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建筑基础问题精选(九篇)

建筑基础问题

第1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选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82-02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地质勘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地质勘察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筑物体型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相同地区不同建筑场地对应的地质条件产生巨大差异,随着建筑勘探与设计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建筑基础类型出现了多样化选择,建筑工程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是较为常见的浅基础形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常用基础体系,具有施工可行性高、经济性强等特点,该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得到控制与保证,因此该基础形式是勘察人员在实际勘察中优先考虑的基础类型。通常该基础形式适用于多层或整体荷载小以及单体面积较少等工程。

在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要特别注意问题包括:(1)保证地基的适宜性以及稳定性,(2)确定准确的不良地质位置,(3)充分考虑持力层的均匀性以及软弱下卧层的位置,(4)初步判定基础持力层承载力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荷载标准,(5)地基出现的沉降量的均匀程度、沉降数值、变形程度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合,(6)判定基础持力层所处的顶板埋深与地下常水位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 选择天然浅基础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如在花岗岩区域的填沟挖山平整的地基勘察过程中,区分原有以及新挖花岗岩残积土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原生残积土以及挖搬残积土显得极为类似,如果没用进行全面分析便很难进行分辨。一旦辨别发生错误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广东省中山、深圳等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勘察人员讲新填残积土与原生残积土发生混淆,只有待其在基础开挖的施工中才得以发现,最终造成基础设计发生变更,甚至建筑项目建好后才发现基础问题,最终造成房子拆除重建。又如,无锡市某别墅完成封顶没多久,就因沉降不均匀造成房子发生严重倾斜,最终造成项目推到拆除,需要进行二次钻探验证,确定基础正确的持力层。

2 预制桩基础

某些建筑项目如不适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形式,而是所处岩土层不能符合拟建工程荷载与变形标准条件,且基础所处的持力层埋深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桩基础成为常用的基础形式,该基础体系适用于二十层以下建筑。近年来该结构体系在苏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该基础类型过程中,在日常勘察中不仅完成日常地基勘察评价工作,还需要应特别注意预制桩的评价问题,如就沉桩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桩穿过各类地层特性,如预制桩穿过上部地层的砂层以及硬壳层时,勘察人员需要结合砂层的密实度、厚度以及硬壳层的硬度与厚度展开具体分析评价与论证,勘察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砂层厚度过程中充分剖析打桩时出现的挤土效应,判断沉桩情况。

3 筏板与箱型基础

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是超高层、高层建筑极为常用的深基础体系,如建筑所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其地基开挖较大,地下室一般为多层,埋深一般控制在10~15米,甚至超高层基础埋深超过二十米,该深基础体系具有施工风险大、施工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制定勘察报告保证其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能够正确评价与论证施工的可行性,只有这样的基础类型才能容易被业主与设计接受。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评价、查明拟建工程区域内岩土层结构、类型、深度、分布以及坡度和图层变化规律等,在基础选型确定前需要评价与分析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等日常内容。

4 人工灌注桩

人工灌注桩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容易掌控,还能多桩作业,能够缩短工期,控制造价等优点,之前是深基础在地质图层偏差较大是首选类型,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量采用,人工灌注桩体系适用于地基土层均匀性不好,持力层变化幅度大,而建筑工程受荷载较大,这样的基础类型广泛应用于山区,能够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等设计难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类型的确定是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重点,这也是场地工程报告的重点与中心,所以勘察人员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场地岩土层的水文条件与特征,并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展开全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选择最合理的基础类型更好地为业主与设计部门服务。除此以外,该基础类型在日常勘察评价过程中要有侧重点,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实现建筑基础建设成本最低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晏致涛,李正良,邓安福等,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专家系统 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6):22-26,90.

[2]张世海,段慧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特征与过程[J].四 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6):96-100.

[3]晏文锋,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设计[J].中外建筑,2007(1):85-86.

第2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建筑质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根源。因此做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必须重视的。

一、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传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需求,面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显得无所适从。建筑工程具有其自身特点,由于项目位置固定,且呈现多面体行分布,加之形体庞大复杂多样,在材料的种类上品种众多数量繁多,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单体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质量施工项目控制相比,建筑工程基础工作的施工质量控制更难以实现。

二、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属于基础工程质量范围,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会对工程质量发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属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波动的影响不大,能够实现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能够发现与消除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以及施工工艺编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规定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作业环境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设备及检测器具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人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2、基坑和基槽的开挖。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进行挖土施工中出现边坡塌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放坡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层受水后失稳。填土可能会出现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过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工作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橡皮土状况。在回填中,如果土质不好或者土质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以及填土虚铺厚度过大,都会导致土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出现回填土将基础或墙体挤动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进行了单侧回填或者墙体两侧回填土的设计标高相差较大而造成的。

