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

第1篇: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57-03

[作者简介]叶泉(1964―),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桂林市第五中学信息组教师,中学高级。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以学生的“意义建构”为最终的目标和归宿。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一、引入趣味小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程序设计中的第一课,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五子棋”(见图1)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人机互动的游戏活动。五子棋的输赢规则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何让电脑落子在棋盘上确定的一点,这需要对棋盘上每一点的重要度作出判断。这其中就包涵复杂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冲四比冲三强,冲三比造二强,遇四三时,如果是对方则堵死,如果是我方则优先落子。通过这个方法引入《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第一堂课,让学生对有关知识产生了兴趣并乐于学习。

此外,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再演示一些由学生自己编写的、有趣的程序从而吸引学生,并告诉他们学习了VB程序设计的内容后就都能够编出这些有趣的小程序。

二、循序渐进,确立编程思想

在描述问题及解决方案时,对于VB程序界面的设计应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于未涉及程序代码的编写,学生容易入门,不会感到有非常大的困难,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用一种简洁、一致的手段来详细、精确地描述界面,例如“界面图+对象属性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时,教师可选择学生所熟悉圆的周长问题进行VB入门教学,避免学生在开始接触VB时又面临较复杂的算法问题,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如何完成计算圆周长的任务,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控件属性、对象的事件的设计。了解VB程序设计的特点、文本框和命令按钮的相互关系,其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运行一个已经设计好的窗体界面,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目标与布局,如图1所示。

第二步:分析控件类型,新建一个工程文件,在窗体上布局相关控件,如图2所示

第三步:修改窗体中的控件属性。

Label1:Caption/输入圆的半径

Label2:Caption/圆的周长

Text1:Text/ 空白并设计其背景色&H00C0FFFF&(浅黄色)

Text1:Text/ 空白并设计其背景色&&H00FFFFC0& (浅蓝色)

Command1:Caption/计算

第四步:对“计算”按钮设计对双击时的程序代码。

Sub command1click()

Dim r as doublerem 定义变量r

r=val(text1.text)rem 获取对象text1的text属性值转换成数值型送到变量r

Text2.text=str(2*3.14*r)rem 计算圆的周长,将周长值转换成字符串型送到text2的text属性

End sub

这样,学生从界面设计的感性认识开始,逐步了解VB程序设计的学习思路。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用通俗的语言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切忌贪多求全,要尽量消除学生对编写程序代码的畏惧心理,让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建立起编程思想。

三、立足具体实例,渗透基本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常常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设置适当的情景,使该情景产生或引发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只有在学完了整堂课的内容后才能回答或解决,从而使课堂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顺利推进,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与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确定核心问题是关键,需要教师钻研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切入口或突破口。

以下以《3.1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为实例加以说明。(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在进行“解析法”教学时,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不要选择教材中“钻石切割”的实例,因为其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于是,自编一个以“身体指标计算”小程序,引发学生思考“解析法”的核心思想: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据模型,并应用VB语言实现程序的编写。

(二)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演示自编小程序,如身体健康指数计算程序。

请同学思考:计算机是如何分析判断出此结论的?

新课:

1.第一环节:通过身体健康指数的计算学习数学模型的建立

教师PPT展示: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得出计算身体健康指数的结论:身体健康指数BMI值与体重W(单位为kg)成正比,与身高H(单位m)的平方成反比。理想指数范围是 20-25 。当指数小于20属于营养不良,当指数在25-30之间属于体重超重,当指数大于30为过于肥胖。

小组讨论问题:怎样将此文字叙述的表达转化为数学公式的表达?

学习任务:(1)身体健康指数的计算公式;(2)身体健康的判断有几种情况,其条件如何。

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流程图的框架先建立起来,学生根据身体健康计算说明,填写计算公式、判断条件、判断结果,从而完成流程图的表达。这样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由解析式写出流程图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2:用解析法解决问题时其流程图通常呈现分支结构的形式。

3.第三环节:依据流程图编写代码

教学时,教师预先将界面设计(如图3所示)的工程文件准备好,学生通过理解流程图,把程序代码完成,即对按钮设计单击时的程序代码(略)。

4.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应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几步骤;(2)解析法解决问题时其流程图的形式。

(三)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数学模型比较简单的“指数”计算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解析法”的概念,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剖析指数计算,学习应用解析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总结解析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般步骤,并将其转化为流程图的算法描述,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总之,《算法与程序设计》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一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倩倩.高效课堂下的课堂设计――《二次函数》的课堂结构设计与操作[J].教育观察,2013(8).

