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投资管理理论全文(5篇)

投资管理理论

第1篇: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任何类型的企业都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发展规划,虽然企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发展规划的目标均是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企业开展工程项目投资管理。项目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现在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因此,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进行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达成。

一、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是指将系统理论以及方法作为主要标准依据,将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目标作为最终目的,通过专业人员的组织与计划,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通过高效的方式进行工程项目的管控,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项目标准。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控制好工程项目的进度,防止延误工期现象的出现,并将保障工程质量作为基本原则,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一般来说,工程项目投资管理需要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工作需要渗透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和施工方案联系密切,在项目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必须要将施工方案作为基础开展建设工作,以此加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力度,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1]。

二、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措施

(一)项目规划环节

在工程项目的规划环节,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可以确保考虑的全面性,从而保证投资管理目标能够实现。作为项目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项目规划对于整个项目的投资管理有重要影响。在此阶段,要完成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规划人员应根据项目建设要求、资源供应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规模。具体应考虑项目建设的环境因素、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因素和经济性因素,合理选择建设地址。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研究施工工艺以及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变动,对总投资成本进行科学预算。应将预算误差控制在10%以内,从而实现项目投资最优化目标。

(二)项目准备环节

在项目准备环节,项目投资管理应从项目设计以及招投标管理两方面着手。首先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选择招投标方案,并为招投标方案设计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为提高招标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应结合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考虑,合理制定招标方案。一般要采用限额设计方法,对工程量进行分解,确定各个阶段的工程量和投资规模。将项目投资管理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在设计时需要提出多个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为确保项目设计方案的质量,要加强设计管理,随时掌握项目设计的动态信息,起到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设计方案作为投资管理的主要依据。

(三)项目实施环节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设计方案的执行阶段,该阶段的项目投资费用占比最高,需要对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严格进度,确保预算编制能够实现。项目实时阶段的投资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施工图管理等。需要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对每个实施环节进行跟踪控制。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内容最为复杂,同时管理失效也会直接导致投资预算目标无法完成。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管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对于按规定应实行招投标的采购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流程。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确保建设质量和工期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因质量和工期问题增加项目预算。

(四)项目竣工环节

在项目竣工环节,应做好整个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这一环节往往是项目投资管理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可通过全面、细致的开展验收工作,将项目损失将至最低。在竣工验收环节,应全面整理项目资料,包括合同、招投标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等。将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与资料内容进行一一比对,避免出现漏项、虚报工程量等问题。并对材料价格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核算结构的准确性[2]。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对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分析可知,企业需要提高对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视,将工程项目投资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提高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精细化及科学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可以为企业进行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颖.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00-101.

第2篇: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1.构建资金风险的预警机制

流动性管理是项目投资资金运作日常核心工作。依照总量平衡、结构对称、提前预警、适时调节原则,投资者需从风险管理的组织机制、分析机制和处理机制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重点关注即将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通过多层安全机制控制,最大限度避免流动性突发事件对正常经营造成的冲击。

2.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水平,积极拓展多渠道融资,强化投融资能力建设

投融资统一管理是确保项目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投资者和项目本身的信用是获取未来现金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将潜在的信用能力转换成切实的现金流入,从整体上提高项目资产的流动性,必须打通投融资业务链,投资者的外部信用评级可为进一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投资者需要对各融资渠道进行分类管理,汇总整理并定期更新各融资渠道的融资能力、融资规模、期限、融资成本等,综合比较各渠道资金成本、期限、流动性、风险,以确定资金运用优序,未来假设发生极端情形而导致流动性紧张,则投资者将充分发挥外部渠道融资缓冲垫的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融资有效缓解项目资金缺口。

3.日常经营中对流动性管理预留较大空间,以管理机制体制

为流动性风险防控提供有力保证针对项目投资的风险收益特性,投资者应从组织体系、报告规定、处理程序、处理措施、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制度流程,增强对流动性风险预测、计量和调控的能力,并确定突发事件的可融资方式及金额,为项目投资和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建立授权机制、内控机制、责任机制、报告机制,确保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还款周期管理,错开短期和长期融资到期日,平滑资金波动,保持充分的流动性储备,尤其是确保足够的备而待用的短期融资资源。

