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慢病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慢病工作总结

第1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慢性病管理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慢性病管理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健康的发展。2014年累计补偿农和基金,受益面达人次,追回违规基金元,收到罚金元,处理五家慢病定点医疗机构,取消位慢病患者的资格,4位医生开具慢病处方资格。让慢性病患者得到实惠,让就医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回顾过去

(一)围绕提升县乡两级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做好各项工作

1、制定了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慢性病报销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完善了慢性病诊疗方案。

2、严格执行了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保证了新农合基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3、按新农合办公室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制度的规定,检查、监督县乡两级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和执行新农合规章制度情况。对于违规的定点机构,轻者给与培训教育。重者给与罚款直至取消其定点资格。

4、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乡级报帐由原来的每季一次改为现在的每月一次。对于违规的慢性病患者,轻者给与说服教育,重者给与追回基金直至取消其参合资格。

(二)、做好慢性病鉴定的事前准备、事中监督、事后解释等工作

1、慢病鉴定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县电视台做了一月的字幕宣传,印发大量的宣传资料,组织全县大约2000名乡医,分22批学习宣传慢病鉴定的注意事项。

2、鉴定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各乡镇卫生院组织本乡镇慢性病患者在本乡镇检查,全县二甲医院的专家对新农合慢性病患者进行了集中医学鉴定。鉴定全过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3、对每一位慢病患者提出的问题都要热心、耐心、细心的去解释,及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尽快向上级反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协助开展新农合筹资工作

通过日常慢病工作的进展,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让参合农民能亲身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优越性,保障新农合筹资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立足现在

(一)工作措施。                                   

1、深入基层,抓好新农合的民心工作。对慢性病患者定期或者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回访,知悉慢性病患者的所思、所想。让慢性病患者能真正得到实惠,让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照射到每位患者。

2、保障基金安全。抓好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规范其服务行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地为参合农民服务。

(二)工作经验

1、民心是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保障基金安全的情况下,方便参合患者。

 2、沟通是关键。新农合的好政策让参合患者了解、理解,让参合患者乐意、情愿去宣传、去执行;参合患者的所需所想让领导知悉,上下沟通,相互理解。

3、监督是保障。监督是基金安全的保障,并且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要相互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三)工作中的不足

1、沟通不到位。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及慢病患者因对新农合政策理解清,致使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比如,就医时不带慢性病证,或者购药超量等不规范现象。

2、监督不及时。因为,日常工作中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就医行为、甚至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展望未来

(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及时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上传下达。对新农合政策,让参合患者明白是与非,让领导清楚参合患者现在怎么样,想怎么样。

2、加强监管。以新农合政策为依据,让监管实时存,处处在,保障基金安全让参合农民相信,让领导放心。

第2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第四十一期

宣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零年十月十六日

宣汉县2020年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半年督导总结

6月10日-7月30日,宣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各乡镇卫生院、东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疗单位的死因监测工作、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进行了督导和技术指导。现将督导工作总结于后。

一、督导内容

(一)死因监测督导的内容。包括死亡报告卡的收集、规范保存、录入和审核情况,辖区内各报告单位开展对村医及院内医生的培训情况,死亡报告卡的填报及登记情况,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情况,数据交换情况。

(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督导的内容。包括肿瘤报告卡的收集、规范保存、录入和审核情况,辖区内各报告单位开展对村医及院内医生的培训情况,肿瘤报告卡的填报及登记情况,肿瘤登记网络直报情况,肿瘤随访情况,数据交换情况。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督导的内容。包括开展的两病宣传活动,培训资料情况,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复核管理率误差,以及健康管理员的日常管理。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督导的内容。包括是否有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负责工作,领导是否知晓指导内容情况,培训相关资料及项目宣传活动资料。

二、存在的问题

(一)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能及时收集和录入报告死亡卡。死因网络报告数据系统导出的数据显示少数乡镇卫生院报告率低,导致全县上半年粗死亡率不达标。

2.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病例漏报率高。根据从民政、公安、计生妇幼反馈的死亡信息,每个月均存在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漏报的情况。

3.死亡卡填写不完整,缺项漏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身份证号填写错误或不填、ICD-10编码不正确、根本死因链条推理不正确。

