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第1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不同性质的院校可以用不同的绿地景观烘托气氛。如艺术类院校的绿地景观以展现浪漫艺术氛围为主;而农林类院校的绿地景观则可将教学、研究与绿地植物相结合,突出“农”或“林”的特色,形成“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植物园式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植物景观是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每所大学各自的自然资源、历史特点和人文环境等条件进行植物景观配置,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如台湾大学的杜鹃花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海口大学的滨海椰林景观等,无不彰显了校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格与特色,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往往也成为了大学校园的标志。

2大学校园绿地使用主体的行为特点

大学校园是张扬个性、鼓励创新的场所,校园绿地环境景观应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不同使用主体的行为特点,塑造从公开领域到私密领域的过渡空间,以及不断加强的空间层次。师生作为校园绿地的主要使用者,在绿地中的活动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其中个体行为的使用率要高于集体行为。传统的大学校园绿地偏重景观的视觉感官,而忽视了使用主体的心理感受。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绿地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

2.1校园绿地环境意象塑造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们感知不同类型的空间,就会形成某种特定类型的环境意象。环境意象是指空间环境在意识中形成的记忆并变成可被回忆的形象。校园景观一般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元素组成,其中包括了绿地中的道路、植物、小品等。这种环境意象带有一定的识别性和特征性,即使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仍然会作为一种特征记忆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的绿地景观就应该把握其功能特点,以符合不同区域的空间需求。

2.2校园绿地使用空间的多样性

校园绿地空间使用的多样性体现在使用主体、使用需求和行为习惯的多样性上。由于师生的校园活动常常具有自发性和不定性,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绿地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私密性空间、公共性空间以及由私密性——公共性过渡的半公共(私密)空间的设置,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并且不同的活动空间中应有可识别的边界和特征。

2.3关注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在绿地空间活动中,各类使用者存在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其中主要有抄近路、依靠性(如喜欢坐在林缘或树下)、人看人(观察他人的活动或大众潮流)、安静与凝思等,因此,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尊重这些行为习惯,为这些行为习惯提供合适的空间和场所。

3校园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营造

校园绿地中的植物配置应与已有建筑环境相协调,规划设计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改善环境。结合校园的总体规划意图和校园所在地的自然特点,通过对校园各功能区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设置,以及对重要节点的精心处理,形成具有一定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绿地景观。

3.1疏林绿地

在现代校园绿地景观中,草地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疏林草地常因简洁、开阔的特点而与广场结合。疏林草地的主要特点为上层乔木稀疏,下层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当点缀花草灌木。将传统植物配置和现代草坪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开阔的活动场地。该类型绿地宜置于缓坡地形处,树种宜选择高耸挺拔的大乔木,1~2种树种为宜,7~8株自由散植,留出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为师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最佳场所。

3.2密林绿地

密林绿地能充当空间边界,带有一定的识别性和特征性。一般由3~4层的适生树种组成。结构紧密的树丛,能起到划分绿地空间的作用。高层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适生树种,下层搭配分枝点较低、枝叶浓密、枝条开展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类,并通过地被植物与草地衔接。较易营造出幽静、私密的景观空间,适合个体活动。

3.3背景绿地

背景绿地是指浓密的植物形成完整的深绿面景观,衬托绿地中的花境、孤植树、主景树丛以及建筑小品等前景,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背景绿地的树种应尽量简单,以分枝点低、叶色对比强烈、生长健壮、树冠浓密、开花不明显的常绿植物为宜。如树种组成较多,则要求这些树种风格统一,在树冠形状、高度、色彩上相似。但是背景植物的林缘线和林冠线的曲折变化不宜过于繁杂,以防喧宾夺主。

3.4带状绿地

带状绿地是指各类呈带状分布的绿地,包括道路绿化、林荫景观道以及滨水的带状绿地等,是校园绿地景观中最常见的营造方式之一。带状绿地承担着校园内的交通组织及生态廊道的功能,如若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则可进一步丰富校园的环境景观。根据校园景观特点、艺术构图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带状绿地景观可以由1种树种组成,也可以由多种树种组合搭配而成。通过合理配置,可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季相变化,起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绿带宽度相对较窄的地方,可采用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地被结合的种植方式来增加视线的通透性。

4校园各功能分区的绿地景观设计

4.1校园主入口区

校园主入口区包括校园大门外部至内部主体建筑间的区域,在功能上除了要满足密集的交通集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凸显校园的个性化特色和风格。由于门前车流量、人流大,且与校外城市道路联系密切,绿地景观应体现出景观性、较强的可识别性、交通安全性等特征,凸显大学的风格特色。该区常由较大面积广场和绿地组成,绿地景观应与大门建筑形式相呼应。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将门前区作为主要观赏区,避免校园景观一览无余。在植物配植上常采用带状绿地与疏林绿地结合,设计时应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一些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并选用树形较好、病虫害较少的乔木作为两侧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同时保证开阔的视野。

4.2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针对师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考虑多样的学习形式,因此,该区的绿地设计应在满足室内通风、采光、消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学习氛围,提供独处、集中学习讨论等不同类型的场所,形成幽静舒缓的景观环境。在构图上通过对色彩的合理利用,强调图案构成和线形设计,创造出适合平视和俯瞰的优美景观,使绿地成为该区域的重点景观空间。营造宁静的教学科研环境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隔离各种噪音,达到宁静的效果,可在该区与校园大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选择防尘降噪的常绿和落叶乔灌木等以密林绿地的方式进行配植,起到防尘降噪及隔离作用。景观的有序、合理容易使人产生宁静的感觉。

4.3生活区

该区主要由学生公寓和服务中心组成。在设计中应根据使用主体的个性特点和社交需求,动静结合,适当设计部分活动区。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植物配置应以简单大方、自由活泼为主,选用树形优美、花色艳丽的乔木和花灌木,配以丰富多样的地被。通过对植物的树形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生生活区环境。宿舍楼前有较大活动空间的区域,设计时应适当考虑私密与公共相结合。在植物搭配上要注意疏密结合,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搭配层次丰富的小乔、花灌木等,既有季相变化,同时夏可遮荫,冬有暖阳。若是宿舍楼前的绿地范围较小,则应避免种植过多的高大常绿乔木,可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花灌木组成特色园或者专题园。在宿舍楼西晒面可种植落叶大乔木或爬墙植物,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且立面季相景观丰富。

4.4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是师生运动锻炼和精神交流的主要场所,该区人流量较大,绿地景观设计宜以简洁、活泼、耐破坏为主。运动场四周的绿化,可根据地形情况,以带状绿地景观和密林景观为主,既要有一定的通透性,又要有一定的阻隔效果。运动区若绿地面积较大,可以采用疏林绿地与密林绿地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采用“大乔木+灌木+地被+草坪”配置,对活动空间进行围合;若绿地面积较小,则可采用带状绿地为主的设计形式。乔木宜选择根系发达、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树种,并配以丰富色彩的中、下层植物,营造优美的绿色环境,既满足了造景和滞尘需求,又能有效地减少体育活动对其他区域的干扰。