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一是孔底虚土过厚。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会遇到孔底虚土过厚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选择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杂物的土层中进行成孔作业,就会容易造成土体的塌落,进而影响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钻杆如果不直,就会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导致桩孔变大在提钻时就会发生漏土现象。在孔口积土没有进行清理时回落,就会导致孔口未盖好或孔口土被扰动掉落。浇混凝土前,土被水冲刷成或孔璧长时间暴露,就会造成水份蒸发,孔壁土的塌落。二是桩身的蜂窝、空洞及夹土缺陷。混凝土的桩身如果出现蜂窝、空洞和夹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浇灌时的振捣不实,由此产生蜂窝和空洞。在浇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钢筋笼,这时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内,不进行清理就进行混凝土的再次浇筑就会造成桩身产生夹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原标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而造成桩身强度低。

三、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系。在内容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质量责任风险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则是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来完成的,所以质量控制要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着手,对投入各个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 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 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四、结语

质量安全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的良好构建和实施,能够使得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防止建筑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不断加强对基础工程建筑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做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桩基础;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general construction has the upper structure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ied depth, so all the pile foundation, raft-style foundation, box foundation or piles and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box foundation forms, including pile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 form of found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some construction unit because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unclear knowledge, field exploration imperfect cause for construction accid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xploration, the choice of methods of pile and each of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ink, excessive groundwater or flow analysis, silt sand, and other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make an effective solutio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密度的激增,城市建筑开始向空中及地下发展,因此高层建筑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施工主要包括基础结构、主体结构以及装饰工程的施工。由于上部结构高度大、基础埋深大,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会遇到深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深层降水等问题,这给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在一些软土地区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多采用桩基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或桩与箱形基础的复合基础。其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现浇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以及钢桩。灌注桩由于桩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对环境影响小,因此应用日益广泛。混凝土预制桩一般具有振动、噪声大和挤土效应等缺点,使用量正在逐渐减少。钢桩一般造价较高,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下面主要介绍现场勘探、沉桩方法选择等高层桩基础施工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分析其施工要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桩基础施工

1.现场踏勘:

⑴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桩基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踏勘以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气候、土层分布情况、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地下水位、人为和自然地质现象(如地震、溶岩、矿岩、暗滨以及地下构筑物等)。同时还要了解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结构性质以及使用状况等。

⑵现场准备:①场地清理及平整:成桩之前要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物,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物的桩基通常为密布的群桩,因此还要对整个作业区进行场地平整,以保证桩机的垂直度,方便其稳定行走。对于预制桩,不论是锤击、静压或是振动打桩法,打桩机械均自重较大,因此在进行场地平整时还应铺设一定厚度(通常为200mm左右)的碎石,以提高地基表面承载力,防止桩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打桩的垂直度。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应根据不同成孔方法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方法,则在场地平整时需考虑挖孔后的运土道路;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则应考虑泥浆槽及排水沟。②现场放线定位:场地清理及平整后就要现场放线,以确定桩位及水准点。桩基础施工现场轴线应经复核确认,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不应受桩基施工影响,以便桩基施工作业时复核桩位。

2.沉桩方法:

⑴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预制混凝土桩及钢桩的沉桩方法主要有锤击打入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沉桩法及水中沉桩法。锤击打入法施工速度快,但振动大、噪音高,而且锤击力对装身特别是桩顶影响较大;静力压桩法虽然无振动、无噪音,但施工速度慢,但当存在厚度大于2m 的中密以上砂夹层时,不宜采用此法;振动沉桩法施工速度较快,但振动大、噪音高,对地基土扰动较大;水中沉桩法振动和噪音均较小,但施工速度慢,工序复杂,而且对桩的承载力有一定影响。以上几种沉桩方法中除了水中沉桩法在沉桩过程中均有挤土现象,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挤土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⑵灌注桩:灌注桩一般是先成孔,然后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其成孔方法主要有泥浆护壁成孔、沉管成孔及干作业成孔等。泥浆护壁成孔常有正(反)循环泥浆护壁成孔与冲击成孔两种。前者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等,在砂性土中也可适用,但应注意泥浆护壁,防止护壁倒塌;后者则适用于粘性土及碎石土,也可用于淤泥质土、粉土及砂土。沉管成孔法通常采用锤击法、振动法或振动冲击法等。它们施工时都有振动、噪音、挤土等现象,选择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干作业成孔法分为钻机成孔及人工挖孔,钻孔法可用于粘性土、粉土及砂土中;人工挖孔法一般只适用于粘性土,在淤泥质土及粉土中应视具体条件而定,而在砂土及碎石土中不可采用,同时,在地下水位以下采用人工挖孔也应有可靠的排水或止水措施。

二.常见问题及对策

1.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

对于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常出现:接桩处焊接不牢,打桩时容易造成断桩废桩,或上下节桩连接后停置时间过长,以致强行续打时将桩顶打坏;桩锤能量不足,桩尖打不到标高;打桩挤土危害邻近建筑或设施。为了防止断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打桩前必须摸清岩层的分布、埋深、走势及溶(土)洞大小、分布规律等;尽量采用静压法施工,根据桩机压力表读数初步确定桩承载力,并据此直观判断桩的完整性,可以减轻岩面冲击反力、减少断桩;加大桩径、增强桩的刚度,并适当减小桩尖钢板厚度;控制静压桩的施工终止压力及承载力;控制桩端入持力层。

