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急诊病人的护理精选(九篇)

急诊病人的护理

第1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8-01

严重创伤对急诊科而言是很普遍的一种急症,其主要特点是病情危重而且易于变化,死亡率高。所以,一定要重视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这对成功抢救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急救4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的48例均为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男39例,女9例。年龄16~62岁,平均34.4±2.9岁。交通事故伤33例,坠落伤11例,其他伤4例。

1.2 护理措施。①病情诊断要准确:创伤复合伤一般都与损伤性休克同时出现,要是病人症状严重的话,要对病人的伤情细致查看,大概包括病人的整体状况、意识方面骨折情况、脱位问题、烧伤状况、如何、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问题等。通过和病人的沟通来掌握其具体病史,在这些基础上,对病人病情的诊断相对来说就会准确一些,要明确损伤程度,了解急救的关键,这样的话,才能使急救有一个不错的效果。②对患者止血:病人在遭到严重创设一般都存在开放性伤口,这时候,就要对病人的出血情况进行细致的查看,对活动性出血要及时进行处理。要是病人的血管破裂导致轻微出血的话,可以通过钳夹结扎来止血。对于那些创面很大的病人最好通过无菌纱布以及填塞后绷带并进行一定的加压包扎来实现止血[1]。要是病人属于四肢开放性骨折以及大动脉损伤或者是皮肤撕脱情况的话,要通过大拇指来对出血伤口进行压迫,或者是对肢体附近的主要血管进行压制,这样的话,有利于就上人员实施包扎,并对病人发生骨折的肢体加以固定。如果仅仅是头皮出血的话,要通过压包扎进行止血,而开放性颅脑损伤情况要通过明胶海绵贴敷进行处理。③呼吸道要顺畅,氧气量要足:在前往救护现场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要有急救准备,特别是在物品方面,要避免重要的物品被遗忘。救护人员供氧意识要强烈,因为这对于伤者来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所有开放气道的措施,并熟练掌握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以及氧气等。要是碰到颅脑损伤以及创伤休克病人的话,因为病情严重一定要保证呼吸道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关于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异物要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还要给伤者一定量的氧气[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进行清理,对于舌后坠的病人要安设口咽通气管,而出现呼吸骤停的病人要戴面罩以便于通气。④要确保有效循环:病人遭遇创伤一般会随之出现出血性休克,在对病人失血性休克进行抢救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扩容液体是平衡液,该溶液非常安全。要是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没有满足正常要求的话,在对其进行止血时,要以具体实际为依据,在现场通过套管针来组成多于2条的静脉通道,尽快进行大量输液,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的休克问题,还能为后面的治疗争取时间。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成功抢救45例,死亡3例,其中急诊抢救室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93.75%,有效抢救时间为25~66min,平均38.3±4.5min。

3 讨论

急诊急救严重创伤的病人对护士在预见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尽早救治。护士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对患者伤情的观察要细致、还要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预见,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护理方式,以使救治工作尽可能具有针对性而且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3]。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的科室,护士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能根据患者伤情进行准确无误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采取的措施具有一个不错的效果。在时间方面,要最大程度的给病人争取治疗时间,护士要具备强烈的急救意识,有意识的培养救治反映能力,对救治动作和操作水平要不断改进并完善;在整体方面,护士在院前和急诊以及监护病房这三个阶段要进行积极的配合,给患者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护理工作步骤,始终遵守“一切围绕着病人进行”的护理理念,确保创伤急救工作过程的三大阶段的连续性以及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伤病人抢救过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孙益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19-320

第2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复杂的大环境下,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对每个护士,特别是急诊科护士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护士对病人的指导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2]。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收治的病人有其特殊性,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2],护士不但应具有娴熟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我科针对不同疾病的急诊病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 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1850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66 例,女3184 例;年龄11 岁~73岁;外伤9722 例,急腹症1888 例,中毒240 例。

