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精选(九篇)

会计信息质量

第1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此举被认为是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实质性趋同,会计界和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经过2年多的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否达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其规范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又是否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特征?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nthur

Levitt)认为高质量会计准则应符合三个标准:第一,要以公认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核心概念为基础;第二,准则必须能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投资者在不同期间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第三,准则必须严格地解释和应用。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者葛家澍根据利维特的观点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细化为九个方面:第一,一项准则的制定,首先要在立项、和实施时间方面,作出恰当的选择;第二,一项准则的基本结构应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第三,一项高质量的准则,从术语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属性选择和对披露要求都必须清晰、明确、易懂、严密、完整;第四,制定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当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规则为导向;第五,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有组织保证;第六,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必须有一套公开透明的应循程序;第七,高质量准则要求在执行、解析和运用中能保持严格的一致性;第八,一项准则是否高质量要经过一定实践,并通过专家和公众的评估;第九,要使会计准则高质量,还需要若干基本的、必备的环境条件,如准则制定人员的素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高质量审计准则等一些基本结构。

简而言之,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亦是说,排除其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能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就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二)高质量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决策。会计信息的质量是通过一系列质量特征来体现的。美国FASB在其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了系统阐述,其中重点强调了可靠性、相关性、中立性、可比性和一致性。我国在《基本准则》中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了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在众多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主要的质量特征,增加相关性和可靠性能使会计信息这种产品更加有价值,对决策也就更有用。其中,可靠性更是有用会计信息的基础,正如葛家澍所言“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尤其是财务报表内会计信息的灵魂”。可靠性是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的必要前提,不可靠的信息是不相关的,对投资者也是毫无用处的。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属性,即会计信息若是高质量的,则首先必须是可靠的,当然也要符合质量体系中相关性等其他质量特征。

(三)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系

高质量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会计信息的种种标准,反映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依据会计准则才能产生。Auther Levitt 曾形象地把会计准则比喻为照相机,而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会计信息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图像,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好比性能良好的照相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真实、清晰的财务图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系:排除其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不可能产生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高质量”属性分析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如愿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否达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呢?以下结合具体准则本身和实施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入了公允价值,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应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要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用于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持有期间当市场向好,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时,一方面要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另一方面要确认价格上升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当市场下跌时,一方面要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另一方面要确认价格下跌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上升收益或下跌损失都只是潜在的,即未真正实现的,待金融资产被处置后才算是真正实现的投资收益。因此,确认的持有期间的上升收益只能是一种浮盈,确认的持有期间的下跌损失只能是一种浮亏,都是潜在的、未真正实现的,在处置之前,损益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首先,有违“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但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将浮盈计入当期损益,即将不确定的收益计入利润表中,高估了金融资产和企业的收益,低估了风险。

其次,有违“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却忽略了会计信息的灵魂――可靠性,将浮盈或浮亏计入当期损益,会高估或低估资产的价值,同时抬高或销抵企业的正常利润,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弱化了会计信息的功能,与《基本准则》第十二条可靠性的质量要求规定是相违背的。

具体准则的规定违背了基本准则的原则规定,同时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见,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可能界定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二)某些具体准则缺乏可操作性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一些上市公司反映会计准则对一些问题虽然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是没有作出一些严格的解释和详细的指引。

“控制”的判断标准缺乏指引。《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同时,是否具有“控制”,还决定了对企业合并交易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结果,进而将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企业会计准则仅对是否具有“控制”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7年年报情况看,对“控制”的理解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部分公司在未详细披露原因的情况下,将持股比例较低的被投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或未将持股比例较高的被投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缺乏指引。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将“重大影响”定义为“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但实务中应如何界定具有“重大影响”,很难确定。有的公司在2007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对持股1.49%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采用了权益法核算。

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判断标准缺乏指引。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区分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并合理确定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划分标准不同,使得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比较随意。如有的公司中期报告中披露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年底又由于管理层认为报告期内发生的研发费用并不能准确归集到相对应的研发项目且研发产品受益期相对较短,而将开发支出冲回。

