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1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第2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定义的发展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提出:所谓管理会计就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和预计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进行合理决策。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服务。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认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是一种决策信息参考系统,以企业为主体展开管理活动,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两类信息。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改进管理行为、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管理会计是一种企业价值增值的持续服务体系,是为企业或组织的战略服务的。

未来的管理会计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为企业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保持并不断创新其长期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新型管理会计,其主要内容有:

1、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

2、实施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3、注重发挥人的价值和知识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将成为重要的产权要素,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知识生产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4、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并成为战略管理会计长期研究的课题,企业将主动追求自身利益与环境效益的融合。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是指解决战略管理会计实务问题的相关技术手段和程序。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完成战略管理会计任务,战略管理会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方法,其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决定战略管理会计的效果。其主要方法有: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2、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企业为实现财务业绩,制定以产品成本为主的目标成本,确定达到这一成本水平途径的一种分析方法。

3、社会价值链分析方法。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4、预警分析的方法。它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事先提醒管理当局注意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机遇和问题,把握机遇,防患于未然。

5、其它分析方法。如评价分析、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法、质量成本分析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管理会计本质特点的比较

现代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的,注重本企业内部的决策、计划及控制执行,只对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及责任会计负责。在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需在其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便可生存。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光从本企业考虑,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只知己而不知彼,已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所处地位,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作为主要目标。外向型的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要收集、分析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更要走出企业为本企业提供外部市场环境及竞争者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会计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了解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可见,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缺陷,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以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主体目标的比较

现代管理会计注重本企业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管理会计所注重的只是单个企业在有限的期间内的发展,它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发挥作用。现代管理会计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它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仅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企业经营业绩也只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只注重追求企业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实际上,当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竞争时,追求长远目标、抢占市场份额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奋斗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长远发展,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定位等。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追求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角度来分析、评价企业资本投资。站在战略的高度,企业投资开始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这样,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对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同时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如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新技术的未来效益及新产品的市场份额等;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集团作战,则注重全局利益,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考虑。为了长远利益,它会考虑放弃短期利益;为了顾全整体利益,它甚至会放弃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要反映在利润指标上,还要反映在企业价值的增加上。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远性、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具有超前性等特征。

(三)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比较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是单一的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则是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多样化信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财务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然而,外界环境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会带来对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首先,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会引发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而这又必然导致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及内容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一方面,财务信息的种类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如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信息及市场战略规划等。战略管理会计根据外界环境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外广泛收集、加工、运用各种相关信息,将信息范围扩展到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财务的与非财务的,数量的与质量的,经济的与非经济的,物质层面的与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无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有的则来自企业以外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及大众媒体等。现代管理会计由于其研究的只是财务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故它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尤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市场中,现代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信息很容易使企业在决策中失误,丧失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充分收集、分析、运用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所有信息,而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从而使得企业能充分做到知己知彼,最终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保持甚至增强市场竞争力大有益处。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一)注重长远目标,实现企业持续性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强调长期性,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战略管理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地适应和驾驭外部环境,把握机遇,实行循环往复、不间断的动态管理。海尔集团自1984年创业伊始,就把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作为战略工作来抓,总裁张瑞敏接管青岛电冰箱厂时,当着工人的面将客户退回的76台冰箱砸碎,决心抓产品质量。在海尔内部则采用这样一种管理公式: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精髓,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海尔管理文化。取得成功以后,海尔又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1999年被张瑞敏定为“海尔国际化年”,此时的各国企业家都在盯着低工资而涌向中国,海尔却在以高工资著称的美国建设厂房,要创造“美国的海尔”和“世界的海尔”。1999年海尔在海内外的经销网点增至三万多个,在海外建了五个分厂,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实现企业超越性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的高度,强调对外部因素的重视,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建立外向型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条件同外部环境密切结合,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与非财务信息密切结合,将信息的提供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等。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包括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中介顾问、大众媒体等。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非财务信息极为重要,例如市场占有率,它是反映企业战略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战略管理会计同时从市场的角度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

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随时提取战略管理会计各方面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适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比如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使企业接触到更多顾客,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使企业积蓄更多的有关生产和营销技能方面的信息和经验,改进并向顾客传输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增强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空调行业的市场上,空调品牌有几百个,但是没有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美的空调属于专业制冷企业,在空调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当其调查了解到同属一线品牌的海尔和格力的市场份额也在10%左右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美的空调为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出击,以“适度利润下的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目标,以“打造一线品牌价格标尺”为口号,封杀二三线品牌的利润空间,扩大了市场份额,使企业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行业的前两名,领导着整个市场,实现了企业的超越发展。

