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配画范文

古诗配画精选(九篇)

古诗配画

第1篇:古诗配画范文

济源市克井镇克井小学 田鹏鹏

教学目标: 

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创意,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到两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教师收集了解一至五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相关绘画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 欣赏 观察 示范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一定学过很多古诗吧?

生:......

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老师就考考大家。大家不要紧张,老师不是让大家背诗,我们先来看大屏幕。(教师播放课件《悯农》插图)

师:大家来猜猜这幅画表现的是哪一首诗?

生:《悯农》

师: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预计回答):太阳、汗水、锄地的动作等。

师:对,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中国的古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相互配合,诗描写了一个画面,而画又描绘的是诗的内涵。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诗情画意》。(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初步认识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

二、发展阶段

1、赏诗,体会诗意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的聆听,感受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播放课件《咏柳》诗配画)

生:朗读《咏柳》

师:好了,大家可以睁开眼睛了,我找个同学问一下,刚才你在闭上眼睛听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报名学生回答)

生1:......

生2:......

设计意图:通过赏诗,让学生理解诗意,并能够用语言描绘出诗表现的情景,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帮助。

2、配画,把握要义

师:嗯,同学们描述的很精彩,这是一幅通过描绘柳树而表现春天的画面。看来大家都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那如果让大家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画下来,大家会画吗?

生(预计回答):会。

师:真的吗?在同学们画之前,我想让同学们来看看老师为《咏鹅》这首诗配的画,试试大家的眼力,看老师配的图行不行,好吗?(教师出示课件《咏鹅》诗配画)

师:谁能告诉老师,老师配的这幅画行不行?(教师报名学生回答)

生1:不行,......(如果学生回答行,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是否体现了诗意)

生2:不行,......

师:对,同学们观察得非常准确,这幅画中的鹅呆呆地站在地上,没有体现“曲项向天歌”和“白毛浮绿水”这两句诗意。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幅,行不行呢?(教师播放课件《咏鹅》另一幅诗配画)

生:行

师:为什么这一幅可以呢?我们一起说。

生:......

师:对,这幅画中的鹅从它张着嘴的神态和游泳的姿态上来看,生动的表现出了“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三句关键句的诗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配画,让学生自主、直观的感受到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子能够使配画符合诗意,才能生动的表现出诗的意境。

3、回顾,总结步骤

师:好,通过我们欣赏《咏柳》,后来又分析了《咏鹅》的配画,大家觉得如果要为一首诗配上画,首先应怎样?然后还要怎样呢?(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并播放诗配画作画步骤课件)

生:......

师:对,最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图创作了。

师:好了,我看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把这首古诗画出来吧!

设计意图:总结作画步骤,让学生能够准确、合理的为古诗配画。

三、实践阶段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画,从画面的构图以及画面意境的表达上引导学生。

四、展示评价阶段

教师挑选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诗意讲解自己的画面。

生1......

生2......

教师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对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给与鼓励。

第2篇:古诗配画范文

我们是从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的,现就我是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

刚开始背诵古诗时,我班采取的是一星期背一首古诗。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把古诗背熟的就在古诗卡片上印五个五角星,称为“五星级学生”;星期二背熟的就印四个五角星,称为“四星级学生”,以此类推,越晚背熟五角就越少,星级也就越来低。开始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星期一来背古诗的人特别多,他们想当“五星级学生”,当他们拿着印了五个五角星的古诗卡片都兴高采烈,十分高兴。

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总有不少学生到了星期五才来背古诗,而且背诵得一点儿也不熟练,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渐渐减退,“五星级学生”也无法再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每次只有老师的口头表扬,只能看到几颗五角星,没有老师的奖励,对于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无法再提起学生的兴趣了。而有的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一个星期背好几首古诗,每隔一两天就来背一首诗,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原有背古诗的形式,不再要求一个星期背一首古诗,而是你能背几首就背几首,如果能在一个星期中背熟两首古诗就给予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又上去了,都争着来背古诗,有的学生背完了要求背诵的古诗以后又从其它的书上找来一些诗歌背诵,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并且给予奖励,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其他学生看到了以后也赶紧背熟要求背诵的古诗,再在课外书籍中找古诗来背诵,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一时间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越来越高。

