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音乐剧猫赏析精选(九篇)

音乐剧猫赏析

第1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一、从学生熟悉的作品或歌曲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音乐剧的内容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如果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接触这些作品,可能有些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方音乐剧《猫》,它在西方世界的成功得益于家喻户晓的艾略特诗歌,其中剧中一曲《回忆》(Memory),是音乐剧中经典之作,也为大家所熟知。这首歌曲是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所演唱, “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因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对她非常敌视,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以一曲充满忧伤的《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们对她的敌意,并唤起了猫儿们对她的同情和怜悯。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深入作品当中研究剧情、音乐、舞蹈及每个人物特点。音乐剧《西区故事》,在充满暴力和争斗的剧情中,也蕴含有“玛莉亚”这样柔和婉转的旋律片段,它是男主角抒发内心体验甜蜜爱情的一段内心独唱,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温暖色调。教师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并让学生思考每一段主人翁所表达的感受,可以从音乐特点去分析,如第一段用到大量三连音、切分音,并在低声区重复模进表达了男主角初恋中爱的萌发,表达对女主角千回百转的低声呼唤。第二段中转调,虽有切分音三连音,但是旋律加宽,旋律在中高音徘徊,再加上#4和b7的离调色彩,将主人公急于表达的幸福情感升华。而最后段作曲家用了大跳与前两段进行强烈对比,意味着美好的爱情是永恒的。

三、表演尝试与角色塑造

1. 教师的作用

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参与,这种参与不仅是角色上的参与,而是在整个角色分配、剧本道具选择过程中都要给予学生引导,同时教师也是一名心理调剂师, 要善于发现各位学生的优势,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克服学生羞怯的心理,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

2. 表演的启蒙

要在学生对作品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模仿剧中人物的表情、演唱及舞蹈动作特点,对剧中的戏剧表演部分,教师应专门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些动物,并进行无实物表演,消除学生心理的顾忌,鼓励他们大胆在同学面前表演, 克服心理障碍,学会挑战自我,通过这种氛围来解放学生天性,为音乐剧排练打下基础。在表演中如何让学生入戏,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及现场对戏。在排练中,有的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但有的学生却迟迟进入不了角色,表演很生硬。这时候,教师应充当导演的角色,给学生设置情景,并亲身示范与学生对戏,带动学生找到角色感。其次,音乐剧的演唱含有很高的技术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建立角色的声音形象,如音乐剧《猫》中扮演“魅力猫”的演员,在演唱《回忆》这首歌时,为表现悲哀的内心情感,运用了时断时续的声音、颤抖的声音以及绝望的呼喊声等等,而这些声音的运用都需要美声唱法的基础,因此在练习的时候尽量让学生打开纵向腔体,体会着力点在鼻腔以上的位置,尽量模仿歌曲的演唱风格。

第2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他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音乐交流、融汇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推动、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并对学生具有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内化,是提高教学良好效果的催化剂。

情感体验是指欣赏者在实现完满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的,而观者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而体验其中的感情的。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促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还能促使音乐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笔者认为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这种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内化力。

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创设音乐情境,引导以情感知

良好的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一个好的点子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好课前几分钟的营造氛围是搭建学生与音乐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例如,《多彩的民歌》教学,课前播放歌曲《巴郎仔》营造教学氛围,通过请学生跟唱第一段,第二段,并为第三段配手上的舞蹈动作导入新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视频听音乐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请说说这首歌曲具有民歌中的哪些特点?”的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进行新课教学。

在以上案例中,由于开头歌曲营造出了新疆音乐流畅、活泼、热烈的氛围,学生一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融入其中,所以没有表现出对民歌反感的态度,自然而然的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新疆民歌的特点时,能深入地挖掘音乐在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感知音乐铺设道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比老师说一大堆的话来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要自然得多、好得多。而且,课前播放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从而被音乐所蕴涵的真善美境界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反复聆听,激发情感共鸣

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聆听的过程中才能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引起情绪上强烈的情感共鸣。而音乐美的本质其实就是音乐进行的过程,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带领学生反复聆听音乐能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使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而是内心深处的体验,找到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的效果,那么经典音乐的欣赏将不再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难点。

又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其教学流程可以设计如以下几点。

第一,初步完整聆听《c小调(革命)练习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接着,教师布置聆听任务:你觉得这首作品是英雄性作品、战斗性作品、还是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

第二,复听第一部分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并学唱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教师总结。

第三,复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与第一部分音乐的不同。学生聆听与讨论,学生总结。

第四,完整的欣赏马克西姆演奏的《革命练习曲》视频,并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认识。

第五,拓展欣赏郎朗演奏的《英雄波兰舞曲》视频。

在以上案例中,笔者第①步的设计是先听经典的演奏版本了解作品的原貌,大致了解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第②③步的复听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仔细、理性的体验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把握其中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通过对音乐作品主题的感知,引起学生作为聆听者与音乐作品作者肖邦的情感共鸣。在对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情感体验把握之后,再进行改编以后现代版的视频的完整赏析,让学生对经典音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让学生听着感觉“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显得轻松活泼。在学生对肖邦音乐作品特点有比较全面地把握之后再进行其他作品的拓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音乐家有更深的认识,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将更有深度,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欣赏“国王合唱团”演唱的《解构巴赫》。

讨论:这个作品是根据巴赫的哪些作品改编的?(有几个段落)(分成6个段落,第一和最后一段分别选用了《g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第二段《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段《谐谑曲》,第四段《G弦上的咏叹调》,第五段《勃兰登堡协奏曲》)合唱团的6位歌手都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你能分辨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声部吗?

