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风险管理及对策精选(九篇)

风险管理及对策

第1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150例,予以常规管理、护理;研究组:150例,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2.67%)与常规组(7.33%)对比分析,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客观地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之中,既可极大地降低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关键词 ] 风险防范;外科;护理干预;风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47-02

[作者简介] 张华平(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外科住院患者,或属病情严重或病情变化迅速更易引发各类感染或合并症;而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也导致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各类风险事故的风险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全面地、切实有较地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分析,通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这对全面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外科住院患者在护理干预期间,予以有效的风险防范式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也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2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9.3±4.1)岁。排除:严重肝肾、心脏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患者等。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常规组:150例;研究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50例常规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临床管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入院健康宣教、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发生院内感染、操作失误等防范意识。150例研究组患者则针对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给予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首先,对患者临床病历等基础性资料,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调查、了解、掌握在日常护理工作之中经常发生或者客观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因素,并就其统计与分析,进而为临床实施有效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实施方法如下。

1.2.1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①疾病因素。客观而言,外科住院患者其病情多较严重,且多伴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因此,在日常诊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医疗差错。②护理人员因素。外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较繁重,易出现遗漏或差错,进而导致护理风险增加;加之个别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足,对患者病情变化无预见性,还有个别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而造成护理隐患等。③社会心理因素。外科护理工作属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加之患者病情较重,个别疾病的有效诊疗受当前医学技术所限,也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2]。④医院内部感染因素。应外科手术而言,其侵入性手术操作相对较多,这类侵入性手术操作也更易使患者机体遭受创伤,加之患者免疫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也使得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大幅增加,而引发各类护理风险事件。

1.2.2管理策略①全面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自身应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对日常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警惕性。同时,也要全面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的综合培训与考核,使之全面掌握护理常规以及各种操作规程。另外,还应明确、落实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责任,结合拟定、落实护理风险连带责任制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质量。②严格护理技术操作。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制度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操作;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发生输液、输血反应患者的药物、用品等需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上报、送检;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切不可隐瞒、擅自销毁相关物品。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应用科室的各项医疗设备;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并对相应设备设立专人专管制度,急救器械、药品等必须每天检查,使之随时都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3]。③加强护患交流。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主动、诚恳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交流、沟通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积极开展安全防范宣教工作;并就相关的疾病、健康知识以及相关的护理内容以及作用进行宣教,以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配合。同时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客观、及时地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若患者坚决不予配合时,护理人员则须及时做好记录,并让患者予以核实、签字;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以及患者家属,以实现医疗风险医患共担;并为医疗纠纷发生时提供可靠的、完整的、有效的证据。④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众所周知,外科护理工作极易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诊疗手段及护理操作对护理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改善护理装备,提高专业培训、学习来提升护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来全面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分析,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2.67%),而常规组风险发生率则相对偏高(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夏燕、黄铁斐、张海艳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5]。由于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也导致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各类风险事故的风险比例也相对较高。一旦风险发生,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也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甚至发生护理纠纷等。因此,全面地、切实有较地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分析,通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这对全面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6]。

该院在日常外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积极采取风险防范式管理以及护理措施,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均能基于对外科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对抢救仪器、设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全面提升了外科日常护理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护患沟通,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基础之上,客观拟定出更具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而全面提升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在外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

参考文献]

[1]陈梅仙.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18(8):409-410.

[2]钟梅花.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7-98.

[3]刘玉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9-320.

[4]夏燕,黄轶斐.普外科护理的安全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9-60.

[5]张海艳.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74-75.

第2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且护理风险贯穿始终,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对患者进行救护。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比院内护理更多更复杂,因此更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物品方面

1.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或者未及时补充,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延误抢救时机。

1.1.2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不善

由于当班护士未及时检查或仪器本身的潜在事故造成的风险,未设专人保管、固定地点放置、按时清点、按时消毒、定期检查保证易在外出使用中出故障。

1.2.人员方面

1.2.1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急救要求准确、迅速但由于人手有限、环境复杂再加上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护士操作不顺利等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

1.2.2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急救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

1.2.3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或者由于司机、担架出车速度慢,或是路上交通阻塞等原因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拖延,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导致纠纷。

1.2.4工作责任心差

院前急救时,工作中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出诊时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观察。转送途中未能进行有效护理,也易造成医疗纠纷。

