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精选(九篇)

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

第1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风险;风险预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YJC790171)

作者简介:李昊(1970-),男,河南沈邱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迟国泰(1955-),男,黑龙江海伦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路军伟(1978-),男,江苏铜山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2-0126-04 收稿日期:2010-01-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谢幕,迪拜的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强风险的预警和管理。其中,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各类债务所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尤为值得我们警惕。为应对金融危机以及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于2008年推行由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一举措出台以后,地方政府举债将逐步由暗转明,风险预警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于地方政府因债务问题导致的财政风险预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仍然不能对现有债务管理和预警管理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和作用机理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点全面和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生成机理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财政风险是财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国内外实践也表明,财政危机的爆发总与政府的债务有关,因此,虽不能说债务一定带来财政风险,但是债务是风险的根本原因(马骏等,2005)。我国学术界也普遍认为,我国当前最可能引发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是地方政府的各类债务。因此,要理解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生成机理,必须理解地方政府各类债务的形成背景及原因,及其对财政风险的作用机理。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国内学者普遍推崇Hana(1998)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这一分类框架对于提醒人们不能忽略或有和隐性债务可能引发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我们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财政风险的作用机理并没有明显帮助。因此,必须重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按其他方法进行划分。本文中,笔者引用马骏等提出的“被动性”和主动性债务的两分法的划分方法:(1)被动负债:是由于体制转轨和下级执行上级政策所导致的债务,例如,养老金缺口、粮食亏损挂账、农基会关闭后造成的负债等,国企亏损或倒闭造成的负担,行政管理体制造成的附属事业单位负债;(2)主动负债:是指县市级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而形成的负债,例如,地方政府举借外国政府和金融组织贷款,地方政府为了进行城市改造而成立政府投融资公司进行的借债等。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是以分税制为起点,在“被动负债”和“主动负债”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首先,分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均衡。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通过这次改革,财权进一步向中央政府集中,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力相对减少:地方税种规模较小,税源分散,地方税中还没有形成举足轻重的主体税种,从现行的国家税收收入分配结构来看,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归地方政府。并且地方税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饶友玲,2004)。从数据上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重,1993年为78%,而2005年则下降到47.7%。与这一趋势相对应的是,政府的支出责任则进一步向地方政府下移,地方政府不但要承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负责教科文卫、农业等方面的支出责任。这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严重不平衡。也为日后财政风险的产生和积聚埋下伏笔。

其次,政治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被动负债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财权与事权的不平衡。在财权和事权本就不平衡的境况下,由于体制转轨、宏观政策变动以及历史因素等原因产生的被动负债无疑使地方政府雪上加霜。具体来看,国有企业改革亏损、工人下岗再就业等社会问题使地方政府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在粮食企业亏损挂账,养老保险出现缺口等问题上,地方政府也天然地承担了兜底责任。这些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变迁带来的社会性问题,最终都要形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形成被动式负债。这种被动负债使得原本财力就不富足的地方政府更加捉襟见肘。不仅如此,宏观政策的一些转向或变化,比如取消农业税等也从收入和财力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平衡。

再次,在既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下,扭曲的政绩观和财政机会主义驱使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规避法律的变通方式去主动负债,以化解财权和事权的不平衡,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产品。例如,国债转贷、从国外金融机构贷款;恶意拖欠企业单位或个人的款项;放纵甚至为所属事业单位借债提供隐性担保,来实现提供某些公共产品的目标,如高等学校贷款;成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公司,负责政府公共项目的投融资管理,从银行贷款融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土地使用权或各种项目收费权为这些贷款提供隐性担保。虽然这种主动负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缺乏对“财政机会主义”有效约束的情况下,这种主动负债无异于“饮鸩止渴”,在不断地积累和加剧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最终,在被动负债和主动负债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形成,并随着主动负债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地积聚。如图1所示。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又稍有不同,被动负债更多是由于体制转轨或历史原因而造成的,具有收敛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发展,可以逐步被消化并最终得到有效化解。相对而言,主动负债导致的财政风险更为复杂,由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扭曲的政绩观和财政机会主义,只要制度环境、政绩考评机制、约束条件等没有发生变化,则具有发散性和扩张性,尽管初期规模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加速度累积财政风险。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而不断累积的财政风险愈演愈烈,总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预警信息的取得困难

没有信息就无法预警,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取得困难,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各类债务信息。一方面,由于体制转轨和历史原因造成的被动负债难以估计和计量,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债务管理机构,各种

被动负债的资料掌握在不同的部门手里,属多头管理,事实上,没有那个部门能够准确地给出地方政府各类被动债务的总量。另一方面,我国《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不允许预算赤字,第二十八条又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证券”,因此,尽管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大量主动式负债,但基本都是暗中举债,通过各种途径规避了法律障碍,因此既无动力披露,也不能披露,因为,若披露,不仅将给自身政绩摸黑,而且也意味着其举债行为违反了预算法的规定。这两个方面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极度匮乏,债务总量信息和债务增量(特别是主动负债的增量)信息都无法通过正规和权威渠道取得。此外,目前也不存在一套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而且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许多债务信息,包括间接负债和隐性负债,无法进入这一会计系统。我国现有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研究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各种财政统计资料,如如地方的统计年鉴、财政年鉴,或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其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信息取得困难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管理的首要制约瓶颈。

