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农业虫害防治精选(九篇)

农业虫害防治

第1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农药;害虫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已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目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农药残留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特别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农业减灾保产增产技术体系的基层农技部门,如何搞好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保护好植物,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环境,利用好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将是我们基层农技部门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现状

1.缺乏综合防治的意识

由于农村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对科技兴农的认识有限,防治虫害的专业技术落后,没有积极主动的防病治病的意识,往往是被动的等灾害发生后再采取补救措施,亡羊补牢,治标不治本,给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2.对害虫重治轻防

在作物害虫发生之前,不考虑怎样预防害虫的发生,到害虫发生时才想去防治,往往达不到防治的预期效果。近几年,地下害虫又十分猖獗,特别是金针虫对小麦、春玉米等作物危害较大,减幅达20%~50%。主要原因是害虫隐藏在地下越冬、越夏,使群众造成麻痹心理,不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土壤处理预防害虫,重治轻防,导致出现虫害发生后农产品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3.单一重视杀虫剂

现代杀虫剂绝大多数都属广语性,它不仅能消灭害虫,也能杀死害虫类的天敌和其它益虫,其结果使得漏网的害虫失去天敌而加速繁殖,造成了虫害的再度发生。另外,原来危害不大的次要害虫因失去竞食对象也可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新虫害的流行。其结果是对作物的危害往往比采用杀虫剂前还严重。人们为了加强防治加大剂量,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与日俱增,终于达到难于或无法防害的地步。

二、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对策

所谓综合防治,就是在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农药甚至不使用农药,并结合其他无害化措施控制害虫,使害虫不再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要搞好新情况新要求新标准下的植保工作,我们必须继续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走持续绿色农业发展道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补救,协调运用好各种防治措施,使害虫的预防、控制达到无害化。

1.做好害虫预测预报工作

农作物害虫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害虫测报是首要任务。每种虫害的发生与气象因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层农业技术部门要结合气象资料,搞好害虫的中长期预测预报,提高其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消灭虫源,减少害虫越冬越夏基数,从害虫发生的环境、土壤、场所等源头抓起,控制害虫发生为害,是综合防治害虫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绿色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作物的保护离不开预测预报,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减少作物被病虫危害。

2.种植合适的高产抗性品种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抗虫品种渐渐推广普及,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制定推广适宜本县区生产,且产量、米质、抗性都较好的优良主导品种。以方便农民朋友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习惯,选准好品种。

3.推广利用农业栽培新技术

推广健身栽培控害技术,发挥农作物自身的抗虫作用和补偿效应,把传统的农业防治措施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如地下害虫最喜食禾谷类和块根、块茎类作物,实行禾本科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或间作套种,结合深耕耙翻、重施有机肥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为害;科学进行肥水管理(N、P、K合理配比),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残体,能有效切断越冬(或越夏)成虫滋生蔓延,减少害虫发生为害;果树上的套袋保护及作物生产中的棚膜覆盖,不仅可有效防治害虫为害,还能促进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还可有效利用地热光能,减少环境污染及用药成本。

4.大力实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主要措施是利用天敌昆虫、细菌、真菌、病毒等进行防治作物害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如抗蚜威只杀伤蚜虫,不杀伤天敌,赤眼蜂、瓢虫的利用等,可有效防治棉铃虫、蚜虫)。但生物防治的作用速度缓慢,生物技术推广较为困难。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防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Bt和杆状病毒)本身基因以提高其对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以扩大寄主范围,或将外源激素、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或Bt基因组中以增强其致病力、寄主范围和快速寄到能力。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杀虫剂的抗性基因转移到天敌中去,改良天敌的基因组成,使其产生抗药性,提高其在田间的生物种群竞争能力。利用微生物农药治虫,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减轻农药的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2000年以来本市试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了生物制剂添丰代替氧化乐果防治小麦蚜虫,1.8%虫螨克防治美洲斑潜蝇,效果较好,对人、畜、环境安全,且经济、有效期长,属于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未来农药的发展中,生物农药将会占据愈来愈大的空间。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作好病虫的防治工作,在病虫防治中不排斥使用化学农药,但反对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更反对滥用化学农药。通过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技术,适当放宽化学防治指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菊酯类农药,要与其他防治害虫的有效药剂合理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单一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加强抗性监测治理;开展用药培训和指导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生产规定,推广标准化、无害化植保技术,确保农业生产无污染。

6.积极推广物理防治等其他措施

第2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1设施农业发展促进了病虫害滋生

设施农业容易滋生病虫害,主要体现在有助于病虫害顺利越冬和引发各种新病害两方面。设施农业小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通气性差、湿度大、温度高,会助力细菌滋生,加快病虫害繁衍速度。比如干燥、通风条件能够有效控制蔬菜灰霉病扩大,而近几年大棚数量不断增加,温室面积随之扩大,灰霉病越发严重,对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等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2设施农业背景下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2.1种植有良好抗病虫能力的良种

