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精选(九篇)

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

第1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 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 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 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 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 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 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 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 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 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 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 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从总的方面来说, 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 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 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 息及时利用。

3、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 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 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是于收付实现制相对称的一个概念。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配比原则包括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也包含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 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置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 算。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 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入有关。

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的 收入有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

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 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 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

第2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第一,制度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该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民营医院、慈善医院、外资医院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而非公有制医院会计核算目前尚无制度规定。

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一未明确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存在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前医院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益明显,有必要引入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二未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会计主体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目前医院会计核算中,托管、资产重组等新经济事项不断涌现,只有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判断事实并在会计信息上予以反映,才有利于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三未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二者并不相同。而支出核算作为医院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地划分则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同时也可以避免随意列支造成的收支结余不实。

第三,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现行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仅限于医院及上级部门。现行医院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且内容不完整;财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重法律形式轻经济实质;重货币性信息轻非货币性信息;重硬性资产轻软资产;重财务资轻财务核心能力,重历史轻未来等。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的涌现,除政府部门以外,不同方面的人员获取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各方面要求医院披露的会计信息不断增多,医院内部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都希望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尽早作出对策。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措施如下:

第一,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而在实际操作中,照搬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核算办法,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实际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因此,建议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下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二,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为了加强对医院的会计核算,解决医院发展中的新问题,特别是解决净资产不实、总资产虚增的问题,应该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以准确计算和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针对医院经营环境的现状,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现有医院会计核算应该与时俱进增加反映时代要求和经营要求的一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以利于医院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第3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一、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减少市场经济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要求其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与监督中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对抗经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的控制与规避方面,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损失,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预计,同时对于不确定的资产与收益等不应过高的估计,以保障会计核算信息的合理性,以及对企业经营中的收支情况、债务情况等的准确预估与核算,确保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谨慎性原则自引进我国以来,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企业实现了风险预估与控制能力的提高,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具有的保守性、倾向性特点,以及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随意性,综合导致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常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产生冲突,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常与谨慎性原则冲突的会计核算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以及可比性原则。

1.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主要由于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核算中未来费用的预估是建立在费用可能产生但实际又未产生的前提下,而这样的预估缺乏客观依据,不满足客观性;另外谨慎性原则在保护出资方自身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方面存在着倾向性,在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可能致使客观性原则失效,影响会计核算的公正性。

2.所谓相关性原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相关经济政策相互关联,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会计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制定出有关的经济政策。谨慎性原则对收益与支出的预估特点决定着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对未来发生几率较大的收益情况进行有效体现,但对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的债务及费用则可能过早进行了确认,会计核算工作过于保守,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3.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的方法前后各期要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所谓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进行核算,并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则会基于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会计核算的方法及核算参考数据标准进行改变,导致一致性与可比性的原则被破坏,削弱了企业各阶段会计信息的统一性。

三、加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1.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中采取适度的标准。谨慎性原则的功能性发挥与局限并存,但通过“度”的有效掌握,可以有效控制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程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采取适度标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分析,对保守性与倾向性的作用进行有效地控制,以确保会计信息既能够发挥风险预警、减少企业损失的作用,又能够较为准确的体现企业的收支情况,进而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实务的规范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会计实务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其中对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给出了要求。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很大,而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可以有效的规范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并通过标准化的引导,在减少不同原则间冲突的同时,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地发挥。

第4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关键词:现代;会计;或有事项;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概念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概念产生于那些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预知、无法确定的因素。在会计上对于或有事项的规定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是指这样的一种状况或情况,其最终结果是收益或亏损,只有在一项或若干项不确定的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时才能证实”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所以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的中心在于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所有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有以下因素构成:

1.过去的交易

在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中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一个过去的交易,它不是现在的交易,只是一种参考数据在静态负债报表中表现,正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去的数据,对于现在企业的经营影响不是很明显。

2.不确定性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它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极为强烈。最好的体现在会计或有事项发生的时间、数量、地点是不可预知的;其次体现在在市场环境下会计或有事项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所以它是否会发生也是不确定。

3.会计或有事项的发生是在现代市场坏境下的结果。

4.企业对于会计或有事项的发生与否是不能经行判断的。

二、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原则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或有事项的规范性。

1.准确性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要求准确性原则。不仅仅是费用的准确也包括计算、记载的准确。

2.重点性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每一项的费用支出都是必须谨慎的或者重要的,在现代市场坏境下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要抓住重点,分清哪些是经常发生比较重点的;哪些是不经常发生不太重点的,对于重点的会计或有事项要认真记载清楚。

3.全面性

财务的记账要求要求对于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要全面,对于记录的原始数据都需要原始单据作为支撑。确保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全面性。

