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项目部门总结精选(九篇)

项目部门总结

第1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主要工作表现及成绩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上班伊始,我认真学习了《维科纲要》、《房产板块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基本管理制度》、《岗位职能说明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牢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如坚持每天上班提早到公司,打扫办公室卫生,为同事创造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

2、认真学习浙江省概预算编制资料。虽然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相同,但是《浙江省建筑安装工程定额》与我以前接触较多的公路、铁路工程定额有很大差别。因此,我首先对浙江省概预算编制资料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并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已能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使用“神机妙算软件”编制预算和“鲁班软件”抽算钢筋,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摸索和钻研,把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完美。

3、维科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分公司卷绕车间及临时工程决算审核工作进展顺利。卷绕车间及临时工程虽然完工已久,但是有关竣工资料却很不完整,这给决算审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接手这项工作后,一方面积极要求施工单位完善竣工资料,另一方面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计算工程数量,核对各项数据。为准确掌握工程情况,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我还特意到现场仔细查看。经过我的努力,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工程决算审核所需的大部分资料已收集齐全,卷绕车间的预算已同施工单位核对完毕。

4、积极着手华严街5号地块商住楼土建审核工作。从领导安排我负责该工程土建预算审核工作之后,我抓紧时间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并多次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程的静态和动态情况。为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在决算时取得主动权,我把工程量计算工作提前到了现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紧张有序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地下室部分工程量的计算。

5、其他方面:①积极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成本控制、资料管理方面;②与同事积极探讨造价控制、合同管理、资料管理等内容。通过讨论既增进了同事间的友情,又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③主动与同事交流,热情帮助他人;④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参加党员学习、新春联欢演出。

努力的方向

1、充分利用通过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优势及以往的工作经验,积极主动接触各种相关业务,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公司的品牌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积极参加自学本科考试,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

第2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加强重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管理,突出计划指导性,落实计划实效性,提高计划完成率,使公司重点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并使之适应公司主客观条件变化的实际需要。为保证重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以下简称“计划”或“总结”或“计划和总结”)实现闭环管理,使编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编报职责

1.1总经理

1.1.1负责审批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1.1.2负责审批副总经理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版权所有

1.1.3负责审批各副总经理和综合管理部提交的绩效考核建议。

1.2各副总经理

1.2.1负责各自的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编报。

1.2.2负责审批和点评分管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1.2.3负责根据分管部门的月度工作完成情况提出绩效考核建议。

1.3各部长

负责组织编报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1.4综合管理部

1.4.1负责根据经总经理审批后的副总经理和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组织编报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1.4.2负责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督查、检查、落实,并根据督查、检查、落实的情况,提出绩效考核建议,提交总经理审批后执行考核。

2编报依据

2.1计划

⑴年度工作计划拟定工作。

⑵检查、督查发现的需要组织改善的问题。

⑶各级领导临时交办工作。

⑷认为需要列入的工作。

2.2总结

⑴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⑵各级领导临时交办而未列入月度工作计划的工作。

⑶认为需要在总结中体现的其他未列入月度工作计划的工作。

3编报类别

3.1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及分析。

3.2各副总经理、各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计划完成情况及分析。

4编报责任人

各副总经理、各部部长、综合管理部

5编报程序

5.1各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⑴各部门将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交本部门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并由分管副总经理确认需列入公司月度计划的项目。

⑵各部门每月28日将经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的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报送综合管理部。

5.2副总经理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⑴各副总经理将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交总经理审批。

⑵各副总经理每月28日前将经总经理审批后的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送综合管理部。

5.3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⑴综合管理部将各部门和副总经理的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进行综合,编写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⑵综合管理部每月底之前将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及绩效考核建议送总经理审批。

⑶综合管理部将编制完成的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下发各公司各领导、部门部长。

6管理规定

6.1月度工作计划项目数量应控制在4~6项之间,按总分10分执行权重。项目分值权重由编报责任人自行分配,每项工作一般不得超过3分(含),也不得低于1分(含),可设定为1.5~2.5分。每分分值为60元。直接上级可对权重分值分配做出调整。

6.2对于所报项目为日常工作当中所必须进行的项目,一律视为无效项目,所分配分值视为0分。总权重分值按确认项目的实际分值核定。

6.3月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编报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和进度完成(遇休息日提前)。每延期一日考核0.5分,从10分权重中扣除。延期三日(含)以上,视为未完成,权重分为0分。

6.4对虚报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行为,一经查实,除该项目权重分为0分外,另追加该项目权重分值一倍的考核。

6.5综合管理部将通过不定期的督查、检查,对月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适时进行抽查,以督促相应工作计划的按时完成。

7除外责任

对于第6条各款行为的考核,如公司另有处罚决定时除外。

8其他说明

8.1本管理办法自2006年5月25日起实施。

8.2本管理办法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起草和解释。

9附表

附表1:《月份工作计划》

附表2:《月份工作总结》

附表1:

月份工作计划

序号

工作计划项目

权重

责任人

是否公司计划

拟完成时间

1

2

3

4

5

6

编制部门版权所有

编制人

编制

日期

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经理

审批

附表2:

月份工作总结

序号

月度工作计划项目

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权重

责任人

完成时间

1

2

3

4

5

6

其它需要列入的工作项目完成情况

编报部门

编报人

编报日期

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绩效考核建议:

经理审批

第3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校; 会计; 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目前,高校已基本实施会计电算化,并逐步向财务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在科目核算、项目辅助核算、往来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年末结转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结合会计核算实际,高校适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具有完整的会计核算功能,特点是以会计科目为中心,实现对部门(项目)经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等进行辅助核算和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横向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的科目核算为中心完成账务处理;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现对部门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专项经费、代管款项等经费的核算,实现对各类经费的管理、分析和控制。以科目核算为主线完成账务处理过程,以项目管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辅助核算手段,为加强预算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具体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高校会计核算主要反映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收入类会计科目以及支出类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一方面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各会计科目与项目、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责任人、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项目、固定资产各科目与项目等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项目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余额累计

=所有项目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收款项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收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付款项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付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所有项目固定资产余额累计。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管理的经验欠缺,使得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中,在初始化处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年终结转处理、与其他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初始化处理

传统手工会计管理,重会计科目核算,轻项目核算,难以提高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处理主要包括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在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处理中,部分高校存在重参数设置,重科目余额与手工账务(或以往电算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轻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勾稽、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勾稽、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勾稽等问题,不能通过会计科目和项目核算实现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不利于加强内部考核和管理,也不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往来款项管理

高校往来款管理,重责任到人。责任人设置主要以内部职工或学生为分户辅助核算对象。在电算会计核算方式下,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金额和责任人信息这种简单的内部责任人分户核算的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不利于往来款管理按部门(项目)责任考核,难以进行账龄分析,难以实现向实质责任人进行催款和核对,易形成呆账和长期挂账,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其载体分为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和卡片账。财务部门一般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资产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财务部门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批固定资产金额记账后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反映批固定资产价值,但不能反映单件固定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资产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卡片信息录入形成固定资产辅助账;使用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形成本部门固定资产辅助账。财务、资产和使用部门没有实施定期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以及固定资产总价值和单件价值、总价值和分类价值、总价值和部门(项目)价值、实物总量与单件数量、实物总量和分类数量、实物总量和部门(项目)数量核对相符。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四)年终结转处理

高校事业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两部分。经常性结余按规定提取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已完成的项目,应结清账务,并将结余资金先转入经常性结余,再转入事业基金;尚未完成项目的资金,结转到专项结余中继续使用。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按收支科目进行年终结转,只能反映学校总结余,不能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不利于对各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信息共享性差

