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服务营销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服务营销管理论文

第1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成功营销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根据营销对象的特征进行营销战略和战术的组合。目前导致我国一些保险服务产品业绩不佳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是忽视保险服务的特征,经验地进行营销决策是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保险服务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因此它有三重特征:服务产品特征、金融产品特征和保险产品特征。

一、保险具有的服务产品特征

产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欲望和需要,并可在市场上获得的一切东西,包括物质、服务、地点、事件、经验、观念、人员等内容。相对于其它产品来说,保险产品首先是一种服务产品,因此自然带有服务产品的一些共同特征。服务产品是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无形活动和利益。这些特征影响着保险产品营销策略的选择。

(一)无形性

与物质产品不同,服务产品是无形的,顾客在购买之前看不见、听不着、嗅不出、摸不到。人们在购买彩电之前,可以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彩电,试听彩电的声音,试看彩电的画面,触摸彩电的外壳,最终购买的是自己反复挑选的那一台。人们在购买保险之前,是看不见成效的,也无法预知结果,会通过各种信息符号来判断保险的服务质量,因此保险经营者就不能像营销有形产品那样营销保险产品。用一句话来概括:营销有形的彩电产品,可以让顾客去尝试和感觉,而营销无形的保险产品,只能让顾客去联想和预测。引起顾客联想和预测的因素有保险公司的地点环境、人员素质、办公设备、广告格调、标识招牌等。

保险服务的无形性特征,给我们提供两点营销方面的启示:第一是用符号化无形为有形。美国一些保险公司,就是用广告传播有形符号,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如全美保险公司(AllState)的舒心服务,宝德信保险公司(Prudential)的可靠服务,国家农场保险公司(StmeFarm)的亲切服务。第二是关注顾客的主观价值判断。有形产品质量一般可以通过客观手段检测出来,但是无形的保险服务质量只能通过顾客的主观评价确定,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恰好与顾客关注的价值相吻合,否则花费昂贵成本提供的服务可能令顾客不屑一顾。就如同你去钓鱼,把自己喜欢的冰淇淋挂在了鱼钩上,而鱼喜欢吃的是蚯蚓,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现场性

与物质产品不同,服务产品是当着顾客的面进行现场生产,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作为有形产品的彩电生产出来后,放人仓库,随后运到商场销售,最后消费。保险公司虽可以在销售之前对保险产品进行周密的规划,但是现实服务产品的出现恰恰在服务过程之中,营销人员与顾客共在现场,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这就使保险服务与其他服务一样,具有产品的易消失性和服务的直接接触性。因此,保险经营者与顾客现场的相互作用是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

保险服务的现场性,要求营销在两方面与其相适应:第一,产品的易消失性,要求保险经营者善于把握营销时机和供求平衡。例如,“非典”时期推出的“非典险”,必须及时地售出,否则前期已经进行的投入就难以收回。同时也不能让顾客想买而买不到,因为余下的潜在产品无法储存,“非典”时期一过,“非典险”基本会处于停产停售的状态。第二,服务的直接接触性,要求保险公司善用关系营销方法,使员工竭诚地为保户服务。一位彩电流水线上的督导员脾气坏,可能与顾客最终体验到的服务质量无关。但是,一位缺乏耐心的保险营销人员就会直接影响顾客感受到的保险服务水平。这里的关键在于公司对营销人员实行科学化管理,构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给员工以成就感和事业感,提供合理的薪金报酬。

(三)差异性

与物质产品不同,服务产品是由不同的营销人员、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向不同的顾客提供的,因此就必然带来服务产品的巨大差异性。作为物质产品的彩电,是通过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质量一致,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不出现问题,消费者感受到的某一个品牌和规格的彩电质量是一样的。保险产品则不然,同样一个险种,由不同的公司推出,不同的人去营销,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向不同的顾客营销,会有不同的服务质量。

保险服务的差异性,对保险服务营销提出了规范化和服务质量控制的要求。营销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认为,对服务质量控制一般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投资于优秀人才选拔和培训,第二步是将服务过程标准化,第三步是追踪顾客的满意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减少服务差异副作用的另一个方法是,提供适当的服务保证,并监督营销人员实现所做出的保证。

二、保险具有的金融产品特征

与其它服务产品相比,保险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因此必然有金融产品的一些共同特征。金融营销专家亚瑟·梅丹(ArthurMeidan)认为,金融服务产品是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取满足的活动。这些金融产品的共同特征也会对保险营销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大多数金融文献是用服务的一般特征来说明金融服务的特征,显然这远远不能为金融和保险营销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保险营销中,研究金融产品的共同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一)金融性

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金融性。餐饮服务提供餐饮,娱乐服务提供娱乐,修理服务提供维修,而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产品,体现为钱或财富的保值与增值,业务内容包括现金保管、现金提取、货币转账、保险产品、抵押贷款等。他比一般的餐饮、娱乐、维修等服务,有着更强的技术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顾客的重视性。消费者不像了解洗发水那样了解金融产品,但“消费者从这些服务功能中获得的满足远远大于他们从物品所有权中获得的满足”。“‘因此,金融和保险产品的营销需要建立与其它服务不同的流程,需要对顾客更加耐心和反复提供服务,其中会有一些服务没有达成交易,这也是金融和保险营销的正常现象,因为金融和保险产品启动市场的时间会长于其它服务产品,顾客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过程要大大长于一顿晚餐。

(二)持续性

与其它服务相比,金融服务体现了金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固定关系,大多是一种持续的服务行为。人们去剧场看一场演出,去理发馆剪一次头发,去饭店享用一次美餐,大多是随机性的,没有长期契约关系,提供的服务也是一次性的,更是间断性的。金融服务则不然,金融企业一旦与顾客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就天然地形成长期契约或是会员的关系,金融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持续的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金融服务对象的固定化和持续性,使相应的营销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完备的顾客信息资料做好三件事:一是与顾客保持密切和良好的关系,不断培养忠诚性顾客;二是对已有的顾客群体进行市场细分,为其提供有良好营销前景的保险产品;三是为一些大客户提供定制产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三)风险性

与其它服务相比,金融服务对买卖双方都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人们去剧场看了一场不满意的演出,去餐馆吃了一顿不可口的饭菜,去理发店理了一个失望的发型,大不了损失的是一场演出、一顿饭和一个发型,但是一次金融服务的选择失误,就可能使巨资失之交臂,也有可能使服务享受者倾家荡产。金融企业在服务中也存在着比其它服务企业更大的风险,进行科学的成本和交易核算,避免和化解金融服务风险异常重要。

保险服务的金融风险性更为突出,因此保险公司在营销活动中必须一身兼二任:既要为顾客化解风险,为其实现尽可能大的利益,又要避免自己陷入风险的泥潭。其方法是由经验性决策过渡为科学性决策,由险种的价格竞争扩展至整体营销组合的竞争,由互相模仿的营销招数较量转变为营销定位的差异化,最终实现保险公司和顾客的双赢。相反,一方盈利的增加建立在另一方利润损失的基础上,就不是成功的营销。

三、保险具有的保险产品特征

金融产品有共性特征,但每一种金融产品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保险营销来说,仅了解服务的一般特点不够,了解了金融服务的特点也不够,还必须研究保险产品的个性特征,否则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规划方案。

