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农村党员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农村党员工作思路

第1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特点,近期,我们重点围绕辖区农村基层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相台街道党工委党员的数量结构及作用发挥情况

相台办事处是随着安阳市区划调整,于2003年4月份在原铁西区农工委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相台街道党工委下辖16个党支部(含1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企业支部3个,机关支部1个。截止2003年底,共有党员397名,其中农民党员203名,企业职工党员24人,机关党员14人,离退休党员156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15人,中专生29人,高中学历的76人,初中及以下的27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数为44人,36至45岁的63人,46至54岁的108人,55岁至59岁的70人,60岁以上的112人。

几年来,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保障、带动和监督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一是更新观念,引好了路。办事处各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落后保守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树立了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选好了路。各村级党组织在认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选准了符合村情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办事处提出了依托安钢、电厂等大型企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附属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些思路的确定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导向定位作用,较好地指导了农村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铺好了路。基层党组织把助农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构建服务体系,组织村干部引进项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场,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保障作用

各基层党组织从为农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逐步造就了一支有闯劲、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抓学习、领着干。认真组织村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紧紧抓住在广大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机遇,结合实际搞规划、定目标、抓落实。重点抓了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抓好办事处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重点解决了党委班子成员思想不解放、发展经济思路不广的问题;抓好办事处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着力解决了干部素质不高、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学习培训,解决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办法不多的问题;抓好党员培训,解决了党员自富能力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抓干部,带着干。积极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在2002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人,有5个村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大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带头、引导、示范作用。

三是抓制度,管着干。各村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各村都建立了《政治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一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联合办公日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章联签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乡村干部普遍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了带头干、带领群众干的共识。

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党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了带动作用

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文明新风尚、干部好作风的形成。

一是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带出了好效益。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依托大中型企业这一优势,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要求党员带头发展个体企业,成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并以实际行动帮助周围的群众,为他们出点子、谋路子、传技术、做贡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辖区6个农村中,除了有一个村由于历史原因每年的收入不足20万元外,其余5个村每年的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村民的吃水、农业税等全部有村集体负担,除此而外,每人每年还有150到600元不等的年终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特殊补助。

二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带出了文明新风尚。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党员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文明新风的倡导人、移风易俗的带头人、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科学、团结友爱、平等互助、邻里和睦、共同进步。如焦邵村投资20多万元组建的50余人的女子军乐队,既安排了村内妇女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基地,该女子军乐队在安阳市也是小有名气。

三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上带出了好作风。各基层党组织注重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各村都组织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以党员为桥梁、纽带,为致富能人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教育引导贫困户鼓足信心脱离贫困,党员和致富能人共同为贫困户确定致富目标,进行精神、物质帮扶。目前,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68户。

4、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

为了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村始终注意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监督约束干部从政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

一是落实民利。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村民民主选举权,依法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村委会成员,逐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了“一事一议”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益性事业上做到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保证了村民民主决策,稳定了群众情绪。同时,积极开展“五星级党支部”“五星级农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二是规范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党委定期谈话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是在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设置了政务、村务、政务公开栏。每年冬季结合基层组织整建,对村社财务进行全面的清理审计,并将清理审计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内容、程序、时间、形式四统一。

三是规范党员干部管理。在村干部中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使村干部带着责任上台,明确目标干事。积极推进农村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对一些不能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远大抱负的领导干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经教育仍无起色的,坚决予以调整,实施降职或免职,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在2002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人,3个村支部书记保持了连任;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批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带头、引导、示范作用。每年年终,采取“上考(办事处党工委考核)下评(党员群众评议)”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全面考核,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在党员大会和代表会上进行述职,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干部。办事处党工委对不称职村干部分析原因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三年来,有3名村干部由于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而被淘汰。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随着辖区各村周边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辖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特别是问题较多的村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给指出致富路子。但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利,服务不够,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急切的致富愿望变成失望,当干部再要求农民为集体做贡献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稍有差错,群众就会抓住不放,甚至激化干群矛盾。

(三)依法行政的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现在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必须依法行政。但有些基层干部不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换来农民强硬的回应,使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愈加困难。

(四)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从相台办事处党员队伍的结构来看,55岁以上的党员有182名,占党员总数的45。8%,而且多数是从安钢、电厂等企业离退休回来的工人,文化素质,科技知识等都与当前农村的形势与要求不太适应。从党员队伍的文化素质来看,397名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仅有19人,占党员总数的4。8%,初中文化的277人,占69。8%。这样的文化水平显然与今天的现实差距较大;从党员发展来看,每年每个村最多就是发展1-2名党员,而且多是在村委会任职的非党员,且年轻人相对又较少,而进入党员队伍的多是些离退休职工,所以说,在相台办事处397名党员中,35岁以下的进有44人,仅占11。1%,力量对比差距较大。因此说,这支党员队伍属于“老年型”的队伍,自然就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

