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技术合作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销合作协议合同范本下面这份协议是由应届毕业生合同范本频道为您呈现的甲方:______________乙方: 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经甲乙双方友
餐饮企业合作协议书甲方:xxxx林业有限公司 电话1350x107 乙方: xx 酒家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双方合作经营“xxxx生态农庄”事宜,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伙协议如下: 第一条 甲乙双方自愿合伙经营xxxx生态农庄,总投资为人民币160万元,甲方出
社区蔬菜便利店合作协议书合同编号: 甲方:xx市xx区商务局 (以下简称甲方)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定本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杂志社与订阅单位合作合同甲方: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一、合作内容1.甲方订购《______杂志》(全年)____套以上,每期可在《______杂志》上享有特别注明的学术联合单位字样,甲方有价值的资讯可在乙方的杂志上免费刊登。
服饰合作意向书合作背景xx时装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xx公司主要的业务方向是外贸出口,产品主打欧美、日本市场,年出口额达1亿元。
汽车美容合作合同范本打印汽车美容合作合同范本甲方:地址:乙方:地址: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本公司主要经营:电子商务、社区无水洗车、自产自销无水洗车机、移动洗车机、移动节水洗车机、车载微型洗车机(迷你型洗车机)。这些项目、部分已推向市场。
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合作意向书合作意向书甲方:xx县人民政府 (以下简称甲方)乙方:xx食品股份有限公 (以下简称乙方)为促进甲方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在甲方辖区内建设生猪规
火锅技术合作协议合同甲方:乙方: 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双方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守:一、甲方将 省 市 路(街) 号 店的火锅技术全权委托乙方负责。乙方负责技术支持,甲方店内经营火锅品种不受限制,但核心技术由乙方控制(指香料及配方),甲方所用香料由乙方提供
音乐版权合作协议本协议由以下双方签署:甲方:xxxx软件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注册地址:xx高新区xx二巷24号通信地址:xx高新区xx二巷24号乙方:注册地址:通信地址:鉴于:1. 甲方是专业从事互联网内容服务、宽频服务、无线增值服务和3g内容服务的专业公司。
公司合作合同范本甲方:应届毕业生合同范本网组织机构代码:住 址:邮编: 电话:乙方:组织机构代码: 住 址: 邮编: 电话: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决定共同组建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并就xxxxxx项目的
项目合作的合同范本项目出资人(以下简称甲方)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下简称乙方)甲: ,身份证号: ,籍贯乙: ,身份证号: ,籍贯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作协议如下第一条甲乙双方自愿合作经营塑胶和金属油漆项目,总投资为20万元,甲方以
汽车美容合作合同范本汽车美容合作合同范本甲方:地址:乙方:地址: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本公司主要经营:电子商务、社区无水洗车、自产自销无水洗车机、移动洗车机、移动节水洗车机、车载微型洗车机(迷你型洗车机)。这些项目、部分已推向市场。
战略合作协议书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乙方:xx融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之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并经友好协商一致,就网站合作项目达成以下协议:一、合作
两人合作合同范本合作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签署以进行投资活动而不另成立法人的文件。合作双方的约定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约定属于禁止投资的领域或行业;不能约定名为合作企业合同实为借款合同;不能约定逃避税收;不能约定违反外汇管理方面的规定,否
合作协议书甲方:xx省xx县人民政府乙方: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xx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xx(以下简称乙方)本着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在xx县煤化工园区投资兴建石油化工项目一事达成共识,签订如下协议:乙方在甲方投
门窗销售合作协议甲方:xx门窗嘉禾分店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互惠互利的原则,就甲乙双方互相推广其产品等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 合作内容:1. 乙方帮助甲方向客户推荐使用其产品(豪华落地门、高档仿木纹推拉窗、中空隔音推拉
项目合作合同范本项目合作合同范本甲方:住 所 地: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 话:传 真:电子信箱:乙方:住 所 地: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 话:传 真:电子信箱:丙方:住 所 地: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
商铺合作协议甲方(简称): 乙方(简称):法定代表人: 项目总策划人:身份证号码: 项目经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相关相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红梅汽车站相关物业招商运作一
ktv合作合同范本合资、合作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通常涉及到双方重大经济利益,必须依法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生效。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均规定,合营企业的协议、合同和章程经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可见审批机构的
茶餐厅厨房合作合同范本茶餐厅厨房合作合同范本甲方: 茶餐厅乙方:身份证号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书,以供共同信守执行。一、甲方根据茶餐厅经营需要,现聘请乙方任厨师长,负责做技术管理及厨房日常管理, 期限暂定一年,自年月 日至年月 日
酒吧委托管理合作合同范本酒吧委托管理合作合同范本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 全权委托经营合作的事宜,本着利互惠、以诚信为本,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壮大公司。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定立此合同。
合作技术开发合同的效力下面内容是由本站合同范本频道推荐的合作开发合同是技术开发合同中的一种开发形式,区别于委托开发合同,合作开发合同是当事人各方为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全生产责任书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预防农机安全事故及整治交通安全秩序的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农机安全事故,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广大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项目合作合同4篇本文目录项目合作合同教学研究中心项目合作合同范文项目合作合同模板项目合作合同范本项目出资人(以下简称甲方)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下简称乙方)甲: ,身份证号: ,籍贯乙: ,身份证号: ,籍贯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
合作建房合同3篇本文目录合作建房合同合作建房合同合作建房合同样本合同范本一甲方:乙方:甲方购有××市×××国有出让地一块,土地证号: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号:×××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tim
合作社合同3篇本文目录合作社合同磐安县某某合作社茶籽种植收购合同农村信用合作社聘用代办站合同甲方:_____农村信用合作社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为大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经三方共同协商一致,签订
合作经营合同范本3篇本文目录合作经营合同范本中外农副产品合作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第一条约因_______有限公司,遵照_____法律注册的_________公司(简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为甲方与__________有限公司,遵照________法律注册的___________公
合作合同4篇本文目录合作合同旅游合作开发合同合作出版合同范文格式对外加工贸易-中外合作经营合同范本(2)the contract for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joint venturechapter 1 general provisions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the peoples
合作开发合同4篇本文目录合作开发合同项目合作开发合同项目合作开发合同技术合作开发合同范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一、合作方式。
合作协议合同范本4篇本文目录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经营合同:汽车旅游合作协议书融资合同:全程融资合作协议合作合同:解除合作协议项目名称:项目主持单位:甲方(负责单位):通讯地址:项目负责人: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e-mail:乙方(合作单位):通讯地址:项目负责
投资合作合同4篇本文目录投资合作合同投资合作合同范本投资合同:股份投资合作协议个人投资合作合同模板一、 合同当事人甲方:乙方:二、前言(一)订立《投资合作合同 》的目的和原则。
公司合作合同(3篇)本文目录2017公司合作合同合作合同:公司与公司合作协议合作合同:公司合作协议甲方:乙方:北京尽心尽意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甲乙双方本着诚信、平等、互惠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设计策划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服务内
合作开发合同范本4篇本文目录合作开发合同范本房产合作开发合同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合同法律特征研究项目合作开发合同样本(适用于包括联合竟买土地的合作开发)立本协议当事人:甲方:乙方:丙方:目 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第三章、费用
项目合作合同(4篇)本文目录2017项目合作合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合作合同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地块项目合作开发合同甲 方: 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公司地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
股东合作合同2篇本文目录股东合作合同股东合作合同(范本)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
合作开发合同(4篇)本文目录2017合作开发合同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最新合作开发软件合同合作合同:软件合作开发协议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公司法》,本着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合作建房合同(4篇)本文目录2017合作建房合同合作建房合同样本合作建房合同合作建房合同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
合作合同范本3篇本文目录合作合同范本股份合作合同范本教学研究中心项目合作合同范文甲方: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地址:联系电话:为弘扬中华美食,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双方合作推广“××”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合作协议合同4篇本文目录合作协议合同保险合同: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经营合同:网站销售合作协议书经销合作协议合同范本核心提示:本协议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应在收到守约方有关其违约行为的通知后5日内予以纠正并赔偿因此给守约
工程合作合同3篇本文目录工程合作合同安装工程合作合同放心早餐工程合作合同甲方: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乙方: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为使_______________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在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产业化,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
合作经营合同4篇本文目录合作经营合同合作经营合同(视讯服务系统)中外农副产品合作经营合同商场合作经营合同样本餐饮合作经营合同书甲方:乙方:为了结合双方优势,共同致力于开创连锁餐饮经营,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
合作协议合同(4篇)本文目录2017合作协议合同合作合同:幼儿园加盟合作协议销售合同:销售战略合作协议产权合同:广告合作协议甲方:乙方: 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双方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守:一、甲方将 省 市 路(街) 号 店的火锅技术全权委托乙方负责。
合作经营合同(3篇)本文目录2017合作经营合同合同:合作经营协议书范本合作经营合同第一章 总 则中国________公司和________国(或地区)________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作合同(4篇)本文目录2017合作合同最新有关合作投资合同的样本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合作合同对外加工贸易-中外合作经营合同范本(3)第一条合同范围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合资经营中速船用
公司合作合同3篇本文目录公司合作合同广告公司合作合同范本合作合同: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甲方:应届毕业生合同范本网组织机构代码:住 址:邮编: 电话:乙方:组织机构代码: 住 址: 邮编: 电话: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友好
项目合作合同范本4篇本文目录项目合作合同范本城市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合作合同项目合作开发合同网站项目合作合同甲方:乙方: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号地块项目合作开发事宜签订以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第一条双方合作开发建设的地块位于×××,地块
投资合作合同(3篇)本文目录2017投资合作合同投资合作合同范本投资合作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甲方接受乙方委托,为乙方项目进行融资与引进风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双方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并使之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由双方领导、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工作。
3. 在乙方挂牌建立“XXXX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地”。
4.通过双方参与的、不定期的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生岗位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二、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
1.聘请乙方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为甲方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乙进行项目协作。
3.为企业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人才。乙方根据自身用人的实际需要,与甲方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甲方必须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经过甲、乙双方联合培养后成为乙方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4.按乙方要求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 支持乙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 5.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到乙方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指导,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二)乙方
