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

第1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音乐教学论 实践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与基础教育实际的联系,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教育实习之初及参加工作后较长一段时间对音乐教学工作难以胜任。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运用大量真实、典型且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一方面,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能够以教师的角色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间接地锻炼了他们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隐含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案例的观看、分析和讨论,能够加深他们对抽象音乐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促进从教育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二)改变教法与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试探、提问、假设、评价等方式,启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参与讨论、课堂实践等方式,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注重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教师思维碰撞所产生的兴奋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所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倡导协作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以学生参与式、合作式学习为主,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问题的解决者、对话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平等的对话人、教育教学情景的创造者。案例教学为音乐教学论的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参与教学、相互协作、多向互动的机会,体现出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关系。

二、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及体验。案例教学是一种关注真实情境和实践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形式,符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特征,可以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筛选案例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案例资源非常丰富,但并非每一个案例都适合音乐教学论的教学。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对案例的筛选。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应注意:第一,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教学对象,精心筛选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起来;第二,真实性。教师在筛选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客观真实性,选择真实的音乐课堂教学实况或特定的教育现象。因为,只有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才能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生动表达教学的本质特征及科学性;第三,适时性。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运用的案例也需要及时更新。音乐教学论课程所选取的案例不仅要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反映最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象或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要体现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这样才能有效弥补音乐教学论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二)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在音乐教学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与音乐教学论相关的案例形式有论文、教案、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呈现案例的方式有文字描述、口头讲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角色扮演呈现、模拟教学呈现等。呈现案例不仅是向学生展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案例的形式与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好呈现案例的最佳时机,如讲授理论知识之前、讲授理论知识之后、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等。

(三)分析与讨论案例

分析与讨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案例的关键,把案例中的内容与音乐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联系起来,找出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案例讨论是学生在独立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了解他人对本案例的看法,共同分析,集思广益,达成结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与讨论时要注意:第一,确立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分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第二,教师作为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使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四)总结与评价案例

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后,通常先由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主要包括:第一,对案例涉及的相关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对案例讨论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与总结;第三,对案例讨论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结与评价案例既可以由教师来开展,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在案例总结评价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生成新经验,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后续应用

进行案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音乐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模拟授课、微格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案例教学延续运用到教育实习中。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后续运用,学生可以把在案例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案例,又有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从而缩短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三、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受到案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注重案例库建设。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案例库是音乐教学论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案例资源不足、内容相对滞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共享平台。因此,案例库的建设亟待解决。建设案例库既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也需要教师平时及时收集、整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涌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优秀案例,同时学生在试讲、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优秀案例也是案例库的重要资源。

第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音乐教学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理解案例中隐含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胜任自如,把案例教学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向深入。

第三,学生应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案例教学能够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有效实施,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

结语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音乐教学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案例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积极探索和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对于改革高校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1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4]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杭州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第3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11-01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学校音乐教育,积极探索与构建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 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必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1 .音乐课的德育与智育作用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诚然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起到的德育作用也是音乐教育所担负的任务之一。音乐可以辅德,音乐教育可以深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而事实上音乐并不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通过音乐技能训练的双手协调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兴奋思维,充分地开发全脑。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

2.音乐课的美育作用俗话说“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又是终生性的内容。作为“人”的素质中,在精神心灵方面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的、必要的、重要的中心内容。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 让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确实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可以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我国音乐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六艺”就把“乐”列入其中。北京大学近几年规定:文理各专业学生若艺术课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会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革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有强烈感染力、震撼力的音乐佳作,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欣赏音乐时可以让课堂由“静听”到“活动”,让学生由“听众”成“演员”,运用各种手段来表现所欣赏的乐曲,在体验中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

三 结合时代特点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1.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是“唱歌课”的现象,丰富课堂内容,十分注重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往中学的音乐课很多情况下就是“唱歌课”,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教会学生唱几支歌就算完成了音乐的教学任务,这一现象在农村或是欠发达地区尤为普遍。中学音乐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音乐演唱能力,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更应该培养的。中学生们大多并非音乐专业和特长生,教育学生更多的专业演唱和乐器演奏能力,困难重重且意义重大程度还有待商榷,但教会学生音乐鉴赏却相对简单和实用。

