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企业税收风险全文(5篇)

企业税收风险

第1篇: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关键词:企业;纳税策划;税收风险;应对

一、企业纳税策划及税收风险应对意义

企业纳税策划与税收风险应对对于实现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税收杠杆降低企业成本,而且能有效规避企业税收风险,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1.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税收是企业运行成本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层面基于企业出台了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基于不同行业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化政策。科学的纳税策划将有助于企业利用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与政策运用,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收支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企业发展节约大量资金,推动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2.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税收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也是一个高压线,偷税逃税不仅会有损企业的社会形象,性质严重的将导致企业触碰法律高压线,影响企业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给企业发展造成风险。企业纳税策划与税收风险应对将有效规避企业税收造成的风险,真正做到企业发展零风险,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3.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企业的发展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决策的制定往往依据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企业纳税策划与风险应对将注重对企业运行整个过程中的资金以及其他数据进行采集、整合,从而获得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企业纳税策划策略

企业纳税策划时,如果注重策略的运用,将有助于实现企业合法税收收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体来说,企业纳税策划的策略主要包括层次策略与差异策略。

1.层次策略

层次策略是从税收本身而言,根据税收策划的水平、程序与规律等,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最低层次来说,企业纳税首先要做到涉税零风险。如果企业不进行有效的纳税策划,有可能出现企业实际支出超过法定税额的现象,从而加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从而导致企业额外的经济损失。通过企业纳税策划,要做到企业涉税账目清清楚楚,依法纳税,从而消灭企业由于自身过错造成的额外纳税现象;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对无意中可能出现的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深入的检视,从而确保企业不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不然就会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企业的名誉。这就需要企业对涉企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充分而科学的解读,从而做到涉税零风险。从中层次来说,要合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为了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税收就是一个重要内容。企业要及时掌握并解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税收策划将企业税收负担降低到最小程度。税收政策的解读要全面,不能存在偏差,要对涉企税收政策方方面面获得准确的理解,包括税种性质、纳税路径、方法,以及税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政策红利等。策划重点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并进行综合考量,将预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对照,从而遴选出最佳纳税策划方案。从高层次来说,企业纳税策划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企业纳税策划要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纳税策划。我国的税收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格局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税收制度越来越体现出开放性。企业要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与税收政策,及时地调整企业发展目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税收政策扶持,从被动地纳税策划向主动对接税收政策转变。

2.差异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从企业经营层面而言,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纳税策划的一种策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地选择纳税策划的角度与方法。企业发展初级阶段,企业在选择投资形式时,要充分解读企业所在地的税收政策,从而使企业投资形式与所在地税收政策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合理地选择投资形式。企业运营阶段是税收策划的重点环节,企业经营阶段的税收策划包括两个重点,一是核算方法策划,二是筹资安排。筹资安排环节,要根据纳税因素合理安排筹资形式,以及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不同的策划就会造成差异化税收负担,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与渠道,都要以最大程度节约筹资成本为追求。财务核算方法的选择,要利用纳税时间,最大程度上合法延迟纳税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差提高资金流动率,对纳税时期进行策划也是纳税策划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企业税收风险与应对

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包括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对涉税风险的来源进行剖析,二是基于涉税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1.涉税风险来源

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涉税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内部风险来源与外部风险来源。外部风险主要是涉税政策环境调整,在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时,国家往往借助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政策,在新税收政策出台初期,不少企业对新税收政策缺乏充分、全面的解读,就会给企业税收造成风险。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乏力,容易造成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组织设置不合理,内部审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从而造成财税人员损害企业利益、名誉等行为,此外企业管理阶层对纳税策划的重视程度也有可能造成税收风险。

2.税收风险应对

企业税收风险应对首先要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企业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财税工作,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完善企业财税制度,为企业财税工作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企业财税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关注国家涉企财税政策,从而根据外部环境做出积极的应对,关键是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全程做好税务管理、监督、问责等各项保障工作,并且完善财务部门与税务工作之间的制约机制。最后,还要做好风险评估,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从而提升企业未知税收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语

总之,企业纳税策划与税收风险应对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规避企业税收风险,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企业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重要渠道。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纳税策划与税收风险应对的认识,从税收本身与企业运营阶段等方面,合理地选择有层次、有差异的纳税策划策略,并针对企业税收外在与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风险控制与评估、防范等,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在依法纳税的前提基础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靳科.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172-173.