4.部分单位资料不完整。主要是无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少数乡镇卫生院未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多数报告单位没有建立定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即使核对了,资料也未妥善保存。

6.每年的死因数据库没有进行备份妥善保存。

7.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变动频繁。

(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报告率低,漏报率高。从2016年开始网络报告以来,报告的数量从未达到省上下达的报告任务指标,与死因系统比对漏报比较严重。

2.不能及时收集和录入。部分单位没有定期收集病例的要求,对收集到的报告病例也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

3.报告卡填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缺项漏项、逻辑性差,主要集中在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不完整,形态学填写无从收集,不真实,ICD-10和ICDO3编码、分级与诊断依据、部位不正确,存在逻辑错误。

4.部分单位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无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无登记本和登记卡。

5.多数报告单位没有建立定期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即使核对了,资料也未妥善保存。

6.数据库没妥善保管,肿瘤数据库无备份。

7.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变动频繁。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缺工作制度及流程,无相关文件,开展了宣传活动及培训但无培训及宣传资料,少数乡镇卫生院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不达标,多数乡镇卫生院复核管理率误差较大,健康管理员未按照相关要求培训。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存在的问题,少数乡镇卫生院未及时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宣传,或宣传了无宣传培训相关资料,多数乡镇卫生院未在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公共场所播放相关内容。

三、整改措施

各报告单位一定要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按照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和流程,圆满完成201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一)死因监测工作整改措施

1.报告单位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收集信息并准确录入报告死亡卡,提高报告率,确保年度粗死亡率达标(2019年标准650/10万)。

2.报告责任人要定期开展查漏补漏工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3.报告责任人要准确、完整填报死亡卡,弄清病史、死因不明的要写调查记录,合理推断死因链,减少死因报告的错误率

4.各报告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报告单位要做到每季度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核对后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6.报告单位每年度要将死因数据库进行备份,进行妥善保管,以防止数据丢失。

7.报告单位年初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撰写年终工作总结。

8.报告单位要保持报告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二)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整改措施

1.报告单位要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收集信息并准确录入报告卡,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开展查漏补漏工作,并与死因系统进行比对。

2.相关责任人要准确、完整填报报告卡。

3.资料规范管理,保证登记本、报告卡、网上报告三合一。

4.报告单位要建立定期与与医保、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的制度,并保留纸质资料备查。

6.报告单位每年度要将肿瘤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7.报告单位每年年初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认真总结,撰写年终工作总结。

8.确保人员相对稳定,做好分级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三)两病健康管理工作及健康管理员工作整改措施

1、督促提醒领导知晓健康扶贫项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

2、详细制定工作制度与流程。

3、提高“三率”,减少误差。

4、单位开展的培训和宣传要及时完善资料。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整改措施

1、相关责任人要按照要求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第3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社区; 慢性病; 患病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3

为了解沧州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切实制定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笔者于2010年重新对运河区西环社区居民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掌握了该社区最新的年龄结构、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率。现将该社区慢性疾病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运河区西环社区4个辖区的所有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

1.2 方法 于2010年10~11月,由沧州市运河区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该社区的西环中街、菜市口、解放路、钟楼街4个辖区居民及外地常住人口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调查了6023户,建档5866户,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精神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19 078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他疾病诊断均以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为准。调查结果由专人进行数据整理,输入社区卫生计算机内校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男9312人(48.81%),女9766人(51.19%),男女比例为1∶1.02。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899人(4.71%),小学6670人(34.96%),初中及以上大专以下7236人(37.93%),大专及以上4273人(22.40%)。

2.2 本调查所涉及社区的人口结构见表1。

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润杰,王玉霞,高树芬,刘瑜,任翠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史炳霞)

通讯作者:李润杰

2.3 慢性病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患慢性病者3521人,患病率为18.46%,在社区常见的六大慢性病中,位于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占总患病人数的79.00%。调查发现,居民中患单一疾病者共2439人,2种疾病者853人,3种疾病者198人,患4种疾病者31人。见表2。

2.4 不同年龄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前3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冠心病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者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则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城市化、膳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的减少、吸烟酗酒等),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防治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

分析结果表明,本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2]。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死因为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因此,一种慢性病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往往互为因果而存在,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

由于慢性病具有长期性及社会性的显著特点,故积极进行社区干预、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是防治慢性病的最为关键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慢性病的复发,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3]。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摆在社区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黄莺子.浅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J].医学与社会,2005,18(5):17.

