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精选(九篇)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第1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中国作为煤矿事业发展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对煤矿的技术要求一直是精益求精的,然而我国的煤矿事业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国的煤矿机电在设备上存在着设备老化、机电设备小型化、功率较小、不能充分利用、管理不规范等缺点和问题,对今后我国煤矿事业的健康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隐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越来越明显,我国煤矿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弱。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将是我们煤矿事业在发展上的重中之重。

1积极创新,努力发展煤矿机电技术

我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在提倡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化。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强大,在于这个企业的效率有多高,成本有多低,市场有多大,只有这三方面都强大了,这个企业才能持续变强变大。因此,我们在自身发展的情况下,要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煤矿机电技术,如美国的煤矿机器人技术比较先进,澳大利亚的机电设备检测系统很强大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引进,以加快我们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研发自己的煤矿机电技术,积极创新增强本身的技术,如我国的光纤技术发展很快,这样更加适合我们的井下作业。加强对机电技术的研发投入,早日拥有自己的先进技术,领先世界一步,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强上一分。同时我们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努力在工作当中做到积极进取,增强效率,小的创新也能改变企业面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积极进取,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

2.1我国煤矿事业在机电技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1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维护不到位

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煤矿事业的当中,煤矿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往往将煤炭的生产任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忽略了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工作,以致机电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并且机电设备一直处于“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当中,设备负荷过重,且设备得不到妥善的维护,导致各类矿难的发生。并且由于设备的老化,从而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同时因为企业对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对机电机器即使有所维修也只是简单地进行检查,从而忽略了机电技术在应用当中存在的诸多隐患,最终导致企业事故的发生,并影响企业的规范发展。

2.1.2员工素质不合格,技术人员供不应求

由于国际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企业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煤矿的开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对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员工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技术人员更是企业引进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企业的扩展规模与煤矿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成比例,员工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因而导致员工人数虽然达到了要求,但是员工业务素质的普遍下降却是中国煤矿事业的现状,很多员工都是无证上岗,由于对技术的不熟悉甚至是不懂,从而导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这也是机电机器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运用的原因,因此也没有所谓的创新,老机器不会用,新机器更无从谈起,最终导致企业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2规范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

2.2.1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煤矿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首先得完善自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一半。建立责任到人制度,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可以很快找到负责人,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做到最好。同时分工明确,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员工的利用率,减少冗余人员,容易激励员工精益求精,有利于机电技术的改进,做到创新,提高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精简机电技术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严格录用企业员工,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的安全防范意识,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事故的发生,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做好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检验工作。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应把企业的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来做。

2.2.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设备,完善机电机器维护

世界在发展,我们的煤矿机电技术也得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我国煤矿机电机器,加强我国煤矿企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加大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和对机器的改造,积极引进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引进大功率的机器,例如大型挖掘机等,采用先进的监控装置,增强我们的安全防范设备。在机电机器的维护方面,设立专门的机电维护体制,严格要求机电维护员工,使员工严格按照要求去完成对机器的检修与维护,按照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从而达到煤矿企业骨骼上的完善,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2.3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企业对员工要做到时刻要求他们去学习,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学习,企业的本身不是机器,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企业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加强对员工的技术等级培训,从而达到使每个员工都能持照上岗,熟练的技术,有利于员工顺利作业,提高企业的开采效率。同时,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机制,使员工能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技术能越来越好。其次,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对员工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设立安全赏罚体制,促使员工自觉加强防范意识,企业在危险地方贴上明显的安全提示标语,员工自觉加强自身安全意识。

第2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淮南矿业集团;技术创新;文化;动力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10504

创新是企业兴旺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条件下,技术创新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走技术创新之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之策。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持续和推动,即建设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企业走上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道路。淮南矿业集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企业,2002年前,煤炭产量徘徊在千万吨左右,煤矿重大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002年以来,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煤炭产量达七千多万吨,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员工的素质和自信状态显著提高。企业被国家部委和安徽省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揭煤防突关键技术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老煤矿焕发生机,成为行业学习的新标杆,其奥秘之一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领企业波澜壮阔的技术创新实践。

