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项目管理课程精选(九篇)

项目管理课程

第1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组织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合同的种类、形式、基本内容、法律效力;项目竣工计划的具体内容、竣工验收程序、竣工验收条件等知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虽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影音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讲解,但对于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讲还过于抽象难懂,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教师期望的目标,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彻底颠覆,把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应学习好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吸收,课后对知识再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内化成长久记忆。“工程项目管理”翻转课堂的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利用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实现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

三、翻转课堂采用的形式

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法常用的课堂互动模式有“汇报演示型”“测验点评型”“学生讲课型”和“实战操作型”[2]。“汇报演示型”即采用让学生分组上台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汇报演示的方式进行课堂翻转。“测验点评型”即教师通过点评学生课前完成的测验,实现课堂翻转的效果。“学生讲课型”即教师课前将授课PPT分享给学生,提前将学生分组,指定章节让各小组学生上台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台风和表达能力。“实战操作型”是将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翻转,通过这种形式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构建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方法,也转变了教学理念。《工程项目管理》翻转课堂应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岗位要求,在分解基础工作后实现模块化教学和评估。本课程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前期论证、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安全和环境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和项目信息管理等教学模块,课堂构建分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课前知识准备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相关视频、PPT、本次课的重难点提示、课程的框架梳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设计出相关练习题、从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库中挑选出合适的案例给学生做参考;在网络平台上课程考核要求、拟达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等内容。如关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目标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等知识点的概念性内容较多,提前授课PPT,可使学生在课前了解整个知识点的框架。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看教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教学相关视频、PPT、重难点提示结合起来进行自学。学生可随机进行组队,运用团队的力量进行“传帮带”,在学习、交流、探讨过程中记录不清楚的问题,并及时和学生或教师进行交流。如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综述、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准备工作和资源配置计划的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和技术经济指标这些较多涉及规范、制度和条例的知识点,可鼓励学生在课前自己学习掌握,教师上课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即可。

2.课堂现场教学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去探讨、分析知识点,鼓励学生无惧对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最大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个性化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督促各个小组进行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对于流水施工原理、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及工程项目流水施工进度计划等知识点,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大致划分为几个等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触发新的想法;也可以组为单位展示其在课前知识体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各组间可相互交流探讨。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的评价体系对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还可邀请其他教师参与教学探讨和评价。

3.课后总结运用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总体上采取总结性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既考核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进行考核,在每个考核环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评价。如在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工程网络计划的编制和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网络计划实施中的调整与控制等章节的教学后,因涉及的计算较多,教师必须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以此改进教学方式。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搜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章节对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对相关知识点练习相应的题目。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五、结束语

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能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导者,角色的转换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加强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民办本科院校相比于公办本科院校,具有教学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因此,可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上推行同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高校已经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使得建筑管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转向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上来。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涉及到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与设计、监理、施工、物资、运营、财务等多个部门业务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综合性特点与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必须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拓展学生视野,全面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的方法体系。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要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改变传统观念上认为应用项目管理主要是工程建设和建筑部门的事情,在其它领域应用十分有限的片面认识。事实上,项目管理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诞生时起至今,一直就是一种管理项目的科学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一次任意的管理过程。在项目管理诞生之前,人们用其他方法管理了无数的项目;就是在今天,也有无数的项目并没有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项目管理不是一次任意的管理项目的实践过程,而是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成的理论方法。从九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逐步扩展到诸如软件开发、制药、矿山、石油开发、机械、政府机构等领域,几乎遍布于所有的行业和部门,一种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正在兴起。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项目管理的权威机构――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德国的DIN69901等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机构和组织,对项目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践中显现出了项目管理的独特力量。对于项目管理在工程领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经营管理、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项目管理都表现出了其独有的优势。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可以改善企业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方法。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人员构成临时的团队来运作和管理项目,项目组成员得到充分的授权,而不必经过长长的命令链的传递,这样就能够提高整个组织运行的效率并节省时间。随着社会项目管理实践的增加,必然对项目管理知识产生更大的需求;随着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项目管理知识的教育也必然得到更多的重视。最终的结果将是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都得到理想的发展,项目管理在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二、模拟工程实践,增强教学实际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强、工程特征明显,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解,能够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通俗易懂。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模拟工程实践,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一是以工程项目管理程序为主线组织教学。要打破就理论讲理论,就课本讲知识的模式,要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程序来组织教学,要精心进行策划,确保流程顺畅。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学的支点,能够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二是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成功的工程管理项目作为教学案例,采取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吸引力。比如:将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再现这些重点工程成功实践项目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三是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达到身临其境、明白道理、掌握知识的目的。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紧接着安排“自学设疑”环节,让学员在求知欲支配下自学设疑,围绕疑点尝试探索,促使学生将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增强教学效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基本教学过程可按照“创设情境――自学质疑――主动学习――实现目标”等环节来实现。

