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精选(九篇)

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

第1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e,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activ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xpanding of the building markets,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quality of the market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redit loss is more serious. In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China has begu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rket credit system to achieve great practice and the record i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novation mechanism. The thesis provides how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our reference based on the thoughts of the writer in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关键词: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备案机制

Key words:construction market;credit system;reco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24-02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工作,把诚信建设列入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诚信建设的机制与途径,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实践反映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企业备案机制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建筑企业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本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 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制度已发生重大改变

全新的建筑市场备案制度已经全面推行。与传统的建筑企业备案制度相比较,当前建筑市场的备案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大改变。传统的建筑企业备案制度相对比较简单,建筑企业往往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级建委、招投标中心、建设管理处)进行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许可证的备案等级,往往是原件及复印件拿到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关于企业资料的基础性书面材料。随着市场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又增加了设立企业办事处等备案要求。而随着建筑市场诚信系统的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今天的建筑市场备案制度也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正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诚信信息网站为平台,以企业全面的资料和人员、设备、业绩、信誉等情况为内容,以多方位的考察、评价为管理体制,强调各类企业资料时刻完善更新,企业行为完全监控,使得现代的建筑企业备案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级、更完善的平台。

2 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制度形式和要求

2.1 改革以审批为主的市场准入管理方式,推行网络备案制度。减行政审批手续,推行网络告知承诺制度,告知承诺制就是在企业提交备案申请时,建筑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形式,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备案规定需达到的条件、标准和要求,清楚地告知申请人。一切备案资料,包括执照等级,营业情况,人员状况,设备情况,资信能力、拥有业绩等等资料,均通过网络上报,网络审核通过后,完成备案。

2.2 改革以静态管理为主的企业资质管理方式,积极引入动态管理。一是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动态管理。资质变更、人员的变动、注册资金的改变都要第一时间在备案网站上进行修改,并重新上传扫描件,申请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网络审核。二是加强日常的备案管理和检查制度,包括对备案人员到位率的检查,对企业备案营业场地的检查,对企业备案场所日常台帐建立情况的检查,对有在建工程的备案企业的工地检查。所有检查都和备案制度紧密相连,是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成为企业备案工作的一部分。

2.3 以备案管理工作为评价平台,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将企业的备案管理检查工作与企业的市场信用行为密切挂钩;设立市场信用等级名单,对备案工作日常管理好的,如备案资料及时更新上报,备案人员满足到位率,基础台帐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企业,进行季度或年度信用等级评价,评价的结果,直接纳入当地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中,直接影响企业在当地招投标工作的成效。并设立诚信黑名单制度,备案日常管理不到位的企业,甚至会被列为黑名单,会被取消当地的备案资格,清理出当地的建筑业市场。

3 企业做好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的深远意义

3.1 做好备案工作是企业完善自身管理、梳理自身情况的要求。在备案中,往往要求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工程业绩、技术力量、承包合同履约情况、奖惩情况、合同纠纷及处理结果记录、现场质量安全事故记录、材料合同支付情况、职工工资拖欠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统一的网络备案,这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备案。

3.2 做好备案工作是进入各级市场的准入要求。2007年1月12日,建设部颁布《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备案工作作为市场诚信建设的基础一环,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建筑企业要想进入各级建筑市场,必须现进行诚信体系备案,通过备案后,方能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并在后期的备案工作中,加强管理和完善,使得市场准入资格得以延续。所以做好备案工作已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进行招投标活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在招投标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局集团公司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备案为例,局集团公司先必须在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网络备案,通过备案后方能进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建筑市场。在备案管理工作如若获得信用等级,就在在招投标活动中直接获得加分,使企业在招投标经营活动获得主动地位。局集团公司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备案中,获得AA等级可加1分,A级0.5分,B级不加分,C级倒扣1分甚至无报名资格。AA级能同时报两个标段,A级只能报一个标段。局集团公司经过周密安排、细致准备,做好了备案工作,取得了A级信用等级。

4 对做好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工作的探索

4.1 重视企业备案工作,认识到备案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性第一步工作。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的备案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备案工作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且能左右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必须加大对企业备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局集团公司在杭州市的备案为例,局集团公司先要在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网站发起备案申请,受理后获得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在杭州市建管处主管的网站“杭州市建设信用网”上进行备案登记,把企业的基本资料、履约状况、财务状况、工程业绩、技术力量、人员状况、项目经理状况、奖惩情况、职工工资支付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统一的网络备案,在“杭州市建设信用网”上通过审核后,取得备案资格,然后申领企业IC卡和项目从业人员IC卡,日后的企业投标报名和项目经理开标均持IC卡进行,不接受任何纸质资料报名,项目经理开标无IC卡,取消开标资格。

4.2 多方面采集信息,建立诚信信息档案库。按照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的思路,提前做好备案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整的收集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料,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企业备案的信息档案库,把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等级,资质类比,财务状况,工程业绩,人员状况等等信息资料都收集到企业备案信息档案库中,按照各地网络备案工作的不同要求,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做到及时准确、规范有效的完成各类不同要求放入备案工作。