2.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民族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的精华,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当下,流行歌曲风靡社会,对中学生影响有目共睹。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意义重大,但中学生处于个性张扬、思想独特的青少年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还不深刻。相反,他们都有着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教学,灵活运用流行音乐,对流行音乐秉着适度性和指导性原则。

四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第4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国外 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 we hear in music,Faulkner A.S.),“幼童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for little 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教学法”(Music appreciation taught by means of phonograph,Kathryn E.S.),“课堂音乐欣赏”(Music appreciation in the school room,Jeedins),等等。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音乐教育”(The Kodaly 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orff-schulwerk music for children,Orff,C.& 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1.3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的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编写新的教材等。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于1974年制定(1986年修订再版)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The school music program:Description and standards)(MENC,1986)。这套标准几乎覆盖了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除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外的所有方面。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小学阶段,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的反应或节奏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听认一些常见的正规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使用正确的术语来讨论作品的特征;用学生自己的词汇讨论音乐作品的质量;通过唱奏参与音乐;喜爱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讨论并阐述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见解等。初中阶段,听认包括各种风格音乐曲目的作曲家和曲名;听音乐时集中较长的注意力;通过听觉,分析音乐演奏;使用恰当的音乐术语来分析音乐;分析、比较和对照各种风格与时期的音乐,并借助非语言媒介(例如视觉艺术、律动)等。[1]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ion America Art),其重要内容是建立各学科课程的国家标准,作为衡量到2000年各学科内容和成就的质量标准。由此产生了新的音乐教育国家标准,即《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MENC,1994)。此标准中规定的音乐欣赏教学“成就标准”为:幼儿园至4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长度和难度适宜的音乐的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的音乐感知;在音乐听赏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特定的音乐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运用学生的听赏技能,改善他们独自和集体音乐活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能够注意并积极地参与各种中等长度和难度的音乐听赏活动;通过对所听音乐作品内容时间的描述和答问,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反复听赏后,对某一作品中音乐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更完整的感知,并具备表达出这种感知的能力等。[2]

总之,国外关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历史较长,理论比较全面,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较成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广大音乐教师多年的实践总结,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一类是以音乐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另一类是专题研究。

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很多,如:曹理与李朴民的《中学音乐教育》(1987),曹理与崔学荣的《音乐教学设计》(2002),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2003),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张开军的《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2003),王安国等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与案例评析》(2003),郭声健的《音乐教育论》(2004),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2005),吴锐淼编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等等。其中,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最具代表性,在该书的“音乐欣赏”一节中,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欣赏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欣赏教学的方法、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欣赏教学的课例分析。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在各种音乐和音乐教育期刊上,内容涉及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音乐欣赏的本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徐惠英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昌继光的《软化学科边缘,提高欣赏水平》,曹理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等等。在《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

第二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文章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手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钱建良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尹新荣的《“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王加宁的《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等等。在《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一文中,作者指出音乐欣赏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学生倾听、倾听、在倾听的欣赏习惯。[4]

第三类,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心理学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从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如:李庆如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现研究》,蒋笛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一文中,作者指出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5]

第四类,以音乐欣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主要结合新课标和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张晓莉的《〈春江花月夜〉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曹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红绸舞〉教学设计及评析》,罗义亮的《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等等。

总之,这些论文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对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研究主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根据各个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理论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2,101.

[2]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131.

[3]曹理.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4]王加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倾听”音乐的习惯[J].中国音乐教育,2001,(3).

第5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

纵观我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出现以下两大误区。其一是对音乐活动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注重于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其二是音乐活动与其他各领域活动之间缺乏沟通,没能很好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形成整体性,更大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作为幼儿教育领域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更能在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辅助、催化作用。

二、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一)初步提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发展理念。

我们提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发展理念,课题研究与园所特色建设相结合是理念的核心,教师人人参与,形成园所文化,在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推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逐步总结出了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的四项原则

为避免因对整合教育的泛化理解导致整合教育实践中的形式化、随意化的倾向,在实施整合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提炼,为我所用,坚持整合教育的主体性、主题性、扬长性、效能性原则。

实践成果:

