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企业法律意识精选(九篇)

企业法律意识

第1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茶叶企业;法律责任意识;提高;途径

引言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完全融入现代民众生活之中,人们对茶饮品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国内外市场从事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不断拓展在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法律风险,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市场经营发展机遇,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成为茶叶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

1茶叶企业法律责任意识现状

1.1茶叶企业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虽然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化,但是,对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而言,茶叶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茶叶企业都是自立门户,经营各种产地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的各色茶叶品种,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几乎没有大型企业和知名的茶叶品牌进行茶叶经济活动,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虽然灵活多样,但是,存在发展的弊端,生产销售规模小,经济贸易体制进展缓慢,企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停留在小商品经济时代,法律责任意识淡薄,难以在市场经济中做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面临重大的经济活动,对相关的法律了解不足,难以客观看待其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阻碍了企业相关的经济工作的开展。

1.2茶叶企业利用法律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偏弱

中国加快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企业市场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甚至售后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但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茶叶企业在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偏弱,缺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进而使得法律责任的意识更加薄弱,久而久之,形成经济活动和法律保障脱节的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经营手段比较单一,往往以物美价廉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实现效益的提高,盈利空间较小,管理者不愿意消耗精力和资金加大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培养和提高,使得企业整体的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欠缺。

1.3茶叶企业缺少对重大经济行为的法律常识

茶叶企业在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会遇到兼并重组、进出口贸易、上市等重大的经济行为,管理者对法律责任意识的漠视态度,使得在遇到这些重大的经济活动时,难以对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问题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经济运营时,难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容易在经济行为中遇到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阻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较大程度的发展。

2茶叶企业法律责任意识淡薄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法律责任意识,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由于缺少法律意识,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收益是资金链的主要来源,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关键。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护,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缺乏对企业整体的法制观念建设,使得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无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利益,约束自身行为,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法律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茶叶企业管理者加大法律责任意识观念,可以在企业创业起步的初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使企业渡过艰难的起步阶段,慢慢走上正常生产经营的轨道,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通过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来避免恶性竞争,抵制不正当经营手段,使企业在产业转型等经营项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立足和发展。另外,如今信息爆炸已经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任何的违法行为都会在万众的瞩目之下无处遁形,人们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了解到的信息迅速快捷,一旦企业发生不法行为或者违犯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都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中国茶叶企业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树立起品牌形象何其艰难,如果因为法律理念的缺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法律纠纷,使企业形象受损,是多么得不偿失。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在进行企业上市等经济行为时,形象更是重要的基础工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对于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茶叶企业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的途径

3.1企业管理者增强法制观念

茶叶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以身作则,弘扬法律责任意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使企业整体在法治社会的环境下,守法经营,建立文明守法的企业文化,将遵守法律作为企业进行经济行为的底线,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略法律的权威性和平等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加强企业的法治建设,使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的法律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的土壤中。

3.2企业管理中注入法治管理的理念

目前很多的茶叶企业都是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对法律人才求贤若渴,在没有法律问题时,却对法律无人问津。企业应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入法治管理的理念,引入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人才从事茶叶企业的法律顾问职务,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及时给予相关的指导,提高法律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企业管理工作都要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使法律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在茶叶企业中,建立法律监督的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识别和规避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麻烦,使法制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3利用法律责任引导企业守法经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的生活现状,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企业的茶叶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茶叶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对种茶环节的化学药剂的使用,制茶的工艺、售茶的保障都要用法律责任来约束茶企的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和道德观念的角度,守法经营,避免欺骗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使得企业在消费市场能有长久的立足之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结论法律不仅是茶叶企业生存发展的约束,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茶叶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组成成员,就要坚守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企业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加强法律责任意识,通过整体法律意识的提升,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规避法律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影响企业的形象和长远发展,通过企业法律责任意识的提高,来增加企业在未来经济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晓红.经济新常态下的茶叶企业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6):83-84.

[2]时燕君.探析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意识[J].福建茶叶,2016,38(10):8-9.

[3]邱辉荣.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J].法制博览,2016,(10):185-186.

第2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管;法律意识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也逐渐进入市场中和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企业的硬件实力外,还需要软件实力。软件实力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高管的素质对于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将会对企业的长期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

(一)国有企业高管的内涵

高管人员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简称,主要是指担任总经理、董事和董事长等高级管理职务的自然人。还有一些主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或者是与这些职务相关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可以被称之为高管人员。高管人员大多都是具有管理企业才能的专业人士,其的存在就是通过对企业资产的运作从而来达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进而出现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2009年,我国出台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考核暂行办法》中对于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做出过规定,主要由三类人员:总、副总经理;董事长、副董事长;总会计师。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实来看,本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包括了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和总会计师等。

(二)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

1.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企业是当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对市场运行规则进行准确把握,要自觉的遵守市场的运行规则,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惩罚。很多国有企业掌握着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其所处的法律环境更加的复杂,法律风险也更大。

