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

第1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电设计;

0前言

住宅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功能日渐丰富,居民小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近年来,阳东县一个个风格迥异、规模不一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亮丽的风景。小区的供电设施是小区的基础设施之一,做好小区的供电工作,无疑是小区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也对住宅小区的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电气设计人员,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如何在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舒适的前提下更合理、快速的完成住宅小区电气设计工作呢?下面结合本人设计中惠龙熙山项目的要点为例,来阐述一下笔者在过去几年的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小区的设计要点及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

1初步方案确定

小区方案的初步确定包括:负荷预测和10kV电源接入方案的确定.考虑10kV电源接入方案前,首先必须进行负荷预测,只有容量确定之后,才可以从整个系统10kV线路上选择合适的接入点,来满足整个小区的负荷需求。就中惠龙熙山而言, 该小区位于阳江市未来滨海新城中心板块,占地面积:32.85万m2,建筑面积:31.91万m2。总户数为1881户。其中建筑面积为81-120平方681户、121-150平方855户、150平方以上345户,商业建筑面积16305.46平方米。

下面来确定该小区的总用电量:

1.1负荷预测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7.5用电负荷估算方法,建筑面积80 m2以下为4kW/户;81-120m2为6kW/户;121-150 m2为8-10kW/户;高档住宅、别墅12-20kW/套;商用按100-200W/ m2计算;办公按80-100W/ m2计算。以此原则计算该小区总的用电负荷为:

P=S商业×100W/m2+80m2以下户数×4W/户+81-120m2以下户数×6W/户+121-150m2以下户数×8W/户+150m2以上户数×10W/户+公共设施等用电负荷200kVA =

16305×100W/m2+0×4W/m2+681×6W/m2++855×8W/m2+345×12W/m2+200kW=12213kW。

考虑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及功率因数,取变压器最佳负荷率k为0.85,功率因数cosφ为0.75.由于住宅小区内居民的作息时间不同,而取同时系数为0.7,则折算后该住宅小区变压器容量S应为:

S=P/(kcosφ)*0.7=12213/(0.8*0.8)*0.7=13410kVA.

1.210kV电源接入方案确定

住宅小区供电设施是城市配电网的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城市配电网的统一规划,在准确的预测用电负荷后,一个合理的10kV电源接入方案,成为日后保证住宅小区供电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以阳东县为例,阳东县内10kV供电线路众多,每条线路在考虑n-1情况后,控制电流约在300A,控制容量约在7000kVA.但是在现有的10kVA线路中,大多负荷较重.作为一个供电容量14000kVA左右的小区,没有线路可以满足其容量需求.故考虑自附近上一级变电所新出两条10kV线路为本小区供电,并在小区设置10kV开闭所一座。小区为别墅和小高层型建筑,其负荷包括有二级负荷,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相关条款的规定,两条10kV线路要求出自不同的上一级变电所或同一个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保证两条10kV电源的相对独立,以满足小区二级负荷的双电源要求。

2小区配电设计方案确定

2.110kV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

2.1.110kV电气主接线

一般的多层住宅小区,负荷比较单一,且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简单,配电设备多采用箱式变电站.本文的论述以负荷较大,拥有独立开闭所及变电所的高档别墅及小高层住宅小区为主.对于容量较大的别墅及小高层住宅小区,要求双电源供电。为满足其供电要求,小区内应设10kV开闭所多座,开闭所内部10kV电气一次接线可根据小区的负荷性质和电气网络情况的不同,采用两条独立的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以中惠龙熙山为例,本小区最终负荷确定为13410kVA,且本小区以别墅及小高层为主,包含二级负荷,故在小区设开闭所一座,内部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设10kV变电所6座,每座变电所内各设两台(或三台)800kVA变压器,并且要求两台变压器电源由小区开闭所不同段母线引入,保证二级负荷的双电源供电。规划在中惠开关站10千伏出线专柜供电,规划双回路专线,敷设两条YJV22-300mm2电缆约1256米至#1中心配电房,再在#1中心配电房分别出线YJV22-300mm2电缆至#2和#3配电房,在#2配电房出线YJV22-300mm2至#4配电房,从#4配电房出线YJV22-300mm2至#5配电房;从#3配电房出线YJV22-300mm2至#6配电房,再从#6配电房出线YJV22-300mm2至#5配电房。在#5配电房形成环网供电并开环运行。

2.1.210kV开关柜的选择

目前应用于10kV配电的设备按其绝缘介质可分为充气式(SF6)负荷开关柜、空气绝缘负荷开关柜或真空断路器柜三种;就目前阳东县而言,在小区配电设计中,考虑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可靠性等因素,别墅、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小区内现多采用真空断路器柜,其特点在于:柜型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分段能力强、设备可靠性高、免维护,能够较好的满足供电公司运行维护及小区供电的要求。

2.2变压器的选择

2.2.1、变压器的选型

10kV配电设计中,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备选型应符合节能、低噪音、免维护的要求,并且必须结合不同的用电性质和不同的用电环境进行正确的选择.常用的变压器有两种:全密封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小区配电设计中,变电所位于地面以上,且位于独立的变电所内,可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当变电所位于地面以下,或处于非独立型变电所内时,需选用干式变压器,以满足消防及其它配套设施的相关要求.变压器接线组别采用D,Yn11;额定电压及分接头开关10×(1±2×2.5%)kV /0.4kV。

2.2.2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选择

要确定合适的变压器容量和台数也是件困难的事情。容量选择大了,台数选择多了将造成浪费;而相反,则造成变压器的过载,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又得不到保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选择合理?下面以中惠龙熙山为实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南网导则》6.6.2变压器容量选择,单台配变容量不宜大于:油浸式,630kVA;干式,800kVA。按中惠龙熙山总容量折算后13357kVA来算,加上考虑该小区总面积较大,因而在区内6个地方各建一座配电房,每座配电房各供10-12幢楼房,该小区应安装800千伏安干式变压器17台。公共设施等用电负荷需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

2.3400V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

在这里,仍以该小区为例,小区内6座变电所均设有两台(或三台)变压器,两台变压器电源引自上级开闭所的不同母线,400V电气主接线亦采用两个独立的单母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但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时,必须在低压两台变压器低压进线总柜及联络柜间采用闭锁装置,保证在一段向另一段母线供电时,不会造成电力系统不同电源之间合环。

目前国内低压成套设备及元器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设备种类也比较繁多,作为通用设备,阳东县目前主要应用的400V室内配电柜以抽屉式成套开关柜和固定式成套开关柜为主.两种柜型进线总柜采用智能型低压断路器,各分路均采用塑壳是式断路器,并根据变压器的不同容量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3、住宅进户线及室内电气设计

为保证用电安全,住宅小区内应采用TN-C-S,TN-S或TT系统;住户进户线必须采用三线制进线,即引至住户的电源线必须有火线、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根据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中“当前线路必须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因此,目前引至住户的电源线采用3根10mm2的铜芯导线,有条件或大面积的住户采用3根16mm2的铜芯导线,以后随着住户负荷的增长再考虑更换截面积更大的导线。进户线大多是明敷设的,以后更换难度不高,费用也较低,而大部分住宅室内导线则是暗敷设,以后要更换难度较大,费用也较高,同时又影响美观。因此室内电气线路设计不能片面强调节约,而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来合理设计室内住宅的电气线路。每套住宅电气线路的分支数不应少于5回;空调电源、插座电源和照明电源应分路设计;厨房及卫生间的插座电源宜设独立回路;空调电源回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其它回路不应小于2.5mm2。室内插座设计与室内电气线路设计一样要有超前意识,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宜一次性安装完毕。要做到每间房、厅4面墙至少有一个插座,但客厅应适当增加插座数量。室内电气设计应有过载、过流和漏电保护等。总之,住宅室内电气设计应有超前意识,宜一次性投资,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因更换导线或增加插座而产生麻烦、美观等问题,同时能够增大电气安全和防火安全系数。

第2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住宅楼;集中供冷;空调

1 住宅用空调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生产使用情况

我国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家用空调器主要是窗式空调和分体式空调。窗式空调是住宅空调的最初形式。它设有新风装置,能够向室内供给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而且制冷机不会泄露,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窗机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噪音大,有安全隐患,使窗机的使用日益减少。分体式空调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及的家用空调器。住宅小空间(如卧室等)大多采用壁挂式,大空间(如客厅、饭厅等)大多采用柜式。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建设事业发展非常迅速。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在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将持续保持10亿平方米左右。在今后巧年间将新增建筑面积150亿平方米,其中将新增约1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和110亿平方米以上需要采暖的民用建筑

2 某住宅供冷实例概况及特点

2.1 工程概况。该住宅小区原计划利用该市平煤集团坑口电厂中部供热管网提供的高温高压热水作为热源,在小区设置集中供暖设施,实施冬季集中供暖。夏季则由住户自行选择购买单冷家用空调器,实现夏季空调需求。

2.2 工程区域供冷研究及方案。区域能源规划是对规划区域在一定的时段内各种能源形式综合利用提出指导性意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能源规划,确定区域内主要的能源来源、多种能源利用形式及能源综合利用的方案,同时确定区域供冷的范围、能源形式、能源综合利用流程及区域供冷系统的制冷工艺流程。本文工程实例是以平顶山市能源规划为依据,采用电厂余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提高电厂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确定技术方案和确定总体方案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是对住宅小区实施集中供冷各个环节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从工程实际出发,与家用空调器方案进行了经济上的比较和分析。在技术分析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冷负荷计算和分析、冷热源方案、水系统形式的选择、负荷分区、管网方案、用户终端设备及系统方案等。因此,总体方案的确定,主要是围绕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

2.3 供冷研究的主要内容。据上所述,本文将结合某一高档住宅小区利用电厂余热进行集中供冷的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冷负荷的负荷计算和分析;(2)冷站冷热源设备方案及选型设计;(3)负荷分区、用户末端设备、室外管网的方案设计;(4)水系统分析及方案设计;(5)住宅小区集中供冷与加单冷家用空调器方案的经济比较和分析;

3 小区集中供冷系统设计

3.1 设计概况。住宅小区集中供冷系统设计与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在主要设计程序上基本是一致的,包括冷热源方案设计、水系统设计、空调方式方案设计等。只不过,在具体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或多或少与常见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不同的地方,主要包括:(1)在冷热源主机容量选择时应该考虑用户同时使用系数;(2)考虑到管网投资多、输送距离长、水泵能耗高、管网冷损失大等因素,管网设计时应考虑负荷分区、主干管经济流速的选择、水系统形式的选择等;(3)住宅空调末端方式的选择和调节、计量等问题。将在设计规范的要求下,利用有关手册和专业书籍上的知识,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本文所讨论的工程实例进行研究,并给出设计结果具体内容。

