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

第1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年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我省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整体活跃的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认清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全省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政策方面。就是同志“两个趋向”的重要论述。同志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年已经实行的支农政策不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在国家将农业税率统一降至2%的基础上,省财政安排7亿元,全面免除农业税,再增加1.85亿元,扩大粮食直补范围和资金规模。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的社会事业投资也主要用于农村。可以说,农村发展面临空前的好环境。

第二,发展走势方面。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的进一步确立和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第三,工作对象方面。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青年群体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就业领域上,由第一产业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就业地域上,由乡村加快向城镇转移;在增收渠道上,由体力型加快向知识技能型转变;在思想观念上,由封闭保守加快向开放、自主、多元和竞争转变。

总的看,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正处于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重点工作理所当然是团的工作重点。全省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把农村团的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做到推动有声势、支持有力度、落实有成效,努力实现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整体活跃。

二、全面贯彻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格局

全省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三大板块的基本格局。

第一板块:增收成才行动。即帮助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成长成才。这是农村共青团工作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务。增收成才行动包括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和“四个带头人”培养工作。*年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同努力,力争培训农村青年5万名,输出农村青年5万名,确定培养“四个带头人”2000名。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王明方书记提出团组织要主动围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深化各项活动,会后团省委与省委组织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已经作出初步的安排。

第二板块:文明生态活动。即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组织引导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参与生态安徽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安徽建设方面,重点是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好三月份“生态安徽青少年活动月”;持之以恒地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在已经改水改厕的村庄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先进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是以乡村青年文化节为载体,广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积极创作乡村青年文化精品,大力培养乡村青年文化人才。和谐社会建设方面,重点是深化爱心助学行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加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第三板块: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青年组织建设,不仅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保障,而且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要求。当前,一方面要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原则和“强乡带村”的总体思路,以“百乡千村”计划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联系青年的新纽带、服务青年的新平台、教育青年的新阵地”的总体要求,全面扎实地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农村青年组织体系。

三、全面贯彻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全省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系统地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又要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地方突出不同的重点,整合力量,集中突破,力求实实在在的成效。*年要在全面落实的基础上,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双培双带”青年行动。从*年开始,省委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即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人,把农村发展能人培养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创造性实践。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根据省委要求,团省委决定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部署,整合已有的工作项目,在农村基层团组织中全面开展“双培双带”青年行动。主要任务是配合“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在农村团员青年中大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在优秀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大力培养团的工作骨干和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工作项目:一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二是广泛开展“四个带头人”培养活动,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在乡创业、外出就业和创业;三是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活动,引导农村青年为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四是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把大批优秀农村青年吸纳到团的组织和活动中来,推荐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去。具体方案将联合省委组织部共同下发,各地可以先行一步。

第二,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我省农村改厕面临极好的机遇,国家爱卫办补助我省1600万元,用于在重点传染病区、血吸虫病疫区和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改造户厕10万座;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继续投资约5000万元,新建三联式沼气池10万口;各地普遍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的投入,加上省、市、县三级领导组成员单位共同帮扶,面上改造户厕10万座。希望各地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大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把改厕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实施两个大项目,乘机松口气,满足于帮帮忙,放弃或放松原有的工作推进格局。必须再次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爱卫办和能源办两个项目实施的同时,切实做到面上推进的力度不能减,青年带头的优势不能丢,抓点带面的格局不能变。首批196个示范乡镇要继续下功夫抓实抓好,帮扶、服务、考核要具体到户。适当时候再启动第二批示范乡镇。同时,选择一批已经改水改厕的村庄,开展改善居住环境活动,促进农村文明生态建设。

第三,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前不久团中央在山西晋城召开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宣布试点工作结束,青年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我省农村青年中心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全面推进的阶段,各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实际。总结前一段试点工作经验,在下一步工作推进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十个要点:坚持团的领导,乡镇团委书记必须担任中心法定代表人;坚持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组建,实行会员制和理事会制;坚持最大限度地覆盖青年,特别要把各方面优秀青年和青年能人吸引到青年中心,推荐进理事会;坚持以青年中心为平台,大力组建专业协会和青年社团,以协会和社团作为会员活动的基本单元;坚持服务青年的宗旨,积极稳妥地拓展服务项目;坚持把秘书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聚集一批热心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坚持以协议或加盟的方式,逐步拓展中心的活动阵地;坚持将团的各项工作与青年中心的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开展好各类科技、文体活动,扩大中心的影响;坚持有统一的标识和固定的办公场所。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推进;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能满足于抓几个典型,搞几个“花瓶”,或者利用已有的资源简单拼凑;要避免脱离青年,真正把青年发动起来,尊重青年的意愿,因地制宜地建设和管理;要避免虎头蛇尾,不仅要建起来,而且要下功夫让青年中心持久地转起来,真正地亮起来。各级团委要进一步重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将其与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百乡千村”计划的实施有机结合,加大指导、支持和督查的力度。

四、全面贯彻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把握关键,狠抓落实

真心实意地抓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就必须把握住关键性的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千方百计地使会议精神在基层、在农村青年中得到体现、取得实效。