(二)“财政危机”表现的层次复杂、模糊

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财政风险是财政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但财政危机在西方国家有着清晰的界定,如美国政府间关系咨询委员会认为,财政危机通常是下列类型的一种:(1)破产:只适用于那些按照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规定,要求宣告破产的正式申请的情况。要想申请破产,政府必须宣布其没有偿付能力。(2)政府债券、票据、支票的不兑付:无力支付到期的利息或本金。(3)无法履行其他义务,例如工资、供货商和养老金的支付等。这三个条件显然都不符合我国的制度环境。

财政危机需要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下才能界定清楚,比如政府支出责任明确,收入渠道确定,政府和市场之间泾渭分明、关系平等,市场通过政府预算对政府财政行为形成约束,市场与政府之间以诚信为基础。因此,财政危机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可以被清晰界定为政府的各种债务违约行为。而我国并不存在这样的环境,地方政府缺位和越位的行为同时存在,各级政府在支出责任上并不明确,各类被动负债是仅理论和道义上推演出的义务,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也往往凌驾在市场之上,因此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低层级的政府,能够采取各种变通措施来打破财权和事权之间的不平衡,避免或推迟财政危机的发生,比如,规避支出责任,或通过各种变通措施(如建立投融资平台公司)取得收入或融资,甚至是违背诚信基础的恶意拖欠工程款。由于各类主动式负债都是预算外通过政府之外的独立法人主体进行的融资,“赤字”、“违约”等行为在我国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财政危机的爆发,财政危机的层次和表现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将财政风险定义为财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在“财政危机”难以界定清晰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又如何建立一套地方财政风险的预警系统呢?

(三)理论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理论基础薄弱致指标体系失之科学。理论基础是设计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而我国现有财政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预警指标体系往往失之客观。从现有研究来看,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方面大概存在三种思路:一是顾海兵等(1993)根据“财政是否有警主要反应在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上”这一观点,将“财政支出补偿系数”作为财政预警的警情指标;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寻找警源;再根据警源,通过经验和统计两种方法,确立了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两类指标;最后,根据财政警兆的警度预报财政警情。这种思路侧重于财政收支的“流量”角度,对资产和各类债务的“存量”关注不够,而且作者建立的预警指标体系是以1993年以前(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制度背景为基础的。具有借鉴意义,但不符合我国当前地方财政风险的产生和作用机理。二是Hana(1998)年提出的著名的“财政风险矩阵”,将政府债务从两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少学者根据这一划分对应地寻找我国地方政府的四种负债,并据以建立指标体系。这种思路的弊端是侧重于“债务”角度,对债务的反面――政府掌控的资源或资产没有关注。三是根据经验设计一套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或者直接借鉴国外预警指标体系。例如裴育等(2006)年根据规范性、重要性、综合性、灵敏性、互补性、可操作性、特殊性等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这种思路多是基于个人主观经验,难以客观,而国外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和我国区别很大,也难以直接应用。其次,现有预警方法过于简单化,致预警结果失之客观。目前预警方法主要有先导指标法、指数合成法以及其他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静态视角,也即现有的预警研究都是站在即时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对未来进行的预警,财政风险是未来财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预警视角显然具有滞后性;二是线性方法,除先导指标法以外,其他预警方法都是建立在预警指标与财政风险水平呈线性关系的基础之上,而且许多方法在不同指标之间权重的分配上过于主观,然而,财政风险从形成机理到表现形式都异常复杂,简单的线性模型很难勾勒出财政风险积累和爆发的机理。总而言之,现有预警方法很难客观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预警。

三、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生成机理及特点,以及我国现有预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信息系统构建与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信息匮乏是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的首要制约瓶颈。我国现在除统计年鉴、财政年鉴等提供部分有关财政收支的信息以外,没有其他正规渠道提供风险预警所需信息,这是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滞后造成的。为此,我们应当以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改革为契机,充分考虑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的信息需求,强制地方政府公开披露债务信息,特别是主动式负债存量及增量信息,并辅之以必要的审计鉴证制度,力求建立一套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以确保信息的充分性、及时性、可靠性等。

其次,根据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生成机理及特点,对“财政风险”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在界定财政风险时,第一,应将其收敛于狭义的财政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除像“企业”一样,是一个市场主体,承担市场主体所应承担的各种责任和义务以外,它还是一个公共主体,这意味着政府还应对其他各种社会风险承担“兜底”责任。政府双重主体属性意味着财政风险也应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这一点已被学者关注,如施青军(2000)认为,从广义上理解的财政风险包括来自经济波动、利率变动、债务扩张等经济方面的风险和来自自然灾害、政治、社会不稳定等非经济方面的风险;而狭义财政风险是指财政的债务风险。丛树海(2005)也指出广义的财政风险就是公共风险。即来