2心理护理

2.1 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病人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会产生残疾或死亡的恐惧心理。急诊护士应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在紧急处理伤口的同时了解病人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等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解释,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 消除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引起的不良心理和顾虑,以取得充分合作。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迅速进行止血、固定、包扎,并建立静脉通道。即使遇到复杂、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必须沉着、冷静,与医师密切配合,留给病人淡定自如的感觉,以避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抢救工作中,言语要谨慎、动作要迅速敏捷,镇定自若、忙而不乱, 必要时给予病人鼓励的眼神,积极的暗示,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如静脉置管输液努力做到一次成功,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给病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和谐互动的护患关系。

2.2 急腹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腹症病人常因腹痛剧烈、难以忍受,有濒死感,迫切要求止痛,急诊护士针对这种心理应安慰病人,一方面协助病人迅速做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同时耐心向病人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同时,应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并且尽量给病人一个明确的期待时间,如“检查结果一出来就可以立即处理”等,告诉病人很快会得到彻底治疗,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通过迅速的行动、耐心的引导、专业的解释、得体的举止,让病人充分理解等候的必要性,使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诊治。

2.3 中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毒病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婚变等,多处于不能自我平衡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极端的心理问题,如不配合洗胃、插胃管不合作、甚至故意拔出胃管等情况,使洗胃等工作无法进行,以致拖延了时间,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对于这样的病人,不应流露出厌烦的情绪,应用温和冷静的语调直接告诉病人“死仅仅是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反问病人“这样的死是否值得”,用亲情唤回病人的生存意愿“你还有年老的父母……”,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必要时给予强制洗胃,使病人度过危险期。做好亲属说服教育工作,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鼓励病人学会转移压力,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其悲观厌世的心理,在家属的配合下,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促进急诊病人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不但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病人的信任、理解、支持[4],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 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2] 纪晋萍,赵海琴.健康教育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J ].家庭护士,2006, 4( 7B):64.

[3] 高雪梅,张娣.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 8): 1101.

第3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院前急救;患者;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受到广泛重视。而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区别,有其独特的表现,医护人员更需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578例院前急救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加强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科室2009年6月~2010年1月接诊的急救患者578例。其中男345例,女233例,年龄11~62岁,平均(36.5±14.9)岁;病因分类:车祸伤253人(43.7%),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0人(24.2%),醉酒78人(13.4%),打架斗殴致伤68人(11.7%)人,服药自杀20人(3.5%),自然灾害致伤19人(3.3%)。

1.2 方法

调查方法由经过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专职人员和急诊高年资护士通过临床观察,根据患者较典型的语言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1)紧张、恐惧型:典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慌乱、语无伦次、坐立不安甚至有发抖、蜷缩身体、试图躲藏等特殊行为:(2)急躁、易怒型:典型表现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高声吵闹,拒绝遵守指示,行动富攻击性,极易激怒;(3)悲观、绝望型:典型的表型为情绪低落,懒言少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低下,持续哭泣等。

2 结果与分析

经分类统计显示,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紧张、恐惧心理为主,醉酒和打架斗殴者以急躁、易怒心理为主,服药自杀者以悲观、绝望心理和急躁、易怒两种表现为主,而自然灾害患者以紧张、恐惧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表现为主。

2.1 紧张、恐惧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车祸伤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及家属。原因在于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患者及家属均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疾病后果无法预知,对医院环境、抢救设备和各种操作技术陌生,很多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例如大多数外伤患者对出血、创伤或医疗手术器械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老年人及晚期重症的患者。他们普遍会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极度紧张,求生的欲望自然导致心理恐惧的产生。

2.2 急躁、易怒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醉酒和打架斗殴受伤的患者。原因在于这类患者通常有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往往在近期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应激事件发生,一旦有如饮酒、口角、纠纷等诱发因素,激化矛盾即出现爆发。此类患者由于病情急、危、重,家属也带有情绪,心理上更加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易产生急躁心理,就诊时稍有不顺,患者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性态度。例如酗酒的患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往往失去理智,有的还伴有外伤。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了解受伤过程和部位就大怒,误认为没有及时处置,或认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因而出现暴躁行为,甚至有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严重者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无法理性思考.对正常的收费或医疗程序即感觉烦躁,认为“费用高、手续多”,或因划价、交费等手续烦琐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患者的过激言行。