一、精神引领,塑造企业技术创新灵魂

企业精神是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大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1],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灵魂作用。2002年淮南矿业集团高层管理团队上任伊始,积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深刻反思过去煤矿事故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煤矿安全与生产的矛盾,意识到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是缺少企业的精神支柱,缺少对安全与生产规律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员工的工作没有很强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生存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制约了企业发展。经过企业思想大讨论大解放,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成为管理者的共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真思考企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自觉把企业发展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把握,深入分析资源性行业发展规律,一是及时提出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及企业要“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见淮南矿业集团编的《八年总结(2002-2009)》,2010年99页。,用企业宗旨和发展战略统领企业发展全局,指导企业各项工作;二是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煤矿生产与安全矛盾,提出了“一先进、三保护”煤矿生产发展科学理念,即“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把“一先进、三保护”作为新型能源基地特征。针对多年形成的“煤矿出事故是正常现象、煤矿没有不死人的”等陈旧观念,集团高层决心把煤矿瓦斯治理作为煤炭生产的根本,提出了“瓦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切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的理念,破除“淮南矿区发生瓦斯事故是必然的”的旧观念,实施严格控制矿井瓦斯超限,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是害也是宝”的理念,即变被动抽放瓦斯为主动抽采瓦斯,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变废为宝,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治理战略,率先提出“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将工作面由高瓦斯状态卸压到低瓦斯状态后,再进行采掘作业;三是提出“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的瓦斯治理治本措施,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严抓流程和现场管理,强化综合利用等。这些理念的提出和高层的全力推动,企业上下一致的严格、细致的深入贯彻,形成了淮南煤矿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这些精神理念深深地融入了员工思想内心之中,成为了科研人员主动创新精神支撑,成为了淮南矿业人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心灵魂,“负责任、能创新” 的企业精神在企业得到了体现。淮南矿业人在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实践中,不断改造与企业不和谐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理解、认同并在实践中主动践行企业理念,使员工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与企业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引导技术人员做坚定而又清醒的技术创新者,对外来技术,既不拒之门外,又不全盘照搬,注重消化吸收,吃下去,化得掉,再创新,落脚在国产化、本土化、煤矿化上,特别是在瓦斯治理上,在“治得住”基础上,实现了“治得快、治得省”, 提高了“一通三防”工作效率和工程效益,满足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淮南矿业人在“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勇于突破,进行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企业的精神理念成为技术创新的内驱动力,铸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促进了一个百年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人本责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

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管理从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强调的是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推祟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价值不可置换性的铭记。煤矿作为采掘业,高风险产业,虽然技术进入不了煤炭产品,但井下地质条件变化大,技术非常复杂,所有技术都表现在开采过程和开采手段上。正是煤矿的生产是高风险产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工作,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员工的精神。淮南煤矿历史上是瓦斯事故重灾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煤层群开采,上有淮河,水系发达,村庄密集,瓦斯治理和安全开采的难度大。淮南矿业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总结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多发的教训。淮南矿业人被炸怕了,被炸醒了,痛下治理瓦斯的决心,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作为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把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中感受最迫切、最深、最难的问题作为技术创新原始动力,把解决生产中最迫切、最深、最难的技术难题作为自己的责任,把保护人的生命作为安全生产的底线,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坚持用发展先进生产力来解决安全与生产的矛盾。企业技术人员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作为自己价值实现的动力,坚持对员工安全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对社会和谐负责,认真思考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积极谋划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坚持“先进、适用、集成、经济”的技术原则,一切技术工作着眼于解决安全生产现实问题。企业在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分类建立了技术创新团队组织课题攻坚,在长期不懈的技术探求下,淮南煤矿的技术人员突破传统采矿理论,确立了安全开采“疏导论”,井下开采面临的所有气体、固体、液体压力,用“疏”的办法得到了解决,解除灾害威胁。水害治理,是“疏水降压”;地压治理,由“顶得住”变为“让得开”,让地应力释放出来;瓦斯治理,则是“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循环卸压开采,使瓦斯压力充分释放,煤层变性,创立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了“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37项科研成果,25项发明技术等等。由于企业把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切入点,建立人本责任体系,以人为本,保护生命内化为了科技人员责任动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解决了煤矿多年来影响安全生产主要因素,把瓦斯关进了技术的“笼子”里,进一步解放了煤矿生产力,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成本,释放出巨大能量,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制度激励,挖掘技术创新潜力

