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

第1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 现场层设备 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1 煤矿综合自动系统构成

(1)系统一般分为应用层、网络层、现场设备层。应用层又称集控层,采用统一的数据平台,用户可以进行各子系统间互访,用于数据接收、过滤、处理。网络层又称过程层,自动化控制网络结构: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冗余工业以太环网保证网络通讯的高带宽和可靠性,现场采用工业以太环网和多种现场总线,确保用户可兼容接入各子系统和设备。现场设备层由各种总线通讯分站、监控装置、智能仪表、传感器、电机等组成。(2)煤矿的各子系统一般有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监控系统、通风机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供电监控系统、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提升系统、胶带输送机监控系统、井下排水控制系统、压风机监控系统、选煤厂监控系统、调度大屏幕显示、矿井移动通讯系统、煤矿产量调运系统、工业电视系统、束管监测系统、防尘喷雾系统等。

2 国内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综合自动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国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煤炭企业也在综合自动化建设上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过于关注综合自动化平台所能实现的功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煤矿综合自动化基础设施涉及面广,对质量、性能参数等没有统一规划和定位。(2)现场总线层中所有自动化所需的机械设备进出口数据以及后续处理所需的测量值,缺少统一整合。(3)综合自动化基础设施容易产生重复建设且系统可靠性低。(4)难满足生产发展和软硬件技术升级的需求。

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随着OPC技术及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解决了煤矿生产具有现场环境复杂,覆盖面大,生产系统多,存在各监控子系统异构且相互独立又互相制约等问题。但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更应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可维护性、经济性。笔者认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点控制策略应放在现场层设备标准化上,进行可靠的规划和统一整合,形成统一标准,解决自动化系统故障和工艺流程错误难识别,软件难编程、难扩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

(1)从现场层设备的互换性、稳定性、安全性分析,使设备标准化、功能模块化、硬件智能化、数据数字化。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的系统,必须考虑各种总线通讯分站、监控装置、智能仪表、传感器、网络、硬件的性能,这就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品牌、成熟性、经验和合理性;也能优化各子系统的标准模块,以使其结合生产工艺所需控制器、开关、电机等设备提供质量可靠的设计和优选。(2)使设备层支持多种符合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因为系统最下面一层是现场总线层,是保证整个矿实现高效整体自控化的前提条件。它主要解决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借助于数据接口,所有自动化所需的机械设备进出口数据以及后续处理所需的测量值都将在现场总线层对其进行统一整合。所以在选择现场层设备时,必须使其能支持多种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3)优化基础网络与工业网络系统结构。网络基础设施是矿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它们由星型(或环型)地面光纤系统、环型井下光纤系统和独立组网的安全网络系统、工业网络系统组成。基础网络必须采用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以便于在应用平台级方便地集成现有、未来的应用系统,并最大限度的优化路由方式,使系统的结构简化, 减少设备与连线。另外,系统所采用的网络、软件和设备技术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的、完全开放的,具备成熟的第三方连接能力。并在国内有良好的接受程度,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主流技术,提供技术规格、开发支持等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除了高度集中控制系统的研发外,更要其控制策略的重点更放在了设备基础设施上。采取有效措施及目标定位,规划并引进自动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以此来实现采矿技术、工艺过程和产品运输等标准化、高效自动化,提高经济性、生产设备灵活性和整个煤矿的竞争性。

参考文献

第2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SVAR模型;流通业;农村综合经济体系;传导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探索中的重大问题,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的完善也一直我国政府部门工作的聚焦点。党的十明确提出了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对待,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构建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搞活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仍然凸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利于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的健全完善。

在服务业不断兴起的新时期下,流通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层次的提高给予了重要贡献。农村综合经济体系作为一个大的体系,农村流通业对农村经济体系的影响效果如何?农村流通业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这个体系?这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鉴于此,本文通过一定的方法,研究我国农村流通业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的作用途径。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SVAR模型可以捕捉系统内各变量之间的即时结构性关系,比传统VAR模型更适用于检验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在本文的定量分析中,便以此SVAR模型为研究框架。

一、流通业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发展的影响途径

根据经济学理论,流通业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生产总值增加,拉动农村消费水平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就业能力提高,带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促进农村社会投资能力提高,加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提升。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枢纽,通过前向关联于生产和后向关联于消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流通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发展的最直接作用就是促进农村流通产值增加,通过流通业先导作用,从而对农村经济产生带动作用。此外,流通业发展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消费,拉动农村内需水平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对于农村的消费者来说,流通业规模、流通环境、流通体系等都会作用于消费,比如流通业规模增加能提高农村消费弹性,流通环境能影响农民消费成本和消费预期,流通体系的完善将对农民消费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流通业对农村就业的影响途径分为两条,一条是直接途径,即通过流通业本身的发展来扩大就业容纳量;一条是间接途径,即流通业通过产业关联,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农村就业水平。由于流通业对劳动要素的门槛较低,因此流通业规模增加势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庞大的就业面,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同时,流通业产业关联效应能引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提高生产运作的协调性,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对农村的就业吸纳力增强。

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条是流通业通过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开发就业岗位的增多,直接提高农民收入;一条是通过完善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流通体系,降低农村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增加农副产品的利润,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条是通过流通业自身发展,使农民能够方便购买更多消费品,从而提高农民的隐性收入。

流通业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由于流通关联面广,因此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高效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的信息,改进生产者的经营计划,促使农村相关产业做出相应调整,加速农村产业之间内部分工也不断调整,从而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进一步发展。

流通业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加速农村交通体系、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体系等的建设进程,推动这些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等不断改善,促使一部分劳动力向农村转移,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从而推动农村综合经济体系进一步发展。

二、模型设定样本选择

1.SVAR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将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分解为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农村就业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变量,每个变量分别与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变量构建SVAR模型。SVAR模型的形式如下:

Yt=a10+a11Xt+a12Xt-1+…+a1pXt-p+γ11Yt-1+…+γ1pYt-p+ε1t

Xt=b10+b11Xt+b12Xt-1+…+b1pXt-p+γ21Yt-1+…+γ2pYt-p+ε2t

其中,t=1,2,…,T。上述两式合称为二元SVAR模型,每个模型含有两个内生变量(m=2)。根据SVAR模型原理,需对模型结构参数添加m(m-1)个限制条件,以满足识别条件。