(三)加强企业综合性评价,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发挥整体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它更着眼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进行企业现在和未来总资源的最佳规划,所以它更具有趋于中长期的特点。

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实行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综合业绩评价制度是一种超越会计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业绩评价制度,它有助于衡量、培植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战略管理会计从确定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一直到战略管理业绩的监控与考评等所有环节,始终都是以形成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目标,它借助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综合运用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指标,力图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管理活动而达到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并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积极采用先进方法,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在对企业的管理发展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比如价值链分析法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有力工具,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以探索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管理成本的可能性;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促使企业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和成本测算,并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可以明确企业自身的强势和劣势。在扩大企业规模时,一些企业抛弃传统的筹集资金、计算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报酬率等习惯性决策思维,从企业自身处境出发,联系外部市场环境,走出了一条企业低成本扩张、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之路。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决策基础。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地规划,使之走上战略发展之路。企业成为拥有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并开始转变观念,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显露出决策战略化、效益整体化、管理人本化、发展长期化的趋势,初步具备了自主经营和自主决策的体制条件,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适度应用奠定了决策基础。

第3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 管理会计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和市场争夺进一步白热化。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聚焦在战略管理上。而传统管理会计,由于其信息来源及分析问题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战略管理的需求。因而,战略管理会计这么学科有了成长的土壤。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衍变与发展

信息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外部信息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传统管理会计只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内部信息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对企业决策的支持也只停留在内部管理的层面。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企业的外部信息进行搜集,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加之其他学科的方法理论交叉渗透,更加壮大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同时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事务操作提供了可能。如统计学,现代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及运筹学的发展,都为战略管理会计打下基础。表现为大量的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方法和内容被引入到战略管理会计中,如成本动因预测,企业规模控制,市场规划等。尽管理论界在一些方面存在诸多分歧,但战略管理会计雏形已逐渐形成。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范畴

(一)划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范畴研究

区分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通过区分这一过程归纳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是其战略性,其实质是为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所服务的。所以要了解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工作范畴,我们有必要对企业战略管理具备初步认识。首先,什么是战略性?战略的特性就是全局性;主动性;长远性。其次,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为明确企业所属行业特性,竞争状况,变革因素,竞争对手,成功因素,内部优劣,未来前景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最后,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制定并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管理会计中表现出战略管理属性的部分;具有战略含义的;反映外部经济信息的;反映市场变化趋势的;披露竞争对手信息的内容均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在于,研究对象是归属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还是短期目标。

(二)战略管理会计不同基础下的研究对象

基于不同的企业管理需求,战略管理会计包含了不同的范畴和内容。基于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企业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供应链的效率分析等。创造价值是企业运行的目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运作的最终目的。但是,产品在完工之前其价值是在企业内部流转的,包括原材料,人工费,储运费;半成品等等。企业成本动因分析,就是通过对内部及外部相关信息的研究分析,确定企业成本变动最为敏感的要素。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同样也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里,控制并降低企业成本增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企业供应链的分析主要包括,供应环节的周转效率,供应商的信用评级、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分析。供应链分析的目的在于,保证供给产品的质量需求和数量需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战略管理会计的成本研究不同于管理会计,它所期望的成本优势是能够长期取得的、具有持久性的,且难以模仿的成本优势。基于环境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分析,企业自我定位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等。行业分析是指在特定的商业领域特定的期间内,通过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性;行业竞争情况;技术的更新速度;边缘替代品的争夺形势;行业的政府政策;来确定企业所处的市场形式。从而,展望本行业的发展前景,或者对是否介入此行业、退出本行业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通过搜集和分析本行业的外部信息,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劣,包括可利用的企业内部资源、已有的核心技术、人力资源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规模等,从而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工作,前后工作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对本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之后,通过市场产品调查,同类产品及替代品的信息反馈,确定企业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基于产品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包括,产品属性成本分析、产品周期分析、产品定价战略等等。我们都知道,产品具有其各自的属性,如产品的包装程度,产品的完工程度,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品牌效应,产品的运输及配送方式等等。这些属性是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重要特性,同时也是指导消费的直接因素,它们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份额。产品属性成本分析核算,是指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将这些对产品销售产生直接影响的属性于已合理的成本化,同时明确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潜在的改进属性。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消费偏好研究,因为产品的各种属性往往是引导消费的重要因素,如包装是否精美、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陪送与采购是否方便快捷等等。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产品周期是指,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等各阶段。对产品周期的研究最主要的动机就是,确定产品经营期,确保产品在整个周期中的赢利水平。竞争对手价格弹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原理,可能得到的供应链分析从而研究对手产品的价格弹性。竞争对手价格弹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的对本企业的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从而达到压制对手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战略的目的。基于公司成长战略管理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有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财务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在持续高速发展期间要制定出与市场,内部资源相匹配的资金结构,保证企业稳定健康成长的同时企业资金流不断,同时保证相对较低的资金运作成本。那么在这些内容中,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我们似乎迷失了“会计”这个内容,纯粹是战略管理的需求。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是运用基础数学方法和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量、核算、监督,从而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一目了然,对制定下一期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战略管理会计是运用高等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企业外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在基础数据的提供这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会计”这个主题上有了本质的回归。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及特定条件