选择高质量的抗病良种,是病虫害防治最为有效的手段。例如:能够预防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包括碧春、津春三号、津杂二号和津杂一号等;能够有效抵抗病毒病和晚疫病的番茄品种包括中疏四号、佳粉十号、中杂四号等;甜椒品种中能够有效抵抗炭蛆病的包括甜杂二号和中椒二号等[1]。

2.2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布局

在设施农业种植环境周围种植一些非寄生性植物,起到保护蔬菜的作用。比如在设施农业种植番茄和黄瓜等蔬菜作物容易滋生白粉虱,可以在四周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或葱蒜、韭菜、白菜等蔬菜,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避免在瓜田周围建设大棚温室,以减缓霜霉病危害。

2.3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病虫害问题是由引种环节传入的。要进一步加强植物种子检验工作,避免引入带有病虫害的种子,避免番茄溃疡和黑星病等扩散和传播。要对引进的苗木、种子实施严格检查处理,禁止携带病虫害的种子进入流通市场。对引入的花卉和蔬菜种子,要实施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酸处理或磷酸三钠浸泡抑制细菌滋生,对苗木实施熏蒸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扩散[2]。

2.4有效调节设施农业内部环境

当下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方法较为盛行。在病虫害生长季节中,在一天内对相关湿度状况、温度条件等进行科学管理,抵达农作物适应上限并坚持一段时间,从而缩减利于病虫害生长的湿度和温度时间,控制病虫害扩大、蔓延。控制湿度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霜霉病等都是在植物叶片中存在水膜或水滴的条件下进行扩散和传播的,可以采用膜下暗灌或地膜覆盖等方法加以控制。

2.5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设施农业环境下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结合蔬菜植物生长规律防治,选择良好的农药产品,严格按照绿色蔬菜要求施加农药。首先,要围绕重点环节进行防治。蔬菜种植的核心环节是早春栽培和越冬生产,两者通常是同时进行。如果没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容易导致蔬菜患上越冬病。要集中处理设施中的残缺植株,进行深埋或烧毁,不能直接扔到设施附近,从而预防病虫害传播、蔓延。其次,抓住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时机。设施农业中,病虫害爆发时间相对较早、传播速度快。在发现核心病株后,要立刻施药。比如黄瓜出现霜霉病时,从中心病株到整个设施内植物患病不过短短一周时间,要及时加以控制。再次,要采用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第3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是利用寄生技术消灭害虫的一种技术手段,防止害虫的幼虫寄生的一种方法;有机农业的防治主要是有效的利用耕作物,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以达到破坏越冬虫卵和病菌。

2有机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有机葡萄的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2种,病害主要包括:葡萄自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自粉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虫害包括:葡萄绿盲蜷、葡萄短须蜗,斑衣蜡蝉、金龟子、葡萄一星叶蝉等。有机葡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葡萄种植园中杂草的清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培育等。有机葡萄虫害的防治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的利用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辅佐防治。例如:使用荧光灯或是太阳能发电,引诱害虫,杀死害虫;在有机葡萄的果实上套袋和防虫网等隔离和防止害虫的破坏。

3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有机葡萄的种植不同于普通的葡萄种植,是遵循自然的规律,维护生态的平衡,尽量保持植物的生存本性。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规范化防治的方法,不可以大量的使用农药,这样就会破坏了有机葡萄的质量,即使是使用农药,也只能是使用有机农业专用的农药,不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的药剂。3.1检疫合格的植物才能带入新区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就是检疫方法,只有通过检疫合格的有机葡萄树苗才能带入新区。一经发现有病虫害的树苗,要马上进行处理,在进入新区前,在临时建立的苗圃中进行隔离观察,严格杜绝带有病虫害的树苗进入新区。设置检疫部门,可以制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3.2选择耐害性强的品种在对有机葡萄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多选择一些耐害性比较强的树苗,进行培育。有机葡萄的品种很多,其中耐害性比较强的品种有:夏黑,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的特点;圣诞玫瑰,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和葡萄自腐病的特点。必须注意的是,有机红提非常的容易感染葡萄霜莓病和自腐病、自粉病;关人指也容易感染葡萄自腐病。3.3葡萄生长期的施肥管理有机葡萄的施肥与普通葡萄的施肥方法不同,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发酵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的。具体的发酵方法就是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有机质和菌糠,再加入动物的粪便,通过长时间的有机发酵,将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葡萄的底肥,促进有机葡萄的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给有机葡萄喷洒营养液,增强有机葡萄的抗病能力。3.4及时进行深翻和除草在栽培有机葡萄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的无菌性,减少病原体的发生。对种植园内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降低病菌的存活率,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效果。3.5采用药物防治有机葡萄病虫害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方法与药物防治方法共同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埋土前,在葡萄的根部刷一遍石硫合剂,在葡萄树放叶的时候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还可以利用药剂在葡萄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以预防葡萄根瘤蚜的作用。在每年的5月下旬时,1个星期喷洒1次除虫菊乳油,防治葡萄发生一星叶蝉。

