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美术的绘画形式精选(九篇)

美术的绘画形式

第1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课程的衔接上对学生适度的引导,可以使之后的课程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于之前所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字: 特性;材料;技法;表现方式;教学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除个别专业院校专业技法系外,其他综合类院校的美术专业,对学生进行的技法训练均达到三种以上,涉及水墨画、油画、水粉、水彩多个专业不同技法。由于每个画种的审美情趣、表达方式、材料特性和作画过程都有巨大区别,甚至有些技法和理论是相悖的。如“国画山水中的散点透视要求以移动的视角观察对象,并将他们和谐地整合在同一个画面中;而作为西方绘画的油画和水彩则要求在画面中遵循严格的透视法则,利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曲线透视等科学的理论方法组织画面并形成构图。”[1]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技法的同时对所学的内容简单的横向比较后很容易感觉前后矛盾。因此。在技法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教授学生必要的技法知识和材料特性外,还需要让他们对各个画种的审美情趣进行深度探讨,对它们各自形成的背景有所了解。

作为一种绘画的技法,它们功能上有其共同点,都能从不同角度表达绘画者的意图和思维方式。同时作为一种绘画手段都是通过视觉传达作用于观赏者的反射神经并获得观赏者的共鸣。另外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视觉规律。国画中要求的形神兼备和西方绘画中要求的造型准确都有关于形体塑造的要求。

造型审美

在造型上,容易产生分歧的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西方绘画之间关于在造型上的分歧。国画理论认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华民族传统国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法则。南齐的谢赫在总结吸取顾恺之《画论》的基础上,在他的《古画品录》中系统地提出了“六法”的中国画造型理论。即:气韵生动、经营位置、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这“六法”从过去到现在,随着中国画创作艺术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日臻完善,成为中国画造型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2]从国画的造型法则可以看出,它把传移模写作为最后一点来强调,气韵生动则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显然在中国水墨画的审美标准中精确的造型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而气韵和位置经营才是水墨画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与之相反的是西方绘画中对于造型的严谨。以油画为例,它的造型法则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造型法则。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仅亲自解剖尸体以弄清人体的肌肉骨骼构造还发现了人体四肢与身体的黄金比例。在西方绘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体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画面的所有信息都必须附着在形体上传达给观众。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和情趣的表达。追求明确、单纯的结构和完美和谐的造型。追求理想化的艺术表现。”[3]这种对造型的审美标准与国画的审美标准看似是截然相反的。

但是在教学中,其实两种审美形式并不矛盾。首先不管水墨画还是油画,它们的造型基础是相同的,都需要客观地再现所要描绘的物体和景象。作为水墨画而言,其中古法用笔讲的就是对造形的要求。而水墨画中的水墨交融的感觉其实也是为了体现画中“形”的元素,只是水墨画中对于形体的要求没有油画和水粉中那么精确而已。作为现阶段学生的基础而言,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均受西方绘画理论的教育。那么同时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绘画理论中关于造型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西方绘画中对于造型的要求引入中国水墨画中去,这样在造型上,学生就不会因为两者要求上的差异而陷入迷茫中,同时也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体味两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形式的内在差异。

材料

每一种绘画形式的材料和技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各自材料的特性,在绘画方式和作画步骤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在水彩画中,因为水彩颜料的透明的特性,使得在作画的过程当中一般从浅色入手,在通过覆盖将底色与覆盖层颜色做二次调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而在水墨画中因为使用特殊制作过的宣纸,水墨会在上面留下浓淡不同的印染痕迹,所以利用墨与水的浓度,来控制笔触的形状和墨色的浓淡。但是同样作为西方传统绘画的油画,由于颜料难以被其他溶剂稀释,因此出现了制作不同特性的画底,并在上面制作作品的技法。另外也正是源于油画材料的这个特性,使得油画可以表现出比水彩和水墨画更为厚重的形式的作品。各个画中之间的材料也千差万别,水彩是用的是表面凹凸不平的水彩纸,水墨画使用的是渗透能力比较强的宣纸,而油画则采用比较厚重亚麻布同时上面还要做相应的画底。这样看来,几个画种之间无论是工具、技法、媒介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样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下一阶段的课程的学习而不受上阶段所学内容的影响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的是几种绘画形式的差异,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导致的。同时每种表现形式所适合表现的题材和画面效果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此首先学生要了解每种材料的特性,在充分了解了材料的基础上,将所学习到的技法进行充分的运用。