第一,要抓住关键性的人物。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农村共青团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团县(市、区)委书记和乡镇团委书记。必须明确:团县委书记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团委书记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春明书记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上准确定位团县委既不是县委,又不是基层团支部;团县委书记既是领导,又是干事。明确了团县委书记谋全局、打基础、抓基层、办实事、带队伍五项基本职责,提出了加强乡镇团委建设,配强乡镇团委书记、副书记的思路,希望各地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团县委和乡镇团委工作的指导、督查,既热情关心、大力支持,又严格要求、不迁就照顾。要认真抓好团县委书记和乡镇团委书记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各级团的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形成全团抓基层、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第2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村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刚才,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同各地各有关单位签订了扶贫开发工作责任状;待会儿*同志还将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进行具体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质。“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发展、改革过程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省、市委也相开了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贯彻部署。3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同志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今年全区的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按照这些总体要求,吃透精神实质,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茅箭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正确分析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蕴含生机活力的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体两翼加旅游”的城郊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南部生态旅游区已具雏形;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业结构趋于优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交通、通讯、农田水利、广播电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教育得到巩固;农村发展的体制得到缓解,农村社会保持稳定。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是深入实施“一体两翼加旅游”的城郊型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的直接结果,是全区各地各涉农部门积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是近年来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出现的一些代表发展方向,蕴育生机与活力的积极方面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区农业人口虽然少,但农村覆盖面广,群众问题较多,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难度仍然很大,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差距,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估计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看到工作的中的不适应,抓紧研究解决重大环节和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明确今年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前不久,区委、区政府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研究和谋划我区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时,通过分析形势,认真思考和剖析近年来我们农业农村发展走过的历程,形成了这样三点共识:一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增收问题,在总体工作把握中,必须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长期而紧迫的中心任务。二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不光在农村内部,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破解深层次矛盾和根本制约因素,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三是茅箭“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和完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加旅游”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加快生态旅游区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年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生态旅游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二、突出重点,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收农民收入。现阶段农民增长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的思路。结合茅箭实际,我们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做活,又要搞好产业配合,拓展农业和农村外部的增收途径;既要从整体上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又要突出抓好重点农户和重点人群的增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帮助和引导农民增收。1、依托生态旅游促增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城郊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配合“农家乐”休闲产业,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运用当地传统手段加工腊肉、泡菜、干野菜、土豆腐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促进农村山场资源向商品转化,就地消化增值。2、优化结构促增收。进一步稳定蔬菜生产,大力调整种植方式和方向,重点抓好以*为中心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禽苗(蛋)供应,巩固土杂鸡、牲猪等传统养殖,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广林间套草模式,加强大枣、茶叶、板栗、油桃等特色基地扩建、管护,提高林特基地产出效益。3、发展龙头性项目促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户、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大力支持恒大、魔芋、武当生物医药、灵芝保健等依托农副产品资源的生产加工项目,扶持非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4、搞活流通促增收。在种养大户和经营能手中培育农村经纪人,建立经纪人队伍;巩固和发展土杂鸡、蔬菜、农家乐、大枣等专业协会,架起市场与产地的桥梁;进一步盘活大川山货市场,规划建设伏龙山农副产品小型交易市场,促进产销衔接。(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发展滞后,主要滞后在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乡村道路建设,采取“一路一议”的方式,多途径筹集资金捆绑使用,确保完成枧槽、吴家等6个村的油路、水泥路铺设和晴雨路改造。2、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继续抓好防洪保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的同时,统筹规划集中供水、工业园区用水和旅游观光用水工程,重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加大对马家河、大沟河、枧槽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对马家河上游营子段流域实施小型梯级拦水坝建设,对马家河下游流域实施李明槽垭和庙沟山垭防洪改道工程,分段规划、沿河绿化、保持水土、疏通河道。3、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大川村、小川村、许家棚村和廖家村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一建带三改”,集中连片建设沼气池,整治房前屋后环境,改善村容村貌。认真抓好旧村居改造和百二河、马赛路沿线农民建房,统一规划、统一格调、严格监管,建设具有浓郁民风民俗的农家新居。4、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在推广林草间作、林果间作、林药间作等造林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坚决制止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行为,严禁“农家乐”经营业主烧柴,对农户烧柴实行“定点、限额、见兜留树”,切实保护好生态自然资源。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增强环境意识,对乱砍滥伐行为实行严管重罚,严肃追究责任。(三)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农村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农村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1、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认真开展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盘活“四荒”资源,使农业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运用市场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区内外市场主体租赁、承包、买断、合作开发我区山水旅游资源,逐步实现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市场化,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及基本保障问题。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总结完善茅塔乡化债试点经验,继续积极稳妥地做好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全面清理、锁定、冻结各种债权债务,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因村制宜地制定化债办法,力争全年化解不良债务30%。认真搞好“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和“两工”的管理。严格全年筹资人平不超过15元,筹劳不超过10个标准工作日的政策规定。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合并村组,探索分流人员的安置途径和办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3、减轻农民负担。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继续实行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健全农税征管体系、农民负担监管体系、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体系、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清理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乡村等基层组织的搭车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发生。严格“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监督。强化村(居)财务管理,全面落实村(居)帐务资金乡镇、街办“双代管”制度,全面落实村(居)财务公开制度。(四)组织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努力提高扶贫开发实效。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把扶贫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提高扶贫开发质量。要正确处理富民与富区、扶贫与帮富、直接扶贫与间接扶贫的关系,坚持突出重点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确保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实效。1、认真抓好扶贫重点村建设。围绕“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目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抓好枧槽、东沟、大坪、大沟、马家河、小川、大川7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建设,逐步把重点贫困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同时,要抓好全区扶贫工作,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户,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八不准”要求,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示制和扶贫资金报帐制,合理有效地使用扶贫资金,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截留、挪用等不良现象发生。3、加大扶贫帮建力度。要积极争取市直对口单位加大对我区扶贫联系点的帮建力度;坚持区直部门的帮建贫困村制度,继续开展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活动。要改进扶贫方式,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扶贫、计生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活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4、关心农村弱势群体。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低保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对接,切实解决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区农业、计划、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转商问题,建立失地农户帮扶服务台帐,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失地农民纳入低保范围予以救助,对五保集中供养户和特困户,实行建卡公示,长期救济。健全区、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围绕市、区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有计划地输出农民务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打工经济。(五)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紧密联系茅箭农村实际,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重点解决好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村环境两个突出问题,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从各村经济状况出发,区分不同类型,科学确定区、乡、村、个人分担合作医疗的比例,力争使更多的农户参与受益。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巩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继续扩大基层民主。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落实村帐乡管,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正确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同时,要继续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四五”普法和农村反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激发他们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干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村文体生活。要结合创建活动,集中治理和解决脏乱差问题,下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继续组织好“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农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抓出成效。(一)加强宣传和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1号文件”。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是全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干部群众把中央“1号文件”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把政策交给农民,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实际加以细化、实化、具体化,创造性执行政策,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涉农部门要强化服务观念,深入实地办点,送技术到村、到户;财政、计划、金融部门要搞好资金调度、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宣传、科教、文卫部门要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的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政法部门要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农民安居乐业。(二)切实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一是要创新思维方式。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工作,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观念,学会用市场化的办法来盘活农村资源,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要从习惯于行政命令转到提供服务、信息指导、典型示范、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统筹安排,点面结合,即注意把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统筹安排全局工作上,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办点抓示范上来,通过不断培植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局。三是要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随意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执行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提高对农民群众进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的工作水平。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是要以争创基层组织先进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三转一推”活动和“双带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和“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以“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抓好村党支部班子建设,通过下派干部到村任职等有效办法,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重视典型带动作用,抓好“双带”工作。村“两委”干部不仅要自己带头致富,更要带领群众致富,成为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的贴心人。要树立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形象,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进一步理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关系,特别是村“两委”要加强团结协作,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带领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当前工作矛盾多、困难大的情况下,要注重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基层干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工作顺心、安心,有奔头、有干头。三是落实责任抓落实。要把农村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和量化,落实到具体人头上,明确在具体时间范围内,做到责任明确,分兵把口,各个环节衔接协调。要建立健全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形成科学规范的抓落实机制。(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区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实干、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一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感情上贴近广大群众,在工作中依靠广大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对农民多给予、少索取,多服务、少干预,千方百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基层、农民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二要克难攻坚抓落实。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新的困难。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干部。能否化解矛盾、攻坚克难,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要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农村的实际,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办法。要正视困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突出抓好大事要事,靠重点工作突破带动面上工作开展。要善于运用政策推动工作落实,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三是落实责任抓落实。要把农村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和量化,落实到具体人头上,明确在具体时间范围内,做到责任明确,分兵把口,各个环节衔接协调。要建立健全任务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考评奖惩等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形成科学规范的抓落实机制。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加快旅游区建设,奋力开创全区农和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第3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年10月9日至12日,备受关注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对农民也将带来新实惠,既有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有很多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既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又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准确把握《决定》的主要精神。

一要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决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个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加深刻、更加透彻的认识。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是贯彻《决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现实依据。

二要准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指导思想。《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任务。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第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第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利得到切实保障;第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第六,完善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重大原则。《决定》提出了五项重大原则。第一,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第二,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第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点战略;第五,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要准确把握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三大部署:一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三大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画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操作性的“路线图”。

四要准确把握具体贯彻《决定》相关要求的四个时间表。为了使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中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进程的时间表:一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决定》提出到**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翻一番。二是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决定》提出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三是着眼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定》提出力争到**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四是着眼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决定》提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其中,力争三年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将为农民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要准确把握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要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

二、胸怀全局,明确方向,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决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深刻揭示了“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具体地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推进全局改革发展的需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

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同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的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又一次选择了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这是我国从总体上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农业农村的发展仍然滞后。《决定》客观分析了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二是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三是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五是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增多。

针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求全党在当前农村改革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前,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政策、新的举措,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的好形势。

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三农”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再次提醒全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十七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做好“三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这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开创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国际金融“海啸”的暴发,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农业农村工作也不同程度遭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三农”问题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农业农村工作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狠抓机遇,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近几年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兴农政策,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决了一直困扰农业农村工作、农民群众普遍关注、急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党的新的“三农”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了一颗“定心丸”。2009年,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让“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农村土地所有制上,让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对承包土地具有所有权,可以通过转让,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土地流转,以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经营,从而不仅可以把农民群众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且通过土地流转,农民群众将长期受益、稳定受益,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努力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贯彻好、落实好,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富民工程。围绕培育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者。一是加强在家务农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技人员深入田头指导等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真正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生产的技术要领、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二是加强离土离乡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围绕

二、三产业需求,通过与企业协作,定向定量培训等方式,逐步让农民群众向非农产业转移,真正减少农民,致富农民,同时为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出国劳务农民的强化培训。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国门挣大钱。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农村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2009年,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力争举办各类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21期,培训转移农民3500×××人。

