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企业文化心得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文化心得总结

第1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创建 优秀 企业文化

一、优秀企业文化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五大特征:

1.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竟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竟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2.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C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

3.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订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订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4.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5.融合文化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第一次现代化多是对大自然的征服,而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与大自然和相关行业的融合。企业在第二次现代化中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它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在最近两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项目如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太大,涉及面广,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独自完成,所以业主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分别招标,再将中标的几家企业优化组合,共同完成,只有善于“竞合”的企业才能中标做大。

二、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意义

进军世界企业五百强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夙愿,如三株、亚细亚、飞龙、巨人等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在红火三五年之后,却在三五月的时间里轰然倒下,在经济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企业;再到国外如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丰田等久经时代考验的世界著名企业,总结成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因素。

1.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市场经济是讲竞争的,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资本的竞争、技术的竞争,现在来看,企业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创造技术、搞好企业管理最终靠什么?靠人的智慧、激励、创造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普遍关注。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海尔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濒临倒闭的小厂,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总产值达到600亿元的庞大企业集团,成为一个跨国公司。海尔靠的是什么?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验时曾经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

2.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福特汽车公司他们提出“让每个人都能驾驶性能好,价格低的汽车”,这种看似与经营无关的口号就是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与金钱无关的企业文化将整个企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共同的思想价值和行为准则激励着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自己的贡献。世界优秀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秘密就是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化的操作成功地融为一体。将人性化的理念作为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动力。这个世界外在的东西,不管是金钱,权利,还是法律制度,都不可能为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人,作为有灵魂的动物,只有灵魂才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只就是信念。企业要得到这源源不断的持续增长的力量,就必须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源——企业文化。

3.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世界著名的零售公司沃尔玛之所以能打败当时美国的零售老大凯玛特就是这个零售巨头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为给顾客省钱而做零售业。”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优化企业形象的目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其生产经营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形象是否优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愿意接受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优秀的企业形象能给人一种安全和依赖感,这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

三、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策略

1.以人为本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主题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2.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3.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要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5.创建优秀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6.注重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动态性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总的来说它要随着企业的外界竞争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样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来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例如海尔在企业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心是不同的。海尔在创业之初实行的是专业化创名牌的战略(1982年~1992年),海尔一开始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在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传播,以文化为先导进行收购与兼并,另一方面建设服务文化;在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至今),海尔突出的是敬业报国的理念,提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

7.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要注重心理机制的建设

第2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于征集企业文化理念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党委(总支)、机关党委: 2008年,为了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年活动,公司党委将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力度,开展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总结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形成一套企业文化文本,撰写公司《企业文化手册》,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的意义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体现企业的个性、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远发展而构建的反映企业经营意识的价值观体系。从企业管理的深层次上总结提炼符合企业个性特征、员工认同的企业理念,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公司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勤奋工作;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和信任度。对树立企业的新形象,推动公司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征集企业理念,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员工智慧,为提炼完整、准确、生动的企业理念提供大量的信息或素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知识的普及,吸引广大员工参加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这将为下一步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企业理念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本身就是企业理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征集的内容 征集基层广大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议。在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作风、企业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安全理念、质量理念、效益理念等方面的建议、理念用语、宣传口号等,要求企业文化理念和用语要高度概括、凝练、精准,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 三、征集的要求 (一)企业理念的总结提炼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地把握公司的定位、性质与职责,准确地反映公司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准确地体现公司经营管理思想、企业风格、精神内涵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光荣传统,体现与时俱进。 (二)企业理念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准确、生动、精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新意、利于传播。 (三)征集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生编硬造,要立足基层实际,从大队、小队做起,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从鲜活的实践中去总结提炼,将这次征集的过程作为企业文化继承创新的过程,作为对基层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的过程。 (四)各单位要组织人员对征集的内容进行一次专门整理修改,把关定稿。每个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词条和文化典故报送不得少于3条。 (五)企业文化征集时间为1个月,从5月20日到6月20日结束,6月20日前各单位将征集结果材料和软盘上报公司党委宣传部。 公司将在2008年6月中下旬,召开基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会,并对员工企业文化征集的优秀成果和入选词条进行总结评选、表彰奖励。 联系人:xxx 电话:xxxxxxx