自经济、自然、社会和政治等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致使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和货币流通出现混乱和动荡的可能性;而狭义的财政风险,指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即政府财政人不敷出、预算赤字巨大、国家债务剧增、全部或部分国家债券停止兑付的可能性。显然,狭义财政风险类似企业财务风险,而广义财政风险则远远超越“财政”或“财务”范畴,变为国家的风险。广义财政风险具有发散性和全局性,不仅对其预警困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就单个地方政府而言,其财政风险难以对广义的国家性财政风险起到什么作用;相对而言,狭义财政风险类似与企业财务风险,则较为容易预测。第二,我国政府财政风险应区别于国外政府财政风险。我国在政治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都有别于西方国家,这必然导致财政风险的生成机理以及“财政危机”的表现形式等将有别于西方国家。由于我国不同于美国的联邦制,地方政府也未被允许公开发行债券,因此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应被严格限定在没有外力作用,比如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比如规避支出责任或者通过变通方式融资,等条件下出现支付困难的“财政危机”。只有作此限定,才能够正确界定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第2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小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4-0055-04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从初创、成熟直至衰退的整个过程都无法消除的,企业的存在始终伴随着财务风险。若企业长期存在过高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也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财务危机爆发。因此,如何及早地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合理应对,是企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

时下,新常态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这一宏观环境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中小板上市公司是流通股本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管理水平的限制,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影响的反映更为敏感。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建立适用于中小板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预先察觉,并及时采取措施,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一)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和特点

经济新常态一词是主席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所谓“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为稳定,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正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常态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新变化,体现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二)财务预警的含义

财务预警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等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检测、诊断和报警的方法。具体而言,财务预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预警是对所有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只要发现企业存在潜在风险就会进行预警。而狭义的财务预警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资金周转不利、出现经营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等财务困境进行预警。本文采用广义的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是企业的一种诊断工具,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诊断,防止潜在的财务风险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起防患未然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预警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及早采取措施,保障企业良性运转;企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预警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合理做出投资决策;债权人可以利用财务预警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政府监督部门可以通过财务预警有效地监督企业风险,从而对市场进行引导和控制;企业的关联方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通过财务预警来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综上,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始于1932年Fitzpartrick的单变量破产预警研究,此后,Altman(1968)运用多元线性判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建立了Z-Score模型,该模型对财务风险判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多元线性判定模型要求破产和非破产两组企业样本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协方差相等,为克服这些限制条件,Ohlson(1980)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应用于财务预警领域,通过条件概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逐步被运用到企业财务预警中,Odom et al.(1990)运用神经网络对企业破产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利用神经网络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统计方法上的局限性,并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因此被很多学者认可。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国内对于财务预警的研究也相对较晚,研究方法大多是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开始。周首华等(1996)最早对Altman的Z分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F分数模型,此后,也有学者利用Z计分模型对我国不同行业的财务预警进行研究。朱洪婷(2015)、王宗胜等(2015)分别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研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在我国首次提出建立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是黄小原等(199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预警系统构造简洁,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后,一些学者分别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中,均得到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财务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等主板上市公司,而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少;二是学者在财务预警的研究中,大多数将研究对象分为ST公司和非ST公司进行研究,而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简单地将企业分为此两类来表示其财务状况健康与否会略显粗糙,可能会降低预警效果。鉴于此,本文将中小板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在新常态背景下利用神经网络对中小板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预警。

三、BP神经网络概述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不要求样本服从特定分布,克服了统计上的局限性,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和纠错能力,并且对企业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因此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财务预警。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的神经元负责接受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负责内部信息的处理,中间层的最后一个隐含层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传递到输出层,完成一次信息的正向传播,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当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不符时,则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通过输出层,按照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来修正各层的权值,向中间层、输入层逐层反向传播。如此循环往复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过程,是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各层权值不断调整,此循环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BP神经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分类

1.样本的选择

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在于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于预警数据的选择既应当具有前瞻性,又要保证预测的准确度。鉴于此,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的财务指标分别来预测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状况。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共有732家。鉴于本文在构建模型时需要使用2012和2013年的数据,因此选择2012年12月31日及以前上市的公司,共计701家,剔除金融业(3家)和数据不完整的公司(3家),本文选取695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2.样本的分类

在以往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类,即根据公司是否被特殊处理来分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意味着研究中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健康和危机两种状态,而实际上企业财务风险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基于此,本文不采用将样本企业分为ST公司和非ST公司两类的配对分类方法,而是选择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从健康到重警五个等级。

根据中小板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指标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两步聚类分析,将聚类数量分成五类,统计结果见表1。

本文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成五个等级,分别为健康、良好、一般、轻警和重警,其中健康和良好状况下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需要继续保持;处于一般状况下公司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处于轻警状况下公司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而处于重警状态下的公司可能即将面临或者已经面临财务危机,公司应当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二)指标确定

预警模型中选用哪些指标作为变量,对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选取预警体系中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详见表2。

(三)参数确定

BP神经网络的参数影响了网络的运行效率和预测误差,不同性质的样本适用的函数也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神经网络相关设计的理论经验和实际运行时的不断修正,最终选择以下参数构建适用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四)模型训练及检验