三、引入互动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互相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一是聘请一线工程管理专家授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请专家采用讲座、项目介绍、讨论等方式来开展授课,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工程实例、事故分析处理等的讲解,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最直接的职业知识。二是全面采取互动式教学。专家在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提问、勤思考的良好学风。教师根据专家讲授的内容,及时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教学工作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同学们在与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三是把课堂延伸到工程一线。适当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到建筑工地,向建筑一线人员学习,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实际流程,了解项目经理部的一般组织形式是由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组织学生到工程单位参观项目经理部,实地考察项目经理部的管络分工图,加深对项目管理结构的理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定期不定期邀请优秀项目经理到学校授课,通过交流使大家能够牢固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管理素质、高超的技术素质,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的认知度。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Jack R. Meredith & Samuel J. Mantel,Jr. Project Management-A Management Approach-3rd edition[M], John Wiley & Sons, Inc.,1995:1-7.

[2]Bennet P Lientz, etc.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M]. Academ ic Press,1998:2-16.

第3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 项目化教学 课程项目管理 四要素

[作者简介]严方(1977- ),男,湖南岳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堂管理与高职实训建设工作。(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项目编号:GXTSZY123)、2011年度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40-01

一、前言

一门好的项目化课程取决于优秀的课程项目设计和有效的课程项目管理,二者缺一不可。①如何基于行动导向、职业成长规律设计项目化课程,已经有了广泛而成熟的探讨,②但对于项目化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即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化管理问题,却少有人论及。

目前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主要面临着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的及时辅导与师生比例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师生比小于140,实训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到全部学生;同时,项目化教学还面临项目严格的时间控制与学生个体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项目化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差异在于传统理论教学是后验模式,而项目化教学是过程检验模式。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严格按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但项目化教学却因学生个体适应能力的较大差异,进度差别较大,难以按严格的时间进行项目控制。因此,成功的项目化教学取决于教师对项目的操控与管理,而不仅仅是合理的项目设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管理取决于好的四要素,即合理的组织结构、清晰的工作流程、明晰的岗位权责以及良好的绩效考核。

二、项目化教学的组织结构

项目化教学最合理的组织形式无疑是团队学习模式――无论采用互助类型的小组制和角色扮演类型的项目团队制。

1.如何保障团队成员的个体充分性训练。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团队数目越少,教师越容易管理;团队成员越多,团队间的分工与协作越少。实践研究表明,比较合适的学习小组规模在3人左右。参考自动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分段控制手段,建议40人以上班级形成团队成员在6人左右、划分2个小组作为比较合适的爪型的管理结构。

2.如何公平体现团队间的合作与竞争。在项目设计中要考虑同时设计独立实施的任务和分工协作完成的任务,同时,团队业绩必须纳入项目化考核范畴。这样在项目化进程管理中我们必须考虑团队设置的公平性和团队业绩考核的公平性,通过良性的竞争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如果在团队设置中有些失衡,通过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激励手段,如根据该团队的特点因材设置一些临时的考核项目,同样可以将团队业绩考核中比较落后的团队纳入竞争行列。

3.如何利用学习团队组织形式高效传递学习信息。严格来说,团队学习模式下的教学需要串级结构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就是说一个教学任务通常需要经历两次传递才能有效达成,第一次是针对学生全体的、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以及项目的阶段性任务要求;第二次是针对团队项目管理者,此次主要是评估团队项目管理者知识和技能的吸纳程度和项目任务理解程度,并达成知识与技能的吸纳要求以及项目任务理解要求。我们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授课环节为外环,称教师对团队项目管理者的环节为内环。实践证明串级结构的信息传递模式是非常有效的项目化授课模式。③

4.如何实现团队的学习自治。实现自治型学习是团队学习模式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一个自治型学习团队有两个关键角色:其一是公正的学习监督者,其二是项目关键信息的传递者和管理者。自治型学习包括学习任务的自主监督、课程项目的自主管理以及学习过程的自主组织。课程项目的自主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团队的项目计划书和项目进度记录进行项目管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团队项目的分工执行情况和技术或者知识点缺失补充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学习过程的自主组织主要针对学生主导型过程,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导型过程主要是课外项目、自主论辩型、学习成果展示型等过程。

三、项目化教学中的工作流程

项目化教学和成熟项目实施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学习性质的,项目成员对整个项目均处于陌生环节,教师是唯一的熟练工和技术带动者;而成熟项目的大部分成员是熟练工,工作流程是标准化的、流程化的,每一个项目环节都是可预知、可控的。