2.3 悲观、绝望

此种心理最多见于服药自杀的患者和部分自然灾害受害患者。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愿别人打扰。原因在于轻生的患者通常有长期的慢性疾病或者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已经对生活失去信心或对疾病失去希望,如因车祸、工伤等致残,因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还有些年轻患者,富于理想,但当学习、工作、前途、感情、婚姻不如意时,会产生悲观、绝望心理,从而发生绝望轻生行为。而部分经历自然灾害的患者和家属在不可抗力导致的灾害面前受到严重刺激,如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的状态.认为是“命运的安排”,“治了也没有用”,觉得“没有办法、听天由命”,因而失去信心,消极悲观。

3 护理对策

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非常鲜明的心理类型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院前急救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对于紧张、恐惧心理为主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特别需要有耐心,条件允许时可以有意识地多和患者交谈,一方面反复对病情、治疗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可以有意选择患者喜欢的话题,引导谈话方向,转移患者在自身疾病上过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也证实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3.2 对于急躁、易怒心理为主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意识尚清楚、尚可理性思考的患者,要采取“两手抓”的心理工作方式,先使患者的愤怒情绪得到宣泄,使患者觉得得到了理解,从而愿意信任护理工作者。而后再巧妙地用温和的建议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引导,促使其思考和反省自身不理智的行为对本人、对家属带来的不利,这样往往很快可使患者冷静下来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针对特定的患者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实际工作中患者来源、成分复杂,部分患者情绪激动时还会出现“不可理喻”的局面。而急救工作时间紧急。没有条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患者不配合治疗,耽误了时机,最终还是患者自身受累。这时就需要急诊医护人员敢于担当。摸准这类患者的心理,果断地采取治疗措施。

3.3 意识已不清醒、无法理性思考的患者(如醉酒躁狂患者),则应在做好家属或陪同就诊人员的思想工作后果断配合医生进行镇静等治疗。不必过多地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对悲观、绝望心理为主的患者,要尤其慎重、细心地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必须先向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找准患者的“心结”,再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如当患者因婚姻问题引起矛盾激化时,可以避开直接谈论夫妻情况,引导其谈论父母、儿女,以这方面的亲情化解患者的轻生念头;以轻松聊天的方式,对患者偏执的念头进行疏导等。总之,只要我们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耐心细致地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开展工作,满足患者的要求,以真诚的态度、细心的护理,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就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抢救。

3.4 家属和亲友的配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病情关键时期,家属态度和支持尤为重要。患者往往容易接受家属的意见,因此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便使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从而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由于院前急救现场情况复杂,时间仓促,加之患者多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对于有主见的家属,可如实告诉其患者的情况以及准备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做到在抢救患者的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其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护士面对生气、发怒、抑郁、恐慌的患者及其家属时,必须体谅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和相互沟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取得家属的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做好家属的具体工作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是女性家属的特殊性,在遭遇心理应激时,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急诊护士对女性患者家属更应宽容,理解家属焦虑反应的各种心理表现,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采取同情的立场加以合理的引导,让女性家属有哭泣和倾诉的机会,则有助于缓解家属的紧张和焦虑,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注意与患者配偶的交流,与患者的亲密程度越高的家属,越想了解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越爱对医护人员提出问题,对外界事物以及语言刺激的承受能力都非常弱,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配偶的影响都很大,发生潜在医疗纠纷的比率高,故急诊护士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态度要诚恳,耐心解释家属担心和烦恼的问题,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

提高护士的急救业务水平这是所有护理策略的出发点和基础。扎实过硬的护理技术、熟练流畅的接诊治疗流程、优秀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置,无需语言就能向患者和家属展现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内涵,认真、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心理感染力,患者和家属自然而然就会跟随护理工作的节奏,心情逐渐放松、平静,觉得“来对了”、可以“松口气了”,这就是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为此,首先护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内涵。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多功能心电监测等,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预案以及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等:其次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班.如函授、远程教育及各种学术交流等,培养护士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小 结

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对急救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院前急救是在条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来抢救生命、减轻痛苦的艺术。这就要求急救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形象、亲切的语言,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抢救效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朱金福.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47.