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当小老师。

一个班的学生总有学习较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背诵古诗又快又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起古诗来一点儿也不难。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背古诗只知道死记硬背,背起来又慢又容易背错,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背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喜欢背古诗,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怎么背也背不熟古诗,看到古诗就头痛。看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就采取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教他们背诵古诗的方法,当他们的“小老师”。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学生不仅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帮助了其他的同学,当他们的老师,让这些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体会小“老师”的乐趣。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有了向同学学习的机会,知道成绩好是因为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自己也应该利用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这样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不但可以让学生交流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拉近好差两种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诗配画,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但是一些含义比较简单的古诗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给它配上一幅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而且让学生对照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兴致就更高了。

学生给古诗配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画,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象。

二年级下学期有一首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古诗的意思比较简单,描写的是冬去春来的美丽景色。学生看到这首诗,一下子不能明白它的含义,但是学生可以理解“江山”、“花草”、“燕子”、“鸳鸯”这几个词的意思,会在画上表现这几样景色。画好了画以后,看到图上的内容,也很容易就联想到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画背诵古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第3篇:古诗配画范文

一、巧用音乐,激活“诗情”

在古诗中,有很多作品都是流传千古的绝唱,可以说古诗与音乐有时候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古诗的这一音乐特质也体现了其情感特质,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把古诗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古诗的“诗情”。

1. 乐曲烘托,感受诗情。古诗具有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古诗的节奏十分强,韵律也十分和谐,可以说一首古诗读起来就是一曲音乐。古诗与音乐是相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古诗的内容特点给古诗选择相应的乐曲进行烘托,从而渲染古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诗性。 例如,李白的《赠汪伦》这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现如今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因此,学生是很难感受到诗人在诗中表达的这一情感的,特别是在友人离去以后“恐难相见”的依恋之情学生更是难以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送别》这一乐曲为依托,把学生带入了“长亭外、古道边”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悲凉意境。这样,在这音乐烘托下,学生自然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再学习这首古诗时,自然能够体会到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背景配乐,表现诗情。音乐是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让诗歌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在有声的世界里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古诗配上一定的背景音乐,从而深刻地表现出古诗的诗情。例如,在教学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我通过上网查找到网络热播歌曲《水调歌头——中秋》为其配乐,这样,就在背景音乐的支撑下,这一首古诗又别有一番风味在学生的心头。学生在《水调歌头——中秋》这一背景音乐的配乐下,对《春晓》这一首古诗进行了反复吟唱,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在这一首诗中所表达的“惜春”的情怀,他们的情感也立刻被感染了,很快地进入到了古诗的情感世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复制”画面——体验画意

一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了古诗具有丰富的意境。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诗中美丽的画面“复制”出来,从而刷新美的意境。

1.电脑绘图知诗意。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韵味。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初知古诗的大致内容以后,利用电脑绘图来表达古诗的优美意境,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古诗进行深入对话。 例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句诗所体现的意境美。我让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尽情画,然后细心修改。学生发散性思维,突破时空的局限,用现代的春天画来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不仅有陆地上春天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奇思妙想,描摹出园中海底的春景图。于是一幅幅精彩的富有创意的电脑创作画绘成了!