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也应该是标准化的、流程化的,但由于项目实施个体的差异,个体对项目环节的掌控不一定是可预知的、可控的。一个项目实施熟练工和一个项目新手的差异在于项目实施熟练工对项目实施结果是确信的,而新手对项目实施结果是质疑的。举例来说,给某个0.75kW水泵配置变频器,如果有过某品牌0.75kW项目实施经历,再次项目时如果调试有缺陷,则熟练工不会质疑品牌的选择问题,而对于新手最先质疑的可能就是品牌或者型号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工作流程管理中不仅需要从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中将项目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业化,更需要设置项目工作流程的关键点,展示项目关键点必然的实施结果,并枚举出实施结果未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作项目标志性成果标注,项目结果不仅是可观的,而且具备一系列典型的、必然出现的特征。

四、项目化教学中的岗位权责

项目化教学中的岗位权责不能仅仅局限于角色扮演中的岗位权责或者项目分工中的岗位权责,这类型的岗位权责带有一定的虚拟性,也是比较规范和标准的,比较容易根据职业与行业规范设置。我们所指的岗位权责还应该包括学习团队管理中的岗位权责。在项目化教学中的放权做法通常有考核员的过程考核放权、学习自治项目管理放权、学习过程的自主组织放权、项目管理者的团队绩效分配放权等一系列放权。也就是将每个自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绩效考核或者评价放权至项目团队,教师的职责就是监督其公平性和真实性。

五、项目化教学中的绩效考核

项目化教学学习绩效考核不仅仅指项目完成状况评价,还需要将职业文化、职业发展(成长)、职业态度、职业能力结构维度、职业能力评价维度纳入考核系统。通常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有五个构成:第一个构成是必需的技能和知识点,这一块是公共部分,也是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达到的部分,我们将其称为知识订单或者技能订单。第二部分是职业素质部分,职业素质部分由学生在企业中的职位、常规工作、社会服务、职业素养以及各种评优等组成。第三部分是职业能力部分,此类分数是指项目化教学中所设计的个体训练部分的考核分数。第四部分是团队绩效分数,这部分分数按团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况评估,个人获取分数由项目管理者自行分配。第五部分为奖励绩效,这部分绩效是用于导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或者参加实训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或者参加企业相应岗位实践等。

每一个学习绩效积分都代表教师或者同学对其学习成果的认可,形成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学习归属感,将职业教育的考核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成果或者能力的展示,将考试或者考核变成效验、认可。

利用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制定清晰、自信的项目流程,形成明晰的项目进程管理权责,建立以学业的自我实现与展示为核心理念的学习绩效评价体系,这就是高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项目管理四要素。

[注释]

①严方.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探析[J].职教论坛,2012(35):113.

第4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课程体系建设是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根据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应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本文在介绍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高校在课程体系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的设置与调整,阐述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资源情况,确立专业方向特色,进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构建“4个平台+4个模块”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项目管理受到普遍关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逐步发展。从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的角度来讲,项目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项目管理人才供不应求,被《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黄金职业”。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实乃当今社会的一大需求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项目启动,项目涉及领域广泛,涵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国防等。而目前我国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多数是凭感觉和悟性在摸索一些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真正拥有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只占极少数。因此,项目管理人才奇缺。目前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的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设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教育深入教学环节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建立项目管理课程统一的课程体系。况且,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条件下,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具有主动的市场适应性与灵活性,这些都为课程体系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1]。基于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视角,探索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尝试构建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按照国家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项目管理专业的实际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2]。

(一)课程性质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集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管理理论、方法和规律,涵盖了法律法规、管理科学、技术经济等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项目管理研究目的是使项目在进度、质量、成本等“铁三角约束”下取得最佳功效。项目管理是应用型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实际应用。[3]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终依据。基于培养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的眼光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应用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兴趣与能力,与国家要求的项目管理人才执业资格相对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4],这是培养目标确立的基准点。北京城市学院秉承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传递最先进的国际化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专业培养中突出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践,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培养学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在熟悉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理解项目管理的“九五至尊”,即九大知识领域、五大过程组,掌握项目管理的要点及关键,能够平衡进度、成本、质量的“铁三角约束”,培养学生在现有的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创造价值最大化的意识和能力,掌握项目管理实践的硬技能———如WBS、RBS等,熟练运用策划、评估、实施、运行、收尾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够进行项目变更和快速调整,提升项目管理的综合驾驭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从事项目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三)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比较晚。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首次进行了项目管理本科培养试点建设,开始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进行项目管理本科招生,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首次在本科阶段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截止2015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7所高校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然而他们基于学校特色,出于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将项目管理专业归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中央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设立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设立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大学设立在经济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设立在会计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设立在国际工商学院。从这些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来看,都是侧重于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即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采购管理。国内除了以上开设项目管理专业的7所院校,还有其他土建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管理学类相近学科门类的14所院校,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HND项目、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上海大学ACCA国际项目、山东农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武汉工商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5]

