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财务部门审计精选(九篇)

财务部门审计

第1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审计实践和纪检监察部门掌握的情况看,当前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和农村党员干部经济方面违纪违规问题的举报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某区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2006年以来共受理群众反映村级组织及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举报143件,占同期举报总量的36%;立案28起,查处的村干部14人,其中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区有56%的村有过反映。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村级财务管理已经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干部群众非常关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醒审计部门对此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协助基层政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一、当前村级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账目不清。一些村财务档案不全,会计账簿和科目设置不规范,账目混乱不清,造成村集体财产家底不清、专项资金管理不善、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甚至使得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如某村修建水泥公路,账面反映欠工程承包方10万余元,后经审计查实,工程款不但早已全部付清,而且超付了5万余元;某村2007年购买一台空调5 800元已付清货款,但未及时做账,2009年又重复记一笔应付往来;某村党支部书记在建校资金中重复报账2.66万元,并全部据为己有。

2.票据管理混乱。相当多的村没有按规定使用正式收据,或是用自制收据或打白条收费,或是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收取村民计划生育罚款、建房管理费,向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取赞助费等,或是收费不入账,村干部中饱私馕。如某村使用自制收据收取村民建房款,所得28万余元全部未入村级财务账,而是另设“小金库”随意开支。此外,村级未在银行开设专用账户或有账户不用,上级拨款及其他村集体收入直接汇入到村干部的个人账户现象也很普遍。

3.假账假票常见。一是白条抵库、不合规单据入账现象很普遍。如用假发票列支横向联系费用、公款旅游费用等不正当支出,挥霍浪费集体资产。二是巧立明目,用白条领取所谓工作经费、奖金增加个人收入,如某村规定村干部个人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赞助款,甚至是民政救灾资金、扶贫帮困资金等可按30%~50%比例给村干部个人提成工作经费,并且以白条列支。三是通过虚列工程款套取现金私分或用于其它不正当开支,如某村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虚列工程骗取上级补助8万元,5名村干部将其中5.5万元进行私分。

4.账务处理拖延。一是清理票据不及时、交账报账不及时、债权债务处理不及时的现象很普遍,导致村级资产管理失控、账外资产和账外负债、隐形资产和隐形负债数额较大。二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级的项目资金增多,一些村干部争着去跑项目赚提成,到报账时却只交支出账,不交收入账,坐收坐支、挪用、挤占甚至贪污公款,如某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持一本收据,收取的款项不及时入账,挪用公款达10多万元用于个人支出。

5.监督制约缺失。一是村级财务支出“双审双签”制度因为村干部个人素质或少数村主要负责人两委职务“一肩挑”等原因没有落实到位,有的村甚至主要负责人大权独揽,一个人同时管钱、管票、管审批;二是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有其名无其实,未能或难以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形同虚设;三是村级账务室只“代”不“理”,把关不严,即村干部交来了票据就记账,不严格审核开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四是乡镇的内审部门由于机构不明确,人员、职责、措施不到位,无法履行监督职能。

二、审计部门应对当前村级财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整合审计力量

目前村级审计监督的现状是乡镇没有设立审计机构,现有的审计职能由乡镇纪委或财政所承担,机构、人员不完善、不健全,审计监督作用十分有限。而国家审计队伍中的县级审计部门由于职责、权限、力量所限,也无力承担全部审计任务。因此,一是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审计机构,设置专职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使乡镇审计适应形势发展,承担起对村级财务监督的“内审”职责;二是县级国家审计机关要主动介入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一方面加强对乡镇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直接参与对村级财务特殊时期(如村委会换届)、特定事项(如专项资金)的审计;三是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对村级财务的审计,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全面、审计地位独立,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结果易被老百姓接受,如能解决审计经费问题,亦不失为当前一种好的辅助方法。

(二)明确审计内容

在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和地方各级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多,加上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村级的集体经济收入和进入到村财务的专项资金日益增多,这一形势客观上要求必须对村级财务收支加强审计监督,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中纪委推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分工的精神,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明确了必须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当前对于村级财务的审计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①村级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②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③进入村账的各类专项资金、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④村级组织投入的生产项目、建设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⑤村干部的收入分配和勤政廉政情况;⑥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和群众关心的其他涉财的焦点、热点问题。此外,对于一些举报不断、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审计中还要注意查处四种行为:一是截留、挪用涉农资金,二是巧立名目乱收乱罚,三是、中饱私囊,四是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等行为。