1.乙方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甲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到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2.乙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研开发、 教学改革、教材编制写等工作。成果产权归双共同所有。
3.乙方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甲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也为甲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
4.乙方尽可能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同等到条件下应优先安排甲方学生进行实习……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具体顶岗实习专业和学生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双方协商决定。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和岗位操作规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6.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料。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和考核。
7.作为甲方的合作单位
三、费用结算
具体根据甲乙双方校企合作项目,如就业推荐与员工培训、订单培养与合作办学、顶岗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等方面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做为本协议的附件另行约定。
四、合[文秘站:]作期限
合作时间为 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
2.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宣,可由双方协商约定,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XXX (盖章) 乙方: (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1、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互补分析
从以上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外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正好互补。因此,中外资银行携手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做大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双方更快发展和进步,实现双赢。
中资银行通过合作至少可获得以下利益。首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中资银行在合作中可以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营销方法和客户服务,推动自身的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进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迅速增强竞争力。其次,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我国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引入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资银行的报表披露、会计和报告方式与国际接轨,中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银行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再次,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加快业务的渗透与扩展。外资银行的全球网络体系为中资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通过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防止了业务发展中与外资银行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在中国加人WTO后的一段可预见的时期内可集中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外资银行只有与中资银行合作,借助中资银行的资源、网络优势和客户的渊源关系,弥补自身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及客户信息等方面的弱势,才能迅速实现其扩大业务和产品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战略。而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层面由初期的同业拆借等人民币融资业务向多领域发展。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得到了相应的手续费,并获得了人员培训机会,实现了双赢合作。
因此,中外资银行应加强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目前,中外资银行的新动向也说明,中资银行寻求与国际金融业开展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外资银行寻求中国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的意图不谋而合。同时,我国2002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中外资银行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2、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资银行有如下相对竞争优势。首先,中资银行有国家为坚强后盾,有中央银行提供信用手段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障,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亲和力,拥有长期、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其次,中资银行在中国运营多年,对于中国国情、文化背景与国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具有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十分了解,熟悉央行的监管规则与条例,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则。第三,中资银行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充足的人民币来源、完善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及较强的国内市场分销能力,在人民币配套服务上具有优势。
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外资银行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在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外资银行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点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在境外分销方面具有优势。
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分析
1、中外资银行的合作领域
中外资银行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为两者的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劣势,实现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尤其是人民币资金业务方面,更多地需要中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调拨外汇和资金清算服务、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同城)代收代付业务、备用信用证担保人民币贷款业务、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国内外客户调查等多个领域。中资银行可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机构为外资银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从中收取手续费,从而把网点优势转化为利润。
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资银行需要外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现钞业务、外币信用卡业务、外币资金拆借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服务领域,中资银行可以参加多边银行合作体系,实现征信时客户信息的共享,通过银团贷款与信用证担保业务,为客产的国际贸易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利用外资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处理中心、先进的技术平台、专业化的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可以在投资基金托管领域、消费信贷领域、证券承销业务、银行内部运作机制重组、资金借贷领域、人员培训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互利。
2、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方式
中外资银行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合作,如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资金拆借、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代收代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合作的程度也由最初的局部业务初级合作发展为多种业务相结合的纵深合作的态势。根据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中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
(1)技术合作。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金融技术方面明显逊色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通过提供人员培训、管理服务以及有关国际通行惯例的专业技术等方式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中资银行的运作机制,完善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外资银行则可通过技术合作加深在中国市场的认识,为进一步在中国开展业务奠定基础。目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已在技术方面的进行合作,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外资银行将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援助。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外资银行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结成战略伙伴,也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过去,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现金管理方面。中资银行大都与外资银行签署了协议,双方互相提供清算、资金折借等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现在这种战略合作正在向基金管理方面拓展。近年来,中国的基金业发展速度较快,中资银行大多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托管协议,但中资银行在基金管理技术、业务经验、产品创新方面较为落后。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外资银行可为中资银行提供资金、人员及产品设计培训,帮助中资银行建立基金管理服务的运营基础,提高中资银行基金管理技术水平。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都与JP摩根大通银行在基金管理方面展开了战略合作。而中国农业银行也与德意志银行合作,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3)股权合作。资本合作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从中资银行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部分分支机构、网点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与外资银行进行股权合作,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难度,还可以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移植到中资银行其他分支机构,促使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决策高效、稳健发展的经营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外资银行这一方面来看,其运营都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增加分支机构的高成本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外资银行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增设业务网点,因此,外资银行就可以通过产权合作与中资银行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并利用中资银行的地缘及机构优势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般先通过参股合作,然后再利用于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主控权,有些外资银行甚至一开始就期望实现相对控股。在收购对象方面,外资银行更青睐股权相对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以便其今后实现控股。2002年1月15日,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开表示,欢迎外国资本参股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外资的比例在25%以内是允许的。2002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更是为中外资银行的资本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由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名力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组建的中金公司也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都是直接吸引外资直接参股中资银行进行合作的成功先例。可以预见,以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为中心,中外资银行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方面合作。
【参考文献】
[1]郭德维、赵炎、李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华北金融,2005,3。
[2]詹向阳、邹新、马素红: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7。
[3]王月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4]冀春梅、王景欣: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
[5]陆文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5,5。
2008年,省教育厅与韩国京畿道家庭女性政策局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与大韩民国京畿道开展青少年交流的备忘录》;与美国夏威夷州教育部签署开展合作交流的备忘录。
2009年,省教育厅推动星海音乐学院等几所高校组成广东省音乐学院联会,与意大利音乐学院协会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2010年省教育厅与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签署《开展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签署《中英职业教育合作――“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框架协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发展厅签署《双向教育交流促进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1年,省教育厅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育厅签署《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与德国乌波塔尔工商会、凯勒软件公司、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签署《合作交流意向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教育厅续签《双向教育交流促进合作谅解备忘录》。2012年9月,省教育厅与澳大利亚新州教育与社区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与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2014年3月,省教育研究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署中英职业教育(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备忘录,学习借鉴英国学徒经验,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培养,寻求突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问题的方案,为广东乃至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016年5月,省教育厅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教育厅再次续签《双向教育交流促进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7年3月,省教育厅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署《广东英国高水平大学合作共建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英国与广东高等院校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支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发展。
