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精选(九篇)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第1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对于如何做好小学综合实践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具体体现如下: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的运用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将教学的架子放下,和学生平等相处,并采取朋友式的交流方法,对新型的师生关系加以建立,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就要对每一个学生加以尊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借助于Flash软件,对小动画进行制作,进而结合学生对卡通动画情有独钟的特点,在网页中进行拼图游戏,并将学生爱好电脑游戏的心理满足,并依据于卡通和游戏将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并保证教学效果的高质量。

(2)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做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保证教学和生活有稳定密切联系,尽可能的使数学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生活化气息,借助于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全面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际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关系的处理工作,并对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调整,对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改编,并对情境进行创设,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性,进而借助于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巩固。

(3)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对数学信息自主收集

做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对数学信息进行自主收集,尽可能地借助于电脑游戏,保证活动过程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在实际的综合活动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相关知识的引申和运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学习。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教师更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加以满足,对游戏以及游戏规则设置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热点,低年级的学生要适当的在游戏规则中增加一些提示信息,而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将游戏设计的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进而满足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总而言之,做好小学数学综合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就要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挖掘探究素材,并借助于强大的计算功能对数据处理进行辅助,对Webquest学案进行制作,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探索。

二、结语

第2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本机械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学生能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分享合作的精神。另外,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实践能力得以发展。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对此问题阐述建议和看法。

一、紧密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不同于日常生活,但是不可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与学生生活上世纪越接近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愈发强烈。”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紧密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气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以此大力拉近学生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倾心投入,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最优化。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所以,结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实践任务:自由结组,到本村的各个小超市、商店杂货铺,以及村庄其他会有汉字出现的地方,对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指出并帮助纠正。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将用字不规范情况写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将报告上交给我们。另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以“普及汉字使用规范性”主题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的人们文化水平本就相对较低,学生可以趁此时机向他们普及汉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容易使用错误的汉字,以此降低农村地区的人们使用汉字出现错误的机率,提升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样,通过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强化。

二、充分运用乡土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村学生天天置身于乡村田野,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以此使实践活动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培养,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赤田镇有着丰富的水库资源,共有鱼塘、水库161座,水面面积达29.2平方公里,课下,我们就可组织开展一次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对赤田镇水库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用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在赤田镇,还保留许多有趣的民风习俗,如打春锣、吃红蛋、耍狮灯、开面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农村所保留的这些习俗作为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第3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的方面存在着缺失。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成功推广,加速推进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法应运而生,而在这种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以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概念作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概念

所谓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学校没有对语文综合实践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很多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导致语文综合实践课时非常少,同时没有足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场地,并且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这就使教师可以随意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其合理性还有待验证不说,教师在管理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缺失,经常出现放任松散的状态,导致无法顺利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课程,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得不够合理

由于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而教师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就导致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得不够合理,不仅没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也没有把学生语言文字在实际中的应用设置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这就使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脱离了教学实际目标,没有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探讨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一)提高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其配套设施

提高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学校对语文教师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有就是完善配套设施,比如建立图书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阅览室,以及图书馆等;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扩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在语文综合实践课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完善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体系,使其更加成熟

学校在加强对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同时,也应完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使教师有章可循,改变以往放任松散的态度,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切入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化设计,使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的教学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全面综合的发展。

(三)设置合理的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并逐步进行优化

教师应对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环境进行合理优化。我们知道,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设置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相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对可以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例如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辩论赛等等;而对待低年级的同学,就可以组织认字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字兴趣,同时,也能增加低年级的认字量,而书法比赛的开展就能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促进学生写字的工整性。可见,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学校对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缺失,以及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这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一定能使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合理科学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速推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兰.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南中学物(教育前沿),2008 (07).

