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医学插画教学全文(5篇)

医学插画教学

第1篇: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国际交流;茶学英语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将茶文化推向世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需要经过翻译工作,使得茶文化可以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加深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当前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的认知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五千年的发展之后依旧拥有着独特的魅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紧密,我国的文化交流和应用机制越来越成熟,使得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茶文化已经突破了国际之间的界限,已经和可可、咖啡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三种饮品之一。这是我国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基础,保证了茶文化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文理念出发,进行文化引导,有效的提升中华茶文化的影响力。因此,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展现和诠释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体现茶文化的应用价值。

2当前茶学英语翻译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

2.1从茶文化独特的人文思想出发

茶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提供相关的指引和领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在进行具体的英语翻译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我国实际上是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一种成熟的、具体的思维理念,尤其是茶文化中蕴含着对茶文化精神思维的表达和诠释。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落脚点在于民众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茶文化独特的人文思想出发,利用人文思想为茶学翻译提供指导和引导。例如:龙井茶,可翻译为“LongChing”,铁观音可翻译为“TiKuanYin”,上述翻译方式不仅保留了茶的中国特色,且体现了非汉语母语者的翻译习惯,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

2.2尊重材料中原文的意思和内涵

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材料中原文的意思和内涵。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如果不按照材料上的内容进行翻译会使得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影响。因此,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理解文本材料中所表达的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从而可以实现文化的交流。另外,由于茶文化的独特思维,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除了传递基本的信息以外,还进行了文化思维的传递,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受众和翻译者的文化观点和价值理念进行充分的考虑,提升翻译水平,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红茶为例:红茶英语翻译为“Blacktea”而非“Redtea”,原因为红茶于17世纪传入国外,彼时,茶园多位于武夷,红茶外表为黑色,因此被称为“Blacktea”。可见,在翻译时,需注重分析历史,并尊重材料中原文的意思和内涵。

2.3系统化构建完整翻译体系

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越来越激烈,文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中西方的语言是不同文化体系发展的结果。西方海洋文明和东方大河文明的冲撞决定了东西方语言的差异,使得英语和汉语完全处于不同的语言机制之下。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由于翻译错误会导致理解不同、意思失真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完整翻译体系,解决在进行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翻译工作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构建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体系,可以有效地消除语言上的隔阂和差异,实现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国际茶文化交流机制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文化碰撞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以整个国际文化机制为出发点进行茶学英语翻译工作。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茶文化的起源出发,研究茶文化交流的发展特点和进程,提升整个国际社会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提升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得在历史发展的全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当然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对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各项因素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输出,体现茶文化的内涵,实现茶文化交流的有效应用。实际上,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茶文化中蕴含的思维理念和人文色彩,建立现代化的茶文化发展机制。在当今国际社会背景下,国际茶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手段,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于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得国际茶文化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对茶文化形成深刻具体的理解,推进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进展。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在进行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大的阻碍,使得茶文化的交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限制。目前,国际社会对茶文化的内涵缺乏基本的认知,对于茶文化体系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认知,对于茶文化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缺乏基本的认知,使得国际茶文化交流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茶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大众对于茶文化的基本认知缺乏理解,对于文化内涵得不到有效的体会,使得整个茶文化的交流和融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提升文化影响力。