巴赫被尊称为“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及作曲理论,直接将欧洲音乐带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巴赫逝世250年后,这种全新的演绎,究竟是发扬,还是亵渎?

很多人都认为,“古典与风尚”是各自独立,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从传统看来,古典代表永恒,风尚代表潮流,两者在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上不可相提并论。可是,静下心来一想,人们会发现,历史让它们始终处于交错与并行的状态―― 曾经的流行历经筛选,沉淀为经典;同时,当代的古典又由于新元素的加入而引领风尚。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巴赫》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利用全新演绎的《摇摆巴赫》中的片段《解构巴赫》一曲来教学,能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了解巴赫和他的代表作。但是“摇摆巴赫”音乐会中,不少主人公被古典或传统音乐的观念认为是“离经叛道”,而这些人却用风尚的力量,真真切切地感召出人们在新时代的“古典情怀”。在这一课中先用教师预先设计的一段寓教于情的导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建立学生欣赏的情感,再引发学生探究“经典是一种永不落伍的时尚”。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这也是鉴赏音乐的重要目的。

音乐剧《猫》赏析片段。

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那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送魅力猫升天,领袖猫最后一个动作是怎样的,包含了什么含义?

让学生欣赏音乐剧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与探讨中理解音乐剧《猫》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猫》的故事里学习猫儿们最后的礼让精神。体会善良的猫儿们最后的旷阔胸襟,因此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建立起了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应该进行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而且还需要进行准确、深刻的理解认识。同时结合实际的学情适当的调整教材教法,有机结合各种手段提高欣赏质量,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第3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50-0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他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音乐交流、融汇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推动、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并对学生具有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内化,是提高教学良好效果的催化剂。

情感体验是指欣赏者在实现完满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的,而观者是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而体验其中的感情的。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促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还能促使音乐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笔者认为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这种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体验,在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内化力。

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创设音乐情境,引导以情感知

良好的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一个好的点子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好课前几分钟的营造氛围是搭建学生与音乐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例如,《多彩的民歌》教学,课前播放歌曲《巴郎仔》营造教学氛围,通过请学生跟唱第一段,第二段,并为第三段配手上的舞蹈动作导入新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视频听音乐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请说说这首歌曲具有民歌中的哪些特点?”的提问,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进行新课教学。

在以上案例中,由于开头歌曲营造出了新疆音乐流畅、活泼、热烈的氛围,学生一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融入其中,所以没有表现出对民歌反感的态度,自然而然的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新疆民歌的特点时,能深入地挖掘音乐在音阶、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感知音乐铺设道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比老师说一大堆的话来让学生进入课堂角色要自然得多、好得多。而且,课前播放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从而被音乐所蕴涵的真善美境界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反复聆听,激感共鸣

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聆听的过程中才能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引起情绪上强烈的情感共鸣。而音乐美的本质其实就是音乐进行的过程,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带领学生反复聆听音乐能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使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而是内心深处的体验,找到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的效果,那么经典音乐的欣赏将不再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难点。

又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其教学流程可以设计如以下几点。

第一,初步完整聆听《c小调(革命)练习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接着,教师布置聆听任务:你觉得这首作品是英雄性作品、战斗性作品、还是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

第二,复听第一部分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并学唱主题。学生聆听并回答,教师总结。

第三,复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与第一部分音乐的不同。学生聆听与讨论,学生总结。

第四,完整的欣赏马克西姆演奏的《革命练习曲》视频,并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认识。

第五,拓展欣赏郎朗演奏的《英雄波兰舞曲》视频。

在以上案例中,笔者第①步的设计是先听经典的演奏版本了解作品的原貌,大致了解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第②③步的复听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仔细、理性的体验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把握其中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通过对音乐作品主题的感知,引起学生作为聆听者与音乐作品作者肖邦的情感共鸣。在对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情感体验把握之后,再进行改编以后现代版的视频的完整赏析,让学生对经典音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仅让学生听着感觉“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显得轻松活泼。在学生对肖邦音乐作品特点有比较全面地把握之后再进行其他作品的拓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对音乐家有更深的认识,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将更有深度,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欣赏“国王合唱团”演唱的《解构巴赫》。

讨论:这个作品是根据巴赫的哪些作品改编的?(有几个段落)(分成6个段落,第一和最后一段分别选用了《g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第二段《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段《谐谑曲》,第四段《G弦上的咏叹调》,第五段《勃兰登堡协奏曲》)合唱团的6位歌手都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你能分辨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声部吗?

巴赫被尊称为“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及作曲理论,直接将欧洲音乐带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巴赫逝世250年后,这种全新的演绎,究竟是发扬,还是亵渎?

很多人都认为,“古典与风尚”是各自独立,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从传统看来,古典代表永恒,风尚代表潮流,两者在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上不可相提并论。可是,静下心来一想,人们会发现,历史让它们始终处于交错与并行的状态―― 曾经的流行历经筛选,沉淀为经典;同时,当代的古典又由于新元素的加入而引领风尚。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巴赫》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利用全新演绎的《摇摆巴赫》中的片段《解构巴赫》一曲来教学,能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了解巴赫和他的代表作。但是“摇摆巴赫”音乐会中,不少主人公被古典或传统音乐的观念认为是“离经叛道”,而这些人却用风尚的力量,真真切切地感召出人们在新时代的“古典情怀”。在这一课中先用教师预先设计的一段寓教于情的导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建立学生欣赏的情感,再引发学生探究“经典是一种永不落伍的时尚”。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这也是鉴赏音乐的重要目的。

音乐剧《猫》赏析片段。

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那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送魅力猫升天,领袖猫最后一个动作是怎样的,包含了什么含义?