(三)注意审计策略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机制下,对村级财务实施审计监督和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得以乡镇审计力量为主,县级审计机关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亦要安排力量对一部分情况复杂、群众反应强烈的村实施审计。针对村级组织的财务管理相对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更多的特殊性的情况,审计部门在对村级组织实施审计监督时,应该注意审计策略和方法。

一是要注重搞好审前调查。由于实行了“村账乡管”制度,被审计村的财务资料在乡镇账务室,而其他村务资料又在村部保管,村情村况也必须深入村组现场才能掌握。因此,村级审计项目实施前,要到被审计村进行审前调查,采取听、查、看、访的方法,深入农户了解所审村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群众反应等情况,为实施审计打好基础。

二是要注重内控制度的测评。“村账乡管”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的问题,但是由于乡镇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广,加上账务室人员素质能力因素,实际上难以起到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制约作用。因此,必须对被审计村的财务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乡镇账务室制度执行和账外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以确定审计的风险和难度。

三是要注重内外结合审计。即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织和村财务监督小组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审计账务资料的同时,要到村民中收集了解账外的相关情况;在审计财务收支票据的同时,要以资金为线索调查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同时充分发挥村财务监督小组情况熟悉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审计 问题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财务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就目前我国财务审计工作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即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没有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导致企业审计工作问题重重。多数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财务会计审计,但是,这样所进行的审计很不全面,由于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分这量大部门的领导,都是财务部的领导,存在重合性,因此,所进行的财务审计工作难免不遭质疑。加之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中缺乏财务管理,致使审计工作效率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审计都不具备这一特点,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管理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企业领导可之间干预财务审计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来,审计不但没有独立的空间,而且缺乏了监督性,更失去公平、工作的工作理念,极不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长期发展。另外,造成财务审计工作效率低,还有一大原因,就是负责财务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严重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有些企业还聘请了兼职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各项工作,兼职人员基本上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上缺乏专业性,加上企业领导人对财务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没有自我提高的意识,不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导致在工作中漏洞百出,根本不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策略。

三、改进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完善相关机制

为了确保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财务审计部门,在审计部门工作的审计人员,时刻保持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坚持抵抗其他部门干涉审计工作。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完善财务机制,必要时可向董事会或者是监理会汇报财务部门的情况,使其认识到财务审计工作独立的必要性,将财务部和其他部门分隔开,不受其他影响,树立财务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权威地位。其次,完善财务审计体系,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要不断完善财务的内审制度,加大机制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相连,审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几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重视内部管理机制,并使之不断完善。为了避免管理者出现短期行为,在完善业绩评价机制的同时,还需要使企业利益与人的个人利益相联系起来,企业管理者很难有机可乘。另外,还需对持股结构做调整,并建立董事制度,在管理当中增强董事内部制约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要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要确保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不断的完善相关机制,通过相关的体系来制约财务审计人员的行为与企业其他部门人员的行为,确保企业的利益。

(二)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用新技术

除了要求全体财务审计人员除了具有诚信意识之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这样才可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在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情况做分析,从而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审计报告。尤其是对上市的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要认真监查,判断是否具有真实性,这样可促使上市公司提高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内部控制审计与其他财务工作相比,其是一项新起的业务,很多公司不予重视,甚至是很多财务审计人员都不重视,而且多数财务审计人员对内部监控审计的了解程度有限,难以胜任此项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为审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参与到培训中。另外,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协助注册会计师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让财务审计人员在业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工作技巧。财务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后续教育,提高自我水平,会计师事务所还要注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工作,使每个审计人员都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服务于企业。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素质之外,还要将新技术引用到工作当中,现如今,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被灵活使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审计工作中,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网络平台,将企业的财务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录入平台中,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不断的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网络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还可提高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利于落实企业管理机制。

面对审计这一项业务,多数审计人员对其的认识度不够,为此,要为审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中提高业务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与此同时,采用网络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确保信息的安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财务审计工作关乎着企业的发展,解决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但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完善财务审计机制,还需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与使用新技术,这样才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石立军.现场走访审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12):71-71

[2]白晨阳.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总会计师,2010,21(09):384-365

[3]王书仁.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与转变[J].财经界,2010(23):303-304