(三)突出高效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土地增效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农业企业培植,加快建立和规范“三大合作”组织,扎实推进高效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新突破。1、强化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紧紧依托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有机农业核心区和运西有机农业开发区以及现有高效农业园区,切实加强“五个万亩”高效农业基地建设,重视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争2009年全镇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万亩。其中,高效种植面积×××亩,养殖面积×××亩。不断增加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占园区面积的比重,2009年力争新增设施栽培面积×××亩,有机稻米转换面积400×××亩,有机蟹转换面积400×××亩。大力提升高效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强镇富民目标。

2、强化“三大合作”,增创发展新优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三农”发展带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通过正确引导,规范建设,真正形成惠及农民、促进发展、互利双赢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2009年力争再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个,流转土地面积400×××亩,新增入社农户×××户。为进一步推进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土地增效创造良好条件。

3、强化农业招商,增添发展新活力。重点加强驻外农业招商办事处力量,加大全镇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品牌等方面优势资源的整合、推介力度,努力在农业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广泛组织村企挂钩、村企互动活动,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民资流向高效农业,促进高效农业发展。2009年将通过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完成引进招商项目×××个,引资额1亿元,其中外资×××万美元,让一批体量大、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落户农业园区,推进高效农业发展。

第4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春节过后市委召开的一个大型会议,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市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刚才,爱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2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对20*年全市农业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县(市、区)就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完成情况及20*年工作打算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都深受启发,倍受鼓舞。希望同志们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20*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再强调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是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深刻变化、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的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丰产丰收,总产达到万吨,增长%;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连续四年增速超过两位数,首次实现连续四年每年农民增收元以上。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1家;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累计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4万亩;畜牧养殖密集区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三大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十大农业产业链开发全面推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扎实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振奋人心。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农村沼气用户万户,累计达万户,解决了万农民的用气问题;完成农村安全饮水万人,累计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40.3万人;累计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24.43万人,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39个,累计完成157个;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投资2.1亿元,新修乡村道路548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97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完成“盲点村”电网改造185个,17万农民用上了电;1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四是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改革稳步推行,在XX县率先开展了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粮食、供销两系统的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等多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五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4亿元,共惠及学生174.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投资550万元新建国债卫生院9所;全面推行和完善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加强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驻村帮扶工作扎实进行,全市共抽调名干部深入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驻村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余万元。六是农村党建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实施农村党建工程,全市70%以上的农村党组织达到了“五个好”标准,71%党支部书记达到“双强”标准,构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终端接收点3634个。建成全国文明镇1个,全省文明村镇12个,全市文明村镇112个,全市73%的村庄达到了平安创建标准。

20*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而根本的一条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20*-20*年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核心、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更加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强大动力。可以说,这5个中央文件围绕加强“三农”工作的主线,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构建了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搭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同时,中央又相继出台了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和免收农业税等一系列支农亲农惠农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践充分证明,中央也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这些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是符合农村实际的,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回顾我市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确实很好,成效确实显著;综观当前的变化,农业农村发展机遇确实很多,挑战确实严峻;放眼未来的发展,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确实很高,任务确实艰巨。总的来看,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农村仍是落后区域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解决好我市“三农”问题任重道远。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强”。“三农”问题,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在去年底中央农村会召开之前,总书记还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防止明显通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把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三农”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央领导的讲话和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在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关注。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也高度重视。1月7日,省委书记XXX在省委常委会上,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时强调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要把握三个工作方向、四项原则和六个工作着力点”。结合“三农”问题针对每一个要点都进行了详细阐述,三个工作方向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三农”大好形势;四个原则即重心不转移、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松劲、扶持不减力;六个着力点是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转移农民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1月12日,XXX书记又就贯彻回良玉副总理来XX视察农业农村工作指示精神时强调指出,做好我省“三农”工作,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始终不渝”。即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决不动摇,始终不渝地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决不动摇。这两个讲话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同时,XX省长、XXX副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也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三农”的战略思想。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20*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这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干部群众关切的热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认为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十七大提出,“要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努力方向。

二是必须要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三是必须要改善农村民生。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在就业方面,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医疗卫生方面,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必须要保证农民平等权利。保证农民的平等权利,必须树立公平对待农民的理念,完善保证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

因此,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深刻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密切跟踪农业农村正在经历的广泛而复杂的变革,清醒认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务必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较快的有利时机,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要抓好中央、省委政策措施的落实。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谨慎,要切实做好“五个三”的落实,即切实做到“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二是要抓好各项补贴资金的落实。要坚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农机具、测土配方施肥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项补贴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力度;要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二)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一是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粮食生产发展起点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力,推广一批优质品种;要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力,保持农业不断增效、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要发挥改革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基础建设的保障力,保障粮食安全丰收。要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机遇。

二是要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菜篮子”产品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生计。要认真研究去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产销波动规律,要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认真抓好,尽快健全有关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的长效机制,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和市场稳定。要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继续加大防控体系建设力度;要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构筑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固防线,让消费者吃上营养、安全、放心的食品。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四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

(三)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市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脆弱、物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要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切实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二是要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进一步拓展农机作业领域。三是加快生态林建设。要按照省高标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尽快制定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我市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要实行林业生态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林业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层次的质量责任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地林木权属,充分调动农民和造林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和人才体系建设。

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迅速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对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比较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农业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要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推进农业科技的转化与推广应用。要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加大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有关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资金,要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民营农业科技组织倾斜。

二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公益的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动物疫病可追溯制度。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促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同时,要在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向教育阶段提供教科书。进一步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上不起学”的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积极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发展农村民办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二是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快建立健全全市农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乡镇医院建设改造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监测系统,提高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控能力。

三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人口控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办)创建活动。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试点工作,努力构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体系;继续做好20*年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体系。大力推进以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法规等“五进农户”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落实好“阳光生育计划”。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广场等基础文化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服务新农村建设出版物的出版比例。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以“图书、戏曲、电影”为主体的文化下乡活动,实施“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体育健身活动。

五是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和扶贫开发力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将农村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五保供养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孤有所救、残有所助、困有所济。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整体推进战略。

六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六)以加强农村改革为重点,切实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

一是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认真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户。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探索土地流转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规范程序、严格审批、强化管理。

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方面,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在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切实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在妥善处置乡村债务方面,要在制止新债、锁定旧债的前提下,分类、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要全面铺开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

三是要积极推进农村其他改革。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切实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治理结构,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同时,要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供销、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等改革,努力取得新的进展。

(七)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抓好试点,提高水平,以点带面。认真实施“五型农户”创建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培植支柱产业。成立专门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全面启动辖区内各行政村的新一轮的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工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加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房舍美化的“村容四化”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树立标兵,示范带动,典型引路。进一步巩固、完善市级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基础设施,切实提升标兵村建设档次。着力培养、扶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对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加大投入,有目标地进行建设,培养一批新的典型。三是增点扩面,逐步推进,辐射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和“百村示范、千村率先”的要求,启动安阳市第二批试点村,扩大试点带动作用。启动“矿业农庄”试点,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启动“爱民连心桥”项目建设,切实加大农村危桥改造力度。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全市百万农民的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历史的、发展的、全局的高度,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清发展现状,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一个重大原则,也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深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切实把“重中之重”反映在认识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自觉做到在感情上亲近“三农”,在思想上重视“三农”,在工作上突出“三农”,在资金投入、干部配备上支持“三农”。要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责任体系,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加强督察指导,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部署落到基层和千家万户。

(二)加强作风转变。要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干部要坚持扑下身子“真干事”、雷厉风行“快干事”、知难而进“多干事”、心系群众“干实事”,进一步形成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的良好风气,真正把精力用在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到抓工作上,对群众有“亲情感”、对事业有“责任感”、对岗位有“光荣感”,做到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富起来,靓起来,舒心起来。