4.5景观休闲区

该区绿地景观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不仅要能提供多样化室外场地,也要设置多样的过渡空间,增强场地的进深感、内外的交通联系和保证视觉的连续性。景观休闲区是师生交流、健身、学习、举办集体活动等的户外空间,是校园绿地景观的重点,常用各种造景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季相景观。绿地景观要根据地形地貌、校园整体布局和周围建筑的特点,依季节配置各种观花、观叶、观形的植物,疏密结合,巧妙搭配;采用孤植、群植、片植等多种设计形式,努力做到造型有特色、配置有变化的多种绿化景观,营造“春花、秋色、夏阴、冬韵”的优美环境。大学中的花圃、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也可布置成休闲游览绿地。

5结语

第2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植物是园林的“衣饰”。在绿化中,以植物为园林的主角是达到自然美的唯一途径,是符合人类要求的生态环境。园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以植物为主要成分。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在我国传统园林和文人、画家的作品中有着不少讴歌咏叹和描绘抒情的美妙篇章。从其中表述出其人其时的审美心理和赏析标准。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把大自然融合于心中形成典型的自然,表现出内在的气质风韵。关于植物配置课题是比较复杂的。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树林、树丛等只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形式,要如何达到植物配置的更高水平,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园林配置艺术传统基础上善于创新。结合经济发达国家园林植物配置的成功例子和我国发展较快城市中园林绿化的成功经验及本人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某校园绿化配置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其在植物配置、绿地布局、绿化风格和形式、绿化功能、交往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校园绿化提出建议,包括与总体规划协调、创造人性化空间、突显生态与自然、体现场地的特征和提高公众参与性等,进而达到对校园的绿化配置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的目的。

校园绿化配置的基本情况

校园绿化配置的方法、功能

校园绿化的方法

校园美化绿化方法一般可以分六个方向完成。

(1)大自然之母的树木:选择较适合校园土壤、光线、风力气候的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和阔叶树,可单植、三植、列植、整型式列植和群植。

(2)绿化大地的草坪:有水土保持、降温、净化空气的功能,可选择台湾草、大叶油草、南美花生、沿阶草、银线麦冬和冷水花等。

(3)色彩缤纷的花坛: 种植各类简单大方的花草,花坛不宜过多,以免减少活动空间。

(4)充满艺术感的绿篱: 矮小的灌木,有引界、分界及美观、净化、降温、挡风遮蔽的作用。

(5)连接大自然的园路:有引导连接交通及活动功能,有干道、侧干道、支道、人行道等。

(6)点缀校园的其它设施: 小桥、水池、凉亭、桌椅、雕塑灯饰和大型壁画等。

校园绿化的功能

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生态系统的主角。一直以来,绿色植物都被人们称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湿度、调节温度、减弱光照、减轻污染、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消除疲劳等功效。

校园绿化配置的现状及评价

本次调查的某校的绿化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瞩目点。绿化是简单大方的,恰似大家闺秀; 校园一般可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个区域的绿化设计各有不同。

教学区绿化

校园教学区的绿化规划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宽松怡人的教学空间为目标。设计手法一般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绿化树种的选择以常绿植物为主,采用孤植、对植、环植和列植等规则式的手法,运用绿蓠、草地、树丛和整形等形式,结合广场、道路、雕塑、塑石和花坛组成一个规整开敞、严肃活泼的校园绿化空间。另外,教学区绿化应在建筑及道路周围,设置一些开敞式或半封闭式的休闲空间,如广场、草坪、疏林,结合步道、桌椅、水池、铺装等小品设施,供师生在课余休息、读书、活动之用[2]。

生活区绿化

校园生活区的绿化规划以方便日常生活起居,给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憩环境为目标。绿地形式应在考虑防护、通风、日照的前提下,采用混合式或自由式的手法,设计出一个个尺度怡人极具生活化的绿地空间。

运动区绿化

校园运动区的绿化规划以美观实用,便于师生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目标。绿地形式宜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的设计手法,并以运动草坪及疏林草地的形式为主。疏林草地可供师生健身锻炼,故在其中设置一些健身器械及桌椅供师生使用。

大学校园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

校园绿化工作区别于社会其它场所,有着自身的内涵和特殊要求,既要考虑美观、和谐和生态,又要兼顾校园文化的需求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更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和美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出色的校园绿化不单表现在景观上,还表现在功能上。因此,如何选择植物品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探讨。

在校园绿化树种选择及配植过程中,在全面分析校园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的同时,应本着科学性、艺术性和规范性的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做到树种合理选择和搭配,以期达到校园绿化的特定目标和标准。

树种配置应遵守的原则

(1)常绿品种和落叶品种相结合。

(2)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

(3)地面、空中、墙面绿化相结合。

(4)花木与绿球相结合。

(5)花香和花色品种相结合。

(6)春夏秋冬与枝叶花果的季相变化相结合。

(7)池岸和水面的绿化、美化相结合。

(8)针叶树和阔叶树相结合。

植物品种的适地适树问题

树种有着较强的乡土特性,其生长态势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密切相关。如果忽略这些自然因素,单凭主观臆断,贸然引进未经驯化的外地树种,是难以确保其成活的。只有选择和引进当地原有树种,或是外地树种经过多年栽培和驯化,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气候、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的树种,才适宜选择和配植。

2、绿化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在绿化配置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方面的问题。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不成熟导致现实的绿化建设中这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的产生。

2.1、存在的问题

2.1.1.校园内大树数量少,绿荫不足

由于在初期种植时,一般是以景观苗和袋苗为主。就算是大树移植,因为要确保其成活率,移植后的大树也会是枝叶稀疏的,构不成浓密的树阴。故在夏天时分,走在校园的园路上,会觉得热气逼人,难以满足季节性人们活动的要求。另外,道路旁树木由于种植时间不长,显得有些单薄。

2.1.2.植物色彩单一

虽然校园内的勒杜鹃、朱槿、毛杜鹃等开花时的花色艳丽,搭配绿叶可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景。但当花期过后,就会变回一片深浅不一的绿,或者是黄中带绿的景色。植物色彩单一,难以达到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景观色彩。

2.1.3.绿化养护管理缺失,特别是草坪方面

所谓绿化养护就是指对绿地、植被等植物所进行的管理与维护。这是为保证园林植物在种植后生长良好的必不可少的保养措施。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基本上都养护得很好,除了部分草坪上的地被植物,如台湾草、南美花生等。由于很多人为走捷径而践踏草坪,以致人为破坏严重。而且草坪植物大多黄黄绿绿的,干燥稀疏的,没有形成一片茂密的绿草。