4讨论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中,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给预防有机葡萄病虫害带来了难题。国外有机葡萄培育认为改善葡萄园的环境,给葡萄树增强免疫力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在我国主要将重点放在清耕法,以新疆有机葡萄种植园为例,清耕面积占葡萄园总面积的90%以上。在葡萄种植园内使用生草法,为培养大量的有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生存环境,使天敌益虫扑食害虫。生草法的实施,能提高葡萄种植园的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种植园永久性使用生草法,还可以提升葡萄含糖量,降低酸度。同时,生草法还可以在葡萄种植园中起到保湿的作用,增强有机葡萄的品质,降低葡萄毛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天敌益虫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生态环境有机葡萄园。但是,生草法在降水量多的季节里,由于加大了种植园的水分,大众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对有机葡萄种植园起到了反作用。在有机葡萄园的管理中,使用生草法综合性防治有机葡萄的病虫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是有机葡萄培育和法则的重要工作。

5结束语

第4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绿色为基,躬身基层农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躬耕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却因为化肥农药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一部分。农民只要看到作物上出现病虫害,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喷洒农药,严重威胁到了食品的安全问题。但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他们找不到更先进的治理方法,这就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高灵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够真正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他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农业技术和新品种应用推广等工作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并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硕士学位和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先后从事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同时系统学习了植保和昆虫生态的相关知识,为病虫害绿色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高灵旺讲到每次调查都会到田间去数,比如小麦上的蚜虫,调查人员会把麦苗一棵一棵地数出来,然后每棵麦苗上的蚜虫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低着头,弯着腰在田里工作,很辛苦。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实验室开发了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在田间放个黄板,蚜虫有的有翅膀,有的没翅膀,有翅膀的蚜虫对黄颜色有一种趋性,飞到黄板上再粘住,他们只需要对黄板拍下照片,然后放到计算机里面用图像处理的方式,就可以自动数出来。而预警需要大量的数据运算,建立模型,因此,他们大部分是利用算机软件进行系统和模型的建立。但大部分时间还仅限于科研工作。

直到在一次和大学同学的合作中,让高灵旺认识到,基层农业更需要科技的推动。当时,他的大学同学经营了4个温室的蔬菜生产,种植番茄过程中,由于激素蘸花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省工的方法,找到高灵旺帮忙。而此时他们实验室毕业的几个师兄师弟都在从事熊蜂的相关研究工作,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将熊蜂用在西红柿生产中。结果,同学反馈信息说熊蜂授粉的效果特别好,不但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投入,还增加了西红柿产量,提高了产品品质。这让高灵旺高兴之余也认识到农业发展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必须走出去,真正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

于是,近几年来,高灵旺将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实际应用,他常说:“老百姓需要技术,也需要技术服务。给他一项技术他不一定会用,你必须告诉他什么时候用或什么情况下用效果才最好,让他真正把技术掌握好。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的技术就掌握不好,就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为了更好的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农民朋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合理使用肥料,高灵旺先后走进山西省阳高县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清水河县等,对当地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践基地。教农民采用各种“绿色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等。

这期间,高灵旺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温室种植户引进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璇博士研究成功的天敌捕食螨(胡瓜钝绥螨)、瓢虫、熊蜂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用于温室蔬菜生产,生产出绿色食品,不仅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而且提高了价值,广受种植户的欢迎。同时他表示,今后绿色防控技术将成为该区主推的方向,因为这些技术让内蒙古同胞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植保工作者应该埋下身子深入研究生产实践问题,针对各种作物、不同季节茬口和不同地域特点,为农民提供系列化切实可行的、既不会农药残留超标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的技术和方法,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高灵旺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关注前沿,致力计算机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为了人民身体健康,为了绿色餐桌,除了长期从事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高灵旺副教授还一直领导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生态技术创新实验室(IPMist)走在植保计算机应用前沿。开发了多项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相关技术与软件,如微小昆虫计数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平台等。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应用,既提高了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工作效率,又有效提高了监测预警数据的准确率,为病虫害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已广泛应用于茶树、果树、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多种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另外,针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管理和栽培技术水平现状及温室蔬菜种植户们由于缺乏先进的植保技术而单纯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实验室科研团队制定了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出发,以提高蔬菜病虫害预防控制的管理水平、实现温室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显著下降的总体目标。并通过学术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多方了解国内外植保方面的相关实用技术,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相互作用关系,对各种技术进行协调组装,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不断检验验证,逐步形成了以病虫害监测预警为主线,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一体的温室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温室蔬菜生产筑起绿色防线。

