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有机化学综述精选(九篇)

有机化学综述

第1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化学助剂 有机氯

中图分类号:TE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43-02

1 引言

目前化学助剂检测的主要方法为Q/SHCG 39-2012《油田化学助剂有机氯含量测量方法》,此标准阐述了化学助剂检测的原理和步骤,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发现一些难点,直接影响检测速度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有机氯检测技术研究与攻关,阐述在检测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2 化学助剂检测原理

样品经氧瓶燃烧分解后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通过NaOH溶液吸收后,用盐含量测定仪测出总氯的含量,再减去无机氯,即为油田化学助剂中的有机氯含量。

盐含量测定仪测试Cl-原理: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含一定量银离子的乙酸电解液中,试样中的氯离子即与银离子发生反应:

Cl-+Ag+=AgCl

反应消耗的银离子由发生电极电生补充,通过测量电生银离子消耗的电量,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可求得氯离子含量。

3 有机氯检测的影响因素

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油田化学助剂有机氯含量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和判定出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实验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标准长期实际操作和比对实验发现,在样品的称量、样品的清洗和转移、固体类助剂燃烧、盐含量测定仪转化率以及人员等环节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处理不好会大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1样品的称量

化学助剂中大部分试样都是易挥发的,称量过程中极易损失,处理不好会大大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2样品的清洗和转移

标准Q/SHCG 39-2012规定:用蒸馏水分三次冲洗氧燃烧瓶壁和支持杆,移至100ml容量瓶中,最后定溶至100ml。

在实际清洗过程中,三次清洗的用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清洗效果,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每次用多少量的水清洗能达到最佳效果成为难点。

3.3固体类助剂的燃烧

在标准Q/SHCG 39-2012中并未明确规定固体类助剂的检测细节,常规固体类助剂检测方法有如下两种;

a.研磨成粉后直接燃烧;

b.配制溶液,然后称取溶液进行燃烧。

两种方法的如何选择,两种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多大成为难点。

3.4盐含量测定仪的转化率

Q/SHCG 39-2012标准规定:氯离子标样的平均转化率应在80%-100%之间。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盐含量测定仪的转化率经常出现转化率低于80%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成为难点。

3.5人员

在标准Q/SHCG 39-2012并未对检测人员有相应规定。

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同一实验,总氯和无机氯检测为不同的人员检测,会产生较大误差。

4 有机氯检测技术的要点控制

4.1样品的称量

对于易挥发的化学助剂,要减少失重误差。通过在检测中的大量实验证明:吸收样品的脱脂棉不能松散,必须把脱脂棉捏成紧致的棉球,减少样品的挥发量,样品必须滴在棉球上,称量过程读数变化较快,所以称量过程要快,且以第一次稳定读数为准。

4.2样品的清洗和转移

胜利油田样品的清洗方法:只清洗两次,每次用水量40ml,然后定容至100ml。

根据调研,最常用的清洗方案还有:30-30-30ml和40-30-20ml两种。

实验室为确定最佳清洗用水量,用标样(10mg/L NaCl)进行燃烧后清洗,结果如下:

表格分析:因为在初次清洗氧燃烧瓶时,瓶内无机氯含量最多,应尽可能的多用水来溶解瓶内无机氯,避免在此过程产生无机氯的损失;第二次可采用30ml来清洗,因为在此次清洗过程中,绝大部分无机氯已被转移,故可清洗用水可不需太多,最后用20ml蒸馏水进行扫底清洗。所以方案3应为最佳清洗方法。

4.3固体类助剂的燃烧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实验室以粘土稳定剂JS-7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表格分析:固体类助剂研磨后直接燃烧,只有在清洗过程中产生部分损失,严格控制清洗程序,可使损失减至最少;而配制成溶液后,再用溶液进行燃烧,属于间接测量,造成的损失量会明显增强。因此,应优先选择直接燃烧法。

4.4盐含量测定仪的转化率

胜利油田对转化率低的处理方法是只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则认定此转化率为可行,条件如下:

①转化率不低于50%;

②转化率测定时,几次转化率的平稳性好、重复性好;

③转化率测定结束后,用标样做样品反注,所测值不超过真值的±5%。

我实验室与胜利油田实验室的差别:胜利油田的盐含量测定仪有转化率自动补偿程序,而我实验室的盐含量测定仪无此程序。

因此,我实验室盐含量测定仪的转化率必须达到标准要求的80%以上,否则损失量过大,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经实验室的分析研究,对策台下:

①与厂家联系,升级盐含量测定仪的程序,增加自动补偿程序;

②在未升级前,通过实验前对电解池进行光照来提高转化率,光照的时间确定如下:

表格分析:当电解池见光时,电解池内的银棒电极会遇光分解,使Ag+离子增强,从而使转化率升高。但光照会使电极寿命减少,不宜进行长时间的光照,从表格可看出,最佳光照时间可确定为:5-7min。