本文运用MATLAB程序对以上构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将每一预测年度的695个样本分成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其中由程序随机选择100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而用其余的595个样本进行训练。

由于神经网络工具箱的自身特性,每一次初始化网络时都是随机的,并且在训练完成时的权值和阈值也不完全相同,网络的误差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次运行网络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为了避免网络运行结果的偶然性,本文将2012年和2013年两个预测年度的程序分别运行了20次,并对每一次的预测准确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和表5。

根据表4及表5提供的神经网络模型运行结果统计可知,利用2012年的财务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检验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基本上在64%至75%的区间浮动,20次运行的平均检验准确率为69.15%。利用2013年的财务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检验样本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在75%至82%的区间浮动,20次运行的平均检验准确率为78.2%。可见利用本文构建的BP神经网络对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利用2013年财务指标对2014年公司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要高于利用2012年财务指标的预测准确率。

对比两个模型的预测情况,利用2013年财务指标预测的准确率高于2012年的预测准确率,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时,使用第(t-1)年的财务数据可以比使用第(t-2)年的财务数据得到更为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而在实际运用该模型进行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时,可以分别使用预测年度前1年和前2年的财务指标来进行预测。即在提前2年时可以首先对公司2年后的财务状况进行预判,若预测出潜在风险可以提早予以关注,之后在提前1年时再次使用(t-1)年的预测模型对公司的预警进行修正,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因此两个模型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较高,表明这一预测模型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模型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虽然每一次运行结果的准确率不尽相同,但是结果准确率的浮动水平基本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区间内,因此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综上,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者应当根据财务预警的结果,从以下方面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一,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特征,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第二,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检查和预警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常态化活动,提高中小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三,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尽量避免家族式控股的状况,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第四,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中小板上市公司只有科学地防范财务风险,才可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FITZPATRICK P. J. A Comparison of The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 [J]. Certifies Public Accountant,1932(5):46-51.

[2]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4):589-609.

[3] OHLSON J 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 109-131.

[4] ODOM M D, SHARDA R.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C].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1990:163-168.

[5] 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8-11.

[6] 朱洪婷.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应用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5(2):228-229.

[7] 王宗胜,尚姣姣.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3):174-177.

[8] 黄小原,肖四汉,樊治平.神经网络预警系统及其应用[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1995.

[9] 杨淑娥,黄礼.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1):12-18.

[10] 张根明,向晓骥,孙敬宜.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4):56-61.

第3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1.1内部原因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小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1.1.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

1.2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小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赖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2.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口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2.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3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2.3.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3.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2.3.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明确警义

明确警义也就是明确预警的对象。所谓警义是指警的含义。警义又可从警素和警度两个方面考虑。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是什么,而警度则是警情的程度。

3.2寻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从警源的生成机制看,警源可分为3种:(1)来自自然因素的警源,即自然警源;(2)由国外输入的警源,即外生警源;(3)来自经济运行机制内部的警源,即内生警源。

3.3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

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警兆也叫先导指标。一般不同警素对应着不同的警兆。当警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以有间接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

确定警兆之后,要进一步分析警兆与警素的数量关系,然后进行警度预报。警度预报是预警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方法:(1)建立关于警素的普通模型,先做出预测,然后根据警限转化为警度;(2)建立关于警素的警度模型,直接由警兆的警级预测警素的警度。在预报警度中,应结合经验方法,专家方法等,这样可提高预警的可靠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预警指标应是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不能太多;同时又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也不能太少。本着普遍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原则,选择预警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模块构成。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个基本部分,而周转能力的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企业的成长能力也尤为重要。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利用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为此,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4.结论

发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警度,不论是处于哪一警限区间,这都不是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根据警度预报来寻找是哪些因素的异常导致了这种警情的出现,即与标准指标离差巨大的先导指标(警兆),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警情产生的根源(警源),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排除,以免风险的发生。构成预警模型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四个模块中,盈利能力的权重最大,因为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没有盈利企业经营就没有意义,当然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虽然有盈利,但只是帐面上的盈利,而没有获得现金净流量,很可能面临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或无资金继续持续经营而导致破产的结局。综上所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损失。我们单位是一个大型国企,在日常工作中,作为车间的成本会计,主要是每月核算车间发生的成本费用,向公司成本科提报成,在产品等报表。在车间材料领用的审批和控制过程中,通过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 [科]

第4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75-02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营不善、管理漏洞、负债率过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而上述问题中,只有不可抗力是无法预知与改变的事实,其他影响问题均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同时企业财务问题也不是突发的,而是一个日益暴露的过程,所以要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模型,积极有效遏制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降低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经济发展