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2]。企业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的存在形式。把企业精神理念用激励性的制度固化下来,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保障,是企业进行持久技术创新的根本之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的所引起的,人在未受激励的状态下,人的潜能只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可发挥出80%-90%[3]。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人的潜力的有效途径。淮南矿业集团针对科技人才需求的特点,充分运用激励理论,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一套激励机制,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才的技术创新潜力,一是建立有淮南特色的“产学研”体系。集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企业建成了部级的以煤矿瓦斯、生态环境保护、深部开采三个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的煤炭研究院,生产矿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执行主体,矿长是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终端责任者。企业设立专家委员会,下设揭煤打钻专家组、岩巷机械化和传统工艺专家组、新井建设专家组、装备专家组,形成复杂开采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决策机制,主要目的是既要解决安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实现技术解扣子,又不花冤枉钱,不打冤枉仗,不干冤枉活。确立了两个现代化矿井顾桥矿、谢一矿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复杂地质条件深井开采试验矿井,承担着为企业瓦斯治理技术探路的重大任务。同时建立了一个技术服务公司,实施项目负责制,加强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由于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鼓励企业人才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研究平台。二是建立了研发成果激励措施。主要有:职务发明奖励到个人;创新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作为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特别重要的技术骨干,在煤炭研究院设立个人实验室,重要成果可以其名字命名;学科带头人作为关键的少数,可享受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上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董事会予以重奖;对选拔出的技术拔尖人才给予每月2 000元的补贴激励,对员工中的“技术大拿”给予每月1 800元的补贴激励。三是营造技术创新良好文化环境。企业主动自觉地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利用大小会议宣讲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支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表扬在技术创新中的先进人物。企业高层经常性地把自己对在技术探索的经验性认识进行介绍引导,定期把不同类型的煤矿事故进行案例分析。集团每两年召开一次企业技术创新表彰大会,及时把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基层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创新会议,鼓励开展五小科技、革新改造等活动。四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科技经费投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5%,其中研发经费所占科技活动总投入的比例在20%以上,仅2012年科技活动总投入15.3亿元,其中研发经费3.1亿元。由于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激励了科技人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地调动了科技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了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潜力。

四、愿景规划,提高技术创新进程

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企业发展远景的描绘,是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发展蓝图,是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员工认同企业愿景并把自身的价值实现置身于其中,就能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创新进取,拼搏向上。愿景的实现需要企业规划好发展战略,分解细化企业战略目标,以阶段目标为导向,把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个人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变为员工共同追求目标,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罚为手段,来协调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变企业“要”为自己“我要干”,调动员工“我要干”的内在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愿景。

淮南矿业集团为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新型能源企业,确立了企业在行业中成为煤矿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世界煤矿难点技术的攻关者,煤矿技术产业化奠基者的技术创新愿景见淮南矿业集团编的《历史的脚步》,2011年43页。。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这一使命,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按照企业规划的发展阶段,量化为每年具体的、可执行的细分目标,遵循煤矿生产规律,抓当前,顾长远,重展期,规划五到十年,粗排五年,细排三年,精排一年,以展期为主,兼顾当期,把细化的目标根据各个煤矿的实际进行分解,一是细化分解安全生产目标。煤矿在完成产量的同时,杜绝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和水灾、火灾等较大生产性责任死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不超0.03,千人重伤率控制在0.25以下,以及瓦斯抽采量、抽采率,综合电耗,综采单产,采煤机开机率等等;二是分解下达年度技术创新项目。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把课题下达到煤矿、研发团队、研发中心,采取项目负责制,吸纳最佳人员进入课题组,定课题负责人,定项目,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加强课题监督管理,按期完成,形成技术成果和专利;三是科研人员要增强创新责任意识。企业把科技人员的人品、操守、职业道德看得重而又重,着力培养科技人员负责任、能创新的精神,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作风严谨、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要求科研人员不能做“草莓式的技术干部”,经不起压力,而是要立足技术工作,防止浮躁,防止守旧和懒惰,埋头技术创新。企业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浮躁现象,把目标管理与单位的薪酬、绩效奖励刚性挂钩;与管理干部问责挂钩;与岗位职责挂钩;与表彰奖励挂钩,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责任目标体系,责任目标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激发了科技人员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凸显了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技术创新思维。由于把企业愿景目标细化、量化到具体煤矿,强化对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考核,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传递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变为科技人员自己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工艺设计、技术改进上、瓶颈技术的突破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企业的技术创新既确保了煤矿既安全生产,又不出现功能性、功率性重大浪费;既杜绝了重大事故,特别是颠覆性事故,又培养了人才技术创新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起到了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目标同达到的明显的效果。参考文献:

[1]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2.

第3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先进典型成长规律选树途径示范作用

Abstract: the typical is advanced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lags, advanced spirit is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the motive power of development. A typical a flag is advanced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successfully LYC which the tre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abor model advanced and moving characters advanced type, produced strong charisma, influence, stimulate the advanced typical lead and the exemplary role, and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ovides strong spiritual pow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advanced typical growth pattern,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tree culture, how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advanced typical demonstration, promote enterprise, nice and fast development.