2.灌注桩:

对于灌注桩,常出现孔壁坍塌、桩身缩颈或膨胀、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超标等问题。因此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但施工中必须按孔径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控制钻斗在孔内的升降速度,因为如果升降过快,水流将会以较快速度由钻斗外侧与孔壁之间的空隙中流出,冲刷孔壁,有时还会在上提钻斗下方产生负压而导致孔壁坍塌。在桩端持力层中钻进时,上提钻斗时应缓慢;为防止孔壁坍塌,用稳定液并确保孔内高水位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当地层中含有较大地下水时,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当地层中出现流沙和淤泥时,为了防止流砂和淤泥使孔底沉渣超标、钻孔内泥浆太稠,使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外的反压力增大,混凝土上翻过程中可能有稠泥浆卷入,造成夹泥层,发生缺陷桩或断桩,因此要进行清孔,选择合理的机械并采用优质泥浆在足够的时间,经多次循环,将孔内悬浮的钻渣置换并沉淀出,清孔时间不少于孔内泥浆循环3 次的时间。在清孔排渣时,还要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而且灌注必须连续、迅速,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一次灌成。

三.结束语

建筑桩基础施工涉及的面很广,与结构形式、地质、水文、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等,而且地域大、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对建筑的桩基础施工,需要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分析,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杜绝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兰英,刘跃华. 沉管灌注桩设计施工中的两个问题[J]建筑技术, 2000, (03) .

[2]柯圣荣. 水下混凝土导管施工法技术[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3) .

[3]熊应来. 静压桩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J]. 科技资讯, 2009, (01) .

第4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地基基础 质量 问题分析 控制措施

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对生产安全有重要的意思,对经济的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 地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地基的概述

1)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与基础自身荷载一起传给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地基是基础下面承受荷载的土层,承受着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地基不属于房屋组成部分;

3)地耐力。地基每平方米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称为地基允许承载力。

2 地基分类

1)天然地基:当地基有足够承载力,不需要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称为天然地基;

2)人工地基。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较好,但上部荷载较大时,为了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和改良,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方法。

(1)压实法;

(2)换土法;

(3)水泥搅拌和剂密法;

(4)化学加固法。

二、 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建筑物的地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四方面:a.强度及稳定性问题;b.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c.渗漏问题;d.液化问题。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之一或几个时,即须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由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基土,其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透水性等因土的种类不同而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地基条件区域性较强。因而使地基基础这门学科特别复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而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结构物的荷载日益增大,对变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因而原来一般可评价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所以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结构物选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布置方案,而且要善于选取最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三、常见的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

1、常见的质量问题,打(压)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

2、造成上述5大类问题的原因:

2.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有:

2.1.1桩沉人深度不足;

2.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1.3最终贯人度过大;

2.1.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2.2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2.2.1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2.2.2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2.2.3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

2.2.4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2.2.5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2.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3.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2.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原因,除了上述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2常用处理方法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四、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控制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首先要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许再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阿先要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必要的审核,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2、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第5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础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及功能都有重要影响。桩基础施工中的问题也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建筑工程桩基础的功能及运用范围

1.1、功能

通常情况下,桩基础主要用于强化建筑基础的牢固性,减少或避免工程的安全风险,其功能包含以下两项内容:一方面,增强松软土质的密实度,提高建筑工程地基的抗压力和承载力,确保工程不至于因地基不稳固而突然塌陷;另一方面,把建筑工程的重力作用传导到抗压力较高的岩层或土层中。

1.2、运用范围

相较于一般情况下的地基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的工程量更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一部分建筑工程对于基础承载力的标准较低,所以,并非全部的建筑工程均采用桩基础技术,其施工技术是面向一些相对独特的状况或对基础标准要求高的工程项目,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对防震性能要求高的建筑或硬件设施,桩基础也适用于地震易发、多发地带:其次,自身重力大或承受负重作用的建筑工程,如厂房、仓库等;对环境平稳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的设备或工程,如型号较大的变压器,需减轻地面振动给其构造作用的影响;对地基沉降标准相对高的建筑;高度非常高但自身面积狭小的建筑,如电视塔、烟囱等,需借助于桩基防范建筑摇晃或倾斜;建筑周边的土质松软或伴有特殊性土质,并对建筑的实际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2、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是一个对技术精准性要求十分高的环节,一栋建筑的质量好坏受到桩基工程质量的直接关联但是目前在建筑桩基工程中还有存在很多问题,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桩基础