第5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有机农业是农业开展循环经济的表现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农机农业使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完美的结合了自然环境,在有机喂养的动物和农作物、土壤、水源、环境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物质循环,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用品做农药或肥料,着力保护土地、水源和环境。

2.有机农业重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来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3.有机农业优先选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来防止病虫害,以最优化原则防治病虫害。

4.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以生物的多样性来维护生态环境。

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基于有机农业的基本特点,在有机农业的具体生产活动当中,需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有机作物产量为目标来采取各项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主要手段如下:

1.使用无病种苗技术。选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并从中选取完好的优良种子,通过晾晒或浸种、干热消毒法等途径来灭杀种子表层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成活率,获得无病的健壮的种苗。

2.使用健身栽培技术。通过为土壤配置有机专用肥来提高土壤生物的活性,有机专用肥的配置首先要保证对环境无害,其次是做好杀毒措施。由肥沃无病虫害的土壤来培育健康植株,提高植物的病虫害抗性。

3.利用农业轮作技术。单一作物将极大恶化土壤的生态状况,造成病虫害的大肆泛滥难以控制,可以合理轮作有机农作物,采取适时休耕、透光通风、清沟排渠等措施改变农田的生态状况,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的产生。

4.合理安排播种期。有机农业的生产者需要尽量多的了解各病虫害的多发时期等习性和规律,结合种植作物的特性合理安排播种的时间,错开病虫害高发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5.及时清理田园。要及时进行田园的清理工作,清除杂草、碎叶等上面附着的虫卵、病菌和害虫,通过将可能附着病虫害的物体清理出田园来降低田园内病虫害的危害。

6.重视冬耕。当作物收获后将埋在地下的害虫卵和蛹等用机械翻出来,利用冬季的低温和人工挑拣的方法消灭一部分的害虫来降低来年的虫害。

7.人工诱杀害虫。可以利用害虫的生物特性来杀灭一些害虫,有些害虫有着趋光性或是趋黄性等特性,如用黄粘板诱杀潜叶蝇等方法可以无害环境的消灭个别品类的害虫。也可以根据害虫的习性人工对害虫进行清除工作,利用粘鼠板等灭鼠器具捕杀老鼠。

8.利用生物药剂。选购有效的有机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相关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要确保无害环境,或是其造成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

9.培养害虫天敌。培养并保护害虫天敌,为害虫天敌建立合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在田园附近建立林带等等可以借助害虫天敌的力量来控制虫害。

三、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关键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一样,都归结于有机农业的特性上面,这要求我们在构建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时必须遵循有机农业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在确保有机农业质量安全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标准化有机农业种植基地。有机农业生产者要强化有机农业种植的管理,按照有机认证的要求来制定种植基地的具体生产措施,实行有机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基地有人专门驻守进行检查监督工作。基地的地点尽量选择远离市区没有污染,靠近优质的水源,土壤肥沃的地方,基地的设施要标准化,周围的道路、水渠、水井等基础设施要齐备并且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2.完善有机农作物的加工体系。有机农业的各种产物会被送到各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厂需要通过1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相关的有机认证。加工过程中,对生产各环节建立控制体系施行全程监督,降低化学、生物等方面对产品的危害。工厂要设立检测机构,对农药残留、有机肥料、半产品和灌溉用水等进行跟踪检测,严格确保有机农作物的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3.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有机农业生产中将植物保护措施落实到农作物的播种到食用的整个过程当中,生产者必须规范使用合乎标准的有机肥料,依照有机农业的相关生产规程来实施具体生产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对生产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细节工作进行相应的记录管理,保证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追本溯源。整个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不仅在整个过程中施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并基于资料记录的准确详实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予以解决并可以基本避免该问题的重复产生。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便于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流程的管理,切实保障了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为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6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论文关键词: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及时摘除病老叶,集中烧毁,彻底清理残枝病叶,消灭病源。选用抗病品种。定植时去除病苗。进行地膜覆盖或果实垫草,防治果实与地面接触,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进行1次去底叶工作,把老叶、枯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毁。发病重的地块在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中耕除草,施肥,促使及早长出新叶。实行一年一栽制。避免灌水过多,露地草莓注意雨季排水,要起垄栽植,防止土壤湿度过大。适当稀植,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保护地采用高垄滴灌栽培管理技术可降低发病率。

2.生态防治 保护地栽培,可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使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除了防治灰霉病等病害外,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生物防治 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草莓褐色轮斑病、草莓白粉病等。

4.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害虫。在田边、地梗上撒石灰或草木灰防治蛞蝓。

5.主要病虫害的识别要点与防治方法

①草莓蛇眼病 又称草莓白斑病、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老叶上发病,叶片受害出现紫红色小斑点农业论文,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5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灰白色,边缘紫红色,略有细轮纹,似蛇眼状。病斑发生多时,常连成大型斑,至叶片枯死小论文。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或选用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10天喷1次,共2~3次。

