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医院人才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医院人才工作总结

第1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1、大力弘扬先进,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版权所有

2、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使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施展了才华。通过干部岗位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人尽其才。

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更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的科研活动,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2006年医院科研立项两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

4、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60多人。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2006年医院考取1名研究生。

5、多次为医务人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以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2006年,医院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针对各科工作特点,讨论医疗事故隐患;还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培训及救技术训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一些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生们更觉受益匪浅。

6、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引进人才。2006年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选拔录用了品学兼优的应届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11名。装修了新分配人员集体宿舍,并完善了生活、通讯设施,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并充分施展才华,为加强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打好了基础。

2006年还从外省三级医院引进了1名肾内科硕士研究生。为留住人才,奖励给引进的专业人才120平方米的新住房一套,并浮动两级工资。

第2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卫生专业人才;流失原因;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18-02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做为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抓住的就是人才。然而人才流失已成为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是医院增加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

本研究基于我院2008年―2013年期间流失的人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为探索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管理对策,稳定医疗队伍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郊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自2008年起由上海某医疗集团托管管理,以2008-2013 年集团管理期间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数据为依据,对这期间医院流失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人力资源协同管理平台,导出近六年流失卫生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数据。根据人员类别、用工形式、职称、工作年限、户籍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我院2008-2013 年期间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共流失67人;其中主要流失的是医生和护士,分别占流失总人数的44.78%和46.27%,医技药等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流失总人数的8.95%。从表1可以看出,卫生专技人员流失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2011和2012年达到高峰,而2013年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与医院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及相关政策支持有关。

2.2 从人员类别、用工形式、职称、工作年限、户籍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是流失的主体,占流失总人数的88.06%,其中尤以护士为主,其次是医生。这些人员大都是医院一线岗位上的基本力量,通过几年的规范培养,正逐步成为医院医疗护理岗位上的中间力量,这部分人员的流失给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破坏了医院的人才梯队结构,导致医疗护理岗位人员的空缺,增加医院人员更替、培养成本,并影响到医院其他医护人员的士气,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高级职称流失的人员全部是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因此要重点关注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后续管理。从用工形式分析,非在编护士流失率显著高于在编护士,与非在编职工归属感不强,队伍不稳定有关。从流失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低年资医护人员流失率较高,且其中较大部分是外地来沪工作的未婚医护人员。可见,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初期是离职的高发期[2]。而医院更应关心外地来沪工作的未婚医护人员,关注这一层次年轻医护人员的婚姻、生活、成长问题应是降低流失率的重点所在。

3 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外流是不可避免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如何减少医院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焦点[3]。

3.1 主观因素

3.1.1 职业发展前景

3.1.1.1 学习与进修培训机会: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都有一定的期望,希望得到培训、获得晋升机会,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医院离职人员登记表显示的离职因素分析,相当一部分流失人员因晋升机会有限,缺乏进修培训机会,对发展前景不满意而选择离开医院。另外由于我院是上海远郊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所在地理位置较偏僻,在区域内无明显技术和专长优势,个人潜能得不到发挥,人才的流动通常会有“趋高性” 的特点[4],城市的大医院对人才有多方面的吸引。

3.1.1.2 职称的晋升与聘任等:职称的晋升与聘任直接影响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5]。医院多年前已开始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但近年来随着中高级岗位的饱和,特别是中级岗位紧缺,竞聘形势紧张,不少具备中级资格的专技人员没能得到聘任,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非在编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没有相应的保障和支持政策,专业发展前途迷茫,且因事业编制限制进编较难,其中以非在编护理专业人员尤为突出,这样必定造成一些人才的流失。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6]。

3.1.2 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去留的关键因素,员工一般会将其薪酬福利与医院内其他员工、区域内其他相同类别单位员工以及自己所作的贡献作比较,如果比较后感觉到不公平,就可能会产生离职意向。我院经过两次大的人员分流,致医院技术力量明显削弱,医院业务量偏低,近几年由于政策及医院定性不明朗,员工薪酬福利较区域内其他几家医院明显偏低,这也是引起员工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机制不健全,员工对现有待遇不满意而离职,选择待遇更好的其他医院发展。

3.1.3 家庭个人因素:

体现在员工的婚嫁、生育、家庭等因素;流失的人员中低年资未婚来沪职工占很大一部分,其中有与结婚、生育及回到外地原籍工作等家庭因素有关。另外由于家庭未在本地的年轻未婚员工没有“根”的情感因素,因此工作生活稍有不如意或外界诱惑,就会产生流失意愿。所以也对医院管理者提出更大的要求,要多关心员工生活工作情况,建立医院“根”文化,以情留人。

3.2 客观因素

3.2.1 执业环境影响:因医患关系不和谐,医院执业环境差,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人才离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其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院房屋设施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结构,医院设施设备陈旧,和同地区其他医院相比差距较大,在人才建设上的投入也相应不足,这也是造成医院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3.2.2 政策环境因素:体现在政府政策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医院的影响,医院定位的改变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医院在近十年内频繁更换管理者,又经过两次大的人员分流,损伤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人员稳定性,对医院发展丧失信心,产生离职意愿。其次由于2010年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短期内人才进入受限,各级医院对人才都“求贤如渴”,这对医院内人员的流失提供一定条件,特别是一些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医生最为明显。这也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2年医生流失的人数明显增多,并从流失人员反馈的信息也反映出大多选择到了市区或其他郊区的一些二级医院就职。

3.2.3 医院文化: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6]。医院缺乏吸引人才的特色医院文化,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难以吸引及留住人才,这体现在4名引进的高级职称人员的流失。同时医院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科室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存在排外思想,这也对人才特别是引进人才的流失起到一定影响。

4 医院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资源,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了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危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如何广泛聚集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优秀人才的外流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4.1 重视职业规划与发展

4.1.1 提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培训进修机会: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给员工提高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员工不断充电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医院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坚持把人才培养摆在医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帮助和指导员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尽可能多地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进修学习等发展的机会,选送业务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同时要注意人才的重用,避免人才因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流失。近几年医院着力加强人才建设工作,建立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学科骨干和新苗选拔及培养,选送学科骨干和新苗与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的市三级医院专家进行师徒结对培养。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海三级医院进行专业进修,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邀请三级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带教。采取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制定落实医院学历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强和鼓励在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医院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更要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要用医院前景留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前景,并且这个目标是全体职工的愿望。