(一)逐步总结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实施策略,并凝结为实践案例。

1.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整合。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有机整合,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渗透性教育意义。

《音乐伴我入园》、《爱哭的宝儿》等几个案例中教师利用音乐创设幼儿熟悉的宽松的环境,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客人来了》《礼貌歌》等案例中教师用歌曲对幼儿引导教育,培养礼貌行为;《祝福爷爷奶奶》《庆新年》等故事中,教师利用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进一步引向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激发与培养……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整合虽然潜移默化,但是深入心灵。

2.音乐与科学领域的整合。

(1)以音乐与声音为主题,激发并持续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利用音乐与声音元素的相关性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音乐环境使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幼儿在唱唱、跳跳、做做、玩玩中感受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乐趣。(2)通过音乐活动促使幼儿去感知、观察周围的世界。在《小蚂蚁》案例中,教师抓住幼儿对小蚂蚁的好奇,引领幼儿观察小蚂蚁的外形特征,收集小蚂蚁的资料,表现小蚂蚁的动作。这样的认识过程不仅符合幼儿学习规律,而且体现了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关于小蚂蚁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利用音乐游戏激发活动兴趣,培养数学认知能力。小班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最少干预、最多指导、最大鼓励。案例《五只猴子做游戏》中,教师有意将音乐与数学活动结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及时将音乐情境转换为音乐游戏,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饶有兴味的反复“玩”中,获得了数学的感性经验。

3.音乐与语言领域的整合。

(1)利用音乐丰富语言教学情境。《春天是什么》案例中,教师以提问、欣赏音乐、边读诗歌边出示图片、配乐朗读的程序完成了整个活动。诗歌、图片配合音乐,这些教学手段的组合给幼儿展现一种春的意境,扩大了幼儿想像的空间,使幼儿“思之有物”;同时,把具体经验与抽象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将诗、画、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不是干巴巴的背诗歌,而是用类似于唱记歌词的方法,加快了记忆诗歌内容的速度。(2)利用语言、音乐相同元素――“节奏”丰富教育手段。(3)利用音乐丰富表演动作,辅助教师在故事表演中的指导。(4)巧用有情节的音乐,激发幼儿再造想象,使表达充满色彩。在创编故事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巧妙的以音乐为导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音乐的介入不仅使幼儿创编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帮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以感受和体验来丰富想象。这既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又使幼儿体会到语言创造的快乐。

4.音乐与健康领域的整合。

(1)利用音乐丰富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2)利用音乐当作游戏信号,丰富体育幼儿玩法,调节运动量。

5.艺术领域整合,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1)音乐活动中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感受美。(2)音乐与美工、皮影等艺术手段整合,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三、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各领域教学活动距实现自然、有机的整合还有一定差距。

2.在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过程中,教师音乐分析能力、幼儿发展水平观察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策略有待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凝练。

(二)设想:

在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程度,在今后三至五年的延续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并逐步形成“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为特征的整体教育文化。

第6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体艺厅[2006]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保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普通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契机。

2006年3月到5月,深圳大学“大学音乐欣赏教育课题组”对全国排名前100名①的大学2006年上半年音乐欣赏教育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这些大学全部是省重点、部属院校或进入211的院校。调查的方法是查询相关大学校园网站、电话访谈或者委托人员直接调查。调查的问题分三部分:音乐欣赏教育基本情况、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及师资、艺术社团与艺术活动。

从调查数据看,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已经起步,绝大多数大学已经将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纳入了正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100所大学中93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欣赏或相关课程,仅7所大学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欣赏课程的周学时为1―4学时,其中仅5个大学为1学时,2个大学为4学时,多数为2学时或3学时。多数大学音乐课程门数在1-5门之间,有的大学在课程建设上已经做了较多的投入,最多的开设了16门音乐欣赏或相关课程。这是相当令人鼓舞的状况。可见普通大学的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正在按照教育部门的部署呈良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但是,对照教育部办公厅《课程方案》第四条“保障”体系,100所大学在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制度和保障措施上仍然存在很大的距离。