4.形象性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一个意象化的数据核算,不是一个实际的数据核算,所以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形象性的原则。

三、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存在的问题

1.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标准混乱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标准混乱,我国现在的会计制度标准中对于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标准的规定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明确。首先是对于负债的盘点。负债是企业现在的一种负债权益,是一种现实的静态指标,如果该项指标计算不清楚会对企业的资金链条产生不利的形象导致企业的利润降低,只有计算清楚了企业的负债权益才能更好地判断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

中国的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对会计或有事项做出清晰、准确的定义,所以就算是计算清楚了负债表但是对于估计的负债流量表并不能准确的表示清楚,所以对于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定义就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存在发的变数更是非常大、变化也非常的迅速,企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分清楚什么是应该承担的;什么事不应该承担的,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值,降低会计或有事项核算中的不确定性。现在虽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硬性规定来明确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问题,说明了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标准的混乱,对于负债的清点的不明确,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2.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不全面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不全面,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中预计负债的信息仅仅只是记载了一些有关于预计负载的基本信息、品种、预测的原因,和影响它的不确定性因素;预计负债的预计期初额度、预计中间变化的幅度以及期末预计的结余,但是因为对于预计负债及记载的不全面就会导致跨级或有事项的核算误差比较大。而且公司的预计负债这些数据底案是公司的机密,一般是不许人随意查阅的,所以说在进行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时因为预计负债的不准确,导致最后核算结果的不准确。

除此之外每个公司对于负债的管理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负债的损失而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企业就尽量的内部消化,而不对外公布所以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就不能精确,在现代市场下要规范对于预计负债的影响,就要准确的掌握一些所必须的信息。我国对于信息的透明性有一下规定,企业必须公布这些必须的内容:“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对于不确定的预计负债或者其他经济支出的信息透明;会计或有事项核算中的预计负债将会有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会计或有事项中无法预计的经济流动应当说明原因”这是会计或有事项的硬性规定。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之所以不能将这些会计或有事项准确清楚的公开,是因为企业认为有些信息涉及到了企业的机密而不愿意将其透明。

四、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处理

1.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信息透明化、准确化

在现在市场中应该将这些信息做一个硬性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将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中那些所必须的信息透明化、准确化,既然是硬性的规定就要将这些规定制度化,还有将现有制度条件下的一些用词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只有将会计或有事项核算中的制度进行规范化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对于负债的盘点。负债是企业现在的一种负债权益,是一种现实的静态指标,如果该项指标计算不清楚会对企业的资金链条产生不利的形象导致企业的利润降低,只有计算清楚了企业的负债权益才能更好地判断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的核算。

2.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信息的客观性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每一项的费用支出都是必须谨慎的或者重要的,在现代市场坏境下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要抓住重点,分清哪些是经常发生比较重点的;哪些是不经常发生不太重点的,对于重点的会计或有事项要认真记载清楚。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一个意象化的数据核算,不是一个实际的数据核算,所以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形象性的原则。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要求准确性原则。不仅仅是费用的准确也包括计算、记载的准确。财务的记账要求要求对于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要全面,对于记录的原始数据都需要原始单据作为支撑。确保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全面性。

3.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信息的规范化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信息预计负债信息规范化,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做出一些调整使企业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更加的规范化,更好的进行核算,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的完善和经营的更加好。

五、总结

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的概念产生于那些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预知、无法确定的因素。所以会计或有事项的核算的中心在于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对会计核算更加的标准化,减少会计核算中的错误,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所以说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它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极为强烈。最好的体现在会计或有事项发生的时间、数量、地点是不可预知的;其次体现在在市场环境下会计或有事项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所以它是否会发生也是不确定。在现代市场下的会计或有事项核算中会计或有事项核算是一个过去的交易,它不是现在的交易,只是一种参考数据在静态负债报表中表现,正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去的数据,对于现在企业的经营影响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国际会计准则第37 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09.

[2]潘洁玲.浅析《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存在的不足[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04.

[3]隋永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证券市场研究,2008,11.

[4]陈宏珊.试析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不足[J].财会月刊,2010,08.