②草莓灰霉病 对草莓开花后危害最严重。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时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花瓣变为暗褐色,病斑常环绕叶柄、果柄,以后蔓延枯死。果实发病,病菌先侵害小果,与土面接触的果面先发病,后沿果梗蔓延到花序梗,干腐枯死。侵害已转色的果实时,初期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迅速扩大,浆果腐烂,果肉变软,密生灰霉。

防治方法 花序显露至开花前,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份散粒剂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5%恶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保护地栽培时,每亩用20%腐霉利烟剂80~1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③草莓白粉病 保护地栽培发病较重。叶片受害,在叶背面长出薄霜状白粉,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后期呈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缘萎缩、焦枯。果实受害,果面覆盖白色粉状霉层,果实发育停止、硬化、畸形农业论文,着色不良,丧失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腐烂干枯。

防治方法 苗期防治要彻底,防治此病以石硫合剂效果最好。大棚覆膜前要细致地喷1次药,把草莓植株附着的病菌彻底消灭。还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喷雾防治,或选用40%多硫悬浮剂300~400倍液,在开花前每隔7~10天喷1次。保护地可采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250克/亩或腐霉利烟熏剂灭菌。

④草莓病毒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畸形、生长量减少、植株矮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现象,严重引起毁灭性灾害。其主要类型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镶脉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 搞好蚜虫的防治。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在田间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减少侵染源。

⑤草莓炭疽病 主要为害葡匐茎和叶片。为高温性病害。分为局部病斑和整株萎蔫两种。葡匐茎、叶柄和叶片发病时,发生近黑色的长圆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局部病斑,病斑呈溃疡状,并向下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葡匐茎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出肉色霉菌。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整株萎蔫的,只有1~2片幼叶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但几天后即枯死,维管束不变色。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⑥草莓枯萎病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缩呈波状产生畸形叶,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叶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维管束变褐色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 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从6月中旬开始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小论文。

⑦草莓叶枯病 又称紫斑病、焦斑病,为常见叶部病害。叶面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主侧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

防治方法 在秋、春低温期,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⑧草莓褐色轮斑病 属世界性草莓病害。被害叶片初发病时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为紫褐色,病斑最外缘为紫红色。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分生出褐色分生孢子器,并呈不规则的轮状排列,多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组织坏死。在叶尖、叶脉侵染发病时,叶组织呈“V”字形坏死。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高脂膜乳剂200倍液加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⑨草莓芽枯病 又叫草莓立枯病,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农业论文,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气并逐渐枯萎,茎基部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易拔起。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从显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喷2~3次。设施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一次,连熏2~3次。

⑩蚜虫 发生初期,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1白粉虱 发生高峰期,选用12%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王迪轩,夏正清,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413002

第7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88-01

引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跨步,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动力。但是需要注重的是,病虫害防治问题对有机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农业科研工作人员与种植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措施对不良现状进行改善,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机农业概念阐述

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通过有机农业种植方式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对自然生长规律给予高度尊重,不断协调有机喂养动物、农业经济作物、土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有机农业种植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特点:有机农业与以往传统农业进行比较,不需要在应用化学药剂与肥料,可以避免r药、化肥应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有机农业种植对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视,是以种群关系为基础对多种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提升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使得农业种植人员可以获得良好的积极效益。有机农业种植倡导多种农作物轮作,鼓励农业种植人员增加农作物的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推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有机农业种植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限的,要求种植人员应用生物、物理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记性有效预防、治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

二、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法分析

(一)注重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前,为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对种子选择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尽可能的选择和应用那些抗病毒性较为良好的农作物品种。农作物品种选择完成后,有机农业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妥善处理,在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度适宜的水对种植进行浸泡,将外表存在缺陷或者是附带病虫的种子进行剔除。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作物栽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要避免在病虫害高发阶段进行农作物种植,需要在病虫天敌与病虫同时生长阶段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病虫不宜发生季节进行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其生长需求进行疏苗疏枝处理,特别需要注重对存在病虫害的枝丫进行修剪,对修剪的枝丫必须要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种植区域的清洁性,降低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发生概率。

(二)注重生态平衡工作

对于以往农业种植进行分析,不仅农业经济作物的物种非常单一,而且农业种植人员对所有农作物生长都给予了统一性的生长条件,在这种农业种植模式下,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病虫天敌也可能因为环境过于单一,可觅食的种类也过少,从而对其生长和繁殖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所以,在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入多种农业资源,积极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对多样性种植进行详细阐述,就是要具备空间多样性与时间多样性着两方面特点。时间多样性要求有机农业种植人员要合理把握物种种植时间以及农作物的收获时间。空间多样性包含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了地理空间、种植土壤以及种植品种的多样性。这些内容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的抑制病虫产生,为病虫天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得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农业病虫综合治理