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使得上市公司在实务中难以应用,导致在操作中由于公司理解不同,执行情况大相径庭,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某些具体准则缺乏可理解性

此次颁布的38项会计准则,有些准则是在旧准则的基础上修订出台的,有些准则是全新出台的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准则,目的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的趋

同。其中很多内容是参照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翻译过来,一些条款句子过长,文字晦涩难懂,再加上相应的经济业务在中国并不普及,对此一些学术界的专业人士都难以读懂,更难以去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能读懂并加以应用,可操作性也就无从谈起,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寄望必然难于实现。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向“高质量”迈进的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离“高质量”仍存差距,当务之急,准则制定者、监管层、学术界和实务界要致力于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研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共同朝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方向努力。

(一)加强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研究

应当致力于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效果进行重新评估,并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层次、计量方法和信息披露等提供相应的指南,消除公允价值应用中的种种负面影响,达到既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又能保证或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化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增强具体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只有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才能使上市公司在应用过程中减少误解,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对于如何判断“控制”和“重大影响”,可以考虑在会计准则层面,从行业特点、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以往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情况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详细的操作性指引,以便进一步规范执行中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又如,对于开发支出资本化的问题,从规范会计准则执行的角度,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对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细化,并提供更多的案例指引。

(三)协调中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追求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都可能不同。因此,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应该在追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时,认真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领会到的精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真正适合于中国的会计准则,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会计准则的协调。否则,将会带来很多实施上的麻烦,也不可能完全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唯有如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才能向高质量会计准则大步迈进,也才能在其规范下产生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各方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9(05):2-9.

[2]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12):2-8.

[3]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10):16-23.

[4] 葛家澍.“高质量”是否能增加为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J].财会学习,2008(01):21-23.

第2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计量属性;会计信息

一、计量属性的概念

(一)历史成本

就资产来说,最终实际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对负债来说,为企业偿还债务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从概念中得知,把时点确后,在会计信息质量上历史成本有较强的可靠性,并且会计内容简单易操作[1]。

(二)重置成本

拥有的假设条件,即时点要求现在时刻,取得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要保持与之前相同,满足则可以按照原来的会计对象来重新计量。由于经济环境是会一直存在变化的,当下取得跟之前同样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必然有着差异,所以完全一致是不现实的。实际情况中,它是对历史成本在当下时刻的重塑,所以历史成本是它的追溯,两者性质是相同,区别是时点不同,重置成本的相关性更加。重置成本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否定了货币的稳定假设,二是它由物价变化而变动地相关资产损益。

(三)可变现净值

指企业在它的生产经营环节里,当即刻售卖某项资产时,能够回收到的净额,它在存货的后续计量中得到运用。可变现净值属性是在资产公允价值的进一步扣除后续的相关成本费用的净价。对于销售来说,与决策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如果当前就做出对未来价格的判断是主观的,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和准确。

二、不同计量属性方式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不同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会计计量的基础是计量属性,是把会计要素用经济属性量化的结果。本质上,不同属性的作用都是一样,但是由于各会计要素本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些客观因素存在,使它们有着区别。五种属性没有绝对的界限,在特点的条件中它们相同,特别是公允价值是一种综合着四种计量属性的属性。

(二)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影响

计量属性和会计信息可靠性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利用历史成本取得数据是客观、可靠准确。同时有很强的验证性,让会计信息接受者可理解和接受。历史成本是最可靠的,但可靠也是有相对性的,因为在成本法中确认、计算、分配和选方案,都会让损失脱离现实。并且它的相关性差,经济环境中,物价一直在变动,它将物价变动的情况反映出来。由此,现代社会经济环境如此发达,需要更能有相关性的计量方属性,来代替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对相关性权衡的最好结果[2]。