首先,教材建设情况。虽然大学音乐欣赏属于选修课程,但既然开设了,就不能将其当成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大学教育内容,这是由音乐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特殊教育功能所决定的。目前虽然教育部推荐了音乐人文教育的一些教材,但并不作统一规定,因此100所大学中没有使用正规教材的大学有77所,这些大学一般使用教师备课教案或者课件,这些教案或课件未经审查直接授课,势必导致鱼龙混杂的教育状况,给学生成长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像对待德育教育的内容那样作统一规定。

《课程方案》中强调:“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100所大学中只有25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艺术教学研究室,75所大学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其音乐教育和管理的任务由学生处、团委或艺术学院担任。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和管理机构,一方面没有统一协调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呈重复无序状况,学生选择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各自为政,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另外,在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紧缺空间。《课程方案》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目前,从调查的数据看,100所大学普通音乐教师与在校本科生比例,在0.025%―0.1%之间,偏向于0.025%。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而只是艺术学院教师在承担和完成本职专业任务之外,为全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

这种专职普通音乐教师编制紧缺的现象,导致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门数和容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供不应求。对100所大学的调查显示,2006年上半年选修音乐欣赏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的本科生占本科生总数的平均百分比为3%,最高15%,最低为0(即未开音乐课程的学校),假设要让50%的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那么在保持办学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一学期6%的选修比例是必须的。因此,纵向数字为6%到15%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很重视,学校开课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学生要求;纵向数字在6%以下的学校,在音乐教育师资建设和艺术教育重视度上要加大投入。基于选修音乐课程人数平均百分比为3%,如果按本科生总数3%的等差数列递增,而办学规模不变,那么这个数字说明,四年的本科读下来,最多只有24%的大学生可能接受音乐欣赏教育。这个数字反映的是100强的整体状况,国内其它一般大学的整体状况只可能低于24%。

《课程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和比例,上述调查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如果去掉任意性选修课部分,则数字会更小,分析说明目前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离教育部《课程方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关于利用第二课堂加强音乐教育方面:对100所大学举办正规音乐会的调查显示,只有6所大学一年内没有举办过音乐会,其它大学或多或少都由学校举办或外请音乐团体入校举办音乐会,内容涵盖西方音乐、中国音乐、民乐等内容,最多的19场,最少的1场。音乐讲座情况:100所大学中只有18所大学没有开设音乐讲座,其它82所大学都开设了音乐讲座,开设讲座最多达20场。从上面数字来看,100强中仍然有些大学没有开设讲座,也没有举办过音乐会,有些已经举办过正规音乐会和讲座的大学,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大学的校园文化不够活跃;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些大学对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情况与欧美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中国大学评价》的专家认为: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最高学术水平。大学排名前100所的大学自然包括了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其学科优势和科学研究能力与成果,是一般大学不可比拟的。但是,从调查看,我国一流大学的艺术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因为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代表了艺术教育的主流。虽然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整体对普通音乐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尤其是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体系和保障制度离教育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反映在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师资配备、学生选课容量和教学设备上尤为突出。

这个状况很像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大学也有一些普通音乐课程,但是教育的目的讲究实用性,音乐教育属于可有可无、不被人重视的教育。直到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它让美国人目瞪口呆,震惊过后美国人的意识开始苏醒,只得承认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改进教育的需要不再仅仅是基于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而是基于民族生存的斗争。”他们的研究认为:“俄国大唱片时代建立了一个教育系统,为其统治者训育了一批达到技术高峰所需要的男女人士……”。他们认为苏联很重视那些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如音乐学科。这样,美国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到了教育系统,并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自此以后,美国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美国的学生,幼年至中学十二年级,均按国家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到了大学仍然没有中断艺术教育。美国大学几乎都开设有音乐欣赏系列课程,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等名校,人文教育在学生的课程总量中占18%至25%的分量,人文教育中包括西方音乐欣赏、交响乐、合唱音乐、音乐审美等选修课程。以师生比为例,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教师和本科生比是1/250,比我国目前最高比例的大学高出近4倍。

我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模式,目前基本上是借鉴和学习美国大学,但是研究表明其保障机制滞后于整体教育目标。因此,我国大学很有必要在思想观念、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师资配备、学生选课容量和教学设备上,抓住机遇,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保障工作。