[2]刘俊.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24):78-79.

[3]霍爽.“营改增”“落地”后的税收负担及纳税风险分析[J].财会研究,2016(07):90-92.

[4]朱莉莹.浅议建设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必要性及对策[J].纳税,2017(08):78-79.

第2篇: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一)相关税收法律层面原因

税法体系尚需完善,很多现行税收政策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周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划分合法、非法的界限,给纳税人造成税收陷阱,造成纳税人税负不同,增加了税收管理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税法对行政权力的保护,大于纳税人利益保护,出现税收征纳关系不平等,赋予行政机关的裁量权过于自由,增加了纳税人风险。

(二)税务部门层面原因

由于石油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政策不同步,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宣传保守,造成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税务机关税法宣传滞后。由于政策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利益,企业税收法制观念滞后、税收征管手段不规范,就会影响自身发展,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三)石油企业自身原因

石油企业纳税观念缺乏主动性,使企业不能从整体把握各种税收政策,致使纳税金额不准确,没能正确适用税收政策,导致税收政策依据错误,企业没有享受应享受的税收优惠,而该缴够的没缴够。

二、完善我国石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措施

(一)做好风险预测,进行风险转移

石油企业经营周期长,决定其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引进外资转移风险,即减少企业融资压力,也能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石油企业在风险识别基础上进行风险预测十分重要,运用适当测量方法进行风险测量,量化风险产生的损失,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来降低税收风险。

(二)营造管理层重视税收管理的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必须重视税收管理工作,从意识上树立并理解税收管理的意义,为税收管理营造氛围,同时,将风险理念融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的理解,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正确树立税收管理理念并开展管理工作,把税收管理当作全员的事情,普及税法知识让每个员工在降低税收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树立各部门协调,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企业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税收,税收工作与每个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因此,石油企业应明确各部门在税务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即需要分工又需要合作,实现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理顺每个部门与税收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每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部门利益服务税收总体利益。

(四)加强信息收集,完善涉税资料管理

我国税收政策更新快,税收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解税收政策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石油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信息收集人员,建立动态化信息管理库;税务管理与企业每个环节相互联系,从税收管理出发可以牵出很多问题,因此,石油企业需要留心涉税信息,做好分类与整理。

(五)控制涉税环节税收风险

第3篇: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

1相关理论分析

1.1国内大企业概念和特征

通常来说,大企业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自身的注册资本和雇佣员工人数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者具有较为复杂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较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大中型企业。从特点上进行分析,大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内部结构。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人员规模普遍较大,且具有较广的市场覆盖范围,经常有跨地区、跨省份经营的情况,一些大企业集团在各省会城市或者国内主要城市都会设有分支机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较复杂多样。第二,大企业具有跨地域性和复杂性。为了更方便拓展业务,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大企业除了在注册地设有企业总部外,在国内其他大中城市也会设有分支机构,因此一般来说大企业的涉税事项较复杂繁琐,税务管理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大。第三,大企业内部具有严格的控制管理制度。由于大企业的规模和体量都较大,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控制管理,其内部都会有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例如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和税务申报管理制度等。另外,相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大企业更重视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大企业都会聘请专业的法律、税收方面人才作为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它们税收遵从度意识普遍较高。

1.2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涵及特点

我国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涵之一就是税务人员的主观性,不同的税务工作人员和企业对税务政策和涉税业务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另外不同的税务征收机关对税务制度等文件规定的也不尽相同,导致纳税人与税务征收机关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理念偏差,双方很难在观念上和管理方式上完全达到一致,这种主观性因素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其次,大企业税收风险还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所有企业都是以增加自身的经济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一目标与税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难以规避所有的税收风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形成一定的隐患。第三,大企业税收风险还具备一定的前置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时,企业的税收风险已经与企业前期的实际纳税行为融为一体,因此企业的税收风险通常都先与履行税收责任行为,税收风险具有一定的前置性。根据现有的税收理论分析,税收风险是一种财政风险,一旦税收风险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国家税收款项发生流失,从税收风险类型上分析,税收风险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风险,税收执法风险和依法纳税风险。从税收征收机关来说,税收风险主要指因为税务制度,政策文件和一些其他不可预知情况导致的纳税源情况劣化,降低国家税收效率,导致国家政府需要税收款项时,纳税金额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从纳锐人角度分析,税收风险则主要指的是由于税务缴纳情况不符合标准导致的补缴税款或者补缴滞纳金,甚至触犯国家法律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1.3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匀等情况,且根据国内资源状况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大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经营特点,例如在经济欠发达但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大企业多为资源密集型企业,而在人口密集区,大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税务征收机关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征管模式,从而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企业不断壮大,税收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涉税问题管理,使税收款项流失达到最小化程度是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大企业的日常业务量较大,涉税事务繁杂,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对每一涉税事项进行核查,因此,税务机关应该对税收风险进行等级判断,对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区分,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事前预防,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2)对大企业税收风险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在税收制度下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征管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3)对大企业税收风险进行管理能够促进大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换句话说,政府职能部门在企业发生风险事件时提供正确的指导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与国家税务机关的合作,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税收收入不会大量流失,又能保证企业在遇到经济风险时其财务状况和声誉不会受到过大的影响。