表现技法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一门新的绘画形式的课程往往会从上一门课程中间寻找经验。但是由于表现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技法上的错位。以水彩和油画教学为例,水彩要求学生以快速的概括的笔触和尽量单纯的色彩完成作业,在调色技巧上更注重于纸上调色,将单纯的色彩放置在画面中让它们相互之间产生调和作用,在表现技法上往往都是作用于水彩的媒介上。由于水彩所用的媒介是水,因此有许多作用于水的技法出现。如利用水的被盐吸收的特性而出现的撒盐法、利用特殊的不溶于水的胶制成的留白胶、利用水与水相互融合采用的湿画法等。而在油画中,由于油画颜料自身的不易干和容易覆盖的特点,往往可以将一幅作品通过较长时间的修改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色彩上较水彩而言更为灵活,能够将多种颜色混合得到所需的色彩,因此在表现技法上也更容易控制。惯用的技法都是用笔触来体现对象的体积和形象,可以将物体的细节、材质统统表现出来。因此如果学生在结束了油画的教学课程以后再进行水彩的教学,往往会使用与油画类似的表现技法去体现水彩的画面,对水分和调色技巧控制不好会使画面颜色变脏。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就水彩与油画的内在联系向学生做相应的说明。“水彩所要求的三要素简洁、快速、聚精会神。这三要素分别对应了水彩在画面元素、审美标准、和表现过程。在画面元素上单纯的元素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在审美标准上作品的价值并不在于所花费的时间。在表现过程上清晰地思想和情感是重要的要素。”[4]而所有的技法的衍生其实都是围绕这三元素展开的。这与油画所追求的元素并不矛盾。在明确了两者内在的联系之后,可以在初期让学生以油画的技法尝试表现水彩的画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体会两者在材料和审美上的差异,慢慢对水彩的表现技法达到掌握。

综上所述,多种绘画形式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其他绘画形式的信息,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绘画形式实际上只是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学会使用最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是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广生,钟传平,王琪编著.透视.解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2]杨维.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2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1.绘画艺术的内容美

在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中,中国绘画在内容上寄托着对于美的理解,而中国画的灵魂也正是绘画的内容美。中国绘画受到哲学影响,将神韵和意境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内容美的强化需要把握意与象的结合与运用,将神韵表现在艺术与现实的处理方面,从而连贯艺术构思与象征意境的发展,从而推动绘画艺术内容美的发展。

2.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人们也更为重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形式结构的多样统一中,而绘画作品形式结构具体表现在构图方面,构图的原则是多样统一,并且让绘画内容中,取得统一,让艺术作品呈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与西方绘画相比,传统中国绘画,在构图形式上,通常会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从而表达出淡泊的创作思想。在中国绘画的形式构图中,充分运用浓淡、疏密、宾主和虚实等形式,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也正是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线条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线条随着绘画艺术的演化,更具有表现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对于绘画作品往往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从而促进绘画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体现出绘画的形式美。随着色彩运用方面认识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国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在中国绘画中,色彩上的浓淡运用,也是画风演变的重大趋势。

二、个体的道德素养生成

第3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一、超写实油画艺术和抽象油画艺术的特点

1.超写实油画的具象表达形式

超写实油画也称为写实主义油画和具象油画。这种创作方式其实就类似于照片形式和镜子效果,把真实存在的或者看到的复制表现出来,同时不随意掺杂个人主观意愿和刻意的改变,就是所谓的直接传达,直观表象。超写实油画也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在写实主义出现初期,超写实主义画家大量涌现,而他们进行创作时更注重的绘画的手笔和技巧,舍本逐末的过度追求事物的具体感,导致绘画作品过于冷漠严峻,而不含任何事物情感,导致作品过于僵硬单薄,绘画作品缺少灵动的生命气息。在当时,这种创作艺术极受推崇,大量画家争相模仿,甚至直接拿来照片作为创作原型进行绘画,尽管这些绘画作品极致逼真,甚至真假难辨,完全真实地还原原物形象,但与之同时却也丧失了绘画艺术的真谛与支柱——表达情感。过度地写实绘画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丢掉了绘画的艺术本质和目的,绘画的最终形式就是要通过绘面传达给人们绘画背后的精神艺术与情感交流。写实手法是超写实绘画艺术借助的一种绘画技巧和风格,但绝不是其精髓,只能借以辅助,给画家以更多的技术表达方式和灵感。而对于绘画创作却是极其讲究以物达意,形神兼具的。绘画创作过度偏离到写实主义而丧失了精神层面是超现实油画艺术表达形式的极端创作。正如超写实画作《约翰》一样,尽管这幅作品写实手法娴熟,人物刻画地十分逼真,如同真人一般,但其给人一种空洞之感,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与之相反,罗立中的《父亲》虽然也借助写实手法刻画了一个饱经沧桑,人老年迈的父亲形象,甚至其脸部表情和布满褶皱的双手都极其真实,仿佛真人一般,但它在写实的基础上人物表现也饱含情感,画面背景中的许多事物都是传达情感的载体,如:镰刀,熟透的麦子等等,成功的给人呈现出一幅饱满真实的人物创作作品。