2.变量指标

(1)农村流通业发展指标。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增加值作为农村流通业发展的变量,记为CIR。其中,这里的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两个部门。

(2)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的相关指标。这里共包含6个指标。农村经济总体水平指标(记为NGDP)采用农村生产总值表示,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两个部分,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反映了农村主要活动的经济产出,乡镇企业增加值反映了农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出水平。农村就业水平指标(NEM)采用农村年末从业人员总数表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NIC)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农村产业结构指标(NST)采用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反映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村投资水平的指标(NIV)采用农村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城镇化水平指标(NCI)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3.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1993年~2013年我国国家层面的数据作为样本,其中数据基本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为了从时间序列中剔除价格因素,对数值型指标按照相应的价格指数重新调整。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有效,首先对所选变量的的平稳性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DF检验结果,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变量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所有变量符合一阶单整序列。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流通业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检验发现,农村流通业变量与农村综合经济体系所有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农业流通业与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限于篇幅,检验结果从略)。

2.S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图1 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对农村流通业冲击的脉冲响应图

首先建立农村流通业变量与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相关变量之间的VAR模型,并确定各自模型的最佳滞后期,然后对每一个模型分别添加一个短期性约束条件,这样可以确保SVAR模型符合识别条件。根据极大似然估计进行结构参数估计,得到所有参数均满足显著性水平,于是得到了农村流通业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所有变量的结构脉冲响应图,结果见图1至图3。在脉冲响应图中,实线代表最终的脉冲响应函数,虚线代表正负双倍标准差偏离带。

由图1可知,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对第一期的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期的不断递延,每一份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的正向效应呈波动性减弱趋势。在本文设置的10个时期中,该效应总体上出现了3个波峰,分别为第1期、第5期和第8期。总的来说,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带来的影响是正向且较为显著的,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图2 农村就业水平(左)、农民收入水平(右)对农村

流通业冲击的脉冲响应图

由图2左可知,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在前5期过程中并没有对我国农村就业水平产生较明显的效应,但在第5期之后这种效应又呈现微弱的正向扩大趋势。这一结果与“流通业促进就业水平提高”的观点并不矛盾。另外,这一结果也反映了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而这种时滞性的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因此无法迅速通过产业关联促进其他行业就业面扩展,刚开始只能通过农村流通业自身规模的扩大提供岗位。而我国农村流通业规模本来就比较低,因此就业开发面极为有限,从而不能对农村就业水平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由图2右可知,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会迅速得到提高。随着时期的不断递延,每一份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正向效应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总的来说,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是正向且较为显著的,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图3 农村产业结构(左)、投资水平(右)对农村

流通业冲击的脉冲响应图

由图3左可知,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在任意给定时期内并没有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较明显的效应。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流通业的发展将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但在我国农村地区,这种推动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结合图2的结果进一步可知,我国农村流通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微弱。由于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非常明显,与国内城市相比,农村流通业自身基础非常薄弱,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流通经营方式非常单调,流通业发展滞后,因而流通业原本具有的产业导向性作用没有在农村发挥,进而抑制了产业关联效应。

由图3右可知,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能对农村投资水平带来较明显的正向效应,即农村流通业的发展能拉动农村投资,这个结果都符合本文预期。

此外,实证还得到,当添加一个农村流通业冲击时,能对城镇化水平带来较明显的正向效应,即农村流通业的发展能加速农村加速城镇化进程。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流通业主要通过影响农村总体经济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投资水平四条途径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产生影响。其中,流通业影响农村总体经济水平的传导途径属于直接经济传导途径,其余三种传导途径则是间接经济传导途径。由于农村流通业发展作用于四类指标的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农村流通业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发展的四条传导途径也存在差异。同时,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就业水平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因而无法通过促进农村就业增长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两条途径来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梳理流通业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影响途径的基础上,采用S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流通业对农村综合经济体系相关变量的传导效应。研究认为,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农村总体经济水平提升、带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拉动农村投资等4个方面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受农村流通业自身基础薄弱等因素限制,农村流通业难以有效通过扩大就业面和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来促进农村综合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为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促进农村流通业不断规模化,提高整体实力。第二,不断调整农村流通产业结构,优化流通业态结构,完善农村流通组织和创新经营方式,进而扩大农村流通业的产业关联面。第三,借助农村流通业,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从而增强农村流通业基础和优化农村流通环境,进而提升农村流通业的产业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利国.中国农村商品流通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第3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一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高考已经过去6天了。这些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过着猪狗般没有思维的日子。今天忽然觉得对不住这渐渐消失的青春,写个教学总结应该是必要的吧。

高三第二学期时间相当短暂,这些天完成的任务是(1)一轮复习的尾声——《传感器》以及选修3-4、选修3-5。(2)二轮复习(3)专项训练及综合性训练。在复习中我个人也曾经尽心尽力采取了一些方法、策略,也曾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得有失,需要总结反思,以期取得较大的进步。

一、 一轮复习的尾声-----《传感器》、《选修3-4》、《选修3-5》

1.一轮后期复习选修部分容易拿分,见效快,引起了本人足够的重视。

几次大型考试的二卷成绩和总成绩是让人痛心的,我们班级中半数以上的学生二卷成绩要靠选修部分支撑,失去这个支撑,学生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舍得花时间去给学生在这个地方复习,也就确保了班级的平均分,确保了班级的过C、B的基础。现在看,再适当加强也是可以的。

2.由于这几块知识难度较低,讲讲练练无疑是非常好的复习方法。

复习时按照课本的顺序能够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练习题从课本和学生的复习资料中选取可以减轻学生选修学习负担,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学习语数外。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复习时不常考的内容还可以再简洁一些,没有必要过分耽误时间。如:《传感器》可以缩短为一节课,加2节课练习。有些内容常考学生常错要适当增加课时。如: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计算、原子核能量的计算等。这些问题,只要稍稍注意,学生就有可能突破这个瓶颈。

(2)有些知识仅仅让学生记忆效果是不大的。如:相对论、动量等。

(3)复习时教师把知识点复习到位了学生该不会还是不会,这让当老师的非常尴尬。我想,让学生动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3.复习完这部分之后,我采取了专项练习的方法,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按高考的形式编排12套综合练习,一节课两套,让学生在25分钟内做完,及时给出答案并讲评。不足之处是:

