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风险投资行业论文精选(九篇)

风险投资行业论文

第1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成立,各省国资委基本到位,年底以前地市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陆续到位。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各级国资委作为国有出资人的三项基本权利,即选择经营者、重大决策权、资本收益权也将到位。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要求,国资委不能干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不能做“婆婆加老板”。但是“婆婆”和“老板”的界限在哪里?如何界定维护出资人权利和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界限?已经成为各级国资委面临的难题。

在当前,企业的重大决策风险突出表现为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各级国资委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管不管,如何管,已经成为当前的矛盾焦点。

二、与现状的矛盾

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决定重大投融资行为,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后执行。

一方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问题突出,在“海南房地产热”、“期货热”、“”股票热“中,损失惨重的多数是国有企业,充分暴露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漏洞;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打着宏观调控、治理”重复建设“的旗子,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审批。

结果造成一方面国有企业上项目审批手续繁琐,一个项目一年甚至几年批不下来,耽误了不少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决定投融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竞争,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手脚。

同时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以“五小工厂”为代表的落后生产能力长期淘汰不了。

所以,上届政府朱镕基总理多次讲,“实践证明,行政审批制管不住重复建设”。

如果说在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还可以理解,那么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大背景之下,在各级国资委建立之后,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已经明显不合理。有关政府部门只行使审批权力,不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审批既缺乏的依据,又侵犯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合法权利,属于明显的“越位”。

面对政府部门的越权审批,面对不少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是各级国资委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实际包含三个:管不管,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

管不管。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水平低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一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不经论证,盲目、随意、甚至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重大的投融资,屡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教训极为沉痛。特别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国有企业,许多重大决策失误找不到责任人,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所以,从历史教训和现实情况看,各级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必须管,必须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重大决策的约束机制,不管绝对不行。

如何管。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管理既不同于政府部门的审批制,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行为,必须走法制化的道路。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程序,实现谁决策、谁承担风险,必须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必须追究审批人的行政责任、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管到什么程度。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只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管理,但是什么样的行为算“重大”?必须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三、“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与“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损失,使国有经济更好的,而不是束缚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防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应该是管住不规范的企业,同时要放开好企业的手脚,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不能对所有的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实行一种标准。

第2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委托理论 风险投资 启示

一、委托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等由于发展风险投资历史较长,效果显着,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凯伯和谢恩(Cable and Shane,1997)曾提出了一个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关系的合作博弈模型,但在模型中未考虑到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分工属性问题。L.吉本斯在《博弈论基础》中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从信号博弈方面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分析[13]。Gompers(1993)在其博士论文《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中认为: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和努力对风险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使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回报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上市或被兼并收购时的股票价值,从而将风险企业经营团队(风险企业)的利益与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另一方面,风险企业经营团队在运营企业过程中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好处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这将严重损害风险投资企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将一部分控制权配置给风险投资企业(且与所有权配置无关)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工具作为筛选和激励的有效手段。[14] 另外,萨尔曼(Sahlman,W.A,1990)、勒纳(lerner ,1994)、J.lerner 和Rodney Clark等也对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已开始吸收委托理论的成果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姚佐文(2001)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中指出,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个人利益,并通过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15] 黄美龙(2001)在《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并比较分析了股份公司、有限合伙制和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异同。认为政府作为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极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主体为民间机构或个人,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16]张帏和姜彦福(2003)在《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中指出,“所有权必须与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风险企业中的实际现象。基于风险投资的特点和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特性,利用Tirole(2001)模型分析了风险企业常常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原因,并引入连续控制权变量,对此模型进行拓展,导出风险企业为了获得风险投资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企业融资时经营团队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数量、运营企业时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经营团队声誉好坏等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认为:从静态来看,风险企业经营团队控制权随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的增加而递增、随运营企业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增加而递减;从动态角度分析,随着风险企业经营团队人力资本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资产,其必须放弃的控制权将相应减少。同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风险投资中采取的治理机制应当是特殊的相机治理机制,即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风险企业经营团队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17][18] 田增瑞(2001)在《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中提出,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之间,风险投资企业应承担无限责任,并应建立信誉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和企业之间应签订可转换优先股的契约,以转移风险。[19]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及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考察,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20] 另外,俞以平和张东生等人对风险的控制和激励也进行了研究。

二、一些启示

根据委托理论的发展,结合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则更好地分析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

(一)从风险和分担的角度来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借鉴委托理论关于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委托关系,从人的风险控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局限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人(风险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如何通过投资前的尽职调查来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却忽视了风险投资高风险特性下的委托关系形成和维系机理,缺乏对风险投资整体运作模式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对风险投资的整个委托关系中的风险问题这根主线的作用,这样,对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的研究不能区别于一般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委托关系,对实践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从风险投资的风险和分担角度出发,有助于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形成的前提即对高风险的逐级和分担,与利益主体在关系过程中风险控制与激励相结合,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解释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特点对风险投资运行效率的作用,抓住了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实质,明确了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从风险和分担角度研究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问题,应看到风险的逐级转移和释放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因而,研究的范围应将投资者到风险企业的风险过程纳入研究,侧重于A级和B级各自的关系特点,以及与整个关系链条的关系的研究,以阐述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特点。从研究对象上而言,为适应风险、分担及提高投资效率的需要,各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来适应风险的转移和分担的过程,说明了对风险效率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所以,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应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到风险企业的完整关系链,个体对象是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样,为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提供了明晰的研究载体。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学者们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国外的发展环境 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也远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涉及风险投资的相关资料数据较难以获得,因而,国外纯理论的研究不一定完全适应我国的具体制度环境,实践的经验通过运作比较的方式给予我们启发,所以,在系统对风险投资的委托关系研究中,可考虑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统计等方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风险投资实践,在研究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共性下,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特征及关系的行为过程。

(四)研究内容的扩展

1、在考虑风险条件下,将投资者、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这三个“黑箱”打开,对风险的效率传递机制问题及各种委托关系路径下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2、研究风险投资效率与委托的风险效率相关性。委托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运用和研究,是企业内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的拓展,应层级委托关系的效率对风险投资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委托关系路径下效率问题。

3、对委托人和多人进行探索性研究。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企业也可能出现“委托人缺位”、“激励机制缺位”等问题,对风险分担的影响将决定风险效率的传递机制问题。多人可能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关联产业内企业,或是具有产业链关系企业,或是企业内部治理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别选择问题,其相互作用机理,关系效率及相互监督成本等系列问题,及可能存在的“人缺位”问题等,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Holmstorm ·Bengt,1998. The firm as a Subeconomy. MIT working paper.