(一)保障性

银行主要提供获取现金、资产保管、货币转移、延期支付和金融顾问等方面的服务。与其不同,保险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保障和投资,而提供保障是其主要功能。因此风险是保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险需求产生的原因。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依保险营销专家的分析,社会、自然、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风险。社会因素导致的风险有盗窃、纵火、暴力、骚乱、绑架和失业等,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有水灾、风灾、雪灾、雹灾、雷灾和震灾等,技术因素导致的风险有火灾、爆炸、污染、辐射、传染、撞击等。保险的功能不是避免这些灾害发生的咒语,而是在这些灾害发生时使损失降低的措施,保障受灾人摆脱困境。

保险市场的需求规模和结构受人们对风险、灾害发生的判断,以及保险产品价格成本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讲,保险公司销售的是一种保障,一种安全感。这种保障和安全感,使保险产品的售前服务变得非常重要,使保险产品的价格富有弹性,使保险产品的销售难度比其他金融产品更大,更需要营销过程和服务过程的系统性。

(二)延后性

对于大多数金融服务来说,顾客购买后立即可以感受到相应的服务回报,例如现金存到银行里,顾客马上就获得利息,同时也有了安全感。虽然保险合同签订时就表明交易的达成,从理论上保险公司的服务业已经开始,但是顾客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服务是在未来,并且是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套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养险千日,用险一时”。

保险产品的这种延后性,使顾客购买的是未来可能的服务,保险公司将在未来风险发生时提供具体的核心服务。这就使保险营销过程必须建立在长期战略和良好信誉的基础上。前者要求保险公司不能为了争抢顾客而采取低于成本的价格竞争战术,否则会导致未来没有能力提供事前承诺的服务,换一句话说,今天良好的保险经营业绩有可能恰恰是明天公司关门倒闭的“定时炸弹”。实际上,一个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不是争抢保单的能力,而是在顾客需要服务时理赔付现的能力。同时,顾客决定花钱购买一个未来看不到的东西,晶牌信誉非常重要。保险公司竞相花费巨资在媒体狂打一些口号性广告,至多会提升知名度,但不会增加多少美誉度,更不会培育顾客的忠诚度。实际上,广告费的过多投入是对理赔能力的削弱,最终会导致顾客不满意。晶牌信誉提升的基础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使顾客享受保险服务时的收益大于它的期望。保险产品的延后性,使顾客的满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因为保险营销的核心不是卖出保险,而是体现在一个长期的服务过程。

(三)差异性

许多金融产品的差异性不是十分明显,常常是推出一个产品卖给许多人,银行服务也是坐店等客。但是保险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生活中有千难万险,保险产品也可以有千变万化,不同的顾客极有可能购买不同的保险产品组合。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险种依需求而定。我们不妨列举几例:电视剧《神探俏娃》主演华科拉茜为她的小翘鼻子投保7.5万美元,英国明星沙曼杰·芙克丝为自己91厘米的胸围投保37万美元,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为自己一双紫蓝色眼睛投保100万美元,钢琴家克莱德曼为双手投保50万美元,著名小号手密利斯·杰维斯为双唇投保50万美元。

保险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保险公司推出丰富而又灵活的产品,在提供共同性产品同时,还必须设计和提供个性化产品。同时,保险产品的差异性加大了技术性,需要营销人员对顾客进行详尽、细致和耐心的说明,使一对一营销方式成为保险营销的最重要方式。保险营销人员常常不像银行职员那样在分公司或是储蓄所为顾客服务,而是在流动场所分别为顾客服务,他们不仅是保险服务产品的生产者,也是销售者,更是服务者,几乎成为保险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唯一标志,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保险营销(不是推销)队伍非常重要。

总之,产品特征影响甚至决定营销策略。保险具有服务、金融和保险本身三方面的特征,我们还需要对保险的三重特征进一步地研究和分析,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法。这是应对激烈保险市场竞争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第2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克里斯丁·格朗鲁斯教授应邀对南开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访问,这期间,他为南开师生作了4场学术报告;听众场场爆满。教授学识精深广博,见解精辟独到,思维快速敏捷,语言幽默诙谐,所有这一切,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治学严谨 斐然大家

格朗鲁斯教授自1971年以来,一直在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文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是北欧成立最早的商学院。它不招收本科生,只培养硕士和博士等高级管理人才。该校下设11个系,其中最强的是市场营销学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格朗鲁斯教授现任该校学监、市场营销学系主任、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格朗鲁斯教授才思敏捷,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通晓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等4种语言。在过去的10年中,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就达20多篇,分别刊登在《欧洲市场营销学学报》、《工业营销管理》、《国际经营与生产管理学报》、《商业研究学报》、《管理决策》、《国际服务管理学报》、《营销管理学报》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刊物上;先后出版了《服务营销学》、《工业服务营销学》、《战略管理与服务业的营销》、《如何销售服务产品》、《服务营销:诺丁学派的观点》、《公共部门的服务管理》、《全面沟通》和服医务管理与营销》等多部著作,其中,《服务管理与营销》一书问世不久,旋即被翻译成西班牙文、瑞典文和俄文,不少学校都把它作为服务营销课程的首选教材。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战果,也为教授本人赢得多项荣誉。由于在营销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格朗鲁斯教授荣获欧洲最有影响的阿塞尔(Ahlsell)营销学研究奖;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美国第一州际服务营销中心特聘其为特邀研究员,芬兰科学与艺术协会授予其杰出会员称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西欧及泰国的高等学院纷纷邀请其前往访问讲学。

格朗鲁斯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营销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断理论正确与否,进而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过去10多年中,他亲手创办了两家服务咨询公司,同时兼任10多家公司的营销顾问,并长期为世界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沃公司、杜邦公司、联合电信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不过20年历史。格朗鲁斯教授是最早从事服务营销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服务营销学先驱和诺丁服务营销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问及是何时及什么原因促使其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格朗鲁斯教授回答道:“1973年,一个偶然机会,有家服务企业请我去为他们的营销工作提供些咨询意见。当时,服务营销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通过调查,我发现利用传统的以消费品为对象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很难解决服务企业中的营销问题。”

他认为,要搞好服务产品的营销,必须牢记两点。首先,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服务产品是无形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无法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和进行选择。服务产品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而不是一个物件。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此外,顾客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生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用一套不同的理论指导其营销活动。其次,要严格区分营销职能与营销部门这两个概念。在生产企业中,营销职能基本上完全由营销部门的专门人员负责,其它部门的人很少与顾客打交道。然而,在服务企业中,营销部门之外的人员,如饭店服务员和银行出纳,与顾客有着频繁的密切接触,其言谈举止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因此,内部营销的作用十分明显。

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格朗鲁斯教授在服务营销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提出的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服务营销的六项原则、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等颇具独创性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服务营销学的基础。

格朗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欧洲很有影响,而且在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美国,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当代世界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英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格朗鲁斯教授是服务营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开拓者,他用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考察服务营销,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营销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谈及服务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时,格朗鲁斯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所谓‘后工业化社会’,其突出的表现是,服务业迅猛发展,井取代制造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西方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在美国则达到70%。在以往的30年间,服务业为西方提供了4400多万个就业机会。从微观层次上看,现代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有赖于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矢志不移 开拓进取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二战后传入欧洲、日本,现在世界各国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经营实践受到了北美学派的深刻影响。格朗鲁斯认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是在北美那种大商场林立、分销系统发达、宣传媒介完善、消费品销售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形成的,因而这种理论在服务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中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在其它国家的应用也值得怀疑。传统的营销学存在严重缺陷,亟需加以改造。为此,近年来,他连续著文,大胆地向传统的营销学提出挑战。