重置成本能满足相关性的三个特征要求,还可以让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全。在重置成本下,收入是当下价格的收入,成本费用是当下价格的重新计算,此时的配比收益是真实准确的。它的缺点是带有主观意志,并且代价过高,难以平衡成本效益。

公允价值会使会计信息相关性得到保障,也使用Q策有用观的要求。但是公允价值运用中有很多限制条件,当下,我国的市场环境只能有一个大致的估量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综上,计量属性都有自身的特点,计量结果都不可两全的保证可靠和相关,所以出现了多种模式计量,这样才适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而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来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3]。

三、我国企业选择的计量方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重置成本的应用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现行成本在会计实务中,可以计量存货和少数的固定资产,而负债要按照偿还债务的未贴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来计算。

在不一样的情况,它有不同意义。

当重置成本在价格变动时,生产耗费的补偿能合适的确定,让资本真正保值。体现的信息是现实的,还能避开在虚增利润的价格上涨,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当现行成本与收入比较,又能增加期间费用和收入的有用性,有益于区分收益与经营持有的利润,较好的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它的缺点是在计算的时候没有绝对的依据,也没有可靠的凭证,会让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弱。尤其在条件不充分时,事实上几乎没有与原有资产相重合的重置成本,所以在新准则中很少使用。

(二)可变现净值的应用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因为可变现净值能够体现资产和负债的预期价值,所以可变现净值计量资产的减值,例如对短期内可能要收回的流动资产、对于以“出售”为目的的短期资产、对于将会出售的长期资产。

可变现净值体现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能够严谨、客观、可靠的体积资产的价值。在运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时,对期末的存货进行了计量时,须要预估售价和相关的销售税费,尽管不确定,但仍可以谨慎地体现存货资产的期末价值。

(三)现值的应用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现值属性能计量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当预期未来的现金净流入的贴现值由资产来计量体现时,经济价值能够最好的反映。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也是最强的,比较财务决策也是有利的。在新准则里它的应用也很多,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等许多准则中都有提到[4]。由此可见,涉及了运用现值计量的经济业务都是融资性的。

四、结论

在新会计法施行的大背景下,会计计量属性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正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决策中,要在以往基础上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以免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宫荔. 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94-95.

[2]徐捷. 会计计量属性在各项会计要素计量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

第3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评价指标

会计信息指的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方式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者现金流量等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成为了当前很多会计学者与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信息的作用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决定着其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进而对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的运作产生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信息真实、可靠、合法及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身份与需求是多样的,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的是评价主体依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的规定,通过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与评价方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判断。

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要素

(1)评价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主体指的是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会计信息有很多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

(2)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由评价主体的需求决定的,与评价主体是相对应的。对于企业来讲,评价客体指的是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内部、外部等方面的相关因素。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指的是对评价客体有助于评价主体的衡量,是用来对评价客体进行衡量的,评价指标的组合就是对评价客体的全面反映,最终形成了指标体系。

(4)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指的是会计活动需要达到的结果,是设计与运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南与目的。

(5)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的方式,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两种方法相互结合。

(6)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结果,属于一种结论性的文件。评价报告中包括企业状况、评价结论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

3.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与特性。对会计信息的标准进行规范,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高质量,同时还能够与利益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相契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作用强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实际上就是会计信息评价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对各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研究中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辅助特征方面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最主要的不同就集中在可靠性与相关性哪个位于主要地位方面。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兼顾可靠性与相关性能够实现会计信息效益最大化。但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可靠性与相关性在实现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必须要找到相互平衡的点之后才能够实现两者兼顾。通过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会计信息的核心应该选择可靠性,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相关性。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证明可靠性比相关性更加重要,而是说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这种选择,可靠性与相关性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而每个信息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与类别,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背景因素与供需因素两个方面。

1.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中的背景因素

(1)会计技术背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会计信息采集、传递与调用更加快捷、方便。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定义、加工等更加多元化。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

