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精选(九篇)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第1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作用

1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1.1农业经济信息流通不畅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普及,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农村人口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束缚,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导致对农业经济信息仍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进行获取,导致农村民众获取的农业经济信息较为片面,给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难题[2]。再加上,政府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无法形成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给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由此可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起点,便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从而提升农业经济信息的流转速度,保证农村经济信息的最大化利用。

1.2缺少健全经济管理体系

现阶段,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因素还包括经济管理体系的缺失。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缺失,将会造成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缺失,也会导致农村民众缺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众多经济纠纷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提出,为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工业作为污染较大的产业,逐渐前往郊区甚至农村,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出的众多农用机械设备,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支持[3]。但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料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周边农业用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办法

2.1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新技术、新理念的认知,从而保证新技术、新设备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充分应用,降低农村民众的体力劳动,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保证农村民众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此同时,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4]。帮助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监督,从而不断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民众中的权威性。

2.2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加强新进管理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而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其次,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纠纷问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明确各农村民众的农业资源界限,从而实现对经济纠纷问题的规避,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借助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农村民众的操作行为,从而保证农村民众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2.3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工业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劣势,从而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首先,应对工业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众多的工业用地,应进行集中式管理,选择远离农业用地的位置进行安置,从而避免工业发展中对农业用地的破坏;其次,提升农村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治理,严禁焚烧秸秆等现象的发生;最后,加强对环境处理工作的资源投入力度。对于已发生环境污染问题的区域,应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为农作物的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进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2.4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应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竞争实力,组建具有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首先,应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许以较高的职位,从而提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其次,应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具备相关素质后方可上岗;最后,不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6]。加强对国家惠农政策的关注,采取不定期培训的方式,及时将国家惠农政策传递下去。与此同时,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能者上、弱者下,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的高素质。

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可以更为直观的获取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通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规范农村民众的农作行为,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然后,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农村民众的农作效率,进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最后,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转变农村民众的传统理念,从而优化农村民众的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的突破式发展。

3.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确立,从而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7]。首先,农村民众对农村经济信息的认知不足,导致农村民众的工作方向较为混乱,完全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工作,直接降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低下,拖延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其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众多农业经济纠纷问题的出现,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针对农业经济纠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3.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调动农村民众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首先,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升农村民众的工作效率;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制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然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最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应用,降低农村民众的成本投入。

第2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从2004年开始,中央头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农问题,强调要不断加强惠农政策力度。2005年党中央将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单位以及个人征收等费用全部取消,并且还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多的补贴。从2004-2008年,中央已经颁布了8项具体的措施对农村进行扶持:第一,将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全部取消;第二,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具购买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第三,将粮食买卖市场全面打开;第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一种资助政策,免杂费、免书本费;第五,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第六,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七,进一步加快农村各种水电路等设备的建设步伐;第八,对农民工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2010年中央头号文件又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开放的进一步提高,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来越强,气候的不断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的增多,各个组织与非组织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突出。在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农民增收加快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转变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的任务不断的加重。所以,全党必须重视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规范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建立民主理财规章制度,管好村级资产及财务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公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以及将该村涉及国家、集体和村民群众的利益的各项事务,通过一定程序与形式告知全体村民。各个农村地区都要建立由熟知财务知识、会管理、对集体关心、做事公私分明,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作为代表共同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对一事一议资金的实际收入与支出结余情况,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等诸多的惠农补贴以及村民们强烈反映的一些事项要进行一一公布,并要及时公开。

2.2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农村财务开支必须实行集体研究模式,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强化责任制度。首先,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后的事项,在集体规定的一定资金开支之内,由村委主任进行审批;其次,没有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的资金开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百元内小额开支由村委主任审批,资金数额达到了数百元以上的必须由村委会与支委会研究之后,再交由村主任审批。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统一到乡镇农经站购领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的各种制度。乡镇农经站必须每年对大部分的村进行财务审计,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管理力度,公开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将存在的不足与错误情况解决,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应严惩不贷。