二、新形势下的流动性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模式,通过资产负债的长期安排与动态协调,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

资产负债管理通常被定义为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而对资产和负债的战略进行制定、实施、监控以及修正的持续过程。国内外理论及实务已经充分表明,通过全面考量项目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特性,实现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对接,其关键之处在于对资产负债错配的管理,流动性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和前提。在具体的资产负债现金流匹配过程中,技术上首先匹配最远的负债现金流,之后对次远负债现金流进行匹配,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负债现金流均被匹配完成。但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现金流匹配难以完全实现。另外,匹配程度越高,风险变得更低,同时项目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水平也有可能会降低,为不错过好的投资机会,通常需考虑在短期(如三年)实现现金流匹配。现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实际上是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高度整合,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资产方与负债方的特征都会随着业务拓展、市场波动而呈现出动态变化甚至错位趋势,投资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视角看问题,进行基于长期的、全局的视角的动态管理安排,合理运用资产负债混合配置的管理策略,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

2.加强项目投资风险偏好研究,搭建风险管理体系,量化风险容忍度,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

传统的流动性管理措施主要侧重于定性手段、事后分析,以及强化各种审批、汇报、流程等管理措施。随着投资管理技术的革新,风险偏好研究、风险管理体系、量化风险容忍度等越来越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首选,通过明确投资者在实现其项目投资战略目标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权衡风险和收益经营发展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实现风险与盈利的最佳平衡。首先,应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遵循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要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从整体层面上总体把握分散于各项目、各行业、各区域及各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暴露,以统筹考虑风险对策,把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维持在一定的总体水平,实现增长、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及投资资本的有效配置。其次,量化各项流动性风险限额,包括现金头寸、非流动资产比例、对外担保额度等,以将流动性风险暴露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同时防止人为的、随意地扩大风险,并通过一定的授权机制,在个别项目的灵活性和整体资产组合的原则性之间求取平衡。再次,建立完备的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通过风险量化工具等手段将分散的风险整合起来,进行风险协调,降低不确定性。最后,实行投资风险的分散、转移。项目投资组合包括金融品种、投资期限、投资行业以及投资区城等各种组合,通过分散化投资,消除非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通过融资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提高流动性,包括资产证券化、备用担保等,向外部转移和化解流动性风险。

3.重视合作伙伴及交易对手选择,建立约定回购、自主退出机制及退出主动权安排,提升流动性管理创新能力

第3篇: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自2009年起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其中关于具体实施的原则提出了以下要求: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还要详细了解关于集团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才能综合评议出集团企业现存的风险问题。只有通过类似因素才能得出风险管理的意识,要针对风险的出现保持企业预先防控的能力,将损失和危害降为最低,

(二)资金控制中的风险问题

在资金控制与资金管理中最值得予以重视的就是关于资金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只有保证集团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运营过程中风险降低甚至是零风险的状态下,就可以保证将企业资金的“蛋糕”越做越大,最终为整个企业带来效益。

1、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对于集团企业借入的资金,导致其失去偿还能力可能性以及未来企业利润可变性等。这就表示在筹集资金时带给企业的还款压力。由于筹资主要是一种决策行为,并不能排除其主观性,因此出现了筹资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有负债规模、负债利息率、负债的期限结构这三方面,主要是限制企业筹资过程中的负债占企业资产的比例、长短期借款的交替、以及所借款项的利息率高低。外因包括经营风险、金融市场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流动性这三点原因。外因不仅包括金融市场等不可抗因素,如利率的波动,汇率变动等。也包括企业出融资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金利用不当造成的风险。

2、投资风险:对未来投资收益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相对于筹资风险来讲,将产生更为严重的结果,遭受收益风险甚至是本金都会造成风险。产生购买力风险、财务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变现风险和事件风险等多种投资风险种类。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对于投资决策的机制建立并不健全,对于风险意识缺乏,对于技术性研究较为看重甚至忽视效益测算等。当投资风险较大时就应及时进行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策略,以避免企业出现更为重大的损失。