三、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

从总体上说,当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认为村党支部和村两委干部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干部群众对此比较满意。但是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力?如何继续提高生活水平?对此,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加大科技普及力度。针对当前农民“最急的是致富无门、最缺的是技术技能、最怕的是市场变化”的实际,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为农村培育更多的农业技术能手和创业人才。

二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农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地方主导产业,不断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把企业引向基地和农户,把基地和农户引向市场。

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费普遍紧张,办公费紧缺,工作的积极性下降的实际,建议上级政府加大对基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实际行动帮助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从而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组织协调。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支持发展规模化加工企业、专业特色市场和专业种养大户,兴办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架起农民与政府、市场、龙头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农民在生产联合中组织起来。

五是要注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为农业服务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建立奖励处罚机制,激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进取精神,以此来推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优化干部队伍。

六是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明确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引导党员带头应用新技术、带头推广新品种、带头发家致富,树立先富的榜样,使广大群众有看头、有学头、有干头。

七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狠刹之风、大操大办之风、封建迷信之风,整治社会治安秩序,用先进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

第2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在二十多年前,乡间曾流传过一首儿歌:“蚂螂(当地对蜻蜓的俗称)、蚂螂歇凉,蛾蛾(当地对蝴蝶的俗称)、蛾蛾赶场(赶集),你赶**坝,我赶保隆场,……”可见,当时在儿童的印象中,农村赶场都是在**和保隆两地。由此可知**曾经有过热闹与繁华。然而八十年代后期,这里逐渐萧条,生产落后,社会秩序混乱,致使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村镇逐渐悄无声息。

近年来,**村总支以新农村建设契机,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突破口,制定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带领全村群众,认真分析村情,两眼盯准市场,立足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拓宽致富道路,在短短的几年间,全村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持续增长、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一片繁荣、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水平大副度提升,一个衰退已久的村镇正在渐渐的复苏……

群众感慨地说:**的变化,靠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筑牢了基层党建这块“基石”!

筑牢“堡垒”,凝心聚力谋富路

近年来,兴隆乡党委从提高**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入手,全面推进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把党员中的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培养”工作。一是立足特色产业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在黄瓜、黄牛、油菜、煤炭产业共培养了16名产业发展带头人,也将其中1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二是立足于农民外出务工作回乡创业平台,把产业发展较好,思想素质较高的2名致富带头人吸收为党员,使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产业发展更好,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为周围群众的致富更好的服务,带领他们加快发展。三是立足村“两委”换届,将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组干部。在村“两委”换届中,根据组织推荐、群众公推公选,吸纳了3名比较优秀的党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37个村民小组长中,有26个是致富带头人,占70%。通过加强“三培养”工作,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促进了产业发展。

其次是着重提高村组干部的内在素质。一是抓好每年的党员培训。在每年的党员中,**村扩大了培训的范围,将所有村组干部纳入培训,并请县委党校,县各部门农业农村工作的专家到现场,在田间地块进行培训指导。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的人数在200人左右。二是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学习。近年来,共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到山东、四川、以及就近的一些县进行学习共计156人次。通过外出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宽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干劲更足了,从而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搞了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与乡内其他村发展交流。兴隆乡六个村的“一村一品”特色明显,**村“两委”每年都要组织部分村组干部与乡内其他村进行发展交流。通过组织村组干部到乡内各村进行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为加快发展借鉴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近年来、**村与乡内其他村的交流达15次,引进很多实用技术和发展经验。

再次是大力培养新型党员干部。新型农民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先培养新型党员干部,为培养新型农民起好头、带好路。一是根据村民思想守旧、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村内封建迷信活动流行的实际,组织党员学习党和国家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党员树立并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破除封建迷信,一心一意把心思用在发展上。二是按照培养“六有”新型农民的标准,通过“云岭先锋”工程建设平台,先将广大党员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技术、有经营头脑的发展带头人。三是努力提高广大党员服务于民的能力。根据产业发展中“产前抓示范、产中抓服务、产后抓市场”的思路,各党支部将产业发展中党员的示范、服务、找市场作为党员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此项活动,党员相互交流和与外界交流频繁,也充分发挥了带头发展产业的作用。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他们先富起来,更有利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

通过新型党员干部到新型农民这条党建思想加工线,切实解决了许多群众的思想问题,生产出了许多新型农民,等、靠、要思想不复存在,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明显发挥。目前、全村已经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点三个(大窝凼、街子、马家沟),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激发了村民的建设热情,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新农村建设正纵深推进。

共建新村,携民踏上复苏路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总支在县乡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蒿了**的定位,即:“乡内工业村、县乡交界村、高原农业村、农产品交易平台村”。制定出了“建好一个环境、打造一个中心、建立四个基地”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建好一个工业发展环境;打造一个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建立天然反季节蔬菜基地、黄牛养殖基地、特色红苕粉条生产基地、煤炭坑木林基地。并从六个方面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即:《村庄分布和建设规划》、《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村中心集镇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软环境发展规划》。同时还由各党支部各党员带头学习和加大了对村情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的宣传,通过规划和加大宣传,使发展思路和目标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抓机遇,谋发展的思想,通过一次规划,逐步实施,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稳步持续推进。两年来,全村新修村组公路46公里,实现各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自来水管道安装5120米,修小水窖80个,解决了全村三分之二人口的人畜饮水问题;全部农户实现通电;固定电话安装达到524个,移动通信覆盖全村;户间连接道路硬化5500米,打水泥公路2公里;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上按照“五通十建”的标准完成80%。