(四)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项目管理培养涉及项目管理领域的,能进行项目决策,有效组织、管理和实施项目实践全过程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体现“模块化”的项目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和行业的最新理念,即以项目实践为主线,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首先,平台中的课程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涵盖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另外,模块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模块课程组成的,按照项目的生产服务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模块来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囊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案例精讲、双向互动教学等,体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鉴于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质上是分别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而设计的一种能够较好地满足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应用型本科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项目管理是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广泛应用了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项目管理的研究对象是项目,而项目是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有各自专有的过程和结果,并且是未知的、不确定的。因此,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向从事项目实践的应用方向拓展。结合行业及专业特征,进行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的建设。[6]

(二)构建“四个平台+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按照项目管理知识手册———PMBOK的导向,考虑涵盖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照应用型本科项目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由“四个平台+四个模块”构成的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平台为公共基础模块,主要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公共选修模块等三大模块。一是通识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课、外语课等;二是学科基础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检索及应用、形式与政策等;三是公共选修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文化素质教育课、就业模拟实践课等类似的成长发展辅导课程,以及社会调查与实践类似的公共能力培训课程等。第二个平台为学科专业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跨学科选修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等三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模块,包括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二是跨学科选修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运筹学等;三是专业拓展模块,包括电子商务、沟通与谈判、商务应用写作等。第三个平台为专业综合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必选模块、课程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三大模块。一是专业必修模块,包括项目管理导论、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等;二是课程实践模块,包括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等类似的课程;三是专业实践模块,包括专业导论、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等。第四个平台为课外活动模块,主要包括课外科技活动模块、校园文化活动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等三个模块。

四、结语

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并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城市学院应结合自身学校特色,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实出发,进而发挥已有学科的专业优势,将新开设的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作为新的专业生长点,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还可以使新设的项目管理专业方向和原有方向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上实现共享。加强应用型本科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提高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常金明 霍晓荣 崔燕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燕聂.本科专业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D].广西大学,2010(6):1.

[2]段春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实证研究———项目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思路与实施[J].高校教育研究,2008(7):156.

[3]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3):85-87.

[4]贾晶.“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为导向[J].当代经济,2014(11):97-99.

第5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关 键 词: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工程概论、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计算机软件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即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又具有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就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思路出发,介绍了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情况,讨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 课程建设思路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技术和工具。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了解每一环节的管理要点;掌握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并且能够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从事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及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事软件项目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紧密衔接,课程建设以人才需求为根本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建设教学资源。

2 构建“层次化”的教学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采用自底向上的层次化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以理论为基础,以方法、技术为支撑,以工具为手段,逐层推进,逐步求精,构建知识模块,形成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层次化教学内容。

软件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内容,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中唯一的一门讲授软件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塑造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职业素质;将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作为课程的基础内容,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将软件项目管理各种具体方法、技术以及工具的应用作为拓展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这种层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性与工程性特征,即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任务、方法、过程与技术,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完成实际软件项目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教学难点是在对项目管理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软件项目中。针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讲授中,综合运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与原理演示相结合

将“问题驱动”的思想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课教学中,在各教学主题都设立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技术与应用技巧。

(2)案例驱动与项目实战并行

依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将讲授内容划分成模块,并组织相应的案例,将“案例驱动”的思想应用于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每一个知识模块学习完毕,均以小组方式开展软件项目管理研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即时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建立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工程化思维模式。

(3)启发教学与讨论教学并用

对教学重点讲解先从启发式教学开始,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与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应用,避免一言堂的僵化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4)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和辅导相补充

建设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网站,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条件,通过网络课堂、原理演示、案例评析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掌握应用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依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和实施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板书与CAI课件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以板书为主,通过CAI课件恰当引入图解或视频的方式展现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以及各管理活动的彼此依赖关系,使学生领会项目管理精髓,掌握软件项目管理具体方法。

(2)软件平台与项目实践相结合

搭建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平台环境,提供经过裁剪的来源于实际项目素材,采用项目实战形式进行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软件项目管理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软件项目管理实战能力。

(3)纸介质与电子文档相结合

改变作业提交与批改方式,课堂作业以纸介质形式提交,手工批改,重在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情况,课后作业利用网络以电子版形式提交,网上批改,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4)网络与面对面相结合

辅导答疑采用网络与面对面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定期的面对面答疑和随时的E-mail交流以及约定时间的QQ在线指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的时空局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5 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构建由教材、电子课件、教学辅导资料、课程教学网站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在建设好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上、课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实现了单一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向双重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拓展了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 结束语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及建设教学资源等几个环节入手,结合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工程实践性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资源“立体化”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李万龙,郑山红,赵辉. 基于三维立体交叉渗透的软件工程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1(13):54-57.

[2] 覃征,杨利英等. 软件项目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0.

