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一、策略

1. 设定生活化教学目标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要突出具有生活化和实际意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甲烷这节课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应让学生体会甲烷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对能源利用的思考。

2.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生活化教学情景就是指在教学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带有生活的气息,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例如:在讲授乙醇这节课时,生活化情景引入有很多,事件引入:山西假酒害人案引出甲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里,进入乙醇的学习。实践引入:每天我们都要清洗,展示多芬沐浴露、海飞丝洗发水图片等。

3. 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复杂、深奥、抽象、枯燥的有机化合物知识融入生活中便会将其简单化、通俗化、具体化和生动化。例如:在讲授乙醇的化学性质时,结合饮酒后人的行为,分析酒精在人体内的变化。教师先介绍:少量饮酒――促进血液循环。过量时,乙醇-乙醛-乙酸,并通过探究实验“模仿乙醇在人体当中的变化过程”――即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并得出反应方程式。并追加酒后驾车的检查原理的资料和乙醇汽油,乙醇在医药方面的贡献,让学生感觉到乙醇在我们身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能源问题的思考。

4. 实施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知识要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学生要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生活化的教学中还要有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节,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已经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貌,对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结构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常见药品,查阅它的说明书,从商品名、俗名、化学名、分子式、结构式、官能团及物质的类别对身边的常见药品进行分析,讨论常用药品中的有机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找到身边的知识,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5. 设计生活化的习题和作业

习题和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因此在习题和作业的情景设计上也应该生活化,教师要细心留意生活中存在的有机化学现象或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习题。例如:

(1)在设计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的习题时,可用家庭厨房中可以用鸡蛋壳浸泡在食醋里面,或者可用醋酸除水垢等生活经验作为问题情景。

(2)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图1,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官能团是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与乙醇反应,这种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耳鸣等),此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静脉注射______溶液。

二、思考

第2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应用

前言

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教育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在教育领域中逐渐融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多样化、个性化,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也为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在快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收获良好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对教育时间的依赖程度得以降低

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以其强大的互联性,通过联网收集到各类教学信息,以强大的储存功能,加以对类型多样的信息进行整理,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在课堂时间,还是课余时间,只要是有计算机在任何时刻实现快速获取知识内容。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将名家字画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当中,师生可以借助对字画的欣赏,加之配以文字说明,得到更加鲜明的点评。同时计算机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系统,摆脱了对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吸引,通过受到直接影响与直接利用其技术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1]。

(二)不受制于教育空间的影响

传统教育教学的开展只是限制于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传授,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欲寻求教师的帮助,受到空间的限制,只能无奈等到下次课上询问教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不再受制于空间的影响,通过社交网络将师生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即可通过社交网络在任何地方联系到教师,寻求教师以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此外还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实现对教学研究成果的共享,在任何地方通过登录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下载教育信息资料,实现在线交流,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对课堂内容的深化,以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2]。

(三)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得以真实体现

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实现了人机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话实现师生灵活性的合作。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系统中呈现出丰富性的特点,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能够配合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的实施。

(四)更加体现了自由性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无时无刻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教材内容的共享,实现在线交流,这其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自由性的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其技术的使用结合知识点与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对学习时间自由选择,教师也可自由教学方法,更好地借助计算机技术为现代教育服务[3]。

二、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一)在学生独立自主的自学阶段的应用

教材是学生促进学习一种无声的、物质化的良师益友,教辅材料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对于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是来源于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一方面是来源于教材教辅材料对知识点的阐述,而教材与教辅材料由于篇幅有限,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是传统教育背景下存在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弊端,限制于较少的专业辅导的影响,对于学习活动缺乏目标方向性,学生很难在自学活动中约束自己,达不到理想的自学效果。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平台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更加深度地理解知识点,还能扩充知识储备量,有针对性地查找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提前设计好课件,在展示课件的内容过程中,提出在自学中学生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结合课件展示的内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当中的应用实现了静态化的教学知识点与动态化的计算机呈现方式的有机结合。以计算机作为教学设计、展示的载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要点融合于计算机当中,呈现在信息系统当中,而且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为学生对于应用计算机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重选择,把更多的目光关注于课件上,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减轻了授课压力,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计算机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了解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哪些意见与建议,便于个性化、有针对性信息化的教学活动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中主要从四点论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使得其科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第二部分是对其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体现,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体现,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对现代教育中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为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

[2]沈长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3:309-310.