2.抽象油画的抽象表达形式

顾名思义,抽象油画就是绘画作风较抽象,不以具体的物象进行传达。抽象油画艺术与超写实油画相反,抽象艺术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对自然食物外观表象的创作,而是通过一些较怪异,难以理解的事物和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抽象绘画就是以画家的主观意识与思想进行绘画,而不依赖自然事物,画家可以创作任何想象出来的景象,事物,更可以借助几何图形,杂乱重叠的颜色艺术进行创作。西方抽象绘画艺术由反对写实绘画基础发展出来,它不同于传统的写实绘画,更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创新。抽象艺术绘画的发展虽然较短,但却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创新,批判,摒弃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抽象绘画艺术流派。抽象绘画有别于传统的绘画艺术,它极具风格又特立标新,在整个绘画艺术创作中它与写实绘画相抗衡同时又相辅助。抽象绘画艺术的出现给世人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形式,更赋予了绘画艺术独特的审美与活力,为绘画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我们常常说的“浪漫主义”和“印象派”其实便是抽象绘画艺术的初期。很多时候当人们最初接触抽象绘画艺术时觉得其毫无美感可言,甚至毫无逻辑,绘画表达完全没有主题,想要表达什么也让人无法理解。但其实抽象绘画更注重表情达意,类似于诗歌一样,在画面的处理上抽象绘画更偏向于画面的光影和颜色变化,它先是以明亮的色彩吸引人心,逐渐让观者了解画面,沉浸于画面光学和颜色的变化美中。抽象绘画更多时候并不是非要表达什么明确的主题而是单纯呈现给观者一种审美冲击和视觉享受。

二、超写实油画艺术和抽象油画艺术的审美

1.油画艺术的审美特性

油画艺术通常都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绘画作品,除却绘画具象本身必然夹杂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达了画家对于各种事物和看待事情的心境。同时当观者自己观赏绘画时,自己本身也会有相应的情感交流,油画艺术审美也如一面镜子一般,我们通过画作进入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在审视着自己。油画艺术本身就是形象性的,把表达的事物表达的情感形象化,让观者产生共鸣。绘画的观赏者也往往通过绘画作品本身折射出某种社会现象,通过我们日常的油画审美艺术以形象的方式与生活产生碰撞。

2.超写实和抽象油画艺术的正确审美

油画的发展追求根本是审美,无论是超写实油画还是抽象油画艺术皆是如此。从绘画技巧和画风流派上,绘画方式各种各样,但追其根本,绘画是对画面的美感追求,而不是对过度片面化的艺术追求,否则油画审美终会丧失质感。正如超写实油画艺术一般,当绘画片面化追求写实技巧而忽略了绘画的精神交流时,必将走向极端。油画的逐渐成熟,更加注重美学的提升,是超写实和抽象绘画艺术的审美走向。通过油画创作展现主观意愿的美感艺术,通过奇妙的意境刻画出主观事物,通过极致的色彩渲染和画面布局赋予油画艺术视觉碰撞。优秀的油画创作给人以极致的美感,更能将画作直击人心,而不单单流于表面,真正做到现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交融互补。油画艺术的审美是历久弥新的,油画的审美来源于真实世界和主观意愿的形象化和创造性,正是这种审美观念不断促进了油画艺术的发展。

