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中医培训方法精选(九篇)

中医培训方法

第1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7-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医院管理年验收和等级医院复审中,发现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中医护理特色体现不足,临床实际开展中医操作项目过少的现象[2], 王俊杰等[3]报告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只占9. 2%。以上问题我院同样存在,因此护理部于2011年6月开始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在2012年8月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编制开放床位400张,护士总数233人,总床护比10. 58,病区床护比10. 41。护士年龄18~55(32. 16±7. 06)岁;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2人,中专9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8人,护师40人,护士134人;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4人(包括基础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护士长17人,毕业于中医院校6人,接受过“西医学中医”培训的护士132人,系统完成学习中医知识100学时的培训率70.3%。

2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管理

①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领导及考核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为领导组长,护理部副主任为培训考核组长,成员由大科护士长及部分中医院校的护士长组成。②护理部组织修订完毕2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并印制成册。③向医院申请增加中医护理培训的设备;④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指标、奖惩等纳入护士长日常管理。⑤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巡查制度,与护士长、临床护士和病人深入接触,评估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完善管理和培训方法。

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激励机制

从2011年起把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医基础护理操作8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各抽签考核一项(90分合格),具体内容如下:(1)西医基础操作(略):(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艾条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开天门 ;④刮痧法;⑤ 湿敷法;⑥ 敷药法;⑦药烫法 ;⑧熏洗法。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补考1次,同工同酬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5次考试不合格,当年不再推荐同工同酬。职称晋升考核如下:(1)初级护士晋升护师考核:专科技术操作4项+中医护理操作4项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专科技术操作(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药烫法。(2)护师职称晋升主管护师职称考核:急救技术操作2项+中医护理技术2项操作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急救技术操作:①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颤术;中医技术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1次,聘任则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超过3次,则推迟一年聘任。

4 具体实施培训方法。

4.1第一阶段全员培训:①时间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训2项,共12项,培训顺序先从部级到区级、院级,具体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头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中药保留灌肠、敷药法、贴药法。③培训要求是:每月初护理部组织示范员及考核小组进行2天的集中培训,训练熟悉后组织各科的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培训,并反复训练,然后由她们集中培训科室的护理人员,月中护理部的考核小组分4组对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考核,月底由各科护士长及总示范员验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员,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阶段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法;

从2011年起,护理部组织当年新入职的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共24项,其中中医12项,西医12项,培训方法是:①时间:2011年开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项,周四及周五分2批进行培训。②中医培训的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法、头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敷药法、贴药法。③要求:每次培训时先观看操作录像,再由专门的培训老师全天指导训练,对手法不正确或不规范者亲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复的训练,1周后由护理部组织的小组考核,人人每项验收过关,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她们很快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利于临床护理工作。2012年新入职护士的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也正在培训中.

4.3 第三阶段全员验收考核过关: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人验收过关的培训。护理部组织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共12人,分6个小组、2个时间段考核。第一时间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时间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护理人员自备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时间段准时参加考试,每一轮考试顺序是:护士长总示范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见习护士。

5 效果

5.1各层次的满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②医生的满意度提高;③护理管理者的满意度提高;④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临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

与2010年比较,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由13项增至19项,分别为中药药熨、中药熏洗、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刮痧法、辨证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儿太极按摩、阴道坐药、全身药浴、水针法、湿敷法、涂药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疗,其中后7项为 2011年后新开展项目;其中重点推广项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针法、捏脊法)。

5.3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增强

从2011年起分别对在职护士及新入职一年内的护士,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并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各层次护士训练中医护理操作的主动性加强,中医护理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护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成绩由原来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

与2010年比较, 2011-2012年撰写中医护理论文由5篇增至12篇,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由0项增至4项。

5.5促进临床科室及重点专科的建设

通过系统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增多,利于科室的发展,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针疗法由护士操作应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应用在外科、骨伤科术前及内科失眠等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及艾灸疗法应用在脾胃病专科、妇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药浴应用在儿科胎黄及热毒湿疹患儿;中药药熨及敷药法、贴药法应用在骨伤科、针灸科患者;头部穴位按摩应用在床上洗头及项痹患者;中药熏洗应用在肛肠科、蛇伤患者等,效果显著,患者满意。今年针灸科、脾胃病科、中医急诊科获得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

6 讨论

6.1护理部在开展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系统培训具有重要作用,熟练掌握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医院有别于西医院的根本特征[4]。护理部在中医护理建设中发挥着特定的角色优势。首先,它作为护理行政和技术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开拓和创造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和实施氛围。结果显示,护理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纳入对护理人员晋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将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变为全院护理人员行动,使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显著增加。

6.2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与西医医院护士相比,中医医院护士需完成中西医双重护理任务,在临床护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更显护士人力资源紧缺。因此,护理管理者适宜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的考核方案,使护士压力和动力并存,利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极大地鼓舞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激发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在一年内,护士撰写中医类护理论文、申报中医护理新技术和护理科研课题的数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之我见[J].甘肃中医, 2005, 18(8):35-36.

[2] 孙鸿雁。浅淡中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护理,2007, 15(3): 161-162.