4茶学英语翻译活动的特殊性理解

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同普通的科技翻译、文化翻译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不可以对于翻译技巧和方法过分依赖。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时,如果过于强调翻译技巧和方法,使得翻译结果缺乏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和对茶学的特殊性、文化性的深度理解,使得整个翻译的效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所以,纵观全局,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茶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辨识,在全新的发展时期可以有效地发挥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的作用,对茶文化进行全面的诠释,加深国际社会对茶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际上,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茶学材料中的茶文化色彩。茶学英语的翻译同其他翻译工作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传统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工作,需要认识到茶学英语翻译的特殊性,使得翻译出来的文本具有多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将茶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整个文化体系之中。通过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对茶文化进行具体的诠释,有效地提升国际社会对于茶文化的理解程度,实现茶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客观的角度看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同其他传统翻译如科技翻译、文本翻译等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具体实施阶段依旧拥有自身的特殊性。茶文化的翻译机制中,融入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因此,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茶文化中的文化色彩,根据茶文化独特的文化色彩和语言习惯,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具体的解析和阐释,使得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升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融入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的茶学英语翻译机制的构建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需要结合整个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发展概况。茶文化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进行茶学英语翻译工作除了向国际社会具体阐释茶文化的文化思维和文化内涵以外,还需要在国际社会形成对于茶文化的全面成熟的认知,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际茶文化交流,发挥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的作用,使得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可以取得最大的效果,需要解决汉语和英语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这也是构建茶学英语翻译机制的背景和基础前提,从而有效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客观的角度看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整个机制的构建需要尊重茶文化的特殊性。茶是一种生活中的饮料。茶文化展示的不仅仅是生活元素和价值内涵,更是历经五千年形成的独有的思维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得“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系统化的文化概念。在文化交流紧密,文化冲突剧烈的今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机制,实现茶文化的价值,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成熟的文化体系融入国际社会,需要对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在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工作中,需要体现茶文化的精神表达,加深国际社会对于茶文化的理解。目前,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需要结合国际茶文化交流机制的具体内涵和发展思维,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候体现茶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思想,为进行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翻译活动的具体落脚点在于对茶文化的人文理解,并且在翻译的文本中需要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实现茶文化茶学英语翻译机制的构建,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总结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流十分频繁,文化冲突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为了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进行茶学英语翻译工作,提升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进行茶学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合适的翻译技巧,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童林林.“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层面西班牙语人才培养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发展策略探究——以四川茶叶产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92-294.

[2]吕诗琴.茶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表现分析[J].青年文学家,2020(26):119-120.

[3]刘亚男.茶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启发[J].福建茶叶,2020,42(8):3-4.

第2篇: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茶艺;教学;茶文化;历史;民俗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1中国茶文化发展

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茶文化最早起源于巴蜀,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萌芽阶段。当时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产生之初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到南北朝时,政治家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又因当时较多战乱,文人无以匡世,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因茶可以保持清醒,于是逐渐将饮酒转向饮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丰富的茶叶物质,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道、禅哲学思想相结合,中国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华讲究“清、静、和、美”,禅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圣”陆羽所做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后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宋代人们将煮茶法改为点茶法,讲究色香味的统一,除了宫廷茶文化的出现,民间也兴起了斗茶之风,宋人将饮茶作为人们增进友谊和社会交往的媒介,成为了一种民间礼节,“茶馆文化”也相继出现,“客来敬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传统意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逐步得到确立,“开门七件事”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茶文化中茶叶冲泡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茶馆的普及成为显著的特点。明代基于散茶的兴起,“废团茶兴散茶”,使得冲泡过程不仅方便而且大大增加了饮茶时观赏的艺术性。茶具也各有讲究,不仅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石质粉末烧制的粉彩茶具,除了青瓷、白瓷茶具外,还产生了彩瓷、珐琅彩等茶具,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茶人在饮茶中有意识的追求自然美和环境美相结合,也体现出人们饮茶的艺术性。不同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饮茶方式和冲泡方法,这充分证明了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饮茶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2茶文化与茶艺教学密不可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茶叶生产历悠久、品类繁多,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它们每一类茶都有不同的冲泡方式,这就与各类茶的茶文化、历史渊源密不可分。茶艺教学中实训冲泡固然重要,但只有我们对茶文化及其各类茶的历史渊源有了了解,才可以说茶艺表演是有灵性的,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茶艺过程中“人、茶、水、器、艺、境”的完美结合,学会用境泡茶,用境去喝茶。例如:我们玻璃杯用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我们常用紫砂来冲泡普洱,因为普洱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存才能散发浓香,正如紫砂壶的特性一样,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读懂自己,才能使我们在冲泡中内心平静,才能感知到原本及容易漠视的东西。其实不仅是茶,还包括茶艺冲泡的各类茶具、我们在茶台前冲泡的每一个动作,它们都与我们的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春风拂面、白鹤沐浴等等;再如中国茶文化和民间习俗的渊源,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青年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应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也是茶艺教学中茶文化与冲泡的典型事例,还有各地因不同民俗形成不同的饮茶方式等等举不胜收,可以说茶与茶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发展,生活就是茶,茶就是生活。学习茶艺要始终以茶文化为中心,将人与茶相结合,才能在每一次的冲泡过程中真正将茶人与茶融入到一起,才能够以茶为媒,沉潜涵咏,静心顺气地与心灵对话。