第2篇: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

Abstract: Due to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 abil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is refle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includ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students with stro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have a poor learn; the other is that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lways have a weak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So how to adapt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lated teaching work,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b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seriously, and take double parallel projects mode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of teaching.

P键词: 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Key words: double parallel project;curriculum;teaching design;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2-02

0 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 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 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 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 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o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 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 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M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 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 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 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 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

课程《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第3篇: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对话教学;试卷讲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9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编排主要分布在必修《化学2》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编排呈交叉性、重叠性、层次性等特征,使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有机化学学科本身“抽”、“乱”、“混”、“偏”的特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困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相比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反应都是千差万别,学生很难从无机化学思维过渡到有机化学的思维,无法掌握其规律性。学完《有机化学基础》后,学生对有机物的认知还是零散的,杂乱的,不能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近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都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的判断,有机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试题综合性很强。突破有机化学,需丰富认识角度,转变认识方式,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

一、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的复习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有机物性质的认识视角:“结构―性质―转化”,建立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学生在基础年级的学习并没有建立正确认识有机物的方式,对官能团的性质掌握也不到位,从高二到高三又有部分知识遗忘,教师觉得学生什么都不会,这要讲、那要讲,索性像新授课一样对待,详实地介绍各个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再通过习题强化巩固。这样的复习学生能掌握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但是知识的迁移不够,不会举一反三,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是存在困惑,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提取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认识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是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化学认识的教学,是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了的教学”[2]。因此,有机化学的高三复习教学需要改进。

二、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的功能分析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主要达成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建立研究有C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机化学教学的核心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认识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分析其性质,再类推含有相同官能团物质的性质,也就是从单一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同类有机物的性质,纵向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建立有机物横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图1:

因此,知道官能团的性质,了解官能团之间的衍变,有机合成也就能水到渠成。

二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一种有机物,会书写一个有机方程式,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化学认识素养,即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和结果的水平。”[3]研究发现,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但却没有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教学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得到发展。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其认识的发展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三、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 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搭建学生认识发展的平台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复习教学不仅是温故的作用,更是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并且融会贯通,最终将这些具体的知识转化为认识。盲目地复习只能使学生“原地踏步”,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任何形式的教学之前都要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并分析跨越这两种水平需要的知识准备,然后再探讨搭建跨越这种差距所需的平台,建构认识发展的层级模型,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3]。

案例1:同分异构体教学中学生的两种水平分析

同分异构体内容学生认识发展的层级:会判断常见的同分异构体多角度建构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方法建立书写有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认识思路应用认识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学生同分异构体知识的两种水平,如图2。

2. 重视实验的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

有机化学中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有机物类别、官能团种类、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但是教学发现,学完有机化学,学生不一定有相应的认识角度。由于受无机化学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描述有机物性质的时候往往忽略反应试剂、条件和转化等认识角度,他们只注重“反应的结果”,不考虑“反应的过程”。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也会不断强调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但是即使强调学生还是忘记,或忽略这个认识角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全面、丰富的认识角度,并且能记住这些认识角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好的“行”的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这样的措施:第一,通过实验控制不同的反应的试剂条件,观察现象,并检验产物,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认识到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深刻体会有机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第二,将知识外显,就是将认识角度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有这些认识角度,然后让学生分别从这些角度去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建构认识角度。

案例2:卤代烃教学中丰富学生认识角度的教学设计

(1)溴乙烷水解和消去的对比实验

试剂:溴乙烷、1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

主要实验仪器:圆底烧瓶、铁架台、洗气瓶、试管、大烧杯。 按图3所示,搭建装置。

第一组,溴乙烷的水解。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mL10%氢氧化钠溶液、5mL溴乙烷和10mL水。用40℃的水浴加幔并且不断振荡烧瓶。反应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从圆底烧瓶反应液中取出1mL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有淡黄色沉淀。

第二组,溴乙烷的消去。将第一组实验中的圆底烧瓶换成装有5mL溴乙烷和8mL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用50℃-60℃的水浴加热,并且振荡圆底烧瓶。反应一段时间,试管中有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按书本进行实验反应速率慢、现象不明显,所以进行上述改进,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实验只能用振荡来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后演示实验改成磁力搅拌器,反应速率更快,现象更明显。相同的装置,相同的反应物,不同的反应试剂条件,导致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悟试剂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2)有机物性质认识角度细化表,见表1。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认识角度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印象,也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表格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反应物相同,反应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断键位置不同,官能团的转化类型不同。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认识到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关注这些角度。