第4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 以人为本 教学效果

一、引导个人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从个人自主能力的培养开始,只有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学习模式中,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主能力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相对性等特点。其中,自主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学习基础之上,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而合适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自主选择方法、控制过程、思考原因与解决问题。由于初中地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且研究与阐述的是学生的一些生活问题,自主学习模式中个人以自学弱化对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依赖,独立地展开学习、思考、分析与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展开个人自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发展与合作”这一章节的知识适用于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集体学习。以个人自学来说,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书籍或与教师讨论,分析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展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课上,以个人发言形式,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参与学生间的讨论。由个人自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表现、思考与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是对国家、地区、气候、环境、经济等知识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实施个人自学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引导拓展实践,学生个人就某个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学习,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二、实施小组讨论,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根据齐默曼教授的定义和庞维国教授从横向角度所做的定义可以知道,自主学习模式具有相对性,学生现实生活中绝对的自主学习较少,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或方面实施自主学习,其自主学习模式不同。由此,可以分析出学生的独立学习也具有相对性。实施小组讨论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部分,它对个人自学进行了  有效补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言与互动。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困惑与不解表达出来,以小组学习模式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

例如,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的复杂多样”知识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5人为一小组,结合中国的地形环境、河流湖泊、降雨分布、综合开发等因素,展开小组讨论,由一位学生做好讨论记录,其他学生查阅资料、提出观点、讨论观点、分析影响,再结合问题展开总结与归纳,并绘制出气候复杂多样的分布示意图,以作为小组评选的成果。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还可以针对既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各小组结合组员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模式,选择科学的讨论方法,如辩论式、发言式等,以此围绕课程主题展开学习,既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挖掘互助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具有系统性、人文性、研究性等特点,它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实践。由于初中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并且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优势特长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其系统性知识体系使得合作学习变得更为重要。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在学习组织形式上具有相似性,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集体,展开针对某个问题、课题或话题的研究讨论。不过,在实施形式上具有差异。合作学习实施形式多样,可以是实验式、课题考察式、课题研究式、实地访谈式等,结合不同的学习形式,小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较为重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与完善。

例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相关知识,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实施了自主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4人为一小组,制订任务目标“绘制一周内天气预报简易图”,引导小组学生结合过去一周中外界空气、气候、气温与降雨的变化,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地理知识,根据自然变化预测天气。之后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展开观察、记录、思考与分析,结合自制“天气预报瓶”,展开较为科学的天气预测。学生与教师转换角色,上台担任小老师,说明制作“天气预报瓶”的原理以及预测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制作,挖掘学生互助合作与思考能力,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四、强化综合实践,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实践。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综合实践学习方案。综合实践学习方案也是自主学习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传统的教师实验后学生总结、摘抄学习形式不同,它鼓励学生的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与总结,教师设计主题、方向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综合实践活动,较多的是以学生小组学习展开综合实践过程。结合初中地理的特点,它研究社会生活、经济、自然、社会与生态发展,自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案围绕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自主设定课程主题、研究方案、实施策略,并做好总结归纳与反思研究,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相关知识时,由于该单元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综合实践探讨。学生自主设计实践主题,有的学生选择研究“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的变化”;有的学生组织  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 光临dyLw.nET成小组形式,探究“净化与保护土资源”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几人一组展开对“水资源”的研究,如“转化海水”“净化身边的水资源”“节约用水”等实践主题的方案制订。结合实验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利用课后或假期时间展开综合学习与自主探索。由学生自主综合实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是践行新课改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一种思想与策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模式以及个性特点等,实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模式也不是漫无目的和毫无章法的任由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新课改培养目标,学生自主策划、讨论、思考、交流与实践,教师有效组织、引导、点拨与评价,形成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由此,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的前题下,确定其课程的内容、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一、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

(一)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蕴涵着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新的学生观,由此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引发了师资培养的连带性革命,所以教师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是新课改的亮点和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课程形式,成为我们培养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资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尤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属自主开发的课程范围,给实施者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具有极强的生成性特点,对培养新一代师范生课程开发的思想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中小学培养活动课程的师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以往任何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不同的特点,师范生要具有将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光靠传统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从事教师职前教育的师范院校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开发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容,通过改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范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从教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开设作师资方面的准备。