1.2.5护患沟通不够,服务意识欠佳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到位,在现场救护时,未能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病人的需求,一味追求自己工作的方便,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从而引发医疗纠纷等。

1.3环境方面

1.3.1院前急救环境简陋

院前急救中常处的环境较差,缺乏相对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稍有不慎和疏忽,就会造成医疗事故。

1.3.2院前急救中的环境复杂

院前急救现场环境杂乱无章易导致医护人员的损伤;救治过程中由于病人或其他人的不理智行为, 受到围攻、殴打等,救治现场的放射性损伤, 爆炸物、燃烧物所致损伤; .转送病人途中发生突发灾害、交通事故等。

1.4.管理因素

1.4.1人员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的医院存在院前急救人员的年龄过大,或年资过低的问题,年龄过大不利于出车抬病人等重体力的劳动,年资过低体力虽好但经验不足。出诊中易引发纠纷。

1.4.2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的医院对急诊制度的制定较为重视,对院前急救的制度的及流程常容易被忽视,且常忽略了工作中的督导。因此也容易造成了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

2 管理策略:

2.1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院前急救护理中,患者大部分为危重患者,护理人员急救素质的提高对抢救急、危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静脉注射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常用技术,加强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的培训和演练,缩短抢救时间,确保护士在复杂的情况中仍能冷静工作。

2.2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管理者要在结合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3.3 加强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

加强院前急救中物品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急救车辆和物品的管理,急救车辆和物品应实行“五固定”制度,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保管、定时查对、定期消毒。急救仪器应随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并粘贴标签指导操作;同时加强急救车辆及物品的终末消毒,避免患者因细菌侵袭而感染。使用安全的型医疗器械和先进的防护用品,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锐器刺伤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该在现有条件下,考虑护理人员的安全性,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尽力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3.4健全院前急救的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工作中参照执行,使院前急救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无效操作,缩短了抢救时间。并对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持续改进。制定危机处理方案,找出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对策。

3.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沟通技巧

合理调配院前急救人员的人员结构,尽可能地做到能力与体力的平衡。调配年纪轻,体力好,业务强的护理人员参与一线的院前急救工作,是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的一大保障。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心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更新服务理念以主动式服务代替被动式服务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护理风险。

第3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项目,策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风险投资由于其发展历史不长,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风险投资在中国法律制度环境中缺乏相关的规范化,合格专业的风险投资人才匮乏,更缺乏风险投资的经验。这些都使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本文就进一步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想法。

一、当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2、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博士论文,策略。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六个环节和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前四项在我国企业风险投资中有较多的应用, 风险的应对与监控就鲜有应用。这是两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传统的项目投资多在立项前做风险评估, 而忽视了还应该同时针对所存在的可以预测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博士论文,策略。这样才能达到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

目前, 风险投资公司较为广泛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故障树分析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

(1) 决策树法是利用树枝形状的图像模型来表述项目风险评价问题, 项目风险评价可以直接在决策树上进行, 其评价准则可以是收益期望值、效用期望值或其他指标值。

(2) 层次分析法(AHP) 是一种在经济、管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无法量化的风险按照大小排出顺序, 把它们彼此区别开来。

(3) 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应用, 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对象做出全面地评价, 按照指定的评价条件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评比、判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的基本思路是: 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 并设置权重区别因素的重要性,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推算出风险的各种可能性程度, 其中可能性程度之高者为风险水平的最终确定值。

(4) 故障树分析法(FTA ) 是一种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 它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遵循从结果找原因的原则,将项目风险形成的原因由总体到部分按树枝形状逐级细化, 分析项目风险及其产生原因之因果关系。在前期预测和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沿着风险产生的路径, 求出风险发生的概率, 并能提供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博士论文,策略。

(5) 蒙特卡洛模拟法(MC) 是随机的从每个不确定因素中抽取样本, 进行一次整个项目计算, 重复进行成百上千次, 模拟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组合, 获得各种组合下的成百上千个结果。通过统计和处理这些结果数据, 找出项目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更定量的分析项目, 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1.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

2.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3.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

由于制度不健全,致使对其道德风险控制力度有限。同时,一些创业者多为技术专才,缺乏管理经验,综合管理能力弱,影响了风险企业的发展。博士论文,策略。

4.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四、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1、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2、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博士论文,策略。

