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传统的管理方式精选(九篇)

传统的管理方式

第1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一、传统式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弊端分析

(一)学校方面

近几年,每个学校都在喊着做大做强,而要做到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地圈地、盖房、扩招,却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现在,对于各个小学来说已经明显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那么,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来看,10年之后,就会蔓延到大学的生源不足。而现在大学的做大,主要是靠资金累加起来的,学校为了能把圈地、盖房所欠的钱还上,就只好降低生源的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在这种心态下,学校忽视了它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是企业,不能盲目地扩张和膨胀,不能短视、表面和一厢情愿。这种心态也就造成了学校过度片面追求于教学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及改善,而忽视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说教”的传统式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具体到工商管理教学方面,其培养教育的主要是经济人才,更加注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注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而传统式教学仅限于学校、课堂、半米地,学生没有市场实践环境,仅限于教师在讲台上的“说教”,书本上的“见闻”,学生没有感性认识。

(二)教师方面

随着学校的扩招,教师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上去了,然而教师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却非常缺乏,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轨。我们现在许多教授工商管理的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实践经验非常匮乏,不知道实际的商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所讲的案例也都是在书上,或在网上看过的,案例背后的具体原因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老师在讲案例时分析不到位,人云亦云,分析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深度,所讲的事情与实际相差很大,甚至是“指鹿为马”。

(三)学生方面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承受困难和抗挫折能力低,不能承担现实社会的压力。但是,在我们的一生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成长。在中小学教育的12年中,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产儿,现在进入大学,还是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自己的思维,创新性就更加少了。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难度加大,学生在面对新的培养方式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无所适从,学生普遍缺乏培养战胜困难、应对日益变化的现实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在工商管理方面,我们的企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指点江山的诸葛亮。而传统式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及开拓能力,缺乏掌控及应变能力,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学历虽然相对较低、但实践经验丰富和实际操作技能强的人员。由此,在社会就业方面,就出现了大学生不如专科生受欢迎,专科生不如技校生受欢迎的现象。

二、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同步”教学模式

现在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注意到要增加学生的实际技能,从而主动走出校园,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发展企业与高校的良好互动。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最底层,更多的是通过劳动来体验社会,无法锻炼学生的全局观念,更不要谈通过实践来领悟和升华理论知识。既然我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毕业时拥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去。为此,将传统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其各自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工商管理的“双轨同步教学模式”。双轨———传统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同步———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同步实施。

工商管理双轨同步教学一般可按照下面几个教学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学习理论知识后,进入企业基层进行实践锻炼。这一阶段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对于大一刚入学的学生,我们不能脱离理论教学,这个时期我们要采取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案例教学中要对他们尽可能多的提供案例的背景资料,培养他们对不同场景问题的分析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拥有了这些基本的能力之后,我们要在寒假和暑假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安排到企业的基层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接触社会,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返校后,各小组要聚在一起探讨他们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学结。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承受困难和抗挫折能力。

第二阶段,随着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入,进入企业中层进行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二的学生而言。通过了一年的理论学习,又有了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时我们要把学生放到一个企业的中层去实践。这个时期,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中层管理者对基层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的原因与目的,了解中层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分解和执行过程。这个阶段要加大学生的实践时间,最好每周都要有一到两天在企业中实习,以保证学生对企业活动连续性的了解。在寒暑假中,更是要集中安排两周以上的时间,跟随中层管理者学习。

第三阶段,随着理论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进入企业高层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三的学生而言。有了在中层工作的经验,学生的视野开拓了,经验丰富了,条件也成熟了,这时让他们进入企业高层,去了解一个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的确定,高层人员是如何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又是如何进行应对的,培养其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应变处置等能力,升华知识,提高素质。这个阶段鉴于企业高层人员的特殊性,所以学生的实践时间可灵活掌握,最好能够全过程参与企业一个目标、计划或项目的制定或运作。