4.3 加强企业备案工作的日常更新维护。企业将备案信用信息录入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传输到有形建筑市场监管平台,通过了建设主管部门的审核,取得了备案资格后,并不是备案工作的结束,更要加强日常的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关注备案网站上的各类信息。

4.3.1 及时更新企业资料。如企业财务数据年度更新,企业设备新增情况,人员变动情况、业绩完成情况、资信等级变化情况、合同项目履约情况。这些情况一旦有更新,应立即和主管备案的建设单位联系,进行数据的更新,以确保企业最新最全的资料信息在备案网站上体现公布。

4.3.2 做好企业信息资料的及时变更。如企业注册资金的变更,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变动,企业备案网站上主要人员的变动,项目经理资质等级变动和增项,以及其他情况的变化,都要及时在备案网站上更新,以免在现实经营活动中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经营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4.3.3 迅速接受备案工作中的新生事物,积极稳定的做好备案工作。近年来,备案工作已经延伸出了许多新事物,以局集团公司在杭州市备案为例,备案中除了网络申报及提供各类企业、人员的证书和按要求设立在杭办公场所外,还需提供驻杭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杭州市工商局办理)或者驻杭办事机构等级凭证(杭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办理),另外,设立民工学校也已成为通过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审核工作的关键条件之一。这些新生事物必须要及时准确的按要求办理好,才能顺利通过备案审核。

第2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全面发动 营造非公企业守法诚信良好氛围

今年8月,随着堡镇民营企业开展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落实,堡镇商会第一时间召开了深入开展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暨“三创”工作推进动员大会,提出以“争当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商人、争做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市民”的主题,全面发动全镇民营企业、商业门店经营者和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镇政府的网站上,特地开辟了主题专栏进行宣传引导;在全镇各民营企业、商业门店、宣传墙体等地张贴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标语以及“守法最安全、诚信最可敬、贡献最光荣”和“建设守法诚信新堡镇、创建生态文明新堡镇”等宣传标语,一时间守法诚信意识渗入到堡镇的每个角落,营造出浓厚的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氛围。

上有号召,下有行动。活动开展伊始,堡镇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带头召开职工动员大会,主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弘扬守法诚信的传统美德,让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也树立了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意识,使诚信内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自觉行动。

全面重视 构建非公企业守法诚信体系

在新形势下,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教育实践活动是否见实效,关键看堡镇商会能否在活动中真正下苦功、谋创新、抓落实。据悉,从今年7月以来,镇商会规划连续举办多场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活动,例如,7月至10月,举办守法诚信培训交流活动,并组织全镇厂、店经营者以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采取参观考察、理论讲授、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交流活动;8月,开展守法诚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者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提高活动参与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守法诚信的警觉性和自觉性;9月至10月,组织开展“依法治国、依法治镇、依法治企、依法治店”和“诚信立业、诚信经营、诚信发展”及创建生态文明镇知识竞赛,以及“争当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商人、争做守法诚信的堡镇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单位”、“争当五星级文明户”演讲比赛等企业员工乐于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8月至10月,组织开展守法诚信文明讨论活动,通过各种主题座谈会、演讲、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大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镇商会举办的活动,镇党委镇政府都高度重视,每一次规模大的活动,镇党政班子都派出领导全程参与,在行动上对镇商会的活动积极支持,也让活动参与者们感受到在党委政府关心下的镇商会所释放出来的正能量,切实体会到了守法诚信、信守承诺、以诚服人的新堡商精神。

全面承诺 真心谋求社会监督

守法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遵守守法诚信经营理念,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堡镇商会开创性建立商会会员企业和个人会员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制度。27家镇商会执委企业经营者带头签约《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同时发动全体员工人人签订“我的承诺”,并举行了守法诚信创文明集体宣誓仪式。据了解,此项活动要求,凡是会员企业和新发展的会员企业,均由经营者签字填写守法诚信承诺书,承诺书统一纳入会员企业档案,而且要求各企业,所有员工要人人签字填写承诺书,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单位做起,做到人人守法诚信,共创生态文明。

此活动作为堡镇商会的一项“亮点”工作,响应了镇党委、政府关于“三创”工作的号召和商会自身倡导民企守法诚信文明的理念,也配合主题活动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据悉,镇商会还要求已签承诺书的企业,须将守法诚信创文明宣言和守法诚信创文明承诺书在各自企业或商店内上墙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督促严格自律。

全面引领 比学赶超弘扬正气

活动开展以来,堡镇商会注重以典型引路,将守法诚信创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首先抓好执委企业的带头作用,按照镇“三创”工作要求和商会实施部署,执委企业做到带头整治环境卫生、打造生态文明企业;带头搞好企业文化布置,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带头宣誓签字作出承诺,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带头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树立堡商社会形象。11月初,镇商会会同镇“三创”办对执委企业实施情况进行百分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形成简报通报各企业,辐射带动面上企业和商业门店齐抓共创。堡镇是崇明地区的第二商业重镇,镇区范围有十里商业街,镇商会以创建十里守法诚信文明商业街作为重点抓手,召开了四百多人参加的专题动员推进会,发动全镇商店规范其经营秩序,进一步促进整个堡镇地区文明程度提升,防止短板出现,也为其他企业做好标杆作用。镇“三创”办与镇商会组织力量对商店进行检查,实行百分考评,予以奖惩。