让学生欣赏音乐剧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与探讨中理解音乐剧《猫》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猫》的故事里学习猫儿们最后的礼让精神。体会善良的猫儿们最后的旷阔胸襟,因此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建立起了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应该进行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而且还需要进行准确、深刻的理解认识。同时结合实际的学情适当的调整教材教法,有机结合各种手段提高欣赏质量,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

总之,音乐是有意义的,但是,它不能仅仅依靠语言的、逻辑的方式去进行诠释。因为音乐的意义更多地需要人们用音乐思维的方式通过聆听去感知、体验、表现、创造、理解、评价和判断。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高中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缺乏认识,甚至排斥欣赏,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现代音乐教育问题。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认清现实状况,引导学生不仅聆听音乐,更要对音乐的特点、背景、知识等情况做全面的分析,用美的音乐感化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用丰富的音乐丰富并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情境式的音乐课堂中,快乐愉悦的生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因此,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笔者相信,通过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是快乐的,老师也是快乐的,世界更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new high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M].Beijing:people's music publishing house,2001.

[2]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 Mr.Art [M].Shanghai:Shanghai music publishing house,1999.

[3] 薛晖,郭声建.音乐教育越洋对话[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Xue Hui,Guo shengjian.Music education overseas dialogue[M].Hunan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9.

[4] 穆塞尔・格连合.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 jose,commissure.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M].Chengdu: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3.

[5] 本书编委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 book editorial board.Ordinary high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interpretation[M].Nanjing:jiangsu education press,2003.

[6] 曾建文.音乐教学要彰显学生的情感体验[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6] Ceng Jianwen.Music teaching to reveal students'emotional experience[J].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12)2010.

[7] 程柏青,滕越.论音乐教学的本质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2010(21).

[7] Cheng Baiqing,Teng Yue.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of music teaching demands[J].Modern education science,(21)2010.

[8] 林森.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J].新世纪论丛,2006(1).

[8] Tomlinson.Introduction to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J].Involved in the new century,(1)2006.

[9] 张小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 Zhang Xiaoou;Multicultural music education concept to our country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usic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nfluence of[D].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In 2007.

[10]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D].天津音乐学院,2007.

[10] Cai Lei.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 [D].Tianjin music college; In 2007.

[11] 潘丽丽.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创新[J].青春岁月,2012(16).

[11] Pan Lili.Talk about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on[J].Youth,(16)2012.

[12] 贺文涛.浅谈小学音乐课程教改[J].神州,2012(24).

[12] He Wentao.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reform[J].The shenzhou,(24)2012.

[13] 李中锋.促进高中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

[13] Li Zhongfeng.Promot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emotion experience[J].Modern reading:education,(4)2011.

第4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音乐欣赏与歌唱》校本化课程通过自编教材,重视不同类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配合与衔接。在体现本课程基础性和人文性等共性特点的基础上,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审美和理解,又重视课程的整体价值,强调本课程的人文特点和文化内涵,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

首先,《音乐欣赏与歌唱》课程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整合(表1),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的反映不错。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对《音乐欣赏与歌唱》课程的极大兴趣,并尝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欣赏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交流讨论。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来表达情感,既提升了自己的演唱水平,又加深了对唱法、演唱形式、舞台剧、影视音乐及历史经典作品的了解和喜爱。还有一些学生根据课程要求的比较异同,通过写作和表演实践,来了解音乐剧与歌剧以及各唱法之间的异同。三类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的有利机制。

表1:

教学模式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教学主题自编教材第三单元《舞台剧之音乐剧、歌剧、舞剧》歌唱艺术音乐剧与歌剧之比较

教学目标选取音乐剧、歌剧、舞剧片段进行赏析,了解各剧之间的特点和异同。通过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感悟不同唱法的魅力。系统、全面了解、分析音乐剧与歌剧的异同。

教学内容选取音乐剧《歌剧魅影》、歌剧《江姐》、四幕舞剧《天鹅湖》选段进行片段赏析,比较异同。练习歌唱的共鸣与吐字咬字;视唱练习;演唱音乐剧《猫》选曲《Memory》。从音乐剧与歌剧的发展史、代表作、表演形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研究两者的异同,以文章的形式进行比较与归纳。

其次,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又将三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整合(见表2),为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表演平台,也推动某些剧社的发展,比如我校的科普剧社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科普剧社创建于2015年,剧社学生都觉得在戏剧表演课上获益匪浅,并先后参加过三次省和市的科普劇大赛,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表2:

教学模式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主题自编教材第四单元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欣赏、演唱音画对位技巧省、市戏剧比赛及学校艺术节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以及音画结合方式之音画对位技术。学会演唱电影《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了解影视音乐的音画结合方式。通过参加歌唱、朗诵、校园剧等形式的艺术实践,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以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Oyf'n Pripetshok and Nacht Aktion》为例,辅以《泰但尼克号》插曲《在主身旁》赏析,了解影视音乐的音画对位技巧。学习歌唱的本要素歌唱的声区与音色的统一,练习《雪绒花》二声部合唱

第5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关键词:《猫和老鼠》;古典音乐;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高潮,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第6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李希凡主编的《中国艺术》中这样说:“由于电视和戏曲结合程度不同,使戏曲电视剧产生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基本上按照戏曲舞台的演出拍摄下来,较好地保留了舞台演出的原貌,于是有人称它为戏曲艺术片……如《膏药章》即是。一种是在较大的程度上将戏曲加以电视化,其主要特点是力求把戏曲从舞台上解放出来,在景物设置上采取实景和虚景的结合;在时空处理上按照电视剧时空加以转换;在表演上则挣脱戏曲程式化的动作等,如越剧电视剧《九斤姑娘》等就属此类。再一种则完全按照电视剧的思路创作,也可以说是电视化了的电视剧,如胡连翠导演的一些戏曲电视剧大抵属于此种类型。”