第2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乡村医生;职业技术;医疗卫生;培训方法

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农村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改革非常重视,乡村医生肩负着农村地区基础性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的艰巨任务。因此,优化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就要增强乡医职业技术,提高其医疗服务的效率。

一、乡医职业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医职业技术培训多由当地的乡镇卫生院主持开展。乡镇卫生院的培训方式一般有脱产、进修、会议、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等这几种形式。除了脱产培训之外,其他培训的时间都较短。在短暂的时间段内无法实现系统知识的高效讲解。2.培训方法缺乏针对性由于历史原因,乡医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因此对于大专或者大专以上的学历需求较高。在调查了解中多数乡医对于能够获得大专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愿望较高,而在实际教学中,培训方法没有针对性,不同学历、年龄、技能差异的乡医往往在一起统一培训,为了照顾起点低、能力较差的乡医,教授的课程一般是基础性的内容。因此培训效果难以达到学历和执业资格提升的效果。3.工学矛盾乡村医生多数由于经济状况的紧张,没有能力支付长期外出进行培训和进修的费用。由于平时还需要务农,无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对于培训的热情也逐渐降低,而长期的不进行优质教育和培训,其能力无法实现职业资格的提升,工学矛盾严重。

二、乡医职业技术培训方法的影响因素

1.培训体制乡医职业技术培训体制不健全。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的方法方式依赖于体制的管理。目前对于乡医技术培训管理化、标准化的规范仍未形成。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也未对乡医培训管理等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乡医培训的主体、方式、标准并未形成。2.培训保障乡医职业技术培训补助不到位。乡医不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而且是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医的职业技术培训不仅仅是乡医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农村地区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水平的提升。由于历史原因,乡医不仅学历水平低,其经济状况也堪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提高乡医的培训补贴,缓解乡医培训的工学矛盾才能激发乡医培训的积极性。3.培训模式乡医职业技术培训方法不科学。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由于没有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因此在培训方式的选择方面也有失科学化。不同学历、能力和基础的乡医在短期内参与集体化培训,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压力,也不利于乡医的深入学习。

三、乡医职业技术培训方法的优化

1.健全乡医职业技术培训体制

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的体制、机制,统一培训的标准,明确培训主体;将乡医终身接受教育培训定为乡医的义务,并纳入相关的管理监督之中;出台系统化的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管理指导要求,设计考核标准、考核目标和考核流程;按照激励政策对其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

2.增强乡医职业技术培训保障

在激励乡医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之中,要建立和完善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的保障工作。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乡医的待遇优化政策和平时培训的补贴方式。改善乡医的待遇,特别是提高具有执业资格乡医的待遇,对乡医进行职业化的管理,为乡医提供医保、退休保障、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缓解工学矛盾,鼓励乡医积极参与职业技术培训。

3.优化培训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开展乡医职业技术培训必须了解乡医的培训需求,针对乡医的基础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全科医疗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将脱产和半脱产相结合;将函授、自学考试和临床进修培训相结合;将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乡医培训需求。4.优化师资队伍目前乡医职业技术培训多由当地的卫生院主持开展,由乡镇卫生院派遣乡镇医生去参与乡医的技术培训工作,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农村地区的

医疗情况,依托更加专业的高等医疗院校,优化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的师资力量,鼓励具有较高资质的医生到农村支持当地的医疗卫生发展。

四、总结

乡医职业技术培训的重点在于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体制的健全、模式的选择和保障的合理。乡医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优化的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关注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关注乡村医生的执业现状,是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常影,姜新,郭翠婷,许娜.“互联网+”背景下乡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09):1112-1114.

第3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34.6岁。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15年223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CVI=0.87)。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890

1.2.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2000^'40%的比例抽取样本。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70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87.200),无所谓93人(11.400),不愿意11人(1.400)。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38.500),较好239人(29.400),一般167人(20.500),不好5人(0.600),未选择90人(11.100)0

3讨论

3.1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87.2%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院内培训(83.800)是主要途径,67.9%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业务讲座(92.900)、规范化培训(82.600)、西学中学习班(71.700)是主要培训形式。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56.600)、教材缺乏(52.60o)和护士积极性低。

3.2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级中医院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比例高于二级中医院,体现出三级中医院的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三级中医院认为培训内容单一和内容脱离临床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和二级中医院。提高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措施,中医院认为丰富培训内容和提高积极性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

3.3提高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

3.3.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人员不足是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能的重要问题,与沈勤等困研究结果一致。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川。建立中医护理师资准入制度,从教学能力、业务能力、个人修养三方面选拔中医护理老师川。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准入、选拔、培训、考核、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指标体系叫。

3.3.2提供高质量培训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关键mo。口前,多家医院培训蓝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m,应该及时更新。编写规范、统一的中医护理培训教材,要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适用于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

3.3.3针对不同对象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临床护士不分层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yz}。各家医院应根据分层培训原则,建立阶梯式培训体系,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初级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重在培训中医护理基本思维、基本理论和技能;中级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掌握专科专病、辨证施护、中医养生康复等内容为主,以“会用、善用”为原则;高级以“拓展研究”为重点,重在培养中医护理研究、教学、实践拓展等方面的专家型护理人才。

第4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柯氏评估;规范化培训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9月—2018年5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专硕研究生743名(2015级282人、2016级225人和2017级236人)。同时调查导师、轮转科室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共210人。

1.2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构建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模式;采用柯氏评估模型从反映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成果层4个方面评价专硕研究生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反映层为满意度评价,1~5分;学习层是通过考试测试专硕研究生对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满分100分;行为层评估是通过导师、轮转科室护士长和带教教师评价取三者平均分,满分10分;成果层是培训的最终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2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录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釆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反映层分析