2.1.1、作为基础的桩基存在的问题

(1)桩基顶部出现的缺陷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建筑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泥浆容易出现沉淀的问题,也就是灌桩顶出现混凝土过薄,出现杂质,影响整个桩基的质量问题,而且对于泥浆的厚度也难以把握另外,通常浇筑完成以后,人们会对钢护筒进行拆卸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人为工作上的失误,比如用力过猛导致破坏到灌桩顶的混凝土,影响到桩基的整体质量最后,就是设备对于桩基的损坏在使用风镐除桩头的过程中,工具本身的震动会带动混凝土震动,从而可能会破坏桩基的质量。

(2)桩基中间位置的缺陷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多数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勘探误差较大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进行桩基工程的地质,从而可能引发垮塌或者在浇筑混凝土时翻浆引起的塌陷

2.1.2、桩体倾斜角度大

在桩基工程中预制桩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质量不达标,那么在桩基安装好后可能会因为桩面与顶部的位置不正造成装倾斜过大的问题如果用中心线测量的方式测量,会发现桩基的身、帽都不在一个垂直线上;如果安装上存在问题,也可能导致桩架偏移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在桩基安装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者土方开发不恰当等原因,都会是桩基发生倾斜角度大的问题。

2.1.3、桩基断裂情况的发生

当进行桩基工程时,桩基可能由于各种运输或安装不当的因素出现断裂的情况,这与人为操作有误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对桩基进行起吊以及堆放的过程里,可能会因为遇到障碍等原因导致桩基出现弯曲,或者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锤击,可能会因为锤击力度或者次数限制致使桩身断裂。

2.2、施线的测量

建筑工程桩的基础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图上的建筑物基础的桩位按照己设计好的和施工的具体的要求,并且将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从而给桩基础施工提供了标志,方便施工,同时还要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检测。等到桩基础的一切施工完成后,需要做相关的开工测量工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且为施工提供相关资料。

进行工程的测量和放线的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即按照建筑基础工程的规定的条文进行,严格的控制工程,避免出现施工问题。通常的情况下,如果有测量放线的问题出现,都会采用加大桩承受台、加桩的处理办法。但是其存在着不足之处,会使得成本大大的增加,使得工期受到很大的影响。

2.3、桩基的检测

(1)检测报告中的问题

检测报告中的主要的问题是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内容涉及不够广泛,不能满足国家检测标准,同时检测报告中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实际的问题同时引用的资料也不够全面,从而使得在检测报告中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办法具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权威部门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2)被检测的数据存在问题

在整个工程中必须要确保数据准确,如果检测的数据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的时候,其是不能够将实际的情况反映出来。比如:在桩基检测时,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会抽取质量较好的桩,从而使得静载数量得到降低,进行结构的取样时也会选择好的部位,从而使得数据不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3)质量检测单位的自身问题

检测单位是确保质量的重要部门,其为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高一定的保障,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本身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同时对于一些检测人员其本身的专业水平不高,从而使得所开出的检测报告签字不完整,这样也就造成了报告的在法律上根本不真实,使得检测资料不能够发挥出其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功效。

建筑工程中结构的最核心就是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其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对于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的承载力两个方面的检测和整个桩基工程的检测与评定主要是通过桩基的检测去实现,所以,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时候,要重视桩基检测的工作,合理的应用桩基质量检测的方法,从而使得桩基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确保桩基工程质量。

3、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由于桩基础施工时桩型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预制桩,一种为灌注桩,所以我们在探讨桩基础施工工艺时,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加以探讨。本篇文章主要对桩基础形式中预制桩的施工作具体论述。

3.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实际施工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既可在现场直接制作,也可在工厂制作完成后运载到施工现场来直接安装。预制桩到达现场并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先将现场地面清扫干净,并保持地面的平整度,夯实地面。之后,在现场地面上铺设一层底模和侧模,在侧模的中间安装上一根预制桩,用预制桩来支撑侧模,浇筑预制桩,完成后将侧模拆除。侧模铺设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质量,要确保侧模支撑的牢固性和平直性,尽量保证预制桩在浇筑完成之后不会发生棱角弯曲。

预制桩制作可以采用分节方式,且在分节制作时,单节桩必须满足桩架高度、场地设计、运输和装载规范等多种要求,严格确保单节桩的强度。制作期间,设置于桩身中的钢筋必须要放在正确位置,确保桩尖与纵轴线相对准,且钢筋骨架连接牢固,不会发生脱节现象。

3.2、起吊运输堆放

当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0%后方可起吊,起吊点必须根据受力计算确定,若无吊环应在吊索与桩之间加衬垫,起吊过程要平稳提升,防止桩身收到撞击和振动。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良好。桩按型号规格分别叠放。堆放层数不多于4层。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支撑平稳。

3.3、打桩施工

3.3.1、施工前准备

确定桩位,平整施工场地,将钻机、吊车吊装钢筋笼、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起吊导管摆放到场地,修通施工器械、材料运送施工便道。