3. 展示本质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方式类别

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官能团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认识有机物,这种教学主要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同类有机物的性质,学生容易接受也便于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去建构对有机物性质的认识方式。教学实践发现,追求本质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方式类别,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展示本质的复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识方式;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提升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形成研究问题稳定的认识思路。

案例3:卤代烃教学中展示本质的教学设计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卤代烃有这样的性质,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中的化学键,以溴乙烷为例,让学生知道由于官能团溴原子的吸电子能力较强,使C―Br键的极性增强,反应活性增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Br键容易断裂发生取代或消去反应。再引导学生从反应类型、反应试剂条件、断键位置、生成物、官能团的转化这些角度认识溴乙烷的性质。

从分析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的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并且增加新的角度认识有机物性质,使学生的认识由孤立变为系统。因此,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微观、系统的认识方式类别。当然本质的教学也要适当,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4. 重视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理清学生的认识思路

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离不开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规律、方法蕴涵于过程中,没有特意去把规律、方法展示或罗列出来,这样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地从中提取规律和方法,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思路,更谈不上应用。教学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范式。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将规律和方法外显,让学生解题时有法可循,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

案例4:培养学生有机合成思路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在有机合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总结常见官能团引入和消除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有机合成解题的基本思路,如图4;最后在具体有机合成解题情境中感悟规律方法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敏.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第4篇: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 教学探究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门基础学科,抓好高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所要注重的一个研究内容。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抓好教学的前提

抓好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一个主要前提那就是要引导高中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发展应看作是由三个时期而组成,既提取时期、创立时期及后期发展。提取时期主要注重的是应用和提取,此时期所关注的是人们去充分利用有机化学知识研究药物,从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农民所需要的化肥尿素及医学事业所需的吗啡等。创立时期所指的是化合物的合成及较为典型的理论的创设时期,在这时期,合成了许多重要经典的化合物,诸如应用广泛的乙酸、油脂等化合物。创立了许多比较经典的理论。例如苯的构造方式。后期发展所指的是近时期有机化学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建立了以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的现代结构理论体系,合成了难以合成的极其复杂天然物,以及一些有机合成工业的创建等等,这就是有机化学的发展。

二、掌握有机化学的现状是抓好教学的关键

1.掌握有机化学的分类

有机化学已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所包含的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有机化学等六大学科内容。在这些学科化学中,天然有机化学是专门针对动植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学科,它所面对的是天然化合物,主要作用于新药的研制,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研究,或是为工农业生产所付出的服务性质方面做出的较大贡献。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它是我们现代有机化学研究项目中的极为活跃的先头军,是当代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性能、特点的研究是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其研究的主要支柱项目。物理有机化学是物理研究与化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主要研究途径是经由我们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关注其理论计算方法及有机分子的结构、特性、功能等内容的探索,钻研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途径、反应过程、反应中的细节与重点。而要注重的一点是物理有机化学主要分子所凸显的微环境可调控性反应,主体分子与熔体分子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重点内容。

2.了解有机化学的用途

我们所教学的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分离及辨别是我们人类认识有机物质世界的主要方式,在我们的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下,有机物的分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机物的分离作用,广泛运用于医学中的药物化学实验、农业农药的化学研究等等,还有工业石油化工产品的专项研究以及农林牧等资源的研究,其用途较为广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关注有机化学的教学,辅助学生重视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1.以教材丰富的栏目为指引,落实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的有机化学部分都有一些新的丰富的栏目所呈现,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提供了指引目标与方向的功效。栏目中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拓展视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呈现使我们高中化学这本教材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互动,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学习环境与方式。教学中,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去深度探究课本不同栏目的教学价值。

例如,我们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每章节研究专题的“回顾与总结”栏目内容,辅助学生利用栏目中的主题线索探寻知识细节,引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学生去进行自我评价,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对高中生进行人生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完成的内容,化学教师绝不插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积极地为他们创设利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以课程标准作指南,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作切入点,协助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1)引领学生利用好教材中所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在活动与探究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教材中的栏目“活动与探究”的设置是从高中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照化学内容的逐步深化,由部分到整体,辅助化学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注重有机化学探究价值的挖掘,辅助高中生形成有机化学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学习卤代烃的性质内容之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充分水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别的试剂,你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溴乙烷在加热的情况之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学生围绕老师的提示问题,从自己刚刚学过的卤代烃的性质内容,再加上自己的事先预习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前提下去探究老师指示的问题内含去深度挖掘卤代烃水解现象,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在我们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科学信息时代,有机化学已与诸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能类的主要重点学科,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极为明显。可以说,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宏.教师对高中有机化学“新增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肖慧玲.基于科学观念的有机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5]曹周.高中有机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