第3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市场营销;营销理念

一、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在现代的市场营销的定义为:致力于交换过程中,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人类活动。[1]随着时代的发展,服务业蓬勃发展,随之带来的就是服务经济的到来,由此现代营销就延伸出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而政府公共服务营销就是指政府及其职能管理部门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做到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借用企业营销的理念、方式、方法,提供令社会大众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二、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的必要性

公共行政的精髓就公共行政而言,最重要的并且最有价值的就是为公民服务以增进共同的利益。虽然公共行政不同于企业的以利润为目的或个人以追求个体价值实现,但政府的行政价值观所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法制民主、公平效率和平等竞争与营销观念强调的顾客利益、平等交换、竞争有序等基本是一致的。[2]政府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缺少竞争意识,导致出现低效和浪费的现象。所以,要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政府管理的改革,即由经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因为营销讲求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而通过市场营销调查、细分、定位、促销等是提供适销对路服务产品的有效途径。并且营销还可以帮助政府塑造良好的形象,让民众更加信赖政府,对政府更加满意。

现代政府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争取更多公众的支持,这样政府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满足为最终目标,目的是产品价值和顾客价值都得以实现。政府利用营销的方法、策略等去满足人民公众的需求,实现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政府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公众就是营销过程中的“顾客”或“消费者”。以顾客为导向更可以强化政府或公共部门的公共责任,使公共行为更加符合公共利益和公众需求。通过营销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可以加强政府的顾客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形象意识。

提供给公众好的服务和令公众满意是政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而营销的本质就是服务,所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也必须引入营销。[3]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改革趋势,政府必须积极探索并实施性质有效的公共服务营销策略,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目标。

三、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的可行性

政府进行公共服务营销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推动政府加快改革,使之成为服务型、有形象的政府,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营销的理念和方法是当今大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首先,营销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服务中得到理论支持。由西方源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西方各国行政改革都将政府“掌舵”和“划桨”的角色区分开,并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纲领。[4]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存在普遍的失灵和腐败,主张通过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界定来解决。公共选择理论最突出的一点是主张竞争和优选,这是官僚制政府改革和在公共领域里引入市场机制的最重要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c公共选择理论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主张尊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中的普遍选择,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也必须以此为取向。所以从理论方面上就直接鼓励和推动着政府公共服务的营销行为。

其次,营销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服务中得到实践的验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非营利组织营销时代已经到来,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及竞争的加剧,也要求其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理念,掌握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政府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社会政治组织,必须以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社会民众,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研究、发现和了解公众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并以公共服务的方式将足够的公共产品传递给公众,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5]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引入营销理念可以树立公众就是顾客的观念,确立“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价值观,真正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同时也可以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加有针对性,这样直接可以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更有利的还有可以提升政府自身的形象,建设让更多公众拥护的政府形象。但也要确保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的高效率和人性化。

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是时展的需要和政府自身发展改革的需要,并且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我国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新型的政府公共服务营销的模式。所以从实践上,我国政府开展公共服务营销,建立一种新形势下的政府公共服务营销模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九版)[M].王永贵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曾保根.我国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论依据和动因探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01):36-38.

[3]桑助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金正帅.当代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01):118-120.

[5]卿惠.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04):28-29.

第4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企业文化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汽车经销商也在不断的成长壮大,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和积淀,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但是,通过对国内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的调研发现,很多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没有形成自身的体系,或者处在以推销观念为核心的初级阶段。而随着汽车经销商的进一步成长,服务营销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一个有经销商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系统的企业文化的问题日益突现。

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与服务营销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文化一般意义上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思想作风和行为规范等。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组成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企业文化的主要管理方式是软性管理、模糊管理;企业文化的终极任务是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增强群体内聚力,提高企业效益。

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的概念和现状

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是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汽车销售服务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价值标准、服务理念、思想作风与行为规范等等。对于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管理、销售服务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体系。一个以“客户满意为价值目标”的良好的汽车经销商文化往往能够起到六个力的作用: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约束力、纽带力和形象力。

纵观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总体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水平,呈现以下特点:

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国内很多经销商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往往是局部的或者是几句口号性的文字,缺乏系统性和进一步的提炼深化和概括。

往往以推销观念为核心。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都很有自身的特色,概括总结地非常有特点,曾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经销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凝聚作用,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它的企业精神,带有明显的推销观念为导向的。

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由此也得到迅速发展。营销理论界对服务营销的特性开始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1981年布姆斯和比特纳(Boomsand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People)、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Evidence)。7Ps的核心在于:

揭示了员工的参与对整个营销活动的重要意义。企业员工是企业组织的主体,每个员工做的每件事都将是客户对企业服务感受的一部分,都将对企业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让每个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来,真正发挥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企业应关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的全过程,通过互动沟通了解客户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使客户成为服务营销过程的参与者,从而及时改进自己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期望。企业营销也应重视内部各部门之间分工与合作过程的管理,因为营销是一个由各部门协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活动,而部门之间的有效分工与合作是营销活动实现的根本保证。

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来讲,汽车经销商应该把销售顾问充分调动起来,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从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来提升销售服务价值。

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

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是汽车经销商文化的主要部分

通过对国内部分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的调研和分析,结合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建议汽车经销商为了更好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开展竞争,必须从战略的眼光出发,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建立起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

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其经营管理都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销售服务而服务的,因此,汽车经销商的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应该是以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

塑造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

根据目前中国汽车经销商企业文化的整体现状和汽车经销商的整体特质,结合顾客满意和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我们提出一种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五心”文化。

所谓“五心”文化,是一种关怀式的服务理念,一种以CS既顾客满意为价值目标的服务理念文化,强调全过程顾客满意服务:

“舒心”——汽车展厅诗意一般的优美购车环境,让客户一踏进展示大厅就感到特别的舒心。

“温心”——汽车销售人员甜甜的微笑,让客户感受到一种家一般的温馨感。

“贴心”——汽车销售人员的恰到好处的介绍和点评,句句说到了客户的心坎上,让客户感到销售顾问都是自己的贴心人。

“称心”——经销商汽车的“三个最”:最完善的服务,最一流的产品,最合理的价格,让客户买了经销商的汽车之后特别称心如意。

“爽心”——经销商倡导的汽车维修服务模式,完善的售后服务,让客户感觉到买了经销商的汽车就是一个字“爽”。

构建的步骤与措施

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可以按照以下ONSIC模式来进行:

第一步:组建以汽车经销商领导领衔的服务营销文化工作委员会(Organization)。

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推动服务营销文化的形成,必须有一个强势的组织保证。所以,第一步要组建一个以汽车经销商领导领衔的服务营销文化工作委员会,全面推动文化构建工作。

第二步:对汽车经销商现有文化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诊断(Needs)。

每个汽车经销商都有其个性化的营销理念,要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服务营销文化必须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内外部调研和诊断,确定本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员工的需求,同时吸收其他成功汽车经销商的文化理念,为下一步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第三步:制定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Strategy)。

有了组织保证,明确了需求之后,工作委员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征,制定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现有企业文化的需求评估;以“五心”为核心的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实施方案;战略实施计划和控制体系。

第四步: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实施(Implementation)。

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战略措施来实施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战略:员工的全面教育和培训,树立起服务营销和顾客满意的理念;通过各种企业活动来强化汽车经销商的服务营销文化;打造汽车经销商内部销售服务明星,塑造典型;通过汽车经销商领导垂范,激励全体销售顾问;完善顾客购车的展厅环境,提升顾客满意度。