Keywords: advanced typical growth pattern choose tree way demonst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先进典型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旗帜,先进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研究探索实践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先进典型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典型呢?先进典型的作用在哪里呢?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YC公司)成立6年来,认真践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多视角全方位地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了学先进典型光荣,人人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LYC公司实际,就先进典型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和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初步探索国有企业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及示范带动作用。

一、把握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是造就先进典型的工作基础

先进典型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敢为人先的娇娇者,是企业发展浪潮中奋力拼搏的“弄潮儿”,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先进典型的内涵生动而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代表性和价值意义。要培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先进典型,造就大批能够担负企业发展重任的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必须积极探索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这项工作。LYC公司成立六年来,通过正确引领、深入挖掘、创造条件、发挥作用等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总结先进典型的成长过程,我们发现,先进典型的成长主要蕴含着两大规律:

一是内因驱动是先进典型成长的根本条件。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最终要通过每位员工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来实现,而先进典型引领榜样带动作用是关键因素。先进典型个人的因素是岗位成才的强大内因,通过对每个成功例证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过人的创新能力,能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好的与岗位工作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的企业在招录员工时,重点考察拟录用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自我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并将这三项内容作为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及考察试用期表现的重点。

二是企业培育是先进典型成长的重要保证。在国有企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单位,其先进典型的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一定是比较完善的。他们的共有特点,具体表现为:重挖掘,通过深入基层善于发现典型、通过基层单位推荐挖掘典型;建平台,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岗位技术创新等活动推出典型;促成长,给拟培养的先进典型分任务、压担子,重点培养;优环境,真诚以待遇、事业留住先进典型;出成果,不断造就先进典型。从而,逐步形成鼓励先进典型干事业、支持先进典型干成事业、帮助先进典型干好事业的先进典型培育环境。

例如,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需要踏实苦干员工的同时,更需要一批新时代富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型员工。公司员工杨明同志虚心好学,敬业勤业,善于创新,大胆尝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先后获得四项国家实用专利,数十项革新成果,曾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杨明的成长过程中,公司能够及时发现,通过层层推荐,深入挖掘,采取正面激励、事迹宣传、典型带动等形式,逐步树立了勇于创新的工人技师先进典型,以他的学习和创新表率影响带动员工队伍的成长。

二、丰富先进典型的选树途径是造就先进典型的有效措施

目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励,知识经济的特点更加显现。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就是国有企业在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竞争,关系着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职工队伍明显存在着不仅技术工人总量不足,而且职工队伍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不仅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偏低,而且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不仅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而且有较高技能的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流动比例较大;不仅技术工人流失严重,而且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要彻底打破这一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离不开方方面的先进典型,引领和带动全体员工提高素质,适应企业跨越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造就更多更好的企业迫切需要的典型呢?正像先进典型的成长规律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一样,我们在先进典型的培养过程中也必须要内外兼顾。

首先,从内因抓起,激发内在动力。

LYC公司成立以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通过对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工人分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知识技能。

对高中层管理人员,把培训重点放在管理理念、最新管理理论技术、团队建设与管理、执行力训练、优秀企业案例分析、优秀企业现场学习等,提高其经营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对于人力资源、财务、经济运行分析、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六大系统的一般管理岗位人员采用专业继续教育学习或者短期外派学习等方式,提高此类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对研发技术人员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领域。对生产工人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切实提高操作工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采取员工培训情况与其聘任上岗、晋级调资、评选先进等直接挂钩等措施,通过开展大工种集中培训、小工种单兵教练、个别工种选送到相应机构培训,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了争优创先的氛围。

其次,以外因为辅,搭建成长平台。

LYC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将先进典型的选树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造争优”活动,在基层单位和广大员工中开展“远学永贵精神,近学特大型”、“树标杆、学典型”等活动,评选“标杆人物”“首席员工”,推选“劳模先进”“创业先锋”“感动人物”,使先进典型人物有展示的平台,能够脱颖而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管理创新、技术攻关活动,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开展多层次、多岗位、多工序的各类岗位练功技术比武活动,参加全国、省、市系列工种职工技能大赛、各级管理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成果展览,并逐步建立促进职工技能提高的年赛、车间季赛、班组月赛等长效机制,组织参加各工种技能水平的“中考”、“高考”、“考研”,使更多不同层次的职工能走进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行列,满足一线职工的实际需要,激发基层广大职工参与的热情,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选拔和培养出一批全国、省、市以上劳模、首席员工、技术标兵、技术能手,成为公司不同岗位员工的标杆,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竞争赶超的氛围。

公司还制定了《人才奖励基金暂行办法》,明确对公司技术比武中产生的首席员工、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给予重奖。奖励兑现不仅体现多劳多得,更倡导和实施多才、高技、高效更多得。