参考文献:

[1]熊素玲.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简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苏叶扬.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第3篇: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茶艺英语;教学

引言

大学茶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为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普及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使中国文化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落地生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投入到相关研究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改变当前茶艺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其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文化建设服务。

1茶艺英语跨文化教学

1.1中西方茶文化差异

中国茶文化起源较早,早在神农氏时代,我国就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彼时茶叶以药用价值开始传播并逐渐发展为保健性功能饮料。早年间,茶叶种植普遍兴盛于西南区域,由于茶饮品的的流行与推广使得茶叶种植逐步扩大,遍及全国。至今为止,我国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叶,不同区域有独特的茶种与茶叶文化。在此历史背景下,茶叶的应用与种植中不断融入民族文化渗透传统道德思想,并形成了地域性显著的中国特色茶文化。不仅如此,茶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与多种文化传播载体相结合,并以此形成了多元化的茶文化内涵,诞生了的许多茶文化巨作。随着贸易往来的发展,在汉代时期茶叶开始经销海外;唐朝时期,诞生了茶文化巨作《茶经》,其对于茶文化的制作、种类、民风习俗等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此时的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生活环境受限,其不能自主种植茶叶。随之国家海上贸易的推进,茶叶走入英国,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融入浓浓的文化情怀。随后在欧洲国家逐渐流行,茶叶不仅在皇室范围内流行,更在民众中开始流行。相关统计表明,大部分英国居民将饮茶视为每日必须活动,其人均茶叶消费甚至赶超中国。在茶叶选择的喜好程度上,中英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民众普遍喜爱不受任何添加剂影响的绿茶,并且其流传历史悠久。但是在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居民则是偏爱饮用红茶,并与牛奶点心相配合,形成了闻名世界的下午茶。

1.2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

我国从二十世纪开始,便实施高校课改,英语专业在课程创新的的过程中关注的英语国家文化解读,利用文化的影响感受语言的差异性,并在此过程中增加语言的实用性。英国文化利用英语进行传播,在茶艺专业英语中融合跨文化的内容,可在学习茶艺的基础上增加对英国文化的感受与学习。但是在学习茶艺专业时,其专业性突出,语言对于学习茶文化知识有重要作用,可通过专业的词汇辅助语言学习者理解茶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语言独具地方特色,在学习与运用英语之前就了解并认可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可见,将跨文化意识与茶艺英语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了解不同的茶文化特色,对茶艺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升信息交流的自主性。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使学生通过差异的对比,了解中西茶文化的不同风俗习惯,并探寻其中规律,促进对茶文化内在的探究。在进行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应当充足考量习惯的差异性,明确英语专业名词有其特定的规范化解释。如:英语红茶为“Blacktea”(黑茶),若进行直译“Redtea”则有其他含义表示为南美的某浆果饮料,可见在学习茶叶英语时,要了解其行业专业名词的特定规范,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与用法习惯的掌握,避免翻译时出现误差导致误解。在利用跨文化意识进行英语学习时,可以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进行练习,模拟并营造出实际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提升英语的交流与运用能力。

2茶艺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构建

2.1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在茶文化专业中利用跨文化的方式进行英语翻译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发展的阻碍:

2.1.1教师缺乏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视度。

当前,部分高校的茶艺跨文化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通常是由其他科目擅长英语的教师进行兼任,因此其自身缺乏对跨文化的重视,只是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进而导致英语专业的教学重点依旧是围绕词汇的背诵与语法的练习,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要依据,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拓展,更难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的学习意识。