(1)应该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反思,这样学生在方面会进步得快些。

(2)练习跟踪及时,效果才能更加显现。

二、二轮复习

1.时间受限决定了二轮复习的不完整性。

一轮复习结束已经到了4月份,所以二轮复习任务很紧。把二轮复习中的知识点、习题与高考联系不紧密的统统简化去除,这是很重要的方法,有舍才有得。

2.二轮复习更应该重视物理方法、解题的规范性。

这一方面我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如:xxx高考9题,b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的功率变化。我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的定义推出重力功率的表示式,然后运用不等式使学生明白重力的功率为什么先增大后减小。

3.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更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成绩。

事实证明,空洞地把物理知识的结构展现给学生,学生已经听不下去了,学生需要的是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更容易使学生成绩快速提升。我在操作中的不足是:

(1)选择题、实验题各做了12套,实验题没有啥说的,这是必须要做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选择题6、7套以后学生准确率下降。应该酌情减少选择题的份数。

(2)计算题没有专项练习。计算题在高考中分数多、难度大,不容易拿分,但前两题还是可以拿到的,最后一题也可以拿到部分分。应该设置强化训练加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综合训练及收尾复习

1.到综合训练时间已经很短,所以我们也没有做多少练习,以后在时间安排上要适当增加。时间从何而来?那就是二轮复习与专项训练的结合匀出一部分。

2.综合训练中的不足:改完之后,没有认真总结、分析学生错在何处。只是大概看了看,稀里糊涂就讲了。徐州市三检阅卷分析 给了我很好的启迪,按那里面的方法实施执行是可以的。

3.考前的概念、知识点回顾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了学生,但是太多,学生不容易看完。

高三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二

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

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

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

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

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

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

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

其次,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上例中的生物光源问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如“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前沿”,“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3.进一步深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注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则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高三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三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

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

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第4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摘要】  目的  探索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其中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尤为显著。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同时,应注意对其父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心理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仅次于急性肾炎[1]。此病病程迁移,治疗困难,容易复发,并发症多,长期不愈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患者家属的心身健康,但目前医务工作者对其亲属的心理问题干预较少。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我们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既往无精神病史。共收集65例。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26~46岁,平均35.56±5.87岁。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评定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在医生指导下,要求患儿父母对量表的每个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评定,不得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影响,对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3]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scl—90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总分最高286分,最低141分,平均189.31±46.15分,总均分2.10±0.51,阳性项目数38.81±16.43。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

    2.2 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2]比较: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以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尤为显著(见表1)。

    表1 肾病综合症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x-±s) 项 目研究组(n=65) 国内常模(n=1388) p

躯体化1.95±0.611.37±0.48<0.05

强迫1.73±0.781.62±0.58>0.05

人际关系1.87±0.611.65±0.51<0.05

抑郁2.51±0.621.50±0.59<0.05

焦虑2.13±0.781.39±0.43<0.05

敌对1.61±0.811.48±0.56>0.05

恐怖1.80±0.731.23±0.41<0.05

偏执1.73±0.791.43±0.57<0.05

精神病性1.37±0.801.29±0.42>0.05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迁延不愈,给本人及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患者父母的心身健康尤其应引起社会的重视。鉴于此点,本文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作进一步心理调查研究,以了解其心理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本调查中所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scl—90测评结果,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所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该类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偏执和人际关系六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说明该类人群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负担越重,对其父母生活的影响越大,导致精力缺乏,焦虑不安,激惹性增高,长时间的忧郁、焦虑、恐慌,情感反应异常。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父母的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加强对其父母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尽力解除患者父母的思想负担。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编.临床小儿肾脏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37-238.

第5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总图设计;内容;基本原则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assembly drawing desig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assembly drawing design,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eneral civil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content, especially in the general design to have to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related.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 The assembly drawing design; Content;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论

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民用建筑的总图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做好总图设计,对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民用建筑的总图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我们在进行设计时要对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严格遵循设计原则与相关法律法规。

二、民用建筑中总图设计概念

总图设计的概念主要是指对场地内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及其他构筑物和设施所做的综合布置与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总图设计的综合性较强,和所设计对象的特点、规模代销、使用功能的不同、场地自然条件差异、特征以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与园林景观、工程、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不仅是配置建筑物并对其外部空间进行完善的艺术,还包含其间必不可缺少的有关于道路、竖向设计、 管线综合等其他的专业技术。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以及预见性是总图设计的几个主要特点。

三、总图设计的内容

总图设计是指主观相对客观的反映,是进行各项建设的主要依据, 必须要具备相对长期性,因此进行总图设计时必须要具备超前意识和灵活性,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总图设计通常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即对进行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因为场地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建筑条件的变化以及建设项目的不同,总图设计工作内容会随具体情况有所改变。例如,在地形变化大的场地进行施工,必须竖向设计处理加以重视;滨水场地要重视亲水与防洪的矛盾的处理;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场地中,必须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且要保证对外交通联系通畅、对自身市政设施配套加以完善等问题;在交通频繁人流量较大的场地中,必须对置停车场妥善设置,还要对集散广场及交通流线合理安排。由此可知,对总图设计布局和建设发展产生影响是多方面因素,所以,要特别重视其中的主导性、制约性因素。

民用建筑总图设计牵扯到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环境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来自各个方面的知识相互包容和联系,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具有边沿学科特点的知识体系。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快速扩大,使得总图设计复杂度越来越高,市场对其有了越来越专业化的要求, 要想取得理想的总图设计效果,就必须要在各工种的密切配合下统一将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现阶段,比较大的设计公司通常由建筑师对规划布局、经济、社会、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统筹,而总图工程师则主要对专业性较强的道路竖向设计、场地平整、管线综合等工程技术工作负责,此外,景观设计师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处理。总图作为反映总体规划的重要载体, 包涵大量信息,同时也是报建审批的重要设计文件和施工及编制竣工图的关键参考依据,在民用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相对而言,总图设计必须遵循规范、法规, 必须对政府负责,实事求是。与建筑的方案创作和景观设计的创意相比,总图设计更注重理性思维,一般来讲,景观设计主要针对微观进行改造,而总图设计则主要针对项目宏观进行整体把握。