在培训态度上,专硕研究生对培训重要性有较高的认知并愿意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基本满足专硕研究生的培训需求;在培训方法和培训考核结果方面,结果显示培训教学方法单一,考核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培训补助方面满意度最低,与培训年限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培训后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满意度较高,其中培训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培训达到预期目标这两项与培训年限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学习层效果研究

医学专硕研究生培训后理论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理论成绩与培训年限呈正相关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能考试成绩2015级与2016级培训后得分无差异,与17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行为层效果研究

总体来讲,培训后各项素质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呈现2015级研究生总体评分≥2016级研究生总体评分>2017级研究生总体评分的正相关趋势。其中医患沟通、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辅助报告阅读、门诊急诊中处理常见病、抢救危重病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等与实际操作技能相关的能力提升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医疗法律知识、处理医患纠纷和维护医院医生权益较其他项评分较低。在病例书写、查房、医德医风、团队合作、责任感、保存医疗档案这六个方面,各年级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成果层效果研究

成果分析主要目的是医学专硕研究生参加培训后是否能达到一名合格住院医师的标准,是否提高培养质量这也是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终目的。此次接受调查的的743名专硕研究生患者投诉率为0.00%,事故率为0.00%,医学专硕研究生承担住院医师工作,真正的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管理。2016级专硕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为95.53%,2015级专硕通过率为98.34%。预计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合格率97%。

第5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医学院在读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在读乡村医生在班主任指导下填写-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结果: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强烈,目前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面较大,但培训力度深度不够;讨论:根据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提出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2)04-021-02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和乡村医生对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笔者在2010年3月对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班的学员,这些学员来自于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各个村的基层卫生所,他们的愿意和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统计的方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应答率为100%。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行医现状、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等,本文拟就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及如何开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培训报到的时间,在班主任指导下统一填写。

(四)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由专人以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在读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从100名在读乡村医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从学历结构上看,以中专学历为主(占91%),学历水平偏低,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职称结构上看,以士级职称为主(占45%),其次为医师职称(占32%),缺乏高职称的医护人员,主任医师仅占2%,还有21%的人未定职称;从执业资格取得情况来看,仅有4%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证书,27%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48%的乡村医生持有的是省或县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

(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情况

1.培训率

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乡村医生中,有54%的人参加过县乡两级的短期培训,41%的人参加过县卫校组织的规范化培训,有5%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这说明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培训面有明显的提高。

2.培训内容

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以医疗培训为主,涉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防保、中医、护理、检验、影像等方面。但培训时间的长短不一,而且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是以上级要求的为主,村医主动要求的很少,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这说明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虽然培训面较大,但培训的力度、深度不够。

3.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

(1)对继续教育需求愿望的分析

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有明确的需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力:一方面,由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增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也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但是由于乡村医生的行医方式是亦医亦农,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工学矛盾,50%的乡村医生认为医务繁忙,无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和机会,但也有28%的乡村医生认为经济困难是影响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2)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从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来看,被调查者认为乡村医生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各种检验报告的判断能力、卫生法规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的能力、信息化的技能等,对于“哪些内容最需要进行培训”,他们的选择依次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新诊断治疗进展知识(占76%),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占44%),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占43%),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占21%),药理知识、中医知识、妇幼知识(占12%)。

(3)对继续教育培训地点及培训方式的要求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希望通过培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更希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医疗水平,因此,在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中,有42%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选在医学院校,有54%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在市级以上医院。从培训方式上看,乡村医生对临床进修的兴趣最大,占总人数的83%,其次是学校培训研究,占36%。

(4)对继续教育的频次和培训时间的需求

接近一半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可以接受的,而且58%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的培训时间以2个月最为适宜。

三、讨论

(一)做好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帮助乡村医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虽然大多数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医务繁忙或经济困难等方面的因素,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当工与学出现矛盾时,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就很难保证。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提到要“保证至少每两年一次的培训”,使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到了有法可依的高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应积极为培训在时间、经费、教材和师资等方面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保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提高、完善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内容

医疗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当前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为农民看好病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1.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方式应以学历教育和临床进修为主

为满足提高乡村医生临床诊治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需求,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应采取的培训方式应以临床进修为主,让乡村医生短期脱产到市、县等医疗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医疗仪器先进的各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这是提高乡村医生实际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

2.培训内容应考虑系统性和实用性

第6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需求;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8-0134-03

医院中层干部是介于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和班组长、职工之间的人员,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是医院领导班子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1-4]。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改革能否不断深化,医疗质量能否不断提高和医院发展能否不断推进。所以,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旨在了解医院中层干部的培训需求,探索符合中层干部及医院实际的培训模式,为促进我院中层干部素质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样本的一般情况如下:学历:博士18人,占39.1%;硕士6人,占13.0%;本科17人,占37.0%;大专5人,占10.9%。职称:高级职称29人,占63.0%;中级职称11人,占23.9%;初级职称4人,占8.7%;无职称2人,占4.3%。政治面貌:中共党员39人,占84.8%;派1人,占2.2%;群众6人,占13.0%。工作岗位:临床12人,占26.1%;医技8人,占17.4%;科研7人,占15.2%;管理18人,占39.1%;后勤1人,占2.2%。年龄:35岁及以下2人,占4.3%;36~50岁27人,占58.7%;51岁及以上16人,占34.8%;未选1人,占2.2%。工龄:6~10年1人,占2.2%;11~20年11人,占23.9%;21年以上33人,占71.7%;未选1人,占2.2%。

