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

第1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近几年来,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省市都尝试着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批青年学子纷纷走向农村基层,希望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现状。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效果如何?大学生在当地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如何?……种种问题值得关注。

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高校的学生组成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调查组。调查的目的是客观了解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真实想法,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国情和农村社会基层状况的认识。同时为国家进一步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并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我国农村基层建设中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查组以河南汝州为调查对象。

汝州市隶属平顶山市,辖临汝镇、小屯、寄料、温泉4镇,王寨、夏店、焦村、蟒川、杨楼、庙下、陵头、骑岭、尚庄、大峪、纸坊11个乡,446个行政村(街)。共有76.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70.2万多人。

汝州市20****年10月份开始招募大学生村干部,截止目前共有445名大学生村干部,其中大专生430名,本科生15名;男275名,女170名。

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乡镇干部口头询问、大学生村干部问卷调查、大学生村干部访谈、村民问卷调查以及村民访谈等调查方法。

从20****年7月5日至7月12日,8天的时间里调查组走访了骑岭乡、纸坊乡、温泉镇、临汝镇、庙下乡、小屯乡等6个乡镇,进入28个村进行村民访谈和实地考察。调查获得大学生村干部问卷115份,村民问卷128份。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村干部的基本情况

年龄在30岁以下的达到了79%。其中,30%的比例是近两、三年毕业的学生。

91%的大学生村干部为河南省内院校培养。其中,15%的毕业于河南省属的重点高校,49%的是省属一般学校,其他为地、市属学校。

大专生占96.6%的比例。其中,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仅4%。医学占2%,工学6%,法学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

其他,主要是指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达到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全部的45%。专业知识结构上,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

2.来源和动机

96%的调查者,是汝州当地人。其中17%的,在读书前属于城市户口。

调查者的来源是:

其他,有下岗职工和另外方式就业的人员。事业单位主要指汝州当地的教育部门。

报名村干部的动机中,想为农民做事情、体现自我价值、丰富人生和献身家乡的想法占了多数。把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结合到一起,“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给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舞台。

3.工作情况

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一年半的有55人,是调查总人数的48%。

88%的人能经常住在工作的村子里。其中,57%的人住在村委会的房子,15%是亲戚朋友那。

明确表示5天以上的出勤仅占68%,显示着村干部们的出满勤状况一般。

4.收入低,村里矛盾多,工作不好做是大学生村干部提到的主要困难。

对于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人来讲,这些困难是早就存在的,老村干部对这有着深刻的体会,带着工资的大学生村干部在上岗前也该了解到的。看到将其列为主要困难,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这些困难中,反映工作压力大的占24%。同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和学识给自己带来困难的比例是一致的,反映着还是有部分人能意识到工作压力和学识的重要。

大学生村干部感觉于村干部难以沟通以及村民不认同比例很低,分别是5%、6%。

5.对“大学生村官办”等上级管理机构的工作满意程度达到83%。对“大学生村官计划”,25%的人认为这实际在解决困扰我们国家发展的三农问题,50%的认为是给大学生创造接近农村的机会,解决大学生就业。

在出现困难时,82%的人想到和自己村里的村干部沟通来解决。其次是村官办、上级组织、其他大学生村官以及父母、亲戚和朋友。33%的人,有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想法。

6.调查显示,群众和同村领导不是这些村干部工作的主要障碍。

74%的村干部提出缺乏资金是他们发展的最大障碍。47%的人提到缺少适合农村发展的实用技术。有23%的人提到信息不畅通。

谈话中发现,一是许多村子没有发展经济的基础。同时,一些人的市场意识不强烈,存在等、要政策的情况。还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连计算机、互联网都未接触过。

7.生存状况

1)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烦恼和说不清楚的占17%;16%的人表示满意,40%的已经习惯,27%的人在适应。

2)对于工作,46%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很大作用,一般的占42%,一点作用和没什么作用的分别是7%和5%。

对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感觉:5%的人后悔了当初的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了88%,其他是没感觉。

显示着,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3)目前的工资待遇是大专生474元,本科生499元。在本县市的有100元交通补助,跨县市的150元。这些钱,政府从财政拨款或者原单位足额及时发放。

调查中,大学生村干部提到的最大困难是工资低,他们期望的工资水平在800元以上的,达到了52%。如果算上交通补助,也就是近一半的人期望900元以上。

8.前途和打算

44%的人有向上摸求发展的考虑。当地也存在着对在基层工作优秀的,在未来选拔公务员时,优先考虑的政策。

37%的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有少部分将选择回原单位和考研。

9.村民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45%的村民很支持大学生做村干部,明确反对的比例仅仅是2%。应该说大学生做村干部,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

对“大学村干部计划”的理解方面,17%的村民认为是走过场、形式主义,更多村民期望这个计划能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村干部已经被村民熟悉和了解。其中,35%的村民反映知道并且熟悉,一般了解的占44%。