第4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救护极其重要。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如果没有院外急救争取到这关键的几分钟,院内设备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明,病人也难以起死回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接诊87例患者,其中外伤46例,约占总接诊的52.9%。46例外伤病人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1岁。其中多发伤病人13例。在接诊中多发伤病人比较重,因此在这里以多发伤为例。

1.2多发伤的临床特点①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②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③严重低氧血症;④容易漏诊和误诊;⑤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

2应激状态的护理

根据多发伤的特点,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效率,现将急诊多发伤病人的护理体会要点总结如下。

2.1时间观念。所有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诊治要快,医护人员动作要准确,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诊科工作强调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当班护士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值班医生,医生护士同时出发;接诊时间就是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在无障碍情况下急救车应全速前进,到达现场医生迅速诊断;呼吸、心跳比较平稳的上急救车边走边抢救;如呼吸、心跳不稳定危及生命的,应就地抢救;在途中电话通知外科病房做好接诊准备。

2.2生命体征支持的护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急性多发伤病人在路途上需输液时应及时输液,输液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扎针部位要加强护理,因急救车上颠簸,防止外渗影响药物滴入;如血压低时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时应注意调整好流量,要保持吸氧管道畅通;冬季应给予保暖,夏季应给予防署。

2.3的护理。一般重伤员均可取仰卧位;胸部伤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颅脑损伤和呕吐病人头应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发生窒息;长骨骨折病人应将伤肢放在合适的位置,背部及两侧用棉垫或被褥垫好,固定牢靠,防止进行中的颠簸、磨擦撞击产生疼痛及血管神经再次损伤,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供血情况。

2.4严密观察伤情。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问、勤查、勤交流。严密监护伤员,注意伤员面色、表情、呼吸深浅、均匀程度、呕吐物和分泌物、引流液的颜色、伤员伤口敷料浸染程度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对生命支持治疗的基本功。各种急性外伤病人都存在着朝向反应(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新异刺激作用于机体都会引起朝向反应,这就是说引起朝向反应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新异性;即对机体来说是“不寻常”的,不管它是突然的声响、闪光、气味,还是突然出现的触痛等等引起朝向反应。此时可观察到机体中止在正进行的活动,眼、耳、头甚至整个身体转向刺激来源方向、全身肌肉紧张)。这种朝向反应的存在,使病人全身肌肉紧张,朝向反应的存在,使生物体随时可以注意到周围环境有意义的新变化,并在采取主动措施前使机体处于准备状态。这就说明病人本能的潜意识中具有巨大的力量,去战胜和抗衡这种朝向反应的能力。因此,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熟悉的技术,一方面使病人感到信任、踏实、希望;一方面进行疏导和鼓励病人,强烈地暗示病人,使病人的这种本能在潜意识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可在协同治疗和护理上起到双重的效果,赢得时间,也取得抢救的效率。

第5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与其它择期手术不同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见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病例中男702例,女428例,年龄3~88岁;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共301例,胃穿孔18例,嵌钝疝32例,肠梗阻2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275例,颅脑损例5例,多发性创伤98例,腰背部、腹部创伤32例,生殖系统损伤18例,肌健断裂伤90例,宫外孕52例,剖宫产169例,卵巢囊肿扭转破裂18例。

1.2临床特点

本组病人有普外科、骨伤科和妇科,神经外科,普胸科,但都有共同的特点,病情急,多见出血性、中毒性的病人,其中体克52例,且多有对手术的恐惧,特别躺在手术床时。

1.3术后转归

治愈1032例,好转97例,死亡1例。

2 护理体会

2.1术前准备

急诊手术的病人,发病急,且病情变化快。有时多个病人同时进入手术室,有的病情重。在这繁忙而紧张情况下,手术室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如出现紫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的病人和胎心音>160次/min的产妇,立即输氧,输液,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提高血氧浓度,补充血容量,以便药物的应用。同时留置导尿管接床边袋。

建立静脉通道时要合理选择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而且还要考虑手术操作及静脉回流途径。如头颈、胸部损伤应选择下肢的大隐动脉;下肢或腹部损伤应选择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及颈内外静脉;侧卧时应选择不易受压的对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