4.1.2 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注重加强人才晋升制度的建设,建立与绩效、培训和发展能力紧密结合的内部晋升制度。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专技岗位竞聘制度,非在编职工与在编职工一样具有晋升职称、外出培训进修、中层干部竞聘等权力。完善医院设岗定员,制定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管理,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构,层次匹配,人才稳定的队伍。

4.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合理薪酬待遇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可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针对医院薪酬分配方面的问题,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分配制度,提供公平合理的、有竞争力的绩效薪酬福利。员工绩效薪酬跟医疗工作质量、效率、满意度等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医院的发展。医院通过绩效管理的过程为医院与科室、科室与职工搭建一个沟通平台,使各级管理者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共识,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的双赢。无论对医院整体还是对医务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有利于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4.3 建立有效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有必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现行人事机制。政府必须明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公立医院经济投入,并在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医疗卫生法制环境,为人才创造利于个人发展的环境,也就是为医院创造生存的环境。我院新院建造于去年完成,并于去年顺利整体搬迁入新院,工作环境和设施设备都有了全面的改善,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遇。

4.4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医院管理者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医院人事部门要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注意稳定医院本身的医疗队伍,重视医院自身人才的培养与合理适当的人才流动。要为人才创造成长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情感激励,增强其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组织环境。通过创新机制,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医院人事环境和谐融洽,这样才能做到稳定医院已有的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4.5 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可以给员工以荣誉感和自信心,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要建立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凝聚职工将医院当成一个大家庭,当成自己可以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地方。要营造出一个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一位员工,把每一位员工都看成是医院的财富。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通过工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员工通过社交,接触来加深联系,以增强信心和合作,增加工作的乐趣。为员工创造压力小、关系轻松的环境,增加工作满意感,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员流失目的。

4.6 人员流失预警体系构建,

人才是医院的根本,在人力资源方面引发的医院危机处理难度相对较大,所以要做好医院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是必要的[8]。首先要做到对医院的人才进行预警分析,对医院人才的现状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对核心人才的流失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医院人事部门还可以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对人才的不定期访谈,把握人才行为的最新动态,定期或及时地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预测人才行为的脉搏,建立核心人才流失危机预测预警管理系统,以便使医院在遭遇人才流失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为医院进行危机控制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把损失减到最小。

综上所述,人才流失已成为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探索医院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减少医院人才流失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琦.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谈医院人才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制[J].现代医院管理,2011,2(41):46-48.

[2] 周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流失因素调查探析[J].现代医院,2012,12(6):133-134.

[3] 孙凯洁,罗涛.构建三甲医院人才流失预警体系初探[J].中国医院,2010,14(8): 40-42.

[4] 李丹,尹文强.潍坊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35-37.

[5] 缪红.医院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130-131.

[6] 杨秀梅.上海市某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J].现代医院,2012,12(9):104-107.

第3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4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在20xx年,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关心支持及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卫生系统工作中心,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能,坚持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资源人才两下沉、服务质量效率双提升”重要决策,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医院制定的五年规划,将以“二甲”医院建设为目标,围绕“二甲”标准,较好地完成了初阶段的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注重班子团结,加强班子成员间沟通协调。职能中层加强效能为主,以提高执行力。

(二)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我院科学发展,今年三月份医院合理调整了部分中层干部岗位。进一步完善了绩效改革分配方案,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平均绩效水平,并在奖金分配上尽量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稳定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为了使院科两级目标管理考核更科学,医院修订了各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医院管理上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二、总院专家派驻,提供优质医疗

(一)总院专家派驻情况

托管一年来,总院长期派驻到我院的管理人员兼技术人员有3位,分别为院长、副院长、财务总监;长期派驻的技术人员有8位,分别为外科1位,神经外科1位,神经内科2位,呼吸内科1位,妇产科1位,麻醉科1位,放射科1位;短期派驻的医务人员共66位,分别每周定期来我院轮流坐诊,涉及到的专科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骨科、妇产科、皮肤科、中医科、临床心理科、五官科。

(二)百姓享受优质资源

当地百姓非常欢迎上级专家的到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病人不仅来自本地区,还有许多周边的群众前来我院就诊。

三、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医疗安全形势好转

(一)业务指标变化明显

1.门诊xx人次。20xx年1-10月门急诊人次达xx人,较去年同期增加xx人,增长率%。

2.床位使用率。20xx年1-10月出院人次xx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加人xx次,增长率xx%。20xx年1-10月实际占用床日xx床,较去年同期增加xx床日,增加比率xx%;床位使用率xx%,较去年同期上升xx%。

3.手术。20xx年1-10月手术人次xx人次,较前同期增加xx人次,其中大手术明显增加。

4.CT、DR、肺功能、血气分析仪、呼吸机、麻醉机、腹腔镜、体外碎石仪等一批新设备投入使用,使诊断技术水平与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20xx年初新购置的奥林巴斯V-260胃肠镜投入使用,开展了胃、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胃肠扁平病灶粘膜下注射后摘除术、胃、肠粘膜巨大创面或出血的内镜下钛夹治疗术等新技术新项目。

5.设立体检中心。在急诊四楼布置改造后设立体检中心,并加强体检工作质量。已为2545位企业退休职工及当地村、镇干部进行了体检,获得好评。

6.业务收入增加与结构优化。随着门诊病人与出院病人的明显增加,医疗业务收入明显提升,部分缓解了医院持续发展所需投入及职工绩效增长的需要与医疗业务收入不足的矛盾。今年1-10月医疗业务收入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药品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现正在对材料及非基本药物的使用的比例进行研究调整,使我院结构进一步优化。

7.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探索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科室全成本核算,三公经费同比下降%。

(二)医疗安全形势好转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命线。医院托管后面对严峻的医疗安全形势,分别召开院、科两级医疗安全分析讨论会,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使职工安全医疗意识、服务意识、业务学习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状况改善;托管前一年共发生医疗纠纷起,理赔元,托管后1年共发生医疗纠纷 起,理赔 元,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 %。使医疗纠纷高发情况得到扼制,安全医疗形势初步扭转,职工信心增强,在当地群众中口碑逐步好转。