调查的村民中,20%的村民找大学生村干部办过事情,其中17%的村民反映事情办的很顺利。35%的村民虽然没找过,但都听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口碑不错。能为村民做事情,村民是欢迎和感谢的。

调查中,24%的村民也反映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很一般,挂闲职。请村民为大学生村干部打分时,13%的村民给了优秀,11%的村民评价很坏。大部分的村干部已经被村民接受。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大学生村干部的背景、工作情况、民意反映等方面描述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选拔、管理和这些村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困难、农村工作的障碍以及发展前途等进行了调查。

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意见和建议是:

(1)汝州“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做法,是当地学校、机关、国营单位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转岗和城里下岗、社会富余人员的再就业。

客观上,起到了把城镇里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吸引到基层农村的作用,改变了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的状况,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以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带来了变化。

但是,“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从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角度看,比例还很低。

(2)多数大学生村干部有着社会工作经历,目前已经是村中“两委”委员。他们能同村干部沟通协作,满意这份工作和目前的生活状态,希望为家乡、百姓做些事情,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谋求政治上的进步和发展。

能认识到这是稳定和发展我国农业、农村,具有扎根基层、改变农村贫困状态、促进农业发展的比例并不高。对“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认识,多数是以为提供了大学生做村干部来服务农村的途径,改变农村贫困状况的使命感不强烈。

(3)大学生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办”这个组织部下属的专门管理机构的工作满意程度很高。

他们大多数人能经常住在村里,出满勤状况一般。能根据要求写调研报告和工作计划、总结。对点名这种考勤方式,有一些人存在异议。

对个别优秀村干部所在村的村民访谈和实际调查发现,存在言过其实。

(4)大学生村干部的最大个人困难是工资低,其次是村里之间的矛盾。主要工作障碍是缺乏资金和技术。能感受到自身知识不足和工作压力大的比例不高。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上传下达,完成乡里布置的任务,参与村中事务的处理。他们的工作能被村干部配合和村民认同。

(5)多数村民熟悉、知道大学生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是支持的和抱有期望的。

农民迫切需要的改变自己的贫困,渴望实用技术到农村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对先进的技术有了解,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在农村是受欢迎,被尊重的。

(6)一村一名大学生,过于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同时也忽视了年轻村干部成材的环境。

应该看到汝州选拔的村干部们,大部分人员的学历是大专,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远离农业、农民的需要。许多人不能象有知识和技能的人那样,很快和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

同时,也应想到将年轻的学生放到农村基层,其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调查表明,条件好的村,大学生村干部更有机会参与到经济管理中。应该说农村的主要问题,还是农民的富裕问题。大学生到基层的主要任务,是要积极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改进。

选拔自身条件好的大学生放到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中锻炼,待积累一定农村工作方法和经验后,向条件差的村子流动,既让年轻人锻炼成材,又给贫、富村的联系以至于共同致富增加了机会。这种做法,希望政府考虑和采纳。

(7)有必要加强年轻大学生村干部的培训、学习,通过农业知识讲座、管理方法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建立淘汰制度。不只是不想干这份工作的人的自动退出,也要把挂闲职、不谋发展的人员及时清理掉,不滋养新的闲人。

(8)有必要在全国高校,特别是农科高校中加大“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宣传力度。让学有所长、愿意献身基层的大学生了解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到基层就业。基层需要有技术、乐于奉献的专业人员。

第2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一、目标任务

(一)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临潼区、长安区的山区25所乡镇中学(2所高中、23所初中)各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人,共计25人;

(二)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的163个乡镇卫生院各招录医学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1名,共计163人;

(三)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全市144个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各招录1名农技(包括农、林、水、牧、机和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本科生,共计144人;

(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工程。全市抽调200名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到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200个重点村村委会担任村长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另外,由市上招募5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工作,每县(区)分配5名。

(五)支农、支教、支医工程。严格执行陕政发12号文件的规定,根据省农业厅(陕农业发316号)、省教育厅(陕教8号)、省卫生厅(陕卫人发393号)下达的年度计划进行。

1、支农工作由市、县(区)农业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协调水利、林业、建设、科技等部门各司其职。今年从市级涉农事业单位选派50—80人,从十个县(区)级涉农事业单位各选派7—10人。重点面向农业生产建设一线。

2、支教工作由市、县(区)教育部门具体负责。今年支教全市共选派198人,其中:市级(含城三区)选派98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高陵县、户县、周至县各选派15人;阎良区、灞桥区各选派5人。重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和山村中小学。

3、支医工作由市、县(区)卫生部门具体负责。今年从市属和驻地医院选派100人(其中省上计划下达33人,市卫生局主动增派67人),从十个县(区)医院各选派5—7人。重点面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六)学历教育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每县(区)选派30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计300人,实行带薪学历教育。

(七)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十个县(区)共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其中重点培养3000名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等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通过支农专业人员传帮带,培养农民技术员2000人。

(八)资助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的在校大学生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委培)生。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各设立25个助学金名额(共计50名,平均每个县区5名)。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的250名高中生进行资助,每个县(区)确定25名。

