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城市规划与管理精选(九篇)

城市规划与管理

第1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区地域文化性原则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风上人情,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上,应该结合所处地区、地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点,并且还需要对地区、地域的地貌特征进行充分利用,进而设计出规范、合理且科学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

1.2、整体性和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作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想要充分体现出来便需要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者从整体人手。不但需要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考虑,还需要在设计上达到和谐统一的标准,以此让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在植物选取上、风格设计的变化上,都需要展示出多样性,以此呈现出设计上的创新。所以,想要使植物多样性选择得以实现,便需要做好提前保证工作,即保证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也要保证植物变化与整体环境特点相符合。

1.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对工程的自然条件与地质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择经济且适用的,并且让当地的生态结构得到有效保障。其二,对于具有观赏性的外来植物,必须经过利与弊2方面的严格考虑,进而做好把关工作,以此防止有害物种侵人。其三,工程园林景观在设计上,需要贴近自然,并让居民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2、城市园林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发展片面化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只重视城市内部园林景点建设,忽视城郊结合部和城市郊区的园林规划的共同发展,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同时在规划上有时为了建设人造景观,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不可恢复的破坏。

2.2、在规划上注重各种指标的完成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片面重视的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完成,各地大量建设大面积的绿地草坪,忽视了草本、灌木或乔木的相互结合,导致了城市园林的生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面积的绿地建设植物品种单一,造成园林的脆弱性突出。

2.3、园林风格单一

我国由于园林规划发展与欧美相比较晚,现在的园林规划大量的模仿或者是抄袭西方园林规划的式样,在规划上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千城一面的规划比比皆是。

2.4、园林规划管理没有形成管理体系

在目前的园林规划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规划上由市政设计,园林建设集中在建设部门,日常维护又由绿化部门执行,这样规划、建设、维护部门相互脱节,形成园林管理上的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建、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这样就造成园林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3、改善城市园林规划管理的措施探讨

3.1、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去破坏生态环境,尤其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积极调动与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形成管理意识,提高园林管理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以做好园林维护工作。

3.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规划统筹工作要以大量的调研分析为基础,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保障,从大局出发,用科学理论、技术来统筹规划园林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长远性、科学性,使园林规划满足生态城市建设需求,与城市长远发展相适宜。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要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认真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脉、审美情趣等因素,对园林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视线等进行长远而科规划。

3.3、构建互相联系的区域绿地系统大框架

城市发展势必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上地,特别是在近几年城市面积迅速扩张,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根本谈不上城内生态环境,完全是依靠城市周边自然环境来尽量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需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固然重要,但未来城市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城市间大面积绿地,以尽可能地构建严密、有效、使用的区域生态环境。城市规划要尽可能地保护城郊自然环境,提高城郊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度。同时把城郊绿地视为城市绿地的延伸,最大限度地将大自然引人城市,构建城市绿色大网。

3.4、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传统的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园林,从业者要及时转变观念,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去治理它,探索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健全与之相配套的长效工作机制,如监督机制、养护机制、奖惩机制等,还要利用网络协助园林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

3.5、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原则,为其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园林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园林管理法制建设,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惩处破坏园林景观行为,维护景观完好性。另外,还要制定园林景观养护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监督、检查园林景观环境质量。

3.6、提高工作者从业能力

很多城市园林管理者缺乏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了园林管理质量。为此,要加大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3.7、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监督

园林绿化工程在开始之初,应当提前向工程所在地的绿化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申报工程的大致情况,不得在绿化部门同意之前擅自动工,只有在获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始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意识,切实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施工单位在了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与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体系,从而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另外又能给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更为高效的管理提供可能。

总言之,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绿化方案之一,在日益规模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园林绿化工程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加强,进一步促进园林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园林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必须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吸收先进规划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以此全面改善现在的园林工程施工现状。

参考文献

[1]苏琳,王炳乾.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不足与对策[J]. 黑龙江科学,2013,12:283.

