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精选(九篇)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第1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62-02

目前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均已开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农产品贸易,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国家从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

(一)美国农业信息化

在美国,农场主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网上销售产品,使美国人民能够在网上顺利地购买产品,购买生产资料,查询生产技术等,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还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所需的意愿进行,避免走购买产品的弯路。美国政府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可能涉入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如信息技术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在政府的组织、管理和投入之下,美国高水平的农业信息化不仅保障了美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世界各国共享其农业科技信息,促进了世界农产品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德国农业信息化

德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方式是以农村为主体,从建立村庄、道路的信息系统入手,利用电脑软件来记录所属村落的每块地的规格和价值,并开发电子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向农户提供各类农业信息,如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市场信息等;为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力度,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德国几乎所有学校均开设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这不仅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使农户通过网络得到最新的农业信息。同时政府还着眼于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农业模拟技术、计算机决策技术、精确生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有力地保障了德国农业信息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了德国农民增收,达到了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并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经验。

(三)日本农业信息化

作为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日本的农业信息化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农业生产部门中,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二,其中,农林水产省的农副产品情报中心负有向各县农协农副产品价格、产地、市场交流等情报的特殊任务。从家畜的品质、饲料配方、饲养等各个环节他们均采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分析和管理,做到管理和饲养精准、精确。近几年来,日本政府努力开发农村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网络信息服务接口,通过网络收集相关农业信息,根据当地地势、气候、资源等因素,构建特色农业服务网站,并不断加强农业信息利用者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日本这一模式由农产品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者共同合成,使日本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因特网农业经济模式。这典型的农业生产转型、农村经济转轨,为世界农业生产国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提供了经验。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多种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技术性研究,其中包括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随后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发了“金农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建立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以及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打开了全面开展农业信息化的新局面。政府各部门的政策、科技服务等农业信息也同时向农村延伸,电视、电话、计算机等基础设施逐步推入农村,初步建立起农村信息化的氛围。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科技、水利、气象等合作部门或独立地建立了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和培训网站。如今,我国农业从生产管理,农村从文化教育到文化生活,信息化已逐步得到普及。并且在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农民获利的痕迹。

三、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政府通过建立以政府为支撑的体系,利用政府自身的优势为国家农业信息化创造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以立法的形式和必要的相关政策,全方位地规范和引导农业生产发展,全力以赴力争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和基本收益,并努力健全政府的领导方式,维护美国农业市场秩序,保证美国农民利益,使美国农民任何时候都能够进行公平交易,公正消费,放心作业。政府实行科技信息“完全与开放”的资源共享政策,推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实施,使美国不论是在工业方面发展迅速,同时也使国家农业得到繁荣。

(二)日本模式

为保障农业信息化的有序和顺利运行,日本政府首先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充分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及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其次,利用网络优势完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分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办,即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属于国家所有;二是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统,由日本农协自主统计数据并进行,这系统由各农协主管;这两个系统相互配合,使每一个农户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农产品价格以及生产数量,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的放矢,确定和调整生产,使自己能够比较明晰地掌控生产。

(三)法国模式

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法国政府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独具一格,首先国家财政对农业生产大力支持,然后不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其他专业技术协会、行业组织的相关信息服务等私人部门对农民提供农业服务时也一般只收取成本费,甚至免费。整个国家主要关注服务主体。国家农业部时刻向社会颁布农业信息,如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动态、权威统计数据等;农业商会传播农业信息技术、组织专家及学者授课、举办培训班、协助经营和管理等;培养人才。

(四)印度模式

印度也是一个农业相对较发达的小国家,其农业人口较多,他们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历经沧桑,最终找到了适合本国的发展合理的发展模式。该国发展农业信息化是由中央政府主导,依靠政府的基本发展项目,获得农民帮助;政府负责项目实施,农民协助工作。并实施的“知识信息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服务于广大农村。该项目的前期工作由政府做,实施运行由农民完成,真正做到政府与农民互帮互助,同时又培养了一批农民信息技术人才,为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化铺平了道路。

四、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功模式

(一)北京模式

北京因为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始终把“整合”放在发展农业信息化最重要的位置。北京所倡导的“怀柔模式”就是在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宽带、光缆遍布到各村各镇的各信息化点上,各信息化站点再利用无线通信网将信息和反馈到农民手里,这样就构造了一个“(无线通信网)+地网(宽带数据网)+人网(信息服务员)”有机整合的农业信息化网络环境。主要支持点:企业为主体、信息员为骨干、农村信息驿站为结点。

(二)河南模式

河南省实施的“宽带和电视机入户”模式,该模式主要基于省际卫星的功能,由基站统一接收卫星信号后,再利用网通传送,采取机顶盒技术,以电视机作为信息接收终端,通过IPTV技术实现农户的远程互动视频点播。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作为“网通模式”,即利用“河南网通”或利用的宽带网络资源来传输农业科技信息等,拓宽了农民的信息视界,实现了一网多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湖北模式

湖北省最近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由农民自主拨打热线电话向农业专家咨询技术和管理等信息,建立“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多种传输途径为补充,如自动语音、专家热线和现场农业技术指导等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为农民提供真实的信息。这种方式效果明显,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和销售等技术和非技术问题,确保了农业技术有效实施。

(四)江西模式

江西省明确提出要领导统一组织和规划,制定统一标准规范,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政府集中力量把江西建设成为电子政务大省,将省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200多家省直部门与11个地区市、109个县党政机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促成良好的领导保证,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此外,中国国内还有许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如“吉林模式”、“嘉兴模式”、“神农模式”等。这些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特色各异,但都是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寻求适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模式,从而推进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巍.福建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2]张敏,张立新.浅析农村电子信息化建设[J].数据库与信息管理,2008,(2).