[2] 彭明益.广州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及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1,5(13):1-2.

第4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慢性病防治是涉及全民,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千秋大业,是一项政策性极强,关系国计民生的长期艰巨任务。众所周知,我国75%的人口为农民,这部分人群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少获悉公共卫生知识宣传信息,并没有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因此加强这部分人群的慢病防治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年,认为要做好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治,必须做好以下五个结合。

领导和医务人员相结合 慢性病防治需要先投入,后受益,很多农民并没有这种意识,不愿意配合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也因为农民不愿意接受防治医疗而放弃。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参与,以及经费作为保障,就不可能长久推行下去。因此,慢病防治必须要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外还需要有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

科研和防治相结合 社区慢病防治任务大,经费少,技术力量薄弱。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校应深入社区搞科研,结合多学科专家,包括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社区医务人员共同攻关,以此来带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通过科研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社区防治宏观上要有全人群概念,要广覆盖,掌握慢性病总的流行趋势、患病率与治疗控制率。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做好一级预防工作。在微观上又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逐步实施。例如,高血压患者,社区医生要给予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建议并帮助患者在医院规范诊治,以及给予健康指导。同时,预防和推迟心、脑、肾并发症的出现,做好二级预防。

点与面相结合 在社区内选部分人群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基线调查,摸清患病率及治疗控制率及危险因素水平分布特点,辐射到整个社区人群,进而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第5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优质护理; 临床护理;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75-03

doi:10.14033/ki.cfmr.2016.3.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气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并且气流的发展状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的,据相关医疗报告了解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并且患病的人数也很多,从而对相关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关情况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还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同时还会引发其他心肺疾病的发作,所有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配合有效的护理工作[1]。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在2013年修改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7±7.8)岁,平均病程(15.1±15.9)年,其中气流受限1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 (62.2±6.3)岁,平均病程(16.1±16.7)年,气流受限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呼吸功能、病程和临床病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排除标准:(1)特应性过敏史;(2)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史、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需行机械通气者及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3)意识不清、精神病患者等。为了实现医疗人性化,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的目的及过程,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常规低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平喘止咳化痰及营养支持等对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常规护理,每天按照相关医疗人员的医嘱为患者提供饮食、静脉输液和护理等一般性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为其提供相应的治疗、疏导患者的心理,并对其做康复工作,并对他们的生活提供一定帮助和照顾等多方面的护理。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保障疗养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和有序性;(2)生活护理:在生活上,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对其提供帮助和照顾;(3)身体护理:相关的陪护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尽量多陪伴,同时护理人员要全面做好相关的专业护理工作,并且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4)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都偏大,因而在情绪波动上不免显得紧张和烦闷,因而应做好护理和抚慰患者情绪的工作,从而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身心放松、释放和消除负面情绪,从而加快病情的恢复对照组和观察组都以一周为一疗程,并观察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喘息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其余指标较前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喘息等不适症状减轻;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喘息等不适症状无改善或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满意标准:自制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患者(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自身的感受、护理人员的态度、家属的感受等),得出满意度。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例(%)

组别 一般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5) 19(54.29) 12(34.29) 4(11.43) 31(88.57)

对照组(n=35) 11(31.43) 5(14.29) 19(54.29) 16(45.7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55,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5) 19(54.29) 12(34.29) 4(11.43) 31(88.57)

对照组(n=35) 11(31.43) 8(17.78) 16(45.71) 19(54.29)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

组别 FEV1/FVC

FEV1预计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35) 55.23±13.70 75.87±18.76 58.71±6.15 79.72±8.21

对照组(n=35) 54.61±14.25 56.39±13.91 50.27±3.46 64.42±3.10

t值 0.186 0.211 0.182 0.224

P值 >0.05 0.05

3 讨论

随着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数量也不断的增多,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具有反复性,并且发作后死亡率也较高,从而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和家属都带来了承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治疗或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疗措施的同时,要保证对相关的住院患者进行有效并且积极的优质护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做好相关预防和保养措施,在病情急性加重时,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因而对患者健康宣传教育等预防措施的有效开展,对于减少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的次数有着积极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并且从文化、精神情感以及基本生活等方面给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工作,并且将患者、临床和护理工作人员乃至社会都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并且将优质服务的护理模式落实到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目前情况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并且其效果也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验证[4-5]。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总有效率、肺功能及满意度等方面优质护理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模式(P

在相关医院不断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意识,并且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颖.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4(15):115-116.