①武书连《2005年全国大学百强排名》[EB/OL],[2005-4-12]。省略/zt/gxpm/list/200504120005.htm

第7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师乐理课程;框架构建;流程设计;实践与教学

基本乐理不仅仅是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工具课和修养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是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重点学科。学习基本乐理的目的,在于完美准确地表达音乐和理解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学科与一般音乐表演专业的乐理学科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不同之处。乐理课程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之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些会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有些人会从事乐理课教学。所以,音乐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乐理教学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学的研究,需要对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和教学流程的设计有系统的总结和探究。

高师乐理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可以理解为教学内容上的基础及延伸。高师乐理的教学流程设计,则是教学的纵向实施,可以理解为教学巩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实施。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基础与扩展”、“掌握与巩固”、“实施与教学”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础与延伸”。这是教学的横向支撑,即教学的整体框架构建,也是教学流程的第一部分。高师乐理教学的内容依然应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传统乐理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和弦、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转调、移调、音乐术语、常用音乐记号……这些都是乐理课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任何一个音乐专业的人来说都是基础的工具性的知识。除此之外,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由于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乐理这门基础课的知识覆盖面可以大一些,有一些延伸和扩展——即基础乐理知识某一知识点的延伸。例如在学习“和弦”这一章节时,除了三和弦及其转位、七和弦及其转位、等和弦、调式中的和弦等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可加入简单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四度和弦、附加音和弦、二度和弦、吉他和弦标记等内容。其中,吉他和弦标记不仅用于吉他,也用于键盘乐器的和弦及低音的标记。不仅在流行音乐的乐谱中被广泛采用,还易于国际间的交流。通过几年的尝试,笔者发现,这样实用的新增知识点,学生是非常乐意学习和接受的。另一方面,增加部分中国民族乐理知识。早在1924年,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学家、中国民族音乐学先驱王光祈先生就在他所写的《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提倡学习中国乐理。中国乐理是具有“变化之道”的乐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也必须有所了解。由于乐理课程学制的关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进行教学。例如,讲到音律时,可讲讲十二律吕;讲到节奏时,讲讲板眼板式;讲到记谱法时,讲讲传统记谱法,如琴谱、燕乐半字谱、律吕字谱、锣鼓经……讲到民族调式时,讲讲同宫三阶、异宫三阶,讲讲之调式、为调式……另外,在学习基础的、传统的乐理知识的同时,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还可以略微了解一些近现代音乐的常识。例如在学习记谱法时,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现代音乐记谱法的知识。例如:音高(包括音簇)、时值(包括比例记谱法)、力度记号、框型记谱法、图表谱、文字谱……虽然并非所有的20世纪音乐都要用新记谱法不可,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或演奏技法。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增的部分只是锦上添花的内容,而之前提到的传统乐理课内容才是高师乐理教学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是高师乐理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讲授乐理的基础。

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即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是“掌握与巩固”阶段。这里的“巩固”指的是知识内容的加强和乐理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乐理教学法,不是广义上的教学方法,而是包括乐理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例证,对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重大作用。

高师乐理教学,多年来存在一个困惑: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一进校开始学习乐理,一年级末结业(书面考试,及格即可)。之后的几年不再系统学习,这是一个慢慢遗忘的过程。到了大学四年级,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讲授基本乐理的一些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基本概念已经有所混淆。这样导致的结果,常常是实习的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学、中专的音乐课堂上,把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混,甚至讲错!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往,老师们总是指责学生,说乐理没学好,基础很糟糕。而事实上,是我们的高师乐理教学中缺少了“巩固所学知识,做好上课准备”这一关键环节。学生在一年级乐理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结束以后,在四年级实习之前,应该有一个熟悉乐理内容、备课并试讲的过程。这就是之前谈到的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纵向实施的第二部分——“掌握与巩固”阶段。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和2009级这两个年级,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大学一年级的乐理课,以老师讲授、学生做习题的方式学习乐理的基础知识,学年结束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核;二年级和三年级,以巩固学习内容、小组讨论备课、试讲的学习形式学习乐理,定期地进行“乐理小讲台”活动;四年级,正式走上实习的讲台。其中,经历了四年“乐理小讲台”全部过程的是2007级和2009级的学生们。二、三年级的“乐理小讲台”是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与教学相融合的关键所在。