第3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独立性不强。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都是由企业高级管理者控制的,并不具备独立性,因此并不能有效的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所以,为顺利实施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使财务审计工作保持独立性。如果不具备独立性,财务审计工作将会受到限制,从而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对上级领导产生敬畏之心,不能发挥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职能,更有可能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现象,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策略的实施。

2.审计内容不全面。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财务审计主要是财务会计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方式并不全面。欠缺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内容。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同归于财务部门领导,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相互重合,知识社会和企业所有人员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质疑。一些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很少触及财务管理工作,这使得我国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不高。

3.缺乏执行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在缺少独立性的前提下,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结合现有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都是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至于没办法对企业财务管理发挥有效的示警作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与财务审计相关的审计条例,但因管理层不重视财务审计工作,使得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小。

企业财务审计的加强建议

1.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当前,企业想要实现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督和评价工作,就需要保证财务审计具有独立性。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情况,企业想要实现财务审计的基本职能就必须建立既科学又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向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与财务管理部门相分离,以此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改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2.扩充财务审计范围。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财务审计工作仅限于财务会计审计,并不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扩大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需要不断扩展审计范围,完善财务手段,并强化审计管理。一是扩展设计专业的审计业务,根据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并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完善企业财务手段,使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转为现代化财务审计管理,独立于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强化审计人员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在财务审计中引入新技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企业实行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此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一是搭建企业财务审计的信息平台,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和会计悉尼型,简化审计部门的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进行实时的动态财务审计,同时有利于规避腐败现象。二是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审计信息的保护,以防止审计数据丢失。

 

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第4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传统的财务审计的空间比较小,其确定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审计的对象和目标。一般来说,财务的审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务审计人员要首先检测各类报表是否齐全,对报表的说明有一个详细的阅读和说明。2、在财务审计中要特别留意以下几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损益表的审计、现金流量表的审计、合并报表的审计。3、通过财务审计,财务审计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公司的经营成果、公司的主要资金流来源和去向有了解,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大因素进行发现和揭示。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与外部的审计机构沟通少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财务审计工作重要的特点是其独立性。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成效和有效的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必须要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性,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内部的财务审计部门要及时的与外部的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让外部的审计部门参与到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的工作当中。

三、媒体传播技术对出版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影响

媒体传播技术的出现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会有效的提升出版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一)增强了协调性,提升财务审计工作效率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部门之间(如纪检和监察部门等)和上下级之间的全力配合。媒体传播技术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通过电话、网络、微博、微信、电视媒体等多种媒体传播技术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极大方便了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联系,而且信息交流更加快捷,极大的提升了财务审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4]。(二)加快了审计人才培养的速度。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面对我国审计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的状况,首先要加强现有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前言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传统的培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训人员需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深造。但是现在随着媒体技术的出现,进行培训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三)拓宽审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提升时效性依靠审计的对象和目标来确定的传统审计已经很难跟上现代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他们审计的空间小,效率低。而媒体技术的财务审计工作却有效的解决了这种问题。特备网络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提升了财务审计的空间,也使得财务审计越来越开放,审计的业务范围也在逐步拓展。(四)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积极与外部审计部门联系内审工作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原则要求它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地开展工作,当然这种独立性工作过程中是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在积极打造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者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要充分积极的同外部审计部门联系,让外部的审计部门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当中来,在媒体技术下,这些联系和沟通可以很方便和畅通的实现。

四、小结

第5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新《审计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但是应当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从这条可以看出,新《审计法》确定了审计管辖范围的三项基本原则,同1994年人大通过的《审计法》没什么区别。即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原则和指定管辖原则。

1、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按照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设立中央、省、市、县(县级市)、镇(乡)五级预算。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这种预算组成关系即预算关系,预算关系决定了决算关系。预算关系、决算关系统称为财政隶属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收支隶属哪一级政府财政,则由哪一级审计机关管辖。如中央各部门的财政收支隶属于中央财政,是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省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隶属于省级政府财政,是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这里应当明确的是,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原则,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除中央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除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外,还包括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在财政隶属关系下,一级预算单位(包括本级预算各部门和直属单位)设有若干级核算单位,即二级、三级预算单位,它们与一级预算单位之间存在着财务上的报帐核批关系或会计核算上的汇总与被汇总关系,这就是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对二级、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由对一级预算单位有管辖权的审计机关管辖。如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与该银行的总行之间存在着财务隶属关系,其财务收支审计应由审计署管辖,地方审计机关可根据审计署的授权进行审计。(中国人民银行除外,按照新《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央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总公司与该部门存在着财务隶属关系,其财务收支审计也属于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省以下一条边管理,其财务收支审计应由省审计厅管辖。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不直接管理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国有企业、有国有资产的非国有企业逐渐增多,这些企业与政府及其部门不存在财政、财务上的隶属关系,难以用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确定其审计管辖范围。但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这便形成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按照这种关系,某单位的国有资产受哪一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其财务收支审计就属于对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管辖。这里应当明确的是,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原则一般是在不能或难以按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确立审计管辖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原则,如果能按照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确立审计管辖范围,则应首先使用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确立审计管辖权的归属。