第6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1引言

 

项目管理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的发展,其应用范畴和概念不断拓展, 从最初应用在国防、航天、建筑等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软件工程学提出将项目管理运用于软件生产领域,软件开发成为有组织、工程化的行为。随着近年来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软件规模急速扩大,对专业化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智联招聘和51job上搜索软件项目管理职位,各有8千多个工作岗位,这说明软件项目管理岗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人才缺口较大。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从2008年以来开设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每次选课都满班。于2009和2010 年开设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的全校通选课程,旨在为学校其他专业对软件开发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平台,每次课虽然选课人数在30人左右,人数不多,但学生反响很好,特别是认为项目管理的知识不仅仅能用于专业领域,在生活中组织春游、安排班级比赛等都能用到,实用性非常强。计算机学院于2011年增设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把软件项目管理作为专业必修课。笔者从2008年开始讲授本门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有一定体会。

 

2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课程实验设计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又有综合实践要求,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为主的课程,不像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那样重视实验和练习。但是该课程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并重,固然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习,但如果不在实践中体会,不会使用一些项目管理工具,也达不到学习效果。

 

另外项目管理的工具很多,多数不仅仅可以用于软件项目管理,也可以用于很多其它类型的项目管理,对于课堂实验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如何验收实验都需要很好地设计。

 

2.1课堂实验工具的选择

 

因为软件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一种软件项目管理工具通常只能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一个或几个知识领域,教师需要选择哪些知识需要使用工具练习。通常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知识领域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另外也可以考虑配置管理、沟通管理等方面的工具。

 

另一方面,软件项目管理工具有很多免费的,但是大型的主流的工具还是收费,而且很贵。现在多数学校实验经费非常紧张,主要用于硬件购置,教师需要尽量使用免费工具,对收费工具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能否找到试用版本,试用条件如何、是否容易安装和配置等等问题。

 

笔者认为选择的项目管理工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2.1.1需求管理:项目的需求变更,跟踪,控制。

 

2.1.2资源管理:项目的可利用资源的管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2.1.3计划管理:包括成员管理和权限分配、日程排定、工作时间管理、里程碑设置等。

 

2.1.4进度管理:制定日历、工作流、项目路线图和Gantt图。

 

2.1.5文档管理:文档文件、存储文件、集成SVN代码管理。

 

2.1.6信息管理: 具有制定活动统计报表、项目报表的导入和导出、团队交流、信息筛选等功能。

 

笔者选择了几个满足以上功能、容易获得和使用、在业内比较通用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作为课堂实验内容。

 

Microsoft Project:软件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进度管理、资源管理、跟踪进度、管理预算和分析工作量等功能。该软件因为微软的成功推广,使用非常广泛,工具适用于所有项目的管理,据统计约有70%的项目使用该工具。作为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员,Project界面与微软其他产品很相似,非常容易使用,也很容易和Office中的其他办公软件整合。工具的获取和安装都很容易,有试用版本。

 

Project的缺点是它不是专门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工具,不支持软件项目中的立项与结项、需求管理、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等重要管理工作,也不能同时处理多个项目。

 

禅道:禅道项目管理软件是国产项目管理软件的代表,是一款开源的产品,可以在官网http://zentao.net免费下载。软件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在国内中小企业有较高的使用率。软件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组织管理和事务管理于一体,功能比较完备,适合中小型项目。软件可以直接基于浏览器使用,不需要安装部署,界面简单,流程清楚,比较容易使用。软件有简单的需求管理功能,能在需求、任务、bug、用例和to do之间建立联系,能跟踪需求的实现情况。

 

但是软件的开源版本不提供甘特图、看板、工作日志等功能,需要购买专业版。软件的需求管理比较简单,不能和Word文档关联,不能从Word文档中直接读入需求。

 

Rational Doors:是IBM旗下非常著名的需求管理工具,能捕获、跟踪、分析和管理需求,功能非常强大,并能方便地与其他Rational工具集成,在很多大型软件公司使用[4]。Rational Doors能与Word同步,自动将Word文档中的需求抽取到Rational Doors的视图中。软件提供Web界面,方便团队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软件还能与著名的配置管理工具Rational Clear Quest紧密集成,显示需求变更;与Rational Rose集成,将需求与UML模型关联,更准确地表达需求的定义。

 

但是它功能复杂、安装部署复杂,需要安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还需要安装专门的数据库,使用也有难度。作为专业级开发工具它的价格比较贵,试用版只有3个月试用期。但是需求管理工具基本没有免费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该软件弥补其他项目管理软件中缺少需求管理功能的问题。

 

Visual Source Safe:简称VSS,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版本和配置管理工具,并能提供安全保护、跟踪检查功能和版本比较的功能[5]。配置管理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最终保证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追朔性、可控性[6],在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配置管理的工具很多,常用的有开源工具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IBM的Rational Clear Quest等。VSS使用很广,是Visual Studio的套件之一,在Visual Studio中集成使用非常方便。工具具有微软产品的界面统一、安装方便、使用比较简单、获取容易的特点。