1.2 方法

2015年9~11月,课题组设计了《医院中层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共30题,其中单选15题,多选14题,开放题1题,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手段及培训评估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中层干部的培训需求。选取我院中层干部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46份,回收率87%。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中层干部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2.1 对培训重视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医院的培训频率是多少较为合适”的回答中,41.3%(19/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半年1次,30.4%(14/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1个季度1次,10.9%(5/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1年1次。由此可见,高达82.6%(38/46)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层干部的培训频率最多1个季度1次,这反映出,我院中层干部对医院组织的培训参与热情不高,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中层干部都是临床、科研方面的专家,业务工作繁重,难以平衡工学冲突。二是医院组织的培训工作,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满足中层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引起中层干部的兴趣爱好。三是医院培训工作缺乏考核评价,学与不学一个样,致使中层干部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见表1。

2.2 不同岗位对培训内容需求不同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下列哪些培训内容能引起您较大的兴趣”的回答中,临床、医技的被调查者中,分别有83%(10/12)和88%(7/8)的中层干部选择了文化素养;42%(5/12)和38%(3/8)的中层干部选择了业务知识。而在科研的被调查者中,有57%(4/7)的中层干部选择了文化素养,86%(6/7)的中层干部选择了业务知识。在管理的被调查者中,分别有61%(11/18)的中层干部选择了文化素养和业务知识,远高于其他选项。见表2。由此可见,临床、医技的专业技术干部偏向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训,科研干部偏向业务知识的培训,管理干部二者并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临床、医技的专业技术干部业务培训机会较多,且专业性强,无需医院专门组织;另一方面他们与患者接触机会较多,需要掌握相关医患沟通技巧。科研干部的业务知识相对专一,科研产出往往是衡量干部合格与否的关键,所以,科研干部较多关注业务学习,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并不热衷。管理干部之所以将二者并重,主要是因为管理干部的业务知识较多样,文化素养只是其中之一,所以管理干部需要全面的培训。

2.3 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关注政策法规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您认为哪些培训内容对于提升您的素质有较大帮助”的回答中,82.6%(38/4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政策法规;在对“下列哪些培训内容能引起您较大的兴趣”的回答中,73.3%(33/4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文化素养,仅20.0%(9/4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政治理论;在对“您认为哪些培训内容对您的工作开展有较大的帮助”和“您迫切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内容”的回答中,政策法规69.6(32/46)和55.6%(25/46)及文化素养63.0%(29/46)和46.7%(21/46)均排在了所有选项的前两位,而政治理论34.8%(16/46)和22.2%(10/46)则排在后两位。由此可见,中层干部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但关注政策法规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医院政治理论培训开展的较多,干部对此产生了厌倦;二是由于政治理论培训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帮助不大,不能对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故不能引起中层干部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层干部作为科室的带头人,了解、关注社会法规、行业规范,有助于拓宽自身工作视野,把握科室发展前沿及方向,尤其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改动向及医改政策往往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热点;作为医院工作的执行者,业务能力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与他人的合作,所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不容忽视,而文化素养则是在人与人相处中获得他人认可与欣赏的关键,若没有令人认可的人格魅力,即便业务水平再高,也难以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所以,医院中层干部渐渐意识到软实力的提升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见表2、3。

2.4 偏爱传统培训形式,但难以平衡工学矛盾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以下培训形式您最愿意接受的是哪个”的回答中,高达80.4%(37/4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专家授课;在问及“您认为传统培训手段的劣势是什么?”的回答中,70.5%(31/46)的被调查者认为,传统专家授课的培训形式,时间集中,易造成工学矛盾。由此可见,传统集中授课的培训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中层干部的普遍认可。一是面对面交流,易于知识的理解;二是集中培训,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三是在多年的培训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但是,由于集中授课需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难免会与中层干部同时段内的业务工作相冲突,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工学矛盾。若此时中层干部选择参加培训,势必会挤压业务工作的时间,造成利用业余时间工作的结果,长此以往,便会影响中层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见表4、5。

3 中层干部培训模式的对策分析

3.1 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兼顾其他素质培训

按照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干部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技能训练等五个方面。政治素质是干部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多年来,医院在中层干部培训中,注重对政治理论及重要会议精神的灌输,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一以贯之,尤其在政治理论培训不部重视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而不是适应干部的喜好而偏废。但医院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时,要注重提高培训师资质量,创新培训形式,激发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的热情,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针对干部在政策法规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训需求,医院要给予重视并积极落实。增加相关方面的培训内容,特别是在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要组织专题解读会学习和研讨,确保在重要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针对专业技术干部的业务需求,医院可以提供学习平台,如:鼓励干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引进业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鼓励科室间开展业务学习交流等,通过多种间接形式达到业务培训的目的[5-10]。

3.2 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

我院中层干部具有专业背景多样,涉及医学、基础研究科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方面;学历参差不齐,覆盖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年龄结构跨度大,从30~50岁不等等多重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培养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干部对培训内容需求不同的现状,医院在开展培训时要将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对中层干部共性的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对个性需求采取分类培训,以此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初编制医院中层干部培训计划,撰写计划前要对医院整体情况和干部需求进行调查,使培训计划的设计既要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又要具有针对性,符合不同干部的岗位特征和职业规划,同时又要具有实用性,以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3.3 传统培训手段与新媒体培训手段相结合