3.2 冷热源方案。该小区原计划也有利用该市坑口电厂中部供热管网提供的高温高压热水作为热源,在小区设置集中供暖设施,实施冬季集中供暖的计划,所以集中供冷的前提基本确定是利用中部管网的热源。结合有关资料所述内容,吸收式制冷则是本文研究工程实例的最佳选择。

工程实例中的供热介质为坑口电厂余热通过汽一水换热器获得的高温高压热水,压力0.8MPa,温度125e,通过坑口电厂中部供热管网送至制冷机房和换热站。热水温度120e左右,进出温差大的选用热水二段型机组、否则选用普通单效型机组川。就该工程实例,本文主机选型为普通单效热水型浪化铿吸收式冷水机组。

3.3 室内空调方式的选择及选型结果。从住宅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使用来看,与宾馆客房相似,因此住宅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首选风机盘管〔a31。其优点是控制调节方便;一次投资和运转费用低,节能性较好;风机盘管机组定型化、规格化,易于选择安装;可设置独立新风系统,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噪声低,如夜间在低速下运行,噪声更低;适合各种冷热源。其缺点是有可能漏水,冷凝水盘可滋生影响人体适合于住宅建筑使用的风机盘管机组主要有卧式暗装和壁挂式明装两种形式。立式风机盘管机组因空调供回水和冷凝水接管的原因,不太适合用在住宅建筑内。卧式明装机组在美观度上显然没有壁挂式明装机组优越。而壁挂式明装机组,由于产品结构原因,其使用也会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当房间进深超过4米时,其空调送风效果就不太好,另外当房间面积大于巧平方米时,壁挂式明装机组选型超过FP6.3,其实际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综上所述,本工程实例选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机组。按峰值负荷指标计算,对住户内各空调房间内卧式风机盘管机组进行选型,其结果是风机盘管机组总数为7148台,其中FP-51(N=50W)为4836台,FP-68(N=55W)为2312台。

4 住宅小区供冷经济性分析

一个大型综合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相当复杂,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一般应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和评价、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项目财务分析和评价包括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两大块。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主要是从项目投资规模的大小和投资资金的来源上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财务基础数据估算、成本分析、收入和税金及利润、财务分析指标计算、财务分析报表等。项目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项目投资估算和成本分析。

5 结语

从技术上来说,该住宅小区利用电厂余热进行集中供冷是可行的;从经济上来说,该工程实例因规模大,初投资上集中供冷显示了其优越性,较家用空调器要节省,运营成本集中供冷也较家用空调器节约;从社会效益来看,集中供冷由于有效利用了电厂余热,实现了电厂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从而提高了电厂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了余热的排放,降低了用于该部分余热对环境影响治理的社会成本。本文从实际工程出发,对住宅节能供冷进行了探究,从而得出户式中央空调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但而区域供冷在国内尚不成熟,仍然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第3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字:独立式住宅现代建筑现代主义

一数量与分布

1数量

据笔者调查,现存的近代上海现代独立式住宅约有800栋(含住宅群)。考虑调查遗漏及被拆除、毁坏等因素,解放前的20多年里,上海的现代独立式住宅应超过1000栋。

2分布

这些住宅分布明显带有区域性的特点,多数位于通常所说的西区,相当于1927年后的特别租界之鲁班路以西部分和法华区,今徐汇区、长宁区以及静安区、卢湾区之大部。现存西区的500多栋现代独立式住宅有七成以上位于当年的特别租界区。

在租界内部,英、法租界的界路(今延安路)两侧,住宅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数量和密度上的差异。法租界内的现代住宅多数建于1930年后,密布于法租界最后一次越界筑路拓展区域——中央区、福煦区和贝当区。主要由于该区域设施齐备、环境优雅、地价又相对低廉,是理想的居住地。最集中的地段有:①华亭路、长乐路一带;②湖南路、武康路、永福路一带;③衡山路、高安路、永嘉路一带;④华山路、长乐路一带;⑤泰安路一带。法租界内的现代住宅,东部中央区的住宅年代略早,多为1937年战前建造;20世纪40年代后建造的住宅主要位于较西的福煦区和贝当区,呈自东向西发展的势态。这也是级差地租因素导致的租界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由于法租界原先的东西向主干道淮海路两侧的建筑已经饱和,两侧的长乐路、复兴路、永嘉路和贝当路遂成为现代住宅建造的支线,不断地构筑着旧上海花园洋房“钢窗蜡地”的美妙诗篇。

原公共租界部分,现代独立式住宅相对较少,但不乏设计、施工上乘的住宅精品,留存至今的吴同文住宅和延安中路严公馆都堪称佳作。

租界西侧的法华区也有100余栋现代住宅。新华路、番禹路和虹桥路、古北路一带相对集中。自1925年起建造的新华路211弄“外国弄堂”共29栋,许多住宅已具有现代建筑的一些特点;设计于1933年的新华路593号梅泉别墅共20栋、8式,均为简洁实用的现代主义风格。类似的住宅群还有新华路311弄和虹桥路1440弄,住宅单体、庭院乃至组团内的绿化、道路,都经过整体的设计。法华区内其余的现代小住宅主要零星散布于虹桥路远郊沿线,倒是真正“屋后松竹绿翠宅,门前梅兰时幽墅”的别墅。这些住宅多建于40年代,年代稍晚,主要由于多次越界筑路的租界用地已再濒饱和,少有空置旷地,地价也相对昂贵。法华区则地价低廉,又有公园和多所教会学校,加上临近租界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建宅者。

租界外,特别是市区的东部和北部,由于没有安全庇护,配套的市政设施落后,所以鲜有小住宅建造。30年代《大上海计划》和《上海都市建设计划》曾使沪东北一度成为规划中的新市区,五角场一带是行政中心。周围曾零星有些建宅项目,如市光路、政同路一带,建造了一些简洁的现代小住宅,但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无法和西区相比肩。

二发展阶段

近代上海现代独立式住宅的建设,集中于20年代末以后的短短20年。此时上海的人才和物资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的水平,新的社会生活观和价值观成了主导趋势。“国中之国"的租界和被割裂的华界构成了上海四国三方的人文地理上的多元势差格局。两种源于不同文明的运动,造成了区域格局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段时期是上海现代化发展的鼎盛期,也正是上海近代建筑从20世纪初盛行的折衷主义、某些带商业化的巴洛克等西方历史主义风格整体走向装饰艺术风格以及现代主义的时期,是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的“花样年华”。

近代上海的现代独立式住宅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私人独院住宅较之大规模的里弄和公寓的建设,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尽管风格形式的变化不是清晰可辨,建造行为同社会经济的联系也相对较弱,但仔细分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第一阶段:孕育期——20世纪20年代

进入20年代后,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改善和新兴建筑科技的广泛运用,上海的房地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最显著的标志是里弄和公寓的建设。西方文化的侵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富裕阶层生活模式和观念的改变。建私宅已不是专属于洋人的活动了,更多的买办和工商人士也纷纷择地建宅。这使得房地产开始介入独立式住宅项目。1925年起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在新华路211弄建造了29栋风格各异的独立式住宅。很多住宅已经带有现代建筑的痕迹。

西方现代建筑对式住宅的影响,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这时建造的住宅,有一些新建筑的气象,但仍摆脱不了固有形式的束缚。新建筑的特征更多地表现在局部,门、窗、阳台或是一个楼梯。这正是异质建筑文化同构的痛苦和消化的历程。典型的例如设计于1923年的武康路113号宅,形式体量仍是西方传统居住建筑样式,但南向柱廊和门窗洞口方整划一,檐口和墙身也没有任何附加装饰,和以前建造的住宅相比,体现出清新的气息。再如复兴西路17号宅,由赉安洋行设计于1928年,是较早整体呈现现代建筑特征的独立式住宅。总的来说,像这样具有明显现代建筑特征的小住宅在20年代是很少见的。

新建筑风格悄悄移植、融合而尚未定型,这正是独立式住宅走向现代潜移默化的酝酿期。

2第二阶段:繁荣期——1930~1937年

这是上海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了上海的工业和经济贸易。但欧美滞销的大量建材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却戏剧般地给上海的建筑市场带来勃勃生机。1930年,租界内的房地产交易达到顶峰。日军战火的破坏,虽然使得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自1932年后式微,但独立式住宅的建造却完全是另一派兴旺的景象。房地产投资越来越多地顾及高级住宅领域,建造了大量的花园里弄和独立式住宅群。浙江兴业银行是直接经营房地产业务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家中资机构,从30年代起,自行设计、建造了许多的独立式住宅,到40年代末已拥有房产近1000栋。

经过20世纪20年代的酝酿磨合,30年代起,现代建筑风格在上海小住宅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几乎在柯布西埃的萨沃伊别墅诞生的同时,一贯得上海建筑风气之先的公和洋行于1930年设计了湖南路105号两栋住宅。A栋住宅具有平屋顶、白粉墙、大玻璃等典型“国际式”建筑风格特征,是近代式住宅走向现代过程中分水岭式的杰出范例。

“一夜春风,梨花满枝”。1933年以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独立式住宅逐渐多了起来,先锋建筑师纷纷将其视为尝试新风格的袖珍试金石,留下了许多形式新颖的作品。青海路44号宅、岳阳路110号宅和吴同文宅,都采用了新的建造技术和材料,建筑形态及细部和以往的住宅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勾勒出现代住宅清新活泼的形象。

30年代风行于上海大型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派(ArtDeco)建筑风格,并不适合于低矮的小型住宅,但是许多被视作“时髦”的处理手法,还是或多或少被借鉴到了早期的现代住宅中。永固测绘行设计于1931年的衡山路261号宅,沿街的主入口立面明显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在一些住宅的室内,装饰艺术派手法更是被广泛地运用于栏杆、隔断、门窗等细部。

自20年代中后期起,西班牙复兴式建筑风格(包括地中海地域风格)在上海住宅领域中就很活跃。董大酉、庄俊、公和洋行等著名的建筑师(机构)都曾热衷于此。30年代中期后,受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许多西班牙复兴(地中海地域风格)的独立式住宅呈现简化的趋势。淮海中路1273号新康花园,标志性的装饰只集中在有限的细部:窗间墙、烟囱、廊柱等处,外形则向简洁的方盒子靠拢。这种简化了的西班牙式住宅更具经济性,适于普通建宅者,因而很有市场。

当然充斥于各处、数量最多的仍然是那些各种建筑形式混杂的住宅。现代主义往往和西班牙式、西方古典折衷主义、各国的民居风格、中式风格等混杂在一起,多元和折衷并包,完全折射出上海“海派文化”的个性。