从理论上说,战略管理会计理论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然而在企业实际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的企业个体适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基本不会一致。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战略中心往往集中在如何提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量,研发新产品代替旧产品,产品定价等等。在多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已存在竞争,依市场的大小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同,战略管理的需求就有所不同,大市场中的多头垄断往往跟寡头垄断的战略需求相似,毕竟产品竞争不激烈,企业有各自的产品份额。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因效益好其他生产者的介入,使行业的边际收入下降,所以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在此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战略管理需求必定是做大做强,因此所需涉及的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相对比较全面。无论是在何种形式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个因素是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那就是属地的政府政策,产业政策是每个企业必须纳入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实不管企业处于怎么样的市场环境中,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都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服务于不同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其控制系统必然千差万别。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正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竞争激烈的必然产物,是现实需求,其他学科的发展于借鉴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完全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求。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往往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范畴。如企业SWOT分析{Strength(强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成了战略管理会计搜集统计、分析内部资源,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自我定位的主要导向。积极主动、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长远计划始终贯穿着整个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其内容始终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框架研究与前瞻

(一)战略管理会计整体框架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大体如下:

1、战略管理会计--成本战略

(1)成本动因分析

(2)价值链分析

(3)供应链效率分析

2、战略管理会计--环境战略

(1)行业环境分析

(2)自我定位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3、战略管理会计--产品战略

(1)产品属性成本化分析

(2)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3)产品定价战略

(4)产品战略转移分析

4、战略管理会计--财务成长战略

(1)投资项目分析

(2)资产结构合理化研究

(二)战略管理会计运行规律前瞻

目前,要说战略管理会计的运行规律似乎难以统一,因为各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必然有差别,所以不可能以点代面的认为一套有效的战略管理会计机制在不同的企业中都能适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必然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目标展开的。所以宏观的运行规律就是企业战略管理成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导向,其必然围绕着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进行。由于企业个别差异,更多的实务案例研究将对实际操作起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并成为总结归纳战略管理会计微观运行规律的必然途径。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尚处于理论阶段,由于体制和现实情况的制约,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实务中运用一些科学方法使用战略管理保持市场领先的例子可谓凤毛麟角。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思考

(一)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似乎战略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管理界线模糊,无法区分它们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其实不然,如同财务会计从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一样,战略管理会计是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是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而企业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内容的主要导向,直接影响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周期、工作范围、工作精度、工作方法、及数据可靠性要求。

(二)战略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展望

战略管理会计和传统管理会计是否分离其实并不重要,它们都是时代和环境需要应运而生的。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动态性、全局性使之能够统揽整个企业的内外现状,而传统管理会计的静态性、局限性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本人大胆推测,传统管理会计将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部分,纳入到“环境战略-自我定位分析”中成为一个独立章节。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重要性将不亚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本文旨在说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因而一些实务方法是本文讨论研究的对象,期望能够提炼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及中心思想。并务求从企业管理,环境分析,文化氛围各方面来展现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一些因素。

参考文献:

[1]Bromwich, M. and Bhimani, A., Management Accounting Evolution not Revolution, CIMA, London, 1989.

[2]Otley, D.T.,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Macmillan, London, 1984

[3]王光远,贺颖奇.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J].管理会计,1996年第36期

第4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战略管理会计是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提出。其定义为:“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之后,威尔逊等人提出的观点则侧重于产品的寿命周期。Bromwich等人在1989年和1994年提出的观点是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看成是提供对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现金流量的评估,并将这一信息还原为价格―成本―产量指针。

目前,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大致包括: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竞争对手会计和品牌价值会计、顾客盈利性的分析(余绪缨,1999)、人力资源管理(2006,常乃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战略会计主要研究企业的战略,而不是财务。它有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战略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会计是个信息系统,即会计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的传递系统、会计信息的处理系统、会计信息的解释系统和会计信息的调节系统。这个定义只强调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忽视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所以,这个会计定义将会计限制在职能(业务)管理的范畴,而不适应企业的战略管理。我们认为会计既是一个信息域,又是对信息资源整合的活动,是对影响企业整体价值的各种信息收集、筛选、分类、对比、判断,形成一个信息系统的活动。这个信息域既是诸多经济事实和理论的交织体,又是于这个信息域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和技术等背景整体。所以,这个信息域的特点是互动的、动态的、系统的、多样的、复杂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它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企业确立竞争优势,进而满足企业的战略管理。