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是有机农业种植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种植领域在健康的发展道路走得更为长远,就必须要找寻有效措施做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得很多高新技术融入到有机农业种植领域,农业种植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软件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科学预测,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病虫害超过了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上限,种植人员便可以及时找寻措施进行防治。而如果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虫害密度较小、对植物生长所具有的虫害密度较小,则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管理,以此起到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

(四)防治措施应用

在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经常对化学方式进行应用,即通过大量农药的播撒将害虫杀死。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在化学材料中,具有数量很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在对农作物进行食用时,就很可能由于作物中具有残留的农药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其次,化学方式对环境、河水以及生态等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不仅对生态平衡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通过生物病虫害方式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如在有机农业种植区域内养殖鸡鸭等家禽,则能够自然的形成对虫害的防治。

结语

在有机农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把握重点,更好的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孙宏,陈美艳,钱玉龙.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1(06).

第8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一、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势在必行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对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坏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势在必行。

1.有利于提高防治效率

我县地域宽广,小气候差异大,东南部阴湿,西北部干旱,中部气候温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频繁,防治难度大。如若单家独户进行防治,由于受防治器械、防治技术的限制,效果不良,事倍功半,有时错过防治适期,造成病虫害继续扩展蔓延,严重危害。实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机防队选用的是新型防治机械(机动喷雾器),防治时间集中,防治速度加快,可以抓住防治适期,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达到防治目的。

2.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

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队伍连年操作,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可以及时确定防治适期,使用合适的防治药械,对症下药,连片喷防,从而有效降低防治成本,据调查,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年减少防治次数1~2次,亩本文由收集整理节约农药成本12元左右,节省劳动力成本35元以上。

3.有利于环境保护

农户单独防治缺乏统一管理,随心所欲乱扔农药包装袋及残留药品,轻者污染坏境,重者影响人畜生命安全。实行统防统治后,防治队伍规范操作,及时回收或科学处理掉各种有毒包装和废弃物,有效地保护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

4.有利于增产增收

我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认为有病无病在于天,自己喷药防治太麻烦,而专业化防治队伍所到之处,农民皆大欢迎,有病防治,无病虫喷药预防,全面防治,使病虫害就地灭除,不能扩展蔓延,保证了当地农作物全面增产增收。

二、当地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境内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乡镇重视程度、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县内不同乡镇、不同村组之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中南部、西北部乡镇重视,农民科技意识相对较高,统防队伍组建稳固,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明显,冬小麦、荞麦全部进行统防统治。西部乡镇相对较差,农民对专业化防治队伍不信任,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机防对积极性,队伍时建时散,不能稳固发展。

2.队员年龄不适合

近年来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在家劳作,组建队员势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由于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慢,整体素质较低,进而影响统防统治效果,制约了统防统治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目前,国家没有统防统治专项补贴资金,对口部门只给配发一些机械设备,机防队只靠回收服务费来维持,收入相对太低,队员情绪大,不愿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导致队伍不稳定。

4.器械管理不严格

近年来,上级部门配发的机、手 动喷雾器,防治服装等器械设备都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具体分发到村组农户,一发了之,从上到下缺乏统一管理,个别农户据为己有,排不上用场,甚至有些机防队 器械残缺不全,严重影响工作开展。

三、加强统防统治工作思路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 治 是农业的基础

转贴于

性工作,是持久性植保体系建设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认可,要从长计议,不断巩固发展。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上领导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靠实责任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培训,扩大宣传。县农技部门要切合实际,办班培训,普及与骨干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专题培训不少于5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余份,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机防队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良好效益,是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专业化统防统治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使干群尽快转变观念,乐于接受。

三要精建队伍,提高服务。县内各乡镇 要深入调查了解,在当地群众中选择年龄中等偏小,文化层次较高,深怀爱农之心、服务意识较高的人员,由乡镇包村干部和农技站技术干部 牵头,组建精干的机防队伍,每乡镇3~5个,每个队伍不少于5人,全县共组建机防队50~60个,并逐年扩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建设规模,经过3~5年的努力,使本县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以上,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第9篇: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关键词 赤眼蜂;农业害虫;防治效果;现状;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36-03

1 国内外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发展现状

赤眼蜂是一N天敌昆虫,全世界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国家超过50个[1]。赤眼蜂在独联体国家、中国、墨西哥及西欧一些国家应用最广。在独联体国家,1992年放蜂治虫面积高达2 760万hm2,赤眼蜂释放用于防治约22种作物及林木果树的主要鳞翅目害虫。墨西哥建有36个益虫繁殖中心,繁殖赤眼蜂和茧蜂等天敌,繁殖赤眼蜂已实现工厂化,每年应用赤眼蜂防治面积达300万hm2,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的害虫防治上。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作物损失一般下降70%~90%。乌兹别克斯坦对赤眼蜂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较高,深入研究了棉田自然天敌的人工繁殖和释放技术,在棉田害虫的生防领域内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以及成功防治棉田害虫的经验,每年棉田的生防面积达485万hm2。欧共体国家以及独联体一些国家均采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生产天敌赤眼蜂,其生防制品已实现了多品种、系列化。