在这些框架协议的指引下,我省教育在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逾千份,全省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国际化亮点纷呈。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不断突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粤合作办学,推动设立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目前,我省获教育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共4个,数量占全国近一半(目前全国此类大学共9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机构5个(本科以上4个,专科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0个。据不完全统计,就读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累计超过4万人。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一方面,支持鼓励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粤合作举办独立设置高等学校。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6年10月27日、12月5日相继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中外合作举办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以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杰克逊国际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先后经批准成立,清华大学与美国伯克利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天津大学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考文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与德国应用技术学院等一批合作项目正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有助于我省高校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对推进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均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国际科研合作。一是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紧密配合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国际科研合作,与国(境)外高校合作建立研究中心。例如,中山大学中国-澳大利亚医疗科技与创新联合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暨南大学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中美联合发育缺陷转化医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大剑桥纳米中心等。二是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举办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展览宣传活动,提升广东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例如,2015年,我省中山大学等16所高校参加第十届“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及教育展”。2016年,中国与白俄罗斯“中白政府间合作委T会教育合作分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广东举行。
积极推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在国外合作设立了18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多个国家,遍布亚、非、美、欧等洲。我省高校以海外孔子学院为纽带,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的各种活动,不断扩大我省高校在海外的影响力。如:暨南大学2009年与南非罗德斯大学先后联合举办了“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优秀学生中国文化、历史体验之旅暨夏令营”项目、“中国周”项目、“中非经济研讨会”项目、“广东与东开普省两地乡土情对比摄影展览”项目、“中国语言文化系列讲座”项目等;广州大学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举办了“中国饮食文化节”活动,在当地引起了热烈反响,不仅密切了孔子学院和当地各界的关系,也掀起了帕多瓦市民及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语言的新。
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海外办学。如暨南大学已在境外设有24个教学点,分布于美国、德国、英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及地区,涵盖汉语言、华文教育、工商管理等13个专业,在读学生约2500人。其中与菲律宾华教中心和密三密斯光华中学合办光华中学,首次以接管学校的方式开展境外办学;与澳大利亚中文教育促进会合作,在澳大利亚开办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实验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加坡中医学院在新加坡开展七年制中医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办学等。
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程度显著提高
我省职业教育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省。对外合作水平较高是我省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其中与英国的合作成效最为显著。
我省是中国与英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97年起,为促进广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东借鉴英国职业教育证书体系和英国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经验,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开展中英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项目内容涉及职业教育的现念、教育证书框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职业教育的教师标准、教师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培训机制、职教院校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人的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开展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改革、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现代学徒制等合作项目,为广东省进一步深入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入探索人才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开展以来,中英双方合作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教师培训、专业人员考察互访、职业教育展览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广东职业教育发展,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广东职业教育深层次教学改革有创新意义。例如,借鉴英国“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理念,我省职业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其中,中英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从2006年开始推出,由广东省教育厅与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研究选取先进制造业、汽车业、信息技术业、旅游业等四个重点行业对应的中高职相关专业,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围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立,开发相关专业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全省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中推广应用。如今,相关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构建之中,得到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中外专家的好评。
在此基础上,2015年,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支持中英双方的职教机构和院校在政策研究、行业深度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以借鉴英国经验,探索学徒制资格认证制度、现代学徒制导师认证制度,制定现代学徒制学校和企业导师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师资培训,探索现代学徒制导师持证上岗制度等,建立健全广东省现代学徒制制度。
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工作,我省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开展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硕果满满,堪称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典范力作。此外,我省还积极加强与德国、新加坡等国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与合作渠道,学习借鉴德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推进我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发展
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得地利人缘之便,交流规模之大、合作程度之深,在全国可谓是一枝独秀。目前,我省承担全国唯一涉港澳的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全国3所与港澳合作举办的高校有2所在我省办学;2016年全省高校招收港澳学生近1.2万人,约占全国的一半;缔结姊妹学校数479对,约占全国的六成多;每年接待的港澳中小学生规模约5万人,在全国占大头。
在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我省积极构筑交流合作平台与机制。粤港、粤澳、粤台先后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或建立合作平台,2008年以来,省教育厅与香港教育局、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相继签署了《推进粤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粤澳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粤港教育合作协议》《粤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粤港姊妹学校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为粤港、粤澳教育合作的具体落实确定了方向并提供了依据;同时,推动建立了粤台高等教育论坛、粤台中等职业论坛、粤台职业教育联盟等合作平台和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我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模式。一是2010年我省承担了“加强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的国家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支持我省高校探索创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二是2008年我省争取到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广东在教育领域进行两项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包括教育部同意委托广东省审批在广东设立港澳人士子女学校,以及教育部同意与广东省建立部省联合审批机制,共同审议广东省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009年初,我省向教育部争取到在深圳开办港澳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审批权下放深圳市。三是2012年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9中,教育领域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前海、横琴设立独资的国际学校(即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招生范围可扩大至前海、横琴工作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的子女。四是在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关于落实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等政策措施中,在教育领域支持我省开展包括鼓励香港高校到广东省合作办学等4项惠港举措,加强粤港交流合作。五是教育部在P于支持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事项发展的批复中,同意我省继续探索涉港澳合作办学联合审批机制,并结合我省实际,探索专科层次涉外合作办学,实行办学信息直接备案办法。六是2015年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七是2016年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南沙、前海、横琴设立独资的国际学校(即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优惠政策扩大到广东全省。
在上述平台和政策的支持下,粤港澳台基础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继续巩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优秀教师赴港澳担任指导教师协作计划、粤港语言教师教学培训项目(英语、普通话)教师交流、香港英文教师赴内地协作交流项目、粤港澳姐妹学校缔结计划、粤港澳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试点、粤台师资培训、粤台有关职业技术院校校际交流合作等项目相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力促进了粤港澳台之间的教育交流。
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就是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在基础教育领域打造的经典之作。该计划是2004年提出并于2005年正式实施的教育合作的重点项目。十多年来,粤港澳三地学校踊跃参与该计划,三地姊妹学校缔结规模不断扩大,共有479对近800所三地学校参加该项计划,其中粤港姊妹学校445对,粤澳姊妹学校34对,覆盖香港约1/4中小学,澳门1/3中小学。同时,参与学校交流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活动层次不断提升,社会效益不断显现。该计划已成为我省中小学与港澳交流的主要渠道,是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为我省中小学积极学习和借鉴港澳中小学先进教育经验、推动自身教学管理发展、增进三地师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开展教育科研合作。粤港澳三地姊妹学校依靠这一平台,通过举办课程及教学研讨,共同备课,相互观课、评课,互派教师进行专题专项学习等活动,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相互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及专业水平。二是借鉴学校管理经验。姊妹学校管理人员通过互访,交流了学校校园硬件、软件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有利于提升三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借助学校交往的平台,学校家长组织互访、观摩及交流,加强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长教师会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推动学生双向交流。三地学生利用长假期举办文艺交流会、体育友谊赛、联谊活动、辩论会、研讨会等活动,增长见识,培养情谊。五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校际交流平台,三地学校通过合作办学、教师进修、互派学生等方式,共享优秀师资和课程资源。如今,粤港澳479对姊妹学校通过教育管理层、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访,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增进了相互认同和了解,拓展和丰富了三地学生的视野及见闻,提升了三地教师的专业水准,对三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幼饔谩