3第三阶段:暂时停顿——1937~1938年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日军持续的疯狂轰炸使上海损失惨重。租界自浦江以西,法华路、大西路以东,人民路以北,苏州河以南,以铁丝网围护,构筑工事,成为一座“孤岛”,独立地位岌岌可危。这一年前后人心惶惶,绝少有委托设计建宅的要求,是住宅建设的停顿期。

4第四阶段:续写灿烂——1938~1941年

上海沦陷后,日伪区内百业萧杀,工商业一蹶不振,人口锐减。而租界“孤岛”却迎来了奇特的繁荣。东南诸省以及租界外虹口、南市、闸北的殷实富户为免日军蹂躏,携带家眷,纷纷避难于上海租界。劫余的物资、资金迅速汇集于这个弹丸之地。这无疑给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廉价劳动力。1938年起,房地产业开始复苏,到了1940年,房地产业恢复至“一二·八”前的繁荣。此时买办阶层、工商人士,投资建私宅已经蔚然成风。一度陷于停顿的花园洋房建设在血雨腥风中得到飞速发展。虽然经历战火,但无论是住宅的设计和施工,丝毫不比战前逊色。房地产投资建造独立式住宅的数量和规模甚至比战前更多、更大。留存至今的有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淮海中路1754弄、淮海中路1610弄1~8号逸村等,前者有单体几十栋。

这一时期设计建造了大批优美的现代主义风格住宅,如1939年通和洋行设计的高安路18弄20号宅、鹏程工程司设计的衡山路249号、1942年赉安洋行设计的吴兴路87号宅。西班牙式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继续互相影响,使得许多住宅兼有两者特征。奚福泉设计的农工路75号住宅群,只在南向主立面有一些西班牙样式的装饰,次立面已经大大地简化。窗户为整齐的方形,还出现了新颖的转角窗;雨棚变成了混凝土直板;圆形楼梯采用了落地大玻璃。这些都是以往的西班牙式建筑所没有的。在小规模住宅中,简约的趋势到40年代后变得更明显。建于1942年的淮海中路“逸村”,形体已经很简单,仅有屋面的筒瓦、窗间墙的螺旋柱和略有圆弧收分的烟囱显示出一些西班牙式建筑的特征。这种实用简洁的住宅经济而不失时髦,一度风行于上海。

5第五阶段:再入低谷——1942~1945年

日军对租界“孤岛”加紧原材料和交通封锁,苛以重税,并垄断市场,使得租界的畸形繁荣到40年代初出现了疲态。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英美租界和日租界双方也同时开战。战火中的这段时间,是上海“最黑暗的日子”。房地产市场萎缩,外资房地产机构纷纷撤资,许多老牌的房地产商甚至直接将资产盘给中资机构。

这个时期新建的独立式住宅很少。根据一些“老上海”的回忆,仅有少量投机建造的住宅,质量较为低劣。笔者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也几乎查阅不到新建住宅的记录(可能是毁于战火中),只有一些零星加建和修补项目。这是独立式住宅建设一个特别的真空阶段。

6第六阶段:最后的咏叹——1946~1949年

日本战败投降后,接收上海,接管了其在沪资产。为阻止通货膨胀、挽回经济的颓势,政府发行新币,但是新币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贬值,根本无济于事。接收大员们为了争夺日军遗留的资产,不遗余力地相互倾轧,演出了一幕幕闹剧。军政要员和靠囤积居奇而爆发的巨贾豪商们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裕阶层为了保持币值,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所以,尽管社会生活动荡,还是形成了带动新一轮独立式住宅建设的气候。

复苏后的住宅建设中,西班牙复兴式(包括地中海式)已经很少被采用,简洁经济的现代主义风格完全占了上风。从档案馆的记录看,40年代中后期盖的住宅几乎全是现代主义风格的住宅。

第4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含钢量;混凝土含量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examples, the m high-rise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of lowering the steel quantity and concrete content with some of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puts forward optimum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achieve scientific,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Contain steel quantity; Concrete cont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房地产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降低项目的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是公司技术部结构工程师的本职工作,是含金量极高的技术工作。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百米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降低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优化结构设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工程概况

桂林某住宅小区,位于桂林市临桂新区,总建筑面积483300m2,由17栋高层住宅组成。高层住宅主体结构为地上三十四层,层高2.8m,总高度102m,地下室一层,层高3.6m。

二、降低百米高层住宅结构含钢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百米高层住宅结构选型

百米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时,科学、合理、正确的结构选型是降低含钢量的大方向,大措施,大方法。笔者对以下两个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比较,并从中优选出了最优方案。

方案一: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2.4条和附录A,桂林市临桂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3.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为130米>102米,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2条,本百米高层住宅框架柱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4.2条表6.4.2,柱轴压比限值为0.9。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3条,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为0.6。综上所述,如果用矩形柱代替剪力墙,轴压比限值可由0.6增大到0.9,因此,能提高竖向受力构件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

经公司成本部测算,本百米高层住宅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45kg/m2左右。

方案二:采用剪力墙结构。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3.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为140米>102米,满足设计要求。本方案由于剪力墙较多,可以构成整体抗侧力很强的体系,对高层建筑抗震特别有利。但是,如果刚度过大反而会吸收较大的地震作用,而且造价也会增大。经公司成本部测算,本高层住宅按剪力墙结构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50kg/m2左右,不是最理想的方案。

从以上两种结构方案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合理还是经济指标,第一方案均优于第二方案,更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百米高层住宅最终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适当降低层高。

层高的控制对高层住宅含钢量的控制也有较大意义。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层高每降低100mm,含钢量降低1kg/m2。由于本项目周边楼盘的大部分层高均为2.9m,因此,公司领导原来把层高定为2.9m。后来,笔者向公司领导提出了将层高改为2.8m的建议,并说明了降低层高的原因。经公司领导研究,最终决定将层高由2.9m改为2.8m,有效降低了高层住宅的含钢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正确科学合理的荷载取值

荷载取值决定了PKPM所有的计算结果,同时,荷载取值过小,会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荷载取值过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荷载取值必须正确科学合理。笔者认为,百米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荷载取值是混凝土容重的取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附录表A.1中钢筋混凝土的容重为24~25KN/m3。考虑到梁、板、柱的抹灰以及本百米高层住宅的结构型式——框架-剪力墙结构,PKPM计算时混凝土容重取26KN/m3进行计算。

(四)百米高层住宅基础精细化设计

拿到《超前钻探报告》后,要根据《超前钻探报告》上的数据,认真分析和研究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对百米高层住宅基础进行精细化设计。本百米高层住宅的基础型式有以下三种:1、柱下独立基础;2、墙下条形基础;3、冲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的成本远远高于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再加上基础下面有极其复杂的溶洞,冲孔灌注桩混凝土超灌很严重。因此,能不做桩的地方都不做桩,均设计为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这样,冲孔灌注桩的数量大大减少,基础的含钢量大大降低,基础的混凝土含量大大降低,基础部分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对冲孔灌注桩的直径进行优化,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做小一点就做小一点。桩径减小以后,桩的配筋也会相应减小,桩的混凝土量也会相应减小。这样,基础的含钢量有效降低,基础的混凝土含量有效降低,基础的投资成本有效降低。

(五)百米高层住宅上部结构构件精细化设计

1、梁高尺寸最优——梁高一般按梁跨度的1/12控制。本百米高层住宅梁高大部分为400mm,为最优梁高尺寸。统一外墙梁高度400mm,梁底位于窗顶,这样就不用做过梁,投资成本有效降低。

2、梁宽尺寸最优——本百米高层住宅梁宽大部分为200mm,为最优梁宽尺寸。

3、梁的数量最优——能取消的梁全部取消,传力路径简捷清晰,科学合理,整个结构布置图清清爽爽,完美漂亮。

4、柱的截面尺寸最优——逐渐减小柱的截面尺寸,用PKPM软件反复试算直到最优为止。本百米高层住宅柱的轴压比均小于且接近0.9。既满足国家最新规范的要求,柱的使用效率又达到了极限。

第5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区规划、建筑造型、户型设计

Abstract: the Shanghai spring village of commodity supporting resettlement plan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example, medium scale on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function from the distribution,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room designs, independent type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equipment room,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ublic to fully expounds the scale of the whole village medium-sized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 ideas.

Keywords: commun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modeling, door model th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房实行商品房政策以来,虽然房价居高不下,但毋庸置疑,小区的住房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无论是上海市内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低端住宅,还是国内知名开发商开发的高档楼盘,住宅作为设计产品,呈现出房型多样化、节能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等多重特点。本篇就以上海市春光村动迁配套商品房的设计为例进行思考,谈谈此类中等规模小区的设计。

1. 小区的合理规划及建设工程概况

对于小区的设计,规划考虑应该是第一位的,受制约的因素也往往最多,比如地形的不规则、高容积率、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对建筑退红线的要求、建筑本身之间的日照遮挡等等,因此,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往往能事半功倍,下面就结合春光村动迁配套商品房小区实例来具体阐述一下。

春光村动迁配套商品房位于普陀区桃浦镇外环绿带以西,总用地面积约35036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61270平方米,容积率1.7,总户数648户。在整体规划上小区东侧相邻外环绿地,西侧紧临新搓浦河(河对面也是住宅片区),用地边界相对规则,而南北两侧因周边是已有建筑,界限呈“Z”字形起伏,北侧有相邻某武警部队宿舍,需考虑日照遮挡的影响。南侧则是春光家园一期的多层住宅,需考虑与拟建建筑的日照间距。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齐全,让小区居民的生活出行都十分的快捷方便。

整体规划思路:类似房型组团分区,遵循南低北高原则;分布形态错落有致,并且疏而不漏,层次分明。根据容积率上限初步确定该小区的楼层数以12层为主,整个用地南北长度,约容纳四排住宅,东北侧地块以外因无被遮挡建筑,可布置小区最高的建筑(14层,因该地块有45米限高要求),亦是小区沿武威路的展示面。由北向南第二排住宅布置12层为主的住房,西北角的住宅还需考虑对武警部队宿舍日照遮挡影响,最后选定此排建筑为两单元(一梯两户)组合的楼宇,尽量减少面宽。第三排与第二排之间设置中心绿地,栋距较大,可将大面宽的建筑布置于此排,选定两单元(一梯四户)的住宅设于此排,楼层数也以十二层为主。最南侧用地形状比较复杂,而且毗邻春光家园一期住宅,尤其靠近西侧的建筑会对一期住宅产生一定的日照遮挡,经协商后安排了一栋6层与12层结合的住宅置于此处;而东侧向南凸起用地面宽不够富裕,只够放置一栋塔式住宅,而环境相对安静,视野也较为开阔,设定小区的大户型四房二厅置于此处,楼层数为11层,可只设一部电梯。小区利用西北角的空地布置了一幢三型变电站及开关站。西南角为小区主出入口,与跨越新槎浦河的桥相连,调头式的车行道可消化桥面起拱的高度,在放慢的车速中,桥旁新设的门卫管理房随即映入眼帘。最后所有的建筑退界都必须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规定。(附图)