(2)经济、法律与文化背景。会计信息系统是通过人的创造而产生的、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的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文化背景是会计背景中重要的方面,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社会诚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中的供需因素

(1)会计信息的生产受到供需因素影响。第一,会计核算机制的规范性。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需要遵循会计规范,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核算机制从法律规范的约束力与程序方面的保障来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第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会计信息由企业内部产生,可能存在纵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对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防范,对接触与管理企业资产的人利用会计信息舞弊进行防范。第三,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会计信息都是通过会计人员来形成的,对其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确保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供需因素影响。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有着自身的供需规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供方影响因素众多,例如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等;需方影响因素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考虑,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供方只有一个,而需求方数量较多,而且需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供需不平衡,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高或者低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程度。

三、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1.可靠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能够对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为使用者所用。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是能够被信赖的,经得起核实与验证的。在进行可靠性的评价过程中,要明确可靠性只能通过强弱来表示,而不能表示对错,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只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可靠,却不能够保证完全正确。

2.可比性评价标准

对信息通过的人在不同时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对比,这些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就表明该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可比性中评价指标包括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会计估计的变更情况、会计差错的更正情况。

3.相关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就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促进问题的解决与决策的变更,满足信息使用者不同的需求。会计信息需要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才能够成为相关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性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只有会计信息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够判定该会计信息是有用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需求之间的相关;另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利益之间的相关。相关性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对会计信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并非是会计信息所固有的。

4.有用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这就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决策方面的有用性指的是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者的决策质量与后果的影响,是会计信息最为进步的质量特征,是确保决策正确的前提与基础。

5.完整性评价标准

在满足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会计信息中的内容是全面的,这就是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完整性包括:财务报告附注信息披露、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披露、或有事项披露、关联交易披露等。

6.重要性评价标准

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程度就是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需判断项目的规模、所致差错的大小等。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报告中重大财务问题的分析情况、重要分部信息的提供情况、重要项目的内部审计与监察情况等。

四、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1)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手段。基准点的设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准点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在会计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基准点的选取相当关键,基准点的合适选择能够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精准性。本文中的基准点就是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评价质量,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的真实。会计学术界中非常关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问题,关于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但是距离形成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还有一段距离。

本文通过分析之后,分类与整合了相关的评价指标,而这些评价指标都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来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其有效及可行性进行验证。通过这些评价标准体系就能够使评价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与检验,使评价主体使用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确保质量较高,确保其经济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与完善。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手段。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我国的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指示,检查与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一些存在会计信息舞弊与造假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对其他企业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各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检查与监督系统并不完善,导致了检查与监督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并不明显。我国并不存在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也仅仅停留在准则层面,其评价的指标与标准并不明确,而且检查结果往往比较模糊。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是检查工作的效果比较明显。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会计信息检查工作提供比较明确的检查范围与检查方式,实现检查工作的有的放矢,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

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各个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要通过系统的评价标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到全面而又正确的分析结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需要从对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系统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中包括完整性、相关性、稳定性等方面。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指的是在利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时,得出的结论要客观、合理。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线选取的过程中必须观察科学性的原则,能够对指标的有用性进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的影响因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指的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对西方权威部门评价的方法进行借鉴。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否则的话不管在理论方面设计的多么科学合理,都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发挥作用。

(4)重要性原则。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重要性。首先是年度报告中财务信息评价,在财务报告中,年度报告时比较常见与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信息使用者更加看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由于可靠性的特性,不能够对其进行完全的鉴别。因此,需要对重要性原则进行重点把握,换个方向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

(5)成本-效益原则。如果选择一个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该指标进行评价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此时就应该考虑通过可替代的指标来对其进行替代。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解,最终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如果需要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付出加大的成本才能够得到预期的收益,那么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某种需要重大成本投入的指标在进行替代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替代程序,那么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正确性,还是需要对该指标进行收集工作。