四、规范管理,加强学科建设

(一)内部管理

1.加强院班子及中层管理团队建设。注重班子团结,加强班子成员间沟通协调,分工不分家,一年来我院班子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目标一致,全力做好医院各项工作。职能中层加强效能为主,以提高执行力,临床科室,加强学科带头人为主,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业务范围,以提升业务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我院科学规范管理,今年三月份医院合理调整了部分中层干部岗位,并合理分流按排人员至合适岗位。

2.改革绩效方案。改革绩效分配方案,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平均绩效水平,并在分配上加大改革力度,绩效水平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明显倾斜,扭转了行政后勤奖励性绩效高于临床的弊端,提高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初步稳定了医务人员队伍。

3.抓管理队伍及全院职工的培训与培养。重点对中层及班组长进行了培训,如院长数次在班子及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指导,还邀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谭家驹教授的讲授《科主任管理》等。除对院班子及中层进行培训外,还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医患沟通、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如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教授讲授《从医学人文视角求解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院长在全院职工大会上作了《挑战与机遇》的报告,剖析了我院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机遇,并提出了医院发展的梦想,引起全院职工的共鸣。使我院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全院凝聚力有所增强。

4.严抓医疗与护理质量。医务部每周都会对住院和门诊病历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科室,每月会归纳分类形成整改文件下发各有关科室,限期整改。每季组织医疗安全、医疗质量进行深度剖析会,总结经验教训,对本季度的病历质量做全面的检查分析,达不到要求的病历进行严厉的处罚。护理部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检查记录。

5.注重增收节支,探索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除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引进设备外,新设体检中心,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医药结构比例调整等多重措施发挥设备效益;通过网上采购、院内招标等多种形式节约总务采购成本,并进一步规范了一次性耗材使用与管理。全院各科进行了初步的全成本核算,探索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培育普通外科、消化内科、骨科、妇产科及肿瘤内科5个精品专科。今年上半年申报县级课题 项,市科技局课题 项,市卫生局课题 项,到目前为止已立项的县级课题 项,市科技局课题 项,市卫生局课题 项。

2.加强人才招引,构建学科团队。除常规招录急需的医技与护理人员外,重点也是最难招录的临床医生方面今年取得了一些突破,如赴安 招录了 名本科毕业生,加上本地招录的 名,共有 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签定了就业合同,为我院的发展及学科团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 。

3.建立骨干人才培养基金,确立导师制培养。分别在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重症医学、肿瘤科等专科确定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名,为之建立骨干人才培养基金,并按排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培养。

4.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充分发挥各位来院杭州专家的作用,除按排专家门诊外,并按排规范的三级查房带教、病例讨论、业务讲座、手术示教等。参与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尤其是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等。

5.抓基础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根据我院基础薄弱的状况,制定了全院业务讲座的内容,从基础开始并精选课程内容,并由专家授课组成授课教师队伍,先期对常规检验、CT、MRI、肺功能、BNP、常规检验的临床判断进行讲解,充分认识检查检验的意义,讲座内容将系统性地逐步深入。

五、加强医联体建设和基础建设工作

(一)借助医联体建设东风,联合卫生院,形成合力。

(二)改善就医环境、改造不合理区域基础建设,改善病人就医环境。迁建病区一楼的发热门诊,将病区一楼装修改造为住院病房,拟设置肿瘤病房。完成消毒供应室、胃肠镜室、检验科、体检中心、国医馆等改造项目。新设支气管镜室、完成急诊楼装修及妇产科门诊搬迁。住院部、门诊楼装修正在审批中。

(三)医院托管后在专家指导下启用了西门子CT,该CT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可作全身扫描。在总院支持及专家指导下,新增了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新购了进口DR、24小时动态血压、血气分析仪、呼吸机、超声碎石机、腹腔镜系统等。引进了较为高端的奥林巴斯(V260)胃肠镜系统,为胃肠系统疾病的诊断及胃病专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一)强调并践行技术与服务并重,以重塑医院形象与口碑,逐步营造医院品牌。改善服务态度,统一医院服装、标识如胸牌、院徽、院训,以开展科研课题、学术沙龙、公平绩效等形式培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二)利用网络、电视及各种平台宣传我院专家与发展战略。我院将以二甲医院建设为目标,以改善技术与服务为宗旨,医院领导带头,强力执行,形成风气,以逐渐形成医院的文化。

(三)继续发挥医院信息宣传队的作用,通过开办院报、科室墙报等“有形”医院文化产品,提升医院文化氛围。

(四)在今年8月新开设了医院微信平台,已发送了20余条动态信息,除了动态信息,微信平台还提供医院简介、专家门诊、孕妇学校、住院流程等信息,让职工随时关心医院的发展,让百姓了解专家信息,方便看病。

七、做好便民服务,关心职工生活

(一)在门诊大厅、二楼、三楼均设立服务台,每天安排志愿者指导患者自助挂号、维持秩序、导医、提供轮椅、陪检、咨询与医患沟通等。

(二)总值班人员每天在全院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心为病人及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三)及时以各种方式公示专家坐诊信息,使患者就近享受杭州名医的诊治。组织专家义诊,总院派出专家先后进行了多次大型专家义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随访活动,共随访出院病人约人次左右。

(五)医护人员在“3.5”学雷锋日、“3.8”妇女节、“5.12”护士节上街为当地群众进行医疗护理咨询服务,共服务群众450余人次。

(六)增加停车位,加强停车管理,利用现有条件设法使进出医院车辆通道分离,以缓解医院行车及进出困难。

(七)租用社会车辆开通了职工接送车,方便职工上下班,并使职工有某种归属感。

(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敬老爱老之风,在“九九重阳”老人节,医护人员赴社区、敬老院进行义诊及医疗咨询活动。医院还举行了“离退休干部职工金秋茶话会”,体现了医院对离退休职工的重视和关心。

八、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一)认真抓好党建工作。规范党务公开,健全党支部规章制度。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转正党员 名。

(二)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院党支部成立了医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医院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我院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以科室为单位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共进行了六次座谈会。之后又开展了班子成员间、班子与中层干部之间及党员群众之间广泛谈心活动,共开展谈心活动42人次。通座谈会、意见箱、广泛谈心活动共收集群众各类建议、意见174条,