2.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将农民生产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其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同时还是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和增加收入以及走向富强道路的有效途径。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要以同一种类型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作为主体,将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纽带,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参与、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2.4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全面的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将承包地块、承包面积、承包合同以及经营权证书的“四到户”全面贯彻到位。要全面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良好的服务水平,并建立完善的流转市场,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资源有偿流转的前提下,发展诸多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在处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过程中,应根据其仲裁法中的规定办事。《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家庭承包经营的双层经营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根据法律赋予农民长期的拥有土地使用权,以此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第3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当前,中国农村其实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在新一轮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扎实抓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面临成本上涨,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这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在这一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问题,寻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成长空间,探寻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农村市场经济长期不受重视,农村尚未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有效执行,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除此之外,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意识不足,不能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工作中,有些经济管理人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能及时研究了解;第二,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的执行力差;第三,有些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对农村有认同感的“城归”加入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城归”寄以厚望,甚至视之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在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来完成。一方面,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定期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另一方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意识。

(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政府的政策支持,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资金,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有利于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吸引和招收更好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农村金融的扶持下,有利于培育特色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为农村自主创业人员提供金融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高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帮助其规避风险。二是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做好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村地区构建地方龙头产业,支持优质项目,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三者的联系。三是相关部门进一步给予政策上优惠,扩大农业现代化资金覆盖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充满信心,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管继红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徐素芬.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6:210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22:199

[3]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4]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第4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生产人员、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等各要素协调发展,为广大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户销售和种植及生产等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景象[1]。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程度相差较大。作为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平衡各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2)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发展农业经济时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村经济正常、稳定运行,减少经济损失,使农业呈现新业态。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意识不足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政府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意见,但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工业或者其他商业组织。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劳作倾向进城务工,农村经济主体是老年人和妇女[2]。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农业政策执行滞后,使农业的整体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和农村金融服务落后,这些问题进一步限制了农业和各项农业经济活动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农业经济从资本密集化向技术密集化转变,但受农业种植者管理意识不足的影响,农产品在销售时经常出现滞销的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农业经济难以得到快速发展。

2.2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难以满足农户贷款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不足,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薄弱。首先,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三农”的基本金融功能严重缺乏。截至2019年,农村地区共撤销了31000多个县级以下的营业网点,农村金融资产供给不足问题愈发严重。其次,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发挥受阻。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规模相对较小,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放贷门槛,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再次,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缺失。为了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金融部门通常会要求贷款者抵押房产或者实物等,但是农民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担保机构给予的服务相对较少,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发展农业经济的难度加大。

2.3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农村经济主要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即实体店销售模式[3]。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推动农业转型和升级。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设备和人员缺乏,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同时,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规划,没有重点对当前社会的热点和“三农”问题引起重视,导致农产品安全和加工问题越来越严重,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经济发展愈加困难。

2.4专业的人才管理队伍缺失

现阶段,人才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需要引进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进一步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目前,农业高校中的学生很少选择农学专业,这就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同时,高校很少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研发相关技术,且研发出的技术并没有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实际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户知识掌握不足,相关人员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如果研发出的设备或者技术等无法获取较高的收益,并且资金回笼时间较长,专业人才将会受到其影响而不愿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识

首先,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进行评估和考量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使该制度能够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例如逐步完善土地流转体系后,农民获取的收益将越来越高,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提出了用地流转情况,通过完善细节问题,能够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建立相关制度时,需要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等,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全方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再次,加大高层领导和基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通过集中培训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培训,将现代化农业管理理念融入经济管理中,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同时改变农民的传统认知,使其掌握更多先进理念。最后,为了形成科学的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基层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更多先进管理知识,例如基层政府通过大力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开展有效管控,从而提升农民的主动意识,使其在农业生产中有所作为。