[3]孙建军.信息资源管理概论[J].东南大学,2008,(11).

[4]卢丽娜.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4).

[5][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第2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一:新农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农业是我国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为此,我国将农业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畅想,以求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得到更新与优化,经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模式

1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将对经济管理的重心放在工业发展上,往往忽视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由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经济管理制

度的认知不清,在农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予以支撑,导致经济管理水平低下。例如,采用合作制的形式来开展农业经济,在分配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出现经济纠纷,是制度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1.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管理队伍来予以支持。但就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管理队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村大都相对偏远,经济水平、文化素养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稀缺,是影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致命伤。

1.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大都是采用人为纸笔的形式来进行管理,涉及的数据众多,记录、整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经济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是管理模式滞后性的重要体现。

2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具有创新性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补充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规章制度,将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构建创新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产品发展方面,应加强对农产品种类的培育,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为农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农村应优化农业发展设施,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并构建问责制度,实现权责明细化,设施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灌溉设施、水利设施、农耕机械等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聘请高素质、专业性的年轻经济管理人才,将最新型的管理观点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让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建立一支现代化、专业化的经济管理队伍。另外,农村应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学习城市的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核,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是进行考核。例如,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例如,在销售一批苹果时,传统的销售形式大都是采用将苹果运输到市场中进行销售,若始终以此种方式进行销售,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专业性人员会创新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多元化、信息化。

2.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发展农业经济我国也出台了诸多相关的政策,并将具有现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农业经济运行中,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应借助信息时代的大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网站,将各类农产品的详情上传至网站,可供采购商进行筛选,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既节省成本,也能扩大影响范围,开拓新型的农业增收平台,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另外,应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的拓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动力。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应紧跟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对象,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与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5.

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经济在信息时代下迎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慢慢走向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但是,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基于此,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实施对策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满足农经信息化。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创新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制。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管理服务机制,使土地流转可以规范进行,并且有利于配置合理的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智能化、服务规范化、交易电子化,加快信息化经济管理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

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近年来在农业信息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在此期间,一批从事品种分析的专家开始参与到国内外一些大型会议中进行演讲,建立了专业期刊,而且决策层开始越发关注和倾听农业信息分析专家对于形势研究后所提出的建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到我国的农业信息分析工作的确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一个大的飞跃。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农业网站的建设情况和农村网络的普及率远远落后于那些农业发达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所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匮乏,缺少全国整体规划;农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发展不均衡,尤其在实际应用与成果转化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农业信息的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大部分农村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信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明白现代信息技术还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最为缺乏;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仍处于部门分割、分散无顺序等状态,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事业、科研、行政及其他社会力量缺少科学的分工和配置,导致这个行业情况较为混乱及资源过度浪费等现象;此外,我国还有很多部门从开始的合作研究逐步演变为协助他人研究,这严重影响到我国自身农业发展的进程;最后还存在一个本质问题农民,由于农民的专业素质不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较差,并且无法承受昂贵的网络成本。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一个跨行业、跨年部门、跨地区与多种工作聚集成的大工程,在各个阶层都有涉及,在政府的组织下,在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规划统一,分工明确,才能顺利发挥作用。所以,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缺少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必须进行一定的基础性投入。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支农资金,并且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同时,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对农业信息化产业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减少税收等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

(二)整合资金,加强合作,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涉农部门和涉农信息的共享交流机制,将信息规范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制度,并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农业信息网站的建立,使共享涉农公共数据成为现实。并且应加强对农业信息的加工与收集。针对农民、农业对信息的需要,强化农业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发掘及采集整理信息的工作,保证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使农民、企业、政府能够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而且能为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提出可行的策略,特别要重视与通信运营企业和广播电视传媒等企业的合作,将会为降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三)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农民培训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教育的普及。通过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能够提高其科技素质,提高信息化意识。其次,壮大农业信息服务团队,并且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可以通过逐级培训和在线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各级信息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培养一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尝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参与研制开发农业信息技术,为建设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与帮助。

第3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镇江农业;电子商务;模式;SWOT分析

一、引言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交易活动。它为农业科研、生产、经营单位、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搭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创建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该平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完成对农产品从研、产、供、销,最后到达用户手中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其优点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日趋信息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农业是信息化社会中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探讨网络经济下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镇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镇江市各地本着以信息化装备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理念,借助农村信息化工程,组织实施了“三电合一”、“四电一站”、特色农业网站、镇村服务站点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工程项目,着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全市形成了市县有信息服务中心、乡镇有信息服务站、行政村有信息服务点的信息服务网络。

(一)业务模式

从业务模式来看,镇江的农业电子商务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以农林部门网站为主要形式,提供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管理办事等综合信息,发挥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功能;二是各类农产品的信息,以镇江的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涉及苗木花卉、五龙神有机大米、有机果蔬、黑糯玉米、有机畜禽、绿壳鸡蛋、地道中药材、优质茶叶等农产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向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信息,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技术和管理信息服务。尽管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存在不少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功能欠缺,交易模块环节设置不合理的环节,有些不易操作,互动性较差,不能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真正功能。