第3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性强,集中讲解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规则,进一步了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构成,收到分散命名教学所达不到的、灵活多变、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在后续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多次反复,潜移默化,95%的同学都能够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英文命名。有机化学反应复杂,反应机理难以理解,在学期期末专题进行复结,按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六个章节讲解,而且汉英双语比例为3∶7左右;汉语重点在介绍反应规律,英语重点在反应机理的表达式,克服学生畏难的心理。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双语教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及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动画,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给枯燥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学组专门制作了一套“分子模型”PPT,将教材中涉及的有机小分子与球棒模型一一对应,并且标注英文名称,使抽象概念和空间结构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杂化轨道理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电子云的空间图形(见图1)、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立体有机化学(见图2)等许多的理论知识,除了一般彩色插图说明外,还采用动画电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本质及规律,使化学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活泼性。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双语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教学永远要以学生为本。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评价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更要是教学的根本,双语课的学习中需要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讨论,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3]。首先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敬畏和恐惧感。讲授之前,让学生在了解构词法和缩略语的基础上预习该章节中的基本内容和生词,特别是专业术语。授课时教师尽可能在PPT中给出关键词或生僻词的中文意思,注意调整英语语速,做到吐词清楚、讲解到位,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课堂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鼓励学生提问,不熟悉的词汇允许中英文交替,循序渐进,头两周教学目的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感到专业英语并不难学,大大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听英语、看屏幕容易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双语授课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课件中注意引入有机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以及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使得课程内容兼具基础性和先进性,特别是21世纪以后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都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学生们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保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双语教学,我们适当地要求学生针对现有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简单的知识模块,结合社会热点,分组讨论,轮流讲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对学生进行双语表达规范性训练,给予他们运用双语的机会,增强他们运用双语的信心,对有机化学的双语教学也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结语

第4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生活中;应用

中图分类号:?摇TP39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39-02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以非常低的姿态渗透到了全球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生活中。各种个人电脑的不断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进入到各行业之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以及方便,使我们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的居家生活,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世界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开始,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的计算机,无论是在外形方面,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与发展。但是,从科学探索无止境的观点来看,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想使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紧跟时展的步伐,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对现有技术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也只有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才可以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各种需求。

因此,我相信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一定是建立在机身体积更小化、处理速度更高化、综合性能平行化、CPU核心技术智能化以及处理立体化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并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性作为设计与发明的首要前提要求。而人性化、智能化以及便捷化也势必成为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未来的计算机将拥有一定的自我组织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感知能力,进而拉近人机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且能够运用相当丰富的自主的自然语言与我们交流,从而达到减少人机之间沟通障碍的目的。

三、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人类智慧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新型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已成为计算机服务的对象,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各行业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于信息管理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催促着我们对信息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植入到信息管理中的途径。计算机技术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已深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医院药学服务应用、电信增值服务行业、餐饮业前场服务领域、智能停车场以及电子商务服务行业等,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应用于服务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读写速度快、数据存储量大、使用方便、读写距离远、数据安全性高等显著的特点,快速得到服务领域的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身份防伪识别、物品追踪、交通与运输的管理等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计算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通信工具,并且可以提供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不仅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商品损耗与断货这两大零售行业的难题,还可以更加迅速与准确的传送信息,降低劳动力成本,缩短作业时间,改善盘点质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可视化管理,最终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应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效果

计算机实验教学一直都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手段较为单一,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前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不断寻求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在每次实验之前,需要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采取设疑、质疑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应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化教学。同时,还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从而更好的强化计算机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的最大效益。

(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

生物计算机,又被称为分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生物计算机的运行理论主要是利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只需将蛋白质的结构以及酶合成过程内置于计算机的内核程序当中,就可以将计算机的开关程序与蛋白质酶的反应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运用于科学计算。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在计算时间上,分子计算机拥有巨大的优势,远远超出人类计算速度,并且其数据的存储量也惊人的大,可以保存大约一万亿个数据。此外,量子计算机也推动了科学计算的发展。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建立在量子理论之上,会随着分子聚合物的不断聚合而运行的新型计算机,其是利用链状分子的特性进行状态方面的描述,同时通过脉冲技术进行适当的改变。就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在10年之内,量子计算机就能够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