3、指定管辖原则。是指两个以上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发生争议时,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由哪一个审计机关管辖的原则。导致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发生争议的原因很多,如审计管辖范围划分不清,使用双重或多重划分标准,审计机关主观上相互推诿或争夺管辖权等。在此情况下,有争议的审计机关难以自行解决,震要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指定管辖。如一个市所辖的两个县级审计机关发生争议时,应当报请市审计机关指定管辖;如果两个分属不同省的县级审计机关发生审计管辖争议,则应由审计署指定管辖。指定管辖的审计机关可以为有争议的审计机关,也可以指定第三者的审计机关管辖。

二、现行审计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受到了审计管辖范围的束缚,造成某些审计项目不能完全审计(如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地方审计机关对中央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的违法乱纪行为无能为力,严重影响了审计机关的执法监督。

(一)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涉及到税务部门的审计,由于受审计法第十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地方审计机关只能对地税部门进行审计,而对国税部门由于受审计管辖范围的束缚不能进行审计。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将税种统一划分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有的税种是100%归中央的,比如国税征的消费税;有的税种是100%归地方的比如地税征的契税等。有的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比如增值税是中央75%、地方是25%(其中省市12.5%,县12.5%)。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体制,税务部门从省以下分成了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国税部门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审计署的审计监督对象;地税部门主要从事地方税种的征收,属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对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1 994年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种只有3个,即增值税、资源税率和证券交易税,占税种总数的10%,而目前共享税种数量则扩大到12个,占税种总数的31%;共享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也由1994年的55%增至2003年的70%左右,净增约15个百分点。如以我市为例,20__年全年财政收入58632万元,而国税部门完成26206万元,占44.69%。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审计管辖范围的限制,地方审计机关不能对国税部门进行审计,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不是很完整的,特别是国税部门征收的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涉及到地方财政收入的税收,财政部门只能根据国税部门提供的税收报表汇总,对这一块的监督几乎成了“真空”,不能真实反映地方财政收入。而审计署及驻各地方特派办由于审计任务重,人员少,对县市国税部门的审计几乎很少。如以我省为例,一个省会城市,12地级市、1自治州、38市辖区、24县级市、37县、2自治县、1林区累计116个国税部门,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由于受审计力量的限制无法全面审计,特别是对县市国税部门的审计监督几乎成了空白。我市自从1994年税务体制改革后国税部门还未接受过审计署驻各地方特派办的审计,一方面中央审计机关无瑕顾及,地方审计机关又不能审计,形成了审计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国税部门由于无人监督,违法乱纪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税务部门的形象。

(二)在对中央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违法乱纪审计查处方面,地方审计机关也无能为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某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中央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在该企业拉赞助、乱摊派、报销费用、“白条”收费甚至是“白条”收税等,而所使用的收据也不是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所报销的发票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从不法之徒手中购买的假发票,如果顺藤摸瓜,有可能挖出帐外帐、“小金库”甚至会揪出几个腐败分子出来。但这些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超出了当地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地方审计机关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曾就此问题请示过审计署,审计署办公厅以《关于批复审计发现管辖范围以外单位违规问题如何处理的通知》(审办发[1998]144号)答复如下:根据《审计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关于“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的本法第十八条款至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进行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管辖以外单位与该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需要处理的处罚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上级审计机关申请授权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可以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也可以直接进行审计,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权宜处理。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1、目前没有对申请授权审计的程序、手续、范围、处理处罚作出明确的规定,无相对应的具体处理细则,缺乏实际操作性。2、在请示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时间而且贻误战机,既然发现了违法乱纪的问题又不能及时处理,时间长了,就可能不了之。容忍了这种不法行为的进一步漫延,加重了企业负担,助长了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违法乱纪,增加了审计查处难度。