[2]曾尚文,吴结明. 浅谈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J]. 安徽农学通报,2014,16:112+124.

[3]武明煜,魏静. 浅议中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趋势[J]. 教育教学论坛,2011,06:132-133+226.

第2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

引 言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从而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5、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是否人性化的标准。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内针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早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但是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相关的责任部门对此监督也不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落实不到实处。

二、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当前,要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确保法律手段的有效发挥,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法律手段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2、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强化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还应该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4、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5、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区域协调性比较差,这就造成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较快,而落后偏远地区城市发展较差,这影响了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根据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03(08):57-58.

[2]尉雪.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06):34-35.

第3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对策

城市规划,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客观因素制定的适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算,促进城市各个方面发展,并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的综合性工作;而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内容,逐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交通设施、能源、通讯、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一个城市规划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然与人类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个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这个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统一。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曾提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关键,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大中小城市的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遇到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当前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建设管理职能不明确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非常多,比如住建部城市房子的建设、城管负责城市管理工作,规划局负责城市规划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城市交通、环保局负责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这些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但是城市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缺乏配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职能交叉的现象,责任不明确,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比如,在一些居民楼,一些业主为赚钱,在楼顶加建房子,造成楼上楼,居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住建部说拆除违法建是城管部门的职能,城管觉得自己只是负责城市管理工作,比如建筑施工占用人行道,城市占道经营等管理问题,居民楼房建设问题是住建部的问题。

(二)城市功能分区混乱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激增,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一些公众场所,比如广场、公园、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大城市为了所谓的改造旧城,打造现代化大都市的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拆建活动。一个城市的人文风景,是一个城市的底蕴,也是一个城市的特色,不能意味追求现代化,而让城市丧失了本身的特色。城市建设混乱,各个功能区规划不合理,尤其是城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一到下雨天,城区内涝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仅2008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超过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三)城区交通堵塞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导致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长。根据《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十大最堵车的城市,上海拥堵延时指数2.16小时,北京拥堵指数2.09小时,重庆市拥堵延时指数2.07小时,深圳市拥堵延时指数2.05小时,广州拥堵延时指数2.02,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堵车情况严重,一些二线城市堵车情况同样很严重,比如济南拥堵延时指数1.91小时,成都拥堵延时指数1.93,也就是说驾车出行的上班族要比到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花费2倍或者更多的情况才能到达目的地。

(四)城市规划建设公众参与度不够

城市规划建设,关系到一个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应该需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但是当前我们大多数城市的规划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决策,对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市民的需求缺乏有效地上传,部门政府在规划中,过分强调了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造成城市绿化面积没有达到公共的要求,这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弊端。城市规划建设应该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样的城市规划管理也失去了意义。

(五)城市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跟不上来,尤其是菜市场,根据承德市统计局的有关信息,2012年全市人口抽样调查推断结果显示:2012年末,承德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50.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万人,但是较大规划的蔬菜批发市场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垃圾未按照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分类收集和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将会缩短;城市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机制不够完善,急需出台管理办法;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质量屡屡超标,发展压力大。

二、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各个城市的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沟通与联动,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工的分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各负其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和“谁都不管”的现象。在城区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市政府办要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做到齐抓共管。

(二)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根据风向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数据资料显示,承德市的主流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风向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在城市上风向不要规划污染大气的工业园和建设项目。城市建成区内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减少污染、噪音。对现存布局不合理问题制定改造规划,分期分批转产、拆迁、关闭。完善城市路网,限制过境大车入城。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乱建设、乱改造现象,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以承德市为例:根据承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全市常住人为347.32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1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16万人,增长3.32%,年平均增长率为0.33%。而2015年河北省的人口统计中,承德市352.72万人,仅仅五年时间内又增长了5.4万人。

人口数量及车辆数量的激增使市区的交通拥堵现状日益突出。造成承德市区拥堵的原因还包括现有道路条件已饱和与车流量不成正比,老城区道路欠账多,断头路多,与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成比例。这属于历史原因,承德城区道路都比较狭窄,断头路很多,高峰时段,车辆就会像河流一样涌入城市主干道,如果主干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情况,就会导致整个区域的拥堵。