(五)应用于特殊领域

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出了一大批新型的适合本时展的计算机。而这些新型计算机是主要用于特殊领域的更高科技含量的计算机。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对新型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的研究作为重点项目,经过专家的长时间的探索与发现,人类已经逐步掌握并且研制了一批新型的计算机,新型计算机技术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针对不同的特殊应用领域,研发的新型计算机主要有纳米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及生物计算机等。我相信,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会给人类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便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智慧不断突破的体现,而且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运用好计算机技术显得极为重要,它将成为各行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杨媛媛.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研究[J].科技风,2011,2(23):117-119.

[2]秦毅,李丹.嵌入式系统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5-37.

第5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农科院校

有机化学是农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应用性强的特点。它是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一些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学好本课程以及后续课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乃至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精心安排各个环节,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时发现、反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结果的评判,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1合理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因此,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农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大纲、教材,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追求系统性和全面性,出现量大、深难的倾向。教师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增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虽然农科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要求不如化学专业的深难,但作为教师还是应博览群书,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知识的深度、精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因材施教。例如,在对实践生的教学中,针对实践生基础知识薄弱就应偏重于应用性知识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坚持系统性和少而精的原则[1],并注重多联系实际。此外,课堂讲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讲究自身特色,讲授内容、先后次序、时间分配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讲稿不是教材,讲稿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甚至精简,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新授课题的导入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新授课题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结合化学史导入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例如,在学习格林尼亚(grignard)反应时,介绍一下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他3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一生的科学论文多达600多篇,并于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这样学生便对格林尼亚反应产生浓厚兴趣,对其性能、用途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更加扎实。二是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新课。复习与新授课程有关的知识,以旧引新,有意识地使学生联系与后续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便于旧知识的温习和新知识的延伸,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三是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化学演示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可以介绍学生非常熟悉而又运用广泛的事例导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常思考生活方面的有机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也有助于建立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

3讲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注式教学为主,基本上遵循“老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规律[3]。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化学特点来寻找规律巧妙的学习。例如,在讲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sn1与sn2反应机理的特点后,可以启发学生对伯卤丁烷、仲卤丁烷、叔卤丁烷在这2种反应机理的反应速度进行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科学的系统性,抓住有机化学的教学主线——结构、结构与性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积极接受知识。上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甚至借助于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或穿插一些小故事、小趣闻,加深学生印象和趣味性;板书快而流利,注意在单位时间内语言有较大密度和适度的节奏。过快,学生不适应,太慢,学生的注意力要分散,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基本适应后,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语言密度,以训练学生的灵敏性。

讲课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导学和研讨3个部分。精讲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一定要讲清讲透。因此,教师应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如何讲解使学生容易接受。如对于较难理解的化合物的芳香性,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从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简单理论入手,

讲苯环的共轭大π键的电子云分布、轨道重叠和形成情况,从而引起电子离域、键长平均化、电子云高度均匀化导致其有芳香性;可以再引伸到其他芳香性物质的共轭效应,找出它们和苯环结构的相似点,推导出其具有和苯相似的性质——芳香性。对于导学内容,由于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老师可以结合导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回答问题或写出书面报告。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开拓思想、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缓解课时的不足。在精讲和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当然,也可就现在相关有机化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这样的授课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4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共轭体系等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借助于分子结构模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减少讲解的难度,但模型的保存、制作、使用都受一定的限制[4],而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且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例如,有机化学中对映异构体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先显示出左旋体的结构,然后再显示一面镜子,将左旋体通过镜子投影得到右旋体,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然后将镜子去掉,拖动其中一个异构体,无论如何放置,两者在空间上不能完全重合,即实物(左旋体)与其镜像(右旋体)是不能重合的一对物质,从而导出对映异构体的概念。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加教学容量。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能排除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适量的板书能使教学主题突出,并能克服多媒体教学中讲课节奏太快、学生不易记笔记、不利于课后复习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5选好练习,上好习题课

在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用结合。在讲授一定内容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然后再讲下一部分内容。但如何在做练习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却需要对练习题有个精选过程。因为做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既需要一定时间,又需要动脑分析才能完成。因此,在上完每个单元后选习题时,习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精选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在演题实践中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5]。