(一)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宏观意义上讲,全球化不断深化,各国之间彼此依存,影响深远。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股市灾难和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发展深受其害。成为自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灾难。各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相继破产、倒闭。而我国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也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宏观环境萎靡不振使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财务风险增加。其次,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自身对财务问题的披露也影响财务风险。早在2009年3月12日,财务部就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财务运行的影响及启示》,其中提到财务预警机制是对财务数据的有效预测,是企业自身所发出的警告信息,因此,企业需从自身财务问题着手,去探索建立适于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稳健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微观表现,因此持续健康成长的企业,通过影响市场的整体运行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走向。而财务风险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有效地研究企业财务指标、运营状况、以及其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所以,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企业共同发展支撑的结果。如果企业不具备竞争力,不能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很难受实现稳定有序地经济增长。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意义

(一)对投资人的积极影响

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来说,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预防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投资者决定是否进一步投资时,会参照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决策。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有待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有助于投资者准确分析企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投资布局,以提高风险下的投资收益。

(二)对债权人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和资金相关的融资、借贷问题(如银行、供应商等)。虽然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有着独特的融资渠道,但是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重要比例。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或者银行而言,根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判断其偿债能力,以及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

企业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推动着经济向前发展。因此,企业不只是盈利的个体,还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使命。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破产会造成经济动荡,失业率上升,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企业需要及时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对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准确披露其发生危机的信息,使政府及早意识到危机现象,并合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其具有信息收集、预知危机以及控制危机等功能。因此,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模型也不尽相同,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一)单一变量预警模型

(四)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生物神经网络建立起来的理论,采用并行分散处理模式,是一种非线性映射,能够自动适应学习且容错性强。而BP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典型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是具有多个阶层的神经网络。各阶层之间通过神经元实行权链接,即下层的每个单元与上层的每个单元实现全连接,然而每层神经元之间却无连接。由此可以看出各个阶层之间由若干节点组成,而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阀值决定。因此这种复杂的网络学习过程包括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通过逐层修复来减少误差,循环往复直至达到要求的精确度。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平行的、分散的信息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识别力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限制。也不要求严格的数据分布,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及时处理数据遗漏和资料错误等问题。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因此,人工网络神经技术可以作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角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模型可以得出,单一变量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问题全貌。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其先天的各种假设,其适用范围相当局限。因此在具体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中,要尽量适用人工网络审计技术以及logistic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建模。努力克服模型所带来的缺陷问题。综上所述,财务风险预警的建立也是动态的,具有时间序列等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数据选择时,也要合理选择数据区间,从而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精度和准度。来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一旦风险发生,及时找到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晓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Logistic模型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孙 镕.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

[3] 刘齐阳.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第5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一)价值管理

价值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手段,以创造并保持价值为目标,而目的是保持高校采取的各种绩效管理手段和所追求价值之间的一致性,以实现持续有效的经营,重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重要特点。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收益与财务收益发生偏离,因此出现损失的可能或机会。按其在经营过程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财务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风险的货币表现形态,高校财务由于各种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开展日常活动时,因各种资金活动而引发的,使其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不一致,使其损失资金的可能性。从狭义上说,又称融资风险、筹资风险等,具有客观存在性、不确定性、相关性,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为资金运动而出现的风险。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在性质上更接近于这种。高校财务风险的增长使其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作为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就是通过控制影响绩效的可变因素,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并使价值的实现持续增长。

(三)财务风险预警

所谓预警就是对不利事件或风险的预测和报警。财务预警则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作为基础,对其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并警报。而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就是根据经济管理科学中的技术分析方法而设置的一套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高校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起到预警预报作用。

二、价值管理与高校财务风险及预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所带来的高校大规模贷款搞基建,造成财务负担过重,使众多高校陷入借贷资金的恶性循环,特别是将高校贷款用以建设新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许多大学负债累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需求在不断扩大,高校在发展的同时也需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招生规模大大超过了教学条件的承受能力。而且,眼下,国家、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仅仅依赖财政拨款,必然会产生资金运行不足,周转资金短缺等困难,高校有必要依法自己筹措办学资金。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高校实行宏观调控,而不是直接管理学校的财务,高校拥有愈来愈多的自,使得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现。在资金筹集、流动使用上,高校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加大;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会计控制弱化和会计信息透明度差,财务信息不公开,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财务支出缺乏制度规范,预算软化且日常性支出过多。财会制度不健全,任意扩大贷款规模,监督管理不力,建设项目盲目跟从,缺乏科学论证。高校财务状况存在总体失衡的风险,大量贷款、资金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流动资金短缺。针对这些财务状况,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用企业的管理运营思维经营高校已成为未来高校发展必然趋势。因此,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应引入企业价值管理理念,着眼于未来,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重塑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各高校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点,即使高校在发展时,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因而,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妥善处理学校发展的建设、绩效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对高校财务管理引入企业化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披露体系和会计核算。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并构成一个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从而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每一项指标应以高校具体需求和财务支出为依据,不仅明确指向所评价的风险要素,还要准确预测其风险程度。如果高校财务失衡无法保证财务可持续发展,将最终导致高校破产。收益能力风险指标,反映高校从其附属单位的经营中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尤其校办产业经营性收入已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领域。收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潜力和速度。若该指标不理想,说明高校发展的财务风险增大,资金保障可能不足。偿债能力风险指标,反映高校的还贷能力。若偿债能力不强,高校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则会增加,难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运行绩效风险指标,反映高校的日常管理水平,指其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其预期目标的效率和能力。若运行绩效风险指标计算结果较差,说明高校更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尤其在基本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发展潜力风险指标,反映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若潜力不足,会加大高校未来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具有发展、长远的眼光,不断提升高校层次,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自身发展,而不仅是关注学校目前财务状况。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等级和范围