第4篇:古诗配画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瑰宝 负担 激发兴趣 竞争 配画 讲故事歌舞 学以致用 终身受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化中闪烁的星星。古诗文中有令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有精妙绝伦的好词佳句,有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之光,有为人处事的豁达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教学的成败小到关乎学生未来生活的质量,大到关乎中华民族的振兴。

在多年的古诗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民族文化基础,而不是对古诗、古文产生厌倦,我认为“着手趣字,放眼未来”,精心选择古诗文教学内容,用心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古文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如何做呢?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必然促进学生对古诗、古文的掌握,为学生灿烂的未来铺好道路。

一、组间竞赛激发兴趣,古诗积累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古诗能陶冶性情,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小学阶段多积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学习课文中的古诗时,每学习一首就再积累几首与本首诗内容贴近的古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搜集相关的诗词,扩大语言积累的数量。然后在班级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激发孩子朗读兴趣,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积累。例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再积累几首送别诗,学习《泊船瓜洲》就再积累几首思乡诗,学习《出塞》就再积累几首边塞诗,学习《渔歌子》就在积累几首短小的词等等。每次我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小组结合查找相关诗词,然后抽早读时间,小组交流,最后自己小组确定自己背诵的内容,限期背会,然后定下时间,小组采取各种形式汇报比赛。同学们有的小组一人有感情背一首,有的小组齐声背诵,有的接力背诵,每次比赛我都根据背诵的熟练程度、感情表达、小组合作等方面评价学生背诵情况,最后给优胜组发奖。我校开展的“疯狂背古诗”活动中,我也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采取齐背、循序接龙背、有感情背诵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积累这些古诗文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孩子也在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增强了合作意识,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诗词配画激发兴趣,展览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学生对于直观抽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而我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的黑板报的一角开出一片古诗配画园地,将古诗配以直观形象图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初这一活动是老师做,后来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古诗配画,最后由班里优秀学生轮流做这一工作,偶尔会让全体学生以手抄报形式展示自己所学古诗文。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各显神通,有的不擅长绘画就剪贴画报的内容进行组合,有的自己仿照古诗书籍描画,有的擅长绘画的同学自己设计绘画。这样的诗词与图画相配,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也激起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所学古诗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选出优秀作品挂在教室,学生课间谈论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览,脸上露出喜悦与自豪。我搞过几次类似活动后,发现张宛舒、马郁金,闫小琪等孩子越来越自信,原因是她们的作品展览次数多。自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用展览方式增强孩子自信心,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多么有益处。

三、多讲故事激趣,背诵名句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国优秀的古文著作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如果都让学生全盘背诵,学生负担太重,就违背了古诗文教学的初衷。在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较强,记会的东西往往会记忆终生,要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种下一棵优质的幼苗。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积累受益终身的古文,同时轻松快乐呢?我是这样做的:

(1)选择古文中的精髓——经典名句,让学生积累背诵。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其他著作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等。

(2)将所选内容分类写下来,每周让学生积累一条。在每周一上课前,将古文的经典名句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先读读背背,教师简要讲解。同桌互相监督,于周五之前背熟练。

(3)周五下午上课前开展“周末古诗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谈谈相关的故事,或身边的故事,也可谈谈自己的理解感悟。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名句,然后自由谈自己的理解感悟,最后联系生活和所学知识讲故事,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让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还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故事中轻松掌握了影响孩子终身的经典名句,古诗、古文就不显得难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生活质量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传统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得到传承。

四、唱唱跳跳激发兴趣,唱诗吟文之中提升学生素养

优秀的古诗、古文源自于生活,文质兼美,或引人遐想,或给人启迪,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历时千年而不衰。这些古诗文往往押韵讲究,配上音乐就是韵味无穷的歌曲。例如,《送元二使安西》《水调歌头》,平仄十分讲究,配上音乐吟诵出来,情意浓浓很能打动人心。有人把这首诗编成了歌舞,我们可以找到相关视频让孩子观看,孩子也可学着演员的动作舞蹈,也可和着音乐节拍唱出来。《陋室铭》《爱莲说》,读来也朗朗上口,学生也可吟唱。每当遇到节日,就让学生选择诵读过的古诗、古文,编演出可以唱或可以跳的古诗文主题节目。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5篇:古诗配画范文