三、战略会计的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战略会计学科应该划分为如下两类:战略资源会计和战略行为会计。战略资源会计:核心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反映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它是静态的。核心要素是战略资产,包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和企业内部战略资本。战略行为会计:它主要反映企业的战略管理行为的过程,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规划、战略控制等内容。所以它是动态的。

四、战略资产的内容及分类

战略资产要素是指影响企业战略管理全部的要素,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战略资产要素,同时还包括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外部社会、经济、政治要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因素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经济和政治三者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企业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研究政治和社会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企业战略主要是制定长远的规划,这与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而社会和政治这些非财务计量指标所要反映的正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政治和社会这些非财务计量指标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这些指标上的进步可以直接导致企业战略上的成功。战略会计的对象要素有如下具体内容和分类:

(一) 社会资本

第一个系统表述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他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知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其后,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又有多人进行了研究,但最精致和全面的表述的是亚历詹德罗・波茨,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获取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人(embedded ness)的结果。”对于企业社会资本,另外一些社会学家如托马斯福特布朗、乔纳森H特纳和博特在其中观层次社会资本分析理论中已说明,即上述的社会资本概念中的“个人”、“他人”也包括企业组织。然而社会学家所研究的角度是从社会的出发,我们这里研究的企业社会资本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的,即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有巨大影响;二是对信用政策和货款结算方式的影响;三是对投资政策的影响;四是对会计规范的影响;五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建立的影响;六是形成企业文化上的互动。

(二) 政治资本

企业的政治资本是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受政治限制、鼓励、保护的程度。就其政治资本本身来讲是一致的,是不变的,是对每个企业都一视同仁,是正式的规范。政府的意志体现在税务制度、预算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社会民主化进程高,社会资本对政治的影响就大,进而对企业的影响就大;如果社会民主化进程低,政治就主要是政府的意志,政府的政治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巨大。如果企业的文化能得到政治资本的鼓励、保护和社会资本认同,那么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内部战略资产

1、从存在形式来分类

企业的战略资产是企业整体知识的体现。就知识而言一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文字表述的知识,一般人都可以掌握,同时它存在于书籍、手册和工作程序中。隐性知识是隐含于工作过程、方式和企业文化中,很难用文字表述的知识。对于隐性知识由于它的特征,一般人很难识别和掌握。(1)―般性知识资产,体现显性知识的资产。它是企业智慧资产发挥巨大作用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企业也不能忽视对它的管理。包括:技术工人和一般性管理人才、信息技术系统等不具有创造性的一般战略资产。(2)智能性资产,体现隐性知识的资产。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贯穿了隐性知识,是企业的智能性战略资产,智能性资产是企业的灵魂。因此,智能性资产是战略资产管理的重点。包括:企业文化、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性资产等带有创造性的资产,它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

2、从所有权所指来分类

第5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企业;应用;分析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与特征

(一)战略管理会计含义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会计体系,它是由传统管理会计工作演变与深化而来,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及决策所需,其以战略高度为视角对各种财务信息开展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相关制定竞争战略的内部信息及客户、竞争对手的外向信息,这样一来能够为企业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战略管理会计特征

第一,全面性。从实际工作分析来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范围较广,不仅需要收集各种财务信息,同时由于战略管理所需也要对多项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予以搜集;第二,长期性。由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由于需要为企业战略计划和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要求其必须站在长远利益角度对企业投资、财务信息开展分析,如此一来才能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稳定与持久性;第三,过程控制。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管理、计划及决策得以有效地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往往需要借助于过程控制把企业经营各环节与整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战略管理计划和目标实现;第四,外向性。由于战略管理会计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计划及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要求战略管理会计除了要做会计与非财务信息整理、收集外,还需对行业、市场及竞争对手相关最新动态这些外部信息予以掌握,从而为保障企业战略管理目标、计划地实施奠定基础。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从整体到局部可将企业战略目标划分为公司战略目标、事业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其中,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公司战略目标,主要包含了企业业务经营范围与未来战略动向。事业战略目标主要指的是将公司战略目标为基础,在单位经营范围内制定出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符,且与单位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发展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则是以前两种目标为指导,由各职能部门制定出符合部门业务范围的战略目标,并且需要部门间进行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上述目标的制定都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而外部环境则包括了行业环境以及一般环境。其中,分析行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分析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各类因素,如竞争对手威胁、供应方威胁、消费者威胁、进入者威胁以及替代品威胁等方面内容。分析一般环境则主要是分析对企业以及行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法律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分析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了对有形资源以及无形资源的分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了实体资源、财务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了声誉、技术、人力资源等。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收集行业威胁以及一般环境的影响因素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与整理,并促使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动态战略目标,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来对决策方案进行调整,让企业战略决策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