三、建议。

第6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首先,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揭露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下,集体占有的全部财产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集体的全体成员,而我国依然存在一定数量规模的基层农村领导干部,未能充分做到清廉执政,其滥用职权,侵吞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以及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在部分农村还存在着明显的财务管理报表混乱编制,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不力的实务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给我国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事业的有序推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切实提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力度,健全农村财务审计管理控制制度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具备着较为充分的实践意义。 

其次,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改善基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基于我国农村经济现有发展状态分析,发现基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建设层次的缺陷性,鉴于此,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财务审计的实务工作,能有效助力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资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建设水平的切实提升,实现会计核算目录、相关报表的编制和呈送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建设与控制目标,切实提升基层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与现行国家审计实务领域法律法规之间的一致性[3],充分保障实际编制的相关会计报表以及经济数据记录文献,能够具备充分而稳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逐步提升我国基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水平。 

三、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我国对农村审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相关制度约束,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现象。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实践来看,目前还没有配置专门化的队伍,没有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审计工作不受重视,执行力度不够。外部有效规章制度执行标准的缺乏和内部观念淡漠等都使得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工作开展不到位。比如凭证审核把关不严,审批手续不全;仍有部分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和白条入账;部分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分录,不谁确、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等情况普遍存在。 

(三)农村财务审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目前农村经济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很多村落进行选举换届的时候,村级审计人员的出纳业务不是很熟练,有的甚至不会办理会计业务。许多农村干部的审计工作都由当地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来代办,审计质量比较低,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很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素质低,在审计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工作粗糙,不能达到审计要求。 

三、强化农村财务审计促进农经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审计机构,完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做好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备,上级相关部门要做好乡镇农村财务审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对其进行业务上的培训和指导。乡镇财务审计机构需要承担起村组财务审计、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及重大事项专项审计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农村财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避免管理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规范审计程序,突出审计重点。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时,需要建设法制化的审计工作,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遵循一定的审计程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且能够确保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及有步骤的进行。同时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还要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有效的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农村地区的审计部门要多跟当地的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联合执法,对当地部门形成一定的威慑,让当地部门能慢慢重视起审计工作,并能真正落实审计部门提出的各种意见或建议。 

(三)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为真正提升审计的实效,本文认为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查明经济支出跟支出的去向是否属实;查明各部门的具体支出、收入是否都符合要求;查明各部门签订的各种合同有没有依法兑现;审计结论的合法生成。审计部门按这些规定实实在在做好了审计工作以后,那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的合法合理也就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加强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解决审计队伍人员配置不稳定的问题,二要解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各农经主管部门将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方式,保持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高素质审计人员上岗。三是要实行责任追究。对于某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农村干部,审计部门的领导更要敢于跟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联合追究农村干部的责任。只有这样,农村地区的经济才能长久且健康地运行下去。 

(五)强化审计工作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完善好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是目前农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使广大农村干部加强法律意识,并且积极学法、守法,还有就是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来。成立村級财务小组定期监督自查,同时将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审计结果,做好跟踪检查,要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完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县区和乡镇一级应该配置专人对审计工作进行定时定点的监督,确保切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进行,还要建立完备的奖惩制度,对于违纪违规的情况要严厉查处,对于审计工作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总之,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 对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保护农村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建设和谐农村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只有通过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力度,才能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才能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以此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农村社会的长久稳定。 

参考文献: 

[1]叶松生.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15.07 

第7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三)强化延伸跟踪审计。要对被审单位尚未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的资金、账户、财务状况纳入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要进行跟踪,查明是否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

(四)关注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还要重视被审计单位是否由于财务核算工作的转移而放松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各项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情况如何,是否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任务,是否体现了效益最大化原则要求。

第8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财务管理;监督审查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9

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党群干部和人们群众关系的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管理,要提高农村财务规范化的管理水平,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问题。

1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管理集体经济的部门主要是财务管理办公室,不同地市级别的管理部门归属于不同的财务部门管理和领导,县级和乡镇的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是受到财务部门的管理和领导,部门财务管理办公室甚至会受到农业部门和财务部门2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所进行的财会工作方式由于涉及范围较广,情况非常复杂,部分单位领导对于具体的财政管理状况不了解,使得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和监督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