本文中的传统培训手段主要指集中授课,新媒体培训手段主要指微信、微博、手机报等网络媒体形式。传统培训手段由于近距离交流,易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确保培训时间,具有一定约束力,但也存在着培训时间集中、易造成工学矛盾、被动接受、教育效果不佳的劣势。而新媒体手段由于具有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快、学习时间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但依然存在着学习时间分散、学习内容碎片化、不系统,且缺乏有效监督等缺点。所以,为了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医院要在保持传统培训手段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媒体培训手段,将两种培训手段充分融合。如:创建干部培训微平台,定期推送培训信息;利用医院微信、微博定期培训信息,并组织干部进行交流讨论;继续发挥“胸科党员手机报”的功能,开设学习专栏,定期推送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媒体的运用,丰富干部培训手段,增强干部培训效果[11-15]。

3.4 培训过程管理与培训效果评估相结合

合理的培训内容、多样的培训手段只是培训取得成效的基础,而规范的培训管理才是医院干部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制定《医院干部培训积分统计表》,为每一名干部建立起培训积分档案,设置相应的积分方案,并配发干部培训手册,规定每年60分为达标线,将培训积分情况作为干部任期考核、评优评先、提任、岗位交流和选送院外培训等的优先依据之一。其次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与检验,一是满意度调查:主要是中层干部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使用等方面的态度。一方面在每次课后发放统一编制的课程意见征询表;另一方面通过口头询问、座谈交流等方式征求受训干部的意见。二是行为观察:主要指干部在培训后运用所学改善工作的情况,重点从重要督办事项完成情况、科室管理运营、科室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跟踪性评估。三是成果评估:即干部培训对医院和干部本人发展方面的改善,重点结合干部年终考核,从医院绩效指标及干部个人成长方面考察评估。通过检验评估,为医院不断改进培训实施方案和干部认识自身收获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医院干部培训工作是党管干部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医院党委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国家从严治党的要求及医院干部培训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医院要立足党情,适应干部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培训模式,力争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中层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 周崇臣,吴红燕,高静. 儿童医院提升管理执行力的探索[J]. 中国卫生人才,2016,(4):80-83.

[2] 徐倍. 基于执行力模型的医院中层干部培训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15,19(2):56-58.

[3] 刘效仿. 多渠道探索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J]. 中国医院,2015,19(6):65.

[4] 李永莲,王素霞,王红静,等. 加强医院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181-182.

[5] 张礼,胡亚琼,钮骏,等. 某公立医院中层干部绩效考核评价[J]. 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2):1101-1103.

[6] 王瑞平. 加强医院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探讨[J]. 中国卫生人才,2013,(11):82-84.

[7] 钟建新. 如何加强医院中层干部的管理[J]. 医学信息,2013,26(2):58.

[8] 吴晓艳,傅矗杨双齐,等. 医院后备中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J]. 医院管理论坛,2012,29(6):52-56.

[9] 武超.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思考[A]. 第十次全国口腔医院管理学术会议,2012.

[10] 陶士英. 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的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23-124.

[11] 祝利民. 中医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模式的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42-243.

[12] 李长春. 加强医院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2009,(1):35-37.

[13] 赫新,陈升. 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升中层干部管理能力[J]. 医院管理论坛,2008,25(1):48-49.

[14] 杨莉,裴丽昆,贺蓓.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效果评估[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32-333.

第7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乡村医生做从业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我市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面授、函授、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多种可行措施,进一步加强全市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和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适应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村卫生事业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培训目的

通过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建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平台,为乡村医生在业务上确定长年的指导教师,使乡村医生在学习有内容,提高有目标,困惑有释,难处有人帮,随时了解医学新进展,不断增加医学新知识。同时,霎时城乡医务人员的感情沟通和技术交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拜师”培训进一步加强“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农村医疗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综合服务的能力,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奔小康,建百强服务,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培训内容

以《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大纲》为基本纲目,主要培训内容:

(一)公共卫生部分。重点学习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我市常见传染病诊断治疗知识;预防接种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射技能;疫情个案及疫区初步处理的相关知识;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医疗部分、以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西医或中医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主要培训内容,并结合乡村医生个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本着缺啥补啥、学用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培训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急症、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知识。

四、培训目标

2005年完成全市乡村医生的第一轮“拜师”培训工作,全市乡村医生“拜师”培训率达到80以上;乡村医生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轨,力争2010年底,使绝大部分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城乡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五、培训方法和要求

(一)培训方法。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流动巡回授课、分散自学、和个别指导四种学习方法。

1、集中授课。由卫生局按“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内容”的要求,组织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并将考试分数记录在案。

2、流动巡回授课。由卫生局组织市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的带教师,定期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医疗和巡回带教学。

3、分散自学。要求乡村医生根据本培训要求进行自学。卫生局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教学材料及发放老师的讲课光盘、录像带等,鼓励学员自学。

4、学习指导。乡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向带教老师咨询和请教,可以将患者送到带教老师单位,请老师会诊当面请教接受指导。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直接向乡村医生提供医学新信息和进行业务指导。

(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要围绕五个“双”进行。即“制定双方条件,实行双向选择,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做到双双有责。”

1、确定“拜师”培训双方条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学员条件:现在职乡村医生,热爱农村卫生工作,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身体健康,年龄在55岁以下者。教师条件:市直医疗防疫保健机构现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并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中级以上医学职称,政治思想、行业作风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教学表达能力,愿意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做贡献者。教师数量由卫生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并将指标分配给相关单位,每名教师带学员数量最多不得超过10人,实行医疗防保分别教学,中西医分别带教。学员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选择所学专业和带教老师,坚持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师生关系,并签订师生合同,履行师生义务。