三、结语

第4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一、文学性的美术作品 文学性的美术作品是指带有较为明显的文学色彩的美术作品,即以表现某些故事或事件情节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艺术作品。在美术界里,大家称之为主题性创作的作品,如著名墙上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这类作品都是来源于一定的现实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对生活或事件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因而与文学中的“记叙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一,对叙事性题材比较青睐。早期东西方绘画题材大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荷马史诗》或圣经故事,所以具有明显的文学倾向。即便是表现现实生活事件的绘画作品,也有着很强的情节性。第二,为了真实地再现事件,这类绘画形式多以写实手法为主。 据考察,最初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追随自然”“叙事状物”而出现的。如果着眼于绘画形式,强调绘画的个性,难以达到美术的教育功能。 绘画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借物抒情。不管是人物,还是静物和风景,都可以是文学家、画家借来抒感的内容。因此已经超越了自然,并产生了“文学性”意蕴。纵观中外美术发展史,借助文学精神塑造艺术形象的美术作品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对文学的漠视,文艺复兴以来,以库尔贝、塞尚为代表的美术大师们彻底否定了“文学性”传统绘画,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表现力。如今的画家们开始注重自我感觉的表现,极力摆脱绘画中“再现”因素,美术的教育功能逐渐丧失,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写实主义绘画受到猛烈的冲击,文学性的美术作品正以较快速度衰减。可见,绘画一旦脱离文学性的影响,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走向了纯艺术的绘画形式了。 二、中西方的文学性绘画 现在的人们要研究和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情况,都是通过岩画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分析推断的,比如中国广西的花山壁画、欧洲西班牙的洞穴画,这些岩画是在文学出现之前产生的,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这时期,它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字的代用品。 所以,此时的绘画本身就具有绘画和文学的双重性。 根据西方绘画历史,“文学性”的绘画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古希腊时期这一阶段。[2] 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成为古希腊绘画、雕塑中的主题,希腊美术无一不取材于希腊神话。15世纪,西方美术以提香、卡拉瓦乔、戈雅、伦勃朗为代表的画家不断扩展绘画的主题性内涵,使绘画中的“文学性”逐步发达起来,并走向成熟。 特别是18、19世纪,这时期的绘画造型技法已经相当成熟,光影效果十分了得,文学性的美术作品达到高峰,作品绝大多数也都是取材于宗教文学作品,此时产生了诸如《最后的晚餐》《创世纪》《圣母的婚礼》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作品。 尽管绘画不能像小说、剧本那样完整地表达一个故事情节,但它还是可以在一个平面以最大可能表现一定的情节故事。古代的许多辉煌的美术作品就充分证明了“文学性”与绘画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比如19世纪的代表人物大卫创作的取材于古罗马历史《荷拉斯三兄第之誓》以及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取材于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但丁与维吉尔》,都在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性。[3] 然而,库尔贝主张绘画要摆脱“文学”的依赖,并向现代绘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19世纪法国的马奈、塞尚一起把绘画中“文学性”彻底否定了,最后产生了现代艺术。如果说前期的绘画史是绘画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的结合的话,那么库尔贝和塞尚是“文学性”绘画的终结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过,西方绘画中“文学性”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也许现在的它正酝酿着另一个辉煌。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同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一样,我国绘画也经历了一个“文学性”的发展过程。中国远古绘画以崖壁画为主,基本是再现原始人狩猎、耕牧活动、巫术祈祷等活动场面。可见“叙事状物,寄托情感”是我国早期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这时期的岩画本身就有着“文学性”的一面。另外,绘画与文学最紧密结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的象形文字,它的文学特色就不用说了,这也进一步说明“书画同源”的道理。我们的墙上绘画历史悠久,美育功能比较齐全,绘画题材大多以宗教故事为主,佛教故事居多,如全国各地的壁画。“文学性”在中国绘画中也是文学叙事性和写实主义手法,这种绘画的“文学性”在唐代随处可见,如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文成公主降蕃图》《步辇图》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画家运用富有概括力的手法写情节,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生活。虽然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占主导地位,例如早期佛教画中的人物形象多以为先,再赋予衣褶的变化,体现了古代画家对于体积的认识。自唐末以后,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跃居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学性特点的人物画之上,中国绘画的文学性也逐渐被描绘自然景物的题材替代。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究意在笔先和造型上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4],借物抒情,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 中国绘画正是由于自身的独特特点才形成了与西方绘画完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识,并以诗书画同时出现在绘画中,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文学性。 不可否认,中国绘画未来也将是辉煌与衰落并存,这与文学艺术高潮的到来有关。 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美术作品#p#分页标题#e# “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处于基础地位。”所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受内容支配,一定的形式美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 近现代抽象的形式美,也要通过人的视觉技能引起人的情感活动。[5] 可见,美术作品的美应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当然,不同美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往往有所侧重,再现型艺术偏重于文学性内容;表现型艺术偏重于形式感;抽象艺术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内容凝结在形式上。 文学和绘画都有教化的属性,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从语言来说,一门是语言艺术,一门是视觉艺术,它们在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形式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从状物和抒情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而形成彼此共同之处。从观念的角度而言,它们就是更多的被赋予了社会和道德价值的铸就色彩。正如曹植所言:“存乎鉴戒者”,在《历代名画记》也有言:“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将“言”与“画”并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文学与绘画的功能并举。[6] 又如谢赫《古画品录》则云:“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寞,披图可鉴。”也是从社会功能角度赋予文学和绘画超出文艺本身的价值。近期,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业已顺利完成,并在全国各地巡展。 这一工程把“文学性”美术创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展出的美术作品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深入生活,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事件,将社会使命与历史责任真正化为创作动力,更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出来的佳作。遗憾的是这只是国家行为,假如是画家个人行为,致力于“文学性”的绘画创作,就难能可贵了,然而现在的美术家由于整体的文化素养在不断滑坡,个人道德素养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标榜“个性自由”的大背景下,文学性的美术作品的“世界性”大衰减现象和趋势将不可遏制。 总之,美术的专长是把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译出来的形象转化为点、线、面、光、色等具体的形象,通过对画面的经营使之产生诗意,迸发“文学性”的意蕴,在视觉上赋予了美感,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这是文学所达不到的。同样,文学的、诗的意境也难于用绘画来转译。只有相辅相成,这对姐妹艺术才能大有作为。虽然某一时代的文学成就不辉煌,但只要深入生活,耐心听取百姓心声,客观地反映民生,“文学性”的美术作品也将会大放异彩。 四、“文学性”美术作品的反思 “文学性”美术作品是美术的一支流派,它的形成、繁荣和衰减与文学名著的诞生质量关系密切。 文艺复兴时期前后,是文学著作诞生的时代,使“文学性”的美术作品达到了一个高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绘画日臻完善。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中西方艺术也进入所谓后现代主义时期,面世的美术作品如同工业革命那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许多作品几乎没有令人欣赏的艺术上种种美感与较高技艺的体现,更说不上哲理性的绘画了,使得人们在迷惑不解的同时也与艺术逐渐疏远了。笔者认为,美术不是建立在其他艺术作品和其他艺术工作者的基础之上,绘画也不仅仅是画给行内人看的,而是应该反哺于百姓当中,使人能阅读,并起到社会的美育作用。对此,“文学性”的某些合理内核仍将是现代绘画所值得借鉴的。

第5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绘画艺术 语言形态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和一定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而成,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作品的主题有表现形式的作用、有作品内容和作者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绘画语言包含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相互制约和渗透的有机整体,美术工作者的感情是靠绘画语言来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美术工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来彰显出艺术水准。

美术工作者对绘画语言运用不同,而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美术工作者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发展和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给作品注入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古典主义”画风。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美术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其作品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和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依然能构架绘画形态;即便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外辅上调子,就会成为立体画面。因此,西画中线是作为表现形体的特殊手段。