(三)组织全院党员学习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卫计委的九不准、省委六个严禁等;邀请党校老师在党员大会上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厉行节俭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向焦裕禄同志;全体党员观看党内教育片“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苏联亡国亡党二十年祭”。

(四)为隆重纪念建党93周年,我院党支部开展了“党员奉献日”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弘扬正气、提升医德医风”征文比赛。

(五)认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根据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系数,签订岗位廉洁承诺书。

九、20xx年工作思路

(一)加大人才招录与奖励力度。结合我院建设二甲医院目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学科团队的构建尤为重要,针对人才引进的难题,下一步拟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争取政策支持给予适当的一次性人才补助。计划投入万元,招录8-10名本科毕业生、5名硕士毕业生,以构建学科团队。对在院工作的骨干医务人员给予奖励,以留住人才。

(二)进一步优化绩效方案。经过近一年新绩效方案的试运行,下一步将对绩效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增加考核的力度,细化考核方案,加入医疗质量考核、业务指标考核、医疗安全考核、抗菌素使用考核、综合指标考核等,以进一步优化方案,并逐步提高职工待遇。

(三)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增加设施设备。切实做好“双费”控制,进一步降低药品比率,控制均次费用,控制材料比例增加。进一步探索精细化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按计划完成高档彩超等的招标采购。

(四)改善就医环境。(1)医院住院楼及门诊大楼建设于16年前,极其简陋陈旧,群众呼声强烈,计划对住院楼、门诊楼及院区进行适度装修改造,改善就医环境,增加停车位。(2)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增加叫号系统、检验条码系统、PACS系统、办公系统、处方点评系统等。

(五)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任务艰巨,持之以恒,重点培养骨干,招引人才,构建学科团队,并力争科研课题取得突破 。

第5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 人才队伍 对策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在各级各类医院中,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际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1 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三月份,我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13人。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1643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583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834人,药剂人员87人,技术人员139人。

从职称分类上看,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26人,中级职称603人,分别占专技人才总数的17%、31.5%;

从学历层次看,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360人,本科学历505人,专科学历602人,分别占专技人才总数的18.8%、26.3%、31.4%;其中护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189人,占护理人员总数的22.6%;

从年龄结构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795人,36至45岁577人,46岁以上271人,分别占卫生专技人员总数的48.3%、35.1%、16.4%。

学科情况:我院现有临床学科47个,在47名科主任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6人,本科学历29人;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下科主任24人,年龄46-50之间科主任8人。

2 目前综合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

(2)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科学的考核评定办法;

(3)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

(4)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

3 探索综合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1)围绕医院学科发展的需要,优化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人才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单位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五是加大感情投入,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实现我院学科高速高效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1)用环境凝聚人才。良好的环境是实现人才辈出、人才荟萃和人尽其才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为适应我院学科发展的需要,医院陆续招录了许多硕士生、博士生,及时为各临床学科输送了新鲜血液。要从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从学习上、精神上多支持,用良好的环境凝聚人才,真正使人才为我所留、为我所用,竭尽所能,发挥其聪明才智。

2)用实践造就人才。人才素质与能力提高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在实际工作中的磨练和持续培养,使之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最终成为医院发展的有用人才。应该立足于现有人员,进一步挖掘潜力,强化培训,提供合适的学习锻炼场所和机会;要给优秀的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压担子、加任务,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3)用机制激励人才。建立以业绩为核心,品德、知识、能力要素构成的人才考评机制和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使想干事者有舞台,会干事者有位子,能干事者有奔头,确保人才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兴旺发达。

(3)搞好统筹兼顾,促进人才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抓好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既要从维护和稳定大局出发,又要从医院学科建设长远发展谋划,不仅要考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领导管理型人才,还要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与医院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人才,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链条。与此同时,还要按照医疗改革和医院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不断开创基层央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4)优化政策激励和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和考核办法

1)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靠实践识才。要把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结合起来,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考核渗透到经常性工作中,完善现有的人才考核档案,把平时的检查、考核成绩全面记录在案,作为提升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主要依据。注重平时对人才考核成绩的积累,全面历史地考核评价人才。在坚持平时考核的基础上,注重搞好集中考核,突击考核和随机考核。无论是平时考核还是集中考核,都要坚持从实践出发,以实绩为主。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靠数据量才。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人才考核也一样。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细化量化人才考核内容,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科学量化标准和条件,同时,要引入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搞好能力测验、兴趣测验及心理测验,为人才评价提供数据参考,逐步走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人才的路子。

(5)以岗位设置工作为契机,定岗定编,按需设岗。

1)为适应医院学科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层次的要求,建立专业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6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重庆市医院)成立于1940年1月。医院紧紧围绕建设“重庆一流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愿景,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秉承“精诚为医、仁爱为民”的院训,践行“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医院成为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域诊疗、急救和医疗技术指导中心。

2010年医院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2018年2月完成“二甲”复评工作;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规划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单位;2017年加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集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医院管理及医、教、研工作和“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将全方位接受重医大附一院的帮扶和指导。医院也是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合作建立渝北区远程医学中心,与西京消化病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渝北整合医学中心暨消化系统疾病远程医学中心。同时与区内17家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签定医联体协议。与区内9家基层医疗机构成立紧密型区域医疗共同体,成立了区域影像云中心,承担了全区31个镇街卫生院及民营医院的读片、诊断工作。

医院目前开放床位710张,设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7个、职能科室21个。建立了3个市级特色专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区域医学重点学科、8个区级质控中心、5个区级诊疗中心、1个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基地。与西京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重医附一院、三医大大坪医院及市急救中心等合作成多个专科联盟。

医院现有职工956人,其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167人;高级职称134人,中级职称308人。为加强人才储备,近年来,共引进人才22名,其中直接引进13名,柔性引进9名,先后选派了6名业务骨干到德国、美国进行交流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8项,部分技术已达三级甲等医院水平,为医院医疗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医院创建工作进展

对照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分三年逐步推进,确保在2021年实现三级医院评审目标。医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4月)

一是2019年4月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创建办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新院搬迁后的实际情况查找差距,汇总整理分解到各工作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5-12月)