近些年来,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被欺诈、被破产等,都生动、直观的演示了市场是如何展现其规则经济和法制经济的。这些实例也说明企业的企业高管不具有法律意识不仅是失去企业管理者的资格,还会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而,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法律意识,要灵活运用法律手段去防范和解决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屹立不倒。

2.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是企业依法治理企业的核心

在企业中经营管理者是将依法治理企业的理念转化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理念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对于国有企业高管而言,要规范治理企业,就要积极学习法律,树立现代企业法治理念,逐渐形成法治治理企业的思维模式。在处理具体的企业事物过程中要从法律视角去判断。

国有企业高管在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后,还要去关注市场中法律环境出现的变化,积极研究法律适用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而积极吸取经验教训,逐步运用法律来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及时将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并且能够促使企业员工积极遵守该规范。总而言之,只有国有企业高管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才可以通过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将可以将其的法律意识转化为治理企业的都动力。

二、国有企业高管法律意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高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那么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将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成为本文的重点问题。

(一)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目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全球化的竞争,各个企业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采用更多的商业战略。跨国性的大企业更是利用自身的综合性实力和规范化的管理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一些员工或者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缺乏,进而一些非法手段来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而这些违法手段不仅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和透明。那么国有企业高官的法律意识可以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公平、公正和有效进行竞争,进而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法治治理企业的规范化,并且在企业内部设置相应规章制度来对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此外,国有企业高管法律意识可以在企业内部推进法律宣传,促使员工积极学法、用法,逐渐引导员工运用法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进而推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为企业在市场中营造良好的形象,从而推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要现代化。国有企业高管法律意识可以促使企业高管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建设现代化管理制度,进而促使企业逐步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效率。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企业内部完善内部防控管理体系,而防控管理体系就是需要高管具有交强的法律意识。那么国有企业高管具有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面临市场中出现的风险,逐步应对风险,从而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国有企业就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使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安全,根本上增强企业的信用,进而促使企业的规范化。

(三)有利于企业管理的长效化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路人,其自身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法治管理的水平。当前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频频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问题、职务犯罪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反响。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可以促使企业高管积极积极促使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正确的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企业高管的有效转变,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依法治理企业有效的机制,会在不断规范该机制,可以有效的维持企业管理的长效化,进而促使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化和法治化,有效的减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出现的民事纠纷,减少国有企业高管出现的刑事犯罪,从而推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三、结语

国有企业高管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其具有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促使企业各项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生命力和建设实力,进而推进企业的现代化转变。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高管的法律意识对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研究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因操作管理不符合某种法律规范,管控与预测能力缺乏,致使企业的运营结果在预先期待的结果之外,事与愿违,企业相应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当然这也伴随一定的企业损失,于是法律风险便产生了。由于煤炭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一旦企业不重视法律风险,意识不到其巨大危害,法律风险将有变为法律危机的可能,法律危机将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建立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1.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所谓煤炭企业法律风险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其行为和法律规定不符,且缺乏管理控制和预测意识,导致企业事前预测的结果远远偏离实际结果,最终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面临经济损失。但法律风险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大部分企业都不能认识法律风险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而放任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无限制的发展,从风险逐渐过渡到危机,一旦转换为法律危机,企业很难掌控其发展情况,严重破坏企业发展,甚至还会带来破产的风险。所以健全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能保证企业避免损失,另一方面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决策和维护自身权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建立法律风险控制体系也成为经营运营不可缺少的措施,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影响煤炭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制约性因素

影响煤炭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制约性因素有很多,如企业决策不当,违规运营与生产,法律意识淡薄、民事诉讼违约较多,维权意识弱、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健全性,法律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管理目标模糊,管理职能欠缺,管理方式不科学。首先是煤炭企业法律管理目标松散,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将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作为企业发展与管理的终极目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压力与挑战时,片面追求企业销售成绩的提高,打破了企业销售额与风险体系的平衡状态,致使法律风险的产生,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受到了制约。其次,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职能缺乏,致使企业员工存在极大的懒散与惰性,工作效果严重滞后。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与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职能不健全,管理行为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淡薄,管理职能的构建不能实现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化,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管理空白的状况,这给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最后,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不当,不能基于企业实情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不科学与管理手段的陈旧,使企业风险管理实质性效率低下,于是一系列煤炭企业法律风险便浮现出来。

3.建立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可行性策略

(1)增强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增强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是建立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基础与前提,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树立煤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企业要做到事先有效预防、过程中加强控制,事后要科学补救。将法律防范与控制理念贯彻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方方面面,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正确认识市场的复杂性和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与突发性,一旦出现法律诉讼案件,全企业应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二是提高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意识,一些企业的领导往往只注重追求企业经营的速度与效益,忽视了风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致使企业经济损失严重。因此,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应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一定要广泛吸纳各方人士的意见,特别是专业法律人员,避免随意、盲目决策带来的法律风险。另外,企业要经常开展对员工的法律风险控制培训,不断增强企业所用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