 

但是VSS只能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不能跨平台运行。因为VSS是通过共享目录方式存储文件的,它只适合于局域网内的用户,不适合于通过Internet连接的用户,并且安全性不高。VSS的工作方式决定文件只不能由多个用户同时修改,工作效率比较低,只适合小团队开发。

 

2.2课堂实验设计

 

选定合适的工具后,在实验课程中要求每个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运用几种工具分别完成工作分解、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工作, 具体实验内容见表1。

 

表1实验内容表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工具 学时

 

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合理地分解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并形成甘特图;分配和管理项目资源,跟踪资源使用情况;跟踪进度,监控项目成本。 Microsoft Project 4

 

项目计划、文档和沟通管理 合理地划分任务和制定计划;管理和监控项目文档;完成简单的需求跟踪;搭建项目沟通平台。 禅道 2

 

项目需求管理 需求文档分析和需求抽取;需求和团队沟通;需求变更管理。 Rational Doors 4

 

项目配置管理 合理地建立和使用配置项;跟踪版本变更;代码比较。 Visual Source Safe 2

 

学生能通过实验理解企业的项目管理流程,熟悉企业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既能进一步理解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3结语

 

项目管理课程不能仅仅讲授理论,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文介绍的试验方法应用于多个课堂的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对课堂实验内容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原来认为本课程以理论为主,上课后发现实践内容也同样重要,而且实验内容对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找工作都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分析和实验理解了项目的成本、资源和进度的关系,了解了在项目执行中如何监控项目,理解了项目中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第7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 岗位工作流程 项目导向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更加突出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本文介绍了运用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对高职《绩效管理》课程进行的初步设计。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绩效管理》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与课程所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进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从而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

通过调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绩效管理工作,首先进入绩效专员岗位,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后续会进入绩效主管和人力资源经理岗位。因此笔者根据对绩效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进行了序化,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绩效计划设计能力,绩效计划监督能力以及绩效评估与改进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工作过程”展开,确定了以绩效管理岗位工作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路径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按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具体项目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围绕项目展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教师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二)设计思路

主要的思想是突出绩效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采用的步骤为:

1、突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专家介绍绩效管理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2、专业教师归纳相关的工作任务集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即确定绩效管理岗位的职业行动领域;

3、参照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岗位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将行动领导转换为学习领域;

4、将学习领域进行情境化设计,构建具体的学习项目;

5、通过教学组织与实施,把教室变为工作场所,把企业变为课堂,学生学习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最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一)内容选取

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绩效管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绩效管理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按企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设定具体的学习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实际工作情境”。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在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将情境模拟、任务分解,教学做用有机结合,采用了“教师介绍项目情况任务布置小组任务实施教师提出意见小组修正任务获得最优方案教师总结问题反馈”完整实训模式,学生按自愿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实行任务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 “实践-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实际工作情境

教学始终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氛围中进行,每个学生担任企业中的员工,按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按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整个实训过程按企业要求严格把关,组员责任到人,小组协作。小组成员即是学生,又是员工。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工作过程、工作表现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充分体现 “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思想。

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轻松地掌握了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熟悉了绩效管理工作一般流程,并具备了在实践中开展日常绩效管理工作的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好提升。

注释:

本文隶属于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立项课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JKT-12-31.

参考资料:

第8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can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nnovation spirit. Aimed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teaching mode by project approach and implements i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paper also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was summarized to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idea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物流管理》;项目教学法;实施与评价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project teaching method;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77-03

0 引言

《物流管理》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涵盖运输、库存、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技术和理论,系统性、理论性均较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做笔记,对学生来说就会显得较枯燥、抽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法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与创造潜能,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性的交互作用。

针对《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现有研究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探讨。如江红英,来燕(2007)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黄涛(2009)对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孟子敏(2014)提出按照“理论教学+案例研讨+调研”三大模块构建三线并行的教学体系,并通过教学案例对三线并行教学体系和具体改革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项目教学法对物流管理课程改革提出思路,设计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小组处理,项目方案的设计、实施由学生小组独立负责,并由教师组织评价小组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从而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有切身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最早萌芽于欧洲,最早来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后期逐渐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项目教学法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将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世纪末,项目教学法引入国内。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上相关学者也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探讨。章文燕(2009)、马清梅(2009)分别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高等数学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林江ィ魏农建,段明明(2010)认为项目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模式转型的一个有效载体,探讨了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在中国环境下的运行机制。宗亚妹,李建启(2013)针对我国高等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推广价值,提出了本科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

2 项目教学法设计思路与实施

2.1 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2 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原则及课程特点,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①确定项目。《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要保证项目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要做到广泛联系相关企业,收集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次,要确保项目的目标性,所选项目须要反映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再次,要保证项目的完整性,教学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实施、完成到最后的评价,必须是完整的。