各类画派的美术家,都借助语言形式来体现作品的情感。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产生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的。笔墨本身是形式的因素,有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笔墨,能画出老人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给人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流利灵活用笔,能唤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多变的用笔,能令人有蛇龙飞舞的遐想。这些笔墨形式,是美术工作者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表现。美术家们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的表现,是美术工作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画要有笔墨,无笔墨就不成画,笔墨技巧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最佳作品。这种艺术法已成为中国独有的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在视觉方面由点、线、形、光、色彩要素构成。“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有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可以被表现出来和暗示,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的部分,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好似屋子里的声音一样,使空间有了生机与活力。点可以解释和代表一切。

“线”是描述点的运动轨迹,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出划线人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每一条线好似每一位画家充满个性、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有长度、宽度和方向上的不同,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线是诸多形式不同的结合体。

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是对目睹、感受和想象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它的表现特征,其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

“形”是一种被视为平面存在的形式,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颜色和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形分有机形和几何形,二者间有明显的界限。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是柔和、轻松、曲线性和无规律的。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刻板和有规律的。形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又称视觉形。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第6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数字时代;室内设计;绘画作品

传统绘画是在纸上、布上、皮革等物体上,创作者利用笔墨颜料,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艺术语言,描绘视觉形象,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而数字时代中,设计者用数字技术结合传统绘画进行创作,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使绘画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表现样式,使绘画作品具有勃勃生机。

1 数字时代中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

目前,在数字时代中,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效果,数字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丰富了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如:油画中,综合材料、影像拼贴、喷绘等与肌理的运用,形成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对画面制作增强了很强的关注度。同时,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结合电脑图像专业软件pianter 、3dsmax等技术,催生了数码绘画,并且在绘画作品的设计构思和作品制作阶段中,通过采用数位板、压感笔以及打印机和投影机等输入输出设备,改变了传统设计制作中徒手操作手段,对绘画艺术的呈现途径具有了拓展的作用,减少了大量图画的手工绘制,与传统设计制作相比,达到了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油画、水彩等架上绘画,由于数字技术具有的独特性,不受颜料性能的影响,数码绘画的色彩更加丰富和生动。另外,数字技术还能在收集素材、画面的结构设计以及底稿投影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传统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数字技术中得影像技术可以打印出底图、制作出画稿,然后在底图上,用手工在架上进行描绘添色,最终制作完成一幅逼真的绘画作品。在室内设计中,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和商业化的发展,数字时代中,数码绘画的产生也使数码喷绘作品走进了室内装饰空间,如借助数码影像技术完成的大量绘画基础工作,代替了传统的写实风格绘画作品,提高了绘画效率,也增强了绘画的准确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发展,也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呈现方式。

不管是呈现样式,还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数字绘画,数字时代的绘画作品在风格、题材、材料以及技法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使绘画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数字技术大量普及及运用之后,绘画作品具有了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效性、大众性和商业化等特点,印刷复制、数字喷绘作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接受力,体现出了现代科技时代绘画作品的特点。如利用绘画软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虚拟的环境,画家利用画笔、画纸、颜料等,在基于数字技术上,最终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且数字时代中,利用数字作画,易于保存,可以无纸化,易于传播和修改;一些仿真优化的制作还具有商业化,绘画作品还易于复制和大批量生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中,数字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改变并体现着数字时代的特点,丰富了传统绘画样式,也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2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中,室内空间设计对绘画作品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画作品给人美的视觉感受,能够美化空间,并且能够提升、增加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格调,具有调节空间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绘画最怕能够柔化空间,均衡空间,地空间具有调节的作用,能够使空间更完整和均衡。

2.1 绘画作品要与室内空间功能相协调,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

在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充分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的相结合,如:车站、港口、候机大厅等是公共流动空间,那么为了打破单调的空间形态,在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怎么消除旅途疲劳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能够使绘画作品具有活跃空间气氛的功能;同时,为了使人们得到文化熏陶和交流,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时,要将城市文化尽可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在一些酒吧、剧院、电影院等室内公共娱乐空间中,绘画作品作为配饰,要体现出空间的氛围,具有时尚性和个性特征,使人们在娱乐消费的同时获得医术美的享受。如:以优美、抒情类风格的绘画作品,来装饰音乐厅、歌剧院等场所的空间;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作品来装饰迪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空间;而在卧室等居室空间中,要根据空间更来,来配画设计,体现出卧室的温馨和宁静的感受;儿童房间乐意采用卡通画、抽象画等绘画作品,来增强房间的明快的色彩,体现出儿童的特色来。餐厅的配画则以增进食欲为原则。

2.2 要与室内设计装饰风格相统一,根据空间尺度确定大小与陈列形式

室内设计风格主要包括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地中海式风格等等。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上,绘画作品的选择要注意与装饰风格的相统一。如:悬挂花卉题材的油画,可以用在田园装修风格的空间中;古典油画等西画可以用在欧式装饰风格的空间中,而传统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等国画可以用在中式风格空间中。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室内空间形状、尺度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因此,绘画作品的大小和陈列形式要根据室内空间尺度来确定,从而达到调节美化空间的目的。在绘画作品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观赏的位置作为陈列区域,摆放要注意墙面的留白,挂画墙壁的面积大的话要选择大尺幅的作品,反之要选择小尺幅的挂画,这样就不会使进空间单调,没有拥挤和压迫感。并且在选择多幅画作时,要注意画面的呼应与联系,多幅陈列可以选用水平、垂直、梯形等形式,从而增强人的视觉效果。