二、工作职责

(一)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职责

实施振兴计划指导协调的责任在市,市级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时解决“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市人事局工作职责:负责全市“振兴计划”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总体负责“振兴计划”的年度实施工作。负责与省振兴办和市新农办的联系协调工作。负责“振兴资金”的管理工作。根据县(区)上报专业需求,组织招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做好对口“三支一扶”专业技术人员选派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选派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驻村帮扶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学历教育工作。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的招募工作。负责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审批工作。承担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它日常工作。

2、市财政局工作职责:负责按照“振兴计划”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保证“振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振兴资金”的审核、拨付、监督使用。加大对涉农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力度。

3、市编办工作职责:负责改革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供养体制。根据现有编制使用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到岗情况,负责确定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并实行周转编制,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到基层一线工作。

4、市教育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教育部门落实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教育部门清退代课人员和无教师资格证人员,下派学历不达标教师,调整农村中学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村中学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教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教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教育、人事部门负责到农村基层从教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学历教育计划落实学历教育的院校。做好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推荐、审核、评审工作,协助高校加强对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教育管理和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农村中学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5、市卫生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卫生部门落实乡镇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卫生部门清退无从医资格人员,调整乡镇卫生院队伍人员结构,分流乡镇卫生院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医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医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卫生、人事部门落实到农村基层从医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乡镇卫生院的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6、市农业局工作职责:牵头具体负责支农工作和条块支农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建设、规划、科技等涉农部门各司其责。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落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调整农技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技服务机构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落实支农人员和帮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7、市林业、水务、畜牧、城建、规划、科技等部门。负责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落实所属单位“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县(区)是实施“振兴计划”的责任主体,组织推进的责任在县(区),实施落实的责任在乡镇。各县(区)政府及乡镇要切实做好“振兴计划”各项建设工程的落实工作,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到岗,全面完成本年度“振兴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三、实施步骤

年推进“振兴计划”实施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初—2月底):动员筹备阶段。分别召开市、县(区)推进“振兴计划”动员会议,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各县(区)按要求组建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和配套“振兴资金”,制定本区县年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本区县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2月底—11月底):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振兴计划”和本方案有关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全面启动“振兴计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各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3月底前完成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人才的招录和培训工作、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人才的选派和招募工作。

(二)4月底前完成“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三)7月底前完成实施学历教育人员登记工作,确定人员名单,9月份开始实施学历教育。

(四)10月底前完成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审批和资助工作。

(五)11月底前完成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第三阶段(11月底—12月底):调研检查阶段。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振兴计划”各项政策、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部门、各县(区)在自查的基础上,做好迎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的调研检查准备工作,通过对全市本年度“振兴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和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年“振兴计划”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区)要把“振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市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明确责任,制定配套实施办法,积极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搞好配合,做到不推不拖。各县(区)要以积极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决策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跟踪检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季度检查一次,定期通报情况。各县(区)根据工作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力导致不能落实大学生工作岗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经费落实不到位、人才闲置浪费等问题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3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四种模式

江北区农村集中住房建设是在结合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依据《江北区村庄布点规划》和《江北区新村建设旧村改造五年规划》,逐步转变农民住房建设方式,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四种模式:

项目带动模式。依托线性工程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带动村庄的拆迁改造,并对夹心村、边角村实施整体拆迁改造。对这些实施整体拆迁的村,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的标准,先后建成了姚江花园、宁静家园、慈湖人家、枫湾家园等11个农村新社区,共121.71万平方米,安置农户9590户。农户们按照“拆一赔一”的方式,通过拆迁调产安置的形式,置换了原有面积的农村住房。同时,将这些农村新社区纳入城市住房流转范围,发放产权登记证。

城中村改造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城中村改造,并以城市商品房的建设标准改造为城市新社区,使城中村全面融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品质。计划推进城中村改造120万平方米,已实施改造19.19万平方米,主要涉及柏树桥、永红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如目前的湾头城中村改造,正在建设32幢高层安置住宅,可安置3152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此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0.3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3.6万平方米,绿地率31.2%,总投资约18亿元,将于2013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

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模式。通过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试点,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适度集中居住,使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逐步与城市接轨,以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之目的。全区已有灵山、西卫桥、国庆3个村列入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试点。共涉及农民公寓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2411套,总投资8.58亿元。已开工建设17.4万平方米,首批竣工的5万平方米农民公寓将于2011年底前交付使用,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启动东邵村的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村庄自我改造模式。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宅基地整理,通过整体拆迁、集中改建、联户批建、统一安置的办法,参照城市小区标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了一批村庄集中居住小区。全区已建村庄集中居住小区(30套以上)18个,2753套,面积36.0万平方米。如庄桥街道上邵村,用了二年时间,实施了村庄整体搬迁改造,盘活宅基地建设用地65亩,建起了370套别墅型农民公寓,面积达5.52万平方米。此外,村庄改建面积在30套以下的达26.2万平方米。