第四阶段,重新进入企业基层实践锻炼。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四的学生而言。有了前三年在企业中不同层级的实践基础,现在让他们重新返回到企业的基础去进行实训,有利于他们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看待问题,并且在实践工作中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有利于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准确定位,规划职业生涯,提高适应能力。这个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课程已基本结束,除必要的活动安排外,最好将其余全部时间都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双轨同步”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通过“双轨同步”教学模式,学校在多行业、多企业、多岗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根据实际、个人喜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自己比较中意的实践单位。上一段时间(周、月或根据教程合理确定)理论课程,再上一段时间(周、月或根据教程合理确定)实践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获得良好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马上进入实践环节,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既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也巩固乃至升华了所学理论知识,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扎实的基础。而企业不仅在实践中得到学生实际劳动成果,且能通过实践过程中的长期接触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验证每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到早发现,心中有数,克服了在选择人才时靠“推荐”、靠“面试”、靠“成绩单”,企业能更好地选择到需要的人才,学生能更好地选择中意的企业,双向选择,实现双赢。随着企业和社会对学校的认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的招生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在双轨同步式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随机性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将不断丰富教师的体验和知识,也可以检验教师自身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减缓自身知识的折旧程度,使其在专业上逐渐走向进步、成熟。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带领学生在其教学过程中逐步从知识的接受者走向对未知知识的研究与创新者。

第2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传统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不同点关系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5日

一、引言

虽然人类的项目管理实践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项目管理是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项目管理被看作是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内的活动。虽然人们把亨利・甘特称为是计划和控制技术之父,但是20世纪五十年代是被公认的现代项目管理学科的起源时间。项目管理范式转换的主要标志之一是项目管理体系的诞生、应用和发展。自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起,项目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全面转换就开始了。本文分析了传统项目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异同点后,指出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出路。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及理论。目前,国内常见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有传统的三角管理模式和比较新型的CM模式、设计建造模式及BOT模式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如D+D+B模式、D+B+FM模式等。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更多地强调项目工期,造价和质量的专业分工,没有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从而造成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相互割裂、不系统和缺乏对于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从而造成管理效用低下。不过在传统企业各种管理活动中通过对企业活动进行项目管理不仅提高了传统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也改进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沟通。传统项目管理在过往的一段时期内是企业主要采用的一种模式,因为它在过去经济实力不是特别乐观的时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收入。这说明传统项目管理针对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而且便于操作的项目,其理论也是只在较为低的层次来进行分析研究。

(二)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及理论。现代项目管理在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人的因素。人是时间的主体,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十分重视沟通管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才有可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有些时候,项目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种良好的沟通环境,大家各自为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或者就是上级部门对工作范围描述不确切,给下级的理解造成严重的困难。在企业中现代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对本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也应该有本行业项目管理的经验。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供需双方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接触,所以有些项目会错误地认为项目范围的初始定义并不重要。从现代项目管理团队来看,应该避免项目范围界定的完成以及是否对项目范围有一定的了解。现代项目管理随着技术革命和经济成熟,逐步进入到各个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对于传统项目管理重视程度降低。因为企业管理的项目逐步增多,员工劳动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去处理现有的事物。现代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项目管理就在于其自身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便利,省时省事。

三、传统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传统项目管理是一项简单的项目并且可以重复进行很多次,他们进行的都是较为成熟的项目操作简单。在传统的项目管理系统中,项目的备用裕量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作风险备用,它是依据对项目的已经识别风险确定的,并将其分配到每个工作包的预算当中,所以通常又称为已分配备用;另一部分是未分配备用裕量,由管理人员统一调度使用,用来应对项目可能发生的未知风险,所以又被称作管理储备.我国传统项目管理最常采用模式是集团化项目组织模式。项目管理主体亲自参与项目工程的所有环节来进行承包工程活动。该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及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除了积极作用意外也有不足。传统项目管是主要采取的是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针对一些简单的项目来说是可以利用一下的。但是随着科技实力、经济技术发展和国家对个个项目的重视度来看,传统的一些项目管理手段是处在落后的阶段。一些项目虽然能过满足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但是越往后就越会觉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体来说,传统项目管理是缺点大于优点的一项管理模式,通过下面的介绍以及说明就能看出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劣势在什么部分以及什么部分可以依旧作为优点来进行利用开发。