2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更好的保证国家税收,一些国际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对大企业进行有计划的分类管理。我国税务管理机关为了更好的与大企业进行沟通,在各省市分别建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专门负责管理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我国税收管理司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国内企业集团税收风险的整体走势把握。另外,国家税务局也对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税务工作的各种流程进行了整理和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内大企业提升了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将控制大企业税收风险的中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了事前预防,增强了风险防控的主动化程度,从源头上降低了大企业发生税务风险事件的概率。

2.2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企业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当前我国大企业尚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2009年我国首次对大企业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选出了国内45家大型企业归类为大企业,2013年,国家税务局对定点联系企业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截止至2016年纳税额在3亿以上的一千余家企业集团归为大企业范围,即千户集团。成为“千户集团”的大企业客户能够享受我国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制定的个性化税务服务,直接得到国家税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更好的实现双赢。但需要认清的是,纳税额达到三亿并不是认定大企业的唯一标准,这无疑阻碍了更多企业被归为大企业的范畴,阻碍了“千户集团”的发展和扩大,这种大企业界定标准的缺失阻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政策的实行,一方面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我国税收征收的规范性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2)国内税收管理机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国内税收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国虽然设置有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但是各个省市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设置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由于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总部控制力,而实际上大企业在税收管理上都有归属地进行控制管理,这就导致了实际上的管理分散性与统一控制性存在矛盾,使基层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困难重重。进而使大企业的涉税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给当地税务机构,导致一些具有针对性、具有特色的税收措施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当前大企业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很多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都采用事前补救控制方法,一切企业为了降低税收金额,在纳税申报前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而导致纳税额发生大量变化。再比如一些大企业的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关联并不完整,导致企业反映出的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不够准确真实,导致最终纳税信息有所偏差,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类问题,必须对税收管理机制进行更新和完善。(3)信息化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不高。上文已经分析过,国内大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企业整体真实的经营情况和税务风险情况都难以被准确掌控,因此在获取税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税务会计在对纳税信息进行收集时存在难度,另一方面税务征管部门在审核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使企业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控制效果被严重的影响。另外,从税收机关上分析,当前我国不同层面的税务机关之间系统兼容性较差,如果企业存在跨地区经营,一旦出现税务登记变更、征收管理或者纳税评估方面的变更时,信息无法快速的进行共享和更新,这也无形的增加了企业的税收管理难度。(4)缺少专业人才。我国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处于严重匮乏状态,企业内部缺少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企业内部都有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其生产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较高,近年来,国内大企业发生企业重组、并购等设计税务事项的业务越来越频繁,因此为了高效快速的处理此类事项,很多大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税务处理团队,重点防控经营中的各类税务风险。但相对于国家税务机关来说,企业内部想培养一个高素质的税务复合型人才难度较大,当前我国大企业税务系统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其业务处理和管理水平,距离大企业的发展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大企业内部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建设培养仍显得任重而道远。

3完善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3.1明确大企业界定标准

要想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对大企业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从企业方面而言,一旦企业被定义为大企业,其自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会明显增强,企业内部也会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政策执行实施,在事前好源头上对自身进行了自我保护。从国家税务机关而言,必须对服务对象进行严格控制筛选,只有符合大企业的标准才能享受特定的政策,基于此,企业和管理机关的合作和沟通会更加顺利通畅,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麻烦。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应该召集调研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对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内各项指标和数值进行收集和计算,并综合我国国情制定大企业的各项综合指标。同时应该明确的是,大企业的界定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情况也必然出现变化,因此大企业管理机构应该随时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需求情况对大企业界定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尽可能保证国内大企业的数量稳步平缓的增加。