3.3.2、打桩的程序

正常的打桩程序,按桩的密集程度分为由中向像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三种方式。依据基础的设计标高一致的桩,宜先打深的,后打浅的。根据使用方法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对基础标高不一致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使土层挤密均匀,以防止位移或偏斜。

3.4、接桩

混凝土预制桩,有时受运输条件和桩架高度的限制无法一次将很长的桩直接打入,要先打一节,再打一节这样分节打入,直到打入设计长度为止。所以必然要进行接桩工序。常见的接桩方式有:焊接、法兰接、硫磺胶泥锚三种。焊接、法兰接适用于各种类土层,二硫磺胶泥锚接只适用于软土层。焊接接桩:焊接接头处,端头均有宜预埋的周圈钢板,焊时采用低碳钢钢板裁切好尺寸,搭住相接两端,用E43型焊条在接板四边焊牢,焊缝厚度按图纸要求执行。采用硫磺胶泥锚接:使用的硫磺胶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行能应符合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体系,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因此对于桩基础施工中的问题要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确保桩基础的安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华.浅谈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161.

第6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通常会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施工,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因此也就会遇到杂填土、泥炭土、软粘土、多年冻土、湿陷性黄土等多种性质、特点的施工地基。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规划的不断扩大,现代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遇到不良地基,而随着建筑工程的实体高度不断增加、结构荷载的日益增大,从而对施工地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施工地基,是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基础,其稳定性、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对于建筑的质量安全与使用功能有着直接影响。施工地基的处理,其主要是根据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具体要求,结合地基土体的实际特性与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与方法进行处理,提高其承载力、强度,避免、减少建筑结构出现沉降,以此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安全。

一、提出对基础进行处理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基础的概念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建筑物如果有几层以上,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抗滑,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如果地基非常的软弱,且建筑物又很高的情况下,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则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大多数建筑物的竖向剪力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土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的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3~4倍的平均截位,则用条形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实惠。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3倍的平均荷载位,那么比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更经济实惠,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比较经济实惠。

二、地基处理方案分析研究

当地基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弱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垃圾)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的时可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渣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的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工艺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对比后择优采用。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认真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脚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加强体和新的施工工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振冲法、水泥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混凝土灌注桩法等。房层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型与使用功能,承受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技术条件和材料设备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如果地基比较差,荷载较大,施工前须增强整体性,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必须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宜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时,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处理方案中我们要慎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防止结构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一般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宜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时,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理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设置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苯板等柔性保温材料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高屋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问题,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并造成渗漏。近几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工程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

三、桩基础荷载的计算分析研究

1、单桩承载力

①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F500Ra=4100/2=2050KN

F400Ra=3100/2=1550KN

②确定桩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桩的间距采用了3.6倍桩径。

③内力控制:

NK=4666

Fk=4666

F=6200

④单桩竖向力计算:N=1.35*(1633.7- 78.3)=2099KN

⑤承台形心到承台两腰距离弯矩计算:

M1=2099 [1.8-0.75*0.65/ (4-0.999^2 )^ 0.5]/3=1063KNM

M2=2099[1.8-0.75*0.7/(4-0.999^2)^0.5] /3=1047 KNM

2、承台受冲承载力

① X方向上自述边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Aox=900-700/2-433/2=333mm

② Y方向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下边)Aoy1=1040-650/2-433/2=498mm

③ Y方向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上边)Aoy2=520-650/2-433/2=-22mm

④Y方向冲切系数 Boy2=0.84/(入oy2+ 0.2)

3、底部角桩对承台的冲切验算N1=N1 =2099700N 满足要求

4、承台斜载面受剪顾载力计算X方向斜载面受剪承载力计算Vx=N2+N3= 4199400N

5、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不良地基的处理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首先需要对施工地基进行勘察、分析,确定其实际的结构、性质、特点,综合考虑工程实体结构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处理施工方案,待经过严格的检验、试验、监测后,按照有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度、稳定性,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安全。

第7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上部结构;竖向刚度;抗弯刚度;弹性模量

1 前言:

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内力计算的误差,有时误差还很大。因此,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以下简称“共同作用”,即把高层建筑、基础和地基三者看成一个整体,并且满足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者在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条件。本文是对“共同作用”的筏基及箱基机理和设计进行了探讨。

常规设计方法:把上部结构和基础作为两个独立单元分别考虑,首先把基础作为上部结构的固定支座,在荷载作用下,求得上部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基础固定处的反力。此时认为基础没有任何变形,然后把该反力作用于基础上去计算基础的内力,再把基础的反力作用于地基上来校核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这种常规设计方法人为地把基础和上部结构分开计算,忽略了基础的变形和位移,忽略了上部结构对基础的约束作用,这样导致的结果:一是基础弯矩和纵向弯曲过大,基础设计偏于保守;二是没有考虑基础实际存在的差异沉降引起的上部结构的次应力,在某些部位(如底层梁、柱和边跨梁、柱)低估了上部结构的内力,使这些部位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2 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约束的有限性