(二)开展战略性成本管理

1.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主要指的是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以及内部环境来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一,成本领先战略。主要指的是严格把控产品研究、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成本领先战略主要是采用单位低成本来开展大批量生产与销售来提高利润。第二,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是通过提供具有自身企业特色且和同行业有所差别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性能和质量上与众不同,如此一来不能够有效扩大消费群体,而且还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第三,目标集聚战略。主要是对某一目标区域以及消费者提供服务与产品,从而让企业能够在目标消费市场获得竞争优势。2.价值链分析第一,行业价值链分析。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包括采购原材料、产品生产、出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进行分析。第二,内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提品与服务过程中所开展的基本活动以及辅助活动进行分析。其中基本活动包括了外部后勤、内部后勤、销售、生产作业、服务等内容;辅助活动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材料采购等内容。第三,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主要是整合与分析相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三、构建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为了促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更好地应用,构建一个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子系统。在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上,将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这两个子系统纳入其中,这样不但能够使得企业有效地收集内外部数据信息,同时更可以对它们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进行战略计划、决策制定或调整;第二,战略计划模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中战略计划模型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上主要由分解与模拟两方面模型构成。分解模型作用在于能够把企业发展战略逐层分解细化到各个部门工作目标上,如此一来有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模拟模型作用在于借助于计算机对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予以模拟实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验算其可行性,并且也可以检验企业战略决策实施方案,以此选出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米嘉.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6(15):77-77.

[2]李婷,李琴.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J].商,2014(17):75-75.

第6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整合应用;对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当前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于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概念分析

(一)信息化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信息产业伦》中提出,该学者在这部著作中描述了信息化社会以及信息革命的相关前景,同时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进行了预测,并认为人类必将会踏入信息化社会。而我国著名学者黄顺基则认为,所谓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促进信息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有关的信息产业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而学者齐从谦则表示,信息化主要指的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此外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个官方文件中,也对信息化概念进行了总结,认为信息化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快信息交流以及促进知识分享,进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信息化从本质上还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种技术性的革命,信息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不同学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学者王建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而学者李喜琴则表示,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多指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高度集中,能够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加工、采集和管理,进而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并确保信息流通的实时化和高效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使用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开始向战略化方向发展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负载的不断增长,企业IT工作人员开始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和管理层所设想的预期效果开始存在着越来越大的距离,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开始面临挑战,管理信息化遭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令人迷惑。目前只有少数科研院所以及医药制造企业开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这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成为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最终还是转向战略管理,信息化的结果要基于战略,通过逐层部署和统一规划,逐渐构建一个统一的联动平台,这已经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开始向整合应用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早是基于传统的单机应用,随着发展,进入到单元应用,现在则达到了集成应用水平,而未来必然会进入整合应用发展阶段。其中单机应用只能够满足最为基本的个人管理需求,只能够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比如可提供日志管理、沟通管理、收发邮件以及计划管理等,这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而言,相对较为落后。

而单元应用则能够初步满足初级的部门级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能够为每个部门提供相应的业务管理工具,能够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比如当前广泛使用的ERP、CRM以及PM、HR和财务管理及内控管理等系统。而这些单元级的应用也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一小步。

集成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一个技术层面,是为了满足企业更高信息化管理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其目的就是消除不同系统之间所存在着的信息孤岛问题。这主要是基于技术手段来促进信息化建设,力求让每个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在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而形成一个更为整体的系统。比如当前集成应用的就包括了总线系统、门户系统等。而我国当前很多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可是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整合应用则更多属于一个管理方面的概念,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好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概念。由于在集成应用系统中,虽然对不同的子系统实现了技术集成,可是这些具体业务子模块之间却相对独立,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企业上下层次的整合等。而实现整合应用就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整合应用的关键点就在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预算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等。从未来发展来看,整合应用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要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的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对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进行关注,让IT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最后还需要基于战略,对当前应用整合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理解这种趋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战略的建立是基于准确的战略体系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战略的变更和管理,可是此时并不能够对战略进行强化和执行。想要具体的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基于流程驱动业务系统,架构驱动员工协调的这种管理信息化来实现。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到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此时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否则,假设仅仅是为了让业务系统解决自身执行效率低的问题,而忽视了和企业战略进行紧密融合,那么此时的业务管理系统显然就会变得相对孤立,而效用也会受到限制。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的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至管理信息化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时,其中企业的制度、组织和计划、流程和预算、风险和内控等现相关内容都是企业战略和业务之间的纽带,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和建设就是基于这些桥梁和纽带来实现。

虽然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还存在着很多困难,而且之前仅仅关注的是操作应用,而在战略管理信息化时,就需要注重企业经营的发展,以及战略规划,那么就需要以更深的管理理论作为支撑,此时一般的技术人员就会难以理解。另外从之前的数据为核心,到现在管理体系架构为核心,此时无论是从技术实现层面,还是从业务展示角度都会产生显著变化。因此相关的研发水平也会对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更为先进的管理信息化,就需要不断优化相应的思路,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和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真正融合。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对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对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整合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在未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引导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方向,进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建.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10).

