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1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1.培养怀疑精神,鼓励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根究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要引导学生会疑。

2.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着眼于创造技法的训练,偏重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而忽视了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中,学生非常轻松,思维渐渐放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问题,而是根据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题目老师讲了我都会,可我自己做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有余地,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而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归纳,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要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品位

第2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

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因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所造成的。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天天进行反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止的记诵,结果使学生的大脑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在新课改中,这种局面已大有改观。但时间一长,一些教师由于习惯于旧的做法,往往又采取了单纯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又可以不用去独立思考了。

2.学生完全服从教师和课本,不敢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所造成的。新课改前,由于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使学生不得不完全服从教师,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跑,不能有半点怀疑。长此以往,学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完全交给了教师,不再敢独立思考了。

3.学生只知照抄照搬,不会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死记硬背和反复机械调练所造成的。过去,因过于注重统一和单一的书本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妨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思路束缚在无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考问题的狭窄和单一,刻板和僵化,这就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4.学习容量超负荷,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学生每天都要连续苦战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哪还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呢。

5.一些教师在课改中完全按预设去“表演”,学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忽视了学生实质上的提高所造成的。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独占讲堂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但是由于一些教师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形式上虽然增加了学生活动,如变换花样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频繁地安排学生的表演、对话与小组合作,过多过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学生眼花缭乱,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机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

1.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明星”。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提出了确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由校长颁发“金钥匙奖”。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因为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如果学生的主张不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继续深入探究。

最后,教师还应为学生多搭设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的平台。实践证明,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经常发生思维碰撞的班级里,可以大大促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更多地为他们开辟讨论、争论和辩论的“战场”,搭设更多的思维碰撞的平台,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

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为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还应将教材的思路适当地揭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教材编写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来认识和把握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介绍自己所运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题教学中,更应注意将自己的思路揭示给学生。对于素质较高的教师来说,最好搞“现场直播”,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方式和过程。为此,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问、对话、练习、做作业、测验和个别辅导等途径,获得有关反馈信息,从中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思路。在这三个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据,教师的思路是桥梁,学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训练,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从宏观上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会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思考问题。具体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综合思考法、发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联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绎思考法、归纳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训练呢?归纳起来就是“渗透、领会、运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渗透中让学生领会意义,在领会中试着应用,在应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交流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经验。

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教师只有依据学生思考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关注个体智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的思考品质主要包括思考的深刻性品质、思考的逻辑性品质、思考的灵活性品质、思考的批判性品质、思考的敏捷性品质、思考的独创性品质等。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考品质呢?归纳起来就是“讲授,训练、运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讲授必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在实际运用中形成和提升相关的思考品质。

4.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尊重学生的意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独立思考权,把思考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是有效教学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有关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利用好每一分钟,努力提高学生思考的含金量,实施有效教学。同时一定要相信,如果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三维目标就会完成好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了,那么考试分数自然就会提高,而决不会降低。

三是引而不发意识。在课改中,教师的作用自不待言,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解惑的作用,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引而不发,留有余地,尽量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正元.问题学习:让学生大脑“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02-24.

[2]李建平.与孩子心灵融会贯通[N].中国教育报,2006-05-09.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3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独立思考的人,是不惟书、不惟上、非常自信的人。一个常怀疑自己的人,也是不敢怀疑书本的;一个不敢怀疑书本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博学并不能使人智 慧。”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笔者认为,抓独立思考,必须扩大思维空间。扩大思维空间,就是要把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放大,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多选择、多判断、多思维。有人曾说过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一名教师领着班里的学生去游玩,到目的地有多种走法,可以找一辆车拉着去,可以由教师领着学生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路走到目的地。聪明人应该选择第三种走法,原因是:坐车快是快,但学生没有经受锻炼;开动四肢排队走,锻炼的是腿脚,路是怎样走的呢?因为有老师领着,学生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自己找路,学生要经受多方位思考才能走到目的地。当然,相对老师来说,不是要求放低了,任凭学生随便走,而是更高了,老师要有孙悟空的本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困难了扶一把,有挫折了不失时机地鼓励……所以说教师担负的责任更重了。

作为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学生何时因独立思考问题的兴奋而累,而不是因为纯粹的记忆而累,何时便是教育成功之时,因为信息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处理信息比记忆信息更重要。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记忆信息,而是因为我们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脑“内存”空间。与其把有限的心智资源用来记忆互不相干的事实,不如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功能,连贯地思考问题。