高校管理信息使用,涉及教务管理、工资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等部门。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各部门应利用网络技术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但长期以来,存在部门各自为阵,各使用一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不开放,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等系统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四、完善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建议

高校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存在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重核算轻管理、重科目轻项目、重分配轻考核等传统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算化会计管理。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结构单一,计算机使用技能较低,财务管理中习惯通过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完成工作,制约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现行会计规章制度,对于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如何进行年终结算和结账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高校在进行电算会计核算中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制约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准确处理初始化数据,为二维、多维核算奠定基础

高校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要,熟悉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选用能满足单位决策分析和财务管理需要、通用性和灵活性强、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清理、核对和结清原系统账务,形成电算化会计系统初始化基础数据,结合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电算会计数据初始化完成,应确保科目余额与原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之间、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之间、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之间等勾稽平衡,提供准确初始化数据,为实现会计科目和项目核算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财务利用电算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审核,应同时提供往来款项管理相关信息。编制记账凭证时一次录入科目、部门(项目)、债权债务确认时间、责任人、实质责任人、当笔经济业务还款情况、经济业务性质等相关信息,为往来款项管理提供准确信息,以做好账龄分析,及时向实际债务人进行催收和核对,及时清理往来款项,以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家底清楚和动态控制

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财务部门、资产部门、使用部门应利用校园网络技术,统一使用管理软件,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分类信息和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经专家组已验收的资产,由使用部门在终端录入资产相关信息,形成资产部门待提交验收和登记数据;资产部门按权限进行实物验收和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形成财务部门待入账数据;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价值核对、登记入账,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资产变更、调剂、报废、减少等数据和信息变动,程序相同。通过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数据及时更新,对资产实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定期进行资产盘点,适时进行资产价值和实物账账核对、账卡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学校资产和部门资产、总资产和分类资产家底清楚。

(四)年终结转分项目处理,有利于部门考核和分析

高校进行年终结转,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应编制科目余额表和科目项目余额表。试算平衡后,各收支科目余额按规定的年终冲账办法,分项目办理结账转冲。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按规定分项目结转分配,结清旧账,记入新账。年终结转分项目进行,既反映学校收支结余,也反映各部门(项目)收支结余;既反映学校结余分配,也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分配,有利于学校、部门收支执行情况分析,实施部门(项目)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开放交流部门数据,实现管理信息共享

高校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各部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部门管理软件和数据接口混乱,使数据信息在部门之间实现交流共享。电算化会计管理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将往来款项、工资、公积金、部门创收、项目经费收支、学生交费、欠费情况等管理信息归集上网,设置网上查询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为内部各单位之间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提高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速度,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避免校内各部门因信息获取滞后而造成的工作拖延和矛盾冲突,减少会计人员重复处理数据和传递信息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功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祥.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区别探析.会计之友,2007(10).

第4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电算化;额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25-02

高校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经费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资金的重要来源,其资金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引入预算控制的理念,由传统的手工控制额度向电算化额度控制升级,对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预防腐败滋生、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的必要性

在手工环境下,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编制了预算,但由于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的脱节,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预算管理在许多高校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额度控制的效果。而额度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最终决定着预算管理成功与否,所以建立有效的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对于提高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与传统手工控制额度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能通过总账子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实际发生额、自动计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而且通过局域网的内部数据共享功能,为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课题组负责人提供经费支出的实时信息。与手工环境下额度控制相比,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具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三大优点:(1)能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支出最大程度地按照预算执行;(2)通过预算额度与实际支出的比较,能使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额度使用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3)评估原始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今后科学合理规范编制预算积累经验。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电算化额度控制是指财务人员利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的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总经费额度控制、总经费中各科目的额度控制以及部分科目可调整弹性额度控制等三个层次。通过经费预算额度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电算化额度控制,财务人员可以方便地对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在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总体指标控制的同时还可对其具体使用费用指标进行控制,在使用中如出现个别费用超支,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按照控制额度使用,做到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评估的有机统一,确保资金使用计划按预算严格执行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成本分析核算。在项目完成时,通过电脑可以迅速的作出财务报表,并作出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为以后的经费使用提供基础,从而做到了事后绩效评估。

电算化额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以项目经费管理部门要求为宗旨,以项目类别为基础,以项目经费预算为依据,实现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项目经费预算要遵循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文件规定,在项目经费预算要求的总原则下合理编制各科目额度;其次,科研经费预算中额度控制依项目类别不同而异,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渠道可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中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横向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对额度控制的要求不同,各支出科目应根据科研需要合理设置;另一方面,纵向项目的项目性质也多种多样,如科技部973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分别侧重于基础研究、集成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研究,不同性质的项目总经费中各科目支出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如差旅费比例可从10%~30%,劳务费比例可从5%~15%,根据项目任务需求和预算比例,各科目的额度也应作相应调整,真正体现科学合理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一)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实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信息畅通的重要渠道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和协作,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项目、经费总额、成果管理,对各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把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只对费用进行核算,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财务部门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两者各成一体,相互脱节,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甚至出现账务不符或资产流失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电算化额度控制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电算化额度控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质量,为财务部门在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下控制额度提供依据。同时,财务部门还可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根据项目进程结合结余额度合理使用经费,实现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的三者统一。

(二)电算化额度控制是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下,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拥有较大的自。但是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往往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财务专业知识,从而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出现不合理或混乱现象。例如,由于项目负责人同时主持多个在研项目,平常的科学研究又具有相关性和交叉性,一次采集数据的差旅费可能几个项目都能支付,因此,项目负责人报销差旅费时在经费本的选择上往往具有很大随意性。假设在研甲、乙两个项目中差旅费预算各为10万元,此时在甲项目中已支差旅费12万,乙项目中列支3万,由于采用传统手工环境下控制额度,项目负责人看不到各科目的使用情况(又没时间去汇总),继续在甲项目中报支差旅费,这样的事屡屡发生,甲项目结题时会发现差旅费严重超支,其他支出科目如材料费明显偏低,等乙项目结题时相反差旅费明显不足,材料费又超支,这时为了结题就只有调账,将甲经费中的差旅费调到乙经费中列支。然而,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下,在凭证录入时输入科目明细后,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科目的控制额度和结余额度,从而进行有效的超支控制。因此,规范科研经费支出必须实现传统手工控制额度向电脑自动化控制额度转变。

(三)电算化额度控制是健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往往由一些行业规定来规范,或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解制定一些管理规定,国家出台的正式规范文件还很不完善。这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求、资金使用、开支范围等项目上标准不一、各行其是。科研经费管理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部分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用途与申报时的用款计划不一致,为了保证结题报告的报出,项目负责人常常不按实际支出情况填报结题报告,或者通过调账等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支出更改为符合要求的支出,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从考核。财务审计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的结题审计时也只是核对决算报表与财务系统中的余额是否一致,而传统手工控制额度下的各科目支出情况无从知晓,由于面广量大而无法核对。因为缺少对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及对项目结果的考核评价,很多学校还存在根本不对已结题项目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审计或在结题审计时马虎对付的现象。使用电算化额度控制就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财务审计部门通过登录权限密码进入项目查询系统,可一目了然地了解项目支出中各科目实际使用的明细和汇总的额度使用和结余情况,从而健全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 姚震,金云美,孙思惟.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58.

[2] 王舒.关于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全周期管理的启示[J].会计师,2011,(7):33-35.