【关键词】 吟诗作画 欣赏 品评 诗画联壁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1-01

“现在的美术课难上,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这是美术教师的普遍反映。这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但我想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应该是主要原因。

著名教育学家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的情绪。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这个道理教师尽人皆知,但是认真去做的人不是很多。那么,怎么才能“唤醒沉睡的人”呢?我想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精神,打破常规,走出新的路子来。

吟诗作画、欣赏和品评名人诗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新事物、新知识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只要引导得法,定能引起他们学习美术的情绪,哪有不愿学习诗画的?孩子们在呀呀学语时就学着背唐诗,欣赏各种画册,乐得不忍释手。

基于这种想法,本人在美术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课时:选择李白的《静夜思》和现代歌曲《十五的月亮》。

首先,让学生背诵《静夜思》,然后教师提问,逐步把学生引入诗的境界。

问:这首诗有几个画面?教师引导:李白看到月光如霜似的洁白明亮,感到惊奇,自然想抬头看看,今晚月光怎么这么明亮呢?让学生找出原因。

教师启发:一月之中月亮什么时候最亮?月圆之夜什么时间月光最亮?月光这么美好,李白看到应该是高兴的吧?但他却没有高兴起来。李白的感情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呢?请同学们思考。

教师这里要补充一点常识:我国古代文人常把月圆比喻成全家团圆,月缺(不圆)比喻成家人不全。从“思故乡”三字看来,李白一定是客居外地。

你们知道李白的经历吗?教师补充……明白如话的几句小诗,把学生引入李白月夜赏月思乡的意境之中。学生得到了答案,兴趣盎然。

第一课时的作业:简单勾画出李白望月(服装:大褂,头饰:簪上发髻)。课后欣赏:诗配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并给“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词句)配上画面。

第二课时:通过给诗配画和欣赏诗配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家老舍先生用自己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请著名画家白石老人给配画。白石老人欣然命笔,画成之后惊动艺坛,此画成为传世佳作,诗画配也传为佳话。

欣赏画作之前,先让学生思考设计,给老舍的诗句配画。学生的设计大都有山林,山中有泉水,水中伏有青蛙。

然后教师展示白石老人的画作。教师提问:看看画上有没有青蛙?学生找不到青蛙。接着问:为什么不画青蛙?思想敏捷的学生回答:有蝌蚪必有青蛙。接着问:青蛙在哪里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里,有的说可能藏在潭边的草丛里。教师启发:“蛙声十里出山泉”也就是说在十里之外的山泉中。学生马上想到青蛙一定在小溪的上游十里之外的地方。接着问:青蛙藏在潭边的草丛中行不行?回答:不行,那样就不符合题意的要求了。

教师再引领着进一步探讨,教师问:蛙声从十里之外传来说明了什么?这时引出学生学过的诗句:“蝉鸣山更幽”,加深学生对这一意境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理解以动托静表现手法的妙处。

白石老人理解了老舍先生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用画面生动地表现出来,诗画相得益彰。白石老人不愧是画坛宗师。所以,我们不论是给诗配画或是欣赏诗画都必须深入下去,去理解诗情画意,读懂或挖掘出诗画的深层涵义,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到诗画之美。

布置赏玩题:

1、观赏画家给同志《清平乐 六盘山》一词配的画。

2、阅读李白的七言绝句《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诗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三课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两课时关于诗画联壁的探讨,学生沉睡的兴趣掀起了波澜,产生了向诗画王国进取的热情。这一课安排了古画《深山藏古寺》和贾岛的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学生先背诵诗句,然后要求学生给诗配画。根据学生的设计,教师可在黑板上粗线条的勾勒出画面:画的上面是重叠的山峰,画的中间是云雾缭绕茫茫一片,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腰。画面是山峦相连古木参天,山间小道曲曲折折在林中湮没。小道上一僧人主张向深山走去。