(三)加强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配合意识、服务意识,形成齐心协力、协调一致推进“三农”工作的整体合力,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财力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财政、计划、交通、建设、国土、公路、教育、卫生、金融等部门,要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第5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这次农房改造建设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在会前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出台了农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刚才,吴松海副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我县的农房改造建设工作情况,对下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请各部门、各乡镇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有关先进,签订了责任书,有关乡镇部门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工作,是一项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兢兢业业地把好事办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第一,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改善民生、优化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推进农房改造、解决“居有所住”问题,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我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泥房、旧房、危房较多,群众要求住房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下山移民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等,改造了一大批农村住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农村的居住条件还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村住房为建筑质量差、抗灾能力低的砖木结构,全县还有2万多户农民至今仍住在破旧危房中,而且其中大多数是经济条件差及劳动力缺乏的弱势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角度出发,紧抓全省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使发展增后劲、百姓添福祉、党委政府得民心。

第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加快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推进和加速城镇化进程有两个途径,一是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放下锄头,“洗脚进城”;二是发展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就地解决农村的城镇化问题。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农房改造建设,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搞简单的村落改造和农民住房的拆拆建建,而是要通过抓好农房改造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两集中两提高”。“两集中”是指:农村人口和社会公共服务要素向中心乡镇、中心村集中,农村复垦出来的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两提高”是指:通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县村庄布局的离散度很高,全县有295个行政村、4200多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4.3个自然村;这种分散居住的现状,不仅容易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使城镇公共服务很难向农村延伸覆盖。全面实施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到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建房落户,促进农村人口集聚,既顺应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又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从而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第三,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扩内需保增长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而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将直接带动建筑材料、建筑劳务、装饰装修、家政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拉动内需的一个有力引擎。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住房,还能够腾出大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为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实现,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发展得空间的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总之,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群众所盼、民心所向、发展所需。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要全面落实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

根据省市要求及我县实际,今后三年,我县农村住房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完成农房和危旧房改造28832户,其中农村住房改造20632户,危旧房改造8200户。总体要求是要在“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九个字上下功夫。“抓重点”就是要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乡镇、重点行政村的农房改造建设;“攻难点”就是要着力破解土地供给、资金筹措、规划编制等难点工作;“创亮点”就是要积极探索跨行政村、跨乡镇迁移集聚建房等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山区农房改造工作的鲜明特色和看点。主要措施是“抓好三个规划、做好四个结合、强化五个保障”。

(一)抓好三个规划。编制规划是开展农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

一是优化村庄布点规划。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整、生态良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合理确定村庄数量、规模和实施时序,从而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特色自然村合理布局的村建体系,杜绝“二次搬迁”现象发生。同时要做好县域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优化用地布局,为农房改造和其他建设预留空间。

二是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人文景观及实用、节约、美观、协调,以及布局全面、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对村庄规划的调修编力度。要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水平的重要标准加以落实,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编制农房改造规划。住房问题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突出农民在农房改造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和可承受能力,设计的建筑,结构、户型、用材等都要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特点。农房设计应彰显民居建筑风格,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的理念,满足农房抗台、防洪、抗震、防火等标准规范要求。

(二)做好四个结合。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以开放的思维、统筹的办法来推动这项工作,主要是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继续按照“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战略,大力推进县城新城区开发,积极培育县域中心镇;加快实施司前“一镇带三乡”等中心镇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中心村镇,努力构筑县城城镇发展体系。农房改造建设工作要主动与之结合,根据规划要求,按照“搬迁偏远村、弱化自然村、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引导农房改造对象通过住房改造、迁移等措施,集聚到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共享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

二是要与“千百工程”相结合。我县实施农房改造建设的村庄普遍存在着村容村貌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在改造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广泛开展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今年起步实施的部级生态县创建为依托,强化落实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和处理、卫生改厕、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立面美化等改造措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要与下山移民相结合。高山远山区农民群众的农房改造建设工作如果不与下山移民相结合,就只能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而无法改善生产条件,其效果至少要打一个对折。因此,这些区域的农房改造建设工作要从我县工业产业不断集聚所产生的对劳动力强烈需求出发,把主要入迁地定在县城、中心集镇和产业功能区周边。通过在这些地方新建下山脱贫小区,引导人口布局集聚优化,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真正实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四是要与避险安置相结合。我县高山林立、溪流众多、台风频袭以及重点水库库区范围较大的特点,造成县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这些区域的农房改造建设工作要与避险安置相结合。新建房的选址要符合避灾要求,做到“三避二高一便利”,即避开行洪区、避开滑坡危岩地段、避开泥石流发生区,高于行洪线、高地势,饮水、交通便利的地方,避免出现新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决不能发生“二次搬迁”现象。

(三)强化五项保障。农房改造建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任务期相对较长,保障措施是否有力,对能否实现顺利、持续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里已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相应建立工作班子,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合力抓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强化督查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强化用地保障。要确保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10%左右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尽可能利用空闲地、荒坡荒地建房,使农房改造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规定,坚决收回拆除房屋的宅基地。特别是整体搬迁的村,宅基地要基本实现复垦,以有效解决农房改造用地指标不足难题。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要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整合包括“千百工程”、“811”环境保护行动、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在内的各项农村建设资金。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坚持“专户储存、专帐管理、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要取消所有农房改造户的行政审批规费,涉及的服务性收费和需上交的税收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房改造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联保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县规划建设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管,做到精心筹划、科学调配、阳光操作、质量过硬,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要强化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6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从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开展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网两平台"建设,成效非常明显。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改造和新建各类服务网点8281个;其中日用品便民超市439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1.4%;农资便民超市388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4.3%。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56个,吸引和带动22万农户。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8个,辐射周围260余个村庄,服务20余万农村人口。全市12个县区全部列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3080个服务网点通过了验收。莒南县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率先组织实施了"十百千"网络建设工程,其经验做法得到了商务部、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山东经验、*现象、莒南模式";苍山县大力扶持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设,成为全市先进县。其他县区也都根据各自实际,加大了工作力度,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农产品顺畅进入市场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乡村市场质次价廉、假冒伪劣屡禁不绝,农民生产、生活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具体工作推进上,一是现代流通服务层次不高。二是各县区工作开展不平衡。三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意见中规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在有的县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商务部组织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供销总社也实施了"新网工程"。我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商贸大市,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物流天下"商贸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今年全市20项"为民工程"之一,确定了今年"乡镇超市和村级便民超市覆盖面要由*年的81.5%提高到90%以上"的目标任务。前一段时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同志又专门主持召开市政府工作会议,听取和调度各个项目进展情况,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20项为民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抓好这些工程的重视和决心,也是对我们做好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力促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要把"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加大,抢抓机遇,借势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工程"任务,使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抓住关键,扎实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

(一)扎实推进农村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立足增强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把配送中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连锁配送是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点、生命线。要充分发挥开元、天添乐等现有县级配送中心的作用,鼓励支持其通过各种途径做大做强,使其发展成为区域配送中心,发挥对周边县区物流配送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整合优化县级商业资源,建立县城大型超市零售中心与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的对接机制,发展县级配送中心,增强县级配送能力。对由各种经济主体新建的县级配送中心,各县区要在融资、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二是要把多渠道发展加盟店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要实现今年乡镇超市和村级便民超市覆盖面达到90%以上的目标,只靠建设新的网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要借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经验,以供销社为主导,整合吸纳社会资源,特别要利用好现有的代销店、门市部等,通过提升改造成为加盟店。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好市政府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广费县马庄供销社的做法,实行配送中心对直营店、加盟店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经营审批手续,统一税费缴纳、统一质量检查,实行"扎口管理",将其发展成为直接为民服务、独具特色的便民超市和加盟店。三是要把提高加盟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加盟店建设要发挥好国家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手段都要符合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以顺利通过验收,发挥其便民、利民服务的基本功能。要加大连锁配送的力度,提高连锁配送商品的比重,从源头上保证经营商品的质量。同时,在加盟店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避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真正把好事办好。