1、缺乏敏捷性。在每一个子市场,都面临着地域、文化、信息资源、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问题,多变的市场要求企业的管理结构简单化,便于重组和调整,规模庞大的集团化组织难以对此做出敏捷反应。敏捷性往往在企业间起到至关作用,敏捷性如果不够强,会使得企业陷入瘫痪状态,无法按照原来的计划安排该处理的事情。

2、核心能力不突出。该模式类似于“纵向一体化”模式,它迫使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分摊给众多的领域,结果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核心竞争力。

3、易产生“信息孤岛”。在集团化组织模式中,项目分部之间的沟通是通过项目总部来完成的,它们往往为了各自的利益向项目总部传达不全面的信息。这使得纵向沟通存在着信息漏斗,横向沟通缺乏桥梁,各个项目分部成为信息“孤岛”,从而导致各个分项目不能很好地整合起来。除了我国常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以外,大部分的传统项目管理都有以下的优缺点。

1、传统项目管理的优点。(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在长期的使用,因而管理方法成熟,各方对有关过程更加了解;(2)选择设计人员,可控制设计要求以及阶段更加便捷;(3)选择监理人员,监理工程方式自由化;(4)有利于进行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2、传统项目管理的缺点。(1)项目设计-招投标-建造的周期较长,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的工期不易控制;(2)管理和协调工作较复杂,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3)对工程总投资不易控制,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争执,从而引起较多的索赔;(4)出现质量事故时,设计和施工双方容易互相推诿责任。

四、现代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现代项目管理是在世界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的一门学科,它在提高收益、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发挥综合收益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现代项目管理是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的学科知识,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现代项目管理会在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项目团队配置上进行管理体制建设,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以及控制其进行状况。现代项目管理主要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来对企业的项目管理进行统一的审核及管理。现代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够成为每个企业优先考虑的管理手段在于其拥有较为合理的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这些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本身宗旨是采用最省钱的系统来获得更高的汇报及利润,正好现代项目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我的经营效果。这些模式及技术对于企业领导者和员工来说也是非常方便的。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想让劳动者用最少的是时间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同领导者一样,劳动者也是想在自己所拥有的时间范围内去完成领导给予的任务。现代项目管理针对这两种人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而且在利润及产品效益值上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坏处。这种模式往往会使得企业更容易地去获得应有的资源效益以及收入利润和满足顾客的满意度。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优点。(1)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得以提高,这三种的提高奠定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石;(2)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可以在工期、成本、资源等计划、控制上提高;(3)管理的社会化以及专业化可以使企业以及公司得到高效益的服务,从而会在投资上得到节省钱的支出和获得较好的质量;(4)管理的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可以使得项目管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项目管理的缺点。(1)因为风险控制不是特别理想,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2)有可能造成项目冲突,使得不能如期获得经济收益;(3)在时间管理上如果不能及时安排好会影响管理结果。

五、传统项目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关系及其不同点分析

(一)管理内容不同。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建设项目管理仅有的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管理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项目集成、范围、风险、沟通、采购和人力资源管理六个方面的内容。传统项目管理针对的是一些传统即简单省时间的项目,而现代项目管里是针对高难度而且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

(二)管理效用不同。由于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增加了项目范围管理和项目集中管理这两个综合性和集成性的专项管理领域,以及项目风险管理这个针对项目管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专项管理领域,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更多地强调项目工期,造价和质量的专业分工,没有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从而造成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相互割裂、不系统和缺乏对于不确定性问题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这是传统项目管理效用低下的根本原因。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九个专项管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又分成了三个子系统:一是由项目造价、工期和质量管理构成的项目目标管理子系统;二是由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物力和劳力资源)和沟通管理(信息资源)三者构成的项目资源管理子系统;三是由项目范围、风险和集成管理构成的项目综合管理子系统。目标管理子系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保障对象,资源管理子系统是项目资源保障和配置的手段,综合管理子系统是项目集成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正是这种有机构成和科学配置使得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管理质量和效果都远远超越了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现代项目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新增加了项目范围、集成与风险三个综合性的专项管理和三个项目资源管理的专项管理内容,从而使其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也是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成为当今项目管理新模式的根本原因。

