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消费范文

绿色消费精选(九篇)

绿色消费

第1篇:绿色消费范文

从人类的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都在消费,都有他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即消费模式。人类文明的演替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几个阶段。与此相适应,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也经历了原始生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模式的更替,它们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生态消费模式

人类社会大约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我们可以推断:人是茹毛饮血的消费,在天然的食物链中与动物竞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巢氏——发明“构木为巢”,使人类的“巢”由树上下迁到地面;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使人由吃生肉过渡到吃熟肉;伏羲氏-发明了饲养牲畜;神农氏——发明了可以种植的植物,于是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种养业)。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人类的消费状况,是很生态化、也是很原始的,与其他成员平等地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因而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二)线性消费模式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简陋的生产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以求得自身的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发展了自身生存和享受的消费。现代社会,人类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物质堆积的世界,虽然不发达国家的消费尚处于“生存型”或“温饱型”,而发达国家的消费则是极其奢侈的。贫困和奢侈从两个不同的极端毁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沉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水体和大气污染、物种濒危与灭绝等。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均属于一种线性的消费模式,其特点是: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用过的物品则当作废物被抛弃。线性消费是一种资源耗竭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

  (三)循环消费模式

线性消费是以正反馈为特征的消费,而循环消费则是一种负反馈消费,其特点是对人类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部分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旨在减少对原始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治理由末端治理发展到生产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废物的输出。循环消费是对线性消费的重大修正,是一种进步的消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物品是不能循环利用的,如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其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可逆的;二是有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但技术难度大,经济成本高;三是重在消费过程的“输出”(废物)上作文章,不在输入(资源)上作文章,仍然是“半拉子”革命;四是偏重工程技术,忽视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机制的改善。

  (四)可持续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正式被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减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并不是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衷,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一是把人类的消费活动置于一个时间坐标中,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并要求是可持续的,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展的需求;二是突破了仅局限于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消费的藩篱,将人类消费置于社会—经济—自然空间中来考察,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三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内容,以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和不污染环境为条件;四是这种模式的建立有赖于技术、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创新。

  (五)绿色消费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可持续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则要提倡可持续消费,。在提倡可持续消费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绿色消费问题。绿色消费理论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对于发展消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绿色消费的理性认识

要发挥绿色消费的作用,就必须对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绿色消费理论是对消费问题的深化

西方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关于经济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微观经济学在探讨消费者行为问题时,还专门研究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这个结论表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消费者行为是非常理性,具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取向。而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行为往往是感情重于理智,心理因素在消费者行为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感兴趣,对某个品牌偏爱,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对其性能、质量和服务上的长处加以区别,更多的是受广告和相关人员的诱导或潮流的带动。绿色消费情绪化消费更强调理性,不能只考虑个人感受,还要考虑社会后果和生态后果;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消费行为相比,则从个人的价值取向转为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并重。绿色消费的提出深化了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二)绿色消费具有相对性

绿色消费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消费,又不破坏环境、不导致污染、不危及下一代人的利益。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绿色消费只能有条件实现,具有相对性。换言之,绿色消费不能用绝对标准来衡量,它会受到消费行为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的影响。第一,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无法预见。这种事情在人类的活动中并不少见,往往出现当时合理的消费而日后又被证明是不合理的。第二,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也是相对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于自然界,强调人是万能的,是大自然的主宰,强调人定胜天。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不尊重自然,无视规律,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但如果放弃工业化,回到原始生态环境状态,那只会给人类带来贫困和愚昧,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既要发展生产,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又要考虑自己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第三,绿色消费受制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消费过程中涉及到环保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环保的标准,所以衡量绿色消费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把握绿色消费应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绿色消费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协调

实现绿色消费,必须做到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协调一致。个人的消费行为以情绪化为主,由于受个人知识水平、认识程度和社会角色的局限,很难做到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从谋求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会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化行为,争取市场份额,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只有使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相互协调,实现各自的利益,才能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三、努力发展绿色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但要使绿色消费成为生活的主导,应该说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一)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