同时,从今年8月起,镇商会采取开会交流介绍,现场参观考察,出刊专题简报等形式,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的先进经验,供活动参与者学习借鉴。并组织会员企业家走出去学习考察崇明内外民营企业开展守法诚信和创建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先进经验,提升活动参与企业的整体素质,引导企业家和员工自觉学典型、争先进、作榜样,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第3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2014年12月25日,本人对市的民营企业、餐饮行业及个体商户进行了诚信经营的跟踪调查和走访,了解他们对于诚信经营的认识,企业在诚信经营方面做到了哪些,在诚信经营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关于企业、餐饮、商户在诚信经营情况

1、民营企业对诚信经营的认识及表现

民营企业中辰机械公司是市建筑机械和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近几年企业发展迅速。来中辰走访,听到最多的就是“诚信”和“品牌”两个词。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在今年上半年的订货会上,有个外地客户想订购我们的产品,当时咨询了价格,业务人员报26000元/台,公司当天就打了款,提了六台机器。后来老板知道后,咱这是新产品目标价格没那么高,24000元就可以提,后来把多的一万二千块钱又给客户打过去。客户很受感动,说做生意几十年,没遇到过这样的厂家。

靠着诚信经营,中辰机械拥有大批稳定的客户群。当然,诚信经营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想做长久,诚信经营还得持之以恒。

2、餐饮行业对诚信经营的认识及表现

火锅大家都经常吃,在喝上一瓶冰啤再加上点涮羊肉,深受消费者的追捧。人们在美食的诱惑下,饭店卫生状况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经过暗访我们知道,大部分火锅店都能诚信经营,在厨房和大厅服务做到了规范操作。但有部分小的火锅店他们一味地追求利润,把诚信经营早已抛到脑后,卫生状况差,后厨苍蝇满天飞,就餐的碟子上灰尘可见,在刚洗过的菜上还看到了一根头发,并且违规使用玉米油加香精勾兑油,以假充真芝麻香油情况,再看到大厅里厅堂满座,不禁让我倒吸了口气,给我们敲了警钟。

餐饮行业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坚决保护依法诚信经营的餐饮企业,严惩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害群之马,有关部门要严格督促企业严守诚信公约,接受社会监督。

3、个体商户对诚信经营的认识及表现

我们都有在批发市场买东西的经历,是因为那里的物种齐全,最重要的是便宜。但在便宜的背后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来到了,市最大的批发市场来了解情况,专门对服装店进行了调查了解,在调查中发现大部门门店的服装价格都在50元/件,少量的20-30元/件,门口还竖了牌子谢绝还价。有个女孩买了两件衣服,回去后质量上出现了问题,要求退货,老板坚决不退。说只可以换货,本店没有退货的规定。姑娘说其他的款她都不喜欢,双方僵持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女孩后来打了12315找到消协才把问题解决了。我想买衣服的女孩以后,再也不会光顾那家店了。对这家服装店来讲就这样流失一个忠实顾客,到底是谁的损失?

诚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做生意对待客户要诚信,才有回头客,生意才会做长久;对待朋友要讲究诚信,你才会有很多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对待同事要诚信,才会有更多的人帮助你,更好地完成工作。

在生活中,不诚信经营的案例还随处可见。饮料促销中奖却无处兑奖;商场的购物返券,却只允许在少数的几个柜台使用等。这些没有信誉的行为一旦被揭露,企业就会受到严重惩罚。虽然企业知道不诚信经营是会受到法律和市场的惩罚,还要冒着风险违规操作,为了获取更大的价值,他们铤而走险,报着侥幸心理。而这种行为是企业的一种短视行为,损害其自身的利益为代价,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诚信的未来价值远远大于诚信的成本。

二、企业诚信的缺失和不足

自从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以来,企业诚信有了很大进步,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仍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信用缺失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失信的事件经常发生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由于企业失信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从产品生产的供应、采购、生产、出厂等多个环节均有出现失信问题,市场交易各个环节的失信和同业内企业群体失信造成了一些地区、一些行业诚信水平有所下滑。

总结下来,产生企业失信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是复杂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诚信的环境还不够完善、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企业短期获利行为、市场监督不力等。

(二)诚信管理服务相对落后

1、信用体系的发展建设不太成熟,不太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首先,因为诚信体系建立不完善,市场交易手段相对落后,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其次,我国目前缺少对信用管理的标准和应用,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就较难确定。

2、由于信用文化建设力量薄弱,对信用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促使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够。导致部分商户生意越做越难做,有的只能面临关门的危机。同样的地段,同样的产品,有的经营的红红火火,有的生意惨淡。可以看出生意场上诚信经营很重要,才能做得长久。

(三)诚信体制不完善,诚信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目前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诚信管理的结构、职责、程序还不明确,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对于诚信管理体系的完成尚有困难。企业诚信总体水平远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管理绩效低,道德管理滞后。我国目前信用管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相对匮乏。

三、建立企业诚信的意见和建议

企业信用的缺失不但妨碍市场秩序,还严格在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后,更多的企业与国际企业竞争,企业诚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企业诚信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想到得突破,就需要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推行企业诚信建设,当务之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向外公开企业诚信情况,