其次,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博士论文,策略。

第三,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第4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险管理, 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 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即在主观上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 或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化解风险为我所用。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风险, 是指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对风险的控制, 实际应是对引发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的控制。项目风险分为技术性风险和非技术风险, 技术性风险包括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工艺及其他; 非技术性风险包括: 自然与环境、政治与法律、经济风险、组织协调、合同风险、人员风险、材料风险、设备风险、资金风险。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 技术因素、人员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风险管理, 就是一个确定和度量项目风险, 以及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 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给工程带来的损失, 以确保项目工期和项目造价不超过限值( 计划值) , 施工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和施工合同安全顺利进行。

二、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

1、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因素

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还要熟悉施工程序,因此,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很重要。目前我国提供的相关服务不够充分,还没有转移及避免工程风险的手段和方法,一旦风险发生,其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都是巨大的,避免、防止、转移工程风险的相关工程咨询服务主体也未形成,处理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仍不健全。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从业者的业务素质会严重的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

2、企业的因素

由于过分强调缩短工期,有时会边设计边施工,从而造成在项目前期建筑企业不能充分收集资料,这增加了工程风险度,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方面的难度,左右建筑企业控制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工期;近年来,建筑企业由劳务过渡为经营,作为建筑市场的竞争者,建筑企业为争项目、揽任务,尤其在目前我国基建投资规模未大幅增加和建筑企业膨胀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常会迎合、迁就建设单位的许多不合理要求,从而在建设程序上,很难做到坚持原则,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重视资本运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3、 建设单位的因素

建设单位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为客观因素;二是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为主观因素。目前多数建筑企业都处于被动,其主要是因为僧多粥少的局面没有改变,供求不平衡状态仍在建筑市场仍旧持续,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大量存在,这些都构成了项目风险。目前,我国对部分项目已经实施了监理,但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始终是影响项目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

4、 管理体制的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还不能通过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来进行风险转移,建筑市场运行中,信用机制、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各方主体均不成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推行的目的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通过利益机制进行制约和规范,形成信用机制,最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是影响建筑项目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工程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1、 优化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要想加强工程风险管理,首先就是要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监理人员整体水平和监理服务质量,选择具有工作素质高并且具有较强责任心的监理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监控与管理,提高监理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全面推行规范化监理,确保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施工程序进行,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等现象。其次就是要健全管理机制,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以及难度,组建项目监理机构,严格依法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实现工程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工程验收制度,制定防风险预防措施;同时要健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工程责任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最终达到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从而达到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首先应分析风险事件是否可以回避,如果确定可以回避又不损害根本利益,应确定具体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与风险回避最相关的例子就是使用免责条款,通过使用这一条款以回避某些风险或风险所引起的后果。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最佳的风险对策,但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如果事事回避,只能是停止发展。因此,需要适当运用风险回避以外的其他风险对策勇敢地面对风险。

3、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一般,损失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雇员对潜在风险的警觉。第二类是采取一些降低风险损失的保护措施。第三类是通过建立即使出现风险事件也能使项目实施过程前后保证一致的系统。最后一类是通过对人员和财产提供保护措施。

制定损失控制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效果及其相应的代价,因此,损失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一般情况下,损失控制方案是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者的有机结合。因为一旦预防措施不成功,风险发生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从而使风险损失最小化。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风险自留对策制定的前提是自留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转移所需费用小,企业一般选择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但风险自留绝不可能单独运用,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风险自留在操作上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a)、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b)、自我保险。在使用风险自留时,应保证重大和较大的建设工程风险已经进行了工程保险或实施了损失控制。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一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工程风险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散给若干分包商和生产要素供应商来处理。建设工程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以下三种:a 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b 承包商进行合同转让或工程分包。C 第三方担保。保险转移,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以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从而使自己免受较大的风险损失。

现代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可以说在项目过程中危机四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有必要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号.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因素及对策[J]. 山西建筑. 2007(26)

第5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对策

一、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指的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与较多的物力与人力,因此,建筑施工项目也承受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①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施工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其项目风险何时发生、何处发生、是否发生都是无法进行预测与判定的。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不确定。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其风险发生后有可能是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人员损伤或是经济损失,也有可能会给起来带来效益,但该种影响程度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项目投资存在风险

项目投资风险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首要风险,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所以与其他项目投资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投资具有数额大、投资时间长、投资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因素众多、投资难度大等特点。由于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模糊因素、随机因素以及不确定因素,所以导致了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2、施工工期存在风险

