企业,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如何在此环境下脱颖而出,并且保持绝对的发展优势,是企业需要解决及重视的重大课题。

1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型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及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重视。2018年,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数为30.8万家,占全部企业的40.8%[1]。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6.1万家开展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活动,所占比重为43.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工业企业创新最为活跃,技术创新企业所占比重为82.5%,高于中型企业的64.7%,是小微型企业的1.2倍[1]。2018年,我国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共10.5万家,占全部企业的28.0%,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共7.3万家,占全部企业的19.2%,比上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2]。

2人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本质

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增长,达到8705万人。R&D人员总量有所增长,达到403.4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为52.0人年/万人。R&D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74.0万人年,万名就业人员中R&D研究人员为22.4人年/万人。研发人力规模仍居全球首位,研发人力投入强度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差距有所减小[3]。

3人才建设的探索

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想要长期可持续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提供人才成长平台,培养多面型人才,鼓励人才自主开展创新工作等。因此,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人才引进

基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成本等因素,及企业快速发展人才成长速度赶不上企业的用人需求等情况,企业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匹配的人才引进机制。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建立各个部门岗位职能说明,从学历、能力、经历等方面明确用人要求,设立绩效考核等,明确人才引用的依据及标准。同时,企业针对人才资格设立了不同的薪资标准,如本科、硕士、博士之间不同的入职薪资,同级别学历之间“985”、“211”等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之间不同的入职薪资等。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吸引人才的驻足,除企业自身的条件吸引外,企业还灵活应用当地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以企业为依托,为人才提供好的发展平台,积极为人才争取各类政策,如生活、租房及住房补贴等,力争多途径、多层面的引进各类人才,有效助推企业发展。

3.2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拥有一支锐意进取、创新力强、凝聚力高的核心团队,拥有一套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直接改变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能决定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同时,需要将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人才对企业的认可度、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还要为人才的成长配套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为人才培养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舍得付出才能得到人才的认可及快速成长,才能收获满满。

3.3激励机制

在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所采取的激励方式有了诸多变化,因为激励对象的内在需求也产生了不小的改变,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催生出了目前几种主流的理论,分别是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以及期望理论[4]。马斯洛在亚伯拉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需求有七个层级,分别是满足生理,感觉安全,感受归属,得到尊重,满足求知,美的追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在对激励对象进行有效激励时需要进行区分,针对性进行激励会带来更好的反映[4]。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在通过如工资、福利等等构成的“保健因素”对激励对象进行基本条件的满足后,要进一步产生激励效果,还需如挑战性的工作、个人发展等等构成的“激励因素”来真正促使激励对象提升积极性,从而带来业绩上的改变[4]。麦克利兰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指的是在对于在满足成就感有着较大追求的人群,设定适当的高要求目标同时予以奖励,能使激励对象得到充分地激励,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对象积极地面对挑战,这对于个人乃至企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4]。针对激励对象的不同需求,企业设置了各个阶段的、不同层次的激励措施,更好的满足人才、激励人才及留住人才。

3.3.1薪酬激励针对人才培养需求,企业可以在正常的薪酬体系中增设相应的职称薪酬,鼓励人才自主进步,积极主动的学习职业技能,获取相应的职称证书,可以跨越自身岗位级别薪资,凭借自我提升得到的职称或技能资格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在满足职业最求的同时也获得物资上的奖励。另外,上市企业也可以针对企业的技术骨干、质量骨干等在业务上有着突出表现的、为公司创收增效的等情况的人才授予一定的股权激励,引导人才的主人翁精神,增加人才的主动性。

3.3.2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鼓励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也鼓励人才注重科研成果的落地,包括专利申请、、科技奖励申请等,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针对成果的重要性及分量,设置不同的奖励级别,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与国际发明专利授权的奖励分级,SCI文章影响因子不同的奖励分级,市级/省级/部级科技奖励的奖励分级等等。同时,在企业也应注重经济效益方面的创新与改进,针对企业生产或运营等开展技改等工作,根据为企业带来的创收或借支的金额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奖励分级。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员工主动走进工作、深入岗位、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解决,在工作中寻求自我提升、得到自我突破、获得自我满足。