绿色消费应该说与公众息息相关,促使绿色消费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的。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方式就直接决定着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因此,国家应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绿色消费的益处,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绿色消费知识,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形成绿色消费观,使消费者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的绿色消费方式。

  (二)企业是绿色消费的载体

绿色产品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提倡消费者食用绿色食品,而每个经营者要充分注意到这种消费的新动向,并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利润。特别是在我国买方市场的转变和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社会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抓住绿色消费这个机遇,创造需求,为自己寻找立足的市场,同时也应该逐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使绿色消费产品的价格逐渐降下来,让广大消费者乐于购买。

  (三)政府是绿色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

绿色消费的实现需要一部分当前消费以获取可持续消费,需要一部分激情消费以换取理性消费,无论消费者个人或者企业都难以真正做到。这需要理性、需要道德觉悟,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绿色消费更需要政府,在绿色消费的实现中政府大有作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从而形成绿色产业,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结构调整获得发展的推动力。政府可以建立法律规定,健全对产品的检验检查,保证真正的绿色产品大行其道、大获其利,使假冒伪劣产品寸步难行。政府可以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倡导,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绿色立法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有碍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消费的非绿色消费予以有效的约束,以确保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有序进行,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和清.发展绿色消费[J].消费经济,2001,(2)。

[2]朱建华.略论绿色消费[J].岭南学刊,2001,(4)。

第2篇:绿色消费范文

1.1绿色价格策略绿色产品刚投入绿色市场初期,其生产成本与传统同类产品相比是较高的,具体表现为:在绿色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为增加绿色产品的环保功能而增加的研发成本;在绿色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为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而增加的生产流程成本;在绿色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为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而增加的绿色资源成本;在绿色产品营销阶段,为实施绿色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而增加的销售成本。绿色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在市场上势必反映为较高的绿色产品价格。在绿色产品刚投入绿色市场的初期,为了与传统同类产品相区别,符合消费者评判绿色产品的品质,绿色产品往往采取高价策略。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绿色市场的成熟,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有所下降,市场价格也将趋于稳定。企业在实施绿色产品的价格策略时,不仅需要考虑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盛行,消费者从对产品价格的关注逐渐转移向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因此,企业实行较高的绿色产品价格,消费者还是能够接受的,企业不仅可以弥补增加的生产成本,还可以获得绿色利润。

1.2绿色渠道策略绿色渠道策略是指绿色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所涉及的通道,企业实施绿色渠道策略需要构建从以下3方面入手:第一,与渠道中间商构建共赢营销关系。渠道中间商在企业的分销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企业和消费者在进行产品交易时的沟通。因此,企业要慎重选择渠道中间商,尤其要选择忠于环保事业的中间商,引导中间商以绿色营销的意识,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绿色渠道营销网络。第二,注重对渠道绿色工作环节的建设,如绿色仓库、绿色运输、绿色装卸、绿色存储以及绿色管理办法等,为真正实施绿色渠道策略做好基础工作。第三,构建绿色短渠道和绿色宽渠道,不仅可以降低渠道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渠道成本的耗费。1.3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构建绿色形象,符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采取绿色广告、绿色营业推广、绿色员工推销和绿色公共关系等手段实施的市场活动。具体的实施手段如下:第一,以绿色广告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在绿色广告中,要以绿色产品的真实性唤起消费者的环保行动,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环保利益。第二,采取绿色营业推广策略,占据市场消费份额。如,以赠品形式和有奖销售形式,让利于老顾客群体,稳定市场份额。以免费试用的形式,鼓励新顾客群体,扩大市场份额。第三,绿色员工推销,与消费者实现双向沟通。员工在开展绿色推销工作时,可以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并将真实信息反馈给企业,以指导营销工作的开展。第四,构建绿色公共关系,塑造企业形象。绿色公共关系手段是绿色促销策略中高层次的手段,可以培育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