[2] [3] [4] [5] 均译载自《企业的经济性质》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 李春琦和石磊《国外企业激励理论述评》 《经济学动态》2001、6

[7] [8] [9]均译载埃瑞克·G·菲吕博顿 鲁道夫·瑞切特编 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9

[11] 徐新 邱菀华(1998)《委托—理论中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对最优契约影响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

[12] 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P167-20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美] L·吉本斯《博弈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4] Gompers, 1993 《理论、结构和风险投资模式》译自“The Theory,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Ph.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15] 姚佐文《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预测》2002.1

[16] 黄美龙 《美国风险投资治理机制及借鉴-基于委托理论的分析》硕士论文(2001)

[17] 张帏和姜彦福《风险企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研究》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2003、3

[18] 张帏《基于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的创业投资制度安排研究》2001博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3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理论分析

(一)认证理论企业融资的两种传统方式是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主要发生在企业发展的中、晚期阶段。风险投资的出现将社会的融资功能扩展到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问题,还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降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4〕。IPo是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由于风险投资是IPO市场的经常参与者,而且十分关注自己的声誉,因此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发行价非常接近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发挥了对IPO公司的认证作用。公司IPO的过程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发行公司拥有比外部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崩溃,就需要第三方的认证来保证发行的成功。风险投资比证券承销商、审计机构等金融机构相比能更好地发挥认证作用,原因在于其持有股份、占有董事会地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等,因此与其他金融中介相比,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之间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密切关系持续的时间更长;此外由于多数风险投资以有固定存续期限的有限合伙制存在的,若要未来成功地筹集资金以继续存活,则过去的业绩表现以及所建立的声誉就是极端重要的,因此风险投资会控制可能出现的认证错误。总之,风险投资必须要具有下列的条件才能发挥认证作用:具备认证资本、认证资本大于其虚假认证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以及企业取得认证服务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这三项条件。风险投资的认证作用是梅吉森和韦斯(Me骊nson&weiss)等学者提出t’〕,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认证理论认为,质量好的公司会吸引风险投资的参与,当市场中缺乏传达公司真实价值的有效途径时,风险投资对发行公司的持股将被认为是发行公司的认证,被投资者视为公司具有良好前途的信号。此外,风险投资也会通过持股参与公司的决策,全程监控持股公司的运作,为其提供增值服务。梅吉森和韦斯(Me骊nson&Weiss)之后,有很多学者也开始研究风险投资的认证问题,然而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具有.认证作用,如贾因和基尼(Jainand瓦ni)认为风险投资参与的IP0公司具有更好的运行效率,说明此类公司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从而认为风险投资具有认证功能〔”〕。王(W恤唱)等对新加坡市场的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脚股票抑价程度更低,因此在新加坡市场上风险投资业存在认证作用[s]。查欣(Cha响hine)等人基于英国和法国进行了类似研究,同样表明风险投资在IpO中具有认证功能困。唐运舒等(么l粥)经过实证分析发现,香港创业板市场有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发行价格要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公司,其结论支持风险投资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已初步具有西方发达证券市场那样的“认证,’功能,有风险投资持股是被市场认为公司具有.良好前途的信号[7]。而有些学者的研究却表明风险投资没有认证作用,如巴里(Ban了)等基于1盯8一1卿年美国市场的IPO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对叨抑价并没有显著影响〔’‘};布雷夫和贡拍茨(B~andGol叫姆玲)及李和瓦哈(硫andwa-ha)也获得类似的研究结果[17,18];林德曼(凡nde~)对德国Neuer市场、法国N~市场及英国Tech市场的1姚-1朔年的IPo所开展的研究,同样没有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可以降低IPo抑价[’0};基于日本市场和中国中小企业板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答案仁19,明。综上所述,学术界虽然认为风险投资可能会对IPO公司发挥认证作用,但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认为目前所开展的关于风险投资认证作用的研究,主要考虑是否有风险投资参与,并没有考虑风险投资本身的差异性,如美国的风险投资一般是独立机构,而德国的风险投资大多是银行的附属机构,日本的风险投资一般是大保险公司的附属机构,这也许是基于这三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之一。而中国的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中政府资金一直以来占据着较大比例,因此有必要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理O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认证作用的影响根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的分类〔”,瓦川,本文把目前活跃于中国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分为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包括各级政府及国有独资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直接资金支持)和民营风险投资(包括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含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金,非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如证券机构和信托投资机构等提供的资金以及自然人组建的风险投资),下文将分析这两类风险投资的差异。1.具备认证资本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各级政府或国有独资企业,政府之所以投资于风险投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不仅是高新技术公司早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不仅带给投资者收益,还会扩散到厂商、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22]。正是由于风险投资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对本国或本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因此才会形成了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未来获取巨额投资回报,而且后续融资的压力较小,因此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认证资本较弱。民营风险投资大多受到风险投资巨大投资回报的诱惑而出现。民营风险投资若要生存下去,则后续融资的压力会一直存在,因此要求民营风险投资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信誉,从而说明民营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认证资本。2.虚假认证的负收益风险投资不仅仅只是一种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为风险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供咨询帮助和信息,这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川。由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高层管理人员多为政府委派,不熟悉专业技术,缺乏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经验,对市场反应不敏锐,且投资万一失败,还将可能要承担较多的非经济责任,从而影响其在仕途上的晋升,因此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虚假认证带来的负收益较高。民营风险投资往往在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市场渠道、人脉资源、相关的技术创新等方面为风险企业提供帮助,还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为风险企业背书〔23],因此民营风险投资的参与程度较深;而且民营风险投资的投资目标是期望获取巨额投资回报,因此会尽量避免虚假认证。3.企业取得认证服务要支付的成本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当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企业要取得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认证服务要付出的成本较少;而民营风险投资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审慎调查”以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因此企业获取民营风险投资的认证服务要支持的成本较高。风险投资发挥认证作用的基础是其对企业的识别、管理以及监督等行为的综合结果,这些行为使其作为第三方降低了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和民营风险投资在所具有的认证资本、虚假认证获取的负收益以及企业为获取认证服务要支付的成本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证明风险企业价值真实性的可信度会有差异,从而导致其影响认证作用的效果。