我市要改善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合理安排停车场所,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交通疏导,完成城区路口的拓宽改造,规划道路交通标线,设置交通护栏;结合人防设施建设要求,规划新建部分停车场。督促业主在新建项目中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区相关单位开放庭院提供公共停车位或建设地下停车场;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管理办法》,健全财政补贴补偿机制;全面优化公交线路、站场设置,更新公汽车辆,进行公汽站台撤并改造。

(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政府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配套休闲娱乐健身设施的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仅为6.25平方米;其中134个城市不足3平方米,31个城市不足1平方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绿化覆盖率过低,园林绿地太少等问题,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园林绿化的建设。

根据承德市园林绿化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承德市完成的荒山造林74.98万亩,义务植树945万株,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8.62平方米,较往年相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的自然土地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建筑、道路、商业和其它硬质设施所取代地面板结、沙尘气候日益加重。大量的树木、绿色植物不仅能减低噪声、制造氧气,还能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空气。所以未来的几年里我市应该继续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继续推进道路绿化、单位居住区绿化、立体空间绿化、绿道绿廊和公园绿地建设,让承德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资源保障。

(五)增加公众的参与度

城市管理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是城市管理的主体,与政府、开发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联系紧密,所以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该让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进来,大家建言献策,老百姓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反馈给政府部门,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该设置信息公布的渠道,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如实公布,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吸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只有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真正搞好城市管理。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高瞻远瞩,不能只停留在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而应该具有前瞻性、合理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赵永福.关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初探[J].才智,2014(33)

[2] 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关咯[J].黑龙江科学,2014(3)

[3] 王汝波.浅析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科教新时代,2014(2)

[4] 李煊冉. 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 薛丽芳. 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初探[J].中国科技财富,2012(11)

第4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微观角度宏观角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36-01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创建城市人文居住环境的基础,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低碳、环保、绿色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要从环境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

城市市政的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居民用水和工业排水不可或缺的部分,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境,因此要全方位的考虑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1.1 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最低目标是要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还要利用城市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考虑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但是在城市市政的给排水的设计方案中,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供后续的更改或者其它用处使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设计与规划一定要具备耐久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

1.2 与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相协调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只是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小部分,因此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相协调。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因为只有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实现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科学化、合理化、完善化发展。

1.3 重视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了,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都体现出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之中,以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略掉环境保护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目的。

2 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1 防洪排涝的规划

目前,防洪排涝在城市建设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城市发展与进步的生命力。城市的防洪排涝包括两个部分:①内洪;②外洪,但是在外洪中,以预防为主,例如水库和防洪堤等;内洪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排蓄。城市的排水只是针对的水流量较小的水资源进行排放,因此要将吃呢格式的排洪和排水结合起来考虑,以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只要充分考虑如何将雨水能够及时的派出去即可,以确保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如果是山区城市,传统的雨水泵站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因此要全面抬高城市的地基与局部设置抽排设施相配套的方式进行。

2.2 区域水资源与城市供水

水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非常不均,还常伴有严重缺水的现象,因此要注意城市的蓄水功能,以达到平衡水资源的目的,对区域内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保证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详细的反洗,以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从而推动城市的发展。

2.3 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

我国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是采用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城市污水的处理,并且人们也普遍的认为如果形成一个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来对城市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但是,在长时间的污水集中处理中,加大了污水处理的投资,并且汗多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很高的消耗,处理后的水在排放出去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集中处理污水逐渐遭到人们的淘汰。目前,人们多是通过 bot 的形式对污水处理进行管理,使得污水处理又趋于分散化发展,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且处理后的水能够被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 从微观的角度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3.1 城市市政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变频供水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智能供水系统在我国城市供水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复杂度,增加了城市用水高峰期的供水需求量,因此城市供水厂不得不增加供水量。因此在对城市市政的给水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用水量的变化,要想办法将日常用水量的需求的变化控制在最小化,还要注意城市供水中的安全性。从长远发展的额角度考虑城市供水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时需要的空间,要预留出城市供水系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从而规划和设计出最适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城市供水系统。