(2)建立和健全法律风险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风险责任体系是推动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有效建立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法律控制的高效性。当前,我国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的缺失造成,因此,建立健全法律风险责任体系不可或缺。法律管理责任体系的欠缺与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职责模糊,不具体,管理协调统一性不强。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主要应坚持“管理协调化、职责明晰化、方式灵活化”的原则,并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进行分层管理。将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与实施层,每一层都要恪守职责,严守法律规范,收集有效法律风险信息,尽可能杜绝法律风险。二是进行分类管理,就是将不同种类的法律风险进行总结归类,并下分到企业不同的部分与岗位,加强各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配合力度,弱化风险。

(3)推动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大多数企业对法律风险产生的因素不够了解,对其发生的征兆也不够清楚,这就导致其对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不够全面客观,对法律风险的片面认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法律风险源的识别与判定。因此,有必要推动法律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首先,企业应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识与了解,明确法律风险识别主体与审核主体,加强预警意识,既能有效识别风险源,又能为解决风险提供可行性方案与措施。其次,企业各生产部门都应对该部门和自身岗位所涉及到的法律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常怀预警之心,提高识别风险能力,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督促每一个部门建立法律风险控制网络,全面检测煤炭企业法律风险。

(4)注重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创新

注重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创新,是推动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的又一重要措施。创新法律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一是企业各部门法律风险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与积累。包括企业各部门财务、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类潜在性风险,企业要严格要求各部门遵循科学、有效的搜集方法,确保收集风险知识的可靠与实效性。二是做好对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工作。在企业不同的责任阶层与管理阶层,都要严守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流程规范,对相关领域内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描述与分类,考虑到风险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对识别的法律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为应对风险奠定基础。三是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要适当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应对的范围内,根据评估和控制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解决措施。再者,基于风险环境的改变,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应对计划,做到监督与完善并举,提高风险解决效率。

(5)构建煤炭企业法律文化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首先企业应树立法律风险控制理念,提前做好预防和事后补救工作。所谓事先预防提前给企业注射免疫疫苗,使企业从高层领导以及下属员工都具备防范法律风险意识。同时也要在过程中做好控制,这也是企业实施法律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企业所有部门和岗位在运行过程中都能做到有效控制法律风险。而控制法律风险的目的在于将威胁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因素扼杀到摇篮里。但不可否认市场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并不能完全避免法律风险发生,所以事后补救成为企业面法律风险的最后一层堡垒。一旦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其内部法律人员就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应对措施,减少诉讼风险损失,总的来说,煤炭企业法律风险事先控制是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而事后补救十分重要。其次增强法律风险控制意识;当前多数企业高层都过于重视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甚至没有法律风险控制意识,也忽略了风险的客观存在,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高层在针对经营管理组做出重大决策时应实行民主决策,增加透明度,积极听取煤炭企业法律工作人员建议,避免因盲目决策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此外岗位不同,诱发其发生法律风险的因素也自然不同,企业有必要定期组织员工接受法律风险培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风险报告制度,促使企业高层和员工能及时掌握相关法律风险信息,可以说只有提高企业高层管理法律风险控制意识,才能有效避免发生法律风险。第三强化守法行为意识;企业领导和员工应共同提高法律思想境界,尤其决策者在作出决定前应先咨询相关法律事项,保证经营不违法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才能更快提高管理水平,为法律风险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注重经济增长与销售效益的同时也要建立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强化法律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通过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注重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创新等方式推动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陈中强.浅析煤炭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J].东方企业文化,2013,24:213-215.

[2]冯耀华.论煤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J].东方企业文化,2007,07:8-9.

第4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 法律 风险 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舞台,同时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和风险,法律风险便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为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管理机制,本文笔者就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谈一些看法。

一、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风险及其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未跟上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贯穿企业始终,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风险分布的广泛性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所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法律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可以说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发生在企业运营的所有领域和各个环节,企业法律风险分布的范围和企业风险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贯穿企业从设立到清算的整个过程。

2.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的伴生性和转化性

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法律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必然还有其他风险存在,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相伴相生,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他们还相互转化,其他风险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引发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发生的后果也一定会导致其他风险的发生。

3.法律风险具有相对客观性

法律风险发生前提是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法律和合同是判断风险是否存在、风险后果是否严重的基本依据,因此和其他风险相比,法律风险具有相对客观性,不能依靠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面临的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较低

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中小企业的从业者的知识水平、法律素养一般都不太高,一些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懂法或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决策时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惜牺牲企业的利益,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利用竞争对手、恶意打压竞争对手,非法、变相剥夺劳动者权益等。有的企业不注意法律维权,比如由于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及时注册自己的商标而被对手抢注,使自己遭受不该有的利益损失。

