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第1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 有机化学 新课改 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37-01

作为高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有机化学让不少学生感到头疼,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不少化学教师面对的难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予以解决。

一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深度及广度处理不到位

新课改下的高中有机化学是按照螺旋的方式逐步深入的,目前,不少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按照高考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非真正做到与新课标的教学相融合,将教材深度及广度扩大,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压力。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出现越位现象,虽然新课标下的教材从内容上看同传统教材相差无几,但其实在知识深度及难度方面均有一定的降低,知识广度却有了一定的拓展,并突出了不少核心知识。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方式教学,不断加深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更不能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合,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做题水平,在课时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则少之又少,因此,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验。很多教师采用视频教学使学生以观看的方式来学习实验,孰不知此种方式与动手做实验仍存在着很大差别。由于化学实验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人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要求其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亲力亲为的过程,而非简单地看视频就可以培养的,这样做只会固化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根本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1.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由于新教材中知识编排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对于典型的有机物而言,先对其结构进行重点研究,而后对其物理性质进行简单描述,接着着重对其化学性质进行介绍,这样的编排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在夯实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类、性质及相互间转化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及其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得出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或从性质方面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其掌握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类物质上。除了结构外,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也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向学生展示模型来使官能团的结构更直观,应使学生了解,有机物具有哪个官能团,通常就具有此官能团所具有的相应的性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并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一般规律及学习方法。

2.增加实验课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验不仅具有获取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是人们认识物质和研究现象最基本的方法。因此,高中有机化学应当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并以实验课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际教学时可按照如下步骤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培养:(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进行观察或实验活动的安排;(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3)启发学生得出合理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4)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对问题进行论证和说明,从不同角度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实现求异的目的。此外,若在课堂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应注重过程的直观性、规范性,此外,还应注意此过程仅为示范性过程,示范时可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3.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理解及应用

由于有机化学的原理与我们的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的各个角落均渗透着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也大幅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实践、思考、积累、总结和完善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3]吴小琼.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第3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有机化学 高效性 有效途径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变化多样的有机化学反应,多数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听懂不难,但记住较难,运用更难,即使花了不少时间,也掌握不好。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考试成绩远远超过同一层次的非试验班,体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该教学策略在课题组中不断推广与完善,效果不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必修、选修内容的深、广度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必修模块的知识难度不大,主要介绍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和一些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拓展太多,只能初步上升到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并初步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简单的有机反应类型等,不要一步到高考的要求,难度太大,学生会丧失信心、兴趣,得不偿失。选修模块则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时可从结构决定性质的高度,对各类有机物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反应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处理好必修、选修内容的深广度的关系,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这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演示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产生红色沉淀的实验;也可以分组或设计实验探究,如制取银镜、乙酸乙酯;毛和纤维织品的鉴别;用油脂制取肥皂等。实验时学生的兴致浓厚,同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提高教学效率。

2.联系生产、生活、社会。有机化学和社会、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中应经常注意联系。如乙烯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花、水果香味、炒菜提香用白酒和白醋,以引出酯的概念;食品袋和快餐盒是由什么制成的等,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及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成绩自然提高。

3.引入科学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如乙醇一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杜康酒、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这些科学事迹创设问题情境,既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与艰苦,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及质量提高。

三、抓好化学用语的教学

要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过好化学用语这一关。学生写化学用语是一个难点。化学用语,教师首先要示范好,把方法和要点讲清楚,然后举一反三针对性地训练到位。每类物质的化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为了让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在教学中每讲到新的反应类型的时候都可以用结构式的形式把有机化合物的断键和成键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就记住这个类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如在酯化反应中,通过动画演示酸脱羟基,醇脱氢的过程。把结构式和口诀放在一起,学生就记得更深,化学用语的掌握,还要通过课堂练习、小测、学习小组比赛、抽查等方法加深巩固。学生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保障。

四、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重要的有效途径。

1.抓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例如: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学生找到了规律,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要抓住一条主线,就可以掌握全局,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材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比较分散、零碎,部分学生感觉到“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有机化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对比、归纳、总结,如将烃和烃的衍生物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化、网络化:

3.引导学生总结官能团的性质、颜色变化的反应、反应类型与物质类别的关系、溶解性等。

对复杂的有机物系统化,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轻松自如地学好这门功课。

五、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4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当前“唯理智”式的教育大搞机械灌输和题海战术,漠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忽视了师生正常的情感交流。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全完美的个性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对情感教育的研究,当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告诉我们,缺乏情感因素的“知学”远不及享受乐趣、陶醉其中的“乐学”。

二、影响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

1.学习负担因素。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到初中的时候成绩逐渐下滑。这是由于小学与初中的学习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知识面少,题型简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反复训练,而初中数学涵盖的知识面较多,灵活性增加,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学生未能掌握就进行新课教学,导致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畏难情绪。

2.教学目标因素。由于小学没有升学压力,教师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初中阶段迫于升学压力,教师过于强调知识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阶段注意知识的发展过程,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步入初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听课存在障碍。

3.生理心理因素。七年级学生一般在十三四岁左右,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心理产生闭锁,他们不再象小学生那样积极发言、讨论热烈,与教师产生心理隔阂,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呼而不应,引而不发。

三、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策略

1.情知交融。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事例、未知领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看似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琢磨、探索的兴趣情绪。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教者用古印度的梵塔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贝那勒斯圣庙里有三根细针,有64个大小不等的金盘片套在柱子上(梵塔)。僧侣们要将这些金片从一根针移到另一根针上,规则是每次只能移动一片,而且不可将大盘放在小盘之上。当某一天将金片完全转移到另一根针上,世界末日就会来到。聪明的你,认为这个古老传说可信吗?”(2)挖掘文化情感。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隐性情感或历史素材,感受数学家们在推动数学前行中焕发出来的感人力量,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如针对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心存畏难情绪的状况,教师让学生查阅有关数学家们不畏艰苦、努力学习的故事。生1:苏步青发奋苦学,废寝忘食,四年演算上万道数学习题。生2:祖冲之为求出圆周率的密率,反复演算,需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生3:陈景润在进军“哥德巴赫猜想”时,演算的手稿有几麻袋,历经十年,终于攻克了“1+2”。(3)诱发学生美感。数学具有简洁、对称、和谐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展示和创造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探索美的规律,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互动交流。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们在互教互学、相互沟通、彼此分享中心灵相通,情感产生共鸣。在智慧碰撞、思想交锋中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灵活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行异质分组,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中,教者以6人为一小组,让组织能力强的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分工,推选操作能力强的3位同学分别探究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推选一位同学统计,负责记录研究的过程、数据的处理,推选一位同学发言,负责汇报研究成果。合作学习让他们体验到关怀、接纳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相互依赖、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2)角色互换。教师还要利用合适时机,把课堂的主动机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当“教师”的角色,去出题、提问、分析、辅导和评价,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教师的艰辛,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3.积极评价。教师要施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据此调整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积极的评价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用折线图对比他们的历次成绩,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在表扬成绩的同时,要表扬他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对学生回答部分正确时,教师要肯定成绩,鼓励其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在纠正答案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勇气和态度。

第5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一、精选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适时引入教学实验,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科学实验众多,教师要做好精心选择。首先要考量教材学习内容,科学实验要紧紧扣住教材学习内容。其次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设计,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广泛,而且不同年龄其兴趣价值取向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探知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实验。

在教学《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时,教师设计校园观察实验:在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根据观察对比,这些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好观察记录,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跟随教师到校园中展开观察,学生参与兴趣很高,寻找、观察、记录、讨论、总结,整个操作过程显得非常紧凑,实验秩序保持良好。课堂展示时,有学生这样总结:我观察了冬青和两种植物,其相同点是:两种植物形体都不算高大,都能够长叶开花。不同点是:冬青是木本植物,则属于草本植物;冬青一年四季常青,到冬天枝叶枯萎;开放鲜艳,花朵较大,而冬青也开花,但都是小碎花,不够鲜艳。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实验情况进行点评,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获得的成果。