记者视角:教育国际化的广东路径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合作合作领域合作方式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和协议关于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经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基本上实现了与中资银行在同等的经营环境中运营。毫无疑问,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开展激烈的竞争,中国金融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冲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也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双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分析
2007年,外资银行已经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目前,从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具有中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某些方面,中资银行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如果双方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将促进双方更快的发展。
1、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中资银行有如下相对竞争优势。首先,中资银行有国家为坚强后盾,有中央银行提供信用手段作为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障,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亲和力,拥有长期、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其次,中资银行在中国运营多年,对于中国国情、文化背景与国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具有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十分了解,熟悉央行的监管规则与条例,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则。第三,中资银行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络、充足的人民币来源、完善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及较强的国内市场分销能力,在人民币配套服务上具有优势。
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业务优势。同时外资银行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在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外资银行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点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在境外分销方面具有优势。
2、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利益互补分析
从以上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外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正好互补。因此,中外资银行携手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做大市场,将极大地促进双方更快发展和进步,实现双赢。
中资银行通过合作至少可获得以下利益。首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中资银行在合作中可以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营销方法和客户服务,推动自身的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进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迅速增强竞争力。其次,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我国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引入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资银行的报表披露、会计和报告方式与国际接轨,中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银行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再次,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加快业务的渗透与扩展。外资银行的全球网络体系为中资银行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通过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中资银行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防止了业务发展中与外资银行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加快自身的国际化步伐。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在中国加人WTO后的一段可预见的时期内可集中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外资银行只有与中资银行合作,借助中资银行的资源、网络优势和客户的渊源关系,弥补自身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及客户信息等方面的弱势,才能迅速实现其扩大业务和产品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战略。而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更加注重与中资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层面由初期的同业拆借等人民币融资业务向多领域发展。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得到了相应的手续费,并获得了人员培训机会,实现了双赢合作。
因此,中外资银行应加强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目前,中外资银行的新动向也说明,中资银行寻求与国际金融业开展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外资银行寻求中国合作伙伴以拓展业务的意图不谋而合。同时,我国2002年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中外资银行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分析
1、中外资银行的合作领域
中外资银行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为两者的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劣势,实现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尤其是人民币资金业务方面,更多地需要中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调拨外汇和资金清算服务、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同城)代收代付业务、备用信用证担保人民币贷款业务、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国内外客户调查等多个领域。中资银行可利用自身庞大的网络机构为外资银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从中收取手续费,从而把网点优势转化为利润。
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资银行需要外资银行的合作,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现钞业务、外币信用卡业务、外币资金拆借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服务领域,中资银行可以参加多边银行合作体系,实现征信时客户信息的共享,通过银团贷款与信用证担保业务,为客产的国际贸易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利用外资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处理中心、先进的技术平台、专业化的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此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可以在投资基金托管领域、消费信贷领域、证券承销业务、银行内部运作机制重组、资金借贷领域、人员培训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互利。
2、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方式
中外资银行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合作,如在外币国际清算、外币资金拆借、人民币资金拆借、人民币全国代收代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合作的程度也由最初的局部业务初级合作发展为多种业务相结合的纵深合作的态势。根据中外资银行的相对优势,中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
(1)技术合作。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金融技术方面明显逊色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通过提供人员培训、管理服务以及有关国际通行惯例的专业技术等方式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中资银行的运作机制,完善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外资银行则可通过技术合作加深在中国市场的认识,为进一步在中国开展业务奠定基础。目前,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已在技术方面的进行合作,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外资银行将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援助。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外资银行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结成战略伙伴,也是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过去,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现金管理方面。中资银行大都与外资银行签署了协议,双方互相提供清算、资金折借等服务。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同多家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现在这种战略合作正在向基金管理方面拓展。近年来,中国的基金业发展速度较快,中资银行大多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托管协议,但中资银行在基金管理技术、业务经验、产品创新方面较为落后。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外资银行可为中资银行提供资金、人员及产品设计培训,帮助中资银行建立基金管理服务的运营基础,提高中资银行基金管理技术水平。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都与JP摩根大通银行在基金管理方面展开了战略合作。而中国农业银行也与德意志银行合作,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3)股权合作。资本合作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从中资银行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部分分支机构、网点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与外资银行进行股权合作,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难度,还可以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移植到中资银行其他分支机构,促使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科学规范、决策高效、稳健发展的经营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外资银行这一方面来看,其运营都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增加分支机构的高成本以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外资银行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增设业务网点,因此,外资银行就可以通过产权合作与中资银行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并利用中资银行的地缘及机构优势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般先通过参股合作,然后再利用于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主控权,有些外资银行甚至一开始就期望实现相对控股。在收购对象方面,外资银行更青睐股权相对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以便其今后实现控股。2002年1月15日,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开表示,欢迎外国资本参股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外资的比例在25%以内是允许的。2002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更是为中外资银行的资本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由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名力集团、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组建的中金公司也为中外资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做了有益的尝试,都是直接吸引外资直接参股中资银行进行合作的成功先例。可以预见,以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银行为中心,中外资银行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方面合作。
【参考文献】
[1]郭德维、赵炎、李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华北金融,2005,3。
[2]詹向阳、邹新、马素红: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7。
[3]王月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作者简介:曾德明(1958-),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张磊生(1986-),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禹献云(198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邹思明(1987-),女,贵州贵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摘要:基于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时,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技术依赖;国际化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0-0025-04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Entry Mode for
Hightech Firms’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ZENG Deming, ZHANG Leisheng, YU Xianyun, ZOU Simi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technology dependenc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ence situat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ecision matrix on the selection of entry mode for hightech firms’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It finds that the mod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hould be chosen when both technology dependenc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ence are high. Inversely, when technology dependenc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ence are both low, the enterprise should choose the mode of offshore R&D outsourcing. And when technology dependency is high but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ence is low, it’s appropriate to take the mode of Transnational Technology Alliance. While on the contrary, the mode of overseas R&D institutions is better chosen.