3.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选取

(1)相关性评价指标选取。可比性指标选取――会计策略变更情况、会计估计变更情况、会计差错更正情况;重要性指标选取――财务报告中重大财务问题分析的情况、重要分部信息提供情况、重要项目内部审计监察情况;及时性指标选取――定时报告及时披露、重大事项公告及时披露、会计业务处理及时披露。

(2)可靠性评价指标选取。谨慎性指标选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合理性、或有事项确认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分析合理性;完整性指标选取――年报信息披露完整性、会计政策与会计变更披露完整性。关联交易披露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指标选取――关联方关系的认定注重实质的情况、收入确认遵循业务实质的情况、企业合并遵循业务实质的情况;真实性指标选取――会计基础工作情况、高层管理稳定剂信誉情况、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情况、公司治理结构情况、企业资信情况、会计处理方法与会计原则的符合情况。

4.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如图所示。

图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五、总结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全面的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从会计信息生产的方面将其会计信息质量分解为会计报表生产的质量与会计披露的质量。从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从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披露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参考文献:

[1]令媛媛,黄美娟.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与研究成果――文献回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64):21-24.

[2]王玉翠,康楠楠,任秀梅,生艳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2,14(44):96-97.

[3]黄辉,闫飞.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商,2012,02(21):40+39.

[4]吴明涛,刘颖,石瑶.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3):383-385.

[5]童映磊,周彩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问题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33):21-23.

[6]王竹泉,PETER SECORD. 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A].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大学会计系.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大学会计系,2010:10.

[7]李红霞.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评价――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1,06(55):57-59.

[8]柯有梅. 简析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32):57-58.

[9]刘骏. 会计准则、盈余管理方式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AB股微利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台湾政治大学会计系.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台湾政治大学会计系,2012:25.

第4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第一,确立探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思路。一是会计目标的导向作用。会计目标的定位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在国外作为财务报告目标,西方规范学派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管理情况,后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和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纽带,对会计信息起约束作用,使其能更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会计目标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在进行经济决策和衡量经济管理责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它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此次新会计准则结合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对“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兼收并用,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可靠性与相关性。二是会计信息本身的客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信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力求准确性,但有些会计事项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层次评价。一是约束条件,即成本效益原则。效益大于成本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普遍性约束条件,具有广泛适应性。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如果在假定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效益大于成本这一约束条件的松紧程度取决于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效益。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层次。结构包括:前提条件是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总体质量要求是可靠性。根据IASC与FASB的定义,可靠性应包括有信息必须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即真实性;信息必须没有偏向,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公正性;披露的数据应谨慎。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总体质量要求,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与我国的会计法规对会计核算的要求相吻合;可靠性的覆盖面广,几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覆盖。关键质量要求是相关性,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是供应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关系。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也包含预测性、反馈性和及时性三个次级质量要求。次要质量要求是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限制性标准为重要性,重要性对整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有普遍的限制性作用,其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三是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制衡。以可靠性、相关性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中,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制衡,一般认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相关性的目的主要在于决策,即为未来服务,而可靠性则在于真实地反映过去的信息。因此,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同时,相关性和可靠性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相关性的强度,反之亦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不是各个质量要求的单纯相加,而是相互之间融会贯通。在各个质量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本质所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

第5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影响因素 提高措施

一、引言

近几年爆发的震惊全球的美国“安然”事件,“安达信”事件以及我国发生的银广厦公司、绿大地公司的会计造假,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使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讲究诚信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不仅是某一家企业的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由于我国会计基础薄弱,新型会计体系起步晚,与之相对的是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因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经济问题不断出现。

因此,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具有了的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双重意义。利用对此问题的研究,以期改变我国当前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不容乐观的现状。从而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概念

(一)会计信息质量。

从字面上理解,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会计产品的质量。而质量可定义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借鉴质量的定义,我们可得出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规定或潜在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和特征总和。

