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小学趣味数学精选(九篇)

小学趣味数学

第1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00-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话概括了教学艺术的真谛。有什么教法比让学生喜好更有效?有什么教法比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更省力呢?正因为这个原因,切合小学生成长特点且有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被频繁使用。趣味教学法让数学变成了美妙的故事,变成了动人的图片,变成了精彩的游戏……那么,究竟应如何利用趣味教学法让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变成快乐、高效的课堂呢?

一、精彩游戏添趣味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而且现在孩子社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新新人类喜欢探究、爱好动手的特性,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精心设计的新奇游戏便成为我们创设趣味课堂的首选。这样的游戏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另一方面则会让学生因为游戏的快乐,更持续、稳定地将注意力集中与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乐学。

例如,在上计算课的时候,我常常开展“勇攀高峰”的游戏,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高的山峰,而在山峰的两侧,则会对称贴上一节课所要进行的全部计算题目,然后在班上依据题目的多寡选出两组“登山”队员,并且选出三名裁判员。每队每次派出一名队员进行计算,三名裁判则要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对队员的计算做出评判,如果对则可以插一面小红旗在“山峰”的相应位置,哪一队先将红旗插上山顶,便为胜利者。这一游戏让学生忘掉了计算的枯燥,为了“胜利者”的荣耀,飞快地进行着计算。而裁判为了正确进行评判,则要在队员之前得出答案。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效果怎会不好?

二、悬念故事增趣味

趣味往往来自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吸引的瞬间,而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用悬念故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悬念让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学生要让“胃口”得以满足,自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对这个悬念予以解决,于是问题解决了,知识掌握了,能力也提升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恰当地编制悬念故事,可使小学数学课趣味大增,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我引导学生学习“面积和周长”这一内容时,我就把自己提前搜集的一个故事带进了课堂。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这天风和日丽,阿凡提正计划骑着小毛驴去赶集,还未出门,便被着急赶来的和阿凡提同住一村的古丽大婶拦住了。阿凡提对古丽大婶说:“你好啊,这么急匆匆地找我什么事情呀?”“阿凡提呀,大家都说你非常聪明,我今天碰到了一件难事,希望你能办我。”古丽大婶说。“究竟什么难事呀?”阿凡提反问道。“吝啬的巴依老爷欠我丈夫10个金币的酬劳,我们屡次讨要他都不给。今天我们又去要,他说钱是没有,不过可以给我们一天的土地。”“什么是一天的土地呀?”“就是从巴依老爷的土地出发,从日出到日落所走的全部路所围住的土地。不过,巴依老爷还说,要是日落的时候,我们没有返回出发的那块土地,那我们的围地行动就失败了,他也不会再付我们10个金币。聪明的阿凡提,你说我们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围住更多的土地呢?”阿凡提笑一笑,办法就来了。到这里,故事讲完了,我顺势设问:“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和阿凡提一样的聪明人呀?那你们想想如何解决古丽大婶的难题吧。这样的悬念故事瞬间引爆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顺着故事情节,积极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三、动漫改编加趣味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卡通动漫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这些卡通动漫形象造型可爱,个性鲜明,无比贴切地吻合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倍受孩子们的喜爱。将这些卡通动漫形象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趣味四射,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无疑会被充分吸引。当然小学数学课引进卡通动漫,不能单纯地播放动漫片,而要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改编,删去动漫中与教学无关的细节,以免分散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我就把深受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卡通形象引进了教学,并对动画中的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改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我用视频截取工具了光头强拿着锯子去砍树,熊大熊二紧随其后的片段,这一片段播放结束,我便说,光头强为了完成李老板安排的任务,要去砍树,他若不受熊大熊二的阻拦,每天可以砍树15棵,这样他4天便可以完成砍树的任务,大家想想,李老板要求光头强砍多少棵树呢?光头强通常砍树都是不顺利的,这不熊大熊二又在策划阻拦光头强砍树。它们计划放出蜜蜂蛰光头强(播放截取的动画片中截取的蜜蜂窝),第一个蜜蜂窝有17只蜜蜂,第二个蜜蜂窝也有17只蜜蜂,第三个蜜蜂窝也是17只蜜蜂,如果每只蜜蜂会蛰光头强一次,那么光头强共会被蛰多少次呢? 这样的动漫改编,将数学知识通过卡通形象传递出来,学生在声光电的联合作用下,思维被激活,眼、手、脑并用,难点轻而易举被攻克了。