根据农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的特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开一些习题课[6]。习题课要适时、适量。例如,在讲完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重点用于比较这几种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化学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大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的传授,对习题课重视不足。事实上,习题课是学生强化记忆、调整思维、加强灵活运用和发散思维的好时机,也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好时机。在平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意见;在习题课时,教师可就学生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通过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严密性、全面性[7]。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培养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敏捷性。

6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静态分析,形式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过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考试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8,9]。例如,根据有机化学规律性强的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写出书面小结,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应以考察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包括知识和创造力2个部分。知识包括平时分、测验分、期末分;创造力包括自学能力、课堂参与分、动手实验分、答辩分。这种评判标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符合未来应用型人才的评判标准。

7结语

虽然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量多、课时少,不能等同于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但只要教师善于研究、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使教学精炼化、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双赢[10,11]。

8参考文献

[1] 苏学素.提高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堂

教学效果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10):77.

[2]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高洪君.在有机化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4,6(4):74.

[4] 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200.

[5] 许志锋,邝代治,张复兴,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59-161.

[6] 丛恩同,李业霞.对有机化学习题教学改革的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0(4):56.

[7] 刘涛,熊伟,白玛卓戛.农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西藏科技,2007(3):42-43.

[8] 杨巍.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2-13.

[9] 姚忠亮.新时期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76(5):59-62.

第6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现状 应用 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效的系统管理,还使技术信息化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不断地得以提升和完善,最后为整个社会的健康、高效、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上的支持。

1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大大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也使得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1.1 普及化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社会发展中潜在的重要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推动生产力的全面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计算机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柱性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利用计算机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1.2 专业化

在计算机得到普及的同时,其专业化和一体化运用的特征也逐渐地显现出来。如各种家用电器开始智能化,人们借助网络操作和控制电器的运行,传统的操作模式已逐渐被家庭网络式系统所代替,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生活所需,还进一步适应了经济政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化又必将强化系统的综合功能,从而全面地适应各方面的工作需求。

1.3 更新升级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微处理器和纳米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微处理器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性能,而且大大地缩小了处理器的尺寸。纳米电子技术的突破,有效地解决了计算机集成度和处理速度的双重制约问题。

2 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1.1 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依然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及超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在现代科学中衍生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新的学科。

2.1.2 数据检测与行为控制

借助于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某些数据信号进行自动检测收集,并将其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尤其在仪器仪表运用计算机技术后,使得机器设备高度智能化,把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2.1.3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现代化生产方式中已广泛地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方案设计、工业制造、产品测试。

2.1.4 人工智能

能够模拟人的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智能应用系统已被开发和使用到现实当中,这将极大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2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2.1 提升社会发展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储存在电脑中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政府、企业、个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2.2.2 增强人们的社会交往

在人们之间联系还是靠书信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时间长,而且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这些因素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信息的传递、共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人们就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出去,增加了人们之间(下转第10页)(上接第2页)的交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而且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利用网络的便捷,召开网络会议,不但节省了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很多其他的资源。学习过程中,通过电脑实现远程教学,而且借助于网络可以获取其他更多有益的知识,不再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中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3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前景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众多的子工程及辅助工程来实现人们对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

3.1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技术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目前计算机最主要的使用特点就是宽带上网,网络技术势必会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人们在网上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的同时,挑选出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量。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智能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往更高、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3.2 计算机技术在多领域间的发展

现代化社会,计算机作为必备工具已深深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也在大幅度增加,计算机技术正快速地向多领域、多层面延伸。随身听、笔记本、电子书籍阅览器等便是计算机技术向多领域多层面延伸的表现。

3.3 计算机技术的升级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弊端得到解决的速度越来越快,“并行处理”技术越来越高。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计算机已使用了近万台计算机并行的方法处理,Inter公司拥有的10亿晶体管微处理器,能够将所有的计算机并行起来,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技术问题。