该小区共设计了两个出入口,其主出入口根据基地地理位置设在了西南角,如上所述与春光家园社区道路衔接。次要出入口设置在了小区东北侧,与武威路通过专用道路相连,这也是该项目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使得该地域在喧嚣都市环境中能达到闹中取静之效。

该小区内部规划形态上,依据小区南侧不规则用地边界的特点采取了灵活的布局方式。住宅的主要朝向也不再是单一的一个方向,而是顺应小区内部曲线型道路呈现出流动的韵律感,但考虑到尽可能争取有效的日照时间,所以主朝向牢牢控制在正南偏向15度以内。小区住宅间距控制在30~43米之间,为了烘托主入口开阔的氛围和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在小区主入口的中心绿地两侧,住宅栋距达到了43.6米。

小区6米宽车行环道通而不畅,有意降低车速,再局部辅以4米单向行驶机动车道。地面停车位见缝插针地设在住宅北侧道路旁受日照遮挡区域,可高效利用日照不利区域。该项目因受地形的限制和开发经费的制约,没有设计大底盘式的机动车库,而是在中心绿地下面设置了独立式的地下停车库。出地面楼梯与景观结合设置。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靠近小区出入口,同时也与住宅保持一定的间距,减少噪音和尾气的影响。地下车库埋深4.5米,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节约高度的同时,也满足植被对顶板上覆土厚度的要求。

配套公建设有社区服务、居委、物业等用房,设置在局部日照不利的住宅楼底层。小区西北角设有三型站及开关站。基地带征绿地内,在土地出让时,环卫部门承诺规划一处垃圾压缩站作为垃圾收集点,在小区竣工时垃圾站也已交付使用。另地下车库设有两处水泵房,满足居民生活及消防用水。

2.建筑的坡顶造型、黑白灰色彩的运用及时尚与传统的结合

建筑方案经过几轮调整后最终选定了四坡顶作为本小区建筑的屋顶形式。四坡顶除了作为低层别墅常用的屋顶形式外,在该小区12层为主力的楼群中,也获得了成功的诠释。从功能上讲,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屋面的排水问题。从技术上讲,有很多好的别墅案例可以借鉴,而且砂浆卧瓦或者挂瓦的技术也很成熟。从形式上讲,四坡顶可以有效统一檐口的高度,尤其在一梯四户的房型上通过檐口线脚统一了很多元素。现在当我重新回到这个已经建成的小区,靠近这些需仰头才能看到的屋顶檐口时,发现坡顶它不再是立面必需的元素,而只是在扮演着排水的角色。而若远观,它又是屋顶檐口与高耸的屋顶水箱之间的和谐过渡。试想一下,若是在十八层或更高的建筑中,坡屋顶如没有设计陡峭角度的话,只是立面元素中的一抹瓦色,很难在建筑立面构图比例中占据真正分量。若是在普通六层建筑中出现时,可能会认为这样的高度配上四坡顶会否略显奢侈和堆砌?

建筑外墙选用灰色作为外墙主打色,底部两层局部配以黑色小墙砖,局部框架和线脚则一律采用白色调。整个色彩搭配使得小区建筑颇具江南民居特色,看上去有一种老照片的怀旧感,经过小区绿色植物的衬托,最后再与小区黑色沥青路面搭配,建筑显得精神抖擞,格调清新淡雅,既不张扬,同时也不失时尚性。黑白灰色调此前多见于低层或多层住宅,高层小区用的不多,在春光村动迁房中使用,配以青瓦覆盖的坡屋顶,得到了全新的阐释。

建筑立面的整体造型上既要体现时代特色--现代都市人对建筑品位的追求,又要满足一些基本功能要素,如遮风避雨、空调机位的留设和屋顶水箱的处理等等。如小区内有两幢14层高层,因设置高耸屋顶水箱(甲方了原来设增压泵建议)而导致其造型修改方案一度赶不上工程施工进度。最终不得不摒弃了繁琐的造型,替之以增设屋顶水箱上的水平线条,既削弱了高耸的感觉,又避免了天际线过度的坚硬。(附图)

3.户型设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动迁配套商品房的定义确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据此认为该房型设计可以草率了事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房型设计才是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一环。 本小区的主力房型为65M²和85 M²两种,而120 M²及以上房型数只占30%左右。房型越小就需要设计上精练,面积上更为有效的利用。在一梯四户中,一室一厅小套户型居中设置,两室一厅中套户型两侧设置,边套可提升档次,组织穿堂风。交通核的设计也考虑了人性化的特点,一大一小两台电梯,大电梯能满足紧急时抬担架的需要。对于65 M²一室一厅的小户型设计,该房型同样配有生活阳台及洗晒阳台,并且遵行明厅、明厨、明卫的原则设计。通过内凹的生活阳台,解决卫生间的采光通风问题。在设计中,将厨卫尽量结合布置,既可以缩短供水线路,又可以将污废水管井合并设置。户型之间的南向阳台之间距离较近,开句玩笑话两户人家都可以握手了,所以我们在对视阳台玻璃板上人性化地采取磨砂玻璃形式,既能透光,又满足私密要求。对于南向的卧室结合本地域居民的生活习惯大多设有凸窗,立面处理上空调位也可结合设计,对于北向卧室因考虑节能等因素尽量少设或不设(附图)。对于120 M²左右的大套户型设计则讲求各行为空间相对独立,餐厅、客厅、主卧和次卧的开间及进深适宜,空间完整,通风良好,满足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享受。

4.配套设施系统注重节能、环保

该小区设计时正值上海市建交委出台765号文,对于住宅节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该小区在房型设计、材料选用、配套设备设计上都秉承节能原则。

建筑平面尽量采用规则外观,降低体型系数。建筑的外墙采用空心砼砌块,保温材料选用与建筑同寿命的无机保温砂浆。建筑的屋面保温材料采用挤塑聚苯板,平屋面选用陶粒混凝土找坡。建筑门窗主要选用塑钢型材中空玻璃,其中凸窗中空玻璃一面为low-E玻璃,户门采用节能门。建筑配套设备方面也尽量选用节能型号,如住宅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小于6L冲洗水箱型号,水龙头采用陶瓷片密封节水型产品。又如在车库等公共场所采用T8细管荧光灯并配用优质电子镇流器,并按照照明要求和特点采用分区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小区在环保方面也坚决贯彻上海市相关政策。在建筑外墙材料方面坚决不用粘土类制品,砌筑砂浆采用成品商品砂浆。在噪音控制方面,将地下车库出入口与住宅间保持12米间距,以降低车行噪音影响。在房型设计上也考虑将客厅卧室尽量不靠电梯井,与电梯相邻的客厅采取隔音措施。卫生间管井也尽量避免与卧室相邻。在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方面,尽量将其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各类污染物经治理后达到上海市和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的原则。

第6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多代居住宅,适老化设计

多代居住宅的概念是从两代居引申而出的,指超过两代人,通常为老人、子女及孙子女共同居住在同一套住宅中,他们生活在上相互照顾,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在住宅中各代也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多代居住宅中需满足各代对独立性及代际交流的需求,对面积要求较高,因此多代居为集合住宅时,一般为包含三室或以上的套型,多代居也可能为“双拼”、“大平层”等更容易满足面积要求的低密度住宅。这两类多代居住宅的适老化考虑不同,本文主要对集合住宅中的多代居进行探讨。

1 多代居住宅产生的背景

我国传统观念重视亲情和孝道,一直以来多代同堂居住是普遍现象。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家庭独立居住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由于近年来老龄化速度急进,加之房价高涨及房屋限购等因素,很多老人需要与子女共同居住,城市中多代居现象增加。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6点:

1.1 老龄化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也达到14.8%1。同时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50年之后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2。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及对老年人的照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图1)。

1.2 老人仍有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意愿

中国传统观念中老人主要依靠子女养老,尽管目前老人有足够的资金度过晚年,大部分家庭也更倾向于子女独立居住的状态,但老人仍有与子女同住养老的意愿。在“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对老人养老意愿的调查中,大多数老人愿意在年老需要家人照顾时,选择与子女同住,以便子女提供帮助、护理照料等。多代共同居住意愿比例的增加,使得市场对多代居住宅产生较大的需求(图2)。

1.3 老人帮助照看孙子女

年轻人工作繁忙,对幼小孩子的照顾成为较大的问题。这时年轻人的父母可能刚步入老年阶段,身体健康程度较好,愿意也有能力帮助子女照看孩子。为了照顾方便,老人往往选择与子女同住。这种居住模式和关系也需要多代居住宅的支撑。

1.4 大城市“两地婚姻”现象带来大量潜在的异地养老人群

“两地婚姻”指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均为外来人口的婚姻。目前步入婚育期的人群多为“80后独生子女”一代,而他们的父母也正步入老年行列,面临养老问题。这些老人部分选择跟随子女到大城市中养老,而在大城市房价高涨及房屋限购的情况下,一般家庭很难为老人单独购买一套住宅,因而异地养老人群更有可能选择与子女同住。

根据高颖3在《从“两地婚姻”看大城市的潜在人口问题》的研究中对北京市民政局信息数据库所记录的2004-2012年北京市婚姻登记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两地婚姻”现象在北京十分普遍,初婚夫妇中有近60%为此情况,保守估算潜在进京养老人口为105万人。由此可见,异地养老人群对多代居的需求不容小觑。

1.5 高房价推动两代共同购房现象

80后独生子女一代进入婚育期后,大部分人希望离开父母独立购买新住房,然而在房价急剧上升的背景下,部分80后需要依靠父母帮助缴纳住宅的首付或大部分款项才能购房,两代家庭共同购房的现象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80后的父母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步入老年,受中国传统观念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很多家庭问题如育儿、养老等都需要两代家庭同心协力一起完成,因此选择两代共同居住、相互扶持的家庭比例越来越高(图3)。