创新模式,农民走上致富路

**村曾是烤烟大村,在烤烟生产退化以后。为了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村“两委”抓住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带领全村人民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由于技术、管理、销售等各方面存在问题,黄牛产业在一度时期出现小产业无法适应大市场的局面,虽然黄牛发展的数量上去了,但整体优势还是没有上去,表现得比较散、乱、质量差、效益低。为了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年成立**村养牛协会,开始走“支部十协会连市场”的路子,协会设立了黄牛冻精改良站一个,建立了一个占地近4亩的黄牛交易市场,支部的带领下协会每年都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的养牛技术,寻找市场,对养牛农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为给全村科学养牛提供样板,协会还建成了规范化养殖场两个。短短的几年内,全村养牛数量从350头增加到了2050头,每年村民养牛收入近80万元。

**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黄瓜、南瓜、佛手瓜、大白菜等蔬菜生长,而且自然的比周边地区迟一个多月,形成了天然的反季节蔬菜。加上与周边市级、县级城市较近,本村内交通方便,有很好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每年全村出售的新鲜反季节蔬菜约有180万斤,收入在120万元左右。但是由于农户生产管理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销售时也是好劣相杂,价格上不去,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为了抓好新鲜蔬菜的生产销售和提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作强作大特色蔬菜产业,**村采取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的思路,成立了**村黄瓜专业合作社,走“支部十专业合作社十市场”的路子,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大全村的蔬菜产业。一是组织农户把新鲜黄瓜加工成干黄瓜丝再出售,并对黄瓜生产、加工、销售进行一条龙服务,合作社还制定保护价,对统一外销所得利润进行二次分利。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二是与各城市新鲜蔬菜商人签订合同,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规划、生产、运输、销售新鲜蔬菜,实现了生产成本较低、价格较高、利润较好的良好局面。

通过支部的核心作用、专业合作社的市场桥梁作用的良好发挥,大大克服了以往产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全村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年全村共生产销售新鲜蔬菜188万斤,收入132万元,干黄瓜丝产量也达到了22万斤,产值220万元左右,目前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农村增收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村近几年的发展成绩一半归功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外,另一半还应归功于工业发展。在一度时期,由于全村社会治安混乱,矛盾纠纷突出,导致外商不愿意来投资,特别是水、电、路等方面问题突出,工业生产极不顺利。村“两委”根据打造良好工业环境的总体思路,强化宣传教育,针对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了村规民约,用以规范村民行为,加上党员干部的宣传和带头,许多问题都很快就解决了,实现了为企业打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工业发展的支持,**村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境内已经建有四个煤矿、一个红砖厂、四个砂厂,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全村常年在各厂的工人就有近500人,总收入在600万元以上。工业发展使农民的现金收入大大增加,提高了市场购买力,也为**村集镇繁荣提供了保障,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实现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前上1000亩连片的烤烟生产地也闲置了下来,村两委又借全县煤炭坑木建设的机遇大规模发展坑木林。通过大户连片承包的形式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进程。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也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一个年加工能力为50万斤的粉条厂,投产一年来生产经营效益较好。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良好的连锁反应,使农民收入大副度增长、农民自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家产品生产加工业迅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更加富裕。

喜看变化,党旗招展处处新

9月12日,笔者来到变化后的**村,只见一间间房屋整洁有序,一条条道路盘旋曲折,一根根白杨翠绿欲滴,楼阁亭榭边,花草争奇斗艳;石桌木椅上,老人悠闲对弈;校园里,孩子们追逐嬉戏……一幅幅祥和画面展示了**村复苏后的累累硕果。

“自从建沼气池以来,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说起建沼气池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王帮平滔滔不绝。他说现在全村有70%的户用上了沼气,形成了“以田养畜、以畜生沼、以沼育田”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活文明卫生又方便,这是**村用上沼气后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3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第一,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本领作为素质工程来抓。首先,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着重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党性修养的学习,加强国家各项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法治观念,增强处理和解决农村突出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前,特别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敢于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种种观念和机制,改革不合时宜的做法,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有计划地实施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回乡创业,创办“双带”示范基地。通过交流,借鉴经验,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再次,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岗位激励机制和工作失误追究制,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更多基层干部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和做成事,真正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施素质工程,使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水平明显提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把建好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基础工程来抓。要牢固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第一要务”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这个关键环节,变领导为引导、变强迫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建立顺畅有效的镇、村级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议事执行机制,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手段来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更多实惠。建立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听取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解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驾马车”所带来的不协调问题,形成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第三,把解决问题、注重实效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一要解决“不愿当村干部”的问题。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市、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用,争取2~3年内每个行政村都有1~2个经济项目,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委有钱办事;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通过多种途径为村干部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奖励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及时调整不适应工作的村干部。二要解决“能办事”的问题。要选好班子,尤其要选好“班长”。把那些政治可靠、群众公认、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三要解决“怎样办”的问题。坚持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加强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基础地位;找准发展思路,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关心群众疾苦,减轻农民负担,重点解决农村“行路难、增收难、就医难”等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的本领。