2、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乡村医生在诊疗工作中遇到困难,通过电话或将病人直接到老师单位请教。接受指导,带教学的医疗单位为学员所送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给予接收,给患者治疗提供方便条件。教师要认真背课和讲解,特别要帮助学员掌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达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双方感情。

3、做到双双有责。要明确教师和学员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学员的学习质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和学员在“拜师”培训过程中都能赢得优异的成绩。

五、培训方法和要求

(一)培训方法。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流动巡回授课、分散自学、和个别指导四种学习方法。

1、集中授课。由卫生局按“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内容”的要求,组织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并将考试分数记录在案。

2、流动巡回授课。由卫生局组织市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的带教师,定期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医疗和巡回带教学。

3、分散自学。要求乡村医生根据本培训要求进行自学。卫生局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教学材料及发放老师的讲课光盘、录像带等,鼓励学员自学。

4、学习指导。乡村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向带教老师咨询和请教,可以将患者送到带教老师单位,请老师会诊当面请教接受指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直接向乡村医生提供医学新信息和进行业务指导。

(二)培训要求。培训工作要围绕五个“双”进行。即“制定双方条件,实行双向选择,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做到双双有责。”

1、确定“拜师”培训双方条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学员条件:现在职乡村医生,热爱农村卫生工作,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身体健康,年龄在55岁以下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教师条件:市直医疗防疫保健机构现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并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中级以上医学职称,政治思想、行业作风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教学表达能力,愿意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做贡献者。教师数量由卫生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并将指标分配给相关单位,每名教师带学员数量最多不得超过10人,实行医疗防保分别教学,中西医分别带教。学员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选择所学专业和带教老师,坚持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师生关系,并签订师生合同,履行师生义务。

2、驱动双轨前进,增进双方感情。乡村医生在诊疗工作中遇到困难,通过电话或将病人直接到老师单位请教。接受指导,带教学的医疗单位为学员所送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给予接收,给患者治疗提供方便条件。教师要认真背课和讲解,特别要帮助学员掌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技术。达到教学相长,增进师生双方感情。

3、做到双双有责。要明确教师和学员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教师的教学标准和学员的学习质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和学员在“拜师”培训过程中都能赢得优异的成绩。

六、培训时间步骤

“拜师”培训工作自2005年5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集中培训时间自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7月10日。

(一)宣传动员阶段

自2005年5月1日至5月10日为宣传动员阶段。要将乡村医生“拜师”培训活动的目的、意义、具体作法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及培训工作实施计划。

(二)调查摸底阶段

自2005年5月11日至5月20日为调查摸底阶段。要认真对市直医疗、防保机构可做教师人员情况和全市乡村医生应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年度集中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师资培训阶段

自2005年5月21日至5月31日为师资培训阶段。按照《黑龙江省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大纲》要求对师资进行培训,要求所有带教老师必需参加。

(四)具体实施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自6月1日至6月10日期间,召开动员大会。在师资培训结束后即召开全市乡村医生“拜师”培训动员大会,公布学习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法、学习制度、有关要求和奖惩措施。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师资与学生见面,签订“××市乡村医生拜师合同”,对未能到会的老师和乡村医生,由卫生局组织到分别到各乡签订“××市乡村医生拜师合同”。

2、集中培训。自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分6批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

3、学习指导。自7月10日至2006年4月10日。乡村医生集中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与学生分别按照“拜师合同”的要求开展面教培训、函授培训、个别辅导及安排学员自学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期内教师辅导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0天。

第8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系统性的员工培训,第一步应全面掌握医院各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从而有的放矢的提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

1.1医院管理人员的需求一是指医院行政管理层,包括医院院长、副院长以及院级党务干部,其工作重点在于给医院管理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二是各医院临床及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是医院具体各项医疗服务行为的执行者、负责各项医疗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医院正常运行各项任务的具体指挥及操作的一线责任人。研究表明,我国医院管理队伍的主体依旧是由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转岗而来,绝大多数是靠经验来管理,缺乏有效、科学的管理专业知识。而医院领导层的管理职业化水平欠缺。医院决策目标管理、医院经营模式、医院质量控制、人力资源培养管理、医院财务运作运营、医院市场推广、领导理念与领导艺术以及具体项目执行力等学科在目前医院管理中的突显出相当的重要性,而上述各个环节的知识都需要系统完善的学习及培训。

1.2新员工岗前培训的需求近些年由于医院业务快速扩张的需求,新进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环节、了解医院的人文文化氛围、掌握岗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是投入到新岗位工作的前提。具体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院史教育、国家的有关卫生领域法律和法规教育、三基培训和院内外急救技术培训、职业道德素养、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等,以上培训项目均能有效地帮助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信心,缩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并为今后尽快进入医院工作状态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使新员工很大程度地避免其浪费时间或降低犯医疗差错的风险,是医院培训的重要一环。