[2]曹淑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11):159-160.

[3]吴英,官小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7(13):5271-5272.

[4]张洋洋.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13):185-186.

第6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 目的 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期间门诊看病的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观察疗效。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化瘀解毒调养肝脾法治疗和肌注重组人工干扰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只用肌注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HCV-RNA 转阴率,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的化瘀解毒、调养肝脾法结合肌注重组人工干扰素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重组人工干扰素

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一种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慢性HC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特效方法。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总数42例,为庆阳市人民医院感染医院与正宁县人民医院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期间门诊看病的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 55岁,病程8个月7年。同时设对照组21例,男 12例,女9例;年龄18- 58岁;病程 7个月5.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各项检验指标等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1.2症状与体征 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消失、呕吐、胃痛、疲乏。有少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肝大,皮肤巩膜黄染等。

1.3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化瘀解毒调养肝脾法治疗,主方:犀角地黄汤与四逆散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片15g,生地黄12g,丹皮10g,赤芍12g,柴胡6g,积实10g,白芍12g,黄茂15g,陈皮6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水牛角先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同时肌注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 300万IU/支,隔日一次,24周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肌注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

1.4疗效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ALT 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 ALT 下降> 1/ 3;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ALT 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组治疗后HCV-RNA 转阴8例,治疗后1年转阴7例;对照组治疗后HCV-RNA转阴6例,治疗后1年转阴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显著临床特点是其慢性化发生率高,除约20%的急性感染者可自发清除HCV外,绝大多数都将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亦是被传染而感染的。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相似,也是经血传播。但是丙型肝炎病人血中的病毒量较少,传染性相对较乙肝小。丙肝的传染途径有:(1)输入带有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是传染丙肝重要途径。(2)丙肝也可以母婴传播,但其严重性远不如乙肝。(3)不少丙肝患者没有输血及血制品史,所以丙肝存在输血以外的途径,例如不洁的注射、打针等。患丙肝后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肝炎的表现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黄疸型较少见。多数仅有ALT升高。不少病人因查出ALT升高才发现丙肝。丙型肝炎变成慢性的危险比乙型肝炎高。患丙肝后约40%~70%的人会成慢性。慢性丙肝也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2丙型肝炎的治疗

祖国医学对“慢性丙型肝炎”的认识时间很短,但是却有着长期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慢性丙型肝炎病治疗上首当考虑以化瘀解毒为主。本质上该法是凉血化瘀与清热解毒法的复合应用。通过凉血化瘀解毒,达到清解血中热毒、消散血分瘀滞之目的,瘀毒之散有利于痰、湿、水、热诸邪的消除。选用犀角地黄汤与四逆散加减为主方,具体组分为:水牛角片15g,生地黄12g,丹皮10g,赤芍12g,柴胡6g,积实10g,白芍12g,黄茂15g,陈皮6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

无论是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在治疗上仍然是以护肝和对症治疗为主。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干扰素有抑制病毒活性、改善或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外症状的效果。对于重组α干扰素,尽管药物剂量及疗程各医院差异很大,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对降低病人血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滴度、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转氨酶等具有比较确切的效果。使用干扰素有一定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因此,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治疗丙型肝炎的优选方法。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慢性病已成人类沉重的负担

我们国家现在慢性病的患病发病状况已经非常严重。按照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20%,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3%。这个数据应该是有很大水分的,因为这个数据的来源是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慢性病患者是没有得到医生诊断,患者自己还不清楚的。比如说高血压,调查的结果是知晓率只有30%,也就是说70%的高血压病人自己并不知道。我们有的人一生没量过血压。而医疗治疗率呢,只有24%,合格控制率只有8%。