(三)适用范围不同。传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应用主要局限于以建设工程为主的狭窄领域,而现代项目管理的应用扩大到了十分宽广的领域,包括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科学研究项目、产品开发项目、国防项目等众多领域。传统项目管理的局限性使得企业不得不针对简单的项目进行管理,而现代项目管理由于在技术以及经济方面都好于传统项目管理,所以企业在适用范围上肯定会有自己的安排,在安排上现代项目管理肯定处于优势,范围也是比较广的。

六、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项目的需求也愈来愈多。而项目的目标、计划、协调和控制也更加复杂。这将促进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逻辑系统都是在扬弃旧模式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和覆盖更加广泛的现实管理内容的前提下诞生和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也不例外。新管理模式的逻辑空间、理论和方法更优越。现代项目管理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要素管理、全团队管理、全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因此比传统模式更广泛。我们在现实工作中要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且使用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以取得更大的管理效益。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的学科知识,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只有认清现代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才能搞好项目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项目管理与项目经理的技能及策略选择.科技与管理,2001.4.

[2]王宗祥.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析蒙古国煤炭建设工程项目.煤炭工程,2001.9.

[3]谢国立.张惠清.互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纵横,2001.8.

[4]孙桐桐.知识管理及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4.

第3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网格化 无线电 无线电管理 应用

一、前言

传统的无线电是“以点代面”监测模式,但是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社会科技进程的脚步,于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快无线电新技术这项新业务的发展,国际电联提出了“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的概念,以加快无线电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信息技术还不成熟,导致“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概念研发阶段,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国家和人民对无线电技术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无线电管理改革创新被提上了日程,而网格化无线电管理概念给需要新的管理方式的无线电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因为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更加科学精细,能够让无线电完善的应用于各个方面及行业中,如交通、电力、能源等方面,只有科学精细的无线电技术管理模式,才能让无线电技术快速的发展,并满足人们的要求,更好的为人们和国家建设服务。

二、无线电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网格的来源

(一)无线电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研究、开发、使用卫星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来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卫星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其核心是通过最有效、公正、合理的方式来保护和使用卫星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保证国家建设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及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电频谱管理、无线电台站管理、卫星轨道频率资源管理、无线电设备管理和非无线电设备的电波辐射管理方面。

(二)网格的概念来源于电力网,因为网格与电力网的形式十分相似,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网格作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网格的高速发展能够实现全球人们的信息化共享与数据传输储存,它具有分布广而不集中、异构性、自治性、动态多样性、自相似性等特点。其应用领域多而广,所以网格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我国构建信息化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传统的无线电管理

传统的无线电“以点代面”的监测模式:无线电管理机构选择一个最高的制高点,然后在制高点上面盖上房子,然后在房子上面安装无线电监测和测向设备,再建造一定高度的天线铁塔,同时配置电力、通信、安全等设施,并由无线电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共同监管。但是这样会导致人员劳务费、维护费,场地建设费等运行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面高楼耸立,使传统的固定监测站已经变得不是最高点,监测的覆盖范围变小,盲区加大,而且遇到高层建筑物会出现反复的折射和反射,严重影响无线电的功能与数据的正确性,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增加,传统的无线电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就需要高效网格化管理,使无线电管理用最有效、最节约、最快捷、最方便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实行整个无线电管理组织结构以最节约的方式高速运行发展起来。

四、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指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把管理对象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网格单元与网格单元之间能够高速地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最终整合资源,以最有效、最节约、最快捷、最方便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使整个组织结构高速发展实现系统的提高,更加精确、科学、高效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以实现通过信息技术来节约成本、节约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体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

五、网格化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高效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始应用于各个管理方面,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无线电“以点代面”的监测模式,网格化的无线电管理有以下几种优点:

(一)传统的无线电管理建设监测设备上各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像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一般采用小型监测站,传感器设备体积小,其主要结构有天馈系统、监测接收系统、电源模块、控制单元、联网系统和工控机等部分,不像传统监测站需要制高点和大面积的机房,对环境要求相对宽松,监测灵敏度跟覆盖范围不会因为高度的高低而改变,也不需要专门人员去守护监测站,而且建设周期短,其经济性、效率性、可行性是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无法比拟的,从而使无线电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二)网格化的无线电管理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站的监测数据非相关性的缺点,采用全球定位技术,并在传感器布置成蜂窝式布局,进行无缝监测覆盖,来划分监测区域,随时监控各区数据变化,这样就解决了传统的监测网络“以点代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把各个监测区内的传感器联合成为一个网格化分布式监测系统,这样就能在各个区域内监测传感器节点采集过来的数据作为基础,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汇总到控制中心,把存储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等整体整合,在通过控制中心完成对数据相关性的技术分析处理,来了解相应区域内或全区域的电磁环境情况,这样就实现了每个无线电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完整模式,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将管理手段数字化,重点打击非法拦截和干扰电磁信号无线电台,严格管理监督无线电业务,以保护无线电业务使用者的利益,并。

六、结论

虽然网格化无线电管理是一项新兴管理形式,虽然将网格化无线电管理应用于无线电管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网格化的无线电管理实现了无线电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型管理,使无线电管理更加精细化、主动化和科学化,实现无线电管理上的创新,其经济性、效率性、可行性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在对比传统无线电管理模式,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步的,所以网格化的无线电管理对传统无线电管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成华.网格化无线电管理探索与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3(7):60-61.

第4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传统档案管理;现代档案管理;利与弊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意义

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将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通过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不断完善,加快建立完整有效的现代档案管理机制,能够提升档案管理事业的整体水平。

1.帮助建立更加标准和规范的档案管理机制。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使查(借)阅者能及时且高效率、精准地进行档案查找,这其中增加的时效性与精确性意味着档案价值的整体提升。

2.确保档案搜索的准确性。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录入、归档是档案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加强这些工作的细节管理和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错误信息的出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提升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对于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在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录入、归档等基础工作时要注意区分档案内容的程度级别。档案分类按照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异同点,对档案有层次的区分,并组成一定的体系。根据涉及到借阅档案的重要程度,按照审批流程,对于内容重要的、急迫的档案优先处理,优先整理使用,这能有效地增强档案的使用频率,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达到档案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二、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研究

传统档案能表述为以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存在,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传统档案管理所储存的主要是纸质资料;电子档案管理的储存介质为计算机光盘、硬盘,电子档案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储存,还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料处理与传送,电子档案的表现形式是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图表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电子档案管理将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传统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必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双方利弊的综合探究。

(一)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特性分析

1.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

(1)两者的基本原理共通:以传统档案管理原理为基础,电子档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将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电子档案是传统档案管理发展的成果;

(2)电子档案的存在与传统档案不可分离:传统档案所管理的信息属于社会实践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极大的真实性,传统档案资料就是电子档案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3)子档案的出现使传统档案的信息量得以扩大:电子档案具有大容量优势,不仅可以存储各种各样的档案信息,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进行资料调用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

2.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上的差异。

(1)管理方式不同:电子档案就其本质特性来说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能够实现档案一级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文件后,可以及时的给档案提供一个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号,并对档案类型进行标注,而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完成。

(2)保管方式不同:电子档案进行信息存储的载体往往会老化,其载体的老化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档案的可靠性;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信息纸质备份,通常不会出现档案信息丢失情况,也不用承担病毒或网络风险。

(3)归档方式不同:电子档案具有可逆性与可重复性,管理人员进行信息修改不会留下修改痕迹,这种特性的优点在于消除了最初档案归类时出现错误的担忧,还能将错误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正,但是这也使得电子档案内容存在一定的失真性;传统档案管理在进行归档时,通常是依照科学的顺序进行分类摆放,同类档案之间存在相关的联系,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时还必须根据相应的程序进行,留有操作痕迹,能有效弥补电子档案管理上的不足,更能确保档案的原始与真实性。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1.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

(1)电子档案管理的出现,有利于绿色环保事业的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模式,对纸质文件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的投入,还有利于环保事业。

(2)电子档案管理提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归档、档案存储、档案查询等方面的工作时间缩短,使得档案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电子档案采用数据传输方式进行资料的共享与传递,不再具有文件打印、文件张贴需要,档案信息的查询与管理更加具有时效性。