2.2.大学校园绿化配置的发展趋势

校园绿化配置的发展趋势正随着人们绿化观念的转变、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为使之能更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的需要,校园绿化配置的方式和思路都有了转变。

2.2.1以人为本

为使校园绿化配置符合师生使用的需要,其设计越来越人性化,除了达到一定的观赏性外,还使其具有相应的园林绿化功能,调节小气候,放松心情,满足视觉效果灯,以符合人们活动的需要。

2.2.2.设计源于师生,贴近师生

校园绿化的设计上不再由设计师个人决定,而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询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得知使用者需要的是可以达到什么效果的绿化配置,以便能设计出大部分师生都满意的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的绿化配置,使校园绿化从真正意义上为师生所用,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观赏景观。

2.3.对策和措施

2.3.1.建造小型植物园

经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发现除了少部分的师生可以认得常用的大多数植物外,其实很多学生都不认得一些常用的华南植物。由此可见,不少人在植物方面的知识是较为缺失的。如果校园内的园林植物都有挂上名牌,并作简要的说明,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记得更多的植物,不过分追求使用园林植物品种多,配置的树丛多,而要求主题突出,重点明确,丰富而不杂乱,错落而不繁复,作到取舍得当。对于园林绿地,要求每块绿地都有它的特色,不主张每块绿地都繁花似锦,也不要求每块绿地四季有花,否则在植物配置上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例如:某区政府庭园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该庭园是一个政府的办公地,所以在庭园绿化上作自然式的布置,富于自然气息,并使两侧绿地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而不追求环境的庄严感,体现政府官员平易近人的作风。

2.3.2.远近结合

从空间布局与植物的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校区绿化的分期建设和动态发展, 近期建设应以快速高效为目标, 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植物选择应该以优良、速生树种,如桑科榕属的小叶榕、大叶榕等, 尽可能种植适龄树、壮龄树以及全冠树,以营造良好的绿荫环境,满足人们活动的季节性要求。考虑远期绿化目标, 要做好绿化规划, 速生树与慢生树要搭配种植, 预留发展的空间, 为校园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绿化养护管理是为保证园林植物成活率和观赏效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根据管养规范可知,园林植物管养规范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植物分类为草坪、灌木和花卉、乔木等。

2.3.4 应用彩色的园林植物

为使植物配图色彩丰富而不单调,应该选择多种颜色的园林植物互相搭配。

绿色是最普通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也最容易被忽视。植物的叶子变化多端,五彩缤纷。浅绿草绿浓绿是大多数叶色,浓绿色尤其是红色调花色的完美陪衬色。

色彩配置不是独立的,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协调,与季节相吻合。还必须注意依地被大小选择色彩,过多的色彩反而产生杂乱感。

2.3.5.创造人性化空间

为了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校园绿化配置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考虑绿地使用者的多种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 创造多层次的户外活动空间,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并结合使用者审美要求, 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

植物配置不管怎样变化,其内部树木组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在外貌上应注意季节变化。

第3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滨河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44-01

引言:兰州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甘肃省的省会。市区南北群山对峙,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河谷盆地城市。兰州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327mm,年蒸发量却达1486mm,为降水量的4.5倍。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兰州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城市绿化圈子系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整体风貌的主体。兰州市绿化圈子系统规划应以兰州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优化为基础。兰州市城市绿化圈子系统规划要以南北两山和黄河滨河地带绿化规划为主体,以实现生态化、园林化为目标,要注意以下问题:(1)绿化圈子系统规划不但要注意绿地数量,而且也要注重绿地质量。绿化圈子系统的规划要从绿地率、绿视率、绿覆盖率、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等方面保障绿化、突出绿化,使南北两山和滨河路地段绿地率达到70%以上,绿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在绿化规划中应注意应用生态学原理、景观美学原理并结合兰州市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污染特征,科学培植、选择绿化树种,合理配置各种绿地,以提高绿地系统的景观价值,增强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2)绿化应结合兰州市所处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兰州市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冬季寒冷,年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在绿化中应以较能满足这种要求的落叶树种和耐寒长绿树种为主,春花秋叶,夏绿冬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温带气候景观。(3)注意绿化带内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绿化带内树种选择和植物培植,一方面要结合兰州市大气污染特点。在树种选择上要优先选择对这些污染物吸收率高的树种,在配置上要科学合理,以提高绿地系统净化空气的整体效果,体现出盆地型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大气监测和净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体现出林相、季相、争相。

(二)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1)城关、雁滩、东岗地区。该区现状公共绿地相对数量较多,但分布不均衡,规划将其全部保留。新规划绿地多以社区绿地、广场绿地、综合公园为主。(2)盐场地区。该区现状公共绿地主要以北滨河路沿线绿地为主,现有其他公共绿地面积较少。规划绿地多以广场绿地、社区公园为主。(3)七里河地区。该区现状公共绿地主要以南滨河路沿线绿地以及彭家坪新区范围内绿地为主,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绿化较差。规划绿地以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为主。(4)安宁地区。该区现状公共绿地主要以北滨河路沿线绿地为主,其他公共绿地较少,区域内存在大量园地、林地,开发利用空间巨大。规划公共绿地以社区公园、综合公园为主。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由于兰州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干旱少雨的自然特征,兰州市的绿地系统相应受到制约和影响,市区周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污染是城市绿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兰州市的城市绿地系统应当确定山水城、生态城的规划理念,即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开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环状围合,网状布局,楔形与点状补充的格局。

二、滨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色体系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同时,滨河绿地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这是城市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将滨河特色融入绿地系统特色中,展现独特的城市绿地风光。

结束语:在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结合东西狭长的河谷盆地的地理条件和市区南北高山耸峙,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特色,建成了面积31000h的生态绿地,形成了城市的生态绿圈;沿横贯市区的百里黄河岸线,初步建成了绿色景观长廊;以城市道路为骨架的城市绿网基本形成,建成了联系有序的公园绿地网络;单位附属绿地日益引起重视,绿地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大。以上对城市绿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化基础,为制定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徐琰(1982― ),女,2005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助理实验师。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9.