一是对标对表开展自查,对标准涉及的637款、3452个要点以及要点要求的必备管理制度、流程、规则、规范、预案进行撰写。二是分期分批进行创建公共知识全院培训,提高应知应会知晓率。三是结合各学科现状摸底,制定人才建设工程和学科提升工程的三年发展规划,使服务能力呈阶梯提升,力争2021年达到三甲医院技术水平。

(三)持续改进阶段(2020年1-12月)

一是组织完成评审佐证资料。二是按照创建计划阶梯性组织自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三是组织专家模拟评审,对全院达标工作进行预评。

(四)迎接评审阶段(2021年)

一是根据预评情况,梳理总结问题。二是对未达标项目进行全面整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三是迎接市卫健委领导和专家的考核评审。

三、新院区设施设备采购进展情况

大型医疗设备共129套,约25318万元,分为包一和包二两个大包采购,包一为大型放射类设备及急需设备,其中进口设备(27个品类)已于2019年6月20日成功招标。包二为余下的其他设备,正在制定设备技术参数阶段,计划于年底到位。

信息化建设分六大类共93个子系统,相关软、硬件采购预算约4300万元。,第一期已挂网进行政府采购,第二期待新医院搬迁后逐步实施,建设完成后将全面提升智慧便民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体验,展现医院全新的服务面貌。新院区信息化水平将达到“智慧医院”3级水平。

总务设备、设施及服务采购分为七个标包采购,采购预算金额5090万元。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七个标包的开标,11月25日前完成所有设备设施的安装验收。

四、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后医院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根据医院2016年至2019年一季度根据实际发生收支数据、2019年人才储备计划及培训规划,结合周边民营医院及我院实际,预测2020年业务增长5%,全院总收入41406万元;预计在职人员至少需增加250人,人员开支预计增加2400万元、水电及物业支出等是老院区的6倍,预计在3300万元以上,全院预计总支出43804万元,预计2020年亏损2398万元。 希望区政府在医院困难时期支持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人才缺口较大

按照“三甲“创建标准,我院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高级人才匮乏。按照一期建设开放床位1000张计算,需职工约1200人,目前还有约250人的缺口,计划于2020年公招150人和招聘50人。其中临床正高级职称差14人,医技正高级职称差3人。

(三)医院服务能力暂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期望

新医院建设是全区群众都关心关注的项目,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趋高性和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使得群众对新医院项目的期待值较高,而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人才积累和沉淀,预计在未来3-5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可能逐步达到群众期望。

(四)全市三甲医院创建指标紧缺

第7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 总会计师制度 现状 对策

众所周知,大中型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对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医院财务制度》,提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即从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层面明确了“允许做、要求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实际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医院较少,大多医院也未真正考虑到此项人事安排,总会计师不能有效发挥其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医院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医院中“做得成”和“达到效果”提供一些思考。

一、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

“总会计师”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借鉴原苏联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而设置的单位副职行政领导职务。我国《总会计师条例》中对总会计师的职责做了规定,包括:协助单位法人加强对单位的经济和财务管理;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组织单位预算编制和实施等。医院总会计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主管的角色,而是具有财务专家和财务管理双重身份的“专才”和“通才”,其职能应上升到医院资源管理和战略决策的高度,为医院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提供技术分析支持。包括:协助院长完成医院的战略目标制定;建立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参与医院的战略决策,开展经济运营分析,改进经营管理;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和效益评估等。

二、我国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实施现状

山东省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省内大型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浙江省在2000年就开始向包括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内的5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派总会计师。卫生部于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了第一家部属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会计师,后续第二家为武汉同济医院。到了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卫生部北京医院等三家卫生部直属医院都设置了总会计师,同年重庆市江北区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总会计师,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对公立医院实行合约管理并派出总会计师。这些已上任的总会计师对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医院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对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公立医院没有设立总会计师(包括北京、上海的部分部属、市属医院也是如此)。2008年由山东省卫生厅对省内二三级共383家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有110家,仅占省内所有医院的28.72%。2010年,一份对全国31个省(区、市)卫生厅(局)的卫生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机构仅占14.52%,其中328家医疗机构中有65家设置了总会计师,占到19.82%。而在广东,设置总会计师的大型三级医院更是凤毛麟角。林艳等的调查显示,即使在整个华南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最集中的广州地区,也仅有广东省中医院和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设立了财务总监。可见,我国总会计师制度近年来虽然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但整体进度仍然较慢,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我国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配套缺少,制度建设约束力不够

财政部、卫生部相继出台《医院会计制度(试行)》(198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1999年),明确指出在大中型卫生事业机构逐步设置总会计师岗位。2010年,由卫生部牵头、五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体现了政策法规对在卫生事业单位配备总会计师的要求从“符合条件”、“具备条件”、“有条件”等弹性规定到“必须”建立这种刚性、硬性要求的转变,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在卫生事业单位设立总会计师问题上的明确态度。

但是,虽有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比较的层次出发,可以发现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配套缺少、制度建设约束力不够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开始了实践探索,如辽宁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印发了《辽宁省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2014年),具体规定了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等,其后立即起到促进效应,短短3个月内有31家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但是,总体上说,目前许多地方尚未对在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制度还存在行业性实施规范以及地方具体实施意见的不统一等问题。

(二)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层重视不够

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等特点,卫生管理部门通常更重视对医疗卫生业务的管理和监督,而忽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当前,医院领导班子绝大多数是医学专业出身,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财务管理经验不足,对经济数据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对属于经济管理领域的总会计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设立总会计师是“分权”、“上枷锁”,使得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举步维艰。另外,在已经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公立医院中又出现了各种难以履职的情况,如总会计师与负责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副院长职务的职能重叠冲突,被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架空”;总会计师职责与权力不相符,不能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由非财会专业人员担任总会计师(例如让某党委委员兼任总会计师),等等。

(三)专业性人才缺乏

曾有媒体对多个设立了总会计师的公立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担任总会计师的人员主要来源于本单位的原财务处处长。这种情况在省级大型医院、高校下属三级医院尤其普遍。总会计师作为医院领导班子的成员,在具备医院行政管理能力的同时,更加应当具备医院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财务专业工作的特殊素质。但是,事实上,目前在很多医院仍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复合人才。大多医院从事医院运营管理的都是以财务人员为主,学历一般在本科或以下,综合财务管理能力不强,只能疲于应付记账等事务性工作,无法从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大多数医院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因为前者可以给医院带来直接收入,后者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对属于医院“非主流”技术人员体系的经济、财务管理人员,医院在人才培养、晋升评聘方面做得有所欠缺,大大影响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总会计师制度建设