第7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对应

    (一)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对应实施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与国外技术交流的不断增多,要想实现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形象,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实施信息系统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交流。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管理质量的竞争,所以我国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信息化认识不足,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我国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能够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世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是适应国际发展的要求,是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地位的关键。

    (二)信息系统战略对应概念

    现代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如何将企业的组织活动以及组织运营环境相适应,从而整体上制定相依的策略和发展方案,实现企业的运行目标。企业战略管理被认为死公司生存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之一,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信息系统战略的建立。所谓的信息系统战略它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的形成、战略的评估、战略的实施以及战略的控制等。通过战略分析,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市场信息,从市场整体主着眼,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可以更好的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缺点,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成自身的目标、政策等。同时企业在制定相应的战略时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状况,将近期计划与未来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制定相应的实现途径时还应该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按照自身的状态以及自身的优势来进行,综合企业的生产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制定的目标。

    (三)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的关系

    企业信息系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更有利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进步,两者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实现,同时还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一些管理人员如果管理专业素质比较低下,就会严重影响到管理的质量。但是如果企业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就可以在管理上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减少管理的层面。在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实现被管理人员的动态分析,同时还可以把握整个公司的状况。在掌握连相关的市场信息后按照市场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安全企业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下,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这样就更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信息系统,完善企业发展。企业在管理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找到管理的手段,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说企业管理和企业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他们的发展需要彼此间的合作。管理人员要不断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带动企业产业的升级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进步。

    二、信息系统战略对应影响因素

    信息系统的战略对应模型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信息系统战略模型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从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企业的内部环境,它的质量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内部环境的控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发展。在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环境时,最主要的是要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员工的素质如果存在参差不齐,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企业的文化氛围不足,也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发展需要与世界接轨,所以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机械设备,但是在传统的管理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很难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企业的内部环境,促进内部环境的优化。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还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处理。一个企业发展的状况,将会受到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以及相关信息的把握程度。所以企业要想提高内部环境,就要不断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策略,最终促进企业的进步。企业业务流程信息一般包括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信息,它能够反映用户的选择、购买以及使用的状况,从而帮助企业分析出产品的市场状况,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所以说要想实现企业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产品信息,掌握市场运行状况,就要实现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研究,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二)企业外部环境

    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管理就要掌握相应的外部环境,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所以在掌握外部环境IS/IT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从外部环境考虑来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实现企业的双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环境一般可以分为不确定性、动态性、复杂性。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指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果不进行特殊的手段分析,就无法了解环境的变化状况,从而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例如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产品的销售数量是不确定的。如果企业没有相关的数据,就无法进行生产。同样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指不同的公司之间以及不同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数据搜集难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程度、购买习惯以及文化差异等。所以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在制定信息系统战略对应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掌握相关的数据,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三)竞争战略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地位以及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它们就要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竞争战略,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企业如果只是用人力进行相关市场数据的分析以及市场调查,不仅会影响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还会造成企业大量的费用支出。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目标以及IT资源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企业的竞争战略中存在许多的方法,例如分析型、促进型、反应型以及预防型。分析型就是指在市场需求的指导下,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善于找到成功产品的营销方式,最终找到良好的盈利方法。在这样的分析模式下,企业可以达到动态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促进型,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市场效益的过程中敢于进行大胆创新,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中,企业过于重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所以企业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中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随机获得相应的发展机遇,这些都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对。反应型是指该企业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生产状态下,跟随市场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战略的制定。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这一模式不能够适应。而预防型是指企业在战略制定上可以对未来的市场信息作出相应的分析。通过竞争性定价、成本效益的分析,从而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环境保持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但是这样的战略发展模式容易忽略市场信息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不能够与外部进行资源以及信息的共享。