3.3.3职业发展规划良好的人才建设,除满足人才的薪酬、成果奖励外,还需要为人才打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为人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入职后,经过实习期的锻炼和考察,做出分析和判断,根据员工的特性,因材施教,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工作、成长;同时,企业秉承“工作-培养提高-工作”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利用企业资源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设置有专业课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校企联合的专升本/在职研究生培养等,鼓励员工学习成长,将其培养成可独挡一面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系统的人才建设体系,建设出一只优质的、不断壮大的科技创新团队,持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屹立于行业发展前端。

【参考文献】

[1]科技部.2018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特征统计分析[EB/OL].

[2]科技部.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统计分析[EB/OL].

[3]科技部.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EB/OL].

第2篇: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一、文献综述

回顾相关文献,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张辉(2016)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企业进行研究,实证发现政府补贴强度介于0到0.0214之间时,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挤入效应最高。邓若冰(2018)基于寻租理论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卢馨(2018)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罗雪婷(2020)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作用。方初(2019)基于文化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可以刺激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经营业绩另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不能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挤出效应”。汪秋明(2014)政府补贴可以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新兴行业,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惩罚失效,一旦进入行业获得补贴,大部分企业并不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的力度,而是把资金投入到与产业发展无关的领域,从而获取高额收益。赵璨(2015)发现,基于地方政府的晋升压力和企业的政治寻租行为,企业会采取盈余操控的手段来迎合政府,获取补贴,反而降低了政府补贴的绩效。胡忠良(2017)基于动态博弈模型发现,政府补贴并没有引导光伏产业增强研发投入强度。章元(2018)采用PSM与DID方法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新增的研发支出多用来从外部购买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意愿反而降低,说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自主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周京奎(2020)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活动存在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贴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赵康生(2017)以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存在激励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都对这一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马嘉楠(2018)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2011~2014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会对财政科技补贴的影激励作用产生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成立年限越短,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最强。张炳发(2020)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6~201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不仅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研发资金,还能发挥信号传递的作用,向外部投资者释放正面信息,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提高研发投资强度。史洁琼(2020)发现,政府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企业的产权性质、市场化环境和市场结构也对激励效果有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是准公共商品,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活动产生的研发成果,不可避免地会被其他相关企业使用,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比如,落后企业通过分析行业前沿创新产品的有关信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术知识,进而获得额外收益(Jie,2009)。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独享到创新带来的收益,会使得创新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个体收益低于社会收益(Stiglitz,1981)。竞争者不用投入研发资金和承担失败的风险,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模仿出最新的技术和知识,都在等待着可以”搭便车”,这会打击企业自主进行研发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研发活动水平降低,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Wall-sten,2000)。因此,政府有必要使用“看得见的手”来纠正这一市场失灵现象(Jones,1998)。以往的研究表明,政府对科技创新科技补贴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研发水平(Guloglu,2012)。政府补贴一方面可以直接给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资金,降低成本,使原本难以获益的研发项目变得有利可图,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补贴可以分摊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研发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在缺乏资金支撑和外部激励的情况下,风险厌恶型企业会更倾向于保守的研发战略。而一部分企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更有可能增强研发强度,主动探索技术发展前沿。通过政府的研发补贴,创新主体的收益得到补偿,同时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风险,企业更有动力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研发效率。但是,政府补贴也会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财政补贴,一味地迎合政府的政策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更容易“青睐”的项目上,无视真正的市场需求和研究能力,造成“逆向选择”,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获得研发补助后,不一定将资金用于研发活动,过度的财政补助也会挤出企业的自有研发资金。财政补贴也可能使得企业产生依赖,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会根据补贴资金扩大研发规模。但由于补贴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一旦企业失去赖以生存的补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原有的研发水平,甚至存在研发项目被迫停止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a:政府研发补贴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H1b:政府研发补贴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6-2019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收集研发支出和政府补贴数据,并剔除数据缺失的情况,最后确定样本企业146家,其中政府补贴、R&D和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参考樊纲市场化指数的计算。