(二)组织模式

从组织模式来看,镇江政府、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生产流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农业电子商务运行,政府在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是依托企业网站宣传其生产、产品等,并由农业合作组织领衔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活动。所以由农业合作组织将特定领域的包括农户和企业等供需各方主体组织整合起来,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作用。

(三)运营模式

从运营模式来看,镇江政府通过推销、网上销售、葡萄节大型活动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现在每到收获季节便有大批的南京客商抢购。据了解,目前镇江每年有10万吨优质大米、5万吨蔬菜、2万头肉猪、100万羽家禽、5000吨禽蛋、2000吨水果、5000吨食用菌、100吨茶叶进入上海市场,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现阶段镇江的农业电子商务,处于稳步发展中,但离真正的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用流于一体的全面、全程电子商务还有一定差距。

三、镇江农业的SWOT分析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镇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发展镇江电子商务策略加强镇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优势,提升镇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促进镇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

第一,镇江农业丘陵资源极其丰富,这对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镇江位于长江江南岸,属丘陵地区,地质条件好。这不仅构成了镇江农业主要以林、果、茶等丘陵地产的农副产品为主体的特色,也为从现在乃至以后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基础优势。同时,镇江紧依长江,水产、水禽等主导特种产业基础依存。

第二,镇江规模农业项目投入较大,极具后劲。镇江一产所占GDP比重一般在5%左右,镇江对农业的依存度较低,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实力。对规模农业项目中民间资本、工资资本及外商资本投入,镇江近年来有所强化,尤其外资农业项目投资额十分强劲,资本的投入为今后农业项目注入了活力。

目前镇江市现有3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近三年来累计实现农产品本港出口5185万美元;外向型农业发展正呈现出单体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独资为主、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以及培育龙头带动出口四方面特点。2008-2010年三年间,共吸引外资农业项目52个,总投资6.49亿美元。全市现有农产品出口企业30多家,主要以调味品、米果、木地板、猪棕、柳制品为主,近三年来累计实现农产品本港出口5185万美元。(数据来源:镇江市农林局)

第三,积极的政府支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近年来,镇江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十五大”报告别强调“抓紧研究和推进电子商务”。这一切都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劣势(Weakness)

第一,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不足,客户群体不多。纵观农业网络,主要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型网络与企业创办的运营型网络。在这个网络世界中,农业信息的、传输是强势主体,而农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不足。从镇江农产品的商务活动领域来看,信息流大多采用了电子化的手段,而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电子化应用程度还都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

第二,镇江农产品的属性、标准化、品牌化障碍。农业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在不恒定的自然环境中易腐烂、易变化。另外,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有着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这导致了目前农产品交易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势必会制约镇江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第一,镇江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其主要任务中包括: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继续实施农民上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快“四电一站”建设,形成传统媒体与电脑网络互为补充的信息传播新模式。加强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等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预测和预警系统。同时建立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息网络体系,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普及公共上网点。建立全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组织开发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培育现代农民的各类信息资源,如技术、生产资料、市场、产品交易、村务公开、远程教育等,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第二,镇江全新的农业服务。电子商务时代注定了农业必须将传统服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造新的农业服务产品,拓宽农业服务领域,满足农民对农业服务的多种需求。

2010年1-8月份,丹徒宝堰镇新增高效农业面积约2600亩,建成规模生态园2个,配套了3600米基地内路面硬化、500米U型渠、300亩钢架大棚以及一座小农桥等基础设施。该镇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充分利用各种展销平台和媒体,做响有机稻米、特种水产、应时鲜果、设施蔬菜、有机茶叶等品牌农业知名度,并以合作社、生态园为主体,注册商标、申报品牌,打造宝堰特色高效农业品牌。(数据来源:镇江市农林局)

(四)威胁(Threat)

第一,镇江农产品竞争的压力。其他地区优质农产品和优秀农业企业的大量涌入会对镇江农产品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第二,镇江农产品的物流问题。电子商务是无库存的交易,顾客所需商品不能出现断档和脱销。农产品是种类繁多的实体商品,生产单位小,配送呈现多点次的特征,物流技术难度高。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易腐烂、易变化,物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要进行大量投资。这些方面有效实施仍需完善。

四、镇江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一)结合B2B和B2C的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主要采用的都是B2C和B2B两种,两种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从表一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能结合B2C,B2B的各自的优点,将对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有成效。镇江可以借助于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在B2B和B2C这两种模式中引入一个"供销中介"的环节。供销中介的主要职能:一方面,可以直接同广大的农户打交道,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户的生产情况,给信息网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对农产品进行统一调度,有利于开拓营销渠道,这样对广大农户有非常大的好处。

(二)农户+政府部门+企业的模式

结合镇江农户生产较散的情况来看,在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化的进程中,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与积极引导。在农户+政府部门+企业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由政府作为中介,既给农户提品的养殖、供求以及培训等信息,又给需求企业提品的供应信息等(见表1)。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通过对镇江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农产品自身特性以及农产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给出一个创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架构。

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与现有诸多模式相比,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农产品交易过程。不仅提供信息流,还包括物流、资金流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对来说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镇江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不能照抄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除了企业、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的积极参与外,政府也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技术指导,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镇江农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快速发展。

五、镇江农业电子商务应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和电子商务,需要寻找一个适当的结合点,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透明等优点,其发展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和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作用也是巨大的。

(一)加快镇江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为了适应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标准化和销售策略;另一方面,政府行业协调机构应当尽快引导广大农民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加快镇江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加强镇江农业网站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网站的宣传和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垂直化农业网站的建设。建议加快农业网站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完善网站的功能,并让农民了解这些网站,重点加强垂直型农业网站的建设,形成专业性社区,切实为农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针对。提供全面、丰富、准确、及时的科技、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开拓市场空间,扩大了解市场的机会。先进的农业技术信息有利于农民的增产增收。

(三)加强镇江物流水平的建设,解决农业电子商务的配送问题

农业电子商务的配送问题能否解决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镇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让这一个具有前景而且有意义的行业良性地发展壮大,是政府以及科研机构共同的目标。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选择合适、恰当的模式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鼓励多种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并适当地扶持有优势的模式。镇江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经营的经验,克服自身不足,最大化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5):23-27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EB/OL].省略.