为了确保我们的消费安全,都想和有诚信的商家合作,利用网络技术,向外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情况,给部分不讲诚信的企业带来不利,当人们无法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时,上网搜索,一目了然。那么诚信企业的市场必然将替代不讲诚信的企业。全社会必然形成诚信之风,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建立起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就要求工商、税务、银行、物价、公安等部门应该强强联手合作,建立企业经营的诚信档案,定期向各大公众媒体公布结果。把诚信经营工作当作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使企业的纳税情况、银行信用评比等各项情况全部记录在案,随时可以查到。只有诚信的企业才拥有市场、客户、竞争力,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合作伙伴,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二)制定企业内部的诚信经营规范

诚信经营规范是衡量企业或企业人是否做到诚信经营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时刻牢记企业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使企业员工明白怎样诚信经营,才是符合诚信经营的标准,或是违背企业诚信经营。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的制定会促进企业长久发展。所以,在制定诚信经营的规范时,要从员工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出发,让每一名职工都能愉快的接受企业诚信经营规范,要把企业的诚信经营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领导起到诚信经营的带头作用

企业有了诚信规范,最生要的是切实执行下去,要求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起到带头作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样的师傅带领什么样的徒弟,什么样的领导影响什么样的下属,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管理者要当好这个火车头,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由全体职工制定,就应该全体都按企业诚信规范要求去做,不能只说不做,这是执行诚信经营的关键。企业部分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业,使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所以,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四)不断加强员工的诚信经营教育

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员工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员工的诚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的负面影响,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职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诚信,诚信的落实还要有个诚信组织,教育是实现诚信经营的一种手段。

企业实施诚信经营,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实行诚信经营教育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的诚信经营认识和诚信经营水平。把诚信经营列入企业的工作主题,适当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的教育培训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通过案例的演示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职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企业诚信经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性的工作,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五)加强企业内部的诚信经营奖励机制

第4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宣传活动

为扎实开展宣传月活动,区商务局成立了以李副局长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建立联络员网络,围绕“拓展市场,促进消费;诚信兴商,和谐发展”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区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活动主题、宣传重点、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等,认真部署开展此项工作。

二、统一行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为做好此次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抽调办公室、市场股、外贸股、屠宰办等相关股室工作人员,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低开出口发票行为处罚暂行办法》、《直销管理条例》等11部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形式多样,努力扩大宣传声势

为把宣传月活动引向深入,宣传活动始终围绕“拓展市场,促进消费;诚信兴商,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坚持树立“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社会诚实守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目标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宣传活动采取设立咨询点、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公共场所,扩大影响面。

二是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中发放商务部专门印制的食品安全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三是充分利用区商务之窗、区政务公开等网站及保山电视台等宣传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宣传声势。

第5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一、《条例》的主要制度

《条例》建立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公示信息抽查制度、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信用修复机制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运用信息公示、社会监督等手段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约束,以保障交易安全,营造透明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落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开通,各地2013年度企业信息公示工作也已普遍展开。

企业信息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根据《条例》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应向社会公示的信息如下:(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四)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五)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六)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在履行有关企业登记、备案、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职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应当依法予以公示。《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以下企业信息:(一)注册登记、备案信息;(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三)股权出质登记信息;(四)行政处罚信息;(五)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对这些企业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产生之口起20个工作口内予以公T。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行政处罚以及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二、((条例》的主要制度对招标采购的影响

1.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对招标的影响

以前,实行企业年检审批制,企业须提交年检报告书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时间长、效率低。《条例》规定了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每年6月30口前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上一年度企业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即可,示再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年度报告内容限定为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而对于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等,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公示。

以往招标时审查投标人的法律主体资格、企业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等,都需要凭借投标人提交的经年检的营业执照以及财务报表等资料评判,而且纸质证明材料难免有伪造、变造的可能,其客观真实性受到质疑,同时受手段所限,在有限的评标时限内对一些虚假信息也难以及时查出。如今,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后,市场主体纷纷进行网上信息公示,资格预审或评标时可以通过登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便捷、准确地获知这些信息和有关数据。

2.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对招标的影响

为便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企业情况,《条例》规定企业应当自信息形成之口起20个工作口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如股东出资、股权变更信息,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受到行政处罚信息等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条例》建立了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企业注册登记、备案、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等信息。政府部门和企业分别对其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

企业信息是招投标活动中评判企业是否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资格、能力的基本依据。招标人可以直接调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的企业信息来进行评审,尤其是企业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黑名单制度对招标的影响

《条例》设立了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督促企业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条例》要求企业必须真实、及时地公示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特别是交易相对人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条例》建立了对企业公示信息情况的抽查制度、对企业公示的虚假信息的举报制度。《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平规范的要求,根据企业注册号等随机摇号,确定抽查的企业,组织对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和企业即时公示信息进行检查。企业未按照《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或者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的企业,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即黑名单。《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的考慮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上述规定,有利于督促企业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诚信度,自觉向社会公示真实的信息,这关系到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招标人可以拒绝或限制其投标。招投标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条例》的规定,加强和完善对投标人是否列入黑名单的审查工作,以防范法律风险。如果列入黑名单的企业5年后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应当及时解除对其设置的投标限制。在招标采购活动中,若发现企业公示的信息有虚假成分的,可以依法举报,以促进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企业信用约束机制。