(二)变量设计和度量方法(1)研发投入(R&D)的度量。参考林菁璐(2018)和樊利(2020),本文采用2016-2017年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研发投入强度。(2)政府补贴强度(Sub)的度量。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和行业异质性带来的差异,本文参考张炳发(2020)和赵康生(2017)的做法,选取企业政府补助与资产总额之比来表示政府补贴强度。(3)考虑到其他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①净资产收益率(ROE)。盈利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资源占有量、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对研发活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②资产负债率(Lev)。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而企业从财务稳健的角度考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研发投入。③企业年龄(Age)。考虑到企业的成长周期,考虑企业的规模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因为组织惰性的存在,企业年龄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创新阻碍因素。④产权性质(State)。产权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意愿不同

(三)模型构建本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从研发强度来看,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值为11.98%,高于中位数9.116%。研发强度最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7%,最低却仅有2.42%,说科创板企业的研发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偏多。政府研发补贴强度的均值为1.11%,中位数为0.77%,最大值为主营业务收入的8.54%,最小值为0,说明科创板上市公司得到的政府补贴差异很大,总体还是比较有限的。从研发投入和政府补贴的绝对数来看,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小于政府补贴,一方面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政府补贴数中没有区分科技研发补贴和其他类型补贴(稳岗补贴、就业补贴等),一方面说明政府发放的补贴可能没有全部用在研发创新活动上,出现了补贴资金挪用的现象。从控制变量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2年;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而平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说明总体分布比较对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大值为11.4,最小值为6.14,平均值为9.49,整体水平都比较高;企业规模差异很大,最大值(975)是最小值的(0.59)1650倍,整体右偏,说明科技创新力量多集中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占比为88%,远大于国有企业①。

(二)回归结果分析表3为实证分析结果。(1)模型1~模型5都可以说明,政府补贴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补贴(Sub)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强度,H1a得到验证。模型2和模型3置入企业规模变量(Size),相关系数在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越低。模型4和模型5加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Findex)变量,其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地区金融制度环境越好,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控制变量方面,企业年龄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成立年限越长,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越低,这可能存在两个原因(1)企业成立年限越长,越满足于当下的业绩水平,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2)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来看,成立年限短的企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成果产出较少,研发投入量需求比较大。企业的产权性质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产权性质并没有影响到科创板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意愿;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负债程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能力,即使有研发创新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意愿,也会受限于资金链的紧张,难以扩大研发投入的规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随着收益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追加研发投入的意愿。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企业在研发出盈利水平不错的产品后,会更加专注扩大生产规模,继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大利润,主动进行下一步研发的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吃老本。但长期以往,科技创新企业若只满足于现有技术水平,不继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会陷入固步自封乃至被市场淘汰的境地。而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反而会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推进研发创新活动,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五、结论

第3篇: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辽阳市农业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科技创新呈现以协同创新为主导,主要依靠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专利购买进行创新等特点。近年来,依托于本市多家省、市级科研院所及省内各涉农高校的人力资源、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辽阳市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总额和创新产出规模都有所增长。

1依托特色小镇,做强特色产业

1.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灯塔辽峰小镇,辽峰葡萄专业合作社是辽宁省农民合作社重点示范社,该社目前拥有社员100余户,种植面积近5000亩,创始人赵铁英选育出的“辽峰一号”葡萄品种,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目前,以辽峰小镇为中心建起的灯塔省农业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

1.2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精品项目

弓长岭温泉小镇,岭秀山矿泉饮品有限公司依托当地矿泉资源,依靠各级政府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岭秀山营销中心、万吨低氘水、蜂矿泉和40万吨天然饮用山泉水项目,将岭秀山矿泉饮品品牌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矿泉水知名品牌,并积极开发矿泉啤酒、果汁、功能饮料等系列产品,形成矿泉饮品产业集群。

1.3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刘二堡前杜草莓小镇的草莓栽培面积达万亩,在公司的保护下在特定区域形成垄断效应,把从业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2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提升企业软实力

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2个农业企业中的80%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过合作的经历,只有4个企业未参与产、学、研合作。从反馈情况看,辽阳市农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总体上运行良好,93%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得到过政府的支持。

