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心理健康培训全文(5篇)

心理健康培训

第1篇: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据统计,灾后培训大都为3—7天的短训,在灾区心理援助上,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进而造成了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学员的重复听课与多头培训。此外,因培训时间较短,在培训内容的深度、厚度、广度等方面往往“点到即止”,对灾区教师在心理援助、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提升成效不显著。另外,有极个别培训持续时间长,培训内容设置有梯度、分层次,兼顾了培训的深度、厚度和广度,让参培者受益匪浅。但因灾后一些学校的设置变化,以及人员晋升及人员流动和变化,造成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队伍的不稳定性,培训的不连续性。

(二)缺乏参与式培训的教师

参与式培训强调授课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在培训中与学员进行全程交流、互动。这些授课者理论知识高深,一线实践知识丰富,观察力、感知力敏锐,团队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强。而现阶段,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缺乏从事合作参与式培训的师资,授课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对接,不知道如何把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变为参与式学习研讨的课堂。因缺乏授课者的有效引导,广大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致使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工作

为避免参培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多头培训、重复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的级别、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和形式,以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针对培训班上学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和参培者队伍缺乏稳定性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精心设计各级各类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并责令送培部门严格按参培标准选拔教师接受培训;而且按参培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上尽量细化、切合培训实际、便于落实。如四川省教科所对参加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遴选标准为:需具备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经历、热爱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工作、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具有亲和力;能连续参加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学习;为尽可能扩大骨干教师培训覆盖面,请尽量安排未参加过部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选派教师参训;已参加过部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教师不再参加。

(二)培训目标符合学员需求

目标不仅是灾区心理健康培训的方向,而且是促进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实施的动力。为此,在实施培训前,我们需要分析教师心理的现有状况,精心拟定培训目标。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目标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知识方面,主要包括:知晓灾区教师创伤心理知识,了解灾后各阶段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探索灾区师生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测试的方式、方法。其次是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会初步识别灾区师生的心理问题,能较准确地把握师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干预,并能充分结合当前师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最后是态度方面。“田慧生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精神,塑造中小学教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作为灾后重建时期的一种特殊教师类别,承担着灾区学校师生的心理抚慰工作,有助于他们的科学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内容体现针对性

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板块:基础理论板块、技能技术板块、实践练习板块、修养板块。其中技能技术板块、实践练习板块是围绕技能层面的培训目标进行设计的。

1.基础理论板块。内含心理学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三部分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包含了灾区学校师生心理的表现与方法、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地开展等子课程。

2.技能技术板块。内含灾区学校团体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个别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家长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以及学校心理测试与评价理论等三部分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涵盖了对灾区师生开设个别辅导和咨询理论、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校家长的教养方式分析、灾区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等子课程。

3.实践练习板块。包括灾区心理健康课的实践、学校心理测试的实践、心理评价的实践、团体辅导与咨询的实践以及个别辅导与咨询的实践等四类课程。这些课程中包含对灾区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的心理咨询的实践操练、对灾区师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案例的交流与存在问题的讨论等子课程。

4.修养课程板块。内含灾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外出参观考察、自我研修课程等三类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我形象的反思与设计、自我情绪的调节、外出参观心理健康成效显著的灾区学校并撰写、交流考察体会等子课程。

(四)培训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

对灾区教师而言,心理健康培训的成效并非短期内就会显现,这就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理念。“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迅速更新,信息的层出不穷,都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进修培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在此意义上讲,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不是短期的课堂讲授,而是一个长期的教师培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香港大学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卢乃桂教授指出:“目前这种片面的教师再培训模式应该被一种更系统的CPD模式(持续专业发展的模式)所替代,总体来说,CPD活动应该建立在专业理解的框架之内,使职业生涯和岗位中不同的专业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框架不仅是一张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表,更应是一连串的行动计划,它们是有机组成的,通过实证数据可以表现出来”。