内外兼顾的选树途径,使企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截止2010年,公司共有首席员工19个,省级技术能手6人、市级技术能手28人,其中11人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3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一人获得部级劳模荣誉。

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造就先进典型的根本目的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培树先进典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先进典型能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们说,不同时期企业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因此,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必须注重先进典型的思想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1、发挥先进典型的企业骨干作用。企业发展,就是要更好地把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先进典型典型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来源于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态度怎么样、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效、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他职工工作的热情。先进典型躬身实践的程度,决定着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的力度和成效。这就要求先进典型必须来源于实践,发挥作用于具体工作中,使自己的先进性对周围的员工或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安排、工作进展、工作成效产生正面引导作用,真正造就一支有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及职工队伍,切实使先进典型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落实第一要务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和创先争优的模范。

2、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思想作用。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改革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典型具有较高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他们在生产、技术、管理等不同领域中表现出色,成绩超人,令人佩服,对广大员工队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育树立先进典型中,抓住其精神实质和闪光点,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运用具体事例阐释深刻道理,让他们的思想鲜活起来,生动真实起来,从思想上对广大员工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以点带面,使广大员工由服到敬,由敬到学,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在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思想上不断转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3、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这面旗帜能否放出光彩,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除了典型本身所具备的震撼和感染力之外,要发挥其示范作用,还需要精心策划,展开全面有效的宣传。国有企业职工人数较多,先进典型宣传一定要形成合力,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先进典型的宣传必须内外兼顾,充分运用内外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显要位置、专栏专版,多手段、多视角报道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标语、展板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先进典型家喻户晓;通过事迹报告会、观看专题片、文艺演出、印发事迹材料等方式组织学习宣传,生动展现先进典型的闪光点,提升宣传的深度和力度。同时,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力。2010年,在感动洛阳十大人物的评选过程中,手机短信也作为职工群众投票及发表言论的方式融人了报道的范围,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宣传报道方式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各种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声势,形成新的合力,产生新的效应,使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更富有特色,更具有规模,更有影响,进一步拓宽了典型人物宣传的渗透面,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第4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1.1技术创新性比较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利用先进的理念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在企业中,创新性人才比较多,这些工作人员多从事的是技术研发工作,而企业矩阵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在研发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具有创新性,所以,工作人员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与知识,研发出更加先进的产品。

1.2专业分工比较细技术创新型企业,由于工作的难度比较大,而且专业性比较强,在应用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模式后,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细化专业分工,这样可以提高研发团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可以做到更加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发挥不同员工的特长。

1.3内部管理趋向于扁平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技术创新型企业的传统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管理部门必须应用先进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矩阵式绩效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逐级递增的管理幅度,使企业管理的模式趋向于扁平化的形式,这种模式将企业的研发团队分为多个部门,并对其进行单独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1.4项目团队管理的责任日益重要研发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而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都是以一个个项目为载体来实现,部门也需要依靠一个个项目去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因此,在直线领导做好规划布局后,没有直线行政权的横向领导在日常具体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技术创新型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客观性在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这项制度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以及目的,这也降低了绩效管理制度的效用,使得这项管理项目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价值,而且针对性不强。传统的绩效考核比较落后,无法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且评价的过程往往不够全面以及客观,这也引起了很多员工的不满。

2.2绩效指标的量化工作不够准确技术创新性企业中,有很多的研发团队,研发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且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在评价员工业绩的过程中,绩效指标的量化很难进行确定,研发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研发的工序比较多,在不同的环节中,考核人员无法客观、量化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

2.3考核管理缺乏主体技术创新型企业多采用的是企业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工作人员接受的管理形式比较多,而且管理的内容也比较复杂,研发人员不但需要接受部门领导以及团队领导的直线管理,还需要接受企业的横向管理,比如技术负责人、成本设计人员等。所以在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的主体并不明确,考核的标准也并不统一,单方面的衡量员工的业绩也缺乏客观性。

3结语

第5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19-1

机械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其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全面完成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促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需要,如何完善设备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不断强化设备的综合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变化。企业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并向着大型化、精密化、集成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精密化等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1.1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就我国现阶段国企来说,其设备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和影响。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的保养与修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许多企业所采用的指导思想落后,致使维修方式单调,维修后的效果不理想,先进的、科学的维修方式得不到良好的采纳。