第3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但是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并购扩张,民营企业的崛起,以及连锁经营模式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全国化发展战略带来的跨地域文化建设与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这种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没有不同种族、语言、国别之间的跨文化管理那样复杂,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很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更多创新的手段,才能增强此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跨地域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狭义上来讲,“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从广义上来看,企业文化包括由企业哲学、经营观念信条、企业目标等组成的隶属于精神方面的价值体系;由组织环境、组织结构、战略、规章制度、习惯、惯例等构成的行为体系;由组织风尚、传统、行为规范、成员行为能力等构成的经营风尚三大部分。

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上来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都不可小觑。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铸造企业灵魂的工程,成功发挥企业文化的“铸魂”作用,可以很好地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形成职工对企业的高忠诚度,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则与企业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尽管企业文化有如此之高的重要性,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往往是后知后觉。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仅凭单纯的制度管理无法驾驭庞大的企业体系的时候,企业文化的张力和地域辐射力更好地显现出来。所以,对于跨地域的集团化、连锁化的企业来说,建立一致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清晰的战略目标、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上下同欲的企业凝聚力,进行卓有成效的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规模扩张、高效发展的前提。

跨地域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原则

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如果事无巨细地由总部全面管理,虽然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一致性,但是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总部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而且长此以往,会使得分部和外地分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养成消极被动的惰性,丧失自我造氧的功能,从而无法造就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是全面放开的做法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精神风貌、行动准则和价值观的指导,企业的规模再大,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区分开企业文化中不同层次的要素,区别对待,宽严并举。既保证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高度统一,同时在浅层的行为文化和表层的物质文化的建设上,适度放开,充分发挥各地分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在统一的企业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统领下的百花齐放。

首先,保证企业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作为企业文化最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应在公司的核心领导层直接参与下建立起来,并且在各地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中统一贯彻。

其次,制定与企业价值观相一致的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则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这里的制度文化,指的是保证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经营哲学得以良好贯彻和保障的企业的基本法,是所有企业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这种基本的制度文化,在跨区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保持高度的统一,才能保证跨地域集团化企业的总部与分部以及各分部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对接,保证管理的高效实施。

第三,关于企业的行为文化,可以实现在贯彻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丰富多样。

“企业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对于跨地域的企业行为文化,因为地域上的隔离、组织实施的不便以及各地文化之间或大或小的差异,更多地是放手让各地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自己开展实施。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些局部的活动中也不能忘记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开展,从而“寓教于乐”。对于公司来说,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二是可以通过全国性的大活动,以更易为员工所接受的文化活动来传播和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第四,在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上,可以实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诸如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构成的文化环境。”它与企业形象中的VI系统比较一致。在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对于VI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应该实行严格的统一性,比如无论我们在哪里看到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和招牌都是一致的。这对于全国连锁的大企业来说,尤其是在作为服务窗口的营业部、门店的VI设计来说,必须严格统一。但是由于分公司和分支机构所处的城市、区域不同,在内部的装饰装潢、企业广告的投放形式、以及针对内部的不同产品的包装上,都可以在标识形象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演绎和变幻。

跨地域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要点

跨地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没有更多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但是也正为我们预留出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最后结合案例谈些体会。

1、从品牌的应有之义出发,充分发掘企业核心理念的“核动力”。

如果把企业文化比作“铸魂”工程的话,那么企业的核心理念就是这一核心工程的核心。确立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理念是启动企业形象工程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怎样确立企业的核心理念或者价值观呢?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从品牌的应有之义出发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比如大红鹰集团的“大红鹰,胜利之鹰”的企业理念,就很好地借用了品牌名称和形象所固有的不怕艰难勇于追求胜利的内涵,直观生动地树立了企业的价值观。还有一家品牌名称中就包含了“爱”和“家”的全国连锁企业,确立了“爱家、共赢”的企业价值观。这一对品牌名称顺理成章、简单明了的演绎,不仅便于全体员工的记忆和认同,而且与其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特色高度吻合,同时还用“爱”和“家”这种张力极大的理念,很好地统驭全国的员工、客户及其家人,并且还可以籍此进行后续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

2、充分发挥总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总部的企划或者相关部门,在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当仁不让地应承担起主要职责。因为全盘及时地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的变化动态,总部的企划或者相关部门也会随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做出调整,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为整体发展战略服务。比如以上述全国连锁企业为例,在前几年,企业文化建设尚未成熟完善的时期,总部相关部门仅仅是通过举行全公司性的文娱活动来简单地增加凝聚力。近年来随着公司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的明确建立和传达,总部相关部门通过一切活动来强化和宣讲这一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总部起总体策划、组织、指导和实施的作用,各地分公司密切配合,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发展。