施工工期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工期拖延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投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确定方案、确定工期、选择施工队伍时,设计或决策出现变更,从而导致影响项目施工进度。②在施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都较为复杂,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不利因素或计划以外的荷载都有可能会对工程项目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返工的现象,从而延误了施工工期。

3、资金使用存在风险

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承包单位或项目经理为了一己私利,在和项目监理或业主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直接从业主处获取工程款项,而避开合同专用账户,致使工程款项并未依照企业要求进行统收统支,从而产生坐支风险。一方面表现在项目款项没有及时到位,但材料采购费用、施工劳务费用以及机械班组等费用又需要结清时,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了三角债务风险,并且随时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4、项目合同存在风险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施工工艺、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项目合同的执行产生影响,从而会产生施工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有:合同权责不清,存在单方面约束性;合同条款不够严谨而引发的理解与施工失误;业主履约过程中变更或签证的风险;业主违约;发包人提出开脱条款而造成的风险等。

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首先,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应做好以下几点内容:①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②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特点是投资管理队伍,更应提高其风险管控意识。③完善项目风险预警体制。随着项目实施时间的增长,其风险管控的成本就会更高,所以应增强事前控制意识与能力,对风险管理程度以及各个管理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一一明确,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对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其次,应全面分析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由于投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并且常常会有各类风险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发生,因此,投资者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来对项目风险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来进行评估与预测,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2、通过工程索赔降低工程变化风险

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工期缩短或自然条件引起的工程工期变化等非乙方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误而产生的项目风险,可以采取工程索赔的方式来将项目风险转变为利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工期延误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而产生的工期延误现象,建设方可对其进行索赔,要求施工单位支付工期延误的违约金。二是队施工缺陷而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或是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材料或设备与合同规定不一致等情况,建设方可以向施工单位进行索赔。

3、严格规范资金管理程度

首先,应完善项目工程款项支付审批制度。严格依照项目部初审--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成本控制部分审核--财务部复核--领导审批--资金专款专户的审批流程进行,从而实现对项目工程款项的合理控制,避免由于资金使用或支付不当而产生的三角债或坐支风险。其次,健全风险抵押机制。在项目正式建设前,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交付充足的承包风险保证金,并双方就施工人员风险保证金以及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的扣除方式与比例达成协议、要求承包单位明确施工工期等,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要求其为工程项目投保。

4、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首先,应细化合同细则。项目管理部门应指派专门的项目谈判小组,就合同表弟、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程价款、质量、工艺、数量以及结算、付款方式、变更条款、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其次,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计价式合同方式,并通过合同的形式将风险进行转移。最后,应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管控意识,健全项目合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志金.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07)

[2]顾军政.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3)

第6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风险投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和配套法规,因此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战略高度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对投资项目如何评估和采用方法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缺少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的规范和支撑。目前风险投资者基本上一还站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去考虑。

2.项目风险投资管理。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支持力度不够;风险管理层的人员意识淡薄,对 重视项目风险投资程度不够;人才缺乏;项目风险管理的社会机构职能不够完善;体制。

二、影响风险投资的主要管理因素

1.最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2.核心经营团体的构成与效率;3.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4.人才资源的结构与科学性;5.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6.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7.员工职业精神;8.融资后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补充,充实。

三、风险投资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在风险投资三部曲中,无可置疑,管理是最为重要的,而退出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不得不重点思考一下管理与退出过程。

1.管理

风险投资的管理不同于贷款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技巧和资源, 帮助企业经营和策划,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而对被投资企业来说重视投资人的意愿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对于充分利用股东的资源和优势加速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大有裨益。

2.退出

在国外因提出来的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初始公开招股退出;股权回购;项目并购退出;公司清算。设立二板市场;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将企业推到境外的证券市场,拓宽退出渠道。

四、风险投资体系的构想

1.风险投资体系的构

基本构成部分为:投资主体, 即风险资本的出资人与资本管理人;投资对象,即高新技术企业或其发行金融工具;撤出渠道,即为创业资本筹集和撤出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介组织,即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一般性和专门性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即对风险投资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和政府授权的机构;法律法规,即为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而制定的有关政策规定。