总之,为小学数学课堂添加趣味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无法一一枚举。不过,要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趣味,必须立足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在尊重他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将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小学生有着天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新知的学习中如果带有故事的可爱人物和动人情节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是有趣的,是寓教于乐的,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学生也自然就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互动的教学是老师所最期待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是主动的,因此也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中不仅要收集各种有趣的故事,更要学会自编故事,并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故事与之配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获取尽可能多的趣味故事,也可以自编故事情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一改数学学习枯燥的现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我把喜羊羊、海绵宝宝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运用到数字认识中,小孩子对动画人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了,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慢慢接受数学,爱上数学。

2在游戏活动中导入数学教学

小学生还处于好动、爱玩的成长阶段,小学生在玩游戏时,身心都是出于轻松的状态,也是大脑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再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不仅会抵触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因此讨厌数学,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如果采用趣味性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结合知识进行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尝试数学的实践应用。比如教师在进行“元、角、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玩家家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扮演小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儿子,教师将一些玩具标价,给学生准备一些圆角分的钱,让扮演“爸妈”的学生首先给“儿子”一定数量的钱,然后让“儿子”来买玩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老师教授学生识别圆角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高兴的玩游戏,还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通过“动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能理解的情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要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训,从而让学生在能读懂题目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带一些平时小孩都爱玩的积木进入课堂,让学生拼积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动手进行拼图,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了解。老师在学生进行拼图时,可以进行指导,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相关的特点等,全方位的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巧妙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趣味性融入到作业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作业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发挥。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作业设计为:小明在实验室作清洁,失手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摔碎,三角形的玻璃一分为二,想去买一块回来,又不清楚三角形的尺寸,此时小明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对此问题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选有一个角的玻璃,将角的两边延长,但玻璃的形状却无法固定;有的同学说,选有两个角的玻璃,将角的边延长,交于一点,此时,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了,问题迎刃而解。将作业融入一些趣味性,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总结

第3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趣味数学;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数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难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在学生眼里,它似乎不如语文具生动性、不如美术音乐具形象性和优美性……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高深莫测、枯燥乏味,难学怕学,许多教师也感到数学难教。其实,数学本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突破常规、善用方法,去还原数学优美、趣味的本来面目,那么数学对于学生肯定也能象其他学科一样生动、趣味十足,学生离学好数学的目标也就不远了。本人长期从教小学数学,常常思考和尝试探索“如何让小学数学充满趣味”这一课题,现结合实例总结本人的一些做法,权作抛砖引玉之举。

一、导入新课巧用“聚神术”

要教好数学,上好每一节新课是关键;要上好新课,课前的导入很重要。教师在新课教学开端,如能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趣味引题,不仅在较短时间里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有效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和欲望,那么,整堂新课的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后续的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本人称之为“聚神术”。

1. 借用故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 巧设“悬疑”。

讲授新课时,先提出一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强刺激。然后,引导学生消除疑问,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形成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

3. 温“故”引“新”。

讲授新课时,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得以巩固,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或者采用新旧知识类比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学生的课堂练习、回答问题等步骤中所发现的规律,导入新课。

4. 借用“游戏”。

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好玩”,不妨借用某些好玩的“小游戏”来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第4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α耍?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五、“评”中增趣

第5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西师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75-01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枯燥乏味。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导致出现越学越难学,越学越厌学的情况。小学生只有从根本上对数学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小学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兴趣为桥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关注于计算的繁琐,公式记忆的难度,而忽视了数学内容严谨和逻辑背后的有趣之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的不二法宝,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并不例外。在带领学生认识数字熟悉数字的过程中,以活动卡板和象形符号为例,课本中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漫画,配之以儿歌童谣,便于学生接受;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由学生自己动手拆卸模型,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便于记忆;在学习应用题的解法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实例加以点化,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西师版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部分存在,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引导教学,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教学。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下的几项工作。

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第二,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展示自己的魅力。例如,教师教学时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生动,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第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教师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三、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只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更长远的意义。因此,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就是电影座位的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不然,就会坐在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被人请走。这个情境的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平稳性差。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脑想一想、猜一猜,动嘴说一说、辩一辩。

四、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的主动性。将游戏机制引入课堂教学,这已成为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趣味性游戏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之感,这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展开一场激烈的比赛,由师生双方互相出数字来让对方判断能否被3整除。听说要与教师一起来玩游戏,学生摩拳擦掌,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有必胜的把握。但是随着游戏的推进,学生发现,对于较大的数字,教师仍然可以快而准地进行判定,而他们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计算,而且还不一定准确。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学生对教师如何来进行判断的,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产生了好奇。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新知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趣味教学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总结、探索、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精彩。

参考文献:

[1] 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106-107

[2] 冉光凤.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2(05)

第6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二年级 趣味数学学习法 趣味元素

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小学科学等科目相比,趣味性明显不足,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兴趣才是保持学习、探索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有目的地提高课堂氛围的趣味性,使学生充满学习的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介绍

小学二年级数学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及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包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角的认识、简单的乘法运算及基础的统计知识等。数学中最枯燥乏味的不是数字的加减计算,而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如何使学生以更主动的方式接触这些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同时,二年级数学在一年级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的难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抽象的数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吸引力十分有限,若教师一味采用施压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后续学习效果。

2.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学习法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1借助游戏导入课堂教学。

游戏是孩童的天性,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环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保证游戏具备趣味性和教学性,两者要以适当比例存在,如果一味强调趣味性就可能会使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过分强调知识,又会导致游戏的趣味性不足以吸引学生。同时,游戏还需要具有诱导学生思考的功能,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将更容易展开新课教学。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写有数字的帽子和写有乘号的题板发给班内同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数字与其他同学结合,组成一个乘法公式,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更倾向于使用大脑进行快速计算,锻炼了理性的思考方式。

2.2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趣味元素。

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讲课过程中继续增加趣味元素,能够使学生继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将走神的学生吸引回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题目增加一个故事作为背景,将题目隐藏在故事中,故事的设计应当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使他们易于明白。例如,小明的父母周末带小明去动物园玩,看到狮虎兽的园区旁管理员叔叔拿着水桶不知所措,小明是个热心肠的小朋友,就拉着父母上前询问,叔叔告诉小明:“我要给老虎准备食物,但是喂食的单子丢了,我不知道该准备多少肉了?”小明问:“叔叔,动物园里一共有多少老虎啊?它们每顿饭吃多少肉?”叔叔说:“现在一共有8只老虎,每一只要吃5块肉。”小明说:“叔叔,可以用5乘8来计算,应该是40块肉。”教师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既讲解了课堂内容,又向同学们传达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个观念,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认识观。

2.3巧妙设计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每一章节的后面均设置了练习,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但仅有这部分练习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练习课,提高练习强度,加强知识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为同桌出题,做完后互相改正,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修改其他同学的题目时会发现其他潜在的错误,并引以为戒,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扎实。其次,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两组,写好题目放到暗箱里,让每一位同学上前抓取一个题目并解答,答对了得分,答错不得分,最后记录每一组的总得分并给予优胜方一定的奖励。这种带有鼓励性质的小游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复习环节中,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元素添加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趣味教学误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引导教学等手段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趣味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在课堂上融入过多低质量的趣味元素,尽管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弱化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趣味教学时,为了避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配趣味元素与数学元素的比重。趣味元素的设置应当点到为止,满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不应过度在课堂使用趣味性元素,导致学生分不清什么是教学重点,模糊了学习和玩乐的差别。例如上述第二节中提出的三种趣味学习法在同一个章节的教学中不应当全部使用,教师还是需要适当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学习的印象。同时,过多地使用趣味教学法,也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师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增加学生课后负担,因此总的来讲,教师教学在讲究趣味的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2)注重游戏或故事的品德教育。教师设置的游戏环节在兼具趣味性和教学性的同时,还要起到一定的品德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例如,应当适当降低游戏的竞争性,避免学生之间为了追求胜利产生矛盾;设计故事时要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品质,等等。

结语

将趣味元素引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要从多角度思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游戏环节,避免课堂仅存趣味而失去教学本身的目的,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5-02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显著的是教学内容沉闷死板,小学生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材,并合理融入趣味元素,从而让趣味化教学引领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一、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是小学生比较害怕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按照数学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那么小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而故事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远远高于数学课程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将故事和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小学生眼球,以故事为引导带领小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学生所熟知的《西游记》的故事进行导入。教师在一上课先不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可以以闲聊的态度和学生谈起《西游记》的故事,可以询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一般都会回答看过。教师再接着询问“一般孙悟空在出门化缘的时候,怎么保护师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答出,孙悟空一般是用金箍棒在唐僧周围画一个圆。在给出这个答案后,教师可以打开数学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孙悟空为唐僧画出圆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唐僧在多大的范围内活动是安全的。这样小学生随着故事的引导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圆的面积的学习讨论中。利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够让小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升起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有助于整节数学课程的开展。