Key words: hightech firms;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ry mode; technology depend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erience
1引言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涉及的知识愈加复杂,使得企业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及企业间技术知识相互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因此有效利用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研发国际化扩展了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资源的渠道,技术创新资源获取全球化、创新人才国际化和技术创新组织国际网络化,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可见,高新技术企业有效识别各种进入模式适用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选择进入模式,将对研发的国际化水平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尤为重要。
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受文化距离、企业战略和行业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Ackerman认为跨国公司所在国与东道国文化距离近,倾向于选择高产权进入模式;反之,选择低产权进入模式[1]。Banri Ito等指出技术支持型战略研发主要发生在企业实验室,知识获取型战略研发主要在独立实验室[2]。Gassmann等认为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影响国际研发组织形式[3]。贺团涛等指出中国企业存在技术劣势,建立技术联盟和小规模海外R&D机构是其主要形式[4]。Yadong Luo研究发现,国际化经验比较丰富时,企业倾向选择全资模式[5]。Ahmed等指出低风险意识企业偏向高控进入模式,否则,偏向低控进入模式[6]。吕萍等认为企业类型和经营体制对海外研发模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7]。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行业特征、研发环境、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学者们对行业特征、研发环境等组织外部因素做了大量研究,但探讨国际化经验、技术依赖等内部因素的很少。并且,现有文献大多针对单个因素进行研究,较少分析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情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对研发国际化及其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提出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并用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提供指导。
2情境因素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机理
2.1技术依赖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机理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资源具有异质性、互补性,没有组织对所需资源完全自给。技术依赖程度取决于某种技术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获得和处理技术的使用程度及替代性技术来源的存在程度。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时,企业所需“关键技术”掌握在其他企业手中、获得或处理技术的程序复杂、技术替代性来源少,研发创新风险相应增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存在技术劣势,与跨国公司进行直接合作困难[8],阻碍了研发国际化。如果过度依赖,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过程将受到技术供应者控制,失去自主性和灵活性,陷入“技术陷阱”,导致技术“空心化”。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时,企业核心技术优势突出,凭借“技术优势”加大海外研发投资,以降低研发成本[9]、获得辅技术及实现新老技术融合,实现技术本土化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研发国际化水平。
可见,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时,企业“关键技术”被其他企业掌握,直接合作困难,国际研发成本和行政管理费用相应增加;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时,核心技术优势明显,能够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和研发人才,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国际研发效率和效果。
2.2国际化经验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机理
国际化经验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国际经营市场知识、国际先进技术知识、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和实践、各国制度文化知识和投资信息等,具有海外经营经历的高管[10]、普通员工的个体经验知识也包括在内。国际化经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对研发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企业对东道国研发环境不确定性不敏感,能够与东道国企业或研发机构友好沟通和交流,克服制度、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所以,跨国公司有信心和能力投入更多资源、应对竞争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11]及管理海外子公司[12,13],促进研发国际化。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企业对东道国研发创新环境缺乏了解,容易高估风险低估收益,影响国际研发机会判断和行为决策。此外,企业不知如何操作离岸组织的研发流程[14],技术知识、信息的收集成本和管理费用相应增加。
可见,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企业能够有效克服各种创新风险、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国际研发和创新能力;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企业对东道国的研发创新环境了解不足,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研发国际化水平提升。
3不同情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的选择
由于划分标准和研究目的不同,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的分类有较大差异。Zahra等按照控制程度高低将进入模式分为高控模式(独资或并购)和低控模式(合作)[15]。Yigang等从层级角度将进入模式分为股权式、非股权式和出口3个层级[16]。张树明等认为进入模式有新建进入式、并购进入式、对外工程承包或整厂输出和国际分支机构[17]。吕萍等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方式主要有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研发外包、组建技术联盟、收购兼并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7]。根据已有研究,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实践,进入模式主要有:跨国并购、海外研发机构(独资)、跨国技术联盟和离岸研发外包。
由以上分析发现,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对研发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仅考虑技术依赖因素: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时,“关键技术”缺失,国际研发成本和风险增加;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时,核心技术优势明显,能提高研发国际化效率。如果仅考虑国际化经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能有效应对国际研发风险;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技术创新和商业化风险增加,阻碍研发国际化。但是,在国际研发中,两者共同作用于研发国际化实践。基于两者的综合作用,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划分为以下四种情境: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
3.1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情境下进入模式的选择
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情境下,创新能力和资源实力薄弱,企业选择更“容易”获得“关键技术”的进入模式。有学者认为,企业对外部资源依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并购形式[18]。也有学者认为,技术依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联盟形式整合资源和能力[19]。但是,企业选择何种进入模式,取决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
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的情境下,跨国经营经验充足,企业倾向选择并购进入模式[20]。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获取技术知识最直接方式之一,有针对性并购海外研发机构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规避东道国的技术寻求壁垒,迅速获得所需研发人才和科学技术,降低技术依赖程度。由于国际化经验比较丰富,企业能够有效克服双方制度、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降低被并购企业研发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抵触情绪,成功实现并购、获得“关键技术”知识。因此,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的情境下,企业宜选择跨国并购方式。
与IBM、HP等相比,联想PC业务核心技术薄弱,技术创新能力、资本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差距大。数据显示,2003年联想海外销售收入仅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3%。1988年,联想开始进军海外,以香港为中心建立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1990年代国际化活动进一步深化。联想通过国际化聚集大量国际技术和管理人才,国际化经验丰富,为其成功并购IBM全球PC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联想国际化情况见表1。
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五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保留“Think”商标及PC研发、生产中心和世界销售网络,强化了联想PC业务核心技术优势。整合过程中,联想实施“一企两薪制”和“英语学习运动”,成功留住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快整合双方生产和营销渠道,迅速推出新业务。200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7%,2007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7%,PC业务在原基础上增长4倍,占全球PC市场份额78%,排名第三。
表1联想国际化进程
时间国际化进程1988年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美国洛杉矶、法国德斯多夫分公司成立1991年德国分公司成立1992年英国分公司、美国硅谷实验室成立1993~1994年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奥地利分公司成立1996年荷兰物流中心成立2001年美国分公司、专利信息中心成立;联想翱龙成立2002年收购汉普咨询公司2003年更改标志,国际化进入新阶段2004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2004年并购IBM 全球PC业务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情境下,没有足够能力和并购经验对被并购企业或研发机构进行技术、制度和文化整合。组建跨国技术联盟是企业获得技术知识最有效的方式,跨国技术联盟为企业间充分沟通、交流及知识共享提供了条件,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经验和技术知识,降低技术创新和商业化风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的情境下,企业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模式。