第4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一、新时期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用

1、政治核心作用。即党的基层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方面所应起到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发挥政治忧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防止和纠正一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二是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在本单位的实现,反对一切削弱党的领导权的错误言行:三是保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本单位的执行,克服和端正一切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

2、桥梁纽带作用。即党的基层组织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本单位的重大决策、利益分配、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得以体现,要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机关的批评和意见: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关心他们的疾苦,保证他们的正确愿望和要求得以实现,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保证监督作用。即党的基层组织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二是起到督促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的作用,发挥每一个党员的优点和长处,保证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4、战斗堡垒作用。即党的基层组织在团结和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执政党领导核心作用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领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免、舆论导向等重大政治问题,起到领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二,起到不断培养和树立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精神的作用,使之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第三,起到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作用,坚持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党的基层组织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确立,使过去以行政关系为纽带确定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做法受到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都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到各自的“条”或“块”,隶属于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之间也是以行政关系为纽带确定上下级关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经济组织突破了原来的条块限制,按照市场规则重新整合,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

2、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党组织不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治党不严,放松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听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毒害、侵蚀党员干部。有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埋头经济工作,忽视党的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观念陈旧,方法老化,党员教育照本宣科,效果差。

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他们或者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善于抓住机遇带领群众走上加快发展的增收致富之路:或者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以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党的基层组织所面临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说明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时代要求、人民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存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开放以后,基层党组织如何定位,怎样适应新的变化发挥作用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都是新的挑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对群众的凝聚力下降。新经济组织领域党建工作明显滞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严重削弱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三、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1、抓好“四个环节”,确保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抓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以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村各级党组织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觉悟的同时,要教育他们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使农村党员干部努力做到科技兴农先学一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在发展二、三产业上先干一步。鼓励他们带头致富的同时,还要做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向农民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等,帮助农民解决“市场要什么,种什么赚钱”的问题。做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向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和农用生产资料等。通过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搭台子、出点子,努力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齐帮困难户的路子,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抓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在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基层党支部一班人向全体党员和群众进行灌输,带领大家付诸行动。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宫的带头人。同时,还要着眼于村

级班子的长远建设,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干部和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通过增强班子领导抓经济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抓作风,切实保证农村基层党的思想建设健康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凝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慰问贫困户和特困党员、帮助失学儿童,为失学儿童捐资助学、沟通上访户、做示范,传经验,帮致富,当模范等为主题的党的温暖送万家活动,促使农村党员从思想上思民、感情上爱民、行动上为民,自觉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意愿为第一信号,以人民的需要为首要任务。

抓载体,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为其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干农村经济的主体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解,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在实施党的伟大工程中建功立业。

2、加强和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耍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明确目标,形成合力,把党的富民政策用好、用足、用够,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加快致富步伐。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级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要着眼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工作要抓实抓具体,首先是配好领导班子,核心是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三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四是党建工作要由虚变实,以发展为切入点,选好推动工作的载体:五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六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是为民、利民、富民,目的就是要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七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八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5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来发挥,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要体现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党员在经济上处与贫困和落后状况。各级党组织过分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特别是对农村贫困党员的关心帮助明显不够。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党员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帮助农村党员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凝聚党员激励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出发,按照城乡统筹、“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我市农村是丘陵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市现有4000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6万多名农村党员。他们是农村改革事业的主心骨,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60岁及以上的占农村党员数的25.85%;文化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76.08%;贫困比例较高,贫困党员占9.42%;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弱。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市委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必须认真组织和动员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关心帮助农村党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群众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为切入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内有动力,外有推力,前有引力”的促进机制,为新形势下研究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有效途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我市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途径

(一)着力强化目标责任。我们从强化目标责任要求入手,切实解决重视不够、资金缺乏、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明确目标要求。市委制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帮扶特困党员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特困党员帮扶活动的意见》,制定帮扶工作五年规划,从2003年开始每年帮扶1/5贫困党员改变贫困状况,2007年使全市450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二是构建责任体系。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的领导体系。自2003年6月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个县级党员服务中心以来,全市已建立3个县级党员服务中心,96个乡镇党员服务站(室),255个村(社区)党员服务点,形成了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三是拓展工作力量。大力推进“脱贫致富信息服务组”、“技术服务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种养殖服务小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岗位信息中心”等各类帮扶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四是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工作典型,大力营造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强化帮扶措施。为提升工作实效,我们大力强化帮扶措施,不断解决农村贫困党员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发展意识不强、信心不足、本领不高、致富无门等问题。一是实施“观念帮扶”。通过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贫困党员增强脱贫信心,改变思想守旧、懒散、小富即满等落后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二是实施“思路帮扶”。积极帮助贫困党员理清思路、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致富信息,寻求致富项目和门路。三是实施“政策帮扶”。积极在手续办理、税费减免、费用征收、就业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为贫困党员脱贫致富提供政策支持。四是实施“科技帮扶”。积极开展“送技术送项目”的科技扶贫活动,大力开展就业技能、信息实用技术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五是实施“感情帮扶”。党员干部经常深入贫困党员家中,带着真情实感走访慰问,让贫困党员增强对党组织的感情。