2结语

第3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 绿色医疗;儿童;消费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提出要在医院中提倡“绿色医疗”。绿色医疗不但要求安全、方便、洁净、优美的医疗服务陪伴患者就医全过程,而且应该在医疗过程中采用无害的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同时在服务上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使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目前采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新型消费,促使对绿色医疗的需求和期望日益增长[1]。绿色医疗在儿科不但减少了化学药物带来的危害,而且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绿色医疗在儿科的应用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的健康和教育也愈加受到重视。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化学药品的危害,逐渐采用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来替代化学药品。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也随之发生改变,细菌感染性疾病在逐渐下降,慢性病、非器质性疾病在快速增长,化学药物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欠佳,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的显著疗效和无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这为绿色医疗在儿科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院儿科积极倡导绿色医疗,突出中医中药内病外治特色,即采用推拿、穴位贴敷、隔药艾灸、药浴等方法和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2000年至2004年治疗费收入情况连续4年平均每年以83 %的速度递增,这一数字充分说明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绿色医疗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

从我院儿科门诊的病人家庭分析看,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包括部分西医儿科医生,对儿科绿色医疗消费格外关注,他们对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的应用非常慎重,首先考虑采用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也尽可能地配合手法治疗和中药外治的方法来缩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这说明绿色医疗消费的形成是随着其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的,而绿色医疗宣传教育、科普知识推广具有提高人们绿色医疗意识的作用。当然,绿色医疗消费意识的上升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

2绿色理念刺激绿色医疗消费的形成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破坏的关系。如何将资源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既要使目前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护其生态资源和发展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这种可持续发

子经常保持一种微饥微寒的状态。又说“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余故曰:孩提之童,食不可过份,衣不可太厚,此安乐法也。为父母者,切宜深省。”

转贴于

曾世荣用格言的形式明确提出:“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这是幼儿卫生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颇得民众的欢迎,至今仍被广泛流唱。展的概念是一些生态学家在1980年提出的,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模式,很快取得全人类的共识,并成为人类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明确选择,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绿色理念很快风靡全球,深入各个行业,当然也包括医疗行业的绿色医疗。因此,可以说绿色消费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们行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绿色医疗消费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对抗生素的担忧,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消费[2]。

绿色是生命之色,她是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人们又把绿色作为对人类与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绿色生活浪潮正成为国际环保高水准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热点,绿色医疗也成为卫生行业宣传的热点。青岛市卫生系统评选的“绿色医疗医院”中,将使用中医药的比例列为评选条件之一,标志着绿色医疗在逐步地成熟与完善,也为我们推广绿色医疗消费提供了组织保障;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儿科绿色医疗消费的促进因素;而推拿、内病外治等疗效确切的自然疗法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是儿科绿色医疗消费的发展条件,也就是说技术品牌和服务品牌是绿色医疗消费存在与发展的载体。作为技术品牌应当着眼于国际医疗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有强大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还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作为服务品牌则是医疗单位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本质就是以质量为本的诚信经营。

绿色医疗消费是一种有益于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新思想,也是21世纪医疗发展的主要潮流。儿科绿色医疗消费对于人类的未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我们要不断加深对绿色医疗的认识,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绿色医疗市场品牌的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医疗的质量和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4篇:绿色消费范文

其实早在新千年以前,绿色消费就被认为是必然的趋势,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概念也风行一时。可是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30%以上的消费者声称很在意企业的产品是否“绿色”,但是绿色产品的市场份额却很少能达到3%,有学者把这个现象称为30:3综合症,这一综合症使得目前绿色消费市场有曲高和寡之憾,企业家很难下定决心、不能全力以赴。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谁是绿色消费者?二是我能否承担绿色成本?

一、谁是绿色消费者?