我国通讯企业处于技术、信息跟踪和学习地位,中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中兴国际化起步较晚,1995年参加日内瓦ITU世界电信展,1998年开始大规模承包电信工程,直到2001年才将国际化作为其重要战略,2004年正式大范围拓展海外市场。所以,中兴缺乏国际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国际经营和管理经验不足,国际研发部门、人员间沟通困难,执行效率低。因此,中兴与多家通讯设备运营商组建技术联盟:在CDMA领域与高通合作,高通主要提供芯片等核心技术,中兴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生产;在WCDMA领域与和记黄埔、法国电信等合作;在CDMA2000领域与Clear Talk联盟;在TD-SCDMA领域与爱立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技术联盟的建立,弥补了中兴国际化经验、技术实力的不足,国际研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技术知识基础、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有效增强,为其进驻欧美等高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2008年,中兴在高端市场销售增长速度达155%,占其总销售额的83%,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高达15%。
3.2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情境下进入模式的选择
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时,跨国公司更多是为了获得辅技术、保证核心技术安全及降低国际研发费用,大多倾向于建立海外研发机构[21]。有学者指出,跨国公司技术能力越强,越可能选择离岸研发外包模式[14]。
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的情境下,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独资形式[22]。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独资)是企业研发国际化最直接的进入模式,自主性强、容易操作,能够充分利用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吸收互补性知识。同时,国际化经验知识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分享利用,企业能有效应对不同制度、文化、管理实践和市场需求变化规律,避免或克服各种研发创新风险,提高国际研发效率和效果。因此,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情境下,企业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模式。
海尔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在全球建立了10个综合研发中心,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2个新产品、申请25项专利,核心技术优势突出。1990年,确定“先难后易”国际化策略,1992年海尔将国际化作为公司重要战略,相继建立13个生产工厂和22个贸易中心,先后兼并18家企业,国际化经验不断丰富,规避、处理国际研发风险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海尔相继成立15个海外研发机构、6个设计中心,以实现技术本土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2003年,海尔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市场占35%,2005年成功牵手北京奥运会,2006年海外销售额达33亿美元,占其全球总额的237%。海尔海外研发机构情况见表2。
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的情境下,国际经营经验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克服各种障碍,企业偏向离岸研发外包模式[21]。研发外包是外包的高端领域,是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获取互补性技术知识的新型研发模式。离岸研发外包能够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缩短新产品生命周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追赶、超越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并且,离岸研发外包能够弥补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的缺陷、降低国际研发风险,迅速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研发国际化水平。因此,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情境下,企业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模式。四种情境下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见图1。
表2海尔海外研发机构情况
时间研发机构(独资)国家1994年东京技术中心日本1996年硅谷研究所美国1997年洛杉矶设计中心美国1998年中央研究院中国1998年里昂设计中心法国1998年阿姆斯特丹研究所荷兰1999年蒙特利尔研究所加拿大吉利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数亿建立汽车技术中心和研究院,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吉利自主开发4G18CVVT发动机、Z系列自动变速器等,其产品和技术超越了众多同级别外资品牌,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吉利国际化水平较低,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2003年首批轿车出口海外,2005年在香港上市,国际经营人才和经验基础薄弱。因此,吉利先后与多家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将新型车型研发、设计及电子、动力等标准化技术外包给供应商或专门研发机构。2002年,销售量为478万辆,同比增长120%;2009年销售量为3291万辆,在国内持续8年排名前十。吉利研发外包情况见表3。
表3吉利研发外包情况
时间研发外包活动2002年与意大利汽车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02年与韩国大宇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003年与德国吕克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05年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发新型轿车体系2006年与北京华冠、福臻合作开发新车型4结论
本文在分析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两个情境因素对研发国际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并用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仅考虑一个因素: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或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技术依赖程度较低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或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国际化经验比较丰富时,宜选择跨国并购或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国际化经验比较缺乏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或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如果考虑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时,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
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其进入模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根据分析,一方面,企业要加快减小技术依赖程度,增强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国际化经验知识积累,通过产学研合作或组建技术联盟等方式,吸收和利用合作伙伴的经验知识,增强国际化经验知识基础,提升研发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Aekerman Abraham. The Effect of the Target Country's Legal Environment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 Working Paper, 2005.
[2]Ito B, Wakasugi R. 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Mode of Overseas R&D by Multinationals? Empirical Evidence[J]. Research Policy, 2007, 36(8): 1275-1287.
[3]Zedtwitz M V, Gassmann O, Boutellier R. Organizing Global R&D: Challenges and Dilemma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4, 10(1): 21-49.
[4]贺团涛, 曾德明.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述评[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8): 75-79.
[5]Yadong Luo. Determinants of Entry in An Emerging Economy: A Multilevel Approa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1, 38(3): 443-472.
[6]Ahmed Z U, Mohamad O, Tan B, et al. International Risk Perceptions and Mode of Entry: A Case Study of Malaysian Multinationa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2, 55(10): 805-813.
[7]吕萍, 杨震宁, 王以华.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J]. 中国软科学, 2008(4): 109-116.
[8]杨震宁, 李东红, 王以华.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 动因、结构和趋势[J].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4): 44-55.
[9]陈劲, 景劲松. 从ZT公司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国际化之路[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11): 37-40.
[10]李自杰, 李毅, 陈达. 国际化经验与走向全球化—基于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0 (8): 126-137.
[11]Gupta A K, Govindarajan V. Cultivating a Global Mindset[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2, 16(1): 116-126.
[12]Brouthers K D, Ennart J F. Boundaries of the Firm: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33(3): 395-425.
[13]Bo Bernhard Nielsen, Sabina Nielsen. The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The Choice of Foreign Entry Mode[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1, 46(2): 185-193.
[14]Martinez-Noya A, Garcia-Canal E, Guillen M F. International R&D Service Outsourcing by Technology-intensive Firms: Whether and Whe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2(18): 18-37.
[15]Zahra Shaker A, Ireland Duane R, Hitt Miehael A.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Mode of Market,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5): 925-950.
[16]Yigang P, David K T.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Market Entry Mod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0, 31(4): 535-554.
[17]张树明, 徐莉. 中国企业FDI的海外进入模式及其投资绩效的实证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 2008(6): 130-136.
[18]Finkelstein S. Interindustry Merger Patterns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Preffer (1972)[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5): 787-810.
[19]Gulati R. 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s in Alliances[J]. The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1): 85-112.
[20]Brouthers K D, Brouthers L E. Why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Entry Mode Choices Differ: The Influence of Transaction Cost Factors, Risk and Trus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3, 40(5): 1179-1204.