3.2 城市市政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以及设计方案,并将城市雨水系统与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城市市政雨水系统,才能提高城市生活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3 城市市政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对城市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污水,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合流或者是分流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新城区的污水处理大多是采用分流的方式进行;旧城区的污水处理使用合流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来说,分流的污水处理方式不适合我国城市的发展,因为城市雨水系统如果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出现交错的现象的话,分流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就变成了合流的污水处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需要从化粪池入手,开始进行分流的处理,要使用专业性强的施工方式进行污水管道的施工,并采取高度的监督,以保证污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当雨水从天空中落到地上时,也会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因此采取的截留的处理方式较为合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国人民的思想,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也发生了改观,并且越来越重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还要考虑城市后续的发展,并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工城市的后续发展使用,将低碳、绿色等环保理念应用到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之中,以完善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波.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J].城市建筑,2013(12).

第5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建筑管理 关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城市规划(英文:Urban Planning),主要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中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进行研究,因此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以及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并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各项工程建设而做出的综合部署和安排。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环境既可因建筑而遭到破坏,也可因建筑而获得更多的美好,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城市的发展往往与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计划或者都市规划,它是对城市空间及其实体发展的预先设想。城市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规划方案,并要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实际上,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长期的调查和反复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来,并且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区域性以及预见性。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不仅要能合理地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规模以及布局,而且还要做好城市环境预测与评价工作,努力协调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做好统筹安排,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发展与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等,对城市体系进行布置;(2)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3)对城市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利用;(4)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工程建设进行部署,以保证城市有序、协调地发展,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基于这一主要任务的要求,全国各个城市的规划都有共同点:第一,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在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需要的基础上,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出发,对城市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第二,通过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三,确保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与管理规则,确保各项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努力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以促进城市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规划是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据,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一)城市规划是建筑管理的主要行为依据。

一般而言,城市主要是由房屋建筑、道路绿化以及管线等工程设施共同组成的环境空间体 ,具体包括机关、学校、工厂、仓库、商店、住宅、医院以及各种公共性建筑结构,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规划思想和方案,那么城市就成了一个杂乱不堪的闹市场。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预设,并通过建筑管理这一实践活动来体现。因此,城市规划是建筑工程设计与建筑管理的主要行为依据,只有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建筑管理活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才能正确把握行为的原则。在城市建筑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建筑管理。比如,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之间矛盾、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矛盾、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之间的矛盾、违法建筑与市容整顿之间的矛盾等 以及商业网点的布置和道路的拓宽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建筑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需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在其指导下对建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城市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城市建设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城市规划的水平,如果没有城市规划,那么就不可能有现代新型城市;城市建设水平,同样也取决于建筑管理的水平,建筑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来看,城市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城市建筑管理首先要正确运用城市规划,同时还要用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管线工程、园林绿化、地形测量以及抗震防灾等知识来丰富和提高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城市规划毕竟是一个思想成果,具体落实提来还需要建筑管理作为有力抓手,并在此过程中将实践的信息反馈回去,进而做出及时的修改和调整。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好坏及其艺术特色,不可能仅凭肉眼就能一览无余,更不是一个静止的看客所能真正领略到的。笔者认为,要想准确评价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通过对城市中建筑结构、广场街道以及绿化等工程进行全面的观察,之后才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城市规划的好坏、建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建筑管理,它是实现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及注意事项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思想研究的成果,要使其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来修改和完善规划中的具体内容。同样,要想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和协调,也必须不断地丰富建筑管理工作的内涵,进而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比如建筑工程选址及建筑方案的设计时,只有进行现场查勘,才能正确把握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要搞好城市建设,就要将规划、管理以及领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从而建设不必要的损失。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目标,只有真正将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所蕴含的冀盼落实到实处,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基于此,笔者认为建筑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运用城市规划,不断创新思想,多倾听群众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二)注意事项。