97年,我在法国进修,每次去超市购买东西,我们的法文翻译总是选择一种深颜色的购物袋,我很奇怪,他告诉我这种购物袋是用再生纸生产的,价格虽然贵一点,但是对环境保护有利,大部份法国人都选择这种再生纸购物袋。而据北京大学贝迩课程绿色包装小组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天使用餐盒3000余万个,其中20%为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发泡餐具,60%为不合格餐具,合格环保餐具只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在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他们是最直接的绿色消费者。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大约是40亿个,由于出口供不应求,而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致使其中80%的产品出口。

一些国际大公司也在推行绿色采购,2005年日本对2524家大型企业的采访显示,57%的公司已实施了绿色采购,25%的公司正在考虑实施,只有18%的公司还没有计划。国内的高收入和高知识阶层也是绿色产品的消费者,特别是在家居用品和装饰材料上。

但是更多的绿色产品并不容易在普通消费者那里找到市场,比如环保汽车,就是叫好不叫座。对于这些产品,最大的卖主可能是政府采购。据统计,一国政府采购的金额要占到GDP的5%--18%,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比如欧盟的公共采购占其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其中绿色采购占公共采购的平均份额为19%,瑞典达50%、丹麦40%、德国30%、奥地利28%、英国23%,均超过欧盟的平均值。2006年10月中国公布了第一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2007年3月14日,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进行了补充与调整,共有18家企业的400多个型号的轻型汽车进入了绿色采购清单。要知道,公务车市场占据汽车市场份额高达10%-15%。2004年全国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500亿元,占到政府采购总金额的1/4;2005年增加到600亿元;2006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更高达700亿元。

二、能否承受绿色成本之重?

据日本关西电力株式会社的数据,按照目前1000瓦/时的发电成本比较,核能发电为5.3日元,煤炭火力发电为5.7日元,风力发电为10日元,太阳能发电为45日元。我们认为最环保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成本分别是煤炭火力发电的8倍和2倍,所以,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很难投入实际运用,风力发电只是由于国家政策推动才发展较快。

很多企业都面临相同的困境,绿色产品的成本太高,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我觉得只有两条克服的路径:

一是通过品牌溢价消化。比如来自丹麦的FLEXA“芙莱莎”儿童家具现在很受市场追捧,芙莱莎最为关注的是健康和环保,产品全部采用北欧天然实木,面漆不含甲醛及其它的有害物质,符合欧洲儿童玩具的检测标准EN71,获得德国的GS认证。据说,即使婴儿咬啃,也不会对身体有任何伤害。产品号称儿童家具的“贵族”,虽然贵得吓人,购买的家长还是很多。这也是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成功之路。

二是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当年华裔建筑工程大师林同炎在美国首次应用混凝土预应力理论设计建造桥梁和大型建筑物时,因为用料省、工时短、成本低受到普遍质疑,甚至有人将他告上法庭,说他偷工减料。耐克公司为了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整个鞋底完整的气囊设计,不仅降低了成本,产品性能也有了新的突破。惠普公司大幅度减少了产品包装,使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成本都相应下降。

三、绿色不是权宜之计

沃尔玛制定了详细的绿色采购计划,目标总的有三个:一是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二是实现零浪费,三是销售资源和环境友好的产品。为执行这一绿色采购计划,沃尔玛设置了全球采购道德标准部,将采取终止订单的方式,向供应商表明执行企业道德标准的重要性。现在,沃尔玛的这一“绿色过滤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2005年,全球范围内有141家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永久性失去了为沃尔玛供应产品的资格。在中国,沃尔玛对在华工厂的验厂频率已从每年1次提升至每年4次。2006年8月,浙江省义乌市70家企业执行了沃尔玛的验厂程序,通过的仅为两家,绝大部分被沃尔玛亮了黄灯。

营销人员大部份都听过一个营销故事,说是有一个高山上的果园突然遭到了风暴的袭击,苹果上都有了难看的痕迹,果园主情急智生,打出了“真正的高山苹果”的标语,那些痕迹反而成了产品“原产地”的标记,苹果被一抢而空。绿色不是权宜之计,应该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企业的文化。不知道这个果园后来是创出了品牌,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第5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策略;启示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易必武(2003)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现代消费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在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消费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五个方面。井绍平(2004)认为,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和环境需要而消费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方式。罗永泰(2004)认为绿色消费必须符合“三E”和“三R”原则:究经济实惠(Economics) ;讲求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原则(Equitable); 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修理旧物(Reuse);提倡使用再生资源制造的产品(Recycle)。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这包括有三层涵义:是倡导消费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