另外,糖尿病的知晓率也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专家2010年对全国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我们曾在2002年做过全国健康调查,那个时候调查显示,全国有糖尿病病人2000万;2010年的调查结果是全国有9200万糖尿病人,有1亿488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仅这两项加起来就两个多亿了。大家可以想想,这样一个慢性病的患病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按这个数据推算,从2002年到现在,糖尿病本身就翻了3倍多。

慢性病除了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以外,还对我们的卫生费用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5――2010年,这5年间仅因为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这3种慢性病的损失就达5580亿美元。这3种病的损失就占了2005年卫生总费用的45%。所以可以说慢性病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医务人员保健素养低下的状况不容忽视

为什么慢性病发病率这么高,并且上升这么快呢?2009年卫生部做了一个“中国人健康素养调查”,具备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100个人里只有不到7个人。慢性病的健康素养就更低了,100个人中不到5个人掌握慢性病的预防理念、知识和技能。这就是为什么前一段不少伪科学的“忽悠”有很多人相信的原因了,比如“张悟本现象”。我觉得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卫生系统的问题,我们以往并不把健康知识传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所以造成了现在这种一个健康素养低下的状况。

那么同时我们看看我们医生自己的情况怎么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做了一个心血管病专科医师患心血管病风险程度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心血管病专科医生吸烟率30%,肥胖率34%,这个比例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据全国的调查,一般人群的肥胖率只有7%,大城市为12%,可是我们心血管病医生竟然达34%。

第8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疾病不确定感;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3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031-03

The research of the relevance between 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 of parents and family management condition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

MA Xiao-chen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Preventio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ini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ining 27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between 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 of parents and family management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 to afford the intervention basis for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Methods 200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AMM and MUIS-FM,and the relevance of between FAMM and MUIS-FM was analys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MUIS-FM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 was (105.46±15.17) points;the total score of FAMM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 was (195.46±11.24) pointds,among them,the score of sick children recognition was (15.46±2.14) points,the score of care ability was (38.22±6.42) points,the score of disease burden was (15.16±2.71) points,the score of life difficulty was (57.35±8.54) points,the score of disease influence was (37.29±5.22) points,the score of parents relationship was (31.35±3.18) points;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evance between 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 and family management method. Conclusion Parents 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 of the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s family management condition,to reduce parents 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 can improve family management condition and promote body and mental rehabilitation of sick children.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Parents;Disease uncertainty feeling;Family management;Relevance

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儿童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据统计,我国有 10%~20% 的儿童患慢性疾病,2%~4%患严重的慢性疾病[1]。儿童患慢性疾病无论对儿童本人还是对其父母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他们会经历复杂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冲突[2]。近年来,疾病不确定感是心理学专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而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已由患者逐渐扩展到患者家属[3]。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产生的疾病不确定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对疾病的适应性及其应对策略[4]。由于慢性病儿童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低,作为主要照护者,患儿父母的认知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健康,因此,本研究对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考察,发现出现问题的具体环节,明晰影响患儿健康的家庭管理因素,以期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病儿童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①非单亲家庭,父母为患儿主要照料者;②家庭中患儿年龄为6~16岁,患儿疾病符合慢性病标准,即病程预计>3个月,每年至少住院1个月,疾病干扰日常生活[5];③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的躯体疾患,无智力障碍,小学文化程度以上;④知情同意,同意参加本研究。其中父亲25人,母亲75人。患儿父母年龄28~53岁 ,平均(36.28±6.53)岁;婚姻状况:已婚93人,再婚7人;父母文化程度:小学8人,初中43人,高中27人,大学及以上22人;职业:工人27人,个体经营者12人,公务员或干部10人,农民39人,无业者12;居住地:城镇53人,农村47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16人,1000~3000元49人,3000~5000元23人,>5000元12人。

1.2 方法

调查前,先判断慢性病儿童父母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病儿童父母,由本课题研究人员向其介绍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在征得慢性病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本课题研究人员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让其填写问卷。对问卷答题理解不透而无法自行填写的患儿父母,由研究者以中性无暗示的语言协助填写问卷,答题时间20~25 min。

1.2 测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慢性病儿童父母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患儿病种、患儿病程等内容。