1.2 设备落伍,技术含量水平低 部分企业往往本着少投入成本的目的,不舍得引进新设备,便租赁其他工厂淘汰的设备或继续使用落后的、技术状况差的,乃至即将报废的旧设备。这样既阻碍了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又使一些高效率、技术先进的新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引进;并且增大了工人维修设备的数量,导致生产力下滑;使其频繁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今众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管理制度不规范,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混乱局面。如生产管理者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如何维修设备;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全面发展。企业奖惩机制不健全,虽然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其员工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但实际上奖的少,罚的多,使员工对工作出现怠慢、不满情绪,有的甚至以罚代管,使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如同虚设。

1.4 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企业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中高级机械师、工程师。另外企业对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员工的技术水平应适应新时期设备更新换代快这一特点。国企中还普遍存在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导致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对员工的薪酬过低,一些私人企业便趁虚而入,以高薪酬、高待遇挖走大量高技术人才,使企业管理工作陷入窘境,从而限制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不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现代科技脱轨;不注重先进技术的普及,缺少前沿科技的推广。

2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改进对策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进一步强化,这就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要逐步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控制,从部分管理转变为全局统筹,由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向注重价值形态的方向转变。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从微观上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还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到企业全局和资源配置。并且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理念,纠正过去各个部门“自扫门前雪”的错误做法。依据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

2.2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每天的检查,我们可以直接的全面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磨损情况,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企业需要强化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和巡回检查工作、定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这样才能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事故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外企业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提早淘汰陈旧设备,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折旧率,建立科学的设备报废更新机制,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3 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机制 根据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调整改革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专职修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其规章制度对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严格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实行计件工资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考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对先进生产模范、技术创新者以及对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4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队伍 科技的变迁需要现代企业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这样对企业中的设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筛选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其应具备一定的学历,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调研、自学,使之成为专业管理人员,使其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搞好操作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定期的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维修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我们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使我们的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永刚.现代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庆山.机械设备安装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郑昆.浅议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

第6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人才标准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上述定义中,“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指出了标准化的范围;“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指出了标准化的实质,即这一特定概念的内涵;“以求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指出了标准化目的。由于需要统一协调的范围不同,就产生出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不同的级别。

1对企业标准化的认识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应从根本上认识到标准化重要性,首先应认识到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标准化作用及标准与质量的关系等方面。

企业标准化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在企业每位员工所做的每项工作中。企业标准化工作虽然没有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那样直观、快速显现经济效果,似乎“劳而无功”但通过简化,协调、统一,确确实实能建立最佳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企业标准化中,应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配套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的本身是科学成果的总结和引入生产的桥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是,国家正大力促进企业的标准化,标准化工作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各部委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安排相关标准化技术人员和资金,并鼓励企业参与到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来。在标准的制订中优先鼓励企业参与,新增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委员会都鼓励企业参与。因此,企业应在国家标准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尽快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且应大力开展综合标准化和超前标准化活动,建立良好性标准化行为,实现标准化管理,以改变企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真正做到企业是标准化主体,既是使用标准的主体,也是宣传、改进标准和培养优秀标准化人才的主体。

因此,企业部门各司其职,按标准统一行动,协调工作,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使采购材料品种规格减少,制造工序规范,产品可使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检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等,是增强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是不仅自己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标准化工作,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氛围中,探索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标准化工作形式、方法、内容,并通过不断宣传贯彻,潜移默化,使企业上下齐心推动,才是标准化工作的当务之要。

2企业标准化的主要作用

①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企业管理,通过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标准。为评价产品质量提供了准则,而贯彻实施国际和先进标准,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与市场要求保持同步,同时通过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实施,会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缩短新产品试制和生产准备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推广科研成果、先进经验和发展新品种,通过标准的形式把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固定下来。有利于市场和社会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标准的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为新品的发展提供方便。

③建立与客户沟通渠道。通过标准化,与客户形成了固定的技术沟通语言。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特别是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与客户的沟通的可信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可信性,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维护了企业的形象。

④为解决市场争端提供依据和降低技术壁垒风险,通过标准化,明确供需双方的责、权、利,有利于当供需双方发生分歧时问题的解决降低技术壁垒风险。

3标准与质量的关系

我们知道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根据ISO9001:2008对质量定义,质量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是由文件来规定的,而标准是文件的一种,只有通过协商成一致且公认和批准的文件才最具有说服力,也是供需双方所应遵守的,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标准是贸易的基础,也是技术谈判、价格协商的基准,特别是在标准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这正如日本著名质量专家石川馨先进的一段名言,他说:“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质量与标准化是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假若不了解这种关系,标准不得力,质量控制最后将以失败告终”。标准和质量是产品整个流通领域中不可分开、必须协调发展的两个体系,且只有建立在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上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持续有效。

4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工作

为使标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企业必须上下齐心,在各项工作中贯穿全过程开展标准化工作。