同时要选择好液体及输液的速度,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先输晶体。如供血及时,同时输入血液。如无血情况下,先输入706袋血浆或长源雪安。早期输液要快,以纠正血容量为麻醉和手术增加安全性。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血压回升,输液速度应酌情减慢,同时作好监护记录。

2.2心理护理

急诊手术病人都是突然发病,往往使患者难以接受,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特别是30~60岁的病人,这种心理特别严重,影响手术的进行。现将这种心理障碍的护理分如几种:①外伤病人,多有伤口和出血,特别是自认平时身体健康的病人很难接受。我们接到病人后,嘱病人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增加恐惧心理。主动和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配合。②剖宫产的产妇担心末出生儿女的安全,担心手术和家人对生男生女的看法。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应关心和体贴,宣教男女平等的观念,稳定病人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取得配合手术。③骨折病人都担心自已四肢的康复,担心残疾。病人进入手术室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好处理和必要性。

2.3手术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设置好病人的,如胆道、肾手术的病人取仰卧或侧卧位并对好腰桥;脊椎手术的病人取俯卧位,两侧下垫长枕;侧卧位时要在近腋窝的腋后线上放软枕,以免压迫胸腹;四肢损伤、骨折病人尽可能让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2.4术中护理

洗手护士应根据伤情及损伤部位和性质,尽快准备好充分的手术器材。熟练掌握手术的步骤,做到稳、准、快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台上器械要放置应有序,用过的器械收回擦干净,关闭切口时清点器械要对数。巡回护士要接好电刀、吸收器,上止血带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术中意外发生。

总之,急诊手术病人的病情是紧急的,甚至危重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应尽快得到止血及手术治疗。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熟练技术,反应灵敏,做好急救措施和心理护理。熟练地配合手术和麻醉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4-01

手术,作为一类刺激,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变化的反复则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因此,护理工作不但是对一个病人躯体的护理,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急诊病人中,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

目前,在眼科,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科住院的三大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患者视功能受损、视力丧失并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1]。虽然眼外伤本身不是致命的,但是它可以造成永久性残疾。眼是人体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而且受伤后变化最大,预后最复杂[2]。尤其是严重的眼外伤患者,突然的打击造成的精神刺激甚至比肉体的疼痛还要严重,从而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呈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又对失明极为恐惧。所以,对于患者手术前、后及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变得极其重要[3]。

1 术前护理

焦虑是手术前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轻度焦虑,反映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焦虑严重者,则影响预后。另外,是对手术过度依赖、对手术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缺乏信心。如面临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则心理无法承受。这时,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抢救或向医生介绍病情时,要注意用词恰当,对较重的病人,最好不要在病人面前详谈病情,要使病人进入手术室即产生一种安全感。当然若要很快取得病人的信任,那就要求在工作中神态自如,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对进一步处理更为有利。与此同时,要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要求,不能解决的过分要求,要视情解释,以取得谅解。应适当应用镇静剂来缓解因焦虑、恐惧引起的失眠;治疗方面,尽早手术修复,修复眼球壁的完整性和眼压,促进血液循环,才有可能挽救部分视力;另外,对儿童患者应态度亲切友好,严禁大声喊叫,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家长与医务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儿的治疗护理。

2 术后护理

忧郁、谵妄、持久疼痛、焦虑是病人术后的主要心理反应。忧郁通常是对心理上的损失感的一类反应,主要表现容易激惹、不愿活动、持久疼痛、主诉见多、睡眠障碍、食欲不佳等;谵妄是手术创伤、疼痛、出血、继发感染等所致;术后焦虑是病人对手术后恢复缺乏信心以及对持久疼痛等产生的情绪反应。因此,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给病人以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心情,及时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和不适,及时按医嘱给药。根据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性格、年龄、体质等差异,主动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心理辅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坚定康复信心。护理人员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在各项工作中,应细致、周到,取得病人的信任,满足病人的安全心理需要。部分患者由于视力丧失,使内心存在的一些侥幸心理破灭,再次陷入抑郁中,表现悲观、失望、沮丧、动力不足、心理损失感,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疼痛、食欲下降等。所以,术后医务人员应多次查房,细心观察病情,表示对病人高度的关心和重视,使之充分配合治疗,因为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起关键作用,调整情绪可促进疾病早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康复期护理