高校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和指标层的数值计算出风险值,可以得到高校的综合得分,总分100分,每20分一个等级,形成统一的预警等级,则把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成为5个等级。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及质量,增强会计控制力

财务工作的重点要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转移,不能只停留在报账、算账、记账等传统模式上。详细的预算、决算都应向教代会报告。

(二)对财务失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

高校是非盈利机构,可以在其现有会计制度核算基础上,从反映资金流动程度、年末货币资金构成、支付能力和隐形连带财务风险4个方面设置一系列量化的指标,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实际财力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

(三)创新教育筹资体制,积极提高创收能力

寻找新的筹资渠道,比如贷款、基金、产业、科研、社会或捐助等筹资,充分利用办学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五、结束语

第6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定义研究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狭义财务风险指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引起的财务杠杆隐患;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则不仅包括融资,而且还涉及投资、偿债等造成的现实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不利过程。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国家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抑制部分刚需住房需求者的购房意愿和对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营业税、房产税征收从严,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别:

(1)企业开放资金日益短缺,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断增加。寻静(2013)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大量下降,这就给企业预售资金的回笼带来困难,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作用偏大。杨(2012)指出,在筹融资方面,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运转、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考虑较少。

(3)项目开发缺乏合理的全面预算和科学管理。杨军芳(2013)认为由于不可移动性和物态固定性,房地产交易只能通过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来完成,从而影响了房地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因素

利率和税率变动风险。卢利红(2012)等认为利率和税率的变动会导致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开发成本提高,预期收益降低。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迮玉琴(2013)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不稳定因素,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推出的各种调控政策将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

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许国强(2013)认为当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时,会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降低企业收益。

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刘佳(2013)认为,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起步阶段较晚,关于房地产业发展规律及其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尚欠成熟;在投资运作上,房地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资模式单一性。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管理因素

房地产行业本身性质的影响。除了来自于其本身资金密集型、现金需求量大、投资收回期长和不易变现等特点外,还来自于投资该行业的高额利润和营运模式单一性。

项目决策各环节风险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根据不同环节,可划分为投资风险成因、偿债风险成因、筹资风险成因和营业风险成因四种。而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借入资金带来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剧了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人员职能意识不强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少全面有效财务管理预算制度、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等。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一)以Z-Scroe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EdwardIAltman(1968 )年提出的Z- Score 模型是一种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多变量预警模型,该模型根据各个财务比率的警示作用大小给予了不同权重,通过得出的Z值与临界值对比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二)修正的Z-Score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张红等(2013)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法修正了Z-Score基准模型,构建了适用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FRE),该模型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平均准确度达90%以上。

(三)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该方法将模糊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多层次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宋锐林(2011)通过研究得出该方法可以比较有效的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五、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研究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做到财务筹资以及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

(2)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房地产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扩大等权益性的资金来源比重,降低非权益资金来源,扩大私募基金、房地产基金等融资规模。

(3)完善财务管理授权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和强化资金管理、资金利用率有助于防范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此外,要重视现金、建筑材料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企业授信制度。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在财务控制领域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可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措施。

六、结语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受影响频度;二是商铺、商业性住宅、普通性住宅等房地产行业内部不同类别房产的财务风险差别;三是结合土地价格、银行风险等和房地产关系密切因素的变动来衡量和预测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和未来房价趋势等。

参考文献:

[1]申雪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分析 [J].财会研究,2012,(13).

[2]杨军芳.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及测度 [J].财会通讯,2011,(12).

第7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一)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概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和监控为主要手段,设置相关财务预警指标,在企业经营中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动,对企业潜在或面临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可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立足于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风险防范性的体系。从财务中的多个角度和财务项目的长短期期限,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保障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分配活动的运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的特点

1.风险预测性

财务预警的风险预测性是指对于企业周期性地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或者不稳定的事项做预测。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帮助国有企业明确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水平,帮助企业处于“风险安全区域”。对于超过正常风险范围的国有企业,预测未来严重的险,以改善企业财务活动质量。

2.财务安全性

财务预警的财务安全性是指国有企业利用财务预警系统保证企业财务活动按照既定的财务计划进行,以满足企业的日常和未来生产需求。财务安全性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可靠性的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协调和监控管理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企业关键业务活动及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或者失误率的大小。分析从财务预警系统反馈而来的信息,加强企业财务管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经营合理。