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1.风险投资的差异性与抑价抑价是研究公司IP0的重要指标,它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克服“赢家诅咒”的一种方法,因此风险投资可以通过改变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正0抑价,但不同的风险投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并不相同。IP0抑价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小企业板抑价问题同样存在,它是研究风险投资参与对IPO影响的重要指标[9]。已有研究表明Ipo抑价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一级市场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真实价值认识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越高,公司的IPO抑价率就会越大上24j。由于风险投资在投资企业之前进行了尽职调查,在投资企业之后可以深人到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因此风险投资可以改善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改变信息不对称影响抑价。风险投资的差异性导致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并不相同,因此在中小企业板,不同类型风险投资的参与会导致所投资公司的抑价程度不同。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假设Hl:风险投资的差异性会影响IPo抑价。由于中小企业板的设立较早,当时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不成熟,尤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在资本数量上较大,但管理机制落后,从而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在投资目的、管理人员的投资水平及对风险企业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因此改善信息不对称的能力不如民营风险投资,导致投资者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要求的折价程度要高。因此本文推断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将会具有较高的抑价;Hla: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抑价影响程度较低。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相比,民营背景的风险投资则是典型的活跃、长期投资者口几在以退出为导向,股权投资一获得资本增值一退出的风险投资的投资程序中,民营风险投资在进行投资之前和投资之后,会深人企业的调查和管理之中,所以民营风险投资比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能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民营风险投资特别关注其声誉,因为声誉对其能否获得资金组建下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有重要影响,而声誉和其以往的投资收益率密切相关,因此市场可以通过民营风险投资的声誉来判断其所投资公司,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本文推测在中小企业板,民营风险投资能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能产生较低的抑价。Hlb:相比较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民营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抑价的影响程度要高。2.风险投资的差异性与IPO后收益由于资金来源、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将导致风险投资对其所投资的IPO公司的长期收益产生影响。民营风险投资通常专注于某些特定行业,并且会建立社会网络[25],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表现在能够帮助受资企业开发战略、获取其他融资、招募经理人等[26]。一般认为高度的专业化和良好的社会网络能增加所投资公司的长期价值〔川,即IPo后收益表现较好。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使那些寻求资金的企业顺利获得风险资金(而非挤出私人风险资本),以及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使其更好地发展[28];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效益性,而且对国民经济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和渗透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风险投资与高科技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希望催生本国或本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虽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也发挥了价值增加作用,但由于其投资目标、管理人员的能力等多方面原因,因此对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加程度较小。综上所述,这两类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加作用存在差异,因此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在IPo后收益上应该有显著差异。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风险投资的差异性会影响风险企业IPO后收益。HZa:民营风险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IPO后收益较高。HZb: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IPO后收益较低。

(二)研究样本与变t本文选取2011年n月n日前在中小板上市的631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其中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有149家。本文以公司十大股东是否包含风险投资公司判断其是否具有风险投资参与。若十大股东的名称中有“风险投资”、“创业资本投资”、“创业投资”等“投资”字样的公司,则进一步根据《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中的风险投资公司名录,若被名录收录,则认定为风险投资;或者查询该公司主营业务,若其主营业务包括“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则认定其为风险投资公司。①本文采用横截面回归方法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差异对中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及IPO后收益的影响,涉及风险投资背景、市场收益率、市场热度、账面市值比等研究变量,各研究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2所示。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各个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股价信息来源于通达信软件。

(三)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IPO后收益一般有四种方法,其一是通过比较新上市公司的收益与市场指数的比较进行研究,其缺点在于隐含着在同一时段,所有公司具有相同的平均系统风险;其二是采用配对方法进行研究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的IPo收益,如基于公司规模,或规模及行业,或规模和账面市值比等,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才不至于产生偏斜;其三是采用时间序列三因素模型;其四是基于市场收益,对不同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论

第4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风险资本联盟初创企业道德风险契约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引擎,但技术必须通过市场化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给社会带来物质上的进步。把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创业是一个极为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形下,创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也是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社会的有力工具。鼓励创业,发展创业已经是当今世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紧随国际创业潮流,支持创业的力度不断加强,并于日前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创业板市场。

但创业企业在融资方面中还是遇到了严峻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能力与其的经济贡献是不匹配的,就如学者们所说的是种“强势弱位”(migthy-weakbit)现象。对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涉及创业企业的技术构成,社会的理财观念,区域文化的“传统”,投资者的风险爱好理性程度投资习惯等等多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投资的安全性。那么只要能有效降低初创企业的风险,他们就会更容易掏出口袋里的钱进行投资。因此,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就是解决初创企业融资困难的非常有效的办法。下面我们将从风险投资者的角度展开论述,阐述风险投资联盟的优点,设计风险投资联盟的契约,并得出风险资本联盟可以缓解创业融资困难的结论。

二、风险资本联盟及其优势

为解决创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风险资本联盟这个概念。风险投资联盟,指的就是有多个风险投资者组成,共同对一个项目或多个项目进行联合投资的联盟。投资高风险和联合是这个联盟最关键的特征。风险资本的出现,直接缓解了创业者从银行体系融资的压力;而风投联盟的出现,则减轻投资者对风险的不安及回避,间接的改善了创投企业的融资能力。据统计,现在国际上通过风投辛迪加模式完成的投资额已占总体投资额的50%以上并有着继续上升的趋势。

风险资本联盟相对单个风险资本来说,在投资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分散和风险回避

对初创企业的投资,高风险,高回报是最关键的特征。由于初创企业往往由某项技术的革新引起,市场信息是高度不明确的,甚至没有任何的市场信息。因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首先,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商业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其次,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和政策方向的变化。再次,初创企业的技术革新会引导出新的产品,当该产品是某种成熟市场产品的替代品时,老企业必然竭力维持其市场地位并加速技术革新。

正是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初创企业的成功率是极低的。一般来说,单个创业企业的成功概率不会超过10%。如果风险资本进行单独投资,那么因为其有限的资本,只可能挑选一个或少数几个的企业进行投资,风险得不到分散,将单独承担以上绝大部分市场风险。而也正由于其有限的资本,只要初创企业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风险资本很可能只要经历一次失败,就会丧失再投资能力,从而必须离开市场。

而相比,风投联盟则可明显避免单独投资的巨大风险。避险便是风投联盟形成的最初动机。根据投资组合的原理,风险资本通过联合,构成风投联盟,其将拥有充裕的资本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投资。在项目组合里,尽管单个项目的成功率还是极低,但由于初创企业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那么只要有那么少数的企业创业成功了,风投联盟的收益还是相当可人。极端的情况是,风险资本单独投资,只要有一个项目失败了,那么风投就要面临毁灭的打击;而风投联盟,只要项目组中的某一个项目成功了,那么即使其他项目都失败了,整个联盟的风险投资还是成功了,构成联盟的成员也就成功了。这也是投资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具体应用。

2.风险联盟能优化对投资项目的选择(deal selection)

单个风险资本进行投资,那么投资决策权肯定归于资本所有者。但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及非理性偏见等原因,单独投资者往往难以做出高水平的投资决策。而通过风险联盟的方式,所有权分散,必引致决策权的分散。联盟投资决策的做出,必须先经过联盟成员的讨论与磋商。通过讨论磋商,一来,增加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使成员是在更了解对象的情况下提出决策建议的;二来,讨论磋商能有效抑制道德风险,防止内幕交易。因此,通过联盟形式进行的投资决策,往往能避免仓促的非理性决策,进而选出更优秀的项目,减低投资失败的风险。

3.风险联盟能有效的促进投资增值(value-adding)