2.企业自身制度存在缺陷

企业自身制度缺陷、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和故意违法经营等因素也会导致产生法律风险。中小企业一般制度都不太健全,企业自身制度缺陷是导致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某些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审核程序或者法律审核把关不严,加之法律监督缺失,致使企业存在有法律漏洞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制度,企业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中运营,危机重重。制度存在缺陷也导致,企业员工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也是企业存在内部法律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部法律环境影响

法律环境不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一般可分为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公正和市场主体缺乏诚信三个方面。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走过了相当的历程,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有关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和修订。因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修订,使企业原来合法或不违法的经济活动,有可能违反了新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有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泛滥、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执法标准不一、执法不公平,也是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种类

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设立过程中,企业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义务,以及发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

(二)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有关资料表明70%以上的企业对合同的签订、审核、履约等环节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把业务合同章交给业务人员随身携带,签了合同也不审查,对合同文本也无备案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对合同履约过程缺乏严格控制和有效防范。这些企业在流动资金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仍高达40%以上,而且有70%以上的外欠款已长达两年以上,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有的企业对商标有偿使用者缺乏有效监督,从而出了问题后殃及了商标所有者声誉。特别是有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将注册商标交给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厂商使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既没有在商标局备案,也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依法监督。有的企业对技术秘密保护不力,使企业多年研制的科技成果化为乌有。这类风险往往由于企业专利意识不强或担心申报专利容易泄密,因此没有及时申报专利,而且也没有及时采取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等防范措施,由此产生法律风险。

(四)担保法律风险

一些中小企业只是顾及“关系户”的面子,未考虑担保对象的资信情况和还债能力就草草地为其担保。这种盲目担保的行为由于“关系户”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致使担保企业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使好端端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五)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因为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及外界的行为,可能受到工商、税务、环保等行政管制风险,各种侵权纠纷等法律风险。

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只有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综合运用多种法律风险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1.加强法律宣传与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最新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法制宣传教育,使员工在合同的谈判、招投标文件的拟定、代表企业对外交往时清楚哪些内容是可以约定的,哪些内容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增强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构建比较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有效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2.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企业应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要进行全面法律风险调查,研究以往案例,发现和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点、风险源,梳理具体的风险清单,并进行归类。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范围等,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级排序,划分风险等级。

其次,在法律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的制度和流程。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入手。制订法律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预案机制以及补救方案,坚持对法律风险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以事后补救为辅,把企业的法律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再次,由于企业法律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应定期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不断改进、调整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便企业更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

3.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企业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全体员工的行为加以指引、规范和约束,把企业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时,企业还要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狠抓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从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4.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

在起草重大合同时,应依据有关法律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做到合同条款合法有效、齐全完备、具体明确,文字表达准确、严谨、规范,以避免合同纠纷发生

在审查合同时,细致入微地审查合同,及时纠正合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和争议。

在合同履行阶段,应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确保合同权利的全部实现和合同义务的完全履行。

在合同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验收,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坚决要求对方及时整改,采取补救措施;若对方拒不履行合同义务,企业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5.建立企业决策法律咨询制度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专职法务人员,但可以聘请法律顾问,或建立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经济活动的法律咨询论证制度。重大经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兴衰,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应始终坚持决策实施前的法律咨询论证工作,让法律专家、律师参加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为企业提供咨询意见,起草、修改、审核有关文件、合同。确保重大经营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保证重大经营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方案,避免和防范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

第5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一、企业管理中的法律服务要讲政治

党中央提出并反复强调依法治国,因此,律师在向企业提供服务时当然要讲法。但是,讲法并不是就要忽略政治,并且不仅仅是不要忽略而且要重视政治。因为政治是法的灵魂,法并非价值无涉的,而是充满着价值判断,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法的滞后性,因此要特别注意法与政治的结合。那么,如何做到法律服务中讲政治呢?在企业管理中又如何体现呢?

1、要树立讲政治的正确意识

一提讲政治,部分律师会产生一种机会主义意识,就忽略法律,甚至误导企业管理者,所以提倡讲政治,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讲政治的意识。政治要服从于法律,这是原则,特别是要注意个别官员的讲话并不代表政治更不能代替法律,即使一时也非一世。但是,转型期的中国,法律很可能滞后于现实,这个时候,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就高于法律,政治应该体现在法律的精神里面,而不能机械地或教条地理解法律,所谓概念法学之虞。企业管理决策中要有这种政治与法律的敏感。

例如,企业员工问题。有的企业员工出了点问题,企业管理者或律师在判断是否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条件时,就要有政治意识。持“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种政治理念,对相关法律应予以限缩解释,在程序上就是要做得更到位,比如,先予以警告,不改正者则予以解除。但很多企业的做法是,员工出问题时听之任之,然后猛然一天宣布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不服,引发劳动争议仲裁,更可能遇到“和事佬”的仲裁员或法官,给企业管理徒增烦恼。