4、5检测人员的要求

为确定同一实验,总氯和无机氯检测分别为不同的人员检测,会产生多大的误差,实验室对样品杀菌剂进行了不同人员的测试,检测结果如下:

表格分析:从表格可看出,每个检测人员所检测出的有机氯均在300ppm左右;但如果总氯和无机氯检测分别为两个不同的人,则所检测出的结果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总氯检测和无机氯检测必须为同一人。

5 结论

1.称样过程要快,时间不能超过30s;

2.氧燃烧瓶清洗最佳用水量为:40ml-30ml-20ml;

3.固体类助剂燃烧,应优先选用直接燃烧法,只有当固体类助剂不能直接燃烧时,才选用配溶液燃烧法;

4.当转化率达到95%时的光照时间约为5-7min;

5.总氯检测和无机氯检测必须为同一人员。

第2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摘 要]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旅游对接待地社会

>> 浅析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研究 国内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量化研究述评 国内有关高校形象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职业农民研究的综述 国内有关音乐旅游文献综述 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国内有关“逃避自由”的文献综述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基于PRA方法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国内有关学习动机缺失研究的综述 国内有关垃圾渗滤液氨氮去除的研究进展 国内有关消极拖延干预研究的进展 国内有关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述评 近十年国内有关甲醛的环境与职业危害调查研究 近二十年国内有关随班就读学校支持体系研究的综述 国内有关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青少年自立人格研究动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 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而详尽的介绍,并就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关键词]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6―0088―05

第3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论《评李斯特》的理论定位

从机械思维到有机思维及其超越

再论部门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论孙正聿先生学术研究的出场范式

超越离土教育,走向热土教育

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论当下中国文化观念的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范式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

“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综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综述

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质疑

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范式的发展逻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意义的再理解

后现代的希望在中国——柯布博士访谈录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历史与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形成与逻辑

201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进展

201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综述

2014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研究综述

新世纪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创新功能的体现

重新评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哲学的关系

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综述

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范式研究进展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

“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2012年研究综述

2012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新进展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创新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进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发展与创新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现代性论域下唯物史观对人本主义乌托邦的超越

“标准化哲学”的“批判”与“出场学”的“可能”

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诠释与马克思主义转化

努力行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途中

在反思与创新中伴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疾步前行

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思考

从解放逻辑到拜物教逻辑——精神分析视野中的主奴关系浅析

问题反思与范式转换的双向互动——“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

合法性辩护与方法论创新:推进部门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两大前提

第4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评析专家学者200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的准确性王立勇程延炜武征(12)

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和谐发展国际研讨会征文启事(F0002)

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介(F0003)

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学院简介(F0004)

学术探讨

2005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黄泰岩(20)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焦方义(24)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货币政策反应规则的思考何孝星(28)

“十一五”北京市经济类规划项目研究刘娟(33)

试论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安排韩琪徐耶加(36)

对外投资与贸易问题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新变化与我国资本政策的调整分析陈高翔(41)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欧峣(46)

透视中美、中欧贸易争端李闽榕(50)

资本市场研究

理性股市论述评李志刚(54)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分析黄海沧(58)

学术争鸣

真理不辩不明真理越辩越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思考沈立人(63)

理论综述

信号模型理论及实践评述翁世淳(65)

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综述李心丹(71)

国外经济理论动态

产业组织中的模块化理论发展动态刘茂松曹虹剑(74)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动态李德林巴能军(78)

国外经济理论综述

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综述朱振中吕廷杰(82)

资本账户开放度度量指标体系研究综述许统生陶然(87)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马子红(91)

国外经济理论专题

激进学派区域发展思想评述邢源源张毅(96)

劳动力空间分工理论评述石崧宁越敏(101)

国外经济政策评介

国外公有银行改制的研究综述苏剑(106)

医疗费用预付制及其政策启示于良春李丽(110)

学术会议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综述张铁刚钟弘(114)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综述刘志铭胡家勇郭惠武(117)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著作导读---李仁贵任耀宗谭琦

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及其发展评析---范俏燕曾康霖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林发勤崔凡

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相关研究综述---熊胜绪黄昊宇

平台产业研究现状及其展望---曹洪刘小梅

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与对策---郭明

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的功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孙杨许承明严长德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深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钱岩松刘银国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赵志君

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总爆发---白暴力梁泳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张新伟

金融变量的产出、价格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王立勇张代强高伟

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昝廷全

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第二届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关于股份化、社会化的思考-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萌发的公有制因素---黄范章

沪深股市股票投资组合与风险分散的实证研究---姚益龙程华强

我国高增长行业的特征及影响分析---周叔莲吕铁贺俊

关于改革以来宏观经济调控经验的若干思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汪海波

第5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所谓EDA技术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EDA工具软件为开发环境,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为设计载体,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单片电子系统SOC(SystemOnaChip)芯片为目标器件,以电子系统设计为应用方向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过程[J]。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只需利用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在EDA工具软件中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描述,EDA工具便会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尽管目标系统是硬件,但整个设计和修改过程如同完成软件设计一样方便和高效。