延续两年的“乐理小讲台”可以分为5个步骤:

1.分组:我们把一个50人的班级分为10个小组。每5人一组。

2.选择课题:我们把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两年中,分为四个阶段,每一学期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结束都进行一个阶段总结,并以“公开课”形式展示。在每个阶段一开始,老师都拟出20个左右乐理小课题,每个小组选择5-10个课题题目。课题均由乐理的基础概念构成,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学们经验的增加递增,如“音符”、“休止符”、“音的分组”、“弱起小节”、“切分音”、“调号”、“基本音程”、“等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小题目对应小讲台,在题目的选择上,老师应选择基础性强的、短小、简洁的题目。一般来讲,一个题目的讲授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题目太宽泛,对学生来讲,实在不易把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讲清楚每个最基础的乐理概念是尤其重要的。

3.分工与备课:当每个小组确定好这个阶段的题目之后,就开始集体备课和人员分工。由于《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三年级开课,所以在二年级时“乐理小讲台”,我们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最标准的教案。但是,基本的“教学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是必须完成的。这个备课的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的。同学们一般在一个月之后,经过讨论完成教案。最初的教案大多生涩,甚至有些不合理。但令人欣慰的是,教案中也常常出现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教案写出并确定每个题目的主讲人之后,同学们就开始分头准备课件(电子课件)、教具、图片等试讲需要的设备工具。其中,电子课件是指现代音乐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机(学院教室已有设备)、音响资料、视觉图像资料……这个步骤的工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学生们是饶有兴致又高效地完成准备工作。不管是完成教案还是准备资料,我们都要求同学们集体协作完成。这不仅让他们有讨论学习的过程,也增强了同学们集体协作的能力。

4.试讲:这是同学们在完成备课和准备教具的工作之后,第一次独自站在“乐理小讲台”的时刻。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并不完全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有同学可以在台上演唱或演奏,但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一个乐理的基本概念,更不要说还需要举例说明、组织同学们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每个同学都要在试讲过程中经历从心理紧张到放松的过程。一个乐理题目的试讲时间为15-20分钟。一个50人的班分成10组,一组5人。每阶段每组由5-10个题目,每人有1-2个题目。四个阶段下来每人可以上讲台讲4-8个题目。也就是说,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个阶段,每位同学可以拥有60-80分钟的试讲时间。每一位同学都在这4-8个乐理题目的教学试讲过程中慢慢找到了从“座位上”到“讲台上”的感觉。同学们纷纷表示:讲一个乐理题目很不容易。有一些乐理概念,如“切分音”,学习的时候觉得很容易,做题也没问题。但讲述的时候感觉概念都说不清楚,举例时也对切分音的分类拿不定主意。如果有学生问“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关系”“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强还是切分音强?”面对类似问题,更是一筹莫展。通过备课和试讲,相当于又仔细学习和研究了一个个乐理知识点。同学们感叹地说:“做老师必须要胸有成竹啊!”这正是我们“乐理小讲台”需要的效果。既加强复习了乐理的各个基本知识点,又锻炼了同学们走上讲台的能力。

5.教师评讲:教师在高师乐理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阶段“掌握与巩固”过程中,有两个时间必须参与。第一是教案确定。教案的准备是这一部分中关键的一步,同学们写出之后通常希望得到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老师此时更多的关注应在教案整体的把控,是否有概念性的错误、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等方面。老师的建议在此刻总是不会过分具体,留更多的空间让同学们自己去实践。第二个时间每一个乐理题目试讲结束之后,这时是同学们最兴奋、记忆最深刻的时候。老师首先应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找出优缺点,之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乐理教学的总结。这样,在“乐理小讲台”上便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乐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以上是二、三年级“乐理小讲台”的简要步骤。这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课教学流程的第二部分的关键所在。在“乐理小讲台”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保证每位同学的试讲时间,也应要求每位同学参与试讲后的讨论。同时,试讲的时间应定期安排,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延续两年。最后,还可鼓励同学们写出“乐理试讲心得”。

2009年6月,音乐教育学院2007级2班的同学在四川音乐学院教学楼进行了“乐理小讲台”的汇报公开课。音乐教育学院领导和理论教研室领导及教师观摩了公开课。课后,院领导和教研室各位老师对这种形式的乐理课给予了高度肯定。