2.3 色彩要与主体色彩相呼应,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恰当地运用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环境空间达到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因此为了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在选择绘画作品时,要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与空间色彩、家居和其他配饰相呼应,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彩和空间功能的特点,注意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关系,与室内空间相融合,统一的大色调中要有变化,主要以同色系为主,对比适中相互融洽,从而达到绘画作品与环境的统一,丰富室内空间。其次,在居室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考虑到人的爱好和性格,增强人们的审美与人文修养,尊重个人的个性需求,对不用的个性空间可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体现出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美化生活。另外,可以根据需求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复印品、数字作品以及普通传统收回作品等。如:在缺乏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为了凸显高雅的艺术氛围,可以在一个表现奢华的空间中,选择名画的仿真品、奢侈品来满足人对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进华.袁进华绘画作品[J].名作欣赏,2016(24).

[2]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快乐”绘画作品展巡展山东[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第7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1.不同派别绘画艺术中的绘画语言特色

印象派作家似乎对传统绘画手法不再那么钟情,在其作品中更加青睐于光和色的运用,并对光色的功用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在色彩的表现手法方面,印象派画家对于抒情风格的展示堪称完美,通过对绘画语言的有效运用,将包含情感的外表美融入到绘画作品之中。在造型方面,西方画家更加关注的是色彩语言以及形体语言,即使是不借助线条,也可以创作出造型优美的作品,并不会因为线条的缺失而给作品造成不利影响,绘画形态整体构架依旧成立。即便是借助一定的线条,也主要是对轮廓进行界定,比如在轮廓基础之上附加调子,立马就可以使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得到提升,由此不难看出,线条依旧是西方绘画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形体表现手段。

2.笔墨与绘画语言形态

不同派别的绘画艺术家,在其创作的绘画作品中,用于体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或者说途径依旧是其所特有的语言形式,从一定意义上分析,绘画语言的具体运用方式不同,最终所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在风格上也必然有所差异。对于中国绘画艺术家而言,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十分推崇意境和情趣,并借助笔墨技巧将内心所欲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展示出来。笔者在此所谈及的笔墨并非是具体意义上的笔墨,而是与具体相对而言的塑造艺术形象而言的,更准确的说,应当将其称作是一种形式方面的因素,但是在功能方面同样可以引发形象的想象和意趣。这就好比是蓝色和红色,这两种颜色会带给人以冷和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粗糙的干笔在宣纸上进行创作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好似树干和老人一样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则带给人以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不同的用笔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按照贺天健的观点,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而实际上却远不止如此。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形式——笔墨而言,主要展示的是绘画者所特有的创作风格以及绘画技巧。绘画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笔墨这一表现形式,合理的构思构图以及对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的巧妙运用,就会形成极具个性的绘画语言。对于当代的绘画艺术家而言,虚实处理依旧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艺术语言要素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借助虚实可以展示出绘画者的灵气,可以反映出绘画艺术家的悟性。一直以来,中国的绘画艺术家都主张笔墨是进行绘画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没有笔墨,绘画也就无从谈起,此外,还主张将绘画者内心所欲表达的情感及思想与笔墨运用技巧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绘画作品来。这种世代相传的艺术手法可以称之为传统,俨然已经发展为中国绘画所特有的语言。

二、审美与绘画语言形态

1.绘画构成要素的审美与语言形态

人类的审美情感可以被绘画艺术所唤醒,这主要是专属于绘画艺术的语言形式发挥作用的结果。绘画语言的构成要素并非单一一种,而是由点、线、形、光、色彩等几大因素共同构成的。其中,点可以称之为最小的视觉实体,它是对绘画艺术的视觉形式进行深入探讨的最好的切入点,可视的点能够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表现点的方式有明示和暗示两种,点既可以充当一副绘画作品的中心,又可以与周边因素相配合,起到点缀或烘托作用。从物理角度来说,点是视觉聚集的中心;从观念上分析,点是展示思想之源。线,可以视作是点运动的轨迹,是可视的,所表达的是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在认识自然形态并加以表达的过程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线,线具体又有长短、粗细、连续间断以及曲直的差别,线可以对同一个平面中的形状作出界定,并且对所描述的事物的体积或者是质量作出暗示。借助线这种独立性元素,我们可以进行机理、图案或者是阴影等的创作或者是描绘。从某一角度而言,线对视觉形式具有示明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二维空间中用于对长度标准进行表达或者描述的一个概念。所有的线或者是物体的边缘在表现方面都各具特点,这在视觉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线是视觉艺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线条更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绘画艺术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极具骨气韵味的线条。在具体的运用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表现力、含蓄性以及抽象性更加浓厚,并且具体的功用因形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所谓形,就是一种平面存在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二维空间区域或平面的一种剪影或阴影外观。用一条线可以勾画出一个与周边相区别的区域,或者是在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有所改变的情况下,该面积和周边面积便被区别开来,这种可视化的存在就是形。形极富变化,整体而言,可以归结为有机形和几何形两大类,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除此之外,绘画艺术中光和色彩也是极为重要的两种造型因素。绘画艺术领域中,点、线、形、光及色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极大要素,在绘画表现方式上,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绘画语言形态审美性的扬弃和创新