国外学者将避免使用下面六大类商品的消费者视为绿色消费者。这六大类商品是:1)危害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有效期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5)含有对动物残害或剥夺而生产的商品;(6)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等。

综合上述界定,我们认为,绿色消费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行为上的体现,绿色消费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强调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绿色消费力求实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协调与优化,绿色消费充分考虑消费者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考虑他人和“下一代”的生存权利的公平性;第三,实现绿色消费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流通体系,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消费、回收等所有环节的绿色化。绿色消费要求企业提供绿色产品,选择绿色生产模式,建立绿色流通体系予以支撑。

二、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首先是顾客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最终满足消费需求;其次是竞争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要考虑竞争者态势;第三是协同,即企业需要协同其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提高企业营销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企业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是企业能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始终是推动企业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营销实践来看,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与绿色消费的兴起休戚相关。从理论研究来看,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引导和促进了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之一

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细分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顺应这一要求,绿色营销首先在企业营销实践中逐渐传播开来。绿色营销是伴随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消费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者是推动绿色营销的原动力,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细分市场存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决定着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了解绿色消费者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绿色消费行为;二是以提高绿色营销绩效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国外有关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绿色营销的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从营销实践来看,企业长期以来普遍感觉绿色营销不易操作,原因之一在于对绿色消费行为把握得不够,因而绿色营销策略就很难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因此推动了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第二,有效的细分市场应该同时具备可衡量性、规模性、可接近性、差异性和行动可能性,为此,必须努力识别刻画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因此绿色消费行为研究能帮助识别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成为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绿色消费行为研究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研究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绿色消费行为是实施有效营销策略的先决条件。

(三)绿色营销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

现代意义上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对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绿色消费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诉求点的挖掘、展示和宣传,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支持绿色营销,使消费者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同时,企业通过营造绿色消费时尚,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社会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第6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绿色消费 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深化,中国把绿色消费作为21世纪消费主题。目前,在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及生产、生活、消费、流通各个领域,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成为普遍之风。树立绿色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倡绿色消费,开展绿色营销,创建绿色工业,弘扬绿色文明,以及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制度、法律规范已成为一套战略体系,一个以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为核心的“绿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

一、绿色消费的现状概述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了“绿色消费”的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与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却也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人认为绿色消费仅是“安全”或“清洁”消费,而极少认为是“经济”或“可持续”消费;消费者的绿色知识还不足以指导消费,消费有很大盲目性;我国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比较淡薄,农村居民的绿色观念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绿色产品未成为广大消费者的特意选择。

二、绿色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由于社会文化、教育、收入、个人等因素,大大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在每个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程度和消费行为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主要体现在:

1.社会文化因素 与其他消费行为一样,社会文化因素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文化的绿色程度直接影响该文化群体的环保及绿色思想,进而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模式。绿色消费是社会性的绿色时尚,容易被社会文化带动。一个社会的绿色文化及环保意识越强烈,该社会群体的绿色消费行为一般也越成熟。

2.绿色教育因素 绿色教育是指对公众进行的生态环境意识普及与教育包括通过公共关系、广告、产品包装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观念的灌输。绿色产品大多采用高新技术材料制成,因而价格较高,对一般消费者刚开始可能难以接受。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可说服消费者。

3.消费者自身因素 产品购买决策主要还是受其个人特征的影响,包括收入、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等。其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收入代表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而绿色消费又是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较大的行为,因而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购买。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绿色消费,求生维持者缺乏经济资源,不大关注环保。教育水平能促进绿色消费,受教育较多、有较高素质的人会自觉保护环境,进行绿色消费。

三、促进绿色营销的策略思考

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耗费巨大,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更多的挑战,为防止他国以技术、节源等绿色贸易壁垒变相限制对我国货物征收附加税、进行经济制裁等,今后政府、企业、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绿色战略体系。