[3]李兵.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J].中国信息界,2006(22):31-34.

[4]Poole.B How will Agricultural E -Markets Evolve?[C].PaperPresented at the USDA Outlook Forum,Washington DC February,2001:22-23.

[5]赵岩红,李林,吕继兴.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经济与科技,2006(5):24-25.

第4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以及农业发展的需求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能够使其覆盖面得到不断的扩展,也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但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说这些还不足以让其快速的发展。相比于国外,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应政策法规方面做的还不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地的去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相比于在农业上进行资金投入反而更愿意在城市的发展上进行投资,这样必然就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2.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前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比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比较忽视相应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对相关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对如何采集、筛选信息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没有相应的方案,这些都影响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

3.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已初见规模,但从具体的体系结构设置来看,存在着“倒金字塔”的现象,就是越高级别的政府设置的服务机构越多,而比较基层的政府设置的服务机构就比较少,这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不符的,在基层农业信息建设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结构设置不健全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观念的转变

要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在观念上要加以转变,要摒弃以往的传统的农业观念,向现代化的农业观念转变。要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在那喊口号,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在实践中推进农业信息化,将相关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并实时跟踪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积累农业信息化的经验。观念的转变决定行动的导向,转变观念就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并实时的公开信息,让农民实时的了解信息化的应用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以激发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以此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2.完善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为此,要进一步的完善服务体系,让农民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开拓销售渠道。其次,要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当前应用的服务模式比较多,有语音服务模式、网络数字服务模式等,不同的服务模式有不同的优势,但仅有的服务模式还是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要做好推广工作,结合自己地方特色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园区,并将其作为示范点对外进行宣传和展示,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3.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高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大对农民有关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对农民开展专题知识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传授相关的信息化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最后要建立一支专家指导队伍,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

第5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JSP;MVC;构建数据库

1前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逐渐的走进人们的视野。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普及,是提高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好帮手,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上文所言,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并在发展中创新经营新模式。在一些农业强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的农用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状态。但就我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机械化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的十分落后,行业间信息技术交流极其匮乏,这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也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2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普及,我们的生活已经渐渐地离不开信息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从国外的一些农业强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2.1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是迎合时展的创新型工作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信息管理技术发展也相对成熟。从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实践中来看,农业机械信息化对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2.2掌握发展最新动态

通过农业机械信息化,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农业大国政策方针的变更,使得我们能够顺应市场发展新风向,对本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达到农业发展的最优状态。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使得行业之间彼此更好的了解,更好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2.3资料的有效管理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的信息资料进行储存、收藏、保管,这不仅方便了我们对资料的整理,也方便了我们日后查询资料。例如,我们在资料库上登记各类农业机械的型号以及市场资源拥有情况,可以方便日后某工作需要这项仪器时能够快速的找到它。

2.4在线咨询

农业机械信息化还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网上咨询的功能,当作业人员对农机作用方法等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对相应行业的专家进行在线咨询,方便快捷。

3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利用Struts框架对WEB页面进行开发。为了使WEB在农业机械化中发挥它应有的效应,我们选择采用JSP技术来对WEB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利用JSP的特点来发挥WEB的效用价值,使二者相得益彰。

3.1利用JSP技术

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它是由许多家公司一起建立的。JSP是在传统的网页中插入Java程序和JSP标志而形成的。JSP的工作方式是接受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再通过访问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出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即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WEB在接受到用户想要访问JSP的请求时,WEB对其中的程序片段进行操作。最终返还给客户的结果除了执行的结果以外,还有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为了使得WED页面的动态效果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一部分Java程序只需要插入集合。而这些操作的过程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不显示在客户端,客户端只显示操作的结果。

3.2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部署性快、可维护性高、重复使用性高、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的管理,是为了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配而存在体系结构,在这个体系结构中,控制器是模型和视图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通过控制器的信息传递,得以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选择适宜的结果呈现给客户。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也是一种分离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的方法,当WEB页面需要呈现给客户一些处理的数据或是一些个性化的数据时,程序端将不需要重新编写,只需要借助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进行传递即可。

3.3数据库的构建

想要对农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库的构建,第一步就是要对所有农业机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项农用机械的信息构建一份数据表格;第二步,对所建立的数据表格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数据表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表格之间的联系,这样便构成了农用机械信息数据库。若要研究某一地的农用机械信息,则根据该地的农机统计表进行上述分析与统计,便可得出该地的农用机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4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尚不成熟的现状,对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得出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案。关键是利用JSP技术,在WEB的农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运用了Struts框架的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结构,使农业机械信息实现了所需的功能。并且构建农用机械信息数据库。给农业机械化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推动我国农用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阮志奇.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

[2]本刊讯.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颁布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报送系统用户手册[J].河北农机,2014.