(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

目前来看,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尚未进行十分明确和规范的定义。新会计准则的第二章,其标题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要求)。它是对公司财务报告里面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我国会计界一般把它认为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可靠性,不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过程出现误判产生不利影响。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每年财政部都会组织对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工作,都会发现大量诸如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不符,会计科目设置不当等问题。

(二)会计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问题。

从狭义上讲,企业是会计信息的唯一提供者,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人、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等都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使用者。由于企业在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上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常常偏向于某类特定的信息需求者,于是就出现了会计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是及时性,如果因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缺陷或者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或者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生成效率低下,就会造成所披露的信息制度上的不及时,则必然失去它的决策相关性。

笔者扼要指出我国会计信息存问题的四个主要原因,第一,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第二,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第三,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第四,内部外部的监管不力,存在漏洞。

四、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由前面分析出来的造成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四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从法律制度、理论体系、素养道德和监督审计四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做到有的放矢,逐一解决。

(一)法律制度层面。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2.加快会计制度的改进、完善工作,制定更科学的会计准则。使之为会计实务界提供更好的约束和指导作用。3.加大对会计违规犯罪行为的执法强度、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

(二)理论体系层面。

理论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成熟的理论体系往往又能够更好的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因此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经济情况和会计环境的严密完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对于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和重大的意义。

(三)素养道德层面。

1.提高专业素养,应该严格审核会计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通过制度的创新,可采用考试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手段,适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以及担任一定职务的许可条件。把握好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控制的第一道关。2.增强职业道德,应该不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监督审计层面。

1.重视内部监督,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应当设置内部审计或者控制机制,如此才有可能即使发现会计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2.加强外部监督,完善社会监管体系。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两个方面。通过加强税务、财政、银行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重视会计师事务的审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举报。使得两个方面都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葛家澎,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第6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 会计信息 质量 特征

    我国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鉴国外会计惯例。同时总结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作了全面的,系统的原则规定。这些规定是:真实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懂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用以指导我们会计实践工作。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的结构和其在会计工作的作用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会计信用质量特征的二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1.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共有八个特征指标,可根据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特征和其他特征。

    (1)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之所以称其为基本特征,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会计信息的实质。会计信息必须拥有这些特征才可能有用。

    ①真实可靠性。它要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事项与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保持一致,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过程中没有差错。并且具有可验性。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这样会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②相关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如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与其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联。相关系数越大,其价值也越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为其使用者预测未来年度的决策提供依据。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映上期的经营状况影响将要作出的决策。

    ③及时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呈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具体来说,在会计核算中,对当期发生的会计事项应当在当期内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不能拖延;会计报表也应在会计期间结束后及时编制和呈报。其实及时性是相关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时效性。要是会计信息不及时,就是再好的信息也失去了影响决策的能力,便与决策无关了。

    ④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要求会计信息不仅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里会计采用的核算方法相对一致,使其具有纵向可比的价值,而且在不同空间的同一时间里采用的会计方法也是相对统一,使其具有横向比较的价值。其实可比性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些文献将可比性列为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本文认为如果没有可比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将其列为基本特征。

    (2)其他特征

    它包括明晰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等。之所以将其列为第二层的特征以为它们是会计信息应具有的特征但不如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重要而已,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具有上述两大类特征外,还应做到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容易被使用者理解;对于一些不确定会计事项,要以谨慎的态度予以反映,避免信息使用者产生过于乐观的态度;对以重要事项要加以重点说明,以引起信息使用者的重视。

    2.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都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旗帜下,它们之间是一种主次的关系。基本特征从主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其他特征从次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其他要求。基本特征是事物存在的只要方面,占统治地位;其他特征是事物存在的次要方面,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为会计信息有用性服务。

    二、会计信息特征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中八个信息特征指标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会计的信息特征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

    (1)真实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可靠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规定,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的使用。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回答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的问题。《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包括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

    (1)二者统一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尽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但它们都统一于会计信息有用性之下,缺一不可。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同构成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坚实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即使信息再相关也只能给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决策并带来损失;如果会计信息与使用者需要不相关,其信息再真实也是没有用的。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二者的矛盾性