我国已知赤眼蜂种类有29种,已大量繁殖和推广应用近10种赤眼蜂,其中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等的规模较大,主要包括甘蔗、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及一些林木果树的害虫防治,每年防治面积300万hm2。20世纪90年代,我国赤眼蜂研究学者对赤眼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大规模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奠定了基础。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从多方面(蜂种保存、工厂化繁殖工艺、中间寄主繁殖、田间释放技术等)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繁蜂工艺[1-2]。

目前,国内大规模生产赤眼蜂主要是利用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向日葵螟,应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在现有条件下,加强了基础研究,如赤眼蜂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4-5]的研究,为田间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现阶段逐步完善赤眼蜂生产的关键技术,拓宽赤眼蜂的繁殖种类,以实现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扩大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应用范围和面积。

在我国,赤眼蜂是应用范围较广、年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天敌。开发应用麦蛾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技术,拓宽了繁殖赤眼蜂的种类,扩大了防治害虫的范围。

2 黑龙江省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现状

2.1 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世界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分别达14%、16%。黑龙江省每年因农业害虫造成的损失达百亿元。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法,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农药在土壤和农产品中残留、人畜中毒频发、环境污染加剧,且使农产品出口面临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已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威胁。

近年来,黑龙江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等主要农业害虫。通过科技合作,从俄罗斯引进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技术,扩大了对农业害虫的防治种类和范围,有效控制了农业害虫的猖獗危害,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赤眼蜂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的要求。黑龙江省扩繁赤眼蜂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稳定重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了优质农产品;减少了对化学农药防治的过度依赖,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土壤和水域受到的农药残留污染;减缓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费用;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大卵、小卵相结合,应用中间寄主扩繁赤眼蜂

赤眼蜂是目前世界上被用于大量生产和释放最广泛的寄生蜂,近来每年在全世界利用赤眼蜂来防治农业和森林害虫的面积超过3 200万hm2。用于大规模繁殖赤眼蜂的天然寄主卵主要有麦蛾卵、柞蚕卵、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应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寄生大、中型害虫卵的蜂种,在防治玉米、大豆、向日葵作物上每年有大规模的应用;利用米蛾卵繁殖一些寄生小型卵的蜂种,如广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卷蛾赤眼蜂等用于蔬菜、果树上小粒卵害虫的防治;通过中俄技术合作,以麦蛾卵为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扩繁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蜂种,扩大了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范围,与米蛾相比,用麦蛾卵繁殖寄生小粒卵的蜂种更易于规模化,实现以麦蛾卵为寄主的赤眼蜂标准化生产对于提高中间寄主和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的可操作性,对减少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

温度、湿度、风力及赤眼蜂的种类、品系、放蜂时间、寄主卵的新鲜程度、赤眼蜂及寄主的生理状态等是影响赤眼蜂寄生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赤眼蜂的种类、品系。品系的形成缘于不同的生境与寄主种类等因素,品系的寄生能力会随着有关条件而发生变化。利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时,防治效果往往产生较大差异,赤眼蜂的品系问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中,一个通常要坚持的品系原则就是尽量使用优势种群。对要防治的靶标害虫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目前,所用赤眼蜂大都采用昆虫的卵来繁殖,如麦蛾、米蛾、柞蚕的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利用柞蚕卵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柞蚕是我国东北特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柞蚕卵是大量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但利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可以大量繁殖小粒卵赤眼蜂,包括玉米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这些种类的赤眼蜂不能用柞蚕卵饲养。

2.3 利用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差异,选用优势蜂种

赤眼蜂属的寄主范围广,但特定蜂种的寄主范围却有差别。在国内外“淹没释放”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识到放蜂成败的关键是“蜂种―害虫”组配的适当与否。国内外的学者在赤眼蜂的寄主选择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张荆概括了国内17种赤眼蜂的寄主范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蜂种与寄主已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蜂种不同,寄主范围也有异,其繁殖指数均以在各自的原寄主上最高,赤眼蜂的寄生状况分为3种类型(普适、寡适、不适)。不同寄主繁育的赤眼蜂在个体大小、寿命和生殖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赤眼蜂的选择性及其机理,对于实际应用赤眼蜂,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理论和实践中,选择适宜的蜂种是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的中心工作。赤眼蜂寄主范围广,不同种类赤眼蜂、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能力有较大差异,这是赤眼蜂优良品系选育的理论依据。

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应用中,因不同蜂种防效差异较大,选择最适宜的蜂种是防治成败的关键因素[2]。针对农业主要害虫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选用了赤眼蜂优势蜂种,提纯复壮,按质量严格控制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提高了赤眼蜂的防治效果,用户对生物防治充满了信心,进行大面积的应用,使赤眼蜂生物防治产业快速发展。