关键词:中美两国 地矿合作 技术交流 互利互补 富有潜力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02-03
中国高度重视矿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近年来,中国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年均提高近5个百分点,完成了铁、铜、铝、钾盐等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钼、镍等新发现了一批具有世界级储量的矿床,矿山年产能已从68亿吨增加到近100亿吨。
世界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矿业经济紧密依存。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才是实现各国矿业共赢发展之道。21世纪,中国继续深化地质和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鼓励外商充分发挥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依照有关法律,积极参与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页岩气勘查开发等,共享发展机遇。{1}在深化合作、推动矿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中美地质矿产合作走出了一条共赢之路。
一、合作目的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地质矿产领域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中国则矿产资源丰富,独特的地质条件,可观的科技力量,良好的研究开发势头,均有利于中美在地矿领域取长补短,开展合作,共同受益。美国对华地矿合作目的包括以下三方面:
1.通过国内和国际地学现象进行比较来扩大美国国内研究的范围,获得现有的和潜在的中国资源信息;
2.扩大美国在地学方面的影响,通过科学合作和数据交换,为美国政府制订对外政策提供必要的科技情报;{2}
3.开辟输出设备渠道,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对中国而言,主要是通过合作交流,借鉴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经验,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2007年1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与美国内政部签署了《关于促进自然资源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合作重点包括:土地、矿产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防治;现代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内的应用;土地、矿产资源的利用和规划及信息系统;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中法律法规及决策技术研究;降低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矿地复垦等。
二、合作背景
1972年中美互设联络处后,两国在地矿领域的交往逐渐增多,由于西欧国家对华贸易态度灵活、技术先进适用,一些矿山设备大宗贸易为西欧企业所获得。1973年,中国从西欧国家进口了43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1978年再次大规模进口煤矿设备,其中有100多套综采设备、100套掘进设备、开滦范各庄选煤厂成套设备、霍林河露天开采设备等,总成交额超过10亿美元。这批买卖的最大得主是西德和奥地利厂商。这对美国颇有诱惑力,为使其在同中国地矿领域交往中更多受益,1978年7月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率代表团访华期间,与中方就地学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可能换了意见。1979年4月,中国地质部代表团访美,与美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就地学科技合作进行了会谈。1980年1月24日,《中美地学科技合作议定书》正式在北京签署,该议定书于1985、1991年两次各延长5年,为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研究稳步发展
中美地学科技合作由启动时期的拘谨、探索走向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导致双方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蓬勃开展起来。双方各种代表团学者进行学术互访、开展人员培训;相关院校对流;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从共同选定项目到一起密切配合试验研究等,使科研工作由广泛向纵深发展。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到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环境地质、勘查技术、测试分析等。合作的项目逐渐增多,经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或阶段性的成果;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上的某些研究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矿产的勘查与开发。该领域中美合作项目很多,如“铀矿床的勘查与分析”项目,中国核工业部铀矿地质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能源室1983年开展合作。通过考察与研究,发现我国的砂岩盆地的许多地质条件与美国有类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寻找铀矿。煤炭部陕西煤田地质公司在与美国地质局1982~1983年合作进行“煤盆地的勘查与分析”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化的数据系统总结煤盆地成煤环境、煤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方法,从而使中方对美方煤炭资源数据系统、岩心编录方法以及利用航空遥感照片进行煤盆地的解释与制图有了进一步了解。“遥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项目于1982~1983年由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美国地调局所承担。其间,美方获得中方提供的地质图件、地球物理图件共45幅、标本约300块、柴达木盆地的四盘地质数据磁带以及钻井、测井地质资料等,这对美国研究全球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很有帮助。生物采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美国NPC生物采油技术已在我国华北、新疆等几处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对其进行技术评价、经济效益分析有助于技术进步。
美国的有些矿业学者对煤、金属矿等的开采和处理低品位矿,对新型合金开发利用、创新,以及对老矿区资源的充分利用有一定技术和经验,值得中方在合作中加以借鉴。
在国际油气市场上,中美两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对有限油气资源的争夺,而是如何实现充分、合理的利用,保持油气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两国企业界正携手开拓第三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共同建设第三国大型油气生产基地,利用双方在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开展合作。{3}2012年12月,康菲石油与中石油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获取位于西澳大利亚海上布劳斯(Browse)盆地波塞冬(Poseidon)项目20%权益,以及陆上凯宁(Canning)盆地页岩气项目29%权益;双方还共同对中国四川盆地内江―大足区块页岩气资源开发进行研究。
引入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勘探和开发气田,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加速我国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途径。四川盆地川东北区块天然气田属高含硫气田,中石油从众多国外石油企业中选择美国雪佛龙公司,采用国际惯用的产品分成合同模式,对四川盆地川东北区块天然气进行合作开发生产,双方组建的合资公司将向该项目投资47亿美元。{4}
由于页岩气的大量开发,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走低,这间接打击了美国传统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大量美国天然气企业来华拓展商机。2013年1月份,延长石油集团与美国斯伦贝谢集团及斯伦贝谢长和公司签订天然气开发技术合作协议,该协议确定三方共同在陕北延长气田进行天然气开发技术合作及低渗透技术增产服务,实现合作区块天然气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5}
2.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1983、1984年,地质部矿床研究所和美国地调局先后就“火山作用与成矿关系”及“成矿作用与矿石沉积环境”两项目,对有关矿床成矿等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在前一项的活动中,中方考察组对美国西部火山岩地区进行了为期40天的野外地质和实验室考察,系统了解了该火山岩与有关矿产的成矿关系,对我国东部火山作用和成矿关系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而在后一项合作过程中,中方小组通过对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一套空间和成因上有联系的钨、锡、钽、铍、铜、钼和银等金属矿床的考察和对比研究,加深了对太平洋两岸金属矿床特征、矿石堆积和成矿机制的认识。美方小组于1984年9月来华考察了湖南东坡矿田,并就“犹他州矿产资源评价”等问题在华作了学术报告。80年代后期,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与美国地调局在“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合作项目中,也通过互访、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分析测试,获得大量关键性的科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中方在项目中进一步了解了国外对复杂矿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3.地学科技交往与合作。根据《中美地学科技合作议定书》第10项,1984年4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派员赴美考察矿物学分析技术,同年10月美方测试专家来华进行了考察。美方80年代考察我国花岗岩型铀矿、钨矿及煤田后,对寻找同类型矿床从理论认识和地质条件对比上有一定帮助。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派学者赴美考察岩溶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采与保护问题,了解到美国广泛使用计算机模拟岩溶大泉出露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开采,以及在岩溶水资源分布地区普查阶段和找水定位时,应用卫星照片对其解释应用,从而认为这是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值得我国岩溶大泉分布地区推广使用。
1991~1993年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和美国地调局进行了“中美含油气盆地类比分析”,美方达到了其全面接触中国含油盆地的目的。
4.借鉴矿业开发管理经验。地矿事业的发展和矿产合理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中方注意了解国外对地矿的管理经验,吸取其精华。其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是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中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后,为了借鉴国外矿业开发管理等经验,1988年地矿部曾派一小组赴美考察矿业开发管理体制和法规等,了解到美方对矿区土地复垦、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有毒物质处理等均有法可依,从他们对矿产资源法规也根据情况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改等,受到启迪。中国矿业法规在改革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地质矿产行政法》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相继出台,我国的矿产资源法规已与国际接轨,经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于1996年8月颁布实施。在交流矿产管理经验中,1998年,美国矿管局应邀访华洽谈加强双边交流事宜。
四、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潜力巨大
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有赖于加强与海外合作交流、引进技术装备,在资源勘探开发上寻求伙伴,以及招商引资等。美国的厂商、大型公司早看好中国矿业广阔的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前来推销产品、转让技术、合作生产,经贸往来频繁。
1.合作开发。我国矿产丰富,具有开发潜力。中美在石油天然气的合作勘探开发起步较早,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诸如199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ARCO国际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海南岛西南海域海底天然气开发项目,投资12亿美元以上。1996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美国埃克森公司签署了塔里木盆地合作勘探石油的两项合同。
21世纪在中石油、中石化页岩气开发的海外合作伙伴名单上,几乎将全球能源巨头一并囊括,包括美国康菲石油、美国雪佛龙等,中海油的主要海外合作对象则为康菲石油。中资石油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快速学习成熟技术,力争加快国内页岩气开发步伐。
关键词:大连;北九州;环境合作
中日环境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除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外,还成功开创了两国地方政府问的环境交流与合作。辽宁省大连市与日本北九州环境合作是国际间城市环境合作的成功范例。
一、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概况