第4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通道;建设;生态;广西南宁

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南宁正在逐步进入城市跨越式发展阶段,已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打通城市干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格的现代园林城市,构建“生态南宁”。

南宁市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街道、广场、公园的建设,更注重于城市整体生态网络和城市空间系统的规划。近几年来,绿色通道被系统地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1]。这种具有很强自然特征和很高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建设理论,为南宁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绿色通道作为连接公园、广场、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居住区绿地等开放空间的重要纽带,对自然生境与文化资源的保护、游憩地的建设、绿地系统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南宁市打造“中国绿城”乃至建设“生态南宁”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1绿色通道理论

1.1绿色通道的定义

绿色通道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来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两个词汇。Green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是通道的意思,具有移动的意味,是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2],这是绿色通道的两个重要特征。绿色通道是具备较强自然特征的线性空间的连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休闲、美学、文化、通勤等其他多种功能。

1.2绿色通道的分类

1.2.1国外对绿色通道的分类。法伯斯(J.G. Fábos)将绿色通道的定义放在网络层次上阐述,定义为“不同宽度的廊道(corridors of various widths)”,它们在绿色通道网络中相互连接,就像互连着的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一样[3]。认为绿色通道网络与高速公路网络和铁路网络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的超级基础设施(nature's super infrastructure),并且是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4]。法伯斯在2004年将绿色通道定义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廊道(ecologically significant corridors)、游憩绿色通道(recreational greenways)和具有文化与历史价值的绿色通道(greenways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5]。

1.2.2我国对绿色通道的分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根据对象自身属性的分类标准,按照绿色通道自身属性进行分类,李昌浩[6]认为,绿色通道包括“绿道”、“蓝道”、“紫道”3种,分别代表道路绿色通道、河流绿色通道、文化遗产绿色通道。

1.3绿色通道规划的原则

绿色通道在规划中应遵循“生态与环境保护性、文化历史性、游憩观赏性、可达性、整体连续性”等原则[7],这些原则应综合考虑,避免顾此失彼。

2南宁市概况

南宁市位于广西南部偏西,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物产资源丰富。自1991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南宁市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将文化和地理相结合,初步构建了绿城风情游、八桂大地游、边关揽胜游、中越跨国游、民歌节庆等项目组成的特色旅游体系。其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日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旅游项目,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旅游区如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昆仑关抗战遗址公园、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设施及服务条件也日趋完善;此外建成了一批在区内有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如广西博物馆、伊岭岩、扬美古镇、贝丘文化遗址、灵水―西江苑、良凤江―凤凰湖休闲度假区、金伦洞、大龙湖等,日益成为人们出游的理想目的地。

3南宁市绿色通道建设目标

从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景观现状分析,南宁市主城区已经开始着手于绿色通道建设。道路绿色通道的构建,拟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河流绿色通道,则依托城市水系进行路线规划建设;旅游文化绿色通道又可以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路线规划建设。

充分利用南宁市个性化的山、水、城、林等特色,遵循“生态绿城”规划思路,以青秀山、高峰岭等为山林绿地,以邕江两岸作为夹江滨江风光带,市区则以道路绿色观光带为特征,以民族大道生态示范街为绿色“内环”,城市快速环道的绿带和滨江绿带为绿色“外环”,邕江、朝阳溪、南湖、心圩江、可利江等滨江水系和道路骨架组成的绿色通道为纽带,以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街头绿地、大型的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为基础,形成“环、网、带”相互联系,“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4南宁市绿色通道规划设想

4.1绿道概念性规划

绿道的概念性规划主要依托城市的内部轴线、市区及市郊山体、对外交通体系等来进行,笔者拟选取具有南宁特色的三方面探讨。

4.1.1城市中心绿色通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宁市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绿地和公共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设了一批以民族大道生态示范街、大学路、明秀路―中兴大桥―壮锦大道等为代表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初步构成城市中心绿色通道的基架。

民族大道是南宁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改扩建的第一条大型“生态示范街”,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建成的一条特色绿化亮化景观大道。道路绿化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相对合理,层次复杂,道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绿地总面积达44.6hm2,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管理,其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6%。该道路由西向东延伸,横跨南湖大桥,贯穿旧城和新区的代表区域,已经成为市区最主要的东西向景观轴线与骨架。

明秀路―中兴大桥―壮锦大道轴线,贯穿城北区和江南区,旧城和江南新区的代表性区域,集中体现了南宁市历史文化空间序列,形成体现城市现代化建设风貌。

4.1.2城市山体绿色通道。自然地形地貌是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因其能够体现城市景观的个性而倍受城市景观设计者的关注。拟规划的南宁市山体绿色通道,可以青秀山为基点,联系青秀山、高峰岭、狮子岭、凤凰山、六怀山等构成城市山体廊道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的“核心基”,形成城市山体绿色生态廊道,将之建成城市的“生态绿障”。

4.1.3城市外环绿色通道。城市环道是城市内部与外部沟通的重要纽带,常常是城市“绿色通道”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南宁市,城市快速环道、机场高速公路、南―友高速公路(南宁至友谊关)以及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道路网络等,均可根据绿色通道原理,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成绿色交通网络通道。注意把城市道路型绿色通道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街旁绿地等共同体现“点、线、面”的绿地节点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

4.2蓝道概念性规划研究

蓝道即河流绿色通道。邕江为南宁市穿城而过的城市主要水系,结合邕江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大小支流,对城市水域系统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对南宁市蓝道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拟选取滨江绿地、朝阳溪景观绿化、南湖环湖绿地作简要分析。

4.2.1滨江绿色通道。南宁市滨江绿化带沿邕江两岸而建,经过几年的建设与管理,沿江两岸的江北景观大道、江南景观大道及临水的滨江公园,现已渐成城市滨江绿色通道系统的主轴线。其中滨江公园建设较早,是南宁市“136”工程的“四个亮点”工程之一,现已向滨江公园广大市民开放,每天接纳游客达数千人次,实现了“还绿于民、还境于民、还美于民”的建设目标,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滨江公园、江北景观大道、江南景观大道的规划建设,是南宁市建设滨江绿色通道的起点。笔者认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南宁应充分利用独特的邕江水系景色,通过城市规划尤其绿色通道的规划与建设,将沿江两岸的水、洲串成一线,使已有的景区景点(如滨江公园、民生广场)连成体系,同时在地基承载条件许可与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规划在邕江两岸布局建设具现代有气息的滨江建筑群,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使人工与自然融合成一条滨江绿色通道。

4.2.2朝阳溪绿色通道。朝阳溪主要穿越南宁市旧城区,是邕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见证。然而,朝阳溪曾经是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地区。从2000年起,南宁市开始规划建设朝阳溪城市带状绿地景观,通过治理河道、截流污水、河床清淤、整理河岸、美化景观,重塑了朝阳溪城市滨水景观带的形象,同时推动了周边街区旧城的更新改造。

朝阳溪绿色通道是南宁市河道水系治理的典范,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控源治污,拓宽绿带,逐步恢复自然型河岸,同时合理组织、规划并建设游步道系统,因地制宜地设置小游园,配备必要的城市家具及游览服务设施,以“绿”和“水”为空间基础,构成具有自然品质的绿色通道。

4.2.3南湖环湖绿色通道。从1998年起,南宁市开始着手南湖区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其中绿色通道建设是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建了南广场、北广场,改扩建并向市民免费开放了南湖公园,作出了真正“还绿于民”的初步尝试。