3.动态灵敏性

财务预警的动态灵敏性是指企业能够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动态、灵敏的获取相应财务、经营信息,以合理预示未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率。主要体现在动态性和灵敏性两个相应特性。一方面,国有企业能够动态地、开放式地不断更新企业相关信息,不断获取最新信息,减少与外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助于企业实施更有利于实际的财务方案和决策;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面对当前复杂的信息背景时,能够获取可靠的、相关的和及时的信息,紧跟外部市场发展方向和政策等改革步伐,帮助企业更为有效地去规避外部风险。下文将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案例,分析国有企业中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益处,突出说明当前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预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三)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案例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8日,是一家以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产业集团,主要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两大国有企业控股。光明食品集团在发展初期即注重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基于“财务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财务控制是企业最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理念,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建立财务预警的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建立完善的、高效的财务预警分析平台,对重点关注指标进行分析展现。第二,建立完善的指标预警体系,通过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不同程度的亮灯规则,直观展现出集团关注指标的现状,为集团决策提供支持。第三,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情况解释体系,通过下级填写相关指标的解释说明和上级审批功能,方便集团及时掌握下级单位重点财务指标具体状况和特殊情况。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帮助企业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风险,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才能实现“弘扬光明精神、做响光明品牌、做强光明集团、做大光明食品”公司愿景,完成对海外的大额收购项目。

二、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预警研究

(一)当前财务预警的主流方法

1.定性的财务预警方法

定性的财务预警方法,主要基于所需要得出的结果,对最终结果做出选择的一种判断方法。MCI,即多方综合调查法,是当前主流的定性财务预警方法。MCI主要是针对无法量化的因素而采取的概率估算的定性方法。主要过程为:对于不可量化的因素,通过多个专家分析、探讨,再反馈修正,再循环反复,直达达成一致评审意见。

2.定量的财务预警方法

定量的财务预警方法,是基于当前企业正在使用的模型及其相应的财务指标基础上设定风险警戒线,以判别企业在未来是否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方法。单变量模型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考察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多变量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单变量模型的不足,常见的多变量模型有Z-score模型和F分数模型。

(二)完善财务预警研究的对策

1.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国有企业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切记不可一味追求系统的全面性和完善性。既要满足国有企业日常经营财务预警需求,又要从成本角度考虑设计经济适用的财务预警体系。同时,对于企业的成本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成本和经营成本,更应该考虑综合成本的大小,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要综合性分析当前企业成本,对比财务预警系统应用前后综合成本的大小,以降低企业综合总成本,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良好发展。

2.及时更新企业财务和经营等相关信息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一个连续不断、开放式设计前中后期的财务处理。对此,国有企业对财务预警研究时,要加强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和经营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更新、扩张和积累财务预警所需的数据。对于陈旧的、过时的以及被证实为错误的信息要及时删除,以免导致决策的误导。同时要定期对财务预警系统进行修正和维护,保障信息的及时更新。对于经常性不能及时更新或者出问题的环节,要及时反馈、集体决策,分析问题原因,修正财务预警系统。

3.加强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政策和制度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背景的哲学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最终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结合实际,从理论出发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中回到理论中。这一循环返复的逻辑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对国有企业在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要构建系统地、有现实意义的财务预警系统,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政策、制度,相互促进发展。例如,部分企业重视资产周转,则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要加强对资产周转和使用状况及其现金首付情况的分析研究;以赊销和代销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则应该加强对赊销或代销企业的信用调查,降低企业坏账风险,保障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率。

4.加快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强化监管效率

当前,会计电算化制度在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普遍运用。然而,在部分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以手工为主要手段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一方面使得企业本身经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又因为手工处理主观性更大,容易产生会计核算问题,给管理者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今后国有企业要加快计算机的普及运用,构建财务预警软件系统,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监管效率。同时,21世纪是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企业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财务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及时收集和反馈内外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结论

第8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运用

近些年来,高校发展规模日益增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困境,有些甚至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一种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高校应该尽快的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高校财务发展中得到一定的预警以及相关的防范。但是在整体上来讲这样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更多的是照搬企业中的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并没有考虑到高校财务中的风险以及相关的特点,进而导致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中的适用性较低。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作为高校应该从自身的财务风险出发,进而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可靠的保障。本文将针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高校财务中造成风险财务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内因以及外因,在外因上主要具有一些不可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通过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的预防以及消除。所以,在本文中主要考虑的是在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在一定意义上这才是建立高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在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内因中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在资金供需上较为不均衡

在高校实际发展过程中,在上半年的资金较为紧张。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校的运转,一些高校在保障人员工资以及教学经费前提下,对于一些其它的资金安排上有一定的拖延,进而出现在一些方面的费用安排的不够到位或者是无法完全到位,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给下半年的资金安排带来较多的困难。长期以往,就会造成收不抵支的状况,最终在财务债务上进行不断的延展。

(二)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度举债的情况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相关拨款以及学杂费等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自身发展需要,这是因为高校不断扩招以及自身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一些高校自身建设基础较差,在一些软件以及硬件上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采购大量的软件设施。除此之外,对于高校来说又是一个人才竞争的地方,为了能够保证在教学科研上的水平,一些高校不惜花费重金引进人才。这样的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又增加了高校自身的经济负担,一些高校为了维持自身的良好发展,经常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的方式在大体上又加剧自身负债总额加大。