2、要关心并跟踪国家大事

律师浸润于法律之间,容易忽略政治,当然很多时候这并非不对,相反这是法律发挥的应有之功用,律师应专注于法律。因为法律必须具有可预期性或稳定性,远离政治从而避免朝令夕改,过多考虑政治因素实际等于否定法治,律师的作用也就荡然无存,也有害于企业对法律服务的期待。企业管理者忙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视法律固然可喜,但若出于利益等考虑则会本能地借法律(工具)而置之政治于不顾。但是,政治片刻也不会离我们,光有正确的政治意识还不够,我们还要关心并跟踪它、研究它,才能为我们所用,服务于企业管理。

例如,企业投资于高能耗的产业,企业管理者要求律师提供法律意见,这时律师和企业管理者一起,不仅需要对法律、国家政策,还需要对区域经济甚至国家的大事进行研判,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一个中长期的意见。牵涉的因素包括:偏远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地震后经济恢复问题,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国家经济政策的区域性问题。光从法律着手分析,难免会做出不能投资的错误结论,这样的律师会失信于企业。对政治的透彻理解,使律师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提供至关重要的法律意见。

3、要将政治转化为法律

政治满足的是当下的正义,但政治不具有稳定性,特别是地方或区域领导人的政治更具有可变性。律师要提醒企业管理者尽量将其转化有效的法律(协议)。

例如,某企业要在某开发区建厂(部分动机可能是圈地),原土地上企业因某种原因愿意退出,因此该企业的进入或许涉及土地转让问题,实践中开发区对此以某种方式操作,开发区政府(领导)愿意合作,但法律政策不十分明确,企业管理者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因此请律师拿主意。律师的初步判断是可做,但是由于法律政策不十分明确,因此律师提出企业可以操作土地但要求企业与正确的人打交道,并且要签下协议(法律有效性存在疑问,但无效后企业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更重要的是律师以企业操作土地的实务过程为基础,坚持协议中规定的企业方的义务分步履行,以减少法律运作中存在的不可控的风险。事后证明,离开法律支持的很多保证是往往靠不住的,明确的书面协议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的损失。

二、要将法律(意识)转化为企业管理的语言

1、树立契约即自己法律的观念

契约或合同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企业的利润从签订合同开始,止于合同的全部履行。实践中,很多企业很重视让律师审查合同,似乎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但实际上这可能是表面现象,很多企业并未真正重视法律,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一些企业未尽自己的义务或责任,将本属于自身才能完成的工作不适当地推给了律师,弱化了律师审查合同所本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审查后的合同未能充分发挥保障企业利益并防范风险。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时应注意纠正企业的误区,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做事方式或方法,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1)商业判断是法律服务的前提

法律服务的妥当与否不能脱离正确的商业判断,所以企业做出自己的商业判断之后再交由律师审查法律问题才是正确的做事程序。合同是合意,是企业之间的合意而不是律师和与之相对的企业之合意,律师与服务的企业的生意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律师不能代替企业的意志更不能为企业的利益做主。律师审查合同时是对企业的商业判断做出合法性的判断和从法律上评判得失,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商业判断并进而对企业的利益表达或选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商业和法律既相互独立的但又并非截然可分,商业利益出自合同,法律代表的是权利,是对商业利益的法律确认,因此权利的实质是利益。很多企业将一个自己根本未进行思考的合同给律师,然后问律师有没有法律问题,混淆了商业与法律。简单地说,律师要知道当事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法律判断。

(2)“这不是合同这是法律”

合同是否为法律表现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我们大部分人并非在意“契约即法律”的理念是因为绝大部分的合同都得到了履行,因此,当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从而发生违约时,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合同的法律力量。明白上述道理,部分企业对合同中的内容满不在乎或者对合同中内容过于空泛而无动于衷就是可以理解但不能容忍的现象。例如,企业合同中的内容就是日常生活之人也能看出根本做不到,一旦(几乎肯定)违约徒生烦恼,但企业管理者仍予以首肯,这是视(已经形成文字的)合同(法律)为儿戏的表现。即使对方处于强势谈判地位,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并且要求对方当事人修改也是完全有理由的。但我们接触的部分企业却缺少这种意识和相应的技巧。不过,有些内容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恐怕就是负责任或细心的律师也不一定看得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而不完全是律师具有“契约即法律”的意识,方能改正这种陋习。

2、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理解契约

契约或合同并不是看上去很美就可以,合同更重要的是要人们去遵从,按照合同的内容去做当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反过来也应从企业管理去看待合同。

(1)从企业的管理去理解合同

合同是什么意思当然不能光从字面去理解,一个角度是要从企业的管理或企业做事的方式或方法去理解。从这样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会发现问题可能与合同所说的有偏差,结果实践操作时我们会按照“潜规则”运行,而这有可能构成违约。