3、通过开展全国性的活动和树立典范人物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前面我们从纵向的角度,剖析了企业文化由深到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并指出针对四种层面的企业文化可采用不同的建设方法。但是这四种层面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企业的精神文化或者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借助行为文化来弘扬,又可以通过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来表现。在跨地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全国性的活动和树立典范人物这种行为文化来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企业的精神文化,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

前述公司就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精英评选活动,很好地引发和肯定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批批精英传播到各地分公司,而且借助榜样的力量,将公司的价值观、人才观、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4、充分调动和发挥分部或者分支机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第4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这次市国资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是我委组建以来首次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必将对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副市长同志专程来到这里,共同研讨、交流、指导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经验和思路,还要做重要讲话,在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牛市长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现场参观学习了制药、燃气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展览,听取了五家单位针对各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以及经验方法的发言:燃气以社会责任为基础,以“四个一流”为目标,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精神支撑,以安全、服务、创新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挖掘和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目标的战略创新思想,威立雅水务以服务市民、奉献社会的最高宗旨,大力培养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培养,公交以诚信公交为主线,坚持“团结、拼搏、力争、奉献”的企业精神,培育和构建企业特色文化体系,真空坚持“以人为本、铸造和谐”的文化理念,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环境等等,每个单位都充分结合了自身特点,突出了各自的企业文化特色,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许多亮点,同时也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市属各企业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市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谈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服务和保障能力,迫切需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文化的全面整合与有机融合,迫切需要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我市的国有企业在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一些反映时代内容、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全面启动了企业文化创建工作,呈现出形成共识、积极推进、已见成效、特色突出等特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这些工作和成效,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观念认识上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体制机制上还不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方式方法上不完全符合企业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目标效果上不一定符合员工心理预期的需要等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传承企业在多年改革发展中铸就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适应不同企业特点、富有企业特色与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提升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化改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把握方向,突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注重把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融入企业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与时俱进地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内涵和要求,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推动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

2、融入中心,服务发展。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工作,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过程中丰富内涵、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发挥作用,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再升华和再发展。

3、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作为基本原则,注重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实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4、优化载体、重在实践。在延伸和拓展企业文化现有载体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并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需求出发,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各项文化创建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持续提升和发展。

5、继承创新,深度整合。注重传承和总结本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精神和典型经验,着眼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中要加强文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尽快实现价值观、发展理念、经营管理模式的融合与再造,推动兼并、重组、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相融共进。

6、有机结合,形成强势。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要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要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内容、形式、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中确立自己的强势地位。

三、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各企业基本形成一套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反映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

2、各企业要努力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包含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等核心内容的企业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形象识别三个体系的框架,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具体的工作计划。

3、培育3个以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建设专兼职工作者。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企业文化建设经多年实践,有一定基础、文化建设相对成熟的企业,要在巩固和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战略的调整,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发掘企业文化的深度,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和稳定。

2、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启动,初步建立企业文化体系框架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调整企业文化建设思路,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强化企业文化渗透力,大力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尽快使经过整合提升的企业文化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

3、正在构建文化体系的企业,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抓紧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加快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4、有基层企业的集团公司要及时总结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加大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尽快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

5、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要同时处理好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既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又要允许集团下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

四、着力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的落实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塑造企业精神,确立经营理念。要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提炼独具特色、充满生机、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2、创新管理制度,完善行为体系。寓文化于管理之中,用文化理念引导企业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搭建文化载体。强化团队精神,打造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育优秀人才队伍,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建设载体,加强阵地建设,培育示范单位,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4、构建组织体系,树立企业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企业理念、行为,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诚信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对现有的企业文化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理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着眼于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2、制定方案,构建体系。按照总体规划,细化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

3、加强宣传,培育队伍。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4、优化载体,树立典型。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创建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注意发现和总结本企业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动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5、及时修正,巩固提高。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实和完善,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定期进行总结评估,积极解决矛盾,不断巩固成果,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各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五、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企业党委、董事会和经营管理班子要统一认识,发挥好领导和决策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目标之中,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宣传、带头作为,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建立领导体制。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董事会决策,企业负责人主抓,职能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落实,全体员工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广大党员要做好表率,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三)完善运行机制。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要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要建立保障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四)强化考核评价。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项目。国资委将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评选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形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第5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用及战略定位