(二)继续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是要切实搞好规划。要按照辐射周围3-5个村庄、服务5000以上人口的要求,以中心村为重点建设服务中心。要鼓励和支持村集体盘活利用集体房产、场地和空宅基地,建设村级服务大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二是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社区服务中心要以日用品、农资超市为基础,把社区医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技推广、远程教育等服务项目纳入其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要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发挥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一是发挥好社会化服务和管理的职能。莒南县实施的第二个"十百千工程"(从2007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立10个专业协会、在乡镇建立100处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发展1000处专业生产基地),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和发展专业生产基地,不但催生、发展了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培养了致富带头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标准化、产业化专业生产基地和统一产品品牌,提高了会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生产效益,增强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各县区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二是发挥好融资平台作用。河东区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这个平台,在会员之间实行资金余缺调剂,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小额信贷组织,为农民提供了急需的融资和担保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三是发挥好技术服务和维权作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在名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以及农产品对外宣传推介、集中开拓市场等方面为农户搞好服务。注重发挥聚集作用,调动各种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投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一家一户投不起、办不了,集体组织包不了、办不好的问题。要发挥好农民群众"代言人"作用,引导支持他们协调好处理内部利益关系,维护好会员的合法权益。

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认真总结好供销社的经验,发挥供销社的作用。近年来,全市供销系统立足服务"三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不断盘活资源、整合资产,不仅自身走出了困境,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验,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根在农村,本在流通,质在合作。供销社之所以创造了"*经验",就在于充分发挥了传统作用,又勇于改革创新。抓好"一网两平台"建设,对服务全市农民,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李(兆海)主任作了具体部署,各县区也分别表了态,关键是做好工作,坚决完成目标。下一步重点要抓巩固,抓深化,抓提升。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关于扶持政策,去年市政府出台的36号文已经讲得很明确,在资金、土地使用、检查考核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年供销社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受到各方关注,是我市的一大亮点,但成为全国典型不容易,供销社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要使这面旗帜不倒,就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便民超市建设上,要做到实事求是,保证质量,既要有生机,又要有活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农民的检验。只有有了生命力,才能真正受到各级重视,在这项工作上一定不要流于形式,要在质量、实效上狠下功夫,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加强领导,保障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安排,特别要把流通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中心列入村镇建设规划中,一并规划建设。为加强对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市政府将成立由我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具体负责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指导调度、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强化组织措施,切实把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级供销社要继续发挥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经贸、农业、邮政等部门要重点抓好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工商、质检等部门要重点搞好经营网点的登记注册和产品检验检测,加强监管和服务;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要重点搞好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和指导;财政、金融、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信贷、税费征收、建设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7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作为全国、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期试点单位,开展这项工作已经有四年时间。在四年的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中,全市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中央、省委交给我们的试点工作任务。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市直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成员单位、教学资源开发成员单位、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广大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中央已经决定在全国推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这是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今天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总结工作经验,贯彻中央、省委新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刚才李平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这项工作今后的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尽管农村远程教育在我市已经开展了四年多时间,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有部分同志还持有怀疑、观望的态度。要保证这项工作今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在三个问题上继续统一和深化思想认识:

1、有没有必要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

时至今日,有的同志还是认为,远程教育是高科技,农村里没有几个人会用电脑,花这么多钱搞远程教育是一种浪费,没有必要。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得出的非常肤浅的认识。第一,正因为大多数农民不懂现代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城乡信息流动不对称,所以我们才要开展远程教育,利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二,四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在农村已经培养了一批能够操作远程教育设备、喜欢远程教育的农民,他们已经能够在网上查阅信息、下载课件、互动交流,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网站,甚至利用网络进行农产品交易了。尽管全市各个地方工作发展不平衡,但事实足以证明,只要我们的指导工作到位,农民完全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三,我们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既表明了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苦用心和统筹发展的决心,同时也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农村党建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各级党组织今后长期的工作任务。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2、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有没有实际作用和效益

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投入太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对此我是这样看的。第一,中央在全国推开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是非常慎重的,是在全面准确评估试点效益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试点期间,曾庆红、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先后亲自来*调研视察,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国推开这项工作,说明中央对远程教育试点的效益是认可的。第二,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投入的资源并不多。我市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以来,组织系统共建站点2000多个,设备投入2000多万,全市农村党员20万,人平就是100多元钱。在党员的教育培训上花这点钱,既体现了对基层党员的关心爱护,又能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还能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第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让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成果,互联网络必然会走进农村。农村远程教育第一次大规模的在农村开展了信息化的普及教育,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与世俱进的执政理念,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改变等都是革命性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我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已经覆盖了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实际上是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是远程教育能不能产生效益的问题,而是应该把如何进一步拓展、发挥好远程教育这个平台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思考和研究。

3、农村远程教育能不能持续发展

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保管、维护工作量比较大,运行需要一定的费用。从我市的实践情况来看,有些地方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同志因此担心这项工作今后能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实际上,目前农村远程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本身就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装备,而且,更是传播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现代经营形式、培养现代农民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远程教育。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央在全国推开了农村远程教育,并研究出台了纲领性文件,目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是暂时的,我们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应该充满信心。*作为农村远程教育的首批试点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抢占了先机。我们要扩大这种先机优势,就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并释放出远程教育网络的强大服务功能。

二、要充分发挥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和效益

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村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学用工作能不能取得实际效果。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远程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运用试点工作经验,找准结合点,让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

1、要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农村党员近20万人,基层党组织3700多个。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何教育好、管理好,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是我们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利用远程教育“信息量大、生动直观、覆盖面广”的特点,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头掌握操作技术、带头参与学用,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要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市的农村远程教育开展以来,在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武陵区的蔬菜、石门的柑桔、澧县的葡萄、安乡的珍珠、汉寿的苎麻、临澧的清水鸭、桃源的茶叶等主导产业,都制作了专门的课件,利用远教站点开展了大量技术培训,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效果很好。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全市有460多万农村人口,把他们集中到各个村的远程教育站点,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进行集中培训,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要把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的新手段,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致富本领的新课堂。各地要根据本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制作一批深受本地农民欢迎的乡土课件,并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向广大农民群众延伸,鼓励、支持和吸引农民群众参加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本领。全市组织开展的“学用争十优、建设新农村”主题活动,创意很好,各地要认真落实。通过这个活动营造氛围,培养典型,促进学用工作。要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实用技术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要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在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相对封闭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天地网合一”,互联网络走进了农村、走近了农民,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市委远教中心根据群众的需求,及时建设了电子农务网,为全市的农村群众建起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举。我们要充分运用远教网络的信息传输渠道,竭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农资、农产品供求信息和务工信息等,指导农民的生产和就业,引导他们共享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成果,拓宽他们的致富渠道,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4、要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农村远程教育要利用“天网、地网”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结合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把远程教育的终端站点建设成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提供文化服务,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乡风文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五、要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在加强村务管理、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听远教部门的同志介绍,现在有一批善于学习的村会计,已经自学了简单的电子财务软件,把村里的财务信息输入了电脑,并利用学习机会向群众公开。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各地要逐步推广应用市委远教中心开发的电子村务管理平台,拓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功能,让远程教育走进农村生产、生活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

三、要促进农村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要对农村远程教育试点以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既要总结推广经验,又要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要建立健全农村远程教育的长效机制。在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期间,我市为这项工作在全国推开探索了一些可行的经验,但农村远程教育依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如何维护好、使用好,必然还会遇到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围绕如何能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得来、坐得住、学得进、用得上”等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工作发展规律,逐步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这项工作在全国的推开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让远程教育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2、要提高农村远程教育的参学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是开展远程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是否能够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他们参与学用的积极性。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远程教育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技术,必然有一个过程。要找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循序渐进,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远程教育走进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3、各级各部门要共同支持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开发、运行维护资金筹措、骨干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整合各部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同时,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也完全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网络平台向基层延伸。各级各部门要从支持农村党的建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共同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纪委、宣传部、农办、发改委、团委等部门要共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财政要把远程教育的各项经费支出纳入预算,不能把经济负担转嫁给基层和农民;教育部门要与远教部门共同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抓好村校共用工作;党校、文化、广电、科技、科协等部门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渠道;电信部门要结合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提高基层服务质量,进一步延伸农村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做好组织协调的有关工作,为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政、劳动、水利、国土、卫生、商务、计生、建设、规划、人防、诗墙管理处等单位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宣传和推动本部门的工作,并按照全市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总体安排,完成好各自的教材开发任务。