“实施与教学”是高师音教专业乐理教学框架构建与教学流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同学,在本科四年级,有6周的教学实习时间,这是同学们走上真正的讲台讲授乐理知识的时候。这个讲台,包括实习的小学、中学、中专,职业高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场所。如果在普通小学、中学进行教学实习,乐理的基础教学存在于音乐课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学实习的课堂在中专、职业高中的幼儿师范专业以及艺术类型类的中小学(如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小学),乐理则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参与乐理小讲台的2007级和2009级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班同学,专业教学实习时间分别为2010年9月-10月中旬及2012年的9月-10月中旬。在此期间,笔者对成都教学实习点的部分同学进行了“听课与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坚持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但在这里,我们谈到的是与乐理基础知识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笔者观测与分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乐理小讲台”的同学,涉及到乐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掌握了乐理基础知识的自信;2.教学中对乐理基础概念表达准确;3.乐理教案准备较成熟;4.对乐理教学方法运用灵活;5.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把传统乐理教学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当然,通过教学实习也能让我们教师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乐理小讲台”的题目选择范围可不可以更广泛一些,乐理概念的表达有没有办法让广大中小学生更易产生兴趣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的研究应引起我们高师理论教学的关注。这几年笔者做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8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激起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方式,创设出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生动、新颖、形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春天》时,我先制作好一幅春天的背景图和相关的事物,然后随口唱“春天天气真正好”,点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点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点出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花儿都开了”,在地上点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动画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同时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色里,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我要大声唱的激情。

巧妙结合,优化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音乐活动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情境,使人脑得到延伸。它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极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以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韵律活动《三个小和尚》时,我设计了一个寺庙的背景,配上寺庙音乐钟声,让幼儿随着画面的移动,仿佛也来到了山上的寺庙之中。此情此景让幼儿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寺庙中的和尚,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起来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灵活运用,收放自如

多媒体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戏说脸谱》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京剧的表演片段,让幼儿从京剧的服装、动作、唱腔来感受京剧的特征。并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京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姓名和他们的主要事迹,让幼儿全方面了解京剧中的人物。伴随着京剧的旋律,幼儿展开了惟妙惟肖的演唱、表演。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把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情节展现在幼儿面前,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教育情境。在每段音乐的开始,点击娃娃的手指花提示幼儿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乐曲,这样既帮助幼儿区分每段音乐,又提醒幼儿正确表现音乐。

合理运用,培养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教师一定要让幼儿从听觉入手,让幼儿多听,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无需用过多的语言干扰他们。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例如,我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间放了一段《蝴蝶》,并给幼儿提供了一张在网上下载的蝴蝶图片。我对幼儿提出可以认真地听,也可以在不出声音的前提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的要求。有10个幼儿在认真地听音乐,听完后,我问幼儿:“蝴蝶姑娘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幼儿们有的说,蝴蝶在跳舞,跳得很美。有的说,蝴蝶迷路了,它想找妈妈。还有的说,蝴蝶没有小伙伴玩了,它很孤单。幼儿的回答是天真的。于是我让幼儿自由表演蝴蝶,这时玩其他玩具的幼儿也被我们吸引过来,一起加入了表演。尽管他们的表现还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幼儿在听听、动动、玩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音乐活动中,优化了教学情境,使幼儿的学习更直观、生动、形象。多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促进了教师“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音乐活动变得更精彩!

资讯

众智之选 聚焦三星教育行业解决方案

2013年4月10日,每年一届的行业盛会Infocom China 2013在北京隆重举行,三星商用以全景式方式展示了旗下多种行业解决方案,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展会现场,与会者可身临其境体验三星创新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了解师生之间如何通过多屏幕分享等功能,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在展示创新型和实用化的先进行业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让与会者感受到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9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高师音乐学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音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中其对于深化理论学习、知识的获取、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获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突出应用为本、需求导向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跨时代性和超前性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每一位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所要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清楚,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种种因素,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特别实践环节方面,在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上存在一些缺失。像有些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状态”,而缺少实践领域的感受。因此,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该课程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不断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重要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十分鲜明,课程的学习过程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许多内容,要通过实践环节去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的实践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训练,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提高学生在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及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完整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是在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实践来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构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教学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实践教学过多的只是侧重于的课堂某些环节,并没有真正从实践教学自身的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结合,没有真正从整个课程出发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大大的影响到了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们都知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其理论形成后又返回教学实践,对实践进行指导。离开了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就会显得空泛无力、操作性不强。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做走过场的实践练习,那既没有实践效果,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程进程、按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层次,落实其目标和任务,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基本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技能进行验证、掌握,感知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认识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从而从“认识”、“理解”变为“会做”。