2.1.2取乏有效的经验储备。

当前,我国对于跨文化的应用依旧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的教师教学案例。这主要是由于茶艺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依旧在摸索的阶段,因此,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各高校之间存在跨文化教学的差异,难以实现统一化的管理及经验储备。

2.1.3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较少。

对于语言类文化的学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有助于推动学习者提升语言的运用力,同时符合茶叶知识中有关实景模拟训练的要求,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但是,当前高校由于来自资金的压力、场地的局限、能力受限等都导致实践性英语交际课堂难以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旧停留在成绩判断、书面表达的层面,对口语成绩缺乏重视度,使得跨文化教育工作难以落实,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跨文化茶艺英语能力的提升。

2.2茶艺专业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2.2.1扩宽文化视野,运用合理的翻译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升茶艺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以专业的能力配合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对此,基础工作就是要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文化视阈,以此来支撑教学的科学性,利用跨文化了解英语茶文化的差异性,强化学生翻译能力。如对“玻璃器皿晶莹剔透,便于观察其汤中的变化,适合用于煮黑茶和奶茶。”进行英语翻译时,往往难找寻到最为最为准确的翻译原词,这时可利用异化茶艺翻译法,使用归化策略用目标语的形式表现出原句的意思,保证译文在符合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可富有国外茶文化的内涵,被外国人所理解。“Glassheateraretransparent,allowingeasyobservationofteacolorchangeandbestsuitedforbrewingdarkteaandmilktea.”此句翻译为“allowing”这一现代分词的运用保留了原句的表达意思。在运营翻译的异化策略之时,同样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异化策略的主要标准与规划策略相反,是将本国文化以外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反映与展示,即在最大限度上保留本国语言源语特点的同时,保留本国茶文化的特色,将其进行外国茶文化的翻译转化,使阅读者通过英语特点感受中国茶文化。如《茶艺英语》中的典型例子曾指出。翻译“Thesippingglassteacupisconvenientforviewingtheliquorcolor.”中对茶具翻译为“玻璃茶杯”,导致其失去了原本的茶文化特色,而“玻璃品茗杯”的翻译则和我国茶文化特色相契合符合语言表现方式。这是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运用,更利于表达原文中的茶文化特色,同时有利于在茶文化在我国的交流与沟通。通过适应合理的翻译方式,有助于向世界传递我国茶艺。

2.2.2将茶艺英语的翻译过程融入实践内涵

当前虽然归化翻译、异化翻译的效果显著,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对理论的探究,缺乏实践的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茶艺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同时重视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利用文化事业的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对于茶艺文化的翻译更符合语境的需求,满足茶文化的差异性。

2.2.3组建翻译小组,积极强化培训

为提升茶艺专业的教学水平、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院校茶艺英语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教师。对此,教师可对现有师资团队进行能力的提升与培训,充分利用综合资源的整合,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技能水平。同时,还可通过高校间的交流活动,进行教学方法、经验的沟通交流,实现对现有翻译教学的创新,以此提升茶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茶艺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茶艺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促进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提高学生茶艺专业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凌.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本土化策略与实践———以茶艺表演专业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1):84-87.

[2]朱悦.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茶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J].福建茶叶,2017,39(04):278-279.

第4篇: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差异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物理学科为例,每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在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专业素质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一刀切”的授课方法无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直接体现为物理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实施差异化教学时,要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在努力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同时,尊重每位学生,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作业等各方面的分层备课,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究增强自我业务水平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培训与教研活动、向老教师请教、课下利用互联网自学等方式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同时提高自我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每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与独立思维的有机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切忌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因此,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依据各类因素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进而逐步缩小班级内学生的知识差异。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一章中《速度》一节时,由于学生在小学及初一数学已经学习过行程问题,已经对速度的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此次学习不仅知道速度在物理学科中的抽象定义,还能理解单位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自主探究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测量速度。又如,在教学《密度》一课时,教师除了设置“知道相关公式,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这一基本学习目标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思考“同一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同种类的物质是否存在相同的密度”,并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究中做到举一反三。