第8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农村发展是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的主线,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诸暨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大建设的任务之一,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的需要。

一、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农村”是一个恒久的概念,“新”是相对的,更是动态的。农村之所以会新,是因为发展,发展赋予农村新的内涵、新的活力、新的形象。所以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发展,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变的主题和永恒的道理。诸暨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农村的发展;诸暨今后的发展,仍将依托农村的发展,农村经济是诸暨经济的主体,农村发展是诸暨发展之母,农民群众是诸暨发展的功臣。

发展需要方向。我市新农村建设到底往哪里去?简单地说,是三个字,那就是“现代化”;展开来说是三句话,即发展现代产业、建设现代村镇、培育现代农民。根本出路在于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和“三农”对“三化”的促进作用,让农民主动地参与到“三化”进程中去,成为“三化”的主力军和“三化”成果的享有者,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和反哺产业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达成市域的整体统筹与和谐发展,使农村成为诸暨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水平线、保障线。

二、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作为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抓手和核心载体,新农村建设主要抓什么,着力点必须抓准。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五句话,我市根据实际提出了六句话。不管是五句话还是六句话,如果再作归纳,就派生出新农村建设的三大任务:一是围绕“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这两句话发展农村经济,二是围绕“村容整洁,生态良好”这两句话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围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两句话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轨迹找规律,关键问题是两个: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钱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是指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发展农村经济;“钱往哪里去”是指财富的分配和使用,可供选择很多,但对于目前的农村和农民来说,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不管是“钱从哪里来”,还是“钱往哪里去”,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人,人的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经济发展和发展成果的运用,决定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因此,不管从各级要求来看,还是从新农村建设的自身规律来看,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共同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三大基本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所在,发展农村经济是源头,改善农村环境是基础,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抓不放。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研究

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分布散,新农村建设需求多元、视角多样、体系庞大,所以,要加强研究、注重结合。

一是注重要求与需求的结合,找准工作定位。要求自上而下,很清楚;需求自下而上,很多元。新农村工作的定位就是通过要求引导农民,同时通过满足需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情况下,可能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需求,体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享有更多的成果,更好地体现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

二是注重主导与主体的结合,增强工作合力。新农村建设县市是主战场,镇村是主阵地,农民是主力军。目前情况下,必须以党政为主导,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领导,二是方法指导,三是政策引导,尤其是政策,要制订在要求和需求的结合点上。政策引导得当,工作指导得法,宣传教育得力,农民才能从自发响应,到自主投入,到自觉参与,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新农村建设才能避免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实现上下互动、整体联动。

三是注重点与面的结合,提高工作效果。农村工作是面上的工作,新农村建设需要面上的效果。整体提升是目的,所以基础工作必须抓面,不能以点代面(比如村庄卫生);点是手段、是方法,点的价值必须体现在特色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上,所以,超前性、导向性、示范性、特色性的工作应该抓点,通过抓点促面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

四是注重眼前与长远的结合,建立工作规范。去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我们又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那就是对农村规划需要而且可以进行全面调理,并形成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刚性的监督实施。农村整治很难改变农村的历史,但规划可以设计未来。规划比整治更重要、更有价值,影响的层面也更广、时间也更长。所以,新农村建设眼前要按规矩抓整治、长远要按规划抓建管,使其走上规范、有序、健康的轨道。

四、明确任务、明确政策、明确责任,扎扎实实抓好07年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根据省、绍兴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和市党代会、全委会、人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富裕农村、整洁农村、文化农村、和谐农村的目标,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五个方面:

(一)以发展民营经济、个私经济、家庭工业为主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和持续后劲。

这里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诸暨农村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个私经济和家庭工业,尤其是家庭工业,既是诸暨经济今天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明天财富的流,发展农村经济不能忘了这个本。希望各镇乡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紧抓不放,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要素上予以支持,在服务上予以保障,促其健康发展。今天这个会议上主要布置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色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主要内容,抓好星级特色农业镇乡创建。本项工作由农办牵头负责。

二是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培育并鼓励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收购本地农产品多、自营出口多、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优势特色农林产业。重点发展香榧、茶叶、水果、食用笋、药材、花卉、出口蔬菜等各类特色农林产业,鼓励发展毛竹生产、设施农业、蔬菜基地以及供港、供沪瘦肉型猪养殖场等。

四是构建农业服务平台。支持鼓励企业、单位开展农业“三新”技术项目应用推广、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各类体系(产品)认证和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

以上三项工作由农业局、林业局分头负责,有关部门共同配合。

五是保护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扩大面积(尤其是早稻),依托科技,提高单产,发展种粮大户,提高粮食加工和应急供应能力。本项工作由农业局和粮食局负责。

与此同时,要加强欠发达镇乡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

上述各项工作,市财政安排资金1200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1000万元,欠发达镇乡帮扶200万元。

(二)以市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十大实事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六整治一提高”活动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工程。修编完善“1-6-80”建设规划,积极创建3—5个诸暨市样板村、8个省、绍兴全面小康示范村、30个诸暨市级新村,并力争有更多的村进入这些行列。本项工作由农办牵头,相关镇乡街道共同负责实施,规划局负责规划的修编工作。(按市人代会的要求,今年要做好200个村的规划。为此强调:1、规划要做得起,一是财政要扶持,二是修编单位要支持;要做得好,一是规划要科学,二是规划要可行;要做得了,一是要刚性执行,二是要严格管理。2、建议规划按三级要求修编:集镇所在村纳入集镇规划,中心村做整体深度规划,一般村做宅基地规划,既便于执行,又节省成本。)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以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和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六整治一提高”工程,鼓励以镇乡街道为单位成片整体推进。尤其要巩固和拓展农村固体垃圾集中处理,落实专人保洁,鼓励专业保洁,建立完善垃圾收运及考核机制,建成店口垃圾焚烧厂并投入使用。本项工作由农办牵头,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农业局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分块负责。(生活污水处理突出重点,与饮用水源保护相结合,从源头抓起。)

三是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建成30个饮用水源、30个农村小型蓄水池,增加解决6万名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本项工作由水电局和水务集团负责。

四是积极开展行政村河塘整治工程,大力整治河塘环境,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本项工作由水电局负责。

五是在康庄工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加强后续管理,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并着手开展新村联网公路建设,新建联网公路200公里。本项工作由交通局负责。

六是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建设6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镇和61个电气化示范村。本项工作由供电局负责。

上述各项工作,市财政安排资金14850万元,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政策意见,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另外,特别强调一点,中心镇建设既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今年以来新农村建设中各级都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希望有关镇乡,特别是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已通过验收的示范村,也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完善。

(三)以农民素质培训、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全方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加强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业科技培训、预备劳动力培训和在岗农民继续培训等各类素质培训,拓展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农民就业素质,促进农民就业转移。本项工作由农办负责。

二是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调整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本项工作由卫生局负责。

三是继续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切实加强镇乡街道、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及其他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争创文明村镇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先进,提高农村各项事业和各类阵地建设的水平,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本项工作由宣传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负责。

上述各项工作,市财政安排资金4917万元。

(四)以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主线,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切实增加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在此基础上,规范政策、明确导向,四两拨千斤,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尤其要注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各政策牵头和执行单位要充分听取镇、村的意见,认真负责、科学合理地研究和制订政策的实施细则,同时要充分调动镇乡街道、机关部门的公共资源和行政资源,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相呼应、相配套,形成政策合力。请各部门和镇乡街道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二是切实抓好“双百结对”工程。百企联百村要向纵深推进,有项目、有投入、有督查、见实效;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媒体要大力宣传。会议以后,要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迅速启动百部门联百村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全员参与、八方投入、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本项工作由农办牵头。

三是积极拓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平台和渠道。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按照市场原则投资农业、投资农村,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五)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这一现状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制度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镇乡运行机制研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重点明确驻村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的工作职能,以此落实驻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工作责任、工作考核。