例如,某企业签订的运输合同,当中对承运方的运输作了许多细节规定,要求也很合理,但承运方企业并不是如此管理的,合同运费是按季度结算的。这样的合同企业就要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而这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否则企业可能构成违约,季度结算时合同运费就可能遇到麻烦。

(2)从合同的履行去理解契约

有时候合同内容似乎对企业不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合同的意思可能要结合合同是如何履行的才能正确解读,而这并不一定反映在合同的内容中,而是潜藏在行业惯例中,善用此点,聪明的企业可能表面吃亏,但实际上在合同上已经占据先机。

例如,某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按业主和施工方会签的设计要求施工,工期要求很短,当然利润很可观,违约金也定得有点苛刻,并且不容施工企业讨价还价。施工方最后采用分步会签的策略,“改变”工期计算的起点,从而实质性地延长了工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3、合同履行中要加强企业管理

(1)签订了一个好的合同还要注重合同的管理

签订了一个好的合同可以说企业成功了一半,但不注重企业的管理照样可能出问题。例如,某仓储企业合同约定客户凭书面指令提货,这对仓储企业规范管理是非常有利的,当然,特殊情况下,企业做些灵和处理以满足客户的应急要求也是应该的,但企业却长期忽视管理,让对方企业的某位管理者凭个人白条多次提取货物,造成货物货款损失。幸好律师和仓储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应对有方,方避免一场赔偿大祸的发生。

(2)合同履行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要把不幸留待最后,企业在合同履行中要及时正确地行使权利,违约救济是最后无奈的选择,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往往又劳命又伤财又伤神。这方面合同法提供的法律手段是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4、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相结合

(1)法律是风险防范的最后堡垒

企业管理风险意识最重要,法律意识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这并不是贬低法律的作用。当然没有法律的保障,那企业风险的防范就只有“听天由命”或者说凭良心,又或者其他的潜规则当然可能代价不菲。按时间划分,风险分为事前(签约)、事中(履行)和事后(违约救济),法律在每一步都是守护神。做好法律功课,企业管理中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方寸大乱。

第6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法律知识;重要性;探讨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我国电力企业不断扩大,而且行业类别也相对比较复杂。近些年来,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变革,随着机构的增加,出现了许多法律上的纠纷。面对现在的法治社会,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学会使用法律来维护和规范企业的运行,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有效保障,法律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1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的意义

(1)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电力企业内部的优化,以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实现管理,需要重视法律工作的积极作用。企业不断完善和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并在同行中进行竞争就需要灵活应用法律相关政策,把握法律的限度,避免在监督体系的建立实行中触犯到法律,在同行竞争中造成不正当竞争。此外,电力企业为内部员工制定的相关制度要符合劳动法,避免造成对员工自身权利的侵犯,加班放假制度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员工中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法律指导企业及员工的运营和工作,这样电力企业内部才能有效有序地进行运转。

(2)法律知识的应用对电力企业外部形象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的立足不仅仅是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的竞争与树立。现在企业都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建设,在同行竞争中尊重对手,进行正当的竞争等行为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的。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应该学会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企业的形象,树立企业侵权意识,使自己的企业更加规范,更加合法。法律规范下的企业不仅能得到业内甚至广大群众的认可,还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口碑,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与同行的竞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企业重视法律知识的应用有助于我国整个电力行业良好风气的形成。现在企业之间,甚至各个行业之间都存在着效仿效应。因此如果一家或多家电力企业都注重法律知识在管理中的应用,产生不错的效益和好处,其他的企业也会相继效仿,在整个电力行业形成一种风气,既而对优化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2电力企业中应用法律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电力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使法律的应用陷于被动地位,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认为其电力工作与法律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出现一些法律小纠纷也不在意,采取地下私自解决的方式化解纠纷与问题,这使得一些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引起重视,进而不能被有效解决,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

(2)电力企业在法律应用中的力度不够,不能灵活应用其规范企业管理。现代的电力企业对于法律知识的应用基本处于应对状态那天,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遭遇到法律问题时才会去咨询法律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后对法律和自身企业关系的认识又回到了原来。使电力企业不能拥有一套积极、安全有效的法律防范体系,使电力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影响其外在形象的建立。

(3)电力企业对法律应用的忽视使得电力企业之间存在盲目的,甚至恶性的竞争,不仅会触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产权及专利的问题上难以解决,还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忽视也不利于我国在电力企业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导致法律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脱节,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3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关法律知识应用的具体措施

(1)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强电力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是提高整个企业法律应用水平的关键,员工的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了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应用,从而使得电力企业整体对法律的认识和应用得到提高,树立良好的学法懂法的风气。在遇到有关法律纠纷的问题能够及时反映,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法律顾问的作业,利用拥有的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再将法律知识与电力企业相关联系结合,加大企业内部法治宣传力度,规范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安全的生产环境。