(三)在高校资金利用率较低

对于高校建设来说,在大体上来讲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应重视在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自身扩大规模过程中不断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但是在实际利用中利用效率不佳。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一些高校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上缺乏可行性的论证,除此之外,一些高校过分重视自身的建设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高校在一些支出中的控制力较低,在整体上缺乏先进的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进而导致在高校资金利用率较低,在使用效果上也不尽理想。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对于高校自身来说主要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相关的教育事业收入等,因此,在一些资产中都应归属于国有资产。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体来讲,在高校财务中有较多的来源,在具体的筹资中来源于银行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在具体的投资上主要来源于后勤经营实体以及校办产业等。在具体的营运方面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一些实际的管理活动,在管理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会对高校资金失衡造成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在化解方法上是较为独特的,从一定的情况上来讲这些方法是较为难化解的,进而影响到高校中的日常活动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同时高校在财务风险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的良好发展。

(一)建立健全一个偿债能力指标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中包含高校偿还到期偿债能力指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根据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进而来评价出高校实际的偿债能力。对于资产负债率来说主要是用来分析高校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及在财务中风险的大小。高校在整体上来讲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所以,作为资产负债率来说在大体上应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否则超过一定的范围就表明高校中的资产负债率过大,甚至会影响高校自身在财务上的发展。而流动比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高校短期偿债的重要指标,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流动比率越大就会造成高校的负债能力越大。对于流动比率来说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控制在1.5左右较好,如果小于这个比率就代表着高校中的财务状况存在着风险意识,同时应该有相关的预警信号。反之,高于这个信号的话,就会造成高校在流动资产上过度的占用,进而会影响高校自身的资金运营。这样的偿债能力指标应该尽快的建立起来,进而为高校能够提供较为明确的偿债能力预判。

(二)建立相关的运营绩效能力指标

对于高校的资产以及资金来说主要是用来保证自身在实际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如果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就表明在高校中的资产以及资金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辨识高校在运营绩效中的状况,应该积极构建出相关的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在整体上将收入支出比率以及学费收入支出等方面分析高校在整体上的运营指标以及运营绩效的高低。对于收入支出比率主要是指高校在资源上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的指标值越大,就代表着高校自身的支付能力较大,同时在筹资上的风险是较小的。通过事实表明,对于高校的实际支出控制在0.5左右是较好的。在学费收入比率上是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的一种衡量标准,这样指标值越大就代表着高校在其它的经费学生支出能力上较强。

(三)建立相应的收益指标

在我国高校中大多数学校都属于事业性单位,但是在整体上来讲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作为高校也应适应市场实际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取较大的办学效益。在高校的实际收益能力上可以积极利用总资产收入率以及净资产收入率和投资收益率进而来反映实际的高校收益能力。在这其中对于总资产率来说主要是指高校资产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准,自身数值越大,就代表着高校资产收益能力越大。在净资产收入率中数值越大,就代表着高校在收益能力上较强。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财务活动以及一些风险。在大体上遵循科学性以及相关的系统性等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真正意义上为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风险预判以及相关的防范保障,促进高校财务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提高财务实际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1(03).

第9篇:财务风险预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体系 构建策略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概述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为了预防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它利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财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监测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并报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管理者快速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当前,仅仅依靠人力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施监测,企业财务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出迅速的预测。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构建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预测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企业财务控制指标众多,在构建预警体系时要选择独立性较高的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的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实施监测,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风险的发生。其次,动态连续性原则。财务分析预警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指标实时监测的动态连续的过程,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监测分析,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还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管理者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后,统一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财务相关资料为依据,相关财务资料信息的核算方法和口径必须保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预警体系预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剖析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外部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些都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这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大。

2、引发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大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结构都不合理,负债资金的比例远高于权益资金的比例,如果负债资金过高,权益资金就会过少,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可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其次,企业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过大。目前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路,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盲目采用赊销的方式忽略对客户信用的评价,应收账款的坏账增加。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而无法周转资金,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最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盲目多元化。现在经济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很多企业也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适度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盲目收购其他企业,这种错误的投资决策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重点监测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主要监测的风险,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债过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两种形式。监测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检测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内部融资能力和逾期负债能力四个方面。现金流动能力反映了企业现金支付的风险程度,资产变现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资产变现能力越大,支付风险就越小。内部融资能力强也能够减少企业支付财务风险的发生,逾期负债越少对企业越有利。

企业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测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结构风险、负债过度、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三个方面。财务项目的比例分配不合理容易导致财务结构风险的发生,资产结构风险是由于企业各类资产所占总资产的结构比例不合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中流动资产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在企业资产结构中,负债所占的比例不宜过高,容易引发因为负债过多无法再融资的情况发生。除此,不要忽略企业债权的收回,应收账款坏账率过高容易导致企业资产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财务资料,对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独立性较高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了准确的分析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第一,比较分析法。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动态连续的原则,要将企业现在的数据资料和过去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现在与历史的差异,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对于预测未来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因素分析法。企业财务风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利用因素分析法对财务风险体系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第三,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能够直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