第6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模式 因素

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也被称为农村财务信息化,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发展组织,具有一定的盈利性与服务型。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以此改变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现如今,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资源,能够实现农村信息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一、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从实际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起到影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村账村管模式、村账委托模式、村账镇管模式,由于农村财务信息运转不同,导致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1]。

(一)村账村管模式

村账村管模式主要是指农村经济组织对财务人员以及财务账册进行分配,在进行核算的时候需要在村委会与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完成,所有的财务信息需要定期公开,保证财务资料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村账村管模式最为主要的特点是所选用的财务人员是熟悉当地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的人员,能够保证对当地资金的管理。另外,村干部需要对基本资产以及负债现象有所了解,根据农村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村账村管模式的缺点是容易导致村财务被村干部与会计人员所控制。

(二)村账镇管模式

村账镇管模式主要是在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构建村级管理中心,实现对集体财务的核算与管理。在村账镇管模式下各村的报账人员需要经过负责人的同意与审批以及理财小组的审核才能对资产进行审核与核算[2]。村账镇管模式的特点为:可以进一步将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突出,有利于构建切实可行的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其缺点主要为:不却被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村账委托模式

村账委托模式主要指在乡镇农经站构建会计中心,以此用来完善村账镇管模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村账委托模式需要经过村组织与中心的统一并形成书面授权委托书。农村会计中心包括主管会计以及联村会计,作用是方便收支核算。另外,在农村所治理的理财小组主要的工作便是对所支出的账面进行审核,对资金支出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从整体角度分析,村账委托模式与村账镇管模式有着诸多相似支出,对象均为会计中心,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得知村账委托模式在核算方面存在非常多的弊端。

二、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信息化发展视屏

众所周知,在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进程之中,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从1995年开始我国所开展的“金农工程”便将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制高点[3]。现如今,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性,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便是农村财务信息化完善需要积极遵循农村信息化管理制度。根据笔者调查与研究,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像信息孤岛现象、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缺乏安全机制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需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在保证农村财务信息灵活性与适应性的同时,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以此推动我国农村资金管理的有序发展。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说我国的会计信息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那么会计信息则会受到管理认知水平的约束,从全局出发,财务管理制定的有效性能够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完善,但是在整个经济活动之中财务管理人员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4]。

第一,村级干部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导人员,并且也是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的主要推动者,在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各大地区村干部所出现的不良作风对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方面。比如部分村干部明目张胆地进行拉票,或者在应聘为村干部之后花钱没有节制,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贪污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村干部没有做好榜样,或者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均会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形同虚设。第二,部分农村地区所采用的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不仅是信息统计人员,并且还是会计核算人员,导致财务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5]。第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最大的受益者为村民,村民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公开管理职能对财务管理信息有所认识,比如国家所制定的各项补贴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管理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对村干部使用资金进行监督,并且可以对集体资金有所监察,对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需要积极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育,引进高素养、高水平人才。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信息建设之中,以此用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得到有序开展,并呈现出诸多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村账村管模式、村账委托模式、村账镇管模式,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我国农村财务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还存在诸多弊端,需要积极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臣.探讨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因素[J].科技与企业.2014.23:24.

[2]彭鸿.刍议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J].农家顾问.2014.15:1.

[3]陈鹏飞.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344-345.

[4]牛学义.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0:212.

第7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按照中国社科院汪向东教授的说法,“沙集模式”是指: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自己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使得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塑造出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种新商业生态,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户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沙集模式”中,“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就形成了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沙集模式”是历史的产物。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农民通过开网店,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在2006年,当地三个年轻人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经营各类小商品,但从2007年开始,生产、销售拼装式的实木家具。发展在2008年,带动了周边农民开办网店和家具厂的热潮。目前全镇在淘宝集市上一钻网店195家,两钻网店157家,三钻网店100家,四钻网店43家。2000家的网店带动一条产业链条,目前该镇拥有16家物流企业。农民通过开设网店,不仅提高了收入,还解决了就业和创业难题。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已返乡,而且村里还出现了上千人的劳动力缺口,治安问题也大为好转。现在,沙集镇作为一个只有1.3万户的小镇,已拥有农民网商超过千人,2010年整体销售额超过3亿元。正因为如此,“沙集模式”被人们称之为“农村的草根创造力与网络大市场结合以后产生出的一个巨大的巨变效应”。和传统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是“沙集模式”使农村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使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传统联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此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研究中心的《“沙集模式”调研报告》中就曾指出,沙集模式是农村经济中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典型。具体讲,沙集模式的核心是“网络+公司+农户”。其中,农户是主体,公司是基础,网络是龙头。在“沙集模式”中,家庭经营的农户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实体公司是农村产业化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平台所代表的互联网,则是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引领力量。从这个角度说,沙集模式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现代化道路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沙集模式”的重大意义

“沙集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意义深远。应该说,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和可能。

(一)“沙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采集信息弱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过去“公司+农户”结构下,公司控制农户、与农户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因为市场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公司手里,这使得传统的“公司+农户”结构并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难以得到农民的真正拥护。“沙集模式”则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重要要素,使农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了真正的商品需求和销售信息,这就解决了农民信息弱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定价会更低,买卖双方互相受益。由此形成的结果是,农民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改变,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还需要从城里招工补充人手不足。

(二)“沙集模式”能够直接催生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沙集模式”的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不像一些发达地区,网店是在相对发达的产业集群和特色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而是完全由电子商务直接催生出本地的主要工业。像沙集镇这样的贫困地区,信息化都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说明农村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工业化完成之后才进行信息化,而是可以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农村经济。