三、招标人加强招标管理的对策

《条例》对企业的监管山事前监管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年检制也改为报告制,有利于加大企业诚信约束力度,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后,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都能够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也能低成本、及时高效地实施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企业申报虚假信息的,企业将被列入黑名单,丧失信用则会失去投标机会或增加违法违约成本,这样能督促企业合规经营、诚信自律,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6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一、实施主体

市酒类行业协会是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并按市场化运作,承担评选活动费用。市经贸局授权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对评选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实施原则

1.评选以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

2.企业以自愿申报为原则。凡在本市登记注册,证照齐全的酒类流通企业,包括酒类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企业均可申报。

3.评选活动原则上每年一次,评定名额由市酒类专卖管理局与市酒类行业协会根据每年实际情况确定,评定出的“诚信单位”由市酒类专卖管理局与市酒类行业协会联合署名授牌并对外公布。

三、申报条件

1、遵守国家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无经营假冒伪劣酒品的违法记录;

2、经营品种齐全,在本市同行中具有一定规模,诚信经营,信誉良好,配备持有《广东省酒类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

3、经营场所符合省经贸委《关于申领酒类生产、批发、零售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粤经贸流通〔2004〕445号)的规定;

4、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及完备的经营台账。企业购入酒类商品需索取供货商出具的销售发票,并需索取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复印件)整理建档。

四、申报程序

1.企业向市酒类行业协会申报并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报告、申请表、企业简介,以及营业执照、酒类销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复印件,申请表可到市酒类行业协会索取或在市酒类行业协会网站下载;

2.市酒类行业协会会同市酒类顾问单位、行业专家组成审核委员会,对申报企业进行考察评审,包括审查申请资料、实地考察以及查阅企业档案等,初评定的“诚信单位”名单在协会网站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3.公示结束后,初评定的“诚信单位”由市酒类行业协会报市酒类专卖管理局核准后,确定评选结果,向企业颁发“酒类产品经营诚信单位”牌匾,并通过**日报、**电视台、酒类杂志等媒体向社会公布。

五、监督管理

为确保“诚信单位”成为市民消费酒类商品的放心场所,树立其诚信品牌形象,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市酒类行业协会对“诚信单位”将进行重点监管。

1.市酒类行业协会组建协管员队伍,加大对“诚信单位”的巡查力度,掌握经营状况,建立“诚信单位”经营档案,确保“诚信单位”诚信经营。

2.市酒类专卖管理局重点关注“诚信单位”的经营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诚信单位”的酒类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诚信单位无经营假冒伪劣酒品及其它与酒类经营相关的违法行为。

第7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一、恶意避税的典型案例

案例1:“区内注册、区外经营”案例

“脑白金”上市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其中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从无锡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1年12月5日,生产脑白金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正式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堤路88号(现归无锡滨湖区管辖,原马山镇古竹桥西)”变更为“无锡新区锡南二路旺庄路北侧”。而变更的地址正是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同时有资料显示,无锡健特的实际经营地仍然是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堤路88号,而所谓的无锡新区锡南二路旺庄路北侧当时仅是无锡工商局新区分局的一间富余办公室,现已归无锡新区国土房产管理局所有。无锡健特租用三年,年限从2001年12月5日至2003年12月5日,年租金为9000元。无锡健特2001年第四季度即开始享受15%的税率优惠,仅第四季度就获得减免税款2017万元。近四年下来,无锡健特因税率优惠而获得的税收优惠估计在1亿左右。人们在发现“脑白金”的不白税谜之后,一方面认为脑白金有逃避社会责任、丧失商业诚信、企业违规之嫌疑,另一方面发现这背后有着当地政府的承诺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案例2:“资本弱化”案例

2002年,宝洁在华子公司广州宝洁在广东某银行贷款20亿元,然后从贷款中拨出巨资无息借给关联企业使用。这样,广州宝洁既可将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少缴所得税,又可以提供巨额无息贷款给关联企业,省去正常借贷产生利息所得税的税赋。但是2003年,广州市国税局经过周密调查依法调整广州宝洁应纳税所得额5.96亿元,广州宝洁因此补缴企业所得税8149万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资本弱化”案例。

案例3:“转让定价”案例

转让定价是关联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避税行为。我们可用一组数据来反映转让定价案例的总体情况。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盈利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抽样调查,1/3的亏损外企是由于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实质上是虚亏实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企的主要避税手段是转让定价,这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针对外企任意使用转让定价手段偷逃税款的行为,新《征管法》再次强调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行为的合理调整权,新《征管细则》不仅明确界定了关联企业的概念,而且规定了许多具体反制关联企业恶意避税的措施,同时规定了对转让定价的年限调整期,而2004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联企业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可以说是树立了中国反避税的一座里程碑。

二、恶意避税的成本分析

面对众多案例和数据,大多数企业看到的是可观的税收利益,或实际的减免税款,或所谓的货币时间价值,这就使得恶意避税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这些企业殊不知恶意避税不仅会让他们付出显性成本,还会让社会和他们共同承担着巨大的隐性成本。