(五)培训方法灵活多样

当今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已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培训模式,构建了灵活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既凸显了参培的灾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推动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1.参与式方法。参与式方法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活动之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并积极推行的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该方法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接受培训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2.学习-讲座-研讨。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中,培训机构可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灾区学校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学习、研讨,促使学员在学中悟、悟中得、得中乐,以促进学员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自主阅读与网络互动相结合。自主阅读是促进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我研修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自主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者或学科策划人可为参培学员精心挑选自学书籍。不仅如此,班主任可以在校园网站上专门设置班级论坛,为培训学员提供研讨、交流平台,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4.授课教师与学员同课异构。这里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体现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课上,其实施流程为:选定有关灾区学校心理的上课主题———独自备课———分小组研讨备课思路———不同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备课———教师集体观课、评课———专家进行专业引领,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团队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5.观摩考察有特色的灾区学校。观摩、考察心理健康开展有特色的灾区学校,是很受参培教师喜爱的培训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可在当地选择有特色的灾区心理健康学校,作为参培者学习、观摩、考察的实践教学基地,而且可以带领学员参观考察省外有特色的灾区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方法,以开阔学员的眼界。

6.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它是把个人的思考用对话、交流的形式显现出来,将个人思考不够成熟的地方在与答辩专家的对话中加以澄清,以便于有效监督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思考过程。

(六)师资来源多元化

第2篇: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参与式培训强调授课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发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在培训中与学员进行全程交流、互动。这些授课者理论知识高深,一线实践知识丰富,观察力、感知力敏锐,团队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强。而现阶段,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缺乏从事合作参与式培训的师资,授课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对接,不知道如何把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变为参与式学习研讨的课堂。因缺乏授课者的有效引导,广大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致使上课质量难以保证。

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工作

为避免参培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多头培训、重复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周密部署培训的级别、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和形式,以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针对培训班上学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和参培者队伍缺乏稳定性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精心设计各级各类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并责令送培部门严格按参培标准选拔教师接受培训;而且按参培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培的遴选标准上尽量细化、切合培训实际、便于落实。如四川省教科所对参加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遴选标准为:需具备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经历、热爱灾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工作、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表达能力强、具有亲和力;能连续参加完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班的学习;为尽可能扩大骨干教师培训覆盖面,请尽量安排未参加过部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选派教师参训;已参加过部级、省级培训的灾区学校教师不再参加。

(二)培训目标符合学员需求

目标不仅是灾区心理健康培训的方向,而且是促进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实施的动力。为此,在实施培训前,我们需要分析教师心理的现有状况,精心拟定培训目标。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目标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知识方面,主要包括:知晓灾区教师创伤心理知识,了解灾后各阶段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探索灾区师生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测试的方式、方法。其次是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会初步识别灾区师生的心理问题,能较准确地把握师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干预,并能充分结合当前师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最后是态度方面。“田慧生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精神,塑造中小学教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作为灾后重建时期的一种特殊教师类别,承担着灾区学校师生的心理抚慰工作,有助于他们的科学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内容体现针对性

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板块:基础理论板块、技能技术板块、实践练习板块、修养板块。其中技能技术板块、实践练习板块是围绕技能层面的培训目标进行设计的。

1.基础理论板块。内含心理学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三部分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包含了灾区学校师生心理的表现与方法、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地开展等子课程。

2.技能技术板块。内含灾区学校团体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个别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家长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以及学校心理测试与评价理论等三部分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涵盖了对灾区师生开设个别辅导和咨询理论、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校家长的教养方式分析、灾区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等子课程。

3.实践练习板块。包括灾区心理健康课的实践、学校心理测试的实践、心理评价的实践、团体辅导与咨询的实践以及个别辅导与咨询的实践等四类课程。这些课程中包含对灾区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的心理咨询的实践操练、对灾区师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案例的交流与存在问题的讨论等子课程。

4.修养课程板块。内含灾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外出参观考察、自我研修课程等三类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我形象的反思与设计、自我情绪的调节、外出参观心理健康成效显著的灾区学校并撰写、交流考察•88•刘华锦,魏青,叶正茂/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体会等子课程。