联盟在进行投资后,不管是否参与初创企业的管理工作,都会对初创企业的监管和经营战略的形成产生影响。我们可以想像,单独投资的风险资本,因为没有合作者,其必须单独关注整个项目并做出进一步投资的策略。而风投联盟,因为有众多成员组成,在初创企业的后续跟踪上可以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从而分担了成员的工作量。假如一个风投资本不仅仅投资了一个项目,那么其必须根据项目的多少和重要性分担有限的资源,往往造成手忙脚乱的现象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风盟由于分工合作,每个人的资源可以合理安排以关注特定的项目,通常会取得更高效率更优的结果。

值的强调的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根据Mikko和Markku的研究,风险资本的绩效与其参与的项目数存在反u型的曲线关系。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投资不足抑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压制了业绩的增长;但当投资过度,风盟的资源不足以分散应对过多的项目时,项目的增加将引致无效率,随着边际效应递减致负数,风盟的总体业绩也走上了下坡路。倒u型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投资项目组合数最优点,据实证研究:由于各国的情况不一样,单个成员承担的最优项目数(用风盟投资项目总数除以成员数)也不一样,例如加拿大是13,日本是16。根据中国的风险投资发展较晚,各种机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也不成熟,管理能力也相对欠缺,我认为国内的最优项目数不会超过10,但更具体的数据还需我们未来进一步更详细的研究。本文在此将不做深入讨论。

4.增加风投的投资经验和声誉(experience and reputation)

通过联盟进行联合投资,成员还可以在交流中增加投资经验。尤其是新设立的风险投资资本,如果能与经验丰富,声誉良好的风投资本形成联盟,则更容易获取成熟的投资技术和培育良好的声誉。而成员为了获取或维护良好的声誉,就必须接受联盟的钳制(hold-up),从而维持投资的稳定。声誉是抑制道德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声誉的风投资本一般都会恪守信誉,较少发生道德风险。

实证研究表明,以上几方面优势,使得联盟投资相对单独投资更具安全性和效益,因此鼓励风投联盟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由于联盟的优越性,投资者更愿意对企业投资,进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此,联盟的稳定及有效运作是投资安全的保证,也是创业企业顺利发展的保证。下面我们主要从联盟间的契约入手,讨论联盟健康发展的障碍,并从契约上完善联盟模型,强化联盟的稳定性,提高投资和创业的安全性。

三、从契约角度讨论风险资本联盟发展的障碍及解决模式

由于初创企业的信息极难以获得,及对预期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联盟各成员对企业的了解也不尽一样,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容易激发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行为,后续的道德风险是联盟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风险投资联盟属于较为脆弱的投资结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间的信任及相互尊重。但基于自利主义(self-interest)的人性劣根,道德风险还是难免会出现。联盟成立时的契约对联盟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难以绝对预期,契约必将是不完全的。根据哈特(hart)的理论,只要契约是不完全(Incomplete Contracts)的,那么就不能保证市场是最优的,这里亦一样,不完全的契约就不能保证联盟的结构是最优的并且往往是不能健康发展的。那么,不完全的契约必须通过日后的补充和重新谈判以得到改善。谁对联盟的投资决策拥有决定权,成员的出资比例和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都是联盟内部契约的关键点。没有一个能有效遏制道德风险发生的契约,那么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的联盟将可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并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为了投资的安全性和促进创业的成功,我们有必要讨论下面这两种障碍并设计有效的契约模型。

随着投资活动的进行,风险联盟有可能面临以下两种道德风险:

一种是当初创企业处于逆境时,成员违约不再完成出资承诺,这是极具危害性的情况。当某个成员据以个人利益出发,无视整体利益,拒绝按要求出资后,特别是,如果该出资额占的比重较大,那么必将导致项目资金流危机,危及项目的实施及成功。更危险的是,当某个成员开了这个不良的开端后,羊群效应的后续作用,联盟随之崩溃,创业只能提前失败结束。

另一种是由于联盟由众多成员组成,这就给某些成员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搭便车只要以成员不作为的形式出现。当大多成员都抱这种消极的侥幸心理时,那么整个联盟也就整体不作为了。

相对不履行出资义务的危害,成员不作为的危害性要小一些。因为由于产权分离,极端的情况下,即使联盟整体不作为,那么只要创业企业的管理还能正常运作,尚不会导致创业的失败。但如果出资义务得不到履行,则会危及企业的现金流,必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运作,常常导致创业的提前失败。下面我们将主要在成员不履行出资方面着手,构建联盟成员间的契约,以降低不出资的道德风险。

契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青木昌彦的相机治理模型和哈特的契约理论。我们模型的设计如下:为了简单化,我们只考虑两个成员的联盟,领头者L和跟投者G,且只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由领头者牵头与企业签订投资合同,而领头者与跟投者间签订出资合同。联盟委托领头者参与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为此,其将获得额外收益u,u由L与G磋商决定。投资分为两个阶段,每期投资为I1L,I2L和I2G和I1G,I1L+I2L=IL,I1G+I2G=IG,IL+IG=I。股权比例为IL\I=a,为了讨论的简单化,投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估计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1,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第二阶段估计的成功率为P2,企业如果成功,那么投资联盟将获得R=R(I2L,I1L,I1G, I2G)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则联盟收益为0。且任何一方不履行出资义务,都将导致投资失败,也就是R(0,I1L,I1G,I2G)=R(I2L,0,I1G,I2G)=R(I2L,I1L,0,I2G)=R(I2L,I1L,I1G,0)。投资收益在第二阶段结束之后才能收回,之间不进行任何的利润分配(一般初创性的企业,在萌芽和起步阶段都不会进行货币或实物的分配)。领头者甲的声誉价值为M,当不履行出资义务时,其将损失M的声誉;而跟投者的声誉,我们假定为0,但当期履行出资时,将获得K的声誉收益。我们在发生不履行出资义务时才考虑声誉价值。

那么在第一阶段,期望净收益总值为W1=P1R-I,W1>0,且L的收益为WL=aW+U>0;N的收益为WN=(1-a)W-u>0,否则就不会发生第一阶段的投资,也就是不会对初创企业注资。

在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投资之后,根据初创企业的实际情况,成功率调整为P2,P2可能大于P1,也可以等于或小于P1.当p2≥p1时,那么W2≥W1,从而亦有WL>0,WN >0,不会发生撤资的风险,契约得到继续履行。

但当P2< P1时,则情况变得复杂,我们将分成下面几种类型头论:

(1)如果继续投资,虽然收益比第一阶段要小,但还是正收益时,投资继续,也就是00,投资继续。

(2)如果继续投资,使得W2

如果W2I1L,WN

①当WL>-I1L,WN

毁约: WLN=-I1L-M, WGN=-I1G, WN=-I1L-M-I1G=-IL-M

由于WGN>WG,因此,必须由L对N进行激励,否则投资无法继续。可以通过修正契约如下,L给N以σ的利益,使得N继续投资的利益要不弱于不投资的利益。So σ≥WGN-WG,此时,那么N的损失也没有由于投资而增大,反而获得负责任的声誉,因此激励是有效的。而L的收益则变为WL= aP2R+U-σ,相比不投资的情况,WL-WLN≥aP2R+U-σ+M+I1L>0,所以得σ≤ aP2R+U+M+I1L+WLN-WL。所以,当存在跟投者不愿继续投资,而领头者需对其进行激励,激励条件在:WGN-WG≤σ≤ aP2R+U+M+I1L+WLN-WL。

②当WL

由上我们知道,由于信息的无法完全预期及不对称性,当投资预期变差时会出现道德风险。尤其当出现可能导致不履行出资义务的风险时,投资者为了投资的成功,需要重新考虑收益分配,并重新磋商以完善契约。值得强调的是,当继续投资会加大物化的损失时,对于理性的投资者,只有声誉才能对其进行有效钳制。

四、结束语

我们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用了风险投资联盟的概念。并通过对风险投资联盟在风险分散,项目选择(deal selection),增值效应(value-adding),经验和声誉(experience and reputation)等四个方面的阐述,说明风险资本联盟投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更容易激励投资者对初创企业投资。得出鼓励和发展风投联盟也能缓解创业融资困难的困境。

本文还指出了投资联盟的内部道德风险――不履行出资义务和不作为,并通过应用青木昌彦(Masahiko Aoki)的相机治理模型(contingent governance)和哈特(hart)的契约理论讨论了各种风险发生的情况。

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本文没能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工作有待创业板出现后,获取更多数据作做一步研究。同时本文在联盟成员间契约设计的讨论中,模型条件偏简单,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模型的设计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联盟绩效与投资项目数量之间的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这也是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的。

参考文献:

[1]Sophie Manigart, Andy Lockett, Miguel Meuleman and Mike Wright…“Venture Capitalists’ Decision to Syndicat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tice,2006

[2]郑君君赵贵玉范文涛:投资辛迪加与融资市场中的道德风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11)

[3]Tereza Tykvova,“Who chooses whom? Syndication, skills and reputa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6 (2007)

[4]Dimo Dimov,Hana Milanov “The interplay of need and opportunity i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syndic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2009.

[5]Christophe J.Godlewski,Laurent Weill,“Syndicated loans in emerging markets”,Emerging Markets Review 9 (2008)

[6]张新立杨德礼: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7(1):106-110

第5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投资组合;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0日

一、投资组合概述

(一)投资组合的理论背景。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了堪称现代微观金融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阐述了衡量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基本框架,奠定了求解投资决策过程中资金在投资对象中的最优分配比例问题的理论基础。资产组合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不同资产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提供确定组合中不同资产的权重(投资比例),达到使组合风险(方差)最小的目的。

(二)模型的前提假设。(1)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该市场是一个信息完全公开、信息完全传递、信息完全解读、无信息时滞的市场。(2)投资者为理性的个体,服从不满足和风险厌恶的行为方式;且影响投资决策的变量是预期收益和风险两个因素;在同一风险水平上,投资者偏好收益较高的资产组合;在同一收益水平上,则偏好风险较小的资产组合。(3)投资者以均值和方差标准来评价资产和资产组合。(4)资产具有无限可分性。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美国著名学者夏普、莫辛、林特尔在西方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金融领域投资组合的重要理论,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理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用来对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进行研究。

以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公式:R=Rf+β×(Rm-Rf)。公式中:E(ri)表示资产i对应的预期资产回报率;Rf表示投资组合下的无风险利率;βim表示资产i的系统性风险,即β系数;E(rm)表示资本市场m的市场预期回报率;E(rm)-rf表示资本市场预期的资本回报率和资本市场无风险回报率之间的差额,即市场风险溢价;β系数代表了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时,市场变动对于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用来对资产的不可分散的风险进行分析。在一个既定的β系数值下,能够计算出某一项资产现值对应的贴现率。帖现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贴现率=Rf+β(Rm-Rf),这一体现率即为该资产或另一风险相同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两种财务风险。资本资产模型下,投资者将会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1)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在资本市场中不能通过投资者的系统性的投资来分散的风险。例如:银行利率、经济萧条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这些因素都不可能随着投资者的系统投资而消除。现资组合理论认为,即使投资者在投资时购买了股票市场的所有股票,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也不会因此而消除,投资组合过程中的系统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难以计算的。(2)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也称为特殊风险。非系统风险是个别股票具有的风险,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变化投资的组合来消除投资者的非系统风险。投资者因为非系统风险会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现资理论方面,认为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会消除非系统风险。

二、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五类,他们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无论企业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愿意冒风险,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种活动中。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灭它。

2、偶然性。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从全社会来看,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对于特定企业来说,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尽管意识到某项活动可能会发生损失,但这种损失的可能性是否变为现实都是一个未知数。风险的存在导致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把握,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3、可度量性。虽然人们无法消除风险,但人们在从事财务活动前可以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加以测定,使得对财务风险的度量成为可能。

4、财务风险与收益和损失相联系。风险可能会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损失,也可能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益。投资股票有风险,但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收益。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分散法。财务风险防范的分散法是指企业运用联营、合营以及多元化投资的方法分散风险。企业对于一些风险程度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采取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的方法,避免单一投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具有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可以采取生产多种产品的方法降低市场风险。分散法下企业财务的抗风险措施还包括:采取长期投资多于短期投资、采取股权投资多于债券投资、采取证券的组合投资多于证券的单一投资。在资本市场中,风险越大往往意味着收益也越大。

2、回避法。企业投资财务防范的回避法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那些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避免投入大量的资金,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股权投资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收益,但是在回避法下,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股权投资的金额,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但是,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所采取的股权投资,此时对于财务风险的承担也是不可避免和必要的。

3、转移法。财务风险的转移法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企业的部分或者是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到其他企业或者是个人的方法。企业可选择的转移企业风险的方法很多,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例如,企业可以采取购买企业商业保险的方式降低企业由于不可抗拒力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采取财务联营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4、降低法。财务风险的降低法即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要适当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例如,企业在保证资金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要尽量降低对于外界举债的程度,以降低企业的负债风险水平。当企业进行股票投资时,一旦股市出现剧烈的动荡,企业所购买的股票价格不稳,此时,企业应该及时地抛售持有的股票数量,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积极地进行产品的创新,将高科技引入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去,对于减少企业因为技术落后而产生的呆滞品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设置专门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处于低水平。

三、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收各方投资。

(二)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三)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得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一是要抓好企业控制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做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企业需建立实施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综上所述,企业熟练地运用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获取较大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第6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委托 信息不对称