二、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

我们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比较,寻找其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基于共同的课程理念,但前者源于后者又高于后者,并最终为后者服务。因此,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与学生(未来教师)是这门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从教师教育的特点出发,从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出发,从本校、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开发的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师范生具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是:1)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要领,学会在指导中小学生确立主题、开展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课程开发意识,初步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具有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2)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操作程序,通过实践的方式,制订研究方案,开展实际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研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目标中有认知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更有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课程目标的第一条中用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即用了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名称,目的是强调这部分内容与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同质的特点。而在课程目标的第二条中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是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始终的,是根本的、主体的课程活动方式。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形态,采用的是特殊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学习和加强,因此我们把它单列出来,以示强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或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在该课程中,学生少量学习文本内容,大量的是实践中的体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上升为理论。因此,它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性的学习。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课程启动和热身训练

设计这个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背景,了解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质的差别,明确本门课的总体目标,同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研究小组,明确必备的活动形式———记研究日记、积累研究记录袋。而且通过初步热身训练,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建立起互动的感情基础。

2基本理论、步骤、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内容分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部分。主要是借助6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他人的经验中概括、上升为理论。此时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有效完成后一步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提供保证。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用时最多的环节,分两部分进行:一是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学生以自身为研究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4成果展示和课程评价(后面将详细叙述)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即每3至4人组成一个研究学习小组,全班呈马蹄形排列,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探讨和实践。研究小组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模式。借助这种模式,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了课程。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思考,往往是以案论理,通过思考创建的方法,得出的答案是多元的,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案例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把握部分。这样,理论的学习不再从概念到概念,也不再是只需记忆抽象的东西,理论来源于学生的概括和发现,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成为学生感兴趣和容易理解的东西。

3.实践中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直接指向实践。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的重头戏,是花时间和精力最多、也是最富有创造性和最出彩的环节。首先,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制订某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方案完善的基础上付诸实践。

其次,学生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每位学生都“下水”真真实实地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每一研究小组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兴趣需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信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照相等形式获得大量的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并举行富有特色的成果报告会。学生在实践中吃了不少苦头,更尝到了许多甜头,收获了大量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中、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该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探究方式,转变了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实践的要领,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实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1强调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和谐与统一

为改变长期以来评价总是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状况,我们把评价的中心转向更多地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上来。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各占30%。对研究过程的评价以研究日记、研究记录袋和同一研究小组同学之间的评语和情况反馈为主要依据。每一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后必记研究日记,它真实地记载研究小组探索的过程,有迷惘有困惑,有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经历,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不到的,是他们自己最有深刻体会的自己书写的“教材”。

结果评价是以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的。全班在每个研究小组确立主题、研究实践和汇总写出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举行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拟主题、自荐主持人、精心布置会场,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每个小组全员参与,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论证、解说、小品、节目访谈、展览、诗歌朗诵等)展示出来,它既是研究成果的汇报,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绝好体现。

2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学业成就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但不应是唯一的指标,还应从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进行考查,如团队精神、研究态度、创新精神等等。该课程的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评价。如研究过程的评价标准是:“研究态度好,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强;研究记录完整、及时、准确;重视研究过程,积极参与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强。”

第6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常态化 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___ 班级___ 小组___ 活动主题_____

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记载、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他们档案袋中。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点是考察课程的落实情况及教学的实效。学校的教导处不定期参与活动开发、听各种形式的常态课、用调查访问等形式观察了解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考核,并记入教师档案。学校评价教师主要评价有三点:一是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从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附教师的评价表如下: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研究对象,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结合平常的教学,研究在常态下教学活动。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随时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进程。

转贴于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并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

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并加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应用性学习内容、目标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成果等。

3、总结阶段:

2006年4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并推广。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两年来我们对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基本结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