农村集中住房建设实施的四大举措

坚持规划先行,实施城乡建设规划的全覆盖。科学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也是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纲领和管理的依据。在城乡一体发展、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房无规无序的状态,我们确立了村庄局部规划布局与城乡整体规划布局相一体、建设档次与城市品位相融洽、村庄集聚规划与配套设施规划同步设计、防止二次拆迁的四项基本原则。根据这四项基本原则,在《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全区区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江北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江北区农村排污规划》、《江北区农村医疗卫生布局规划》等,形成了以城乡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专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基本上实现了总体规划层面上的全覆盖。同时,以修编后的《江北区村庄布点规划》和《江北区新村建设旧村改造五年规划》为依据,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4个村的集聚发展类的村庄规划,15个村的保留整治类村庄规划,以及有选择性的对24个属于近期保留远期逐步搬迁的村进行了村庄规划,基本上实现了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全覆盖。这些规划的编制将指导农村建设拆零并整,集聚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建房现状,启动了农房通用图设计,并就户型、面积、建筑风格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五个户型十套通用图纸。提供农村建房选择使用。

坚持政策引导,完善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政策保障。在遵循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为充分发挥村一级基层组织自主改造旧村的最大能动性,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集中安置小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为主的新村建设,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基本原则、相关政策、工作措施等,并从统筹安排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用地、规范农村集中住房建设标准、加强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管理、加大政府资金补贴力度、完善物业管理和配套设施等11个方面作出了相关要求,为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提供了具有纲领性的实施意见。在政策中我们重点体现:一是坚持推进宅基地供应制度改革,确立了“推广多层公寓,适当安排高层公寓,控制多户低层联排,禁止单家独院”的建设方针,通过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保护文化村、改造城中村等途径,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引导农民居住集聚化,实现集约节约用地。二是坚持传统村庄向新型社区转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和城市的带动作用,整体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联网与共享,实现农村社区环境从区域性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层次目标转变。三是坚持公司化运作,既成立区、镇(街道)联合建立的农村住房投资有限公司,也独立组建镇(街道)的农村住房投资有限公司,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村级农村住房投资有限公司,以多元化集资的运作方式。解决农村集中住房建设融资难问题。四是坚持建设资金总体平衡。对实施自主改造的农

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村,其村民安置后的多余住宅,实行政策回购,力求建设资金的总体平衡与农村住房稳步推进。

坚持目标明确,细化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各项任务。在2009年,江北区明确了到2012年底,完成拆迁农户1万户,安置农户2万户。整理宅基地3400亩,节约土地600亩,建成390万平方米农民新型住房,50%以上村庄改造成为农村新社区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做到四年有规划、当年有计划、实施有方案,细化镇(街道)、村的各项建设任务。在每年的年初,下达当年的建设计划,在计划中分别明确项目名称、出资主体、建设主体、建设地块、建筑面积、投资总额、开工时间、交付时间、安置对象和安置户数。在此基础上,一是强化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监管。由区建设、规划部门要会同镇(街道),加强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管理。尤其是对农村住房质量的安全,加大了质量安全巡检力度,并组建了农民巡查小组,参与质量监督,以确保农村住房的质量安全。二是加强住房分配和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住房的分配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严格把关。为此,我们实行民主决策,坚持依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把好事搞砸。同时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严防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三是强化考核。把农村集中住房建设工作列为对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村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级考核一级,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4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基本条件;措施;成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tegration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decision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problem, combining with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promot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tegration; basic conditions; measures;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经济一体化主要实现在各县市之间的协调与发展,但是行政区域化则更多地是侧向于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所以说市县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前期和基本基础。另外村镇一体化就是要实现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与空间的一体化等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但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与实践任务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性。

一、村镇一体化规划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村镇一体化从规划指出就必须树立村镇并重的观念,为实现经济的再发展就必须彻底消除规划只为城市服务的思想,在村镇一体的规划中既要充分重视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还要重视兼顾公平与平等的原则。总体规划一般由市(镇)域城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组成。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对于市(镇)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各组成部分必须在发展战略上平等的对待,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相互协调的共同发展。以前的二元制结构一方面造成了农产品难以顺利的走进市场,一方面还造成了自治区厅对下设县级的剥削。在我国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各自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造成了经济组织对行政机构的严重依赖,其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经济一体化更是如同空中楼阁。因此,村镇体系规划必须循序渐进地把分裂型的管理向空间性的行政管理转变,把有“户”的管理向“人”的管理转变,注重实现上岗就业的平等,注重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综合而言,就是建立协调性、互利性的新经济模式,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体系,可见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实现村镇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市县一体化就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基础之上,实现村镇之间的生产要素与各种资源的流通顺畅化,配置合理化,建立起相互协调发展经济模式,达到通过市级经济来带动县区经济,利用县区经济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再发展的目的,形成市县之间在经济、文化、生态等融合的局面。具体而言就是打破对立的形态,实现和谐与共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现代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新格局。但是实现村镇一体化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建立在一定条件具备的基础之上。它要具备的条件是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逐步迈向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步开始向郊区开始扩散;具有都市型风格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成型;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格局已经形成;村镇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把多个行政体经济进行组合建立起更加大的经济共同体。它能起到把区域作为基础来提高资源配置率的作用。达到这一条件必须要把涉及整体影响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消除掉;彻底消除掉以区域界线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歧视政策和行政行为;中心城市必须具备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比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镇一体化的建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村镇一体化要实现在市场、交通、制度、产业和空间的一体化,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实践任务,其关系非常的密切。