此外,因为其自身的工作特点所致,总图设计要求设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加强沟通能力、工作态度主动积极以及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保持细心和耐心。总图设计人员必须要在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对一些地方性规章制度加以了解,进行科学合理的实地踏勘,还要对设计进行组织、协调和策划,在综合比较之后,做出适合场地的优化方案。总图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持续对各项综合素质加以提升。而且总图专业在内部需要配合建筑结构水、暖、电、景观等专业进行工作, 在外部必须要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建立沟通的方式要贯穿于整个设计运作过程。

四、总图设计依据的基本原则

民用建筑总图设计的特点包括较强的政策性和综合性,涉及方面较为广泛。民用建筑总图设计的成果不仅要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体现出来,还要体现出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地方特点、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此外,总图设计必须要遵循有关建筑方针政策,在进行建筑总图设计除了要对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相关方针政策进行贯彻,还要对以下基本原则加以遵守:

1、遵守当地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在城市规划中包含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进行总图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对城市规划以及建筑群体与个体的基本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保证建筑与城市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2、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进行统一

要对效益片面性加以克服,要在建筑自身的经济,社会贡献和促进环境改变的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效益。对城市土地和空间合理利用,要意识到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城市土地的宝贵性,要对那种一个单位一栋楼,而且封闭、小而全的割据局面进行彻底改变。按照城市规划,建造科学体量的综合性建筑,这样就能够对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加以提高,此外,还能随城市建筑轮廓线进行丰富,使建筑艺术效果的加强。

3、对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进行统一

在进行总图设计是必须要结合远近期效益,适应近期与现实经济条件,并有可能对远期有适应更高要求,以保证设计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当前和未来改造提高需要适用。

4、重视建筑能耗, 保障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由于我国版图的幅员辽阔,气候的南北不同导致了保温和隔热的围护结构热工问题的出现。要以节约能源为基础,科学选择围护结构,在处理问题是,必须从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出发,决不能只对短期经济效益进行考虑,导致造成能源的浪费。

第6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泡沫;预期

引言

股市泡沫是指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理论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长期以来关注的主题。人们一直试图回答这样两个问题:股市泡沫从何而来?股市泡沫的影响如何?事实上,泡沫来源于投资者过高的预期,而预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经济过热、信贷扩张、从众行为……都可能导致泡沫的产生。反过来,泡沫也可能进一步影响经济情况和人们的行为。当这种相互作用机制导致市场中出现极度泡沫时,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崩溃,甚至是金融危机(金德尔伯格,2000)。

近几年来中国股市也出现了股价飚升、继而暴跌的现象。在中国特殊的转轨经济时期,股市泡沫的形成机理更为复杂。而这一机理产生和发挥作用均是以一定宏观经济情况为背景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股市泡沫与宏观经济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在股市大起大落的同时,宏观经济情况也处在波动之中。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数据,构造宏观经济综合指标和泡沫指标,定量分析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与股市泡沫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与股市泡沫存在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45;泡沫指标与提前5-9个月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则超过了0.5;此外,在选取12个滞后项数时,宏观经济综合指标是泡沫指标的格兰杰原因。

本文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的文献回顾,第二部分介绍指标体系和数据的选取,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结果,第四部分是结论以及对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一、文献回顾

经济学和金融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例如,Fisher(1933)从美国大萧条的教训出发,提出宏观经济波动始于金融市场的观点,他认为大萧条是金融市场运行失常的结果,而负债过度和通货紧缩是金融市场产生大动荡的根本原因。Minsky(1975,1986)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中存在的正反馈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以此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解释。金德尔伯格(2000)则从宏观经济过热出发,探讨金融泡沫的产生。在实证领域,Friedman(1988)的研究发现,美国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均可以用来解释股价的变动。

在国内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与股票价格指标之间的数量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赵志君(2000)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值与GNP的比值和GNP增长率严重负相关,他指出证券市场明显缺乏理性,股票价格晴雨表的作用在中国经济中根本不存在。施东晖(2001)用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狭义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为自变量,以上证综合指数每月底底收盘指数为应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股市走势只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有关,据此认为中国股市的价格上涨属于典型的“资金拉动”型。罗健梅,王晓黎(2003)的研究表明衡量利率的指标与衡量股票价格的指标之间存在一种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会下降;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则会上升。

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研究往往通过选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固定资产投资、利率、消费等,分析单个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这些指标对股票价格进行影响的综合效应。此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宏观经济情况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这里的股票价格即包含了反映基础价值的合理部分,也包含了偏离基础价值的泡沫部分。本文将通过构建一个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用反映总体宏观经济情况的综合指数与股市泡沫指数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总体宏观经济与股市泡沫之前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本文的目的是检验宏观经济总体情况和股市泡沫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选取衡量宏观经济总体情况的指标和反映股市泡沫的指标。

宏观经济总体情况是通过多个经济变量在不同的经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为了更加准确和全面地刻画宏观经济的变化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在这里我们借鉴了刘恒、陈述云(2003)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研究的方法和结论,通过一个综合指标体系,计算经济波动综合指数。这个综合指数由6个具体的指标组成: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综合指数的计算步骤可以简要概括为:第一,计算各个指标增长率(),增长率按照各自的每月累计数比上年数计算而得;第二,计算各个指标的波动系数();第三,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权重的计算方法为将6个指标的波动系数加总,即;然后分别计算每个指标的波动系数占波动系数总数的比

例,即并将这个比例作为该指标的权重;第四,计算综合指数,即先计算各个指标的增长率乘以其权重CI,然后加总得到综合指数。我们用这个综合指数CI来反映

总体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指数的轨迹代表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计算指标的数据来自1998年1月到2002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主要经济统计指标”(转引至刘恒、陈述云,2003)。

对股市泡沫进行计量一直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泡沫是市场价格偏离基础价值的部分,而基础价值是股票在未来产生的收益流的贴现。由于股票的未来收益流是不确定的,因此基础价值难以衡量,并进一步导致股票的泡沫难以进行精确的计量。在研究中比较通用的方法是用股票的市盈率来代表股票的泡沫。市盈率是每股价格占每股盈利的百分比,它实质上是股票的相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股票价格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市盈率既可以用来反映个股泡沫的含量,也可以作为对股票市场运行状态的总体描述,进而对整个股市的泡沫判断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深市与沪市的股价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我们选取了我国深圳交易所从1998年1月到2002年4月的月度平均市盈率作为我国股市泡沫的代表,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年鉴》(1998―2002)。平均市盈率B的计算公式是:

B(平均市盈率)=股票总市值/股票总收益

=(收市价×总股本)/(每股盈利×总股本)

我们将通过对CI和B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检验宏观经济总体情况与股市泡沫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及其结论

我们选取了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期间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CI和泡沫指标B,分别有52个观测对象。下图显示了宏观经济和泡沫指标在这一期间的走势。从图中可以简单判断宏观经济综合指标提前于股市泡沫的波动,例如宏观经济综合指标出现波峰的时间普遍早于泡沫指标。这种现象似乎有悖于“股市是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一般看法。下面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和ADF检验和因果检验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检验中应用的统计软件是Eviews。

(一)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表示了两个变量之前的联系程度。如表1所示,宏观经济综合指标CI和泡沫指标B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2245。这表明同一时期的CI和B虽然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但是联系程度较低。从图1的走势图中我们已经看到CI和B的波动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两个变量的跨期相关系数。图2是本期泡沫指标与前i个月的宏观经济指标CI的跨期相关系数图,i表示提前的月数。图中显示泡沫指标与提前5-9个月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5,最高的相关系数0.5709出现在本期泡沫指标与提前7个月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之间。图3是本期泡沫指标与后i个月的宏观经济指标CI的跨期相关系数图,i为滞后的月数。与图2相比,图3的相关系数普遍较低,最高的相关系数0.2487出现在B与滞后2个月的CI之间。跨期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泡沫指数与前期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数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股市泡沫的变化滞后于宏观经济的变化。

(二)ADF检验

相关检验之后我们将进行因果检验,但由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前提是各变量是否服从单位根过程,即变量序列是一阶求积过程(Integrated of one Order),记作I(1),因此我们将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是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其回归方程式为:

其中为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t是时间或趋势变量,因为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具有自相关性,因此加入项以消除变量自相关的影响。若检验结果δ显著为0,则说明变量是单位根过程I(1);否则,若δ显著异于0,则表明变量是一稳定过程I(0)。表2列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两个时间序列CI和B的ADF检验结果。

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综合指标CI与泡沫指标B的ADF值的绝对值全部都小于1%、5%和10%临界值,因此我们接受原假设,即它们都服从I(1)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对它们进行因果关系分析。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考察宏观经济综合指标和泡沫指标之间的因果导向,我们采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方法。

格兰杰因果检验假定有关宏观经济综合指标和泡沫指标每一变量的预测的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

其中干扰项,假定为互不相关。方程(2)假定当前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CI与CI自身以及泡沫指标B的过去值相关,而方程(3)也假定当前的B与B自身以及CI的过去值相关。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滞后项个数,得到了方程(2)和(3)不同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只有在选取12为滞后项数时,我们有近似95%的把握说宏观经济是泡沫的原因。在表中显示的其他情况下,宏观经济指标和泡沫指标均不存在因果关系。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与股市泡沫存在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45;泡沫指标与提前5-9个月的宏观经济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则超过了0.5;在选取12个滞后项数时,存在宏观经济综合指标到泡沫指标的因果关系;此外,不存在股市泡沫指标到宏观经济综合指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股市泡沫与前期的宏观经济情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近12个月的宏观经济情况是当期股市泡沫存在的原因,而股市泡沫对宏观经济没有反馈作用。

宏观经济发展导致股市泡沫产生是以投资者的预期为传导中介的。这是因为股市泡沫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超过了股票的基础价值。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将使市场普遍存在乐观的情绪,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产生较高的预期,推动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当这种看涨的预期在投资者之间传播时,由于从众心理或者羊群效应的存在,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和自我实现(self-fulfillment)机制将使价格进一步偏离基础价值,产生股票泡沫(Thomas Lux,1995)。在我国当前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普遍太低,上市公司没有投资价值,投机之风盛行。这就迫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于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之外的信息,因此作为外部信息之一的宏观经济情况将对投资者的预期产生重大的影响。

虽然我国当前的股市泡沫还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的效应,但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过度的股市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化以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都有较大的负面效应,防范股市泡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isher Irving,1933,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s,Econometrica,Vol.1,No.4.

[2]Friedman.M.,1988,Money and the Stock Marke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April,221-244.

[3]Minsky Hyman p,1971,Financial instability Revisited;The Economics of Disaster,Reappraisal of Federal Reserve Discount Mechanism.

[4][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2000,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5]刘恒,陈述云.200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J].管理世界.

[6]刘澜飚,范小云,2001,股票价格膨胀与中央银行政策反应[J].南开经济研究.

[7]刘霞辉.2002,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

[8]罗健梅,王晓黎.2003,股票价格和利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9]施东晖.2001,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远东出版社.

第7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200-05

关于沙漠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层的沙漠化由地球运动参数所决定,而近代地球表层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类活动[1]。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具有高度的时空异质性。目前不少学者以不同时期的不同沙化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模型技术和数学分析手段对草原沙漠化的多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3~15]。从他们的研究结果看,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经济系统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响应机制和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东北和整个东北亚的重要生态屏障,并且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地理单元。在对其近50年来(1953-2004)的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演化进行统计描述和指标合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其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与草原沙漠化指数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能为该区域开展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制定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为呼伦贝尔草原的主体――海拉尔、满洲里与呼伦贝尔的牧业四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以及陈巴尔虎旗),面积近8.5万km2,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地多为沙质高平原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且南高北低,平均海拔600~800 m。沙丘多为固定或半固定蜂窝状和梁窝状沙丘,风蚀地貌发育明显,并呈带状沙丘分布,地表物质组成主要为结构疏松的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砂层。该区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多风干旱。从近50年来的平均情况看,因为地处纬度偏高,多年平均气温较低,为-2.5℃~0℃,绝对最低气温可达-49℃,年≥10℃积温1 800℃~2 200℃;多年日照时数为2 900~3 200 h,无霜期90~100 d;多年平均降水280~400 mm,且多集中于夏秋节,年蒸发量1 400~1 900 mm,干燥度1.2~1 .5,相对湿度60%~70%,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干湿季。区域内年平均风速为3~4 m/s,大风主要集中在3~6月份,年大风日数20~40 d。在以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下,区域内植被以中生和旱生耐寒的根茎与丛生禾草及杂类草为主。