4.1企业如何正常运行标准体系

首先,构建健全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企业领导、标委会、标准化室、各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员工的标准化职责,并纳入相应的工作标准中。

其次,长期经常进行不同层次的标准化培训,从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原理系统知识及相关知识、标准体系、标准化动态到具体的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全体员工必须进行轮训,使企业上下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形成共识,有良好的氛围。

因而企业在建立标准体系时,应具有目的性,原则是服务于企业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考虑标准的集成性、层次性、动态性和超前性,考虑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甚至超越它们的要求,即采标,从而使企业占领市场先机和市场的话语权,促进企业全方位的进步。

4.2培养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在当今时代,标准化工作渗透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懂得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设计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必将失去市场,这样的技术人员也必将在全球人才激烈的竞争中落伍。标准化技术人员应该做到要会学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内基础标准及技术标准,要学会应用这些标准,要学会制定标准,特别是哪些能获得经济回报的标准即那些能降低企业成本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标准。同时标准化人员还应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从全球视角来看待标准化问题,把专业问题纳入到国际视野中。

因而企业应加大力度对标准化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应从企业懂专业又具有标准知识的人员中挑选。并多派标准化人员参加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如标准制订、标准审查及标准研讨会等。

第7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二、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弊端,影响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求。为此,顺应时展需求,应对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进行适时地调整,有必要逐步融入科技创新元素,增强企业经营的综合实力。实际上,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呈现出加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局面,科技创新正在让一个企业变得更美好。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企业工商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主要体现在:第一,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催生企业经营的结构性变化。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是,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网络信息布局对企业经营的战略支持;第二,新能源与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低碳经济潮流涌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基础;第三,专业的科技知识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甚至成为企业经营的品牌产品。

2.有利于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是要激发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活力。一个地方企业除了拥有过人的资源优势,同时还应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理念。为此,科技创新体现在企业工商管理领域,就在于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和制度建设,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激励机制、成果推广机制,将科技创新与提高企业生产力、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从而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实际上,但凡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普遍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工资高于普通员工薪资的机制,选拔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用待遇留住人才,设计了超产奖,重奖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取得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议,改进工艺流程,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而确保企业经营的高水平发展。

3.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而欧美企业能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究其原因与工商管理中持续进行科技创新投入有直接关系。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研发具有企业自主品牌的技术产品,同时拓宽到市场形成具有核心技术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进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局,推动企业大踏步向前。而在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借助持续推进的科技创新,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发企业活力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运转效率。比如;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管理,借助网络信息做好企业工作人员的业绩统计,根据业绩情况选择恰当的奖励机制,为员工的晋升提供支持,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科技创新应用到企业工商管理中,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不仅表现在硬件实力的提高,同时,在优化企业管理结构,革新企业经营方式方面同样会带来极大地便利。尤其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给管理流程带来的简化,都优于传统企业工商管理。比如:科技创新带来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在对企业内部人员、安全管理、资料统计等等方面的管理,都体现出更加高效、更加有序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工商管理的效益。

三、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1.确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现代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往往成为衡量其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尺。为此,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正逐渐被淘汰,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工商管理模式正逐渐被各个企业所重视。为此,对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务必要高度重视,并能将其作为发展目标规划到战略布局中去,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企业高管思想上应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从企业的整体运营,以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工商管理系统,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体现更大的成效性,更加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此,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有必要强化科技创新,增加科技创新的发展比重,逐步推进发展科技创新项目。而身为企业高管,更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科技创新持高度关注的新态势,从思想及工作落实上加以重视。

3.逐步增加相关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投入比重

未来企业的发展,将逐渐增加科技创新,同样需从发展中增加相关环节的投入比重。为此,在人员配置、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等方面,都要做到优化以构建综合性适宜科技创新的环境体系,给企业推广科技创新理念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方向,要做好市场调研,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涉及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项目要给予最大的支持,鼓励企业员工大胆尝试实践,结合市场需要以及科研进展增加投入比重,确保能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4.构建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队伍

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的探索,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对企业的推动、实践和实施。为此,企业工商管理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更需要企业引进大批高端专业人才加以指导。一方面,优化招聘进人渠道,多方面招聘实用性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在职岗位人员,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团队。对这些人才的聘用,一方面要提升其科研创新认知,通过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保证其能很好适应企业工商管理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提高其实践能力,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要做到有效处理,对现有的工商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变革。

5.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

现阶段,国际范围中那些有着较强技术能力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都有着较为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对此,本土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做出借鉴和调整,引入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创新技术。尤其是当前国际市场大开放背景下,切实为先进新技术的引进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企业获得好的发展空间。