(2)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法律顾问体系。

现在企业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一个有效权威的体制进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因此电力企业也应该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现代企业大多数实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拥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企业存在的法律漏洞进行补救,在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时候及时咨询法律顾问采取应对措施。在许多企业出现法律顾问形同虚设的现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电力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同样情况的出现。

此外,法律顾问制度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提倡企业学会依法管理企业和处理企业之间问题的一种方式。法律顾问制度也是我国将法律工作人员植入企业的最好方式,这样使得我国法律工作者工作更具实践性,提高其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实践行动中得到锻炼。同时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法律顾问不仅要负起对企业整体利益的维护的责任,还要对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行维护。

(3)制定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计划,注重对风险的评估。

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需要进行一些预测性的投资或规划,具有预测性的投资与计划都有其不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部署时应该考虑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预防性的法律风险预案。企业在对某一重大项目进行决策时,其牵涉到法律的相关问题,应该做相应的咨询后再做决定,这样可以减低企业在后边实施时承担的风险。电力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在触及法律方面的问题要做到有效咨询和解决。

总之,电力企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能够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保证。在电力企业中学会使用法律知识,不仅是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也能使电力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能够在众多的竞争中更具主导地位。企业员工知法、守法、懂法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用法的自觉性,还能使电力企业的整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证,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其在同行中的竞争力,相信在未来的电力企业中,对法律知识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企业在法律体系的维护下生产运营更加有保证,也有秩序。

参考文献:

[1]傅葆琴.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第7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天津市衡器公司 天津西青 300380

[摘要]2015是中国社会推进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一年,法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在整个社会“法治”大背景的环境下,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法治化管理,法治对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强化全员法律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法治精神指引下,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成效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 http://

关键词 ]法治精神;企业制度;法律顾问

一、现代企业法治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法治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治观念。与计划经济不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现代化的法治思维,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在法律的框架内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维护企业利益。

其次,法治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稍有不慎,企业就会遭受法律风险。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不懂得如何应对法律风险,轻者会遭受财产的损失和企业信誉的受损,重者会面临严重的法律诉讼,甚至破产清算。因此,现代企业要建立现代法治思维,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后,法治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成效,推进企业改制。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也逐渐从家族式企业管理的桎梏中走出来,进行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这些过程都需要法律规范为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要充分把握国家立法精神,遵守国家法律规范和原则,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对一系列问题。

二、现代企业加强法治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家的法治精神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人治的悠久传统,企业中奉行的也是人治的管理理念,企业家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中,人治的思想逐渐被法治思维所替代,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中,如果企业家依然坚持人治化管理模式,强调能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是不具备竞争力的,最终也逃不掉死亡的后果。我们所提倡的法治管理,强调企业发展要依靠管理制度和规范,企业家的权利来源和权利使用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之下,接受法律的监督和约束。法治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社会文明在企业管理制度的体现。当然,我们这里强调法治并不是完全抹杀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作用,而是将企业家的才能与企业法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完善企业内部规章管理制度

法治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依法办事。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是现代企业将国家法律法规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来对所有员工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首先,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实行民主协商、程序公正,尊重员工的意见,避免企业管理者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这样的决策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了各主体的利益,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其次,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法治化观念和意识,教育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生产和经营实践中严格依法办事,自觉践行企业制度规范,履行员工应尽的义务。对于触犯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企业要加强惩戒力度,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一视同仁,充分体现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与强制功能。

3、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法律事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企业日常法律事务、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作用显著。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性,也将其纳入企业正常管理的范畴,取得了一系列长足的进步,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法律事务管理机构,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法律事务,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挂帅,制定规范的、科学的法律事务工作细则,加强法律事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实施和执行,使得这一项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并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另外,企业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非常高,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商贸知识、管理知识,对员工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理能力、应变能力都有要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法律事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与企业法治建设息息相关。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信誉、品牌等无形财富,是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我国企业往往对知识产权不重视,随意剽窃他人的专利技术、品牌等知识产权。同时,也不懂得保护知识产权,造成企业重要的专利技术等流入市场,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为此,企业要加强宣传力度,让企业所有员工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管理,对知识产权做好跟踪保护工作,随时注意每个地域内相关品牌的检索与注册,避免竞争对手损害企业的知识产权,发现问题立即向司法部门反映,及时制止对方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总之,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融入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的法治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规范与法治化。

三、结语

总之,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加强法治化社会建设的今天,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法治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思维,通过加强企业家的法治精神建设、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措施来推进企业的法治化建设。当然,企业法治化管理走上正常的轨道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长期的、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http://