三、区域村镇经济社会协调统筹的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村镇发展规划,逐步实现村镇规划一体化对村镇经济进行科学的统筹,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村镇关系和工农关系。把村镇的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村镇之间的今后发展和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协调。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而周密的统筹规划,打破以村镇为界限的经济运作模式,把依靠城市为中心发展的经济团体和附近的乡村乡镇的据点联系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编制在人口发展、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镇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实现村镇之间空间布局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已达到促进村镇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不断地再促进村镇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统筹村镇产业发展,实现村镇资源配置一体化

对村镇产业进行统筹必须要以新型的工业化作为主导,必须调解产业结构调整,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不断地推进比较优秀的工业结构布局,把工业的整体实力进行提高。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步向城市中心和集聚点转移,由此来推动产品的竞争实力和经济素质的提高。改变旧的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地使农业产业体系得到健全,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使农业市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形成村镇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打造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把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措施逐渐向农村倾斜,推进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对各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建立起村镇产业分工相对合理的发展格局,打造新的经济格局,实现配置的一体化,打造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体。

(三)统筹村镇基础设施,实现村镇建设一体化

对于村镇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必须合理对待、认真安排,尤其是要加快在县城与乡村之间的绿化、重点道路、排水、供气、供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引导城市基础建设发展向农村地带,建设成综合性比较高的交通网络,切实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带动作用。通过基础设施的建立,提高公共服务的同享度,能有效地缩短村镇之间的空间差距,通盘规划农村的服务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实现以城市为主要中心和城市带乡镇的经济体,做到村镇建设的一体化。

(四)统筹村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实现村镇管理一体化

把国家公共财政的范围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扩大,保证农村的服务体系和社会的保障体系更加的完善,建立起村镇统一的就业管理、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加快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的并轨。农民、市民必须同等对待,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等。在整体管理上农村达到城市享有的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的村镇管理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土地规划不够科学,土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村镇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村镇一体化要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以利于形成村镇一体化的发展面貌,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文章中简要总结了开展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确保挂钩规划顺利实施

在各区均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发展计划、农业、水利、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挂钩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落实,整个项目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审查,协调解决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重大问题,组织对项目规划设计的初步成果进行评审论证,把关项目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等工作,为挂钩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操作,确保挂钩工作稳步推进

为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各市各区政府在挂钩工作过程中,均制定了相应的文件,明确了房屋置换、分配人均指标、新房入住、产权交换、相关补贴项目及标准,规范了土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和新建房管理的行为,为挂钩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尊重民意,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在拆旧区选址阶段,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代会、村民大会,集体决议是否同意进行挂钩规划,在充分收集村民意见后,选择村民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村队作为挂钩规划的拆旧区。在还建规划阶段,从选址、总平面设计、住宅户型设计、景观设计、环保设计及公共设施设计中,都充分征求了拆迁村民意见,并将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力求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四)维护民生,保障农民长远生计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排灌费,加强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结合当地企业生产要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转岗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并推荐就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保障农民长远生计。

(五)多源筹资,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一方面,充分整合交通、农业等部门资金,综合投入,将所筹资金用于拆旧区复垦和还建区的改造和建设;另一方面,采取整体运作的模式,将拆旧区的拆迁复垦与建新区的建设捆绑操作,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实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六)强化管理,妥善处理权属调整问题

做好拆旧区内房屋宅基地和其他用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为拆迁还建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拆旧区内现有农民建房的管理,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扩建、改建住宅;按照自愿合法,维护农民权益和权属受损合理补偿的原则,统筹协调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搬迁前后宅基地、建新开发地块建设用地等几个方面的土地权属调整。

五、取得成效

(一)促进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整理,人均用地指标大幅度下降,促进了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例如,在建筑要求上新标准如下低层建筑,指建筑高度10米以下(含10米)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层至三层;多层建筑,指建筑高度10m以上、24m以下(含24m)的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24m以上(含24m)、小于50m的建筑,中高层居住建筑为七层至九层;

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50m以上(含50m)的建筑,高层居住建筑为十层以上(含十层)。

(二)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成立新农村管理委员会,结合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并引入社会资金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了还建区的建设、拆旧区的土地复垦,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优化了村镇建设用地布局

在实施挂钩项目的过程中,将现有村湾按规划集体统一进行还建,优化了村镇建设用地布局,促进了村镇一体化规划的实施。

六、存在问题

各市村镇建设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总体上管理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模式、各区经济实力以及规划、拆迁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