第5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一、考核内容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档案、日常信息收集、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和监测、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治、重点慢性病筛查、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老年保健共18项。

二、考核方法

(一)专业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业部门考核实行千分制,由区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考核。结核病防治、社区诊断、重点慢性病筛查三个项目单列考核,其余15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综合考核。

(二)相关部门考核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部门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考核。考核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样核查等方法进行。

(三)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

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委托第三方对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年保健等服务项目进行入户或现场问卷调查。

(四)以上三类考核均单独进行,采取扣分制,不设附加分,各项目指标扣分不超过该项目的总分值。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最终得分为专业部门考核得分、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和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合计。其中各部分考核得分按照该类考核占总分值的权重比例计算;专业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40%;相关部门考核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社会满意度评价得分占考核总得分的30%。

三、考核程序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于每年5月30日前和10月30日前,各进行1次自查自评,自查结果报区卫生局;每年6月、11月底前区卫生局对部分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和项目年度考核。

(二)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随机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复评考核。复评总分达到85分以上的认可中心上报考核结果;不足85分的每降低1分,相应降低同等分值。

(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各中心检查的同时,每中心随机抽查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汇总后分别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四)考核与复评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四、资金的核拨办法:

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区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每半年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采取量化分级(四级),比例核拨的办法进行资金拨付。对于年度考核仍为不合格(第四级)将暂停来年的资金拨付,待复核合格后再予拨付。

五、组织领导

成立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本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质量监控,定期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协调和经费核定工作。

第6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一.目前负责的工作有:

part ⅰ:项目管理方面:

1.参与研发过程,评审、结项、跟踪项目进度、项目文档检查与整理。

目前,我只在项目结项时参与到文档整理中来,但是从4月份的tuv外审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研发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注意做好文档的整理,也没有做好项目流程管理。可能很多人觉得在项目一开始没有必要拘泥于什么文档,认为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对研发项目没有实际效用。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好的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加快项目进度,而且可以提前设定诸如项目评审计划等要点,按时做好阶段评审以确保产品各部件的质量,提早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

2.参与tuv外审工作,并按照iso13485的要求改进项目管理流程。

熟习iso13485等管理体系要求,参与tuv外审的资料准备工作,按照外审要求整改项目文件,改进产品项目研发流程。详情见《rt-9100外审资料准备》等。

part ⅱ:技术设计工作:

1.负责公司所有产品标贴的绘制与更新。

负责公司所有产品的标贴,包括logo标贴、机种型号标贴、后背版标贴、外箱地址标贴、外箱环境标贴、贴膜键盘、工作区贴膜等以及少量部件丝印的设计、cad工程图纸的绘制与更新。

part ⅲ:部门质量管理工作:

1. 研发部内部文件的撰写,针对实际工作情况管理并整改现行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各类表单。

进入公司以来已编修过的文件如下:rt-dwi-a15《工程更改输出作业指导》,rt-dwi-a19《工程更改会签评审规范》,《研发少量样品采购作业流程》、《工程更改与设计记录表》等等,规范了工程更改的作业流程与研发部采购作业流程。

接下来,会根据实际研发程序修改rt-dqp-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软件评审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2. 工程更改发出前的检查与落实,工程更改在研发中心各部门之间的会签与质量问题的反馈,根据工程更改的内容编修bom清单。

工程更改的会签与分发是一个繁琐且重要的工作,虽然我只是顶替郑琳的工作,在其中充当一个传阅信息的人。但是我个人认为,工程更改在各部门的会签过程中,可以让我了解做出一份工程更改,公司各个部门考虑的方向,如客服部会着重考虑该份工程更改是否会影响已售产品的维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研发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忽略的。研发工程师不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设计者,每个部门的会签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环节、不同客户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是强而有力的。

3. 研发部各类会议的记录及情况跟踪。

进入公司以来曾多次参加各类型会议如项目会议、部门内部会议、质量会议等,并撰写多份会议记录;会议后根据时间安排定期进行会议遗留问题的跟踪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与有关部门,详情请见《各项会议记录与问题跟踪》。

撰写各类会议记录、技术文档是我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追究原因其一是我每次参加会议之前都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会议召开的目的和意义,其二是本身对技术会议中提到的技术知识不了解,从而导致我只能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议记录人的角色参与其中,撰写出来的会议记录质量自然也不高。有见及此,我希望日后在多了解产品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参与的每个会议的目的与意义都要明确把握,弄清会议召开的缘由、会议希望解决的问题,学习技术文档撰写的技巧,技术会议记录的要点等。

4. 处理日常的《质量问题反馈单》、《技术文档反馈单》以及来自公司各部门对研发部工作的反馈意见。

每天及时处理来自公司各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反馈》,即时联系相关的工程师处理解决,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问题的处理办法,敦促工程师定期完成问题整改,并定期把共性的质量问题反馈给部门经理,以促进部门工作质量的改进。详情见《质量问题、技术问题登记表》。

公司新人个人工作总结计划相关:

第7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关键字:专项核算;高校;财务管理

专项核算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创新。使用专项核算,能够大大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优化数据处理结构,因此专项核算广泛应用于高校会计核算中。部门预算、专项收支、事业收支、经营收支及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囊括了高校财务资金管理的各个方面。运用专项核算归集和整理这五项管理信息,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效率,而且可使财务信息更直观,更易于统计和查询,从而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便捷。因此充分运用专项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当前高校财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专项核算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专项核算,简而言之,即分项目核算。它是一个会计电算化概念。这里所指的“项目”,可以是一个部门、单位、成本核算对象、科研课题、专款项目等等。

在高校日常财务核算中,经常需要对某些“项目”(如部门、科研课题等)进行专门核算。在手工核算方式下,通常通过设置明细科目的方法来进行。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例,为了达到分项目核算的要求,需要将项目名称或编号设置为明细科目。这种通过设置明细科目以达到分项目核算的方法使科目明细表极为繁杂,增加了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冗余,同时也不利于各项目财务信息的归集。例如要了解某项目当年经费支出总额,需要手工汇总该项目在各支出科目下的发生额。

为此,会计电算化引入了专项核算。专项核算是会计电算化特有的核算方式,专门用于解决现实中需要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的情况。在专项核算方式下,通常将项目按其类别进行专门管理,并在项目和核算科目之间建立联接,即每个项目有其对应的科目,每个科目有其对应的项目。这样项目与科目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相关会计信息。在进行与专项相关的业务处理时,每笔会计信息同时对应专项核算科目和项目,使科目核算与项目核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统一。

由此可见专项核算是将项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它将项目从科目的设置中抽离出来,使科目核算更为简洁明朗。同时由于对项目集中管理,也使项目管理更为规范整齐。

专项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1.从电算化数据处理结构的角度来说,专项核算是对关系型数据库关系的规范化,它将科目关系分解为专项关系、类别关系和项目关系。分解遵循 “一事一地”的原则,让一个关系只描述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因此专项核算整合的关系是关系模式的高级范式。

2.专项核算充分利用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三种操作:选择操作、投影操作和连接操作。通过上述三种操作,会计核算人员可以轻松获取各个专项项目的各项收支的汇总和明细信息。

3.专项核算可以对专项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进行集中管理。它充分利用了电算化数据库的设计理念,将属性不同的各个科目数据相加或相抵直接得出“结余”,为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通过电算化系统专项余额和专项账页查询功能,专项项目的收支信息可同时反映在一张表中,并直接显现出“结余”。专项核算的这一特色为财务管理带来了不言而喻的便利。

二、专项核算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

了解并掌握专项核算的基本原理将为更好地利用专项核算进行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运用专项核算前,有必要对其基本理论和应用前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适于专项核算的会计业务的特性