(三)努力创新活动载体。创新载体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努力创新帮扶工作活动载体,通过连续不断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一是党内“三级帮扶”活动。2002年以来,1300多个市、县(区)、乡镇党组织,10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50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2004年度被评为全市群众满意的十件大事之一,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还为此编发工作简报,介绍了我市的做法和成效。二是“爱民书记向爱民党员干部深化”活动。坚持将“爱民书记”活动中由书记的示范行动扩展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2004年以来,动员和组织市直机关和县(区)机关2000多名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农村贫困党员1000多户,努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送温暖”活动。坚持每年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让广大贫困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是“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帮助党员解决发展缺资金、项目问题,2003年以来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累计向25000多名农村党员发放贷款近2亿余元。五是技能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烹饪、编织、缝纫、机械、营销、保安、花卉种植等技能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的致富本领。2003年以来,已经累计培训困难党员50000余人(次)。

二、我市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工作制度为切入点,为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提供强大外力支持。我市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的现实,决定了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必须依托外力支持。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探索建立帮扶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促使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精力到位,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党内创新争优相挂钩,列为党建目标管理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共推共建制度。坚持党委总揽、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解决了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问题,构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共推共建的机制。要求市、县、乡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几帮一”、“一帮几”方式,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党员,凡达不到要求的,帮扶单位不脱钩、不撤人。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实行登记造册制,组织为农村贫困党员建立记载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和脱困措施等内容的“爱心档案”。实行定期汇报制,各帮扶单位每季度报告帮扶工作情况,及时了解通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结对公示制、帮扶承诺制、脱贫验收制、联席会议制等系列制度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始终坚持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着力点,激发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因是决定因素,注重增强自身发展内在动力才是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的关键。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素质为着力点,教育引导农村贫困党员自我创业自我发展。一是推进观念创新。通过开展专题辅导报告、思想大讨论、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党员观念创新,帮助他们切实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理清发展思路。组织向农村贫困党员讲清楚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深入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方针政策,明确本地区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具体措施,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三是提升致富本领。依托农广校、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采取“学校+场园”、“课堂教学+劳动实践+素质训练”等办法,强化农业技能培训,努力使4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三)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落脚点,教育引导农村贫困党员永葆先进性。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落脚点,着力增强农村贫困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一是增强先进意识当先锋。通过组织理论宣讲团、宣讲小分队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措施,深化农村贫困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员保持先进性要求的认识,明确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带头脱贫致富做榜样。自身脱贫致富是对新时期合格党员的要求。教育农村贫困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做遵纪守法、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模范;引导农村贫困党员学习致富本领,增强致富能力,在脱贫致富中为困难群众树榜样。三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模范。教育和引导农村贫困党员牢固树立自己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的观念,积极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发展致富,争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

三、新形势下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思考

农村贫困党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同时也和党员自身的局限有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党组织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要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通过制定落实配套优惠政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切实提高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列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要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抓不放,在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二要在责任上明确目标。要形成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要实行目标管理,坚持联系帮助对象不脱贫不脱钩,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要坚持把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工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党内创新争优、干部的任免使用相挂钩,并列为党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三要在工作上形成制度。要完善督查制,实行帮扶承诺、脱贫验收等制度。要坚持结对联系帮扶制,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要大力表彰结对帮助农村贫困党员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部门,要提拔任用事迹突出、成效明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使关心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第6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回顾我村党支部本年度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 。

我村党支部结合我村实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在我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总结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形成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党,对极个别思想落后党员,坚持正面教育和帮教转化两手抓的原则,既通过总量控制维护好党组织和党员内部安定团结的大局,又注重帮助落后党员找准落后症结所在,通过“一对一”、“多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帮教转化,并以不合格党员为个案,深入进行剖析,给广大党员以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党组织整体带动和党员单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同频共振。要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重视农村党组织对党员个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示范带动效应。为此,我村结合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力争五好支部,掀起了广大农村党员争先进、争一流的热潮,并在广大农村采取党员与困难群众、上访户“结对”等方式,在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携手共进的桥梁。今年我村召开支委会12次,支部会议4次,本村申请入党人数18人,通过培养的有3人,积极分子2人,转预备2人,转正2人。为使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章可依,我村还推行了农村党员承诺制度,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细化党员先进性标准,通过村党支部与广大农村党员签约定、定责任,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最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对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重点研究学习《****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二、以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推进村各项建设。