参考文献

[1]张红习.以企业法治文化促进依法治企.化工管理,2008/09

[ 2 ] 彭澎.企业法治建设的时代意义与核心内容.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3

[3]黄蓓蓓.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初探——以“依法治企”为视角.法治与社会,2013/02

[4]张有根.试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江苏商论,2012/12

[5]于泊.小议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才智,2014/18

第8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意识;企业运营;法治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与定义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法律风险是有着明确的定义的,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种,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是双方合同约定,由于企业的外部法律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是法律主体的作为以及不作为的行为,而产生的对于企业负面法律责任或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它的前提是以法律制度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对企业法律的风险进行管理与约束,企业运营中的违约,侵权等行为都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内容。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特征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强调在风险发生前防范风险,对于法律事务进行防范,事先对于风险采取手段并加以控制,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制定应对计划,以便实现企业中风险的最小化与企业相关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强调围绕企业目标,无论进行何种的法律风险防范,都要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利益为基本方向。在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当中,必须充分结合企业本身的发展目标与经营前景。三是强调采用综合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是从风险管理中脱离发展壮大并且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法律风险管理中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的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在法律范畴之中的,企业法律风险是集应用法学与管理学与一体的一个特殊管理方式。

三、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中包括企业设立及解散的风险,公司内部权益纠纷的法律风险,企业改革,兼并及投融资的法律风险问题,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问题,合同风险,企业侵权纠纷,涉外案件,人力资源纠纷,经营管理人员违法犯罪等等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包括在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企业对于法律风险意识的加强是十分重要的,法律风险防范需要涉及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法律风险问题,企业的发展也岌岌可危。因此,在企业中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律管理机制,健全企业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四、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就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高速发展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企业出现风险,这两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企业法制工作的渐渐完善,国家对于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地被提出与重视,目前,我国法律法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围绕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展开进行。

五、企业运营中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与构建

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管理层加强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明确企业运营中的管理环节的法律风险源的控制,实施必要有效的控制手段,确保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贯彻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在企业运营中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以求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稳定封闭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当中,拥有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与法律审核程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十分科学合理的制度。

六、结论

第9篇:企业法律意识范文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企业法律风险是在法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伴随外部条件的变化,或者企业自身主体没有根据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企业在此受到负面的法律影响。企业法律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的重要风险,风险的存在形式并非孤立单一,和很多其他风险共同存在,并且相互交叉,所以风险的存在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形式。

(二)企业风险的主要特征1、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企业中的规章制度都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制定,主要制约员工的不规范行为,作为员工行为标准的准则,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如果不遵循内部规章制度,那么企业会因此产生法律风险。2、风险结果强制性。企业如果在经营管理中违反法律法规,涉及相应的惩罚制度,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法律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不会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个事件的发生产生变化。因此企业一旦出现法律风险,结果将会非常严重。3、企业广泛性的风险发展领域。企业的所有经营制约企业的法律法规,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以法律法规为实行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关键,企业的所有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建立到最后结束的整个过程。4、法律法规发生形式的关联性。企业中风险的存在形式呈现多样化,因为联系的客观性,所以风险之间也有相互间的联系,风险之间会出现交叉和重叠现象。企业风险体系中,法律风险和其他种类的风险关系密切。例如,当一个企业发生销售和财务风险的时候,法律风险也不能抛除在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原则是依法经营管理,因而法律风险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二、法律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企业法律防范意识缺乏“三鹿”事件给很多企业带来启示,“三鹿”事件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对法律了解不到位,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定期开展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检查,使法律风险陋习一直沿用。风险意识树立的基础是识别和化解风险,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风险意识缺乏的防范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高管法律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够明确,公司范围内最好设立专门的企业法律顾问,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经营活动中依靠的是日常常识以及以往的经验,但是常识和经验有极大的不准确性,如果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清晰就会掉入法网。第二,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上投入不到位。有的企业甚至都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法律事务都是依靠外包的事务所处理,员工法律意识普及也不到位,造成全员风险意识薄弱的情况出现。第三,法律方面开支较少。企业在法律方面的支出通常要占销售全额的百分之一。

(二)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矛盾。我国在风险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内部的健全管理机制不到位,导致企业的内部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工作效率较低、决策没有依据草率开展,这是企业风险中存在潜在威胁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第一,企业经营管理中对风险的各个环节要加以控制。在企业风险全面调查中,要对以往的风险案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要识别各种法律问题漏洞,防止法律条例了解不清楚引起的管理漏洞,找到风险点和风险源,把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处理。根据风险的危险系数,评级和排序各类风险,等级划分上判定风险的难易程度。第二,根据法律风险分析以及评估的资料和数据,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控制整个风险防范流程。从风险预警和防范两大方面为着眼点,制订相关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方案,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机制,真正把风险控制降低到最低。第三,企业法律风险有其多变性,因而定期的风险评估非常重要,要在改进调整法律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法律风险开展防范。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总法律顾问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法律风险防范体制。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