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医学教育数字化精选(九篇)

医学教育数字化

第1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教学平台;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56-01

数字化医院是以实体医院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应用软件以及基于应用软件的医疗服务系统建立的,以解答与人们健康相关问题为目的的新型综合医院模式[1]。近年来,数字化医院的迅猛发展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临床护理面临比较严峻的问题是护理人才的严重紧缺急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而专业水平不高及护理理念陈旧亟待教育模式的转变[2]。目前,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教学已在个别院校建立了的某些医学专业或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已显示出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1数字化医院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在医学教育中,数字化医院是基于计算机集成网络、利用新型人机交互设备介入产生的多维性、适人性、综合性网络虚拟现实建立的一种系统化医学模拟培训场所。它既实现多学科的专科性和综合性教学,使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实现院校间合作,节约和共享教学资源;作为实现院校和医院、社区之间联系与合作的虚拟平台,使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缩短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历程,解决了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学府,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模拟中心(Medical Simulation Center, MSC)”――即数字化医院(Digital Hospital)已成为系统性规划和建设医学模拟培训场所的主要潮流[3]。

我国在1995年启动金卫网建设,金卫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虚拟护理中心、虚拟医疗中心和虚拟药学中心等,人们可查询医学知识,并享受到医疗咨询服务[4]。目前国内多家院校和网站建立的虚拟医院主要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咨询、题库等服务。近来,护理教育学者尝试将数字化平台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如第二军医大学应用CPR-D技能培训系统(专业版)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并将虚拟系统和模拟人结合起来进行急救技能的单项技能训练(BLS)、团队复苏训练(ACLS);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Blackboard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于手术护理教学[5];大连医科大学利用Uecourse平台建立《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6];这些针对单项护理技能或课程的虚拟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更是围绕“护理学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建立了“护理实践中心管理系统”平台(http://nursingfudaneducn)[7]。开放式护理教学模式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护理技能的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但是如何在实现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本土化的基础上,建设更好的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旨在提高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平台仍是国内护理教育研究的焦点和改革热点。

2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的探索性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院于2012年逐步构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模拟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并已投入使用,具体构建策略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21综合课程改革当前虚拟现实模拟临床案例中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国情和习惯的不同,与我国目前临床常规用药和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国外的教材和技术需要消化吸收后实现本土化。在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的资助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护理学专业专职教师为成员的数字化医院教学平台建设小组,任务包括综合课程改革、平台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管理与医院、师资队伍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综合课程改革是以我国现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拥有临床专家和教育专家、富有丰富数字化技术和经验的同行共同参与,综合分析整合各项资料,编写出一套更适合我国当前护理人才培养的先进护理学专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方案。

22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为满足平时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要求,以及更好地实现与临床实习/工作的无缝衔接,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221数字化教学模块包括课堂教学PPT、精品课程、电子教材、作业、答疑、试题库、互动讨论、智能知识库以及前沿相关知识库,并具有远程功能,既可以实现学生随时性学习、连续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又方便与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及时指导和交流。

222实验教学模块将虚拟技术和高端模拟人相连接,可以进行单项护理技能的教学,还可以对病例模拟进行仿真演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23虚拟医院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类似于动画游戏的模拟真实医院和诊疗程序的虚拟医院,包括模拟不同的发病场景和完整的医院部门设置,重点突出护理专业人才所需技能,如现场急救、护理文书书写、健康评估和护理诊断、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病例进入学习,并可提供及时指导和信息反馈。

224科学研究模块连接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方便师生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利用;师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科研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专项实验和学科前沿,及时把握学科研究动态,并可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具体的构建策略如下:①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建成覆盖全院的网络并与因特网联通,实现本院网络中心和课室多媒体设施等的信息化建设,并可方便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进行自主学习;②针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临床购买有效的、可操作的医学教学软件,实现利用理论指导、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信息化教学,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购买和建立护理专业适用的集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国内外医学网站、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医疗资源库、电子病例库、考试题库等常用数据库,更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③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将与护理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恰当地结合起来,制作成高级动画游戏进行教学,实现各种病症及治疗、护理效果的仿真再现,为学习者提供现实仿真环境、仿真病例、病情变化、紧急处理等关键技术,达到医疗护理的模拟技术操作可执行,并能通过信息反馈技术检验操作的准确性。④加强与母校和其他具有高等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3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培训、外派学习和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专职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从而掌握前沿的护理动态和临床常见病例的常规护理方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立专门岗位实现专业人员对系统的维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时代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多媒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等技术。成立以系主任为领导、专职教师和实验员为成员的教学小组,共同商讨确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明确职责,按照内容划分版块确定总负责人和分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任务。