1.6 房屋限购等政策使得购买第二套住房困难

在房价高涨的背景下,部分家庭在初次购房时选择了中小套型,随着家中孩子的出生、老人搬入同住,家庭中居住人数发生变化,现有住宅的空间布局及大小可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若经济条件允许,部分家庭会考虑购买第二套住宅,但“限购令”及“提高第二套及第三套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及利率”等政策使得购买第二套住房更加困难,大部分家庭仍需在同一套住房中共同居住。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一套房如何满足变化的居住需求成为新的议题。

综上所述,在老龄化严峻、“两地婚姻”趋势增长、高房价、房屋限购等背景下,多代共同居住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未来对多代居的需求也会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目前市场中并未很好地设计出适应这种需求的套型。开发商主要关注套内居住空间的数量,同时由于住宅设计周期短,设计者多数为年轻人,缺少对老人生活的了解,导致套型设计偏向模式化,大部分套型在空间布局及细节设计上不适合老人及多代人共同居住。

2 日本两代居住宅发展背景及设计理念

日本两代居住宅指老人一代与子女一代共同居住的住宅,其中子女一代中除包含子女外,也包含还未成年的孙子女,因此日本两代居的居住模式与我国多代居住宅相似。

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早、经济发展进程快,又因为日本与我国也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重视亲情和孝道,两代居住宅已出现了较长时间,特别是对住宅中代际关系及细节设计研究深入,这些经验值得我们了解学习,下面将对其两代居发展背景及设计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希望为我国多代居住宅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1 日本两代居住宅发展背景

(1)社会高龄少子化

日本在1970年初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3年时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5.1%4,同时随着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达到65岁,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除此之外,随着日本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增长,日本社会的高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到2012年为止,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47%5,接近一半。在高龄化的同时,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也十分严峻,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已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对老人的照顾能力有限,为了减少护理老人对劳动力的需求,近年来多代共同居住的比例开始逐渐增长(图4)。

(2)土地资源紧张,住宅建设费用高

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1960年左右,大量年轻人涌进城市并在城市中定居,而他们的父母仍留在家乡,这时城市中的家庭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大家庭,而逐渐转向核心家庭的状态。当在城市中定居的第一代人群进入老龄阶段,子女成人进入独立期,需要离开父母时,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已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少,加上高昂的住宅建设费用,导致子女难以独自购买新住宅,因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与父母合住,打破了核心家庭为主流的状态,城市中家庭再次转向多代共居模式。

(3)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日本女性中,结婚或生育后离开工作岗位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的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疲软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状态有所转变。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结果,可了解到从1980年到2010年,全职家庭主妇比例由35.1%降低至16.4%,同时夫妇共同工作的比例由17.4%增至20.8%(图5所示)。夫妇共同工作后对孩子的照顾成为主要问题,部分夫妇会请老人来帮助,为了方便照看,一般家庭会选择共同居住,因此多代居家庭逐渐增多。

2.2 空间设计注重家庭代际关系

日本两代居住宅在空间设计上注重家庭代际关系,希望通过建筑设计减少家庭代际间的矛盾、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保证两代都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注意创造代际间共处交流的空间。

(1)保证多代之间的独立私密需求

日本两代居住宅中重视各代对私密性的需求。在传统2~3层独立住宅的基础上,两代居住宅在空间布局时一般将老人空间安排在首层,子女及孙子女的空间布置在上层,通过分层的方式使老人与子女辈都有较完整的生活功能区,从而在两代人邻近居住的同时保证了各自的独立私密性。

不同家庭中老人与子女辈对空间的分离程度要求有所不同,如老人与儿子、儿媳同住时对私密性的要求较高,而老人与女儿同住时两代之间的交流联系更多,根据不同的分离要求,日本两代居住宅的空间关系从独立到融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 独立型两代居。在一栋住宅中将各代的所有居住功能空间均分开独立设置,如一层为老人使用空间,子女的空间全部位于二层,并设置单独的楼梯供子女使用;② 半分离型两代居。两代共用玄关及浴室,其他空间单独设置;③ 融合型两代居。两代的玄关、起居、餐厅、浴室空间均为共用,卧室、厨房及卫生间独用(图6~8)。

日本两代居住宅能根据不同家庭对分离程度的不同需求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在空间设计上保证两代人可相互帮助,融洽地生活。

(2)需照护老人的卧室与家庭主要活动空间邻近布置

需要照料的卧床老人往往希望与家人有更多的交流来减少孤独感。日本两代居在空间布局时多将需照护老人的卧室与家庭起居空间邻近布置,同时在老人卧室与起居室之间采用推拉门相隔,需要时可将推拉门打开,使老人卧室与起居空间有较好的视线联系,方便家人在起居活动的同时照顾老人。

部分两代居中还将老人卧室与厨房等家务空间相邻布置,使家人在进行家务劳动时,可以随时照看到卧床老人(图9,10)。

2.3 使住宅适应老年人身体变化的需求

日本两代居住宅设计时除了注重满足各代对空间私密性的需求外,更关注老人使用空间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如图11所示,根据老人身体情况的变化,日本的研究将老人的年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老人刚步入老年,身体健康。第二个阶段为老人80岁左右,处在这个阶段的老人身体灵活性下降,空间需要保证他们活动的安全便利。第三个阶段为老人达到95岁高龄后,这个阶段内大部分老人已经卧病在床、需要长期护理,老人对空间除了安全便利性的要求外,还增加了与家人交流的需求。

针对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的需求,日本两代居住宅在初期设计及后期改造中分别有所应对。例如初期设计时在老人卧室邻近的储藏间等空间中预留管线,从而方便日后增设卫生间,满足需护理老人就近使用卫生间的要求。另外,在老人身体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对两代居进行改造,如在入口处增设坡道、扩大门及走廊的宽度等,保证老人行动不便或使用轮椅后仍能安全便利地使用住宅空间。

3 我国多代居住宅设计中常见问题

相比较日本,我国对亲情孝道的观念更为重视,同时受到老龄化、高房价的影响,我国多代共同居住的现象比日本更为普遍,但在调研中发现多代共同生活有时会带来一些矛盾问题,而部分问题的产生可能与住宅的空间布局有关。

从平时大量的入户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人口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一般家庭对住宅的空间需求已经有所改变,但由于缺乏对这些变化的认识与研究,设计时并未改变现有住宅套型的模式,使得很多套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来需求的变化。下面我们将根据调研总结,尝试列出3个常见的设计误区,并进行分析。

3.1 卧室集中布置,缺乏私密性

一般在住宅设计时主张动静分区,将卧室、书房等安静的空间集中布置,与起居、餐厅等活动空间分开。这种布局方式在老人与子女同住时容易产生声音或视线上的干扰,从而引发代际间矛盾。

当老人卧室与子女卧室相邻布置时,因两代人作息时间的差异,子女房间的声音及空调室外机的开启容易影响老人休息(12a所示)。

若老人与子女分别在相对的两卧室中,对开门的方式在夏季需要开门通风时,会使两卧室间产生视线上的干扰,对两代的私密性有较大影响(图12b所示)。

3.2 老人卧室与卫生间距离远

在三室二卫的套型中常有将一个次卧室单独布置在靠近入口处的方式,一般家庭也会将这个朝向好且独立的卧室作为老人卧室。但为了卫生间的通风及管线等问题,设计时仍会将次卫与主卫相邻布置在一起(图13所示),导致次卫与老人卧室距离较远,不便老人夜间使用。

这类套型在设计初期也并未考虑将来在老人卧室附近增设卫生间的可能性。一方面老人卧室进深不大,空间条件不允许。另一方面即使有空间满足加建卫生间的需求,也会由于无法安排上下水而难以完成。

3.3 卫生间空间小,难以改造扩大

老人身体健康程度下降后,可能会使用轮椅或需要在家人协助下洗浴、如厕,此时需要卫生间有较大的空间。然而目前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为争取主要空间的面积等,卫生间往往被压缩得较小,仅布置了洗脸池、座便器、淋浴三件套满足基本需求。再加上在初期设计时对管线、结构等问题考虑不周,导致日后即使想扩大卫生间,也常因结构、管线无法移动而很难做到,无法满足老人使用轮椅或需要他人护理时的空间需求(图14)。

4 多代居住宅适老化设计建议

与专门为老年设计的纯老年住宅不同,在多代居的适老化设计中要多考虑住宅的适应性。多代居中各代的关系其实也在变化,例如当前住宅的主要购房者为子女,老人与子女同住,随着购房者一代步入老年,则居住模式变为购房者下一代子女与之共同居住。这种代际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对住宅空间的需求,因此在空间布局及各空间的细部设计时都应预先考虑到这些样的变化,使多代居住宅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根据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套型,以改动最小为原则,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空间布局及细部适应性设计两方面对多代居住宅的设计提出建议。

4.1 多代居的空间布局建议

建议三室户中将起居布置在中部,主卧室与次卧室1分别布置在起居两侧,次卧室2布置在主卧对面(图15所示)。相比较于常见的卧室区与起居、餐厅动静分开的模式,这样的布局方式更能满足多代居中各代对独立私密性的需求,并能适应不同阶段代际关系变化。

目前多代居的主要购房者为子女,子女的空间一般为套型里侧的主卧室,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的空间则为靠近入口的次卧室。这时位于中部的起居空间使两代人的卧室有一定分隔,保证了各代的独立私密性(图16a所示)。

随着购房者一代步入老年,他们的居住空间仍为主卧室,也有可能出现购房者一代夫妇分别使用主卧室及次卧室2的情况,这时入口处的次卧室则为购房者下一代子女的居住空间。这种布局方式仍能保证两代人对私密性的需求(如图16b所示)。除此之外,当子女成年独立搬离之后,还可通过入口玄关处门的位置改造使次卧室成为相对独立的居室用于出租。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将两代人的卧室分离的布局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更好地满足代际关系变化时的需求。但考虑到次卧室2中配备的卫生间在中部,容易成为暗卫,我们觉得这种布局方式更适合北方地区。

4.2 空间细部适应性设计建议

(1)考虑卧室可分可合

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不同的卧室空间分配方式,从而影响卧室空间的布置关系。例如常见的南向主卧室与北向次卧室,在应对不同的代际关系时,可能有以下2种处理方法:

1)若两卧室分别为老人夫妇居住,空间上需要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时可考虑两卧室内部连通,形成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卧室区,满足老人分房休息同时相互照顾的需求,图17a所示。

2)若主卧室与次卧室分别为两代居住,则在设计时可用衣帽间将两卧室分隔开,保证两代的独立私密性需求,图17b所示。

(2)尽量保证老人卧室与其他空间的视线联系

在老人卧室设计时,除了考虑根据代际关系可分可合外,还应尽量满足老人与家人交流的需求。通过老人卧室门及内窗的设计,保证卧室与餐厅、起居室都有视线联系,家人在活动或做家务时都可以照顾到老人,也可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图18)。