风险投资体系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纽带,资本从投资者流向风险投资公司,继而由风险投资家通过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投向风险企业。在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涉及三方利益主体: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同时也通过风险资本这条纽带形成了双重关系:一是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二是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风险投资的微观运作过程中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委托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风险投资中委托问题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和归纳。

一、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委托关系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Sahlman和Hellmann发现资本所得税的降低、养老基金等免税实体的参与是有限合伙制在美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也促使有限合伙制成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主流形式。

Levin认为,风险投资基金协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约束风险投资家行为的关键机制,在许多公司中常用的监控机制――例如权力极大的董事会以及公司控制在这里都不存在。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有关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这一问题上争议较大。国家计委经济协调司姚长辉等人主张采用公司制。认为我国不具备实行合伙制的条件,而股份公司形式有利于股东参与管理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合理。而徐华、武文生主张采用有限合伙制,认为有限合伙制具有激励内置化、道德风险极弱化、税赋节约等特点。

谈毅认为,解决问题,投资者就必须通过一套科学的契约安排,对风险投资家的行为进行监控,从而缩小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两者的目标距离,削弱人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

二、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委托关系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工具方面,Trester发现在早期融资阶段可转换优先股是最主要的投资工具,而债券和普通股却使用很少,只有在企业发展的后期或者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时才予以考虑。

在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方面,Chan等运用两阶段模型考察了风险企业家的技能和控制权的关系,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风险企业家的技能逐渐被风险投资家所了解,这种技能水平决定了控制权的所属。

2.国内研究现状

严太华、张龙研究了选择何种投资工具能更好地解决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建立无限期重复博弈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结论:当风险投资家的收益大于原始投资额两倍时,选择可转债或可转换优先股都是最优的投资工具;否则以债权形式对风险企业投资成为最优的投资方式。

南立新和倪正东(2002)认为:委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签约前隐藏信息和签约后隐藏行动。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协议制约、分阶段投资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中委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风险投资中委托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委托问题的研究,对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委托关系的研究很少,主要是在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下进行一些定性分析,缺乏对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委托模型的研究。国内目前的风险投资委托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国内外政策、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我国风险投资委托机制缺乏适应性和完备性,无法发挥对人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导致了投资的盲目性,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Sahlman. W. A.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 27:473-521

[2]Hellmann. T. Venture Capitalist: the Coaches of Silicon Valley [A]. Mimeo, Stanford University. 1998: 276-287

[3]姚长辉:对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潜在问题与相关策略分析[J].经济科学,1998,(4):121-122

[4]徐华:风险资本有限合作制的特点及应用[J].投资研究,1999,(5):93-95

[5]武文生:风险投资与高技术风险企业股票交易市场[J].未来与发展,1999,(5):22-23

[6]谈毅:风险投资家的风险表现与控制机构[J].科研管理,2000,(6):32-40

第7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投资企业;投资决策;财务风险;动态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财务风险将客观地决定企业项目投资后的总体风险状况,因而也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作用。公司投资行为与财务风险存在密切的关系,不仅是投资效率的一种刻画,也是投资科学性的一种度量。因此,通过对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水平,并且可以深入地揭示企业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相应指导,同时对促进投资型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1.企业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的抑制作用

基于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探讨,最早源于MM理论①下的企业界人士对投融资关系的探讨。最初,人们认为在一个机制完善的市场下,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是可以相互独立的[1],此时,人们并不以为财务风险为核心下的融资变量会与投资决策产生多少关联。但是,随着现代企业以及各种理论研究的推陈出新,人们越发意识到所谓的“相互独立”的论点,似乎没有考虑到其诸多不完善的因素,特别是对企业破产因素的考量。因为,企业投资的行为会加大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企业负债率的增大,随之会出现递增的破产风险,进而产生和增加期望的破产成本,最后对负债提供的税收节约产生相应的抵减效应[2]。此种作用机制下,财务风险会逐渐减少企业的期望价值,另外,这种作用机制下还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曲线呈上升趋势,由此而对企业的投资项目价值以及投资资金成本产生一定的负向作用关系。基于这个角度下的综合因素考量,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特别是对企业的投资支出会产生相应的抑制作用。

2.存量财务风险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治理效应

通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对是否进行投资,更多取决于财务风险对投资收益的权衡。这里的权衡更多是基于谓权衡理论②下,平衡债务利息的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最佳的资本结构[3]。 通常,企业的股东对存量的财务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即便后期投资失败,股东也只会产生较少的损失,因其投资失败的大部分的成本都由债权人承担,反之若决策的项目投资成功,股东则可以从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因此,一些企业出现股东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而相对于低成长的企业,存量财务风险则会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相应的治理效应,因为,此时企业存量财务风险越高,企业的控制权转移的压力就会越大,此种作用下公司的投资行为就会相对更加谨慎,起到对财务风险的约束,从而形成一定的“治理效应”。

但是,现代企业的“理论③”则认为,在以典型杠杆经营的众多投资企业里,投资决策往往并不能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特征[4]。主要表现在:以杠杆经营的企业里,进行任意项目投资都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此时,如果企业投资后财务风险得到下降,股东此时则会认为原有债权人在投资过程中无偿的瓜分了他们的一部分收益,因此,这就是很多投资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投资不足现象,且存量破产风险越高的投资项目,股东认为财富收益被原债权人瓜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企业投资不足现象越来越典型。反之,企业投资后的财务风险上升,股东则会以为原债权人在没有索取企业额外利息费用的情形下为企业分担了超额的投资风险成本,企业股东此时往往会产生过度投资的问题。

二、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

1.企业现金流分布状况对企业破产概率产生的影响

当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投资的同时,企业投资行为也会对财务风险产生重要的作用[5]。基于财务风险本身而言,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投资行为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这个观点下,企业的投资支出越多则企业的经营收入就会越高,而此时的企业则具有更低的财务风险。然而,基于现代企业的资本预算决策研究则对该观点进行了启迪性得思考。在该定义中,破产被认为是企业现金流无法履行债务责任情况下而出现的状况[6],该观点下认为企业破产概率的高低最主要取决于该企业的现金流分布状况。基于此,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行为对其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资金波动状况相机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加大企业的投资则会影响和降低其财务亏空的风险。企业进行颇有成效的投资,也将有助于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波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强化企业的负债能力。

2.股东财富转移问题对企业有效投资动力产生的影响

在以杠杆经营条件下的众多投资企业,一旦企业内部出现股东财富转移问题,势必就会减少企业有效的投资动力。总之,在企业低成长情形下,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现象下也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相应的治理作用,而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占到主导地位,此时,企业的投资行为不仅不会降低其财务风险,反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存在的动态作用关系