4 结束语

计算机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得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程度将会在经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将会得到更宽广的使用空间,对经济建设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医学院 有机化学 教学方式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的专业知识有限,往往意识不到化学对于医药学的重要性。由于有机化学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化学反应、反应机理等内容,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等倦怠情绪。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与医学紧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成为我们应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展好有机化学第一节课,绪论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门新课,开课时务必介绍有机化学的来源,介绍有机化合物起源于“生命力”学说,可以结合生动的动植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例如: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燃料――酒精、天然气、石油等,讲解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的特点;针对有机化合物反应速度慢这一特点,可以列举乙醇与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如果不加催化剂,则反应时间需要十六年,通过实验事实加深该特点的认识,同时强调有机化学反应催化剂的重要性;最后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医药专业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或从事医疗行业的重要性。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内容的讲解做良好开端。

2.理论联系医药应用实际

有机化学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反应等内容,理论性很强,大部分教师往往按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体会不到有机化学与生活及所学医学专业的联系,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所学章节的化合物,在医药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芳香烃章节中列举青霉素、中药莪术、布洛芬等药物主要成分,充分体现芳香烃在医药合成的重要作用;对映异构章节,通过介绍氯霉素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药效相差近百倍、著名的反应停事件中R构型具有止吐作用,而S构型具有致畸作用等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对映异构体在医药中的重要性。作为非医学专业出身的化学教师,其要课下努力丰富医学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有机化学在医药中的重要性,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空间结构、原子轨道杂化过程、б键、п键与共轭п键的形成、同分异构体中的立体异构、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等,内容都非常抽象,单凭空间想象或者用板书书写都不易理解。现今,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上述原来枯燥、抽象、静态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动态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同时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实例:在讲乙烷的构象异构时,动画演示通过旋转碳碳之间的б键使乙烷产生无数个构象异构体,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构象之间氢原子相对距离的变化,从而加深对两种极端构象的记忆;在讲解左旋乳酸和右旋乳酸时,可以通过图形形象展示二者互为镜像,组成相同但不能重叠,是一对对映异构体;在讲解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时,通过动画可以动态展示亲电试剂如何进攻苯环,首先形成的π-络合物、б-络合物中间体,最终形成取代苯的反应过程。此外,通过播放趣味化学实验及与有机化学相关的魔术视频等,改观对有机化学枯燥不易理解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并结合板书,增强课题趣味性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与学生沟通

第8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第9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党员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学校在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发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传承。中北大学作为一所军工院校,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即要凸显“人民兵工第一校”的军工文化,又要体现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办学内容和“致知于行”的育人文化。

一、调查问卷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72份,回收率94.4%(其中党员问卷发放220份,收回216份;非党员问卷发放280份,收回268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总体态度较好

在“你认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如何?”一题中,有16.62%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1.31%的同学表示满意,40.80%的同学表示一般满意,1.27%的同学表示不满意,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开展的活动还是满意的,这些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31%的学生表示能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数据说明较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有积极态度,愿意参与其中。同时在对我校校园文化类型的调查中认为文化氛围“沉闷”的学生比例占到36.84%,认为“活跃”的学生比例占到35.58%,这说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仍存在部分问题,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且这些方面可能会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在“你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挥作用”一题中有45.65%的学生选择“丰富校园人文底蕴”,有22.73%的学生选择“导向和激励”,有16.63%的学生认为“凝聚师生人心”,这一数据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说明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人的主体问题的调查中,认为主体应为学生的人数占到81.86%,认为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人数为10.58%,其余人则选择了教职员工,以上数据说明了广大同学,尤其是学生党员充分认可了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推动广大同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作用,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同时党员(89.6%选择主体为学生)与非党员(75.9%选择主体为学生)的调查数据也表明了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普通学生更加积极。