1.要加强政府的绿色宏观管理。政府承担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传播绿色知识,开展环保活动,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及绿色消费水平;严格监管绿色产品,打击伪劣商品,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统一绿色标准;采取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2.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强化绿色消费的内在驱动。消费者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尤其是如何辨别真伪,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追求绿色消费时尚,主动选择绿色消费;加强环保意识。

3.优化企业绿色营销策略,树立绿色形象。绿色企业应致力于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加强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刺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开展绿色沟通,通过绿色公关、绿色广告等宣传绿色产品和企业的绿色形象。

4.强化消费者协会职能,维护消费者绿色消费权益。消协应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继续深化绿色主题,开展绿色活动,注重绿色效益;积极受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的投诉,加大维权力度,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信心,促进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总之,开展绿色营销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营销中的正外部性市场失灵,使我国企业难以广泛实施绿色营销行为,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需要社会、政府、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锋.绿色壁垒攻略[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魏明侠,司林胜.绿色营销绩效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第7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 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共同倡导的消费理念。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从而能自觉地尝试一些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既是消费市场个体的缩影,也是整个社会消费观的代表。

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川北医学院2008、2009、2010、2011四个年级的临床、护理、影像、检验、麻醉等系别中,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选择27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250份,废卷24份,有效回收率91.2%,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更多地了解现状及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查内容与数据

2.1 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情况”

有70.4%的人知道绿色消费这个词,而29.6%的人不知道。与此同时,有52.4%的人表示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也就是70.4%之中有22.8%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76.4%的人认为“绿色消费”的含义为“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学,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17.6%认为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而剩下的6%则认为“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24%的人了解绿色消费的基本内容,即“绿色生活,环保选购;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而26.8%的人在认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绿色消费更深入的认识,即“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勤俭节约,减少开支”。

2.2 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态度问题”

有93.6%的人认为提倡绿色消费是有必要的。37.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到绿色消费这个队伍中,而有一半左右的人对其为一般的态度。有91.8%的人表示愿意影响家人、朋友及周围的人一起实现绿色消费。

2.3 关于“绿色消费的具体行为”

有10.2%的人对全国各大超市实行塑料收费制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没几毛钱,自己方便就好,而有89.8%的人还是比较支持国家针对环保出台的此政策,会自带塑料袋,只是偶尔忘记而不得不买。对于“废旧练习册的循环使用”,66.3%表示非常的赞同,因为这样资源会再次循环利用,而且又便宜;而10%的人反对。在食堂或餐馆就餐时,54.45%会使用到一次性(纸制或塑料制)产品。在饭店吃饭时,如果桌子上剩很多菜的情况,50.91%会打包带走,仅有少部分人会直接走人,与此同时,有10.55%的人会文明点餐,即按需求点餐。78%的人会反复利用水,如用洗脸洗脚的水冲厕所等。有62.5%的人会在外出时,自带洗漱用品、拖鞋,尽量不使用宾馆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有36.4%的人对于某些需经特殊处理的废物(如废电池等)的做法是按照正规操作途径回收处理,而有58.3%有正规回收电池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途径而随意扔放。

在具体行为的调查中,大多数的人表示会采取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与物。

3 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两个部分,并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绿色消费认知和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及对绿色消费影响的因素。从以上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具体内容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属于“浅层绿色消费”。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群体主要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书籍、报刊、杂志对绿色消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绿色消费基本意愿,但其绿色消费行动落后于观念水平。在很多绿色产品的价格相对同类产品高的时候,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明显滞后于其较高的消费观念。①

关于此次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是: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大多数人对绿色消费知识并不是足够了解,属于浅层绿色消费,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从绿色消费行动来看,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水平。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学校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

(1)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校报等传播媒介进行形象直观的绿色消费教育,开设绿色消费教育课程或讲座,广泛普及绿色消费知识。(2)学校的各个社团开展系列学生绿色科学研究活动并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广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生活方式:购买可循环使用的商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正确分类堆放和(或)处理垃圾,节约水电,适度消费等等。②