24相关制度的建立制定一套完善的促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维持良好运作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专职任课教师参加培训的强制性措施,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任教;对师生积极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和积极参加资源库建设等的鼓励措施;院系对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运转投入的经费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制度。

3小结与展望

目前,本院护理专业正在对数字化医院护理教学平台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所提出的综合课程改革、数字化实验平台的构建和使用,是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的一些思考,其中的相当部分正在进行探索性建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已开设一些实验课程投入使用。相信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护理教育必然走向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阶段,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 张小光.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 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2): 57.

[2] 肖坚, 桂燕. 数字化学习与护理教育[J]. 护理研究, 2006, 6: 554555.

[3] 林丽娜, 黄洛莹, 王秀岚. 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学报, 2014, 21(13): 1519.

[4] 邓添薪. 虚拟医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D].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 2008.

[5] 杨秀霞, 王晓丹, 杨兵, 等. 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 7: 99100.

[6] 马海英, 瞿德, 胡军, 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教学改革尝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1, 17(4): 416418.

第2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 数字化;农村医学;职业能力;校本教材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新增设的专业,同期卫生部也明确规定该专业毕业生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资格后,必须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因此,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特定工作岗位为农村基层的乡村医生。然而,自2010年教育部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以来,多数中职学校教学一直沿用三年制专科和本科教学的模式和课程体系,即学科型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1]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充分暴露了课程体系模式老化、课程设置缺乏新意、课程内容偏离岗位、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等弊端。[2]一方面过于偏重理论知识,通常以逻辑讲述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于技能型、服务型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较高的门槛和学习难度导致中职学生更难掌握相关技能,也易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当前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限,中职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难以驾驭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将视线集中在三年制专科及以上的学科教学改革上。而针对更加贴近基层、有更强实用性要求的农村医学专业,中职教学改革却缺乏有深度的探索。尤其是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行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教育体系改革中的空白,需要中职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入、及时的探索和研究。于是,在学校领导及各级部门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相关研究探索”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本课题由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研究,参研人员由长期在教学一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和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的乡村医生组成。近些年教师们最焦虑的是当前“90后”的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数字化时代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学生喜欢看的专业教材。教材是实现教与学的载体,是学生成才成功的路线图,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3]

因此,一年多来,我们首先进行了数字化环境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共开发编写了《正常人体结构》和《遗传病与优生》两本校本教材,并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以农村医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为例,阐述数字化环境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措施和方法

1.成立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学校教育教学相关领导、行业(医院)专家、教研部主任、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由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为农村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生,行业专家除了邀请省、市级医院有高超医疗水平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医疗专家外,还邀请了来自农村基层医疗一线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这样的专家团队既可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更能体现针对职业岗位的适用性和必需性。该委员会主要承担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之责,具体督导并组织实施教材建设的开发编写工作。

2.成立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开发团队

本开发团队主要担任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教材开发编写工作,参与人员除本教研室全体教学人员外,还邀请了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医院)专家。在教材的开发编写过程中,由于企业人员的全程参与,从而能切实做到根据农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导出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提炼教学大纲,指导教师针对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需求等,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写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真正意义上进行了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3.培训教材开发人员的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90后”和“00后”的中职学生成长在数字化时代,可谓“数字化原居民”。数字化网络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充满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中职学生每天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经历了数字化技术从无到有的“数字移民”。如果我们这些被称之为“数字移民”的中职教师没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所开发编写的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经典教材的思路和模式,那就是用前数字化时代的过时模式,来强制教育一种熟练掌握全新数字化模式的新生代,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一本教材在保证其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一定要具有时代特色,并具有创新性、适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否则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会被喜追求时尚、喜颠覆传统的中职学生所摒弃,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中职教师要及时充电补习信息化技术知识,以提高信息素养。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基本素质、思维方式等才能与时代同行,教师才能编写出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教材。

4.主要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分析法、现场访谈法、专家座谈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进行广泛调研。