(3)尽量为老人就近单独布置卫生间

部分住宅设计时仅设置一个共用卫生间,容易在使用高峰时产生冲突,同时也可能因为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因此多代居设计时可考虑除共用卫生间外,为老人单独就近布置一个小卫生间或考虑在老人卧室附近的空间预设上下水,以便将来增设卫生间满足老人的就近使用需求。

除了在老人卧室附近布置卫生间外,也应考虑卫生间可改造扩大的可能性。老人年龄增大、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后,可能会使用轮椅或需要他人协助,需要较大的卫生间空间。因此卫生间部分墙体宜采用便于拆改的轻质隔墙,以便根据需要调整隔墙位置扩大卫生间,方便轮椅进入。

同时,为了方便老人夜间使用卫生间,也可在老人卧室方向增设卫生间门。另外当老人卧床后,因把老人移动到卫生间洗浴会十分困难,可考虑在床到卫生间之间设置滑行吊轨装置,借助装置移动老人,从而减轻护理人的负担(图19)。

(4)生活阳台最好与老人卧室联系

当前的套型设计一般将阳台布置在主卧室及起居室外侧,而考虑到许多老人都喜欢在阳台上晒太阳、种花、看风景等,老人对阳台空间有更大的需求,因此在阳台位置选择上建议尽量与老人卧室直接联系(图20)。

综上所述,在三室二卫套型设计时采用将一个卧室分离布置的方式,并对卧室区、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进行适应性设计,可以使多代居住宅更好地满足各代对独立私密性的需求,也能保证老人在空间使用上的安全、便利性。

第7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华发生态庄园是由国内极具实力的地产发展商,上市公司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倾巨力打造的一处大型生态、低密度的住宅区。项目用地位于中山市沙溪镇隆兴南路与新濠路的交界处,总用地面积72万m2,分三期开发,目前已建成第一期。项目用地的外部地理环境非常优越,105国道、中山市外环高速路紧临地块,交通便利,基地内部有5000多株原生果树,19座形态各异的天然湖泊,近30种鸟类,百种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蕴灵毓秀,天人合一”正是这片土地的生动写照。华发生态庄园遵循:“让自然的氛围遍及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理念,从设计到施工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态环境,使建筑、园林与自然巧妙融合在一起。

1.2基地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

目前阶段进行规划设计的地段属于二期设计的一部份,整个二期用地为24万m2,其中A、B区已做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为二期C区约11万m2的地块,二期C区部分,南与A、B区的小区主要交通干道相望,西为隆兴南路,北为市政道路,东为坡地及自建住宅,应该说地理位置在整个小区中不算好,有三个面与外部环境接触,但地块内部有一较大的自然湖泊,南面沿小区主干道边也有一些条形小湖泊,区中树木相对比较集中,易于保护,但由于自然保护占地很大,在地产发展上容积率难以提高,影响商业化的地产产值,好在发展商一切以保护生态,创造品牌为理念,愿意牺牲局部的商业利益,为规划设计创造了较好的基础。

基地现状为东高西低,除东北约占地块1/3的面积为山坡地外,其余地方高差变化不大,相对来讲对建筑单体设计难度不大,而山坡地由于地形较为陡,高差达到15m,加上单体设计上要求沿用原有庄园户型,因此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地块东面与自建住宅之间由于山体遭到一定的破坏,须做挡土墙进行加固,规划设计上也须对此做出一定的处理并避免住宅过于靠近陡坡。

2总体规划设计概念

2.1甲方在设计上的要求

2.1.1甲方在规划设计上明确提出保护原有生态,与二期已建AB区及一期进行良好的衔接;

2.1.2尽量满足住宅的舒适性、景观性,即大部分住宅必须南北朝向,并有好的景观取向,私密性也是设计的重点;

2.1.3布局上力求灵活、生动,符合山地特色;

2.1.4尽量满足甲方在经济技术指标上的设计要求。

2.2规划概念分析

2.2.1在做规划设计前,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测量来的地形图做了比对,同时要求甲方安排测绘队对现有的树木进行了测绘并编号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

2.2.2规划上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或者矛盾

如何充分利用现状地块中的自然湖泊;如何尽可能利用地块,满足甲方在建筑容积率上的要求,达到开发商的商业利益要求;如何解决地块周边与外部环境直接相连的干扰问题;如何做好山坡地建筑、道路的设计;保护并利用现有树木,不但可以保护生态,保持水土,也可以为甲方省下一笔园林绿化费用,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2.3形成整体的规划设计草案

2.3.1通过以上对设计矛盾及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可以很快地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设计草案,即小区的主干道必须围绕着中间的自然湖泊,在湖岸边布置住宅。使之成为最好的湖景住宅;顺着南面与AB区相隔的道路和湖泊布置可以形成一个带状湖景住宅;围绕着小区周边布置低层联排住宅,使之成为提升容积率,扩大产值的源头,为保证住宅的高质量,小区周边低层住宅将会后退红线10m左右布置大片的绿化林带。

2.3.2第一次概念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应该说,本次规划方案设计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甲方要求很急,第一次概念方案出来后得到甲方高度的认可,当然在紧张的时间要求和对甲方意图领悟还不够透的情况下,也必然存在很多问题。甲方在认可设计总体构思的前提下,对设计要求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甚至调整,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创造精品”的设计理念。方案的优势在前面已做论述,不足之处在哪里,通过与甲方共同探讨,一是在绕湖组团上有部分独立住宅景观较差,部分湖面临小区路,有些浪费景观资源,而靠市政路(隆兴南路)的联排住宅虽然有好的湖景,但由于靠近路边,难以提升品质;二是道路的连续性不够,尽端路太多,道路的利用率并未充分发挥;三是景观资源的创造与共享方面还不够,除独立住宅外的联排住宅未能有好的景观,联排住宅组团中心花园的利用率不高,对提升组团的品质帮助不大。虽然在做方案汇报时,作为设计师,对上述问题做了自己的设计总结,如对湖景资源利用不够,是因为受原有自然湖泊位置的限制(附图A点),尽端道路大多是不希望在坡地住宅部分道路的坡道太大等(附图E点),这同时也说明在对甲方意图的领悟上,及对生态保护与发展上还未充分放开思路。

2.3.3第二次概念方案的形成及上机精确定位与调整

由于总体思路较为清晰、准确、局部的调整相对较为简单,很快就形成了第二次概念方案,并与甲方达成共识,其余的细节将会在上机(CAD)后较为精确地定位与调整。应该说第二次的概念设计充分领悟了甲方意图,也开拓了设计上的一些瓶颈,在扩大与延伸自然景观(湖泊、水系)的同时,优化了组团小区景观,调整道路形状,使之更为便利。通过对基地的反复观察,发现虽然现状湖较为靠西,但东面到山坡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考虑将湖面略为东移(附图A点),使湖两岸都可以布置独立住宅,充分利用湖景,仅保留与会所交接处的开口(附图H点),使会所及小区中心湖互为借景,同时也可以使用中心湖的围合不致于过紧、过硬;拉开坡地联排住宅,使住宅利用道路更加充分,减少道路所占面积;将原组团景观分化,并与中心湖泊形成互动的轴线关系及叠水效果,使景观轴线更为明确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效果也会自然形成。

2.4交通流线的组织

在设计低密度生态住宅的理念上与城市住宅区的理念是不尽相同的,在城市住宅区的设计上,经常强调的原则是“人车分流”,但在低密度生态住宅区,相对人口密度较小,车流量也不大,因此道路交通考虑的主要是便捷,人行系统上主要结合各类景观节点上组织观景道(栈道),观景亭及休闲亭。

2.5景观系统规划

主要的景观系统规划其实在总体规划设计时就已有遵循和设计,但是仅限于总体概念,从总体上景观系统的规划可以概括为“一湖”、“两带”、“三中心”,所谓“一湖”当然指的就是原中心自然湖泊,加以扩大延伸形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叠景效果;“两带”指的是利用原有的南面与二期AB区交界即小区主干道路边的自然水系形成的带状水景;小区周边与外部交接处,建筑后

退10m(最少)而形成的隔离林带,它可以同时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视线遮接,二是减少外部市政道路的噪音干挠;三是提升靠外部住宅的品质,扩大底层花园面积,使之有良好销售价格,弥补发展商在为保留生态,发展生态上作出的牺牲;“三中心”是指以中心湖为核心,两个联排住宅组团水景为次中心形成的景观重心,三个重心互为依托,互为借景,相互之间由于地形高差形成层层叠叠落差水幕,别有情趣。 由于细部的景观设计尚未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总图设计效果上还略显仓白,建筑设计及效果图上均未对此作出深度反应,等园林设计出来后,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呈现给同行借鉴。

3各种规划设计理念的应用与探讨

3.1建筑的南北朝向与总体设计的融合

朝向的重要性与强调是每个设计师都会自然贯彻的,但在总体设计上如何做到布局的灵活性与朝向的重要性结合才是设计上的难点。很多构图非常美的总体规划设计,却有几乎超过一半建筑变成了东西向;也有每一户、每一栋都落在南北朝向上,但死气沉沉的布局,工整的道路使居住环境显得异常沉闷,也难以充分利有景观的360O特性。在华发生态园二期的规划设计上,90以上的户型朝南,少量因总体构图需要的东西向建筑则充分利用景观,同时拉开东西向建筑间的距离,使之具有良好的通风及阳光。

3.2私密性设计

私密性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一直提到并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后越来越强调的品质设计,作为低密度高品质居住空间来讲更显重要。与高层住宅不同的是,低层住宅私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块的领地感和实际的私有性;二是视线的干挠。应该说,华发生态园一期和二期AB区的私密性设计并不完善,由于非常注重生态,户与户之间是不设围墙的,但仅靠植物是很难做到地块的私有性。本例设计中,与前期的主要区别在于更加多的利用水体,减少户与户之间接触的地界长度,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一个个半岛状地域,这样便于有效实现领地感,同时这也是景观设计的需要,大多数的独立住宅都是南向临湖或二面临湖,甚至三面临湖。

3.3坡地住宅道路设计

3.3.1在总体结构及大的道路确定后,剩下的任务依然艰巨而遥远,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生态住宅区所赋于的自然和谐的环境决定了道路的形状不可能是直来直去的,甚至建筑在总图上的摆布也不是顺路而行,适当进行道路行进的优化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它可以使自然融入到设计当中去,“宛如天成”;二是在生态保护上需要保持水土,结合地形,保护原有的树木植被。因此在道路设计上可以说是精心而作,道路与住宅的结合上也是一丝不苟。