严重的眼外伤,不仅是视力丧失,而且患眼外观上也发生变化,所有的希望渐渐破灭,患者的心理更为复杂,甚至有轻生的倾向。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协作,从各方面给予病人以精神支持,帮助其正视和面对现实,调动患者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潜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朋友、同事的支持功能。良好的家庭、社会情感支持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激发勇气、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减轻应激反应,乐观的面对现实,通过综合的康复措施,使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尽快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重返社会。

4 预防

眼外伤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平常要多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爱眼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劳动条件,要求工人注意个人防护,佩戴眼罩、防护眼镜等,以减少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规范安全操作方法,强调上岗前的技能培训,杜绝因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所致的眼外伤;教育儿童不要玩危险玩具,正确使用剪刀、铅笔等尖锐物品;有关部门应加强儿童玩具市场的检测和管理,控制易致伤玩具的生产和销售,重视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尽量避免爆炸伤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相关知识培训;建议青少年佩戴树脂镜片或聚碳酸脂镜片,增强镜片的安全系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5 讨论

眼外伤是眼科的急、危重病症,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的情绪波动大,焦虑、恐惧、悲哀心理比较严重,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启迪,稳定情绪,使患者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可以预防手术后感染、交感性眼炎及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量恢复最好视力。

参考文献

[1] Vchioe,Ohno S,Kudoh J,et al.Simulation model of on eyeball based on finite elment analysis on a supercompuper.Ophthalmol,1999,83(10): 1106-1103.

第7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摘 要】 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病,一般由车祸、跌伤、斗殴损伤等引起。其特点是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准确及时地抢救和密切观察以及耐心细致认真地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护理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故对护理要求高。准确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熟练密切地配合医生抢救,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的护理是减少死亡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2年9月~2003年6月收住颅脑损伤患者7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5~6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在75例颅脑损伤病人中,多为轻度颅脑损伤,共40例,占53%;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占16%;颅骨骨折9例,占12%;广泛性脑挫裂伤7例,占9.2%;其它类型7例,占9.2%。治疗结果:痊愈62例,占82.7%;偏瘫8例,占10.7%;死亡5例,占6.6%。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1.1 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2.1.2 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是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应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若发现一例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疝发生。

2.1.3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对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应每小时测量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2.1.4 肢体活动 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偏瘫及瘫痪的程度等。

2.1.5 头痛、呕吐 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脑疝的可能。

2.2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一般选择近心端的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可根据病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快速准确用药,保证输血、输液的需要。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液体量及滴速,第1日输液量不超过2000ml,按时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以防颅内压升高,并在输甘露醇时确保静脉通畅,必须注意在20-30分钟内滴完,以达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的症状;严防药液外渗,以防引起皮肤坏死,半小时后观察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吸氧,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必要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以改善脑部缺氧症状,预防脑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有假牙者应取下,以免脱落阻塞呼吸道,并检查有无舌下坠,必要时用舌钳。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应给予吸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不可连续吸痰,以防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对呼吸道梗阻较重者,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2.4 采取正确的卧位 一般取左侧卧位和抬高床头30°,这样一来可借助卧位的重力作用,使脑组织压在颅底硬脑膜撕裂伤处,以减少脑脊液外漏,促使硬脑膜裂伤处修复愈合,床头抬高30°,可避免诱发颅内感染和减少头皮出血。对躁动的患者应加防护栏,确保安全。

2.5 做好术前准备 做好备皮、备血、导尿及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2.6 观察引流液的质、量、色 保持引流畅通,严格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2.7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2.7.1 预防肺炎 颅脑损伤多有神态改变,严重者昏迷不醒、咳嗽,吞咽反向减弱或消失,口腔内的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清除;做好术后护理,防止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咳出,做好口腔护理。