综上,财务风险与投资决策以及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和阐述下,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会存在一定的动态作用关系。第一,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投资支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二,基于高成长的现资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导致股东投资不足现象,反之财务风险的增大对企业投资支出产生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而在低成长企业中,由于出现过度投资问题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则会相对减弱,而由相机治理效应的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又会增强;第三,企业投资支出会通过收益效应降低其财务风险。

1.过度投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减弱

企业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问题的存在,将会对投资债权人以及企业股东收益造成损失。同时,企业投资决策对股东收益和企业债务价值产生不同影响时,就会发生利益冲突,最直接可以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加剧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在遭遇财务困境时,即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负,企业股东仍可能从企业的高风险投资中进行获利,即存在“过度投资问题”[7];因而要规避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企业的财务风险抑制企业投资支出的作用就会提升。而权衡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会有所增强;财务风险成本的存在也能有助于控制企业投资行为,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杠杆水平的差异。

2.相机治理效应影响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增强

权衡理论的核心是使得企业获取最佳的资本结构。而最佳资本结构则取决于企业对自身债务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水平的控制,而企业债务的成本收益则会驱使低负债企业提高杠杆比例、高负债企业降低杠杆比例;因此,企业对其投资决策过程中进行相机治理效应,进一步使其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支出产生的抑制作用增强。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运行的高效管理目标就是控制好企业的财务杠杆比例。在权衡理论中,企业的负债比例变化是对举债利弊进行权衡的结果[8],因此,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杠杆比例,同时该类型企业的财务风险抑制投资支出的作用力也越明显。

3.投资支出可以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投资支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从而给企业带来收益。对众多以杠杆经营的投资企业来说,只要企业通过投资决策进行投资支出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收入,因此,企业通过投资决策带来的投资支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通过不断的收入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了保障企业良好的投资收益应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和收益相统一。因为,财务风险和投资收益是呈正比的,企业的投资决策要权衡好收益和风险的依存关系。 其次,作为杠杆类投资企业其自身的负债要与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相适应。只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下,才能使企业的投资行为更具灵活性。再次,投资企业应做好负债与资产结构以及债权人的相配合。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出现的负债情况、比例,以及要不断对其自身资本结构以及债权人抵偿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 总之企业进行投资支出要结合企业实际决策,唯此才能更好地运用财务杠杆,保障企业良好的投资收益。

四、企业投资行为中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1.对企业现金流量及波动状况进行管理降低财务亏空的风险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不断加大对其现金流的均值以及方差带来后续的影响,从而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力。企业富有成效的投资决策下,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与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期望的经营收入,并能控制好企业现金流量波动的幅度,从而改变企业未来的破产概率以及降低企业可能带来的财务亏空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

2.对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促进控制公司整体收入产生波动的作用

多元化投资能够起到控制公司整体收入波动的作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分散财务风险。现代金融理论普遍认为[9],投资的两项以上的资产收益之间只要呈现出不为1的相关系数,其多元投资或者投资组合的风险就会降低。实行多元化的投资除了避免投资单一项目造成全面亏损的风险;另外,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投资项目,投资企业可以寻找共同投资的合作单位,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投资风险的分散,避免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

五、总结

投资决策和财务风险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资金供求关系,而且是基于负债、税收、利益净值以及风险协调与适应的关系[10]。因此,在认识投资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财务风险相互作用关系的过程中,应当超脱于当前,金融学、资金流学说的理论束缚,从金融市场大格局下:基于不完善因素角度,如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进行深入挖掘这些因素的关联作用和关系,从而确保丰富的相关理论为现资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财务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注释:

①MM理论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iller)所建立的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的简称。

②权衡理论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就是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预期破产成本之间权衡。

③理论(agency theory)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后来发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 theory)。

参考文献:

[1]王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J].财经界,2012(12):236-237.

[2]郑崴,徐峰林.浅析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J].商业会计,2011(6):65-66.

[3]黄诗全.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5):119-120.

[4]孙毓.财务杠杆效应分析[J].世纪桥,2012(7):54-55.

[5]赵强.财务管理措施优化性研究[J].财经界,2011(24):146-147.

[6]刘星,彭程.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破产风险视角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04-111.

[7]徐飞.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分析[J].浙江学刊,2009(4):160-167.

[8]刘建奇.对企业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的评判与改进[J].管理学家,2011(3):60,73.

[9]李元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研究[J].华章,2012(14):50.

第8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契约理论,契约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罗纳得·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到了委托—关系。后经由 Stiglitz(1974)和 Mirrless(1976)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在风险投资当中,投资者可以委托他人投资,这就形成了风险投资契约理论,在此基础上萨尔曼(Sahlman,1990)和伯瑞(Barry,1994)对风险资本契约理论研究,形成了契约理论的深入发展。再后来,有几经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投资契约理论。基于此,笔者对风险投资契约理论综述如下。

视角一:基于风险契约主体的研究。

对风险资本契约理论的最经典的理论研究始于萨尔曼(Sahlman,1990)和伯瑞(Barry,1994)。根据委托—理论,外部人(outsider)在投资一个企业时通常会产生两个问题,即分类问题(sorting problem)和激励问题(incentive problem)。因此,他们将风险资本契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风险资本家和投资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风险资本家和他们投资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

在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风险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Scherler(1990)对近期风险投资契约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在实证研究方面 Kaplan and Stromberg(1997)系统研究了美国风险投资实践中的契约设计问题,并对几种主要的契约理论做了实践检验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与基金出资人之间契约关系的研究主要有Sahlman(1994)和Gompers and Lerner Sahlman(1998)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有限合伙制组织中投资者和风险管理者之间的契约技术以及他们之间的成本等问题 。Gompers and Lerner(2004)通过对419个有限合伙制基金报酬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激励报酬和基金经营业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证实了风险投资领域学习效应。

视角二:基于契约性质的研究 ——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契约

风险资本契约设计,一般都是在“委托—”分析框架内进行的。根据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件证明:由于风险投资存在信息不对称,要使人在投资过程中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就必须在契约中注明让人也承担相应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大小程度得到相应的补偿。

完全契约方面:Townsend(1979)最早运用完全契约理论的CSV分析框架,得出了存在监督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最优契约为负债契约。在Townsend(1979)之后,Diamond(1984)、Bolton and Scharfstein (1990) 等遵从Townsend的分析框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负债契约的激励特征。

不完全契约方面:该理论以合约的不完全性为研究起点,以财产权或(剩余)控制权1的最佳配置为研究目的,它必须解决不完全契约中没有注明的状态发生时,哪方拥有决策权的问题。

视角三:风险投资契约关系两个不同阶段—— 融资阶段契约和投资阶段契约

1、融资阶段契约方面,DalCinm Partizia Elena(1994)认为,风险资本融资市场的效率受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有学者认为,只要信息不对称现象被克服,市场就能恢复效率。Sahlman,WillialnA(1990)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典型组织形式主要采用有限合伙制可以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