以2010年9月江西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农村医学专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为蓝本,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对《正常人体结构》中的各知识点需求,设计“《正常人体结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调查问卷。对临床乡村医生,我校后续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教师,和农村医学专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向乡村医生、教师和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各60份,请乡村医生按照他们所在科室的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后续基础和专业课教师按照他们所授课程的知识技能,临床实习同学按照他们实习中所见的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诊疗知识技能,分别对照正常人体结构知识点的需求,如实填写《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内容提纲和要求。最后,对《正常人体结构》调查问卷中的知识点需求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当前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及学生喜爱的教材编写体例形式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尽可能使我们的教材符合学习心理认知能力及适应学生的情趣需求,而不是让我们的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材。此外,我们还深入到农村基层卫生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现场访谈法、专家座谈法、头脑风暴法等进行广泛调研,进一步掌握农村医生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再进一步分析这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展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基于乡村医生岗位的行为导向教材建设工作,最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材与技能的对接。

二、结果及分析

1.分析调研结果、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

从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获悉,《正常人体结构》不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容,因此,我校把本次调研结果以及本教材开发团队全体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一线专家的临床经验,作为本次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的主要依据。

新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三方面综合考虑生成:一是调研问卷教学要求中“掌握、熟悉”两项,选择人数之和超过总调查人数1/3以上的内容;二是某一课程教师回答教学要求中“掌握”人数超过一半的教学内容;三是本课程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一线专家的临床经验“了解”部分的教学要求认定,主要是认为掌握和熟悉的总人数占调查总人数1/3以下的教学内容;其余部分为熟悉内容。而对极少数调查者认为要熟悉的“人体重要器官、系统的发生”的大部分内容,本大纲已删除,少部分内容已放置“人体胚胎学概要”中,因而新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比原大纲精减了一章。新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熟悉、掌握”三部分的比例分别为:13%、31.1%、55.9%,符合教学要求。新旧大纲教学要求中的“了解、熟悉、掌握”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相同比率达34.72%,此数据说明基于乡村医生特定岗位职能的课程内容设置,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农村医生岗位需要的对接,教材也实现了与生活、岗位、学生的贴近。

教学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设置,根据特定的学生对象和学制,制定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情感目标;教学任务分解、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其解决方法上,体现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其教学效果要达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材编写适合职业教育活动新形式

教材主要是基于农村医生特定工作岗位的各项调查研究编写的,即以新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为指导,融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标准,依据当前中职生的心智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格式体例的编排。教材内容和体例上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且能适合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职业教育活动新形式,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材编写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

主要创新特点:①教材内容:在保证《正常人体结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基础上,以新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基于岗位职能,体现教材内容的适用性,使内容贴近岗位;另一颠覆传统的尝试是对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如,把传统教材中最后一章“人体胚胎发生发育概要”提前至第2章,从人体的起源开始,激起学生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兴趣。②学习目标:在表达上打破传统惯例,直接以考点提示形式提出,并在正文中加粗倾斜标注,更能让学生重点关注,同时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时尚性。③体例编排:符合当前数字化时代中职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在保证教材整体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不走传统套路,增加或突出了病例、拓展链接,执业考试考点、知识要点等板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内容表述:教材内容表述上大胆使用多媒体,以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从而适应学生学习。例如,把传统教材中大幅枯燥乏味的文字,编排成比较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如,对心脏外形的描述,先归纳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三沟”,再把其重点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对椎骨的一般形态描述,先归纳为“一体一弓七个突起”,然后对它们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比较;主动脉分部及主要分支,用流程图形式表示。这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更符合初中毕业生的心智水平,使学生爱读想读。

4.教材使用已初显成效

创新型《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已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已投入使用,这种基于农村医生岗位工作能力及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型教材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学生尤其喜欢对教材中简明扼要、清楚易记、重点突出的多媒体化表述的内容,利用手机进行拍摄,随身携带,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享受学习过程。2013级农村医学专业(75人)用传统教材进行授课,其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67.50±0.23分,而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72人)使用的是该创新校本教材,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0.00±0.26,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谈他的四个职业教育梦想之“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时说过:“职校的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材必须要改变,要让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他们所能适应的学习方法与职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匹配。首先从教材建设做起,教材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因此,我们课题组审时度势,在基于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基础上,建设了数字化环境下的《正常人体结构》校本教材。实践证明,学生使用创新型数字化环境下校本教材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边艳芬,高旭.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1).