2.7.2 预防消化道出血 颅脑损伤使脑下部脑干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血管痉挛,黏膜发生缺血坏死,而致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应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色、量及性质,同时给予甲氰咪呱作预防用药;有出血倾向者可静滴止血药,必要时输血;发生应激性溃疡者禁用地塞米松。

2.7.3 预防尿路感染 颅脑损伤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尿潴留,长期留置尿管者易引起尿路感染,应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每日两次,或用氟哌酸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冲洗膀胱,隔日1次;保持冲洗通畅,冲洗液保留30―60分钟。每日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防发生逆行性感染;同时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于昏迷患者,还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对于大小便失禁病人,便后用温水洗净,注意保持周围皮肤清洁。

2.7.4 预防褥疮 患者长期昏迷卧床,局部受压或高热出汗或尿湿床单等,使局部血运不良、营养障碍,皮肤长期受潮湿刺激,致溃疡形成褥疮,故应该勤换床单,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皱折;勤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并在受压部位垫气圈及海棉垫,促进血液循环;也可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涂擦爽身粉。

2.8 加强营养 脑损伤病情重、病程长,由于修复创伤、感染及高热等原因,机体消耗量增加,所以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果患者昏迷时间超过48―72/小时,应给予鼻饲。

2.9 做好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除了躯体上痛苦,大多数还有心理的压力和行为的改变。这是由于健康突然受到损害,预想不到,不知所措,一时难以接受打击。加上医院是个特殊的场所,入院后的陌生感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患者常常有焦虑、紧张、忧郁、恐惧,担心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医药费,留下后遗症等一系列复杂矛盾的心理,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怒、易激惹或沉默不语等。这些病人的心理行为,不但影响整个病房内患者的情绪,也大多影响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此时应根据患者不同性格及心理需要.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尊重病人,富有同情心,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以后所做的一 切都是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这一崇高目的。所以,应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视病人若亲人,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而有些患者并不领情,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要宽容地对待这种病态行为,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并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尽量给患者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千万不能把不耐烦的情绪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来,以免加重患者心理压力。

3 小结

因为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变化快,而且入院时往往病情危重,所以要求我们熟练掌握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常规,同时要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急救工作中,细心观察病情发展,精心、大胆护理,提高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彭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7,24(6):58-59.

第8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安全管理;作用

急诊观察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为了降低病人在留观期间的医疗风险、提高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及提升医院的满意度,现将我院急诊观察室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评分管理的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留观室收住患者中1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为预警评分组,其中男性74例,女性86例;年龄27-97岁,平均年龄为70岁。疾病分类中,消化系统15例,呼吸系统40例,心血管系统41例,神经系统38例,电介质紊乱8例,药物过量3例,电击伤2例,内分泌疾病2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农药中毒2例,其他内科疾病7例。同时将其他留观病人193例和在上一个年度中应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病人作为传统管理组,分别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1.2研究方法随机将急诊留观病人分为预警评分组和传统管理组,对预警评分组的病人用修订后的MEWS方法进行评分和评估[1],入观时恰当的评估出病人的病情并针对每一个病人落实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及防范风险的措施,同时多次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重新评估,随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方案。将其他193例留观病人仍应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为传统管理组,最后将两组病人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的分析,来证实MEWS方法对留观病人的安全管理具有简便、快捷,适用性强等优点。

1.3观察指标主要观察预警评分组病人在留观期间应用MEWS评分后的分值,当评分的分值发生变化时能及时的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变化,同时观察预警评分组与传统管理组两组病人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医护人员处理的及时性和病人的满意度和诊疗期间发生的医疗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计算机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包括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警评分组与传统管理组相比在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和病人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降低了43%。但在研究中发现以下情况:

2.1入观时病情较重,评分≥8分,在治疗后病情好转,再次评分

2.2入观时病情较重,评分≥8分,但在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再次评分≥8分有32例,占20%,给予收入监护病房救治。

2.3入观时病情较轻,评分

2.4入观时病情平稳,评分

3讨论

3.1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2]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及时更好地识别“潜在急危重病”患者,尽早进行高效合理的治疗干预,英国“风险患者应急小组”建立了EWS,即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在2001年将EWS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英国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是经临床实践后对部分内容进行改良的EWS,从而形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3]。该系统简便易行,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有些学者已将此方法应用于院前、院内急救及急诊科留观病人和住院病人的评估,取得良好效果[4]。