(一)部分区政府实施增减挂钩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挂钩工作涉及到农村居民点的拆迁、还建和复垦、协调难度大,有些区政府对待挂钩的态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文件要求,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些区政府误认为增减挂钩挤占了有限的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区对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推进力度。

(二)拆迁工作难度较大

在拆迁补偿中,难以执行统一的标准,而农民的要求普遍较高,农户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客观存在,政府与被拆迁农民在补偿安置方面意见难以统一,导致拆迁协议签订时间较长,影响了挂钩项目的实施进度。

(三)农民的就业和创收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在挂钩试点项目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导,往往只重视改善还建农民的居住条件,而不能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但生活成本增大,收入增加不明显。长此以往,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七、对策及建议

(一)规划引导,组织编制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

各市目前已编制完成“两规合一”的乡镇总体规划,将以此为契机,对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布局、人口、居住情况及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在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各区编制各市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建立各市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库,以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复垦潜力,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整合资金,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目前,农村建设的项目类型较多,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挂钩项目、农业项目、交通项目等多个类型,但未形成合力。各市将力求整合各方面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为载体,挂钩项目为抓手,农业和交通等其他项目为支撑,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三)用地计划与挂钩项目实施挂钩,积极推进挂钩工作

探索将村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已批用地的征供用等情况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考核挂钩,对挂钩项目实施情况进展较好的区给予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对挂钩项目实施不好的,扣减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四)保护农民权益,尽快完善拆迁还建的相关标准

目前,各项目区的拆迁还建标准尚未统一,客观上加剧了拆迁复垦难的问题。建议参照征地拆迁的有关标准,研究制定挂钩拆迁还建的相关补偿安置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农村居民点的拆迁还建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快拆迁复垦工作进度。

(五)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周转指标交易的相关办法。为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充分发挥土地的级差效益,建议进一步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周转指标交易的相关做法和办法,以推动各市挂钩项目的实施。

结语

村镇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村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制定科学的村镇发展战略,切实发挥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域性经济纽带作用,切实缩短村镇之间的存在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最终达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学,2007,1.

第5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方面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认真履行“五员”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找准角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抓物质文明建设与抓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明显成效。

1、精心组织,全面发动,扎实做好工作部署。为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派的各项具体工作。全县共从区、市、县、乡四级党组织选派了227名骨干,组成11个镇(乡)工作组,进驻113个行政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经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后,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迅速进村入点,迅速进入角色,迅速融入群众开展工作。

2、深入基层,摸清实情,认真理清工作思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进村到岗后第一项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与农民群众谈心交心等形式,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农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怨,搜集和掌握了大量农村实情,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县新农村指导员共走访农户数8075户,访谈1079人次,撰写各种调研文章300多篇。共召开各类座谈会166次,参加座谈的农民6000多人次。根据调研掌握的实情,指导员们认真拟定自己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帮助村里完善发展规划,找准工作切入点,打开了工作局面。如区地矿局、区统计局下派来的指导员在深入调研和拟定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及时向后援单位领导作了汇报。根据派驻指导员的第一手资料,区地矿局、区统计局的领导多次下到联系点调研,并召开单位党组专题会进行研究,分别就寺村镇白崖村、妙皇乡村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更切合实际的规划。

6、强化宣传,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及时组建了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宣传组及各镇(乡)宣传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指导员的宣传工作,对一些优秀的新农村指导员及一些先进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给予及时的宣传报道,更好地激发了全县新农村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如基层办积极配合桂中电视台及时报道了区地矿局指导员韦世忠、市政府办指导员覃育、县供销联社指导员何山的典型事迹,同时桂中日报也刊登了李君、王新德、陈宁、梁智明、余华等指导员的先进事迹,使全县新农村指导员迅速形成了“人人学习先进,个个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据统计,我县宣传新农村指导员的文章获得采用的有:《桂中日报》25篇,《象州新闻》24篇,来宾党建网65篇,全县投稿率及采用率走在全市前列。

第6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对各种知识的理论学习。积极向镇、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尤其是工作机制方法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的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研究市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服务。

3、努力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做好我村信访稳定工作。我们将下大力度解决移民上访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疏导化解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最大限度的确保不再上访。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努力调整我村经济结构。准备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宣传调整我村经济结构,利用农机补助政策,鼓励群众购获农机,推进新耕种方法(“免耕免种”、“秸秆还田”),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耕、种、收成本,增加群众收入。

4、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今年计划在原有村址的北侧新建村部,预计明年3月中旬竣工。

第7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一、前期工作的展开

1、积极展开调研,理清思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组自月份进入于赵社区后广泛开展调研,深入社区中的三个自然村、30余户农户进行了相关调研。此外工作组还联合社区党委召开多次座谈会,广泛了解社区情况,认真听取相关意见。通过调研工作组了解了社区的人口、资源、经济条件、人员组成等基本情况,以及乡党委、政府今年工作规划和经济发展思路,并对合村并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工作组按照城区工作团“六个一”工作计划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