接下来师生共同找出学生画的画与古画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先研究古画:古画的画题是“深山藏古寺”。怎么能知道深山中一定有寺呢?画家为什么把古寺藏起来呢?这个问题学生不易回答。教师可以从另一角度启发学生去思考。突破难点。

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出发,我把古诗和画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欣赏探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确实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沉默打瞌睡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向我主动请教的多了,连语文课老师都醋意大发的开玩笑,说我“侵占”了他们的领地。

第6篇:古诗配画范文

考察现状,古诗教学却存在着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反复咀嚼后的强行灌输,缺少学生主动探求,使他们失去了学诗的乐趣。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诗歌教学形式上作一些探究,以期有益于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工作,并此就教于方家。

古诗教学首先必须遵循其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其审美、悦情、创造功能。所以在教学形式上也应突出个性,丰富多变,充满创意。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设计了古代诗歌教学六法。现分述如下。

一、诵诗法

诵诗法即以朗读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朗读和背诵是一种古老而且影响深远的教学方法。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同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诵诗法就是通过诵读,首先以古诗词的音乐美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沉浸在诗歌优美的韵律中,以至与诗共鸣,获得教益。

诵诗法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1.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注意力还集中在字的音形义上,还缺乏词、句、段的分析综合能力。2.持续阶段。这个阶段能把词句段连贯起来,这时想诵读得流利一些,容易出现增字、减字、颠倒、认错、矫揉适作等毛病。3.巩固阶段。在这阶段具有了分析和综合能力,逐步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义皆出于吾之心”,已能流畅准确的进行诵读了。

根据诵诗法三段式的特点,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循序渐进。2.教师要作诵读的示范者。3.教师要讲清诵读要领,如押韵、节奏、重音等到基本常识,特别是在巩固阶段,要注意分析不同风格内容作品,恰当运用语速语调,做到声情并茂。4.诵读形式多样,如范读、领读、齐读、分读、多媒体配乐读、诵读比赛等。

二、品诗法

它是在诵诗法基础上师生切磋、品析、探究,进一步领会古代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它是为了解决阅读古诗最核心的问题――从感知到体验,再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并形成品诗技巧。这也是最常用的教法。在教学中,可采用五步品诗法:创设氛围;整体感知;点拨品味;探究质疑;想象背诵。

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交给学生解诗的钥匙。要和诵诗法充分结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想象力。例文要典范,并运用于古诗教学的开始。

三、唱诗法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其重要性之一便是音乐美。唱诗法即是发挥她的这一优势,化难为易,让学生乐学易学。我国古代诗词曲,最初都是能唱的。唱诗法实质是去追寻这一艺术的源头,在这种追寻中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这种教学方法也特别适合义务教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唱诗法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给古诗记上曲谱让学生来唱,在唱歌的同时,品味并记忆诗歌内容。

古代诗词曲曾经有过曲谱,但是到现在,有曲谱流传的已寥寥无几,这给唱诗法教学带来了困难;加之运用这一方法对师生要求相对高些,特别是老师要懂得一点音乐,要善于运用音乐材料给学生提供帮助。除教材教参提供的资料外,还可以了解一些流行音乐,特别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进行诗乐的配合,或是教师能唱,以便给学生做示范。在唱诗法教学中,特别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配乐进行演唱。进行唱诗法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诗乐配合要尽量得体,风格吻合,相得益彰。这一点可以古代作品为参照。2.可以和音乐课联系,或请音乐老师作唱诗指导。3.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举行古诗演唱会,并及时对优秀者予以表彰。

四、演诗法

即用表演形式来进行古诗教学。这一方法和唱诗法结合使用,可相得益彰。要求:1.要选择故事性强的古诗,如“三吏”“三别”等。2.可课堂即兴表演,如《回乡偶书》;也可长线作业,编成课本剧,先排练再演,如《孔雀东南飞》等。