3.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给予农户更多资金支持

为了能够让更多农户发展经济,我国政府需要加强重视,为农户发展经济提供资金支持。首先,设置金融网点,增加农村金融网点的数量,以便开展农村金融活动;在国家的支持下,增加乡镇小型金融机构,给予农户更多贷款服务,保障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当前农业发展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改善农户贷款难、融资难等情况,给予农户更多金融服务。再次,丰富当前的担保方式,例如担保范围可以拓宽到宅基地的使用权和土地流转权方面,通过担保为自身发展投入更多资金。还要完善涉农贷款亏损财政补贴体系,从而提升相关农业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等,在农村地区提供定向的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并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通过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给予农业产业化更多支持,例如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优惠后,下放审批权限,方便农户借贷,给予农户更大的资金支持。

3.3实现信息化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时,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情况或者当地特色举办经济管理活动,刺激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4]。对农业经济进行全面剖析后,遵循国家政策要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保障机制和经营管理方法,例如针对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销售及地域优势等,扩大销售规模,加大销售力度,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推动作用。农村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销售链、物流链、产品监督链等,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面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创新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部分农业地区销售难的问题,即通过线上和线下交流,创新当前的模式,提高销售业绩,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例如许多农村地区可以借助直播平台或者电商平台等,以直播带货的方式逐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

3.4通过培训和引进人才,构建专业人才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主要依靠农业管理人员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5]。因此,各个地区应该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农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一方面,采用培训的方式,定期对农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需要应用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实施奖惩措施,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选择培训方案时,需要明确培训内容等,避免时间冲突,使培训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招聘专业的农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或者专业背景进行审核,以便引进更多高质量人才。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更多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进而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第5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并且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任务。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应当积极探讨有效途径及策略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从而使农业经济得以稳定良好发展。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逐渐现代化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要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必要任务。另外,由于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使农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应将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点内容,不但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以重视,同时也应当更加重视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必然趋势,而经济管理方式及理念的转变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必然成为主要方向。

1.2农业经济管理呈现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各个领域内均得到广泛应用。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发展速度,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在当前形势下,农业经济信息化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发展及应用,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均得到渗透。通过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可使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从而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进而对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能够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主要方向。

1.3农业经济管理逐渐实现生产化

在当前越来越多农业合作政策不断出台情况下,社会上很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以更好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始逐渐实现,农民经济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得以进一步增强。因此,在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的实现也必然成为新的趋势。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途径

2.1积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现代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为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合理规划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属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合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而言,应当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积极进行创新及改革,对于传统管理方式应当尽快改变,应当依据新农村发展趋势将管理方针进行改变,从而制定合理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与时展及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应当从以下方面作为入手点:其一,将传统农业发展方向改变,将经济结构融入,从而使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使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其二,将传统农产品外形转变,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加强农产品合理化生产可使食品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市场影响力得以提高,使农产品发展渠道得以拓展,促进农业经济得以更好发展。

2.2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经济发展及管理加强重视及投入,应当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基础,积极建立合作社,充分重视原材料生产加工,从而使农产品原理基地建设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并且要保证这些新建工程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有关需求。另外,对于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及重点产业,政府应当积极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使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因素之间能够加强联系。此外,政府应当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而使农业经济得以更好发展,对于专业化合作组织,应当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积极带动农业经济提高与发展,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以真正提高。

2.3进一步加强农民利益管理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农民利益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这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成为重要因素。所以,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农民利益管理机制,对农民利益不断加强重视,努力维护农民权益,对于农民需求及所出现问题应当积极解决,从而避免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使农民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使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好效果。

2.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农业技术的应用方面,信息化过程使得其向农业生产力转变的周期和效率大大提高,在指导农业生产、保证农业增收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这种信息化的过程也已经实现了和农业经济管理的融合,大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农业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大大加强对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的培养,进而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终端保证管理效果的实现。

3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及途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使其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浅谈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2016(7).