(1)积极推进十里香新农村建设。

我村十里香新农村建设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在县,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新农办的具体指导下,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新农村各项建设处于收尾阶段,道路,篮球场,村民活动室,池塘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村容绿化亮化也达到标准,剩下的是卫生维持,垃圾清扫,绿化保护等后续工作。今年上级领导多次来新农村视察指导工作,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让十里香无愧于省级示范点的光荣称号。

(2)完善村农民小区各项事务和村饮水工程。

农民小区是我村重点打造的精品工程,原计划建房130多户,现已全部完工。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水电,通信设施也全部完成安装并运转,绿化覆盖率也达到预期目标,物业管理有序进行,小区安全整洁,得到业主一致认可和社会广泛赞誉。在受到村民组和企业对于饮水问题的反映后,村联系协调上级职能部门,将自来水引入我村,方便了个人和企业用水,使他们用上了放心水,完善了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3)道路水利兴修工程竣工。

今年我村对318线至县垃圾厂段道路进行了铺建,村通过各种形式筹措资金80余万元,以村村通施工标准对此段道路进行了全面建设,拓宽了道路并铺设了高质量的水泥道路,并沿路铺设了排水沟,此条道路的竣工节省了县垃圾厂车辆进出时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且为当地村民组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我村耗资十余万对几处水库塘坝进行了出险加固和修缮,提高了水利设施的防汛能力,保证了汛期安全和农田灌溉。

第7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一、加强组织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农场成立了以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示范场实施方案,并由场党委书记与各包村领导签订了党政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责任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工作队分片挂点,分赴各村队督查、指导党建工作。

二是场党委注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注重自身建设,场党委按照“五个好”条件,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工作纪律及考核制度,针对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场村两级干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一整套加强、完善村队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使各村队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划、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整体推进,取得良好创建效果

在创建工作中,我场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农场经济上,工作务实,不搞花架子。党政班子成员能正确对待已取得的成绩,不骄不躁,积极谋求更大的发展。通过查找后进村、后进站所存在的差距,上半年,农场对各村队党支部、站所人员进行了调整,同时,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了班子建设、党员干部管理和农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农场实际,制定经济发展思路,集体经济的收入逐年增长,小康业绩有成效。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在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场活动中,农场党委始终把创建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放。1、建立学习型的班子。党委始终坚持每周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周一的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学习有关文件、贯彻有关指示精神,并明确要求副科级干部每年撰写两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论文,目前已撰写论文3篇。2、加强农场党校建设的培训力度。上半年,农场组织理论、科技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500余人次;开展双语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200余人次

二是力行“亲民”举措,强化“为民”意识。场党委、管委在党员中广泛开展“进村入户、帮民脱贫、助民致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的工作方针,确保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场党委、管委努力发挥“真抓实干、克服困难、勇于拼搏、不甘落后”的农场精神,为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场领导注重为职工干实事、在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中,场管委与金融部门联系春耕贷款800余万元,为农牧民春耕备耕提供了保证,2007年上半年,机关干部出工500余人次,下村队防洪、植树、修路、修自来水管道,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农场采取投工投劳的形式投资20万元,对10公里条田道路进行了维修。特别是近几年,把职工的养老统筹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全场有退休干部职工474人,人均发放工资500元,另有10亩土地不收任何费用,农场职工思想稳定,平时职工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是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场党委、管委通过上级部门扶助一点,农场投入一点,分别对农四队文化室、三个远程教育站点投资6.5万元进行建设;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各支部非常重视软件建设,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制度。如通过党员“”制度、村队干部坐班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各村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

四是狠抓长效机制落实、先进性教育成果得到有效落实。场村两级认真学习《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实施意见》精神,对已经结束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整改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教育》等四个制度,并制作了各类版面充实到各村队党员活动室。同时场党委加大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意见建议整改力度,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走访党员职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充实完善制订了新的整改措施,建立了台帐,明确了责任和期限。目前,全场共征求党员意见建议20条;短期整改5条;需中长期整改的15条;经场党委、各村队的努力,上半年已整改3条;还有2条按期限正在落实。

五是落实各村队“民主日”活动。在民主日活动中,各村队党支部按照要求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各村队在民主日活动中针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重点整改了各村队条田道路维修的问题,并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在今后“民主日”活动中,农场党委、管委将土地、自来水等问题认真整改,密切干群关系。

六是狠抓“双清”工作。农场党委、管委制定措施,认真对各村队清提留、清土地工作,截止目前,共清理提留16万元。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农场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意愿,实行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农场从村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抗震安居、村容、村风、产业发展等方面按照具体的标准来建设。上半年,农场采取投工投劳的形式,投资20万元对10公里条田道路进行了维修;新建抗震安居房88户;修建防渗渠1.3公里;植树造林100亩。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下半年党建工作思路

1、农场基层组织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各村队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少发展后劲和可行的增收思路。