2.1产、学、研为企业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

太子河区佳和花卉专业合作社,长期聘请沈阳农业大学雷家军教授指导生产,并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而后,又与日本岐阜大学、韩国金畿道农业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该企业培育的欧洲“小菊”在全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2.2产、学、研为农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东荒农场,自2003年与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及沈阳农业大学先后建立合作关系,并邀请陈文福院士担任技术顾问以来。该企业特设100亩试验田,通过对比试验将新品种、新技术呈现给周边农户,在其辐射带动下,灯塔地区水稻栽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2.3产、学、研呈现出“强强合作”新趋势

千山呈龙有限公司,是迄今全国最大的马鹿、梅花鹿养殖加工企业,该企业长期与中科院和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并建立了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硕士实习基地,目前已形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鹿科动物种群,并在规划“生物多样性养殖,滋补品研发,高端狩猎观光”为一体的发展蓝图。

3推进“星创天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

“星创天地”是农业领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辽阳市已成功推送“第地嘉星创天地”“佟二堡皮草星创天地”方案,完成了辽宁省第一批省级星创天地备案,实现辽阳市农产品、皮草产销行业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4年度计划项目支撑,为企业科技创新助力

2012年~2016年间,辽阳市共42家企事业单位,获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累计获得资金845万元,完成68个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包括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创建、特色小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项目。

5农民企业家进高级研修班,全面提升创新意识

企业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态度和投入往往会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影响[1]。自2011年辽宁省举办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以来,辽阳市累计推荐22名农民企业家参加学习培训,为农业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使他们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现代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辽阳市农业企业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农业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经费不足;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弱,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尚不具备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2];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因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效地提升辽阳市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加快推动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萍.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第4篇: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何为科技创新?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创新和科学原创的一种总称。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知识以及发明出一些器具,这就是科学原创。而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人类发明新的技艺,这些新技艺主要是为了改造自然。科技创新,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是劳动技能和人力素质的创新,以及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科技知识的创新。在科技创新中,也存在着风险意识。在科技创新中,是否有风险意识则主要看人们对这些事物掌握是否多,明白该事物风险发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风险有多大。也就是说,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并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在科技创新中,作为创新人员,必须要明白前人在该领域中所探索的情况,才能够理解自己的创新处于何种阶段中。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中,毕竟是一种科技创新,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故而要在创新中不断地对比和修正自己的创新。

二、当前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差距认识

只有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同时依赖科技创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断地开发,一个企业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作为企业,要想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及本企业的产业得到不断地升级,单一地依靠制度创新必然是不全面,还需在科技创新上花大力气。中国的产业,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得到了逐步发展。但是也是以前,主要是依赖于引进技术等一些方式获得了成功。不过,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始终如一地依赖于引进别人的技术,而不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势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地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就必须不断地积极地创新自己的科学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一重要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科技创新的主角应当由现代企业来担当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没有科技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企业在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增长中,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花大力气对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进行开发,然后拥有知识产权的大量的品牌产品,真正转变企业生产发展的模式———产品组装和技术引进模式向自主制造和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我们单从企业自身而言,要想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积极树立“科技创新就是生命”的观念,并且在企业中不断地对危机意识给予强化,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加大投入,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立于时代前列。其一,一个企业中的发展,其动力就是创新。创新也是该企业在市场中能够始终保持竞争力的最坚实的保障力量。而企业家,则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灵魂,关系着企业创新是否得以推动的保障。当前,在我国的创新型的企业家,他们虽然在经历层面不一致,但是这些创新型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敢于承担风险和山雨创新、大胆创新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市场拼搏中,能够精准地把握住市场。其二,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也关系着企业生产力高低,本质上是企业的竞争力重要体现。我们通过对国内外的众多成功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积极通过对本企业的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有助于对本企业的产品机构调整,有助于企业结构的积极优化。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使用新技术后在能耗上得到了降低,有助于原材料、交通、能源上的缓解。其三,当前,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在本企业中加快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企业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进行企业战略规划中,有必要将科技创新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狠抓不放。为此,积极地加快对后备人才的积极引进和培养,以此满足本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战略和策略