3.2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1)改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在企业内部,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税收风险识别系统,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日常经营中收集提取关键涉税信息,找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建立企业内部涉税风险库。第二,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整体分析,及时对企业的库存和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各项其他管理体系,综合实际情况分析税务风险来源和风险等级。(2)改善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对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加以识别后,应该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等级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如果企业的税收风险评估等级为低级风险,则可在实际经营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提升企业的自我遵从度即可。如果企业的税收风险为中级风险,企业的税务部门应该及时进行企业自查,每年对风险点进行评估和监督。如果企业的税收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企业则应该配合税务机关随时进行风险测评和监督,税收机关对这类大企业应该定期实施大范围税收审计。最后如果企业的税收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则国家税收机关应该进行实施监控,同时还应该委派税务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内部实施实地监管。

3.3完善大企业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

现阶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应用早已深入到了企业税务工作中,因此企业如何对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创建大企业税务服务平台,完善企业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行为,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对企业税收政策进行宣传和普及,进而降低企业税收风险性。

3.4加快税收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最后应该加快企业税收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比例,同时还应该定期对涉税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升企业涉税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大企业内部建立出一只优秀的收税管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4结束语

总结来说,大企业税收贡献对我国整体税收情况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自身与税务机关必须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保证大企业税收情况的健康和稳定才能更好的保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劲松.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

[2]吴郡.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7.

第4篇: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关键词】金税三期系统;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措施

一、金税三期系统的上线背景及覆盖范围

金税工程,是国家推广政务工程电子化的标志工程,是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之一。金税工程从1994年开始,历时7年时间,先后进行了金税一期、金税二期的建设阶段。2005年,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书通过了国务院的审核;国家发改委先后于2007年批准了金税三期工程的可研报告,2008年批准了金税三期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至此,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直至2016年金税三期系统正式全面上线运行。金税三期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建立了一套规范统一的应用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省局来集中处理,范围涵盖了几乎全部的税种和业务环节,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下设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征管业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外部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等特点。目前,金税三期系统的范围已覆盖税收全业务,实现业务规范统一化,简化涉税事项,加强纳税遵从风险管理,实现纳税信息共享和外部涉税信息管理。

二、金税三期系统对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随着金税三期系统的全面上线,税收征管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税务局已从“智慧管税”转变为“数据管税”,主要是通过金税三期管理系统采集纳税人的身份信息、资产信息、银行流水信息、开票信息等,将来自各渠道的各类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进一步判断企业的涉税行为是否存在违规问题。由此可见,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税务机关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晰地透视纳税人的经营及纳税行为。而对于企业来说,在享受系统带来的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外部监管和检查,过去一些所谓的避税手段将面临极大的风险,纳税企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金税三期实现了多系统整合,优化了企业纳税申报流程,提高了企业办税效率在金税三期系统上线以前,企业办理涉税事务大多需要到税务局的业务大厅办理,有时因为沟通不畅或者资料不齐全,还需要多次往来于企业和业务大厅,造成企业办税成本增加,而业务大厅由于窗口人员有限,往往处理纳税事项的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税务局的办税形象。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及人工智能,将原国税局、地税局、发票查询及发票认证等多个登录平台进行了统一,改善了用户界面,并在平台上相关的税务公告及政策等多项信息,方便了企业纳税,使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在电子税务局一个界面完成企业税务管理涉及的全部工作。由此可见,金税三期通过多个系统集成整合、办税流程的优化,使企业纳税申报流程得到了优化,大大提高了纳税企业的申报效率,节约了办税时间,节省了企业办税成本。

(二)金税三期强大的大数据评估、云计算能力,使税务机关更容易发现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对企业的稽查力度金税三期系统通过不断升级,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数据分析及云计算能力,利用这种功能,可以对企业的纳税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形成预警,将嫌疑企业纳入名单进行重点监测和稽查。例如,金税三期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采用是全要素认证,这样发票在企业之间就必然会有逻辑相符的印证,一旦出现虚开或收取假票,认证链条就会发生断裂,必然在局端会形成预警,使企业遭受稽查。再如,金税三期通过进项票据与销项票据的行业相关性、法人相关性、地址相关性、数量相关性、比率相关性等,对纳税企业进行评估,即可判断该企业的纳税金额、类别是否合理,是否有偷漏税的现象,从而触发局端系统预警,其数据之准确超乎想象。