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展开实地观察实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实地观察并做出详细观察记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帮助作用。

二、规范操作,确保学生实验安全

在学习《家乡的水资源》时,教师设计科学实验:到学校附近采集一部分污水,或者是到工厂附近采集水源样品,再准备一些小活鱼、活虾,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将活鱼、活虾放入污水中,看这些鱼虾有什么反应,将相关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在实验材料准备时,教师特别强调:采集污水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几个同学一起,并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任何人不得随意独自去采集。实验开始时,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师设计科学实验,需要采集一些污水水样,因为涉及安全问题,教师特意给出规范说明,并且加以特别强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野外水源情况复杂,学生年龄尚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教师给出硬性规定规范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科学分工,提升学生实验品质

在教学《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时,教师设计一个实验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成员实际观察生活现象,参与家庭劳动,并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将问题集中整合,提交到班级展开集体讨论。教师特别提醒学习小组组长,要做好分工,尽量关注更多方面。这个实验操作属于分散行动,学生自由度很高,但分工明确之后,学生重点关注一筛龇矫妫提出的问题也带有典型性。小组集合成员问题,组织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形成问题集锦,提交到班级中,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操作情况,再进行整合优化,最后形成重要学习资源。

教师设计问题征集活动,并且以实验形式进行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具体体验之后形成问题,极大丰富了课堂问题资源,也为学生科学思想成长创造良好契机。

第6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一、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游戏。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要求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开展游戏教学法。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把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学习《键盘操作》的时候,为了避免枯燥地利用键盘图示让学生了解键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打字游戏,使学生逐渐熟悉键盘的每个按键。例如常见的熟悉键盘打字游戏有打地鼠、青蛙过河和拯救苹果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保证。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键盘打字知识的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使其求知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这样,通过借助小学生对于一些美好事物的向往,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明确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有了方向,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升。

例如,在学习《ACD see》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一副带有瑕疵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假如这张照片没有瑕疵,那么会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都会想要去掉照片的瑕疵,想要使照片变得更美。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出ACD see,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图片编辑知识。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组织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够降低学生心理的学习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针对信息技术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认识WORD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在课件上展示一段文字,其中文字的大小不同,格式不同,颜色也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Word 软件把这些字体变得更加美观,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利用WORD中的知识来美化字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四、组织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具有好胜心,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胜利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竞赛。使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竞赛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锻炼学生打字速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字竞赛,布置相同的任务量,然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方式完成打字任务。通过这样的竞赛方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学生在竞赛中展现出的不足,会成为学生之后学习的动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小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那么会使教学效率快速提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研究,找到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开展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

第7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一、设置情景,融合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的融合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探究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在侧面上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动画演示全过程)

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有效的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以更为生动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以严肃的、刻板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当然,我们设置这个情境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笔者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追加了动手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一个圆柱,寻找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 然后再分组讨论:将圆柱的其中一条母线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思考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这个探究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抽象模型转化,凸显数学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 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 问: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二、加强学习研究,多维度解题

数学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通向这一目的地的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数学亦是如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可能,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本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以多维度为教学视角,注意教学的多面性. 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公式或结论进行推广,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例如,求证:cos■ + cos■ + cos■ = ■. 在学生用“三角证法”完成解题之后,教师接着从复数证法的角度切入,当学生还在思考另一种可能的时候,再与学生一起研究公式的推广cos■ + cos■ + … + cos■π = ■(n为奇数,且n ≥ 3).

此外,我们所说的多维度教学,还包括充分运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纠正,但是不应该把错误当成纯粹的错误,而要借题发挥,发挥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解法.

例如,直线l过点P(2,-1),它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它在x轴上截距的2倍,求直线l的方程.

学生解答为:设l的方程为■ + ■ = 1,则b = 2a……①,又由P(2,-1)在l上,得■ - ■ = 1……②,联立①,②,得a = ■,b = 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

此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此题:

设直线l的方程为y + 1 = k(x - 2),令x = 0,得到y = -2k - 1,令y = 0,得x = ■,由题意,得-2k - 1 = 2・■,解得k = -2或k =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或x + 2y = 0.