第五步:不断进行服务营销文化评价、控制,继续提升(Control)。

明确建立服务营销文化的价值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服务营销文化战略执行之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时掌握服务营销文化构建的效果。同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完成对整个服务营销文化构建过程的监控和不断提升。

服务经济时代已经来临,2004年汽车市场的风云突变给汽车经销商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继续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必需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而构建以“五心”为核心的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文化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文化保障,也是汽车经销商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

参考文献:

1.彭越辉,周超.论企业文化的变革[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2.杜文华.论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塑造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3.曹晔.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J].经济与管理.2004(5)

第5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门诊护理管理;4C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57-03

门诊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1]。为了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应用4C营销理论之营销服务理念,以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为首要,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在门诊护理管理中按照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护理人员48名,其中年龄20~52岁,平均(34.28±5.23)岁。本科4名,大专33名,中专学历11名。护龄3~33年,平均(18.22±6.48)年。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5名,护师12名,护士9名。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设立2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2012年7月~2012年12月,第二个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3年6月。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传统的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第二个时间段护理管理中按照4C营销理论之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观察两个时间段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变化及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包括就诊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行为举止四个方面)。

1.3 4C营销理论

1990年Lauterbon提出的4C营销组合,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客户期望费用(cost to satisfy),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to buy),和与客户沟通(communication) [2]。4C营销组合理论与医院的服务宗旨不谋而合。在4C营销理论指导下,将患者当作医院的顾客,从顾客的角度提供就诊的便利及减低患者的就诊成本,及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从中得到实惠,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1.4 人性化服务措施

1.4.1 强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对全体门诊护士进行医院服务营销、服务规范、人文关怀及沟通技巧的培训,人手一册“门诊服务用语及行为规范”,规范护士语言行为,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开展换位思考体验活动,组织护理人员以患者身份进行就诊,体验患者就诊过程和心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理解患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体现护理人文关怀。

1.4.2 重视患者的服务期望和需求 以4C营销理论和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自设患者需求调查表,问卷对患者就诊便利性、服务及时到位性、沟通通畅性、就诊成本4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期望在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中得到娴熟的护理专业技能、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快捷高效的无缝隙服务。

1.4.3 创建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 我院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实行挂号-收费一体化服务,各楼层设立收费处,辅助检查科室相对集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服务效率,减少患者非医疗体力消耗。根据患者服务需求及4C营销理论倡导的服务理念,倡导护理一站式服务,成立门诊志愿者服务队,为急危重,老年,行动不便等患者提供全程陪同就诊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设立综合服务台,集中发放化验报告单,提供轮椅、纸杯、雨伞等各种便民服务,增设患者信息填写处,预约挂号服务,提高患者就诊的便利性。

1.4.4 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按照患者的需求,对门诊内外进行改造,候诊大厅和各诊疗室安装空调、恒温饮水机等设施,各楼层放置绿色植物盆景,观察室安置电视,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专家专科门诊表、就医指南等,就诊区域整洁舒适,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4.5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选派年轻护理骨干外出进行专业培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另外注重急救技能和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应急情况的处置培训,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种异常情况的抢救处理,增强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就诊。

1.4.6 注重护患有效沟通 门诊护理人员每天接触许多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病种的患者,患者对护士的语言十分敏感,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4]。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患者感到温暖可信;耐心倾听,运用同感心尊重理解患者[5],善于运用良好的语言及非语言交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1.4.7 强化健康教育 候诊区域安装了电子滚动播放屏幕,各楼层设置固定《健康教育专栏》,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科普卫生知识。护士主动对候诊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性化的防病,治病健康宣教,发放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

1.4.8 完善服务监督机制 我院门诊大厅内设置患者意见箱及意见薄;门诊主任办公室设置患者投诉接待处;患者也可以直接拨打医院行风监督电话;公开和公布检查、药品、治疗收费价格,增加透明度,实行门诊收费收据明细清单制,自觉接受患者及社会的监督。每周设置院长接待日,每月2次工休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并及时处理意见。综合服务台对所有投诉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了解事实真相,迅速妥善处理并及时反馈。

1.5 评价方法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及经过专家讨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前由调查者充分说明调查的意义,不识字者由调查者帮助填写。问卷采取自填法,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17.0软件录入和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实施前后,48名护士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实施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4C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实施前后,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结果表明:实施前后患者对就诊环境,护士技术水平,举止行为,服务态度及总体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结果显示,采用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后,护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从85.42%上升至100%。门诊护理管理中按照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每位工作人员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从点滴小事做起,改变以往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应用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科学采用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应用前为87.3%提高至97.3%。由此可见通过强化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分析门诊患者的服务期望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造就医环境,注重护患有效沟通等举措,简化了各种就医流程,缩短了就诊时间,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门诊护理管理中按照4C营销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细节管理是落实人性化服务的关键。只有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分解为一件件具体工作,人性化服务才能真正落实[6]。门诊落实人性化服务,要做到精、细、严、实,通过在服务中创建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倡导换位思考,护理一站式服务,运用同感心进行沟通交流等举措,在细节中见尊重,细节中见爱心,细节中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疾病需求和心理需求问题,将人性化服务逐一落实。(2)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人性化服务的基础。门诊护理工作理念的不断更新,门诊护理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对门诊服务和谐理念的具体施行具有重要意义[7]。通过开展换位思考体验活动,强化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服务地点前移,走出咨询台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在护理理论基础上强化技术操作实践,辅以服务规范和综合能力的培训考核,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3)个性化服务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重要环节。个性化服务是构成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标准化服务的延伸,它能为患者提供潜在意识需求的服务[6]。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根据患者对服务的需求,分诊咨询人员针对候诊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个性化地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和安慰,使每位接受服务者都能感受到方便、快捷、优质、放心、贴心的服务。(4)完善的服务监督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保证。实行透明、有力、全方位的服务监督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有力保证[8]。推动人性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使工作人员服务行为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匹配,则需制定相应完善的服务监督机制。护士长实行走动式跟踪管理,在重点时段,重点岗位深入实际,为患者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患者”的宗旨,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建设。

门诊护理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加快门诊工作信息化建设。门诊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9],其内容包括电子就诊卡,电脑挂号,收费,取药,自动分诊,检查结果的电子查询、电子屏幕宣传等。(2)开拓创新,护理人员学会应用情商把现代营销理念融入到护理服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创新的护理服务要从以前单一护理型模式向预防、护理、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转变[10]。

总之,我们在门诊护理管理中按照4C营销理论实施人性化服务,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尚芬,刘霞,高明霞,等.彩虹护理服务品牌营销在门诊探索与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60-62

[2] 朱建贞.4C理论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学刊,2009,8(36):50-52.

[3] 金逸,郭建林.4C营销理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1701-1703.

[4] 张婷,童静媛,潘文敏.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805-2806.

[5] 李雅娟.门诊护士同感心与情商运用的培训[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4):248-249.

[6] 赵正慧,胡小雨,李兵.门诊人性化服务应注重细节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432-434.

[7] 杨希林.医院门诊管理与服务浅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84-385.

[8] 冯小华.门诊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做法和体会[J].西南军医志,2012,14(2):365-366.

[9] 黄玉娥.建立门诊护理管理新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87-2988.