上部结构的刚度是指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抗弯刚度的综合。研究表明: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水平刚度和抗弯刚度只是在最初几层增加较快,继而迅速减缓,趋于某一稳定值;而竖向刚度则随层数增加以某种规律增加,同样达到某一层时,趋于稳定。所不同的是比前两者多几层。可见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约束是有限的,不是随层数的增加而无限增加的。

3 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共同作用”的影响

结构刚度与施工条件、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考虑结构刚度的形成方式。其主要有:整个结构的刚度和荷载是一次同时形成的称为“一次形成”,本层结构刚度与本层的荷载同时形成的称为“通层形成”,本层结构的刚度对承受本层或后几层荷载无贡献的称为“滞后形成”。三种方式所形成的结构刚度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4 基础钢筋应力计算时,计算单元的变化的关系

4.1 为使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其地基压应力不致过于集中,高宽比大于4 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 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计算时,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分开考虑;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可根据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能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计算时应考虑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

4.2 箱形基础高度应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要求,长度的1/20,且不宜小于3m,箱形基础具有一定的刚度,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减少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上部结构附加应力。

5 地基模型和土性变化时对“共同作用”的影响

当地基采用线性弹性模型时,随着结构刚度的增加,基底反力不断向边、端部集中,基底边缘发生过大反力是不可避免的。按此地基反力算得基础中点弯矩将比实测地基反力大几倍。当地基采用非线性弹性模型时,地基反力的集中现象就有明显的改善。当地基采用弹性模型时,即使对于绝对刚性基础,边缘地基反力仍比较缓和,与实际情况相接近。由此可见,在“共同作用”分析计算中,选择合适的地基模型是重要的。对于地基承载力小的软黏土,筏基边缘的地基反力由于超过地基的承载力,引起筏基两端的地基产生塑性变形,使得地基土应力重分布,产生比较均匀平缓的地基反力。

6 相邻建筑物对“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邻建筑物对主体建筑“共同作用”结果的影响主要有:(1)与主体建筑同步建造的相邻建筑物;(2) 在主体建筑建好后建造的相邻建筑物。如果建筑物已造好,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相邻建筑物是通过对主体建筑产生附加沉降参与“共同作用”的。它是随与主体建筑的距离远近和不同的布局,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相邻建筑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时,影响“共同作用”的效果主要是改变横向整体倾斜。对整体倾斜的影响非常之大,并显'' 著改变沉降分布,甚至改变倾斜方向。为此,特别是在小区建设中,必须充分注意相邻建筑对主体建筑的影响。

7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及偏心距对“共同作用”的影响

7.1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重,对基础底面一般难免有偏心。为减少基础产生倾斜,应尽量使结构竖向荷载重心与基础平面形心相重合,当偏心难以避免时,应对其偏心距加以限制。

7.2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是层数越来越多,高度不断增高,所以,高层建筑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以及上部结构抗倾覆要求的前提下,埋置深度的限值可适当放松。

8 设计建议

8.1 地基强度校核。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筏形基础的基础平面形心宜与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如建设场地具有较稳定的地下水位,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地基应进行强度校核。

8.2 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沉降计算。箱形基础的沉降可以用规范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建议采用根据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实测变形特性,来计算筏形的沉降量。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其荷载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当地基比较复杂、上部结构刚度较差,或柱荷载及柱间距变化较大时,筏基内力宜按弹性地基板方法进行分析。

8.3 荷载重心与底板形心的关系。上部结构传采的荷载重心应尽量与箱基基础底板形心重合,这是为了防止发生不利于使用的横向整体倾斜。若重心和形心相差太大,可采用箱基基础底板悬挑或箱基基础悬挑的方法来解决。底板悬挑长度与底板厚度之比不宜大于4。

8.4 高层框架结构箱基基底板钢筋应力的计算。高层框架结构箱基底板钢筋应力计算除采用规范方法外,建议采用“共同作用”整体计算。为了简化起见,计算单元可采用箱基加上1~3 层上部结构来计算底板钢筋应力。这样计算的整体弯曲箱基底板钢筋应力是符合实际的。当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皆较均匀,且上部结构为平立面布置较规则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时,箱形基础的顶、底板可仅考虑局部弯曲计算。

第8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关键词:构造防水板;基础埋置深度;抗浮设计;板底反力

Abstract: with waterproof board foundation often appear, but no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design rules, the designer how don't reference desig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data take waterproof board of foundation design relevan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high-rise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waterproof floor design has some help.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terproof board; Buried depth based buy; Anti-uplift design; Bottom reverse force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高层建筑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形式可选择箱形基础、筏板基础、桩筏基础、桩承台基础+构造防水底板或独立基础+构造防水底板。带防水板基础,由于其传力简单、明确及费用较低,因此在工程中应用相当普遍。但相关的设计规范规定较少,设计中往往对构造防水底板缺乏整体应力分析,而是对实际结构在计算模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计算,其中存在较多的经验系数[1,2]。本文结合国标和地方标准对带构造防水底板的计算要求及基础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做如下探讨。