3、资金运营风险:在企业运作中资金运营风险占资金的绝大部分,资金运营风险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其周转速度和占用企业资金余额的比例都影响其资金运营风险。因此要提供财务资金的综合管理。其中造成资金运营风险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资金占用比例不合理,费用支出无预算,信用政策制度不稳定等,如能切实加强对于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期规划和风险预警等,就可以降低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总结了上述风险,综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用以对风险的有效规避。

二、对风险规避应采用的控制手段(ERP系统下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

(一)针对三种风险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

1、针对筹资风险的控制手段

对于筹资风险,必须要从其产生原因入手,通常上,应以两方面对风险进行控制,其一要从财务上讲。产生筹资风险的前提就是资本结构状况,所以要从优化资本结构状况着手。从静态上,要增加主体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率,降低总体风险,而从动态上,要从资产利润率与负债资本的比率出发,强化财务的约束机制,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将负债比率调高,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利用科学的财务杠杆原理,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其次,集团企业要将债务重组,积极做好债权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明确企业持续经营的目的,动员债权人将债务转为投资,帮助企业实现更多的周转资金。

2、针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手段

投资风险中最常见的是市场风险,广义上各种市场因素变动带来的价格变动风险。所以控制市场风险的最佳方式是正确判断并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即根据其价格变化方向预测下一步价格异动情况,进而做出正确的预测。由于市场变化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依靠预测做到,但仍有不少规律可循。笔者认为,科学的预测方式是避免投资风险不可或缺的。如有了预测,便要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做出改变,否则极可能出现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对于投资金额较大的投资项目应当按规定的权限和企业规定的实施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如遇方案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进行市场预测重新审批。投资风险中的信用风险——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义务而造成损失的一种风险,对其控制手段较为简单,即挑选可靠的交易对象。综合考虑交易对象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资金实力等多个因素,以此作为交易的事先准备。此外购买力风险、财务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变现风险和事件风险等多种投资风险,只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技巧都可以一一克服,笔者在此仅选取两个较为典型的投资风险类型,望对投资风险控制有所帮助。

3、针对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手段

在集团企业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慎重考虑所在行业的未来前景,集团企业的资金投入应量力而为。其次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当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运行和风险问题进行监管。再次,运用科学的管理技巧,实施稳健的操作,重视数据的实用性。ERP系统就是这样一套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对其资金流管理有明确的要求,体现了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中资金流管理是ERP管理系统中的重点,便于向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笔者认为在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规避中使用ERP系统是较为恰当的。首先,以资金预算来讲,集团企业预算在ERP系统中已经形成了及时上报的信息,在日常资金的下划时却没有及时体现在技术系统中。那么建立一整套资金预算系统,进行预算的申报与审批,进行付款过程的监控将对投资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得到及时的规避。当所有的预算资金在使用时都必须要经过资金预算的检测体系,如果超出预算就必须要制止,与此同时,当执行情况分析报表借以清楚得知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管理的监控。

其次,在资金计划过程中,集团企业申请要求出资时,通常是临时性申请,没有定期申请的要求,而各企业申请的不均衡也造成了内部信息的不均等。通过ERP系统实现信息集中反映,才能及时调节各部门的余缺,只有保证信息的集成,才能通过ERP系统对资金的监控。最后,通过集团收付款的控制问题上,建立资金结算系统和ERP系统的接口,分享收付款信息。集团企业建立收、付、总账三个接口,将所有的收付款信息转到资金结算的系统中,便于前两部分提及的资金控制方式。那么对应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我们应该如何实施ERP系统呢?由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集团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统一的资金结算、资金计划、资金预算制度,其中应当包括资金的预算控制以及预算管理制度,并同时兼有汇总结算的功能,即将集团企业内部的各子公司分散的结算报表,最终汇总能够产生出一个报表,为企业的管理着提供更便于理解的信息。除此之外,应该建立资金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资金的集中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监控提供可靠的控制途径。特别是针对风险管理部分,要进行决策的理性化衡量,避免以后的预算决策以管理者决策为准,甚至产生更大的风险。最后,建立资金管理预警系统,以集团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的综合分析预测,便于把握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保证集团企业资金避免风险,安全运行。