蓝凡则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除了戏曲艺术片/戏曲电视艺术记录片是‘按照戏曲舞台的演出拍摄下来’的电视记录之外,其余的两种类型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两种新的同名(戏曲电视剧)的电视艺术类型。”即戏曲电视剧有两种类型,但两类型同名不同性质。一是“戏曲与电视结合的戏曲电视剧”;二是“戏曲与电视剧结合的戏曲电视剧”。笔者认为,胡连翠导演所说的“第一种———用摄像机将戏曲舞台演出录制下来通过电视播放”的戏曲电视剧和孟繁树、杨燕、李希凡所说的“第一类———电视戏曲艺术片/戏曲艺术片”是有区别的。其实,“用摄像机将戏曲舞台演出录制下来通过电视播放”的属于舞台录像,还不是戏曲电视剧。舞台录像只是改变了戏曲舞台的传播途径和观赏方式,电视编导没有充分的创作自由,舞台怎么演,电视就得怎么播,舞台录像其实并没有改变戏曲本身。关于孟繁树、杨燕所说的“第一类———电视戏曲艺术片”,本文在第一章第三节已经论述,即电视戏曲艺术片不属于戏曲电视剧。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出大致相同的类型,但这些划分十分模糊,对于电视化程度的高或低、继承母本或父本遗传因子的多或少,均没有给出大致的界限,而且均没有给各自划分出的类型以详细名称上的区分,蓝凡“同名不同性质”的划分便是典写作论文型。

笔者按照戏曲电视剧对戏曲特征继承的多少,将其划分成两类:一、狭义的戏曲电视剧,这一类的电视剧虽然保留部分戏曲程式动作,但已基本没有虚拟表演。各种电视手段和电视语言运用娴熟,戏曲和电视特征结合完美。如越剧电视剧《九斤姑娘》、《孔雀东南飞》、京剧电视剧《狸猫换太子》等。二、广义的戏曲电视剧,这一类的电视剧几乎舍弃戏曲的程式动作,更没有虚拟的表演,除了戏曲唱腔有所保留外,其他方面几乎不使用戏曲表现方法。如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祝福》、越剧电视剧《梁祝》等。

一.狭义的戏曲电视剧

狭义的戏曲电视剧基本遵循电视剧拍摄方法,在实景和搭景中拍摄录制,灵活、普遍而娴熟地运用各种电视手段和电视语言,常见的手法如抠像、叠影、蒙太奇、闪回等。在对待戏曲的态度上,力求保持戏曲唱腔的原汁原味,仍运用戏曲方言韵白和念白,保留戏曲的经典程式,对过时的程式加以改变和完善。

狭义的戏曲电视剧中,对于戏曲经典程式的保留和运用主要结合详细的拍摄环境而决定,不是为保留程式而运用程式,而是在具备使用程式的环境中,保留戏曲的经典程式。比如京剧电视剧《狸猫换太子》第4集《舍生取义》中,太监郭槐和刘娘娘发现寇珠私藏了李娘娘所生的太子后,命太监陈琳拷打寇珠,在电视剧中保留了陈琳拷打寇珠的程式动作以及寇珠被打时一系列表示疼痛难忍的程式:飞跪、双叉翻滚。第11集《碧血青天》中,陈琳被迫替刘娘娘尝药而被毒死,保留了陈琳死亡倒地僵尸的程式动作。这些程式运用时,都是发生在刘娘娘的宫内。虽然仍是宫内实景拍摄,但镜头只切取厅堂之内的范围,便使得宫内实景具有了三面墙式的舞台效果。演员运用程式动作表演就显得很自然了。我们从已经播放的狭义的戏曲电视剧发现,其剧本来源有胜利的戏曲舞台剧、新编历史剧等,比如越剧电视剧《秦淮梦》、《梨花情》、《九斤姑娘》、《孟丽君》、《孔雀东南飞》,京剧电视剧《狸猫换太子》、《曹雪芹》,评剧电视剧《情醉老龙沟》,淮剧电视剧《金龙与蜉蝣》等。这一类型的作品因题材、剧种以及导演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风貌,但在拍摄方法上大同小异,比如常见的有用镜头的切换配合演员叙述往事,用调节、叠影和抠像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闪回表示回忆往事等。以下试举几例:

一.镜头切换。京剧电视剧《狸猫换太子》第2集“劫后余生”中,太监陈琳将刘娘娘用剥皮狸猫偷换太子一事告诉八贤王时,用快镜头在若干关于狸猫偷换太子的画面和八贤王表情变化的画面之间切换,关闭人物对话的声道,用紧张而急促的音乐做背景,既交代了前段内容,显示了事态的严峻,又快速流畅地进入情节。

另外,镜头的切换还用在处理画面节奏上。观看电视和在剧院看演出不同,在剧院观众可以长时间欣赏演员的大段出色演唱甚至还觉得不过瘾,但电视观众决不能忍受屏幕上演员大段的演唱而画面不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镜头的切换来处理画面节奏。比如演员演唱大段的唱腔时,可以用表示唱词意义的画面和演员的演唱画面交替出现。《狸猫换太子》第3集《咫尺天涯》中,在刘娘娘之子摔死后要从皇嗣中挑一人做新太子,选中的新太子刚好是寇珠十年前送出宫去的真太子。此刻寇珠百感交集,有大段的演唱。该剧是这样处理画面的:

唱词画面雏燕离巢几度秋,深宫只怀一念求寇珠演唱盼他长成双飞翼四只大雁齐飞何期今朝喜同游寇珠演唱黄嗣归来天相佑新太子坐轿子回到皇宫不枉我悠悠十载独自愁寇珠演唱这样处理避免了电视画面的拖沓,加之拍摄角度的变化和画面构图、色彩的和谐,使得在欣赏唱段时得到赏心悦目的享受。