2、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自从进入社区后,工作组时刻注重自身的学习工作,制度了相关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工作组加强了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中最新的方针政策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农村工作适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组还多次到其他社区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对其他社区先进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不断改善自身的工作方法。

3、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工作组通过标语横幅、乡村广播、简报、网络、电视台报纸进行报导等多种方式将合村并建的政策、意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让村民了解合村并建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在全社会营造合村并建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具体帮扶工作

1、促进社区建设,增进社区“两委”班子能力。工作组通过加强社区“两委”的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和精神,加强了社区的战斗力和开展合村并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合村并建工作的开展。

2、抓沟通协调,推动工作开展。通过开展科技局班子与社区“两委”的工作对接会让两个单位及时掌握合村并建工作的动态,加强工作指导,方便科技局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

3、发挥自身优势,协助社区工作。工作组发挥自身市直部门的优势,协助社区制定建设规划和用地规划,帮助社区尽快得完成的审批,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我组还发挥科技局的优势,在新村建设中引入太阳能、保温材料等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将新社区打造成德城区环保减排的亮点工程。

三、存在问题

1、相关政策优惠的不确定性。目前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但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

2、相关职能部门政策没能落实到位。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在处理与社区建设相关的项目时不能做到优先处理,例如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直到现。在仍未获得审批,耽误了社区的建设。

3、社区收入来源单一。目前于赵社区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对外租赁厂房,缺少集体企业,虽然收入稳定但难以增加,不能为社区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目前于赵社区的耕地面积不多,大多数村民主要以在企业打工为收入来源,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不利于社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5、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农业知识和科技知识,对政府的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大部分村民只注重短期利益并带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愿意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创业方法,有些想利用这次合村工作为自己谋求大量的利益。

6、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基层党员相对较少,一些具有致富能手的年轻人,对加入共产党的态度不热情,不愿意回村服务,基层组织得不到新鱼血液的充实。一些老党员和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意识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认识合村并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自身的学习。实施合村并建是大势所趋,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村民的实际需求,所以工作组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更多的理解合村并建工作意义,掌握更多好的工作方法。

2、尽快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政府合村并建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要详细解读,尽快落实,方便在新社区建设中招商引资。

3、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打造社区新经济。合村并建工作的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因此,我们的工作将着眼于壮大办事处和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4、妥善安置居民生活。要保证广大老百姓的权益,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妥善安置居民,将这项政府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第8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干部,是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党的xx大报告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大学生青年干部所肩负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派驻大学生村干部办公室的总体部署,我被分配到临颍县三家店镇高宗寨村。自XX年12月3日正式入村以来,转眼已近一个月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吃住在村,广泛走访农户,和群众攀谈,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会、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摸底,并对调查摸底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以全县掀起的“学青州、比发展”活动为动力,制定了高宗寨村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全村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子。

一、 村子基本状况

高宗寨村位于临颍县东北部,在三家店镇南面,距三家店镇政府大约1.5公里,南部与邢庄村相邻,东部与西华县搭界,全村有360多户,1462人,有小学一所,系于邢庄村合办。现有耕地1900多亩,人均耕地1.2亩,分八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4人,村书记宋自恒今年45岁,村委委员宋自安、村会计主任程保华,平均年龄45岁左右,妇女主任吴俊玲长期在外地,正常工作的只有三个人。全村有中共党员40人,最大党员79岁,是1955年合作社入党的,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高宗寨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平原村,主导作物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烟叶、辣椒等,XX年小麦亩产在45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在500公斤左右,辣椒亩产在350公斤,全村人均收入2700多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辣椒和卖粮食。有部分农户经营煤球厂、小卖部和打面点,大多数青壮年农闲时出外打工挣钱,以前村里有人曾经办过养猪、养鸡厂,还办过蔬菜大棚、种植小甜瓜,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发展成规模,更没有形成主导经济收入。前几年村里修路、建学校,把村里原有的一点积蓄花干用净,村两委除了乡里的一点经费外,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有时想为村里办点事情、跑个项目,苦于没有经费,群众有时还不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村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的调查走访,我认为,影响村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比较贫乏,农作物的品种、栽培、施肥、灌溉技术和设施及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大多数农户还基本上是靠天收,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急需改善和加强;二是村民经济收入比较单一薄弱,需要引导带动群众科学的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多方位的调查论证,逐步确立支柱型收入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党员干部还没有完全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的“火车头”的作用,在带领群众致富和奔小康社会方面,需要率先行动起来;四是由于没有示范和带动,村民缺乏公共意识,对村里公益事业和村容村貌比较漠视,全村干群的凝聚力、战斗力需要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近期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

在充分摸透了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我们又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和党员会,制订出高宗寨村详细的发展规划。 (一)、近期工作计划

1、由于一部分外出务工群众还没回来,因此,我认为还需要继续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到每家每户,吃透村情民意,以利于更好的制定村里以后的发展规划。