此时,笔者顺势提出:为何两种解法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明白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不包括截距为0(过原点的直线)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对截距式直线方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获得简易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例题时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第8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45—01

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课程标准,都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信息技术课谈几点认识。

一、以常态培训学习提升教师认识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和不断的反思、总结来实现,更需要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手段感到不适应,不愿意在新教学手段的应用学习方面花费太大力气,结果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处理、网络应用束手无策,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这就要农村学校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培训务必要常态化、制度化,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熟练地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才会加快。

二、以不断学习新知建立知识储备

总体上来说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起点不高,但是起点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还要拥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具备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等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课程涉及面非常广,知识和技术更新快,因此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逐步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以适应教学的不断发展。

三、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课,机房软硬件建设情况直接制约着教师和学生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要解决教学软件、硬件引起的问题,就要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及时维修,保证学生正常用机。如果确实条件有限,不能购买好的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借助软件来优化机房环境。

2.多样化组织教学,注重教学实效。教学中可以把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传统的学习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的培养。

3.适时指点评价,鼓励学生实践。合理而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和过程,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发现,及时给予指点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四、以兴趣培养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教师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出发,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的“任务驱动”模式教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评选操作能手,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物传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54-02

作者简介:陈友廷(1986―),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作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也广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专题,有些单元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得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些专题当中,“人物传记”没有被独立为一个单元,而是散见于诸多专题当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詹天佑》《在花山》《将相和》《晏子使楚》等几篇课文,此外,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也可以归入其中。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旗帜鲜明地提倡读传记,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指出:“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正因为人物传记对学生成长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是非常常见的。其实,同样的道理,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他们可以把自己与传主对比联想,名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不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思考,给他们以启示。那么,哪些策略有助于优化人物传记类课文的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领域的名人,很多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有的功大于过,有的过大于功。因此,在教学当中,立足文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所选择的材料都是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及“爱国”的。三则材料在表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时各有侧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偏正结构。“杰出”就在于詹天佑不但有强烈的爱国心,而且有出众的才能,杰出中也包含着强烈的爱国心。在修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创造性地开凿隧道、学以致用地设计“人”字形线路,都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更说明了詹天佑杰出的成就,他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所以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在文章中始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学生只有紧紧抓住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本质,才能通畅地理解全文。

二、合理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小学课文的选用受制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常常选用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有时为了需要,还会对文章进行删改。而人物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当中,有时候由于时代久远,如果不补充说明具体的历史条件,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如在教授《詹天佑》一文时,首先必须点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课文的第二段就有详细的说明,学生理解詹天佑处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时期没有困难。然而,在“勘测铁路”一段中,詹天佑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困难”一词很抽象,如果不根据历史事实在这里补充必要的材料,学生对詹天佑那种修筑铁路的决心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因此笔者查找资料作了补充,把詹天佑当时所遇到的困难罗列了出来:

1.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

正当工程进入第二段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2.帝国主义趁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3.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4.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

通过以上材料的补充,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面临的挑战是多么艰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爱国”“杰出”的本质。

三、善用题材资源进行写作拓展训练

人物传记里的人物往往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因其经历和贡献而有很大的影响。传记的编写者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往往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如果教师在教授人物传记类课文后善于抓住机会,就是进行写作拓展训练的好机会。

(一)改编体裁,锤炼语言

《晏子使楚》一文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感受语言艺术”专题中,这个专题比较特别,除了相声还安排了剧本这种对小学生来说很陌生的文学体裁。为了加强学生对剧本的把握,笔者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编为剧本。学生通过改编,不仅对剧本这种体裁有了更深刻的把握,还在改编的过程当中通过设计人物的对话锤炼了语言,对通过语言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写读后感,沉淀思想

典型的人物事例,鲜明的人物性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写人物传记的读后感,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从而沉淀自己的思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教师可抓住时机,通过写读后感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读书目的的思考,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此外,《在花山》一文也非常适合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这样的道理: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三)活学活用,编写人物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