2、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8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论文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然而,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网上调查等方式调查,了解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要求。

一、调查基本信息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村级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要求。

然而,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还需要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改进与完善。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关注并利用暑假时间做了此次调查报告。此次报告我们以北京郊区农村为主,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网上调查等方式调查了邢家坞村、西庄村、司马台村、南白村、南关村等5个村,主要包括房山区、怀柔县、密云县。我们通过事先精心准备的调查问卷,和所在村的本校大学生村官的帮助,我们了解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各村所采取的措施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从此次调查深切感受到当代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完善,党员思想的提高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调查的不易与辛苦,并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次调查的基本信息如下: 

从整体来说,此次调查中各村工作紧紧围绕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较强;随着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很大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也为各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助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年轻化;同时,各村积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丰富党员业余生活,提高党员觉悟;各村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服从乡镇领导,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切实从对农民具体生产活动的直接指挥中解脱出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而要将重点放在创造发展条件和保障服务上来。因此,各村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适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创新。

近年来,各村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一)、现存问题

1.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是否能适时调整和改进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目前许多农民党员领导干部领导能力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工作理念陈旧,领导发展能力不强。(2)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级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对改革思路不清,错失许多发展良机,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步伐缓慢;(3)落实方针政策能力不强。村干部综合素质低,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显得力不从心,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人浮于事;(4)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一些村级党组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使农村中的矛盾升级。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2.农村党员思想保守落后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先进性不足,一直制约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对此我们对郊区的邢家坞村、西庄村、司马台村、南白村、南关村等5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村子,根据调查问卷和网上调查,进行了相关指标统计。我们以五个村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得出下图:图1为党员学历结构图、图2 为党员年龄结构图。 

 

\s 图1 党员学历结构图 

 

\s 图2 党员年龄结构图

从上图可看出,党员学历总体偏低,本科学历以上所占比例较低(3.4%),年轻党员比例低(10.35%),50岁以上的比例占72.4%,党员老龄化程度高,思想难以很快转变,导致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缺乏组织观念,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从当前来看,多数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抢机遇发展的意识不强,这就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及其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很难转变固有落后观念;(2)许多老党员本身入党时学历偏低,思想水平较低;(3)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期学习能力下降或学习松散或学习途径、学习方式不对路,导致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从而行动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党和群众的要求。在现阶段一些基层老党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大集体时代,习惯于简单地接受上级的计划和对农民下达计划;在工作中,工作缺乏创造性积极性,空谈口号不结合本村实际落实,使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激烈市场竞争、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3.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基层党员的现状不相适应

农村劳动力流失尤其是党员外流是现阶段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题,对此我们选取了郊区的邢家坞村、西庄村、司马台村、南白村、南关村等5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村子进行指标统计。我们以五个村的数据为样本,得出下图:图3为村中党员劳动力流动图。 

 

\s 图3 村中党员劳动力流动图

由图可知,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民党员已从纯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他们不再单纯地靠自家土地吃饭,而是进城或到外地打工。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是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对党员的服务和权利保障。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管理理念很难相适应。

新形势下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流动党员带来的问题使得基层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调整。如许多党员时间难以集中,人员难到齐,思想难沟通导致难以开展集体活动,原有的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按时交纳党费的规定等都很难做到。这使得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够完善

在所调查的村中,房山区良乡镇邢家坞村在建设新农村具有普遍代表意义,故以此村得出下表:

邢家坞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汇总表

村级其他组织是否健全

参与会议情况

较好

党校开展频率(次/年)

2

每次参加人数

150

党员活动室数(间)

6

活动次数(次/年)

10

表1邢家坞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汇总表

从上表可看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其他组织不健全,如集体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等,有的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一切事务均由党支部包揽,各自无法开展活动。

(2)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资待遇偏低,干部中普遍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

(3)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这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约束。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s 图4 各村每年开展党员培训班与党建活动比例图

特别是软弱涣散支部有的半年以上没有正常开展组织生活。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局面。

(4)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党支部内部不协调,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要进一步明确村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系会议制度、村干部参与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以及村民评议“两委”制度等,逐步把农村“两委”班子的关系纳入严格按照制度化程序办事的良性循环轨道。如下图所示。 

 

\s 图5 村委党委意见协调效率统计图

5.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保守,缺乏实效性

(1)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不注重村情民情而盲目执行导致村民反感抵制,使组织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效果,使工作难以开展。 

 

\s 图6 各村村务公开周期统计图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村务公开的内容有: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根据《通知》要求,要把村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 支情况。同时,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村务公开的形式:农村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公开。村务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

但在村务公开过程中,避重就轻,过分夸大成果,掩饰集体损失,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致使老百姓很不满意。

(2)农村基层干部运用行政指令安排生产生活,很少采用思想教育方法缺乏市场观念,使党支部组织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肃性,致使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二、问题对策

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客观要求

(1)以班子稳定为基础,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拓宽选拔渠道,根据本村实际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