第6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务管理;服务运作管理;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的服务理论才传入我国,国内关于服务管理的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回顾西方服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无论对国内的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有现实的意义。

服务管理理论是伴随着西方管理学界对服务特征和服务管理的认识、理解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将其演进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对服务问题最早进行专门研究的是一些北欧的营销研究人员,他们根据营销活动中的服务、服务产出和服务传递过程的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模型和工具,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归类为“服务营销”。至Johnson(1996)第一个提出“产品和服务真的不同吗?”的疑问后,这一阶段的营销学者主要致力于服务同有形产品的比较以及识别、界定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作为服务管理的一个研究领域,为服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开创作用。

最早从理论上进行服务运作管理研究的代表人物是Levitt,他1972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了“生产线法在服务中的应用”一文,其中提出了“服务工业化”的观点,即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方法用于服务业企业的管理,使服务业的运作活动“工业化”。Johnson et al. (1972)和Buffa(1976)在各自的《运作管理》书中也提及到将生产管理技术应用到非制造工业和服务行业中去的观点,而且这一观点也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生产管理学者的看法。在这一阶段服务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管理模式为基础的服务研究领域,学者们关注的是服务业的某些生产运作环节与制造业生产的相似之处,而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管理方法上的差异。因此,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服务业缺乏普遍的适用性,只是对于一些技术密集型、标准化的服务类型企业才有意义。

1980年之前,营销学者关于服务与产品的区别的探讨居多,对服务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而关于服务运作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制造业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无论是营销学者还是服务运作研究者都在尝试着服务问题的研究,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此外,这一时期服务业运作管理研究与营销研究是互不牵涉的,跨学科研究也很少,但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为服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二、雏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服务与产品是有区别的观点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研究者也不再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上,而是通过提出一些概念模型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服务和服务管理的特点。服务管理理论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了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大量研究从服务的特征入手,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题探讨,其中服务质量与服务接触成为主要的研究主题。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关于服务质量内涵和性质的讨论,随着感知服务质量(Gr·nroos,1982)、服务质量差异模型(Parasuraman等,1985)等概念的提出,使理论界对服务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至Normann(1984)将“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这个概念引入服务管理理论之后,关于服务接触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大量文献是围绕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行的,比如顾客如何评价服务接触(Bitner et al. , 1985)、服务人员和顾客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参与作用(Bowen and Schneider, 1985)等等。此外,运筹学在服务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针对具体服务运作问题(如:服务供需平衡、服务人员日程安排等)的定量研究方法开始见诸于相关学术杂志上。

其二,关于服务运作的研究开始摆脱制造业管理理论的框架,并拓展到了其他学科。此时,来自于营销学以外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学者们开始普遍关注服务业,他们的参与促进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三个领域的交叉融合。Normann(1982)从组织理论角度提出了将营销和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服务管理系统”。Parasuraman等人(1985)的“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型及其动态研究”一文就认为服务质量涉及到营销与运作两个领域,这篇文章也为服务管理跨学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在服务管理中划分“生产”与“营销“职能是没有意义的。

许多杰出的论著也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如Fitzsimmons和Sullivan(1982)的《服务运作管理》、Gronroos(1982)的《服务部门的战略管理和市场研究》、Lovolock(1984)的《服务营销》、诺曼(Norman 1984)的《服务管理》以及Gronroos和Gummesson(1985)的《服务营销——诺丁学派的视角》等。此外,两本专业性期刊:《服务行业月刊》(1980)和《专业服务营销月刊》(1985)相继创刊。总之,随着服务管理研究的具体化、跨学科的发展,服务管理理论的轮廓已初见雏形。

三、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一阶段是以行业为基础的调查研究、案例研究为主,大量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前人提出的理论和模型进行验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服务管理理论的范畴被逐渐拓宽,各个学科领域的结合也更加密切。具体来讲,一方面大量研究进一步对服务业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研究的主题也越来越丰富,几乎涉及到了服务管理问题的方方面面,如服务过程管理、服务设计、服务生产能力和需求管理、服务修复等等。这个阶段的两大研究成果: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8)的SERVQUAL量表和Shostack(1984,1987)的服务蓝图,至今仍然得到普遍的应用。另一方面,服务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已经被看成连接传统学科之间的桥梁,不同的研究主题也相互交错。除了服务生产与营销的结合,在服务修复的研究中通常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分析顾客的抱怨行为,服务接触涉及了服务传递系统、服务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三大块的内容。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服务管理中的许多思想被反过来用于指导以产品为导向的生产运作管理,比如:顾客导向、服务战略、服务在混合产品(实体产品和服务)中的增值作用等。

80年代末期,服务运作管理作为研究各种服务业企业管理的一个专门分支开始被承认,如1987年美国的决策科学学会(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将服务运作管理正式列为一个学术分支;1989年,《服务业企业管理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创刊;1990年,世界第一个关于服务运作管理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巴黎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服务管理多学科交叉的性质,而且为了突出它的多学科整合性,避免与制造业“运作”概念相混淆,大会决定将“运作”二字从“服务运作管理”中删除。至此,“服务管理”这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一个整体初步形成。

四、深入发展和反思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仍然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等众多相关学科吸收养分不断检验和深化原有的理论。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服务管理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比如Zemke、Bell(1990)指出有效的服务修复可以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忠诚度,Collier (1994)提出了一个反映顾客感知质量和服务绩效的关系模型,Van Looy et al. (1998)研究了生产能力与质量的关系等。一部分研究集中在寻找内部因素(如: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内部服务质量等)和外部产出(如:盈利、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中Heskett等人(1994)[16]的服务利润链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服务利润链将内、外部营销相结合,从顾客角度重新审视服务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它代表了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同时,由于统计软件如SPSS的应用,使研究人员拥有了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工具,从而定量研究成为90年代服务管理研究的一大特色。

服务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顾客导向”的时代。然而,我们也发现许多研究由于过多地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在逐渐远离服务管理理论的基础——运作管理,比如在服务质量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从顾客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却忽略了传递顾客感知质量的服务传递系统的质量以及质量的一致性;在服务设计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在描述服务活动而忽略了过程设计,大多关注前台的设计而忽视了后台服务。因此,Robert Johnston (1999)就指出随着运作、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交叉,我们需要重新关注传统的运作管理理论,来促使服务管理理论更加严密、更加有深度。

第7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珍奥惹人注目,不仅是每年数亿的销售额,更是她的企业领袖深邃的思想力的光芒、高端核酸系列健康产品的普及、对千万消费者生命的惠泽、大爱文化的普济。九年辉煌,九年积淀,孕育着珍奥更加生机勃勃的明天。

作为中国保健品业率先拿到直销牌照的名企,当业内有些企业在直销法颁布后仍然茫然无措的时候,珍奥已做好了搏击更大市场的充分准备,大踏步地往前奔跑了。

提起珍奥,营销界更多的知道她是成功的会议营销企业、社会营销企业、服务营销企业。事实上,在陈玉松董事长带领珍奥奋进的九年里,已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本土特色充满思想力的实战、系统、全面的营销理论和市场运作战略战术,那就是三维服务营销。

一、 经略市场,营销三维度

“三维”是指营销的三项维度,营销维度是组成营销的基本因素。在营销实践中,任何一种营销模式的因素不论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归纳为网络维度、方略维度、管理维度三个方面,称其为营销三维度。

网络维度指各种营销网络,即组成营销的基本系统,主要包括营销人员网络、流通渠道网络和消费者网络。其中,营销人员是营销活动的主体,流通渠道是营销活动的载体,消费者是营销活动的重心。网络维度表明市场营销是在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开展的一种社会活动。网络维度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资源,健全的营销网络必须同时具备营销人员、流通渠道和消费者三张基本网络。