企业文化在当前很多的企业中都受人关注,尤其是随着企业文化积极作用的逐步展现,其受重视程度也随之得到了较大提升,尤其是基于企业管理战略定位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核心所在。本文就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首先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探讨了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希望有助于今后企业文化作用的充分展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总体来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在领导者的统一规划部署和倡导下,员工之间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普遍适用及认同的价值体系,其包括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管理特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价值观与经营风格等等。

二、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管理的方向,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管理策略时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是员工们的共同思想行为方式总结升华的结晶,在员工心中已根深蒂固,在实际生产实际过程也中起着重要的向导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也应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才能实现员工之间的同心协力,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同时,企业文化还对员工起到道德约束的作用,通过对员工们精神上的激励来提高生产热情与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管理的快捷高效。

三、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一)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更加突出。各个企业也在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主要的因素,其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关心与认可,而且这种认可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企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是实现进步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人才对企业的认可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员工一但能够积极地去认同企业的文化并能够努力的去奉献自己的力量,肯定能在很大程度的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具有精神领袖的作用。总体来说,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制度、物质和精神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它能在企业之间起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去影响并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精神引导能提供给企业员工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这种精神支持能提高员工之间的团结与凝聚力,使得员工之间确立起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最终使得企业获得高效快速的发展,在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中实现快速稳步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比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加影响其成功的可能性,企业只有在明确了发展方向之后,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也能避免较大损失的出现。而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明确起到较为突出的作用,企业文化并不是出现在企业初创的时候,而是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和完善出来的,而且获得企业人员共同的认可。因此,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企业文化能够有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主要的参考之一。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注重本公司品牌的发展与塑造,优秀的企业品牌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获得市场认可来实现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优良企业品牌的产生,好的企业品牌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通过品牌在市场中的流通来进一步提高企业影响力。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象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通过精神激励、道德约束和行为价值导向等方法,改善企业管理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这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经过长期积累与沉淀实现企业文化意识和创新性的发展。

作者:黄梓恒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80年代以来,源于美国,根在日本,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新理论,是一种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绝昨偶然,而是企业经营管理长期实践和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与“人”相联系的。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人的研究。本文试图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同时,初步探讨企业文化与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人”的关来。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思想、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统称,它表现为作为企业主体成员—“人”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的道德规范,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就像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一样,企业文化是和企业的存亡相始终的。既有企业,就会有企业文化的存在。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则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

7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产品夺走了美国所占领的大量市场。至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均国民收人达到1万美元,经济发展速度、设备投资总额、生产率增长幅度和钢铁、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跃居世界首位,在许多方面成为美国的劲敌。迫使美国各界在震惊和招架的同时,深人进行反思,迎接日本的挑战。1979年,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东亚研究所所长沃格尔首先推出《独占鳌头的日本—美国的教训》一书。号召向日本人学习,提出要借鉴日本社会和企业中许多独特的文化因素。198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裔教授乌契出版《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提出采用集美国与日本模式之长的z型组织管理模式。要点是:长期雇用;一致意见的决策方式;个人负责制;缓慢评价与提升;含蓄暗示式的控制机制;职工发展取专业化的途径,对职工及家属的全面关心等。许多美国企业家认为,这确是一条省人、省钱、省时间与空间的好办法。

在美日企业比较研究的热潮中,“企业文化”(CorpofateCultures)应运而生。它首先出现在经济刊物1980年的报导中,后由波士顿大学教授斯坦利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这本书成为美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也受到日本有关方面的关注和认同。斯坦利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大量比较后指出:在许多卓有成效的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企业的资金数量、组织形式、经济资源、机器设备乃至经营技巧,而是得力于企业文化。在这股热潮中,美国人还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美国的成功企业进行了考察,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彼得斯和霍得曼,于1982年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杰出企业成功的秘诀》,这本书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这两位工程师花了几年时间对美国62家优秀的大公司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围绕“大型公司如何保持活力和革新精神”的课题,作出简单明了的结论,即“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总结这种公司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乐于采取行动,接近顾客;独立自主和企业精神;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领导者身体力行,做自己内行的事,扬长避短;组织结构简化,领导人员精干;宽严相济,张弛结合。1984年彼得斯又写出该书的续篇《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书中提出以领导行为作为核心而归纳出企业“人”的四条原则:(l)面向顾客;(2)不断创新;(3)职工为重;(4)领导艺术。