二、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应在课程中突出利用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特点,运用实验环节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教育理论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感性知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理论部分,而是实践技能部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在层次上,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为基本实践;第二层次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如教案的撰写、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第三、四层次实践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为主,更多的是在针对具体内容、具体案例进行实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目标,把实验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突出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开放性训练,并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践相结合、单元理论实验实践项目与选择性实验实践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实验、实践项目,合理筛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是合理设置证据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课堂、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起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实践比例适当、实践课程模块化的实践体系。

三、实践教学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科角度出发,应当体现出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思路及其目标实现的唯一性,真正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科学性和符合音乐教育特征方面的可操作性,要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方式改革为目标,突出课堂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包括教案撰写、备课等方面。据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要依据这样几个原则: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理论教学中将实践环节一同设计,以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为实践内容,让实践为理论学习服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然结合,防止单纯的理论或单纯的实践。这样,理论和行动才能一致。②系统性原则。即要求把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设计各分支的实践教学,使整个实践教学完整、平衡,具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践体系。因此,在构建时,应该将各个分支的实践放到大实践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实践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分支的目标。③分类整合原则。依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不同类型,抓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特点、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的联系,从整个课程领域出发,将实践教学加以统整合与设计,确保实践教学的整体统一。④能力评价原则。即从实践态度、解决理论学习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问题查找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实践体系能否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实践反映出来。实践中所呈现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实际表现,另一部分是评价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能力评价标准应贯穿整个实践过程,以实践为主线,评价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设想

1.实践教学体系

过去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单纯的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而实际上,这些应当在实践训练中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否则,就违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了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变传统做法,优化重组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四部分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照教学的进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配合理论与典型案例、课例录像资料、设计案例主题例选、课堂见习、专业实习等,形成与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内容上,可做适当变换。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和综合游戏课为主,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课、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课内容为主。对实践教学层次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按初、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形成不同层次、突出应用能力的实践训练。初级层次主要是以基本理论内容的实践训练,配合选用与之相对应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实践训练,重点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积累实践认识。中级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设计训练,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正确书写,让学生多讲、多写。多讲主要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在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的视野。多写主要根据所布置专题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写出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高级层次主要是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实习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另外,许多学校为了激励师范生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未来教师的执教能力,举办各种教学竞赛,如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也可以划到高级层次的范围内。在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把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循序贯穿在全过程。

2.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理论为引导,实践为关键”的特点为突破口,重点解决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音乐教育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二个维度,通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纵向方面,主要从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到设计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的构建,并通过专题实践、课堂教学专题设计、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横向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精选实践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课堂教学技能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强化专业特色;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调整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出总体功效,真正起到驱动、引导的作用。

3.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

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教师的遴选、备课、学生学习的检查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等,都需要考虑细致,合理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同时又约束和规范学生实践的行为。否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就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组织要依据这样两个条件,一是遵循整体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学总目标保持一致;二是统筹实践教学与理论密切结合。这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具体内容来说,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从目标上来看,要充分体现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凸显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整个实践教学的中心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参加。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一方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培养自己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能力。由于与普通的理论教学有明显差异,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做测度。考核过程应对学生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践结果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所呈现出的能力进行评判,从实际设计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综合考核。例如,在音乐教学设计这类实践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其考核除了要体现对实验理论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学生在实践方法、设计理念、具体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使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开展,要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结合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实践场地;配备相应校外指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借助实践基地多功能设施和相应的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营造“教学实践”的训练环境。

作者:冯巍巍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8,(12).

[2]冯巍巍.新课标视域下音乐课程实践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