2.风险投资体系层次

宏观层次是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和项目市场, 相关市场以及政府监控等三个方面。资本市场是由资金市场、产权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以及柜台交易市场、第二板股票市场等组成。项目市场包括技术成果科技风险项目、创业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群等因素。政府监控包括监督系统和手段及调控系统和手段两方面。中间层次是组织体系, 包括投资机构、风险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等两个方面。微观层次是指主要利用市场体系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然后充分利用组织体系所决定的手段和工具, 进行风险投资资本筹措、运作和回报的具体操作。

3.健全建立保障。在管理中要依据市场需要了,可以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和发展的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其它配套市场) , 还要及时制定和发展风险投资的运行、监管和激励政策, 为国家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为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4.我国风险投资工作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没有科学的规范制度,企业的发展成长的基本上也就成了一句容许。要注意的是进步发展完全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完善和规划, 并且必须走“先培育后完善”这条路。然后通过培育实现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培育的过程中实现完善。不过由于此次风险资本体系涉及许多因素, 而且辐射面很广,所以在整个工作中要从起步阶段就开始运用。如果在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分工合作,事必要真正真的考虑得工作管理的“面面俱到”, 恐怕很难下决心去做,不然就会让人下不了决心。工作要真正的对和工作的分清主次,分清缓急所认可。因他们发展甚至各种品种,个层次上实现重点突破。打开突破口,由点到面逐步构建逐步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加强风险投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从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开辟创业资本的撤出渠道、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因此,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郭富荣.我国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第7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海外项目; 风险;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verseas project management exist in all kinds of risk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oversea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oversea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risk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hould be, of policy to, in order to is "going out" and will "go ou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overseas projects;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但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国际局势动荡、种族纷争、局部战争、汇率变动等不可预测的因素都给参与海外工程项目承包的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防控不当,不仅得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严重者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一、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类别

1. 自然环境风险

任何工程项目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利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会给项目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高温、严寒、多雨、台风等气候,泥石流频发、地震高发、溶岩溶洞等地质条件都可能使施工进度受阻,从而推高施工和管理成本。

2.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指项目所在国政治派别斗争频繁、局势动荡、社会治安混乱、恐怖活动猖獗,或者我国与项目所在国突发的政治事件而使项目施工受到影响,这种风险是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最大风险,原因在于这种风险往往是突发、不可预见的,而一旦发生其危害也是最大的。

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因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相关法律法规或因法规突然调整而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税费政策、贸易政策、劳工政策、签证政策等方面。对于建筑安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海外劳工、签证政策对项目运营所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了保护本国就业率,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会采取较为严格的海外劳工政策,尽量限制大量外国劳工的进入。所以不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将给项目施工人员的稳定及管理成本带来不利影响。

4. 资源整合风险

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需要有效整合人、机、料等资源。而海外项目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风险,人、机、料的采购(租赁)价格、项目所在地市场的繁荣程度,都直接影响资源的整合效果。如果对当地资源了解不够充分或者当地资源本身就很匮乏,需要从我国内或第三国输入的话,成本控制的风险就会相当大,稍有不慎,结果有可能是巨额亏损。

5. 劳务风险

目前,国内到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和沟通,一般都带上数量不等的国内劳务队伍。但由于项目地处海外,人员出入境的费用本来就高,而工人远离家乡,身处陌生环境,通讯不便,生活习惯难适应,语言障碍难交流,时间一久或家里发生意外状况时,不安情绪就会产生,如果处理不好,国内劳务人员就会以种种理由要求提高工价、或者要求回国、甚至消极怠工、罢工,一旦发生此类问题,不仅不利于队伍稳定、保证工期,严重者还会损坏国家和企业的声誉。

6.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海外施工最为常见的一类风险,它大致可分为合同报价风险及合同管理风险等两个方面。合同报价方面,报价的准确性是项目赢利的前提,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当地各种资源情况的深入了解,施工企业对目标工程的造价(特别是作为分包商时)往往难以作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大多听总承包方的介绍或以国内同类工程造价加上一定的风险系数作为投标价,准确性是要大打折扣的。合同管理方面,与国内项目不同,大部分国际工程对合同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为程序繁杂、专人负责、专业性强,有的业主还专门聘请擅长合同操作及管理的专业公司进行管理,而大部分国内施工企业进军海外之初,由于缺乏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经验,造成因未能严格履约而失去应得利益。