(三)金税三期将相关征管法规嵌入系统,由系统来规范企业税收征管流程,杜绝了人为消除因素以前由于人为因素较多,税务机关在稽查过程中,往往给企业留有的空间和商量余地相对较大,影响了税收监管的公平、公正。金税三期将相关的税收征管法嵌入系统,自动拦截违规行为,如在税务稽查过程中,按稽查时间严格录入稽查进度,任何修改都会在系统中留下痕迹;在稽查后的行政处罚中,系统将直接下发限改通知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且严格区分、分别送达、分别销号,由此一来,就避免了人为消除稽查结果的行为,使企业税收征管流程更加规范、公正。

(四)金税三期强化了数据质量治理,将事后处理变为了事前、事中管理,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金税三期全面贯彻数据治理理念,统一采用标准化流程、界面,实现了信息内外部交换,通过事前审核监控、事后纠错调整和补偿业务等方式,及时进行数据差错更正,确保数据质量。通过统一权限管理、服务管理、数据模型、外部渠道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全国征管应用系统的版本统一,消除了不同地区业务办理的障碍,统一了国内涉税信息的交换通道,形成了以采集、整合和对比涉税信息为主体的管理体系,为数据采集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进而规范了涉税服务的渠道和功能,形成了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办税服务厅及自助终端、短信系统和企业实名认证的一体化纳税服务平台,使纳税人得到了统一的信息服务、规范的办税服务及友好的征纳互动服务,从事前、事中进行介入管理,提高了纳税人的数据采集质量。

三、金税三期下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随着税收监管手段的不断更新,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必将成为今后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时对税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规避和防范是企业重点研究的方向。

(一)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企业各级管理层存在的税收理念风险。管理层还是用老观念、传统的观念来看待企业的税务工作,既没有充分掌握税务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也没有给予税收管理工作一定的理解和重视,认为税收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普通工作,只要能够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就可以了,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存在税收风险的后果。正是管理层这种错误的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了企业税收管理行为,从而带来了相应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此外,管理层的这种理念也使得一些业务部门消极配合,使财务部门不能顺利地进行相应税收工作,间接增加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2.企业财务人员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目前,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务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失误,例如:对发票审核不严,收取了不合规发票;对业务审核不严,错进会计科目等行为,容易造成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相关税费的纳税风险。此外,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会计核算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收入及支出确认之间的差异,容易造成税收风险。

3.企业内部税收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问题,业务与财务脱节,在发生纳税义务时,业务没有及时告知财务或者业务情况不明确,使纳税申报信息不准确或者适用税法不正确,从而造成迟纳税或者少纳税;或者由于对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到位,未能合理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使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务支出。

4.企业对于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有待提高。由于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税收政策法规的理解程度有限,以及业务层面对于税收知识的欠缺,使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者税收风险规避措施运用不当,进而造成企业税收风险。总之,企业税收风险就是在税务问题上未能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导致被税务机关处罚,使企业利益受损,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平时要积极研究税收稽查的起因、检查过程、检查手段及结果,根据研究结论积极展开自查工作,使事后检查变为事前、事中自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1)设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类别:可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分为采购环节中的风险、生产环节中的风险、资产管理环节的风险、其他环节的风险等。(2)归类与风险类别对应的税种。例如采购环节中的风险对应税种为增值税;生产环节中的风险对应税种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诸如此类。(3)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等级预测。可分类为一般风险、重点风险、特殊风险等。(4)建立风险清单。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对标分析,设立企业税收风险模型,预见企业中存在的涉税风险业务,对重点业务进行监控,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

2.建立税控风险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对税控风险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业务部门给予适当奖励,提高业务部门自主规避税务风险的意识。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近年来随着多种税收法律及法规的不断出台,为使企业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保持一致,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对不清楚、不明白的税收政策及时询问、请教,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解读税收政策的能力,严格根据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计算准确,不漏缴、不多缴。