第3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妇产科;  教学;  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内容,学生学习时感觉吃力难懂。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时容易疲乏,感到枯燥,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数字化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如今,数字化学习已渐渐成为护理教学中的全新模式。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同时促进了护理教学的飞跃性进步。

        1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1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高度的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1]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只要在网上点开数字化学习平台就可以浏览老师的课程。

        1.2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学生在妇产科学习期间需要了解更多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数字化学习平台选择有关妇产科的课程。

        1.3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专科操作,还有聊天室,公告板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分组讨论,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例如设计“虚拟患者”可为学生提供病例情境,指导学生对该“患者”进行观察、思考、制订护理措施。还可以开设虚拟专科操作,如产前检查,自然分娩接产,外阴擦洗,阴道冲洗等专科性强的护理操作让学生进行网上演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在数字化交流平台上相互讨论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去看,去听,去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教学包括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主要模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2]。医院临床科室要在护理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院教室、医务人员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科医学护理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医院的护理教学提供了知识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学习交流,老师通过平台授课。

        2.2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她们的数字化学习教学能力,更新护理人员的教学理念:医院及临床科室应该注重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一定会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提高她们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

        2.3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管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护理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上课学习,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构建学习平台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与授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生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学习,学生怎样才更好地掌握相应的专科知识等等。参考当前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医院可以通过让授课老师即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学生在数字化平台进行注册,老师根据个人的学科专长,实际工作经验选择适宜的讲授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师生之间的交流的桥梁,从学习过程的方法、态度、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而不是简单地针对学生的学习。

        3小结

        护理学生的临床学习是她们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在科室的临床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帮助护理学生顺利步入临床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关键,开展数字化学习辅以传统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妇产科临床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知识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数字化学习在培养护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探究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第4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妇产科;  教学;  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内容,学生学习时感觉吃力难懂。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时容易疲乏,感到枯燥,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数字化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如今,数字化学习已渐渐成为护理教学中的全新模式。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同时促进了护理教学的飞跃性进步。

        1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1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高度的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1]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只要在网上点开数字化学习平台就可以浏览老师的课程。

        1.2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学生在妇产科学习期间需要了解更多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数字化学习平台选择有关妇产科的课程。

        1.3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专科操作,还有聊天室,公告板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分组讨论,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例如设计“虚拟患者”可为学生提供病例情境,指导学生对该“患者”进行观察、思考、制订护理措施。还可以开设虚拟专科操作,如产前检查,自然分娩接产,外阴擦洗,阴道冲洗等专科性强的护理操作让学生进行网上演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在数字化交流平台上相互讨论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去看,去听,去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教学包括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主要模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2]。医院临床科室要在护理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院教室、医务人员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科医学护理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医院的护理教学提供了知识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学习交流,老师通过平台授课。

第5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为了深入了解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存在的问题,笔者网络调研了部分医学院校的资源,发现医学院校的资源数量相对丰富,但从资源的质量与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多以校内教研室人员为单位自主开发,较少校内联合或跨越学校范围协同开发,以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导致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资源仍然陈旧落后。(2)资源开放共享不便。医学院校出于安全考虑,将资源的使用权限大多设置为校内或需登录才能查阅。此外,部分资源校级标准存在差别,导致资源开放但无法共享,使用极为不便,在线学习人数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率不高。(3)资源类型还不丰富。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学科专业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和教学素材库等类别。这些资源的设计大多以教为主,除了教学素材相对松散外,其他3类资源框架大、内容多、篇幅长、结构复杂,需要学习者安排固定时间并保持长时间学习才能完成。但是,按照网上学习规律,这些资源存在2个问题:①缺乏个性化和灵活性的资源,不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快速学习;②反映学科前沿的资源较少。

2、MOOC对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的启示

2.1MOOC的组织形式

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4],是某些机构将世界上名校、名师拥有的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型视频课程(通常是15min左右的教学视频)+测验构成的课程小单元(微课)的形式,依靠课程平台和网络开放给用户,让人们都能获得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5]。MOOC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正式出现于2011年[6]。总结国外MOOC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精品内容、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机制3个方面。(1)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作为课程单元[7],包括由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小测验、作业、讲义和考试等资源,也包括由学生构建的课程百科知识、讨论区、其他互动内容等。其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完整的教学导入、主体和小结等教学环节。(2)平台。主要是指实现课程资源管理、用户服务等必需的网络服务平台,包含用户认证与管理、课程共建、课程学习服务与管理等功能。(3)机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服务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课程考核与认证机制等。