第8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制度文化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和员工行为,协调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的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将人与经营制度结合起来,不仅规范着企业行为也限制了员工的行为,严格的制度文化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者良好的秩序,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各种制度文化的约束下进行的,所以制度文化保证技术创新的实现。其次,制度文化也是传递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先进的制度文化可以使企业成员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特别是针对研发部门制定的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取得丰硕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激励仅仅是员工需要的一部分,应该从更大范围内考虑激励措施,比如晋升,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的机会等等。近年来,淮南矿业集团始终把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精神和风格。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重奖制度。按照员工的技术创新的重要程度评选“创新成果奖”、“五小成果奖”并给与相应的经济奖励。对于优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则授予荣誉称号,在同等条件下这些高技能创新人才享受优先晋升、晋职待遇等。对于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成果,成果用牵头人的姓名命名。同时,淮南矿业集团也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问责力度,对任期内无创新成果的技术人员,不予以评聘职称。关键学科带头人可享受股权激励。这些举措调动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速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

二.企业价值观激起创新主体的创新危机意识作用技术创新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成功经营的过程中对经营目标和手段的基本看法。企业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反对什么样的价值观念,都会对员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若不单单是追求经济价值,而是将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作为企业的追求目标,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由单纯的为顾客提品上升到创造价值的高度。只有不断地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这种追求生命价值观念的企业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在时间、资金、政策、资源上对技术创新予以倾斜,为开发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主体积极进行技术创造,以满足消费者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受到这种企业价值观的熏陶,创新科技人员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创新行为会表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时时、事事、处处,这种创新危机意识会激发员工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在工艺、产品、技术方面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淮南矿业集团从保护生命和企业生存的欲望出发,坚持“一先进三保护”的理念,即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大理念的指导下,淮南矿业集团通过“三个创新”致力于破解煤炭行业遇到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瓦斯治理,资源回收,生态保护”三大难题。人才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集团先后引进煤矿专业硕士以上研究生两百多人,专业技术人才两百多人。在资金投入方面,每年科技经费投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5%,其中研发经费所占科技活动总投入的比例在20%以上。淮南矿业集团的价值理念明确的表达了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以及保护生命对待员工的态度,集团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以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使员工强烈感觉到创新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增加了企业每一位成员的创新动力和热情。

三.企业文化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作用于技术创新

第9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范文

【关键词】 信息通讯技术 TD-SCDMA产线 创新与应用

通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政府发展与企业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始终致力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强调通过技术革新为通讯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在快速革新中能够取得稳定的发展。企业在通过移动通讯为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源匮乏等问题。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也就是说,信息通讯技术不仅是一种商业工具,更是通过资源合理分配和技术革新促进政府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一、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通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讯企业不断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发展现状表现如下:

1、固定通讯领域的发展迅速。我国通讯行业实现了与世界接轨,近年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高水平、高性能的交换产品。在技术方面,高端路由器应用广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讯技术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产品创新,使企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电子通讯行业在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移动通讯发展迅速。随着GSM和CDMA的线上产品和线上服务的出现,我国传统的移动通讯行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移动通讯4G网络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TD-SCDMA产线在电子通讯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TD-SCDMA产线建立了以核心网、基站、终端以及TD- SCDMA产线商品生产所涉及的所有配套产品为主的完善的通讯体系。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较为先进,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3、光通讯领域的崛起与发展。目前,光通讯发展迅速,并且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化标准,商用通讯行业已经与发达国家光通讯发展水平持平,并且我国自主研发且已经投入生产的40Gbit/sSDH系统具有先进性,使我国光通讯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二、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措施

2.1构建完善的通讯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应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了解先进的技术,使企业始终处于技术发展前沿。另外,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可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其具有责任心。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通讯产品的创新能够确保其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管理者给予年轻员工和技术过硬的员工更多机会,进行合理的人才分配,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通讯企业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是其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时刻保持技术创新才能在快速发展的通讯行业实现长远发展。著名手机品牌诺基亚正是由于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被淘汰。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通讯企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时刻保持通讯技术的创新。目前,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主要体现为多种制式的3G网络和4G网络。我国移动通讯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

2.3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产品生产,重视国家专利申请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讯行业的发展也应时刻关注国际领域,按照国家发展标准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专利申请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且针对我国电子产品链接方式的不同进行调整,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并在这一基础上时刻保持企业创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通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这一问题是制约信息通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总结

总之,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和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讯技术有助于促进文化的进步。我国很多通讯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且发展态势良好,但通讯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人员水平,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从而促进企业产品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