建筑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只要城市存在,就需要用规划来指导建设 ,并通过管理来实现。城市建筑管理应不断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以帮带管、缩短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从根本打破传统管、卡、压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把城市建筑管理工作融入建筑施工过程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建筑管理为城市规划服务的本质。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单位和建设者的行动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水平与民众的要求不相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没有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笔者认为,将公共参与机制纳入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毕竟不是相关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它始终要拿到社会中供人民群众去检验,因此,用民主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工作都是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密切协作,才能真正做好城市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姜治年. 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关系的思考.中国房地产业,2011(07).

[2]朱伟协. 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融合研究.建筑设计管理,2010(04).

[3]周达宏.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祁雅琼. 邹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大观周刊2011(06).

第6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解决对策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是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在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呈现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起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财政权和行政管理权,使地方政府获得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1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的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总体规划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各省市的城市范围逐步扩大,将近郊的一些农村也并入,而这部分农村人规划法制意识薄弱,加上这部分人基本上失去了土地,工作也很难落实,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活。因此,近年来“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的居民,违反规划突击加层、抢建房屋、擅自设置建筑物、构筑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对这些违法建设的管理,过激了怕引发大的矛盾和冲突,光靠宣传教育,作用又不大,因此,管理的力度显得不够,往往只是采取劝说拆除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大众监督。

缺乏大众监督是城市规划管理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决策往往还停留在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领导和少数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的决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少约束和监督机制。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就使得规划管理和实施一直是处于规划管理者单方面的动作之中,这往往会造成决策主体的错位,使得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同时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也会造成一些政府官员利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谋取个人利益,并产生各式各样的寻租行为。

1.3 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不够。

中小城市往往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街区,这些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的文化,但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历史街区已经失去了它本来面目,有的已经彻底消失。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对于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对居民、游客和投资者的吸引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尽管人们对历史街区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当开发与保护发生矛盾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部门在保护历史街区方面认识上还不完全一致,导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不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重点保护,随意变更规划、破坏城市建设整体性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城市规划管理中解决对策

2.1 更新规划观念,增强市场观念,改进规划管理方式。

使规划起到既能保护公共利益,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用,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特点,区分强制性和指导性两方面内容。规划管理的重点是对强制性的管制,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强制性指标,非强制性指标作为政策导向,应具有适应市场弹性。进一步放开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目前,在规划管理中,要依据强制性指标加强宏观管理,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指导各项建设活动。

2.2 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配套措施。

应依照法定程序组织编制、审批、实施和变更规划,完善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贯彻实施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详细规划在建设项目立项管理中的先决地位,建立健全规划管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处罚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干预规划管理实施的行为,杜绝因领导人的变更和因领导的好恶而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督促规划管理机关和管理人员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规划管理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推行规划审批前的公示制度。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切实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规划方案建立在各方利益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应逐步实行规划审批后的公示制度,使规划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规划管理的透明度,防止滥用权力。城市规划监察执法队伍应加大工作力度,建立起多级监督举报体系,把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控制在最低水平。要强化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切实解决规划管理权下放问题,把城市规划区内的各区、市、县和先导区、大学区等,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2.3 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城市规划部门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土地使用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具体分解落实,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于由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城市规划管理责任的确立,其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第7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投资环境;探索与思考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 现代化域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2.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__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2.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 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 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

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

3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3.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域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菩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3.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 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 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__了新的活力。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4 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4.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4.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4.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第8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新区特征分类;目标定位;管理跟进