3.3.2树岛的应用与道路坡度的调整

何为树岛,也就是道路中心绿化带,按道理说小区的次干道并不需要道路中心绿化带,设立树岛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的树木,同时也可以美化道路,使道路一路走来,景色不断。本例的设计当中树岛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美化道路,保护原生态树木;二、调整道路坡度改善道路与住宅的高差关系;三、视线遮挡,形成好的私密性和住宅环境,其中第一条、第三条不难理解,例如正对配电房的道路中绿化树岛(附图5的B点)可以使路对面的住宅看不到配电房以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第二条调整道路坡度则在本例中作了很好诠释,如:附图5的D点道路由于住宅的南北向及道路本身的形状要求必须垂直穿越等高线,坡度非常大(13),通过设立树岛使道路的起坡点延伸至横向道路上,加大坡道长度,使坡道坡度降到较好的8;又如附图5F点道路,道路一侧由于地形关系,建筑单体标高为18.50m,而另一边则为17.00m,通过树岛的设计,道路从中分成两段,一段略为向上与上部住宅相连,另一段略为向下与另一侧住宅相连,由于建筑设计上须综合利用原有户型,道路的坡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可以使住宅的标高基本都高于道路标高,减少水患及视觉上的不适感。值得一提的是,设立树岛的道路两边并不等宽,其中一边保证有4m的宽度以满足消防要求,另一边则根据需要设计。

4建筑单体设计的风格与统一协调的应用与探讨

4.1由于建筑的单体设计并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所以这里也仅仅针对单体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的关系及配合上作一点浅析,在单体设计上,设计师的个人理念是与甲方的要求与想法是有点不同的。

4.2统一性,甲方认为整个生态园都保持原有的[!]风格,四坡屋顶,分格细腻的外窗,涂料的墙面加石材的基座,应当说是具有美州殖民地风格的欧式建筑。

4.3对立、多样与统一。在已建成的一期和二期的一部分,放眼望去几乎分不出建筑与建筑之间有什么区别。甲方认为在一期中是户户不同,所谓户户不同完全指的是平面的功能布局,外立面的处理上没有不同的地方。我个人是很希望在外形设计统一的模式下加入一点对立与多样性,坡屋顶依旧,但是否可以加一些歇山,悬山,庑殿,攒金,抱厦,老虎窗,披檐、挑檐、封火墙、变坡、重檐等等,墙面依然是涂料,基座依然是石材,但窗可否加一些落地式的大板玻璃以和中心优美的湖景相匹配,在建筑与水体的关系,甲方只是认可仿如苏州园林建筑中有一点水凹进建筑的感觉,但是我觉得那种处理太园林化,比较小气,而我们的湖边建筑完全可以利用地形高差的作用把建筑的一半直接做成干阑式的建筑立在水面上,迎风展翅。或许甲方担心放得出去,收不回来而不同意。

第8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住宅室内设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住宅设计在进行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设计因素。从以往的经济性美观性到现在的低碳性和环保性,这期间印证了人们观念的转变,要求的提升也提高了设计的难度,想要将低碳理念更好的渗透在住宅设计中,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准确收集,结合实际数据,设计出更加优异的低碳作品。

关键词:

低碳;室内设计;分析

市政住宅设计理念将环保的主题纳入整个设计计划之内,中心原则是环保舒适,科学安全。通过环保低碳住宅设计理念,提高居民住宅环境,减少有害物质在社会上的排量。该设计符合目前在社会上对住宅室内设计环保需求,是一个值得研究分析的住宅设计问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将设计方案和环保元素相结合,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建筑设计。

1住宅低碳室内设计概述

关于住宅低碳设计的概述,对于整个室内设计领域,随着人们对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进行完善,低碳设计对改善居民环境,提升全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的污染也促使城市居民提升环保意识。低碳设计在住宅设计上的应用,满足了居民的心理需求。对于低碳设计,是住宅室内设计史上的一场革命,在施工过程中对工艺,材料以及施工标准都有特殊的要求。这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住宅空间,环境条件,施工地点,以及室内陈设等,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更为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达到低碳的需求,提升居住者的居住质量。

2住宅室内设计的现状

2.1空间调控

住宅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结合空间环境让住宅空间达到最大的利用率。提升空间储物水平,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结合低碳的理念,融入整体的设计原则标准之中。这就需要对实际住宅空间机构进行准确的测量,准确的将住宅中的使用空间进行划分,达到最大空间利用率。

2.2施工材料设计选取

低碳理念在整个住宅室内设计的应用和装修材料有着一定的关联,能否对材料的物理属性以及环保功能精确掌控决定了该设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功能。结合现有的施工水平,以及材料市场现状,选取低碳较好的,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提升整个室内建筑质量。对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材料方面的选择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对于整个室内装修工作,施工企业有时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了选择施工材料的施工标准,这样住宅设计完成后就达不到预期的低碳效果,居住环境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3低碳住宅室内设计的陈列因素

在整个低碳室内设计中,陈列是体现整体设计水平。设计陈列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家具陈列,饰品陈列以及布局陈列,这对整个陈列师的工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整个低碳因素考虑进去,在结合住户的实际审美要求,改变整个室内设计的居住环境,通过科学的设计方式,打破传统陈列设计的置构,展现出创新元素于环保元素相结合的室内设计工艺,在对室内陈设设计时,需要将感性的理念与理性的实用因素相结合,展现出综合性强的,并且具有低碳理念的陈列设计方案。

3完善低碳住宅室内设计的措施方案

3.1优化空间

以低碳的理念,将整个十分空间进行设计分割,体现出整个设计的环保性,科学性以及美观性。在设计方法措施方面进行加强。优化的设计空间,提高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将业主需求纳入整个设计方案中去,将整个室内设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改善室内空间,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储物需求,对整个空间的立体性合理规划,让空间达到最大利用率的同时,更好的完善空间布局。空间设计优化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整个住宅空间的使用功能,根据物质,空间,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住宅室内空间进行划分,确保整个室内空间的独立性,标准性以及结构性。根据建筑区域,将整个建筑设计优化完善,保证储物空间有效利用。将住宅空间独立划分,居住区域,娱乐需求,工作区域,卫生区域以及做饭区域,符合整个空间设计优化高效标准,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促使整个空间设计和谐发展。根据独立的空间设计标准提升每个空间区域的独立性。低碳室内设计,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住宅室内设计空间的设计结果,体现出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住宅设计时,根据不同室内需求,结合设计功能理念发挥整体的储物功能。妥善解决空间之中的不同关联,根据实际设计要求以及先进低碳理念提升住宅室内设计的整体功能。

3.2合理利用环保装修材料

住宅室内设计的低碳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材料的使用,影响整体的住宅功能,因此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仔细甄别,既要保证环保功能的合理体现,又要分析材料的性价比,节省资金,通过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促使其心情平静,在繁忙压力下,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一丝放松。通过对材料的有效选取,提升室内住宅的低碳水平。

3.3使用低碳家具进行室内陈设

低碳家具的陈设使用可以提升整体的室内设计水平,合理的将室内空间优化后,低碳家具的使用也能将室内环境指数进行提升。在整个住宅空间内,低碳家具占有较大的比重,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还能提升环境质量。低碳设施的使用减少了污染的排放。通常低碳家具的质量高,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符合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观,提升住户居住生活环境水平同时,减少了浪费现象出现。对家具搭配时需要采用科学环保的理念,满足家具的使用安全,对环保效果进行检测。筛选家具有一定的事项需要注意,从原材料,到加工工艺。以及最后的使用功能都要进行仔细甄别,另外家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是随意搭配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错落有秩的分布。厨房用具注意防水功能,娱乐区域注重家具的舒适效果,居住区域就需要采用舒适度最高的生活用品,保证一个清新环保的休息环境。

3.4住宅设计中的软装饰

软装饰物的搭配在室内住宅设计中体现出了中要的功能。软装在整个住宅设计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窗帘灯饰还是墙面壁纸,在设计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对色彩,布局以及材料和空间完美结合,最终达到低碳效果,与住宅的整体设计步调一致,实现最终的空间统一。例如,墙面的粉刷可以使用环保性强的呼吸硅藻泥,窗帘可以使用天然的亚麻制作,灯饰既可以使用奢华的施华洛世奇水晶灯也可以使用常用的环保节能灯等,节约能源的同时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软装饰进行搭配使用,和实际整体达成统一。有的住宅设计通过极简的设计理念完成,有的住在设计体现出奢华的住宅品味,在对住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进行低碳理念的设计方向是较为广泛的,设计师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被低碳理念所限制。采用创新的设计模式,创作出更好的方案。

4关于低碳理念的设计案例研究

环保材料的设计多种多样,竹子也是被经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一定的天然性以及环保性,成材快,价格低廉,无污染,耐久度高。因此竹屋的设计在环保设计方式中被更好的发现。将竹子用于竹宅内部装修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四川的一些城市被应用,通过竹子对室内环境进行布景,竹制的家具桌椅以及窗帘隔断,采用整洁的竹节对室内空间进行切割,让整个室内环境充满自然气息,这一设计主题实现了闹中取静的设计效果,身在闹室,心在竹林。

5结束语

关于低碳的住宅设计理念,正在发展和实践过程当中。在一些建筑工程里,体现出完美的设计成果,这一理念一经实践,就得到了多方关注和好评,住宅室内设计师也再对整个住宅设进行研究完善,相信更多的优质住宅室内设计作品会在未来的低碳生活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于季菡.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宅室内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1):33-34.

[2]邱素芳.基于低碳理念的紧凑型住宅室内空间増值设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郭婷.低碳理念下住宅室内设计[J].建设科技,2016(23):40-42.