第5篇:企业科技创新范文

科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用十分直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都可以节约操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先进的技术设备需要员工去发明、制造和利用,先进的工艺流程需要员工去组织运行,因此,先进科技的应用也带动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科技创新的所需配套条件

(1)需要有效的制度支持。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的工作体系,首先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创造条件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技术、新工艺,还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能力,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健康实施。

(2)需要良好的经营环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与良好的经营环境下,通过合理经营、成本控制等经济运行手段以及相关制度政策的保障,企业经济投入才能更好地向科技创新倾斜,向高效措施倾斜,向新工艺、新技术倾斜。

(3)需要较好的业务素质。员工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等。要持续转变工作观念,发掘自身的业务特长,在科技发展的趋势下,完成业务素质配套。

三、新技术的应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下面主要结合南堡作业区开发生产以及成本控制实际情况,对比传统方法,在新技术、新工艺领域的应用方面,对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

(一)往复式潜油电泵生产技术

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撤掉了地面上的抽油机和抽油杆,用直线电动机作动力,将机电结为一体,直接安置于油井中,通过电动机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抽油泵的柱塞往复动作,将油液从井底举升到地面。从目前使用情况数据统计分析:传统的有杆采油是通过抽油机—抽油杆—深井泵来达到采油的目的。其弊端主要有:泵效低、抽油杆与油管偏磨、停机调参与调参范围窄。而离心式潜油电泵只适用于大排量高含水的油井,因此适用井况范围小。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不仅彻底克服了上述弊端,而又特别适用于薄差油层和低渗透油层原油开采,在低产井、斜井、从式井、水平井和稠油井采用,更能发挥其节能优势(详见表1)。南堡作业区目前大量采用有杆抽油泵举升方式采油,虽然能耗、作业等费用相对较低,但其主要缺点会出现严重的偏磨现象,2012年由于偏磨原因造成的作业检泵31井次,费用达到620万元。潜油电泵由于能耗、费用较高,在适合的条件下已逐渐采取转抽措施。往复式电泵更是结合了潜油电泵与有杆抽油泵的优点,基本解决了作业区严重的杆、管偏磨问题,且能耗较低,如果试验后期各种指标都符合正常平稳生产要求,将给作业区作业成本控制,带来很大压减空间,缓解作业成本压力。

(二)水基动力无杆抽油生产技术

水基动力无杆抽油系统采用液压传动原理,是通过一台地面液压站将水基动力液驱动井下液力抽油泵工作,从而实现了无杆采油。整套系统由地面液压工作站、液动力通道和井下液力抽油泵三部分组成。从目前使用情况数据统计分析:水基动力无杆抽油系统主要解决传统的有杆采油设备用于斜井采油时存在杆、管偏磨严重、传动效率低、能耗高及冲程损失大等问题,可彻底消除油管和杆柱之间的偏磨,提高斜井抽油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延长检泵周期,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成本,消除冲程损失,提高抽油泵泵效。

(三)油管电加热生产技术

用油井中的油管做热源体,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加热井筒内的液体。电能移动电源车输出传送到油管,经油管下部的油套管接触器连接到套管,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产生温度融化油蜡。从目前使用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受气温、地质因素影响,南堡作业区大部分油井结蜡情况严重。经统计,2012南堡作业区共发生机械清蜡12132井次,发生清蜡费2305.16万元,占基本运行费的5.8%,单位成本1900元/井次,随着油井数量的增加以及自然递减等因素制约,近三年清蜡费用逐年呈增长趋势,成本治理已刻不容缓。目前,南堡作业区引进应用了油管电加热清蜡技术,此项技术的原理主要由管、杆通过电流产生热量消除油蜡。清理价格:陆地1800元/井次,岛上2700元/井次,清蜡周期由原来的1-2天一清,提高到7-10天一清,且清蜡效果明显。按照去年清蜡井次测算,如全部采用此项技术施工,一年将节约清蜡费用50%以上,且此项新工艺应用,完全无设备、工具等投资费用,全部由施工单位免费提供,从而大幅度降低作业区投资风险与清蜡成本,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四)连续抽油杆生产技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