(三)“沙集模式”是破解“大城市病”、实现城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沙集镇,网商群体不仅有返乡大学生,还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村妇;既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网店雇佣人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木工,也有刚走上社会的毛头小伙子,甚至是还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和残疾人。通常在网店经营中,年轻人负责打理网店,老年人和残疾人从事简单的包装、打磨工作。农民们在网店生产经营中各得其所,这样既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又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还减少了大规模外出打工带来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沙集模式”也就成为我国破解“大城市病”、实现城镇化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了。(四)“沙集模式”对发展地方经济会提供一些新思路。多年来,发展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希望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现在招商引资困难重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日益导致这个代价不断加码。另外,外来的项目也“难养熟”,来的难,走的易,一有风吹草动,或别的地方给的条件更优越,可以拍拍屁股就走。而“沙集模式”对公共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却很大。特别是它具有内生性,即使有风吹草动、市场有变化,本土网商也会共同抵御风险。

三、“沙集模式”成功的条件分析

那么,“沙集模式”要能够成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本人对此梳理出以下几条:

(一)“沙集模式”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就达到1.2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3%,并保持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便捷的物流和支付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便必然会使网购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选对产品也是沙集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沙集镇是通过生产、销售拼装式的实木家具,才真正走向市场的。事实证明,以简易拼装家具这种产品切入市场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需求容量大,市场进入的门槛低,能够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适合储存和长途运输,产品拓展空间大。

(三)需要不断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随着实践的发展,沙集镇就在去年底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了完全由网商来主导的行业协会,以协会牵头制定出两个标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在沙集镇网商所使用的淘宝网平台,就实行店铺评分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并且客户在拿到并验收商品合格后,才把购买费用划转到商家账户,这就使得消费者放心,对网商构成了信用制约,有力地保证了网上交易的信用。

第8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目前,农业产业化不但已成为农业增产、农副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农业产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而电子商务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改变自身的商务运营模式,以面对市场中的挑战和机遇,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打开新的局面。但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面临着信息化基础薄弱、电子商务意识落后、电子商务人才不足以及缺乏电子商务发展的长远规划等问题。在电子商务日趋成熟的环境下,研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利用网络优势,以何种模式开展商务活动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及内容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13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占整体网民的26•5%。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不断改善、网络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备,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也将持续增长。由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必将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1研究对象

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的互联网普及率居全国之首,达到70•3%。北京是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较好、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北京市周边区县的农业产业化已在北京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实施了“燎原行动计划”、北京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设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这些工程计划的实施使得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推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和实施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扶持企业将企业规模做大,而对企业如何开展和实施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农业产业化企业如何进行电子商务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更少。为此,本文选择北京76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法收集企业基本信息、电子商务模式等情况,然后再通过访谈法对典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具体调查和分析。

2•2研究内容

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运作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直接、具体地体现了电子商务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规律[1]。目前,电子商务模式尚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描述和定义,建立了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2-7]。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农业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8-14],归纳总结出7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具体说明见表1。然后再针对北京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模式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点、农产品生产及交易特点和电子商务模式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以期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电子商务模式应用分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往往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及规模与资源的配置情况综合考虑选择电子商务的具体模式。北京76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的调查情况见表2。

3•1•1信息模式、企业网站模式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电子商务模式中信息、企业网站等模式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目前,所有的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采用了信息电子商务模式。例如,在中国商品网、世界工厂网、食品商务网等平台建立企业信息页面,形式多为静态的网页,该模式通常页面信息内容较为简单。为了更好的宣传企业形象、扩大销售渠道,许多企业采用建立企业门户网站的模式。当企业内部信息化比较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规模较大、产品种类多、客户群较大时,企业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业务洽谈或网上交易等功能。目前,79%的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了企业网站模式,其中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3•1•2利用第三方商务平台建立电子商店模式

在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43%的企业选择利用第三方商务平台建立企业店铺、电子商城、网店等形式实施电子商务,以便实现网上洽谈或网上交易功能。例如,在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网、慧聪网、中国农业网、农博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企业店铺,或在淘宝、卓越等网站开设网上商店、网上商城。利用第三方商务平台建立的电子商店不仅可以提品的供求信息、网上产品的展示等功能,还可以实现企业产品自身的线上销售。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缺乏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技能,更不具备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再加之观念及资金问题,使得农业产业化企业尚难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为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依赖第三方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以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资金限制等问题。一般情况下,通过交易平台获取信息的便利性程度越高、获得服务的便捷性程度越高、交易的安全性程度越高,企业就越倾向于应用第三方商务平台实施电子商务。

3•1•3商品批发及交易市场等企业通常采用信息服务中介模式

目前,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有采用独立搭建第三方交易市场的模式。但是,有4家商品批发及交易市场类型的企业采用了信息服务中介模式。如北京城北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其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但可以为商户提供政策法规、市场动态、检测公告等相关内容,同时对供求信息、价格行情、行情分析等信息也可做到及时,该平台充分展现了信息中介的强大作用。

3•1•4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

价值链整合模式需要企业建有功能完备的电子商务网站,以期实现企业上游的供应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及网上银行结合一体,从而构成面向最终客户完整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目前,由于资金、环境、价值链上企业间的配合及电子商务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已有一些企业开始进行企业网站与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的整合、企业网站与其电子商店的整合。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采用虚拟社区模式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虽然这种模式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它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一元素,其作用只是为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提供辅助功能。