2.4 赤眼蜂大面积应用防治农业害虫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把害虫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行,主动寻找寄主,即主动寻找新鲜的害虫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害虫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卵内。吸取害虫卵内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害虫卵不能正常发育为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通过此种方式阻碍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害虫卵内,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阶段,最后咬破卵壳飞出;雌雄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害虫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害虫消灭在卵初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玉米、水稻占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的前2位。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400万hm2,每年因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的玉米损失达250万t,严重影响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达80万hm2,每年因二化螟危害造成的水稻损失达50万t,损失巨大。

近年来,黑龙江省工厂化生产赤眼蜂主要是利用柞蚕卵为中间寄主,可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等蜂种,这些蜂种大面积应用于防治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玉米螟以及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二化螟,对害虫进行了有效控制。通过技术研发,利用麦蛾卵为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扩繁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蜂种,可高效防治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等主要农业害虫。1996―2016年,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面积累计150万hm2,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满足了绿色农业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稳定农作物生产能力的同时,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 展望

3.1 赤眼蜂质量控制,提高虫害防治效果

质量控制是繁殖赤眼蜂的重要内容,赤眼蜂的饲养系统是一种人为控制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大规模生产系统的技术和条件会使赤眼蜂的遗传或适应性发生改变。因此,进行质量控制、保持赤眼蜂种群的品质是高效防治害虫的前提条件。为提高赤眼蜂的质量,需采用适当的设备及执行准确的饲养操作规程。一是要繁育出高品质的寄主卵,提纯复壮赤眼蜂蜂种,赤眼蜂的种群经保存后,要保持完好的生物学特性;二是在准确的密度调节、最佳物理条件、卫生条件和监测生产中[3],繁殖优质赤眼蜂;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监测赤眼蜂的羽化、性别比例、大小、繁殖力、搜索功能和寄生力,若质量退化,做到早期发现,保证质量。

3.2 加强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加强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在以下时期进行重点检测:在赤眼蜂出厂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赤眼蜂到达运输目的地后,还需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赤眼蜂长期储存后,进行质量检测;赤眼蜂应用时做质量检测。

对赤眼蜂产品的相关检测方法,在内容上包括形态学检测,如检查赤眼蜂的大小、畸形率;生物学检测,如对赤眼蜂各发育期的检测;生态学检测,如对寄生率的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如对早期蛹质量生物化学的检测;行为学检测,如对赤眼蜂飞行能力检测。还要对以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包括赤眼蜂的羽化率、存活率[4]、品种、性比、寿命、繁殖率。加强对赤眼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保生产出的赤眼蜂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3 赤眼蜂种群提纯复壮,保持赤眼蜂适应环境能力

保持赤眼蜂产品质量高标准,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要保持赤眼蜂的自然种群特性,保持种群的一定广度,防止遗传基因的单一。饲养的赤眼蜂种群,由于近亲繁殖,种群的遗传变异性很低,要低于自然N群的水平,导致赤眼蜂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降低。要保持赤眼蜂的质量,必须进行赤眼蜂种群的复壮。赤眼蜂种群提纯复壮的方法主要有不断地采集、引进野生新种群,采集的野生种群规模达到1 000头以上,以保持赤眼蜂的遗传特性和防治目标害虫的能力;将2个饲养品系杂交,改善赤眼蜂的遗传结构,提高寄生能力;采取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下锻炼的方法,如变温锻炼,进行复壮;低剂量辐射刺激,增强赤眼蜂活力,提高雌蜂比例和寄生力。

3.4 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应用前景

赤眼蜂是控制农林害虫危害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促进农业害虫科学治理,一直备受普遍关注。赤眼蜂的扩繁及其应用成为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规模繁殖赤眼蜂优势蜂种,田间释放防治农林害虫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不伤害天敌、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产品无残留等化学防治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减轻害虫危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又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应用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面积不到总发生面积的10%,随着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防治面积会逐渐提高。筛选扩繁赤眼蜂优势种,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防治农业害虫的优良蜂种,提高防治效果,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加快生物防治产业发展,为建设绿色食品大省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处于起步阶段,赤眼蜂生物防治农业害虫,是实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可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有效防控农业害虫,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万方浩,王韧,叶正楚.我国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前景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3):135-138.

[2] 王福莲,张帆,万方浩.赤眼蜂蜂种及品系选择刍议[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4):269-272.

[3] 曾凡荣,陈红印.天敌昆虫饲养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鲍晓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原理及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99.

[5] 吴静.高温胁迫对螟黄赤眼蜂生长发育及寄生行为的影响[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

[6] 黄寿山,解庆镔,戴志一.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理研究(Ⅲ):生理生化机制分析[J].昆虫天敌,1995(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