4.2 大学生及周围人群实现绿色消费模式的双向互动

大学生处于高等教育环境中,所以其接受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人,同样周围人群的消费理念也不同于大学生,故大学生可以走上社会与周边社区、厂企、机关、单位,开展绿色文明共建活动,推动社会环境的绿色化建设,③用自己先进的消费观念、行为去影响他人,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周围人群中吸收更绿色的消费理念,这样两两互相影响,不断总结,这样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绿色消费这个大群体来,从而,国家整体绿色消费水平相应不断地稳步提升。

4.3 国家政府加大对绿色消费的重视

国家应当给予绿色消费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整体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和行为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色消费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厂家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国家应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立法的价值,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绿色消费的立法经验,制定完善的绿色消费相关法律,如:统一绿色检验标准,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和机制,④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引导和规范。政府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可实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绿色消费技术和人才,积极研制、开发、普及绿色产品,加大绿色产品的供应企业作为绿色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监管和鼓励下,使绿色产业发展壮大。⑤

注释

① 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大学为样本[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② 陈瑾.我国绿色消费相关立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8.DOI:10.7666/d.y1268210.

③ 文启湘,张慧芳.绿色消费繁荣环境瓶颈与环境构建.绿色经济,2002.6(13):34-35.

第8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消费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89-02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对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有效兼顾[1]。发展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了解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对策,对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徐州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16名,男生191名,女生225名;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0.3±1.1岁。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谢九梅编制[3],共22条项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非常不同意”为1分,“非常同意”为5分,得分范围为22―110分。《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制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等12条项目。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徐州市3所本科院校的45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4%。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情况。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在101―110分者有79人(18.99%),在91―100分者有135人(32.45%),在81―90分者有139人(33.41%),≤80分者有63人(15.15%)。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分析,见表1。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分析。在问及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时,87.3%的同学认为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81.5%的同学赞成学校开设有关绿色消费的课程,80.0%的同学选择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和条件推广绿色消费,60.1%的同学认为家长也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

三、讨论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现状分析。根据谢九梅编制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计算,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分为110分,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为90.2±12.1分,绿色消费意识得分>100分者仅占18.99%,48.56%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90分,说明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体水平不高,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能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罗静[2]等研究表明,52.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29.6%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绿色消费。孙国志[4]等研究也表明,43.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或没听说过。绿色消费知识是基础,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才能形成绿色消费意识,进而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知识缺乏足够了解,难以形成绿色消费意识。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发现,是否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有一定影响,不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绿色消费意识明显高于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P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对策探讨。刘东梅[5]等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得绿色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网络等媒体,本研究也表明,87.3%的大学生将“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作为提高其绿色消费意识的有效方法。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在绿色消费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媒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增加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学具有较好的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6],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绿色消费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加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家庭教育和熏陶也是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重要环节[7],60.1%的大学生认为,家长也应承担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作用及绿色消费知识的灌输,有利于端正孩子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湘荷.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28):80-82.

[2]罗静,兰敏.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3,(4):242-243.

[3]谢九梅.北京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23-24.

[4]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5]刘东梅,雷虹艳.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1,(25):134-135.

[6]郭晨.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35-36.

[7]付董董.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J].理论观察,2011,(1):104-105.

Analysis on Green Consumption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Xuzhou

LI Li,YANG Zhi-hong,HAN Jing,ZHANG Kai-li

(Nursing schoo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004,China)

第9篇:绿色消费范文

关键词:绿色消费;特征;环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40-02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 587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 023元,同比增长9.4%。然而,日益增长的消费规模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面对新形势,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更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1]。本研究根据河北省居民绿色消费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探讨绿色发展理念下促进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之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当面访谈填写和网上问卷填写方式,调查样本覆盖了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张家口、衡水、承德等11个市。问卷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