1.城市新区的定义

城市新区的定义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城市新区一般指大规模成片开发、统一规划并相对独立的建设片区以及因城市化发展形成的“独立新城”;城市新区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上都存在可感知和被认同的界线,它相对于城市传统中心区、乡村地区和其它新区在地域空间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它是城市复杂大系统下的一个各要素齐备的子系统。通过以上各种对新区的定义描述,可以认为城市新区既是城市郊区化模式的演进,又是根据城市规划有待开发,集中未来城市一个或几个重要职能的核心地区,它可能是城市未来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产业中心或几个中心的结合,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式,并且成为新经济的一个载体,在老城区基础上拓展起来的。

1.2城市新区的特征

1.2.1功能定位上的特征

在功能上,城市新区既不是纯粹的居住区和纯粹的工业区,也不是纯粹的商贸服务区,而是三者的综合: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经济社会综合体,新区的市民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应居住、工作、消费和休闲在新城内。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中心城功能的简单的空间扩散,而是参与到整个城市地区功能转型过程中,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城市功能体和相对“独立”的新城市。

1.2.2位置特征

在与老城区的位置关系上,城市新区通常设立在老城区和近郊区的接合处。由于城市新区一般规模较大,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一般不宜离老城区太近。

1.2.3环境、质量和水平上的特征

在环境、质量和水平上,城市新区应该是具有较高品位的现代化新城区,包括道路、街道、通讯、医院、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种社会性基础设施,都应该是高质量的。

2.城市新区的分类

按新区的功能分类,可将城市新区分为住宅区、金融贸易区、工业区、高新技术区、旅游渡假区、综合开发区等几类。

3.城市新区规划

3.1新区规划的涵义

新区规划是城市新区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部署,它旨在制定城市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新区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新区的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新区规划的现状

新区规划,即不同于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也不同于微观层面的局部地段的修建性设计,应该属于中观层面的城市规划。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其所具有的弹性、活性和承上启下的地位,能较好地适应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

3.3新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新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新区规划原则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

4.城市新区规划目标、定位

城市新区规划目标、定位的确定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依据,是塑造城市新区形象的关键。

4.1新区规划目标

作为城市新区规划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种完善,是以城市规划目标为指导,结合新区规划的具体情况而对新区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描述。除了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以外,还要表述清楚新区与整个城市的关系,新区规划目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为基准,对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在某一时期以后所做的补充或完善,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种发展。

4.2新区规划定位

新区规划定位对于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定位是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新区规划定位包括新区的功能定位和新区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是基础,它对形象定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2.1新区规划定位的概念

新区规划定位就是深入分析城市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相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职能、角度、地位,并加以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

4.2.2新区规划定位的原则

城市新区规划定位应当遵循六条基本原则:保持发展弹性、留有余地的原则,出新区的特色、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 ,立足当前、把握未来趋向的原则,依托竞争优势、调整区域分工的原则,强调综合发展、提高职能层次的原则。

5.新区城市管理跟进举措

5.1构建城市整体空间规划

5.1.1城市新区规划要明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都遇到了老城区发展瓶颈的制约,要想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大,除了迁建老城区内的工厂和拆除老房子外,另选新址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成为了明智了选择。在我国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中,80%的城市都选择了另选新址建设新城区,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所以,城市新区规划的时候不要把新区规划孤立的来看,而是要将城市新区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城市新区规划体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5.1.2城市新区规划要找准新区的定位,明确新区与老城区的关系。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新区规划都是在老城区之外又新选了地址兴建新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兴建了新区之后老城区是否保留,如果保留,对于新城区和老城区在功能上如何定位。这属于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定位问题,我们必须要在规划新城区的时候就要做好打算。所以说,城市新区规划要找准新区的定位,明确新区的城市功能,在规划上要与老城区的功能实现区分,避免新老城区功能重复,凸显新区的实用性。所以,城区新区规划要找准新区的定位,明确新区与老城区的关系。

5.1.3城市新区规划要实现与周边乡镇的和谐发展

城市新区在规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的乡镇造成一定的冲击,最直接的影响会占用城市周边乡镇的土地,造成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政府在城市新区规划的时候,对于占用的农民用地,一定要做好补偿工作,要形成具体的补偿政策,真正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5.2对土地实现综合利用