而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构的主体问题的调查中,选择学生工作机构的学生比例达到57.43%,其次为思想宣传机构(40%),最后为文化体育机构和党政机构,这说明在学生的心目中学生工作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你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中,“筹措经费困难”是大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比例达到53.90%,其次分别为:活动虎头虎威,实际成效不大;审批手续繁琐;租借场地困难;宣传组织不到位,人气不旺等。通过分析认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其一,资金筹措困难,举办活动时,除部分有较大影响的传统性活动可得到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外,大部分活动资金需举办部门自行筹措,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影响,难度较大;其二,活动虎头蛇尾,实际效果不大,众多活动开展之前宣传力度极大,开展之中知者甚少,开展之后的效果更是可有可无,这种活动方式不仅起不到活动本身应有的作用,也干扰了广大同学对其他活动的认知;其三是审批手续繁琐,活动中涉及众多事物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审批过程极其耗时耗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调查中,按照所选比例依次为:校风建设、德育教育、绿化建设、名声效应以及宣传工作,认为学校应该重视校风建设与德育教育建设,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前进。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做了相应的了解。在“你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注重那些方面”,有39.89%的同学选择了文化设施,25.38%的同学选择了校园环境,其余依次为:校园形象设计、校园主体建筑、文化网络。有73.63%的学生肯定了文化设施对学习生活的帮助,其中学生党员84%,非学生党员为67.4%,这组数据在肯定文化设施的作用的同时也说明了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中对学校文化设施更多的合理运用,这种运用也正是应该推广的,推广过程中学生党员可发挥较大作用。而在最重要的文化设施中,同学分别选择了图书馆(55.17%)、体育馆(17.12%)、校史馆(15.01)、艺术馆(12.26%)等,故图书馆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摆脱当前图书馆更多的单纯作为自习室使用的局面。

关于校园文化定义的调查中,认为为精神文化的人数比例为51.97%,超过其它三项——特色品味风格、物质文化、校风学风之和。同时,在关于校园文化的核心问题上,有39.49%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精神,超过校风校训(25.05%)、办学理念(23.35%)、校园环境(11.9%)等观点。以上两项调查表明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受重视的应该是大学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三)对于目前大学活动和组织机构的看法

在最受欢迎的大学生组织的调查中,依次为:学生社团、学生会、志愿者协会、艺术团体和广播电台。此项调查说明了学生会与学生社团在对学生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其引导与管理。

而在“你认为学校的学生机构是否健全”中,47.73%的同学认为机构有些冗余,从学生角度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机构的冗余导致了工作中的重叠与摩擦,也导致了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的诞生与发展,35.17%的同学认为比较健全,17.10%的同学认为不健全。而在参加学生活动情况的调查中,35.48%的同学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其他依次为:丰富多彩、太多以至于无暇参加、活动太少、占用了太多的学习时间。在“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传统和创新的看法”调研中,55.63%的同学认为活动形式应该多创新,有26.22%的同学认为传统活动要继续做大,剩余同学选择了不受欢迎的传统活动应该要取消。这一统计结果说明:首先同学对目前开展的活动评价不一,其次在活动组织和审批上应该再加大力度,提高活动质量,保证高质量的传统活动的继续开展,并且在活动形式上要有创新,能够与时俱进。

(四)学生关于学生党员的评价

对学生党员参与班级、团支部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中,有93%的学生认为党员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有1.75%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积极,入党后不积极的现象;关于身边的学生党员在哪些方面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中,认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方面的学生占到56.42%,认为思想上进的学生占到37.27%,认为能够积极参加工作的学生占到28.96%,认为能够热心帮助学生的学生占到27.70%。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总体来说,学生党员队伍质量是比较高的,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党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因此,对于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要继续紧抓,进一步弱化或者消除“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懈怠”的情况。

(五)学生对其他问题的认识

关于对“中北大学学生管理手册”中相关规定了解的调查中,仅有2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63.9%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说明学生对学校相关的政策规定还缺乏进一步的了解,目前只是停留在入学教育阶段,学校应该将校园制度文化中的各种纪律、规章、规定、规范、公约和守则等在主页中挂出,让学生更多了解学校,增强校园氛围和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专业学习方面,有66.7%的学生党员表示与专业老师不怎么联系,只在课堂上见面,这也就导致了仅有25.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较为了解(而且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四年级),而选择一般了解的学生人数则占到了68.7%,说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不高,这种情况急需扭转改善。

针对中北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表示比较了解的学生占到36.5%,有51.6%的学生表示以前听说过但是不了解。以上问题说明关于我校校园此类文化推广过程中应重视深度甚于广度。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开展有特色、高品位、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独有的文化活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即要注重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学校特色,展现学生风采,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广大学生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第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采取激励机制,增强校园氛围和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为校园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加强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校党委和各部门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积极发挥他们“帮助身边同学”、“带头发挥作用”、 “树立党员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过硬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队伍。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相信和谐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成熟的人才果实。

参考文献:

[1] 郭金丰. 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 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