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共有1 002位居民参与了答题,有效问卷926份,有效率92.5%。有效样本中,男性占46.2%,女性占53.8%;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 岁,合计占89.5%;职业分布上,党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及职员占41.7%,企业管理及职员占24.5%,学生占22.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5.0%,高中及中专占10.7%,大专或本科占64.5%,研究生及以上占19.8%;家庭结构上,已婚占59.7%,未婚占40.3%。本次抽样总体比较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结果与分析

1.β躺消费关注度高,但认知存在偏差

在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的调查问题中,有73.2%的居民表示听说过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但不了解;15.5%的居民表示非常了解;11.3%的居民表示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居民对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能深入了解的非常低。进一步的问题“您认为绿色消费是指(多选题)”,给出的三个选项分别是“无损身体健康的消费”、“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节约资源、不过度的消费”。在所列的三个选项中,89.7%的居民选择了“无损身体健康的消费”,56.2%的居民选择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44.5%的居民选择了“节约资源、不过度的消费”,而三项都选择的人数仅为36.5%。表明人们高度关注消费中的安全问题,关注消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至于个人的消费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消费是否节约资源、是否过度消费,并不十分关心。这说明大多数居民对于绿色消费的具体内容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对绿色消费认同感高,但没有完全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

调查显示,89.6%的居民认为有必要进行绿色消费,6.9%居民认为没有必要,3.5%的居民选择不知道。这表明,多数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同感较高,支持绿色消费。但是与居民对绿色消费所持的积极态度相矛盾的是,绿色消费意愿没有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购买过绿色食品、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其中“只购买”和“经常购买”绿色产品的居民分别占8.4% 和37.2%,“偶尔购买”绿色产品的居民占最大比例,为53.4%,只有1.0% 的居民“从不购买”绿色产品。关于不愿意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 36.1%的人认为绿色产品的价格太高,31.2%是因为不会识别绿色产品,21.0%的认为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区别不大。这说明,目前河北省居民对于购买绿色产品已形成一定的消费意识,但是由于绿色产品价格普遍较高、绿色产品知识普及不够,具有绿色消费习惯的居民仍然较少,大多数居民仍是偶尔为之。

3.绿色消费缺乏获得感,实施绿色消费的内在动力不足

对问题“您家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处理的?”仅有21.7%的居民选择“分类后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高达72.9%的居民选择“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5.4%的居民选择“随意扔了”。在对造成垃圾不分类的原因调查中,52.9%的居民认为太麻烦,耽误时间,42.9%的居民认为没有分类回收的设施,4.2%的居民认为垃圾没有必要分类。说明在真正的消费行为上,考虑方便自己的居民比较多,分类回收设施缺乏、分类回收不便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

三、促进河北省居民绿色消费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对中、低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应加强环保知识和绿色产品知识宣传教育,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对高收入阶层居民应加强节俭、适度消费和循环利用物品的教育,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青壮年居民是消费旺盛群体,应加强健康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力戒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其次,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用。此次调查发现,互联网、电视和社会宣传是居民环保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获取主渠道。因此,各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要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制作公益广告,及时宣传报道绿色消费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加强舆论监督,曝光奢侈浪费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

2.健全政策法规,刺激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经济激励政策会使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人数大幅增加。说明绿色消费,不仅靠居民自觉,更要靠政策法规的激励和约束。一方面,应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增强道德约束力,使居民认识到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法律义务;另一方面,应完善绿色消费经济政策。对居民购买绿色产品,提供一定的价格补贴,让居民能从绿色消费中得到更多实惠。而对消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行为,通过征收消费税进行约束,控制居民对这类产品的消费量,引导居民转向绿色消费。

3.完善基础设施,为居民绿色消费提供支撑

在对造成垃圾不分类的原因调查中,52.9%的居民认为太麻烦、耽误时间,42.9%的居民认为没有分类回收的设施,也就是说高达95.8%的居民对目前垃圾的分类方式不满意。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便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居民发展绿色消费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绿色消费发展的瓶颈。为此,河北省今后要做好如下工作: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促进低碳绿色出行;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3],节约资源、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部门.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