(2)要继续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同时开展本村党校培训,加大对本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3)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家以及外出务工青年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当前,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县乡机构改革中分流的国家干部中挑选村干部,充实到现任的村干部队伍中。

总之,要继续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个好”乡(镇)村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2.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要重点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对科技文化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运用,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党员分析总结各阶段学习成果。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利用党校、干校、高等院校以及经验丰富的基层优秀领导干部等资源,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自主学习的途径,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2)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落到实处。村党委根据党员的年龄、能力、特长、政治素质以及党员个人的意见等情况设置合理的岗位,比如农业发展类、养殖业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思想政治类等岗位,使广大党员能够明确责任,发挥个人能力,带动全村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交流讨论会,相互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必须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工作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

(4)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3.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主题活动

(1)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继续扎实开展三级联创、评优树模活动活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如调查中的邢家坞村结合本村实际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讲堂,每季度集中学习党建知识;利用党员多媒体活动室,播放时事宣传片等影像资料;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老年秧歌队、宣传队等;开展好“两日”活动,深入党员干部群众中,做好村务公开和政策学习;积极配合乡镇开展主题纪念、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倡“靓丽、和谐新农村”的口号,动员群众环境整治工作,实现街面干净。

(2)在“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上,要抓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3)加强并严格奖惩制度。制定和实行干部培训、阵地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对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乡村除按规定补助外,给予一定的奖励;没有完成的,除通报批评外,要扣减一定比例的补助。同时,上级将把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三级联创”活动以及各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中予以总结、评比和表彰。下表为邢家坞村党员获奖情况。

2008年邢家坞村党员获奖情况汇总表

模范党员

9

村级

2

镇级

7

表2  2008年邢家坞村党员获奖情况汇总表

4.积极完善工作方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上,更要体现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能力上。

面对这种形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切实从对农民具体生产活动的直接指挥中解脱出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而要将重点放在创造发展条件和保障服务上来。因此,要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这种职能转换的有效形式,例如,司马台村党支部对该该村主导产业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导群众发展主导产业的热情,找到了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新思路,通过依靠具体可操作的示范引导、靠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靠细致周到的服务,引导、支持和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示范性和直观性,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这是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又展示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5.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服务能力

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农村各项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当前党对农村各项改革的根本目的。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除了看其政治、工作能力外,还要看其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点要求,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

各村积极按照乡镇党委合理确定党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考核制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也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加强了村基层党组织经济服务能力。

因此,在实践中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要坚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9篇:农村党员工作思路范文

结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围绕新时期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谋利益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党员能手培养成村社干部”的“三培养”工作。“三培养”工作实施几年来,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三培养”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找到了最佳途径。“三培养”工作通过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之间开启了“直通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共产党员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结合,使农民党员迅速增长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先进性、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本领;也大跨度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使基层党组织迅速增长了体现战斗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的引导、帮助、带动和示范作用,切切实实变成了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同时也变成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对党的信任。

二、“三培养”实现了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体现先进性找到了有力手段。“三培养”工作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求实态度,紧紧抓住“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和“村社干部”这三支广大农村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先进群体,通过三向培养,实现了农村党的建设和领导经济发展的科学对接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对接与结合,不仅使已经富裕起来的能人找到了“富而思进”、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更主要的是使广大农村党员找到了在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用武之地,增加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使基层党组织找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的工作方法,找到了“抓手”,从而提升和改变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农村党组织和农民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为今后进一步体现党的先进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三培养”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找到了动力源泉。“三培养”通过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为落后地区农民树起了学习模仿的新旗帜和新样板,改变了他们多年来形成的对人的评判上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直接向共产党员提出了带头打破传统观念、带头变革生产方式、带头承担创业风险、带头为群众探路。带头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新要求,同时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配套措施,力争使党员的实践获得成功,产生应有的示范效应和轰动效应。通过党员成功实践的带动,现代生产力文明迅速传播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农民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改变生产方式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重要的是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提高了他们接受新事物、吸纳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自觉性与承受力,从而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找到了不竭的动力。

四、“三培养”促进了领导方式与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三培养”工作把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工作的方法、即为人民谋利益的方法,引导到以“三培养”为重要手段、以“示范”为关键措施、以“富民”为根本目标的新思路上来,把原来的“行政命令”变成靠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靠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农民;把“指手划脚”、“直接干预”变成“做给你看,带着你干”,从而改变了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习惯,增强了工作的示范性和直观性,把握了领导农村工作的主动权。农民群众从干部、党员身上看到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牢骚少了,怨气少了,情绪少了,理解增加了,感激增加了,信任增加了,干劲增加了,羡慕党员、想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多了,从而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了根本的改善。另一方面,通过把一大批有致富本领、有政治觉悟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不断地为农村基层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不仅壮大了党的队伍,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而且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扩大了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面和覆盖面。同时,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社干部,村社干部往往就成为“双高双强”即: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农村有影响力的党员骨干,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党领导农村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执政的本领。通过这三个方面、三向互动的工作,大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与号召力,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