现代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仿真和综合能力。EDA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电子设计的全过程,有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级各个层次的设计。EDA技术研究的范畴相当广泛,从ASIC开发与应用角度看,包含以下子模块:设计输入子模块、设计数据库子模块、分析验证子模块、综合仿真子模块和布局布线子模块等。EDA主要采用并行工程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然后从系统设计入手,在顶层进行功能方框图的划分和结构设计,在方框图一级进行仿真、纠错,并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对高层次的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在系统一级进行验证,最后再用逻辑综合优化工具生成具体的门级逻辑电路的网表,其对应的物理实现级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专用集成电路。

二、EDA技术的发展

EDA技术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线路的CAD是EDA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高级E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的图形编辑、分析和存储等能力,协助工程师设计电子系统的电路图、印制电路板和集成电路板图。它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繁琐重复劳动,但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干预整个设计过程。

EDA技术中级阶段已具备了设计自动化的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具备了自动布局布线和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和验证功能。其作用已不仅仅是辅助设计,而且可以代替人进行某种思维。

高级EDA阶段,又称为ESDA(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系统。过去传统的电子系统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法是采用自底而上(Bottom-UP)的程式,设计者先对系统结构分块,直接进行电路级的设计。EDA技术高级阶段采用一种新的设计概念:自顶而下(TOP-Down)的设计程式和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的设计方法,设计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准确定义上,EDA系统去完成电子产品的系统级至物理级的设计。此阶段EDA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支持高级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可进行系统级的仿真和综合。

三、基于EDA技术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1.电子系统电路级设计

首先确定设计方案,同时要选择能实现该方案的合适元器件,然后根据具体的元器件设计电路原理图。接着进行第一次仿真,包括数字电路的逻辑模拟、故障分析、模拟电路的交直流分析和瞬态分析。系统在进行仿真时,必须要有元件模型库的支持,计算机上模拟的输入输出波形代替了实际电路调试中的信号源和示波器。这一次仿真主要是检验设计方案在功能方面的正确性。仿真通过后,根据原理图产生的电气连接网络表进行PCB板的自动布局布线。在制作PCB板之前还可以进行后分析,包括热分析、噪声及窜扰分析、电磁兼容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并且可以将分析后的结果参数反标回电路图,进行第二次仿真,也称为后仿真,这一次仿真主要是检验PCB板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行性。

可见,电路级的EDA技术使电子工程师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产生之前,就可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从而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消灭在设计阶段,不仅缩短了开发时间,也降低了开发成本。2.系统级设计

系统级设计是一种“概念驱动式”设计,设计人员无须通过门级原理图描述电路,而是针对设计目标进行功能描述。由于摆脱了电路细节的束缚,设计人员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创造性概念构思与方案上,一旦这些概念构思以高层次描述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后,EDA系统就能以规则驱动的方式自动完成整个设计。

系统级设计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划分。

第二步:输入VHDL代码,这是系统级设计中最为普遍的输入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图形输入方式(框图、状态图等),这种输入方式具有直观、容易理解的优点。

第三步:将以上的设计输入编译成标准的VHDL文件。对于大型设计,还要进行代码级的功能仿真,主要是检验系统功能设计的正确性,因为对于大型设计,综合、适配要花费数小时,在综合前对源代码仿真,就可以大大减少设计重复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略去这一仿真步骤。

第四步:利用综合器对VHDL源代码进行综合优化处理,生成门级描述的网表文件,这是将高层次描述转化为硬件电路的关键步骤。综合优化是针对ASIC芯片供应商的某一产品系列进行的,所以综合的过程要在相应的厂家综合库支持下才能完成。综合后,可利用产生的网表文件进行适配前的时序仿真,仿真过程不涉及具体器件的硬件特性,较为粗略。一般设计,这一仿真步骤也可略去。

第五步:利用适配器将综合后的网表文件针对某一具体的目标器件进行逻辑映射操作,包括底层器件配置、逻辑分割、逻辑优化和布局布线。

第六步:将适配器产生的器件编程文件通过编程器或下载电缆载入到目标芯片FPGA或CPLD中。如果是大批量产品开发,通过更换相应的厂家综合库,可以很容易转由ASIC形式实现。

四、前景展望

21世纪将是EDA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着眼于数字逻辑向模拟电路和数模混合电路的方向发展。EDA将会超越电子设计的范畴进入其他领域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系统正朝着更高集成度、超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系统级芯片(SoC,SystemonChip)方向发展,借助于硬件描述语言的国际标准VHDL和强大的EDA工具,可减少设计风险并缩短周期,随着VHDL语言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必将给硬件设计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