②分组并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教学法基本模式是分组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确定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六人。分组时通常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每小组的人员构成进行适当调整。各小组均有项目组长,由学生推举或教师指定。教师要明确小组组长的职责,并要求各组组长切实履行。其次是各小组确定工作思路:包括确定项目的设计、任务分工、实施计划、成果展示等内容,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协作和团队精神。

③组织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每位小组成员按照项目分工及各自的任务,遵循确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后,小组研讨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直至实施过程顺利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并针对性地提示学生项目重点,避免走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④项目报告。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项目组要制定出详细的报告。项目报告包括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出的解决方案要经过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多方论证、研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际实施,以验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⑤检查评估。最后一个步骤是检查评估和总结。首先,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项目报告,各小组发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的论证过程。其次,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发言小组成员解答疑问;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内容完成情况、成果展示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最后,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项目的评价总结,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弥补和完善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思路和设计模式,经过二学年先后6个班300余名学生的《物流管理》课程实践,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学生反映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接触到了社会,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调动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看,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3.1 问卷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征询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项目的300名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0份,覆盖范围87%。以下对问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①70%以上学生喜欢这种开放式学习方式,项目实施的周期也比较合适,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普遍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到了更多知识。

②超2/3的学生反映在和企业人员沟通时,对企业问题的提炼及如何把企业实际问题与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存在一定困难。

③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有关物流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但对调研和分析的相关方法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使得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希望教师给予较多指导。

④大部分学生工作量均衡,但有个别小组任务分工不够明确,致使有的学生工作较多,而另外少数学生则较少参与。部分学生反映项目工作内容偏多,而且大部分时间花在资料收集整理和企业调研上,耗费精力较大,其他课程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从学生的意见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值得继续尝试和实践,但要看到并重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设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

3.2 问题分析

不可否认,项目教学法在现在大学的教学体系中尚属新生事物,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认真加以分析,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

①如何寻找合适的企业问题作为项目来源,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企业出于保密或认为对自身价值不大,不愿意将本企业问题公开,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问题难度不一,并且与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契合,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学生处理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联系相关企业,寻找合适的项目来源,和企业签署保密协议,打消企业顾虑,并说服企业通过参与教学项目,解决企业自身问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②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大问题是班级人数较多,一个教学班往往在50人以上,而任课教师只有一名。教师要跟踪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对出现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导。但一名教师面对这么多组学生,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对每组学生都及时指导,即使指导了,也往往不够深入。在目前高校师生比例的条件下,这一状况很难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尽量把项目任务布置清楚,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和资料,督促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各小组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自行解决。

③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项目教学的重要意义,乐于承担在项目分工中的任务。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渠道掌握所需知识,遇到问题勇于面对,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多组织研讨,并和企业相关人员积极沟通,从而做到在项目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④对于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现有条件出发,对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造,使得改造后的问题更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既降低项目的难度,又使得该项目更能与理论知识相契合,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完善项目教学法的设想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也有其运用范围的限制。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在既定的限制条件下,充分发挥其长处,才能使其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将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的设想总结如下。

4.1 做好项目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一方面,要密切联系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和协调,明确项目的定义。另一方面,教学项目往往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既包括本课程的知识,也包括很多别的课程的知识,这就要求解决相关课程的沟通和协调,制定教学计划时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在必要时,可考虑将关系密切的课程联合在一起进行项目教学。在组织上要突破教研室之间的界限,必要时还可以突破系之间的界限。

4.2 提高教师驾驭项目教学法的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方式相比,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新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对该课程做到融会贯通,要考虑所选项目与理论知识的吻合程度,还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学生的理解程度,更要求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项目的选择。教师还要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并培养其协作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的不同等,进行恰当选择、正确运用,才能发挥项目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尽量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长处。

4.3 增强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决定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在分组过程中,分组的原则、成员的数量、组员的搭配、任务的分工等都直接影响教学项目的实施。实验证明,每组人数以不超过六人为宜,否则容易形成意见不一、无法协调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能者多劳”的现象,各小组任务分工必须合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既保证人人都能得到锻炼,又发挥了大家的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强调互动参与,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推广实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这种方法不断完善。通过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人才培养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红英,来燕.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07(28).

[2]黄涛.高职“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4).

[3]孟子敏.管理类课程“三线并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01).

[4]戴海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

[5]章文燕.项目教学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9(06).