2.2MOOC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MOOC资源及其应用模式,它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统一资源平台,消除资源壁垒。MOOC的课程资源放置在统一的资源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统一服务,避免了分布式存放资源带来的资源壁垒,可以大范围地开放资源。(2)协同开发资源,确保资源质量。MOOC资源的制作体现了名校和名师的协同创新,打破院校围墙,借助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开发人员合作,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名师主讲、其他教师助课等形式,确保了资源的质量。(3)开放免费使用,服务社会大众。每一门MOOC课程都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学习者没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课程,满足了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4)内容短小精悍,适应学习需求。MOOC授课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教材大都以Video形式呈现,时长多在10~15min,是名副其实的微型课堂,满足了学习者快餐式的学习需要。MOOC适用于医学教育,借鉴MOOC理念,改变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可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知识教学的海量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要求[8]。为培养医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创造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供的丰富资源、生动案例、网络平台和虚拟环境等,使“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整体”“、学科课程综合”等现代医学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校园得以实现,从而为改革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设计

第四军医大学于2010年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工程,2012年开始引入MOOC的资源服务理念,并参照其成功经验,以提高资源质量为突破口,以开放资源和创新资源应用方式为基本途径,探索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3.1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的创新设计

3.1.1在线微型课程设计针对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借鉴MOOC高质量、微型化的基本要求,学校集中建设精品医学资源库,按照“名师领衔、团队协作、培育典型、集中示范、分头实施”的思路,建设了大量在线微型课程资源,见表1。其主要包含精品讲座、精品党课、精湛医术、精新药物等22个专题,从病、药、术、护、名师、名医、大奖等多个选题范畴,组织几百个专题,录制微型课程上千场,并大规模上传学校教学平台,向公众开放。这些课程时间限定为10min以内,选题以知识点或一个问题作为基本来源,内容结构包括导入、主题和小结3个部分。而且为了内涵深入,适合不同学习者按需在线学习,还应满足3点:一是切题迅速,不能“绕圈子”,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或采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进入课程[9];二是线索要清晰,尽可能使用一条线索;三是收尾快捷,收尾以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或者引发新的思考为标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1.2在线微型课程资源制作流程微型课程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校领导和教学专家集体研究制定课程专题,下发给相关责任单位;然后由责任单位根据活动组织方案遴选出在该专题方面有领先水平的负责人主讲,可以让校内、校外同行协同准备授课内容,以微型教学的形式在学校礼堂以专题授课形式分期做示范授课,学校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示范授课,并同步录制教学视频,将幻灯、讲稿一起经coursewaretool软件合成,最后按照讲授者制作包含视频区、内容区和幻灯区的三分屏课件,至网上。3.1.3微型课程的资源上线方案借鉴MOOC统一提供资源服务平台的做法,分别在数字校园中搭建教学视频服务系统(实体资源存放位置)和建设微型课程的专题网站———第四军医大学精品工程网(),由学校网络中心集中收集每次活动的课程资源,同步至军、地两网的视频服务系统,并在专题资源网站推介,供学习者使用。

3.2医学院校数字校园的资源应用模式

针对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的3类服务对象和校内外2个服务范围,参照MOOC的服务模式,总结目前学校在线微型课程使用经验,笔者基于数字校园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设计了3类微型课程的服务模式,尝试在资源服务中逐步向此模式过渡。3.2.1面向在校师生的“一站式门户+个性化推送”服务模式面向校内用户,根据统一与个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重构微型课程的配置和呈现方式。参考MOOC提供资源和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设计学校教学门户网站,将微型课程与其他资源按学科(一级目录)、课程(二级目录)、章节(三级目录)、知识点(四级目录)的层级关系梳理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将微型课程配入知识点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将微型课程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将微型课程作为课外学习的主要资源,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另外,微型课程和其他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校园用户使用,可以设计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送服务,其基本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人机交互界面(userinterface,UI)为用户展示资源和便于用户互动交流。用户使用教学门户时注册的用户信息会通过用户行为日志存储系统,将用户在UI上各种各样的行为记录到用户行为日志中,日志可以存储在内存缓存、数字校园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资源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日志,给用户生成资源推荐列表,最终通过资源推送系统将资源标签信息推送给用户,可以推送至学习门户、个人学习空间或移动终端。3.2.2面向毕业生的专题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已毕业学生在实习期满后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学校仍然有义务为其提供教学服务。他们虽然已脱离母校的数字校园环境,但可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使用微型课程享受专题服务。第四军医大学已开发了执业医师考试专题网站,正打算将微型课程配入学校执业医师考试服务专题网站中,尤其是辅助解答部分考试难点问题,为毕业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服务。3.2.3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资源订单式服务模式远程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满足医务人员的岗位需求。因此对于继续教育学生,除集中面授之外,还可以为不能到校参训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订单式的资源服务。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由学校远程和继续教育处提出继续教育计划;通过网络向受训学生提供资源需求调研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待意见反馈集中后,由学校组织微型课程开发,向继续教育学生提供在线资源服务;学习者的学分认证可以依靠数字校园完成。这样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3类资源应用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应用。从第四军医大学网站运行监控平台来看,学校微型课程专题网(精品工程网)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网日访问量达5000余人次,微型课程教学平台年注册用户4300多人次。全校教师每年使用微型课程开展教学的比例达到73%,使用微型课程的数量占全校课程总数的46%。