南湖公园位于城市东南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公园面积达126.6hm2,其中湖面占3/4,湖上有九拱桥、长堤、风景桥等,是一座热带气息盎然的水景公园。

2007年南宁又启动南湖环湖雨林景观建设工程,着力打造环南湖绿化景观带,这是环南湖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笔者设想将环湖路建设成为非机动车绿色通道,拟将南湖公园园内道路系统建成绿色通道网络,构建没有机动车干扰的宜人游憩型绿色通道,让市民享用到免遭现代交通污染的环境。

4.3紫道概念性规划

紫道概念性规划是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历史积淀,借助特有的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源,联系各种历史遗迹、人文景区,构建城市文化遗产通道,是城市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延续。

南宁市历史悠久,文化历史积淀比较丰厚,通过修善各种古迹公园或纪念地,确实保护完整的历史遗迹及其环境,将城市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利用。笔者认为修建如昆仑关抗战遗址公园、人民公园古炮台、贝丘文化遗址等是构建紫道的基础性工作。

5结语

根据绿色通道理论原理,南宁市应对绿色通道网络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通过从场所层次的单条道路、河流的改造建设,把绿色通道规划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建设充满生机的城市绿色通道网络体系,对“生态南宁”乃至“和谐南宁”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通道理论是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其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需要生态学、林学、园林学、人文科学、艺术、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学者的协作攻关。

6参考文献

[1] TOM TURNER.City as Landscape:a post-postmodern view of design and planning[M].Oxford: Great Britain at the Alden press,1996.

[2] SEARNS R 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 form[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65-80.

[3] FABOS J G.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s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13.

[4] FABOS J G,AHERNJ(Eds.).Greenways:The Begin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M].Elsevier,Amsterdam,1996.

[5] FABOS J G.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1-342.

第5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绿色新政;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79-02

引言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以及肇始于美国的金融次贷危机等“复合型”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末提出“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概念,呼吁全球领导人在投资方面,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环境项目,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1]。中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和一个传统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绿色现代化也是中国的必选之路。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对中国而言已不可重蹈,基于全球趋势和自身利益考虑,发展绿色经济已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2]。对中国来说,推进绿色新政,需要协调各种利益,探索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新政的内涵和特征

(一)绿色新政的内涵

“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绿色新政”其基本要义是提高政府的绿色领导力,基本目标是发展绿色经济,基本方法是致力于绿色投资,基本保障是实行绿色政策改革[3],这一理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4],通过呼吁全球领导人在投资方面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环境项目,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绿色新政的特征

相比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特征,绿色行政有其独特、鲜明的特征。凸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廉洁高效、开拓创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绿色新政本身所特有的。绿色新政以绿色经济为主要突破口,落实到经济发展上,是一种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诸如开发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开发包括生物物质在内的农村能源,开发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可持续农业,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发展节能交通工具和节能建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5]。总之,绿色新政是全球新政,突出持续创新和绿色发展,致力于化解多重危机,以达到多重目标。

二、推行中国特色绿色行政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国情

(一)国际背景

2008年,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进而席卷全球,重创世界经济。再加上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水资源危机,使得全球面临多重危机的重压,并恶化了失业、社会经济动荡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威胁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社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发端于欧洲的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绿色经济变革,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迅速成为世界的宠儿。当前,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及不少发展中国家力图利用此次全球多重危机中的机遇,纷纷制定和推进短期内刺激经济复苏、中长期以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规划,试图通过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际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的“绿色新政”,是以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一是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力图借此刺激经济复苏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二是谋求确立一种长期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绿色”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力争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权。

(二)中国国情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诸如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忽略了重要的环境保护,造成了生态和环境破坏,土地资源大规模严重退化,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空气污染依然突出;自然灾害受灾率、成灾率和经济损失继续上升,暴雪、干旱等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灾害性气候屡见不鲜。

“十一五”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对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陆续完成一系列生态环保目标,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美好环境的同时,走出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今后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法新社3月28日报道,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报告显示,在世界各国2010年对绿色能源的投资中,中国是最多的,达到544亿美元(约合3 571亿元人民币)。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先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大力实施的“绿色新政”是世情国情党情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趋势。

三、中国实施绿色新政的总体思路与基本目标

(一)总体思路

中国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上典型的绿色新政理念,并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具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的战略路线图[6]。

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出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通过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转变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7]。

(二)基本目标

在新时期,我们重新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具体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推进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的资源效率和绿色竞争力,实现绿色复苏,解决增长、脱贫和就业等发展问题;三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绿色转型,逐步从石化能源转向低碳、无碳的新能源,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体系的“绿色化”,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8]。

四、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有待提升

我国长期以来依靠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影响国力迅速增长,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各种问题。推行绿色新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近期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底子薄、条件差;传统观念束缚;就业压力过大;教育事业和科技水平规模小、投资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不合理政策的阻碍;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分散,规模小型化,大量重复建设;公民对绿色发展、绿色科技认识不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实情。

(二)加大绿色发展投资的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粮食和能源的短缺,导致工业、农业的生产力的未来可持续性无法保障。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大量的资本涌入了房地产、矿物燃料和附带嵌入式衍生品的结构化金融资本,而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节能、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的资本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绿色新政,发展绿色产业,投资绿色能源,促进绿色消费,加大节能减排,绿色创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三)协调绿色新政实施部门间的利益关系的弥合度有待提高

中国不仅在经济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而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在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行政规定存在诸如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具体化,各种规定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在与环境和资源相关的立法过程中,有关部门为了强化自身利益,“以法争权”,使得立法过程带上了鲜明的部门特色,容易与其他法律或部门规定产生冲突。上述情况会弱化绿色新政实施的整体合力和协调推进度。

五、实施中国特色绿色新政的努力方向

(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确实做到“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先完成如下几点:(1)提高全民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2)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基础条件,要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国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3)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4)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

(二) 加大绿色经济发展力度

所谓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势,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9]。确实发展绿色经济,必须继续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即要重视节能环保的管理服务,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加紧健全鼓励节能环保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构建绿色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加强环保节能的认识程度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仍然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水土流失加重,天然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凸显。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10]。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形势使然、出路所在。

结语

2008年以来,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绿色新政”的声明,全球“绿色竞争”的气氛已日趋激烈。面对新一轮绿色经济的发展,谁想掌握未来就必须掌握绿色经济发展先机。对中国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中国必须积极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绿色贡献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前所未有的贡献。只有绿色发展才有绿色贡献,也只有绿色贡献才是最大的贡献。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中国发展(指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对人类的贡献[11]。

参考文献:

[1] 陈文江.金融危机推动“绿色新政”[N].解放日报,2008-11-15(14).

[2] 谢春山,孙伯良,王晓云,等.绿色新政及中国的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9,(7):3-7.

[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以绿色新政推动科学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0-02-24.

[4] 张来春.西方国家绿色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10,(1):44-48.