    三、如何实现信息系统战略对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

第8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现代管理会计和现代财务会计都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一次开拓性发展。自70年代以来,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渐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理学家西蒙期(Ken,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传统管理会计从诞生以来一直担当为内部管理服务的角色,以有效地实施计划、决策和控制。主要以某些经济管理理论为支撑,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引入奠定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管理会计在二战后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实现企业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当时主要是实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市场提供给企业的几乎是固定的"蛋糕",企业经营的重心是在"蛋糕"中争取更大份额,关键是降低内部经营成本。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管理会计将眼光局限于企业内部,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己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决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能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的、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问题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看到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重短期利益的缺陷,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失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及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上说,管理会计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二、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现代管理会计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1、现代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如上所述,现代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的目光看待问题,只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利益。这些缺陷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短期化、呆板化,缺乏高瞻远瞩的能力,导致企业发展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比如对零部件加工是自制还是外协。这样一个生产决策为例,从管理会计的观点看,只要外协价格超过企业自制的变动成本就应由企业自行生产制造。这是在不考虑企业所处的境况及企业自制零部件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只顾企业短期利益,忽视外部环境状况的决策。如果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生产车间加工工艺落后,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零部件加工质量与市场上其它厂家比有较大差距,该零部件如果由企业自制,最终将导致产成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低下,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一个具备丰富管理经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级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不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战略意识、具备战略思想了解掌握战略管理理论也要熟悉现代管理会计知识,而能把这两种知识融为一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疑将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犀利的武器。这种融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转化为理论指导。但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经营实践者一起来实现。

现代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一点儿不亚于历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战争更多的是依靠正义与武器,而企业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科技与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现代管理会计以单个企业为服务对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追求企业当前的利益最大。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促进企业进行近期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作用,注重的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和短期利益最优。

战略管理会计则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用集团利益去交换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弃车保帅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标方面进行大胆的开拓,将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2、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现代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种内向型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不十分激烈时,企业只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在市场立足。因而现代管理会计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各种指标的纵向比较。它不太关注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它所提供的只是单个企业自身的数据,而不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企业上家和下家的信息,努力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产业的最优效益。战略管理会计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比较优势,从相对成本到相对市场份额,它所关注的是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的是比较竞争成本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变动。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范围,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3、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货币信息,很多涉及其它类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只能提供从财务分析中获取的信息,忽略了其它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因而它是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地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这无疑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丰富。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现代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局限,在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上都进行了拓展,帮(下转第19页)(上接第16页)助企业管理层掌握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信息,全面研究分析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4、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为了科学地建立起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有效地指导实践,首要问题是如何确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当然,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会计目标从总体上应是一致的,作为会计研究体系一个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应更具体、更细化。与会计目标相一致,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也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长期、持续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会计与经济效益的"血缘"关系正被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认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如果直接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个定义就显得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济效益从时间角度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从空间角度看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之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是相一致,从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这使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分支体系。

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定义,就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个基本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就是要为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2、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在其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本质属性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直接有用性,它是会计管理最直接的目标;(2)可测性,指作为具体目标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必须在量上能测度,能够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加工、制造出来;(3)相容性,会计的具体目标应该与基本目标密切相关,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受制于基本目标,它是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4)可传输性,会计是为内部和外部决策服务的,它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输给服务对象。

综合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和会计具体目标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以概述如下:(1)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资料;(2)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作好战略决策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范文

(一)企业的战略领导者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

从战略领导与战略决策的视角,一个企业的主管就是企业的战略领导者,他们可以是企业的行政主管、企业的总经理,也可以是领导团队。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基于他们的认知与价值来进行战略的选择。Hambrick与Mason(1984)认为,高层管理当局通过战略选择来影响组织的绩效,所以企业的绩效很大部分取决于战略领导者。中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组织结构高度地集中,因而中小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在其企业的各项活动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就是唯一的决策人,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对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是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Child(1972)认为,高层管理当局的行为差异,可能来自于其个人与背景特性的差异。其中背景差异中最为主要的体现是受教育的程度。Thong和Yap(1995)的研究发现,企业行政主管的技术知识对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非常密切的正向影响。企业战略领导者的技术知识越强,他们越倾向于采纳创新的技术。企业的创新意识反映为领导层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具有创新意识的战略领导者能更积极地去关注外界知识、收集新技术信息,采纳新技术和好的工作方法,从而拥有更多的技术采纳经验和更准确的知识去做决策。因此提出: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正向积极影响,即假设1(H1)。

(二)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

斯坦纳在他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体现在:企业战略指导企业全部活动,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三者之间达成动态平衡。任何组织,不论其规模大与小,只要图谋长远的发展,都应实施战略管理,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重要。而能够有效地制定与实施战略计划的中小企业比没有采用战略计划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战略计划及其制定过程是中小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OlsonPD.,1995)。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把他们的客户范围推广到全球市场成为可能,而中小企业在应对全球化战略的时候,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规划,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Subramanian与Nosek(2001)的研究认为企业信息系统战略价值的三种因素包括:运营支持、管理效率以及辅助战略决策。因此提出: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正向积极影响,即假设2(H2)。