方略维度指各种营销方略,即营销的全盘计划和策略,主要包括营销思想、营销战略和营销战术三个层面。其中,营销思想是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营销战略是营销活动的整体策略,营销战术是营销活动的局部计划。方略维度反映了营销思想、战略和战术之间的相互关系,营销思想决定营销战略,营销战略决定营销战术。营销方略是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健全的营销方略必须同时具备营销思想、营销战略和营销战术三个层面。

管理维度指各项营销管理,即营销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主要包括营销管理体制、营销管理机制和营销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营销管理体制是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基本组织架构,营销管理机制是营销系统内部各个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和方式,营销管理技术是企业控制营销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体制是有形的,机制是无形的。体制是机制的载体,机制是体制的游戏规则和运行软件。总之,营销管理是整合营销资源和控制营销过程的基本手段,健全高效的营销管理系统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的营销管理体制和营销管理机制,并运用科学的营销管理技术。

二、 阐释三维服务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社会商品严重供过于求,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逐渐树立了社会营销观念。在社会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开始综合兼顾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四方面的利益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不单做产品、做企业,而且做社会。在社会营销观念指导下,经营者在传统“网络+方略”二维营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管理工作。陈董事长将这种在社会营销观念指导下,系统整合“网络、方略和管理”的营销模式称为三维营销。

三维营销理论是珍奥人在数年的市场实战中感悟、提炼、总结出来的营销理论。同时,鉴于一方面珍奥诞生以来始终是在社会营销观念指导下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珍奥本质上从事的是三维营销;另一方面,珍奥营销尤其重视营销服务,珍奥的人性化和亲情化服务是众口皆碑的,所以陈董事长将珍奥的营销命名为三维服务营销。

(一) 网络维度:三张基本网络

1、 营销人员网

营销人员是三维服务营销的主体,是珍奥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三维服务营销模式下,珍奥营销人员网由经理队伍、员工队伍和专家队伍三张网络组成。其中,经理队伍是区域市场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受益者,是区域市场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员工队伍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和根本保障,是市场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专家是服务营销的中坚力量,是产品的代言人和顾客的健康顾问。

2、 终端店铺网

是产品销售平台和服务平台,是市场营销的综合性后勤保障基地。在珍奥三维服务营销模式下,终端店铺网分为旗舰店、服务中心、服务站三种基本形式,主要功能为形象展示、产品零售和顾客服务。

3、 消费者顾客网

珍奥顾客是珍奥产品的直接购买者和最终消费者,是珍奥市场和珍奥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充分利用和维护消费顾客网,全国建立起了强大的CRM顾客资源数据库系统。珍奥顾客队伍不仅是一张巨大的消费网络,同时,还是一支重要的营销力量,因为通过珍奥忠诚顾客口碑宣传向其他顾客转介绍是珍奥产品营销的重要方法。

(二) 方略维度:三项基本方略

1、 基本营销思想

思想有多远,事业就能走多远。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思想源于陈董事长的《思想力》,包括:结盟思想、大爱文化、汗血马精神三个方面。

结盟思想就是珍奥集团“诚信、简约、结盟、双赢”的企业价值观。其中,诚信是做人的原则,简约是做事的方法,结盟是成功的途径,双赢是成功的目的。诚信取义,简约取利,结盟取胜,双赢同乐。结盟思想是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战略思想。

大爱文化是一种以情感人的人本文化,是奉献和包容的精神。大爱文化使珍奥营销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十字方针上:

人性化管理:平等、尊重、关怀、扶持、同乐;

人性化服务: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

人性化产品:爱心、孝心、实心、仁心、恒心。

汗血马精神是珍奥的企业精神,内涵是“用生命来奔跑,用汗血做燃料----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2、 基本营销战略

是DNA双螺旋发展战略:以珍奥品牌为中心,在经营文化中经营产品。该战略有两条螺旋,一条是经营产品,一条是经营文化,二者以珍奥品牌为中心,曲线而动,螺旋而进。在此双螺旋结构中,珍奥品牌是携带遗传信息的企业基因,具有遗传功能、控制功能、表达功能和复制功能。

DNA双螺旋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珍奥品牌,珍奥有三大品牌:珍奥企业品牌、珍奥产品品牌、珍奥人格品牌。珍奥企业品牌的核心是珍奥企业的高科技含量,即以现代生命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生产手段,以现代健康产品为开发目标,来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要。珍奥产品品牌的核心是珍奥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即珍奥产品的安全可靠无疑,功效实实在在。珍奥人格品牌的核心是“诚信、积德、行善、尽孝”,这八个字是珍奥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也是外界判别珍奥人的标准和尺度。

总之,珍奥企业品牌,说到底是一个品级问题;珍奥产品品牌,说到底是一个品质问题;珍奥人格品牌,说到底是一个品位问题。珍奥品牌,就是一个由高品级的企业、高品质的产品、高品位的人所构成的结晶体。

3、 基本营销战术

(1) 知识营销。所谓知识营销就是通过向消费者传播相关知识,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战术。包括:健康知识、产品知识、企业文化知识。其中,健康知识是知识营销的基础,产品知识是知识营销的重点,企业文化知识是知识营销的最高境界 。每一个珍奥人都是三种知识的传播者和营销者。

(2) 服务营销。所谓服务营销就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战术。珍奥服务营销包括:健康服务、销售服务和亲情服务。健康服务是基础,销售服务是重点,亲情服务是最高境界。服务是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灵魂。

(3) 联谊营销。所谓联谊营销就是通过联谊活动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战术。联谊营销的目的是树立良好的珍奥品牌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巩固消费者网络。包括:健康联谊、销售联谊和旅游联谊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健康联谊是基础,销售联谊是重点,旅游联谊是最高境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珍奥集团是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每年有近10万珍奥产品消费者到大连总部旅游。

(三) 管理维度:三项基本管理

1、 营销管理体制

一般而言,在营销实践中有三种营销管理体制,即经销商体制、子公司体制和分公司体制。珍奥集团先前实行的是一种“股份制子公司”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集团总部和营销子公司经理对营销子公司共同控股,从而使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经理之间形成一种“以认同珍奥事业为前提,以弘扬珍奥文化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诱因,以缔结情感为纽带”的结盟双赢体制。2005年,面对直销立法的大背景,珍奥按照“一体多制”、“一题多式”的结盟思想,对三维服务营销体制进行提升和完善。新的体制将进一步维护珍奥营销规则的严肃性和营销管理的统一性。

2、 营销管理机制

珍奥集团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

分配机制是营销管理的核心机制。基本原则是利益分配向市场一线倾斜,保证服务营销、联谊营销和专家知识营销的充足费用,使市场规模最大化和各方利益最大化。

激励机制是营销管理的动力机制。实行销售业绩与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双重挂钩的激励机制。经济利益是物质激励,个人发展是精神激励。倡导有多大贡献就有多大收益,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发展空间。

竞争机制是营销管理的发展机制。实行“宏观统一,微观搞活”的内部竞争机制。宏观统一是指全国市场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微观搞活是指基本经营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种竞争机制的特点是既能达到优胜劣汰的竞争目的,又能实现统一高效管理。

约束机制是营销管理的制衡机制。珍奥具有健全的营销员和加盟商准入机制、分公司审计机制、加盟商年审机制和市场检察机制,这四大约束机制保障了珍奥市场的健康发展。

3、 营销管理技术

内容重点是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薪酬分配技术、数字化财务操作系统和顾客资源数据库技术,在营销管理中打造数字化珍奥。