五、画诗法

画诗法即以诗配画,或画上题诗。这同上面二法,不仅是教法上的拓展,也是培养发挥学生多方面才能的手段。绘画美也是古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能从诗中见画,说明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已经有一定深度;能画出来,更需要有绘画上的才能。所以,运用这一方法对学生要求也是较高的。要求:1.在运用这一教法时,教师要选好内容,最好先选绝句、小令等,也可选取一二名句来画,如王维的许多名句都可入画。2.在课内只画简笔画、速写等。3.为学生提供绘画参考资料,如“唐诗画谱”等。4.充分发挥有绘画才能学生的示范作用。

六、仿诗法

第7篇:古诗配画范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历史积淀出了无数的优秀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哲理。细细品读,认真体味,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滋养性情、重铸民族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册书都编排了十首古典诗词,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陶冶情操的好机会。然而,由于教学进度和考试内容等因素,语文教师们一般用时颇少,用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熟读、背诵、翻译三步骤。这与其说是在品读,还不如说是“走马观花”,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最关键的古诗歌语言凝练,有限的语言里表达丰富的内涵。而诗歌所描绘的形象,都是严加选择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所描写的人事物景跳跃性大。所以学生对诗歌理解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那么老师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来理解的诗歌的内容,进而去体会情感呢?

我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驰骋在想象,更应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那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真实可感的画面。若把这些景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有个直观的感受,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边作画,边读诗。即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让学生给诗歌配上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原来是不分家的呀。以“画”来解“诗”的形式更新鲜,也更切合青少年的心理,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记得我在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请选择一句诗歌,为这句诗歌配上一幅简笔画。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画后,我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画,让学生来评析这画究竟画得好不好,配不配。如有个学生指出一幅画中的草太长了,应该画到刚刚遮住马蹄的长度,因为“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有同学说一幅画得鸟太多了,因为诗歌中是“几处早莺争暖树”。整堂课轻松愉悦,精彩纷呈。作画的环节设计虽然耗去了一堂课中的一些宝贵时间,但是作画的过程就是对诗歌解读的过程,而后面评画的过程就是品读诗歌的过程了。

2、 边看画,边读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相应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构建画面、帮助理解,这是很多老师都会用的一种方法。我在教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当学生读到绘景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时候,学生是没有感觉的。因为大多属的学生没有到过西北的大漠,对诗歌中雄浑壮阔的景观难于想象,对诗人那种孤寂之感更难于理解。这时,展示一系列以西北大漠为主题的画面,观赏那黄沙浩瀚的壮阔景观,让学生对大漠有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谈谈自己面对这样的画面时的心情。再回到诗歌中,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自然就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了。

3、 先看画,再读诗。即在开始该诗歌的教学之前,先播放一系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意境,为学生进入诗歌学习进行必要的情感铺垫。如我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在导入部分,我摒弃了常用的吟咏有关月的诗歌,而视先展示一系列以月亮或月夜为主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感受来描述画中的情景,并可引用曾经学过的咏月名句。比如,以一幅明月当空照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举头望明月,低头地故乡“;以一幅残月西挂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沟”。再引领学生明白这一轮明月可以表达很多不同的情感,如乡愁,如思人,如孤寂,这圣洁的月亮会勾起人们很多的不同情思。到了这个时候,再导出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对之后的阅读存在更多的期待。同时对情感也做了必要地铺垫。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感知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些方法其实也是再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当然这丰富多彩的画面,对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也起来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德岷.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第8篇:古诗配画范文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入情入趣 培养方法

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容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深受影响。下面就谈谈教师如何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做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课前要导趣,有时教学古诗导入新课时边猜谜边用简单的、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教学《咏鹅》一诗时,可一边用谜语讲述,一边画出一只鹅的轮廓。再用白色粉笔淡淡地点出雪白的鹅毛,红色粉笔勾出浓浓的冠子、红掌,绿色的粉笔点染一池清水,从而使得画生动逼真。最后在画旁提上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拨。”这样的诗画相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调,又领悟了诗意,又巧妙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摇头晃脑式的自由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读的乐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这样的古诗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当堂背诵根本不成问题。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这样对诗的意境体会得会更深。