(四)培训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对灾区教师而言,心理健康培训的成效并非短期内就会显现,这就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理念。“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迅速更新,信息的层出不穷,都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进修培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在此意义上讲,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不是短期的课堂讲授,而是一个长期的教师培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香港大学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卢乃桂教授指出:“目前这种片面的教师再培训模式应该被一种更系统的CPD模式(持续专业发展的模式)所替代,总体来说,CPD活动应该建立在专业理解的框架之内,使职业生涯和岗位中不同的专业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框架不仅是一张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表,更应是一连串的行动计划,它们是有机组成的,通过实证数据可以表现出来”。

(五)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当今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培训已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培训模式,构建了灵活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既凸显了参培的灾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推动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1.参与式方法。参与式方法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活动之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并积极推行的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该方法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接受培训的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2.学习-讲座-研讨。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中,培训机构可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灾区学校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学习、研讨,促使学员在学中悟、悟中得、得中乐,以促进学员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自主阅读与网络互动相结合。自主阅读是促进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我研修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自主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者或学科策划人可为参培学员精心挑选自学书籍。不仅如此,班主任可以在校园网站上专门设置班级论坛,为培训学员提供研讨、交流平台,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4.授课教师与学员同课异构。这里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体现在灾区学校心理健康课上,其实施流程为:选定有关灾区学校心理的上课主题———独自备课———分小组研讨备课思路———不同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备课———教师集体观课、评课———专家进行专业引领,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团队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5.观摩考察有特色的灾区学校。观摩、考察心理健康开展有特色的灾区学校,是很受参培教师喜爱的培训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可在当地选择有特色的灾区心理健康学校,作为参培者学习、观摩、考察的实践教学基地,而且可以带领学员参观考察省外有特色的灾区心理健康学校,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方法,以开阔学员的眼界。

6.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它是把个人的思考用对话、交流的形式显现出来,将个人思考不够成熟的地方在与答辩专家的对话中加以澄清,以便于有效监督灾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思考过程。

(六)师资来源多元化

第3篇: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几大高校都相继发生大学生投毒、杀害室友同窗、自杀的悲剧。全国上下一片哗然,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为何会走向犯罪?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关注。尽管我国高校在知识教育上很杰出,但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师资较为薄弱,所以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完善。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实践,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信心,完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应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推广。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核心

户外体验式培训核心为“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收获个人体验,促进团队合作体会活动乐趣,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培训模式,它注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协作、交流、分享,共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去实现目标。在相互鼓励、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面对挫折时的应对和承受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困境,适应社会融入群体。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和传统教学的差别

传统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其注重强调的是“教”,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标准化知识、结论都来自于课本,忽略实践。对于长期接受标准化教育的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过于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共鸣。而户外体验式培训则强调的是“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完成自我挑战,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一般会为学生设定一些困难的场景、任务,让学生在经历中去收获体验,开发自我潜能,挑战自己,增强自信。从中培养学生永不轻易言弃,勇敢尝试的精神,磨炼出克服困境的毅力和勇气。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是户外体验式培训最注重的培训课程,有许多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项目。能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大学生都是面临进入社会的群体,工作中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达到成功必须融入团队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引导了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社会、融入群体。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近几年,有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与讨论。学习、情感、就业等方面都给大部分大学生带来很多压力,许多大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精神状态,很有可能导致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户外体验式培训中,参加活动的学生需要不断克服恐惧、焦虑,挑战自我,从中体会到想要战胜困境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大学生还会在相关培训课程中认识自己的心理、性格方面的不足,在大家相互分享、鼓励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缺陷完善自己,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大学时期正是一段学生们积极求学、即将面临社会的过渡时期。许多大学生背负着多方面的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重灾人群。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的同时,各大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户外体验式培训让大学人从实践中去体验,许多人一开始会怀疑自身的能力,但亲身经历后就会发现自己拥有的潜在能力。当代大学生知识层面较广,对于新鲜的事物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但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就会出现一些负面的精神状态。面对社会强大的竞争环境,心理素质较弱者往往不能积极面对。一般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程主要注重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并没有后续跟踪测试,很难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一般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室也主要是为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引导治疗,无法掌握其他学生存在的潜在倾向,不能做到教育预防。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影响效果显著,可以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不足,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应用对于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积极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拥有身心的健康。户外体验式培训不仅能提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还能增强其勇气和信心,让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敢于奋斗、追求理想。