[6]马清梅.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

第9篇:项目管理课程范文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project teaching method;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77-03

0 引言

《物流管理》课程有自身的特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涵盖运输、库存、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技术和理论,系统性、理论性均较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做笔记,对学生来说就会显得较枯燥、抽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法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与创造潜能,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性的交互作用。

针对《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现有研究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探讨。如江红英,来燕(2007)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黄涛(2009)对高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孟子敏(2014)提出按照“理论教学+案例研讨+调研”三大模块构建三线并行的教学体系,并通过教学案例对三线并行教学体系和具体改革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项目教学法对物流管理课程改革提出思路,设计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小组处理,项目方案的设计、实施由学生小组独立负责,并由教师组织评价小组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从而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有切身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最早萌芽于欧洲,最早来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后期逐渐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项目教学法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将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世纪末,项目教学法引入国内。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上相关学者也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探讨。章文燕(2009)、马清梅(2009)分别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高等数学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林江?ィ?魏农建,段明明(2010)认为项目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模式转型的一个有效载体,探讨了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在中国环境下的运行机制。宗亚妹,李建启(2013)针对我国高等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推广价值,提出了本科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

2 项目教学法设计思路与实施

2.1 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2 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原则及课程特点,将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①确定项目。《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要保证项目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要做到广泛联系相关企业,收集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次,要确保项目的目标性,所选项目须要反映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再次,要保证项目的完整性,教学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实施、完成到最后的评价,必须是完整的。

②分组并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教学法基本模式是分组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确定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六人。分组时通常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每小组的人员构成进行适当调整。各小组均有项目组长,由学生推举或教师指定。教师要明确小组组长的职责,并要求各组组长切实履行。其次是各小组确定工作思路:包括确定项目的设计、任务分工、实施计划、成果展示等内容,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协作和团队精神。

③组织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每位小组成员按照项目分工及各自的任务,遵循确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后,小组研讨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直至实施过程顺利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并针对性地提示学生项目重点,避免走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④项目报告。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项目组要制定出详细的报告。项目报告包括对问题的详细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出的解决方案要经过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多方论证、研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际实施,以验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⑤检查评估。最后一个步骤是检查评估和总结。首先,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项目报告,各小组发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的论证过程。其次,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发言小组成员解答疑问;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内容完成情况、成果展示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最后,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项目的评价总结,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弥补和完善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思路和设计模式,经过二学年先后6个班300余名学生的《物流管理》课程实践,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学生反映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接触到了社会,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调动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展示的项目成果看,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3.1 问卷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征询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项目的300名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0份,覆盖范围87%。以下对问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①70%以上学生喜欢这种开放式学习方式,项目实施的周期也比较合适,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普遍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到了更多知识。

②超2/3的学生反映在和企业人员沟通时,对企业问题的提炼及如何把企业实际问题与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存在一定困难。

③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有关物流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但对调研和分析的相关方法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使得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希望教师给予较多指导。

④大部分学生工作量均衡,但有个别小组任务分工不够明确,致使有的学生工作较多,而另外少数学生则较少参与。部分学生反映项目工作内容偏多,而且大部分时间花在资料收集整理和企业调研上,耗费精力较大,其他课程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从学生的意见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值得继续尝试和实践,但要看到并重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设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

3.2 问题分析

不可否认,项目教学法在现在大学的教学体系中尚属新生事物,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认真加以分析,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

①如何寻找合适的企业问题作为项目来源,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企业出于保密或认为对自身价值不大,不愿意将本企业问题公开,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问题难度不一,并且与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契合,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学生处理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联系相关企业,寻找合适的项目来源,和企业签署保密协议,打消企业顾虑,并说服企业通过参与教学项目,解决企业自身问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②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大问题是班级人数较多,一个教学班往往在50人以上,而任课教师只有一名。教师要跟踪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对出现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导。但一名教师面对这么多组学生,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对每组学生都及时指导,即使指导了,也往往不够深入。在目前高校师生比例的条件下,这一状况很难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尽量把项目任务布置清楚,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和资料,督促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各小组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自行解决。

③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项目教学的重要意义,乐于承担在项目分工中的任务。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不同渠道掌握所需知识,遇到问题勇于面对,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多组织研讨,并和企业相关人员积极沟通,从而做到在项目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④对于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现有条件出发,对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造,使得改造后的问题更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既降低项目的难度,又使得该项目更能与理论知识相契合,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完善项目教学法的设想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也有其运用范围的限制。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在既定的限制条件下,充分发挥其长处,才能使其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将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的设想总结如下。

4.1 做好项目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一方面,要密切联系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和协调,明确项目的定义。另一方面,教学项目往往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既包括本课程的知识,也包括很多别的课程的知识,这就要求解决相关课程的沟通和协调,制定教学计划时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在必要时,可考虑将关系密切的课程联合在一起进行项目教学。在组织上要突破教研室之间的界限,必要时还可以突破系之间的界限。

4.2 提高教师驾驭项目教学法的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方式相比,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新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对该课程做到融会贯通,要考虑所选项目与理论知识的吻合程度,还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学生的理解程度,更要求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项目的选择。教师还要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并培养其协作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的不同等,进行恰当选择、正确运用,才能发挥项目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尽量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长处。

4.3 增强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