对绘画艺术中的语言形态进行深入的分析后不难发现,一直以来,绘画艺术家们都积极致力于绘画观念以及绘画语言方式方面转型的探索,对于绘画语言中存在的不够纯净的内容以及单纯的属于生活表面的东西,进行着取舍和扬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绘画动机、绘画语言以及绘画方式新形态的尽快出现。对于绘画艺术家而言,长期以来不断追求的就是对绘画语言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便使绘画语言的个性更加突出和鲜明;与此同时还始终关注对绘画形象以及象征符号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对于艺术本质性的问题,当代的绘画艺术家不但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究,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视觉形象语言进行了创造,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并对人类审视世界的观念以及审美方式等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类一直以来所沿用的审美方式及观念。

第8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装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装点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装饰画这个概念的普及,艺术家仁对装饰绘画概念的界定也有了较明确的定位。凡具有装饰性风格的绘画皆称为装饰绘画,因此,装饰绘画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装饰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艺术,发展经历了原始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形态过程。本文以现代装饰绘画作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的渗透影响。

关键词:装饰画;艺术;民间;古代;现代

1.1 民间美术的发展

民间美术起源于人类的原始创造,是相对于正统文化中宫廷的、文人雅士的艺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生活代表传统,有着质朴淳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及形式种类,如中国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非洲黑人雕刻、日本浮世版画等,这些传统的艺术种类开启了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为装饰绘画的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艺术借鉴。

1.2 装饰画的发展

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的。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铜器的装饰画;两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到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及一些别具特色的民间美术,都为我们提供了装饰画最典型的范例。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一直在民族民间的艺术土壤中茁壮成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作者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的探求,大胆的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来美化人们的生活。

当前,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现代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美术欣赏观念的更新,美术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造型语言的追求,装饰画恰是连接绘画与工艺装饰的桥梁,它既可使绘画向工艺装饰趣味方面延伸,也可使工艺装饰注入绘画的生动性。

2.民间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的集中是:联想象征式、圆满完美式、观也对民间美术发生一定的影自由随意式、集体程式化、组合渗透式

3.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画的三点影响

3.1 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创作构思的启发

构思在装饰绘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装饰绘画以主观的感受去感知物象的特征。决定它的创作构思主要源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在装饰绘画构思中,许多艺术家把奇思妙想都展现在同一画面上,构成非逻辑的主观组合。这种构思方式正是受民间美术混沌思维的启发的。

普通百姓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失望和积极、乐观的种种情绪,正是当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写照。正是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这种创作思维方式被世界各国专家称为“原始思维”。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处处可看到这种特有的超逻辑、超自然、自由奔放的混沌创作思维方式。譬如,民间剪纸、皮影、年画,人们为了表现对年年有余的期望,把可爱的孩子、不同季节的花卉,大红的鲤鱼并置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了娃娃抱着大鲤鱼坐在一开满花朵的树上的现象。这就打破了自然规律打破了时空差异。

在民间美术思维方式的引领下,艺术家们摆脱了传统思想,进人了深层次的精神探寻。

3.2 民美间术对现代装饰绘画透视构成的影响

时常可以在民间传统工艺艺术中看到这样一些怪异的现象:人物无论何种姿态都将其五官和耳朵之类同时展现在同一画面上,有些身体是侧面的,面部却是正面的;甚至可以看到不可透视的小动物在其腹中……这些不合逻辑的透视正是民间原发性视觉思维的体现,其透视构成和现代装饰绘画的透视构成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都传递着同一种视觉审美思维。在民间美术中视觉思维是种原发性的视觉思维模式,由于民间美术作者是广大民间作者,特殊的历史环境使他们不易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保留了原始古朴的视觉语言。他们保留了人类童年的部分观念和心理模式,而这样自由的视觉透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透视理念。

艺术家相对于民间艺人而言则是经过科学的专业训练,有着三维科学性的视觉能力。在装饰绘画中,现代艺术家们为了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强调画面的装饰感,一直在追寻一种原发的、非逻辑的构成模式,他们对民间美术进行了主观意味的创造性尝试,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透视方法,形成了透视多元化的局面。这些透视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发挥了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把握形象的整体安排,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