【参考文献】

[1]房施龙.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的妙用探讨[J].商情,2013(22)

[2]陈勇军.户外体验式培训课课程体系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15(3)

第4篇: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广大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光荣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和重托,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具体贯彻落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生活工作,也直接关系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大局。提高新时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增进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党校(行政学院)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很多先天优势,建立完善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的新命题。

1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进入决胜阶段。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全新的工作要求和全方位考验,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硬骨头、险滩棘手的情况越来越多,工作的难度、强度不断增加,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处于紧绷神经的状态,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从近几年针对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也可以看出,尽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仍有相当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本领恐慌、心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等情况,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公共服务效率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注干部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有效援助和系统性解决已刻不容缓。近年来,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中央和地方也在不断加强干部心理关爱政策支持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也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而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各级领导干部、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特别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通知》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更是进一步明确提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抓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和教育[1]。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主动发挥优势,组织开展落实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党校(行政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筹资源,切实做好疏通、辅导、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推动干部干事创业、提升干部幸福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我国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我国党校(行政学院)不管是在教育目标、专业师资配置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都普遍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规划和支持,这既有传统社会文化的原因,也受相关研究缺位的影响[2]。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尚未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传统的单纯讲授为主,缺乏体验式的交流和互动,虽然心理健康知识有所普及,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而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构建完善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同时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便捷、有效。但究竟如何确保干部心理健康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然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

3构建完善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

党校(行政学院)在新时期担负着保障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和谐的重要职责,应该在构建完善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发挥上有新担当新作为新创新。党校(行政学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场地、师资等优势,紧密结合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和特点,通过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干部在线心理服务平台和心理援助系统,全方位关注干部心理健康,以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结合干部培训目标和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是结合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目标和特点,加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到干部教育主体班次的教学体系中去,根据干部的年龄、岗位、职位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开发、开展相关课程,包括压力与应激管理、心态调节与心理调适、情绪管理、职场心理健康维护、廉政心理建设等,建立系统化、专业化适应新时期干部需求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心理沙龙、健康讲座、心理实训、团体辅导等形式,拓展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确保能够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有效价值。第三,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干部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职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能力,同时通过资源共享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专家或高等院校心理卫生领域教师合作,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3.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干部在线心理服务平台

领导干部因其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往往顾虑较多,对心理问题私密性的要求比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应用普及,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需求,干部心理健康服务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科学性和获取的便捷性。因此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心理健康服务与科技化心理技术手段结合,开发打造干部在线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素质测评、身心健康检测与预警、减压放松与身心调节、心理健康课程、在线心理咨询等功能集于一体[3],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登录使用,方便干部需要的时候即刻获取到便捷的心理服务。例如引进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引导干部自主进行检测,初步了解自身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对自身的心理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继而有意识地加强心理修养,优化心理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障个人信息私密性的前提下,对干部在线心理服务平台收集的广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大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还可以对党校(行政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依托心理咨询项目建设搭建心理援助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在线心理服务主要对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起到积极的预防和缓解作用,但对部分心理问题突出或者确诊为心理疾病的领导干部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4]。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领导干部心理援助系统,为有心理问题的干部寻求心理健康咨询提供支持。一方面,党校(行政学院)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组建专兼职心理辅导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各功能室的作用,开展各类团体和个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疏导。比如定期开展团体沙盘游戏、主题团体心理辅导、绘画音乐放松等方式,帮助领导干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针对个别干部开展个体面对面咨询,深入了解和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开通远程咨询,畅通网络、电话等心理辅导服务渠道,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专业心理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在线心理援助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心理咨询新模式,方便领导干部主动寻求专家咨询服务,切实有效地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4小结

党校(行政学院)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要加大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注重开发心理健康课程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借鉴科学的心理技术手段,创新心理服务模式,提升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的效率和效果。在做好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党校(行政学院)肩负重要职责,任重而道远,究竟如何构建符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还需要不断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林鸾飞,潘学胜.关于党校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思考[J].世纪桥,2019,33(9):76-79.