1.3临床医疗技术人员的需求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运行的主要技术骨干,其包括医师、检验师、药剂师、技师和护理人员等。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除了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应进行其他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因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满足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法制环境的剧烈改变、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大幅提高以及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关注,尤其是近些年医患关系的新形势的变化,诸如此类的新变化都对医疗一线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同时医务人员在掌握基础专业技能的还需要具备本专业创新科研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以及新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的良好维护。鉴于此,医疗新技术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规范化培训、医患关系法制讲座等培训内容一直都是医院培训的主要内容。只有高质量的培训学习,才能从各个方面保证医疗人员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1.4核心人才的需求核心人才即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重点就是培育核心人才,他们是医院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骨干,以医疗技术人才和服务技术人才为主,他们需要掌握高、精、尖的医学知识与技能,需要传、帮、带的传授能力,这也是对他们培训的方向。医院通常选拔专业水平拔尖,在该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领先实力并能以自己对专业的前沿实力带动本科室其他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这类的学科带头人,对于医院提供的前沿医疗科研培训具有强烈的需求。只有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的大力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内容,才能满足其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需要。因此,医院应针对此需求安排高层次的新技术项目培训。随着我国医学学历教育的提高,一方面高学历人员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但同时普遍临床实践能力缺乏、医疗综合素质不足等现象。因此加大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较短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临床技能积累,同时掌握医疗行业相关的综合知识,对于这一层次人才的培训尤为关键,是医院水平提高的主体工作。

1.5后勤人员的需求管理与保障服务工作是医院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医院各项工作及生产生活的基础;医疗服务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施,科研工作的推进,人员饮食、水电气等经常性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维护,医院建筑用房维修维护。近年来,随着后勤社会化的展开和推进,其中相当多的工作纳入了社会化经营,但后勤保障工作仍然具有服务性、整体性先行性、随机性、计划性、协调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在劳动安全、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劳动技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让后勤保障员工牢固树立后勤工作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及法制观念,以完善的保障服务病人。

2培训内容及价值分析

2.1医院管理培训近些年医疗卫生体制的大幅改革及人民物质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于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尚未进入规范化轨道,致使现行的医院管理队伍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因此,加强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树立素质学习、科学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管理人员卫生政策研究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医院事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障碍。伴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医院管理人员逐步走向职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医院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很高的管理学科。只有通过医院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成为了解医学发展趋势、熟悉医院管理、掌握现代化信息技能、同时具有良好领导执行力和创新思维管理综合实力医院管理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医疗市场环境带领医院进行重大发展战略制定执行,同时对医院市场管理和经营运作、经济成本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疗风险管理,在高水平运行同时保持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并在激烈地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不断领先的优势。

2.2职业文化素养培训医院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文化素养以及医疗伦理道德方面的涵养等相关人文知识都离不开医院职业文化的培训。在完善的职业文化培训下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职业价值观。使每一个员工意识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承载的责任和义务,把责任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要努力营造团结、积极、齐心协力的医院文化,让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医院的战略愿景紧密结合,形成健康、和谐、良性积极的医院文化,让医院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医院文化凝聚力,为医院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2.3基本职业技能培训通常指临床一线医疗、医技、护理、医疗技术科研等技能培训。医疗职业技能作为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一个医院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医疗的先进性。其培训水平的保证与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通过长期良好的培训是医疗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技能,使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医疗工作规范,并能保持在该专业领域内技术领先的地位,可有效地增强医院在患者心中的美誉度。良好的技术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可让员工及时有效减少由于科研和医疗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工作压力,并能提高员工的职业信心和工作价值的良好认同,从而减少人员不正常的流动和流失,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医院运行的医疗风险,并能保障员工的职业稳定和生活保障。所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可为医院业务多元化、高技术含量发展打下扎实的技术保障。

2.4新技术项目培训新技术项目培训是医院针对各专业领域新技术开展的针对性很强的高精技术培训,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形成人才梯队而进行的高层次培训。一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会诊、手术示范和建立共同的合作项目;同时,建立一定的资金资助项目举办各类高级别的培训班,邀请该领域省内甚至国内领先的专家进行集中教学培训,并根据人才梯队有计划地选派学科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进修,掌握医学前沿医疗技术。此项培训有助于大幅提高新技术在临床一线及时有效的开展,可以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也更地让新技术推广到临床为患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为医院建立国内外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形成自己特色的医疗技术、打造自己高水平医疗水平队伍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

2.5创新理念培训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包括医疗理念的创新、医疗技术的创新、医院管理体制的创新、医院服务意识的创新、医院服务水平的创新。技术创新可以保障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满足日益提高的医疗要求;管理体制创新可以使医院的日常运作高效有序,同时可以克服旧管理方法的弊端;医疗服务理念的创新可以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项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邀请院外其他高校教师,企业高管、专业培训人员来授课从而塑造员工全方位的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医学技术和科研创新人才。服务意识创新可将医院服务延伸至院前的预防、健康指导和院后的随访、心理咨询等。总之创新可大幅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填补医疗技术的盲点,开拓和占领更好的医疗市场,同时可以让员工的医疗技术及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医院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

2.6医疗职业安全及健康培训医疗职业安全是医务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包含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员工健康保护、医疗法律保护、安全实施等培训。保证患者和医院员工的安全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医疗工作人员通过一定课时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全面掌握医疗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医疗操作技术规范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同时,该项培训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安全及人身安全意识,增强保障患者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安全的医疗环境,从而弥补不可避免的技术缺陷并规避责任风险。早期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征兆并及时给予干预是降低风险最有效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把医疗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在一线临床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健康的防护也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医学职业暴露的危险严重威胁到医务人员的健康。针对员工的健康保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医疗隔离,注意临床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在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科学的处理;总之在保证医疗行为安全的同时,保证医务工作者自身健康和安全,并有意识地通过法律更好地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利。

2.7突发事件应急培训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例如SARS、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使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上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紧急性及广泛性,稍有疏忽处理不力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医院必须具备高强度而稳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针对突发事件时间紧急、病源复杂、波及面广、传染性强、危险性高及社会危害性广等特点,要求加强医护人员全方位掌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与技能的要领,这要求医院要开展传染病学、急救医学、中毒医学、灾害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是当今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让一线人员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同心协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使医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减少突发事件对人们人身安全的损害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如何有效开展全员培训