二.叠影。《狸猫换太子》第11集《碧血青天》中,太监郭槐酒醉后被包兴扶入暗房后心生恐惧,在喝水的杯子中叠出狸猫的影子,导演让郭槐看到钟馗画像时再在画面叠上骷髅的影子。两个叠影的使用,将郭槐的恐惧心理和他的命运巧妙地暗示出来。三.闪回。《狸猫换太子》第10集《风云起伏》中李娘娘向包公叙述冤案时,利用闪回的技术,将李娘娘叙述的往事用画面表现出来:

唱词画面想当年,陪皇上……陪皇帝宫内饮酒,二人恩爱的镜头谁料想遭横祸被冤枉生下一妖怪白绫赐死时悲痛之状逃出了皇宫院亡命天涯落荒而逃的情景越剧电视剧《九斤姑娘》中,石宝宝回到家乡,在桥上碰到儿时的伙伴九斤姑娘时二人百感交集,大段的唱段中也采用闪回的手法穿插二人小时候的情景:石宝宝的皮球掉到河里,正当他焦急万分时,九斤姑娘用竹蓝从桥上把皮球捞上来了。石宝宝喜出望外,也记住了九斤姑娘。这一段闪回不仅丰富了画面,而且为二人相互之间产生好感做了必要的交代,可谓一举两得。

在狭义的戏曲电视剧中,戏曲手法和电视手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我们无法完全分清哪些是戏曲手法、哪些是电视手法,所感触到的是二者完美结合而形成的戏曲电视剧的艺术形态。

二.广义的戏曲电视剧

广义的戏曲电视剧是指电视剧和戏曲结合中,着意突出电视剧特征的戏曲电视剧。在这类戏曲电视剧中,电视手法得到了充分自由的运用,而体现戏曲特征的部分完全听从于电视手法。戏曲音乐电视剧即属此类。“戏曲音乐电视剧”这一称呼起始于安徽电视台胡连翠于1989年导演的《西厢记》。当时该剧就以“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名称推出,在电视上播放后引发了相称多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不能算戏曲电视剧。因为剧中和戏曲相关的除了戏曲唱腔之外,基本和古装电视剧没有太大差别。该剧全部在现实场景中拍摄;基本没有戏曲的程式动作和虚拟动作,而追求逼真、生活化的表演;语言口语化,改黄梅戏中的方言为普通话;糅进电影《西厢记》中的插曲《佳期》、《拷红》;为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伴奏音乐采用电声乐队演奏等等。虽然在一些评论家那里,戏曲音乐电视剧不被认可,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非常喜爱这种全新的“戏曲”。或许对于戏曲电视剧这一本身就很年轻的艺术样式,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而非预先设定某种规范。总体来说,戏曲音乐电视剧是只侧重利用戏曲音乐元素而又以电视剧手法为主的电视剧。它基本按照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完全在实景中拍摄,更多地突出电视剧特征。在对待戏曲程式上,基本舍去戏曲的程式,但从演员的表演中有时仍能看到戏曲程式的影子。

第7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关键词】 动画电影;声音元素;创作手法

动画片是电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绘画或者其他造型艺术形式凸显电影的艺术魅力。主要以人物造型、空间环境造型作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夸张或者变形处理,从而带给观众极强的感官认识。动画片不受物理发展的约束与限制,因此在创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也不受客观真实的事物或者人物影响,具有高度假定性。因此使得它的声音无论是在表现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都很自由。

一、动画片声音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20年代,声音进入了电影史,从而为影片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影片《爵士歌手》在纽约华市纳剧院首演。其中,因其声音唱片中有音乐和对白,成为电影史上的首例,也成为电影界和观众相互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从此揭开了有声电影的序幕。卡通电影是电影主题的一种,因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有声电影的世界。1928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力号汽船》在莱琴伯戏院上映,标志着动画电影开启了有声时代。

迪尼斯流传着一句话,相较于动画视觉效果,动画音频效果更能突显动画片的冲击力。而这种音效冲击力来自声音。虽然这句话有一点夸张,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感官盛宴,是电影特有的艺术形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比视觉冲击力更大。究其原因是声音比画面更有表现力,是电影画面无法复制与代替的一种艺术形态。20世纪开始,“有声技术”被逐步引入电影世界,并深受广大电影界人士和观众的喜欢。时至今日,电影声音成为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态,成为各大导演创作电影的主要工具与手段。

对于动画影片,日本是一个动漫国家。因此日本动画影片在世界影坛占据重要地位,动画影片的发展也延伸了一大批动画大师,比如宫崎骏。他所创作的动画影片不计其数,例如深受世界各国观众喜爱且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千与千寻》、《龙猫》等。他的动画影片主要由音乐大师久石让担当作曲,曲风优美和润,意境悠长。在《风之谷》中,不仅可以听见电声乐器的声音,还可以寻得传统交响乐的痕迹。在《幽灵公主》中,可以听见民族音乐与管弦乐的合奏。由此可见,没有声音的配合,动画影片的美妙与魅力则无法感知。

二、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

1、语言

语言是一种符号,它存在于言语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和电影素材中,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一种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是人在表现自身思想情感时所发出的声音,用于表现情感的喜怒哀乐。在动画影片中,不同动画人物的语言特色不同。因此用语言可以区分不同动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小矮人,他们的性格特征差异较大,这就需要运用语言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与其他影视剧人物语言不同,需要经过特殊处理与模拟,比如配音或者声音处理等,实现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目的。剧中中年男性的性格较为冷漠,因此用沙哑的声音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象――魔镜形象。剧中中年女性的性格较为冷酷,因此用冰冷的声音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皇后凶狠形象。皇后和魔镜形象属于反派,因此在处理声音时重点凸显声音的冷漠。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形象属于正派,因此在处理声音时重点凸显声音的善良。在不知道剧情的前提条件下,观众不观看画面情节就可以判断出剧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2、音效