[2]刘玉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

第6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农村经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就成为发展三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考虑的问题。文章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

随着我国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各区域政府部门都开始加大了对三农事业的重视程度,进而有效推动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完善。然而现阶段各地政府虽然对惠农政策以及保护制度进行了制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应的执行力还所有欠缺和不足,不能有效对农业体系、技术装备以及科研水平等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得农业综合生产、抗风险能力等都没有得到良好提升,这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存在严重不符。因此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优化,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须要进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1阻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

1.1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首先,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土地依旧使用小规模种植的经营模式,因此这样以来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作业模式的要求。加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逐渐减少,他们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务工,这样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作业的都是一些留守老人以及妇女,并且他们在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受到制约,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影响以及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农村土地经营权不能流转到有意愿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种植户手中,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1]。其次,各地区农业生产带头企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了严重制约。现阶段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的农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他们在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形成共同分享利益,分摊风险的机制,所以这些问题的实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带头企业的发展,抑制了地域农业生产集中化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1.2产销机制与产业金融体系的建设没有较高的效能

首次,由于农村金融产业系统化水平的不足,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正从以往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过度,所以想要实现转型,就必须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水平发展还相对较为缓慢,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真正的能效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资源流失问题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优化。其次,现阶段,农业经营者没有对农业产业进行良好且长远的规划,使得农业产业技术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产销联接以及增加农民实际的经济收益,进而对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制约。

2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

2.1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制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有效创新。根据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出现转移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流转工作的创新力度,确保在有效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规来构建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制度体系。同时基层政府要尽最大限度的对农村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加快农村征地制度的完善,对纳入城乡建设用地的农村土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各项制度的完善[2]。此外还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提升土地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土地集约化利用成效,进而保障农民整体的合法权益。其次,各地区政府一定要在相关规定以及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农户流转土地进行规划化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发展速度,推动农村闲散资金的有效集中,为农业带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进而推动社会规划化效益水平的提升。

2.2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

第一,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员一定要有效对农业产业机构进行合理优化,打破以往农业生产侧重粮食作物种植的管理现状,而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实际经济收益的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实际收入,就一定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确保农业产业的多元化,进而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地政府还要对相应地区的优势进行研究,引导相应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扩大,加强绿色农产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而增加地区的综合竞争性。其次,相关人员还要尽可能的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水平,进而保证农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众所周知,生产和销售初级农产品而获得的实际收益是有限的,因此想要提升农民收入,就需要不断扩大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和数量。并在相应的企业中推广先进性的农业技术,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自身的质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价值水平,相关部门和人员还要为农产品企业发展进行加油助力,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而提升区域农产品加工的水平以及综合竞争能力。此外,还要对农业产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进而保证农业生产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3]。

3结论

总而言之,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完善的切实需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缺失,因此其自身重要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上升,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更好的推动三农发展。

作者:肖姗姗 单位:绥棱县克音河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秀萍.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4(12):136-136,138.

第7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创新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农业的发展在彰显国家综合国力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诸多问题,需积极探索出适合市场发展的经济模式,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发展还对维系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对农业的认识,加强对农业的了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为发展载体的一项管理活动[1]。简而言之,便是在积极遵循国家政策、市场条件与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农业经济的再分配与再组织,是保障我国农业经济走上规范性道路与法制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2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三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备受关注,各项扶农、支农政策层出不穷。其中农业经济管理在积极适应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工作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农业经济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体制的好坏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没有得到完善,并且部分贫困地区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无法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经济管理活动受阻,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滞后现象[2]。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矛盾加深,利益协调不合理,不科学。

2.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现如今,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农业经济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并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象制定相应的规定。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这些规定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农业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执行力度较差,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容乐观[3]。比如:农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没有跟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与基本素养,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过程中执行力度过小,国家政府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没有进行执行与贯彻。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素养

在很多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结构单一,甚至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的认识与了解,无法真正满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没有适应产业化与社会法的发展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尽人意。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过程之中,很多领导人员由于缺乏先进的思想,无法严格按照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做出适当的改变,导致整个工作不容乐观。还有部分农业经济领导人员缺乏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认为该项工作只是单纯的进行管理,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农业经济管理面临诸多不良因素,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3.1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之中,只有保证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与进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农业经济作为发展中心,并积极转变管理模式,加强对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农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发展,构建其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在构建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从3方面出发。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需要采取深加工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改革,拓宽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农业的安全,增强农业经济[4]。