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完善,有些乡镇建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内容涉及不清,甚至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存在本质的差别,不能互相配合,甚至部分农村地区并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部分地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监督和管理的水平。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能按照财务管理的正常程序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和加强农村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和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基层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2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审计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审计人员稀缺的局面上,甚至部分地区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工作,而且农村地区的财政部门的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操作的能力,许多农村审计人员都是由会计人员担任,使得他们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农村地区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业务能力低、综合素质差的现象。

2 提高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体系

根据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并且各地区的政府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除了符合当地发展的规则和条件,引导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制度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财务管理体制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尽快将一些区域从农业管理部门转移到财政部门中进行集体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制定出更符合现代农村地区发展和进步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2 完善农村地区的审计体系

农村地区要建立起本地区专门的审计机构,并且按照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审计工作。要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且提高审计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监督下,全面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财政拨款,将民主工作在基层中彻底展开,共筑和谐农村。

2.3 增强国家在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的作用

国家审计部门要强调农村审计机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农村审计部门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强调审计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思想牢牢根治在工作人员的思想中,真正从农民的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出为人民服务、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审计队伍。加强和乡镇政府的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开展各类审计工作的调查。农村审计机关在开展涉农专项资金审计时要将侧重点选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

2.4 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制定出和乡镇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的规定,明确乡镇审计对象和主要的工作任务,明确审计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环节,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镇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的道路上。还要创新审计方法,财政管理部门要合理利用现有的乡镇审计人员和财政人员,使用交叉审计的方式,对各阶级和各部门开展全面审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设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加强各个乡镇之间的交流学习能力,推动农村地区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和运行。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财务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各级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这些问题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

虽然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财务审计已经被应用在我国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但是这些行政事业单位有部分硬件或软件达不到正常应用财务审计的相关要求。比如: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的依赖性太强、财务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对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清晰明确、财务审计制度尚未健全等。这些方面的不足都使财务审计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财务审计机构设置依赖性太强我国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待财务审计机构的设置问题上都是不够重视的,因而财务审计就都是被纳入事业单位的内部纪检部门或者是财会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被作为独立部门设置的做法少之又少,这使得财务审计部门的主要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二)对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清晰明确我国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清晰,因而对财务审计工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继而使财务审计工作显得形式化而不具备实际意义。

(三)财务审计制度尚未健全作为一项规范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财务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开展中得不到充分重视,其严格并且规范化的业务操作被偷工减料或是敷衍了事。从我国当前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状况来看,财务审计制度尚未健全这一弊端愈来愈显露。在财务工作围绕的范围、财务审计的程序、财务审计的分工、财务审计的内容以及财务审计的报告等方面都体现了财务审计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

(四)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执行力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设置依赖性太强独立性不足的情况下,单位在财务审计中的执行力度必然不足。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的财务审计的主要方向都只是单纯地对财务进行审计而未对单位的财务起到警醒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位的管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管理者对财务审计工作的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执行力的因素之一。

(五)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大多数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只是对审计专业知识较为了解,对财务软件认识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再者,财务审计工作是财务与审计这两部分内容的结合,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但现在的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将这两者的关联性削弱了,两者呈现相分离的状态,这十分不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措施

(一)合理配置财务审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和对象等随着各种体制的改革而变化着,由此,财务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会计、工程预算、税务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诸多的内容。这就对财务审计人员的要求太多严苛,甚少人员能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配置优秀的会计师、工程师、审计师以及律师等。

(二)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性质的认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务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此单位务必要足够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及其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多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引起员工对财务审计的重视,从而认清财务审计的工作并明确财务审计的工作性质。应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重新定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存在目的是在一定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如何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控制环境,财务审计正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财务审计对单位存在风险、控制进行经常性的审查、分析及其评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腐败等行为,不断提高单位控制环境,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财务设计的价值,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与干部职工对财务审计的认识。

(三)健全财务审计内部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审计内部机制的时候除了要将财务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分设开来以外,还需要对财务审计部门人员制定工作规范,避免与其他部门建立利益关系。财务审计的工作开展要按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进行,保证财务审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四)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审计人员是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所以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个财务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首先就要求招聘部门在招聘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选择录用高素质、专业性强及工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与此同时,对在职的财务审计人员也要进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各种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先进理念交流,进而推动行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