音响效果简称音效。在动画电影素材中,音效是指由特定动作产生的音响、特定场景的音响、特定人物背景的音响、特殊音响等。在电影元素中,烘托气氛是音响产生的主要作用,其目的是促使电影画面更加真实,并能够使广大观众感受电影的魅力。它能够为影片烘托气氛、营造悬念、扩大视野和赋予画面进一步的深度与广度。

比如迪士尼动画电影《骷髅舞》。影片中几个骷髅随着乐曲跳起芭蕾舞,这些骷髅用骨头敲打地面或者相互击打,像极了几个舞者用肢体动作相互斗舞的情形。除了骷髅敲击声之外,还配有猫头鹰叫声、鸡叫声、钟声等各种声音,声音的合奏不仅可以增强动画电影的画面效果,还可以增加动画电影的趣味性。

3、音乐

相较于语言而言,声音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与功能容易被广大观众忽视。因此大多数观众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剧中人物的形态和语言上,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声音元素在动画影片中让人感觉不到的主要问题所在。声音和音乐元素是在特定背景下出现,因此与电影画面不一样,它隐藏在视觉效果下,容易被观众忽略。“润物细无声”是它的最佳状态,是声音最高境界的用法。声音与画面一样,是真实存在于电影中,但是其呈现出来的效果和带给观众的冲击力却又不同,声音在“暗”,画面在“明”,声音与画面更像是主仆关系,默默为画面服务,并静静展现片中角色的情绪。

比如迪士尼动画影片《幻想曲》,是一部经典的图解音乐作品。随着“胡桃夹子”的音乐轻盈流淌的时候,一群长着蜻蜓翅膀的仙子们带着七彩光晕,飞入蘑菇们正在跳舞、花朵流水正在歌唱的梦的花园,其美妙的场景令人惊叹。又比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空旷的音乐背景配以气势恢宏的画面,不仅拓宽了广大观众的视野,也将影片推入高潮。

三、动画影片的声音创作手法

1、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动画角色声音经过处理之后,通过声音能够判断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经过处理之后的声音符合角色特定气质和场景,能够将观众迅速带入特定剧情中,从而感受剧情的潮起潮落。

比如《埃及王子》中西伯来人神的声音是根据人物形象而刻画的。主要由多人声音组合而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变调混合在一起。因此翁其声音特色,具有虚无缥缈、浑厚有力等特点。带给观众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力量的视听效果。动画电影中的一些音响通常是经过特殊处理之后形成的,比如夸张的声音是凸显特殊场景、特殊动作效果。声音形象是指声音之外的可感自然现象。通常是特定背景、特定场景和特定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声音领域,能够起到调节气氛和渲染观众情感的作用。它的产生与人的感知息息相关。比如在《美女与野兽》中,导演将野兽的形象高大化,打造了一个出生高贵、具有绅士风度的野兽形象。因此要想凸显野兽的高贵气质和优雅形象,导演组决定采用拥有磁性低哑的声音作为野兽的代言人。但是野兽毕竟是野兽,它除了拥有优雅一面之外,还拥有脾气暴躁的一面。对于这一点,导演组在原有声音基调基础之上,通过处理提升声音的低频,并混入野兽咆哮的声音,这样既可以凸显野兽优雅的一面,又可以凸显野兽脾气暴躁的一面。

2、对位

在动画电影中,对位是作为一种音乐声音元素而存在,是音乐术语。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也指画面和声音之间属于一种似有非有相互联系的关系。

比如沃特・迪斯尼,就是一位能够借助对位丰富动画影片的艺术大师。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和音响相结合,促使动画影片产生一种喜剧效果。在《骷髅舞》中,几个骷髅随着乐曲跳起芭蕾舞,这些骷髅用骨头敲打地面或者相互击打,并结合混合音效效果,同时将鸡叫声和其他声音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动画影片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达到渲染氛围的效果,促使影片产生强烈对比而又别开生面的美国动画风格。

再比如《猫和老鼠》中的急速琶音,其实是猫与老鼠相互追逐的声音,一个在追、一个在爬。鼓和镲是猫与老鼠相互追逐中产生的剧烈撞击声音,小提琴的快速滑奏是猫与老鼠生活在一起发生的一幕幕令人捧腹的的滑稽动作。《花木兰》中,小蟋蟀被导演形象化和意象化,蟋蟀的声音当做闹钟的闹铃声音。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昆虫特工队》,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了一个昆虫世界。声音对位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还使观众感受到昆虫的智慧。趣味性和欣赏性的结合更能够凸显影片的独特魅力。

3、图解音乐

图解音乐是指用各种各样的图象、画面表现动画电影中音乐的手法。加拿大的W・N・麦克拉伦创作的动画电影《水平线》中,他运用了图解音乐增强画面的趣味性。运用不同线条对应不同乐器,线条长短代表不同乐器声音的持续时间、线条粗细代表不同乐器音色的强弱,随着音乐节拍的响起,不同线条随之舞蹈,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手法,使音乐的感官魅力更加凸显。

四、结束语

声音在动画电影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声音元素是影视创作的基础和重要形式。如果电影画面是躯体,那么声音存在的价值是为电影画面服务,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如果一部影片没有声音的辅助,就会失去它的闪光点和独特魅力。这就需要在创作电影作品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声音元素和创作手法,并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从而凸显电影作品的艺术内涵,提高动画电影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 萍.论音乐合成技法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运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1.