医院设立总会计师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需要联合人事、卫生行政和财政管理等部门共同开展。地区政府部门应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勇于开拓,敢于改革,首先结合本地区医院的等级、规模、收入状况等指标下达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政策法规条文,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其次,有了政策必须要利用好政策,可以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列入政府卫生目标责任书内容,进行相关的考核评分并依据奖惩措施进行处理;并且,各地区可以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对制度中的某些要求范围进行适度的放宽,例如在各方面环境较好的发达地区如北上广,对该地区内发展情况良好的、医疗服务有特色的二级医院也推荐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这对于二级医院来说,也是敢于先行、敢于进取,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体现。

(二)改变管理理念,明确总会计师的权责地位

首先,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医院先把总会计师的岗位设立起来。其次,相关组织、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起来、积极协调,对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认真研究并给予方便、特事特办。例如黑龙江省医院的总会计师岗位设置就获得了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从而增加领导班子副处级以上成员职数。再次,要做好随访,对已经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要定期召集开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取长补短,吸取经验并反馈落实到制度的完善中。

各级领导尤其是医院领导要清楚认识到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总会计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财务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如果总会计师的设置与公立医院的体制有冲突或需要突破的地方,应该向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反馈有关意见,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或制订合理的替代方案,例如应注意总会计师制度与现行院长负责制等制度的关联与衔接,积极探索合理的人才配备方案。另外,可以采取“以下促上”策略,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出面,向医院领导班子提出配备总会计师岗位的具体建议,包括配备总会计师岗位的政策依据、总会计师的作用、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等,医院I导班子开院办公会议,研究、讨论该项建议,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呈报有关材料,做到事事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等待上级领导任命或上级管理部门强制推行。

(三)加强总会计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加快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的步伐,相关的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是关键。可以采用“两手抓”的方法,一方面从医院内部人员中挑选出德才兼备的经济、财会人员,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参与总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手段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经济及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单位层面要转变观念,可以有计划地从外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经济财务管理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制订系统的培养方案。当然,实行总会计师派驻制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目前潍坊、马鞍山、芜湖、株洲、七台河、深圳等地区的部分医院采用此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已经配备总会计师的单位,对总会计师队伍的管理也不能松懈,应该建立总会计师继续教育及职业资格证书定期考核制度,不断对医院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进行科学考核;有关部门要针对医院总会计师制定具体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医疗行业总会计师的管理与监督等,积极推进总会计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总会计师人才。

参考文献:

[1]耿成兴.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6-109.

[2]杨莉.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制度的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12,(11):35-39.

[3]陈哲娟,邱枫林,董先雨等.山东省医院财务主管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2,(8):87-89.

[4]陈哲娟,张光鹏,方素珍.医院总会计师的职责与岗位作用发挥[J].中国卫生经济,2011,(11):90-92.

[5]林艳,黄少瑜.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实施状况分析[J].时代经贸,2014,(4):98-99.

[6]汤谷良,顾黎.当代公司CFO的职责与能力框架[J].新理财,2005,(1):36-41.

第8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

一、引言

统计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统计分析包含了医疗、科研以及教学、信息交流等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核心,统计分析被视为统计工作的标尺,从目前我国医院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统计分析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单一的统计数据是无法满足统计分析工作的,统计数据需要直观、客观以及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分析手段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够为医院领导提供有力依据。

二、加强统计工作者自身的学习和统计基础建设,为医院管理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统计信息为医院领导提供了总结工作、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也是制定医院政策以及发展计划的凭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人员培训的时候,要统一培训,学,在医院中要建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为医院人才培新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另外,医院在培养统计人才的时候,要具有超前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将提高医院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前提,建立统一培训基地,原始数据的搜集、储存以及处理实现一体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每个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之间以及职能科室之间都能够随时共享数据信息,全面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实现统计分析工作的高效、高质。

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

1.统计分析简报制作要及时、灵活

医院统计分析工作以分析简报为主,通过简报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医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频繁出现的问题。统计分析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分析之后,就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管理策略。工作人员通过经常观察医院局域网数据的变化,以一周、一月或者是数日的医疗指标为基数,针对门诊工作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从中获得医院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了解到当前医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管理者依据这些问题就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策略,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做好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以为医院服务为总体目标,相隔一段时间,医院就要组织进行专题统计分析报告,针对医院某个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全院床位量变化因素分析等,通过对近期一段时间医院床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数据波动分析得出人员、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而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定期全面性的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除了要做好分析工作简报,不定期开展专题统计分析报告之外,还需要定期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所谓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就是针对一个季度或者是一段时间为单位,对这段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当前医院完成目标的情况,通过掌握分析这些指标,找出医院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有计划的制定更符合医院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管理策略。

四、全方位的统计,全方位的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

1.制定医院的年度总体计划和季度经营计划,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

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短期工作计划。以年度或者季度为时间段,合理制定工作内容、管理制度,医院发展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规律,分析得出这些内容要借助很多历史资料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者应该科学总结和整理医院以往的数据和资料,并依靠科学的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出医院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2.参与医院经济运行过程的监督,实现目标管理

监督管理是医院工作者行为以及思想的保障,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医院工作目标,提升运行效率以及经营利润,医院管理者应该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到考核机制中。针对每个工作环节、每个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定期对每个科室进行统计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材料消耗、病床的使用、周转、收入、支出等,各费用核算指标的考核,将既定管理目标与客观现状进行对比,考核评价责任科室的业绩,确定履行的责任和相应的奖惩,不断完善医院目标管理办法,增进医院综合效益。

3.负责对科室和各部门的统计咨询和服务

在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将经营、管理业绩以及考核评价作为重点内容,将医院整体发展作为目标,不断完善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和制度。医院管理者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统计分析贯穿于医院所有工作环节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医院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医院要对科室、各部分的统计咨询为重点分析内容,同时统计分析还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医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来说,统计分析十分必要,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以助力于医院发展,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时,也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医院医疗服务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人才工作总结范文