适于专项核算的会计业务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

①这类会计业务以某个专项“项目”为主体展开核算。譬如,部门预算管理以某个部门为主体,管理者关注于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科研项目管理以某个项目为主体,管理者关注于各个项目的收支结余状况等等。

②这类会计业务的项目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这正是实施专项核算优越性最显见、最直接的体现。当多个会计科目都涉及共同的项目时,将这些项目从科目中抽离出来,组成对应于多个科目的项目组,使科目脉络清晰,项目规范整齐,同时减少了数据信息冗余。

③这类会计业务的项目涉及收入和支出两类科目。一般来说,运用专项核算进行财务管理是为了方便快捷地了解各个项目的财务收入、支出及结余的整体状况,从而实施更有效的控制。因此,专项核算会计业务通常同时涉及项目的收入与支出。

2.运用专项核算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①专项核算是对关系型数据库二维“关系”的最佳利用。传统通过设置明细科目来达到分项目核算的方法,其会计信息逻辑存储是分散的“树形”层次结构,即以每个总账科目为“根”,各明细科目为“干”,各项目为“叶”。在信息查询时,只能由“根”至“叶”查询到单一的会计信息。而专项核算其信息逻辑存储是集中的二维“网状”结构,除保留原先“树形”结构外,各个项目分别对应着相关科目,形成以项目和科目为二维“关系”表横轴或纵轴的交叉信息结构。由于它充分运用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在进行专项查询时,既可以查询到以项目为主体的各个科目信息,又可以查询到以科目为主体的各个项目信息。

②专项核算的基本恒等式。专项核算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反映和监督通过其基本恒等式来实现。由于财务信息系统通常将会计科目“借方”或“贷方”发生额分别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因此属性不同的科目其余额相加或相抵将得出“结余”。专项核算正是利用了这一设计理念,通过同一项目收入类和支出类科目余额“合计”,即时反映出该项目的“结余”。由于记账方向不同,不同属性科目余额“相加”实际数据操作是“相减”,因而专项核算的基本恒等式为:(某专项)项目结余=(某专项)收入类科目合计-支出类科目合计。

③专项核算的财务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引入的专项核算,不仅能够如传统会计一样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还具备财务管理的功能。专项核算的财务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系统对专项信息的反映和监督来实现。专项核算可以将专项收支结余汇总及明细信息反映在同一账簿中,形成管理型账簿。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既可以随时掌握某个专项某项收支信息,又可随时查询某个专项各项收支结余信息、某项收支各个专项信息及各个专项各项收支结余信息,从而实施有效的资金监控,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

3.运用专项核算进行高校财务管理需增设的会计科目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所限,专项“项目”往往没有确定或者适于财务管理使用的收入类科目,这时候需要增设管理型会计科目。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通常需要增设以下三个会计科目:

①经费内部拨款。该科目主要用于核算高校划拨二级单位的教育事业费预算控制指标。该科目借方反映高校拨出的预算指标,贷方反映各二级单位收到的预算指标。由于拨出的预算指标始终等于各二级单位收到的预算指标,该科目总账期末无余额。

②经费内部结算。该科目主要用于核算高校二级单位之间因相互提供劳务和服务而发生的教育事业费预算指标的结转。该科目借方反映二级单位转出的经费指标,贷方反映二级单位转入的指标。由于转出的经费指标始终等于转入的经费指标,该科目总账期末无余额。该科目加强了部门预算控制的灵活性。

③科研内部结算。该科目主要用于核算高校内部单位因向科研课题组提供物资、服务或劳务而发生的科研经费指标结转。该科目借方反映因接受物资、服务或劳务而转出的科研经费指标,贷方反映因提供服务或劳务而收到的科研经费指标。由于转出的指标总是等于收到的指标,该科目总账无余额。

以上列举了高校实施专项核算需要增设的常用会计科目,由于各个高校会计业务内容不尽相同,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适合自身核算特点的会计科目。

4.运用专项核算进行高校财务管理需设置的票据

运用专项核算进行财务管理必须有相关的票据作为媒体,以承载财务监控信息,严格业务处理手续,并方便责任单位参与经费使用情况的监控。具体说来,运用专项核算进行高校财务管理通常需要使用三种票据:

①预算拨款通知单。该票据主要用于划拨各二级单位教育事业经费预算指标。财务部门将该票据作为划拨指标并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二级单位将该票据作为收到指标的依据。

②内部转账单。该票据主要用于记载二级单位对教育事业经费预算指标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将该票据作为预算经费开支及账务处理的依据,各二级单位将该票据作为预算指标结转、使用和管理的依据。

③科研内部转账单。该票据主要用于记载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财务部门将该票据作为科研项目经费收入、支出及账务处理的依据,提供物资、劳务及服务的内部单位将其作为收到科研经费的依据,项目组将其作为科研经费收入、结转、使用和管理的依据。

由于各高校会计业务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增减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票据。

5.专项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

除将增设的用于财务管理的会计科目设置为专项核算外,对其他涉及专项核算的科目应作如下设置:

①专项核算支出科目的确定。在会计核算实践中,并非所有涉及专项的支出科目都必需设置为专项核算,管理者可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支出控制的范围,对所涉及的支出科目进行全部专项设置或部分专项设置。

②专项核算个人借款科目的设置。对个人借款科目进行专项核算,是为了切实防止由于借款未报销而发生的经费超支现象。如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经常会发生一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已结余不多或已为负数,该部门职工还借有大量的预算经费尚未报销。为了从源头上全面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需对高校的个人借款科目设置“个人往来”和“专项”双重核算。在借款时,即以借款额扣除该“项目”的经费,报销时收回的余款,冲抵其经费。此时,可将个人借款科目看作专项项目的支出类科目。

三、专项核算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探索

根据专项核算的基本原理,它可广泛应用于高校部门预算、事业收支、专项收支、经营收支及科研项目管理五个方面。

1.部门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管理是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总经费,划拨所属二级单位预算指标,对比其实际支出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的预算管理方式。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着“双轨制”和“单轨制”两种模式。“双轨制”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自成体系。由于预算控制信息主要反映在会计核算中,“双轨制”不仅造成大量重复劳动,也不利于及时反馈预算信息。“单轨制”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统一,通过增设的预算管理科目,在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管理,大大减化了预算管理工作量,并能即时反馈预算控制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预算指标使用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分析和调整。运用专项核算进行部门预算管理,是“单轨制”的具体体现。

部门预算管理适用于实施“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高校。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校一般要与其所属二级单位签订《经费包干责任书》,对部门经费实行包干控制。因此,部门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对二级单位的经费实行总量控制,它融通了二级单位对各项开支使用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了二级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预算制订的不科学对预算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和不便。

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应将部门权限范围内可控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等设置为专项核算;不可控支出如工资、社保费等不分专项,采用科目核算;这一方面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各二级单位对预算指标的控制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切实防止二级单位挤占由财政拨款保障的人员经费。

专项核算应用于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具体操作如下:

①下拨预算指标的核算:

预算管理人员在期初向二级单位拨入预算指标,填写预算拨款通知单,会计作

借:经费内部拨款—预算总户

贷:经费内部拨款—×单位

②二级单位相互结转预算指标的核算:

转出指标方开具内部转账单,交转入指标方,会计作

借:经费内部结算—×单位(转出方)

贷:经费内部结算—×单位(转入方)

③二级单位领用材料的核算:

领用材料单位开具内部转账单,交物资部门,会计分录同②。

完成上述会计处理后,会计人员将内部转账单结转通知联加盖内部结算章,由转出方交给物资部门作为指标已结转的依据。

月末,会计人员依据物资部门交来的领料单记载的该部门实际领料总额,作

借:教育事业支出—业务费—×单位

贷:材料

同时以此金额,作:

借:经费内部结算—物资部门

贷:经费内部结算—×单位

二级单位接受劳务或服务,其核算方法与领用材料相同。

④个人借款核算: 由借款单位开具内部转账单,会计作

借:应收及暂付款—教育经费借款—×人(×单位)

贷:货币资金

在作个人借款分录时,不仅要选择往来个人,同时要录入专项金额。对于设置了双重核算的科目,财务系统会自动提示录入所属部门金额。

⑤教育事业支出核算。运用专项核算处理支出业务与日常操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处理未预借款的支出报销业务时,需要支出单位开具内部转账单,在录入已设置为专项核算的可控支出科目时,需同时录入该项支出所属部门的金额。

上述业务处理,使会计核算始终反映以下预算控制等式:(某部门)预算指标结余=(某部门)经费内部拨款+(或-)经费内部结算-个人借款-可控教育事业支出。通过查询专项余额和账页,财务人员可以即时获得各部门各项收支的汇总、明细信息以及指标结余信息。

2.专项收支管理

专项收支管理是对高校财政补助收入中专项性经费收支的管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单独设立了专款收支科目进行此项核算。但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考虑到专款的收支实际上是高校正常收支的组成部分,同时为保持“收支两条线,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的科目分类体系,没有单设专款收支科目,而是将专款的核算纳入相应的收支科目。在这种“大收大支”的核算体系下,对财政拨款中的专项性经费进行专项核算将切实保证“专款专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专项收支管理按专款项目名称设置专项,核算方法与部门预算管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收入类科目为教育经费拨款或其他经费拨款,资金监控等式为:(某专项)经费结余=(某专项)教育经费拨款或其他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支出。

3.事业收支管理

事业收支管理是对高校开展教学及辅助活动所发生的专项性收支的管理。事业收支管理所涉及的收入主要包括高校办班收入、语音室开放收入等,反映在“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科目中。其所涉及的支出为开展这些活动的支出,反映在“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中。事业收支可以按班级名称或取得收入的部门进行专项核算。通过专项核算,管理者可以即时了解收入项目的结余状况,考察部门绩效。其核算方法与专项收支管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收入类科目为其他教育事业收入。收支管理等式为:(某部门或班级)事业收支结余=(某部门或班级)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教育事业支出。

4.经营收支管理

经营收支管理是对高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与发生的各项支出的管理。经营收入主要是由高校利用学校的技术、后勤设施等为社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所取得的,包括非独立核算的招待所收入、车队收入、场地租赁收入、电讯服务收入等。它是高校各项业务开支和发展事业所需资金的必要补充。经营收支可按收入项目进行专项核算,以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经营状况,考察经营单位绩效。其专项核算所涉及的收支科目为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核算方法与事业收支、专项收支基本相同,收支管理等式为:(某项目)经营结余= (某项目)经营收入-经营支出。

5.科研项目管理

运用专项核算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特性,通过设置科研课题为专项,将各收支科目串联起来,虚拟出收支相抵的总账和流水明细账,使各项目经费结余即时反映在账簿中,以便于监控。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方法与部门预算管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管理媒介为科研内部转账单,肩负科研经费收、付、转三种功能;所涉及的收入类科目为科研经费拨款、科研事业收入,支出类科目为科研事业支出,内部管理科目为科研内部结算;科研项目借款需与教育经费借款相区别,单设“科研借款”明细科目,并采用“个人往来”和“科研专项”双重核算。科研项目核算始终反映以下资金监控等式:(某项目)科研经费结余=(某项目)科研经费拨款+科研事业收入+(或-)科研内部结算-科研借款-科研事业支出。

总之,专项核算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业务处理效率,增强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资金控制的严肃性。它将财务管理纳入会计核算的轨道,充分显示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两大职能,实现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完美统一。专项核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广泛深入的应用,必将使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质的飞跃,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财预字[1998]49号  1998.

2.编写组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11

3.刘积斌 《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10

第8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政评审;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33-02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的项目支出预算更是反映了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活动选择和成本估算。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在2010年对某市本级预算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实施评审的基础上,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供更好的研究和规范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

一、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评审工作组织实施

此次评审选择了包括公安、国土、教育等30个被评审部门,共计197个预算单位,涉及行政政法、社会保障、教科文、农业、企业及综合法规等七个业务支出处室对口管理的单位。评审预算单位的面达到66.78%,评审部门项目支出额占全市所有部门项目支出总额的61.97%。

各预算单位“一上”后,业务支出处室对“一上”项目筛查过滤一遍,将根本不成立或财力不可能的项目挡在评审范围之外,筛查通过的项目才进入下一阶段即我中心实质性评审环节。

具体评审操作中,先审阅资料,后深入到各预算单位,补充收集证据(包括法律法规、文件、合同、会议纪要、市级领导批件等)。设备物资以市场价格或报价单价格为依据进行审核;外购服务项目以双方过去签订的合同为依据,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收费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活动类、调研类、宣传类、特殊事务类等无严格标准的项目,以被评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实际支出情况为基础,评审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把握适当调整;相同项目的上年度预算数也是本次评审的重要对比指标。

二、评审结果

30个部门计197个预算单位2011年“一上”申报1 349个专项,经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剩下1 205个项目后进入财政评审实质性评审,经评审整合成为1 007个项目。审定总金额与“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49.45%;与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的“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38.81%。

三、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专属性不强,许多项目与基本支出的内容重复混淆,或者说不构成专项。这种现象,几乎所有预算单位都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1)项目支出分解为支出明细要素后,评审人员发现项目没有主题核心,支出明细组成与项目内容缺乏相关性。例如某系统,所有相关工作及职责无一例外均以项目名义申请专项经费,项目围绕着“经费”设置。(2)因为部分预算单位申报项目支出的组成内容中能体现项目核心用途的项目直接费很少,大量的交通费、招待费、工作会议费、办公费等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一般性的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等费用,并非部门(单位)专项工作必需、合理的费用,有的甚至为了压减当年的“四费”,项目上年故意不列支出,结转到下年列支。

2.“零基预算”没有落实到部门项目支出预算中去。依照往年惯例设置专项的“味儿”很厚重,部门项目预算并未真正做到完全以专项工作为中心。预算单位老是在打要钱的报告,支出处室总有写不完的签报,原因大致可归结于此。依照惯例预算项目支出,客观上不能调动预算单位编好编细部门项目预算的积极性,因为他(她)们清楚如果老项目增加金额以及新报项目,几乎都会被“枪毙”掉。依照惯例安排预算的做法,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3.政策制度的某些不合理性,导致资金分配失衡,支出差距较大。一是临聘人员待遇差距大:有收入来源的比没有收入来源,例如,(1)临聘人员数量与薪酬标准,一些预算单位依照相关文件制定的工资水平太低,请不到专业人员,同时反映编制及劳动人事部门核定的临聘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预算单位业务发展需要,临聘人员经费不够怎么办,情急之下,预算单位只得凑报项目来弥补,甚至将专项中的商品与服务费指标改换为临聘人员经费。资金的现实供给与单位真实需求这一矛盾无端增添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烦恼。(2)学校这一块,一般财力保证教师工资福利,另加每生每年150元~180元拨付公用经费,学费收入则全部原路返还到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这一政策规定,使得学校之间经费投入差别很大,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一般职业教育比义务教育好,纯高中比有义务教育的高中好,名校比普通学校好,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民众不能享受教育公平。(3)某考试院,事业单位参公务员管理,财政按每人1.5万元拨公用经费,该院组织各类考试年收入3 000多万元,除上缴省院1 000多万元,其余2 000多万元化为“项目”以考养考,也是现有政策的某些规定导致财政不能统筹调整。