4、结语

第6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军医大学 数字化校园 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68-02

一、概 述

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历十多个年头,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业已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在推动社会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军队信息化建设,应在胡主席有关军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增长规律重要精神指示的基础下,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促进各项保障手段信息化、智能化。军医大学的信息化发展,应契合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重视整体规划,坚持科学实施,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保障水平的智能化,医疗服务的网络化,形成无所不在的“红色军医网络”。

二、现状分析

军医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特点鲜明,紧密结合军事医学信息化应用需求,突出其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依托教、医、研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建设、流程优化,推动了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行业人才能力和技术特色优势,积极为部队破解实际难题,切实推进部队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受IT基础架构的异构性和传统信息技术手段的限制,军医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化设备更新成本高,更新速度慢。技术飞速进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师生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但对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教学、医疗和科研资源共享程度低。军队信息化建设由于受编制体制制约,往往职责不明,系统繁杂,数据缺乏共享,利用率低。

第三,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影响大。教学资源的变动大,随时间推移经常出现上传和修改操作,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

第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开放的技术标准,各种系统资源管理策略迥异,管理方式不一。

三、规划设计

从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信息化建设有以下规律:立体型、多层面、涉及部门多、全方位。高校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受用户驱动、管理驱动、技术驱动的工作,是一项改变人们观念和工作习惯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基本生产建设过程。

军队院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谋划、规划先行,正确科学地了解需求,杜绝闭门造车的思想,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广纳百川,兼收并蓄,吸收百家之长,形成特色的建设模式。规划的目标应是通过合理的信息化规划,使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价值创造不再像是,使其从自觉走向自由,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统一的建设思路和管理理念。从规划体系来看,信息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价值(value)、战略(strategy)、管理(management)、资源(resources),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应按倒金字塔的秩序形成互相切合的衔接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V-S-M-R体系(见图1)。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工作者承担着关键而又光荣的使命,信息化规划应立足现状,充分考虑军队医学院校的人员组成、基础管理状况,既不好高骛远,又不目光短浅;组织的管理变革和信息的管理改进,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与信息化相互匹配、协同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军医大学文化建设和历史精神传承,第三军医大学24年坚守“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理念,以特种军事医学、军事预防医学等六大学科群傲视群雄,所以规划设计就应该着重体现军事医学特色,体现为军、为医服务的理念。

四、组织实施

军医大学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采用科学的信息化实施方法。因每个软件供应商企业都有各自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法,但其核心工作是销售软件和收款,如果项目运作的思路、计划、控制等完全是按照软件供应商所预定的路线走,学校有可能会陷入被动和不必要的危机。如何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学校要成功实施信息化,一定要强化院校的主体意识,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实施方案应结合院校工作需求和实际,进行借鉴、思考与研究,也就是说要做好信息化的战略定位,明确信息化定位、所支撑的业务模式、能力要求和技术方向。这四个层面的衔接关系我们称之为“信息化的价值链”。

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方法论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思考与研究,去伪存真、去虚为实、化繁为简,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将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将简单的事情做到位”,以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构成面向院校信息化项目的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让公司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需求来思考、运作,并创造和保持一种项目顺利进行的和谐环境。

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要着重解决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计划不够充分,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的错误;二是人事方面的原因,造成信息化执行力度打折扣;三是团队协作方面的原因,造成沟通交流不畅;四是技术架构的选择,只有采用正确合理的技术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前景展望

站在新军事变革的历史起点,军医大学在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考验。各级数字化校园决策者应坚持做好充分需求分析,采用分类融合机制,坚持按需设计的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之路,避免求大求全的粗放型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实施模式,实现转型发展,走精细化管理之路,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事后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事前服务,彻底杜绝“人一换线就断”的现象,逐步使军医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融入国民经济、教育创新和卫生发展体系之中,真正成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强大支柱。

参考文献

1 孙禄华、张开文、周颜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 王焱、周林.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8(6)