第4篇: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改进方式

投融资项目的高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但因其融资项目和融资金额的巨大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国内相关学者对投融资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普遍认为,实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问题。

一、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创新的作用

(一)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通过提升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融资项目的成功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下能够促进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均不适用投融资项目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应突破瓶颈,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二)降低审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投融资项目所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无法实现企业投融资项目的真正发展,而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实现投融资项目工程变更数量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计量、结算、审核的准确化,实现企业的自身资金安全。

二、现阶段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够有效解决投融资管理模式问题,实现创新。就本人对大量文献参考和经实践调研后得到以下结论。(一)投融资项目管理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资本金管理和银行融资管理两方面:1.资本金管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强调应规范ppp项目的资本金管理,以实现企业资金到位与穿透为目的,保障企业资本金管理的安全。但目前我国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资本金存在长期不到位,以债务资金充当资本金的相关情况,此外,许多企业通过发行信托等理财产品进行资金的融通与募集,这些产品的资金融通力度均不利于企业长期进行大规模融资,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2.银行融资管理方面。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大部分通过银行展开,而我国的相关政策为资金融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就现阶段而言,许多企业仍存在对银行融资的过度依赖现象,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无法得到银行的批准,融资存在困难。例如出现了明股实债的运作模式不受肯定,企业高利率无法承担的现象。(二)施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施工管理阶段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阶段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关注能够促进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目前施工管理阶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前期勘探不到位、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在进行施工管理之前,应前往施工场地实地勘探,通过对项目的更深化了解实现设计图纸的设计并改进方案,实现方案的科学化,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投融资项目的成功。但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均存在不重视前期侦查工作的现象,侦查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够的现象常有发生,许多编制方案也不够合理,不利于企业开展计量工作,导致了企业的效益流失。2.工程项目变动大,审计风险得不到控制。目前,我国的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变更数量较大,在移交预算前应进行充分的审计与计量,但就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许多企业的审计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得到有效计算,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三)运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我国现阶段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状况存在资金大、回报期长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投融资项目的合作期也较为长久,企业资金状况需投资者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管理模式与相关理论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有效支持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存在着相关盲区,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公司无法按照实际的资产管理职责和运营标准提供满足合理的运营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了经营效益的低下和绩效考评的不合格。(四)法人治理不到位。投融资项目需对企业的各项融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融资、建设和成本回收,但其各种环节涉及多方代表,法人管理机构无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导致管理十分薄弱,无法为投融资项目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

三、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针对目前在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解决融资难的现状,并使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技能、专业水平能够满足企业施工的实际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投融资管理方面。资本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提前对项目需要的投资进行模拟,指定项目整个周期的资金流量表,根据项目所需资金来做好资金储备。还可以与产业基金之间形成合作,把到位的资金通过滚动发行的模式来置换项目前期投资所需金额。而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银团或者是拼盘的形式,避开银行的利率风险,引入多家银行进行竞争,提高企业在出现市场波动时的议价能力。银团方面需要为企业打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在资金审批、利率波动方面占有有限的优势,其次,为了避免出现国内资金紧张的情况,还可以创新性的开辟海外银行参贷的合作贷款模式,将海外资金引入到国内项目当中。多管齐下避免低利率风险,确保项目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施工管理方面。首先,合同方面要合理设置约束条款,对图纸的设计深度、完善程度等要求进行深化,与设计费和付款进度之间直接挂钩。其次是项目预算,在概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量的复核,因此我们可以采取BIM技术,改变传统的概算方式,实现设计的高端化。最后,在项目的现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公司的相关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其具备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能力,避免施工管理方面的风险。(三)项目运营管理。在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当中项目公司是责任主体。项目公司需要严格遵守合同法、公司规定、PPP项目合同(以下简称PPP合同)等文件的要求与规定;此外,还需要履行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职责,向政府与业主提供可靠的业绩考核报表,让政府和业主能放心的将费用支付给项目公司。同时,项目公司还要做好风险预警避免出现违约情况;做好绩效考核,避免影响项目收益的现象出现。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国外相关经验的调查和学习,国内聘请专家进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为项目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培养优秀的团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市场份额的滚动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利润点。(四)法人治理方面。项目公司是实施项目投资的机构,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好项目的投融资、项目运行、项目建设、项目移交及资本回收工作等工作。所以,必须要将项目公司的法人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将企业的相关制度有效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公司能够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治理公司;此外还需要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对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把控投资项目;完善项目投资的投融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构建优秀的投融资管理团队,提高项目公司的管控能力,确保投融资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结语