2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时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5.2.4条叙述如下: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条文说明指出,当裙房与主楼连为一体的结构,对于主楼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以下简称《技术细则》)规定: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对于有地下室的满堂基础(包括箱基、筏基以及有整体防水板的单独柱基),其埋置深度一律从室外地面算起。当高层建筑附有裙房且为整体基础时(不论是否有沉降缝分开),可将裙房基础底面以上的总荷载折合成土重,再以此土重换算成土厚,并以此深度进行深度修正。当高层建筑四边的裙房形式不同,或仅一、二边为裙房,其他两边为天然地面时,可按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深度修正(即主楼的地基承载力=各边各自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边长/总边长),即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可按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置深度。

(1)

式(1)中F为基础底面以上所有竖向荷载标准值,kN/m2;rm土的重度,kN/m3。

以上规范和相关规定中(通俗点讲)基础深度修正的实质就是考虑基底以上荷载对基底以下土体的剪切破坏的约束作用的修正。笔者认为设计中不考虑构造防水板(以下简称防水板)的承载力而仅按式(1)来修正地基承载力不妥。基底以下土体就可能由于构造防水板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基底以下土体的剪切破坏,因为在独立基础+构造防水底板的基础形式中对基底下土体起约束作用的只有防水板及防水板至基底范围的土体。设计中可按下式来考虑防水板的影响:

(2)

式(2)中P为计算构造防水底板时板底净反力;G1为构造防水板自重,G2为防水板至基底范围的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综上所述,建议对独立基础+构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中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取:

(3)

3 抗浮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地下工程造价占总建筑造价的比例较大(通常达到总造价的20%~30%),因此在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基础设计时,抗浮设计水位的选取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抗浮设计水位的选取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而且对整体造价的影响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更应该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根据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的可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地下水。上层滞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等,而承压地下水一般与地下水位有关。

如基底持力层为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则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上层滞水的影响,抗浮设计水位应取室外地面标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上层滞水渗入基坑,使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侧有水而无法自行渗透排泄而形成集聚水。集聚水与地质勘察无关,只于建筑所处的工程地质和地表环境有关。如对基坑采用原坑回填等措施,则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集聚水影响。

如基底持力层处于强透水层中,则在工程设计中可不考虑上层滞水的影响,而只考虑承压水的影响。抗浮设计水位可取100年一遇历史最高洪水位即可。.

4构造防水板的板底反力的确定

构造防水板的板底反力一般由地下水浮力和板底土反力组成。

板底土反力根据地基及基础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当基础为嵌岩桩基时,可不考虑板底土对底板的反力作用;但基础为天然独立地基、摩擦型桩或以摩擦力为主的端承摩擦桩,且板底土质较好时,可取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的5%~15%作为板底土对底板的反力[2]。当基础沉降较大、底板下土质较好时,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若在防水板下铺设一定厚度的的易压缩材料(如聚苯板、虚铺砂石),而且确能起作用时,防水板可减少或不考虑板底土反力的影响;铺设厚度可根据预估沉降量来确定(此时应考虑采用软垫层后对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影响)。地下室水浮力根据抗浮设计水位确定。

当板底水浮力与土对底板的反力同时存在时,应将两者叠加后进行底板受力组合分析。此时组合可按下式确定:板底反力=(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一水浮力)×(5%~15%)+水浮力。

5 构造防水板构件计算分析

5.1 独立基础+构造防水板

基底下土反力、底板下土反力及水浮力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重。上部荷重首先由地下水平衡掉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由基底下土及底板下同承担。基底下土及底板下土的承担比例与基础的沉降大小、底板线刚度及底板下做法的不同而不同。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变化,作用在防水板底面的水浮力也在不断改变。正是由于水浮力及底板下土反力的不确定性,在计算中就不宜考虑防水板的地基承载能力及水浮力,上部荷重全部由基底下土承担(一般可认为底板及底板上荷重均由底板下土承担)。

5.2 桩基础+构造防水板(基桩为抗拔桩)

在正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承担上部荷载,基桩提供竖向承载力。

在反向荷载作用(地下水)下: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反力的增大,基桩的反力慢慢变小,待地下水反力与N平衡时,基桩反力为0;随着地下水的继续升高,结构开始出现向上的运动趋势,此时基桩开始提供抗向下反力(抗拔力);随着水位升高抗拔力由小变大。在此过程中,地下水、上部结构荷重、桩反力三者始终是平衡的。

5.3 地下室结构构件

对地下室结构构件可以按塑性计算方法计算,且应验算裂缝宽度。调幅数值应适当减小,如控制在O.9左右,在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均采用构件支座边缘(此处的边缘与考虑刚域不同)的内力值计算。

6 结语

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底板反力的确定及底板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供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林志. 建筑地下室防水技术研究[J]. 城市建设, 2010,(27).