4.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税收政策宣贯工作。(1)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及经营层的税收风险知识普及,明确税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因个人行为而产生的税收责任及后果,从源头上杜绝税收隐患,改变企业管理层说什么是什么的思想,对管理层提出的税收不合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拒绝。通过风险预警指标对比,将风险指标进行整合分析,让不同的管理层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税收风险的现状,及时进行监控和介入,从而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2)加强对企业普通员工的税收知识培训,树立税收风险意识,重点强调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税收风险,加强监管,诚信纳税。例如,业务部门取得的不合规发票必须退回重开,因为不合规发票不仅关系着增值税进项税不能抵扣的问题,还影响该费用不能税前扣除,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企业中容易存在的问题,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5.提高税务申报信息质量。金税三期实行后,数据共享是必然的,即一次申报、全数据共享,所以,财务与业务部门要统一申报口径,确保纳税延伸数据的一致性,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注重多部门、多岗位的人员协作,要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避免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提高申报信息质量,减少企业税收稽查风险。

6.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企业通过节税管理降低税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节税管理一定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筹划,制定周密的节税方案,切忌为节税而把企业置于更大的税收风险之中,所以,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政策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7.定期进行税收风险自查。定期进行企业内部自查,设立税收风险自查小组,建立健全税收风险自查体系,根据税收风险防控清单,对企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问题,从而有效防范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收处罚事件,减少企业损失。

8.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协同能力。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及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本行业发展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使企业及时跟上国家的发展变化及整体行业水平。企业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共同参与,紧紧围绕税收风险管理目标,调整职能、明确职责、共同推进,有效应对各类税收风险,保证企业健康、稳步、良性发展。例如,业务部门主要核查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在购进环节就要审查供应商的资质,检查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发票,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与风险责任,让企业的纳税数据从源头开始就是规范、真实的;财务部门要努力提升专业知识,要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更新,及时学习新的税收知识,此外,还需要不断增加企管、法律等方面知识,积极成为管理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涉税咨询,帮助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及时发现企业涉税漏洞,从而降低企业税收风险,使企业能合法、合规经营。

四、结语

金税三期系统使全国的税收业务数据口径得到了统一,让全国的税收信息化系统标准得以建立,为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共享与利用奠定了基础。伴随着金税三期系统的不断升级,未来会有更多的功能加入到系统中,税务的管辖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所以,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控、降低税收风险将是今后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站在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上,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帮助管理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以守法、规范的角度审视业务,重点关注内控制度、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合理评估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有措施、有预案,不断提升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有效地防范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共赢。

【参考文献】

[1]邱红.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探究[J].会计师,2008,(11).

[2]朱克实.企业税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3]祝维纯,陈振铭.浅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上海国资,2012,(06).

[4]张凤萍.浅议在内部控制下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2014,(10).

[5]潘洪新.税务稽查明争与暗战[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7.

[6]李丽娜,徐美勤,朱海平.国地税合并后直属企业税收征管中的风险防控[J].商业会计,2018,

第5篇:企业税收风险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税负;税收风险管理

党的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新的跨越。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如何建立“发展型”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是每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型”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发展型”的税收风险管理,要以政策导向为指引,以提高纳税质量为中心,以战略管理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结合企业特点,对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涉税业务或行为进行有效设计和策划。“发展型”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将税收风险管理纳入企业风险管理总体系中,长期动态分析并贯彻执行,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共赢国家通过推行税收优惠政策,以“优”惠来“优”配置,鼓励和引导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重点优势产业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税收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战略性的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管理层透析政策深挖导向,将企业自身优势资源与国家政策导向相结合,依托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实现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两者共赢发展。2.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企业投资、融资、营运等各个环节都缺少不了税收风险管理。发展型的税收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减少资金外流,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和创新中,制定出有效的研发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潜力,引导企业持续性长期发展。3.有利于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对管理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发展型的税收风险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管理人员加深对财税和管理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管理者树立“创新、战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以便于统筹性地分析企业现有矛盾和存在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提出战略性的解决途径,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激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

二、HT公司面临的主要税收风险

HT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PVC刀刮篷盖涂层材料、建筑膜材等产业用新材料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成立于2014年,占地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是一家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企业,在高新技术的“新材料-高分子材料”领域成长迅速,位居业内领先地位。2017~2019年,HT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4%,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80%,减免所得税年均增长率为159%,随着研发费用投入加大,享受到的所得税优惠也逐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成为撬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杠杆,而研发费用的列支则是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关键支撑点。目前,HT企业主要面临如下税收风险。

(一)税收观念风险传统的税收风险管理观念认为,企业应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将防范风险、降低暂时性的税收负担作为管理和筹划目标。HT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也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上升到战略型管理高度,缺乏全局性和发展观,最终将偏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筹划轨道,由此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