投融资项目因其资金涉及数目大,回收慢的现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其发展对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以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助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萱.探讨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9(8).

[2]王桂忠.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

[3]孙荣霞.基础设施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第5篇:投资管理理论范文

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和抵御生存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2]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实现决策最优化,进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同时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在投资决策方面比较随意

有些企业没有认真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能力,就盲目的投资,这样就容易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严重损失。这样的例子很多。某些集团盲目向外扩张,追求多样化经营,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便投资某一新项目,从而导致破产。

(二)资本市场欠发达,筹资手段比较单一

企业发行股票并且上市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而且要接受来自证监会和证交所的审查,最基本的是企业要满足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和要求。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发行新股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等。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发行债券面临许多困难。同时我国企业缺乏资本市场的理论,很少研究资本市场的运转,在筹资时比较盲目,很少考虑资本结构,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等。

(三)在收益分配方面,很少考虑资本结构

收益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无法及时筹集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当企;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股价下跌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风险;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我国企业为了防止企业现金流出,降低企业风险,为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大多比较重视积累,不愿意采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而多选择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样的收益分配,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不利于健康的投资理念形成。同时企业在经营时,多关心各种利润指标,而较少关心股价,这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要获得丰厚的利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而财务管理要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价值。财务管理就是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推动企业发展,正常运转企业的资金,正确使用企业的资金,保证收入与支出平衡,按时偿还债务,并正确分配利润,实现企业的目标。但很多企业领导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少认真思考如何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及如何有效使用资金。

(二)缺少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企业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以便充分行使其职能。同时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高效率地运行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监控。[4]而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部分企业虽然有监控机制,但是不严格执行财务监督制度。有的企业将管理与监督融合在一起,当资产损失时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按财经纪律办事,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有关人员的行为,不符合相关要求,自然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的。

(三)不重视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成本管理中,多数企业往往只注重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较少考虑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的成本,也不注重企业外部的价值链。这容易使企业做出错误的投资、生产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成本管理,全面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研究其内容、管理方法。另外,在管理过程中,也不能只核算和分析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不能在事情发生后管理,应事前做好预测。

四、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帮助企业降低和抵御生存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健康的发展。所以要提高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领导者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学习,通过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构建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

(1)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

企业财务部门要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严格遵循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树立现代财务观念,提高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2)努力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

资本结构系指长期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最佳资本结构便是使股东财富最大或股价最大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由于权益性资本不能抵税及其不可收回性,权益资本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的成本。所以要克服过于依赖权益资本筹资,应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从而达到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3)建立恰当的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

财务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实施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监督管理好资本金,要监控企业资金的流向,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性投资等方面;同时要确定合理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制定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优化资本结构,努力与国际接轨。

(三)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拓展成本管理的范畴

(1)强化成本意识,认识成本的作用,并将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

成本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6]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在减少损失和浪费的同时,提高所得与所费的比例.

(2)将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

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在低于市场价格时,成本所代表的效率才能转化为效益。所以成本控制应考虑企业具体情况,从整个生产周期考虑,贯穿产品从决策、投资、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同时,只有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和共同努力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