[摘要]本文从EDA技术的定义及构成出发,系统介绍了EDA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基于EDA技术的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快速实现系统数字集成,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EDA技术电子系统仿真

二十世纪后半期,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电子技术发展周期不断缩短,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面临着难度不断提高与设计周期不断缩短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使用高层次的设计工具。在此情况下,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缩短电子系统设计周期的要求,EDA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会生,张昌凡.EDA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IF函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前言:

当前,广东各专业技工学校学生均需参加计算机统考。其中IF函数的运用是统考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IF函数教学,值得探讨。

正文:

IF函数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基础并不太好的中技生来说,难度不小,特别是活学活用的能力不够,教师有必要专门就这个函数教会学生正确的分析方法。

一、 EXCEL中的IF函数的地位和特点

1. 地位:EXCEL中IF函数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广东省中技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统考必考的内容,所占分值达到5-10分。

2. 特点:掌握IF函数,并不在于掌握IF函数的用法,掌握其用法并不难,难就难在条件表达式的设立。

二、 学生情况分析与课堂设计

学生分析:中等技工学校的同学整体文化基础不是太好,缺乏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应本着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的原则讲述条件表达式的设置方法,通过多举实例,多做练习加深同学们对IF函数运用的理解。

因此对于IF函数,本人的课堂设计如下:

讲述IF函数的作用与用法演示一些条件简单,较浅显的实例安排较容易的IF函数上机练习安排较复杂的IF函数上机练习并演示(如以下评等级的实例)安排难度较大的上机练习。

三、 IF函数中条件表达式的确立

1. 理解判断的条件,并将其转化成EXCEL的条件表达式(分析用表达式)。

如本人安排这样一个上机任务,处理如下EXCEL成绩表,要求评定学生等级(见下图):

学号 姓名 德体综合分 文化技能课平均分 等级

1 区加林 88 72.3 中

2 谢杩雄 77 86.0 良

3 何国华 95 97.7 优

4 王永庆 76 54.3 差

评定等级的条件是:

a.若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不低于90分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80,评为”优”。

b.若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80及以上,90分以下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60,评为”良”。

c.若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60-80分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60,或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90分以上但德体综合分低于60,评为”中”。

d.若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低于60分或德体综合分低于60,评为”差”。

碰到这么复杂的条件,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本人从条件的设立入手,将复杂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小的较简单的条件,然后利用IF()函数依次对这些较简单的条件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条件表达式。

对于IF()函数的用法,同学们并没有太多的疑义:

IF(条件,条件为真时函数返回值,条件为假时函数返回值)

对于条件的设置,本人教同学们先将其中的一种情况判断出来,如判断等级为”优”的人员,则评定的公式应为:IF(评优条件,”优”,”非优”)

而对于”非优”来说,既可能是”良”,也可能是”中”,还可能是”差”,我们可先将”良”从”非优”中判断出,用如下公式:

IF(评良条件,”良”,”非优良”)

而对于”非优良”来说,既可能是”中”,还可能是”差”,我们可先将”中”从”非优良”中判断出,剩下的就只能是”差”了。用如下公式:

IF(评中条件,”中”,”差”)

最后,我们只须将区分”非优良”两种情况的”IF(评中条件,”中”,”差”)”函数替换

“IF(评良条件,”良”,”非优良”)”中的”非优良”,得到评定”非优”情况的函数”IF(评良条件,”良”,IF(评中条件,”中”,”差”))”,然后再将此函数替换”IF(评优条件,”优”,”非优”)”中的”非优”,即可得到如下的评等级公式(分析用表达式)为:

=IF(评优条件为真,”优”, IF(评良条件为真,”良”, IF(评中条件为真,”中”,”差”)))

2.将上述评定等级的公式(分析用表达式)转化为EXCEL能接受的形式

上一步,我们组合得到的评等级公式(分析用表达式)为:

=IF(评优条件,”优”, IF(评良条件,”良”, IF(评中条件,”中”,”差”) ) )

但这样书写,EXCEL是无法接受的,应将相应条件转化成EXCEL条件表达式:

评”优”条件: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不低于90分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80。

转换成EXCEL条件表达式为:AND(文化技能课平均分>=90,德体综合分>=80)

评”良”条件: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80及以上,德体综合分不低于60。

转换成EXCEL条件表达式为:AND(文化技能课平均分>=80,德体综合分>=60)

评”中”条件: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60-80分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60(由于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80分及以上的情况在上面已经经过评”优”或评”良”的判断,所以评中的条件可认为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大于等于60分且德体综合分不低于60)或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90分以上但德体综合分低于60。

转换成EXCEL条件表达式为:OR(AND(文化技能课平均分>=60,德体综合分>=60),AND(文化技能课平均分>=90,德体综合分

评”差”条件:若文化技能课平均分为低于60分或德体综合分低于60,评为”差”。

由于将”优”,”良”,”中”挑选出后,剩下的肯定是”差”,因此无需再写EXCEL中评”差”的条件表达式。

综上所述,在EXCEL中评等级的公式应为:

第7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煤矿开采 采煤技术 综述 探究

1、综述

采煤技术并不是单纯存在的一种科学技术,它更加注重的是其适用性、科学性、高效性,并且其发展的过程也与煤矿的地质条件、煤层埋藏的深浅、煤层的结构与综合质量、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开采团队的综合素质水平等等相关。下面我们对其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矿开采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科技以及新工艺在井下采煤作业中的不断使用,为煤矿发展的高效性、集约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在追求高效益生产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生产安全放在采煤工作的首位,绝不动摇。同时在采煤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针,从而根据煤矿以及开采的综合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采煤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矿回采率,节省人力、物力,并且合理的降低开采能源的消耗。

目前,我国长臂采煤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同时对于放顶采煤技术的应用也正在日趋扩展。但是,目前煤矿开采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采煤技术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说超深煤层、地质结构复杂性煤层等等,关于这些煤层的采煤技术和方法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

2、采煤方法与工艺的简单分析与论述

2.1综采工艺

综采工艺是机械化综合采煤工艺的简称,它主要指的是在采煤的过程中,各道工序都实施机械化,进行连续性作业的采煤方法。综采工艺不仅能在采煤的过程中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作业的安全,同时在降低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和人工劳动强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综采工艺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采煤方法,是采煤工业一直努力于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2普采工艺

普采工艺是对普通机械化采煤方法的简称,它是相对于综采工艺而言的。普采工艺主要指的是运用机械将落煤和装煤两道程序完成,而运煤、顶板支护以及采空区的处置和炮采的形式差不多。一般来讲,普采经常采用单滚筒或者是双滚筒采煤机进行作业。

2.3炮采工艺

炮采工艺主要指的是运用爆破的方式进行落煤,然后由人工装煤、机械化运煤的一种采煤工艺。此外,在顶板加护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单体支护的形式。

2.4连采工艺

连采工艺是一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的采煤方法,具体来说,连采工艺中煤房工作面通过连续采煤机来实施落煤和采煤,然后通过自动伸缩机或者是梭车实施运煤,顶板的支护一般使用的是锚杆,而物料或者是垃圾的处理一般使用铲车。所以说,连续采煤基本上是一种完全机械化的采煤方法,在煤矿条件比较适合的情况下,使用这种采煤方法能够取得比较高效的成果。

3、新时期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分析

采煤技术的发展需要动力的支持,而这种动力来源可以说是技术自身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然这要依托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然而技术系统作为一个组织性的过程,存在着一些可变动性的因素,这些变动性的因素也恰恰正是技术不断进步的突破环节。我们通过对这些变动性的因素不断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推动它不断的发展,这也是采煤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此外,技术进步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动力来源,那就是技术的实践,这主要是通过生产的检验或者说是市场的检验来完成的。

3.1开发高效集约型的煤矿开采技术

随着现代化采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使用,采煤机逐渐取代了人工挖掘与炮采的传统形式,这对于采煤技术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采煤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采煤作业作为一项系统化的生产过程,我们对其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尤其是在现代化管理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因此,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下,我们所要采取的采煤技术不仅要能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实现集约化的生产,同时还应当提高开采的综合效益,兼顾生产工人的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等等。所以说,研究出能适应更多生产环境、高效率、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采煤装备和方法,并且建立配套的科学信息处理系统对其实施监控和监管,打造出科学的机械化矿井采煤综合技术,才是适应新时期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

3.2开发“硬顶板、浅埋深、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采煤技术体系

由于目前国内的煤炭开采进入深层开发阶段,在支护的强度要求以及防渗漏、防坍塌和煤层硬度上都与早期的煤矿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现在的采煤技术向着更加科学、更高层次上发展。“硬顶板、浅埋深、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采煤技术体系主要是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是直接顶能随采随冒,不仅能提高顶煤的开采回收率,同时还能使顶能在一定间距内垮塌,这对于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这套技术体系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有助于保障作业工人的安全,在以人为本的新时期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3.3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在低碳环保发展经济的要求下,绿色能源开采技术也正在成为采煤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煤矸石污染作为煤矿开采中最重要的污染方式之一,一直是各生产企业和国家相关研究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新时期我们研究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巷道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对工艺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科学分析,保证开采与布置相互适应,建立起煤炭资源直接开采,而煤矸石不运出的采煤技术体系,对于实现中采与中掘,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工人工作时间上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个技术体系之中需要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巷道的科学布置以及煤矸石的地下处理技术,将煤矸石作为回填材料直接运用到开采的过程中,从而实现集中化生产,提高开采综合效益并且减少开采碳排放,这与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是相互吻合的。

3.4注重优化开采方法以及开采方法的综合使用

由于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对于开采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根据开采工程的实际条件来科学的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开采方法,并且在最初的勘探中,就要加强开采方法的优化选择以及实施计划的制定,同时还要注重各项开采方法的综合性运用,从安全、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开采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保证开采技术体系的适应性、科学性。

4、总结

总之,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核心依然是综合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但是保障生产的安全依然是我们工作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的目的是与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的探讨中来,为保障国家能源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富欣.新形势下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1,(11) .