3.2MEWS在留观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将MEWS引用到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安全管理中[1],采用MEWS对病人进行评分和评估,除了在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的基础上又根据病人的老龄化程度和病情复杂性等因素又增加了对病人病情的稳定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得出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患者当前的基本情况,能直接了解到病情发展的程度,研究显示MEWS分值增加,患者病情危重。应用MEWS预测患者预后Goldhill等调查1047例在普通病房患者后发现,MEWS分值越高,患者住院病死率越高(P5分患者病死率为46.88%,>6分患者病死率为61.54%,≥7分患者病死率达96.36%;MEWS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P

3.3MEWS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传统的留观室管理模式只能对病人进行一些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在病区床位紧张而造成留观室病人人满为患的今天,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进行观察和处置及时性是不够的,同时对病人病情的评估也是缺少科学依据的,不仅不能落实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防范护理风险,而且很容易发生护理的缺陷和不良事件;同时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留观病人可能因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本研究显示预警评分组患者中有5.6%的病人在留观期间病情可以有轻转重,也有20%的病人的病情较重,经治疗后病情无减轻,需转ICU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否则将会产生意外;因此如发现患者MEWS评分﹥5分或出现动态升高者,说明患者病情有变化,护士要及时请相关医师查看病情并及时的进行救治,实践证明MEWS评分是一项简便、快捷、实用的评分系统,在急诊留观病人中进行MEWS评分对提高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立新,金志芳,俞珍,等.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留观患者管理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43-146.

[2]邓跃林.英国早期预警评分介绍[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32(1):24.

第9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外科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组织低灌,细胞急性氧代谢障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急临床综合症。休克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危急情况,必须及早发现和救治,否则病情迅速恶化,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1 休克临床表现

1.1 早期休克:相当于微循环收缩期,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为烦燥不安、面色苍白、脉压缩小以及脉博加快、四肢冷、出冷汗,尿量正常或稍减少,此期如能及时消除病因,补充血容量,可尽快恢复。

1.2 中期休克:相当于微循环衰竭期,典型表现为三无症状:无脉、无尿、无血压。病人昏迷,全身广泛出血倾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极为严重,但如能组织有效复苏,全力抢救,仍有部分病人可能获救。

2 休克观察

2.1 血压:反映血容量。血压偏低脉压缩小是血压下降的先兆,属早期休克。如收缩压

2.2 脉博:可粗略估计心排血功能,其变化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休克时,脉博增快与休克程度平行,脉博慢而有力表示休克好转。

2.3 意识:反应脑组织灌流情况:①兴奋、烦躁不安:表示脑组织轻度缺氧;②表情淡漠、迟钝甚至昏迷,脑缺氧加重,休克进展;③安静、神志清楚:休克好转,脑循环恢复正常。

2.4 皮肤色泽和肢体温度:反映体表组织的灌流量,面色由苍白转为红润,四肢由冰冷转为温暖,均表示体表血流量增加,休克好转。

2.5 尿量:观察每小时的尿量,是判断肾灌流量最简单而可靠的指标,并能正确反映重要器官的灌流情况。尿量

2.6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与血压综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cvp20cmH2O则表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2.7 化验指标:测定动脉血PH值,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了解酸中毒和细胞缺氧情况;测定动脉血乳酸盐值可反映休克预后。

3 休克的护理

3.1 :应采取平卧或将上身和下肢抬高(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3.2 保持静脉通路:在抢救休克过程中,保持静脉通畅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必要时配合医生给病人做静脉切开,以保证液体及药物的及时供给。

3.3 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15-30min监测一次T、P、R、BP、神志、皮肤温度及尿量,准确记录,有变化应及时配合医生抢救。

3.4 保暖:休克病人末梢循环障碍机体自行调节功能较差,一定要注意保暖,但不要体表加温。室温保持在22-26℃。

3.5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流量(4-8L/min),以减少重要脏器的缺氧,有利于休克的回逆。