(甘肃省岷县妇幼保健站;岷县卫生局甘肃岷县748400)【中国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0-01 1、引言在大力发展中医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良好形势下,我院将针灸重点应用在某些找不到原因的妇科功能病:闭经、痛经、慢性附属器炎、月经过多以及月经过少等疾患。并且这方面的患者大都是经过其他治疗无效以后方改用针灸疗法的。从2011年6月至12月底的半年中,我院使用针灸疗法治疗继发性闭经十四人效果明显,令人惊奇,这里举出以下几个典型有效的例子.2、病例报告(一)王某,25岁,已婚,因停经6个月,经检查证明非妊娠,亦无其他异常发现,遂行针灸治疗。第一次针刺关元,合谷,三阴交,针后并在原穴各灸三炷;二日后进行第二次治疗,针刺肾俞,大肠俞,长强,也在针后各灸三炷。三日后月经就来了,且无任何不适感。

(二)张某,23岁,已婚,闭经已七个月,经检查证明非妊娠,亦无其他异常发现,曾先用内泌素人工周期治疗,一月后仍未来月经,即改用针灸。第一次针刺长强、命门,针后并各灸五炷,第二日就来月经,一般情况也正常。

(三)李某,28岁,已婚,月经常不调,近又因停经三月余,来院求治,检查证明无妊娠及其他异常现象。曾先用自血疗法及组织浆治疗两个疗程,但均无效,遂使用针灸治疗,每隔三日,进行一次,先后共五次;第一次取穴长强、大肠俞;第二次取穴仍为长强、大肠俞;第三次取穴关元、中极、气穴、大赫;第四次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第五次取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以上各刺激点均为先针后灸各灸五炷。五次治疗后的第六日即来月经,色量均正常,并且腰痛减轻。3、讨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①单纯针灸治疗对闭经的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经济实用,是已被广大群众认可的治疗方法。 ②不论是利用那种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均是以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为本,体现了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及整体观念。 虽然诸多医家提出了种种治疗方法,但仍存在有待于解决的问题:①对针刺手法方面的报道较少,针灸除了选穴取穴对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外,针刺手法也是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②各医家选用的治疗标准尚不统一,为判定、比较疗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科研研究的力度,进而更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闭经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闭经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费用适中,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闭经的好方法。浅谈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陆晓文(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广西钦州535000)【摘要】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因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设备品种数量增加速度较快,维修设备的技术力量相对滞后。医疗设备的品种繁多,科技含量较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有些设备专业性很强,价值昂贵并且维修时牵扯人生与财产的安全问题。因此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一些大中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掌握迅速判断和排除故障最科学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关键词】医疗设备;技术人才;器械维修【中图分类号】R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1-02 当今西方科学发达国家的医疗设备的生产、研制、管理与维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十分重视研究设备管理、维修与设备改造革新的关系,特别强调设备管理与维修以确保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从管理决策人才、技术指导人才和维修专家三个层次上培养设备人才的战略。国外医院的临床医学工程部以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为研究对象,专门负责医学技术设备的使用周期内的管理与技术保障并参与临床医学研究及设备的改进设计, 该部的临床工程师, 生物医学设备技师及临床工程技师均由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博士、硕士及本科生担任,占全院医务人员15 %~20 % 。相对照而言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培养、使用和提高等各方面都无法比试,同时在医院的地位和现状又是令人担忧的,很难肩负起医院发展所负于的重任。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存在问题: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八十年代中初期国内部分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BME毕业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辉煌。但是,大多数BME毕业生又先后离开医院。2、现行人员素质偏低。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未经正规BME教育,技能单一,思维方式落后,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3、维修手段落后。应该说,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70年代十分类似,属于维修店。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设施)有更大的设人,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4、管理制度滞后。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在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和培训等方面缺少一套严谨、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1]。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鉴于对问题的认识,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探讨:一、改变现有管理体制,使医疗设备效能最大化。医院的发展,是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有序的科学管理;创新才是飞跃,是发展的根本。不创新将是死水一潭,所做的工作只是原地打圈圈没有得到提升;创新的科学管理能使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更大范围资源的科学合理共享,产生出比以前高出几倍的效率,管理出效率更出效益是众所周知的;各类医疗仪器是一种服务和增值于一体的物质资源,是科技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成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是现代大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础。国内大中型医院都具有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但若没有真正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管理,让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就不会让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现在对医院的评价仍用旧观念和过时的方法,即把医疗设备的总值作为一个很大的指标,总认为医疗设备的总值越大,管理水平就越高,各类效益就越好,医院就越强,呈现出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致使部分设备不适合本地区常见病或不适合医院对该学科的需求,而使用率下降或闲置损坏,造成对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2]。管理没有跟上是造成设备浪费的原因;用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明白不同的理论适合不同医疗系统的管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加强创新观念的开发,和本地区医院及厂商进行适度沟通,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使医疗设备效能的发挥达到最大化。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 (4)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医学工程师法,规范临床医学工程机构的名称,明确界定医学工程人员的职责范围,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人员编制,并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聘任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对生物医学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关注生物医学工程师的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和工作业绩,以稳定生物医学工程队伍,提高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3]。三、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人才是一个单位的宝贵财富,只有人才队伍建设好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在院党委和政治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从88年开始,先后从总后医专、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引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9名。这些大学毕业生到科里后,一是老同志作好传、帮、带;二是给他们压担子,大胆使用,使他们很快担负起维修工作重任。对没有学历的同志,注重培养,给予智力投资,给以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目前已有5名同志参加了大专函授班学习,1名同志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还有两名同志准备参加大专起点本科班考试。全科同志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很高。四、切实抓好技术能力。医学工程保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是为临床提供服务的前提,这些能力包括安装能力、基础医疗设备维修能力、质量检测能力、计量检定能力、医疗设备评估能力、临床培训能力、器械相关医疗事故的鉴定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等。另外,大型医疗设备和系统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场地设计和技术评估能力以及对医疗设备资源配置合理、规模适宜的论证规划能力也是医学工程部门应该具备的能力。临床工程师基于多学科教育背景、临床工程实践和对医院自身情况的熟悉,提供的建设规划方案或论证报告很可能关系到医院建设的百年大计,这些贴近医院、贴近临床的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是院外和社会上无法提供的。有了这种能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临床受益,医疗设备安全性提高了,病人也受益。抓好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要经过3到5年的实践培养,才能成为具备综合能力服务于临床的工程师。当前,许多医院的临床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教育背景混乱,下不了临床,发挥不了医学工程学科保障的职能,拖了医院后腿。究其原因,除了医工部门自身的基础管理薄弱外,医院不够重视,人员编配比例过低,也是一大根源。与美国医院医学工程人员(临床工程师、物理师、放射工程师、信息工程师和生物医学工程技师)编配比例约占其人力资源的15%-20%,而国内三甲医院的比例不足1%-3%,二甲医院的比例差距更为明显。五、走科技开发之路。医疗设备的供应、管理及维修是医学工程部的日常本职工作, 但是光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有代表本科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里所说的应包括政治、学术和经济地位。从全国来看:医学工程学会的建立,每年医学年会的召开都为医院医学工程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也吸引了许多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 加入到这一队伍,他们中的一些思维聪颖, 对临床发展动态反应敏锐, 不满足于原始简陋的仪器设备, 力图用新的技术, 原理或方法研制发展新仪器,运用于临床. 走理工医结合的路, 研制新产品, 利用技术优势走(转下页)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胡滨(天津市医学考试中心天津300000)【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2-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对加快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评价是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鉴定与保证培养成效的核心环节。国外发达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起步较早,其应用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是在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后逐步制定出来的;同时,国内部分省市亦在完善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和国内部分省市的经验,重点围绕住院医师考核评价方面的国内外成果开展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天津市的现状,针对健全住院医师考核评价体系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一、国外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一)发展概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始于自19世纪末的德国,现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度,在其住院医师培养的全过程中,标准系统的考核与评估贯穿始终。美国于1992年建立了以授予专科证书为目标的考试程序,其医学院在校学生需要通过第一步及第二步美国医师资格考试,才有资格申请住院医师培训。与美国相似,德国6年高等医学教育期间要通过三个阶段的全国统一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再经过18个月的注册前住院医师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完全注册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美国住院医师要接受病案评审、培训期间考试、各学科委员会组织的执照考试、临床操作考核和应用标准化病人的考核等,用以考核评价其核心能力。加拿大要求在培训结束之后接受由加拿大皇家医学院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笔试、口试和技能考试的全国统一考试,住院医师通过考试后获得合格证书。日本则是通过书面、口试和实际操作三部分考试来确认。英国自2005年开始推动"现代医学职业"计划,并强调建立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评估模式,欧洲地区、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北地区广泛使用该模式来评估住院医师的教育效果。(二)美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的新进展:1、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是由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美国医学会、美国医院联合会、美国医学院协会和美国医学专科学会委员会等组成的自发性组织。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对每个专科都有一个培训指南,确定总体要求,注明应达到的标准,根据指南进行考核评价,有完善的电脑管理系统,每位住院医师都有一整套的培训档案。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认可标准或一般要求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审定和批准,医院各个专科要制定详细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并予以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地点在指定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其资格由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认定并每年进行审核。2、美国住院医师培训与评价标准包含的六大核心能力: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提出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顾、医学知识、临床工作中的学习与改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和基于系统的临床实践等六项。3、考核评价形式:对住院医师采取的评估形式包括在教育训练期间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在教育训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育训练进行期间举行,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住院医师,以改善其今后的学习和培训。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教育训练结束时举行,测量住院医师是否达到专科或阶段培训目标,判断其是否具备在某医疗领域开展工作的能力。4、住院医师考核评价"工具箱"的建立:2000年9月,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理事会(ACGME)和美国专科医师委员会(ABMS)共同公布了《毕业后教育受训者能力考核方法表》。该表就像一个"工具箱",不同的专科委员会都可以从中选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来实施住院医师培训的考核。