三、在营造课堂轻松氛围的前提下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如有的学生头脑灵活,吸收知识快;有的学生遇到知识跨度较大的情况会陷入困惑,不能立刻理解和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以九年级电学方面的知识教授为例,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很快理解这部分知识难点,而有的学生则理解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营造讨论交流的乐学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抓住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疑惑,及时做出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爱上物理学习。以“声现象”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由于本章内容的难度较低,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上,在教学环节的完善方面,可以把声现象在中考中的考点分散成一个个小考点,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做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和基础知识检测错误较多的学生,让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讲解。在实验设计题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利用物理专业术语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1]。

四、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开展教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恰当调整教学方法,力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模块的知识时,笔者观察到部分学生对动力、动力臂以及阻力、阻力臂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在让学生分小组展开实验探究时,笔者指定这些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又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略有难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在分组过程中让具有互补个性的学生一起探究牛顿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根据学生程度不同布置层次性有梯度的作业

课内外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有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在差异化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分层作业能使学生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完成作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2]。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基础题、应用题和综合题三类,高层次的学生必做综合题目,在基础和应用类题目中任选一类或全做;中层次的学生必做应用题,选做基础和综合题;低层次的学生在做完基础题的基础上可以选做其他任意一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程度上尽可能地将思路写下来。这样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便能看到反映学生思维方向的答案,在评讲时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设置题目时做出细微的变化,给出学生同样的题目,设置不同的条件让学生作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差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差异化教学方法,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完善作业布置等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天龙.浅谈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44.

第5篇:医学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差异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物理学科为例,每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在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专业素质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一刀切”的授课方法无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直接体现为物理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实施差异化教学时,要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在努力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同时,尊重每位学生,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作业等各方面的分层备课,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究增强自我业务水平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培训与教研活动、向老教师请教、课下利用互联网自学等方式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同时提高自我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每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与独立思维的有机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切忌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因此,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依据各类因素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进而逐步缩小班级内学生的知识差异。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一章中《速度》一节时,由于学生在小学及初一数学已经学习过行程问题,已经对速度的公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此次学习不仅知道速度在物理学科中的抽象定义,还能理解单位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自主探究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测量速度。又如,在教学《密度》一课时,教师除了设置“知道相关公式,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这一基本学习目标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思考“同一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不同种类的物质是否存在相同的密度”,并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究中做到举一反三。

三、在营造课堂轻松氛围的前提下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如有的学生头脑灵活,吸收知识快;有的学生遇到知识跨度较大的情况会陷入困惑,不能立刻理解和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以九年级电学方面的知识教授为例,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很快理解这部分知识难点,而有的学生则理解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营造讨论交流的乐学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抓住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疑惑,及时做出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爱上物理学习。以“声现象”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由于本章内容的难度较低,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上,在教学环节的完善方面,可以把声现象在中考中的考点分散成一个个小考点,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做系统性的知识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和基础知识检测错误较多的学生,让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讲解。在实验设计题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利用物理专业术语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1]。

四、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开展教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恰当调整教学方法,力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模块的知识时,笔者观察到部分学生对动力、动力臂以及阻力、阻力臂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在让学生分小组展开实验探究时,笔者指定这些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又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略有难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在分组过程中让具有互补个性的学生一起探究牛顿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根据学生程度不同布置层次性有梯度的作业

课内外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有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在差异化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分层作业能使学生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完成作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2]。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基础题、应用题和综合题三类,高层次的学生必做综合题目,在基础和应用类题目中任选一类或全做;中层次的学生必做应用题,选做基础和综合题;低层次的学生在做完基础题的基础上可以选做其他任意一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程度上尽可能地将思路写下来。这样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便能看到反映学生思维方向的答案,在评讲时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设置题目时做出细微的变化,给出学生同样的题目,设置不同的条件让学生作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差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差异化教学方法,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完善作业布置等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天龙.浅谈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