二、游戏纳入教学,丰富数学课堂内容

谈及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为有趣,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游戏了。如果让一个小学生在游戏和数学学者之间进行选择,小学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行游戏。既然游戏对于小学生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教师不妨顺应学生的天性,将数学教学同游戏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将游戏纳入数学课堂能够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通关游戏,将1-9的乘法口诀设为九个级别,学生从第一级即1的乘法开始答题升级,如果答对升到第二级,答错就仍然退回第一级,如此类推。为了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妨将学生分组竞争,并在通关游戏中加入“抢答”环节,营造竞争氛围。“抢答”设置在最后,答对分数翻倍,答错扣除一定的分数,但“抢答”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不断的前进后退的通关过程中,不断的重复乘法口诀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抢答”环节,每一小组都集中精神,参与抢答,争取小组胜出。类似这样的通关竞技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会使得学生将数学课程想象为一个需要打败的对手,不断的对其发出挑战,并且不胜出决不放弃。在这样的充满斗志的数学竞技游戏中,小学生会发现数学课程进行的很快,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在自己通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解决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开展趣味实践,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事实上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存在于教材中,也存在于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实践,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并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站定,然后教师开始从中间的一个学生开始发问,问他的前后左右各自站着哪位同学。紧接着,教师再安排学生左转和右转等,再重新发问,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各个位置。除此之外,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一男一女的分隔开站好,点出其中一名学生,询问排队的规律是什么。又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数学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想要的图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同的数学图形。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数学课程,合理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改变以往刻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施趣味化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注重趣味活动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从而避免出现“玩”而无收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三中.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5(02).

第8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实施,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已然深入教师的心中。现阶段课堂教学情况,不再是单纯以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作为衡量标准,而更在于教学开展后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笔者以学生作为研究核心,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载体,旨在构建趣味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教学策略。现整理成文,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

以生为本;趣味课堂;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营造一种有别于传统“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课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构建途径。根本目标在于顺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为本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一)以了解学生为切入点

研究学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并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是核心,也是趣味性课堂构建的基本切入点。例如,小学数学“整十数”教学过程中,为把握学生对于该节课的认知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最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整十数的组成认知不够透彻[1]。鉴于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通过道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整十数,以实践探究与游戏法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可见,充分了解学生是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实践的切入点,也是教师设计趣味教学流程的基础条件。

(二)以客观分析教材为核心

研究学生固然重要,但想要开展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还需要教师能够客观地分析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对整个课堂的把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状况作出调整,更加科学地完成对教材的整合处理。例如,在“认识几十几”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小棒替代的方式,让学生用数字或者形状来表示班级内的每一个同学,班级同学共计32人,如何排列才能够让教师与同学更直观地看出你画出来的人数是32人,这时学生的参与兴趣将明显提升,不断的思考与探讨方式方法。学生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探究的主动性则更强,表现出小学数学课堂良好的操作性。当然,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并非单单集中表现在趣味层面,也需要教师客观的进行教材分析,以教材、学生为核心,教材内容为主线并实现拓展与延伸,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

(三)以追求课堂实效为保障

不论是研究学生还是客观的分析教材,最终目的都是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实效。传授的授课模式以单项授课为主,学生作为“学”的被动者,教师作为“教”的主动者,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学的侧重点发生偏移。笔者认为,之所以将追求课堂实效作为前提条件来分析,主要是小学数学教学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要通过多手段、多方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改变传统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学生为开展教学的根本,可运用情境创设、环节演示及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法,开展趣味性教学,真正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的全面提升[3]。

二以生为本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途径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可以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以生为本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的构建,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时效。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与教学实践探索,认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践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教学效果,因为感官冲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这一情境当中,学生的主动配合,有助于知识点的转化与吸收。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的方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便于小学生重新定义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义,真正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以生为本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紧张感、畏惧感,从心底接受数学学习。例如,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实践。百分数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存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首要难题。笔者对该课堂开展情境创设的方式,以全新的方法构建趣味性课堂,让参与主体,即学生增强亲切感。在情境创设的环境中主要采取逐层递进的方法,通过篮球趣味性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掌握。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百分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构成进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本班级男生在教学之前录制的投篮次数与投入次数的视频,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再次,语言及结合学生日常完成情境框架的构建与创设,是其他学生产生联想,理解百分数教学知识点;最后,教师需要结合情景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百分比的掌握情况[4]。可见,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带入到这一个新的情境当中,感受教学知识点。另一方面以情境创设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好的配合教学开展。