二是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教育、引导、激励作用,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亮点、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扎实开展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以强有力的舆论声势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三是完善维稳、保障机制。落实“枫桥经验”,加强农村管理,重视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为目标,深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切实构建以就业保障为根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农村保障网络,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和谐。

四是切实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组织核心作用,积极探索行政村主要干部职业化路子,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市财政将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村干部职业化试点。

第9篇:农村发展中心工作要点范文

为总结回顾第一批干部驻村工作情况,部署第二批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今天召开全县组织第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批干部驻村工作经验的同时,布置第二批的工作。下面,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第一批驻村工作回顾

近一年来,我县170个驻村工作组和722名驻村干部按照省委“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工作主题和市委“八项目标十大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驻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摸清了村情民意。全县第一批驻村干部于今年1月10日奔赴驻点村后,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各类型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查看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驻点村的村容村貌、人口地理、“两委”班子、党员队伍、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以及社会治安、经济结构、生活水平、交通水利等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据统计,全县驻村干部共走访农户1.03万户,近20万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4520场次,掌握了群众所想、所急、所盼、所需。在此基础上,各驻村工作组结合实际,制订了今年和驻村三年工作计划。

第二,加强了基层组织。我县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结合今年上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认真当好社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官”优劣的考察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据统计,通过村级换届,全县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达94%,村支书和主任的交叉任职率达89.5%;新增妇女干部42名;“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为46岁,比上届降了1岁;新的村“两委”班子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比上届提高了3个百分点。通过换届,全县村级组织班子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各驻村工作组通过“双培双带”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双强”式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如省社保厅、市移动公司、市招商办、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县组织部、县法院、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建设局、县房管局、县公安局等一大批驻村工作组,针对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观念淡化、思想僵化的现状,每个驻村点都培养了1—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为驻点村的长远发展奠定组织基础。省电台、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县人大机关、县政协机关等很多单位,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到驻点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第三,促进了经济发展。我县挂钩单位领导和驻村干部把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并从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市畜牧局驻浒洲村、县府办驻南口镇联合村、县公安局驻白渡镇江南村等工作组,通过招商办厂、以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县扶贫办驻梅西镇宜塘村、县审计局驻畲江镇松林村、县公路局驻畲江镇新坑和中坑村、县环保局驻畲江镇叶田村等工作组,通过购置店铺出租的方式,使驻点村集体经济多了一笔稳定的收入。省社保厅、县委组织部等单位积极筹集资金,选择比较有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县委办驻雁洋镇上村和下村两个工作组、县农业局驻松口镇中畲和铜琶两个工作组、县粮食局驻松源镇东王村工作组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农业,为驻点村农户提供免费种苗和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发展优质茄子、东升南瓜、生姜等订单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驻村以来,省、市、县挂钩帮扶单位和各驻村工作组,协助招商引资1200多万元;引进老板和公司承包种植油茶、红豆杉等经济作物3万多亩;全县累计投入767万元,帮助规划和落实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83个;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咨询活动231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第四,维护了农村稳定。各级挂点领导和驻村干部重视抓好农村存在的相对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出问题及群众性事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山林纠纷、征地补偿、村务公开、社会治安等问题,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如县公安局驻白渡镇江南、白渡两个村工作组,组织成立了夜间巡逻队,打击了村中小偷小摸的行为,净化了村里的风气。县检察院驻水车镇淮洞工作组发挥熟悉法律善于调解的优势,当好群众的“调解员”,化解了一宗因铺设水管引发的纠纷。程江镇5个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根据地处城区,各种治安、刑事案件高发的情况,组建了护村联防队,对复杂地段开展全天候不间断的巡逻伏击,有效遏制了案件高发势头,全镇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和25%,还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缴获赃物一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县驻村干部共排查和解决相对突出问题59宗,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第五,兴办了好事实事。全县各级挂点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积极出点子、提建议、想办法、筹资金、发挥后盾作用,支持工作组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最难、最急、最盼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驻村以来,县五套班子领导、县直和省、市属驻梅单位“一把手”累计到驻点村260多人次,各部门各单位共扶持驻点村952万元资金,为群众办了863件好事实事。一是努力解决“饮水灌溉难”问题。市移动公司、县委办、县环保局、县统战部、县外事侨务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县计生局、县总工会等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单位、外出乡贤、老板资助,并发动群众出义务工,维修水利设施,切实解决“饮水灌溉难”问题。据统计,全县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修建陂头25座,修筑“三面光”圳道3000多米,铺设水管和涵管共1500多米,保障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二是帮助解决“看病难”问题。至3月底止,全县各工作组和派出单位共帮助24.3万农村人口筹集合作医疗保险金,使全县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52.3%,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覆盖率达50%的任务。三是努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全县许多工作组积极发动单位干部职工捐款,多方筹资5万多元,资助了193名贫困学生上学。省社保厅决定在三年驻村期间,每年出资帮助驻点的四和村4户贫困户子女免费到技工学校读书。四是努力解决“行路难”问题。省电台、市电大、县纪委、县招商办、县教育局、县审计局、县建设局、县检察院等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积极筹集资金,为驻点村铺筑了一条条的水泥村道。驻村以来,全县各驻村工作组在当地党委、政府、派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共筹集600多万元,铺筑了12.3公里的水泥村道,新修了8公里的村道。

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实践,为深入推进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开了好头,起了好步,并为第二、三批驻村积累了经验。主要有:

第一、驻村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做好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引导和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落实增收措施,千方百计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驻村工作必须着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必须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使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既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又体现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目标要求。

第三、驻村工作必须注重解决突出问题,服务人民群众。能否解决农村突出问题,是衡量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准。下基层驻农村干部必须突出重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实效取信于民,把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第四、驻村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解决农村问题,既需要外力的帮扶,更需要调动基层自身的积极性。下基层驻农村干部必须尊重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意愿,加强沟通协调,通过教育示范的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内在动力,为驻点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第五、驻村工作必须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必须建立挂钩领导与驻村干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挂点单位紧密配合作后盾,各级党组织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基层、关心农村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所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驻村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有些单位对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不够重视,与省、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有的驻村干部工作不够扎实,作风比较浮躁,对群众关心不够,成效不明显;有的单位领导只挂点少到点,对工作组的工作不够支持,对驻村干部不够关心,没有很好地履行挂点领导职责;有的单位对驻点村资金投入很少,为群众做的好事实事不多等等。对此,各镇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第二批驻村工作要求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省委提出第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工作主题是“三解决两提高一推进”,即: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工作主题及市委提出的“八项目标”和“十项任务”,认真抓好第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确保抓出成效。

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意见:

第一,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批工作组从进村开始,至明年六月,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协助做好农村先进性教育工作。驻村干部是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驻村工作组就是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组。在今天上午的农村先进性教育工作会议上,县委已作了部署,要求各镇党委要以驻村干部和镇党政班子成员为主体,组成先进性教育指导组。每个指导组3—5人,组长由驻村干部中的局(科)级干部或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每个组指导3个村左右。原则上,在指导驻点村的同时,再指导其他1—2个村。各驻村工作组、指导组要在各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农村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具体而言,各驻村干部在学习动员阶段,要当好辅导员,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等内容,提高党员素质;在分析评议阶段,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帮助农村党员和党组织找准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整改提高阶段,要帮助村党组织和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问题,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派出单位要把驻点村作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主要领导亲自到驻点村上党课、过组织生活、开展访贫问苦,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扩大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成果。要把指导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农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问题,以及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作用弱化、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努力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群众拥护的领导集体,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抓住党员队伍建设这个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注重从农村各种经济能人、村组干部、外出务工者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帮助驻点村建立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党员联系村务和联系群众、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探索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积极探索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对近年来各地涌现出来的支部加协会、支部加联谊会、支部加理事会、支部加合作社、支部加产业联合体等组织设置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第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决策。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省要大力推进广东特色新农村建设,努力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这对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实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各项工作,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一是要始终坚持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然缓慢,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仍然薄弱,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需巩固。下基层驻农村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物质基础。要帮助驻点村加强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动农民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帮助农村发展公共事业,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普及科学,推广技术,增强农民科技素质。要结合“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要帮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多办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多办环保节能高效的项目,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始终坚持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实现乡风文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下基层驻农村干部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全面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群众基础。要结合“十项民心工程”,切实帮助农村群众解决“五难一保”等突出问题,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要在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中推行民情日记等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了解村情民意、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及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要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组织创建文明镇村和文明户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净化村风民风,扫除黄赌毒尤其是“”等违法行为,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组织。