[2]秦刚.煤矿开采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J].民营科技,2012,(05) .

第8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关键词】复述课文;综合训练;自信心;培养能力

复述课文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复述课文,为学生提供施展语言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大胆实践的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和整理语言的能力,从而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接触,巩固所学知识。在复述过程中既要注意语言的结构形式,又要注意语言的内容。因此,复述是学生识记,掌握语言知识,并使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复述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训练形式,在整个中学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复述课文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都大有好处。复述在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一般来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赏识。复述正利用了学生这种心理,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通过复述,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促进了听、读、写三种能力的发展,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更自觉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复述课文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由于英语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起到强化作用。因此教师就要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开口的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而学生因个性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或有先天的发音缺陷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敢开口说英语,怕暴漏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心理导致学生眼中的焦虑感,而焦虑感与学生的口语水平通常呈负相关,焦虑感越强,口语水平就越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听”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让他们感知课文材料,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放录音,让学生听课文的同时,要求他们找出课文的或每段的关键词。放完录音,让学生看黑板,在黑板上列出关键的词语和词组,利用提示的单词和词组,让学生先自己复述一遍,然后跟老师复述第二遍。让学生边看黑板边复述,这样,由词串句,由句串段,由段及篇,逐步扩展。最后让学生独立复述,卡壳时给与适当地提示。一旦学生开始说英语,教师就应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树立他们主动开口的信心,使之逐渐形成说英语的习惯。

二、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要想复述好课文,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文章的顺序及体裁,主要表达的意思等等。这样,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就复述来说,通过不断地练习,复述的效率会更高,通过复述课文,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把握语速、语流,连贯性和流畅性,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是有据可依的,课文的语言已为复述者提供了一个榜样,或者说一种模式。所以可以说复述课文就成了提高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话能力的阶梯。

三、复述课文可以强化理解和记忆水平

要将看到或读到的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学生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为此,他们必须专心于所看、所读的材料,努力去掌握足够的信息要点,并将其储存,记忆一些重要的内容,如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以便使自己能够准确无误地复述。

学生想要复述好课文,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要联系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运用新学的词汇、句型和习语,注意语法结构运用合理的想象,重新构思安排情节,对语言材料加以改造。在新旧语言知识的串连过程中,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正确处理语言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有意记忆、归纳概括的能力,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能复述出课文的大意,即是记住了所学的短语、语言点等等,因此说复述的过程实际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学生将自己看到或读到的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经过认知、对比、分析、理解、记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语言进行加工,然后复述出来。在对课文内容和语境理解及记忆的基础上,展开课文语言知识的教学。从课文语言形式角度进一步分析和学习课文,体现词句关系, 同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用英语解释英语。此外,对于课文中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要利用课文语境体现知识点的用法,从而加深记忆,使运用能力得到升华。新语言知识的呈现更要在语境中掌握,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使之形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词语的选择,还是句子的组织,都是理解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复述可以增加词汇量,掌握单词、短语、句型的实际用法和各项语法规则;可以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巩固,并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加以运用,使英语知识日趋丰富,从而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复述课文可以使“哑巴英语”变为“交际英语”

英语作为一项交际工具,有口头语与书面语两种形式。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学会用口语和书面语表情达意。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法知识的积累,忽略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更令人担忧。他们虽然熟悉语法,却不能得体表达;他们虽能熟读课文,甚至背诵许多语言材料,却不能在必要时用于交际。因此,课堂上应多开展意义和形式相联系的活动,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在课内注重营造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应充分当好导演的角色,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相应的氛围,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把枯燥无味的单词、句型,通过一定语法编成富有意义或趣味无穷的短文,然后可让学生模仿着复述,渐渐过渡到鼓励学生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进行复述。在一般情况下,复述以一个人为主。但有时课文内容较长,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复述整篇课文有一定难度。这时,便可采用“接力”复述这种形式。复述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体现了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复述彻底地把“哑巴英语”变成“交际英语”。这种做法体现著名语言学家别利亚耶夫的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注意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外语教学必须从口语开始,因为口头交际是语言的重要功能。要整句教,因为人们进行交际,用的是句子,掌握了句子,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要利用情景教外语,在情景当中学外语,说外语,才能更好地学会使用外语,并培养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列如:在教学GO FOR IT BOOKII(B) Unit 3的课文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中,设计的问题如下:

When was Dr. Martin Luther King killed?

What was Robert Allen doing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ow did Robert feel when he walked home with his friends?

When was the World Trade Centre destroyed by terrorists?

When did man first walk on the moon?

Who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astronaut in space?