2.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

(1)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载体面临变质与老化危机,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资料无法读取现象,因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下,应该做好相关的安全备份工作,保护手段可以采用云技术等。

(2)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时,由于其操作程序相对复杂,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配备以高技术人才,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充分保证电子档案可靠性。

(3)电子档案在进行数据共享与传输时,面临复杂的网络风险,例如病毒、黑客攻击等,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可以采取建立网络防火墙、档案加密的方式对电子档案资料加以防护。

(4)虽然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法规,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细则仍不够完善,电子档案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制约,相关部门应该退出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为档案管理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相比传统档案管理来说,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升,表现得最直观的就是效率,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也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开展。但是传统档案管理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地方,在现阶段和将来的一段时间里,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两者会相互协调着存在,因为电子档案管理暂时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简而言之,网络财务管理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财务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财务软件的形式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实时的综合性管理。网络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系统,它是以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中心发散点,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协调,通过利用财务软件这种形式,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财务及企业其他资源状况的动态分析等。网络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将互联网技术融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利用网络技术的远程化、动态化的特点,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域限制以及财务管理的滞后性等不足,实现对企业活动的远程在线动态管理,真正实现对企业活动过程、结果的全过程监管,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实时的综合性管理。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网络财务管理使企业财务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成为了可能。网络财务管理是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管理最优化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的变革,是企业为了寻求自身发展做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凸显了它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必将主导将来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

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在于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它更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背景,更能满足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因此,本文采用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比的形式来说明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一)实现了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协同,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的程序化限制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一致,不仅造成了各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也使企业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不能同步反映,难以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佳效果。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仅能够实现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协同,与企业相关的外界部门(税务部门、供应商、客户等)也能实现信息传递的协同,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首先,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协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及时将发生的采购、销售等活动录入相关的信息系统,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传递的信息对应进行会计处理,并将活动产生的信息回馈给业务部门,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使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达到协调一致,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其次,与企业外部相关部门的统一。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发生的相关交易活动会通过业务部门信息的及时传递进入企业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会做出及时回馈,从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企业与社会相关部门,诸如税务部门、银行等,可以通过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形式来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实现了信息集中化管理,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呈现集团化、跨区域发展的趋势,这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管理信息传递采取层层上报的程序化模式,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影响决策的时效性,不利于进行财务监管,乃至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高层决策者能够及时通过网络财务系统获取各个集团区域的相关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实现整个集团信息的动态集中化管理,消除地域限制和时间时滞,在整个集团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提高整个集团效率和绩效的效果。

第6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数字化”是全球性趋势,数字化技术也相对发展成熟,采用单机的计算机软件比手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对于科研工作的数据输入、结果分析、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来说,这种方式并没有给科研管理工作者带来多少便捷,面向各种高等院校研发的科研信息管理软件却大受欢迎,信息网络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传统传媒相比,互联网有其自身的特点。网络信息是全球共享的,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网络状态下,它可以让不同国家之间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方面的沟通融合变为可能,跨越种族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学习彼此的文化成为现实。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光纤的容量想成无限大。我们并不清楚光纤每秒钟究竟可以传输多少比特。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光纤,我们每秒几乎可以传送1万亿比特。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每期报纸的所有内容。以这样的速度来传递数据,光纤可以同时传送100万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大约比双绞线快上20万倍,真是一!而且,别忘了,我说的还是一条光纤而已”。互联网开始进入商业用途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而且势头是强劲的:从最初的初步运营,到拥有固定的5000万用户,同等的这个过程,报纸花费了近1000年,广播38年,电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4年的时间。由此可见,网络的影响速度是很迅速的,消息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容小觑的。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就是需要及时宣传实践,这点就要求在后期的科学研究宣传使用网络方式来操作实现。现在已经习惯了从网络上获取新闻信息,也习惯了在网上检索自己需要的材料,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所拥有的用户群是庞大的,其涉及面之宽、传播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望尘莫及的,这些优势为实现社科研究与管理的网络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传统科研活动及科研管理形式存在的问题