学校按照教育局规定的课时(每周2课时)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台江区教育局文件中提出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13项要求",并逐项予以落实。每学期初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制定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期末作好教学总结。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确定子课题,然后制定其学期教学计划。每两个星期课题组开展活动,请区进修学校张天明老师作指导,在教研活动中讨论教学的心得、建议及困惑。教师在讨论与研究中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毫无顾虑地大胆展示自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二)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和灵活的。我校也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总目标,积极贯彻执行"台教综[2004]44号文件"精神,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根据学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确定合理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我学校地处中亭街,开展了有关中亭街风俗和商业的《中亭街的变迁》、《寻找中亭街的古迹》、《走进民族英雄陈文龙》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处和少先队配合开展有关文明礼仪的《我为爸妈过生日》、《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充分利用猫头山国防科学基地和荆溪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状态,这种资源可以随时增加、重组和完善,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如学校把每次活动的资料装订成册,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让每次记载活动都留在 资源库里。

(三)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教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我校在制定评价机制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教师、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常态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常态化的研究中,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技能,站在整个课程的高度,对课程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要求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自然得以迅速成长。在活动中教师以"知微见著"的态度检验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不断从活动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若干专题,展开讨论。在反思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感受再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总结"的科研局面,教师在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创造的快乐。课题组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了论文,并参加了总课题组论文评比活动,荣获包括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区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在区"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成果会上汇报,受到好评,其中案例分析、活动方案、反思等也收入区级的资料汇编。《学校—我们成长的摇篮》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送参加台江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荣获一等奖。论文《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及省一等奖。《我为爸妈过生日》在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中获二等奖。《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和《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的课程,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 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让学 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懂得了怎样与人交流,拓展了知识的视野,真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对不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六、问题与思考: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的研究极为重视,组建了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参与培训,但随着常态化教学地深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一)学校没有配备综合素质全面的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我校地处台江的西部,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的教师。教师习惯于用教材教学,一旦没了教材,教师就如失去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的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加之很大一部分教师又身兼行政工作和主课,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 评价机制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平时很少像语文、数学、英语之类主课程那样精心设计备课,上课的随意性大,课堂记录或评价也是空话。课题组为求规范,把学生活动列入学生期未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期未确定学生等级时,怕麻烦和考虑学生评先等原因,任课教师并未按规定方案严格执行。另外在评价教师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还不能作为评定语、数、英职称的依据,这也削弱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回归"真人"、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一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邹开煌等: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常态课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12月。

第7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资源;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2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语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路标。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我们学习美国教育所移植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学习起来难免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反复论证,逐步解决。结合我们的实际: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并作一点浅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

既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综合性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综合素质无论指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都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套办法与经验。既自己懂行,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起到积极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学校里的教师,多是单科制,教语文的就懂得语文专科知识,对于其它的数、理、化、图、音、乐等知识了解得不多,致于其它学科的专项技能掌握更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例如:深圳,对教师的学历要求甚高,小学教师要求本科化,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因此,高学历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不理想。众所周知,本科以上的教育基本是专才教育,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熟悉其某一专业的人才,而不是知晓各专业的通才。而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是综合的。如:办“手抄小报”。该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指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教师就必须从听、说、编、写、画、评等这几项综合知识人手,教师就必须具备这几项的知识才能,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应有的语文素质,还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考虑、妥善安排时间,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让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的不断进修外,同时还应该努力学习其它专业的知识,掌握好教学的技巧技能,这样在小学语丈的综合性的学习之中,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二、语文教学要努力开放社会的文化资源

语文的知识来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的社会。语文知识是人生体验的总结。语文知识往往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着。综合性学习如果只是围绕着课本转,那么就会使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缺乏灵性。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开放社会文化资源。比如实现课内外教学联系,密切社会图书、报刊与学生的联系。在小语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教方法,引导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采访、调查,将语文知识运用实践,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特别应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学习语义的主体积极性,经常鼓励开展教学评价。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或上级主管行政也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估,进行考核,而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书面测验。书面的测验,有时具有科学性,而有时也有片面性。因此,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第8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福瑞小学内蒙古兴和013600)