7.汇率风险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施工主要采取人民币本币结算、项目当地货币结算、第三方货币结算(如美元)等三种结算方式,而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会因为汇率浮动而带来一定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积极采取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工程结算中,若采取固定汇率进行结算,那么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为以人民币结算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利好,但同时也对以美元及其他贬值货币进行结算的施工企业带来不少压力。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或政治局势动荡的发展中国家,其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和速度相当大,假如以项目所在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施工企业的风险将更大。

二、海外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以上介绍的七类风险都是国内施工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施工活动中经常碰到的,但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并非仅此七类,而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既有外在的因素,如政局、自然条件等,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的原因,如缺乏海外项目管理经验及对新市场的调查了解等。为降低风险,尽最大限度取得预期的效益,本文在此针对上述风险提出如下对策:

1. 深入调查,综合评估

当我们拟进入新的市场时,调查是必做的功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海外工程项目的调查更是必不可少。当我们拟承接海外工程项目时,必须要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法律法规、自然条件、人机料资源等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谈判中以及以后的施工管理中处于主动。

2. 开展有针对性的出国前培训,做好交底工作

当项目确定、调查了解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以后,就要对外派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各种交底:包括合同交底、调查结果交底、项目所在国法规及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交底、出国注意事项交底、紧急情况处理办法交底、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联系方式交底等等,有必要的还要进行反恐培训。对海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来说,这些交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给外派人员提高安全防范和风险防范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的意义。

3. 坚持走资源当地化道路

资源当地化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当地化,同时也应包含设备、原材料等的就地取材。对于人力资源当地化,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招聘和录用外国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员要积极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从自身主观上实现“当地化”,同时我们在使用外国人员时也要注重对他们素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东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而非让他们停留在简单的熟练工操作上,要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职业与能力的提升。

4. 实现劳务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与国内施工不同,因为办理劳务输出的各种手续繁杂且需要一定周期,海外工程对于国内工人的思想稳定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当国内劳务队组抵达海外工地后,他们的稳定将对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便于管理,降低海外用工风险,我们在选定劳务队组前必须经过深入调查和严格筛选,对于信用度不高或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劳务队组应给予排除。

5.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操作专业化水平

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照合同及法律保障自身权益,降低施工风险,走出海外的施工企业应不断掌握和熟悉国际工程管理的模式,特别是提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水平。首先,企业需配置专业合同操作人员对工程合同进行专业化分析和管理,合同操作人员不仅要对项目所在地法律有深入了解,同时也要熟悉当今各种国际工程承包的模式和特点;其次,企业需加强关于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合同及法律意识。

6.密切跟踪汇率走势,灵活转移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国内施工企业,在海外经营生产中完全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情况比较少,而无论采取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进行结算都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汇率,但通过对政策、市场环境认真、科学的分析,我们会逐渐摸索出一些汇率的基本规律,进而通过各种规避手段降低风险。

7.建立各种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类风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告诉我们不论做任何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针对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为降低风险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项目开工前期甚至更早时间,我们就需要根据海外项目实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制定出各种应对预案,以便在不利情况发生时有应对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降低不利情况对管理带来的影响。

第8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操作风险管理 现状 原因 对策

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目前还没有权威定义,参照银行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但包括法律风险。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在我国公积金行业中普遍存在,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一、现状

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9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帮助职工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需求,解决和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的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操作风险在各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不同的类型的事件显现。

(一)内部欺诈损失案件屡破记录

我国住房公积金在内部管理和监督层面上缺乏风险防范以及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考核指标、责任追究机制和未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导致公积金对内部的管理失控,内部欺诈案件数额一件比一件惊人。例如,湖南省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贪污、挪用公积金一案,被称为当时(2004年)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1999年9月至2004年1月,李树彪利用其职务便利,撇开单位内部的审核、管理环节,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恶意串通,作案29次,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非法获取贷款6675.5万元,实际占用6229.1061万元。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树彪死刑。2009年,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朝阳区分中心(下称朝阳分中心)原主任刘毅被检查部门带走,其任职期间先后挪用近9000万元住房公积金。2014年,爆出吉林通化公积金挪用案,案件涉嫌金额惊人,又破历史纪录。