[5] 唐烨.如何推动“绿色新政”[N].解放日报,2009-12-03(14).

[6] 何勇.怎样用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9-05-25.

[7] 李金华.十二五规划与绿色新政、绿色责任[N].中国绿色画报,2011-03-08.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7-61.

[9] 常华.绿色新政风行全球[J].科技智囊,2009,(8).

第6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暨城周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会,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田基本建设暨城周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工作。邹书记、任县长、赵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将全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动员会议精神作一传达,并就我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动员会议精神

10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动员会议,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烽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侍俊作了强调讲话,副市长张兴德对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会上,市委、市政府还与各县区签订了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目标责任书。

高烽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AA建设,奋力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高书记要求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作:

第一要提高认识,下够决心。高书记指出,建设生态AA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顺应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意愿的必然选择,是立足AA比较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AA顺应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意愿。建设生态AA符合AA实际,是推进AA跨越发展的重要选择。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对于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调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突出特色,搞好规划。高书记强调,抓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必须抓住规划龙头,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协调配套的原则,高水平、大手笔搞好规划。以人为本,就是规划设计要处处体现人本精神,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立足当前,就是结合实际、尽快启动,尽快见效。着眼长远,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前瞻的眼光和现代的意识,坚持高起点、高水平,使规划经得起发展的、历史的检验,真正为当前和长远发展起到勾画蓝图的作用。彰显特色,就是要突出AA独特的城市魅力。协调配套,就是要坚持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水系绿化规划》、《交通绿化规划》同步设计,保持生态AA建设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第三要创新机制,形成合力。高书记要求,要创新投入产出机制。不能再继续简单地采取政府包揽、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的方式,必须改革,必须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既要将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争取、筹措和安排资金,打捆使用天保、退耕还林、水保、防洪等项目建设资金,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创新造林和管护机制。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一定要保证质量,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务求“种树见大树,造林成大林、绿化见大绿”,形成“建绿与管绿”并重的工作机制。要创新工作合力机制。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发挥最大的整体效能。

第四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高书记最后指出,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生态AA是全党的任务、全社会的任务,人人有责。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落实会议精神,强力推进我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以此为机遇,强力抓好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两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态XX建设。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为啥要搞“两大工程”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强。XX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既不沿边,也不靠海,远离大、中城市,区位劣势明显,但天蓝、山青、水碧、气净,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立县思路,要努力把我们拥有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像我县这样的落后山区谋后发之势、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不放松>文秘站:<,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生态环境还较为脆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XX,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必须还要进一步坚持生态立县思路不动摇,

加大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力度,重点抓好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可以说,抓好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XX发展的需要,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抓到底。

(二)界定实施范围和工作重点,明确地点问题

“两大工程”的实施范围为:一是城(镇)周绿化范围,包括县城区绿化(即县城街道、四大进出口、公共空闲土地、单位院内、适宜房顶、阳台等的绿化)、县城城周绿化(即“五山”,武当山〈含白塔山、红军渡〉、白鹤山、龚家山、少屏山〈含老舐山、营房山、赵家山、蚕丝观、烟从寺、临江寺〉、杜里坝〈含赵公坝〉等)和乡镇场区及周围可视范围的绿化。二是国、县、乡道公路绿化;三是江河沿岸、溪沟两旁,塘、库、堰区周围,渠道沿线的绿化美化;四是所有公路、河流、干渠两侧可视范围第一迎坡面的荒山荒坡、坡耕地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农户庭院的绿化、美化、香化。

“两大工程”的重点区域为:“五山、四线、三库、两江”和十三个乡镇。“五山”即县城城周五山和县城四大进出口通道(离县城2公里范围);“四线”即苍剑线、国道212线、苍巴线、青喻线;“三库”即水库库区(白桥水库、闫家沟水库、文家角水库)和XX航电、亭子口两大工程库区;“两江”即嘉陵江、宋江(东河);十三个乡镇即:陵江镇、东青镇、五龙镇、龙王镇、元坝镇、歧坪镇、东溪镇、文昌镇、龙山镇、永宁镇、白桥镇、运山镇、岳东镇等13个城(镇)。

(三)科学界定栽植树种,明确栽什么的问题

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以速生树种为主体,以快速绿化为第一目标,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优化配置,兼顾生态、社会、景观、经济综合效益。

城(镇)场区绿化:主要以小叶榕、黄桷树、三叶树、天竺桂、桂花、银杏、香樟、杨树为基调树。县城红军路主栽黄桷树,解放路主栽小叶榕,滨江路主栽三叶树,江南大道主栽银杏树。为确保城周绿化尽快见效,县城城周绿化重点栽植米径5厘米以上的大树,特别要力争栽一批米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从而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各乡镇场镇绿化根据本地实际在以上基调树中选择。

县城城周绿化:按规划的五个区域分别实施,武当山主栽银杏,同时补植一些其他金黄色叶树种形成以金黄色为主的色调;白鹤山主栽香樟、桂花以形成深绿色为主的色调;龚家山栽桃树、枇杷、桂花、黄桷树、乌桕、腊梅等树种,并分别成园,形成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色香的“百花园”;少屏山栽植乌桕、元宝枫、美国红枫、红叶石楠等红叶树种形成以红色为主的色调。县城四大进出口公路绿化树种与各条主干线公路栽植树种一致。

公路绿化造林:主要选择杨树、水杉、香樟、桂花、黄花槐、紫荆、喜树等树种。国道212线XX县城至永宁段主栽杨树,穿洞子至县城段主栽香樟,辅以小叶女贞、黄花槐等灌木树种和爬山虎、金银花等藤蔓植物;苍剑线主栽水杉,辅以黄花槐,紫薇和美人蕉;苍巴线主栽香樟;青喻线主栽喜树。

水系绿化造林:主要选择垂柳、枫杨(又名水麻柳)、桤木、麻栎、芦苇等。洪水线以上栽植(点播)麻栎和枫杨(水麻柳),洪水线至枯水线之间栽植芦苇及其它耐水植物,水库周围栽植垂柳,道路两旁及管理房周围绿化栽植塔柏、雪松、紫薇、小叶女贞、万年青等,水库主要干渠应绿化部分主栽桤木、枫香、杨树等。但在XX航电、亭子口工程库区,两岸洪水线至枯水线之间主栽芦苇及其它耐水植物,两岸蓄水线以上山林中主栽(点播)板栗和青冈。

城周及公路通道两侧的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疏林地绿化,主栽和补植乌桕、宝枫、美国红枫、红叶石楠、水杉、银杏等彩叶树种,通道两侧的农户庭院规范栽植桂花、月季、杜鹃、小叶女贞等香化美化树种。

(四)界定建设目标及任务,明确建设模样问题

“两大工程”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XX和将县城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努力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农户庭院花果化,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目标。