在讲课过程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刻让学生回答。于是,学生七嘴八舌,或是老师总结问题答案,或是老师说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只能满足于给问题找答案,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它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寻求自我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次思考不出来,可以两次、三次……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予以引导,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

如此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增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表扬独立思考较好的同学。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就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问答式也能使学生思考,但老师有问题在先,起到了一个定向的作用;讨论式也是提要求铺垫,但学生讨论的方向不那么明确,讨论时可能会偏、会出错,这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判断,要选择,这就扩大了思维空间,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有利。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听人讲话要想一想:你认为他讲得对还是不对?对,为什么是对的?不对,错在哪里?怎样才是对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同意?不同意又是为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你的见解,经过你独立思考产生的独立见解。不仅是听人说话,对待周围的事物都要善于想一想,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述己见、质疑问难。

第4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为什么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系统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其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大部分生活在衣食无忧并且备受宠爱的环境中,其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父母解决问题,导致其极少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地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学又是同龄人,大部分时候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甚。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还是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够为其学习别的科目打下思维基础,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欠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不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更不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过于投入自身的课程,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而教师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形。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真正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教学现状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过于注重的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会浪费数学教学的时间,导致实际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从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學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1.创设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虽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创设更加适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比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和“认识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人民币分为多少种面值,分别是多少,还可以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们认识人民币的,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翻看教材上的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条件。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了解,数学教材就结合了这点,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就是结合生活事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授课内容偏离实际教材,从而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学会独立思考。 

3.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教学创新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但是若新知识太有深度,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善于动脑,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4.营造活跃的课下文化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校园当做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课下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小学生在下课时间感受到学习氛围,以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形式开展文化探讨。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下则可以利用校园空间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扩大教学范围,深化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拓展数学课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的阶段,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图形与变换”这一课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变换问题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先拿两张方形凳让学生说出形状,再将两张拼在一起,说出其形状,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开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活跃其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开展民主式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课上课下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3]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第5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独立思考;方法;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却在老师的教学方式上以及学生的思想层面上存在这诸多问题与弊端。老师灌输式的教育以及学生接受式的学习就好像一个装了水的杯子里硬是要装油进去,到最后彼此分层,毫不相容。由于不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小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的现象变得严重了起来。因此,如今当务之急便是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以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1)如果学生可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面对数学知识与题目时,他们便可依据自己的想法,独立进行设问、分析、解题、验证等一系列的解题过程。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拥有自己的解题技巧,同时能够融会贯通,将书本上的知识完美的转化为自己的。

(2)如果学生可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便可不再像过去那样,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与参与性,整节课像是老师的“独角戏”。老师本是引导和辅导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成为课上的“主角”,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才是他们必须要做的。

(3)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有利的。作为一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他们学习数学是必须的,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些,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必要的。

二、分析当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首先,在分析过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后发现,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以及学生接受式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本应该作为课堂教学中“配角”的教师,如今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施着他们的“权力”。比如,不论是课堂的教学进度还是课后习题的标准答案,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被动者的姿态,习惯性的将接受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作为课堂学习任务,更有甚者,机械性的抄书与背诵书上同类型题目答案或标准答案也成为他们的学习任务。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中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成为了家长们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而学校为了成为家长们眼中的好学校,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平均每天都要上近十节课,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在学习。学生由于要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而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自己思考。如果这种情况再这样继续下去,学生自己不会独立思考的情况会迅速增加。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如今,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各类招聘单位也将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了对所需人才的选拔要求。面对这样的局势,我认为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创造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氛围。通过对当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的分析可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绊脚石”便是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模式。而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氛围乏味无趣、没有生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只有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角的数学教学氛围,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中学会独立思考。

(2)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在对小学生调查统计后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不怎么喜欢学习数学,更有甚者,对学习数学完全没有兴趣,而原因则是他们大多数觉得数学内容太过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可以通过采取奖励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快速算出结果。