5.2.2城市新区规划要改变过去粗放的土地管理模式。城市新区规划的过程就是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管理的过程。在我国过去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对于土地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土地管理属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城市建筑区域划分混乱。城市新区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粗放的土地管理模式,建立对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划分功能区,使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独立发展,使各区能够相得益彰。

5.2.3城市新区规划要增加土地的使用功能。 由于城市新区规划的土地都是从周边乡镇的农民手里征来的,所以这些土地来之不易。为了征地政府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所以,城市新区规划的时候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对于功能区的设定采取增加功能属性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率。

5.3构建完善的城市新区交通体系。 现在我国城市的老城区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交通拥堵,受到原有街道无法实现大规模改造的限制,无法建立畅通的交通体系。这也是多数城市选择在新址上建立城市新区的直接原因之一。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城市新区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发展对策

1 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协调,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饿一项重要工作,对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些发展带来的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的城市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地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

2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内部制约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力度的加强,违法建设数量总体上有了明显下降。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开发活动较过去已大大减少。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违法建设行为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擅自搭建的比例从2003 年的23% 增加到2008 年的50%,查处违法建设罚款金额大幅度上升。总体上,涉及违法建设的单位量少面窄,但单个开发项目涉及违法的程度在加剧。

此外,近年来规划审批许可后再进行变更的项目数量在增加。这是由于很多建设单位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未完全按照规划许可的内容建设,有的擅自改变了总平面布局,有的增加了建筑面积等,为通过规划验收,选择在竣工前向规划局申请变更规划许可内容,使工程状况与规划许可内容一致,试图逃避处罚。

2.2 “规划审批权”的行使受限

一般情况下,区规划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由区政府进行管理,市规划局只是在业务上对其进行管理。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区规划局不仅要接受区政府的领导,还要接受市规划局的管理,区规划局在这种双重的领导下,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将会大大的削弱。我国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部门和层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既得利益,由此所制定的政策,就可能偏向于某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这就难免会影响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从而造成政府失灵。当前,我国城市市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区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区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区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

2.3 缺乏公众监督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决策者是领导者,决策权掌握在书记、市长和部分规划专家手中,而规划师和公众只能接受上级的领导,执行规划决策。这种规划模式严重的脱离实际,其决策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的结果。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并且缺乏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和制约。规划主管部门不仅是规划的管理者又是规划编制单位的直接上级或者规划的决策方,使规划的编制和决策始终都处于单方动作之中。规划决策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时刻体现了政治者的意念,缺乏公众的监督,很容易造成腐败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的目标脱离了为人们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目标,公众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最终只是体现了某个企业、某个群体的利益,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3 城市规划管理发展对策

3.1 深化规划审批制度改革,健全规划决策机制

深化规划审批制度改革,就是要规范行政许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程序,同时还要健全规划制度,规范非许可类审批事项,运用规定、协调和监督、备案多种管理手段对一些没有设立许可的相关事项进行管理,加强后续监管。在规范行政管理的行为基础上,还要兼顾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工作人员的行为的规范,从而建立起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的管理不仅要接受政府的领导,还需社会公众和各种利益集团和组织的参与,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建立起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由公务员、非公务员和专家学者等组成,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性。成立委员会,避免地方领导的决策的随意性。

3.2实行四线管制

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对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为了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建设部推行了绿线管制、紫线管制、蓝线管制、黄线管制的四线管制方法,即城市的绿地系统、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街区、水系、城市干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及周边上地通过规划划定四线范围,一旦经过审批,要执行严格的管制,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原则上不得调整。实行四线管制,有效地保护了城市历史资源、生态资源、空间资源,防止由于错误决策而造成的城市资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3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

(1) 做好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的批后管理,促使正在进行中的各项建设严格遵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2) 做好经常性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严肃处理各类违反城市规划的违法活动。

(3) 做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执法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严肃管理各种违法读职行为,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

4 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科学的规划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当实行全程跟踪,对每一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