4.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报、评审的技术手段落后。目前的做法是,预算单位每年制成电子文档表格(项目申请书,项目明细表),每年复印大量立项依据及测算依据的材料,一式两份报财政部门,修改调整后“二上”又报一次,年年这样报周而复始。进入评审程序,再次补充完善依据材料。半手工化操作,不仅效率低,还消耗大量纸张与电脑辅材。

四、对提高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的建议

1.财政部门可尝试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标准,还原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专项属性,力戒项目专款被一般公用费用化。该市目前公用经费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2、1.5、2、2.5、3.5等五个档次标准控制,虽简便易行,但预算单位普遍认为控制标准远少于实际需要,只得以“项目”来“折腾”。对比外省某市的控制标准,由二块组成,一部分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9、2.1、2.5、3万元计,另一部分按实有车辆数每辆每年3.15、3.7万元计。该市已尝试在农口单位(水务、农业、畜牧)2011年的项目支出中不列交通费,改在公用经费中按在编车辆数再给予每台车每年1万元~2万元的交通费预算,成功地迈出了完善公用经费标准的第一步。还应根据各预算单位的职责、业务特点、有独立办公院址还是集中在政府机关大院等不同情形,制订出更为详细可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来,不再发生要用专项经费去弥补一般公用经费的现象,项目就是实实在在的专项工作,专项经费就是项目实实在在需要的费用。

2.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引入支出结构模型。无论是部门项目还是公共项目,任何项目费用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直接费,它是项目总支出中的直接部分,单位不同,项目性质不一样,甲项目与乙项目的直接费完全不可比;二是项目其他费用,它是指承担专项工作或任务,一般会导致预算单位在限额公用经费之外增加耗费,专项越多耗费越多,是项目总支出中的间接部分。项目其他费用与项目直接费形成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例如1.5%~6%),如同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设工程第一二类费用总和的1.5%计取一样。项目支出结构如此定量化以后,安排到预算单位的项目其他费用完全取决其承担专项(包括公共项目)的多少,不须再常年性设置“系统业务费”等专项。

3.在预算单位中,实行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申报权等级制。例如,信息网络化运行建设及维护类项目实行一级单位和市信息中心联合申报制;一级单位才有位宣传调研会议活动类项目的申报资格,基层单位则不能申报;物业管理类项目及房屋和设备大中型维修改造类项目,均集中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其他预算单位则无权申报该类专项。

4.不同情形的预算指标结余,应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收付制度,而有的预算单位当年竟然还在使用数年前的预算结存指标。项目年度预算,经历了“二上”“二下”后,国库集中支付环节按已明确的支出细项控制支付,防止项目之间调剂使用,项目内支出细项不应“窜”用尤其不能窜为“四费”。对经常性行政事业类项目预算指标结余,年终全部“清零”;对一次性跨年限的基本建设类项目预算指标结余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5.改造“E财”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为每个预算单位设置档案盒长久保存立项依据和测算依据。借助改造后的“E财”,网络报送网络审核,预算单位不再报送纸文本,下年度只需补充新的立项依据和测算依据即可,甚至只需传送扫描图件。预算单位“一上”申报,业务处室筛查,中心实质性评审,预算处复核汇总,四个层次独立又相互衔接,责任明确,提高效率且节约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审成本。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的项目支出预算更是反映了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活动选择和成本估算。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在2010年对某市本级预算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实施评审的基础上,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供更好的研究和规范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

一、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评审工作组织实施

此次评审选择了包括公安、国土、教育等30个被评审部门,共计197个预算单位,涉及行政政法、社会保障、教科文、农业、企业及综合法规等七个业务支出处室对口管理的单位。评审预算单位的面达到66.78%,评审部门项目支出额占全市所有部门项目支出总额的61.97%。

各预算单位“一上”后,业务支出处室对“一上”项目筛查过滤一遍,将根本不成立或财力不可能的项目挡在评审范围之外,筛查通过的项目才进入下一阶段即我中心实质性评审环节。

具体评审操作中,先审阅资料,后深入到各预算单位,补充收集证据(包括法律法规、文件、合同、会议纪要、市级领导批件等)。设备物资以市场价格或报价单价格为依据进行审核;外购服务项目以双方过去签订的合同为依据,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收费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活动类、调研类、宣传类、特殊事务类等无严格标准的项目,以被评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实际支出情况为基础,评审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把握适当调整;相同项目的上年度预算数也是本次评审的重要对比指标。

二、评审结果

30个部门计197个预算单位2011年“一上”申报1 349个专项,经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剩下1 205个项目后进入财政评审实质性评审,经评审整合成为1 007个项目。审定总金额与“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49.45%;与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的“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38.81%。

三、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专属性不强,许多项目与基本支出的内容重复混淆,或者说不构成专项。这种现象,几乎所有预算单位都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1)项目支出分解为支出明细要素后,评审人员发现项目没有主题核心,支出明细组成与项目内容缺乏相关性。例如某系统,所有相关工作及职责无一例外均以项目名义申请专项经费,项目围绕着“经费”设置。(2)因为部分预算单位申报项目支出的组成内容中能体现项目核心用途的项目直接费很少,大量的交通费、招待费、工作会议费、办公费等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一般性的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等费用,并非部门(单位)专项工作必需、合理的费用,有的甚至为了压减当年的“四费”,项目上年故意不列支出,结转到下年列支。

2.“零基预算”没有落实到部门项目支出预算中去。依照往年惯例设置专项的“味儿”很厚重,部门项目预算并未真正做到完全以专项工作为中心。预算单位老是在打要钱的报告,支出处室总有写不完的签报,原因大致可归结于此。依照惯例预算项目支出,客观上不能调动预算单位编好编细部门项目预算的积极性,因为他(她)们清楚如果老项目增加金额以及新报项目,几乎都会被“枪毙”掉。依照惯例安排预算的做法,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3.政策制度的某些不合理性,导致资金分配失衡,支出差距较大。一是临聘人员待遇差距大:有收入来源的比没有收入来源,例如,(1)临聘人员数量与薪酬标准,一些预算单位依照相关文件制定的工资水平太低,请不到专业人员,同时反映编制及劳动人事部门核定的临聘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预算单位业务发展需要,临聘人员经费不够怎么办,情急之下,预算单位只得凑报项目来弥补,甚至将专项中的商品与服务费指标改换为临聘人员经费。资金的现实供给与单位真实需求这一矛盾无端增添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烦恼。(2)学校这一块,一般财力保证教师工资福利,另加每生每年150元~180元拨付公用经费,学费收入则全部原路返还到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这一政策规定,使得学校之间经费投入差别很大,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一般职业教育比义务教育好,纯高中比有义务教育的高中好,名校比普通学校好,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民众不能享受教育公平。(3)某考试院,事业单位参公务员管理,财政按每人1.5万元拨公用经费,该院组织各类考试年收入3 000多万元,除上缴省院1 000多万元,其余2 000多万元化为“项目”以考养考,也是现有政策的某些规定导致财政不能统筹调整。

4.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报、评审的技术手段落后。目前的做法是,预算单位每年制成电子文档表格(项目申请书,项目明细表),每年复印大量立项依据及测算依据的材料,一式两份报财政部门,修改调整后“二上”又报一次,年年这样报周而复始。进入评审程序,再次补充完善依据材料。半手工化操作,不仅效率低,还消耗大量纸张与电脑辅材。