大连与北九州自1979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密切而又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1991年,北九州市设立了“北九州市驻大连经济文化事务所”,为两市交流创造了条件。此后,通过开展接受研修生、派遣专家、技术培训等活动,两市进行了诸多形式的环境交流与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6年到2000年北九州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组织实施了“大连环境示范区规划”项目。该项目以大连市城区的一定区域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环境对策,在硬件和软件(政策、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建设成开发和环境保护共享的城市。在此规划下,两市就大连制药厂环保治理、盐岛化学工业区热电厂建设、春海热电厂扩建、大连水泥厂粉尘处理、大连钢铁厂电炉污染治理等9个子项目进行了合作。这样,大连在北九州市的帮助下完成了“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事业”。此外,在2001年举办的“北九州倡议网络第一次会议”上,大连市环保局又与北九州国际技术协会(KITA)签署了“清洁生产调查”的合作协议,并于2002年完成此项合作调查项目。当前,基于环黄海经济圈构想,北九州市在有关城市特别是大连市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正在利用城市间的网络推行开展各项环境合作。此项合作始于2004年,由日本、中国、韩国的10个重要城市参加,至2006年1月,该网络已有亚太地区18个国家61个城市加盟。同时,这些城市还积极参加“北九州倡议网络”、ICLEI(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地方政府协议会)等组织,为本地区的环境保护采取各项合作措施。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连与北九州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1992年以来,大连借鉴北九州环境治理经验,环境建设投资已达100多亿元,完成环境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污染治理项目300多项。至1999年底,大连市已建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产业废物安全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而且建有9个自然保护区。通过治理,大连市空气质量、海域环境质量和噪音污染状况等都有明显改善。1999年与1980年相比,空气环境中自然降尘降低35%、二氧化硫降低36.7%、氮氧化物降低34.3%、总悬浮颗粒物降低80.5%;海域中油类降低16.7%、砷降低50%、铅降低97.5%。”J2005年底,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8%,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汽车尾气达标率85%。通过与大连的环境合作,北九州不断提高环保技术,同时也研制出更多的环保产品,北九州的环境污染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目前存在污染物大气中的C02由1965年的0.06ppm下降到目前的0.01ppm,SPM由0.06ppm下降到0.045ppm,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水污染治理达标率9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
大连与北九州在环境合作过程中,走出了两市独特的环境合作模式,即积极拓宽合作范围,扩展合作途径,形成以友好交流为基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广泛参加的多渠道、多层次环境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两市成功的环境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积累许多宝贵经验。
(一)环境合作实现了共赢。大连与北九州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改善了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两市同处环黄海经济圈,由于季风、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大连市的环境对北九州市影响较大,大连市的环境改善有利于保障北九州市的环境质量。对大连市而言,环境合作不仅给大连带来环境治理的经验,还为大连提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知识和资金,从而加速推进了大连市环境改善的进程。因此,两市环境合作不仅有着共同利益,而且互利。正因为具备这些共赢的特点,两市才会较少考虑相对收益,更多从绝对收益出发,形成积极的预期,从而不断推动合作向前发展。
(二)领域广、方法多、渠道丰富。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技术研究开发、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环境宣传、教育等许多方面。合作方式主要有:日本提供无偿资金援助、有偿贷款、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两市环境合作的渠道也比较丰富,涵盖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个层次,其中以政府为主,带动科研机构,并吸引两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这些特点有助于增强合作的活力,提高双方的参与程度。各方面、各领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保证了合作的稳定性,使合作不会因某一环节的失败而陷入困境。
(三)技术性强。大连与北九州环保合作项目很多都是从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开始;环保合作的过程中还包含很多技术性规范,往往会设立技术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环保合作的效果一般由专家进行科学评判。技术性强的特点需要两市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利于共识的产生及合作的规范化。虽然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取得许多显著效果,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但其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两市环境政策导向不同,两市环保企业界沟通欠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市广泛的环境合作,必须亟待解决。
三、启示
(一)正确认识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全球环保事业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是全球性问题。因此,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合作是必由之路。当前,吉林省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既缺乏资金,又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是重要一环。吉林省应积极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双边合作,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此外,应积极开展与发达省份的合作。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已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环境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从国外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环保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导吉林省的环保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吉林省的国内国际地位,为吉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总之,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环境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对吉林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注重双方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在大连与北九州市的环境合作中,主要是北九州市对大连进行环境投资、政府援助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直接引进等,造成大连在合作中处于较被动位置,这既不利于大连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会滋生双方交往中的不平等。因此,在环境合作中,要重点加强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的共同研究、环境技术上的共同开发,相应减少直接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引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环境产业,培养自己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
(三)增强环境意识,熟悉国际环境法则。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而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过去由于吉林省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够,环境意识较弱,环境立法、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滞后,再加上对国际环境规则不熟悉、不重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吉林省与国内国际环境合作。因此,要积极借鉴大连与北九州环境合作的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关键词】高职学校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7-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断地完善学生到企业中参加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以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为中心,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因此,要良好地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实践环节环节,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缩短高职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掌握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现状,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含义及其意义
1.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指在完成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等课程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集中参加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顶替企业职工“真刀实枪”地进行技术工作。
2.顶岗实习的意义
(1)顶岗实习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
二、高职学校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一方面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才流失比较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人力去培养一个新人,因此主要接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愿意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多数是刚刚成立的企业或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接收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临时工使用。
2.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实习期间存在“跳槽”现象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对于教学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堂教学,所以存在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
3.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立法保障
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期间,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等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制度规定,并且对安排顶岗实习的企业单位也没有相应合理的利益补偿制度,没有规范的合作协议文件,协议履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协调,合作的效果缺乏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也缺乏对校企双方相应的奖罚措施等现象,这就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很难得到制度的保障。
三、针对高职学校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学体系改革
建立学校与企业平等协作、有效互动的合作平台,建立专门的工作联络机构,共同研究,在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拓展合作空间,同时创建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运行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技术合作、人员交流、产品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2.明确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派出参加定岗实习的学生,又是顶岗实习单位的员工。因此,学校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安全制度、注意事项、实施细则、实习成果的要求,落实顶岗实习情况的检查制度及总结表彰顶岗实习优秀学生。
3.政府要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立法保障和政策支持
国家要通过立法、财政拨款等形式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的开展,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制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同时针对顶岗实习中的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学的长远发展。
四、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展望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大就业机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同时顶岗实习也是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形式。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渐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之一,本文针对本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存在问题的研究建议,对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
[2]陈叶,魏生龙等.农业类高职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4,(5).
[3]高树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10(3).
[4]蔡艳红.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项目管理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工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