(二)构建趣味性演示环节

构建趣味性的演示环节,演示法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所应用,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涉及到的环节展示主要包括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及学生表演三个层面。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三种演示方法融合趣味性教学的内涵具体开展,每一种方法所产生的教学实效显著。实物演示法:该方法是教师借助教学工具完成对知识点的展现与讲解,以实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扭曲的概念。如讲解“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完成观察之后汇总正方体的特点,这种演示的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成为课堂教学一个必要产物。受到多媒体自身特点的影响,利用图片、视频等更直观的信息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好的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时,教师则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完成分解处理,立体化的演示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的神奇,用于探索数学奥秘。学生表演法:以上两种方法在其他学校也已经较为成熟,为全面增强课堂趣味性,笔者还通过学生表演法的方式去呈现小学数学知识点。在讲解“相遇”问题是,分别让两位同学扮演甲乙两人,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更好的还原情境[5]。上述趣味性的演示环节,即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与环境之中理解题意,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方法与学习途径。

(三)营造趣味性生活教学

基于数学学科而言,人对于数学总是抱有一种远观的态度,认为数学遥不可及。但这种想法是对数学学科的错误理解,实际上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存在。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关键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营造趣味性生活教学。小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感受生活中能够常见的元素,使得学生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讲解“长方体”时,教师可以首先将长方体的概念与模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搜集关于长方体的存在,如鞋盒子、粉笔盒、铅笔盒等等,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唯一相同的是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验证了数学来源于实际,学生更乐于参与到这样的课堂教学当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最后,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会说生活中的物体是长方体,加深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理解。抱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当然也需要针对不足之处做出纠正,最终展现出趣味性生活教学的魅力与价值[6]。

作者:吴丽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建平.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趣味——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23:90.

[2]倪晓艳.坚持以生为本,促进有效教学——对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5,98:75.

[3]王艳.以生为本快乐学习——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J].考试与评价,2016,01:37.

[4]赖志锋.试论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04:100.

第9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13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教学一味地讲究效率,推行填鸭式的教学,不管学生是不是热爱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教师都会强迫他们进行学习。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小学生在强硬的要求之下进行学习和自己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这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则会显得枯燥和乏味,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趣味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趣味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算式演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教学法可以将生硬的课堂变得活泼,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 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中去。同时,趣味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趣味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数学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趣味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改变性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不同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可以将平时那些不爱发言或者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带得积极主动。

二、趣味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实施了“趣味教学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笔者却发现趣味教学法仅仅流于形式。教师依旧占据课堂霸权地位,学生的参与度很低,有些学生甚至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中开始开小差,这不仅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恶情绪。

(二)忽视教学环境的创建

众所周知,趣味教学法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简便运算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给予学生讲授简便运算的法则,然后通过适当的应用题进行演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巩固数学知识。但是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调查中却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忽略对教学环境的创设,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算,整个过程十分枯燥,这也是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有效实施趣味教学法的建议

(一)创设有效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有效的教学环境呢?有效的教学环境就是指比较高效率的、有趣的,对学生起着重大作用的教学环境。所谓的环境是指我们进行学习的地方,简单来说也就是课堂。课堂就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里学生们处于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大家都是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怎样让课堂这个环境变得有效呢?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纪律方面,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课堂上没有相应的纪律,课上就像课下一样,那么怎样进行良好的教学呢?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课堂,那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还没有认真严肃地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而小学生都是比较爱闹腾的,比较难管,在课堂上你一嘴我一句,导致根本没有插话讲课的时间,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各种刁难。当时我觉得非常生气,感觉自己连一个小小的课堂都管理不好。后来,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我没有提前安排好纪律问题。对于一个军队来说,纪律是铁,纪律是钢,一个军队如果有了良好的纪律,那么百战百胜的几率也会更加大,而对于小小的课堂来说也是这样的。

第二个是教学设施方面。现代化教学当中,如果仅仅只靠教师口干舌燥地在上面讲,学生是很难有兴趣继续听下去的。而有效的教学环境,就是要通过一些现代化的设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所以说,教学设施一定要全面,而且一定要到位。如果教学设施在上课时间出了问题,那么,这个课堂将很可能难以愉快地开展下去了。如果教学设施是非常完善并且非常到位的,那么对于整个教学效果来说,就是非常有效果,非常好的。通过上面这些描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完善良好的教学设施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了,而且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中部分抽象的教学知识来说更是不可或缺。

(二)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有的教师就会感到疑惑不解了,怎么样做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呢?平时进行数学题的计算,不就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嘛,其实那并不全面,那仅仅是他们思维能力的一个小小的表现。其实,小学数学中也有许多需要自己动手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多多地进行发掘就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学习到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木棍制作一个可以移动的三角形,也就是一个可以折叠的三角形,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自己制作的三角形来观察三角形角度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区分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区分岂不是很有意思?既可以增强学生们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让他们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感受到了自己做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时的激动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