反观中国教育发现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源于我国九十年代兴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回归人性化知识的当代知识观和主张从静态性、封闭性转向动态性、开放性的当代课程观。根据新发展阶段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组织,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活动学习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性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思想,二者均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但它们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是隶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受语文学科的限制;后者则是单独的,区别于基础性课程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学校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后者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既承担掌握间接经验的任务,又承担掌握直接经验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承担后者。所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综合活动课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或称为 “ 分支 ” 。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世界的整体性与交融性。综合性学习在认识事物活动中始终坚持整体论。在整体论看来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整体论视野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区别的关键。

第9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清脉络;提升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100-0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必修课,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既陌生又棘手,不知如何开展。正是由于综合实践课的“稚气未脱”,关于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究,逐步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根植于课程的“生活性”,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寻找力量,坚持“三要”原则,就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索,希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有所借鉴。

一、课程内容要活,点爆实践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课程,可见,它的教学起点是“生活”,这与陶行知先生“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教学做合一”相得益彰。正因如此,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已有教材,拘泥于现有框架,而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立足于课程的迫切的发展需求,精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课程内容跳出课本,回归生活,以灵活、亲切、有趣的生活话题,点燃学生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挑战欲。

为此,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中,我从生活这片活水中寻找开发课程的源泉。如苏州地区以纺织业闻名,纺织企业是盛泽的一张“活名片”。为了提高学生对家乡纺织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激发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意识,我设计了关于“盛泽梦・家乡梦――走进盛泽纺织企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间节日前夕,我会带领学生结合盛泽民俗特点,就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活动内涵展开实践探究活动,如“舌尖上的粽子”“中秋月饼里的秘密”等。通过这些“活”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实践、走进生活的积极性。

二、课程互动要精,导清实践脉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基础学科,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实践活动为主,“互动”是课堂的主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摆渡人”的角色,实践与互动的主体则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把好实践互动这道关卡,精心做好课堂预设,利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实践活动的主要脉络,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研究的方向。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时,应该坚持“精简”的教学原则,提高讨论、提问、交流的有效性,控制好互动的时间比例,以免互动环节喧宾夺主地覆盖整个课堂。

如在设计“家乡的小吃”实践课程时,我考虑到,家乡小吃伴随着学生成长,是学生们熟悉的美味。这个话题容易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可以围绕“说小吃”在互动环节展开讨论。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从“说”到“找”,把话题由说延伸至实践中,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家乡小吃在哪里?是怎样制作的?需要什么材料?对当地人而言有什么特殊含义?通过研究主线的设计,指引实践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开实地调查与探究。

三、课程总结要准,提升实践成效

课堂总结是综合实践课“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概括知识的能力偏弱,基于教师引导的总结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活动的尾声,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亲身实践后的心声与感悟,还要在他们体验的基础上加以“化繁为简、快准狠”的总结,将实践活动的目标与结论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时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所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总结的观点加以完善和调整,以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

如在教学“我爱小小七巧板”综合实践课后,我在班级创设了“欢乐七巧板”的成果展示平台。在平台中,各小组都要展现活动成果,展现时,由小组长进行讲解,分享本小组的活动心得。在展示中,各小组都积极呈现了本组的得意作品,有的小组利用七巧板拼成了一条条小鱼,绘制了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有的则利用七巧板搭建出造型各异的房子,建起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小区;有的别出心裁地将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把老师静态的讲解转变为动态的流程。我在学生们的展示过程中,加以适当点评,并组织大家进行投票,为自己心仪的作品“点赞”。通过展示,将总结渗透其中,并加以细化,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综合实践的快乐,树立了实践探究的信心。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一门“年轻”的必修课,它的开发与设计还不甚成熟,没有直接借鉴的过硬经验。这对于站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抓住机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创造性地设计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更加亲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更加多样的探究方式中,收获综合实践学习的乐趣,掌握知识应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杜建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