四、对提高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的建议

1.财政部门可尝试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标准,还原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专项属性,力戒项目专款被一般公用费用化。该市目前公用经费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2、1.5、2、2.5、3.5等五个档次标准控制,虽简便易行,但预算单位普遍认为控制标准远少于实际需要,只得以“项目”来“折腾”。对比外省某市的控制标准,由二块组成,一部分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9、2.1、2.5、3万元计,另一部分按实有车辆数每辆每年3.15、3.7万元计。该市已尝试在农口单位(水务、农业、畜牧)2011年的项目支出中不列交通费,改在公用经费中按在编车辆数再给予每台车每年1万元~2万元的交通费预算,成功地迈出了完善公用经费标准的第一步。还应根据各预算单位的职责、业务特点、有独立办公院址还是集中在政府机关大院等不同情形,制订出更为详细可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来,不再发生要用专项经费去弥补一般公用经费的现象,项目就是实实在在的专项工作,专项经费就是项目实实在在需要的费用。

2.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引入支出结构模型。无论是部门项目还是公共项目,任何项目费用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直接费,它是项目总支出中的直接部分,单位不同,项目性质不一样,甲项目与乙项目的直接费完全不可比;二是项目其他费用,它是指承担专项工作或任务,一般会导致预算单位在限额公用经费之外增加耗费,专项越多耗费越多,是项目总支出中的间接部分。项目其他费用与项目直接费形成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例如1.5%~6%),如同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设工程第一二类费用总和的1.5%计取一样。项目支出结构如此定量化以后,安排到预算单位的项目其他费用完全取决其承担专项(包括公共项目)的多少,不须再常年性设置“系统业务费”等专项。

3.在预算单位中,实行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申报权等级制。例如,信息网络化运行建设及维护类项目实行一级单位和市信息中心联合申报制;一级单位才有位宣传调研会议活动类项目的申报资格,基层单位则不能申报;物业管理类项目及房屋和设备大中型维修改造类项目,均集中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其他预算单位则无权申报该类专项。

4.不同情形的预算指标结余,应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收付制度,而有的预算单位当年竟然还在使用数年前的预算结存指标。项目年度预算,经历了“二上”“二下”后,国库集中支付环节按已明确的支出细项控制支付,防止项目之间调剂使用,项目内支出细项不应“窜”用尤其不能窜为“四费”。对经常性行政事业类项目预算指标结余,年终全部“清零”;对一次性跨年限的基本建设类项目预算指标结余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5.改造“E财”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为每个预算单位设置档案盒长久保存立项依据和测算依据。借助改造后的“E财”,网络报送网络审核,预算单位不再报送纸文本,下年度只需补充新的立项依据和测算依据即可,甚至只需传送扫描图件。预算单位“一上”申报,业务处室筛查,中心实质性评审,预算处复核汇总,四个层次独立又相互衔接,责任明确,提高效率且节约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审成本。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的项目支出预算更是反映了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活动选择和成本估算。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在2010年对某市本级预算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实施评审的基础上,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以供更好的研究和规范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

一、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评审工作组织实施

此次评审选择了包括公安、国土、教育等30个被评审部门,共计197个预算单位,涉及行政政法、社会保障、教科文、农业、企业及综合法规等七个业务支出处室对口管理的单位。评审预算单位的面达到66.78%,评审部门项目支出额占全市所有部门项目支出总额的61.97%。

各预算单位“一上”后,业务支出处室对“一上”项目筛查过滤一遍,将根本不成立或财力不可能的项目挡在评审范围之外,筛查通过的项目才进入下一阶段即我中心实质性评审环节。

具体评审操作中,先审阅资料,后深入到各预算单位,补充收集证据(包括法律法规、文件、合同、会议纪要、市级领导批件等)。设备物资以市场价格或报价单价格为依据进行审核;外购服务项目以双方过去签订的合同为依据,参照国家相关行业收费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活动类、调研类、宣传类、特殊事务类等无严格标准的项目,以被评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实际支出情况为基础,评审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把握适当调整;相同项目的上年度预算数也是本次评审的重要对比指标。

二、评审结果

30个部门计197个预算单位2011年“一上”申报1 349个专项,经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剩下1 205个项目后进入财政评审实质性评审,经评审整合成为1 007个项目。审定总金额与“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49.45%;与业务支出处室筛查后的“一上”数同口径对比,核减率38.81%。

三、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专属性不强,许多项目与基本支出的内容重复混淆,或者说不构成专项。这种现象,几乎所有预算单位都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1)项目支出分解为支出明细要素后,评审人员发现项目没有主题核心,支出明细组成与项目内容缺乏相关性。例如某系统,所有相关工作及职责无一例外均以项目名义申请专项经费,项目围绕着“经费”设置。(2)因为部分预算单位申报项目支出的组成内容中能体现项目核心用途的项目直接费很少,大量的交通费、招待费、工作会议费、办公费等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一般性的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等费用,并非部门(单位)专项工作必需、合理的费用,有的甚至为了压减当年的“四费”,项目上年故意不列支出,结转到下年列支。

2.“零基预算”没有落实到部门项目支出预算中去。依照往年惯例设置专项的“味儿”很厚重,部门项目预算并未真正做到完全以专项工作为中心。预算单位老是在打要钱的报告,支出处室总有写不完的签报,原因大致可归结于此。依照惯例预算项目支出,客观上不能调动预算单位编好编细部门项目预算的积极性,因为他(她)们清楚如果老项目增加金额以及新报项目,几乎都会被“枪毙”掉。依照惯例安排预算的做法,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3.政策制度的某些不合理性,导致资金分配失衡,支出差距较大。一是临聘人员待遇差距大:有收入来源的比没有收入来源,例如,(1)临聘人员数量与薪酬标准,一些预算单位依照相关文件制定的工资水平太低,请不到专业人员,同时反映编制及劳动人事部门核定的临聘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预算单位业务发展需要,临聘人员经费不够怎么办,情急之下,预算单位只得凑报项目来弥补,甚至将专项中的商品与服务费指标改换为临聘人员经费。资金的现实供给与单位真实需求这一矛盾无端增添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烦恼。(2)学校这一块,一般财力保证教师工资福利,另加每生每年150元~180元拨付公用经费,学费收入则全部原路返还到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这一政策规定,使得学校之间经费投入差别很大,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一般职业教育比义务教育好,纯高中比有义务教育的高中好,名校比普通学校好,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民众不能享受教育公平。(3)某考试院,事业单位参公务员管理,财政按每人1.5万元拨公用经费,该院组织各类考试年收入3 000多万元,除上缴省院1 000多万元,其余2 000多万元化为“项目”以考养考,也是现有政策的某些规定导致财政不能统筹调整。

4.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报、评审的技术手段落后。目前的做法是,预算单位每年制成电子文档表格(项目申请书,项目明细表),每年复印大量立项依据及测算依据的材料,一式两份报财政部门,修改调整后“二上”又报一次,年年这样报周而复始。进入评审程序,再次补充完善依据材料。半手工化操作,不仅效率低,还消耗大量纸张与电脑辅材。