第7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化教学开始在我国出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教学中,且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数字化教学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因此,数字化教学具有即时性、丰富性、交互性和可持续性,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破,临床思维、实践能力亦得以培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1.1构建妇产科学教学数字化素材

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在板书、挂图、标本、录像、模型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多媒体、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网站、Web3D、电子邮件等开展教学活动。目前,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其可以通过图表、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将抽象的内容表述清楚,解决了教学中难以表达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学生接触信息的多元化,上述多媒体课件即文本结合多媒体素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已可以通过3D来实现对人体的检查和手术,大大提高了医疗的直观性和成功率。Web3D技术是Web技术与3D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与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可以制作3D多媒体课件,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该技术必将成为今后网络多媒体发展的主流。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内容枯燥且学生不易掌握,实习过程中难以掌握各种妇科肿瘤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涉及的盆腔解剖结构,采用美丽的医学人体3D图片、3D动画、3D视频和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及血供来源和淋巴分布,配以腹腔镜手术视频和音频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女性生殖器解剖和妇产科相关手术概念。应用Web3D技术让学生观看排卵、受精、胚胎着床和胚胎发育全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发育过程。传统教学中难点之一:正常分娩的分娩机制,内容抽象难懂,利用数字化模拟图像动画使课本上不连续的内容变得连续而且生动、形象,抽象、难懂的知识瞬间明了。作者收集了临床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例资料,如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建立了病例资料库,按照常规临床诊疗路径制作出数字化模拟数据库,供学生使用。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并根据结果判断模拟患者的诊断,列出治疗途径。在宫腹腔镜手术中利用宫腹腔镜拍摄出女性生殖系统的全景录像,采集成数字图像,然后,利用软件将这些图像制作成一个个场景,供学生进行虚拟探索,使得学生对宫腹腔镜常规手术操作及妇产科基本手术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1.2建立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将上述妇产科学数字化素材上传至重庆医科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括理论课PPT(PowerPoint)、3D图片、动画、临床问诊录像,以及体格检查、常见妇产科基本操作、手术视频等,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网上进行课程作业的布置、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在课余时间学生亦可通过网站预习或复习课堂知识,如有疑问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提问的形式与教师即时交流。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可实现师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妇产科学相关知识,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将“微信”这一当下最时髦的信息交流方式纳入妇产科学教学中,欢迎学生关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妇科等微信平台,通过多角度网络教学学习妇产科学相关知识。这些交互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式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妇产科学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易学易记,降低了授课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妇产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记忆,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妇产科学教学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特色:(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2)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共享/获取的共享性;(3)实时便捷性;(4)可扩展性和可延续性。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间接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教学效果大大提高。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妇产科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求必须改变妇产科学教学模式。由于妇产科学的独特性,使临床教学资源匮乏,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不可能让每名学生均能进行盆腔相关检查或操作,且患者隐私性要求高,过多的带教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辅以数字化教学,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标准化患者及医学模拟器材,利用仿真和互动的特性改变上述困境,使学生拥有一个具有真实感的训练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并可评估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3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妇产科教学的不足

在妇产科学教学活动中数字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导致对教材的忽略、教师主导地位的削弱、学生学习和思考空间被挤压、评价系统尚不完善等。教学中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以期未来在临床工作中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疾病的诊治。而在数字化教学中三维模型虽然有利于整体观念的提升,但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而有可能不利于对疾病的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虽然数字化3D教学拥有很多优点,但其是虚拟的图像、虚拟的模型和虚拟的场景,这些与真实的疾病、真实的临床手术是存在差别的。而且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目前临床实习和见习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除利用客观结构临床能力考试和临床模拟器材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和考试外,仍需尽最大努力安排学生与患者接触,让学生采集病史,并亲自动手检查操作,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其临床实际操作技能,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故在妇产科学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数字化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标本和见习、实习的作用,需要将传统教学方式辅以数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字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对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使用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且要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及时答疑解惑。且目前数字化教学尚缺乏良好的评价体系。下一步拟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客观评价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

4结语

第8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资源”的概念,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则是为特定群体提供学习资源服务的、以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集合[1]。目前,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用化学是卫生职业学校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多、教材学习难度大,加上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实验条件较差等实际问题,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优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的原则

1.实用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要灵活多样,应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即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和不同教师“教”的需要,尤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需求及差异,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包容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不仅能为每个授课教师提供学校主干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能提供多个相关专业“医用化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并能纳入教师“教”和学生“学”等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资源。