(三)英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的新进展:1、英国住院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2003年英国四个地区的卫生部联合出台了"现代医学职业计划",阐明了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从2005年开始,英国所有医学院校毕业生都必须接受为期二年的住院医师基础训练计划。住院医师训练结束后,可选择进入社区医疗、专科医疗或学术研究等领域。2、英国住院医师培训与评价标准包含的六点核心能力:英国医学总理事会设定的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良好临床照顾、维持跟得上时代的医疗专业、教学与训练并进、良好医患关系、良好团队协作和公正正直等六点。3、考核评价形式:同美国类似,英国的住院医师采取的考核评价形式包括也在教育训练期间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在教育训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两种。4、英国新的综合性住院医师评价模式:自2007年八月开始,英国皇家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考试率先采用新的综合性评估模式,包含三个模块:(1)应用性知识测验; (2)临床技术评估;(3)工作场所评估。(四)美国、英国住院医师考核评价特点:从美国、英国等国家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在培训过程中均通过安排统一的考试来保证培训的质量。第二,实行三统一: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考试内容,统一颁发合格证书。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注重对住院医师核心能力的考核。二、国内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一)发展概况: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次提出并实行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工作逐步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2007年,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对考核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科室。(二)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考核1、组织管理:考核工作由辽宁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实施。2、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包含笔试、标准化病人、计算机模拟病例和临床技能操作。3、考核评价程序:考试计划总体分两个大部分:理论考核部分和技能考核部分。(三)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考核;1、组织管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在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2、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含有专业外语、临床思维、专业理论及临床技能四项。3、考核程序:考试计划总体分三个部分:临床思维考核、专业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五)辽宁、北京的考核评价特点:从辽宁、北京两地区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这两个省市都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相关的培训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考试考务工作。第二,考核评价方法上每个省市并不统一,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三、考核程序普遍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但考核内容上也是略有不同。三、借鉴与建议鉴于医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培训环境,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评估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全面负责全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考核等工作。(2)改进现有住院医师训练计划,建立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强调职业精神、道德素养、人际沟通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对每项能力均制订出具体的标准和评估方法。(3)我们目前住院医师评价过于简单。应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4)需要建立师资培训认证制,强化对带教导师的培训和资格确认,并规定资格的有效期,定期换证。(接上页)向社会,扩大了社会影响。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医疗器械的维修部门需要不断的提高队伍的素质化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更好的为医院服务,医院部门要做好医疗器械维修队伍的建设支持。为医院的经济发展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周丹.临床工程学科工作模式转化[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3):1-3.[2]郑文波.试论临床医学工程工作模式的改革[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2-6.[3]史长宁,王卫东.军队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学发展与模式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