(一) 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分析

恶意避税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采取恶意避税手段而支付的正常成本。通过以上恶意避税案例可知,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与恶意避税的税收收益相比往往相差极大。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恶意避税手段攫取数亿元的税收利益,而往往只需付出其不到1%的支出,就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例如,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往往表现为聘请税收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成本、配合恶意避税策略的机构和人员费用以及与政府有关机关进行沟通的协调费用等等。这些显性成本既可以取得超额收益,又可以在税前限额扣除。可想而知,“理性”的纳税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笔交易的。因此,在巨大的恶意避税税收收益的光环照耀下,恶意避税的显性成本则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如果“理性”的纳税人只看到光环,忽视光环背后的阴影时,最终的恶果将会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 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分析

本文认为,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不仅包括机会成本,还包括隐藏在恶意避税现象背后的契约成本。根据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契约的联结点”。从整体来看,企业是众多契约组合而成的一个契约。一般来说,这个契约的各方利益关系人有社会 (包括政府、雇员、股东、供应商、顾客、信贷方等)和企业。因此,恶意避税的隐性成本分析将从社会与企业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1.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如果从社会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恶意避税行为将增加以下隐性成本:

⑴      诚信成本

无论是第一次提出税收原则理论的威廉·配第,还是后来的亚当·斯密、西斯蒙第、萨伊、瓦格纳,在他们的理论中,公平原则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平原则又可分为横向公平原则和纵向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原则要求具有相同福利水平的纳税者必须得到相同的税收待遇,纵向公平原则要求具有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者必须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从以上外资企业恶意避税数据案例可知,恶意避税不仅破坏了横向公平原则,也破坏了纵向公平原则。这种破坏所产生的恶果,就是诚信纳税人对税收失去信心,从而追循恶意避税者的脚步,导致全社会整体丧失税收诚信。然而,这种诚信的丧失不仅会体现在税收上,更会由于纳税人的自利本性扩展到其他领域,结果造成全社会丧失诚信。而诚信是一个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当一些契约方之间试图重新建立诚信时,这种诚信成本的再次投入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⑵      征税成本

面对严重的恶意避税挑战,博弈一方的征税机关必然会采取措施预防、惩罚和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征税机关一方面在全社会加强税收宣传、提倡诚信纳税。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从2002年开始连续四年都以“诚信纳税”为主题,这足以证明征税机关对建立诚信纳税氛围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另一方面完善征管、加强稽查。金税工程和ctais系统的建立的确为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稽查效率和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国家每年也要为之付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国企业的恶意避税现状仍不容忽视,征税成本仍将不断上升,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⑶      精神成本

恶意避税的主导者,往往是企业的高层雇员包括经理层和高级财务人员。在他们为企业或为自己攫取税收利益时,他们是否也为之付出一定的成本呢?这一点恰恰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在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里,恶意避税主导者为之付出的精神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精神成本的产生不仅取决于社会的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取决于征税机关的征管和稽查能力。因此,恶意避税主导者的精神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恶意避税行为将增加以下隐性成本:

⑴ 财务成本

一旦恶意避税行为和结果被税务机关发现和调整,恶意避税的企业将面临着补缴大量税款的局面,而美国针对恶意避税已经开始加大避税处罚力度。如美国从1996年就转让定价违法问题增加处罚规定,对调增所得税净额达500万美元以上,按其调增额分别罚款20%~40%.虽然我国对恶意避税尚未规定有处罚措施,但如广州宝洁8149万元的税款补缴,这也将严重破坏企业或关联企业的资本结构平衡,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动。同时,补缴大量税款的限时性不仅会增加关联企业的临时融资成本,而且更可能使关联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也许有人认为即使补缴税款也可视同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即货币时间价值,但是与被迫限时补缴大量税款对于企业所产生的财务冲击相比,恶意避税带给企业的财务成本无疑将远远大于其获得的货币时间价值。

⑵ 涉税成本

避免成为稽查重点,是避税的一个基本思想,而恶意避税恰恰正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且不论企业为应对税务稽查所付出的成本,其本身也要为这些避税行为付出巨大代价。关于转让定价的调整,国家和税务机关先后修订《征管法》及《征管细则》,而且在2004年印发《关联企业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这说明我国税务机关针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手段日益成熟。关于转让定价的调整,我国税务机关经历过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在未实行预约定价方式以前,对于转让定价的调整,纳税人就要为了应对、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整、审计,需要提供国内外各种资料,投入很大精力,而且经过长达数年形成的调整方案往往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在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开展关联企业间预约定价机制的试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较好地解决了税企的定价矛盾。然而,笔者认为:首先,从成本和效率角度来看,预约定价一般只适用于大中型以上的关联企业,因为在预约定价制整个操作过程中,企业会经过大量申请、审批等程序,这些程序要花去纳税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一些潜在问题。例如,为裁定哪些信息或事实是相关联的,纳税人可能被税务机关要求提供更多在正常情况下是保密的资料,而且都是当期交易或交易前的资料,因此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就更为敏感。同样,如果一个试行中的预约定价协议因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而放弃,纳税人则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且在任何可能导致的诉讼中丧失优势。可见,由于恶意避税所隐含的涉税成本已大大超出我们过去对涉税成本的想象,这已经不能不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⑶ 信誉成本