全县“两大工程”建设的总任务是52500亩。

一是城(镇)周及可视范围内绿化任务为13500亩,到20__年县城城周森林覆盖率达70%,县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7平方米以上;机关单位绿化率达100%。将武当山森林公园区建成既有名、特、优树种,又有红军文化内涵,集休闲娱乐、观山望景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将白鹤山建成以XX生态家园示范园为特色的“近郊游览区”;将龚家山建成休闲游乐设施设备齐全,休闲、赏花的“市民休闲区”;将少屏山(含老鸹山、营房山、赵家山、蚕丝观、烟从寺、临江寺)建成以佛教文化背景为特色的“佛教风景区”;将杜里坝建成以水上游乐为特色的“水面娱乐区”。各乡镇场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25%,人均公共绿地3平方米以上,街道绿化树米径达5厘米以上,乡场镇周围到可视范围内无荒山,乡场镇进出口道路1公里范围内规范绿化。实现城(镇)区及可视范围绿化的全面达标。

二是绿色通道建设的绿化任务为38900亩,其中:公路绿化609公里,面积2489.1亩,县道绿化率达98%,乡道绿化率达95%。其中:国道55公里,面积173亩,县、乡道609公里,面积2490亩。水系绿化面积3630亩,河道、水库周围及主要干渠绿化率达到95%。其中:河道57.8公里,绿化面积867亩,封禁面积1096亩,白桥、文家角、闫家沟(含大洋沟)三座中型水库周围绿化面积648亩,其主干渠渠道长68公里,绿化面积1020亩。通道可视范围绿化32800亩,20__年秋季至20__年底必须完成国、县、乡道公路,境内河流及中型水库沿岸和主干渠的绿化任务,达到绿色通道建设各行业标准,实现绿色通道建设全面绿化达标。

(五)提高质量,明确要达到的标准

1、要科学规划。全县要按照“科学规划、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各单位和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城周和绿色通道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作业设计和城镇绿化规划确定的树种、规格、密度、范围、规模、年限以及目标责任书下达的任务量全面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总体讲规划中必须坚持8大原则:一是要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二是坚持以栽植速生树种为主,力求快速成林的原则;三是“补绿、添红、增黄”,体现多类型、多层次、多色彩的原则;四是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优化配置,兼顾生态、社会、景观、经济效益的原则;六是坚持结合县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景区旅游线路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绿化、美化、香化相融的原则;七是坚持结合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目标,建设点、线、片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原则。八是坚持“两大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既要考虑绿化、美化的效果,又要兼顾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

2、要坚持“光明作业”。特别是对大批量的苗木采购和施工队伍的选择,必须坚持公开招标的方式,增加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切实提高苗木质量和绿化质量。

3、要提高栽植质量。要高规格、高质量整地打窝,优选良种大苗、壮苗规范栽植,提高绿化档次,大力推广使用 保水剂、栽后覆膜等实用技术。

(六)落实责任,明确谁栽谁管的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按照各自的责任范围,管辖范围,各负其责。

一是将城周绿化地块划片到单位,由各口牵头,组织责任单位栽植;中型水库库区及干渠绿化由水利局牵头组织管理处落实;两江最高洪水线下,由水利局落实,最高洪水线以上由所在地乡镇负责;XX航电、亭子口工程库区,两岸洪水线至枯水线之间由水利局落实,两岸蓄水线以上山林中主栽(点播)板栗和青冈由所在地乡镇负责;国道212线、苍剑线、苍巴线、青喻线由交通局负责,所在地乡镇负责协调矛盾、落实土地;其余由乡镇负责。

二是各乡镇、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县绿化委员会要负责抓好全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评比总结等工作。县林业局要负责做好县城周和乡场镇周围绿化的规划设计,并在工程实施、种苗供应、技术咨询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国、县、乡道公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县水利局负责全县河流、水库周围和主要干渠绿化的规划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县建设局负责县城区和各乡镇场镇的绿化规划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县城区内的绿化和指导各乡镇场镇的绿化。各乡镇也要与有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统一,齐心协力,确保自己的任务完成。

三是交通、水利、城建、林业、XX中学等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迅速抓好示范点。城周绿化示范点——龚家山,由林业局牵头,建设局、XX中学协助。水系绿化示范点——白桥、阎家沟水库,由水利局负责。通道绿化示范点——苍剑路38公里,由交通局负责。城区绿化示范点——县城四条进出口通道与公共地绿化,由建设局负责。嘉陵江岸绿化示范点——临江寺到杜里坝河岩,由陵江镇人民政府负责。上面5大示范点必须按11月16日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落实,必须在本月底开始栽植。其余乡镇也要尽快拿出示范点。

四是要创新机制,采用分级管护、个人管护、承包管护、群防群护等形式进行管护。要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造林的管护,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责任和措施,实现“栽得下、管得住、不反弹”。要做到树苗落地、管护上马,防止人畜破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管一片、成一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对城周和绿色通道原有的林木、林地、绿地和新造幼林、幼树、绿地,统一落实专人常年管护,并研究确定适合本地有效的管护形式和具体办法,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管护制度。要切实加强护林防火、防治林草病虫害等后期管理措施,对各种毁绿、毁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查处,公开曝光。

(七)落实资金,明确谁拿钱的问题

绿化祖国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在国家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只有动员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多渠道筹措。

一是将城周绿化地块划片到单位,由责任单位和单位干部职工自行出资、出力建设。因资金、时间、技术等原因完不成任务的,可由责任单位申请,按任务筹资交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由县绿委招标建设。

二是争取项目资金。财政部门和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绿化责任主体和投资主体的政策规定纳入年度预算,安排相应的绿化资金,加大投入。林业、水利、交通部门要将城周和通道及界外可视范围的宜林荒山、农(坡)耕地纳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水土保持等与之相配套的造林工程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三是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吸引机关企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民间个人独资或合资开发,可以引进县外资金建设城区、城周、通道用彩叶树的苗木基地,保证苗木供应。

四是纳入有关项目工程。今后在新、改、扩建城镇、公路、水利等工程规划时,要把绿化纳入工程概算,作为工程建设内容,一并投入。

三是要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社会办林业、全民绿化的方针,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绿化,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进一步稳定林权,确保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依法推进土地、林地、四荒地、河滩地等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采取承包、租赁、购买、业主开发、股份制、合作造林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作好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协调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稳步推进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

(八)强化督促考核,明确奖优罚劣的问题

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县绿化委员会要组织两家督查室、林业、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分别制定出“两大工程”建设的考核评比办法,明确绿化造林、林木管护、检查验收、考核评比、表彰奖惩的具体措施。并在每年的3月底和12月底开展两次以上检查验收和评比总结。各乡镇政府和县林业、交通、水利、建设部门必须按时书面报告“两大工程”建设的完成情况,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汇总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县上把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重要内容考核,20__年度实行倒扣分制,20__年起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并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的政绩考评挂钩。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资金,用于苗圃基地建设和表彰奖励有关单位及个人;对未完成任务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责令限期完成绿化任务。