2 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择

从目前对草原沙化、退化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研究看,反映人为活动强度的耕地面积、人口密度和牲畜数量与代表自然状况的年降水量、年均温度是基本的分析因子[3~9,12]。在以这些因子为基本分析因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说明人类活动对草原沙化的影响,本文不再作总量指标上的分析,而以单位面积上的人类活动强度的相对指标,包括草原区人口密度(pd)、耕地指数(ci,耕地面积与6旗市土地面积的比例)、牲畜密度(ld,总牲畜羊单位与6旗市土地面积的比例)为分析因子。相应地,在因变量的选择上,本文把目前文献中普遍使用的沙漠化面积这一总量指标转变为相对指标沙漠化指数(gdi,草原沙漠化面积占6旗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同时,考虑到小牲畜破坏草原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本文加入了牲畜结构这一影响因子,用大牲畜羊单位在总牲畜羊单位中的比重来补充说明放牧对草原沙化的直接影响。

基于近50年来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面积存在较大的变异系数以及沙漠化面积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该区域1958,1963,1975,1985,1994,1999,2000与2004年作为样本年度。其中,土地总面积与所有的自变量数据都来源于当年的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90年代以前的草原沙漠化面积数据来源于文献资料,90年代以后的草原沙漠化面积数据来源于第一、二、三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为了简化自变量的协方差结构,分析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本文对各分析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指标合成。其中,牲畜中不含生猪,大畜包括牛、马、驴、骡、骆驼,小畜包括山羊和绵羊,畜牧业数据为牧业年度(6月末)数;反映自然因素的变量(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选取的是海拉尔气象站当地的数据(因为海拉尔气象站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心,能体现呼伦贝尔草原气候的基本情况);考虑到草原的沙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因素在连续数年内的累加作用所致,本文对人口、牲畜、耕地面积等在进行了取10年平均值的处理后再得到各变量的值。变量的主要统计指标见表1。

3 计算结果及其讨论

在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中,关于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形式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模型形式可以遵循。事实上,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内部各因子间及所有因子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深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开放复杂巨系统[2]。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间具有时空耦合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把这种包括多种影响因子的时空耦合的作用方式以一简单的模型函数形式表述出来目前是不现实的。为了定量分析各因素对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指标合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影响因子对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并分析了它们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

3.1 计算结果

主成分分析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1.5。为均等地对待每一个变量,消除各变量计量单位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合理影响,本文对pd,ci,ld,propc,avtem,avrain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分别记为x1~x6,同时从其相关矩阵出发来求主因子,提取所取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建立因子载荷阵,作正交旋转,结果如表3所示。从特征根看:前2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66%,这表明仅用主成分F1,F2就可以反映本文所选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主要影响因素全部信息的94.66%,因此,本文用2个新变量F1、F2来代替原来的6个指标。从特征向量看,第一特征向量在pd,ci,ld与avtem上有较大的负荷,说明第一特征向量是人口密度、耕地指数、牲畜密度与年均气温的综合指标,而且从理论上看,这些指标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把F1看成是草原沙漠化的综合驱动因素。第二特征向量只在propc与avrain上有较大负荷,说明第二向量主要反映的是牲畜结构以及年均降水,且理论上这两个指标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可以把F2看成是草原沙漠化的综合抑制因素。主因子F1,F2的线性组合为:

F1=0.317x1+0.246x2+0.205x3+0.033x4+0.301x5+0.183x6

F2=0.171x1-0.005x2-0.112x3+0.457x4+0.126x5+0.597x6

由于前两个主因子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累积贡献率达94.66%,因此可以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草原沙漠化总影响因素得分的权重,综合驱动因素(F1)、综合抑制因素(F2)按其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便得草原沙漠化总影响因素的综合得分,即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其计算公式为: F=0.6237F1+0.3229F2。单个影响因子变量与综合因子变量F1,F2,

(1)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程度呈现出随人类活动强度增加而日益加剧的趋势。表征土地利用强度的耕地指数、牲畜密度因子在主成分中具有很高的负荷量及其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这反映了呼伦贝尔草原近50年来的牲畜超载与开垦活动直接作用于草原植被后对草原生态带来了明显破坏,土地的过度利用是当地草原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人口密度与草原沙漠化的作用也较强,接近0.9的相关系数及其在第一主成分中超过一半的特征向量系数反映了近50年来增长了9倍的草原区人口及增长了3倍的草原区农村人口作为在草原上生活的主体对草原沙化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牲畜结构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在一定的牲畜密度下,大牲畜(折合成羊单位)在总牲畜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对草原的破坏性相对越小。但从呼伦贝尔草原近50年的牲畜结构看,小牲畜在总牲畜中的比重近50年间上升了近20%,在总牲畜中占到了65%以上,偏好放养投入少、见效快、简便省事的小牲畜导致牲畜结构相对偏倚,即使在牲畜总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大量增长的小牲畜因其刨、啃草根等行为带来的对草原沙化的作用也很明显。结果中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指标与当地草原沙漠化指数间的相关关系既符合生态经济理论,当地草原沙化日趋严重的现实情况也为其提供了佐证。

(2)当地近50年来草原沙漠化的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要大于抑制因素的作用强度。虽然从当地近50年来草原沙漠化形势总体上日趋严峻的情况出发,这一结论非常明显,但本文从各影响因素出发在计量上对这一结论提供了验证。尽管由于样本量限制,本文没能对驱动因素、抑制因素通过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建立回归模型来分离两者在综合作用于草原沙漠化时的具体作用强度,但以下两方面已经足以对此进行说明。一方面,从两者在草原沙漠化总影响因素得分中权重的比较看,当地近50年来草原沙漠化的驱动因素的权重比抑制因素的权重大了0.3以上;另一方面,从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草原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看,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综合作用力促进了当地草原的沙漠化。

(3)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只有0.600 5,这是由于生态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各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相关分析的线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其作用强度,同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的波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一个滞后期,从图2可以看出,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F)与草原沙漠化指数存在一个基本平行的关系,但是F值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低值,作用于生态系统后,直到20世纪90年中期才反映出来。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F)开始下降,但是草原沙漠化指数还在上升。