医院全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培训工程,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并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然后结合医院具体实施情况及培训反馈结果作出相应调整。

3.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根据不同的医院科室、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不同的培训项目的特性,针对性的分析不同医院员工的培训需求,整体做到个性化的分析,然后依次来制定不同的培训项目,由此可大大避免医院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需求分析步骤通常包括发现不足-提出改进-信息采集-需求分析四个阶段。同时,培训需求分析需从3个方面着手解决即需改进的不足之处、培训对象、培训项目。

3.2培训方案的制定确定培训需求后,就要依此针对性地来制定培训方案。一份科学有效完整的培训方案,对于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培训方案根据医院培训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任务等综合考量制定。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费用预算以及总体的培训时间进度等。

3.3培训实施培训实施是一项系统而计划性很强的教育项目。医院培训项目的成功有效的实施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医院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及人力资源部门大力的资金及人力的投入,受培训员工、科室主任、培训教师的统一配合。(2)具有相当实力的培训师资队伍及专门培训机构的统一管理。(3)合理科学的培训进度安排。(4)充足的培训经费预算。(5)完善的培训设施。(6)完整的培训工作记录。笔者认为一个可持续的培训实施,应该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将培训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只有制定一个长期规划的培训方案才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因此医院必须在制定计划时全盘考虑做长期持续的打算,在实施过程中把长期的培训计划分解成年度、半年、季度甚至月培训计划,最终落实到单个培训项目的管理。

第9篇:中医培训方法范文

关键词:急诊;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39-02

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是医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位教育后发展各种能力的继续医学教育。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许多大型三甲医院急诊科也建立了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1]。这有利于为急诊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均衡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医师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急诊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作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1.培训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从1993年卫生部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出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到2010年6月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逐步建立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相关试点地区和城市建立了覆盖招录、培训、管理、考核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系,特别是一些医院开展了面向全国公开招录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提升了培训工作的水平和层次[2]。

2.培训内容标准基本完善。针对急诊住院医师的特点,建立了公共科目与急救医学的培训内容、技能要求轮转方法,体现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2]。

3.医学教育学制不规范带来的困境。我国医学教育的学制有5年、7年、8年,研究生,教育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各培训学制和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何对接,培养要求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尽管有关省市、医学院校和医院作了一些探索或规定,但决策层对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建设尚未规范。

4.培训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困境。目前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仅限于各个医院的内部考核,没有国家层面的,类似于“执业医师考试”之类的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难以确保培训的质量。

5.生源得不到保障带来的困境。由于当前社会对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认识不足,导致学员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学员参加培训时,受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户口、工龄、各类保险难以落实,经济负担较大,难以安心参加培训;部分学员由于无法承受辛苦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没有归属感而中途放弃。这些都使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生源不足,且流失率偏高。

二、加强改善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策

1.制定个体化、整体化的培训计划。为了使不同临床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应制订全面、细致、可操作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明确不同学制、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培训目标、方法、年限、内容及考核办法。使各类医学毕业生进行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章可循、有文可依。例如,高学历、有工作经历的住院医生,可以选择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做指导教师,相对减少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时间,加强在急诊科的专科培训,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学历相对较低、从未涉及临床工作的住院医生,则先选择长期从事临床及带教工作的老师,先从临床抓起,增加在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在能够较熟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再回急诊科工作。待年资增长、阅历增加,再承担相应的医、教、研任务。

2.改进教育模式。在培训中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育模式,比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出一份病例,由3~5个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围绕该病例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所需的进一步检查。最后带教老师和住院医生再集体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不仅充分调动了住院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查房,以教师提问或住院医生主动发言为主要形式,启迪思维;并定期进行专题小讲课,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训练。

3.加强入院、入科教育。参加培训的医生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部分还很年轻,对特定地区、特定医院的环境还不了解,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规避医疗风险的教育相对匮乏。因此,进行入院或入科教育十分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非专业素质的培训,聘请法学专家和资深教授对其进行医疗法规及法律知识教育、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使其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务工作者职业行为规范、医务工作者语言标准、非语言标准、医疗纠纷的种类及其防范、医疗事故的认定及医疗过错责任的确定等有所认识;聘请计算机中心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以便他们在进修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医院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使之正确处理好政治和业务、服务和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并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病历的书写的培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进入科室时,除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科室的专业特色及流程以外,还要及时为他们介绍护士长、科主任以及带教老师等,以便使他们较快地融入科室工作。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以及培训学员的工资及福利补贴等。政府应大力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等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保证其培训资金充足。同时妥善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在人事、工龄计算、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打通渠道”。妥善解决培训对象的人事、执业注册、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学位申请等问题。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将住院考核成绩与职称评定、推荐参加研究生学习、培训津贴发放等挂钩。在培训期间工作认真、成绩优异、为医院做出突出贡献者,医院应给予奖励。年度综合考核不合格者或第1年执业医师考试未通过者,应终止其培训[4]。

5.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机制。可以模拟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操作部分进行考评,在出科时采取抽签的方式,对采集病史、书写病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基本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病历分析则采用笔试考核。另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住院医师的沟通能力也应成为考核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万智,何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华急诊医学杂,2006,15(2):183-185.

[2]许劲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252-253.

[3]张诚,陈幸华,张曦.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