全程纸质形式出现是传统科研管理方式最突出的特点,从科研开题报告书到结项各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文件材料基本上都是纸质的,后期科研工作者对这些纸质材料进行整理、统计来实现特定的管理目的,而最终管理意图也是通过纸质形式进行文件。对于想要通过科研成果得出政策建议的人来说,只能寻找科研管理机构最终的文件来获取资料或查阅图书馆、档案室期刊杂志、科研成果汇编等来获取信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信息交流方面不够准时和正确。另外在科研计划管理方面,这点主要是由于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导致已经研究出来或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被重复研究,浪费时间精力。此外,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传统模式的项目经费审批需要办理新增项目的立项、项目进款、经费支出等各种手续,极易出错。科研工作者最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标准、专利等多种形式出现,科研最终得出的多种成果在处理上单纯依靠手工较为困难,使用网络化信息管理,能够将不同成果分类处理,再配合多种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导入处理,自动生成结果;对于遗漏也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传统的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停留在文件管理阶段,故此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工作量繁冗、工作难度高最为突出,尤其是与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相关联科研成果的查询、统计与分析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完成。使用网络化信息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基于计算机网全面实现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的网络化管理,使科研管理工作真正跨入数据库管理阶段。借助于网络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统计、分析与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相关联的所有科研成果。

3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科研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管理工作者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以科研信息的迅速交流、应用作为管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重大的变革,网络不仅仅带动了管理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及重大变革,不可避免地,科研管理也在网络的带动下进行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变革。科研管理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科研相关事宜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即使用网络技术科研信息促进个人、组织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和科研管理的结合,能够使各种管理方式日趋标准化,管理者的工作开始脱离传统管理模式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可以实现不间断地连续化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进程。网络和科研信息的结合,能够为从事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知识平台,互联网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在检索文献资料上节省很多时间,也能够避免科研工作者重复研究的可能,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创新性的研究。最后,传统科研成果都是由专职人员通过展示会进行成果展示或以报告会进行。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区域性接触,导致成果收效甚微。但是采用信息网络就可以把科研成果的供需方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为科研成果进行宣传,通过视频技术把成果的形式、应用、特点等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加快科研成果的宣传进程。

4结语

第7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传统经济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经济管理是综合性的应用管理学科,综合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总结则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且对于当代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农业还是现代企业,都受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因此分析与研究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内容。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1]。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作最基本的政策。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人民的力量,例如财力资源、军力资源以及人口资源等,而国家政治经济管理就是从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的。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3.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3]。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4.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供求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供求活动。对供求活动进行管理需要对物品分配进行管理、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以及对消费活动进行管理。不同的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经济政策中,在对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应当保证供求平衡,如此才能够保证国民的生活质量。但在对生产活动与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不能单纯的依靠模式化管理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一般情况下,放任经济活动通常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通常是为了保证国家的收入,只有按照实际情况交替使用两种经济管理形式,才能够保证我国物品的生产与流通处于平衡状态。

5.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学的出现,人们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便逐渐有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开始按照科学的管理形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在此阶段内,各种管理理论均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管理理论也开始逐渐由原来的古典理论转化为科学的理论,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是经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升华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为经济管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课题组.经济管理理论的探索者――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报告[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第8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传统物流管理;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一、传统物流管理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

1.传统物流管理

对于物流而言,其是相当于商流来讲的,以传统物流的渠道为出发点,商流具体指的是从制造商、批发商最终到消费者的运输流程,简而言之,传统物物流主要介于制造商与批发商间的储运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商品的流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物流企业的配送与运输渠道,进而形成了配送制、代销制度等。同时,设置了不同的级别,达到了多级化管理的效果。在物流中心,构建了专门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近年来,由于民营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对传统物流企业造成了冲击,导致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的速度降低。

2.现代供应链管理

当前,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该管理模式将供应链一体化理论作为基础,因为拥有比较稳固与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为主要目标,通过供应链构建较好的伙伴关系,将客户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市场导线,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促进物流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管理期间,一定要保证物流供应链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此外,所存在的竞争力利用供应链网络,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时采取的是比较优质的营销渠道,企业通过正确的定位市场目标,对各项资源予以综合性分析,使得客户能够获得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在现代供应链管理当中,需要合理的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确保企业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物流管理和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