在信息高度畅通的今天,“信誉创造价值”已经不再是神话,信誉已经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诚信纳税,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一个纳税主体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商业诚信、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新《征管细则》第48条已规定了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并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制度,这一规定已经体现出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征管信息资源,健全完善诚信纳税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如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和韩国的绿色申报制度,他们对于那些诚信纳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积极的税收优惠,这正体现了良好的信誉可以创造价值的现念。而恶意避税无疑将使企业丧失其信誉,丧失良好的税收生存空间,最终丧失的还不仅是企业的税收利益,更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⑷ 或有成本

或有成本是与企业的或有负债相对应。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或有负债的定义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那么我们如何结合企业的纳税义务来理解企业的或有负债呢?新《征管法》和新《征管细则》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做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的合同、协议等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一律无效。”新《征管细则》还明确,税款征收优于所有权力,这也意味着滥用权力拿税法送人情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将会计准则定义与税收法律规定两者相结合,我们就会发现企业由于恶意避税行为将会导致其或有负债的增加。因为那些导致企业产生恶意避税的地方政府行为,在法律上是没有依据的,更是被明文禁止的。例如,2004年7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告,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就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当时税收专家人士分析认为中央目前进行减免税政策执行情况的普查,核心问题是对地方在减免税问题上乱开口子的现象加以制止。随后再对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清查过程中,就在全国2527个开发区共查出1000多家企业存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问题,数量之多已接近全部被查企业的一半。看来,那些违规政府和违规企业又要面临着一场剧烈的考验。因此,对于那些恶意避税的企业来说,这些或有负债就是一种或有成本,而一旦其转变为现实成本,其税收成本的刚性特征也将充分暴露无疑,那时企业才真正体会到恶意避税的恶果。

第8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诚信经营 诚信意识 诚信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88-02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新形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三鹿奶粉曾独领全国奶粉市场,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奶粉行业的“巨人”却因三聚氰胺而轰然倒塌了。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它必然的成因,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引发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思考是必然的。三鹿事件,实质上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不讲诚信的典型案例。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势必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整个行业,给社会造成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50多亿份合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是什么造就了成功的企业?如何才能保持企业百年不衰?美国《财富》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美500强企业,2009年度沃尔玛以40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前列。沃尔玛的胜出在于要素:真实的、稳健的财务状况;突出的、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公平对待员工;激励和创新。这要素都与企业诚信的内容直接相关。

近年来,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300家企业作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度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包括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希望长期投资的价值、金融状况的可靠性、吸引开发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益,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信誉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80%的人认为管理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近年来选择“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首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函数关系。

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技术可以学,制度可以定,但包括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一种企业伦理、道德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商誉是企业理念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不仅是社会和广大用户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和立足之本。诚信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与其说企业经营的是产品,不如说企业经营的是信誉。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或处于领先地位,要在商品质量、价格、管理、服务等方面坚持信用至上,履行诚信承诺,抓好与诚信关联的系统工程。纵观历史和现实,像同仁堂、全聚德等这样的百年老店,哪一个不是由于讲诚信而扬名的?对企业来讲,只要对客户讲诚信,遇到资金紧张时,供货方可以充分考虑合作的基础,给予最大的谅解和支持;如果对员工讲信誉,遇到资金紧张时,员工一定可以体察领导的难处,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果对消费者讲诚信,企业的品牌就会深深扎根在消费者心中,并在市场中受到宠爱。

二、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与如何搞好诚信建设

企业拥有诚信,标志着企业的成熟与发展,也是企业和企业家价值观念和人格力量的表现。因此,诚信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对企业来说,诚信的重要性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通行证。企业的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信誉,在生意往来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成功的通行证。第二,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只有实现诚信基础上的客户认同感,企业才能长期受益。第三,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信誉战。谁赢得了优良的市场信誉,谁就能更好地争取客户,进而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第四,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建立、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客户资源运用、融资、理财等多个领域,比有形资产更加可贵。在西方有“信誉就是金钱”的理念,中国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信条,可见,讲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搞好生产经营,谋求合理利润是应该的。但是,企业家首先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担当起各种角色的责任,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经营者,很难履行好责任,也很容易出问题。企业家,不仅要关注经营目标,更要关注责任指标,比如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出现问题,其责难逃。不违法、不违规、不失信是基本的规则,特别是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没有道德何谈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应如何搞好企业的诚信建设?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竖起企业文化中的诚信意识与诚信大旗。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2.强化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加强对企业员工诚信教育。因为,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对于员工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诚信教育和培训机制。一是树立诚信理念。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从业理念。二是引导诚信行为。精心策划和深入开展“刹歪风、树正气、讲诚信”活动,有效引导员工的诚信行为。三是培训员工,向其灌输信用知识。

建立信用征信和评估机制。企业员工个人信用征信,除社会消费信用外,还应侧重于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信用行为,并应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的跟踪监控。

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奖惩机制是确保员工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员工队伍的关键环节。企业应该对诚信等级高的员工在待遇、荣誉、职位上给予适当倾斜,使“诚信”成为员工在企业立足和发展的“通行证”。