    从上表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下,但这是它们的一个方面。然而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矛盾,有时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当想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时,可能会损伤信息的相关性,例如,企业的应收账要等到真正收到了款才报告,这时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了,可相关性却削弱了;反过来说,当想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时,可能会失去可靠性为代价,如披露不确定事项时,这无疑增加相关性,但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特征要求在会计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1.可以说整个会计活动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谁需要会计信息,二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三是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谁需要会计信息其实就是会计目标,即为投资者,债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为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与其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就是会计核算方法,它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处于会计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实际工作中只有按照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实现会计目标。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统领整个会计核算工作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目标,会计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等方面的工作。

    ①会计确认就是对会计初始信息的定性,即按会计信息发生的时间认定它们属于那类会计项目。这里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阶段。前者是指对经济数据是否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识别;后者是指会计数据从凭证、账簿到报表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一步行识别。

    ②会计计量就是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按规定的计量模式和计量的时间坐标给各类经济业务以特定的数值。

    ③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就是经济数据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凭证、账簿对其进行处理,然后以报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使用者。

    上述任何一项工作出现差错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就制约着会计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的生命所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奋斗的目标,它处于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第7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鉴国外会计惯例。同时总结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作了全面的,系统的原则规定。这些规定是:真实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懂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用以指导我们会计实践工作。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的结构和其在会计工作的作用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会计信用质量特征的二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1.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共有八个特征指标,可根据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特征和其他特征。

(1)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之所以称其为基本特征,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会计信息的实质。会计信息必须拥有这些特征才可能有用。

①真实可靠性。它要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事项与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保持一致,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过程中没有差错。并且具有可验性。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这样会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②相关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如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与其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联。相关系数越大,其价值也越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为其使用者预测未来年度的决策提供依据。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映上期的经营状况影响将要作出的决策。

③及时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呈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具体来说,在会计核算中,对当期发生的会计事项应当在当期内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不能拖延;会计报表也应在会计期间结束后及时编制和呈报。其实及时性是相关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时效性。要是会计信息不及时,就是再好的信息也失去了影响决策的能力,便与决策无关了。

④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要求会计信息不仅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里会计采用的核算方法相对一致,使其具有纵向可比的价值,而且在不同空间的同一时间里采用的会计方法也是相对统一,使其具有横向比较的价值。其实可比性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些文献将可比性列为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本文认为如果没有可比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将其列为基本特征。

(2)其他特征

它包括明晰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等。之所以将其列为第二层的特征以为它们是会计信息应具有的特征但不如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重要而已,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具有上述两大类特征外,还应做到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容易被使用者理解;对于一些不确定会计事项,要以谨慎的态度予以反映,避免信息使用者产生过于乐观的态度;对以重要事项要加以重点说明,以引起信息使用者的重视。

2.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都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旗帜下,它们之间是一种主次的关系。基本特征从主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其他特征从次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其他要求。基本特征是事物存在的只要方面,占统治地位;其他特征是事物存在的次要方面,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为会计信息有用。

二、会计信息特征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中八个信息特征指标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会计的信息特征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

(1)真实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可靠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规定,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的使用。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回答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的问题。《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包括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

(1)二者统一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尽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但它们都统一于会计信息有用性之下,缺一不可。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同构成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坚实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即使信息再相关也只能给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决策并带来损失;如果会计信息与使用者需要不相关,其信息再真实也是没有用的。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二者的矛盾性

从上表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下,但这是它们的一个方面。然而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矛盾,有时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当想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时,可能会损伤信息的相关性,例如,企业的应收账要等到真正收到了款才报告,这时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了,可相关性却削弱了;反过来说,当想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时,可能会失去可靠性为代价,如披露不确定事项时,这无疑增加相关性,但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特征要求在会计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1.可以说整个会计活动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谁需要会计信息,二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三是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谁需要会计信息其实就是会计目标,即为投资者,债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为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与其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就是会计核算方法,它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处于会计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实际工作中只有按照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实现会计目标。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统领整个会计核算工作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目标,会计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等方面的工作。