此后,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还时有起伏,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于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佩格尔斯于1984年出版的《日本与西方管理比较》、沃特曼于1987年出版的《创新理论—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竟争优势》等书,列举大量事例,使美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得出共同结论:在未来企业竞争中取胜,依靠的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设备和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奥图则更明确地指出,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是文化,而不是经济改革”。美国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美国企业界认真地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面貌大为改观,“人”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为美国的企业界带来了新的繁荣,企业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企业文化的兴起和“人”的作用,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写,过去只重视机械的人工管理,把人当成机器的一部分的管理思想,变成了重视人的价值,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结构

企业文化是一种“人”的群体文化,是在一定的企业环境里,作为企业行为主体的“人”,在劳动和生活的长期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的表现。它的内容和结构十分丰富,主要有:

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人”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然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这是企业“人”的精神支柱和活动源泉。企业精神还常常被总结成某种观念、信条或口号,成为企业“人”的信仰并在实践中体现。

2.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本是企业一定时期通过奋斗要达到的质量或数量指标。但是,只有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卓越的人才,才能使企业目标成为全体的共同认识和奋斗目标,增强人们实现目标的自信,已和自豪感,也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目标。

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同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人”的素质、公共关系、经营作风等在顾客中和社会上所产生的总体印象。特别是在经营作风上,应讲究诚实、信义、公正、周到和谦逊,对用户负责就是对本企业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当名牌产品和优质服务得以创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建立起来以后,社会就会给企业加倍的回报。

4.企业制度。企业的规章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生产、劳动的正常进行,协调企业内部“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外部的关系,推动他们团结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企业的规章、制度既是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反映,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的反映,它能够体现企业领导的水平和素质。

5.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层次,也是最低层次。企业环境是企业“人”劳动和生活的地方,安全、健康、文明、稳定,是企业“人”充分发挥自己积极性、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一个共同方向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特的战略和风格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即能把企业“人”引导到企业文化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全体“人”为达到企业目标而共同奋斗。在一般的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如果有了一种合适的企业文化,“人”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导向,使企业目标变成“人”的共同信念,约束和激励企业“人”为企业目标而共同努力。

第二,凝聚功能。即能使企业“人”团结一致,对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充满责任感和信心。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当一种文化得到认同以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rilJ,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本集团的“人”团结起来,产生一种凝聚力,使“人”有强烈的归属感,容易理解和支持企业的改革措施,积极参与生产和管理,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约束功能。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用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制约“人”的行为,对职工的思想、行为起约束作用,使其成员在企业的有关活动中,按照企业的整体模式和标准要求自己,并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些文化的约束力量,虽然往往不见诸于书面文件,但却比有形的规章制度更为有力。

第四,激励功能。即能使企业“人”的价值取向一致,使“人”的群体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为实现企业目标和自身价值不断奋斗。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通过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和良好文化氛围的引导,激励“人”团结一致,为企业的目标奋斗。

第五,融合功能。即企业文化所造成的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塑造企业“人”的思想、性格、情趣、自我意识,改变“人”原来的固有观念,使他们真正融合于集体之中。

第六,辐射功能。即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但会对本企业的“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作用。因此,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的就是文化进步,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品格,要靠文化的熏陶培养。文化作为人类和自然界斗争的一种创造物,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认识水平的进化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文化的出现使作为生物的人变成有创造力的人、有组织的人、有思想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还指引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取向,帮助人全面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内在个性,形成完美和理想的人格。所有这些,都使企业文化比早期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尊重职工的意志和愿望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和阻力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系统。优秀文化系统的建立,不会一朝一夕完成,然而一旦建成则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和作用于企业,会使企业受益无穷。我国正处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企业文化正在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建立我国的企业文化,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精神,使我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一个台阶,是当前亚待完成的任务。这一过程中,我认为,首先应明确认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障碍和阻力:

1.我国的企业文化热与世界性的企业文化热,其产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特点。前已述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潮发源于美国。60年代以来,美国的物质生产力在世界各国中一直占优势地位,因而,企业管理的任何偏颇都不曾带来严重后果,美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理性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美国人在思考企业成败因素时总把,gi\路局限于成本、利润等硬指标上,而忽视“人”的潜力这样的软指标,认为“人”并非是生产力中的关键因素,结果造成70年代美国经济地位的日落,在与日本的竞争中整体受挫。这才引起美国人在进行日美比较时,发现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生产技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一种无形的特质—企业文化及文化的主体—“人”。8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这一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重塑活动,着重于探索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市场地位等各方面的影响,探索适合新经济形势的企业价值准则。可见,世界性的企业文化热,是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进行的高层次的竞争。它不仅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化,也是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完善。尤其对于美国来说,自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中,企业管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文化热又是在世界范围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一次反思,也是对其百年来优秀企业文化的一次发掘。这是在做锦上添花的努力,因而其势不可挡。 转贴于

但我国企业文化兴起的热潮则与美国不同,建国以来实行计划经济,材料国家给,盈亏国家包,产品国家销,连“人”也属全民所有制,企业难有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虽然纷纷从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企业也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适应能力和竟争能力,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少数企业完成了这种转变,多数企业仍然处于管理型转变之中。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价格改革,1986年后又转向所有制改革。这两种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又导致了全国经济生活中的某种混乱与失调,给刚刚获得活力的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外部环境。

当然,即使没有这样的失调,由于我国企业由产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太短,从总体上看企业的各方面管理不尽人意。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应变能力;经济效益差,亏损面增大;产品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些都反映我国企业多年来形成的靠国家行政和计划包揽、靠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廉价的能源和材料,以及低工资和缓慢的折旧等因素来维持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掀起我国企业文化热,其主要原因有:(1)我国深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2)企业管理的实践使大多数企业家认识到激发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3)企业文化热的兴起,也反映人们试图寻找我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今后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显然,这和西方企业文化热的产生不只是时间的差距,其根源和缘由也大不相同。

2.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企业管理史上每一种管理思想都是从人性假设的改变开始的。泰勒把工人当作“经济人”,自此建立了被称为x理论的‘科学管理”理论;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概括出工人是“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提出了人际关系管理的理论;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总结出Y理论;莫尔斯和洛希提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于是出现了被称为超Y理论的“权变理论”。在世界性企业文化热中起了不小作用的美籍日本教授威康·大内则提出了“理论”,理论虽然没有直接论及人性,但很明显地把工人当作“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我国历来重视哲学,但人性问题一直被视为禁区,中国工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性至今没有系统、权威的论述。不过,管理科学受哲学、心理学的影响很深,在每一具体的管理措施中都包含着对职工人性的假设,只不过我们总是在总体上捉摸不定,甚至是在自相矛盾的人性假设下实施管理。例如,企业管理制度中,改革以来建树最丰富的物质利益原则下的奖与罚制度,显然是把工人当成“经济人”;在激励手段上,企业的思想政洽工作又大多数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提倡献身精神,也曾在政治压力下搞“大批促大干”,显然是把工人当作“政治人,’F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心理结构看,工人又是“论理人”,习惯于在“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的论理环境中工作。工人的这些价值和道德准则,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工人的行为表现,常常与企业的制度、激励手段等正式规范相抵触。这些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应予以充分考虑。

3.从多数企业的现状来看,政治思想工作在实际上已经大大淡化,“政治人”已经不再是典型,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出现滑坡。虽然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提出“企业精神”的同时都有“献身”、“拼搏”、“奉献”、“实干”等一类口号,却很难用它来规范企业“人”的行为。在转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后,我国职工则更多地表现出“经济人”的特征,“千活挣钱”的心理还在迅速蔓延,从业眼光越来越高,物质刺激在某些条件下还未必有效。当许多企业一个人的工作几个人做的时候,城市中的许多工作却无人去做而只能由农村人来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共计有富余人员1500万人,而全国城镇现有空缺岗位2000万个,还不包括城镇绿化等有待于伫发的新产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流人城市,出现固定工闲坐、合同工顶班、临时工干活的怪现象,加剧了企业松弛、懒散、效率低下的局面。有关专家测算,1985一1993年,我国企业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TFP)的提高率只有0.6%,虽高于1956年~1979年的0.1%水平,但还未达到1953一1967年3.8%的水平,且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8.2%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试图用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激发人的使命感,强调企业与“人”为一体等精神因素来弥补硬件管理的不足,用意虽好,却难以奏效。近年来由于企业承包和优化组合,冗员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最大难题,尤其是在老企业中,原来处于潜伏状态的隐性失业大军逐渐显形。中国企业家陷人了既要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又要顶住人满为患的外部压力这样的矛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追逐国外潮流,致力于人与人关系的深层次调整,操之过急,就会力不从心,欲速则不达。