4.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坚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无数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守信用、不讲信誉,践踏道德,就会造成内部人心涣散、效益滑坡;外部恶名远扬,终究会轰然倒地,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谁践踏诚信,谁就会受到惩罚。

参考文献:

1.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第9篇:企业诚信经营的案例范文

目前,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法律法规有《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22部。还有50余部政府和部门规章,涉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管理权,而且也是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管理职责的法律要求,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职责的重要体现。

2近年来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情况

近年来,杭州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履职,为保障和提升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采取开辟专栏(专题)、印发资料、悬挂横幅挂标、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广大农民宣传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正确购买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知识,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近两年来,全市共举办放心农资下乡、打假护农和农业投入品安全宣传活动30多场次,举办各类农业投入品管理讲座18场,培训农资生产经营者2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9.5万份。

2.2组织“绿剑”执法行动,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

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已连续3年被列入杭州市政府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握重点,加强部门间联动配合,切实抓好农资市场整顿,对行动中发现的假冒伪劣农资、无证生产经营、标识标签不规范、生产经营违禁农资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依法严惩;严肃查处从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途径发现的违法问题,并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与宣传。据初步统计,2006年和2007年两年,全市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9532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企业7127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30起,查获有问题的农业投入品28757kg,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79万元。

2.3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把好农资质量关

在全面开展农资市场整治的同时,针对不同农时农资供应品种,农民反映较强烈的农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通过质量抽检,将农资监管工作前移,提前掌握农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杜绝违禁农资和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减少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据统计,从2006年至2008年,除部、省对杭州市实施不定期的抽检之外,杭州市共自行实施抽检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845个批次,促进了农资质量合格率的上升,2008年与2007年相比,农药合格率从77.5%上升到93%,化肥合格率78.57%上升到85.4%。与此同时,开展农药登记管理规范化工作,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2.4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农资长效监管机制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信用杭州”、“品质之城”的建设,积极探索与践行构建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引导农资企业“合法、规范、诚信”生产经营,促进农资行业自律建设,从根本上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一是组织、发动农资企业积极争创省农业厅提出的“创建百家诚信农资示范企业”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7家农资生产经营骨干企业被授予2006~2008年省级“诚信农资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二是从2006年开始,通过建立农资现代流通网、农资监管监督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和农资企业诚信生产经营制度、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度(即“三网三制”),初步形成了农资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2007年,为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由杭州市农业局牵头,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农资企业信用评估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买单,委托第三方中介评估公司评估方式来完成农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评出首批农资信用企业15家,覆盖全市十个区、县(市),此举引起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农资企业信用评估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农资企业信用评估,培育了农资信用企业典型,树立了样板,为引导农资企业诚信生产经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出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2.5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构筑流通保障机制

从2006年起,杭州市供销社、农业局、工商局、财政局等单位联合,坚持方便农民购买、服务现代农业的宗旨,大力提升传统农资流通业,整合现有网点资源,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农村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提升农资商品总体质量水平。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市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建设,加快形成规范、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已有农资连锁经营企业9家,农资连锁超市1293家,覆盖118个乡镇,1465个行政村,涉及农田面积229.4万亩,受益农户89.6万户,已初步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农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3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

3.1建立安全预警体系,提高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可信度

杭州市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426家,还有大量省外农资产品进入杭州市,涉及农资品种15000余个。面对品种繁多的产品和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市级亟需建立农资质量预警机制。在强化源头监管,督促生产企业健全内部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机制,诚信守法的前提下,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状况的监控。通过多个途径收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必要时作出安全警示,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重点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使用量多、影响面大的农资质量,以及违禁药物、有害微量元素等进行严格的抽样监测,以保证农资产品质量。

3.2完善监管保障措施,促进农业投入品质量提高

3.2.1加强农业地方性立法工作通过立法,为农资市场准入和禁用、限用部分农业投入品设定规定,使农资品种结构基本适应农业安全生产的要求。2009年要着重做好《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杭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修订。同时,要以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应急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立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立法调研,做好立法项目储备。

3.2.2增加财政投入为保证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的全面实施,要将农业执法和经营人员的教育培训、农资市场监管、质量抽检、伪劣农资处置、农业生产事故处理、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和举报奖励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执法设施,保障农业执法工作用车和其它执法设备(主要是农业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初级农产品快速检测和简易方便的监管设备等)配备到位,提高农业行政执法快速反应的能力。

3.2.3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农村、较为完善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在坚持建设的同时,要边整治边规范边提高,提升农资总体质量水平,加快形成规范、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使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资。加大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省、市农资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加大农资信用企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农资信用企业的社会影响,使农资信用企业成为农资市场的主力军。引导分散的农资经营主体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服务等作用,努力构建农资诚信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

3.3夯实农业执法基础,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3.3.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9〕2号)精神,扩大综合执法覆盖面,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组织执法人员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案例研讨、经验交流、案件模拟等方式对持证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和执法技巧等方面培训,通过执法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学习法律知识,沟通办案经验,实现执法人员学习的制度化、经常化,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开展农业执法队伍内部的规范化创建、评比、验收活动,树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典型。强化对农业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采取明查暗访、重点抽查和案卷评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和执法一线开展监督检查。通过问卷调查、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以及相对人反馈意见等形式,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