(3)对校园课后的活动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想要学好一门功课就必须做到三点: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这三点中最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点便是课后复习。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的方式提醒学生在课后针对课上内容及疑惑进行复习与探讨,而老师在每次考试结果出来后,对表现好的,小组中俩人成绩都有所进步的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渐渐的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在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下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一门学科、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但是很多学生所采用的诸如背诵知识、记笔记等传统学习方法,造成自身学习能力与其他人产生一定差距,进而就??形成学习上的分层形象。很多学生当与他人产生学习分层时,往往会采取盲目模仿或者加大学习量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但高中生物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广泛,一味的去模仿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或者加大学习量,并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还在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做到生物学习上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现状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当中,该学科的目标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物学习思维,也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在平时的课上学习中,观察到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学习怠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稳定。所以,高中学生在学习上还难以拥有较长的专注时间,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既需要学生自己要自觉的约束自己行为、集中注意力听讲,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同时,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学习压力,尤其是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下,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考取一个好成绩,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理科知识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中生物作为生物学中的基础教学阶段,我认为其学习难度并不是很大,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认真和细心。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逐步的在生物学知识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进而才可以学好这门学科。

但是面对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在面对繁杂的生物学知识,往往因为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章内容难以理解或者没有学好,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就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也就凸显出独立、良好生物学习思维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学习上,在老师引导我们下,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主动去学习。在学习手段上有所突破,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愿意学习生物,才可能培育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生学习生物中一方面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在升学、家长期望压力下容易疲惫或者厌学,这些因素影响下都阻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兴趣和生物学思维的形成,进而也就不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生物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针对于高中学生学习生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多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首先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上台来讲这一节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树立其独立思考、理解知识的能力。另外,练习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量的练习往往使得学生觉得很乏味。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等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打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践培养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矿质代谢》这节内容上,我们就可以联系一些生活场景思考关于矿质元素吸收与代谢的问题。有些同学家中会在一些箱子中种植一些蔬菜,并且需要经常翻土、喷药,有一天我发现我家种的一些卷心菜菜叶发黄,但是没有虫子,于是我认为应该施点肥,但是家里人说不用管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习矿质代谢知识中才知道锄地松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加速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卷心菜幼叶淡黄,是因为缺少矿质元素铁,不必施用氮肥。通过从生活中找寻生物知识、问题,既帮助了我们解决问题,又理解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7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15-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按普通高校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简称“三本”)平均分数低于第二批本科,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因此三本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自主性、能动性、自制力差,思维活跃,知识面宽而不精,具有一定的特长等方面特点。基于以上特征,培养什么样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怎样培养适应第三批次本科能力实际的大学生,成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所要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也是新起的独立学院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关节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就业成为独立学院必须直面的挑战性问题。三本学生要在就业的“双向选择”形势下,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就业前途,就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社会及市场实际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独立学院提出培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大学是人才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就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存在着某些不利于学生成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突出表现在:

1.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综观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克隆母体模式,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做法,把独立学院作为本部变相招收高价学生的一种手段或途径;二是局部改良模式。基本沿袭所依托的母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只是在局部稍许做些改造,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三是降格培养,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按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挤占职业技术人才市场。上述无论哪种模式,都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在这种模式下,要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是困难的。

2.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重理论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弊病表现为重理论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显得尤为不够。课程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对学生评价方法也不科学,造成培养对象只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不知思索,不会应用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范围不统一,层次不深,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没有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

1.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性人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将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激发者、培养者。转变管理观念,以是否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还大学以学术自由,以利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大学是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最重要时期,如果在此时规定过于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整齐划一的方式方法,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2.确立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是“人是主体的思想得到了确立”,主体性思想的确立表明了人们对教学管理的认识已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了自主、超越的层次。把教学管理完全说成是一个只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实践活动、就把个体的自主、自觉从教学管理过程中抽掉了。教学管理同样也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和积极创造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范力量,教学管理是否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对其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接受这一原则。主体性是现代教学最为根本的特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2)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教育就是在个性化原则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

(3)互动性原则。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一种理论,认为任何客现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构成和维系的;在互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看作是待定情境中的适当客体,方能使互动顺利进行。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强调日常生活之中人们主体性建设的意义。新的教育理念则提倡“双主体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民主、平等条件下的一种互动,强调共同参与和相互约束,强调教和学的个性化,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学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要在参与者的互动中进行,特别要在教学管理对象的自主开放中进行,教学管理对象的品德是在实际的人际活动中形成和表现,他们通过开放性互动,主动打破自我的界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学管理活动中,首先必须确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师生互动关系。而只有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氛围中,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才可能做到师生互动。