2、投资阶段契约方面,对投资阶段的风险投资契约的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在风险项目评价及决策、控制权安排、契约金融工具的选择等方面。

2.1风险项目评价及决策

对风险项日的评价是风险投资家选择和签订投资契约的前提。Brun(1984)在定性阐述评价的基础上将评估指标划分为五个范畴:市场吸引力、产品差异度、管理能力,然后根据专家赋值法得出风险项目的风险大小。而RDss,aretLeeHamel(1987)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在评估业务计划时,重要程度从大到小排名为管理、营销、研究与开发、财务与生产。

2.2控制权安排

Chan,siegel和Thakor(1990)指出,“控制权意味着控制方需要花费成本以便取得决策的权力。如果创业企业家保留控制权,其所获得的支付取决于他的经营水平。这样的契约设计会导致较高技能的创业企业家将发挥更多的努力”。Marx(1998)认为,风险投资家有巨大的激励不去干预。如果使用股权契约,那么风险投资家干预的程度及其有效性就取决于其持有的股权的大小。

2.3契约金融工具的研究

从理论上对风险投资契约工具的研究非常多,比较成熟的有NeherDanVinctor(1994);JeeyJ.Ttester(1998); Lifesmann(2000);Ziyou,Yu(200l)等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表明,可转换优先股是最优的风险投资契约形式。Yuk-SheeChan(l990)提出了一个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两期模型”。而matta(l999)则指出,如果风险投资家的货币投资较少他将容易得到普通股,创业企业家得到优先股,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励风险投资家。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契约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研究[d].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2009.

[2]陈学华. 风险投融资金融契约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2006.

第9篇:风险投资行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破产概率;随机微分方程;机构投资;风险比例

在金融与保险行业中,极端事件是指那些发生概率很小,而一旦发生即对整个保险与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的那些事件,比如飓风、重大车祸、火灾、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和欧洲金融危机等,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常常导致所谓的大宗索赔案发生。所以对于金融保险机构大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法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成为了机构投资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一些已开发的模型应用,初步解决了机构投资者风险投资的策略问题。

一、投资控制研究综述

投资是现代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构工作重心由承保业务转向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已成为综合性金融企业。目前,我国保险业在保险投资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我国保险投资发展已势在必行。保险投资基金即保险基金是指扣除保证金、赔款准备金、赔偿、费用开支和缴纳税金后用的部分。大量保险资金的存在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如何投资成为各界研究重点。

马小翠(2008)[1]研究了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有限的大偏差速率函数精确表达式。沈辰(2008)[2]进一步研究广义复合泊松风险模型的大偏差问题,理赔剩余过程上得到了一系列大偏差和破产时刻的结果,这些结果应用在某些金融与保险投资风险问题中。徐高林(2006)[3]指出保险机构自2005年2月开始A股直接投资以来,保险业股票投资收益超过10%,这对保险业来说是好事,但就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保险资金投资的具体构成。

风险理论是随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破产概率作为保险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测度方法,成为风险理论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人们通常给出破产函数的Lundberg指数上界,以此来进行更为严密的投资决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Donsker和Varadhan在马氏过程方面的研究以及Wentzell和Freidlin在动态系统随机扰动方面的工作使得保险破产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破产概率模型

1.破产概率模型

我们考虑保险机构可投资问题,保险机构允许去投资风险品种如一些股票市场,建立随机几何布朗运动方程:

其中为常数,,是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为独立的风险储备金,通过在时刻的总资产可得出,保险机构可以在任何时刻投资一笔钱在风险投资如股票,余下的投资于无风险债券。

给出初始资本,和一个可控制投资比例,保险公司的财富形成过程就可以写成;

定义时间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其中,在破产概率中,依赖于初始财富和投资策略。

我们关心的是保险机构的最小破产概率:

已有的结论为:。

2.破产概率实测

以全国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各财险机构保险收入数据为依据,测算出以上公式中的各数据参数,计算保险机构投资于风险类的破产概率数据范围(表1隐去机构名称)。

图1 破产概率图

由此可得出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投资破产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保险机构投资风险品种是切实可行的。

三、保险基金投资的策略优化

1.投资策略模型优化

文献[5]中给出了保险基金连续随机的模型,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找出最优投资策略。

假设表示保险基金的总资产,基金可投资于两种组合资产:

无风险资产组合和风险资产组合,于是有:

;。

其中是标准的几何布朗运动。在时刻,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为;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比例为。

于是,保险基金总资产的变化过程为:

(4.1)

目标函数为最大化两个阶段的效用函数:

应用最大化的原理,并令:

(4.2)

由最大化原理有:

(4.3)

(4.4)

其中:解出带入可解出最优化策略。

2.指数效益优化模型

取指数型效用函数为:

它的价值函数为:

(4.5)

其中,约束条件为:

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最优投资比例为:

(4.6)

四、机构投资实例应用分析

以全国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各险种保险收入数据为依据,测算出以上公式中的各数据参数,计算保险机构投资于风险类的比例策略。根据统计一般社保基金盈利为;取无风险利率;以一年为期限,取,风险盈利波动不同,

由于保险基金要有40%准备金及日常赔付,实际计算中取总保费收入一半。计算风险投资结果如下表:

可见用公式测算机构投资较为合理的风险投资比例在30%至44%间,符合实际投资情况。

五、保险机构投资政策建议

1.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作能力

发达国家保险基金发行债券往往站到30%以上,可以增加债券投资品种,保证保险投资发展过程资金重要来源。不动产投资回报较高,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不动产,但比例不宜高。

2.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的专业化水评

国外保险资金运作都有专门的管理基金会,保险监管部门应按照国际惯例,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最大效率地运用保险资金。

3.加强保险投资监督管理,争强竞争力

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督管理制度。随着外国保险公司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保险业竞争日发激烈。中国保险投资与国际保险投资接轨,必须首先加强监管模式和监管水评的提高,否则无竞争力。

4.加强保险投资专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保险投资效益

保险投资需要有专门人才策划实施。需要投资家、会计师、精算师等各类专家组成的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所有这些都要求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保险投资等各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保险投资管理队伍,是提高我国保险投资效益实现最大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小翠.一类随机过程的大偏差原理[J].济宁学院学报,2008,29(3):001-003.

[2]沈辰.广义复合泊松风险模型的大偏差与破产时刻[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009-011.

[3]许高林.保险机构A股大额投资分析[J].中国保险,2006,11:009-012.

[4]俞雪飞,王金玉,潘德惠.非参数区间估计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9).

[5]魏亮亮.在非线性情形下的一些大偏差结果以及在金融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6]Huyen Pham.Som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of Large Deviatons in Finance and Insurance[J].In Paris-Princeton Lectures on Mathematical Finance,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