第9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市从1990年代初开始步入老龄社会,现今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4%,但是为了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的设施和场所相对稀少和单一,严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有着敬老的优良传统,老年人过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现在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远见的企业,北京东方太阳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把握住老年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以“全新退休生活领跑者”为开发理念,投资开发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老年社区――东方太阳城。规划设计以绿色生态为指导原则,把阳光、绿地、水体作为基本设计要素和生态资源,以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为设计手段,科学整体地从规划、建筑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系统地采用了先进适度的技术,节约能源、促进环保,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老年社区。

规划布局

项目选址位于顺义区潮白河畔,原为河滩地,20世纪下半叶潮白河由于上游水库的建设,流量逐渐减少,局部河段形成枯河,项目所在地因此逐步形成林地。选址于此体现了节地的绿色理念,基地现状植被良好,地形平坦,向阳临水,生态景观资源丰富,为打造绿色生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基于场地的自然特性,东方太阳城采用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各类建筑按功能与造型的差异进行归类和集中,形成7个主要的组团,以岛式布局的手法散布于基地的大片绿地中。由于基地远离市区没有通常的市政条件,规划设计利用绿色生态手段,结合地势设计了近16万平方米的水体,起到雨水的收集与排放、防洪调蓄、改善小气候的作用。经过规划布局,绿地、水体、居住组团互相分隔、包绕、穿插,空间元素呈现相互开放的结构形态,这种空间结构保证了充沛的阳光,流通温润的小气候环境以及良好的视觉景观。为了保证人与阳光、空气、水体、绿地尽可能地亲和,东方太阳城采用低密度开发的策略,其中,一期容积率为0.45,二期为0.56,三期为0.80。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通过系统的生态景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开放空间的规划结构。

首先各组团空间以穿插包绕组团的水体和绿地为景观组织的核心,有的组团以自然流畅的水面为中心,建筑顺沿池岸自由排布;有的组团以规整的水系为景观轴线,形成几何化的空间;的组团贴临运动绿地线性布局;全部建筑向绿地开放。各个组团独特的空间形态强化了组团的可识别性,同时也形成鲜明的景观主题。组团内部空间配合各自的景观主题配种富有特色的植物,精心设计邻里庭院、室外小品以及步行系统,形成视觉丰富 由公共领域向私密空间逐级过渡的景观体系。

东方太阳城的景观设计不仅有形态上的系统考虑,在空间序列上也着意安排,重点在于主要出入口和干道沿线,利用栽植和地形形成空间的收放、引异、屏蔽,并通过水体空间的穿插,特色花卉树木的栽植形成一系列富有变化令人愉悦的景观走廊。

适应老年生活的社区建筑

东方太阳城为适应老年生活并达到“退休生活领跑者”的设计理念,从规划、住宅单体、服务配套设施、社区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精心考虑。

1.环境设计

每一社区按照功能的差异被赋予相对独立的外观现象并通过绿地水体空间形态、植物配置等强调各自的视觉特性,形成良好的空间导向性。

出行安全性借助于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得以实现,车行、人行、高尔夫专用球车道各成系统。车行系统分级设置一级路为主干道由南向北将各个社区联通,二级路为次干道连通主干道与各社区,人行系统尽可能与车行系统分离,供行人及骑自行车人使用,并在居住单元、公共场所和各类景观绿地之间建立了全面安全便捷的联系。并尽量减少与车行的交叉。在人车混合交叉地区设必要的限速装置主要车行道采用曲线路型以减缓车速。小花园风景地带步行道结合小品建筑设置充分的座椅供老年人中途休息,在多层公寓和公建场所设无障碍电梯及残疾人坡道等无障碍设施。

2.户型设计

除针对老年人机能衰退引发的特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外,在住宅设计中重点考虑下列内容:

①住宅类型的广泛性,针对不同收入阶层老人,有公寓、联排住宅、独立住宅等类型户型面积从70m2的一室一厅公寓到有500m2的独立式住宅,不同阅历的老人相聚在这里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归宿,使他们乐于交流感受,心态平和地从新鲜的视角感悟人生。

②注重公寓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如一居室的起居间开间为3.6m2,二居的开间为3.9m2,三居更大一些二居面积在95~102m2,小三居面积约125m2,起居、餐厅分设,三卧二卫,并带小面积工人房(公寓平面图)。

③对老年住宅形态进行了积极探索,考虑到老人身体较弱的护养要求,较大户型中均设工人房,在老人健康时期可当作贮藏室。在联排和独立等较高标准住宅中突出两代居的设计理念。首层均设带独立卫生间的南向老人主卧,并靠近起居厅,可方便出入户外。户型均为平层不设错层与高差,联排住宅受传统四合院启发采用内院式布局,并在露台庭院设活动百叶门提供老人专用的户外活动空间。

④立面造型平和健朗,采用自由组台的坡屋顶造型平实又不显拘谨,考虑到老年人视网膜黄斑衰退,对黄色系比较敏感,外立面色彩统一运用黄、橙、红等柔和又醒目的色彩,以涂料为主;联排住宅以坡顶为主,平坡结合独立住宅采用口坡顶。

3.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考虑到社区离城区较远,配置了相对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集中布置于中心社区,位置居全社区中心地段,方便各社区到达。中心社区的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围绕中央水景呈集群式布局,中央水景是直径120m的人工湖,周边是宽敞的亲水步行街道,正南是步行街放大形成的太阳广场,也是中心社区的主入口。中心会所功能齐全,地下一层为农贸市场与物业管理中心,首层设有超市,精品店与各式餐厅,二层为中心大堂、多功能厅、图书馆、活动室,三层还有各类活动用房。健身中心位于中心水景以东,包括室内综合球馆、游泳池、健身房及保龄球馆。中央水景正西是零售中心,有银行、邮局,各类便利服务、饮食集中的区域,为老年居住者提供了极其方便

的服务。中心社区还建有旅馆,为来此作客和参加各种老人节活动的外地老人提供了多种形式与价位的住宿。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创造了超出一般社区的优势服务。

除中心社区以外各居住社区也配备了小型服务中心,方便日常使用。

水体与生态设计

东方太阳城重视绿色生态设计,把它作为落实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技术保障体系 绿色生态设计要求“对影响所规划地区的自然界力量进行生态学的观测”通过观测确立最适合这些自然条件的设计形式,它们不仅承担人类需求的社会功能,也参与物质能量循环,承担着生态平衡的自由功能,而绿色生态设计谋求两种功能和谐统一。东方太阳城结合原有地形,把低势地面围成湖,保留大片绿地加以种植改造,绿化和水体不仅是景观要素也是环境优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包括雨水管理、废水处理系统、植物调节改善气候条件、通过水体创造舒适小气候及清洁能源的作用。

将水体设计了丰富各异的形态:当水体融合在社区内时,呈规整的水系,几何形的湖岸铺装和种植方案结合岸边的几何图案;当水体在开放的空间中,呈自由的水岸线,活泼流畅、植物配置也富有不同特色,其形式更是多样。有亲水型的,如中心湖面的亲水平台、观渔小桥、自然荷池、十字水渠……人们可以靠近它在岸边漫步、在水中荡舟还有观景型的,如喷泉、叠水…置身于缤纷各异的自然景观环境中对贻养老人之心情、增进身心健康提供了环境保障。

生活给水来源于自打深井,经水箱自洁器消毒处理后供小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经管道系统集中至中水站,一二期工程共用一个供水站设计规模1700m3/d,在中水站经过两级接触氧化处理后再经过滤水器处理,达到国标要求的《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质标准》,中水站处理后再经一片人工土壤(约667m2,1.5m深)及其上种植的强过滤作用的植物渗透净化技术(植物主要是芦苇和菖蒲),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提高景观湖水的水质标准。未经这步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道路洒水与绿化浇水。

雨水的排放与消纳也以景观湖为最终蓄水体,通过截污、截留、循环、生态修复后“自然净化”“自然排放”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设计。

1.利用地形地貌

屋面雨水就近汇入建筑附近的低势绿地(低于道路路面5cm~10cm)明显削减了雨水径流量,去除了初期雨水污染物,也节约了绿化用水。低势绿地的溢流口或其自然坡面与输送排放雨水的绿化浅沟连通,路面和停车场雨水则先汇入附近低势绿地、带状绿化截污带或路边浅沟对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截流截污后输送排放;对污染量较大的集中停车场在排水沟内设置特殊的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装置,将污染的初期雨水分流,通过污水管系进入中水处理站:在流量较集中的排水区域还设置浅沟,底部设碎石调蓄空间和雨水调蓄池,并设置提水景观设施,增加补充地下水量改变局部景观效果。

2.对部分堤岸修整改造

修建一些岸边生态岛,通过修建岸边净化带及不同的植物种植和微生物生态处理,达到自然净化的功能,对湖岸设计的变化使其形成水流扩张区、缓冲区、静水区,水流在湖体内减速、转向,加大湖水的循环,既强化湖体的净化功能,同时也改善湖体和小区自然景观效果,使水体能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同时利用人工土壤植物渗泸净化技术对中水进一步处理,提高景观湖水水质标准。

3.削减雨水峰流量

增加雨水的就地消纳,由于基地处于河滩低洼地势,削减雨水峰流量。对湖体溢洪口和排洪渠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水体的调蓄容量,提高防洪标准。

综上所述的水系统的设计与生态应用,节约了大量地下水资源,雨水经有效的入渗措施,涵养了地下水,维护了自然水循环的环境,仅小区一期工程用地总面积29ha其中建筑基底用地3.9ha,道路(含广场、绿化停车场)用地6.0ha,绿化用地15.30ha,人工湖占地3.18ha,为人工湖补充了雨水8.7万吨;小区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51.70ha建筑基底用地9.224ha,道路(含广场、绿化停车场)用地10.6ha,绿化用地27.56ha,人工湖面积4.5ha,为人工湖补充了25.2万吨雨水。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根据一期、二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一、二、三期工程平均可利用雨水量将达到70万吨。

对雨水利用有多年技术研究经验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东方太阳城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中提出了许多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计算,配合了东方太阳城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及污水零排放的设想,为东方太阳城的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建筑节能设计

从项目始建以来,建筑的节能设计一直是作为重要的措施贯穿设计全过程,基于我公司在参加北京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作了一些探讨性的方案与工作,2001年8月即向投资方提出了在东方太阳城项目实施绿色、节能设计的理念和再生能源使用的可能性,得到了投资方的响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因而确定了分步采用,逐渐深入的水、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策略。

首先在期工程的来访中心采用了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地热能达到节能目的,并采取回灌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耗,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一期工程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在二期和三期工程中加以了推广,公寓、联排住宅和所有公建项目均采用井水源热泵技术、独立住宅全部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在独立住宅中,每栋别墅或四合院独立采用一套地温循环冷暖系统。末端方式夏季为风机盘管制冷冬季为风机盘管或地板辐射采暖送热。从2004年6月开始运行经过测试地源热泵的热温度全年稳定,夏季其冷源由土壤源热泵组织供12/7℃的冷水,夏季房间温度达到24~26℃,冬季的热源由土壤源热泵机组提供45/40℃的热水,冬季房间温度达到20~24℃,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51,较传统空气源热泵高出40%,运行费用为普通空调的50%~60%。系统方式的选择可根据用户要求在设备机房内切换,热泵机组采用法国CITA公司的产品,在双方配合下成功地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虽然发展商在前期一次投入较高,但却实现了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经济与节能效果运行费用冬季为14.3元/m2,夏季为13.4元/m12,冬夏合计27.7元/m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