五、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对企业现有文化或发扬、或改造、或扬弃的产物。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扫除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障碍。为此,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削足适履,任意改变企业文化的内涵。我认为,当前要踏踏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1.尽快消除日益强烈的信任危机。现在企业的“人”,怀疑诚实劳动是否最终给自己带来幸福,怀疑现有政策是否稳定、连续的大有人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企业的行为难以趋向规范化。作为企业领导,应更准确地把握企业“人”的这些特点,运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去构建“人”的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

第7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个“心路历程”逐步生成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族之心,企业之心和个人之心的“心心相印”。此“三心”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设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记、铸就了基层特有的文化符号。只有将企业文化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素质。

一、民族之心――源――民族精神

民族之心即民族大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祈盼,亦即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价值取向、力量凝聚、思想坐标、文化基因和生存经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民族品格的生命和方向。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和根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有以德帅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有允公允能、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等。这些精神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崛起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有其独特性、鲜活性、延展性和基础性。基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尤其是在企业步入市场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日益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基层单位成了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沿。其文化建设更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生存。也正是因此,大庆油田广大基层单位紧紧抓住生产环节,运用市场规律,视质量如生命,靠服务树形象,形成了“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社会理念,“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科技理念,“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英雄文化,“建精品工程,塑完美人生”的行为文化等等。可以说是特色各异、异彩纷呈,但我们从中也能感悟到他们都是大庆油田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岗位化萌发、班组化发育、基层化再生和市场化延伸。立足基层,回眸传统,循着这样的文化路径,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其蕴涵着《易经》的辩证理念、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儒家的中庸智慧。若进一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二、企业之心――流――企业精神

企业具有自己的思维、人格、价值取向等等,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是企业精神的承载体、具像体。企业家做为企业的总设计师和总代言人,做为企业形象的人格化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思维、个性就是企业的思维与个性。

一个企业家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既定的“管理构成”。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一个以较少的投入赢得较多的产出的效益运筹过程。而从企业文化学的视点来看,这种投入产出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是用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控制物质的投入产出过程,也就是以企业人为主体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投入产出的过程。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当家人”要想规范其“管理构成”,达成预定的经营目标,进而实现企业愿景,就必须把重视事和物的管理与重视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将重视人的劳动技能管理与重视人的人文精神管理结合起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情感管理)结合起来。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群体文化、基层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企业精神,统领并驱动整个企业管理。

一个时期以来,大庆油田有限公司领导集体作为人格化的企业家代表,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为总体特征的一系列的发展决策,并不失时机地把这些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行事作风、个性品质传播、灌输给广大职工群众,从而既达到管理过程的“构成”,又形成精神基因的“凝聚”,根据企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的战略任务和打造“五大基地”的战略构想。很快以此为基点在全油田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并形成了诸如“诚信文化”、“公交文化”、“服务文化”、“养成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团结和凝聚全油田干部职工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有力的心理支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企业愿景成为“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共同愿望,企业精神成为价值同构,目标同向,行为同质的精神基因,使企业之心真正成为一种激励、凝聚的力量。

三、个人之心――海――价值诉求

第8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个“心路历程”逐步生成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族之心,企业之心和个人之心的“心心相印”。此“三心”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设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记、铸就了基层特有的文化符号。只有将企业文化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素质。

一、民族之心??源??民族精神

民族之心即民族大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祈盼,亦即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价值取向、力量凝聚、思想坐标、文化基因和生存经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民族品格的生命和方向。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和根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有以德帅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有允公允能、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等。这些精神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崛起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有其独特性、鲜活性、延展性和基础性。基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尤其是在企业步入市场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日益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基层单位成了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沿。其文化建设更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生存。也正是因此,大庆油田广大基层单位紧紧抓住生产环节,运用市场规律,视质量如生命,靠服务树形象,形成了“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社会理念,“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科技理念,“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英雄文化,“建精品工程,塑完美人生”的行为文化等等。可以说是特色各异、异彩纷呈,但我们从中也能感悟到他们都是大庆油田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岗位化萌发、班组化发育、基层化再生和市场化延伸。立足基层,回眸传统,循着这样的文化路径,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其蕴涵着《易经》的辩证理念、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儒家的中庸智慧。若进一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二、企业之心??流??企业精神