三是要始终坚持开展“洁净家园.绿满梅州”活动,逐步实现村容整洁。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洁净家园.绿满梅州”四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梅市发[2005]43号)和《关于把“洁净家园.绿满梅州”活动纳入“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通知》(梅市驻村[2005]06号)精神,以“整洁、干净、绿化”为主题,以改善人居与创业环境为目标,逐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各驻村工作组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帮助做好规划,发动群众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造福山区百姓。

四是要始终坚持推动村民自治,逐步实现管理民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有序推进村民自治。要帮助驻点村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加强驻村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12月9日上午,在全市第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李嘉同志专门对如何加强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驻村工作组和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关系。驻村工作组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路线的宣传队、播种机;镇村党组织才是不走的工作队。驻村干部是村组织的支部副书记或者村主任助理,并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所以,驻村工作组和干部既不能做“救世主”般的“主角”,也不能做袖手旁观的“配角”和“群众演员”。要摆正位置,注意方法,紧紧依靠镇村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做到主动不被动,依靠不依赖,支持不把持,到位不越位,绝不能搞包办代替,或者认为自己上级,凌驾于当地党组织之上。所以,驻村工作组和干部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与单位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与当地干部群众紧密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搞好驻村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放手让他们做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处理好村中的各项事务。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驻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有的单位领导和驻村干部对“驻村”和“扶贫”两项工作理解不够准确,认为“驻村”就是“扶贫”,给村里给点钱给点物,为群众做点好事实事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差,“驻村”和“扶贫”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驻村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涵盖了农村的全部工作,要抓好班子、建好队伍、搞好党建、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谐农村建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扶贫”的内涵较小,目标较单一,工作任务就是帮助相对贫困的镇、村和部分群众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奔康。所以,在驻村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抓经济发展上项目,为群众做些好事实事的层面上,而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委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上下功夫,按照“三解决两提高一推进”的主题,扎实做好驻村工作,积极推进有广东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靠镇村党组织去实践、去落实、去完成。驻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村工作繁重复杂。驻村工作组和干部对党的中心工作(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一些能够办到的事,就要尽力而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但在工作中,决不能搞“浮夸”,提过高过大的目标,给群众开“空头支票”,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调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做一件成一件,不留“尾巴”给村里,不增加群众的负担。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一年与三年的关系。按照省委要求,驻村一驻三年。虽然省委每年对驻村工作提出了工作主题,但总体目标任务是一致的。所以,派驻单位和工作组要处理好驻村三年与一年的关系,要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三年驻村的总体目标要求。同时,又要根据省委每年确定的工作主题,制订出年度工作计划,使驻村工作组和干部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便于驻村三年的相互衔接,使三年的驻村工作有连续性,可操作性。据了解,目前,我县还有一些驻村工作组没有制订三年工作规划,第二批驻村工作组进驻后,第一批的驻村干部要帮助第二批的驻村干部听取镇村各方面意见,并征求单位领导的意见,一定要把三年驻村工作规划制订出来,然后再制订出2006年的驻村工作计划。请各驻村工作组在1月10日前,把三年工作规划和明年工作计划由镇驻村办收集后,统一上交给县驻村办。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我县地处山区,目前,仍有273个集体收入三万元以下的村和一批贫困户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给钱给物“输血”,解决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但只靠“输血”办法,永远解决不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困难群众始终都无法摆脱贫困。因此,挂点单位和驻村工作组一定要转变工作思路,按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大力搞“造血”型的项目,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技培训,做好劳务输出,走农业产业化路子。要引导镇、村党组织和干部解放思想,走“强镇带村”的路子,把村里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把镇域经济做强做大,从而带动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

五是要正确处理派出单位和派出干部的关系。派驻单位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负总责”的责任,经常到驻点村了解工作情况,找准驻点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与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共同研究,出主意、定决策,做驻村工作组和干部坚实的“后盾”。各单位和领导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驻村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驻村干部也要积极主动,经常向单位和领导汇报驻村工作,取得单位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关心支持,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六是正确处理驻村工作和个人发展的关系。组织上派自己去驻村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既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上得到锻炼,生活上得到磨炼,人生观上得到修炼,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全体驻村干部要珍惜机会,端正态度,沉得下去,住得下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勤于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自己判断形势,明辨是非的本领,提高团结群众、动员群众、带领群众的本领。所以,驻村干部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担心驻村期间影响自己的前途,或失去进步的机会。县委和各单位对驻村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放手使用,适时提拔,请大家一定要放心驻村,在农村中经风雨,受磨难,长才干。

第四,要明确驻村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

组织实施第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时间紧、任务重。要保证这项工作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各级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里,我专门强调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关于落实领导干部责任的问题。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主要由“领导挂点”和“干部驻村”两部分组成。县直各单位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责任制,把“领导挂点”工作落到实处,要改变个别单位领导少到点、少过问的状况,真正把这一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形成“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县直和省、市驻梅单位要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十足的工作干劲,克服时紧时松、时热时冷的现象。乡镇党委则要大胆地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特别要管好住勤,要组织突击检查,建立请休假制度,不能放任自流。

二是关于驻村工作交接的问题。我县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面铺开。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第二批驻村干部必须尽快到点到位,尽快掌握情况,尽快熟悉环境,尽快开展工作。为此,全县第二批驻村干部必须在12月15日前全部到点到位,第一批驻村干部在12月31日前全部撤出。要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即第二批驻村干部先到驻点村,完成工作交接后第一批驻村干部再撤出。考虑到驻点村食宿条件限制,也可以在第二批驻村干部到点后,第一批驻村工作组员先行撤出,留下工作组长继续做好交接工作。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在12月15日前送第二批队员下去交换。各镇驻村办12月15日上午12时前,应将县工作队员到位情况向县驻村办汇报。各镇党委要主动协助做好交接工作,确保交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交接的主要内容包括:驻点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帮扶的具体项目、工作组的财务帐目等等。第一批驻村干部回来后,可安排休假,原则上休假不超过10天,具体由各派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三是关于驻村干部管理的问题。驻村干部每年选派一批,实行一年一轮换。年内一般不对驻村干部进行轮换,确需调换的,须由派出单位报县驻村办同意。对派驻一名驻村干部的村,驻村干部是党员的安排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不是党员的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对派驻工作组的村,组长是党员的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不是党员的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驻村干部任免职手续由镇党委、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行文办理。驻村干部是党员的,在下去时就要把党组织关系迁入驻点村党组织,参加驻点村党的组织生活。驻村干部必须住在村里,不允许“走读”,不得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驻村工作期间发生的食宿、交通、办公、差旅补贴等经费,由派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解决。按照上级规定,县委负责驻村干部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镇党委负责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镇驻村办要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学习交流,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关于驻村干部休假和考勤的问题。驻村干部的休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距离家庭远近,尽可能采取每月集中轮休的办法,也可以与驻镇的镇干部的休假同步,既保证驻村干部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又确保驻点村不因驻村干部休假而出现“空巢”。驻村干部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请假3天(含3天)以上的,报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批准;请假10天以上的,报县驻村办和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对不经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各工作组要按县驻村办统一印发的考勤登记表,对驻村干部工作、请假、休假等情况做好记录,县镇驻村办和派出单位将随时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

五是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的问题。各镇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了解干部下点驻村情况,对存在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要定期召开驻村工作会议,全面掌握驻村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坚持年度有总结、季度有报告。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加强分类指导,对开局良好的,要指导其稳步深入推进;对开局一般,要帮助研究上水平的办法;对打不开局面的,要重点帮助。要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纪律。各镇党委要多与驻村干部沟通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并经常向派出单位反馈驻村干部的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