四、对提高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工作的建议

1.财政部门可尝试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标准,还原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的专项属性,力戒项目专款被一般公用费用化。该市目前公用经费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2、1.5、2、2.5、3.5等五个档次标准控制,虽简便易行,但预算单位普遍认为控制标准远少于实际需要,只得以“项目”来“折腾”。对比外省某市的控制标准,由二块组成,一部分按在编人数每人每年1.9、2.1、2.5、3万元计,另一部分按实有车辆数每辆每年3.15、3.7万元计。该市已尝试在农口单位(水务、农业、畜牧)2011年的项目支出中不列交通费,改在公用经费中按在编车辆数再给予每台车每年1万元~2万元的交通费预算,成功地迈出了完善公用经费标准的第一步。还应根据各预算单位的职责、业务特点、有独立办公院址还是集中在政府机关大院等不同情形,制订出更为详细可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来,不再发生要用专项经费去弥补一般公用经费的现象,项目就是实实在在的专项工作,专项经费就是项目实实在在需要的费用。

2.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中引入支出结构模型。无论是部门项目还是公共项目,任何项目费用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直接费,它是项目总支出中的直接部分,单位不同,项目性质不一样,甲项目与乙项目的直接费完全不可比;二是项目其他费用,它是指承担专项工作或任务,一般会导致预算单位在限额公用经费之外增加耗费,专项越多耗费越多,是项目总支出中的间接部分。项目其他费用与项目直接费形成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例如1.5%~6%),如同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设工程第一二类费用总和的1.5%计取一样。项目支出结构如此定量化以后,安排到预算单位的项目其他费用完全取决其承担专项(包括公共项目)的多少,不须再常年性设置“系统业务费”等专项。

3.在预算单位中,实行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申报权等级制。例如,信息网络化运行建设及维护类项目实行一级单位和市信息中心联合申报制;一级单位才有位宣传调研会议活动类项目的申报资格,基层单位则不能申报;物业管理类项目及房屋和设备大中型维修改造类项目,均集中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其他预算单位则无权申报该类专项。

第9篇:项目部门总结范文

关键词:总承包工程组织结构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系统的目标决定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 -2005)中明确规定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进行项目策划并编制项目计划;

2.实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管理;

3.进行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项目收尾等。

根据规范的要求,就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组织机构

项目的结构模式完善与否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其主要任务不外乎以下七个方面内容,既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文控资料)管理、健康安全控制管理和相关方的组织协调。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增加了设计和采购管理。其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如图:

图1项目组织结构图

从项目组织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框架一经确定,作为工程项目的具体指挥者就应根据合同约定的工期、任务内容和合同范围制定出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并按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的总进度计划来组织各阶段分计划的实施,而不应该由具体施工部门来组织总计划的完成。实际上单纯的施工部门在现代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是不存在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该项目施工方的项目管理是两个相互有关联,但内涵并不相同的概念。既包含项目管理方面专业性的工作(专业人士的工作),也包含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施工管理部原本是早期工程项目管理中针对施工现场的“五大员”而设置的,主要的管理对象是施工队的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施工员、资料员。所以一旦由施工部组织实施进度计划就造成了其它部门根据施工部门要求来组织生产、完成设计出图任务和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的被动局面,而不是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工程进度节点,或里程碑标志的要求来完成施工任务。这也是造成“三边工程”的主要原因,既工程项目建设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如果再没有一个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的统一指挥控制和总协调,就更显得各部门之间配合的涣散无力了。所以工程项目建设有一个以工程总进度控制为主的施工控制部和对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计划了如指掌的技术总负责人是非常关键的。

三、项目管理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工程总承包的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都是中石油集团的内部项目,项目的配置计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签的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都是开口的变动总价合同,最后合同总价都是以工程项目变更,或工程量清单计价来作为依据进行工程最终结算的。如果以目前各总承包管理模式走向社会、进入市场化无限竞争机制的环境里,采用国际上通用的FIDIC工程总承包合同条款模式,现有的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机遇和挑战同在,效益和风险并存。这就要求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要有一定的项目管理水平,要有高素质管理人才团队。

1.#管理团队建设

如何从设计人才转变成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要有一个突破,要摆脱原有的设计代表的思维模式,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成。总承包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一样,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是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当务之急,培训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组织项目部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学习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施工安全项目管理的强化学习是一个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起码入门条件。只有快速掌握施工项目管理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法律规范,才能使每个新加入项目管理的设计人员快速适应新岗位,进入新角色。

2.#管理意志的推动力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工作部门之间的指令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项目管理太难了,不论怎样要求就是不听,就是管不了”。其实项目管理的执行力不在管理者的地位,而是在其所指令的公信力,其执行力是建立在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的基础上,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资质。在大连项目的诸多分包队伍中,有大庆建设集团、吉化建设集团,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工程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的工程建设单位。其中项目经理和HSE经理不乏国家一级建造师和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如果每次项目例会的组织者不能确实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你说你的我的、各自为战的被动管理局面,同样对于其他素质较差的分包队伍来讲,其管理成效也就更不言而喻了。

3.#工作流程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统一性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各部门之间、甲乙方之间是否真正做到了按项目管理规定程序执行操作,是整个工程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实际上我们现在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是线性组织结构和矩阵组织结构的混合模式。从组织结构图来看整个工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实际上各个职能部门并没有有效的配合协作,例如施工和安全,若HSE管理人员不参加施工例会,HSE部就不知道下一步施工安排,也就无法针对下步施工方案中的安全隐患采取控制防范措施。相反HSE部也就没有理由要求施工部门人员参加HSE部的例会,HSE工作自然得不到施工部的有力支持,HSE部的安全指令自然软弱无力。其关键就是执行程序的约束力不够,没有上下道工序的制约机制,或者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在这里要尤其强调信息控制部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程序的控制作用,成功的信息控制管理会把设计、采购、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等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使项目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工作部门之间按项目组织流程来完成各项工作,按程序要求配合协作成为一个整体。

4.#整个工程项目工作结构的分解(WBS)合理性

如何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科学合理的界定划分,把一个单位工程建设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不仅有利工程的按时交工,同时也是合理组织施工,明确质量责任,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分包合同范围划分时,不仅要考虑工程量权重配比,还要考虑工程进度要求,尤其是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好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不仅能实现等节拍交叉作业,还可以保证作业资源的流水性衔接。不至于出现同一位置埋地的水管线、消防管线、油管线以及采暖管线分别开挖、分别填埋的重复作业现象,不仅造成人力物力乃至工期的浪费,甚至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各方的责任也难以划分。所以说分包工程的划分不仅仅是工程量的简单划分,它要求设计、采购、合同部,质量部,施工控制部以及HSE部的有机结合,全面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分包方案。从而实现各部门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项目的各部门监管。

四、建设单位(PMC)、第三方监督、施工监理、施工安全管理的协调配合

建设单位往往即甲方,第三方监督代表政府行使职能,监理代表业主实施质量监督,各有各的权利和优势,也各有各的管理方法。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如期竣工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利用好以上资源,化解其间的矛盾,为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服务是整个工程项目协调配合工作的中心。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一种项目管理的模式都各有利弊,更不能说没有哪一方的管理该工程就不能完成。这就要求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要遵守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相关方的优势来推动项目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不能因为相关方不合理的要求、乃至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来干涉生产。所以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做到:一首先要保证不能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二要保证不能违反各项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三要力所能及的满足相关方的合理要求。唯有这样各相关方经过一段的磨合适应才能保证在管理模式上的认同一制,才能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对项目建设推动作用的优势,为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五、小结

1.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人才,鼓励和任用具有专业资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形成一个有素质有能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2.要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架构,由施工控制部取代施工部,使施工计划的编制者和施工进度的组织者成为一体。进而形成进度和计划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

3.要加强项目管理者的培训学习,积极聘请该领域专家进行讲学指导,使整个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