3.2创新信息化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之中,在该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创新信息化,将信息化管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化已经进入到农业经济之中,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转变,并且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进步。所以,需积极增强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积极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率,将农业管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科研。

3.3创新管理思维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迈入了正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出发,将农业经济管理渗透到农业产品之中,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展现,积极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5]。为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加强对农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增强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争取让农业人员以先进的思想创新管理思维。

3.4创新管理团队[6]

管理人员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关键人员,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执政能力与基础素养,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不容乐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对整个农业的经济状况起到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得到有序发展,则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政治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与管理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培训与教育、开展管理人员考核等,这样一来,能够打造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优秀团队,并且也可以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开拓新员工的知识面,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

3.5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

经济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便是民众[7]。近几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与民众利益相关联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地区的政府无法及时解决民众的诉求,并且也无法解决民众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矛盾,导致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受到民众的支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积极构建科学的机制,创新群众利益管理方式,保证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处理各项矛盾,能够保障权益,实现统筹与协调[8]。当地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自身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以保障民众的利益为主,以解决民众的基本权益作为发展基础,让民众能够在出现相关事件之后能够受到权益的维护,也能够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快速化解矛盾。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实现社会的和谐,提高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与措施,从多个方面出发,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5.

[2]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3]孙明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68-69.

[4]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

[5]鲍宇慧.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07):216.

[6]刘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12.

[7]程术希.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9(08):295-298.

第8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一、引论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期,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日益步入深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的攻坚时。各地政府应当立足新农村建设新环境,积极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加大三农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制度体系设计较好,但基层政府缺乏执行惠农政策和强农制度的必要执行力,未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农田基础设施体系,未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农业科研水平。这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农业产业系统性抗风险能力,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再者,由于当前我国的主流农业生产作业模式仍然停留于传统的小农式作业模式上,缺乏必要的农业作业模式创新来支持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的动力。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村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动力,制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能力,降低农村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活力,制约了当前政府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效能。

二、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相对滞缓

其一,农村土地的小农式经营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作业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减少,从事农业作业的主要是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作业技术的专业化农民。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旧体制和旧机制不适应新农村建设新要求。进一步分析,传统农业作业模式是以小农式作业为主要模式,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骨干生产者开始逐步从传统的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变,从而导致农村大面积农田的荒芜,造成稀缺农田资源的闲置浪费。而受限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约束,农村土地经营权难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向部分有较强从事农业作业意愿的专业化农民和种田大户聚集的制度保障。其二,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规模效益。较小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难以与当地农户之间建立具有较高业务关联度的农业生产作业命运共同体,难以形成具有风险共享和利益分担的农业作业新机制。由于龙头企业向当地农户输送利益的力度不足,使得当地农户对龙头企业缺乏基本信任,从而降低当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的积极性,制约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推广。

2.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效能较低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对农业金融产业的系统化制度安排,制约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正在从传统的人力资本密集型农业向技术密集型农业和资本密集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提升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亟需大量农业产业资金的支持。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不仅未能充分发挥其“支农惠农”的功效,反而成为从农村地区吸储后转移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具,由此造成的农村金融资源流失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金融资源。其二,农业经营管理者未能建立适合本地的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当前制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障碍是农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远期科学规划,农业产业技术进步难以通过有效的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来高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益的增加。具体而言,农业生产机构和农产品流通机构之间的条块化分割和组织化水平低下亦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效率。农产品下游销售环节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亦难以及时有效传递给农产品的生产者,从而制约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农产品终端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能力。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足。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各级地方政府当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和魄力有限,现有的支农资金规模较小而亟需建设的农田基础设施项目较多。有限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用到较多的基建项目上,这势必形成由“撒胡椒面”式投资模式所造成的投资效能低下问题。其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虽然我国农业产业拥有较强规模的农业科技和教育队伍,但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这是由于农业科技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且更多表现出公益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化浪潮席卷各领域的过程中,农业科技领域亦未能幸免。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力度不足导致农业科技人员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收和维系农业科研机构的生存上,使得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严重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再者,农业技术装备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率较低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健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其一,各地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针对当前农村骨干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地区转移的现实问题,各地政府有必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工作,在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与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依法建立适合当地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新制度体系。基层政府应当积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征地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对部分被纳入到城镇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管理。各级政府还应当加快推进农村的承包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农村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的能力,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土地权益。其二,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农村生产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依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当引导农户自发性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切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拉动,促使农村闲散资金资源的汇聚,高级农业技术和农业人才向基层流动。为有,效克服单个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孱弱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并为每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配备辅导员,促使各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