2、紧紧围绕镇政府下达我村的目标任务,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搞植树造林,完成生产路、排水桥沟的维修和疏通,使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3、做好双节期间的稳定工作。在春节之前要对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进行慰问和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利用双节期间大部分出外务工人员返村时间,举办农民精神文明夜校,制订出村规民约,并广泛宣传学习,培养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宣传党的xx大报告,使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潮流中。

5、利用农闲时节,聘请农业技师、养殖专家、果树种植专家和致富能手到村里举讲座和培训班,利用村广播、电视等形式,扩大和开阔群众的视野和眼界,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全村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三发展规划

1、XX年的发展目标:

XX年是我们大学生村干部的开局之年,如何深入下去,和群众打成一片,搞好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民意,从而结合高宗寨村的实际情况,探索制订出群众拥护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我们大学生村官要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因此,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XX年的工作目标要突出一个主题两个转变:一个主题是千方百计的争取协调资金,完成农田电力灌溉设施的铺设工程,彻底改变农业灌溉条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下一步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为农业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证;二个转变一是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旧有的陈旧思维模式,依靠科学发家致富,依靠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收入;二是紧紧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把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发展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力争形成规模发展,使之成为高宗寨村的特色经济支柱收入。

2、XX年的发展规划:

XX年的发展规划要在巩固上年的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有两个突破:一是在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带领群众探索致富道路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通过树立致富典型,以点带面,形成比富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创办经济实体,在多渠道、多方位增加村委收入方面取得突破,切实发展壮大村委经济实力,切实增加村两委在群众中干事创业的影响力、号召力,为带领全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3、XX年的发展规划:

XX年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做文章,争取完成自来水安装工程,使全村吃上自来水。以此为契机,改变村里占路乱堆乱放乱倒现象,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使高宗寨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以上是我入村以来通过调查研究所做的一些大体规划,有很多地方还不很成熟,许多情况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在进行更加扎实的调查研究,掌握更详细更全面的情况和资料,和更多的群众成为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同时我还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对基层尤其是农村的工作还相对陌生和欠缺,这就要求我必须时时向基层的村干部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学习人民群众勤劳能干、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到实惠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脱离群众、才不会只是纸上谈兵,也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驻村工作才会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第9篇:农村基层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加强校地战略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协同创新,引导专家博士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合作社、农村基层组织,了解社情民情,调查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教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活动主题

“推广科教服务,建设美丽;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校地(企)协同创新。

三、时间安排

2013年6月至8月。

四、活动内容形式和实施步骤

(一)活动内容

1、专题调研。针对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结合地方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当前的农村社会生活状况、农村教育、农村土地、医疗养老及文化环保、地方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出现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等。鼓励专家、博士结合专业特长与个人兴趣开展调研。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科技咨询培训与产业发展规划服务。深入企业、合作组织、乡镇、村居,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专题讲座、技术培训、上门指导、科技集市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农民和技术人员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知识、技术问题,提供科技服务。与企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经营户(家庭农场),结成“一帮一”对子,建立起长期的科技—产业互助合作模式。结合区域发展需要提出相关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议。

3、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

结合有关部门、企业、基层组织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协作攻关,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二)、活动形式

科技志愿服务活动采取专家、教授柔性进企业;研究生暑期科技志愿服务;研究生党支部与市农村基层党支部共建;企业与专家联合科技攻关;百名专家研究生进百企(进百社)等形式。

1、青年专家教授柔性进企业

依据企业需要,按照专业相适的原则,选派青年专家教授柔性进企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服务。

2、研究生生暑期科技志愿服务

依据专业需求在相关学院招募实践团队,开展研究生暑期科技志愿服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传授农业实用技术。

3、研究生党支部与市基层党支部共建活动

选择一批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科教兴农“1+1”共建活动,一个博士生党支部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一个研究生联系一个农户,开展科教服务、乡村社会管理、法律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等对口服务。

4、校地(企)协同创新

结合地方有关部门、企业、基层组织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设立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组织专家组建课题组与企业科技人员联合攻关研究。专家教授对服务需求单位提出的课题给予解决方案,好的课题共同向国家、省申报立项。

5、百名专家研究生进百企(百社)活动

按照企业或合作社专业需求,组织相关专家、研究生到企业或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或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培训、市场开发、项目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服务。

(三)、实施步骤

1、策划调研阶段(5月—6月)

制定活动方案。面向全市开展服务需求调查,广泛征集调研和攻关课题,编制需求单位和服务项目,提出学科专业需求方案。学校按照学科专业需求招募专家、研究生,组织6-8支科教志愿服务团队。各县区协助各科教志愿服务团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活动启动阶段(7月上旬)

南京农业大学与市共同举行建设美丽研究生科教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3、组织实施阶段(7月上中旬)

依据编制的需求单位和服务项目,各志愿服务团队分赴各县(区),集中开展大约10天的调研志愿服务活动。

4、总结评比阶段(8月中下旬)

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各县区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等发展需要聘请一批专家教授为农业产业的技术顾问,建立长期柔性合作机制。谋划启动下一年度的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