(九)精心谋划,明确当前抓什么的问题

第7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82-0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哺育人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持续恶化的自然环境时刻警示着我们,要足够重视自然环境的价值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绿色环保需求,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足够重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理想的居住空间。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延长建筑物寿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通风顺畅等诸多优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它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健康舒适以及适宜居住的美好环境,并且室内的气候调节能力强,通风效果好,使人、社会和自然形成一个完美良好的循环。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不单单注重健康舒适环保,更加注重体现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将城市和小区的环境学、环境规划、地理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有效结合使用,达到高效使用绿色建筑和保护生态平衡的目标。第二、绿色材料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倡的材料,并提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更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是地理大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匀,所以导致很多地区水资源缺乏。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有效节约水资源。第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能够将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稳定地引入到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中,能大大降低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和建设的成本,并有利于有效保持生态住宅小区的生态平衡,大大提高生态效益。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功能

(一)能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般指诸多的生物与环境相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的总称以及各自的生态过程。只有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展新型的绿色住宅小区。它的内容涵盖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同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还可以确保城市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减少和避免了城市生物生存、分布和移动的阻力,改善当前的生存环境,并且能为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二)改善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绿色住宅小区应该充分利用阳台、窗台、走廊和墙面等空间,来种植一些蔬菜、树木、花草等绿色作物。既可以实现净化空气、改善区域气候、调节湿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噪音,吸纳灰尘,还能美化环境,好看的建筑造型置于树木和花草中,不仅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净化室内外空气,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住宅小区的绿化程度高,不但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保持水土,提供氧气,还能提高住宅美感。

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内涵以及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下面对规划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注当地的人文环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规划应该融合当地的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历史人文环境,来做到因地制宜,让小区具有自身的特色并能适应城市环境。例如,在保留原有树木、街巷、城墙及传统建筑的前提下,依照当地特有的人文环境,将小区建设成具有传统韵味的建筑,那样新建成的小区就会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环境,就会符合人们对小区的各种需求。

(二)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时,要全方位考虑地理环境,在保护原有草地、山坡、湖泊、树木等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充分利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三)强调住宅小区的功能组合。住宅小区的空间主要划分为私用空间和公用区间,它们都包括半私用空间和半公用空间。私用空间主要指楼盘底层的庭院,以及各个楼层的室外漏台和阳台。楼层阳台可以用来休息、观景以及眺望,也可以用来种植一些花草。对于楼宇底层,居民可以用来种植蔬菜、花卉等。半私用空间是指楼盘之间的院落空地,为居民提供活动、健身和活动,在规划设计时,要注重设施的齐全性和多样化,把它设计成最能吸引居民眼球的空间。公共空间追求的是优雅舒适,在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文化建筑、住宅的景观和周边公园。半公共空间主要是用来小区居民的熟悉交流、休闲娱乐,是居民的共同区域,在规划方面要严格考虑不同形式的居民组织活动,保证设备齐全和交通足够方便。

(四)强化小区绿化设计。绿化设计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版块,它主要包括合理布局、室内绿化、地面绿化以及空中绿化四个方面。首先是合理布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其中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高于百分之七十。绿地位置应在建筑物的南面,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和花卉得到足够的阳光。绿化地和园林要尽量做到成块成片,尽可能减少细长的绿地和园林。为了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灰尘和过大的噪音影响小区的生态环境,应该留出比较宽的绿地,来营造厚实、浓密的防护景观园林。其次是室内绿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室内绿化既能净化室内空气还能美化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人们在室内的时间较长,所以要尽量选择对人体有益的植被。接着是地面绿化,地面绿化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能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减少辐射,还能吸收放射性的有害物质,有利于居民健康。最后是空中绿化,主要是指建筑的立体绿化,一般的做法是种植葡萄藤、常春藤等攀岩类植物在外墙,这样可以保持室内凉爽、保护墙面不发生变形。在阳台上种植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节省绿化用地面积,节约能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生态住宅在新时期应运而生,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以绿色经济做基石,绿色环境为标志,绿色技术为支撑,并结合人们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审美意识,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的住宅小区,所以,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强化规划设计工作,以此更好的满足人们日趋提高的居住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红.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设计规划设计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2013,(14):56-57.

第8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导言】:

我国已进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处于城镇化深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既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破之题。

1、绿色城镇化及绿色产业

城镇化是指伴随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乡村型向现代城市型变化的过程。绿色城镇化区别于一般的城镇化,而是在城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即具有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有序的特点,以环境友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将人们的舒适生活作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例如金融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同时更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绿色城镇化创建出的绿色社会也要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带动绿色消费。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尊重自然格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和程序,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绿色产业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绿色产业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理念,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基础,能够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环保设备的生产以及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环保产业属于绿色产业,也是绿色城镇化进程的主力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勺的市场。其实绿色产业还是区别于第三产业的,因为第三产业的定义使用的是剩余法,并不是所有的第三产业都属于绿色产业,并且绿色产业也广泛地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中。绿色产业更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是符合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国情的综合性产业群体。

2、绿色城镇化与绿色生态文明产业建设协同推进的现实障碍

2.1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本身机制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体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央通过颁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实践看,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还不健全,手段上主要采取了示范试点建设、强化监督与奖惩等措施,自上而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地方政府始终处于发展与约束的动态博弈中,归根结底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主体不明确,全国32个省市区组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基本属于一种议事性机构,没有常设性领导机构。

2.2我国的绿色产业数量少,发展艰难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而中国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R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绿色文明转变的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绿色产业研发需要科技人才和新型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绿色产业具有正外部效应,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承担风险而贷款给绿色产业,导致了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少。例如:在北京地区,只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立足城乡,服务三农,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满足北京市绿色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3、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3.1政府应多出台扶持低碳高新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高新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工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

3.2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重点发展集安全、环保、节能、降噪、防渗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成立绿色建筑推广和协调应用组织,集中解决绿色建材在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困难,不断积累绿色建材推广工作经验,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带动建材工业顺利转型升级。

3.3严格相关绿色标准,保障工程建筑标准

在引导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方面发挥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力争在2020年实现建筑节能3.5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扩大绿色标准的应用范围,不仅要在建筑领域明确有关“绿色目标”,在能源、交通、产业等领域也应细化具体的绿色标准,并结合行政法规加强监管。

3.4大力发展生产业

将企业的制造方式、制造模式转向专业化程度高、知识技术密集的方向,去除无效低端的过剩产能,扩大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发展中高端绿色产业,切实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两者的协同推进是实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现实途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社、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裴玮,邓玲.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6-113.

第9篇: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范文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