(二)外部欺诈案件常见报端

住房公积金的外部欺诈案件主要发生现在贷款和支取两个领域上。在贷款方面的表现为:申请人冒名贷款或虚构申请人骗取贷款,或贷款后潜逃;申请人明知自己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能力,采取欺骗手段申请贷款的;未将贷款按规定用途使用,任意挥霍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为争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隐匿贷款去向,贷款到期后拒不偿还的。例如,刘凡等3人利用他人名义冒顶替,使用欺骗手段在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骗取管理中心借款1376万元。在支取方面表现为:提交虚假材料和授权委托书代替他人支取公积金;伪造退休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提前支取公积金;虚构建房、大修房屋手续,支取公积金。此类情况一旦发生,追缴公积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中山首例非法套取住房公积金案15人被公诉,南宁对非法骗提住房公积金行为立案51起 查处48起,安徽宣城判处骗提公积金者有期徒刑……。

(三)信息系统损失事件鲜为人知

由于维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或雷电短路损毁,使用不规范介质,或人为故意所致,甚至地震等等导致计算机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以及系统崩溃,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和信息混乱,这给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四)资产隐形损失事件时有发生

住房公积金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分为存款、应收款、国债、委托贷款和逾期贷款等,这些资产显性的损失易被发现,而隐形损失不易发现但时有发生。隐形损失主要表现为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收益率低,在公积金满足住房贷款后,公积金配置存款和国债的年限和种类会影响流动性和收益。有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争取银行存款的上浮政策,未获得或少获得利率上浮区间的利息收益,也造成资产的隐形损失。

(五)业务办理不规范埋下败诉苦果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日常业务办理应当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业务办理不规范,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在法律诉讼案件中时有败诉案件发生,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造成了经济损失,在这些败诉案件中主要有三类:诉讼时效和法定执行时效过期、主体资格不适用、不作为等。第一类是法定时效过期案件败诉,此类案件主要发生在贷款追缴方面,管理中心因为错过法定期间或诉讼时效,导致诉讼无效,丧失追索权,形成损失。逾期贷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超过2年后进行诉讼就是无效诉讼,只能进行协议协商;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效是保证期间,一旦超过保证期间,保证人就会免除保证责任;在抵押权存续期满未处置抵押物将导致抵押权的消灭,如果对法定的时效没有进行主张权利,就很容易形成法律风险。第二类为主体资格不适用败诉,有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受理贷款、担保和提取公积金时不实行当事人当面进行身份认证和签字的操作办法,当出现法律纠纷时,多会因主体资格问题而败诉;在保证担保实践中,一些管理中心把《担保法》规定不得作为保证人的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作为保证人,这也会因担保无效而败诉。第三类第为不作为案件败诉,有的管理中心在汇缴,拒绝接受合规贷款申请及破产改制补缴工作中,对少缴、停缴、欠缴的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催建,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形成工作中的“不作为”,那么缴存人有权依法要求管理中心承担因行政“不作为”带来的责任和损失。

二、原因

造成以上风险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有六个方面。一是新兴行业,积累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少,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在我国仅有3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全国的公积金管理在设区的市成立管委会进行分散管理,各地管理模式还处在全委托银行、半委托银行、自主管理三种模式并存的探讨阶段,操作风险管理积累的经验很少。二是认识误区,把操作风险管理等同于内审、廉政管理,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廉政管理是对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办事公正廉洁等方面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是指对操作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三是机构缺位,没有设置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当今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机构缺失,主要表现在: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长此以往,这种缺失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将严重阻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四是人才匮乏,没有操作风险管理的人才,目前从我国住房公积金风险控制中看出,领导对风险管理人才重视不够,招录、引进、培养、留住风险管理人才的工作措施不得力;五是政策缺失,没有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在住房公积金操作管理这一块,没有建立一套正确的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那么就会出现各行其是的效果,上级管理部门对下属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各单位也没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可遵循,从而给单位各方面带来操作风险。六是流程失范,创造了风险事件发生的环境,目前,在住房公积金大多数管理中心已实现了流程管理,但在流程管理中隐含了大量的风险事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策

通过对目前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要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把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同等重视

树立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全力营造操作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把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深入到各级公积金管理部门,植入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每一位员工,让上下各级、全部员工形成惯性思维。

(二)统一政策,出台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就全国而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制定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通过统一政策出台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能够更好落实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规定和做到防范风险。在单位各方面利益得到维护时,不合法的操作管理也将难以隐藏,同时便于更好的业务规范操作。