1.2.1 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family member form,MUIS-FM)[6]该量表为自评式量表,用于测量亲属患病后家庭成员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内容包括对疾病的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量表总分为31~155分,分数越高,表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家庭管理测量量表 (family management measure,FaMM)中文版[7]。 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家庭对患儿疾病的反应和照护方式以及疾病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量表共6个分量表53个条目,分别测量家庭照护的6个方面:①患儿认可(5个条目);②照护能力(12 个条目);③疾病负担(4个条目);④生活困难(14个条目);⑤疾病影响(10个条目);⑥家长关系(8个条目)。量表采用 Likert等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5个等级,分别赋予 1~5 分。各分量表的总分越高说明父母认为患儿越正常、管理疾病越容易、父母关注疾病的程度越高、照顾疾病越困难、管理疾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家长越能相互支持。中文版FaMM的Cronbach′a 系数为 0.52~0.86,内容效度 (CVI)为0.84,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以中间值(=3分×条目数)作为参照,得分高于中间值认为测量内容处于较高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情况

患儿父母MUIS-FM总分明显>78分,具有较高疾病不确定感(表1)。

表1 患儿父母MUIS-FM量表评分结果(分)

2.2 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状况评分情况

患儿认可和照护能力分量表得分<中间值,其他分量表均大于中间值(表2)。

表2 患儿父母家属FaMM量表评分结果(分)

2.3 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管理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管理方式存在高度相关性(P

3 讨论

3.1 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

目前,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在患儿父母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3],有研究表明[8],家庭成员对疾病结果的不确定感是普遍的特征。所谓疾病不确定感是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属于认知范畴。有学者认为[9],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来源为管理患者的症状、家庭生活、照护需求和角色的管理及日常活动。作为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护理和支持者的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3],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控制感呈负相关。

本次调查显示,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数明显大于总分最高分的50%,表明慢性病儿童父母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这与有关学者研究报道相一致[10]。其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结果提示,父母对慢性病儿童疾病认知方面能力不足,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通过采取相应的医疗照顾行为(如卫生宣教、医疗救助)来帮助他们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3.2 慢性病儿童父母家庭管理状况分析

有学者认为[11],慢性病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依从性较差,忽视患儿心理问题,家庭应对失败。医护人员应针对患儿照顾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鼓励其参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照顾者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在本研究中,患儿认可得分低于中间值,说明慢性病儿童父母认为患儿的日常生活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健康孩子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父母疾病管理能力(照护能力)的得分稍高于中间值,但总体水平不高,说明患儿父母能够正确对待患儿的疾病,能够在照顾疾病和维持正常家庭生活中基本保持平衡;家长关心得分高于中间值,说明父母在对待换儿和照护患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较好的相互扶持,共同管理疾病。父母对疾病担心状况、父母疾病管理困难状况、父母疾病精力消耗状况的得分均高于中间值,说明父母对患儿疾病的担心和关注程度、父母管理疾病对生活造成的困难程度、父母对疾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处于较高水平。由此可知,慢性病儿童父母认为患儿的疾病不乐观,疾病对家庭生活的影响较大,负担较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这一结果提示,一方面,慢性病儿童父母照护患儿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给家庭带来了不良后果,影响了家庭生活质量,应引起医务工作的关注。

3.3 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都确定感与家庭管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管理能力关系到患儿的健康状况。慢性病儿童父母良好的疾病管理能力能够促进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反之,则不利于患儿的康复。疾病不确定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认知水平,认知水平与个体获得疾病知识,社会支持程度有关。个体若能对疾病知识掌握较丰富,社会支持力度越大,则越能具有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提高疾病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管理状况呈高度相关性,其中,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与患儿认可和照护能力呈高度负相关(P

综上所述,慢性病儿童父母具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管理能力,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慢性病儿童家属的社会支持,以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管理方式,促进患儿的治疗与康复。

[参考文献]

[1]阐玉英,张莉. “以家庭为中心”慢性病儿童的健康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277-278.

[2]王惠梅,李庆鳞,何淑贞,等.慢性病儿童父母情绪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3):177-179.

[3]刘秀静,喻姣花.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研究现状[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 (7):57-59.

[4]Mi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J].J Nurs Scholarship,1988,20(4):225-232.