3•2企业网站建设情况

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务交易的主要运营方式,电子商务的实施与运作依赖于电子商务系统。而网站则是电子商务系统工作和运行的主要承担者与表现者,因此,构建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非常关键的一步。北京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网站建设的情况见表3。

3•2•1企业网站基本属于信息型网站

在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的60家企业门户网站中,属于信息型网站(包括4家信息服务中介网站)的数量就达到50家,仅有10家企业网站属于电子商务平台型网站,可实现业务洽谈或网上交易等功能。从企业网站的整合功能及语言形式上看,有13家企业网站已与企业内部办公系统进行了整合;企业网站语言版本在两种(中文、英文)及以上的有23家,其中有2家具有3种及以上的语言版本。从企业网站建设的总体情况看,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网站基本属于信息型网站,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宣传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窗口。当前,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为商业交易模式、经济效益和客户关系带来的实质性价值。为此,各企业竞相投入大量资源完成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以及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现在企业不但会根据顾客需求生产相关产品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也会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更新企业原有的经营形式和开展全新业务。

3•2•2企业网站与电子商店的整合

目前,已有7家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企业网站与电子商店进行了有效整合。电子商店模式和自建企业网站模式是一种相辅相成、互补互助的关系。企业自建网站可以承载更多、更个性化的企业信息,而电子商店则可以利用网络的知名度帮助企业迅速完成网络上的推广。将两者打通并进行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可以降低对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适合的电子商务模式不但会使企业获取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许多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并非只采用一种模式,往往是综合采用多种模式。农业产业化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产业的模式,必须研究和探索出适合农业产业化企业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结论与建议

企业在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时,应首先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电子商务战略目标,然后再针对企业电子商务目标选择相应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上述分析与研究,考虑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融资渠道较窄等问题,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可以利用外包、合作、自主建设等方式采取分阶段的发展模式。

4•1第一阶段:实现经营服务信息化

主要目标:实现信息流的网络化,通过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店产品信息、网上营销,直接与客户网上签约洽谈,直接进行网络采购等。电子商务模式:此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通过信息共享、供求信息的查询和、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等,为市场开拓创造条件,企业可以采取信息模式、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和电子商店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求企业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能够使用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对客户、网站内容等进行管理;能够打通和有效整合企业网站和企业在第三方平台上建立的电子商店。

4•2第二阶段:作为产品或服务中介

主要目标:作为商品交易平台、经销商的管理平台,实现O2O营销渠道的协调、整合及联动。电子商务模式:此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采用信息服务中介模式或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企业通过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买卖双方获得相关信息,或提供第三方的网上交易平台及交流平台为交易各方提供交易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求企业吸引并维持大量的客户,并能够确保客户的忠诚;能够利用客户数据对客户进行充分分析,并对客户群进行明确的划分;在交易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能够有能力迅速扩充自己的基础设施以满足需求;能够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明确如何在业务活动中最有效地运用IT技术等。

第9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

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世行;农业科技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49-03

农村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中的过程。农业信息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要素,它包括农业资源信息、政策信息、生产信息、教育信息、经济信息、人才信息、农技推广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诸多方面[1-4]。农村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充分发挥农业信息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目前,覆盖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多条信息采集和传输渠道基本形成,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与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培养了从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5]。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如: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的供给主体缺位,瓶颈由基础网络转向涉农信息资源及应用,农村信息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低成本信息终端缺乏,农村信息化人才短缺等。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了由世行贷款实施的农业科技项目“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提供不同信息服务模式,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明确不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在世行农业科技项目中的应用效果,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农民的信息需求,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了监测,以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之路。

1 调研方法

1.1 项目概况

项目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为对象,以中科院智能所创建的“中国搜农”等网络平台为核心,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利用计算机、信息机和手机3种信息服务终端设备,采用计算机、信息机、手机和信息机+手机4种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农业信息服务。该项目在全省择优选择了38个管理规范、基础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计算机、信息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合作社信息员及部分农民社员如何利用终端设备接收、发送农业信息等进行示范、培训,并将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等信息在合作社中进行应用推广。

1.2 调研方法

为明确不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连续2年对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经营模式、使用不同信息接收终端的27家合作社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座谈交流;同时,通过邮件及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调查了11家合作社。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文化程度等特点,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其中有25个赋分指标、6个非赋分指标。25个二级赋分指标分别有A、B、C、D 4个供选答案,其中A、B、C、D分别代表4、3、2、1分,再将这25个二级赋分指标归结为实用性指标(即社员对信息获取的直接感受)、效益指标(即实际运行效果)、满意度指标(即社员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和公益性指标(即提高合作社服务功能)等4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40%、20%、24%和16%。根据受访者的答案,加权平均后测算不同模式的得分;6个非赋分指标主要征集社员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通过统计不同信息服务模式的得分,评价不同模式的效果及应用前景。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不同模式的受欢迎程度

现场调研时共发放、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3份,其中电脑模式140份、信息机模式68份、手机模式94份、信息机+手机的混合模式61份。通过邮件共发送175份问卷调查表,总共收回102份调查表,分别为电脑模式73份,手机模式14份,信息机模式8份,手机+信息机模式7份,同时通过电话进行随机调查访问。将不同模式的问卷归类后加权平均,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现场调查结果与邮件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无论是实用性、效益、满意度、公益性等单项指标得分,还是最后的总得分,大体表现为电脑模式>手机模式>手机+信息机模式>信息机模式,可见:电脑模式最受欢迎,其次是手机模式,而信息机模式最不受欢迎。与现场调查相比,邮件调查的电脑模式得分更高,这可能由于邮件调查对象对电脑操作更熟练,故更倾向于电脑模式。