三、注重量的积累,感悟内化

在学生学完一首古诗后,我们应推荐一两首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推荐的古诗词可以是同题异文,如:教《悯农一》向学生推荐《悯农二》;《绝句》等;也可以是同人异文,如:我们学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诗后,可引导孩子们了解李白的《赠汪伦》等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诗,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积累。

四、巧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虽然读诗不可少,但一节课四十分钟,光读诗会使人乏味。如果我们采用写写、画画、唱唱、演演等形式,把各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使古诗教学效益事半功倍。

1.绘画背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再者,美丽的画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记忆,因为一切美的形象,最容易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教学《锄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学生一个个感慨万千。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我布置学生为这首诗配一幅画。学生的作业虽显稚嫩,但烟雨中的村庄、错落的小凉亭清晰可辨,生趣盎然。

2.表演背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个性展示。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一个学生饰贾岛,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童子做出动作,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的同学产生了共鸣,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再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浓浓思乡之情跃然其中。

3.歌唱背

诗与歌本是一家,很多古诗当时是用来吟唱的。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把古诗谱上曲,让学生反复演唱,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演唱古诗,例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时我教学生用《小放牛》的旋律演唱,唱首古诗卡拉OK,还有学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拖腔拉调学古人吟诗……那么学生不但较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而且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体现了爱好和特长。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本课还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教师更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正确把握诗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终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古诗配画范文

他们不爱学古诗词,究其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古诗词自身造成的,它含蓄隐晦,学生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古诗词教学变成了古诗知识的教学、分析,古诗文作品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反感、继而排斥、甚至逃避。

那么教学中如何改观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想象驰骋,时刻处于一种新鲜享受的学习感觉中呢?我认为情境创设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诗词魅力之所在外,巧创情境,继而总结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古诗词情境创设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书画描绘情境

古诗词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例如,教学《小池》时,我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再如,学习《浪淘沙》这首词,学生们很容易根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在头脑中形成一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狂风劲吹,浪涛滚滚如同来自天涯的情境,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今直上银河去,通到牵牛织女家”这句诗的意境。此时,我见机引导孩子们根据诗意,合情合理的为诗配画,并比试谁画的好,这时,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他们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黄河与天相接,似从天将的意境。据此,学生马上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这样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境,同时提高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得理解将会是笼统的,模糊的。老师如果大胆尝试让学生据诗作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诗”与“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配乐展现情境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品读古诗文时适当的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想象,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使禁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地融为一体,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亚力士多德说过我:“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音乐与想象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情感共鸣。如我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或生动形象的课件,把诗句放在画面中,让学生结合诗境,诗情诵读,再配以古筝曲《渔舟唱晚》,舒缓甜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田园气息的闲适和芬芳,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是的意境。再如学习《望洞庭》一诗,很多孩子会把它自然地套进《蒙古小夜曲》中唱一唱。把课文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优美的意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赏析诗歌的意境,从而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情投入,气氛活泼愉悦,在歌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这首诗。

三、表演体悟情境

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课本剧表演《示儿》(在阅读,理解《示儿》全诗大意的前提下,我展开了如下环节的教学。)

师:陆游马上就要离开人世,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望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和他的家人说点什么呢?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呀?

(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陆游、儿子、旁观者。)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留恋可挂牵的了。但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您以笔为刀,以诗为箭,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又怎能安心闭上双眼,儿啊,身强体健,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出力。

儿子:(低沉而坚定地)父亲,我定会向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我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待祖国统一了,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学生饱含深情地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可悲可叹!陆游空有满腹才华,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真是朝廷的不幸啊!

我们看学生在一个生动、可感可触的具体情境中,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且情感受到了净化和熏陶。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融合和有机的统一。

再如,还有的古诗词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教学《鹅》时,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背,很快背熟了这首诗。还有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情境再现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