[2]张鑫鑫.心理健康教育:干部教育培训中易被忽视的重要课题[J].继续教育,2012,26(9):18-20.

[3]王文新.将心理健康服务与科技手段结合起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32(1):38-41.

第5篇:心理健康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如不同地区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还没有配备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等。因此,充分认识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新时代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既是高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改革招生模式,采用多种入学方式,使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多样化,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特点也更加复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地在不同学生中开展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教育活动,疏导学生的内心烦恼,防范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营造和谐、健康、平安、幸福的校园环境。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00后”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变革、学习创新、职业规划、人际交往、自我认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其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剧,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及有效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危机干预,遏制心理问题泛化的趋势,使大学生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数次发文,指导相关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出了建设标准。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整体推进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些都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各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所增加,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有效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1.专职教师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一是师生比严重失调。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作为保障。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院校达不到该要求。尤其是在2019年国家要求高职院校扩大招生比例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二是人才成长机制缺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课程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心理咨询、危机预防与干预、科研等五大板块,这对于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毕业于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培训,其专业知识与技能都较为扎实。然而,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变化,专职教师必须通过参加系统培训、参与临床督导、进行自我体验等方式持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保持足够的胜任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面向心理教师的培训规划和制度。国内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培训师和督导师稀缺,学习费用普遍较高。“此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发展路径有待进一步畅通,反映由于工作平台低,专业技术晋升受限,发展空间小,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纷纷转岗,大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工作水平持续提升。”[1](P360)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成长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无法获得系统性、全程化的成长,这容易造成他们专业水平停滞不前、工作效率降低、助人效果不佳、职业耗竭状态严重等状况。

2.兼职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素养亟待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全校范围内召集的由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教师组建而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该队伍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统一管理。二是在各院(系)和相关部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辅导员、学生工作老师、学生干部等。这些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背景复杂,个人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本职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关,也未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专业培训,部分人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可能采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不仅无法切实帮助学生,而且会给学生带来误导,甚至会加重其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兼职队伍急需专业培训、管理与监督。

三、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自身特殊教育规律的专业性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建设“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进行系统谋划,调动全校的力量和资源,分层组建团队,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首先,在学校层面建立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采取严格的准入制,要求专职教师必须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学校应按照不低于1∶4000的师生比,每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丰富的学生教育及管理经验、具备心理学专业或培训背景的教师,组成一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推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团队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在院(系)层面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高职院校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实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站的心理辅导员队伍是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高职院校应在每个院(系)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一名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者(可以是系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干事、专职辅导员等)担任组长,专门负责统筹与带领辅导员在本院(系)学生中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疏导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跟踪、监控重点人群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次,在班级层面建立心理委员队伍。高职院校在各班级选拔一到两名心理健康、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负责了解本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上报班级辅导员,同时也在班级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类活动等。

2.分层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它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其有效实施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首先,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文件精神。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订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培训规划,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其次,落实分层培训经费保障及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要落实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项培训经费,每年制订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计划与具体培训方案,实施专兼职教师分层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开展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一个合格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及社会知识、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优秀素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动机、专业认同度、理论取向等,可以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咨询流派,选择某一至两项心理咨询或治疗高级技能连续培训,进行深入学习与提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成长包括完善人格、提升自我接纳与自我觉察力、提高职业道德等,可以向他们提供定期的理论学习和自我体验、业务进修稽核等来帮助其实现自我成长。二是开展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高职院校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兼职心理教师和院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学生工作老师和学生干部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院校可在校内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学术沙龙,进行案例分析、工作交流,邀请校外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开展有关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识别、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培训。鼓励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寒暑假参加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培训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提高职业素养。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完善激励机制,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觉、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内在的工作热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质量。首先,要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原则上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激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认同感,促使他们珍视自己的职业所具有的价值。其次,要改革学校的用人机制,既要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准入关,又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绩动态考核机制,对不合格人员实行淘汰制,做到奖惩分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再次,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权益,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要关心、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使其安心工作、热心工作、舒心工作、静心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稳定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