通常情况下,和传统物流管理相比较,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其相比更为趋向于整合,将物流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战略决策需要结合企业群所依赖的供应链。同时,针对于库存管理,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一定的,然而现代供应链管理却认为库存管并不是必须需要的,以这个管理理念作为出发点,库存管理主要是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者的差异性。和传统物流管理相比,物流供应链管理将信息化、集成化和社会化等作为发展的目标,采用综合性管理方法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保证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以及功能均得到有效发挥。

三、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主要路径

1.⒖突需求作为导线

目前,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多元化作为目标,在此环境下,现代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运营期间对资源加以整合,需要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所以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阶段,将管理与维护客户的关系作为重点。

由此表明,将客户需求作为导线是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主要路径,因为客户需求是物流企业的源动力,由于服务的对象有所不同,并且服务的要求各有差异性,所以物流企业要结合客户的基本需求制定可行性的服务方案,在对服务方案进行细化过程中,从客户的需求为切入点,根据整体的管理供应和生产等过程,对于各个环节均体现了该管理模式的理念与价值,继而组织比较重要的物流供应链。同时,以物流企业本身竞争力方面为出发点,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增值物流供应链,促进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2.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了新时期物流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在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期间,会运用到数据库系统、POS系统和EOS系统,其对推动Extranet和Intranet商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确保物流工作的开展更为便捷。因此,在现代供应链的连接与形成阶段,物流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对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改造与优化,而且在促进物流发展的前提下,也产生了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通过利用降低成本的方式,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了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得以转变,针对于物流发展当中的配送方面,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第三方,从而加快了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进程。

3.整合和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

根据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新时期的物流竞争而言,供应链竞争成为了关键内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其是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实施合理的生产管理与物流管理。目前,物流企业在发展时,如果企业只是注重切身的利益,合作伙伴的利益失去,付出代价盲目的追求“零库存”,若采取此种发展模式会导致整体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失去。因此,物流企业在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时,要联合各个节点的企业,将产品与管理等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转变观念,物流企业间相互合作和联合,通过整合和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从而促进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得到提升。

4.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物流管理体系

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时,在物流整合时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要和其他企业相互分享,并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物流管理体系,是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主要路径之一。结合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使得大量的数据更为完善,数据采集和分析环节也越发健全[4]。物流企业为了面向客户,要构建物流数据信息平台,确保平台具有便捷性与安全性。总之,为了保证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更加顺利,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物流管理体系,结合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确保信息资源达到高度共享,物流企业的业务更加完善,从而使得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也为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具有科学性。

四、结束语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物流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对物流管理模式加以创新,进而推动物流企业的有序发展。当今,物流已经步入了供应链管理时代,物流企业之间竞争也发生很大的改变,从根本上讲,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传统物流模式有很多的区别,尤其是前者在成本和规模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供应链管理效率和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有着密切联系,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对加快物流行业发展的发展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鑫.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分析[J].电子商务,2015(10):45-46.

[2]马倩.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22):121,123.

[3]李巍.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7):40-41.

第9篇: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

一、信息时代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信息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信息时代企业的很多商业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和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不配套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开放性要求。信息时代,要求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地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构造出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方向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信息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信息时代,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二)财务管理软件的更新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相对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之上。会计信息传递模式将变为 \报告主体——信息通道——信息使用者\.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 \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在信息时代,信息理财将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

(四)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防火墙。防火墙(firewall)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网络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目的在于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服务及开放性影响较小,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目前在网络信息传输中,往往组合使用专用密钥法和公开密钥法,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

数字签名。在internet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手段将完全改变。为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完整性,在计算机通信中采用数字签名这一安全控制手段。基于数字签名还可建立不可否认机制,也就是说,只要用户或应用程序已执行某一动作,就不能否认其行动。

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一组规则,详细说明报文如何\伪装\以保证它们的安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安全协议主要有:安全套层协议(ss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t)等。

参考文献:

[1]尹云岚,信息时代中的信息管理问题,中国电子商务,2001.12;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