How long did he stay in space?

第9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

“循证医学”从文字的表述上可以认为指的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围绕着什么是“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利用“证据”?“证据”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循证医学讨论的焦点。

(1)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的优良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的完善结合基础上[3]。从系统研究中所获取的证据,也称之为“外部证据”(Externalevidence)。个体的诊疗知识、经验与技能来源于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同时必须在不断地学习和利用外部证据时得到充实与更新。从这一角度看,实施循证医学是医护人员终身自我学习的过程。为了改善对病人的诊疗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不从系统研究中获取最佳外部证据,诊疗水平无法提高,旧的、无用甚至有害的诊疗方法无以摒弃,新的、有益的诊疗方法无以应用;没有以个人的诊疗知识、经验为基础,易为外部证据所左右,因为即使是最佳的外部证据,也不一定适合某一具体病人。循证医学是“科学治病”(临床决策科学化)的医疗模式。

(2)系统研究包括基础医学研究,但更主要指的是临床上有关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康复、预防措施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循证医学强调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开展上述的研究,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可应用价值。对于防治措施的效果的评价,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所获取的证据被认为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强,而来自应用Meta分析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结论对比于单个的随机对照试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下述关于证据的真实性级别的评定在国际普遍被采纳*。证据级别的评定(其真实性依次减弱):Ⅰ级,证据来源于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Ⅱ级,证据来源中至少有一个试验应用了正确的随机对照设计。Ⅲ_1级,证据来源于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但未用随机方法。Ⅲ_2级,证据来源于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尤以多个中心或多研究组的为佳。Ⅲ_3级,证据来源于多个时间序列,或有干预或无干预措施;无对照组但效果显著的试验亦包括在此级中(如1940年青霉素治疗的结果)。Ⅳ级,有威望的专家基于临床经验的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意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临床研究课题都必须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可应用的设计。例如,评价诊断方法的价值,通常应用的是横断面研究(Cross_sectionalstudy)。

(3)临床流行病学强调临床研究以人的整体作为对象,而不是人体的局部,更不是动物[1]。基于这一观点,循证医学认为从临床试验中获取的证据必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将病死率、致残率、生存期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的重要临件如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猝死、心衰加重等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Primaryoutcome),并十分重视对病人主观感受、功能状态、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和卫生经济分析(Economicanalysis)的评价,而单纯的生物学指标包括实验室理化检测和体征发现诸如血脂、血糖、血压升高等被视为次要指标(Secondaryoutcome)或替代指标(Surrogateoutcome)。次要指标只有在被证实与真正重要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并确定是由于治疗所带来的结果时才具有意义[1,5,6]。实践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这一理论,对推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

(4)循证医学强调诊疗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益(Efficiency)的统一。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ne正是因其1972年发表论著“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反映”[4]而闻名的。自该文首次提出关于在健康服务中如何才能达到既有效果、又有效益的命题以来,对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广泛的革命性影响[7~10]。Cochrane在该文及随后的著作中,强调随机对照试验的重要性,提倡开展进行系统性综述(Systematicreview),指出系统性综述在临床研究结论和卫生健康服务的结果这两者间的连接中所占有的关键作用。1987年,也就是Cochrane去世的前1年,他提到有关孕妇和新生儿的医疗保健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性综述是“在随机试验研究的历史上和卫生健康服务评估中一个真正的里程碑”,并且建议其他专业也应遵照这样的做法[1]。Cochrane主张,这些有用的资源应该合理地被应用于卫生健康的服务中,担心这些资源不能为那些需要用它来进行决策的人们所利用,并猛烈抨击质量低劣的研究和过时的研究对健康服务决策带来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后,Cochrane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推动着世界范围内临床医学的许多重大变革,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到普遍重视。国际性的医学文献系统性分析合作网络已经形成[9,10,12];不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防治方法得到重新评价,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之上的新的研究结论正在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了患病人群的预后[13~15]。获取最佳的外部证据,并与个人诊疗经验相结合,其最终目的在于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改善病人的诊疗结果,取得疗效与效益的统一。

2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学科。临床流行病学一词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临床流行病学发展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确立了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原则,以期全面、准确、系统地获取临床研究中的信息,并应用概率论和严格的逻辑推断,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推导研究结论,使研究结论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之上。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回答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中,应用严谨的科研设计、合理解释研究结论,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同时也十分重视临床医师对医学文献的批评性鉴定(Criticalappraisal)能力的培养。这些原则与方法都为循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谈及循证医学的时候,往往无法离开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3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防病治病方法和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似可从下述几方面加以概括:

(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并检验假说是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以至于理论的产生、方法的形成都主要通过在人体身上的医疗实践而完成。因此,临床实践在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构建和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与西医学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的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直接的临床研究结论避免了结论外推过程中从动物到人的种属差异,但同时由于研究因素不似实验研究中易于控制而可能增加人为的误差,也由于医学伦理的原因,有些从临床观察中提出的假说无法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学的临床研究和中医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以疾病防治与养生保健的方法、理论为重要内容。“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水平,是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证候”是疾病(泛指非健康,不是单指西医学中的“疾病”单元)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映,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是从整体观出发对疾病内在变化的概括。抓住“证候”这一关键环节开展临床研究,有可能带动临床其他领域的进展,并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然而,由于证候的判断(辨证)乃以症状、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或定性指标为依据,并很大程度上还有赖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因此,证候研究的客观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仍有待于科学方法学的应用。

(3)中医药临床实践,历来重视人的禀赋、体质、心理活动(七情)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中医临床不仅是以“病”为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以患病的“人”作为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化治疗”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医疗模式,同时也决定了中医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规律,临床治疗学(例如,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复方的应用)等具有多维的性质和丰富的内容。因而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衡量、治疗反应的评价上不应仅限定于生物学发病机理微观指标的改变,更应重视其自身整体功能的调节及对于环境(自然、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难度与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向现有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4)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4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

循证医学和中医学分别形成、发展于不同年代,并且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和方法。它们之间是否互相冲突?抑或互有联系,或可相互为用和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能否应用于中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4.1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若干共同特点

从上述关于循征医学基本特点和中医药学临床研究基本特点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门学科有着许多共同点,可能也应该可以互用。有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循证医学无任何新意可言。虽然这个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但新东西仅仅是收集资料的标准、分析资料的工具以及资料得以使用的社会背景[7]。事实上,人类社会自从有医疗实践以来,就一直在寻找有关证据以揭示疾病与健康的规律,寻找和发现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中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在获取临床证据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思辨。中医学关于证候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明证。“证”是“证据”、“证明”,“候”是外观、是表现。从四诊获取信息、证据,进而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学还十分重视医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并强调历代医著在理论、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这和循证医学强调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循证医学着重从人体对于干预措施的整体反应去选择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和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观,其思辨方式则几乎是一致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循证医学的兴起,其目的同样在于提高诊疗水平、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两门学科之间无法互相渗透。有学者认为,循征医学和传统医学并不是相互对抗的术语[16]。事实上,国内外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征医学的方法开展传统医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在提示和证明包括中医药、针灸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工作[17~21]。

4.2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各个领域。从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环节看,下述有关领域的研究,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显得特别重要。

4.2.1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系统性分析(Systematicreview)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是医学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对指导临床医学的治疗决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自1992年英国Cochrane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国际上对临床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国际性的合作研究网络。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卫生部的支持下,华西医科大学已加入该合作网络。我国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工作可以说还处于初始状态。医学文献的系统性分析不同于传统的描述性综述(Traditionalnarrativereview)。它是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的定性分析,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论文加以综合,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Meta_Analysis),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研究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为临床决策或者为未来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的文献综述是一种叙述性综述(Narrativereview)。其最基本的弱点在于没有规定系统的方法以获取原始数据或综合其发现,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这样,综述文章的质量和结论就无法得到恰切的评价;另一方面综述者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当发现相同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的结果时,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22]。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至少将在下述几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①全面了解中医药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对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也可为患者、卫生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及药品研制者提供有用的信息;③对未来的临床研究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④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⑤由于合理的治疗决策及研究决策的推行,将极大地提高对卫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提高卫生经济效益;⑥由于文献系统分析法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有利于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关系统性分析、Meta分析的具体方法与评价在此不作赘述。

4.2.2探讨建立具有相对“黄金标准”的证候专家量表,推动证候的标准化和客观化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是中医学有别于西医学的特色和优势。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学的辨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临床实践和治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一定标准对于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思辨、分析、度量和归类的过程。从真正的科学意义上说,作为度量客观事物的标准,必需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历史的原因,中医学的证候标准在上述的两个特性上仍有相当的距离。5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中医药界在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这一工作的难度和研究方法学上的不尽成熟,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选择若干中医学的“基础证候”或“基本证候”,在广泛分析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设立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家咨询(“老手法”)。并经过严格的数理统计分析,从效度(Validi-ty)、信度(Reliability)和反应度(Respon-siveness)加以评价[23~25],将有可能建立具有相对“黄金标准”的证候专家量表。证候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不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国际医学界认识中医学证候的客观存在,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有重要的作用。

4.2.3中医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直至目前为止,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仍然为医学界所公认是对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提供最有力支持强度的研究方法。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中医药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具有同样的价值。近年来,随着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在中医系统的引入,国家《新药审批办法》的公布与实施,中医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逐步得到重视,试验设计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其应用范围仍相当有限,方法学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加之中医药治疗特点给研究带来的难度,以至不少中医药疗效评定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可,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盲法的一般原则,同时必须结合中医药的理论与临床特点,进行专业设计,尤其是对重大疾病的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对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的辨证论治规律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具有无可置疑的价值,将使中医药有效性的评价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并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