企业具有自己的思维、人格、价值取向等等,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是企业精神的承载体、具像体。企业家做为企业的总设计师和总代言人,做为企业形象的人格化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思维、个性就是企业的思维与个性。

一个企业家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既定的“管理构成”。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一个以较少的投入赢得较多的产出的效益运筹过程。而从企业文化学的视点来看,这种投入产出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是用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控制物质的投入产出过程,也就是以企业人为主体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投入产出的过程。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当家人”要想规范其“管理构成”,达成预定的经营目标,进而实现企业愿景,就必须把重视事和物的管理与重视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将重视人的劳动技能管理与重视人的人文精神管理结合起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情感管理)结合起来。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群体文化、基层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企业精神,统领并驱动整个企业管理。

一个时期以来,大庆油田有限公司领导集体作为人格化的企业家代表,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为总体特征的一系列的发展决策,并不失时机地把这些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行事作风、个性品质传播、灌输给广大职工群众,从而既达到管理过程的“构成”,又形成精神基因的“凝聚”,根据企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的战略任务和打造“五大基地”的战略构想。很快以此为基点在全油田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并形成了诸如“诚信文化”、“公交文化”、“服务文化”、“养成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团结和凝聚全油田干部职工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有力的心理支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企业愿景成为“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共同愿望,企业精神成为价值同构,目标同向,行为同质的精神基因,使企业之心真正成为一种激励、凝聚的力量。

三、个人之心??海??价值诉求

第9篇:企业文化心得总结范文

【关键词】内部环境 经营战略 问题 对策

企业是否能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主要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企业的内部环境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还能够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内部环境。

一、企业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企业产品结构在企业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对与产品定位不准确,缺乏对现有产品的市场定位分析和调整。企业中已经生产和推广的产品,不注重产品组合方式,这样阻碍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得不到预想的市场占有率。另外企业缺乏对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一贯的采用老式的产品风格,不去创新,无形中企业会在市场中的地位下降,给企业的竞争力带来影响。所以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具备合理的品结构,因为它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

(二)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相传的信念和价值观的结合,为职工提供认同感,激励员工为集体利益工作,可以增强企业在社会中的稳定性。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没有准确的定义,总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另外企业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应用,将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适应条件不能正确的认识,使企业文化在使用时出现偏差。良好的企业文化,会给员工的工作带来积极性,所以企业要建立适合发展的企业文化。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总是利用投机性的战略思维进行资源配置,并且不注重核心竞争力。从全世界企业来看,发展较好的企业,都比较重视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并严格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但是一些企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上,忽略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盲目的追求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盲目追求市场热点,追求超大规模,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就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显然是一种盲目、没有秩序的扩张。中国企业在模仿能力方面很强,总是仿效他人的成功,特别是在企业进入新行业时,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总是跟随他人的脚步,在同一个行业中,因为存在的企业战略模式极为相似,使企业失去产业战略优势。

二、解决中国企业经营战略的对策

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个好的企业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严格对待经营战略,通过科学的论证,得出经验战略并去实现他。解决企业经营战略的对策主要有:

(一)加强企业经营战略中企业文化的建立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也是盈利的精神内涵,它规范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激励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第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第三,提高员工的素质,注重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具体来说,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获得核心竞争能力是多层次的,企业可以从以下三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一,能力竞争优势方面,对企业自身素质加强,即关于企业战略、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开发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和技术,主要在技能、人才和知识产权方面要有远见,才可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将聘用的人才进行技能和技术的整合,把分散的综合型人才进行整合,间接的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增加核心竞争产品,它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实物体现。

(三)加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企业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要保持上升的趋势,落后的生产能力如果占企业生产比重过大,会使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所以要加强企业产品机构调整。加强产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从成本的原理来说,比较优势的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发展竞争优势的产品,使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润。其次,积极开发新产品,创造企业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品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的需要,所以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代替旧产品,利用技术引导企业发展,以新产品打入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结束语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战略,就没有良好的发展前程,所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盲目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可取的。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努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迈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议企业经营战略的推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2]何春杰.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J].税收与企业,2002,(10).

[3]张明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西南名族大学学报,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