[2] 张琦,郝达.论国产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美学风格演进[J].当代电影,2011.12.111-114.

[3] 王芳.留声映画――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表现性声音蒙太奇[J].美术大观,2014.05.87.

[4] 张宏.动画电影音效运用从写实到写意的类型化演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01.80-83.

[5] 畈.影视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考究[J].黄河之声,2010.19.42-43.

[6] 宋扬.浅谈影视动画中的配乐元素与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6.11.142-143.

[7] 雷宇.动画片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64-267.

[8] 黄凡.浅谈电影音乐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以电影《功夫熊猫》配乐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3.164-168.

第8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一、教材的特点

音乐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形式等各方面都有了创新,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个单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再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经线”,另设四条“纬线”: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以“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综合来编织出教材的体例与结构。

四条“经线”展开来看,便是我们音乐课中丰富的教学内容:这其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唱歌、欣赏、音乐基础知识、律动、舞蹈等内容外,教材中又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关注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培养的音乐创编、音乐游戏、音乐剧、器乐演奏等,并且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要求。

四条“纬线”因其划分的标准不同,侧重点不同,在教材中也有着不同的诠释。这里笔者只就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1、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其自身传承的历史过程和较强的民族特点。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民族音乐和风俗人情。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五十六朵花”是一个系列单元,它围绕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展示了各民族音乐的多样性。维吾尔音乐的欢快、活泼;蒙古族长调的深远、悠长等。同時也让学生了解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及服饰、舞蹈、地域风情等相关文化的差异。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時,从小就让学生知道五十六个民族互帮互学共同繁荣的理念,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以民族音乐的“美”去感染和熏陶学生。

不同的国家,因其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音乐也各具特色。如五六年级的《环球采风》打开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既给学生介绍世界各地色彩斑斓、不同风格的音乐,又介绍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自然风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我国幅员辽阔,教材中也选取了反映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如以东、西、南、北为主题的:《东海渔歌》《绿水江南》《西部风情》《北国之声》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以及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说起我国的南方,就会使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南方人情感细腻,因此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委婉、流畅。而北方人生性豪爽、直率,音乐作品中则透着那么一种强悍。就像大家熟悉的《茉莉花》,南北方都有,歌词也相同,但歌曲的情绪却截然不同。学生们听了都会笑出声,而在歌声中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也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们在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的同時,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了对不同艺术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如一、二年级的《动画城》和五六年级的《影视音乐》,颉取了中外经典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动画音乐中,开心的唱,尽情的笑,体会着歌曲和动画故事带来的快乐和做人的道理。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在感受影视音乐独特魅力的同時,了解音乐在影视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年级的《民族的舞步》、五年级的《欢快的舞步》、六年级的《旋转的舞步》,从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到具有浓郁的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大河之舞》,从古典、浪漫、优雅的华尔兹到富有時代气息、充满活力的韵律操,学生们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句话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戏剧与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如四五年级的《学戏曲》、六年级的《学曲艺》,学生们通过欣赏、演唱、音乐活动,初步了解我国戏曲的发展史,了解戏曲的种类及音乐风格、韵味,在模仿、学唱中,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材的改变,必然会对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形成新一轮的课堂教学变革。而这一切的变革和提高,则必须通过教师来进行,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尝试,并将所有的知识和素养转化为生动有趣、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久久不忍离去。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如一年级的《有趣的声音世界》,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

而在教乐理知识二份、四分音符時,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笔者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唱歌。通过音乐游戏《走音乐迷宫》等活动,先让他们唱准音符,接下来在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時,又在《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充分开发教室里的资源,利用唱台做“高山”,在回音游戏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中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通过训练,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能准确地视唱曲谱进行二部合唱,在合唱中他们学会了和谐,并知道了在合唱中不但要声音和谐、统一,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唱好合唱的关键。三年级开始我们开设了口风琴进课堂的教学。学生们看到口风琴非常喜欢,对它爱不释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口风琴演奏简单的小乐曲,为歌曲演唱伴奏,甚至可以自己弹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学生们在齐唱、合唱、齐奏、合奏等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了自信心,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培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音乐的聆听与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一书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如《江雪》是根据柳宗元的诗所创作的歌曲,欣赏中着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空灵而静谧的意境,领会旋律、情绪、速度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再来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和诗句交融在一起的诗情画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時,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学生听到《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時,脑海中会浮现出流淌的河水,风吹树梢轻轻摆动,两岸美丽的景色,随着五个主题的依次出现,优美的旋律带领着学生们走进了美妙无比的音乐世界。《回忆》是英国音乐剧《猫》中的插曲,当六年级的学生们听到这动听感人的旋律時,会随着老猫格里泽贝拉的歌声走进她曾经的美好生活,学生们听懂了魅力猫由辉煌走向落魄的辛酸内心独白。音乐想象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孩子们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如此。

3、在音乐创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在低年级笔者是这样做的,在唱歌或欣赏音乐時,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即兴做一些动作,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运用声音模仿、打击乐器的敲击和利用生活中的报纸、塑料布等抖一抖、搓一搓,来创编声音的故事,如《小白兔盖房子》中,学生合作创编出风雨声、盖房子叮叮咚咚的敲击声等。他们体验用声音、音乐、音响讲故事的快乐,学会初步的合作表演。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舞蹈并参与表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小小打击乐器、制作小头饰。他们在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就是沙球,把啤酒瓶盖用铁丝穿起来就成了串铃。将杯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敲击出美妙的乐曲,学生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乐无穷。