第9篇:建筑基础问题范文

Abstract: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Due to various ex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factor, environment factor and material and fund factor, quality problems may appear in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ore or less. These fact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关键词: 建筑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quality problem;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084-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镇化建设也列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平均用地也大量减少,为了适应更多人的居住并减少用地的范围,现代的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为了减少建筑房屋因质量问题产生的事故和不必要的麻烦,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对房屋设计的合理性也越来越看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规范性的进行施工作业。作为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建筑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受各种外在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也是建筑基础施工的通病,出现这些质量问题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常被人们形容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时间短、建筑基础施工质量的不合格、建筑设计的不合理性等在后期入住产生一些纠纷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问题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最重要的问题。

1 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证,作为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也是一些建筑基础施工中的通病,在施工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打桩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严谨导致桩孔回填的不均匀、在打桩的松密程度上不一致、桩子本身密度松散不结实较容易断裂。

1.2 在施工前,建筑设计人员会对打桩的深度和桩的尺寸进行计算设计,但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理,饱和性的粘性土和在地下水水位以下形成的碎石对桩身的挤压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实际桩身的尺寸与设计尺寸有偏差。

1.3 施工的设计指导文件与施工实际操作情况不相符,对于建筑基础施工的融合度和合格率的控制达不到

要求。

1.4 预计制作桩的整体与地面的垂直度差距会过大。

1.5 在建筑基础施工中,作为防潮的层可能会失去效果。在建筑基础施工中,防潮层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容易出现开裂或者人为抹灰不均匀、不严密结实,在地下水向外渗透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格挡,以至于造成墙体潮湿。因此,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把防潮层的作业作为个体独立的工程项目,引起重视。

1.6 在建筑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基础轴线会发生位移。分析原因是,往往在进行大放脚作业时,容易掌握不好分寸,达不到准确性易产生偏差,在进行下一步建筑基础工作时就易出现轴线位移的问题。

1.7 建筑基础施工中,基础标高会有所差距。原因是因为基础下部的基本沙层包括基座需要的沙土还有混凝土等标高之间相差较大,对基础的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都有所影响。在基础砌筑时,受基础大放脚尺寸过大影响,基础皮数杆贴近不了,所以影响对每一基础和皮数杆之间的标高的差距的观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砌筑方法的不当也会容易出现冒高现象。

2 对建筑基础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控制及策略

影响建筑基础施工的因素分为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个策略对基础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

2.1 必须健全完善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监管体系和制度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强有力的保障,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完善基础施工质量监管制度,第一要建立建筑施工前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制度,确认施工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对整个工程的结构组成设计能否安全、是否合理进行检测审核。第二是要健全建筑基础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首先,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管,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必须严格审查,防止因建筑原材料不合格导致的“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最后,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对于受到建筑投资机构委托检测的部门或机构,必须负责的、严格谨慎的对该建筑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测,并以报告的形式出示检测的质量结果。

2.2 对建筑施工中技术规范性加强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在外面进行,受到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对于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的基础施工打地基都是在地底下进行的,受外在因素影响很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会关系到后面整个工程顺利完满完成,所以,施工过程中技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相当重要的,必须在这基础上进行技术方案的再优化,更加对施工质量保证发挥有效的作用。

2.3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加强检查

为了保证最终的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重视在最开始对建筑基础施工质量的保证,因为建筑基础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所以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加强检查。对建筑基础施工来说,基坑的大小高宽、标记的高度、基础垫层的标记高度等都应该被设为质量的控制点。比如应对工程的定位和标记高度的基准进行检测,这项检测是建筑基础施工进行前主动进行控制的一项比较基础的检测内容,建筑施工机构以建筑设计图纸文件对工程的定位和标高为基准。在对建筑基础施工工程的检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还要在处理后再一次对处理后的效果进行检查,达到一个满意合格的质量。

2.4 在建筑基础工程竣工后要对该质量控制加强

重视

建筑基础施工作为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建筑基础工程竣工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验收结果,确认该施工工程是否达到标准,是否与设计图纸文件相符合,规范性的对该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检测和验收,是保证建筑基础施工达到合格质量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在申请竣工验收前,应该做好单位内自我检查工作,在进行检查完后要做出及时的质量修改,能够达到质量合格后,进行竣工验收。质量验收人员要以建筑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等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外观进行具体的检查。对检查出质量问题的建筑项目必须进行返修或返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项目不给予验收。

3 结束语

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证,作为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基础设施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合格率,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障。在建筑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受各种外在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因素的产生对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的影响很大。一座建筑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基,也就是建筑基础,建筑基础是建筑物安全合理的前提,不合理的建筑基础设计和质量问题往往会带来隐患和事故,因此,建筑基础工程必须严格根据施工前所作出的设计文件、国家质检标准,进行规范性的合理的作业。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传播,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