2.优化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

其一,农业生产者应当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者偏重于对农村的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这种强调粮食生产的一元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影响到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的提升。为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管理者应当积极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支持和引导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方式来形成具有区域农产品特色的竞争优势。其二,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方式拉长农产品价值链。针对农民出售初级农产品难以获得稳定高收益的问题,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应当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地的深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拣选和包装技术,切实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为增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价值链的构建力度,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通过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该行企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并以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区域聚集度为手段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团。

3.提升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其一,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针对此问题,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积极改造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机道路网、防护林网、农业电网及输变电配套设施建设,为农业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针对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匮乏的问题,农业经营管理者还应当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农田,并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维系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的平稳运行,确保各类农田基础水利设施长期发挥稳产效益。其二,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针对农产品种植和收获环节人力资本耗费率较高的问题,农产品生产者应当积极发展农产品机械化作业能力,提高农产品机械装备总量和质量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机械化作业模式。针对部分农产品机械化作业难度高的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当积极研发诸如油菜、棉花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技术,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准。为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和提高农机使用水平,农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农机具的安全鉴定制度,培育和规范农机具维修市场,着力打造农机具第三方供给机构,形成农业机械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敏,郭志敏,and胡小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3-114.

[2]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65-8267.

第9篇:农业农村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新时期的农业建设变得越发重要。2015年2月,由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发展“三农”,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软件来对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首要工作。

一、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环境与管理水平的影响,农村在经济管理上的规范度与严谨度不够,管理制度的设定相对落后,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脱轨的现象,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的威严被无视。例如,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未能严格履行制度纲要,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并未进行有效的审核与核对,导致经济管理质量下降。

(二)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之后

由于受到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经济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传统的纸笔时代,当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传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得到创新,但是普及力度却不够,不能满足地大物博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此外,部分农村引进财务信息化设备却不予以使用,只是闲置一边,还保持着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在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确度堪忧,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经济管理人员来参与,但在农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对匮乏,再加之原有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不够熟悉,财务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经济管理的效率。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城乡经济的收支平衡,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十分关键。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应从不同层面予以完善与创新,强化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护力度。首先,应针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对、私自敛财等现象予以严惩;其次,做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市场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强化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再者,要打造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人员,严格规范其经济管理行为,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向现代化。

(二)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新时期,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应构建更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对原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除了基本的财务管理课程外,还应建立计算机培训班,具备财务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面带动了现代社会的电子购物潮,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因此,为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应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数量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流程,邀请专业的电商专家进行专业化培训,模拟生活中逛淘宝、天猫、京东的方式,及时将农产品上传至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新型的农业经济形式,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变得更便捷、简单。

(三)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代名词,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可将信息化平台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3],实现经济管理的电子化,能够利用电子平台及时收集、获取、处理、整合和传播电子信息,将原本的纸质财务账单转化为电子数据,数据在传输与分享上更具优势性,借助电子平台的加密技术,能够保证信息不被窥探,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记录着农村的总收入、支出,各类农产品的收入情况、收支均衡度、农业经济增长幅度等等各类财务数据,借助Excel表格等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即可实现对数据的筛选、计算与整合,针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同时,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与维护,做好系统安全与保护措施,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提升财务信息的机密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团队,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新平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地区专属的特色农业经济运作模式等等,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性与实效性,顺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

[2]陈德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福建农业,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