随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民间美术的原发性视觉思维模式正在现代装饰绘画中大行其道,得以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3 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造型方式的渗透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额上以特定的形象表示人物的华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博华版年画在风格上虽有区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主要有联想象征、圆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种共通性,这种“通感”作满完美、自由随意、集体程式、概括抽象和组合渗透物雕刻,商周时期青铜华博的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等等。其造型方式也是多元的,其中平面享影方式、几何造型方式、装饰变形方式很贴近装铂绘画的造型理论。现代装饰绘画的造型特征也是平面化和夸张变形。平面化作为两种艺术形式共有的典型造型特征,在民间美术中常有鲜明而丰富的体现,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皮影等等。这种表现形式是画者对三度物体感知后的活动,客观意义上也大大影响了现代艺术家们对于三维空间的重新认识,即三度视觉的平面化再现。因此装饰绘画也主张强调物体的外轮廓,不强调物体的实体感,捕捉物体的典型特征,运用影像效果(如皮影、剪纸)表现物象,强调剪影式的简洁效果。

现代装饰绘画多数是平面造型,平面造型主要是研究形状。装饰绘画中的形状,是经过加工和创造的形状。装饰绘画在造型处理上,采用了大量的不标准的几何形,是画家依据自己的意愿徒手画出的接近几何形态的图形,形象单纯明确,并具秩序美感。以几何造型的方式在民间美术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如汉画像砖、民间木刻、百家衣等都是以几何分割造型的,这与装饰绘画中的几何形变形法不谋而合。正是由于民间艺术对现代绘画的渗透,民间美术的几何造型方式已被大量应用到现代装饰画中。如画家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艺术作品在几何抽象方面就有深人的研究。他们的作品以强烈的平面构成画面,点、线、面的组合形式和几何形态的透叠构成,表现出纯粹的装饰样式和审美趣味。

现代装饰绘画的另一造型特征是夸张变形。装饰绘画的这种变形手法是艺术家们借鉴和参考民间美术的装饰变形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产生的,都是用主观观念看待事物,而不受理性思维的指导,只反映视觉印象。民间美术的造型受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大都经过了意象或象征的变形处理,有了不同程度的夸张和概括。不管是民间美术还是装饰绘画,从变形方式和审美方式上看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可见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对现代装饰绘画的造型影响甚大。

第9篇:美术的绘画形式范文

关键词:高职美术;课堂教学;绘画教学

高职阶段的美术学习相比较于其他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更偏向于对学生专业技法的传授和引导。高职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会逐步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继而影响他们今后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因此,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们熟悉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巧,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引导和绘画作品的赏析。学生们在教师的绘画教学中,不仅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绘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等。高职生们在课堂和课下时间,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美术绘画任务,体会绘画乐趣的同时,往往也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深刻含义。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针对高职生的绘画教学,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绘画兴趣培养阶段的教学

高职生对美术知识的初步学习,往往还是停留在以往的非专业性质的绘画水平。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科的真正意义,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呈现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并采用精彩纷呈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并调动高职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首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往往需要由易及难地为学生们呈现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向同学们介绍每种绘画作品的含义以及主要特点。而考虑到学生对课堂教学注意力的不持久性,美术教师在进行内容的讲授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各类画作的形象,另一方面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继而针对学生们的想法做出最为中肯的总结和评价。学生们在学习绘画内容的过程中,既是对自身绘画知识的储备,同时也是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到自己绘画的兴趣点,继而在兴趣的指导下逐渐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美术教师往往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以及实物教学,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继而感受绘画的魅力和提高自身对绘画的兴趣。例如,高职美术教师在教授中国画的内容时,既可以在课堂上以图片或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们讲授中国画的多姿多彩,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中国画的特色和绘画要点,并在充分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含义基础上,进行课堂练习。很多高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一般表现在对画的解析和欣赏,教师一般只需要对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加以具体的教学指导。

二、绘画想象力培养阶段的教学

学生们在大致了解了绘画的基础内容,也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高职美术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课堂绘画的练习。这是高职美术的重要教学阶段,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绘画能力的重要参考要素。

首先,高职美术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某一个绘画题目,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进而组织自己的绘画故事,尽量表现绘画中的故事性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构思。例如,高职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想象北极和南极动物的对话,以图画的形式展开无尽的想象,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既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绘画内容和思想的考查。学生们在想象南北极动物对话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和掌握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想象,表现图画的不尽可能性,打破现实常规的束缚,继而展现美术世界的多姿多彩。

其次,高职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地写生,这种类型的写生和高难度的景物或人物写生不同,是鼓励学生深入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老师,观察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继而展开户外想象绘画。一般情况下,高职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大自然的想象绘画,从大自然中找出某一点进行故事的延伸和演化,在独立想象和小组成员的串接想象中合成一个完整的绘画故事,从而锻炼并提高高职生对绘画想象的兴趣和能力,为更高解读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观察力培养阶段的教学

高职生在通过兴趣培养和想象训练的教学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绘画技术,往往还需要在美术教师的课堂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观察力培养。高职生对绘画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绘画的内容学习上,往往还需要注重从构图的一些技术和技巧上提高绘画的效果。因此,对绘画水平较高的高职生来说观察力是提高绘画技巧的重要因素,需要高职生在绘画学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高职生需要对所要画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既要体现事物的外在总体特征,还需要观察所观察事物的自身特点,从而保证绘画的相似性。这是学生观察力绘画训练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绘画耐心,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和考察高职生的观察能力。因此,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鼓励学生们针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绘画,这类物体既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人物。学生们在此阶段的绘画中一定要仔细观察,从外形和角度上突出物体的特点,从而保证绘画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