第5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和企业成本核算分析

为了加强会计的基本工作,我国不断的出台和完善会计准则。明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概念,对于后续工作当中更好的制定出健全的工作方案和完善的工作理念等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加强对此环节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准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成本核算可以说贯穿整个企业工作的全部流程之中,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均有着重大的效应。同时在工作之中还应当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和基本法律标准的前提之上,不断的对工作之中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全面的挖掘其中所有的优惠政策信息,通过 成本核算方案的创新、统筹规划的设计、营运方案的设定等,进行全面的安排,进而最大程度之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最终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益稳步增强。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有着一定的超前性,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活动的考虑和研究,在计量以及新会计准则基础之上,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在一定之内全面的贯彻执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当前企业工作当中的核心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成本的核算和相关会计工作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其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等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所以在实践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应当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的深入分析。作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之一,企业行业的发展和改进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建设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的系统性分析。在整个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仅应当加强相关流程的研究,同时还应当结合工作项目的开展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方式,以更好的明确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之中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相当显著,同时对今后工作开展的核心方向和应当重点遵循的相关理念原则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我国相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改革。所以还应当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二、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基本现状以及核心的概念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主导性原则。下面将针对新会计准则对于成本核算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层面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制度和建设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变化和调整

随着我国当前工业化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在最近的几年之中企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在实践中不仅应当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的现状提出降低成本的相关措施,并且很好的实现工作的整改和创新,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帮助。在实践之中应当结合目前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的现状,对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我国国情和现状,并且很好的实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促进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

(二)人工成本费用的调整

如果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那么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列入当期损益;对已经计提存货价值准备的生产用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存货,需要结转其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用于销售的产品存货的跌价准备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当期予以结转,冲减营业成本。关于制造费用核算的调整制造费用是指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在会计实务中,制造费用通常被不同的生产部门加以汇总,最终归为产品成本。

(三)新会计准则下成本核算的对策

会计工作者要加快成本会计理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推进会计改革的进程。同时,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经济中的作用。在现代化的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过程当中,资金的周转往往相当困难,广大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很好的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着手,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的现状提出降低成本的相关措施,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以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政策为保障的工作环节,制定出完善的采购计划方案,以确保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控制达到最佳水准,这一点同样是当前企业管理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广大企业的管理者还应当在实践当中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控制的分析,结合当前的工作趋势和工作环境之下的切实要求,不断的实现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并且不断的实现对现有控制制度的改良,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控制技术原则和思想理念等进行分析,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化的、现代化的、系统化的控制管理,树立起健全的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控制管理思想观念。

第6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债务重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 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若为借项,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若为贷项,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不确认收益,而是到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损益中。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实例分析

1.案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 000 000元,已提折旧250 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 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 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 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 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2.相关会计处理

(1)2007年2月8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 000(1 000 000-250 000=75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借:累计折旧 250 000

贷:固定资产1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 000(750 000-700 000=5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50 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0 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 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 000元之间的差额250 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 950 000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贷: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 250 000

3.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3]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

第7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然而,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环境的不断改变,医院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用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与重要性要求不断加强。事实上,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问题,导致上述会计信息要求无法实现:(1)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首先,固定资产核算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无法对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准确把握,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净资产。其次,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也不能按重置价值调整账面价值,这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价值发生严重背离。其别是电子设备,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客观上存在着因市价大幅度下跌而产生无形损耗或因未来经济效益创造能力降低而发生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如果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2)接受外部投资核算方面。医疗机构的筹资渠道已趋向多元化,但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下未设置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科目,也未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相应规定,以致医院在收到投资时所作会计处理不一致;在按协议分派投资所得时,不是作收入冲减,就是作支出增加。这样的会计处理混淆了投资与债权的不同性质,混淆了医院资本金与投资人权益的数量界线,人为调节了营业收支,违反了分派红利不得税前列支的规定,不但可能使医院会计信息丧失可比性,还将直接导致医院会计信息失真。(3)成本核算不准确。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费用外,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费用及借款利息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和制剂产品成本,最终将影响到收支节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进行分摊,并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4)成本费用核算约束力不强。目前,医院的成本项目标准不一,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且可能使行业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成本开支范围,也使医院支出具有较大随意性,可能会导致产生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行为,使医疗收费价格的测算和制定丧失客观和公平。

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完善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

第一,完善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适应医院成本核算和医院负债经营现状,规范期间费用核算范围,客观反映债务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正确分析资金的利用效益,笔者建议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纳入统一设置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第二,建立科学的期末资产会计核算计价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环境作出合理判断,在不能准确判断时,要求其采取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基于企业会计经验及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医院应对存货类资产采取成本与净现值孰低法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占医院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应对市场风险,避免资产实减虚增。

第8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 会计核算 规范

企业年金及年金基金的含义及特点

企业年金也称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政府规定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状况自愿建立的,所缴纳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的旨在为职工提供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的特点包括:企业年金是对企业职工提供的企业福利制度,而不是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企业年金是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对职工建立的一种激励性和补偿性制度安排;由于企业年金计划产生的相关风险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组成,实行完全积累。企业年金基金的特点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由专业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并由投资专家负责自金运作;企业年金基金通过汇集众多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巨大的投资实力;各方当事人依法终止清算的,年金基金不属于清算财产。