2.2 原因分析

随着安徽省农村信息工程的快速推进,多数农村地区已具备上网条件,加上电脑集信息工具、娱乐工具、学习工具等于一身,因此电脑在安徽省农村正迅速普及,已成为学习、娱乐、了解掌握最新消息的重要渠道。电脑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互动性好,对信息的选择性强,用户可自主选择需求信息。随着网络信息量的加大,很多农户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信息,更希望通过网络视频来学习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术,甚至通过网络实时通讯等设备和相关专家进行互动,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因此,电脑模式成为最受欢迎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要求社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上网条件,而且网上虚假信息比较多,使用成本也比较高。

手机具有资费低、信号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普及率正不断提高。手机模式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2点:一是收发信息及时、方便。合作社(信息员)既能利用飞信等平台群发短信,又能针对特定用户发送信息,操作简单、方便,互动性好,社员既可被动接收合作社提供的病虫防治、市场等信息,又能主动向信息员发送供求、求助等信息,再由信息员通过推送平台、收集信息,再反馈给社员,还可以直接打电话了解相关信息。二是使用成本低。这种模式既不需要另外增添设备,又能免费接听和接收信息;此外,利用手机(飞信)终端还可免费发送短信,使用成本较低。但手机模式不适合接收内容较多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信息的选择性相对较差,被动接收的垃圾信息相对较多。

信息机最不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机使用要求条件高、操作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使用信息机,就必须开通固定电话,配备电视机后将二者绑定在一起;二是使用技术复杂,查询、发送、接收信息等都必须在遥控器上操作,摇控器较小且操作过程复杂,而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不易掌握;三是社员利用信息机获取信息时还必须要经过信息员转接、;四是信息机使用过于单一,农民除了接受信息外没有其他用途,与资源最大化利用相冲突;五是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固定电话用户正在减少,信息机不可能在农村得到推广,因此这种信息服务模式是不成功的。据用户反映,手机+信息机模式中的信息机的使用率也极低,这种模式实质上已变成了手机模式。

比较2010年和2011年的调查结果(图1),可见2年的得分总体差异不大,但电脑模式和手机模式略有提高,而信息机或信息机+手机模式有所降低。结合非赋分指标分析认为,电脑模式得分提高可能与社员受到的技术培训有关;手机模式得分略有提高可能是手机使用人群固定、项目单位信息频率加大的缘故;手机+信息机模式由于信息机使用率极低,其得分主要归功于手机,因此得分有所降低;信息机模式主要由于使用不便、消息查看不及时而面临被淘汰的趋势。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人倾向于手机和电脑搭配使用,发挥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使得信息资源利用更加丰富和便捷。

2.3 信息服务带动社员增收的典型案例

项目实施3年来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并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省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利用项目提供的技术、市场等信息而增收的典型案例,如:砀山富民食用菌合作社一63岁的示范户赵某,参与项目后,他学会了利用网络查询市场信息,并通过网络食用菌供求信息,江苏客商通过其的信息与其取得了联系,从而使该合作社的食用菌等产品打入了江苏市场;该示范户不仅利用项目组提供的“搜农”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进而拓展市场,还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更新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引进新的栽培品种,学会了保鲜存储及商品化包装,使得产量及经济效益成倍增长。2011年1月,广德县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农户所饲养的生猪出现了突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症状,该合作社的信息员韩某立即将症状通过相机及视频拍录下来,通过网络平台,联系专家进行会诊,及时诊断出该病情为生猪流行性感冒,并提供防控技术信息,帮助广大养猪社员平稳渡过了生猪感冒流行期,为社员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宁国山核桃是安徽省的著名地方特产,但一直缺少自己的品牌,山核桃多被浙江商户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农民利润微薄;后来当地农民自主创办了宁国市贵农山核桃合作社,进行产品深加工,虽然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但由于起步晚,加上信息落后,无论生产还是经营都没有大的突破。2008年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以来,合作社社员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面的市场消息,通过网络查询及项目单位引荐,合作社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对接,专家们帮助出谋划策,开始主打“詹氏山核桃”品牌,进而通过网络以及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不同品味的山核桃,并重新包装,如今詹氏山核桃已经成为安徽省的著名品牌,在各地广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如肥西县绿森苗木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桂花苗木在当地价格为0.8元/株,该合作社信息员王某通过搜农平台供应信息,与当时正在筹备世博会需要大量的桂花苗木的上海一绿化公司取得了联系,立即组织合作社社员将1万株苗木销往上海,价格高达3元/株,实现盈利多收入逾2万元,籍由此平台合作社扩展了思路,不断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将肥西苗木推向了全国。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对解决农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安徽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就几种信息服务模式而言,其中最有前景的模式为电脑模式,其次为手机模式,而信息机模式应该被淘汰。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生产特点、网络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信息服务模式,有条件、经济较发达、文化素质较高的地方或个人可选择使用电脑模式,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可选择使用手机模式,并且通过逐步的培训学习进而掌握电脑的相关操作。

在硬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信息源的真实、准确是利用农业信息的关键,普通社员往往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假。因此,合作社信息员要加强对信息的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实用的信息推送给社员。

4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加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23-10225.

[2] 贾宇琛,肖珂.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53-354.

[3] 郑剑生.我国农业网站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8(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