(二)税收环境风险目前,“金税三期”正在实行,“金税四期”也即将上线。大数据加强了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信息的互相联动,如统计部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B207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科技部门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地方政府的企业效益评价系统,都与税务部门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加计扣除报表紧密相关,而且一些监察部门及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时的一票否决权,给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压力和更高要求,因此,建立统一信息系统已是迫在眉睫。

(三)税收人才风险“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出现新的突破,转型企业数量屡创新高,相关技能人才需求剧增;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业务较为复杂,知识框架体系需要动态地持续更新,懂政策、能管理、会学习的高技能复合型财税人才缺口较大。对于初创成长型的HT公司来说,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科研项目实施风险目前HT公司科研项目立项模式粗放单一,研发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与企业实际研发情况匹配度较低。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企业研发项目只有在达到“创造性应用”或“实质性改进”这两点要求时,才允许享受所得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因此,遴选合适的科研项目非常重要,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五)税收政策实操矛盾导致的风险1.“重年报,轻预缴”国家允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但在实务中有所限制。依据国税总局公告〔2018〕23号规定,企业在预缴所得税时不得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只允许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这就产生了时间性的差异,导致企业在季度缴纳所得税时税负偏高,资金压力较大。2.“重实体,轻无形”依据国税总局公告〔2014〕64号规定,企业购置并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单价超过百万元的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并且可以叠加研发设备折旧费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但同样是长期资产的研发用无形资产,它的摊销却没有加速摊销之类的税收优惠政策。3.“重所得,轻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较为狭隘:现阶段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所得税优惠方面,其他相关税种如增值税等优惠较少,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也局限于加计扣除和税率优惠等。

三、加强HT公司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发展型的税收风险管理观念税收风险管理是把双刃剑,“用力不足”达不到需求的效果,“用力过度”反伤自身,故需要把握好“度”。税收风险管理应当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提升企业纳税质量为中心,建立统筹性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要对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进行突破性创新,克服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树立统筹全局的新型税收风险管理观念。

(二)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层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立全局忧长远,对内建立起战略性的企业信息系统,以提升整体信息系统的联动性、一致性、准确性;对外保持各报表之间的动态平衡,如财务账簿、审计报告、税务汇算清缴报表、科技信息系统、统计研发报表,同时也不能忽视地方政府的报表,如地方效益报表等。

(三)培育专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专业财税人才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石,人才专业技能水平的“高”度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深”度。作为初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前期可以考虑“”,即与高新技术企业咨询服务公司合作,聘用外部专家顾问;而中长期应当立足于“培育”,即建立企业人才培育体系,特别是高技能复合型财税人才的培养和考核,不断提升整个高新技术企业财税管理队伍的技能和学习能力。

(四)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主要在于“新”,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这三“新”的表现形式就是科研项目,故遴选合适的科研项目是整个科研体系的关键。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应当从国家政策引导及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就要立项指南,确定研究重点方向,各部门人员通力协作,研发经费专款专用,并及时向科技局申报和备案,按时结题验收。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参与研发初始、研发过程、研发结束全流程,做好科研项目的跟踪和管理。

(五)做好具体的税收风险管理实施计划(1)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来制定,由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分析、监测、预警、控制、处理等模块共同构成,可动态地加以更新。企业应关注税收政策,对于理解模糊的以及新的政策要与税务部门多沟通、多交流,明确具体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规范研发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及时获取成本费用发票,对已发生但未取得发票的费用项目,预估入账以降低预缴所得税的资金压力。(2)充分享用税收优惠政策。一是掌握最新最全的所得税政策红利,如研发费加计扣除、高企税率优惠、延长亏损弥补期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二是合理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增值税方面可以考虑选择适当的纳税人模式等。(3)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补贴。以HT公司所处的地区浙江省海宁市为例,企业目前可以争取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补贴项目主要有:一是每年最高10万的研发支出经费补贴(最多三年);二是一次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政奖励;三是市级或省级研发中心建设财政奖励;四是R&D值直接影响效益评价的结果及税收减免,按照海宁市目前的亩产效益政策,评价为A级和B级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支出。

参考文献

[1]谢琛,黎涛.强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探研[J].税收征纳,2020(8):117.

[2]武勇.基于内控视域探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当代会计,2020(14):57-58.

[3]侯卓,吴东蔚.税收筹划权的理论建构及其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8-67.

[4]王英芳.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J].中国总会计师,2012(8):65-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