3.动态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要坚持不断发展的建设观,实现教学资源从静态的资源不断拓宽成动态的流水源,对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如案例、课件、试题、评价等资源能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增添而不断补充和更新。

4.积件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能尽量将知识点积件化,具有微单元性、可积重组性等特征,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资源库中任意选择内容,自行组合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件,满足不同专业教学使用的要求。

二、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意义

1.提升“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学校“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和提升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

“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优质备课资源,通过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与技能,实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环境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职业成长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资源进行自我测试,巩固课程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三、“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方便、快捷、灵活的服务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教师开发、网络下载、学生创作和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需要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整合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

1.数字化资源的收集

(1)教师的原创资料。学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教学经验,或多或少积累了许多数字化资源的基本素材。“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他们利用基本素材可制作成数字化资源库中所需的各类积件和课件。但特别要注意将这些基本素材实施“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作”,以符合数字化资源库的要求。

(2)众多化学专业类网站资料。浏览化学专业网站或某些化学专业教师的个人网站,将其中合适的内容引入数字化资源库,并经过专业教师的精心加工,通过整合、取舍和增添,使之成为有效的数字化资源[2]。

(3)其他。如购买正式出版的化学教学光盘,有选择地将其适合的教学内容资源引入资源库;将学校原有的录像片、录音带、VCD等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经筛选、整理后充实资源库内容。

2.“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全国技能大赛精神,按理论教学、实验技能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培训3大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均下设积件资源、课件资源、音频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和电子教案资源5部分。

(1)理论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医用化学课程标准,按章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医院临床的典型案例、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医用化学”知识点制作高质量的PPT、微视频,设计相应练习题,形成系统全面的电子教案。

(2)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医用化学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首要目标,综合考虑学生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仿真实训软件,设计具有很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不同工作任务,进行现实操作和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在开发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制定职业技能竞赛方案,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计模拟竞赛场景,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和参赛素养,充实竞赛队伍,进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目前,卫生职业学校对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较为重视,拥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在逐步开发各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用化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教学资源所涵盖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因此,“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应源于学生今后工作、基于个人能力全面及长远发展的考虑;应结合专业、学生共性与个性需求,根据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入手,针对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技术技能要求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开发普适性的、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并不断促进卫生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医学教育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信息化

0 前言

继续教育广义上来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工作,使专业技术人员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造就一支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1]。卫生部于1996 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以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2]。我国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 试行) 》中明确指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且应根据各类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等短期业余学习形式,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培养道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现代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但是如何开展好医学继续教育,是摆在医院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大部分医疗工作者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并且缺乏主动性。认为继续教育只是拿个学分,完成指标就行。其次,医院在继续教育管理上不规范,在继续教育项目开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效果监督检查与评估,学分授予标准不一。然后工作和继续教育的时间经常冲突,无法脱产学习,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我院针对上述难题,提出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医院继续教育管理流程,所有学分管理都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我院开发了医院继续教育系统,极大提高了继续的效率,使得继续教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信息化。普通医疗人员更加清楚了解自己的学分获取情况,科教管理部门提高了审核效率。

1 系统设计

继续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学分登记模块和学分审核模块。登录系统后选择继教方式。继教方式包括继教班、科室业务学习、综述、外出进修四类,如图1。

登录继教班模块,首先选择学习类别,包括听课和讲课,然后选择继教级别,有部级,省级,市级。其中部级,省级学分属于一类学分,市级属于二类学分。然后必须填写起止日期,学习班名称,项目编号,学分和主办单位。一年内继教班一类学分最多给予10分,二类学分最多5分。

登录科室业务学习模块,需要选择学习类别,听课或者讲课。听课一次得0.2分,讲课一次得1分,一个年度科室业务学习分满分为5分,需要科室护士长登录学分审核模块审核。

登录综述模块,必须填写综述题目,字数等信息。规定2千字为2分,大于1万字为5分,满分为5分。同样护士长需要审核。

登录外出进修模块,需要选择进修时间,进修单位等信息。规定进修不得少于6个月。获得学分证后,对于一类学分给予5个学分,二类学分给予20学分。

学分规定,每年一类学分需要5-10学分,二类学分需要达到15-20学分,总分须要达到25学分。三个条件需要全部满足才能合格,缺一不可。学分不可跨年。

根据以上设计流程,我们开发的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2 总结

本医院采用继教学分管理系统后,2015年通过系统提交的审批数量达到15402条,通过系统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人数达2913人。通过本系统,本院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好的得到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