三、 三维服务营销优质基因传播

第一基因: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基础是服务。

服务是最好的销售,服务总有回报,服务是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灵魂所在,是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基础。服务就是爱,珍奥三维服务营销就是撒播大爱、奉献大爱。有了真爱付出,必有真情回报。服务是珍奥市场营销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和战无不胜的营销法宝。

第二基因: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重心是消费者。

珍奥三维服务营销是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现代营销,她的基本营销理念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重心”,珍奥众口皆碑的服务营销是贯彻实践这一营销理念的必然结果。

第三基因: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本质是整合。

珍奥三维服务营销的营销本质是三张基本网络、三种基本方略和三项基本管理在三维空间上的高层次系统整合。其中,三张基本网络是基本资源,三种基本方略是基本手段,三项基本管理是整合营销资源和营销方略的基本工具。

第8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一、售后营销管理与消费者需求

售后营销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无形和有形资产,通过售后的优质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用户的忠诚度。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由于商品多样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售后营销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无论是对于社会、企业和消费者来讲,售后营销管理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讲,售后营销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劣是一种识别装置,逐渐成为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标志,更加体现企业文化属性、产品特征和设计服务理念,售后营销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使用介绍和服务,通过售后服务体系,消费者可以获取由于产品损坏所造成损失的利益补偿。对于国家而言,售后服务的高低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比的关系,售后营销管理机制越完善,将会更加有利于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国际企业竞争,并获取相应的有利市场份额。

(一)售后营销管理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消费者需求观点来看,售后营销管理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在众多商品选取中值得信任的保障和导向,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通过自身体验所进行的企业认可和产品认知的媒介,同时更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长期连续的中间桥梁。完善企业营销管理能够节约用户选择产品的时间成本,使用户购买商品后个人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获得相应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体验;对于企业来讲,利用良好售后营销管理能够建立起长期的稳定关系,使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有更加信任和具有依赖性,从而产生长期的可持续产品价值增值,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性保障,应该说售后营销管理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互动,将会产生一个双方都将获益的多赢局面。售后营销管理属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发展功能设计,售后策略的策划和实施,都离不开消费者的实际多元化个性需求,否则售后营销管理即使完善,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售后营销管理的建立上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认为,信息化的客户需求挖掘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主要作用,消费者是售后营销管理建立的决定者和反馈者,企业售后营销管理需要到市场上进行检验,消费者对于服务的认可,才是售后营销管理成功的检验标准,否则再优质的商品也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时刻关注和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售后营销管理的“二次”带动市场消费的作用,企业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消费者产品认知和售后营销管理建立

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性的同一功能产品选择权利,这更加体现了市场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从购买到对于商品更加依赖,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实际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实践过程,在对商品购买后的真实体验中,形成了对企业的认知,也是考验和评价售后营销管理的参与过程。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认可,需要经历以下五个层次的转化过程,即了解、熟悉、信赖、接纳和依赖,这五个过程与企业的售后营销管理的创新、发展和维护,企业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之间形成统一的联系,并贯穿于售后营销管理的整个实践过程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和售后营销管理建立的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三)消费者需求的售后营销管理重要性

鉴于消费者需求和售后营销管理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基于消费者需求下的售后营销管理的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依据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掌握,售后营销管理创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加明确和有效,售后营销战略的核心价值、定位和服务形象,产品的改进设计将会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售后营销战略的二次促销成功的概率值将会增加。二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建立企业售后营销管理,能够更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是形成忠实消费群体的重要基础。三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更好的优化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方向,以此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收益程度,避免相应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四是通过市场的具体调研和分析,所获取的用户需求信息,可以更好的为产品生产、品牌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有利于企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变化方向感知和预测,使企业获得先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机遇,实现企业的动态可持续发展。五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售后营销管理建设,更能够获得消费者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将会获得更加充分的用户体验,感受到企业对于用户需求的重视及满足用户需求所做的服务性努力和探索,企业的商品将会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

二、消费者需求下的售后营销管理设计

售后营销管理服务的优劣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主要原因在于用户购买的商品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功能,这就是构建良好售后营销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依据消费者需求和售后营销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建设性的设计了一个基于消费者需求影响下的售后营销管理系统,希望能够对于企业更好构建售后营销管理机制,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基础。设计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设计技术路线、关键功能点、框架内部联系和售后营销管理建设重点。

(一)售后营销管理技术路线

从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出发,可以更加明确售后管理设计的目标性和针对性,由于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外界市场环境和实际情况下,消费者会对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产生不同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售后营销管理要不断的完善和改变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动态自适应消费者发展变化的需求,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售后营销管理设计中的逻辑关系,文章构建了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售后营销管理的理论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二)关键点功能

本文的消费者需求设计即是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售后营销管理包括五个不同阶段的营销服务提升和完善过程,其中产品服务是售后营销管理中必须包含的基本内容,是售后营销管理初始阶段建立企业知名度的必要要素:售后营销品质、形象、个性是售后营销管理发展过程中提升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售后营销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产品的最终忠诚度,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更好的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实际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

(三)框架内部联系

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售后营销管理建设的重要信息依据,消费者也是产生“二次”消费的实施者和售后营销管理平台的最终体验者,在售后营销管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的主要因素和指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在自身体验式的需求刺激下,将会更加主动的考察产品是否能够真实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从而对于企业形象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售后营销管理是满足消费者最终体验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售后管理的功能、服务品质、形象、个性和精神的建设,不断满足消费者购买后日益变化的需求,维系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最终实现消费者对于企业商品长期依赖和忠诚度。售后营销管理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维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产品的“二次”销售和利润的最大化,由于消费者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必然造成售后营销管理和服务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否则将会进一步损失潜在用户数量,可见售后营销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挖掘、创新和满足消费者的动态发展过程。

(四)售后营销管理建设重点

由图2可知,售后营销管理建设重点就是在不断把握和满足已购商品的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不断更新和完善售后营销的功能和品质、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确立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特征、提升售后营销服务精神的过程,如何更加有效的将已购商品的消费者需求和售后销售管理建设的过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和发展,就是售后营销管理建设的关键点。

三、结论

第9篇:服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一、知识经济是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用于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

·知识成为主导资本;

·信息成为重要资源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

·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资产投入无形化、资源环境良性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一方面促进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知识化取代工业化;另一方面促使全球面临新的国际分工。知识经济发达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而知识经济发展滞后者将沦为“躯干国家”,听“头脑国家”驱使。知识经济发展直接的变化即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据世界银行1998年发表的《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报道,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GDP的50%,其中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25%。在新的世纪,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业的发展将以锐不可挡的乘数发展态势迅速成为GDP的主要份额。

知识经济将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改造传统经济,包括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将从方式到结构上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服务业;另一方面将催动新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是服务业大发展并成为经济主导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为服务芝销迅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知识经济时代将催动以下服务业大发展:

·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信息的硬件、软件的发展将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进行。不仅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各国、日本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有一些国家迎头赴上。例如,印度1997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已达27.5亿美元,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其出口覆盖率分别为:美国占59%、欧盟占22%、日本占4%,东南亚占5%,澳洲占20%。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美国软件业大擘比尔·盖茨的惊叹:下一个软件大国,除美国外将是印度。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的经济革命,如购销方式将无纸化、电子化发展;库存管理将在追求零库存的条件下实行信息控制;生产工艺和控制手段将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证;企业决策向程序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人事管理将依据客观标准进行数据控制等等。