①会计确认就是对会计初始信息的定性,即按会计信息发生的时间认定它们属于那类会计项目。这里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阶段。前者是指对经济数据是否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识别;后者是指会计数据从凭证、账簿到报表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一步行识别。

②会计计量就是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按规定的计量模式和计量的时间坐标给各类经济业务以特定的数值。

③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就是经济数据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凭证、账簿对其进行处理,然后以报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使用者。

上述任何一项工作出现差错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就制约着会计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的生命所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奋斗的目标,它处于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与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它对控制和决策有用,首先反映的内容必须真实;其次具有及时性,过时的信息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第三,会计信息不是纯粹的数字符号,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第四,对外公布的信息要口径一致。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而会计目标是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有了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就有了依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于会计目标,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起着约束作用。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为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若会计信息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企业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更具有信息优势。管理人员可能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相关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产生过程看,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二是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导致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反映;三是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适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性等。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

主要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

传统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规划,是一种带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未能对未来的有关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目前的报表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同时,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受传统会计约束,重点披露只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非货币性资产却不进行披露,这样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判断。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乏指导性

现有的企业报告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还在发生变化,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仅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是不够的,而某些非财务信息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利用现有的会计报告,难以对企业作出全面的评价。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求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相关性密切相关的。仅就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企业年度报告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能公布,企业管理机构往往由于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确定一些重大事件是何时发生,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际形成严重的滞后,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影响众多投资者的决策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以及在不同时间上其相关程度不同,而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只能是针对所有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报告。这实际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结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综合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报告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所有不同决策的需要,其相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使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其次要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内部监督,首先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其次,由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企业的财务预、决算及与财务收支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监督企业执行内部财务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科学的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

(三)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符合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及其监督体系

明晰企业的产权结构要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作为社会的利益的代表,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拥有产权,而且作为社会管理者,也有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权力,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责;二是企业职工所具备的专业化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离开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实现增值,所以企业职工也应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一部分。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重视后续教育

一方面,要充分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明确法律责任,才能保证和调动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财会队伍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财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及相关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成为有用、可用的高素质会计管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

四、结论

会计信息质量想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首先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对会计信息不对称、报告失真、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反映单一化、传递时效慢,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然后针对这些缺陷,寻找改进方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会计制度和政策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提高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乐敏.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第9篇: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准确的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经济的会计反映,会计信息的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从所运用的程序与方法而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结合程度。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在会计上表现为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现现金净流入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会计收益的概念与人们通常的“经济收益”有差异,会计所提供的仅仅是名义收益加非“真实”收益。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能最适合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说哪个方法得出结果是真实的,哪个方法得出结果是不真实的,这就给判断是否“如实反映”带来困难。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其他各种加速折旧方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人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无法证明其结果是否真实。再次,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性原则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所谓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及时性也是相当重要的质量特征,即会计信息能在其使用者做出决策之前提供。

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其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的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未来公允价值的应用会越来越广,但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而且公允价值的应用也要力求可靠,充分而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真相。未来的会计报告改革都不应偏离基本方向。

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要及时,即在会计年度终了较短时间内报送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管理迫切要求及时得到实时信息,会计报告每年报送一次并且在年度终了若干时间后才报出的传递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是经常变化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应披露会计信息,因为人们认识经济业务在该阶段的特征是有效的,过时的信息是无效的。

五、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是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其前后期会计信息保持可比,或两个不同的会计主体同一时期的会计信息保持可比。鉴于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及理解力的差异,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使用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加之我国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信息还具有利益协调和参与分配的作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加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六、会计信息的其他特征

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除了必须具备以上特征以外,还应该具备两个特征:明晰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明晰性也叫可理解性,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清晰,便于理解。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可望得到的效益大于可能发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