新准则年金会计核算相关规定

(一)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当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得出,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劳动服务的对象和部门进行分配。其中,企业养老保险中的补充养老保险即为企业年金。原会计制度下,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支付年金数额核算补充养老保险,并计入当期费用,而按照新准则,明确要求按权责发生制对年金费用进行确认,而不再以当期应付的年金支付义务作为确认标准,在企业年金的核算上是一个较大的进步。但会计准则目前仅规范了缴费确定型年金的会计核算,且并未将企业年金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分开单独核算,有待更加规范。

(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规范了企业年金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列报,其主要是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层面的会计处理,包括对年金基金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净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按照会计准则,年金基金的核算应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估值日须计算基金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规定予以公告,且估值日须对基金持有的有价证券进行估值,并须每日计算并确认基金损益。企业年金基金最主要的特点与突破在于规定了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时所取的投资及后续估值以公允价值计量。

规范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相关思考

(一)制定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规范

我国2006年2月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规定了作为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的会计核算,并统一和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核算,但对于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并未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和规范,造成年金会计核算规范不够健全。因此应制订专门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准则,以使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同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范围相一致,便于各类企业采用并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年金会计核算需要加强确定性

在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对于企业年金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值得争论的问题。对于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更是涉及较多的精算假设和方法以及需要估计较多复杂的未来事项,目前尚未纳入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应用缴费性年金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类型的企业年金,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精算人才,满足年金会计核算的需求。

(三)企业年金阶段不同会计主体不同

原企业会计制度对补充养老保险的核算比较简单,没有将补充养老保险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仅是把支付补充养老保险作为费用列支。新准则主要是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而建立的企业年金方案以及对年金基金的管理和运营过程进行会计处理,将企业年金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和计量。对于企业年金而言,在企业缴费之前,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应属于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而在缴费后的年金运营环节,就属于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范围。

参考文献:

1.周咏梅.企业年金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财经,2008(1)

第9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范文

摘 要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完全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出的要求由会计信息来满足。但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必须花费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要视交易事项的重要程度,来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处理,使会计成本有效地降低。重要性原则是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第六个原则。本文对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进行简要分析,为以后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更好地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会计 会计账户 处理方法 重要性原则 核算

前言: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在使用的时候,是有其严格的规范程序和原则的,是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报表),才能进行使用的,而不是直接在账务处理中使用,也不能以重要性原则来简化账务处理程序。为了使会计核算行为更加地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应该对会计核算提出基本要求,并且应该使会计合算的指导思想更为明确,因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也是其中一员。

一、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所谓重要性原则,即需要使用重要性原则应该是该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大到足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二、重要性的主要判断标准

同一件事物因为所处环境的差异等诸多因素,人们产生的看法也可能会各不相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着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是否重要。通常来说,可以从质和量对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重要程度的进行判断:从质的方面来说,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一旦发生,就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因此这样的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就称之为重要的;从量的方面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首先,账户、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其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三、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中有所体现。

1.会计账户设置中需要运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划分标准是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被称为主营业务,因此,主营业务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反映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会计事项,主营业务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设置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与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能够使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有效地被分项反映。其他业务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设置“其他业务支出”账户,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不必进行分项反映。

“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与损失均可以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出来,该账户的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取得的收益即贷方记录,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发生的损失即借方记录,贷方余额可以很好地反映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能够很好地反映投资的净损失。

2.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需要运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

财务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了财务报告,其中的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首先,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补充说明;其次,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而又必需要说明的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重要性原则,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披露。

3.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需要运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

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短期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可以选用预提和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预提利息费用的方法与权责发生制相符合,与合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相一致,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损益情况,但是在处理的时候相对复杂,因此,通常此方法在借款利息,按季支付或者到期一次支付,并且数额比较大的时候使用,如果数额不大应在支付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个别计价法的选择。个别计价法是以发出存货的实际进货单价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使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保持一致,这种方法最真实、最准确、最合理。但此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操作起来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个别计价法仅仅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主要分为按单项投资、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三种,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可按照实际情况在三种方法中任选其一,在选择按投资类别和按投资总体时,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占整个短期投资百分之以上,则对此项短期投资应先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剩余的短期投资再作为类别或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结语: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这一基本准则,并且在会计核算的诸多方面都有体现,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区别交易事项的重要程度,并且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资产、负债、损益等受到重要性原则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应当根据规定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进行处理,并且应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准确、充分地进行披露。重要性原则已经成为决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否提供的最后确认界限。遵循重要性原的时候,应当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事件本身相结合。在以后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原则,使得会计工作做得更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