(4)开放性原则。“开放”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各类因素的交换。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环境和教学管理过程的开放性。教学管理贯彻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一要把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方法的科学化和最优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个性特长。

3.定位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及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有关文件从宏观和全局的高度对独立学院进行了定位,即“民、独、优”,前二者是从办学体制上定位,后者是从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实现“民、独”这种体制定位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事情,而要实现“优”这种目标定位却相当困难。“优”即“办优质本科”。这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要求,更是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对独立学院的迫切期待。在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降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是本科,因此,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是我们必须死守的底线,并力求在此基础上按“优质本科”的目标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J08C005)]

参考文献:

1.何云龙,崔玉祥.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2.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揩.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3.周爱国.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8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语文课堂独立思考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常看到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同一类题目,老师讲的时候似乎都懂,而自己独立做时则不知如何下手!这就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许多教师难以超越陈旧的教学思维,一味追求对知识和结论的机械刻板的呈现,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由。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是语文教师应有正确的目的意识,二是要切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

一、语文教师应有正确的目的意识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和最终功能。小学语文教育有双重性,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正确的目的意识。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学生的分数和名次提高了,语文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乎,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当作有灵性的人。这种背离文化、使人成为宗旨的语文教育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刻板机械地追求知识和结论的呈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场所。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以积极的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生成能力,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及独立思考的喜悦。而刻板机械的追求知识和结论的呈现,使学生感到学习单调乏味,长此以往,则会泯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漠视学生心灵,只追求知识和结论的呈现的教育,无情地压抑了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切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反思意识

1.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语文教学中应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如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等等。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比如,我教樊发家的《问银河》,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学生写感受。再齐读一遍,让学生感受全诗,深化对诗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了一些质量很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独立思考的结晶。

2.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具有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对普通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特别强调“探究能力”。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的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比如,我教张继熙的《小猴脸红了》,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弄清文章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组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学习生字。上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眼、脑、手并用。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使得单一的学习方式动态化,让学生尝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快,学习过程的快乐,以及独立思考的喜悦。课堂上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用耳、用眼、用鼻,听、说、读、写,不断变化。在动中刺激学生动脑思考,在用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变化中消除疲劳!如把“讲解式”改成“问题式”,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大多数的学生在动手、动嘴、动脑中,能够得到训练,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第9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思维,对于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一、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小学其实就是一个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独立思考就是小学生在不借助外力的帮助和指引的情况下,通过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最终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根深蒂固,造成了老师所讲、试卷答案就是对的,要百分百服从,所以导致学生往往就是顺着答案思考,形成固定思维。而且现在小学生的课业比较繁重,还有课后补习班、特长班,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就需要培养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学习兴趣相当重要,这涉及到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是有很大差别的,假如是被动学习的话,学都是困难的事,更别说独立思考了。这就需要首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其实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们想学、爱学,然后后期进行培养。比如说,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开展活动,分小组进行快问快答,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乐趣。对一些应用题的讲解,可以模拟场景,促进学生理解也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良好的问题引导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引导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方式就非常的关键,问题太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无聊,或者不重视数学的学习;太难的问题,学生会望而生畏。所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还要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考能力有所差距,要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们之间进行讨论,进行思维上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空白,提高思维能力。既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主动的学习意识比较薄弱,比较贪玩或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对于学校有所抵触,所以可以将学习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在生活中,生活在学习中,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说在一年级的加法运算中,可以说是5个苹果加上9个桃子,这样就比几个光秃秃的数字有趣多了。对于倍数的学习可以用爸妈的年龄和学生自己的年龄来引导学生理解。

(四)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探究

小学数学的上课时间一般比较短,估计就一天就一堂课40分钟,仅仅靠课上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或者布置一些生活作业,比如夏令营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加减法的运算,两组充当加数,另外一组充当得数,以玩游戏的方式既让学生熟悉课堂内容,增加乐趣。对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多步运算的应用题,可以让学生课下画成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五)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完善自我

学习其实跟吃饭一样,要先学习,然后得有思考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布置海量的作业,让学生不停地写作业都没有检查思考的时间,上课时连续讲而没有留有充足的思考的时间那只能是囫囵吞枣。所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不管是讲课还是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学习。

目前,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对综合素质的养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伟.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浅析[J].好家长,2016,07:1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