由于数据限制,本文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标还只能比较粗糙地反映最近50来年的现实情况,有关人工种草状况、围栏状况、地下水利用状况、草原交通发展状况、礁采状况等指标都应补充进影响因子以全面地反映当地近50来年草原沙漠化影响因素的作用。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1)由人口密度、耕地指数、牲畜密度等变量综合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呼伦贝尔草原近50年来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而在各个驱动因子中,人口的迅速膨胀及与之相关的土地的过度利用是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短期内不能显著而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促进大批人员外出务工,有效引导牧民合理利用土地等措施有利于缓和当地草原沙漠化的压力。

(2)牲畜结构对草原沙漠化变化趋势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有关部门与基层在生态较脆弱的地区要提倡少养甚至禁止养羊,采取积极措施引导牧民改善牲畜结构,从而降低因牲畜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对当地草原的破坏。

(3)过牧与开垦对草原沙漠化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牧民为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常常会尽量增加放牧的牲畜数量,开荒地种植农作物,从而增强草原沙漠化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牧民的经济利益我们不能不重视,强制性地要求牧民减少牲畜数量、停止开荒的做法不现实且收效甚微。草地资源是一个综合体,但目前我们还只注重其作为饲草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两个方面,而忽视了草地资源的其他方面,如草地景观资源、草地文化资源、草地有花植物资源、草原药用植物资源、草原菌类资源等。草原沙漠化的防治亟待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生态压力的新型产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俊凤,朱震达,等.中国沙漠化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7.[Zhu Junfeng, Zhu Zhenda, et al. Combating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M].Beijing:Chinese Forestry Press,1999:27.]

[2]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1:105~121.[Qian Xuesen.Establish the Science of System.Taiyuan [M].Taiyuan: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1:105~121.]

[3]董玉祥,李森,董光荣.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地沙漠化现状与成因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1):35~41.[Dong Yuxiang, Li Sen, Dong Guangrong. Tentative Study on the Status and the Causes of Desertification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J].Scientia Geogeraphica Si nica. 1999,19(1):35~41.]

[4]董玉祥.我国半干旱地区现代沙漠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辩识[J].中国沙漠,2001,21(4):412~417. [Dong Yuxiang.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Driving Factors of Contemporary Sand Desertification in Semi arid Zone in China [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1, 21(4):412~417.]

[5]张登山.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研究[J].中国沙漠,2000,20(1):59~62. [Zheng Densha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Qinghai Gonghe Basin[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00,20(1):59~62]

[6]贾宝全,慈龙骏.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J].林业科学,2003,39(6):15~20. [ Jia Baoquan, Ci Longjun.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ffect Factors on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Ordos Plateau[J]. Scientia Silvae Sinica,2003,39(6):15~20.]

[7]张春来,董光荣等.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J].中国沙漠, 2005,25(4):511~518[Zhang Chunlai,Dong Guangrong, et al. Contributing Ratios of Several Factors to the Steppe Desertification in Guinan, Qinhai Province[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5,25(4):511~518.]

[8]常学礼,赵学勇等.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4):466~471.[Chang Xueli Zhao Xueyong et al. The Analyses of Humaninduced and Natural Factors Cumulative Effects to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Horqin Region[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5,25 (4):466~471.]

[9]刘毅华,董玉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沙漠,2003,23(4):355~360. [LiuYihua, Dong Yuxiang. Driving Factor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Chan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Its Two Tributaries in Xizang[J].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3,23(4):355~360.]

[10]Evans J, Geerken 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Human I nduced Dry Land Degradation[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4 (57):535~554.

[11]曹鑫,辜智慧等.基于遥感的草原退化人为因素影响趋势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268~277. [Cao Xin, Gu Zhihui, et al. Analysis of Humaninduced Steppe Degrada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in Xilin Gole, Inner Mongolia, China[J].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06,30(2):268~27.][12]杨根生,樊胜岳.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因素的定量分析[J].干旱区研究,1991,(4):42~47. [Yang Gensheng, Fan Shengyu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sandy area of Loess Plateau [J].Arid Zone Research,1991,(4):42~47.]

[13]包庆丰,包惠敏,王云霞.荒漠化防治政府直控型政策的计量经济分析[J].林业经济,2006,(12):44~47.[Bao Qingfeng. Bao Huimin, Wang yunxia.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Government Control Direct Policies on Desertification Control[J].Forestry Economics,2006,(12):44~47.]

第8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字】变电站;自动化;改造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利用现代微机和通信技术,将各种功能重新组合,共享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对变电站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装置。

综合自动化的主要特征是将控制、保护、通信等功能有机结合,分功能模块进行结构化设计组装,然后再实现信息可视化,利用相关软件使运行管理智能化。

综合自动化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共享设备、信息资源,使全站数据统一,避免设备重复投资,大量减少占地面积和二次电缆,使变电站设计简捷、布局紧凑;同时,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可靠性高,便于施工、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等优点。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状

(1) 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即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远方终端装置(RTU)加上当地监控系统,再配上变送器、遥信转接、遥控执行、UPS等屏柜。站内保护装置的重要信号通过硬接点方式输入RTU,其中微机型保护装置亦可通过串行口按约定的规约与RTU进行通讯。

(2) 集中配屏模式

目前大多数厂家的产品均属此类,在各地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中应用也最广。与传统模式相比,最大的改进在于将RTU的遥控、信号、测量、电能计费、通信等功能分别组屏,并由1个或2个总控单元通过串行通信口(RS232、RS422、RS485)与各功能单元(屏柜)以及微机保护、故障录波、上位机(可选)等进行通讯。比较典型的产品有NARI系统公司的DISA一3型、BJ一1型等。

(3) 全分散式和局部分散式

全分散式的其中保护相对独立,控制和测量合一;

局部分散式综合了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特点,采用了分散式的系统结构,而控制和保护仍集中配屏。