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能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控制、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层的职责、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监管。

(三)成立机构,公积金管理中心设立操作风险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各独立机关要在全系统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在综合管理部门、归集部门、支取转移部门、个贷部门、财务部门要明确问责制、承诺机制、考核机制,并完善这些部门的程序、方法和操作风险计量、计提所需资金;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对重要的岗位、要害环节、敏感的业务风险点明确内控规定;严格授权、授信制度;建立完善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机制;建立操作风险信息预警报告制度,构建“人控、制控、机控一条龙”管理体系,从而,杜绝操作风险管理盲区和“断层”。此外,还必须在成立机构的同时保证做到整合操作风险管理资源,构建内控与内审联动、互动机制。

(四)重视人才,强化培养与引进操作风险管理人才

首先建立与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符合住房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我国住房公积金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也对操作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较高的发现评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缓释管理的技能。因此,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要助推知名大学开设公积金管理专业,专门设置操作风险管理课程;对内要成立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研究团队,培训全国公积金操作风险管理人员。

(五)强化研究,重视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研究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有三大类:RSCA――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KRI――关键风险指标、LDC――损失数据收集。要重视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对自身进行诊断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要对单位综合管理、归集个贷、提取转移、财务管理等进行自我观察、分析和判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采取什么样的相应控制方法进行评估,对不可接受的风险提出流程优化方案。

要重视关键风险指标,预警和应对信息监控。结合归集岗位、个贷岗位、支取转移岗位等流程分析和梳理,设计一系列反映关键操作风险状况的指标并确定预警阀值,定期跟踪监测值和变动情况,确保潜在风险或风险事件及时得到控制。

要重视损失数据收集,收集和整改事情。根据广泛性、重要性、及时性等原则,以2012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最低要求收集损失数据,并对损失数据进行识别、汇总、分析与报告,以改善内部管理。

(六)规范流程,铲除操作风险发生的土壤。

提高流程设计科学性,在流程框架设计时层次要合理,必须设置到标准作业流程层次,从而避免公积金业务操作随意性大、责任不够清晰的现象;在设计流程环节时,关键环节要设置审核、复合环节,有的还要设置审批和内部审计监督环节。

参考文献:

[1]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09

[2]郭延安.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2

[3]〔美〕科罗赫《风险管理》(曾刚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1

第9篇:风险管理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 管理对策

风险存在于各个企业当中,并且不可避免,当代企业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进行高风险的企业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项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给企业造成了一些困扰和麻烦。由于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不完善或者其他原因,企业的财务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对财务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针对财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仔细探索分析,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保障企业的财务工作正常进行,同时也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一、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可以有效地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有效可行的管理和监控机制,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会出现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情况,给企业的后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对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高效进行。

2.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幻多端,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产生风险

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一些企业会出现盲目进行投资和价格判断失误等问题。整个市场经济的竞争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企业,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都不同,在变幻多端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随机应变,分析各行各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灵活应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否则会被无情的淘汰掉。

3.企业财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和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精确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他们掌握并了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信息,拥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能够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反之,企业如果聘用一些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的财务管理人员,很有可能由于财务管理者的一时失误造成整个企业的损失和浪费。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和困扰,因此,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实际有效而且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颁布一些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尤其针对票据问题,不能马虎大意,有些财务管理者贪图利益,,不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工作,从而走上违法的道路,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2.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为了预防和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增强了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尤其是新的员工,通过培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培训工作之后,还要对员工进行审核和评估,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查,通过审核和评估的人员才能正常上任,没有通过审核的还要跟着下一轮培训继续进行学习和深造,直到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3.企业投资要统筹兼顾,保证投资的科学性

面对巨额利润的利益刺激,一些企业往往盲目地进行投资,最终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进行投资不能以个人的意愿投资,要通过多个部门进行协商,经过深思熟虑,达成一致协议,才能进行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全方位地进行分析探讨,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从中寻求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投资的时机。在企业投资时,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等,有些客户需求很高,企业就要尽一切可能地完成任务,而有些客户的需求很少,企业就要根据其需求操作,以免造成产品积压和浪费,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企业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必须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利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风险,为了预防或者整治企业在财务工作中遇到的风险,企业就要自习分析局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和对策。企业风险的管理是减少和规避企业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是保障企业稳定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建立企业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颁布符合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财务管理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刚.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防范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