[5]Perrin JM,Bloom SR,Gortmaker SL.The increase of childhood chronic cond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JAMA,2007,297(24):2755-2759.

[6]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增订本[M].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7]张莹,魏珉.中文版家庭管理测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4):19-22.

[8]Pelletier-Hibbert M,Sohi P.Sources of uncertain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family members of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J].Nephrol Nurs J,2001, 28(4):411-417,419.

[9]千永日,姜哲,崔敬爱.慢性病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 9(31):2821-2823.

[10]Mu PF,Ma FC,Ku SM,et al.Families of Chinese children with m alignancy:the factors impact on mother′s anxiety[J].J PediatrNurs,2001,16(4):287-295.

第9篇:慢病工作总结范文

湖南省江永县桃川中心卫生院 湖南省江永县 425404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护理干预在于临床上如何正确解决评价肺结核并发COPD 患者问题做出探析。方法:本次分析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肺结核临床病例,在进行对比分析后,再对72 例所得资料所提供出的信息,做出具体分析。结论:根据护理干预理论,引起肺结核以及其康复依从性的根源就是虚症,具体可以总结为肺虚和肾虚的综合表现,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

关键词 肺结核;康复依从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和样本分析法,选取了我院对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分析研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作出总结,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治疗作出理论依据。本次调研共抽取72 分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其中I 期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 例,Ⅱ期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 例,Ⅲ期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 例,72 例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分为肺实质、肺门及纵隔、胸膜3 大部分。以往文献对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 征象的全面分析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确诊的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2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调研法和样本分析法,将抽取的72 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职业、病史、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随机抽取72 例矽肺并发COPD 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然后对这些病例进行样本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日常的治理,参照组不接受护理干预治理。实验组的患者服用服根据由胡颓子根、紫石英、沉香木、山萸肉、桃仁、红花、川芎、干地龙等药材配合气血调节配置的中药,患者均连续服药4 周,参照组未服用任何中药产品。

进行研究的样本: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5~85 岁,平均年龄72 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7~36 年,平均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25 年。

经检验数据表明,肺结核并发COPD组与正常老年人组营养状况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性。二组疗效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分析

单位时间内治疗到人体内的毒素和微量颗粒的超标,当这个指标超过正常的阈值,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造成药物制剂整体的刺激性增强。这种强烈的刺激对于年纪较大的、身体素质较差的、体质比较敏感的患者而言,都有可能引发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中发现,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组成、身体健康状况、疗风险大小等进行药物浓度以及药物种类的选择。年纪相对较大的,身体较为虚弱的,需要尽力控制药物输入速度以及药物配给,以保证其身体健康,年富力强和身体健康较为强壮的可以适当增加药物输入速度;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结合药效较长以及药效较短的药物,合理搭配使用技巧。

对慢阻肺患者护理采用三级护理监控网络,运用Braden Scale 评分量表进行客观的评估。护理工作人员需加强工作责任心,实施连续性观察护理及记录,护理组每周回访,再评估,实施。具体分成三级进行,第一级为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下面的工作:对入院患者( 卧床或坐轮椅) 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填写对慢阻肺患者报表,提出护理措施,并报告护士长复核,在患者入院后48 小时内报护理部,采取的护理措施;第二级为病区护士长,主要负责督查责任护士对慢阻肺患者措施的落实情况。参加每日早晚床头交班,观察对慢阻肺患者变化,并提出对慢阻肺患者护理措施的修正意见,讨论研究下一步对慢阻肺患者护理的措施;第三级为指控检查小组,由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和相关的医生组成,主要负责对对慢阻肺患者护理的监督,对疑难问题的讨论。

3 结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在护理干预的选择上,可以以太子参和冬虫夏草为君药的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这些食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肺虚和肾虚的状况进行良好的调整,能够使得人体内脏之间达到阴阳平衡。护理干预疗法上建议,发病时需要抗炎,抗过敏,止咳化痰,定喘等治疗,如服复方甘草片。平时需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口服蛤蟆油胶囊等。

参考文献

[1] 张庆团. 老年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亚太传统医药[J].2013(02).

[2] 谢秉煦.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呼吸肌康复疗法[J]. 中国内科专家经验文集,2012(0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