·咨询服务业。各种生产、流通、技术、法律、环保、卫生等涉及广泛领域的咨询业将得到全面发展。

·调研策划业。各类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组织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知识的需求而相继得到发展成为服务中颇富活力的力量。

·旅游服务业。随着知识经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用于国内与国际旅游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以适应这种需求而兴起的旅游业将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各国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行业。

·科技教育保健业。各个领域的科技开发将出现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与科技领域发展的需要相匹配,教育将以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快车道。医疗、卫生、全民保健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开创新的天地。

·环保服务业。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世界各国重视并加强投入环保服务业。治“三废”、防污、处理垃圾、绿化美化、市政管理、资源开发控制、空气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将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获得全面发展。

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服务营销学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发挥巨大功能作用。

二、知识经济促进服务营销学的发展

服务营销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1996年,美国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首次对无形服务同有形实体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第一本论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在该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仅把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模型、技巧应用于服务领域是行不通的,而必须建立服务导向的理论架构。视服务营销学为市场营销学的衍生还不够,必须认清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区别才使服务营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服务营销学的形成中,北欧以格隆鲁斯(ChristopherGronroos)和赫斯基(jamesHeskett)为代表的诺迪克学派(NordicSchool)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们有关服务质量理论及服务营销管理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服务营销学的兴起缘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日益成为焦点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或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直接结果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的局面。具体而言,服务业的发展与下述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服务业扩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另一方面孳生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物质和运作手段,从而促成新的服务行业的产业。

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门化使服务业独立于第一、第三产业之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及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通讯服务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相继独立成为第三产业,并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特色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新的产业群,即服务业群。

3.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为使自己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在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工程(或产品)设计、管理创新、企业形象、广告促销、市场调研、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开发,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以专业服务为特色的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经纪公司等新型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4.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突出,这样,音像、电视、多媒体等文化娱乐服务业、美容、按摩、健美等保健服务业,外卖、送货、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各种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环保监测、保护、处理服务业也会越来越壮大。

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在前工业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得以发展;在工业化社会阶段,建筑业、冶金、机械、石化、纺织、电子等第二产业的各种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工业社会是面对社会各层面的相互沟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是新时代的需要。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的日渐突出决定中国导入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历了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到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转变,进入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以10.5%的速度递增,服务业也由50年代占国民经济总值比重的28.6%上升到1998年的32.8%。

同时,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营销时,服务已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间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营销及市场竞争不仅需要市场营销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服务营销学作为行动指导。中国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将是继市场营销学的蓬勃发展之后掀起的又一个高潮。

服务营销学脱蜕于市场营销学之后,在自己的空间得以茁壮发展。科特勒曾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不少学者敏锐地指出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市场营销领域的服务革命。在欧美地区,服务营销学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营销学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服务营销学的脱胎阶段

这一阶段是服务营销学刚从市场学中脱胎而出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服务与有形实物产品的异同;

·服务的特征;

·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研究角度的差异。

第二阶段(80年代初——中期):服务营销的理论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尤其集中于消费者对服务的特质、优缺点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是:

·顾客的评估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估有形产品;

·如何依据服务的特征将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差异序列理论;

·顾客卷入服务生产过程的高卷入与低卷入模式;

·服务营销学如何跳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采取新的营销手段等。

在这一阶段,美国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成立了“第一跨州服务营销学研究中心”,标志着对服务营销理论探索的深入。

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学者们在第二阶段取得对服务的基本特征的共识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传统的4P组织不够用来推广服务的情况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组合变量的问题。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为:

·服务营销应包括7种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之外,还要增加“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而形成7P组合;

·由“人‘(包括顾客和企业员工)在推广服务以及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两大领域的研究,即关系营销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质量的新解释,确认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前者指服务的硬件要素,后者指服务的软件要素。服务质量的标准可以可靠性、应对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为据;

·提出了服务接触的系列观点,包括服务员工与顾客相互之间沟通时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服务接触对整顿服务感受的影响,如何利用服务员工及顾客双方的“控制欲”、“角色”和对投入服务生产过程的期望等因素来提高服务质量问题。

·从对7P研究的深化,到强调加强跨学科的研究的至关重要,服务营销学强调从人事管理学、生产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观察、分析和理解服务行业中所存在的各种市场关系;

·特殊的服务营销问题,如服务价格理论如何测定、服务的国际化营销战略、资讯技术对服务的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过程的影响等。

服务营销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服务营销学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过程。

中国有条件、有必要推进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于:

1.中国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如前所述中国只占32.8%,差距较大,发展空间较大,有必要通过服务营销的传播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2.中国劳力的富余刀切需要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发展服务业则是投入小、见效快的最有利的途径。中国目前在服务业领域就业的人数相对滞后,只为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0%,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中国发展服务营销学对于推动服务业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起推动作用。

3.传统服务业亟待进行改革,新型服务业则需要新的理论武装,发展服务营销学是新旧服务行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服务业的行当范围广阔,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于这些千姿百态的服务行业的除旧布新亟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服务营销学是为适时。

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条件也业已成熟,这些条件是:

1.中国自20世纪中期导入市场营销学后,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大专院校和企业营销活动的第一线,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市场营销理论,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熟悉市场、熟悉产业、熟悉企业,既懂经济,又懂管理,这对于理性地接受、传播、发展服务营销学具有组织基础和理论保证;

2.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并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为中国服务营销学的扎根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在1985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作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按照新的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和煤气、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是指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的规范管理是推广服务营销的基本保证。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全会明确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促进市场的发育。”党和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为服务营销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服务业自身成长、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使服务业产生了理论渴求感,广大服务业的迫切期待为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博大的空间。我国服务业不仅面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对国际强大的服务业的严峻挑战,服务业亟需战斗的思想武器和竞争手段,服务营销学可说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

三、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知识经济时代是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是必然突破疆域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学科。服务营销既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待业,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各国经济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其中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是重要的表现,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突出。1997年,国际贸易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5%。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以超常态势增长。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仅710亿美元,而到1996年即高达12600亿美元,增长16.8倍,平均年增长11.7%,远远高于国际货物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20世纪70-80年代占1/5,90年代则增至1/4。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超过50%以上,其中美国服务业的产值是GDP中的比重已高达75%左右,这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形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也是服务业的支柱行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达500-600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由80年代中期每年约770亿美元,到1996年增加到3000亿美元。金融交易量和投资额的猛增,反映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股票、期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问世,使得货币的面值额迅速膨胀,虚拟成分倍增,这样的状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为适应这一时代特性的要求,各种金融服务大量地应运而生。其中,不仅有金融自身运行的各种服务,还有如何使货币增值的服务,更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服务;不仅有金融信息服务,还有金融法规服务,更要有金融传输机制、传送手段的服务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金融服务业不仅自身得以发展而且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服务业如电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繁荣。

经济全球化也包容信息全球化的内涵。信息全球化使高新科技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导致4.4万个国际企业的出现,导致只掌握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品牌及销售渠道,而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去做的虚拟企业的出现。国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服务营销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服务营销不仅要面对顾客,而且要提供面对内部要支机构和广大员工的服务营销管理。

经济全球化促使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国际营销网络的完善需要服务营销。营销网络完善人的过程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营销信息交流、推动适销对路的商品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服务营销活动将贯穿营销网络完善化的始终。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服务营销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发展,反过来服务营销兴盛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服务营销学将以它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营销管理理论指导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实践,从而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国内向国际、自由发向自觉地发展。为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和国际化进程,为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营销中的服务提供充分的、明确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