三一五年级的教材中,每学年都会有一个小音乐剧。三年级的《蜗牛与黄鹂鸟》从选择音乐、设计对话到创编声音效果,从边唱边舞《蜗牛与黄鹂鸟》到创编蜗牛的独舞,学生在演唱、表演和创编中,逐步发展自己的表演能力,积累创作经验。

四年级的《东郭先生》、五年级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创编一个有说、有唱、有歌、有舞的综合音乐小剧。他们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还要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通过活动学生们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告别時刻》是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心里充满依依不舍之情。音乐活动《毕业晚会》,从节目选排、教室布置、解说词的穿插,一切都由学生们自己来完成,他们将六年来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回报,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回忆。我们欣喜地发现通过六年的学习,孩子们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及艺术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学生们树立了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4、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海涅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话语尽,音乐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品德教育是灵魂深处的教育,而深入灵魂的教育,音乐是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教育当作一种知识来讲。因为没有音乐情感的参与,那只会是空洞的说教,其教育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然渗透、自然养成。在我们的教材中可以说每首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并且对情绪、思想倾向、人文内涵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懂得真善美。如一年级的《国旗国旗真美丽》,课堂上会让孩子们亲手来做一面国旗,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了红旗上的五颗星代表的不同含义;懂得了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孩子们再次唱起“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時,都情不自禁地亲了亲自己制作的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从心底油然升起。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和表现美,一直以来都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最高追求。四年级的《田园随想》,怎样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和创作欲望呢?首先是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仿佛来到大自然中,在音乐教室的地上洒满了落叶,我们师生边聆听着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的《问奏曲》,边缓缓走进教室,学生们脚下踩着树叶,发出了窸窣的声音,闻着秋叶散发出的清香气息,立刻就被此情此景深深地吸引住了,课堂上有一种静谧在悄悄散开,以至于整节课他们都表现的是那样的宁静、平和。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表演,他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带到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充满自信,洋溢着成功快乐的笑脸時,仿佛看到了舞蹈家、演奏家、画家、诗人……学生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六年级的《爱满人间》及欣赏曲《欢乐颂》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将爱的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们来看、来听,当《欢乐颂》那激动人心的主题旋律响起時,此刻已经不需要任何语言,爱已经悄然来到学生心中,他们从爱亲人,爱朋友到爱大自然,爱祖国。正如《欢乐颂》中所唱的“在你光辉照耀下,人们团结成兄弟。”美好愿望化为了广博的爱,音乐唤起了学生高尚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学生的收获

第9篇:音乐剧猫赏析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必要性;中等职业类学校;音乐欣赏;审美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

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最终确定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不仅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上一项重大举措,也为切实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优秀的社会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关键。特别是对为社会主要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类学校而言,如何有针对性地、扎实有效地大力发展音乐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主旨,运用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对各类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领悟,并从中了解到基本的乐理知识,继而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的一门公用艺术类基础课程。因此,广泛开展音乐欣赏课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门帮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

一、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品质。

音乐欣赏的种类和曲目的选择较多,按照种类来看,分为对乐器的鉴赏、器乐的欣赏和对声乐歌曲的聆听;按照曲目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中外歌曲的欣赏、古今中外器乐的赏析、电子合成音乐等特殊音乐形式的欣赏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类音乐体裁的介绍、展示、演示以及欣赏的引导、音乐情绪的分析,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深音乐的理解,扩展学生对音乐领域的接触层面,提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品质。

中国的古典十大名曲的文化内涵颇深,而是我国器乐中的精华之作,历来被人们视为涤荡身心、陶冶情操的曲目佳作,其中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和《十面埋伏》旋律极其优美动人,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耐人寻味,也经常作为我国古装剧中的背景音乐出现。让这样的音乐频繁出现在学生的音乐课堂、课余的校园广播等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衷和对人生的追求。

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养成独具个性的音乐情绪和情感体验。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表现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还能使人的内心世界得以洗涤和升华。例如一些悠扬的轻音乐:大提琴曲《蒲公英的约定》、萧和笛子演奏的《来生缘》、世界钢琴名曲《小步舞曲》,以及电子合成的灵空音乐――宫崎骏和久石让的动漫轻音乐的代表:天空之城、龙猫、风之丘等动漫的背景音乐,都能给人以造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清新脱俗的感觉。

音乐欣赏课绝不是简简单单为学生呈现或展示一些音乐作品,强行把音乐知识灌输于学生头脑,而是使得学生养成自觉欣赏、自我理解得好的音乐素养,养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良好音乐情绪和情感体验,继而平复学生因受社会不良影响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和浮躁情绪,引领学生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跃进。

三、有助于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可以欣赏到音乐,并且由于音乐与歌剧、文学、地理、历史、政治背景都有一定的关系,从而使音乐课变成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课程,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中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感觉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在欣赏民族歌剧《白毛女》时,更为突出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其创作背景、表达内容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老百姓的疾苦,即重温了历史,又懂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残酷无情;在对经典红歌《满江红》的聆听中,也能使学生联系到那首广为流传的岳飞代表诗――《满江红》,体会古战场上激奋人心的心境,壮士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改编而来的,其中第一幕《饮酒歌》是全剧著名的唱段之一,表达了年轻的青春和活力,也能让学生在欣赏歌剧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作者向法国上流社会和传统势力进行挑战的魄力和勇气,感受到法国文学的魅力,汲取了文学知识的营养。

音乐欣赏课是为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修养课程,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表现自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些现代教学的手段和教具,例如幻灯片、视频、音像资料等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的情绪和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形象的、主动地接受音乐知识。

参考书籍: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戴维・埃里奥特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3-01

《音乐心理学》(修订版).罗小平黄虹(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