3.110kV龙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2010年公司安排110kV龙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任务。龙泉变的现场情况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龙泉变继电保护专业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拆除旧的保护屏及回路,完成1号、2号主变综合自动化改造;完成两条110kV出现、110kVPT及母联综合自动化改造;完成110kV母差保护屏、110kV故障录波器、35kV母差保护屏改造;完成35kV出线及母联综合自动化改造;完成10kV出线、站用变、电容器及母联综合自动化改造;完成110kV备自投、110kV电压并列回路、35kV备自投、35kV电压并列回路、10kV备自投、10kV电压并列回路综合自动化改造。

龙泉变是一个比较早的变电站,原来由变电处负责维护。电力公司改革后移交到西固变电检修工区,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图纸、资料丢失非常严重,现存的符合现场实际的图纸资料很少。这几年人员流动比较大,现在班组的人员对该站的实际接线情况掌握不够。

针对实际情况,保护班成立了110kV龙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小组。从三月份开始,现场实际考察,查清现场回路情况,绘制端子排图、电缆走向图以及公用回路走向,召集全体成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稳扎稳打坚持“安全、质量、时间”这六字方针。

龙泉变改造现场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不仅仅要保证设备安全,还要保证人身安全。在工程开工前期,组织大家加强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规程学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在工程现场班组的安全员时刻关注大家的行为,坚决杜绝违章现象。每一天开工之前,工程负责人都要和大家交代今天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每次攀爬设备之前工作负责人都会嘱咐工作班成员注意安全,现场经常听见的几句话“安全带,系好了没”、“安全帽,带好了没”“去,那边绕着走”。时间长了也许会有人忘记了,但是我们的负责人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的员工,在整个工程中,没有出现一例违章行为,龙泉变的现场环境非常复杂,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刻的放松,在拆除旧回路的时候,每次都是根据已经绘制好的回路图、电缆走向图、端子排图逐一排查、检查、复查,最后才将旧回路拆除。在拆除旧回路的过程中都有专人负责监督,对照复查后的结果,一人宣读,一人复诵,再拆除。经过严格的程序,没有发生一次误拆线情况,特别是在拆除公用回路的时候,这种手段非常有效,运行的设备没有发生一次不正常情况。为设备正常、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争分夺秒,严把质量关”,龙泉变电站所带的负荷都是重要负荷,所以停电时间非常短。我们面临的问题很严峻。时间紧,任务中,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中我们使用很多方法减少时间、提高质量。例如:接线图、旧端子箱开孔过渡法。

在整个工程阶段,没有出现一次因施工质量问题影响供电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工艺问题返工的事件都没有发生。我们严把质量关,从人员到技术,都有严格的要求。现场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专门的接线图。接线图是经过现场负责人严格把关,审核。再经过现场所有的负责人共同研究,最后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工作班成员,不得丝毫懈怠,严格执行。利用这种方法既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施工质量。

在35kV设备改造期间,接线图和旧端子箱开孔过渡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35kV所带的都是重工业负荷,每天的负荷都很大。公司要求我们在两天的时间内将改造任务完成。我们将35kV分成2个部分,每天早停晚供,给公司和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工作期间,我们先将设计好的接线图分发给所有工作人员,让他们先熟悉。在旧端子箱底部开孔,将新敷设的电缆穿出来,将新的端子箱立在旧端子箱旁边,这样将新的端子箱接线在设备停电之间完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停电后的工作任务。而且控制室内保护屏的接线也在设备停电之前完成。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环境复杂的情况,我们顺利的完成了龙泉变的改造任务。在这次改造任务中,我们集思广益,发扬团结奋进的精神。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好的管理手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从工程中我们总结出“争分夺秒 严抓安全 力保质量”的工程管理方针。

4.结语

第9篇:综合量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属于多元统计分析中处理降维问题的统计方法,它的基本目的是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这样就可以对综合指标根据专业知识和指标所反映的独特含义给予命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因子分析。

本次研究的是2012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表示GDP(单位:亿元),表示居民消费水平(单位:元),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元),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单位:%),表示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二、模型分析过程

1、相关性检验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做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KMO值越接近1表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1的结果可得:KMO检验值为0.646,表示勉强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2、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

由表2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都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222%,即三个主成分共解释了总变异的93.222%,若做因子分析提取三个主成分是合适的。

3、旋转后因子载荷阵

观察旋转后因子载荷阵,发现各因子在7个变量上的载荷更趋于两极分化。此时,可以对因子命名。因子1在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这三个变量上有较大载荷,可命名为“经济发展总量因子”;因子2在居民消费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上有较大载荷,可命名为“消费因子”;因子3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有较大载荷,可命名为“价格因子”。

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表4中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值的各因子的得分数,并可以据此对观测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题中因子得分表达式可以写成:

F1=0.346*Zx1+0.053*Zx2-0.062*Zx3+0.343*Zx4+0.009*Zx5+0.156*Zx6+0.339*Zx7

F2=0.026*Zx1+0.423*Zx2+0.475*Zx3-0.126*Zx4+0.187*Zx5-0.158*Zx6+0.069*Zx7

F3=0.079*Zx1+0.045*Zx2+0.075*Zx3+0.014*Zx4+0.633*Zx5+0.588*Zx6+0.097*Zx7

由以上三个式子分别计算出因子F1 、F2 和F3的得分后,再根据综合得分表达式F=0.446F1+0.329F2+0.225F3,计算出综合得分,以便于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排名:

表5 主因子得分及排序

三、结论分析

从综合得分来看,排名前10的省市自治区中,江苏居首位,广东第二,上海第三,然后依次是北京、山东、天津、辽宁、新疆、内蒙古、湖北;综合得分较低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有甘肃、吉林、湖南、贵州、宁夏等。

通过综合得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省、广州等地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少在这份分析报告能够表明其发展甚至胜于上海,并且除去上海、北京之外,若结合之前年份的分析报告,不难看出江苏、广东山东这几个省份近年来的发展一直比较靠前。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新疆、内蒙古、湖北,与之前年份相比,排名大大靠前,虽然有一些地方发展较为缓慢,但这毕竟说明我国近年来对西部的开发与投入大大加快。结合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我国东西部发展较为悬殊,东部资本雄厚、人才济济、信息通畅;西部资源丰富但缺少资本,是值得开发的大的潜在市场。只有东部和西部联合起来,将东部的优秀人力资源与资本投入西部,坚持西部大开发,才能综合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成为经济大国。

参考文献:

[1]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