(三)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

资源概念是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石。Penrose(1959)在竞争战略层面上对资源问题的研究首次架起了资源与竞争战略理论联系的桥梁,他提出的“企业竞争优势来自该企业所特有的异质性资源而非与其它企业相近的同质性资源”的观点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在战略管理范畴中界定资源概念的起点。Barney(1991)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企业资源包括:资产、能力、属性、过程、知识与技能等,这些资源能够应用在企业的竞争战略。然而中小企业有限的资源基础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竞争力有限,市场成长空间不确定。因而,中小企业要想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它的资源出发,不断地整合资源,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由于其财力的限定,对于技术的采纳经常会从短期层面去考虑,所以会造成在信息技术的采纳与应用上投入的时间与财力的不够,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实力是其资源基础中最应考量的一个结构维度。企业的知识基础理论是资源基础理论的拓展理论,它认为企业是一个异质的知识实体。Kogut与Zande(r1992)提出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的决定因素。Foss(1996)认为企业可以持续地学习来发展其知识与能力,以维持其竞争优势。信息素养的概念源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一份报告,他指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能和技术。”企业员工的信息素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构成,无论企业大小,其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与智力劳动的水平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出: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正向积极影响,即假设3(H3)。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量化的分析研究设计,通过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再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供量化的分析依据。本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测试单个结构变量的19个问题,以Linket5级量表形式来测量答卷人对每个研究变量的态度,从5(非常同意)到1(极不同意);第二部分是关于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情况,共设计了9个分项问题,包括计算机、内部网、宽带、网站、电子商务、ERP、信息系统、供应链、以及其他信息技术,采用Linket5级量表形式来获取其采纳情况,从5(经常使用)到1(完全不用)。本文以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的网络会员以及辽宁省的其它中小企业作为样本调查企业,样本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制药、电子、冶金等行业,排除服务业。采取上门调查、寄送信件、电子邮件的方式获得数据,发出问卷2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9份。

(二)问卷设计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

信度分析旨在测量问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变量。斯坦福大学的bat教授提出的Combat’s系数方法是检测Linket量表中变量的方法。Cronbachα系数大于或等于0.7为十分可信(Nunnally,1978),表明问卷设计的信度较高。本文对问卷设计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是单个项目的子项目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设计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分析旨在测量问卷设计内容能否正确衡量研究者所测量的问题。根据Leech等(2005)的研究,Kaiser-Meyer-Olkin即KMO值大于0.70,Bartlett’s测试值中Significance(p)小于0.05,就达到了社会科学研究构建效度的标准要求。

(三)回归分析选用SPSS13.0软件建立

回归模型,从战略领导者、战略管理、以及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于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经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R的平方值为0.820,根据Leech等(2005)研究,如果R的平方值大于0.49,表明相关性很大。从回归分析模型系数表可以看到,未标准化系数B值均为正数,标准化系数Beta值亦为正数,表明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我们前面的假设H1、H2、H3通过了验证,表明企业的战略领导者、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均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三、基于实证研究的对策建议

第一,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从B值的比较来看,战略领导者的影响程度最大。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战略管理规划、企业的战略管理方式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选择,首先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正如前文文献所述,中小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很多情况下就是唯一的决策人,因此他们在企业的各项活动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Bamberger与Fiegenbaurm(1996)认为中小企业战略属于直觉或者经验型战略,受企业家的个性、价值观和志向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于战略领导者这一结构变量,构建了领导者的受教育程度、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创新意识三个维度,从信度分析结果的均值来看,领导者的知识程度越高企业越易开发与应用新产品、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市场、以及领导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具有良好的学习与管理能力,此三项内容的均值在七项当中最高。因此在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这一创新研究当中,首先应关注的是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即人这一独特的核心资源,那么战略领导者所拥有的知识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受教育程度是不容忽视的内涵建设内容,它们的构建一定会使中小企业走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B值的比较来看,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程度居中。本文对于这一结构变量,构建了企业的财务实力、企业知识程度、以及员工的信息素养三个结构维度,从信度分析结果的均值来看,企业财力强具有更高的抵御风险能力、知识可以将个人与社会专长转变成经济上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员工的信息素养高利于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此三项内容的均值在六项当中最高,表明了受访者对企业的财务实力、企业知识程度、以及员工的信息素养的认可程度。如前文文献所述,中小企业要想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从它的资源出发,不断地整合资源,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财务实力越强越具备承担信息技术采纳的成本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竞争力,企业持续地学习并发展其知识与能力可以维持其竞争优势,企业员工的信息素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